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古诗范文

时间:2023-04-11 23:57: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忆江南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忆江南古诗

篇1

1、忆江南古诗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江南春(杜牧)

【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理解】

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

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

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

篇3

牵肠挂肚生意为什么如此红火呢?主要在于:酱料一绝。由张海涛开发的牵肠挂肚,加上特殊的酱料,让涮鸭肠鸭肚不仅味道鲜美、香浓,一般人是熬制不出来的。涮鸭肠鸭肚在入口之后香而不腻,非常有韧劲,吃起来嚼劲十足,独特的味道和口感着实令人牵肠挂肚,欲罢不能。其次是投资成本小,经营一个涮鸭肠鸭肚摊点,仅需两三千元即可操作。

张同军卖烤面筋已有四年,对牵肠挂肚早有耳闻,平常爱读书的他观望海涛小吃很久,但是一直不敢贸然行动,听说海涛小吃开了实体店,终于才放心来考察。2011年6月他专门跑到西安,张同军只闻了一下酱料,就被征服了,不由自主舀了一勺酱料,禁不住称赞:“确实不同凡响,有一股独特的香味,这酱料果然名不虚传”。

通过张老师认真仔细、一步步教学,张同军掌握了制作牵肠挂肚的秘方。学成之后,张同军的生意如何?

每当夏季夜市生意总是火爆,而在沈阳一个夜市上,张同军的生意更是风景独好。老顾客听说张同军推出新的品种,都想尝尝,但一尝了不得,吃一串就想吃两串,牵肠挂肚味道、口感太独特了,很快锁定了一批忠实的顾客。

有一位老顾客这样评价道:“涮鸭肠鸭肚入口香而不腻,有韧劲,吃起来嚼劲十足”。味道好消费者就买账,有的人一天来两回,自己吃了还要给家人带上几串”。

每天晚上张同军在摊点经营三四个小时,可净赚近千元。生意日益兴隆,人多的时候常常排队购买,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另:海涛实体店冒菜月入过万

在海涛小吃实体店中,冒菜店利润是最高的。张记秘制冒菜在保留传统冒菜的秘方、技术优点的同时,加入了新的秘料及制作环节,使冒菜的口味更香、更浓、更入味,单店平均日销售超过400碗销售记录。

优势一:正宗、配方绝密、口味绝佳的制作技术使您在口味上遥遥领先,再加上最新研制的秘料和制作工艺使得冒菜的口味更香、更浓、更入味。口味是餐饮经营的基础,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张记秘制冒菜让您在即使最残酷的市场环境中也能轻松胜出。

优势二:核心配方丝毫不做保留,完完整整地传授给您,让您再也不用担心受制于人、不用担心被加盟总部数倍的赚取核心配料费,细心经营月可赚万元。

西安海涛小吃培训中心

地址:西安市自强西路22号

篇4

语文园地一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并细细体会其中的写作技巧。

2.识字加油站,归类识字,认识三种不同偏旁的生字及其词语,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3.词句段运用,学会在语境中辨析近义词,学会仿写动物外形。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忆江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

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意思。

教学

难点

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需要我们细细体味。

1.(出示课件2)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体味好句子)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

预设:读这句话,我感到语言很美,“小圆圈”“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佳句,探究体味,对例句的分析,使得交流的内容不再空洞,变得形象可感。】

”感觉很有画面感,仿佛看到了那样的场景。

2.(出示课件3)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写得好在哪里?

作者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给人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了。非常生动,传神。

你认为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花骨朵写得那么传神、生动?

(作者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很有代入感,很逼真、很有画面感。)

3.(出示课件4)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找出文中的动词,说说写得怎么样。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1)这些动词分别是“落下来、折好、收拢”,很有条理。

(2)这些动作写得非常细致,尤其修辞语的运用“(款款)地落下来、(顺顺溜溜)地折好膜翅、(严丝合缝)地收拢硬翅”,显得描写就非常细致,妥帖,很有画面感,眼前仿佛看到了这只飞落的瓢虫。

4.教师小结:要想把语言写得优美生动就要描写细致、,多使用一些恰当的修饰语,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还要写得有画面感,写具体、生动。(板书:描写细致、修饰语、修辞手法、有画面感)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课件5)

2.

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资”,翘舌音“掷”,边音“捞、缭、络”,前鼻音“援”,后鼻音“贡”。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1)复习形声字:(出示课件6)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其中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本题展现的生字都是形声字,是强调了形旁表义的功能。如第一组的三个生字“援、掷、捞”形旁都是“扌”,表示与手有关,第二组的“缚、缭、络”偏旁都是“纟”,表示与丝线、绳索有关;第三组“资、贡、贷”偏旁都是“贝”,表示和钱财有关。(板书:形声字形旁表义)

(2)本题形声字的分类。

(课件出示7)

①左形右声:援、掷、捞、缚、缭、络

②下形上声:资、贡、贷

5.小组交流,再找一些这样的汉字进行识字练习。

6.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8)

左形右声:清

上声下形:忘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辨别运用近义词。

(出示课件9)

1.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所选的词语都是近义词,看看适合选择哪一个。(板书:近义词)

【设计意图:把相同偏旁的生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学习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设计意图:把近义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运用,效果会非常明显,能增强学生对这些词语的修饰作用和使用场合的理解辨析能力。】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看看选择什么词语填空。

3.小组代表发言。

每组词语都是近义词,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填空:第一小题,形容细小的波纹的动态,应该选择“荡漾”;第二小题,形容歌曲,应该是“轻快的歌曲”较为恰当;第三小题,应选“灵敏”,因为是形容小狗的鼻子的。

(二)句子积累。

(出示课件10)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这些句子,都抓住了动物的什么特点?(板书:抓住动物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第一句,描写小燕子的外形,抓住小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的特点来写的,描写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第二句描写独角仙的外形,抓住了“甲壳、头部的角”的特点写的,从颜色、形状、质感等方面来写。

3.照样子,写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课件出示11)

如,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

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象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12)

忆江南【唐】白居易

【设计意图:先理解和分析例句,了解描写动物的外形的方法,再训练写话,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忆江南》是一首词,是唐代文人白居易

所作。本诗描绘了江南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和怀念之情。(板书:《忆江南》词)

4.(出示课件13)词语解释

谙(音安):熟悉。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4)

译文:春日,朝阳照耀下的江畔花朵,红得胜似烈火;江水碧绿的颜色,只有蓝草可以相比。这一切,怎能不撩起我对江南的回忆?

(出示课件15)

创作背景: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通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出示课件16)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词,理解和分析古诗,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理解古诗、诵读积累的能力。】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出示课件17):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体味好句子,学习了形旁表义功能的形声字,学会辨析运用形近词,练习抓住特点写动物的外形,学习了古诗《忆江南》。

板书

内容

语文园地一

体味好句子:

描写细致

使用修饰语、修辞手法

有画面感

形声字形旁表义

近义词辨析

抓住动物特点描写外形

白居易《忆江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的设计内容较为丰富,先体味好句子,接着学习了形旁表义功能的形声字,学会辨析运用形近词,练习抓住特点写动物的外形,学习了古诗《忆江南》。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关注了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学生在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之后能够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

不足之处:

由于是练习,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今后还应该设计有趣的情境或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读一些课文中出现的优美生动的句子,学会积累体味;识字加油站出示了三组字词,分别是三种不同偏旁的生字词,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词句段运用分别安排了几组形近词的辨析运用,以及仿写动物外形的片段;日积月累部分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词《忆江南》,表达作者对江南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江南的古诗词有哪些?

1.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江南

【汉

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4.赠范晔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5.菩萨蛮

【唐.韦庄】

篇5

一、故事激趣

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加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内容。我常常根据古诗词的特点自编或引导学生编出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古诗词的学习融进有趣的故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赠汪伦》这首古诗时,我用这样的一个故事进行导入:一天,汪伦听说李白将来泾川,便写信迎请,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欣然前往。到后,汪伦告诉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学生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诗的背景,他们对诗歌自然学得主动积极、兴趣浓厚。

二、作画赏析

苏轼曾称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其实何止是王维的诗?如果我们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把诗中的画画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诗的意境,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时我和学生一起进行各种形式的读,读完之后,还让学生说说诗描写的画面,再用画笔把诗描写的画面画出来。学生画了“日出”“江花”“江水”等栩栩如生的江南风景画。这样,学生不仅在画中欣赏江南春天的美景,还感悟到白居易作词时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吟唱体味

吟唱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古诗学习方法。 中国古人在读诗时不仅“高声朗诵,以昌其气”,还讲究“密咏恬吟,以玩其味”。咏,歌也,吟,呻也。在高声朗诵之后,通过吟唱,进一步入诗径,悟诗心,品诗味,这一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在古诗教学中,这种将古诗学习转化为富有韵律的活动,深受爱说爱唱的孩子的喜爱,而且有助于学生通过语调、韵律、节奏,进一步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如教学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时,可选用古筝乐曲《春江花月夜》指导学生吟唱……

四、生活实践

篇6

师:同学们,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提到春天,你的脑海里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成语或者诗句?

生:桃红柳绿、万紫千红、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评析】通过复习,唤醒已经积累的知识,为下文诗词的对比学习做好知识的铺垫,同时也为后面的运用做好准备。

师:看来,描写春天的词语和诗句很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板书课题:忆江南)谁来读?

生:(读得响亮)“忆江南”。

师:轻轻地读,慢慢地读,回忆的味道才能散发出来。

生:(轻声慢速)“忆江南”。

师:像她这样,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忆江南”。

师:先自己读读这首词,看看能否把它读正确、读通顺,尤其要注意生字的字音。(生练读)

师:这是词中唯一的生字。(出示“谙”字)谁认识?

生:谙(ān)。

师:把这个字送进词里读。(生读)

师:查查字典,“谙”的意思是――

生:熟悉。

师:谁来把这首词完整地读一遍。(指名读)

师:字正腔圆,一字不错,真好!词,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这样才有韵味。看看老师是按照怎样的节奏来读的。(师范读,生读)

师:(屏幕出示课文《忆江南》)这就是这首词的节奏。按照提示的节奏,我们一起来读――(生读)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首词。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词与诗比较,形式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诗的每一句都是一样长的,都是五个字,或者七个字;而词不一样,句子有的长,有的短。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由于字数长短不一,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生:诗都是四行或八行,而词有的多,有的少。

师:行数不固定也是词的一个特点。同学们,词与诗还有一点不同:每首诗都有题目,而词不同,有的词就没有题目。然而,词一定有词牌名。(板书:词牌名)词,填好后是用来咏唱的。每首词咏唱的固定曲调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像这首词,它就没有题目。“忆江南”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评析】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首词。因此,有关词的一些知识有必要告知学生。

二、 品词析句,感知大意

师:诗与词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也有相同点。比如,诗中有画,词中也有画。(板书:词中有画)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首词,看看透过作者的描写,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读词,和同桌交流)

生:我看到了太阳从水面上升起来了。

生:我看到了许多花开了,红红的。

师:这些花开在什么地方呀?

生:开在江面上。

师:花能开在江面上吗?

生:(恍然大悟地)开在江边。

师:还看到哪些景物?

生:我看见了蓝草。

师:见过蓝草这种植物吗?(生摇头)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植物?

生:这种植物叶子是蓝绿色的,可以用作提炼颜料。

: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下面注释的。

师:学习古诗词,一个重要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看下面的注释。看来,大家都没见过这种草。你看,这就是蓝草。(出示蓝草的图)读读这首词,作者看到的是蓝草吗?

生:作者看到的是绿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

师:(出示画面)美丽的画面,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述。太阳是什么颜色?怎样升起?红花与江水,又是何等的美丽?连起来说一说。

生:太阳从江面慢慢地升起,江水被染红了,波光粼粼。江边的鲜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比火还要红艳。

师:如果能把太阳的颜色再描述一下就更美了。

生:一轮红日从水面上缓缓地升起。江水被染红了,波光粼粼。江边的鲜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比火还要红艳。

师:说得太美了!(掌声)江水怎样?

生:春天的江水真绿呀,绿得就像蓝草一样。

师:怎样的江水呀?

生:清澈的江水。

生:翡翠一般的江水。

师:连起来说――

生:春天来了,翡翠般的江水绿得像蓝草一样。

师:你看,词中是不是也有画?(生点头)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画面展示出来。江花的颜色是――

生:(齐)红胜火。

师:江水的颜色是――

生:(齐)绿如蓝。

师:日出江花――

生:(齐)红胜火。

师:春来江水――

生:(齐)绿如蓝。

师:我们连起来读――

生:(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评析】词中有画。读出画面,就是读懂词的内容。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刻不忘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这样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读、品、说、写,走进诗词的意境,还原作者的生活。

三、 前后勾连,感悟情感

师:同学们,词中有画,词中也有情。(板书:词中有情)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品一品,看看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品味到的?

生:我从“忆”这个字,体会到作者非常思念江南的美景。

生:我从“好”这个字,体会到作者非常喜爱江南的美景。

师:仅仅是喜爱吗?

生:赞美。(板书:赞美、思念)

师:让我们把这份赞美之情、思念之情送进词中,读――

师:作者为什么对江南念念不忘,充满如此深厚的情意?让我们走进作者的生活,看看这首词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曾在杭州任刺史两年,后又调任苏州刺史一年有余。这首词是他回到河南洛阳十余年后写的。)

师: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对江南充满了如此深厚的感情了吗?

生:因为作者在江南做过官,江南的美景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师:“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是原因之一。当作者回到河南老家,他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呢?(屏幕出示)

魏王堤

[唐]白居易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 柳条无力魏王堤。

师:江南的春天,早已百花争艳、万紫千红。此时,洛阳的花开了吗?怎么看出来的?

生:花没有开。我是从“花寒懒发”知道的。

师:江南的春天,早已鸟语花香,春光明媚。此时,在洛阳能听到清脆的鸟鸣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里的鸟因为寒冷,都不愿意叫。我是从“鸟慵啼”知道的。

师:江南的春天,早已桃红绿柳,生机勃勃。这里的柳条发芽了吗?

生:没有。

师:这里的“先有思”其实是说柳条发芽了。尽管发芽,有生机吗?(生:没有)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生:这里毫无生机。我是从“柳条无力”看出来的。

师:洛阳的春天,花不开,鸟不啼,柳条无力,毫无生机。难怪作者对江南的春天充满如此深厚的情感――(生读)

师:同学们,我们来猜想:闲暇时刻,每每与朋友相聚,作者都会深情地向大家这样介绍他眼中的江南――(生读)

师:江南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让作者魂牵梦绕。夜深人静时,江南的这些美景会不时走进到他的梦境中――(生读)

【评析】诗词的前后勾连和巧妙对比,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作者的生活,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感悟到了作者为什么会对江南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充满深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 读写结合,拓展迁移

师:江南的美,不仅展现在江花和春水上,也展现在其他的事物中。(出示图片)看到这些美景,你想到哪些诗句?下面,就让我们来“串烧”一回,把你想到的诗句填到《忆江南》这首词中,让它成为一首新的《忆江南》。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不忆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能不忆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能不忆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能不忆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能不忆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能不忆江南?

……

师:其实,我们的家乡四时也有许多美景。我是江苏太仓人。太仓就是我的家乡。我是这样来赞美我的家乡的。谁来读?(出示)

忆江南

太仓好,

风景旧曾谙。

夏雨荷香飘两岸,

秋霜红枫映蓝天。

能不忆太仓?

师:你的家乡有哪些美景?请你也仿照这首词来赞美你的家乡。(学生创作)

生:余杭好,风景旧曾谙。春雨溪水漫池塘,冬雪大地换新装。能不忆余杭?

生:江苏好,风景旧曾谙。秋来三两枝,冬日蜡梅雪里藏。能不忆江苏?

生:杭州好,风景旧曾谙。春来垂柳千万条,夏来荷花开两岸。能不忆杭州?

【评析】读写迁移是培养语用能力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教学中,要尽量减少写作形式的束缚,开启学生创造思维,让学生在大量的读写中,提升语用能力,积淀语感经验,体验学习的乐趣。

师:大家写得太棒了,都是小词人啊!其实,写词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词讲究音律、平仄等,以后我们在学习中继续体会。古时的词是用来吟唱的。下面,我们来听听现代版的《忆江南》。(播放《忆江南》歌曲)

师:同学们,白居易当时一口气写了三首《忆江南》,我们今天学的这是第一首。其他两首写了什么呢?回家后,自己查一查,和班级的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篇7

一、读出诗意

引导学生正确诵读,是感悟诗词的关键。古诗表达简洁,意蕴深长,而学生的领悟力是有限的,教师应该避开传统的串讲,而是创设情境,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走进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在教学《忆江南》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抑扬顿挫,然后提升读的要求,从读的实践中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让学生由整体上感悟词人对江南深沉的思念,从字里行间具体叩问其“身”在哪里、“心”在何处,理解白居易对江南的情有独钟,对江南的依依不舍,他记“忆”中的江南就变成了鲜活的画面,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中。

二、想象诗境

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深远,所以,古诗词教学也应重视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把学生带进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教学《长相思》时,我充分运用课件重现诗中的画面,配上渲染气氛的音乐,启发学生想象:征途的感受是“冷”的,这种“冷”不仅是自然气候的表征,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状态;而故园的印记和回想则是充满“暖意”的,这是一种亲情之暖、天伦之暖、心灵之暖。学生通过对不同画面的创造想象,把这“冷”“暖”逐渐内化为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有效地把握了视听信息背后那两个鲜活的画面。一“冷”一“暖”,先“冷”后“暖”,“冷”“暖”相间,虚“暖”实“冷”,在想象中、在描摹中学生真正融入了纳兰性德的相思之境。

三、感悟诗情

篇8

关键词:意境;诵读;多媒体;品味;想象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85-1在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觉得带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意境,有以下几个途径:反复诵读,理解诗意;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品味语言,感悟情感;大胆创生,放飞想象。

一、反复诵读,理解诗意,走进古诗词的意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反复诵读是学习古诗词最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教师可以根据诗词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营造良好的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最初的几遍诵读中,让学生眼前呈现出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事物。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思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在反复诵读中,诗意渐明,那一种若隐若现的形象感染着每一个读者,这就是走进诗歌意境的魅力。

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走进古诗词的意境

有些古诗词的抽象概括、精练含蓄会给学生理解上带来困难。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其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在古诗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现古诗的艺术魅力。使原本简单枯燥的古诗教学变得充满情趣,让诗情画意立体地凸现在课堂中,形成学生学习古诗的内驱力,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学习诗人奇妙的作诗技巧。

在一位老师在教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用民乐曲子《西湖春晓》开场,那优美的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随即,教师展示了多幅西湖的美景,这个时候,学生都惊呼起来,太美了。教师适时推出苏轼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如果单纯从字面去体会,学生肯定理解不了诗歌的本意。

在课堂上,老师用视频来展示两种天气时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诗歌的意思。不仅懂得了诗意,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还沉浸在西湖那醉人的风景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使西湖仿佛就在学生眼前,而且在最短时间里呈现西湖不同的美,带学生走进苏轼所要描写的绝美意境中。这种如梦如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潜在的想象力的驰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品味语言,感悟情感,走进古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的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学会品诗。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都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细细品味,才能真正把握。

如白居易《忆江南》中“风景旧曾谙”,让学生理解“谙”是熟悉的意思,从中知道诗人曾经很熟悉江南,现在很怀念江南,因而才抒发“能不忆江南”的感情。一个“谙”字,让学生脑海中出现一幅画卷,诗人愉悦在熟知的美景中,什么样的美景呢?诗人所熟悉的是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

四、大胆创生,放飞想象,走进古诗词的意境

古诗具有想象丰富隽永、清新自然的特色,其强烈炽热的情感总是借助想象以创造丰富多彩的形象,描绘生机盎然、优美新奇、蕴涵隽永的意境,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活教材。

我们要用想象去感受诗人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这些画面往往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细心观察、体验的结晶,是诗人心中的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学生不仅要敢想,更要会想。

篇9

一、设计多层次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而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要有较大的不同,他们所需的知识程度也都不同。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地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后进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比如《忆江南>一课的课后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背诵《忆江南》,并读一读诗人白居易写的《暮江吟》,看看与这一首有什么不同?

(二)背诵《忆江南》,摘抄其中的比喻句,并谈一谈好在哪里?

(三)背诵《忆江南》,这一组作业设计有难有易,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训练,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每个成年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起来会觉得轻松异常,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不愿意的事就会举步维艰。以往的机械重复的作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我们语文作业的设计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针对学生的教学实践,设计作业内容。如:春天来了,就可布置有关“春”的课外专题作业:

(一)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去寻春绘春;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谜语、谚语、俗语、诗歌、文章、故事等等,经过取舍改造和加工,编成小报来描绘春天。

(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嬉春闹春:观赏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甚至去沐浴一番那细细的甜甜的春雨;去野外放飞多彩多姿的风筝;到小河边嬉戏活泼可爱的小鱼;到草地上翻几个跟头,亲亲那柔柔的小草……然后把这春景春趣春情春乐或拍成照片,或摄成录像,让美好的春色永驻。

(三)创造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赏春思春。当学生陶醉在浓浓的春意中时,引导他们从此时此地此景遥想到大江南北的春色,长城内外的美景,联想到为了祖国永恒春色而辛苦劳作的人们,此时,学生的眼前’就会涌现出一幅幅无限美好的春景图。

(四)让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写成春文,作成春诗,或绘成春画,谱成春歌。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由开放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

(一)绘画。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以形象的直观性促进理解的准确性。如学习了古诗《乡村四月》,让学生画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体会春天的美丽景色。

(二)实验。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如学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说的办法。

(三)续写。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续写。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如:在学了《穷人》后,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后发生的事: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让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并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四)观察。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掌握观察方法,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后,可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发芽、长叶、开花的过程。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境激趣

在普遍缺乏传统文化的浸,缺乏对古典诗文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足够认识的今天,我们又如何能在短期内并有效地教学古诗,关键还得从“趣”字入手,并紧扣“趣”字,创设相当的情境,激发广大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热情,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古诗的自觉习惯,自然古诗之韵如诗曰:“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一、诗画结合,培养学生理解诗词的能力

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的是静景:明亮的月光,透过枝叶的缝隙照进了松林,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静静地流淌。寥寥十个字,勾勒出了一幅清幽、明净、自然、和谐的山水图。为了让学生眼中有此美景,我们可以出示画家为我们准备的教学挂图,或也用寥寥几笔来勾勒夜空的明月、错落有致的松树、清澈见底的流泉、洁净可爱的石头等,再现诗人眼中秋夜的静穆,让孩子们在一幅优美的简笔画前,忘掉尘世的纷争与喧嚣,使心灵得到净化。

二、点化诗词中的音乐美,让学生从听觉上感觉诗意

教学中,借助音乐能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设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古诗。许多教师在教学古诗时都会选用适当的乐曲让孩子们进行配乐吟诵,或悲或喜,或沉缓或轻快,在乐曲声中去感知诗中之形象,体会作者之情感,感悟诗中之理趣。如教学杜甫的《春夜喜雨》,有的教师配以轻音乐,其中掺有“沙沙”春雨、“咝咝”微风、“丁冬丁冬”的流泉,还伴有几声清脆的蛙鸣声等,把诗中静谧、清新的氛围衬托得很分明,体现了诗人夜居草堂,欣喜惬意的心情。

三、用朗读感悟造就古诗词情境之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字字珠玑,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

(一) 把握停顿,感受古诗的节奏美。绝句和律诗因其本身的书写规范,蕴涵相对固定的节奏感,因而在教学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明确并把握停顿。

(二) 熟读成诵,感悟古诗的韵律美。古诗的教学切忌重传授,轻感悟;切忌重讲解,轻朗读。而应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多读,感受诗的艺术感染力,感悟诗的和谐韵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

(三) 词曲相映,整体感悟。无论是古调还是今曲,无论是通俗还是戏曲,许多优秀古诗词都有相关的曲调相衬,且有当红影视剧明星表演或演唱,这也为孩子们朗读感悟古诗创设了许多条件。如香港歌后王菲演唱的[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内地歌手毛宁演唱的[唐]张继的《枫桥夜泊》的改编曲,以及越剧表演艺术家赵志刚演唱的[唐]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和[唐]自居易的《离离原上草》、[唐]孟郊的《 游子吟》、 [唐]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真是名诗成就名曲,名曲促进古诗的学习。

四、用品味意境提升诗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