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3-27 00:1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信息安全 教育 企业 培训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017-02

信息安全问题或许能够得到企业的认识,但更多的企业内部员工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甚至一些企业都没有预见到信息安全可能是阻碍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此,企业普及信息安全的教育,确保企业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变的越来越重要。

1 信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信息安全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因为信息安全问题而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很多,其原因基本都是对信息安全的不够重视,而对于制造业来说信息安全则尤为重要。制造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譬如说生产的产品都大同小异,没有技术方面的优势,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经济中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却不能够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对于此问题,各制造业都会将眼光放在产品的创新上,通过产品的研发设计优势、技术优势来冲破密集型产品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阻碍。但是,如果企业保证产品优势的信息被别人窃取或是模仿,最终就可能导致产品的大众化,使企业产品的优势不复存在。即便企业知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企业内部员工如果没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严重性,也可能导致信息的流失,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对此,制造业更应该对信息安全问题加以重视。

2 信息安全的内容

信息安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层方面;另一个是网络方面。本段将会对这两个方面所包含的内容作一下概述,以方便企业在进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掌控。

2.1 管理层方面

管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大致也包括物理层方面和管理层方面。

(1)物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建设安全尤其是信息中心物理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包括防火防水防自然灾害和物理灾害等。在环境安全中,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机房建设要严格按国家机房建设标准进行,做好防雷、防水、防静电等安全措施,从而杜绝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企业内部员工要加强计算机安全使用规程的教育,确保计算机在安全的环境中使用,保证人长时间离开计算机时断开电源以确保安全。

(2)管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建立是否完善,执行效果如何,企业内部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认识程度,企业内部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企业内部员工信息安全的教育培训,网络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审核与培训以及企业内部部门的分工等。

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这个制度是由一个总的管理制度和各部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共同构成的。每一个部门根据信息资产内容的不同应该有自己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制度的行之有效。其次要设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来配合管理制度的实施,一个制度的建立,必须要能够执行下去,且执行过程是有效的才能够发挥管理制度的功效。而监督机制就是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进行监测,对执行的效果进行审核作用的机制。

其次是对于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信息安全的教育培训,这方面将在下一部分进行具体论述。

最后就是对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在一个企业内部是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流程的,但是这个工作流程是伴随着信息的流动产生的。所以在信息流动的过程中需要将信息转变的过程进行分工,以此来保障信息在局部过程中的完整性,以防止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全局崩溃的情况发生。对此,企业内部不但要细化工作流程,对于信息转化过程也要进行分工,以防止问题的发生。

2.2 网络层方面

网络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网络,系统和应用三个方面。在网络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不只存在于IT部门,它应该在整个企业内部的员工中都得到重视。

(1)网络。

主要是包括网络上的信息以及设备的安全性能。其中可细化为网络层身份的认证,系统的安全,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等。而这些网络层的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有网络黑客的侵入,计算机犯罪,信息丢失,信息窃取等威胁的存在。

(2)系统。

造成系统层信息安全威胁的原因,可能出在两个方面:操作系统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在配置操作系统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配置的问题。

(3)应用。

在应用层影响信息安全的问题上,是指应用软件以及一些业务往来数据的安全,例如即时通讯系统和电子邮件等。当然,也包括一些病毒的入侵,对于系统所造成的威胁。

3 信息安全教育

3.1 保密协议

在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的第一步需要对保密协议进行细致设计。有的企业认为,保密协议应该只针对于不同部门间需要保密的内容进行设计,使不同部门的员工签署不同的保密协议。这是不妥的想法,而且也比较繁杂。虽然不同部门间员工经常涉及到的信息保密不同,但有可能员工会有不同部门间的调配或者是不同部门间信息的相互获取。所以在保密协议上要让员工签署的是整个企业内所有需要保密的内容都要进行保密协议的确认。

有些企业认为保密协议的签署应该是在员工熟悉信息安全制度和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之后再进行。这也是不妥的想法,因为在员工进入公司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开始接触企业内的信息,所以需要员工在签署劳动合同的同时就要进行保密协议的签署。

在新员工签署保密协议的时候,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如果没有对新员工讲解企业保密协议,新员工对保密协议的内容都不了解而盲目签署,这使保密协议形同虚设,并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新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必须认真讲解保密协议内容后,使员工理解保密协议的重要性再进行签署。

3.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立以后,需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制度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企业不光要对于员工本岗位信息安全内容作介绍,对于其他部门信息安全内容也要做介绍,以确保员工形成信息安全的意识。在企业内部,很多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意识不够,甚至认为企业的信息根本就没有什么重要性,在工作外的时间里随意的就将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透露出去从而可能导致企业受到损失。对此,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培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对于企业内部所有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培训。

(2)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技术知识的教育培训。

3.3 员工职业素养的教育

在企业内部对员工的职业素养也需要进行培训。譬如对于一些业务员来说,职业素养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业务员手中掌握的业务信息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如果这方面的信息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企业业务的流失,以及业务的持续性中断。所以企业要对内部员工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训,从而促使员工清楚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也是对一个员工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3.4 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教育

企业内部员工根据职能的不同对于计算机熟悉程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普通的办公室职员来说,会简单的基本操作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讲的话,员工只会基本的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普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譬如在计算机旁尽量不要有水或饮料的出现,因为有可能因为员工的不小心而将水洒在计算机上,从而导致计算机的短路等情况的发生。还有,员工在使用U盘的时候,有可能将家里或是其他计算机上的病毒带到企业内部,导致企业的计算机被病毒入侵,促使信息的安全受到威胁。所以说,对于企业内部的员工,应该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以确保信息的安全,从而促使员工有更高的信息安全意识。

4 结语

在企业当中,对于企业内部员工普及信息安全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企业仅有对信息安全的意识是不足够的,它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去强制员工履行其信息安全的义务。其次,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培训,从信息安全知识、员工职业素养以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培训来对员工进行深层次信息安全的教育。只有员工有了信息安全意识,才能够使整个企业具备防范信息安全威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华.美国高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启示[J].科教导刊,2013(1).

[2] 范映红.关于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问题的思考[J].学理论,2012(29).

[3] 刘飞.对高校信息安全教育之思考[J].群文天地,2012(2).

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班组技术培训;助推作用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307-02

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企业之本,是企业行动的指南,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发挥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中的助推作用是必要的,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企业之本,是企业行动的指南,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已成为当今国内外优秀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曰益严峻,煤炭行业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压力。

一、如何以企业文化建设助推企业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日益严峻,煤炭行业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压力,选煤企业也是一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推进管理创新实现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并共同遵循的、 具有先进性和个性特点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目前,企业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中国很多企业管理创新、市场竞争制胜的重要法宝,成为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管理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是―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企业文化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引领管理、带动管理、创新管理、提升管理来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创造力、增强企业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生产活动的行为主体。真正决定生产力水平高下的不是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而是劳动者,是人的素质。

(一)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高境界、高层次的管理,是―种前沿的、先进的管理模式。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全程管理,是内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应有之物,它不是存在于生产经营管理的附加物。 抓企业文化就是抓管理,就是抓效益,就是抓生产力。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只有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才能表现出它的生命力。 离开管理抓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就会形成文化和管理“两张皮” 现象。从我们淮北选煤厂的现实工作看,一些管理工作做得好,在于较好地运用了企业文化的 先进理念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各种管理要素的科学组合。

(二)企业文化建设起步于对管理理念、经验的,总结、整合和提升。管理理念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源于管理的实际需要或实践经验,有着深厚的管理实 践基础,依靠管理工作或行为来支撑。科学的管理理念决定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方向。有人认为与生产经营是两张皮,企业文化只不过是装饰品而已,有了严格的制度约束,企业就能管理好。殊不知,制度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缺乏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引领,丧失了对传统思想的剖析和变革精神,陈旧、单一的管理模式是不能适应市 场发展需要的。

(三)企业文化是推进管理创新、提升水平的重要途径

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骨架,而企业文化则是管理的灵魂,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管理胸 风格和趋势。企业文化是更深层的管理制度。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制度从纸上和墙上转移到了员工的身上和行动,形成了企业文化,科学严谨的制度和具推动力的文化构成了企业管理的大厦。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用管理制度和行业规范来落实企业的价值观,使企业转化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企业理念固化于管理之中。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的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和作业单位,班组的建设和管理事关企业成败大局,所以班组培训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班组安全了,区队、科室才能安全,才能保证企业的整体安全。只有安全了,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一)班组培训工作现状分析

班前会培训不仅是区队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班组培训的第一道关口。各基层单位培训有三种形式。一是区队、科室严格按照企业规定的班前会模式召开班前会.对上个班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分析,辨识本班的危险源,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本班的安全生产,二是班组根据本月的培训重点和厂、区队的培训安排,制定本班组培训计划,按计划进行实施,班组长、技能人才根据班组培训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本班组员工M行学习,并做好记录。培训中心根据年培训计划对班组长进行定期内培,当内培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时,再组织班组长参加外培。三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师带徒、企业文化和班组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培训。

(二)班组培训存在的问题

班组培训存在不少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下几点问题:

一是班组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没有进行班组岗位和个人的培圳需求调查分析。

二是班组培训的主动性不强。现在班组培训是被动的培训,不是主动的培训,培训效果自然不好。

三是没有把现场培训作为班组培训的重点充分发挥现场培训的作用。

当前,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煤炭市场持续处于低位状态,给煤炭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那么“信心”从哪里来,如何树立信心、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和形势任务教育的导向、鼓劲、展示、促进作用便是关键性因素之首。为此,要在应对危机挑战中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采取措施.不断推进。使之成为一把利器,在破难题、战危机、保生存、谋发展中提信心、聚合力。

五、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发展的途径

一要加强文化形势教育。文化形势任务教育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内部和外部形势的宣传,让干部员工及时了解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了解煤炭行业动态,清醒认识企业和个人所处的发展环境,明白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发展机遇,对于干部员工明确自身的任务和责任,增强危机感和主人翁意识,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要创新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的内容。煤炭企业形势任务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让干部员工充分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煤炭行业的发展情况。让干部员工明白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状况;二是描绘企业的发展蓝图,大力宣传企业各阶段的发展目标,使全体员工人人明晰企业发展的思路,总结企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和机遇,展现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增强干部员工的工作信心;三是实事求是地说明企业发展存在的一些困难,让干部员工知道企业的家底。人人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人人落实岗位创效的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从而主动参与到破难题、战危机、保生存、谋发展的过程中去,提高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三要采取多种形式。煤炭企业形势任务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注重运用教育的渗透性手段。要改变过去“我说你听”的方式,抛弃“填鸭式”教育的业传统做法,增强教育的可接受性,使形势任务教育成为“能触及心员灵深处”的和广大员工乐于接受地的过程,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紧密结合企业落的中心工作和具体实际,设计教强育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要规范班组长岗前培训,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选煤厂企业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在选拔班组长时,多侧重于能吃苦耐劳的人,所以搞好班组长的安全培训尤其显得重要。通过系统的正规全面的培训,使班组长切实提高安全技术素质、领导艺术和综合管理能力,经考试合格获得班组长安全资格证后方可正式上岗。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工作方法,避免对员工采取发号施令多、感情投入少、沟通少的生硬管理手段,要重视员工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实施,转换为员工自觉遵守和自觉执行的行为。通过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帮助人、培养人,激发班组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员工是班组的核心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肯定他在班组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员工的经验和劳动,及时听取和采纳他们的意见及合理化建议,有效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徐会振,浅谈如何提高企业文化实效性,《中外企业文化》2015年12期

【2】樊信军,制度创新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瑚南经济》2016年03期

篇3

关键词:供电企业;绩效管理;激励和约束等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01

引言

绩效管理是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对部门和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与分解、绩效评估与考核、绩效沟通与反馈等环节,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因此,电力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在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努力方向上达成共识,激励员工持续改进工作绩效,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一、充分认识到开展全员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近年来,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国家电网公司做出了深化全员绩效管理工作的部署。电力企业如何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加快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绩效管理对于加速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绩效管理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责、权、利对等的原则,通过建立目标明确、沟通顺畅、评价科学的管理体系,更为客观、更为全面地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运用在薪酬分配、教育培训、人才使用等各个管理环节。

3.绩效管理必须以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开展绩效管理工作,通过坚持以企业发展为导向,合理分解目标和完善考核评价,能够准确、客观、科学地评价员工绩效,有效发挥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提高各专业、各工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经营业绩。

4.开展全员绩效管理工作,实现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实施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为主线,建立健全考核办法,完善细化管理制度,不断加大奖惩力度,企业管理初步实现规范有序,取得了一定的经营业绩。

5.当前,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仍存有许多突出的问题:一是考核指标体系不够细化,考核仅停留在对部门(或单位)的考核层面上,距离全员绩效管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考核评价办法仍需改进,薪酬分配上还存在平均现象,尚不能有效的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三是考核结果应用方面仍存不足,考核管理闭环机制有待完善。

二、全力推进确保全员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开展全员绩效管理工作,电力企业应当在宣传发动、加强培训、试点先行等方面做工作,深入开展构建绩效管理体系课题研究。全局上下务必高度重视,要紧紧围绕开展全员绩效管理工作,转变管理观念,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新提升。

2.要严格按照绩效管理实施办法要求,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工作责任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监督,狠抓落实。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起绩效管理的领导责任,从战略高度把握绩效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切实抓好本部门、本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

3.电力企业要成立相应绩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绩效管理实施细则的制定、完善、执行,以及员工绩效的评价、审核、信息反馈等工作。全面分析本单位的核心业务和不同人员的工作特点,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合理设置和逐步完善绩效管理指标,不断健全全员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4.电力企业基层部门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无缝连接”的绩效考核体系。

三、细化培训工作确保绩效管理扎实开展

1.电力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局域网络、报纸、电视台等媒介,加大绩效管理重要意义和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加深全员对绩效管理的熟知和理解,使全体干部员工正确认识和积极参与绩效管理,营造全员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绩效管理的和谐氛围。

2.开展分层次、分岗位的绩效管理知识系统培训,加大对各级管理者在绩效管理理论、方法和沟通技巧方面的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沟通意识,使其真正成为绩效管理的专家。

3.管理者要深化对所属员工在绩效管理理念、内容、程序和方法方面的培训,消除员工的疑惑,激发员工实施自我绩效管理的热情,为推行绩效管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绩效经理人全程跟踪绩效目标执行情况,及时与员工沟通和面谈,提出绩效评价意见,制定完善改进措施的过程。

4.高度重视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和辅导,全面提高绩效经理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确保绩效管理取得实效。要坚持以深化应用为基础,健全绩效管理应用体系,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性。要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制度,评价结果不仅用于员工的薪酬分配和工资调整,还应逐步应用于员工岗位和职级的调整、培训开发、评优评先和职业发展通道等多个方面。

四、统筹兼顾确保全员绩效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1.电力企业全员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任务,电力企业的广大干部员工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健全体系,推动全员绩效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和精益化的轨道。要结合“SG186”工程,将全员绩效管理纳入日常工作流程,逐步开发完善与管理流程适应的绩效管理信息模块,进行绩效合同订、绩效进程监控、绩效评价、档案保存等工作。

2.要切实将绩效管理工作和年终总结收尾工作紧密结合,以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为目标,结合实际,统筹安排,通过平稳推进绩效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精益化管理水平,确保全年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的顺利完成。

3.要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对各项指标系进行了修改完善,在局网站开通绩效管理专栏,定期召开绩效考核责任部门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项考核指标。

篇4

1.直接向注塑部经理/主管负责,向其汇报工作,服从其工作安排与管理。

2.严格遵守公司及注塑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注塑部员工守则”。

3.负责注塑部的生产生产订单审核、发放和计划安排,并合理排机。

4.跟进注塑部生产所需物料的到位工作和每日生产进度的完成情况,出现影响生产进度的情况时,需立即向注塑部经理/主管反映,产协助其处理。

5.跟进“急件”生产的原料、色粉、包装材料的供应情况及模具维修的进度。

6.做好注塑生产数量的统计工作,并及时向PMC部提交“注塑部生产日报表”。

7.工作需认真负责,熟悉有关生产要素(如:模具、机器、原料、品质状况),根据注塑部的实际生产能力安排生产计划。

篇5

公务用车改革关系全体干部职工切身利益,对城市供水这样一个生产服务型企业更是一大难题,特别是近年来,居民对供水服务要求提高,供水服务区域扩大,营业管理难度增加;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工程点多面广,政策协调难度大,很多地方交通不便,车改工作相对复杂。为全面贯彻主管局关于局属企业单位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意见精神,确保改革符合企业实际,方案切实可行,任务如期圆满完成,公司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有序组织落实公车改革前后的各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是企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制改革的前奏。改革牵涉面广,难度大,要取得成功,首先要领导班子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坚定改革信心。为此,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专题讨论,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多次召开会议,及时传达局关于车改的意见要求,加强宣传,加强沟通,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消除顾虑,正确理解改革的重要意义,明确公车改革后交通补贴不是福利,确保车改后工作效率是每位干部员工的职责,要求全体干部员工从维护公司发展稳定大局出发,积极支持参与改革,为改革顺利实施建言献策。

二、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公司将车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成立了由总经理王军海为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业务部室、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提前做好车辆梳理,开展意见征询,进行细致调研,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加强协调,精心组织,及时做好督查,确保每一工作环节操作规范,措施落实扎实,任务完成及时,员工队伍思想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正常。

三、发扬民主,操作透明。整个车改工作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阳光操作。方案制定前,公司及时将局车改实施意见转发至各单位,要求各单位予以传达;车改领导小组走访相关单位,听取对企业车改的意见。方案形成后,先后召开不同层次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及时与局进行沟通,争取局领导对车改方案的支持,并根据局党委意见调整方案,召集职工代表联席会议、全体干部大会,同时,按公司厂务公开程序进行公示,再次征询意见,确保方案切实可行。

四、精心组织,实施高效。公司改革车辆多,驾驶员安置难度大,改革时间紧,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公司领导本着对上级、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坚持动真格、求实效原则,务实制订方案,确定车改数量,严格纪律要求,按“以岗位定标准,合理拉开差距”原则,客观公正核定个人公务交通费发放标准,坚持“包干使用,按月报销,超支自负,节余奖励”方针,区别核定各部门交通费报销标准,杜绝平均摊派;从便于工作,节约能源角度出发,建立搭车收费制度,明确不同距离的搭车收费标准。方案确定后,及时对过渡阶段车辆管理、车辆调配、车辆封存、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等工作进行部署,相关部门加班加点,抓紧落实驾驶员考核、分流安置工作,根据考核结果,对20余名用工驾驶员解除劳动合同,其余30多名驾驶员进行分流,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内,完成了上述各项工作,确保了车改的如期实施。

篇6

一、关于企业内部财务制度

(一)含义

谓财务制度,是指企业为了更好地实施经营管理活动,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财会制度订立的对财务工作行为、工作方法起规范、指导作用的规章制度,企业财务制度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优化管理”、“管制约束”和“激励引导”作用。

(二)特征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主要有5方面的特征:(1)明确了企业内部财务主体的范围,对财务管理等级、企业内部各部门与财务部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合作经营、采购等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进行了明确;(2)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财务工作内容,确定岗位,并且明确了财务内部管不同管理者的岗位职责;(3)明确了企业内部财务战略及政策、要求,确定了具体管理内容、方法、流程;(4)确定了财务管理与内部其他责任部门、相关单位、分公司子公司等单位之间的关系;(5)对企业未来的财务规划和环境变化带来的经营方式的分析判定。

(三)主要内容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并非是某一个制度,而是一个财务系统,其包含内容非常多:有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资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收入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行为管理制度,还有:财务计算制度、财务计划制度、财务控制制度、财务考评制度、财务监查制度等等,总的来说财务制度的制定,应从三个阶段入手考虑:(1)管理职能;(2)管理对象;(3)管理阶段。

二、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必要性和最终目标

(一)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必要性

企业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使企业财务工作的内容、要求变得规范化、文件化,这样一来,能促使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标准,从管理角度来看,企业也只有设计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主要在于能规范企业内部各种财务活动,做到规范化管理,使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能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总的来说,进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主要目的有几方面:(1)更好的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2)实现企业标准化管理,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3)规范财务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行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原则

(一)权、责、利三者结合的原则

企业财务关系会涉及企业生产经一个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做好财务管理,首先是要找到权、则、利三者的均衡结合。首先,要对权力进行划分,其次有权利就要有需要承担的责任,要将企业中各部门的责任进行划分;再次,做好责任与利益的结合,要在财务责任中将物质利益充分地体现出来,使投资者、经营者、企业生产服务者都能在对自身物质利益的追求的激励下,充分调动积极性,有效提高生产。

(二)稳定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原则

制度是死的,但企业是活的,任何制度不可能一直不变,而是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但对于管理来说,任何发文都不能变化频率太高,否则会出现“朝令夕改”的不良影响。因此,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也是一样,我们要随着企业经营情况对财务制度进行调整,但根本还是要做到求稳和连续,对于正确的要始终坚持下去,对于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脚步的,则要及时调整。

(三)坚持与企业实际和管理需求结合的原则

制度的制定是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相关的,是来源于企业本身的管理需求的,企业之间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规模情况、产品情况都是不同的,其财务活动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制定财务制度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求和生产经营的特点进行充分考虑,真正找到能符合自身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管理制度。

(四)效益最大化原则

企业要生存管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要考虑到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也是一样的,要确保其能实施,并且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制度设计时,首先要简单清晰,有可操作性,要先寻求到设计、运行成本、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要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且符合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科学的制定财务制度,以最低的设计成本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五)要与财务规定、规律相结合

一方面,任何制度都必须是站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来的,财务制度也是一样,其内容原则必须与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法律一致的,财务制度也一样,首先是必须不能与国家法律相悖,必须要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另一方面,任何事物存在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因此,财务制度设计时我们也必须尊重财务管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

(一)设计流程

进行财务制度设计,一般需要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要对财务工作内容、人员情况、需求等相关业务活动信息进行资料收集,并对制度设计人员及其工作内容、时间安排进行明确;(2)草案拟定,这一阶段则是将第一阶段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参考各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草案拟定;(3)修订发文,这一阶段主要在于征集各部门意见,在探讨后修改定稿;(4)试运行阶段,永远没有完美的制度,制度必然会有瑕疵和漏洞的,因此,在发文后是需要试运行半年到一年,在试运行期间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5)定稿发文,在试运行结束后,若无运行成本、经济效益的问题,则发文进行贯彻归档。

(二)设计方法

不同的制度设计方法也是不同的,总之应考虑到企业实际的人、财、物、信息等各个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制度设计。一般而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比较分析法(又称文献法),即把其他公司、地区、阶段的不同的财务制度收集进行比较,这样能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从中取长补短的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地方,这种方法的实用性非常强。(2)系统分析法,即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标,将其他的围绕着这一中心和目标的所有财务、资产相关的工作活动归纳到一起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平衡国家、财务部员工、企业内各部门几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实现“共赢”为目标来进行制度设计,以保证制度的协调性、稳定性和正确性。(3)实地调查法,则是制度设计人员通过访谈、提问、找专家、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取样,实地调查法用得比较多的是在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和第四阶段(试运行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实地调查的方法很多,不同方法适用不同的人员,但在这过程中的批评性意见和建设性意见是要引起重视度关键。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规范着财务人员的行为,还激励着内部员工的工作激情,并且还为企业的投资、发展活动提供可参考的指导性建议。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相关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时从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自身情况、员工的心理状态等三方面进行考虑,最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制度,以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阿梅.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9).

篇7

(赤峰市翁牛特旗梧桐花镇财政所,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人员流动过于频繁、融资渠道单一、员工综合素质不高、经济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如何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一直是人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的具体对策,旨在为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248-01

1前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机遇。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创新,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提高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如何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一直是人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2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的对策

2.1大力培养企业人才

在企业内部,只有强大的人才团队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企业要定期组织内部员工参加培训,同时进行绩效考核。对于考核结果良好的,企业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考核结果较差的员工,企业要继续给予培训,直到考核过关。另外,企业可以邀请著名专家来开展经济管理讲座,对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的指导,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此外,企业要重视工作流程中每个环节的风险问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企业内部,不仅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对企业领导干部也要进行培训及考核。管理者要积极总结企业经济管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对内部人员大力培训的同时,企业也需要招纳优秀的外部人员,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为了体现公平,企业要结合员工的业务表现和工作能力,给予员工加薪和升职的机会,既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又形成良性竞争,利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2.2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

一个企业要想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实施,取决于企业的资金运营,因此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就难以开展项目,当前很多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资金的来源渠道相对狭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规法律,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地方政府最好建立企业融资系统,帮助企业更好的融资,克服资金不足的障碍,使企业的资金能够支持下项目的开展,使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经营。此外,当地政府要和银行进行交流和沟通,使银行能够多多支持企业的融资,适当将贷款条件减少。

2.3增强管理意识,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

世界在不断的发展,企业的管理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企业管理者要增强管理意识,在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创新,最终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方法。在企业中,控制收入和支出流程具有很大的意义,只有增强了管理意识,才能够实现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化。企业的财务人员要接受科学严谨的培训指导,将践同理论知识相结合。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保障财务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需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管理者要对相关员工进行考核,并结合员工的长处及兴趣进行岗位分配,这样既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又能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且减少了人员流失量,利于员工的稳定性。会计的工作效果对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一旦会计存在不真实的信息,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企业一定要对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并形成健全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员工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结束语

要想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大力培养企业人才,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企业要定期组织内部员工参加培训,企业可以邀请著名专家来开展经济管理讲座,对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的指导,同时招纳优秀的外部人员,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其次是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企业要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规法律,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最后是增强管理意识,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企业要增强管理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创新,最终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方法。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不是简单的过程,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敏.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04):366-367.

[2] 赵利平.浅谈市场竞争机制下我国中小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中国外资,2012,4(03):347-348.

篇8

[关键词]油田 ; 精益管理; 岗位职责; 安防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282-01

一、 我国油田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1、石油生产区经济欠发达,员工素质较低

受自然环境及地理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石油生产区位于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石油是国家战略资源,利用价值较高,部分违法犯罪分子盘踞在村庄内以做正当生意为幌子进行原油偷到活动。石油产业属于重工业,体力劳动者占员工的较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素质较低,加之油田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上下级之间沟通较少,员工集体荣誉感较差,也会出现内部员工勾结外界不法分子偷盗石油资源的情况。

2、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岗位职责不明确

油田安全开发管理应将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融合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结合油田安全开发管理的现状逐步使安全知识管理能力成为核心管理优势。在实施油田安全开发及管理的过程中,将实际工作内容与管理知识相结合,达到安全管理制度的最优化,明确工作职责。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大部分油田每一个小站包含20 个以上油井,而且油井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所以油田保卫队无法在短时间内对相应区域进行巡逻,加上一些突况,如天气情况及自然地理灾害等,这些时间是违法犯罪分子采取行动的时机。针对此种情况,企业应加强人员力度、明确职责,分片分区做好巡检工作。

二、我国油田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油田安全开发是我国石油企业的主要任务,所以开发油田的安全管理工作也甚为重要。就油田安全开发管理实践的角度来说,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目标,各石油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环境及管理基础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1、外来务工人员、无业游民及周边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素质较低以及油田周边地区经济不发达是造成油田治安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我国大部分油田地处荒僻的农村地区,人烟稀少,安全巡检较为困难,为违法犯罪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更有甚者打入油田内部,内外勾结,盗取原油。石油可利用价值高,不法分子受暴利趋势做出危害油田的犯罪活动及盗窃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盗窃团伙的作案工具也不断升级更新。犯罪团伙有组织有纪律,分工明确,加上先进的作案工具,盗窃活动越来越猖狂。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原油通过犯罪团伙开设的炼油厂或废品收购站等进行销售以谋其利益。相关部门大力严查打击之后,这些依然不法机构依然正常运行。

2、油田安全管理机制不成熟,责任分工不明确。

好的企业需要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油田企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够油田企业管理制度许不断提升、不断完善。油田企业厂区范围较广,员工较多,不同部门及班组之间得不到有效地沟通,信息资源无法共享,甚至有些基层员工对公司制度不了解,勾结外部人员进行偷盗活动。在石油企业内部,由于制度不完善责任分工不明确,经常会出现重复工作或是推迟工作等情况,这对油田的安全有效生产带俩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各油田企业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为安全生产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3.地企与警民联防机制不完善,二者没有较好的为彼此提供协助。在油田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高层领导对警民联合没有给予重视,大部门情况下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安防问题。企业员工及周边民众法律意识淡薄,而且没有相关工作人员来宣传案犯工作的重要性,相关制度也不完善,出现问题解不彻底,警民联防机制缺乏持久性及长效性,警民联防的作用没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三、完善油田地企、警民联防机制的有效措施

为了做好油田的安防工作,建立起长期有效地地企、警民联防机制,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转变观念,争取做到体系制度与治安形式符合。由点到面,右面到点,各个击破,综合整治。

1、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经常沟通,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及主人翁地位感,并规范企业安保员工的岗位职责,完善安防制度。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颇具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工作范围并将语气相关的工作纳入到体系范围内。

2、建立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员工、企业与警力的优势互补机制。

①企业与地方政府联合组织民众的普法知识教育,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积极治理犯罪窝点,净化企业工作氛围;企业应支持地方政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百姓谋福利。

②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关部门组织安全管理制度,法律制度的培训,让员工充分了解到危害公司利益的严重性及不可修改的后果,设立安全举报信箱,匿名投信等可靠的监督措施。

③企业与警力互补机制,企业与警力相互协助,增强沟通频率,定期组织警力来场巡检,或在厂区设置警力办公室,发生偷盗行为后,可以最快速度的到达现场,解决问题。

做好油田企业的安防工作对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有很大影响,企业要想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地企、警民联防机制是必经之路,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警企联防制度也应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以便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许忠强,王建,刘竟成,郭晓川,刘倩.低效油气田的精细化管理模式[J].油气田地面程,2012,(09)6-7.

[2] 王永建.新时期油田保卫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消费导刊.2011,6.

[3] 马卫胜.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2.

[4] 李天星.吉林油田:基层建设花红果硕[J].中国石油企业,2007,6.

篇9

【关键词】供电;体制;人力资源;培训

前言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人才正是智力资源的载体,是现代企业五大资源(人力、物资、财力、技术、信息)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一直以来,供电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都比较重视,每年都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人员培训。然而从取得的效果看,回报与付出之间却并未显示出明显的正相关,员工的能力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并不能将本职工作做得更好,而企业却花费了大量的资源。所以如何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探讨的问题。

1 当前供电企业技能培训存在问题

1.1 技能培训意识存在误区

对于很多供电企业,员工参与培训的意识不强,认为参加培训是负担。员工认为培训只是企业行为,把培训当形式,有的即使出去培训了,也是把培训作为外出游山玩水的一个机会,而外请专家到本企业讲课则可听可不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新知识的学习只希望到外面去,不善于开展自学活动。员工对自己在素质和技能方面存在“短板”认识不清晰,对公司确定的培训内容不甚认同,加之工作繁忙,员工对公司“硬性规定必须参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培训、考核、使用、待遇、职业发展一体化激励和约束机制还未健全,部分员工培训动力不足,强制性培训多,自发和自主学习少,有关培训管理制度仍未达到规范管理的要求。现有的培训管理制度,经实践检验,也存在需要进一步修订、更新、规范、细化等问题,如在培训积分管理上,有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培训管理水平还落后于生产管理水平,标准不够科学规范,缺少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因此,部分员工学习热情不高,基本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培训。

1.2 缺乏需求分析

企业对培训内容的选择能力不强,难以切中要害。培训之前缺少需求分析,不能很好的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这样往往不能充分满足员工发展和组织战略的需求。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只是根据以往经验照搬照套,没有找到员工之间绩效差距产生的原因,缺乏对症下药的培训,效果有限不说,还容易造成“工学矛盾”。

1.3 机制不完善

生产岗位晋升途径缺失,生产岗位晋升通道缺少一个明确的指引,缺少工作标准,生产岗位人员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安心工作。而且有时具有专业技能职称的员工没有被给予相应合理的薪酬待遇,且发展空间受限,所以有的企业出现操作技能明显下滑,一些一线技能人员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在某些环节过于依赖施工单位、厂家和外委单位,操作技能有明显下滑的趋势。

2 加强技能培训的策略

2.1 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教学模式

课堂讲授与现场案例分析相结合,现场实操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逐步改变以理论授课为主的传统培训方式。采用拓展训练、技能操作、案例分析、事故演习、跟班轮训等形式,加强从培训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效果转换。重视网络教学作用,使员工能灵活把握时间自主学习。在班组培训上,给予更多自由开展培训的空间,调动大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些特殊岗位需加强针对这些特殊岗位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例如很多营销岗位是直接与客户打交道,所以应有相应的沟通和礼仪方面的培训;出色的班组长对班组员工能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对于班员开展自学和互学,培育班组培训文化起到核心作用,所以需加强班组长培训;内训师的师资授课能力(教练技术)、课程研发能力、培训策划能力也是需要加强培训的内容。

2.2 加强“学习型”班组的建设。

“学习型”班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和引导。创建学习型班组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团队精神;教育培训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创新能力。二是树立创建学习型班组是企业与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理念。公司提出的建立“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现代公司的战略,对供电企业的创新能力,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企业要想长久地生存发展下去,与其企业干部员工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其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参加教育培训学习既为企业,也为自己。三是在干部员工中树立“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和终身参加教育培训的理念。把学习引入工作,使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得到双向强化。当前,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要让全体干部员工认识到,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变被动接受新知识为主动自觉掌握新知识,树立终身参加教育培训的理念。

2.3 建立和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

为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激励性,在培训上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计划,并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为每个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搭建起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充分的培训机会,将培训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首先,把培训效果纳入对员工绩效考评的范畴,所设置的员工绩效考评制度,包含对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的目标要求;其次,把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改进状况作为动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依据,使员工培训与晋升、职业发展密切关联;再次,把培训作为激励员工的重要途径,依据员工绩效状况及对组织的贡献大小,确定员工受培训机会的多少及所参与培训档次的高低,使员工为获得培训的机会而积极进取。

3 结语

电力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足,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学习型”企业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显得尤为重要。不重视虚心学习的企业会遭到市场的淘汰,同样,不重视虚心学习的员工会遭到企业的淘汰,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而企业员工属于企业内最活跃、最积极、最基本的单元,所以培养“学习型”员工也是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总而言之,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对员工长期的技能培训,而对员工的培训,离不开现代化的培训方式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文海云.电力企业生产人员培训工作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1(3).

篇10

1企业经济管理基本内涵及创新意义分析

经济效益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目标。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良好的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有助于减少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稳定发展的奋斗目标。

1.1企业经济管理基本内涵分析

企业经济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主要负责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类成本的监督和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划,降低企业内部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通常情况下,企业经济管理分为两部分:第一,企业经济目标的确认;第二,企业经济方针政策的制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可将生产要素相关性较差的元素整合为实际的企业生产力,从而达到优化企业生产系统结构、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目的。因此,经济管理是现代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主要手段。

1.2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分析

纵观以往的企业管理发展,其本质就是一个持续的创新过程。只有企业根据市场经济变化创新自身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才能保障自身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致性,从而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稳定提高。总的来说,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内容。

1.2.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外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并且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济体制改革在增加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实际要求,只有企业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吸收先进企业管理经验,进行企业经济管理改革,才能切实提高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1.2.2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缺乏对企业经营管理信息价值的有效挖掘和利用。随着企业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经济管理办法表现出较强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知识信息的支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突出了企业信息的重要价值。因此,企业需要积极改变自身经济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和提高。

2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管理理念落后问题分析目前,国内多数企业仍习惯使用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开展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侧重于企业短期目标的实现和管理,对企业整体的经济发展,缺乏应有的考虑和规划。受管理理念落后因素影响,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缺失严重,内容与企业的实际发展要求不符。另外,部分企业虽然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设置了相应的管理部门,制定了经济管理制度,但从管理实施的角度分析,流程化、程序化问题严重,制度条例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无法发挥经济管理的实际效用。2.2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企业经济管理人员调动频繁,部门结构不稳定,从而影响经济管理的工作质量和实施效果;(2)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机制缺失,员工业务技能和专业素质提升缓慢,无法达到经济管理岗位的工作要求;(3)企业内部管理激励机制缺失,由于缺少科学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员工的工作表现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鼓励,无法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和凝聚力。

3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措施分析

3.1创新企业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

经济管理理念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精神指导。只有企业在管理理念层面做出创新和改变,充分认识到经济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确保各项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措施有效落实。首先,企业领导需认识到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消除以往的企业管理误区,由上自下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其次,企业应在企业文化中体现出经济管理创新的概念,从而对企业员工的个人思想产生积极、正向的引导,保障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认可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

3.2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基础保障。企业通过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可实现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行为的重新规范,落实各项经济管理创新措施,强化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为确保经济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企业应在原有经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同时结合企业经济管理特点和实际管理需求,进行制度条例的修改、删减和增添。此外,企业应在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经济管理责任制度,优化企业经济管理结构,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减少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产生,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益。

3.3加强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

经济管理工作人员作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其个人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施效益。企业经济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企业在经济管理创新过程中,应创建系统、科学的员工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良性发展。

3.4优化员工绩效评估和激励体系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中,人才资源占据重要地位,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和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企业应实施“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加强对员工主观需求的关注,协调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一致,优化企业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挖掘员工个人潜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对员工工作的评估标准较为单一,较难激发员工的工作创新能力。因此,企业应对内部员工的激励机制进行优化,引入对员工工作状态和创新表现的考核,积极引导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创新思考,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注和认可,培养员工的企业认同感,从而促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经营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以及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因此,企业领导应积极创新自身的经济管理理念,并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和员工激励机制进行优化,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切实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冯伟 单位:青岛市黄岛区会展办公室

参考文献:

[1]顾迅一.对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21).

[2]姜兵.对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