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星的折法范文

时间:2023-03-25 22:3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角星的折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当国庆节到来的时候,我们都会制作一些和国庆节有关的手工折纸制作,例如这里大家看到的这个有趣可爱的无角星,实际上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着五角形的折纸制作方法,不过这里大家看到的这个折纸五角星则有所不同,主要的特点在于这样的手工折纸五角星是通过一张纸来完成折叠的,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采用组合折纸的方式来制作这个折纸的五角星,而是采用了一张纸进行细致的折叠之后,还获得了这样一个非常精美的五角星,很适合于国庆节这样特殊的节日气氛。

2、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把一边的角分别折叠之后,找到折痕的交点,然后将另外一侧的角这样折叠到这个交点上面

3、再回折到这个折边的位,上然后把边折叠一下,向后面对折起来,再把这条线剪开,打开,然后这样来继续的把边折叠,每个边都折好以后,开始同时开始折叠,折叠好就是这样的了,翻到背面,把这个角折到中心点的位置上,顺着折过去,最后一个角压到下面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学力;内涵;生活

五角星有五个角,大家通常都这么认为。但是,在一次校本教研展示课上,一位教师执教的《角的认识》一课,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片段实录: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折、画的方式认识了角。出示图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个角?”

问题刚一出来,就有学生抢着回答:“是五角星,它有五个角。”

师:“对,它是五角星,有五个角。它的五个角在哪呢?你能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吗?

同学们正在相互指着,这时从后排传来一个不太大的声音:“老师,五角星不是五个角。”

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大部分听课的老师都听到了,执教的老师也听到了这句话,他的神情此时显得十分激动,看来学生思维正按着老师的预设在前进。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五角星不是五个角,那它有几个角?同学们再看看图,你还能找出其他角吗?”

老师没有让这个同学直接去指出五角星另外的角,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大家。学生陷入了沉思,有的在同桌之间小声议论着,有的还在用手比画着。

生:“老师,这里还有角,五角星一共有十个角。你看,(边说边用手指着五角星凹进去的地方)这里还有五个角,五角星一共有十个角。”

在他的引导下,其他同学也都随着他的声音叫起来:“对,是十个角。”

师:“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一下子在这个上找到十个角,我们一起来指一指这十个角吧。”

就在学生指的时候,教室里又响起一个响亮的声音:“老师,这里还有角,五角星有二十个角。”只见这个同学不慌不忙站起来用手在图上比画着,“你们看:一个角的外面也是角,五角星一共有二十个角。”

原来他在一个角的外面部分又发现了角。此时,老师的神情一愣,这似乎超出了老师的预设。学生说的不错,那也是角,可这个角超出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范围。说还是不说,教师似乎犹豫了一下,说:“他指的是角吗?来让我们听听他的想法。”

同学们一下子从刚才找角的喧嚣中停寂下来,目光投向声音响亮的孩子。

生:“刚才我在做活动角时,一小子把角拉过了,老师说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分开的大小有关,我想,我拉过了的也一定是角,老师,你说对吗?”学生边说边用活动角演示着。

师:“你说的太棒了,它就是一个角,是一个比较大的角,你的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习惯,值得我学习。”老师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想起热烈的掌声。

在他的指点下,同学们在五角星上一个角一个角的找着,脸上不时露出来喜悦之情。

师:“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了不起,在五角星上找到了二十个角。我们知道,在两根小棒围成的内部是一个角,同时它的外部也是一个角(师边说边比画),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五角星上找出二十个角。”

生:“老师,那五角星就应该叫二十角星了吧。”

师:“如果按角的个数是应该叫二十角星。但是在平时我们最容易发现那五个尖尖的角,所以按照平时的习惯还是把它叫作五角星”

学生从发现五角星的五个角、十个角到二十个角,是认知的三个不同层次。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是思维的递进,是学生真实学力的体现。比较传统的教学,由此引发出我的几点思考:

一、要善于捕捉学生思想的火花

课堂上学生出现异常的声音时,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这种与众不同的声音,往往发自学生的内心,是学生的思维与课堂教学碰撞后产生的思想火花。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这种声音,并把这种声音放大,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验证,你会发现,不论这种声音是对还是错,都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活力、带来亮点。

二、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课堂,课堂更是动态的、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下,会随着教学进程产生超出教学预设的内容,这就是课堂的生成。教师要处理好生成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不能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尤其是那些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它往往是学生的困惑所在。虽然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会打乱我们预设的东西,有时也会使我们不能按时完成教学的任务,甚至会走入误区,但是会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会开拓学生的思维,会还给我们一个真实的课堂,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出。

三、要善于培养学生真实学力

真实学力的培养,要放手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开阔空间和平台。本片段中学生的找角活动,就是一个开阔的思维空间。学生从常规的五个角,到十个角,二十个角,思维逐步递进。在老师的引导下,抽丝剥茧,逐步把对角的认识进行推进,学生对角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学习也更加有效。

篇3

一、精心预设是自主建构的基础

教师的课前准备、精心预设,是构建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学预设除了要对教材分析、目标设定、素材整理、活动安排等做好准备工作外,更重要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如我校在进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由于两位教师对学生情况掌握的不同,预设了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A教师的教学片段:

情境:小白兔有4个萝卜,小灰兔的罗卜是小白兔的2倍。

师:大家算一算小灰兔有几个萝卜?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4的2倍就是2个4,2个4是8,乘法口诀二四得八)

师:我们用以前的知识知道了4的2倍是8,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有关倍的知识。

出示:8是4的( )倍。

师:4和2两个数的关系除了用4的2倍是8表示外,还可以说8是4的( )倍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能不能用你的小棒摆一摆,让老师一看就知道8是4的2倍?试一试!

……

B教师的教学片段:

师:用5个纸片可以摆成一个五角星,你们手中的纸片可以摆成几个五角星呢?同桌合作摆一摆。(学生用10、15、20、25个纸片分别摆出了2、3、4、5个五角星)

学生交流汇报,并将作品在黑板上展示。

师:我们来看这两个五角星,它是用10个纸片摆成的,你想到了什么?(10除以5等于2)

师:为什么用除法算式?(每5个纸片看作一组,10个纸片里有这样2个5)

出示:10里面有(2)个5,我们可以说10是5的2倍。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倍的认识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从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A教师的教学过程似乎有些生硬呆板,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特别是引入环节,看似精心设计,却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4的2倍是8,所以8是4的2倍。虽然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但学生无法将已有知识经验和新知对接起来。B教师的教学则不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摆五角星,以10个纸片可以摆2个五角星来激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10里面有2个5,我们可以说10是5的2倍。这样,学生的旧知和新知成功对接,学生便以良好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有效的建构活动中。

二、自主探索是自主建构的关键

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探索数学的体验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观察、猜想、验证、思考、交流等亲历过程就有了积极的意义。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我先出示了一个袋子,并告诉学生里面装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形四边形、梯形等几种平面图形的物体,让学生试着摸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学生准确摸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后,我再分别出示三角形、圆形、平形四边形、梯形,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摸不出这些图形呢?”在师生对话中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使其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接着,再组织学生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在自主探索和交流反馈中深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前,学生的确有了相关知识经验,但是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是处于静止状态的。而“摸图形”的教学设计引起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自主探索与交流中完成了对新知的自主建构。

三、巩固拓展是自主建构的深化

及时的巩固与适度的拓展是将自主建构的新知进一步深化,并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机整合,使知识结构成为更加稳定的系统。如在教学“乘法”后有这样一个对比题组的练习:

105×2×4 350×3×3 267×3×2

105×8 350×9 267×6

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上面算式和下面算式结果相等”这一规律,显然教师的教学处理过于简单。一方面,仅仅把题组作为一般性练习进行教学,没有发挥题组的价值;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没有将新知与旧知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认知结构的重建过程。因此,我在教学时做了如下设计:

出示第一组题,学生先观察、猜测结果,再分组计算,一半做105×2×4,一半做105×8。

师: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结果和我们猜测的一样,这是不是一种巧合呢?这里还有两组题(出示余下两组题目),你能先说说这三组题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观察后交流反馈。

师:既然这三组题都有共同的特点,每组两道题的结果会不会都相等?再算算看就知道了。(学生分组计算,验证猜测)

师:通过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什么样的两道题计算结果相等?(学生回答)

篇4

【关键词】 高压氧; 常规药物; 突发性耳聋

The Therapy Effect Comparison of Hyperbaric Oxygen and Conventional Drug for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PENG Zhi-l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17):022-023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herapy of hyperbaric oxygen and conventional drug for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Methods:Randomly and average divided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took purely regular medication for treatment,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was combined with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treatment,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Results:The cur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4.0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00%;The cur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8.37%,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59.18%,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yperbaric oxygen; Conventional drug; Sudden deafness

First-author’s address:Shipai Hospital in Dongguan,Dongguan 5233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7.011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不明原因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中重度听力损失[1]。患者大多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无反复发作[2]。笔者所在医院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高压氧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共49耳,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为17~64岁,平均(38.25±11.3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4 h~1个月,平均(10.23±6.47)d;左耳19例,右耳18例,双耳6例;14耳听力损失≤55 dB,35耳>55 dB;24耳8 kHz听阈≤90 dB,25耳>90 dB。观察组43例共50耳,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为17~66岁,平均(39.09±11.9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5 h~1个月,平均(11.04±7.96)d;左耳21例,右耳15例,双耳7例;13耳听力损失≤55 dB,37耳>55 dB;21耳8 kHz听阈≤90 dB,29耳>90 dB。全部入选病例中均排除中耳病变、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听神经瘤、梅尼埃病等耳部病变[3];排除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功能异常者,排除有高压氧禁忌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给予100 mg烟酸,口服,3次/d;5 mg西比灵,每晚口服1次;200 mg VitE,口服3次/d;VitC 3.0 mg,1次/d静滴;能量合剂包括100 mg VitB1,100 mg VitB6,肌苷0.4 mg,加入500 ml注射液中,静滴1次/d。泼尼松60 mg/d,5 d后减量,10 d为一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进行治疗。高压氧治疗使用高压氧舱,患者入舱后以空气加压20 min,舱内压力达到0.2 MPa后,佩戴面罩给纯氧30 min,共2次,2次中间休息10 min,吸氧结束后减压30 min以后出舱;以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2疗程中间休息3 d。

1.3 疗效评定 全部患者均于治疗前、后使用纯音测听仪进行听力检查,以治疗后患者听力达到正常听力水平为治愈;以治疗后比治疗前听力上升数值大于30 dB为显效;以听力上升数值小于30 dB大于15 dB为有效;以听力上升数值小于15 dB或未上升或有恶化为无效。总有效为治愈、显效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采取 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34.00%,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治愈率为18.37%,总有效率为59.18%;观察组总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耳(%)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49耳) 9(18.37) 10(20.41) 10(20.41) 20(40.82) 29(59.18)

观察组(50耳) 17(34.00) 12(24.00) 11(22.00) 10(20.00) 40(80.00)

字2值 3.123 0.1847 0.0375 5.0774 5.0774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多发于中青年人群当中,中青年人的竞争心理相对较强,精力经常处于透支状态下,长时间的紧张与疲劳,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易引发感冒致病毒入侵,并使血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致使内耳供血发生障碍,进而易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发生[4]。目前临床中尚不能彻底确定突发性耳聋的致病原因,有些理论认为可能与病毒的感染有关。病毒感染时内耳微循环可发生障碍,致使内耳窗出现破裂而引发突发性耳聋。但大多认为与高凝状态下血管栓塞、内耳缺氧、内耳血液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内耳微循环功能障碍致使毛细细胞因严重缺氧而变性坏死密切相关。因此扩张内耳血液供养,提高血液含氧量可成为突发性聋的一项基础性治疗,普通给氧的临床疗效无法令人满意。高压氧在治疗过程中可迅速的提升人体动脉的血氧分压,有效增加血氧含量,加大毛细血管的血氧弥散距离,有效纠正内耳的缺氧状态,加强有氧代谢,促进毛细胞与耳蜗前庭神经的纤维修复。常规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分析其原因主要与针对缺氧与微循环障碍两大主要生理病理特征施治有关。高压氧治疗后还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明显减小血小板的聚集,对于内耳微血管的微小血栓淤塞具有溶解作用。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采取高压氧与常规药物治疗后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或与临床研究病例数较少有关,有待于进一步对大病例数进行统计研究。而观察组在应用了高压氧与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世中,严道南.突发性耳聋 150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06,5(4):28-29.

[2] 程玉兰,黄圣良,谭鄂.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2011,1(2):32-33.

[3] 李东波,孙丽萍,韩锦华.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49-50.

篇5

论文关键词:写字,兴趣培养,投机取巧,激励机制

写字是脑、眼、臂、腕指必须高度协调的系列运作。写字不仅对学生手、腕部小肌肉群发育起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大脑的视觉言语区、运动言语区、听觉言语区之间联系发展,也有利于大、小脑协调发展,这可称为手“巧”促心“灵”。反之,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感受,如欣赏了许多名家名帖,观摩了书法大师的挥毫泼墨,那么,他们的审美情趣得到净化和提高。就会产生写字的欲望。从而反过来促使手、腕运动精细化,促进手眼配合默契,这是事物的另一方面,心“灵”促手“巧”。

汉字是我们的国粹,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自古以来,语文教师担负着指导学生“写好字”的重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出发,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好字的一些做法。

一、 巧借故事,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快乐是兴趣的源泉。写字和其他事情一样思想上是否重视,情绪上是否乐意,其认真、持久的程度是不同的。如果能让学生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不怕艰苦,不觉枯燥;下定决心练好字。让我们的课堂快乐起来,让我们的孩子在写字中寻找自己的快乐。

1.古人习字学书的故事。历代书法家像王羲之、怀素、孙过庭等都有刻苦练字的动人故事。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变“墨池”的故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这类的故事不妨常常讲给孩子们听听,使他们在心灵上得到震撼,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2.能激发民族自豪感的故事。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在写字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把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孩子们听,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是责无旁贷的。

3.汉字隐藏的故事。自从汉字产生到如今,有关汉字的故事数不胜数,以故事的形式教学生识字、写字,把学生引到汉字的故事当中,有时可以老师讲,有时也可以老师讲一些,还可以放手让学生查找。让学生动手,既尝到了故事,又在脑海中加深了对这些汉字的印象,可能以后对汉字将产生更大兴趣。例如;教写“推”“敲”两字时,我们可以先给学生讲“推敲”的故事(韩愈在长安做官时,一天外出巡视,遇到一个人,在驴背上作推敲动作,神情十分专注,竟冲撞了仪仗队。经过话询问知道这个人名叫贾岛,因自己写的一首诗中不知是用“推”还是用“敲”好,神情过于专注,才撞了上来,以后这个故事就流传开来了。)讲了这个故事后,在教写“绿”字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王安石写“绿”的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

二、投机取巧,加强写字基本功训练。

1.巧用口决,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一节写字课上,教完执笔方法后,我把书写姿势的要领“头正、身直、臂开、足平”八个字和“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端端正正的写在黑板上,然后逐个讲解师范,并让学生记住。然而“一尺、一寸”较为抽象,我便告诉学生要做到书本离眼一尺,只要人坐直就可以了,而笔尖到削笔器削过的最上边差不多刚好一寸,手拿到削笔器削过的边缘就可以了。对以上要领教师要多示范、多纠正、多指导,对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要及时纠正。同时,在每天写字课,专门有两位“小老师”检查督促。同时各科教师协调一致,全方位指导与督促,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写字技能。

2.巧借儿歌,落实笔画的笔法训练。笔法即运笔的方法,汉字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钩、折、提等八种,其运笔方法一般可分为起笔、运笔、收笔。儿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把笔画造型等编成儿歌,让学生乐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如儿歌—

点如高山扔石头 /横如悬梁在头顶 /

竖像挺身见精神 /钩像弯腰猛踢脚 /

撇是垂柳轻舞枝 /捺像手中一斜刀 /

短撇如鸟快啄物 /平挑扬鞭策马回。

这样就让学生一下子记住了基本笔画的形状。这八种基本笔画必须加强指导训练。

3.创设美的情境,让写字成为一种享受。古人焚香弹琴,春天乐挥毫,要的就是一种意境,而小学生写字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我本人就十分喜爱音乐,所以在我的语文课上总有乐声袅袅,我个人觉得背景音乐对于帮助学生静下来,投入地写字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写字是极易让人厌烦的,而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手指的肌肉群不够发达,学习难以持久,过多的书写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利,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所以在适当的练习后应该让学生放松一下。如“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曼的情调钢琴,以及古筝乐曲等无疑会使学生心情舒畅,心境开朗,疲劳程度大大降低,从而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练习中来,取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

1.评星制度。每次作业面批时,对于完成作业不潦草的我打一颗五角星,字结构正确端正的得到两颗五角星,顿笔、收笔掌握良好的三颗五角星,把字写得很漂亮的四颗五角星等,培养学生的上进心,攀登精神,让他们知道习字是永无止境的。

2.举办作业展。充分利用教室外的“作品风采栏”定期将写得好的学生作品或报刊杂志上的优秀书法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欣赏到优秀的书法作品,以精美的艺术营造环境,熏陶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写字的兴趣,从而使整个班级也因此形成良好的写字氛围。

3. 开展比赛。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规律决定他们具有竞争的天性。因此,在写字教学中创建竞争机制,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每学期在期中期末开展两次写字比赛,以成绩和荣誉激励学生。比赛的内容可以是一首诗、一段话,赛后要评奖,还把优胜者与作品拍照,把进步较大的将以前和现在的作品对比放入学生自己的成长袋。这是给孩子多么好的鼓励啊,孩子怎么能不动心呢?

篇6

一、裁“杂”剪“乱”――简单课堂才是“真”

纵观当前数学课堂,不少教师为追求课堂中所谓“精彩”费尽心机,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繁杂琐碎,结果累坏了教师又苦了学生;教学时间过度紧凑,学生缺少思考和探究的时空;教学结构纷繁复杂,结果课堂教学无主次,实效不高。臃肿的课堂,所显现出来的则是肤浅和低效。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以最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删繁就简,用最简单的方法引领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简单的课堂最为朴实有效,也是最为和谐的。华应龙老师一把剪刀、一张纸条将“莫比乌斯带”的教学演绎得出神入化;黄爱华老师以“俄罗斯方块”与“平移接力”两个游戏就串起“平移”的教学。他们都凭借着对数学素材灵活、高效的使用,展现出了简单而生动,充满活力的课堂魅力。一位教师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用学生熟悉的几张扑克牌,就把抽象、深奥的分数“玩”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教师先拿出含有一张“大王”(Joker)的两张扑克牌让学生观看,倒扣在手掌上,任意摸一张并提问:“摸到‘大王’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再加进去一张扑克牌,摸到‘大王’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再加进两张扑克牌?摸到‘大王’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如果摸到‘大王’的可能性是九分之一,一共要有几张牌?”简单的几张扑克牌,简约的几个问题,就让学生理解、掌握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这样省时、省力、省资源的简单教学,去除臃肿、走向凝练,去除烦琐、走向精干,留住了更多对话和动态生成的时空,既凸显了教学研究主题,又保证了教学的连贯性,是一种高超的、富有实效的教学艺术,值得学习与借鉴。

二、裁“泛”剪“滥”――简约课堂才是“实”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应是为了学生更真实、方便、有效地学习。“文灭质,博溺心。”(《庄子・缮性》)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像写剧本:题材的包装精致却失真,美丽却失魂,容易引起学生视觉混乱,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有的教学活动多而杂乱、灵活却无序,既不利于组织教学,又降低课堂实效;就会给学生的视、动、听、触觉套锁戴枷,学生的体验、想象和思考更是被折翼缚绳。数学知识本身蕴涵着简约美。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精确把握教学中各种要素,使课堂简洁、清晰、流畅,极力达成教学的优质和高效。

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一位教师在导入环节,用课件播放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国庆节升旗仪式”等一系列视频,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从刚才的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回答:“看到了奥运五环旗”“看到了很多中国运动员”“看到了奥运会火炬”等。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教师决不罢休,继续引导:“赛场飘扬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国旗。”教师着急地问:“上面有什么呢?”学生回答:“五角星!”“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五角星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恢复了自然的神情。台下听课的教师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教师是要让学生从视频中找到“五角星”这个轴对称图形,而这个“探究”过程足足用了十二分钟。这样的引导,实在没有必要,也无任何价值。另一位教师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先让学生观看《千手观音》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个节目带给人们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享受,你觉得节目中这些造型有什么特点?”教师的适时点拨自然地引出了“对称现象”。这样精美、直观、动态的课件,简约却很有效,发挥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裁“娇”剪“俏”――简朴课堂才是“美”

教学评价本来是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慧的手段。观察当前流行的教学评价模式,许多教师为了课堂显得“精彩”,评价方式花样百出:有“班长点评”,有“小助手拉网式点评”,还有请“听课老师点评”等;原本只需几分钟的作业展评,却使用“班级大展评”“游戏大演评”等。言过其实的“满堂赞”也比比皆是:“你太有才了!”“你太棒了!”“你是小天才!”这样的教学评价,不着边际,不得要领,华而不实。只有真心实意的赞美,与恰如其分的评价,学生才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简朴的课堂,数学的“美”才能充分得以演绎。

一位教师在教学“有趣的图形”时,先用课件播放一段以森林为背景的视频。教师问:“同学们,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四个可爱的好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学生虽然不知教师所指何物,却也异口同声回答:“想。”教师似乎很满意学生的回答,微笑着肯定:“真是一群爱交朋友的热心孩子!”在教师生动语言的旁白描述下,课件继续精彩展示:松树上掉下一个长方形,柏树上落下一个正方形,樟树上飘下一个三角形,桦树上飞来一个圆形……教师:“同学们,看到什么了?”学生:“我看到长方形是从松树上掉下来的。”教师:“对,你真是火眼金睛呀。”学生:“圆形是从桦树上飞来的,圆很大个。”教师:“对极了!孩子你的眼睛太明亮了。”学生:“圆最大个,三角形最小。”教师:“真是太厉害了,大眼睛的孩子眼力就是好。”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总是给予高度赞誉。如此华丽花哨的教学,只有高度吸引学生眼球的作用,对于引发学生问题意识,诱导探究欲望是毫无裨益的。另一位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传统民宅,让学生观察,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与圆形,然后引导学生将“图”与“形”结合,探究其特征。其间,教师评价语言合理,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位教师的教学,素材简单、教法简要、语言纯朴,让生活实际与数学逻辑相结合,把凝固的数学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态,悄然绽放数学的“美”。

篇7

教师设计小组合作时机的不科学。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有小组合作学习滥用的现象。有些老师盲目追求合作学习的方式,没有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没有立足学生的学情,无序安排和不科学设计小组合作的时机,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缺乏对小组合作最佳时机的把握。采用小组合作时,如果能把握小组合作最佳时机,那么就能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突显小组合作的实效。反之,则会让小组合作成为一个摆设,让人觉得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未能把小组合作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合作是肤浅的、无效的。

因此,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适时、适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在独立思考困难时合作,让学生学会“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有难度、具有挑战的问题,然而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独立思考出这类问题,此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会思考,以此提升思维层次,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例如以下教学《9加几》的片段。

在教学9加几时,我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读懂图、提问题并列式。

提问学生: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4得多少,(发现学生会算9+4=13)你是怎么想的呢?有些小朋友有些不知所措。

这时,让学生采用四人一组进行合作,请学生利用老师发给的学具(一张纸上画了10个格子,其中9个贴上五角星,9个五角星就代表盒子里的9个桃子,另外一张纸上的4个五角星就代表盒子外面的4个桃子)请学生小组摆一摆,看看怎样就可以很快看出来一共有多少个?同时,鼓励小组同学利用自己的方法来算一算9+4得多少?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就迸发了学生的智慧火花。

有的组是通过数的方式,盒子里已经有9个了,数一数,下面就是10,11,12,13。

也有的小组是这样的,先从4个桃中拿1个放进盒子里就是10个,外面还有3个,10加3就是13个桃。这正是凑十法过程再现。

有的组认为:到外面借一个,盒子里是十个,再加上4个是14个,还要还掉一个就是13个。

也有的小组认为:从盒子里取出6个放在外面,那么外面就是10个,再加上盒子里的3个桃,就是13个桃。

……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凝聚小组同学的智慧,让学生慢慢发现规律并进行总结,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断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进学生学会“思考”。

二、 在教学重点难点时合作,让学生学会“分析”

每一堂课都有教学的重难点。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协作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以下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片段。

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180°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先计算三角尺的内角和,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为90°+60°+30°=180°,另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为90°+45°+45°=180°。在研究了特殊的三角尺后,抛出问题:那么是不是其他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呢?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生有的认为是的,有的则有不同意见)

这时,采用小组合作,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合作,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三角形(有特殊的和不特殊的),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有的小组想到了量一量,有的想到了拼一拼,有的则折一折……

合作后交流反馈,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有的组认为:量角的方法。用量角器量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然后计算内角和,发现有些是180°,有些不是,差了一点。(说明:测量时不够准,量角器精确度不够,有误差)

有的组认为:用折―拼的方法。学生边说边演示。

有的小组认为:用撕―拼的方法。学生把撕下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变成一个平角。

有的小组认为:用推理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长方形)

……

这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会“分析”。

三、 在独立完成低效时合作,让学生学会“增效”

许多数学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对大量个别材料的感知和试验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地完成大量的试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就会明显不足,有时也是不可能的。这时采用小组合作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例如教学《统计》片段。

出示:森林运动会开始了,参加今天比赛的有小兔队、小猴队和小熊队。他们将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投篮比赛,奖品是一袋饼干。(课件出示一袋饼干)你能看出袋子中的饼干有几种形状吗?小朋友,请你们猜猜,有多少块形的饼干?多少块形饼干?多少块形饼干?

学生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得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数一数吧。

电脑演示:从袋口逐一倒出不同形状的饼干,学生数一数。

学生发现,饼干太多了,数不过来了。

这时,老师及时让学生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统计饼干的数量。

学生小组讨论统计饼干的方法。

反馈后得出以下想法:

有的组认为掉出来一个奖牌,我们可以把这个奖牌的形状记下来,全部记完后,只要数一数就知道了。

也有的组认为可以把奖牌分成3类,然后用画竖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奖牌的个数。

也有的组认为可以把奖牌分成3类,用打“√”的方法来统计各种奖牌的个数。

还有的小组认为可以用画圆圈的方法来统计。

……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那么多方法,这时老师总结,小朋友,你们说得都很好,那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统计饼干的个数吧。

屏幕再逐个展示饼干,学生逐一统计,统计好以后,汇报各种饼干数,填入统计表:

分析这张表格――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知道什么?你还能想到些什么?请小朋友们小组讨论。

生小组合作交流,得出“从统计表中可以知道一共有16块饼干”“最多,最少”“比多2块”等等的结论。

在学生独立完成低效时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促进学生学会“增效”。

四、 在学生产生错误时合作,让学生学会“纠错”

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是不足为奇的。这时不应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而应正确解读学生的错误,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使之更为有效地为教学平添一些美丽。很多时候可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认识并纠正错误,增强对错误的理解,减少错误产生的可能,例如以下《几和第几》的教学片段。

在教学“几和第几”这一课时,碰到了这样一道习题:

从左边起涂色。

涂4个

涂第4个

出示这题后,我先让学生仔细读题。老师也来读一遍。为了锻炼低年级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读完题后独立完成。老师巡视,观察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

情况二:

情况三:

我把代表这三种情况的三位学生的练习收集起来并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让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很明显答案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于是就采用先小组交流,再班级交流的形式解决此题。学生意见如下:

组1反馈:情况一是错的。

老师及时追问:错在哪?

学生交流:下面一行应该涂的是第4个,不是涂4个。

追问:我们所说的第几个其实只是……

学生得出结论(全班)第几个只有一个。

有的组认为:情况二的下面一行也错了。

追问:错在哪?(故意从右数起)1,2,3,4。不是第4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补充:题目要我们从左边数起第4个,而他是从右边数起第4个。

问:小朋友,你能说说在动笔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吗?

有的认为:看清左边还是右边。

有的认为:看清是涂几个还是涂第几个。

有的认为:要看清题目。

……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这道习题主要是让学生分清“左右位置”,分清“几和第几”,要让学生明确“第几”只有一个。在讲解这道习题的时候,我通过展示学生错误的情况,在学生发生错误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小组讨论后有更多的机会阐述自己的想法,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错误的印象,让学生学会“纠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巩固和提升。

篇8

见我来了,姨妈和其他三位老人赶忙收拾起来。我阻止他们:“别,纸飞机我小时候也爱玩,咱们比试比试?”

一听说我这个80后要挑战他们,老人们一下子来了兴致。姨妈找了5张没有用的纸,我们每个人一张折起了纸飞机。不一会儿,5只纸飞机就都折好了。姨妈还在她折的那一只纸飞机上面画了一颗五角星,写上“追梦号”。

孙阿姨第一个放飞。她的纸飞机飞得非常远,比较直,我给它取名叫“超音速飞机”。孙阿姨老伴于大爷的纸飞机,扔出去一下子冲到屋顶,接着就像龙卷风一样笔直掉下来,一个俯冲,直接落到了地板上,我为它取了一个名字,叫“轰炸机”。周阿姨和我姨妈的纸飞机也不逊色,特别是姨妈的纸飞机飞的时间最久,我叫它“远程运输机”。

我正看得入迷,姨妈捅了我一把:“该你的了!”可是,我拿着纸飞机铆足劲儿一扔,却落到了脚下,逗得老人们哈哈大笑,都说“80后落了后!”

还是善解人意的于大爷为我解围,他说:“什么玩意都需要常练,我们这些老家伙玩纸飞机游戏已经好久了。”他还告诉我,玩玩纸飞机,在投掷过程中,肩部肌肉能得到舒展,对预防肩周炎特别管用。他们几个老人都喜欢玩纸飞机,不仅能够找回童年的记忆,而且对健康有好处。

看他们个个兴致勃勃,我便问:“你们还玩些什么童年游戏?”

孙阿姨说:“玩翻牛槽呀,我们俩人一组,四个人正好两组。”翻牛槽?这个我知道。有的地方也叫翻棉条、翻桄子、翻绳、翻线、攀撑子。说话间,姨妈已经拿过线绳,与孙阿姨合作翻牛槽做示范了。只见在她们手里,线绳变成了戏法,一会儿如两扇门,一会儿是十字花,一会儿又变成井字、房子、面条、花手绢等,让我的眼睛应接不暇。周阿姨说:“这个游戏能够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对老年人保健很有帮助。”

篇9

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几何的发展,以古代埃及人们在尼罗河边用来划分土地的几何知识,到今天建设中华世纪坛,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到祖冲之的《九章算术》,使学生明白我们身边的物体的一种空间抽象就是几何,它与我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获取几何知识、探索几何问题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加强几何知识的运用

几何主要研究现实世纪中物体的几何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等,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推理能力,几何概念实际上就是具体物体的一种抽象,我们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平行线的教学中,利用了书本边缘、课桌边缘、门框、窗框、铁轨、双杠、电线等,让学生分析其中蕴涵着的共同特点,进而抽象出平行线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几何的难度,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感受到学习几何的意义。

学生在具体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过程中,能利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有多大,计算一堆沙子的体积是多少。

三、加强实践操作,发展学生几何观念

信息加工理论学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信息加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感受、记忆、提取、鉴别、比较、分析、综合等心理操作。

杨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识结构主动和有选择地感知外在信息,构建其意义。

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实践操作,如用纸片折各种图形或用胶泥捏各种模型,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测量、实验、平移、旋转、对称等实践活动,通过剪、拼测量三角形内角和等。在这些探索学习中,学生不仅得到了有关的几何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方法。

四、学习几何,体会几何美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10

朋友,我相信你一定喜欢骑自行车吧。拥有了一辆轻巧精致的自行车,就可以骑着它兜风,感到无比自由和欢快!但除此之外,你有没有想过运行中的自行车为什么不易倒的原理?原来高速转动的物体皆有一种能保持转动轴方向不变之力,而不向两侧倒……看吧,朋友。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体味到留心让你获得了知识。

留心真是一个美丽的观察态度。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从幼儿园学到了苹果特殊的切法,于是回家把此告诉给他父亲,并演示了一番。那小孩用刀向苹果横腰切去,将苹果切面拿给父亲看。父亲惊讶地发现中央有一个似五角星的美丽图案。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作什么事不要死守常规,要勇于打破常规创新。朋友,你看。留心让我们变得如此英明,不是吗?

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上课时,同学们无精打采,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话语讲课,大家便一个个生龙活虎、兴致高昂;沮丧时得到一句安慰的话,看到一副鲜活的笑脸,从而抚慰了忧伤的心灵,培养了好事多磨的意念和百折不挠的性格;平凡的日子,收到朋友友谊的语言,哪怕是几个字,都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