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诗范文

时间:2023-03-24 09:3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余光中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余光中诗歌的特点:从诗歌蕴含的情感来谈:余光中的诗歌不管是题咏爱情、风物还是怀念故土,都充满了感伤凄美的色彩,如“月是盗梦的惊魂,今夕,回不回去?”、“轮回在莲花的清芬里,超时空地想你,浑然不觉蛙已寂,星已低低”(《中元夜》),寥寥数语,寂静的夜和深沉的思念,便如在眼前。

2、除了爱情,“乡愁”是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另一个主题,家国之思亦是若隐若现贯穿“乡愁”的始终。无论是《漂给屈原》,《夜读》,还是《乡愁》,都展现了诗人那伤感而悲壮的情感历程,在诗人的诗歌中,处处蕴含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命运的双重关系。

3、从表现形式来谈:他的诗歌格律不是句句押韵,而是情感的互渗,在他的诗歌里可以找到整个情感流动的脉络历程。“空中有风,风中隐隐,有钟声,自无处来,向无处去,无始无终。背风而立,钟声涌起,如潮生远海,如回忆。钟声沉寂。”(《升》),这首诗多用四言句式,间杂三言、五言于其中,使得节奏轻盈,再加上以“忆”、“寂”结尾,不仅押韵有致,而且给人以悠远空灵的虚无之感,从而使得字面意义与蕴含的思想感情相契合,“风”、“海”、“钟声”、“回忆”浑然一体,一种落寞却不凄凉的美感萦绕于读者心中,这也是诗人情感的流动与诗句中的表征。

4、再从字面上来看,余光中先生的诗歌,文字简洁易懂,简洁流畅的文字里蕴含了丰富的感情,同时具有西方象征派的特色和中国古典文化的美感,这也是诗人写诗歌的成功之处。余光中先生的用字可以说信手拈来,在诗人的组织下成了情感丰富,意义深刻的抒情诗歌,这不得不叫人佩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 英美诗歌 翻译 余光中 译学思想

提到余光中,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那些家喻户晓、广为传诵的诗篇,还有那些气势雄浑、色彩瑰丽的散文。然而,余光中先生不仅是成功的诗人和散文家,同时还是优秀的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他学贯中西,在文学的教学、创作、翻译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逾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除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创作,余光中也致力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其翻译范围广泛,包括诗歌、传记、小说、戏剧;产量颇丰,至今已出版翻译集十一种;并且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译学思想。

余光中认为,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而为艺术,则必有其创造性。翻译与创作有相通之处,两者都是要将一种经验转换成文字。不同的是,作家是将自己的经验翻译成文字,一切全在自己掌握之中,是一种“不拘的翻译”、“自我的翻译”。而译者要进行翻译的这种经验,已经有了文本,有其既定的内容和外貌,容不得译者擅自变更。然而,译者在将这种经验从一种文字转换成另一种文字时,在字词的选择、句子结构的安排、整体风格的把握上,仍然有很大的空间,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创作。他在谈自己译诗的经验时说:“翻译的心智活动过程之中,无法完全免于创作。……一位译者必须斟酌上下文的需要,且依赖他敏锐的直觉。这种情形,已经颇接近创作者的处境了。”因此,“翻译也是一种创作,至少是一种‘有限的创作’”(余光中,2002:34)。

在文学翻译中,诗歌翻译最难,也最能体现译者水平。余光中以诗人与学者的双重身份,兼具深厚的国学和西学功底,翻译了大量英美现代诗歌。凭借严谨的态度、醇厚的语言修养、天赋的艺术才能,他翻译的英美诗歌质量上乘,带给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本文拟从余光中翻译的英美现代诗歌入手,分析其译学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

一、文学翻译需要“变通的艺术”

关于翻译,余光中有很多精辟的譬喻。“翻译如婚姻,是一种两相妥协的艺术”。“如果说,原作者是神灵,则译者就是巫师,任务是把神的话传给人”(余光中,2002:55)。既然如此,这种双方之间的妥协应该达到什么程度;而“巫师”应该如何用人话传达“神谕”,既要忠于神,又要让人听得懂?这就涉及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变通之道”。在翻译中,究竟应该靠近源语多一点,还是靠近译入语多一点?应该“直译”多一点,还是“意译”多一点?这也是译界中争执得最多、最久的问题。余光中提出鸠摩罗什“翻译为嚼饭喂人”的比喻,并转化译文“生”与“烂”的问题。他说:“译文太迁就原文,可谓之‘生’,俗称直译;太迁就译文所属语言,可谓之‘烂’,俗称意译。”他认为理想的译文,既不能生,也不必烂,够熟就好(金圣华,2006)。他说:“我做译者一向守一个原则:要译原意,不要译原文。只顾表面的原文,不顾后面的原意,就会流于直译、硬译、死译,最理想的翻译当然是既达原意,又存原文。”如果遇到难以两全的时候,“只好就迳达原意,不顾原文表面的说法了”(余光中,2002:126)。

在一般的文学翻译中,要把握好这种“变通的艺术”已是不易。而诗歌,作为各种文学体裁中语言最精粹凝练、艺术技巧最丰富多样的一种,其翻译更是难上加难。中英两种文字,在形、音、文法、修辞、思考习惯、美感经验、文化背景上相距甚远,而在诗歌翻译中,既要传达原诗的思想内容,又要尽量贴近原诗的形式,更要再现原诗的意境与神韵,做到“诗美再现”,这种心智活动的过程,似乎比创作更加繁复。下面,我们将通过赏析美国女诗人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一首名诗《殉美》(I Died for Beauty)的两种译本,看余光中是如何以驾驭两种文字的深厚功力,在翻译实践中贯彻自己的翻译原则的。

原诗:I died for Beauty——but was scarce/Adjusted in the Tomb/When One who died for Truth,was lain/In an adjoining Room——//He questioned softly “Why I Failed”?/“For Beauty”,I replied——/“ And I——for truth——Themself are One——/We Brethren,are”,He said——//And so,as Kinsmen,met a Night——/We talked between the Rooms——/Until the Moss had reached our lips——/And covered up——our names.

余光中译:我为美死去,但是还不曾/安息在我的墓里/又有个为真理而死去的人/来躺在我的隔壁。//他悄悄地问我为何以身殉?/“为了美,”我说。/“而我为真理,两者不分家;/我们是兄弟两个。”//于是像亲戚在夜间相遇,/我们便隔墙谈天,/直到青苔爬到了唇际,/将我们的名字遮掩。

张国海译:我为美而死了——但刚刚/安躺在坟墓里/便有一个为真理而死的人,躺下/在我的隔壁——//他轻声地问起“我为何而死?”/“为了美”,我答曰——/“而我——为了真理——两者为一体——/我们是兄弟”,他说——//于是像亲戚,相遇在夜里——/我们隔墙谈天说地——/直到青苔爬上我们的双唇——/将我们的名字遮蔽。

篇3

摘 要:“乡愁”母题在文学史上有着漫长的历史和相当的地位,在华文文学领域,余光中笔下的乡愁融合地理、历史、文化,呈现出立体、多样的风貌。

关键词:余光中;乡愁情结;多样性

“乡愁”在词典中是一个名词,意为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而在余光中的笔下,“乡愁”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动词,是脱离了地理束缚的立体乡愁,是饱含了沧桑之感的时间乡愁。余光中的一生几度飘零,竟有大半个世纪与大陆分离,生命的漂泊,夹杂了空间的转变和时间的沧桑,“乡愁”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和深化。中国的山河、历史与文化,是余光中生命的胎记,也是其乡愁情结的多样化形态。

一、故土忆影:直白的恋土情结

长江、黄河是中国的圣水,长城、故宫是历史的名片。南京、四川、厦门……构筑了余光中记忆的宫殿,玄武湖、嘉陵江、鼓浪屿,亦常在其梦的深处激荡。“半世纪前浩荡的江声/多深沉的喉音一直到枕/午夜摇我入睡,清晨唤我起身”(《嘉陵江水》),嘉陵江隐隐的回声,幻化成余光中定时的生物讯息,午夜伴他入睡,清晨将他唤醒。

余光中自许是广义的厦门人、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然而,作为广义的南国人,余光中对江南却由衷地偏爱,并在其文学创作中乐此不彼地描绘着江南的图景。自然,江南能够如此受宠,也与其本身的审美特质息息相关。南国产红豆,故其相思最为浓烈,而温婉缠绵的江南则是装置乡愁的最佳容器。雨恨云愁,绵密的雨常常能唤起文人伤感的情绪,江南的雨尤其如此,在《听听那冷雨》中,回忆的雨声,牵引余光中由江南忆到四川的秧田、重庆的嘉陵江。布谷的啼声参杂着雨声,也显得异常凄婉。

一九九二年九月,余光中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之邀北上,四十三年之后的破冰之旅,将他重新带回祖国母亲的怀抱,“北方虽非我的故乡,却为汉魂唐魄所寄,是我祖先的祖先所耕所牧,所歌所咏,广义而言,久已成为整个民族的故土古都,不必斤斤计较,追溯谁何的家谱了”。①余光中的地理乡愁,容纳祖国山川,涵盖四面八方,但凡有中国魂的地方,都是其广义的故乡。

二、历史回溯:坦然的历史情结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华夏五千年的骄傲,屈原杜甫、太白东坡,是历代文人的楷模。几经岁月的磨蚀,棱角分明的空间记忆逐渐覆盖上历史的痕迹和生命的体验,余光中的乡愁亦随之日显丰满。闯进民族特有的历史时空,探求古人之情景,咏史怀古铸造成宛转的乡愁。

古之唐魂汉魄是余光中精神的支柱,炮火下的蹂躏则是余光中肉体的创伤。《访故宫》会听见“更远处/沿着运河/正隐隐撼动/八国联军的炮声”,《老战士》能忆起“摧天折地,一排排的炮声/自卢沟桥的那头”,《母与子》将照出“抗战的孩子/太阳旗阴影下的一个小难民”。余光中怀乡病里的中国,在抗战的歌谣里,在战前朦胧的记忆里。战火中的逃离,是比迁徙更令人悲痛的经历,战争给一个民族所带来的,除了流离失所和家破人亡之外,还有挥之不去的耻辱与幻灭。

余光中回望历史是坦然的,其厚重的家国意识和民族情感无形中增强了乡愁的密度与厚度。因而,融汇了时间沧桑的乡愁更具张力。

三、文化皈依:诚挚的文化情结

“莫为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五千年的文化”,是余光中长期以来的心愿,政治使人分裂而文化使人相亲。中华母体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内在核心,有着强大的吸附性、凝聚力和魅力场,任何脱离母体文化的肉身都将走向虚无。

余光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并自觉成为古典文学的拥护者。正如他所言“古典之根已蟠蜿深心,任何外力都不能摇撼”。②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综观余光中的文学创作,明显地存在古典文学的印痕,干净、凝练、流畅成就了其诗文的特色。文人的气质,是文化积淀长久熏陶的结果。屈原、李白、杜甫等伟人常在余光中的诗文中魂兮归来,并非出自偶然,为古人“造像”,实质上也是一种灵魂的“共鸣”。

中华文化,不仅是汉魂唐魄里的儒道法墨,也是中国文字里的点撇横捺。正是基于对中文的赤忱热爱,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依附,才使得出身英语系科班的余光中能够在多年的欧风美雨中免于“西化”。中文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一旦沦于粗糙、混乱,中国文化必将式微。带着深重的忧患意识,对华文字的守护成为余光中文人的使命。“中华文化是一个大圆,宏美的中文正是其半径,但愿我能将它伸展得更长”。③方块字里隐藏着民族的精髓,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华文化的向心力势必长存。

结语

余光中的乡愁具象化为地理山川,弥散于历史与文化的直径横纬,而与整个民族祸福共承,荣辱同当。地理的乡愁是空间的,历史的乡愁是时间的,文化的乡愁是纵横的。“乡愁”母题,在余光中的笔尖不断嬗变与丰满,融汇空间、时间、精神,指向地理、历史、文化,最终形成一种饱满的情感符号。

参考文献:

[1] 张叹凤.中国乡愁文学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1.4.

[2] 余光中.余光中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3] 余光中.乡愁四韵[M].胡有清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9.

[4] 赵玲玲.港台文学中的怀乡情结探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5] 江少川.乡愁母题、诗美建构及超越――论余光中诗歌的“中国情结”[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注解

① 《后记》,《余光中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第三卷,第427页。

篇4

地中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师正是日本充满传奇色彩,建筑设计语言独特的建筑家安藤忠雄,安藤忠雄并没有接受所谓的专业建筑教育,但正是这种经历促使他用更多的实地观摩来弥补,早在1995年,安藤忠雄就获得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个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在建筑设计中试图在城市建造另外一个世界,让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安藤的建筑与自然之间有一种特别的和谐感与亲和力。安滕忠雄对于地中美术馆的设计以“自然环境与人”的再思考为题,力图在自然和人工之间寻求一个完美的契合。最终他将地中美术馆藏于地下,只在地面上留有几处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开口,作为美术馆的天井,起到顶光的作用,自然光的引入成为馆内特别的景致。“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复杂的空间。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以此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平凡。”

安滕通过甬道、天井、开孔等手法使石头、玻璃、木头、清水混凝土等物体随着光线的转换产生色彩和光影的变化,展示着空间变换的魅力。“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

篇5

对于普通卫星接收机来讲,如果要进行局域网中的卫视广播,在硬件方面需在服务端电脑上配备视频采集卡或带有视频采集功能的电视卡。

我们以安装三诺影视大师7130内置式PCI电视卡为例,首先安装好电视卡的驱动软件和播放软件,确保电视卡能够正常播放节目;再将电视卡上的音视频输入接口与卫星接收机上的音视频输出接口彼此对应连接好,我们这里采用的是复合视频接口;然后打开卫星接收机电源,使之能够正常播放卫视节目;最后再按照下面的方案进行设置。

1、VLC media player+Windows Media Player方案

该方案就是我们在上一讲《带有网络接口的卫星接收机DM500S方案》中介绍的最后一个方案,不过在DM500S广播方案中,是通过[打开网络串流]进行转发的,而采用普通接收机+视频采集卡方案中则是通过[打开获取设备]进行转发,具体设置如下:

(1)服务端设置

在菜单栏里,通过[文件][打开获取设备],选择[高级选项],如图122所示。

在[高级选项]界面里(图123),有一个[视频输入端]选项,当鼠标移动到右边的数字选择框中时,出现一段英文提示,其意为:选择视频输入来源,如合成、S端子和调谐器(电视)模式。这些设置需要硬件支持,“-1”表示设置无变化。经试验,我们发现只要将数字设置为“1”时,表示来源为“合成”即复合端子信号输入;设置为“2”时,表示来源为S端子信号输入;而设置为“0”时,表示来源为电视信号输入。

在此我们设置为“1”,其它的无需变动,按“确定”后返回图122界面,在下面[高级选项]里的串流/保护的设置界面里,同样需要进行音视频压缩格式的设置,因为网络的带宽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压缩传输视频图像,其设置方法和上一讲的设置方案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2)客户端播放

同样采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软件,输入“mms://192.168.1.2:1234”,即可收看卫视节目,我们采用430XP卫星接收机,播放界面如图124所示。

2、Windows Media Encoder+Windows Media Player方案

微软公司的Windows Media Encoder编码器与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分别应用在服务/客户端。在服务端将采集到的实时卫视节目通过Windows Media Encoder编码器编码成wmv格式的流媒体文件再广播出去,客户端通过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就能够实现卫视节目直播功能。

(1)服务端设置

我们以安装Windows Media Encoder9.0版本编码器为例,目前最新的简体中文版本为9.0版(图125),文件大小为9.2MB左右,可以从?ulf=s页面中填写好自己使用的操作系统、用户姓名、电子邮件地址等相应信息,其中电子邮件地址一定要填写可以正常使用的,否则将无法收取到Real公司发送的试用授权文件。

表格填写完成并提交后一段时间,上网接收你的电子邮件,将会收到来自Real Product Teams的一封标题为Real Product Licenses的试用授权文件,解开附件里的ZIP压缩文件,就可得到一个扩展名为“LIC”的用户许可证文件,我们将它保存在桌面上,接着就可以开始安装Helix Server软件。

点击“helix-server-setup”安装程序,出现一个进度条显示界面,是程序对电脑的软硬件信息进行收集的过程,大概需要十几秒的时间;然后弹出安装界面,点击“Next”(下一步),出现图140的[License File Location](许可文件位置)的输入框,点击“Browse...”(浏览)按钮,选取存放在桌面上LIC文件。

点击“Next”,出现软件安装同意条款界面(图141)

点击“Accept”(同意)按钮,默认安装位置为“C:\Program Files\Real\Helix Server”,无需改动(图142)。

继续点击“Next”,出现[Username](用户名)、[Password](密码)和[Confirm Password](确认密码)的输入框(图143),你需要定义一个用于管理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且记住这个用户名和密码,后面将要用到。

接下来是选择服务器传送流媒体文件时使用的端口,一般按照默认设置状态,可一路回车来完成,直至出现图144所示的安装信息提示界面。

点击“Finish”按钮完成安装,建议你此时立即重新启动计算机,由于默认安装时选择了“Install Helix Server as an NT Service”功能,这样重启后,系统会自动加载Helix服务,无需我们再手动激活了。

安装完成Helix Server后,在桌面上会出现名称为Helix Server和Helix Server Administrator图标,它们分别用于启动Helix Server服务和管理Helix Server界面。例如点击Helix Server Administrator的IE图标,出现图145的界面,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我们上面设置的用户名及密码。

点击“确定”按钮后,出现Helix Server服务器管理界面(图146),类似我们在第2讲中图12的路由器管理界面。在该界面的功能菜单中,[Broadcasting]是用于设置广播方式下的相关项目,因为我们使用与Helix Server服务器配套Real Producer编码软件,所以不需要重新设置。

(2)服务端编码器软件-Real Producer安装

Real Producer软件的安装很简单,我们以Real Producer Plus 11版本为例(图147),其下载网址为p2s.省略/down/RealProducerPlus-v11.0.rar。

篇6

【关键词】LED灯;传统灯光;演播室;特点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LED灯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更加优质且环保的照明环境,同时还具有节能的效果,逐渐替代了传统灯光照明,这一点在广播电视领域应用尤为显著。在演播室中,传统的灯光和LED灯光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也有着各自的优势。而本文针对传统灯光和LED灯光的特点进行相关分析,说明了LED灯光在演播室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所以,分析演播室中传统灯光与LED灯光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LED灯的简要概况

LED灯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照明节能灯具,具节能环保、寿命长、发光效率高、光色纯正等优势,成为众所行业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这一点在广播影视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对演播室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究其缘由,这主要是因为LED灯具的能量转换效率十分高,不需要使用任何调光器就可以达到电视照明的效果。就拿功率型白光LED产品来说,其光效已远远比普通照明白炽灯高很多,可达15 流明/瓦,而90流明/瓦的合节能荧光灯要高出卤钨灯90% 的节能。所以,节能减排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LED灯的价格也逐渐降低,这也使得LED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于广播电视业来说,更是一场空前的革命。像常常用在广播影视领域的卤钨灯、气体放电灯等都具有使用期短,光效低且耗电量较大等特点,而LED灯则恰恰相反,正好弥补了传统照明灯具的缺点,不仅能够起到节能的效果,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推动了社会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

二、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灯具和LED灯用电量的用电比较

若以80平方米的演播室为例,在应用传统灯具和LED灯的用电量对比,具体见表1和表2所示。

表1 传统演播室灯具的使用数量和功率

传统演播室灯具 数量 功率(kw)

1kw卤钨聚光灯 4 4

650 kw卤钨聚光灯 2 1.3

4×55w三基色荧光灯 10 3.3

合计 16 8.6

表2 LED演播室灯具的使用数量和功率

LED演播室灯具 数量 功率(kw)

100WLED聚光灯 6 0.6

100WLED聚光灯 10 1

合计 16 1.6

若以250平方米的演播室为例,分别应用传统灯具和LED灯的装灯容量比,详情见表3和表4所示。

表3 传统演播室灯的使用数量、功率以及通信类业务

传统演播室灯具 数量 功率(kw) 通信类业务

1kw卤钨聚光灯 10 10 VoIP

2kw卤钨聚光灯 14 28 视频通信

4×55w三基色荧光灯 16 3.52 即时消息

6×55w三基色荧光灯 10 3.3 宽带接入

合计 50 44.82 彩信、电视短信

表4 LED演播室灯的使用数量、功率以及通信类业务

LED演播室灯具 数量 功率(kw) 通信类业务

100WLED聚光灯 24 2.4 VoIP

100WLED柔光灯 26 2.6 视频通信

合计 50 5 及时消息

由表1和表2,表3和表4就可以看出,在演播室中,传统演播室用电量的是LED灯的用电量5倍左右,甚至更多,所以,LED灯是一种比较好的节能环保灯具,受到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LED灯和传统演播室的调光原理分析

(一)LED灯的调光原理分析

通常情况下,LED灯采用脉宽调制的方式进行调光,它在采用脉宽调制式调光的过程中,会相应改变数字脉冲的占空比,进而对LED灯的亮度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这就是为什么LED 灯的演播室不必设置调光硅箱的重要原因。

但是,对于高端应用的LED 驱动器来说,它主要采用固定频率工作模式的脉宽调制,才能有效实现调光的作用。在脉宽调制的过程中,LED正向电流就会在0~100%之间,以减小占空比进行进行调节亮度。但脉宽调制进行调光的方式,它的调光信号的频率有一个限制,必须使其大于100赫兹,否则就会产生闪烁或抖动。

所以,高端照明系统的调光频率范围在几万赫兹,这就是为了更好的避免产生噪声和辐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一旦调光频率过高,调光范围就会大大缩小,使系统的最大亮度受到严重影响。

(二)传统演播室的调光原理分析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热光源灯可通过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同时利用相位控制法进而调节光的亮度,所以,这就要求传统的演播室需要配备调光立柜。又加之可控硅在调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次谐波,而这种波会对其他设备有一定的干扰,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演播室就需要配有专门的灯光调光室。

由于可控硅具有开、关特性的特性,这就决定了它的导通和关断功能,但这种功能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详情见表5所示。

表5 可控硅的导通和关断条件条件

由于可控硅相控调光主要原理就是利用相位控制法,进而实现调光的作用。如果可控硅属于普通的反向阻断型,当可控硅加上正向阳极电压的过程中,正向栅极也就相应的控制电压,这样就可以使可控硅处于导通状态。在可控硅导通的过程中,如果将栅极控制电压撤去后,一旦可控硅阳极电流比其自身的维持电流小时,可控硅就会处于关断状态。所以,如果改变相位,就可以将可控硅导通角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改变。通常情况下,导通角越大,其电路所输出的电压就会越高,那么,灯就越亮。因此,可控硅调光法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调光控制方法。对一些大功率照明调光控制应用场合来说,它拥有独特的优势。

四、LED灯的应用对于传统演播室的安全性能分析

LED灯的应用对于传统演播室的安全性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是体现在灯具本身安全性能高,且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率较低。

一般LED灯的寿命可达1 万小时以上,可以确保演播室的正常运行,进而保证节目的顺利播出。由于LED灯的灯体表面的温度要比普通热光源灯的表面温要低,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炸泡的危险,可以有效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另外一点主要是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良好且舒适的生活环境。通常情况下,在工作过程中,1kW卤钨灯会产生810W的红外辐射,久而久之,就会对相关工作人员造成一定危害,影响其健康,但LED灯却恰恰相反,几乎没有红外辐射产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良好且舒适的生活环境,有效避免因红外辐射带给长期在广播电视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困扰。

五、结语

除了上述所讲的内容之外,LED灯的使用不仅能够确保演播室灯光的顺利运行,确保其安全性,同时还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长远的眼光来说,尽管在演播室初期,投入的资金会比较大,但后期可以节省更多的费用,比如维修费等,进而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所以,LED灯的应用应得到大力推广使用,同时也要将演播室的应用范围得到有效推广。但对于大中型的演播室来说,LED灯还需要进一步创新研发出更好的产品,满足现代数字演播室的需求,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田高峰.LED灯具的应用对传统演播室的影响[J].现代电视技术,2013(7):96-100.

[2]马库斯.路德维希.LED灯县在电影和电视演播室中的应用与前景(概要)[J].演艺科技,2011(6):72.

篇7

余光中返台前,叮嘱流沙河一定将这件“小”事弄清楚。带着挚友的嘱托,流沙河几经奔波,终于从《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上得到了答案:《三国志》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之手,被公认为记载三国历史最早的史学著作,里面清晰记载着“张飞字益德”。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经艺术加工将“张飞字益德”改为了“张飞字翼德”。也就是说,武侯祠“张飞字益德”的介绍,完全出于对历史的尊重而并未出错。

流沙河赶紧去信将实情告知给余光中,写道:“当对一件事存有疑问时,切不可草率下结论。只有抛弃臆断,下功夫弄个明白,才可避免尴尬。”余光中回信称道:“先生卓然而立的求真精神,令我敬佩,也让我感触颇深:做学问者要有个性,人云亦云断不可取。”

无独有偶。大半个世纪前的1927年7月,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发表了《荷塘月色》,其中“月下荷塘”的描写让读者尤为喜爱:“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文章发表后不久,朱自清收到读者陈少白的来信,指出:“蝉在夜里是从来不叫的。”朱自清对此很重视,立即查阅有关资料,又询问了很多朋友,大家都赞成陈少白的看法。他又请教昆虫学教授刘崇乐,而刘崇乐则抄了一本书上的话给他:“蝉一般夜里不叫,但也有叫的时候。”

朱自清正为找到蝉在夜晚会叫的证据而高兴,却忽然想到,刘崇乐是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抄给他的那段话也许是个例外。于是,他在给陈少白回信时说,昆虫学专家和你的看法一致。并表示《荷塘月色》再版时删掉月夜蝉声那句话。

信寄出很长时间,却未得到回音。直到1938年,朱自清才在正中书局出版的《新学生》月刊上,看到陈少白针对蝉在夜晚是否会叫的文章。文中引用了朱自清的回信,还引用了北宋诗人王安石《葛溪驿》中的诗句“鸣蝉更乱行人耳”,更正了此前对朱自清描写夜晚蝉叫的质疑。

虽如此,朱自清还是于1948年写了《关于(月夜蝉声)》一文,感慨道:“我们往往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例如,由有些夜晚蝉子不叫,推论到所有的夜晚蝉子不叫,于是相信这种推论便是真理。其实是成见。这种成见,足以使我们无视新的不同的经验,或加以歪曲的解释。我在这里是个有趣的例子。”

篇8

关键词: 预设分类 预设特性 中文电视商业广告

1.引言

预设(presupposition),也称前提、前设,常被定义为说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的句子时所做的假设。预设最初是由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在1892年提出的一个哲学和逻辑学课题,后于20世纪60、70年代进入语言学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2.预设的主要分类及特性

语言学家对预设的分类看法不一,“法国语言学家基南把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计道宏,2011:102)。

2.1语义预设

语义预设是基于真值条件语义学的研究,被看做两个命题间的一种语义关系,排除了语境因素,只包含语句本身意义,其基本特性包括抽象性和普遍性(计道宏,2011:102)。

从真值的角度来看,如果命题A预设命题B,那么A真,B真;A假,B真;B假,A无所谓真假。

2.2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何自然,1977:68)。就其使用而言,语用预设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2.2.1单向性

单向性是指在听话人未接收到信息之前,预设只是说话人一方做出的,并没有与听话人进行协商,只有在不断交流中,谈话双方才逐渐形成共同的知识,并不断予以补充和修正(张晓梅,滕延江,2006:126)。

2.2.2主观性

主观性是指预设是说话人的主观想法,未必真实可靠,这在批评、责备、反驳、指控等时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在上级批评下属某件事情做得不对时,上级主观认为下属办事有误,但事实上下属可能认为并非不妥。

2.2.3隐蔽性

隐蔽性是指预设是只有通过分析,才能揭示出的话语隐藏的言外之意,而非基本信息。例如:甲对乙说:“Please close the door.”字面意思就是甲请求乙把门关上,其预设则是门一定是开着的。

3.中文电视商业广告语和预设

3.1广告语言的特点

广告就是广而告之,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向受众传递某种信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一则广告能否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是广告成败的关键。广告的语言朗朗上口,简洁精练,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唤起读者兴趣。只有对广告有了充分的理解后才能引发广告受众的注意和兴趣,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去购买广告所宣传的产品,从而达到广告的促销宣传目的。

3.2中文电视商业广告中预设的特点分析

广告中的预设属于语用范畴,笔者主要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对广告语进行了分析。

3.2.1中文电视商业广告中预设的单向性

①“常备三精双黄连,流感季节别感冒。”(三精双黄连广告)

在这则广告中,广告商和广告受众并没有交流信息的机会,只是广告商说三精双黄连口服液可以很好地预防和治疗感冒,而消费者只能选择接受还是不接受这种由广告商单方面做出的预设。

3.2.2中文电视商业广告中预设的主观性

广告的预设带有的强烈的主观性特点和断言性质的语境假设,给人以事实的感觉。

②“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广告)

③“杀菌治脚气,请用达克宁。”(达克宁广告)

脑白金广告的预设是“脑白金是最有价值的,其他礼品都不如脑白金”;或“如果送礼,脑白金最合适,最讨对方的喜欢”。达克宁广告的预设是“治疗脚气,达克宁疗效最好”。从以上两则经典广告语中消费者虽然对这两种产品的销售情况无从考证,但是这种主观性的陈述方式给人以事实的感觉,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暗示消费者要买相关商品,就要先考虑他们的。

3.2.3中文电视商业广告语言中预设的隐蔽性

这里预设的隐蔽性主要是广告商将预设隐含在广告的话语之中,通过广告的特殊语言表达方式或语境对广告受众加以暗示,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诱导性”(赵立无,2009:96)。

④“海飞丝,干净肩膀,永远拥有。”(海飞丝广告)

这则广告的预设为“用海飞丝洗发,不会出现头屑,使你肩膀永远干净”,广告的字面意思向广告受众做出了承诺,暗示消费者使用该产品可以摆脱以前的头屑烦恼,给消费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该广告在说明海飞丝去屑能力出众的同时,也唤起了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兴趣,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4.结语

预设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而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预设的运用可以提高广告的语言质量,使其更加精练简洁,幽默风趣,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消费者的购买欲,从而达到广告的促销宣传目的。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计道宏.预设的语用功能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01-103.

篇9

关键词:传统文化 戏曲 综合性 戏曲艺术 高等院校 现状 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现代化元素的引进,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受到重大冲击。很多大学生深受其影响,对于传统戏曲艺术产生了消极的态度,这对于高校的戏曲艺术教育来说具有较大影响。曾经一度作为高校着重发展的课堂教学,为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而奋斗的戏曲艺术教育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以下将结合目前高校戏曲艺术教育发展的困境进行分析,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戏曲艺术教育找到未来发展的出路。

一、戏曲艺术教育的作用

(一)可以培养高校学生的民族精神

戏曲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实现了音乐、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另外,戏曲内容涵盖广泛,比如:民间传说、历史、民族流传乐曲等等。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离不开戏曲艺术,戏曲艺术发展过程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真实写照,其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高校戏曲艺术教育的加强,有助于培养我国高校学生民族文化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等。

(二)可以培养高校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根据我国不完全统计显示,分布在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有上百种,像我们常见的京剧、豫剧、越剧及评剧等等,还有我们不常见的种类就更多了。而且戏曲表现的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有说的、有唱的,有文的、有武的,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高校戏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剧种特点,不管是在音乐的选择上、人物唱腔等,还是在演员的服饰搭配上都应该指引学生如何欣赏,培养更多的艺术性人才。

(三)与高校素质教育相符合

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进程中呼声最高的改革内容。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艺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及做人的准则,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人才。另外,素质教育要求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戏曲艺术教育目标实现完美统一,为素质教育培养提供了及时的帮助。例如:在传统戏剧《铡美案》《琵琶记》等的学习时,教师都可以利用戏剧中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来教导学生,将一些正能量的做人美德传达给学生。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远比那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来得更加容易。

二、我国高校戏曲艺术教育走出困境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高校传统戏曲艺术教育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很多新型艺术表现形式。从弘扬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层面上理解,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戏剧艺术在未来的发展。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遗产,一直是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娱乐休闲方式的一种。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新型艺术表现形式,并不是抛弃自己的优秀文化遗产,而去发展引进的新型艺术形式。同时,我们倡导弘扬传统文化艺术也不是非让戏曲艺术就像从前那样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唯一艺术形式,回到当初的辉煌成就。而是权衡多方位艺术形式健康发展,在本着不抛弃、不放弃戏曲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去接受新鲜艺术形式。让传统戏曲艺术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自由翱翔,在如今浮躁的市场环境下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处。

(二)清晰戏曲艺术节奏的快慢速度

戏曲艺术的节奏慢成为现代年轻人无法感兴趣的一个原因。然而,戏曲艺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及内涵,高校学生应该清晰戏曲艺术的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懂得花费时间去欣赏、思考及感悟。节奏的快慢只是戏曲艺术表现的一种本质特征,并不是人们常常认为的单纯表演情节的节奏。同时,在戏曲表演中加入了舞蹈、音乐等表演的元素,使得表演艺术与观众产生共鸣。有很多歌舞音乐与故事情节融入的非常恰到好处,引发观众的冥想,吸引了观众对戏曲艺术的好感。也有很多舞蹈音乐的融入不是那么恰当,使得观众对戏曲节奏产生误解,影响观众心中对戏曲艺术的评价。高校要引导戏曲学生理解戏曲节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得戏曲艺术在我国的发展路程更加顺畅。

(三)认清戏曲艺术形式与青年学生之间的关系

戏曲艺术表达形式包括三种:一种是表达传统元素的传统戏,它是早期戏曲发展最为主要的形式。传统戏曲也是受到发展技术手段以及设施的限制,使得后期戏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严重缺陷,发展也一直停滞不前。往往喜欢传统戏曲的人群都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另外两种是现代戏和新编古装戏,这两种是在戏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形式。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上融入了现代化发展的意识形态,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喜爱。高校在戏曲艺术教育弘扬中,要充分融入后两种表达形式,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综上所述,作为传统艺术戏剧的代表,戏曲结合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高校应该重视对艺术教育的程度,不容忽视其重要的教育作用及影响力。另外,高校在实施戏曲艺术教育的同时,不仅有助于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还培养了我国新一代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及人文素质。近年来,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戏曲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制定了一些对策建议。作高校戏曲艺术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总结经验教训,为戏曲艺术教育顺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0

(编 者)

作家档案

余光中,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上世纪40年代末,他在金陵大学读书时开始创作,至今写作生涯达半个多世纪。1953年他与诗人朋友共创“蓝星”诗社,此后一直活跃在台湾诗坛。1958年,赴美国进修的余光中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回台湾当大学讲师,主编过许多知名杂志。80年代余光中曾赴香港教书。后来返回台湾,应聘在高雄中山大学任教。余光中诗文双璧,是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作家。他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左手的掌纹》等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他的《乡愁》一诗传遍华人世界,他的《乡愁四韵》与《民歌》等,亦颇流行。散文如《听听那冷雨》与《我的四个假想敌》等亦屡入选集,并收进两岸的教科书中。

假如我有九条命 余光中

假如我有九条命,就好了。

一条命,就可以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苦命的丹麦王子说过:既有肉身,就注定要承受与生俱来的千般惊扰。现代人最烦的一件事,莫过于办手续;办手续最烦的一面莫过于填表格。表格愈大愈好填,但要整理和收存,却愈小愈方便。表格是机关发的,当然力求其小,于是申请人得在四根牙签就塞满了的细长格子里,填下自己的地址。许多人的地址都是节外生枝,街外有巷,巷中有弄,门牌还有几号之几,不知怎么填得进去。这时填表人真希望自己是神,能把须弥纳入芥子,或者只要在格中填上两个字:“天堂”。一张表填完,又来一张,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各条说明,必须皱眉细阅。至于照片、印章,以及各种证件的号码,更是缺一不可。于是半条命已去了,剩下的半条勉强可以用来回信和开会,假如你找得到相关的来信,受得了邻座的烟熏。

一条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父亲年逾九十,右眼失明,左眼不清。他原是最外倾好动的人,喜欢与乡亲契阔谈宴,现在却坐困在半昧不明的寂寞世界里,出不得门,只能追忆冥隔了二十七年的亡妻,怀念分散在外地的子媳和孙女。岳母也已过了八十,五年前断腿至今,步履不再稳便,却能勉力以蹒跚之身,照顾旁边的蒙之人。她原是我的姨母,家母亡故以来,她便迁来同住,主持失去了主妇之家的琐务,对我的殷殷照拂,情如半母,使我常常感念天无绝人之路,我失去了母亲,神却再补我一个。

一条命,用来做丈夫和爸爸。世界上大概很少全职的丈夫,男人忙于外务,做这件事不过是兼差。女人做妻子,往往却是专职。女人填表,可以自称“主妇”,却从未见过男人自称“主夫”。一个人有好太太,必定是天意,这样的神恩应该细加体会,切勿视为当然。我觉得自己做丈夫比做爸爸要称职一点,原因正是有个好太太。做母亲的既然那么能干而又负责,做父亲的也就乐得“垂拱而治”了。所以我家实行的是总理制,我只是合照上那位俨然的元首。四个女儿天各一方,负责通信、打电话的是母亲,做父亲的总是在忙别的事情,只在心底默默怀念着她们。

一条命,用来做朋友。中国的“旧男人”做丈夫虽然只是兼职,但是做起朋友来却是专任。妻子如果成全丈夫,让他仗义疏财,去做一个漂亮的朋友,“江湖人称小孟尝”,便能赢得贤名。这种有友无妻的作风,“新男人”当然不取。不过新男人也不能遗世独立,不交朋友。要表现得“够朋友”,就得有闲、有钱,才能近悦远来。穷忙的人怎敢放手去交游?我不算太穷,却穷于时间,在“够朋友”上面只敢维持低姿态,大半仅是应战。跟身边的朋友打完消耗战,再无余力和远方的朋友隔海越洲,维持庞大的通讯网了。演成近交而不远攻的局面,虽云目光如豆,却也由于鞭长莫及。

一条命,用来读书。世界上的书太多了,古人的书尚未读通三卷两帙,今人的书又汹涌而来,将人淹没。谁要是能把朋友题赠的大著通通读完,在斯文圈里就称得上是圣人了。有人读书,是纵情任性地乱读,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也能成为名士。有人呢,是苦心孤诣地精读,只读名门正派的书,立志成为通儒。我呢,论狂放不敢做名士,论修养不够做通儒,有点不上不下。要是我不写作,就可以规规矩矩地治学;或者不教书,就可以痛痛快快地读书。

假如有一条命专供教书,当然就无所谓了。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老师考学生,毕竟范围有限,题目有形。学生考老师,往往无限又无形。上课之前要备课,下课之后要阅卷,这一切都还有限。倒是在教室以外和学生闲谈问答之间,更能发挥“人师”之功,在“教”外施“化”。常言“名师出高徒”,未必尽然。老师太有名了,便忙于外务,席不暇暖,怎能即之也温?倒是有一些老师“博学而无所成名”,能经常与学生接触,产生实效。

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台湾的作家极少是专业,大半另有正职。我的正职是教书,幸而所教与所写颇有相通之处,不至于互相排斥。以前在台湾,我日间教英文,夜间写中文,颇能并行不悖。后来在香港,我日间教30年代文学,夜间写80年代文学,也可以各行其是。不过艺术是需要全神投入的活动,没有一位兼职然而认真的艺术家不把艺术放在主位。鲁本斯任荷兰驻西班牙大使,每天下午在御花园里作画。一位侍臣在园中走过,说道:“哟,外交家有时也画几张画消遣呢。”鲁本斯答道:“错了,艺术家有时为了消遣,也办点外交。”陆游诗云:“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向令天开太宗业,马周遇合非公谁?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陆游认为杜甫之才应立功,而不应仅仅立言,看法和鲁本斯正好相反。我赞成鲁本斯的看法,认为立言已足自豪。鲁本斯所以传后,是由于他的艺术,不是他的外交。

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我认为没有人不喜欢到处去看看:多看他人,多阅他乡,不但可以认识世界,亦可以认识自己。有人旅行是乘豪华邮轮,谢灵运再世大概也会如此。有人背负行囊,翻山越岭。有人骑自行车环游天下。这些都令我羡慕。我所优为的,却是驾车,去看天涯海角。我的太太比我更爱旅行,所以夫妻两人正好互作旅伴,这一点只怕徐霞客也要艳羡。不过徐霞客是大旅行家、大探险家,我们,只是浅游而已。

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1985年7月7日

民 歌 余光中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 也听见

沙 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鱼 也听见

龙 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醒 也听见

梦 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A型到O型

哭 也听见

笑 也听见

超级链接

乡愁诗人余光中:中文是中国文化的长城

他两度离乡,因此酿成了一缕无法排解的乡愁;他学贯中西,却坚守中文――这一中国文化的长城。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他,就是台湾诗人、作家余光中。

记者:您的一首《乡愁》在大陆堪称是脍炙人口,当年您写这首诗的动机是什么?

余光中:当时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那个时候我离开大陆已经有20多年,看不出任何重回故乡的迹象。这是一种看得到对岸,却看不到迈向对岸的可能的乡愁。这种感觉在我的心中酝酿了20年,所以写这首诗只用了20分钟,情绪就像水瓶乍裂,瓶中水一泄而出。

记者:现在通讯方式十分便利,不但有电话、手机还有MSN、QQ、电邮等。您觉得这种传统文化下的思念之情还有容身之地吗?

余光中:传播学家曾经说过,传播方式会倒过来影响传播内容。信息的灵便有着其正面意义,但另一方面也让你分心。尽管如今人与人之间可以保持高频率的密切联系,但人仍旧需要有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艺术家必须默默地体会世界、体会人生。

记者:您自称是游子作家,多年在海外,却一直用中文写作。中文是您安身立命的精神原乡。

余光中: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在二战期间流亡美国时,有记者访问他说,“您流亡到美国来,不觉得绝望吗?您远离故乡这么久。”托马斯・曼说:“凡我在处就是德国。”因此,“凡我在处,就是中国”,读书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对于成为游子的作家,手中真正能够把握的利器就是母语。中文在握,就是故乡在握。每多写一个字,从仓颉以来所有敏感的心灵都与我们同在。

记者:您说过中文是中国文化的载体。现在的中文中不断有外来词汇,还能够传承传统文化吗?

余光中:我在演讲中曾戏问听众何以我们只说“张三李四”而不说“张四李三”。其实这无关学问,“张三”是平平,“李四”是仄仄,所以对仗而铿锵,如此而已。同样地,我们说“千方百计”而不说“千计百方”,只说“欧风美雨”而不说“欧雨美风”。不要以为今人已经弃文言而不用了,其实平仄、对仗、简洁、凝练等等仍然是我们母语的美学生态。

中文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之长城。中文一旦沦于粗糙、混乱,中国文化必然式微。在我感性的想象中,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很大的圈,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迹可寻,中文就是它的半径,中文走得越远,圆就越大。作家的责任就在于要保持、扩大文化的半径。

记者:您一直认为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但近年来有的学生花在英语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母语,有的习惯于电脑打字,一提笔就忘字。您觉得中文在下一代手里还会如此美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