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贫困学生范文

时间:2023-03-20 09:2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助贫困学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助贫困学生

篇1

今天,团县委在这里举办资助贫困学生仪式,对8名贫困大学生和2名贫困中学生进行资助,这是继全县资助40名贫困大学生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资助活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得到资助的贫困学生表示祝贺,向捐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借此机会,我向受助学生提三点希望。

一、你们是非常幸运的,希望你们奋发图强。受助的学生,你们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你们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幸运的是你们得到这份资助。你们一定要不负众望,牢记保康父老乡亲对你们的关爱,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敢于克服困难、勇于面对挑战、勤于学习创造。你们一定要胸怀祖国,放眼未来,以如饥似渴、只争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磨杵成针的毅力,永不满足、攀登不止的追求,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你们一定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既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敢做敢为、开拓创新的能干人,做一个实事求是、堂堂正正的实在人,做一个无私奉献、扶贫济困的热心人。

二、你们是特别艰苦的,希望你们立志成才。你们大部分生在农村、家庭条件差,生活环境差,非常艰苦。但你们以艰苦奋斗的作风,持之以恒的毅力,度过了难关,考上了大学。物质上,你们是贫穷的,可精神上你>!

三、你们是充满希望的,希望你们严于律已。摆在你们面前的是一条充满阳光、充满爱心、充满希望的大道,你们的前程无可限量。但是,你们必须严于律己,在名与利的诱惑、公与私的交锋、情感与理智的冲突、吃亏与占便宜的纠葛、是非曲直的评判等面前,学会用理智驾驶自己、用法律约束自己、用道德规范自己、用智慧疏导自己,向世人展示一个保康青年端庄稳重、公正文明的风采。

篇2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我乡作为贫困县里的一个重点边远贫困乡,贫困生人数之多。如何做好贫困生的巩固工作,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心学校校委会一班人首先认识到: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是为人民谋利益、巩固“普九”成果的重要手段。我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行学校校长负责制。各校成立了贫困生资助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抓,总务主任负责具体抓。我们的目标是:不让一个贫困生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乡各校形成了贫困生资助管理网络,此项工作日益步入正轨,向经常化轨道发展。原创:

二、明确责任,狠抓工作落实

1、安排全乡各校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进行全面的家访,各校建立学生家庭状况档案。对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作详细记录,并根据家庭收入将全乡学生进行分类,,让学校、班主任准确掌握贫困生状况,每学期初要做好贫困生资助计划。

2、拓宽贫困生资助渠道。各学校在认真落实省、市、县免费发放教科书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社会各团体对贫困学生予以救助,今年桂坪小学在县妇联的支持下,争取了《楚天都市报》报社的大力援助,每学期资助桂坪小学36名贫困学生入学;全胜小学号召全校教职工捐资捐物,资助贫困生;大庙中学为挽救一名身患阑尾炎的贫困生,号召全校教师一次性捐款1200多元。同时,各校都在不断向外界宣传我乡乡情,呼吁更多地爱心援助。

3、实行资助活动公示、公开,增强资助工作透明度。原创:全乡统一对贫困生资助行动实行阳光操作,采取先公示名单,审查资格,再落实资助的办法,对无异议的资助对象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学校根据学生困难程度给予不同金额的资助。学校组织教师直接将资助现金送入学生家长手中。学校并监督其开支于学生学习费用。

篇3

【关键词】高校资助工作,困境,创新思考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是一项国家、地方政府、高校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有着其独特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资助工作任务重并存在明显问题。

一、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困境

“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是伴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内容包括“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五个组成部分,简称“奖、贷、助、补、减”,以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安心学业、健康成长。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看似配合无间的五位一体混合资助方式也有其各自的问题。

1、“奖”:一定程度上并不具备助困的特点。高校制定奖学金,用以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这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是学业和经济的双丰收。从奖学金的评定标准来看,学习成绩好是一方面,课外实践等也同样重要。对于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来说,内向、户外扩展少,在综合素质方面定稍逊一筹。因高职院校特殊性,设定奖学金的资助数量、大小均有限。设想下:只有一个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的情况下,一个是学习第一、家庭比较困难,另一个是学习第二、家庭经济特别困难,那是贫困优先还是品学优先,这就又存在一个评议导向的问题。

2、“贷”:助学贷款存在信用风险。银行对贫困大学生的助学贷款是无担保、无质押、无抵押的“三无”贷款,即使学生违约,银行也很难有具体的方法来规避风险。高职院校受到社会一定偏见的影响,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大、收入不高,偿还贷款能力不够有保障,影响到银行对高职院校学子少发或不发,以规避不良贷款的比例。而学生对信用意识的淡薄,信用约束机制的缺失则更加加剧了学生违约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的风险。

3、“助”:勤工助学岗位少且面窄,对贫困生学业亦有一定影响。勤工助学不失为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好办法,但实际上:第一、岗位少,无法满足贫困生的需求。第二,校外岗位多为家教,未展现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特色,且大多贫困生出自山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家教这一岗位未必是好选择。第三,勤工助学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贫困生的学习,学生耗用较多时间去挣钱,勤工助学却事与愿违的变成了“勤工误学”。

4、“补”:贫困生认定存在问题。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学费相对较低,吸引了不少贫困学子的报考。在这些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农村学生家庭或者城镇一般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差别较小或者近似,贫困程度甄别存在一定难度。由于时空的限制,评定小组有时很难判定学生举证的内容差别所在,就会出现:当个别贫困生由于现实表现、心理障碍、人际关系各种原因落选,情绪波动反应激烈,对认定工作的合理性产生困惑,从而引发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5、“减”:数额有限,容易让贫困生产生依赖心理。学费减免不宜作为高职高校的主要资助手段,一方面学费是学校的主要经济来源,而高职院校的专业普遍收费不高,对于经费紧张的高职学校来说,贫困学子本就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可能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持续活动。另一方面,靠减免学费来解决贫困生问题不是根本办法,也只能作为一种应急措施。

二、关于高职院校开展资助工作的思考

1、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诚信道德教育,建立信用记录。高职院校贫困生较多,应从入学起就加强诚信教育、贷前做好信息采集和咨询工作、贷中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还贷后加强跟踪管理几方面来实施助学贷款管理。高校开展对贫困生的法律责任教育和诚信教育,让受助学生参加社会感恩回馈实践,使每一名受资助的学生都能在资助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诚信的价值和重要性,受助学生的还贷记录将成为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诚信品格的参考指标之一,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还贷意识,鼓励学生上进。

2、关注资助体系对贫困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受助互动,能让贫困大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再轰轰烈烈开展扶贫助困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心,也不排除有些贫困大学生对支持的感知和利用度并不高。因此资助重在社会支持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将社会支持很好的与贫困大学生心理状态结合,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对受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和指导,充分认识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抓住他们心理的可塑性,积极引导和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心理状态,正确的对待和接收社会支持。

3、建立资助绩效评估体系。学生作为受资助的最终受益者,按资助贫困生绩效评估“客观性与相关性结合”的原则,引入“学生评估”指标,由学生对资助效果进行直接的评价。一方面,学校可根据学生反馈的评价表进行自我修正,提高对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学生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感知到学校体己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对国家政策、学校工作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当然,绩效评估体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董岳磊. 大学生助学贷款现状及对策分析[J]. 科技资讯. 2011年第16期.

[2]谭红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3]梁红. 激励管理体系问题研究――以农林院校贫困生为例[D]. 东北林业大学. 2006年.

[4]胡静、傅安国. 资助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12月,第27卷第6期.

篇4

关键词:贫困生 资助 感恩教育 途径 方法

由于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缺乏感恩教育内容,以及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少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忘恩行为,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和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感恩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应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就业工作的紧迫任务之一。

一、受资助贫困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第一,一些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因为物质生活上的匮乏,导致心理上的自卑和不平衡。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发生冲突,短期内又无法改变生活的现状使得自负心理不断受挫,进而把这种挫折感转移到自己无法改变的家庭出身上。不但对父母没有感恩之情,甚至还仇视带给自己贫困的父母,仇恨贫穷的家乡。他们和父母联系的唯一内容就是索要钱财,进城之后,追求享乐、亲情冷漠。他们用父母给的学费讲排场,把资助款用来吃喝玩乐,整天沉迷网络游戏,不热爱集体,不遵守纪律,甚至打架寻事,扰乱学校秩序。

第二,一些高校助学贷款违约率不断攀升。个别学生在得到银行贷款帮助之后,采用频繁更换手机号码的方式,恶意逃避、拖欠还款,令银行处于尴尬境地,国家资助政策也因此显露出某些缺憾,学校的声誉也为此受到负面影响。长此以往,银行会越来越消极地对待高校助学贷款问题,最终利益受到损害的还是那些有需要的同学。

第三,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出现问题。一些学生心理失衡,弄虚作假、争贫、抢贫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获得资助金,他们通过各种关系到民政部门开据虚假证明,编造家庭贫困,诚信意识淡泊。这些学生一方面拿着贫困证明骗取资助,一方面穿着名牌衣服和玩着昂贵的手机和电脑。用资助的钱享受高消费,认为是一种荣耀,是一种捞取收入的本领。评定过程中的弊端使未获资助学生产生心理极度不平衡,常导致同学之间的矛盾。有的学生开学时带来了学费,但却迟迟不交,而是存在银行里,采取观望态度。

第四,一些学生把贫困作为资本,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严重。由于习惯了坐等各种资助,不思进取,缺乏自力更生的信念和决心。甚至认为经济条件比别人差,别人就是欠自己的。因为不同地区的收人水平存在着差距,在实际评定过程中,贫困生的界定难以形成统一标准,缺乏严密性和准确性。由于鲜见受资助学生主动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典范,校园感恩氛围也不浓,很少有受助贫困大学生自发的、主动的感恩行为;即便有些受资助学生想表达感激之情,因为缺少感恩回报的大环境,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恩情感,而采取了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

二、实施感恩教育的模式、方法和途径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感恩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要以体验式方式启发大学生“知恩”,认识到获得资助并非天经地义,要让学生知道父母为供他们上学在节衣缩食,认识到政府、学校、老师都在用大量精力帮助他们,让他们在享受资助的同时看到别人和社会的付出。

第二,鼓励贫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怀着感恩之心参加义务劳动,做义工、做志愿者等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形成回报社会的意识,鼓励他们参加勤工俭学,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

第三,大学生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应把感恩教育纳入德育的整体规划,以决策效用来促进贫困生“感恩”,引导大学生“施恩”,把感恩教育同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让贫困生识恩、知恩、感恩。

第四,要实现“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感恩教育途径。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以身作则,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是感恩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教育目标应着眼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既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精华,又要赋予感恩教育时代气息。现代感恩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社会的热爱与奉献、对师长的尊敬与感激、对父母的理解与孝顺、对他人的坦诚与关爱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社会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延伸,是感恩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校课堂教学是提高感恩认识的主要方式,社会实践是感恩、报恩的体验渠道。

总之,大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懂得自己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他人、社会和自然对于自身的价值,以及自己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责任,也才能懂得自身生命和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陈晨.刍议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篇5

尊敬的x大学学院领导:

我叫xx,男,彝族,出生于1993年11月2日,来自x省x自治州x县x乡x村,是贫困山区的孩子,首先很荣幸能够被贵院录取,园了我的大学梦。因,居住于高原地区,地质较差,每年就靠耕种收入几千元。但,由于家庭人口较多….学费成了我的难题,因为我家是典型的困难户,又是农村低保用户对象。我家有x口人,还有位年迈78岁的奶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两个姐姐,都一出嫁。还有一个妹妹正在读初中生活十分困难!每年都靠父母耕种几亩地来维持生活,又要供我和妹妹读书,生活极其困难!为了完成我的大学梦,妹妹正面临辍学。这次,我所用的学费都是向全村的亲戚、朋友借助而凑集。但,不知以后该怎么办?所以,特向贵院领导申请资助,以便顺利完成学业。我将好好努力学习,学好专业知识,回我们那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特次申请

申请人:魏x

xx年11月8日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 贫困生 资助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它属于民办高等教育范畴。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其收费制度有别于公办普通高校,是属于按教育成本收取学费的范畴,所以学生家庭承受的经济压力非常大,而贫困家庭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帮助和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乃至心理上的压力,如何建立长效的学生助困体系,逐步规范学生助困工作,已成为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中一项迫切需要开展的重要工作和研究课题。

1、国家对高校贫困生的界定

2007年6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家庭经济困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200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科文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务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务司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中对贫困生的定义保持不变。在贫困生的界定的具体标准方面,我国尚未形成科学的、易于操作的贫困生界定标准。

2、独立学院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新时期的高校贫困生具有这些消极心理,主要包括:自卑心理、敏感、多疑心理、负疚、挫败心理、抑郁、焦虑心理、冷漠、攻击心理。在独立学院的学生中,这种负面情绪反应尤为明显和突出。虽然绝对比例很小,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最不能忽视。这些贫困生,面对比一本、二本的学生高出一倍多的学费,已经倍感心酸和自卑,偏偏又被家庭富裕、生活铺张的富学生所包围,心中的失落、痛苦、焦虑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失落、痛苦、焦虑对学生的学习、交往及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对于一些心理发展欠成熟的贫困生来说,焦虑、抑郁、消沉甚至可以压垮他们的精神世界。

3、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

(1)贫困生资助相关政策不明朗

自1987年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资助体系。该体系实施至今,在公办普通高校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针对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2007-2008学年之前,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都没有对独立学院的贫困生如何资助表明态度,更有甚者认为独立学院本身是有钱人才能读的,没有钱就应该劝其退学等等。但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学生理所应当享受除学费以外的普通高校学生的所有待遇,因为学生已经向学院交纳了本应是国家财政给予学院的各类补贴,因此对独立学院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资助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如在助学贷款方面,独立学院的收费明显高于公办普通高校,但助学贷款的额度却并没有给独立学院学生任何优惠政策,并且在贷款过程中的审批程序更严格、更不利。同时独立学院学生根本享受不了国家助学贷款,家庭贫困学生只能依靠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一条途径。

(2)贫困生的认定标准模糊

目前,多数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方法是:学生持有户口所在地村级或者街道、乡镇以及县级民政部门出具的三级贫困证明就认定为贫困学生。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对贫困的认知也各不相同,加之我国乡土人情观念浓厚原因,即使家庭不贫困,部分学生仍能通过各种渠道开出贫困证明,一些生活并不贫困的学生持有贫困证明要求申请助学金,占用了宝贵的经济资源,而很多真正贫困的学生却因不愿意或羞于说明自身家庭情况,未能得到帮助。

(3)资助实施比较笼统,资助程序不尽合理

独立院校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与普通高校一样缺乏一套公认的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贫困生认定体系和办法;一些学校在贫困生认定中存在名额平均分配现象,忽视地区、学校和年级等差异性。有的院系贫困生较多,但因名额有限而得不到资助;有的院系为了用完指标,使本不十分贫困的学生得到了资助,这就占用了他人的受助资源,造成救助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独立院校贫困生资助更多地依靠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或者学生本人的贫困申请,缺乏实地跟踪调查,停留在“贫困生“的定性描述上,仅关注一些具体指标,如使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主观性较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申请、评议、公示、异议处理、全程监督、评估等制度设计。

4、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1)资助和思政教育相配合,注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学校应在校内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这是完善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基础。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奖惩条例、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反映出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透射着校园精神,它在很大方面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高校应在实际工作中创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强调学生间的共同利益,帮助他们建立团结、融洽的班集体,形成环境优雅、文化丰富、风气良好的校园风貌。

(2)确立科学合理的贫困生界定标准

贫困生的界定工作是做好贫困生一切资助工作的前提。贫困生的界定,是一个具有相对性、复杂性和主观性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第一、成立院、系和班级各级民主评议认定小组,严格按照程序做好贫困生的认定;第二、学生本人提出贫困申请,在申请的学生中比较鉴别处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并按经济状况进行排序、分类;第三、与贫困生家长进行电话交流或实地走访,通过生源地相关部门开具的证明了解;第四、通过同学对该生的学习、生活方面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解、判断,最后,通过班级民主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认定工作完成后,建立完整的班级学生个人信息动态信息库,按贫困程度等情况对贫困生进行分类后,及时追踪了解,调整资助对象和标准。

(3)建立行之有效的独立学院资助工作体系

建立行之有效的独立学院助困工作体系,要做到全方位、全过程,更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充分合作。首先,国家必须要给予独立学院以准确的定位。作为普通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到地方必须明确对独立学院贫困生的“奖、贷、助、补、减”等政策和措施,加大力度使之得以贯彻执行,使独立学院的学生理所当然地享受除学费以外的普通高校学生的所有待遇。其次,在贫困生工作的事务性工作中注入育人理念和人文关怀。除了对贫困生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外,根据贫困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地进行分层次的帮扶的工作。在贫困资助工作中加大对贫困生的隐私和尊严的保护,在资助的过程中规范操作,让贫困大学生铭记自身的使命和责任,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健康和谐地全面发展和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陈建顺、李照刚.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及其资助[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4):95.

[2]甘剑峰.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评价与思考[J].中州学刊,2011(2).

[3]李新.独立学院学生资助体系创新性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

[4]金小平,独立学院贫困生工作的几个问题[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

2019年,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以市、县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明确责任、创新思路、细化措施,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概述如下:

一、明确责任:落实层级管理,建立倒查制度。

每年四月初,学校都要组织召开学生资助工作筹备会,六位校级领导都要参会,会议强调学生资助工作政治性强,必须规范操作,落实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学校制定了《荣县一中学生资助方案》,成立了贫困生资助领导小组,实行层级管理,校长高奇星为第一责任人,六位校级分别负责一个年级,如果工作出现纰漏,将进行责任倒查。资助工作有专人(政教处工作员宁鹏)负责,确保资助工作正确有序的开展。

二、创新思路:营造工作氛围,落实结对帮扶,提供交流平台,强化考核奖励,后续思想教育。

1. 营造工作氛围。学生资助工作会后,学校都将分发资助工作宣传单(学生每人一份),在教学区粘贴宣传海报,还会通过标语、LED显示屏、黑板报、展板等多渠道、多途径宣传国家资助政策,营造工作氛围。

2.落实结对帮扶。

对初、高中建档立卡生,学校班主任、行政领导和党员均以“一对一”方式结对帮扶,帮扶教师利用周末实地家访,了解家庭情况,宣传资助政策,收集家长建议,家、校、生三方全面深入交流沟通,家访现场拍照,上传学校政教处存档。

3.提供交流平台。

以年级为单位,凡在年度资助工作专项考核中获得年级第一名的班级(全校共六个),将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资助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言,为其它班级提供借鉴,同时领取学校颁发的“年度资助工作先进班集体”证书。

4.强化考核奖励。

按照《荣县一中学生资助工作方案》,学校根据班级完成任务的时间、质量,在班级月度考核、学期考核、年度绩效考核中均要进行资助工作考核评分,考核关乎班主任切身利益,且力度较大,单是生源地助学贷款一项,做得最好的班级可领奖金2000元以上。

5.后续思想教育。资助育人是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也是资助战线今后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对受助学生,我校抓好“三育”:

一是励志教育。充分挖掘受助学生典型,用实例激励受助学生直面困难,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立志成才。18届学生王烙铭,中考成绩较差,因家庭困难,六次受到资助,六次参加资助学生大会,不断受到熏陶激励,高考被211中国药科大学录取。

二是诚信教育。重点针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进行“一对一”诚信教育,不断强化受助学生诚信意识,最大限度减少违约行为。18年,我校生源地助学贷款906人,全部报到入学;以往贷款学生,家庭经济相对宽裕的已陆续还贷。

三是感恩教育。结合奖助学金评审与发放工作,教育受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拥有社会责任感,时刻不忘回报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受助学生余沁雨在资助总结会上发言:有了资助金,减了父母忧,增了学习劲,我如愿以偿考上211川农大。 “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后,我要再接再厉,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三、细化措施: 开设直免通道,明细工作流程。

1.开设直免通道。

按照教育局文件要求,每期开学前,学校通过班主任在班级群先作政策宣传,报名缴费时直免学费,避免先收费、后打卡退还现象,四类学生(建档立卡,低保,特困,伤残)必须享受免学费政策。对于一年级新生,学校在录取通知书上以显目字迹说明,“四类学生”不用带学费,来校报道注册时,带上相关证明材料,在特设窗口缴费。

2.明细工作流程。

第一步:组织例会、明确要求。

学校每年均要召开学生资助工作会,由伍大方副校长主持,全体校级领导临会,全校班主任参加。会上宣传资助政策,明确工作要求,下发班级名额,班主任签订《资助承诺书》,承诺公平、公正、公开地完成班上的资助工作(承诺书一学年签一次)。

第二步:监管到位、评选公正。

班主任组织,班级公选组建资助评审小组(由班主任、部分科任教师和学生民主选举5人以上的学生代表组成),利用班会课,全校统一进行资助评选工作。校长、书记通过教室摄像头,在学校监控室全程监控,各年级分管领导在教学楼全程巡查指导,确保学生代表的产生和评选结果公平公正。按照政策要求,建档立卡学生必须享受第一档1250元,其余“三类学生”填写《国家助学金申请表》(申请表一学年写一次),由资助评审小组讨论确定受助档次。

第三步:公示足时、审核严格。

评选结果出炉,各班将受助名单粘贴在本班教室显目位置,公示期不低于一周。粘贴后,班主任拍照传班主任群,政教处收集存档。对各班公示情况,各年级分管领导巡查督促。公示期满后,班主任完成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电子文档填写并上传班主任群,政教员收集整理,同时,根据资助小组社会调查情况,政教处安排专人对各班评选名单进行严格审核,再汇总信息上传教育局审核,审核通过后,学校把所有资助名单粘贴公示在高中楼“公示栏”处七天,接受全校师生监督,政教处拍照存档。

第四步:信息完善、结果圆满。

教育局资助中心将上卡不成功的学生名单返回学校,由学校专人清理核实,完善信息后再上传资助中心,最终全部上卡成功!

第五步: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学校政教处将学生资助材料收集整理归档备查。

四、回顾工作成绩

篇8

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心理资助

Abstrac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inion on Constructing & Integrating the System of Financing and Assisting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Vocational Schools,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absence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e to financial difficulties has been solved on the whole, however, there also exist some trends that are worth atten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problems such as the identification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the ways of financial aid, the risk compensation of national student loan and the psychological instruction, so that they can get rid of poverty both financially and mentally.

Key words: university; impoverished student; financial aid; psychological aid

自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以来,高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中经济困难的人数随之不断增加。“特困生”问题日益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5月国务院专门就此下发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同时,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目标。笔者结合实践,对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意见》颁布实施一年多来,由于措施具体、贯彻有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表现

如下:

(一)财政专项资金落实到位

2007年6月,在北京“后义务教育财政问题高层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财政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教育部、财政部有关官员向与会的中外学者透露:2007年末全国普通本科、高职院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将约达到2 700万人,中央与地方财政专项资助困难学生的预算为154亿元,其中仅国家助学金一项,中央财政就安排了95亿元。(注:资料来源:江苏省教育厅财务处。)

从落实情况看,2007年江苏省属高校(含高职)共发放国家奖学金近1 800万元,有近2 200人获奖;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17 000多万元,有近35 000人获得奖励资助;发放国家助学金近39 000万元,共有19万多人获得资助。奖励、资助金额共计近58 000万元,受助人数近23万人,奖励、资助面约20%。

2008年,江苏省属高校(含高职)共发放国家奖学金1800多万元,有近2 300人获奖;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近20 000万元,有近4万人获得奖励资助;发放国家助学金42 000多万元,共有21多万人获得资助。奖励、资助金额共约64 000万元,受助人数25万多人。①

(二)高校专项资金通过有效监督得到保障

自恢复高考招生以来,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从来没有中断过。学校财务部门一直设有“助学金”科目,专门用于预算和核算资助学生的支出。“从学费收入中提取足额10%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政策一直被高校视为己任。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专项资金安排与实际支出像玻璃一样透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变得更为实时、有效。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8卷 第4期

2008年 总第32期卢玄玄:贫困大学生资助方式探讨

(三)社会资助逐年增加

每年经过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对高校特困生的资助日益增多。除“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助学项目”等全国性公益慈善机构外,许多企事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在有关高校设立奖助学金,或直接对特困生个人进行定向资助。规模更大、知名度更高的综合性大学接受社会捐助的资金则更多。

(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从2004年实行“政府招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政策并建立“贷款学生诚信系统”以来,国家助学贷款在多数地区和高校开展得比较顺利。在我校,凡提出申请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得到工商银行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资助。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江苏省在2002年率先试行“农村信用社生源地贷款”。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文,将“生源地贷款”扩大到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等五省市试点。试行“生源地贷款”后,一方面减轻了高校向经办银行申请授信的压力、办理过程中的工作量和学生毕业后催还贷款的压力及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减轻并分摊了有关商业银行的工作压力和贷款风险。

(五)效果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统计口径不一,各方说法不一。虽然有人认为在西部地区可能高达50%,但各高校建档比例一般都控制在20%~30%。根据建档比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构建以来,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渠道基本可以得到解决;日常生活费开支通过国家奖、助学金至少有在校生总数20%的人得到或部分得到解决,再加上学校按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4%~6%(或学费中提取的10%)和从社会各界获得的捐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应当全部能得到解决。

二、实践层面的不足倾向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构建后,贫困生的学费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渠道解决,在学校的日常开支可通过“奖、勤、补、助”得到根本性解决。然而在实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

(一)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准确认定有困难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无偿的奖、助学金资助,首先必须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认定。根据江苏省规定,各高校都参照学校所在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来确定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认定实施办法。从表象上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应当无懈可击,但现实中仍然存在漏洞。学校认定的依据之一是《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其中前一张表由生源所在地乡镇民政部门盖章证明,后一张表由学生本人填写。实际上,不少地方出具的证明水分很大,相反,一些家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贫困农民却不一定能开出证明。对刚入学的新生来说,由于学校不知底细,仅凭本人申请和地方证明进行认定,难免不出差错。

同时,虽然各校都将在校生的家庭人均收入、日常消费及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的特殊因素等都纳入到认定依据,但由于办学规模普遍很大,学工人员工作量极大,但要做到准确无误很难。同学之间虽说相互了解,但要撕破脸皮揭发需要一定勇气。

(二)国家助学金的负面影响

设立国家助学金对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数额很大,且只要是“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简朴”就可以申请,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对于家庭经济真正困难而获得了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学生来说,可能被部分人视之为天上掉落的馅饼,取之心安,受之理得。既没在学业上起到激励,也没在劳动上有所付出,更难说在心灵上有所感恩。

其次,家庭经济条件从最富有到最贫困之间应当是没有级次、没有台阶的直线,人为的分档定级会使因名额受限而未能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的那部分学生心理失衡。

再次,与高校“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传统荣誉称号的奖励发生冲突。“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一直是高校用以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过去一直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建立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后,国家助学金最高额度为3 000元、最低额度为1 000元,远远高于各种荣誉称号的奖励,无形中冲淡了传统的各项评优,使不少学生产生“自身再努力,不如弄个证明,当贫困生实在”的想法。

此外,《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4%~6%是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的各项评优奖励经费的来源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国家助学贷款出现的政策偏差

一是从2004年实行“政府招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政策以来,有的经办银行获得的风险补偿金并未按规定进入“坏账准备金”,而是作为当年利润上缴。当年出现的贷款逾期仍让高校另外承担。有的高校为了继续获取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不得已而接受银行这一要求。于是一年中得支付两笔风险补偿金,一笔上交教育主管部门,一笔直接支付给银行。

二是承办生源地贷款的某些邮政储蓄银行为了增加本单位的储蓄额,不是按规定将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打入学校提供的银行账号,而是以种种理由存入学生本人的邮政储蓄卡,让学生异地取现而获得额外的手续费。其结果一是增加了贫困生的经济负担,二是如果学生心理不成熟,可能将卡上的贷款取出自己零花而欠着学费不交。

(四)心理助学不容忽视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感受到,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偏远贫困地区,家境贫寒。面对贫困,其心态有以下几种形式:(1)积极进取型。 这类学生能够正视贫困,藐视贫困,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相反,他们能够视贫困为一种挑战而奋发努力,成为各方面的佼佼者,每年学校表彰的“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名单中不乏他们的代表。

(2)心态平和型。这类学生占贫困生的绝大多数,他们心态平和,自立、自强观念较强,能正确对待学校的各项资助措施,积极参加勤工助学等活动。但经济上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挣取生活费。

(3)极端型。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长期承受来自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极少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和调节心理压力,陷入了思想认识和心理上的误区。

自卑是高校贫困生中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和最重要的心理特征。由于其原有的教育条件相对薄弱以及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发觉自己在经济、知识技能等许多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悬殊较大;中学的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相对落后,使他们视野狭窄,在信息量、知识面、业余爱好及特长等方面与其他同学存在很大差距,自信心严重受挫。而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刺激,他们又具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态。他们特别渴望别人的尊重,想方设法改变贫困的现状,希望能出人头地,自尊心相对更强。

少数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巨大的环境反差,与周围同学存在很大差距。同学们聚餐,因囊中羞涩而避之一旁;参加社团活动,又苦于没有任何特长而退缩。久而久之,就脱离了集体,疏远了同学,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形成性格上敏感孤僻、沉默寡言等严重缺陷。

一些学生由于原来的基础差,进入大学后又要为解决生活问题而参加勤工助学,致使学习成绩不好,由此产生强烈的焦虑。

极个别学生在上大学前长期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而形成依赖心理,他们将“贫困”作为一种资本,不愿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是消极等待。更有甚者将自己的贫困归罪于社会不公,受到资助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一点感恩之心。

三、应对问题的切实措施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每年惠及数百万家庭的浩大工程。如何将党和国家的雨露甘霖一滴不漏地撒向真正需要资助的困难生身上、渗进他们的心田,使之化作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思想动力?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下措施。

(一)从初中开始建立“家庭经济情况档案”

“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对高校来说是一项量大、繁难而又细致的工作。高校规模都在一万以上,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要想走访每一个学生家庭、真实考察其经济状况是不可能的。对刚入学的新生只能依据本人申请和地方政府出具的困难证明进行认定。如果本人申报和困难证明不实,国家助学金就可能旁落他人。来自边远山区的真正贫困生如果不能提供困难证明则有可能失去资助。对在校生来说,由于高校周边餐馆林立,学生食堂的消费并不能反映全貌;同学之间应当是最了解情况的,但碍于情面,一般也不会刻意举报。这些原因都会导致认定偏差。结果是:如果真正的困难生得不到资助,心理就会失衡;如果被假困难生骗取,会引起更多的负面效应。因此地方证明是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时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为确保第一手资料的真实性,笔者认为应当从初一开始建立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档案。因为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家庭住地距学校较近,班主任一般都会进行家访,对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了解比较清楚。进入大学后,有前面六年的档案证明,高校便能准确、快捷地掌握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确保国家助学金落到真正需要资助的困难生手中。

(二)改变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方式

笔者以为,1 000、2 000、3 000元分档,级差显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从最富有到特困,其实是一条没有折点、没有台阶的直线。级差太大,对经济条件相近而因名额所限未取得上一档资助的困难生有失公平,也会给其心理带来影响。所以最好是只规定标准范围,人数及级差由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自定。

变“无偿”资助为“有偿”资助。高额助学金的无偿性,获得者不一定全都感恩,未获得者可能心理失衡。如果将其转化为有偿的,即让受助学生参加一定的公益劳动或勤工助学方式给予资助效果可能更好。这就要求高校大幅拓展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比如将校园环境卫生和绿化养护纳入勤工助学岗位范畴)、提高单位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比如16~20元/小时)、控制每月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比如每月不超过20小时)。由于勤工助学毕竟要付出一部分劳动,家境不困难的学生大多不愿参与。

(三)相应提高学校各项评优的奖金额度

由于现在学校的财务预算纳入到政府的部门预算且全额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所以应允许学校从事业收入提取4%~6%(或学费收入提取10%),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学校的各项评优。其中“三好学生标兵”的奖励金额至少要高于国家助学金的最高档,“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奖励金额至少应与国家助学金的平均数相当,才能平衡学生心理,激励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向社会输出高素质的教育“产品”。

(四)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渠道真正打开没有几年,贷款的风险高峰尚未到来,一些经办银行便将政府和高校拨付的风险补偿金作为当年利润上交,某些银行甚至将当年逾期的贷款让高校另外补偿。其后果是当高风险到来时,那些受冲击较大的银行很可能不再参与投标,银校在这方面的合作中止。为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源远流长,最好是政府将风险补偿金划拨给高校,连同高校按规定提取的风险金一并设立专项基金、由高校管理。高校每年按实际风险额划拨给经办银行。

对于“生源地贷款”出现的新情况,国家可以政策明令邮政储蓄银行必须将学生的助学贷款全额汇入高校提供的银行账号,不得截留,不得上学生个人的储蓄卡,更不得收取学生异地取款手续费。一经举报查实,没收手续费并处以罚款。

(五)关注“心理助学”

困难生中的绝大多数心理健康、积极向上,但也有极少部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不能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还应在心理、知识、能力上给予帮助、教育与锻炼,进行全方位的资助。可以采取以下:

(1)建立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三级体系,切实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他们、亲近他们。使他们对身边的同学、老师建立信任感、亲切感,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困难说出来。再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

(2)加强心理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国家助学贷款签字仪式等各种方式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看待“贫困”,使他们在心理上不断提高自我调节力和对困难挫折的承受力,达到良好的心理适应力。

(3)自办助学报刊。为加强“心理助学”,大学生资助中心可以主办《助学指导报》,定期出版。借助报纸宣传一些古今中外和身边贫困生如何面对贫困、战胜困难的典型事例,借以激发学生在逆境中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信心。

(4)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摆脱自卑阴影。可以开设校园文明岗、校园食堂岗和报亭,特别是助学报亭,贫困生们在老师指导下,自己进货、管理、销售,在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等多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在其中找回自信,调整心理。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加强贫困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真挚的友谊,让贫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化解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找回自信与自尊。

参考文献

[1]刘昆,于敏.假贫困生现象暴露高校助学政策漏洞发人深省[N].光明日报,2007-11-20(5).

[2]万福绪.大学生思想与政治教育——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贫困学生 改变 助引案例分析

贫困学生作为高校校园内的一个弱势群体,不仅承受经济贫困带来的生活压力,更承受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对自身正常学习、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因而,作为一名辅导员,不仅要在物质方面为贫困学生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更要针对贫困学生的特点,关注其心理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帮扶,用“真心、诚心、爱心”助引他们从“自卑”中走出来,做到自强不息,坚韧自立。

一、案例介绍

郑某来自江苏苏中地区农村,2011年考入扬州大学,服从调剂进入本学院。父亲在其读初中期间不幸意外去世,母亲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家中还有一年迈且行动极其不方便的爷爷与他们相依为命,家庭条件极为艰苦。

开学报到第一天,并没有发现郑某与其他新生有什么区别:全额缴纳学费、住宿费等所有相关费用,除了办理手续整个过程一言不发之外,只发现他身边没有家人陪同,当时以为这个学生独立性强。我们在场回忆了一下他的相关信息(报到前班主任、辅导员老师需了解班级新生所有可供信息),印象中是班级内唯一的单亲家庭,心里产生了“这孩子早当家,独自一人来报到,蛮好”的感慨。可是等郑某离开后,不远处两位老人悄悄地走上来,说想单独跟我聊聊。他们拉着我的手,满眼泪水,“老师,这孩子命太苦了,请你一定要好好帮助他,教育他好好学习”。后来才知道,这两位老人是郑某的邻居,他们不放心孩子一个人过来,便不辞辛苦大老远赶过来,“孩子家里只剩下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和不能自理的爷爷,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这次上学的费用,卡里存的两万块钱全部是村里人无偿捐给孩子的。孩子很懂事,就是性格太孤僻,太要强,不愿意别人戳他的伤……”我听到这些话后,感动得泪流满面,并感到莫名的揪心。

之后的新生入学班会、年级大会、军训、学生机构招聘,我都会不时地留意,发现他总是一个人一个角落,独来独去,一言不发,包括在班会上的自我介绍,他只说了一句话:“大家好,我是郑某,很高兴来到这个集体,谢谢!”按当今“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很多人会以为这样的学生有个性,不走寻常路,而我却隐隐担心:这个学生内心在挣扎着什么。军训他主动要求加入阅兵方阵,学生机构招聘,他只选了校学生会XX部门,并强调不服从调剂,结果是他的惜字如金被拒门外。了解到这些,我都只当是他对自己的一种磨炼。军训结束后没几周,他开始买电脑,买新衣服,买新手机。竞选班委时他公开反对,坚持认为这样的竞选不公平、不合理。由于他的反对,没办法选出大家公认的学生干部。大家一定也在疑惑,平时少言的他怎么了。

二、助引过程

郑某来自贫困家庭,上初中时父亲意外去世,母亲的精神疾病病情加重,如今已无法自理,年迈的爷爷也是靠邻居一日隔一日的照顾。高中生活完全是靠亲戚与邻居接济及学校的一些政策补助勉强度过,进入大学后,他似乎要改变很多东西。

班会结束那天,我把郑某叫到办公室,问他:“今天的竞选是临时联系人征得班级同学意见之后实施的,竞选的结果也是得到除你之外的所有同学的认可的,你的意见也很重要,但为什么要在结果已经完全定格时弄这一出?在之前的准备过程中,为什么你有想法却不表达?”或许我的严厉震到他了,他一时有点不知所措,“我只是在表达我的看法……之前的时候我还没想到。我其实是有这样的想法……我突然就来情绪了!”零零碎碎,他表达着自己已经意识到的失态。“你的情况我都了解了,开学时送你过来的赵爷爷是你邻居吧,他都告诉我了。”趁着这个机会,讲明了,我一直在关注他。他突然站了起来,一脸怒气,“我的事不要你管”。说完扭头就走了,拦都拦不住。

发现问题超出事前的料想了,于是连续拨打他的手机,被拒,被拒,直到关机。后来怕他出事,我一直在宿舍门口等,晚上快十点,才看见他幽幽的影子从远处走来。“看你没事,我就放心了,先回去好好休息。”说完,我离开了宿舍区,回办公室收拾东西下班,并发了信息给班长,让他关注全班男生最近所有的动态,尤其是个别与班级气氛不太融合的。

事情出现转机是第二天下班,发现他站在走廊里,似乎是在等我,我想冷静了一天一夜,他应该是有话要说的。通过近两小时的交谈,我了解了,原来他的高中生活一直在老师、同学的特殊关心下度过,给他带来了极重的心理负担,总是担心自己学不好,犯错,让别人另眼相看,别人无心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词,都会成为刺痛他内心的针。高三下学期,他甚至消失近三天,差点放弃高考。进入大学,他再也不想过以前那种他认为超级压力的“特殊照顾”日子,一个劲地掩饰自己,包括外在与内心,很累。他认为,只要不与人相处,则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他的背后是那样的“凄惨”(用他的话说),他会过得更自在些。用那些钱买那些东西,也是在他内心折磨、挣扎之后做的决定。他的犀利语言风格,是他内心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让他不愿输给别人点滴,要么沉默,要么爆发。“周老师,我觉得你是个好老师,我希望我今天说的,能不要再有下文。”我不信这个理,坚持把他按在椅子上,要求他听我把话讲完。首先表示认同他内心曾经受的那些压力,但否定他现在的做法与自以为是的保护措施,鼓励他正确认识贫困,人穷志不短,他已经做到,但正确面对与积极面对却需要很好的调整,大家没有有色眼光,老师也不会有,永远也不会有。个人的前途,靠自己的努力,拼成绩、拼战果,与贫困与否没有关系。如果刻意地掩饰,内心的矛盾会影响到自己努力的程度,导致事倍功半。我让他回去好好考虑,利用周末时间回家,看看家人,并打了个电话给邻居赵爷爷,在说明情况的同时,希望从关心的角度走进郑某的内心,开导他。

开学后,他似乎又变成了以前沉默的样子,没几天学校发文通知各学院,梳理贫困学生到各家庭所在地办理贫困认定申请,各班级根据家庭情况交上的初步梳理名单,没有他的名字。我让他来到办公室,手指一长串名单,告诉他,如果大家都因为这因为那而不敢正视自己的客观情况,那么国家、学校、学院想关心你都无从入手,何苦苦了家庭,苦了自己,拿未来做赌注。交谈很顺畅,他默默地离开,依旧一言不发。第二天交上了申请材料,他已悄悄迈出了一小步,开始慢慢地正视自我。

之后的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顺理成章,有他的主动,也有我的刻意引导。慢慢地,他变了,总是与大学室友同进同出。我知道,其中一员——班长同学发挥了很大作用。令人喜悦的是,第一学期考试成绩名列班级第十,勤工助学岗受到聘用老师的电话好评。一年级下学期的班级改选,他成功竞选副班长一职,并积极为班级策划、组织各项有意义的活动,代表班级参加各项比赛,获得好成绩。

三、具体做法

1.充分了解贫困生的贫困特点,在解决物质贫困的同时,更注重心理症结的解决。对于本案例中的贫困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观,或引导学生走出认知误区。

2.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打开学生心扉,仅靠老师一臂之力,或许不能立即见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并获得家长的帮助,可能更容易找到学生自身情感的突破点。虽然本案例中的“家长”是邻居,但这样的邻居爷爷在该同学的内心里胜似亲人。

3.提供平台让贫困生展现自我,正确对待成绩,勇敢面对失败。重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升自信与对他人的信任。

四、成效显著

1.经济贫困得到了缓解。通过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勤工助学的酬劳保证了生活费用。村民捐赠的钱款可另作他用,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2.培养了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保护、自我要求意识。能正确面对自身的贫困身份,积极利用各种平台锻炼自己、磨炼意志、自强不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力求做得更好。

3.与人相处愉快,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提高。改变与同学相处的模式,提高对同学的信任度,自己的生活也变得轻松愉悦,有心情、有自信地接触更多机会,展现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健康向上地成长。

五、几点体会

1.关注了解。贫困生,主要源于经济物质方面的贫困,但是由此产生的各种压力,会使其在心理与行为方面出现与正常学生的偏差,甚至走向极端,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关注了解这些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细微入手,解决好贫困生的各项困难。

篇10

【关键词】大学贫困生;自主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大学教育工作关系着我国的前途和命运,由于经济的地域性差异较大,因此大学中的贫困生比例逐渐增高,也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当前大学贫困生资助的渠道较为顺畅,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继续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资助金管理不当的现象,因此深入探索资助管理工作对于维持资助公平性至关重要。

1 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的重要人才储备,同时大学生的数量和基本素质也是衡量国家教育实力的关键因素,强化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①符合高校新形势发展的需求,大学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素质,而开展资助管理工作有助于优化资助渠道,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物质资助,提升了其参与社会活动,提升自我素质的积极性。②维护高校制秩序的稳定,大学贫困生资助管理为贫困大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让贫困大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参与学习、生活等正常的学校生活,避免了不良校园问题的发生,从而维持了校园秩序的稳定性,有助于营造公平正义的校园环境。③全面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素质,贫困大学生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学费和生活费负担,因此很难参与正常的学校活动,很多大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打工挣钱,很少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了其心态的失衡,而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减轻了其精神压力,有助于其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此外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为为贫困大学生树立的正确的观念,避免其产生自信心丧失的不良问题,同时也消除其不劳而获的心理依赖,有助于其培养自强自立的性格。

2 当前大学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贫困大学生认证缺乏科学性

当前贫困大学生的认证主要是依赖于贫困证明的开具,但是贫困证明很容易出现造假的现象,从而造成贫困资助工作缺乏有效性。再者对贫困大学生的标准规范不够严格,部分学校在贫困生的评选上采用班级组织认定的方式,缺乏家庭收入指标和相应的财产依据,而部分贫困生羞于报告家庭条件而错过了贫困资助,因此这种评定方式不能准确的反应大学生的贫困标准。还有部分学校采用一刀切的认定方式,对于班级内的贫困生设定指标,由于受到名额的限制,部分真正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享受到相应的资助,从而影响了其管理工作的公平性。

2.2 资助范围较小、资助力度不足

由于大学贫困生的比例逐年增多,部分学校的资助资有限,因此其覆盖力度不足,再加上部分学校采用平均主义的资助策略,真正惠及贫困生的资助额度较小,不能满足其正常的生活和学费需要,从而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当前物价的涨幅较高,原有的资助金额对于贫困生来说“杯水车薪”,很多大学生需要通过兼职等方式来维持其生活需求,从而影响了其生活和学习。

2.3 忽视了对于贫困生的心理辅导

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保证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部分学校把工作的重点集中在经济的资助,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由于大学贫困生的家庭负担较重,再加上长期的精神压抑,因此其容易出现较为极端的思维方式,出现了自卑、焦虑的不良心态,而高校资助管理工作只是提供了其资金的支持,但是却没有引导学生克服不良心态的影响,导致贫困大学生出现了交流障碍的现象。此外资助管理工作忽视了贫困生的心理引导工作,很多贫困大学生不能真正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克服贫困引起的困扰。

2.4 勤工助学模式有待改善

勤工助学是贫困生资助的重要方式,同时开展勤工助学有助于调动贫困大学生的工作热情,培养其自给自足、艰苦奋斗的性格。但是部分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较少,不能满足贫困生的工作需求,同时勤工助学的岗位稳定性较差、资助金额较少,大部分学生需要从事较多的兼职才能满足生活和学习的花销,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加重了学生的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负担。

3 加强大学贫困生自主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3.1 构建完善的资助渠道

完善的贫困生资助渠道可以提高资助的覆盖范围,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因此学校应当增大直接资金资助的力度,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资助渠道,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部分有实力的大学可以增强和校外企业的联合力度,发挥校外企业的资助功能,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工作岗位。再者学校可以合理的利用资源建立爱心超市、报刊亭、复印社等功能性商业实体,增加学校的就业岗位,为贫困生提供兼职和创业的机会,这也有助于提升贫困大学生的个人能力。

3.2 强化贫困生的资格认定

贫困生的资格认定直接关系到资助管理工作的公平性,有效避免了恶意争取贫困资助不良现象的发生,因此学生应当强化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机制,采用数字化的认定模式来定位贫困生资格,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消费水平进行贫困生的审核,提高甄别工作的有效性。当前普遍采用的政府部门盖章的贫困证书不能准确反应学生的家庭状况,而采用数字化的校园模式可以对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详细的统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评估贫困生的家庭状况和消费水平。此外要强化对贫困生档案的完善,把出现家庭突发状况的大学生纳入到资助的范围内,提高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同时要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对贫困生的评定要充分接收学生的建议,真正落实贫困生的资助工作的成效性。

3.3 强化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助

贫困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承担着较大的压力,部分贫困学生还要担负着家庭的重任,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资助,缓解其精神压力,真正从学习和生活方面进行资助和引导,鼓励大学生自强、自立、自信,为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出现极端的不良事件。再者要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帮助贫困生进行自身潜力的挖掘,把精神的压抑转换为学习的动力,提高其精神抗压能力。

3.4 注重贫困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贫困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最重要的是培养起自强不息的性格,并通过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来提高其实践能力,发挥自身的专长和能力,例如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可以为贫困生提供一定额度的资金,同时培养了工作的能力,消除了不良思维观念的影响,克服了“等、靠、要”的不良习惯,有助于更好的融入社会。

4 总结

总之,当前大学贫困生的资助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做好资助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资助工作的成效性,解决贫困生的后顾之忧,提高了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更好的迎接社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赵祥伦.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探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3(04).

[2] 张晓霞.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体制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6(03).

[3] 徐 豪.论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科学化体系的构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2.

(12).

基金项目:

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研究专项“多元资助政策体系下地方本科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创新研究”(XJK014BXSZ012);2015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远行导航――校园文化建设团队”(15F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