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叫声范文
时间:2023-03-17 00:1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的叫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公鸡"喔喔喔''地叫,好象在说:"快起床,快起床.''你就赶紧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母鸡"咯咯咯''地叫,它是在提醒主人:"我下蛋了,我下蛋了!''这是在向主人请功.
狗"汪汪汪''地叫,有时是告诉主人"有人来了.''这时,你要赶紧去开门.有时是 让主人提高警惕,来了陌生人或盗贼........
小猫"喵喵喵''地叫,并且很高兴,就是告诉主人:"我捉到老鼠了,我捉到老鼠了.''主人拿着鱼回来,它就用一种恳求的声音叫"喵喵'',好象说:"给我一条行吗?"
篇2
我在学习之余很喜欢模仿动物叫,给我带来了不少快乐
我最擅长模仿的是狗和狼的声音.有一次我在卧室里学狗叫的时候,我姐姐在客厅中,她听到我学的狗叫声,还以为家里有狗,她问我妈妈:"小姨,怎麽有小狗的叫声?'我妈妈说:"没有呀!哪里嘛?'姐姐说:"好像是从京京的卧室里传出来的.'说着向我的卧室走过来,她们一进来,看见我在学狗叫.我抬头一看,看见妈妈和姐姐一直看着我,吓了我一身冷汗,我问妈妈:"您怎麽这样看着我,我又没有犯错我.'妈妈说:"你学狗叫,害的我们以为家里有狗.'
还有一次,我学狼叫的时候,姐姐正在睡午觉.我在卧室中学了一声狼叫,把姐姐给吓醒了,她问我:"京京,哪里有狼呀?'我说:"没有啊!怎麽了?'我得意的说:"那是我在学狼叫,像不像?'姐姐听了恍然大悟.她说:"真像,把我都吓醒了.'
模仿声音真有趣,我喜欢动物,因为这样我可以它们的叫声吓一吓我的姐姐,给她开个善意的玩笑.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教学模式
在现代高中教学中,通常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充分地掌握在这节课当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而造成了成绩上不去,为了让当前的教学工作可以达到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期间,就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一、教学准备过程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明确这节课主要讲的内容,对其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教学目标设计,就是根据教学过程中预期效果,并且按照具体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对象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并且针对在教学当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处理和解决。
1.明确教学目标
提炼重点和难点知识,针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这一节课教师对教学目的进行设计,第一是要将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提炼出来,实现主次分明的教学内容,这节课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神经调节,在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动物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兴奋点传导,高级动物神经中枢调节,神经调节和动物体液调节这些内容特点进行比较,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这些关系进行了教学;第二是动物产生基本生理行为,这个环节主要讲的是激素协调能力和神经系统协调能力以及行为活动等内容。
2.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高中生物课教学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保证,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之后,要适量地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的状况和教学目的的需求,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在高中生物课中教学模式设计方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敢于实践,不断的创新。“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这个章节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指导学生不断的发现、探索和总结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进而达到掌握知识主要内容的最佳效果。
二、教学过程
1.引出
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对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引出来,还可以利用教学当中相关的例子将这节课要讲的内容讲述出来。
2.初读
教师通过对要讲课程引出后,学生针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所要学习内容中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就让学生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初步的阅读和了解。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还可以将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都标注出来,进一步地加深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基本练习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学生进行初步了解和初读课本后,对课本当中掌握的知识进行练习。例如,对动物的神经调节和行为等重点内容进行了巩固和强化,让学生更加坚实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展开简单的练习。例如,“在动物生命调节当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还有就是“在反射活动中,中期分析作用的部门是什么?”进一步地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能力,不断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三、教学的归纳和总结
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针对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促使教学的方式进一步达到最佳的效果。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也是所有教师和家长共同的希望,在学生的教育方面,我们一定要找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教学的模式和实际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少云.“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教学反思[J].中学生阅读:上半月,2008(05).
篇4
关键词: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 改革 具体做法
动物微生物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以基本原理和实验为基础,借助学生的观察能力,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涉及的微生物范围广、种属多,其理论主要来源于大量的科学实验,因此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动物微生物这门课程至关重要。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实验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验时学生只要按规定的步骤,机械死板地操作即可,一般由教师来准备实验,学生来完成实验,实际教学效果差。为了适应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尝试对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具体有以下做法。
1.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能力
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先由教师讲解与示教,学生被动地按照要求去做,这样造成实验从属于理论课,内容偏重于验证理论,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每次实验课都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做好一切准备,学生按老师所讲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过后学生对此印象也不深,照抄课本把实验报告交上来[1]。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轮流写预习报告,在开放性条件下提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老师修改实验方案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以达到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时间较短,但准备工作非常繁琐,每次实验之前均有大量的玻璃仪器需要清洗、包扎、灭菌等。目前,各个学校均面临学生人数明显增多的局面,这些工作单独由教师或实验教师去完成,工作量很大。同时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多学生并不珍惜上实验课的机会,对实验敷衍了事。因此我们对学生分组,由学生按照要求,在教师的演示和指导下准备实验,如清洗、安装玻璃器皿,做棉塞,灭菌操作,配制试剂,等等。学生的感受很深刻,了解到了准备实验的辛苦,也由于参与了实验准备过程,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实验过程中,既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又获得了准备微生物学实验的技能,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独立开展工作。
3.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应根据本学科的具体特征,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系统的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为相关专业课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注重基础技能操作,如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培养基的配置、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无菌操作技术、细菌染色镜检等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在实验过程中强调操作重点和注意事项,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其次,强调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做基础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所得结果与实验前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充分讨论所得结果与预期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使他们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思考,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4.综合实验的开展
为了克服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不连贯性的缺点[2,3],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建立了一些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具有一定创新研究性的综合性开放实验。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当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研意识。
在课程后期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查阅资料,查找实验方法,以解决自己的未知为目的,设计实验,实验设计中要求涉及所学过的各种实验操作,如细菌分离培养、染色、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等基本的实验操作。初步方案完成后指导老师根据实验室条件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等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学生再进行修改。实验方案确定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这段时间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并为学生配备所需的实验材料、试剂、培养基和仪器等,以满足实验需要。实验完成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写作,并将论文制作成幻灯片,班级内部进行交流。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我们课题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头至尾参与整个课题过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实验过程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且通过学生实验的尝试,科研课题可得到一定的初试,为教师课题的后继工作打下基础[4]。
开放性实验室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技能,改变传统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原理、单纯掌握操作技术,以及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情况,充实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尽早地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给学生一个尽早接触专业领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的机会。开放性实验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5]。
5.结语
通过近几年对动物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实验课的效率。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新技术和新知识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增强了科研意识和专业信心。实验环节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了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莉,杨双全,孙慧.浅析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20,(6):25-27.
[2]周志平.如何构建开放实验教学机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20,(3):125-128.
[3]姜文龙,韩凤春,高万云,等.设计性实验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2):103-106.
篇5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就要求围绕生物学习任务展开教学,将生物知识与技能、生物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组织在一个或几个典型任务之中,让学生在这些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地进行探究等学习活动。
1.设计生物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发展
设计好生物学习任务是应用“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而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应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带着驱动“任务”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具体如何设计生物学习任务呢?
1.1注重任务设计与情境创设相结合。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的时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设计出一个个能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的任务。驱动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任务探究,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自发地产生“我要学”的想法,形成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教学任务时,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和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再将新知识传授他们,就能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时,先介绍传统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创设设法集中不同优良性状的情景,再要求学生设计番茄马铃薯杂交植株的培育。给出任务后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思考完成任务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又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时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一些是以前已学过的,如怎样将一个植物细胞培养成植株,这些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怎样将植物细胞融合,即内隐在任务中的知识点,这也正是新课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习情景作用下,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比如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会阻碍细胞的融合,然后就会思考如何在保证细胞活性的前提下去掉细胞壁。
1.2设计任务目标要明确。
在设计生物学习任务时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形成目标框架,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完成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要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实践和探索,逐步掌握和完成各个小任务,最终完成总的学习任务。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可以先创设情境引出学生对“酶”的关注,但不同的学生关注的角度不同,教师可以顺势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酶的本质、酶的作用、酶的特性等。
1.3设计任务时要留有空白。
“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冲动。给学生一个空白,他会描绘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使任务有扩展点,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作,进行思考和尝试,并且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完成任务,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
如讲解植物组织培养后关于人工种子、植物细胞培养等问题可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2.实施“任务驱动”的生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构建
“任务驱动”课堂教学就是将生物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中,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让学生积极“动”起来。在实践和尝试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2.1任务布置要尽早。
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将任务布置下去效果要好。因为学生明确目标过后,再通过教师讲解一些知识,获得能力,最后通过努力完成任务,并会获得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同时,教师要关注那些在完成任务时特别困难的学生,并让他们带着任务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等,直到最终完成任务。
2.2任务要注意层次性。
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这符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一般可按基本任务和探索任务两种要求来设计:最基本的任务的要求十分明确,它包含了要学的新概念、新方法等,教师可以将基本任务分解为若干问题,学生按照问题去自主探究和讨论。只要学生能将问题解决,就初步掌握了任务中所包含的新知识、新技能等。这个基本任务一般是任务中较简易的,学生容易掌握和完成的,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探索任务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有发挥空间的任务。如讲完植物体细胞杂交后可以探讨一下动植物细胞的融合问题。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又能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确保异质学生整体发展的目的。
2.3适度指导,解决任务。
对如何完成给定的任务,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这包括引导学生完成给定的任务,也包括对设计的任务进行必要的规定和对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完成任务,由学生自行制定行动方案更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但就时间和效率而言,这种方式的可行性不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什么程度的指导才适合呢?
首先,教师应该对认知水平比较高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和分析,适当地降低对任务本身的认知水平,以便学生完全理解这些任务。其次,针对学生可能无法解决的环节进行指导,在学生感到困惑的时候“扶一把”。最后,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指点和引导。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对学生小组的活动提出必要的要求。指导不是包办,教师应该有选择地指导,鼓励学生多与小组中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争取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3.建立一套激励学生的评价体系
篇6
【关键词】生物学 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即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与自然、社会和人和谐相处。其实仅从生物学本身研究对象的终极目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点而言,生物学具有较重的人文色彩,随着人们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这一人文色彩愈来愈得到彰显。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生为本,力求形成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连的体系。生物学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怎么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生物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淡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有益尝试。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社会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学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物学与社会及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在尽情领略生物科技带给人们的健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理性地提醒学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人类正面临着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生命科学本身造成的,它们的解决必须要提升我们的人文精神,依靠科学的方法,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让学生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和人文意识。
二、发挥生物学史的德育功能,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生物史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揭示了人类生命科学的发展规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材料。青霉素的发现;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孟德尔、摩尔根在经典遗传学上的贡献;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袁隆平两系杂交水稻法等,这些典型史实和典型人物,处处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追求。由此激励同学学习科学家们执着的科学探索精神,以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为榜样,确立为科学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的崇高品德,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三、结合生物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精神
科学活动的本质就是永无止境地探求未知、追求真理,它包括对世界的利用和改造,并由此增加人类的幸福和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人文事业。因此,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正是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好方法、好途径。
(一)利用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1)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内容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充分联系实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教师通过把人文教育贯穿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学生学习合理营养的基础知识后,请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这样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和培养设计能力,而且使学生学会关心长辈的饮食,在亲自烹饪并在品尝中与家长进行食谱中科学道理以及亲情方面的沟通;在介绍眼和视觉时,对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进行介绍,能够更好的懂得爱、尊重和理解;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知识点里,教材以“生物学与文学”的栏目形式撰写课外阅读材料——寄予植物的情怀。植物不仅仅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基础,也给予人们无限美的享受,让同学对生命有了更好的理解,懂得珍爱生命,爱护大自然,热爱生活。
(2)拓展教材文本,联系当前社会的重大话题
现代传媒发达、社会关系复杂,学生在学校之外还会受到诸多观念、意识的熏陶浸染,因此教师更要充分调动和依靠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有效的教育。例如,艾滋病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重大话题,在世界艾滋病日,社会各媒体会在这几天与艾滋病有关的信息。因此《病毒》一节内容就安排在艾滋病日前一周讲授,课前充分搜集艾滋病的有关数据、艾滋病病人的图片及各种媒体推出的哪些与艾滋病有关的节目,使同学们明白艾滋病离我们并不远;理解艾滋病的传染方式;让学生被艾滋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所震惊;对“如何预防艾滋病?”“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等产生浓厚兴趣,引发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深深思考,从而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认知”是“建构”的一个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要依靠学习主体,即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和“生成”。如果对人文教育采取灌输性的知识教育的方法,有时反而会压抑了真正的人性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来体验、培养。例如,《开花和结果》一节,就可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引入“春天——桃树——桃花——桃”,进入教学主题“开花和结果”。之后组织学生挥笔作画,画出自己最熟悉的一种花,由画花而探究花的构造。这样,就巧妙地融科学教育于美育、情感教育之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浑然一体。结尾处设计:假如我是一朵花,虽然每天笑脸相迎,但有时仍难逃厄运,那么花将向人类发出怎样的呼吁?让学生抒怀,爱花、护花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建立。
篇7
《有多少人为了我……》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大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大家带来的方便,体会到自身的成长离不开他们,从而学会尊重他们,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本节课力图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入手,引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关注周围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劳动者与自己的关系,从而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一、重组教材,注重时效性
品德与社会课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引用的例子应紧扣时代的主题,体现时代的新鲜内容,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在《有多少人为了我……》教学中,课一开始,教师就举起手中的《品德与社会》书,让学生注意左下角的两行字“努力学习 回报祖国 江苏省免费教材”,接着,教师说道:“为了让我们每个孩子都能读到书,国家为我们免费提供了教材。”“啊?这教材是免费的?”一些“小糊涂”情不自禁地发问了。“是啊,为了我们所有的孩子,不管富裕的还是贫穷的,都能受到教育,国家无偿提供书本。”教师趁势追问:“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在为我们默默付出呢?”然后贴出课题:有多少人为了我。学生纷纷回答:爸爸、妈妈、老师、学校的门卫、医院里的护士……
笔者认为,一堂精彩的课的设计不能对教材按部就班,而应结合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用案例的及时性来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多少人为了我……》这堂课一开始的设计如果照着教参是这样的:先出示三组人们在清晨、白天、夜晚不停忙碌的图片,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关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辛勤劳动的人,这样设计就没有太大的新意,不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案例中的课堂设计却引入了“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个热点问题,让孩子们眼前一亮,发现我们身边就有“别人为我”的例子,从而调动了他们上课的热情。这样的设计真是别出心裁,巧妙得当。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课关注时效性,既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又能鲜活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接受。
二、善用资源,注重生活性
生活是好教材,社会是大学校,要想真正发挥品社课的德育功能,就必须树立起“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在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应积极开发、利用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从现实的道德生活实践体验中提炼道德情感、意志、态度、信念。
在《有多少人为了我……》这一课中,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设计“家庭、校园、社会”三步体验模块,进行情感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生活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因此,教师可在课上让学生回顾成长中的点滴。通过多媒体屏幕放映孩子和父母的照片,然后要求学生就照片中的主人公进行介绍。学生们纷纷发言,听了学生的介绍后,教师再发言:“爸爸妈妈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多少辛劳呀!”接着,学生们在《感谢你》这首歌的伴奏下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回忆最令自己感动的事。学生再次发言,说起一些让人感动的生活细节:“下大雨时,妈妈来接我,一路上伞一直向我倾斜着,回到家她的衣服全湿了”;“我考得不好时,爸爸陪在我身边,帮我仔细地讲解每一道题,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在舒缓的音乐下,教师再进行深情的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一件件小事,包含了一份份浓浓的爱意!”这样就为学生的认识做了铺垫,对于本文的中心“有多少人为了我”认识得非常到位。
在“校园篇”这个环节里,教师精心拍摄了这样一段录像:食堂的工作人员为了师生的一顿午餐辛苦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早上五点买菜,七点淘米洗菜,八点四十分烧菜做饭,十点三刻摆碗筷分菜分饭……看完录像,教师启发学生:为了我们的一顿午餐,食堂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做了什么?为的是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很精彩:“夏天食堂热得像蒸笼,工作人员挥汗如雨。”“冬天洗菜,工作人员的手冻得像萝卜,有的阿姨还生了冻疮。”“工作人员将碗筷放入消毒柜,为的是杀灭病菌,保证卫生。”接着,教师再把食堂里的工作程序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一道中饭包含了多个工序,从而真切地感受到食堂工作人员的不易。这时,教师顺势而问:“你们现在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学生有感而发:“阿姨叔叔,你们辛苦了!”“以后我不会再浪费饭菜了,要不,多对不起你们呀。” 从这个点辐射开来,教师再追问:“在我们的校园中,还有多少人为了我们在忙碌?”当屏幕上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映入学生眼帘时,学生的思想被唤醒了,他们回忆起身边原先根本不在意的一个个劳动者:“每天早上,家长义工们在校门口执勤,指挥交通”;“清洁人员每天打扫厕所,为我们提供舒适、干净的环境。”“保安叔叔每天为我们看守大门,保障我们的安全。”“学校负责学校绿化的老爷爷不是在除草就是在松土、浇水,每天忙个不停。”“此时此刻,他们就在你们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在教师的情感煽动下,学生的赞美滔滔不绝:“义工叔叔们,没有你们,我们的学校就缺少了一份美好!”“保安叔叔,谢谢你们为我们保障安全。”“老师,感谢你们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你们太了不起了!”此时,屏幕上出现了一句话:“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教师和学生齐读这句话,此时,课堂已是水融,融理于情了。
这些环节的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层层递进,使主题不断升华。通过采访、调查、反思等一系列活动设计,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对身边的劳动者为人们所付出的劳动有了较深的认识。把食堂的工作人员、家长义工、保安等课外资源引入课堂,为品德课所用,实际上就是品德课程资源的又一次开发和利用,这也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的“课程资源不要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教师应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作为教师,应当从儿童的生活出发,把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纳入到品德课中,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受大量的信息,从而开阔视野,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三、巧妙拓展,注重延伸性
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光靠一堂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课上形成的道德观点,还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巩固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领悟所学的道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如果教师对所学内容巧妙地拓展延伸,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消化知识与道理,而且还能使品德教育发挥长期效应,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这样的课后延伸能使课堂锦上添花。
篇8
生物教学活动就是以知识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认知探索活动。要实现这一新理念,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尊重学生,通过同伴交往互动式教学活动,实现师生心理共振,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1 生物同伴交往互动式教学的理解
1.1 米德的互动观
19世纪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米德从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形成了一种互动主义理论流派。互动观认为人的行为只有从群体中、用群体的行为才能解释个体的行为。为此,提出人类行为的“活动模式”,它包括:冲动、知觉、操纵和完满四个阶段。冲动是活动的第一个阶段,在于唤起活动其他阶段的意象;知觉主要是个体依据以往经验对目前刺激的选择;操纵是个体与对象的互动,即个体感知到对象的外显特征,同时也赋予对象某种意义;完满是最后一个阶段,是个体对某对象作用的完成。“活动模式”说明,只有把经验世界同有机体的整个活动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解释人的心理活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交往――互动是个体获得知识的途径。
1.2 生物同伴交往互动式教学
生物知识的获得不是简单的告诉,生物学素养的提高不是简单的传授。生物同伴交往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施教者精心的组织,不断的调频,让学生主动参与生物学问题的发现(冲动),自觉进行生物学问题的分析(知觉),不断尝试生物学问题的解决(操纵),积极构建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完满)。生物同伴交往互动式教学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信息互动,即以生物知识传递、获取为目的,提高生物知识水平的教学活动。第二个层面,是情感互动,即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探索问题,让学生“体验生物理论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实现师生情感悦纳、碰撞,达到心理共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热情。简言之,生物同伴交往互动式教学活动就是实现师生的教与学联合的教学活动。
2 生物同伴交往互动式教学的形式
同伴交往互动式教学的形式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集体互动,学生与学习环境互动等四种形式。
2.1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就是教师和学生各自以原有的知识、能力、理解水平、经验方法来了解、学习、掌握、应用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为此所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占主导作用,教师以高于学生的知识视野去理解、分析、把握教材,组织教学,也就是说,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课堂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在教师权威下被动地作出反应,而是通过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力求理解掌握知识。师生互动是以感情为桥梁,知识为线索,交流为纽带的活动。在互动教学的氛围中,教师的教不是简单的传授,更不是一厢情愿的灌输,学生的学不是被动的接受和机械的模仿,而是师生感情积极的相互作用,探求发现知识的竞争与合作,达到教与学思维的转承启合的自然接轨,促使学生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
2.2 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就是学生间以近邻坐位同学或兴趣相投的同学,结成学习对子,在学习生物过程中,互相讨论问题,一起克服学习困难,努力攻克生物难题,达到共同提炼生物学思维、提高生物学能力的目的。如果说,师生互动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生生互动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生生互动其最大优点在于同学间探求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路源于本身,互帮、互学、互进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易造成部分学生形成依赖心理,或出现解决生物学问题欠完整、不合理等错误。因此,在充分发挥生生互动作用的前提下,教师应仔细观察、了解,适时提醒,适度指导,及时指出问题存在之处,确保生生互动的优化开展。
2.3 集体互动
班集体是一个社会形态,竞争与合作是社交的两种基本现象,一个优良的学风建筑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前提下。集体互动就是以班风为纽带,以学习习惯和效果为杆杠的竞争学习与合作学习。集体互动以部分生物学学习成绩优秀且乐于助人的学生为领头羊,带动全班同学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合作学习状态下,学生间积极的相互依赖被建构成一种促进型的互动类型,在此互动活动中,全体参与者力求调节自己的心理,以积极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学习态度,认真自觉勤奋学习。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成就高于个体独立学习的效率和成就。竞争是一种社会属性,尤其当今社会竞争更趋激烈。学生生物学成绩的优劣不仅是学生学习效率和努力程度的体现,同时也是学生竞争意识的反映。不可否认,这种学习竞争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但在集体竞争互动中,学生个体竞争的同时,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调节情感。改变方法,提高学习生物学的效率,同样能起积极的正向作用。
2.4 学生与学习环境互动
就学习环境而言,内容较多,有社会、学校、家庭的环境,也有教学、教材和资料等环境。学生与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互动,形式多样,渠道众多,尤其是信息化的21世纪,学生受其影响逐步增长,促使学生心理、行为逐步社会化。学生与教学环境的互动程度,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学生生物学成绩的优劣。首先,由于学生不好选择生物学教师,同时生物学教师也不好选择学生,因此,在具体教学环境中,要求学生必须适应生物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跟上教学节拍,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和反思教科书。了解生物学知识的体系,把握重点知识,提炼思想方法。再次,要求学生在众多的生物学资料、参考书中寻找一本适合自己的课外学习资料,在不做参考书、复习资料奴隶的前提下,拓宽学习生物学的视野,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 生物同伴交往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冲动):围绕酵母菌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生成研究问题:我们吃的面包和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这与酵母菌有什么关系?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的形成与酵母菌有什么关系?这样使学生产生如何确定和确定哪些探究问题的情感冲动。
第二步(知觉):结合生活经验,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让学生以实验假设的形式推断酵母菌呼吸产物: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使学生形成初步知觉。
在学生形成初步知觉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围绕生成这些产物的条件,再次激发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情感冲动:酵母菌发挥这种作用需要什么条件?酒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进而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发散性假设。对问题形成新的知觉。
第三步(操纵):为甄别假设正确与否,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要求以对照实验的理论为指导,设计实验方案;并利用必要的仪器共同组装成两套完整的实验装置;分组实施实验,科学检测实验结果。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第四步(完满):根据实验检测结果,结合教材,让学生相互讨论,集体交流,积极反思,大胆质疑。在互动情况下,学生形成几点实验推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有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了二氧化碳,但有氧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由此,根据实验推论,再去检验前面的假设中哪些是正确的,并形成相应的结论。
篇9
关键词 中专生物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教学不仅是教师单向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也是学生在向教师反馈学习信息,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也是学生以自己的积极参与不断激励教师高效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信息、情感等多重因素的双向轮换互动过程。中职生物课堂教学重视师生互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发现学生反馈来的各种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激发学生参与互动,营造热烈有序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造就高素质中等职业技能人才。
1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专生物教学有非常多的实践活动,有很多的师生互动交流。在与学生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注重情感的传递和思想的交流,不仅让学生能够得到知识,更能够让学生感知思想和文化,学会知识和能力,同时学会做事和做人。中职教育,不仅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他们还处在思想不成熟的成长阶段。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能够耐心讲解,悉心指导,积极鼓励和表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进步,用宽容的心态去审视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感知教师渊博的知识、高雅的情趣、和蔼的表情、高尚的道德品质等等。学生不仅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在无形中受到教育和影响。教师教学中能够做好激励表扬,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引导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探索,作为教师需要满足学生真善美的需要,在生物课堂上,不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知识和探究试题的机会,还应让学生课堂气氛更为融洽,让学生感到中职生物课堂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和谐融洽的课堂,能够在其中真正感受彼此的尊重,相互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整个课堂处处充溢着宽容与诚实、合作与助人、同情与赞赏、自信与探索等等,让民主、和谐、宽容、激励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教师能够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项,能够包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更能够给予他们肯定与表扬,让学生之间能够感受相互帮助、共同促进的力量,不断创新,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2结合具体生物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中职生物是一门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技能学科,和日常生活尤其是生产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很多生物知识都是生产中的实用技能。但是刚刚进入中职专业学习的学生基础生物应用技能知识较少,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结合具体应用教学情境既能够解决学生学习难的问题,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参与课堂互动,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应用情境,感知生物知识,分析生物现象,训练应用技能。以情境化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带动他们的情感,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产体验,实施互动式教学,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老师和学生展开深度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学习“绿色植物和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内容时,可以先向学生设置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炎热的夏季,在烈日下呆一段时间,很快就感到自己的皮肤有种较为明显的灼热感,甚至会灼伤皮肤,但是,如果天气干旱,烈日下的各种植物不仅不会因为暴晒而变得枯黄,相反却是植物生长最为茂盛的阶段,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炎热的夏季人们更喜欢在大树下乘凉。这样的情境学生非常熟悉,尤其是中职学生,他们很多都来自农村,有非常直接的生活感受和生产经验,这样的问题情境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生活或者生产中去,围绕所要学习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内容,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非常热烈,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更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3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不是凑热闹,有效课堂互动是真热烈,不是假热闹。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互动在思考之后的思想互动,是积极思考之后的智慧交流,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交互。课堂互动一定要注重学生思维训练,激活他们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能够与师生展开思想的交融。中职学生有着非常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对各种问题有着很强的探究欲望。通过设置一定问题,以问题带动学生的思路,激活他们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一方面能够与老师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能力层次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及时反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教师根据问题,学生进行思路点拨、方法指导,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学生之间围绕问题相互探究,相互质疑,相互帮助,实现整体进步和全面发展。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你能生说出种子萌发的条件吗?人们饭后小肠是如何对一些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如果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失水和吸水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再比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了同位素示踪法来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为何要先标记细菌而不直接标记噬菌体呢?搅拌离心后的上清液和沉淀物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这样,在问题的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展开互动,运用原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
总之,中职生物课堂教学重视师生互动,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思维活起来,更好地感知知识,教师更加积极的引导,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培养高素质中等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1、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骨明胶生产厂商之一;
2、小分子量胶原蛋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3、营业收入和利润实现稳定快速增长。
随着国内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产业的发展,明胶需求量不断增长。包头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宝生物”)主营明胶系列产品以及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明胶生产企业,同时也是真正掌握小分子量胶原蛋白制备技术并能够稳定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的少数企业之一。
本次登陆创业板,随着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明胶产品的产能将从4000吨/年增长到6500吨/年,增长62.50%;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的产能将从200吨/年增长到1200吨/年,增长500%,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国内最大骨明胶生产厂商之一
东宝生物地处,拥有适宜生产优质明胶以及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的自然环境。公司立足于明胶及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的专业化研发、生产和销售,以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高科技生物制品企业为目标。公司于2005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08年通过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明胶是一种高分子蛋白质,被广泛用于医药、食品、照相等行业。我国明胶行业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市场容量快速扩大。目前,行业内产能几百吨的中小型生产企业众多,但年产2500吨以上的大中型明胶民族企业仅有东宝生物、青海明胶等寥寥数家。截止2009年底,公司拥有4000吨/年骨明胶的生产能力,为国内最大的骨明胶生产厂商之一。此外,公司目前已形成200吨/年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的产能,是国内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以双90优质骨明胶为原料制备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生产核心技术的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拥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胶原蛋白盈利能力较强
与行业内其他公司相比,公司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品牌、市场占有率以及产能、产量的领先地位以及突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明显四个方面。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明胶生产企业之一,有50多年明胶生产历史,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依靠不断追求技术改进的创新精神和与研究机构合作研发的有效机制,公司技术力量不断增强,现已拥有酶降解骨胶原制备明胶的方法、彩色胶片用明胶制备工艺两项技术,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生产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级企业技术中心,2008 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营业收入和利润稳定快速增长。2008-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9亿元、1.55亿元和1.9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0.12亿元、0.11亿元和0.22亿元。公司2008-2010年度除食用明胶外各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均实现持续增长,其中药用明胶的销售收入一直占公司营业收入的60%以上,也是销售收入增长最快的产品。公司2010年上半年新产品小分子量胶原蛋白实现销售,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95.0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13%,为公司贡献毛利444.38万元,占当期毛利的9.50%,体现出小分子量胶原蛋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成为公司新的营业利润增长点。
募投项目增强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