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09 23:0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第六条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方法,制定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认为操纵因素。

第八条企业应当根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第九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具体要求,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应当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

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第二章内部环境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相关事宜等。

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指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五)有关人力资源的其他政策。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第三章风险评估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根据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第二十一条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第二十二条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五)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三条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经济形式、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二)法律法规、监督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财务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第二十六条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财务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十七条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险应对策略。

第四章控制活动

第二十八条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制等。

第二十九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第三十条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第三十一条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同意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大中型企业应当设计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第三十二条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财务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帐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第三十三条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第三十四条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第三十五条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第三十七条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时间,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第三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第三十九条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

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

第四十条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券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

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

第四十一条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

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一)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二)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三)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四)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第四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理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第六章内部监督

第四十四条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方法,指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

第四十五条企业应当指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

第四十六条企业应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篇2

目前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企业管理框架脆弱、思想观念陈旧、企业管理层次混乱及财务管理透明度差等诸多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可见若想发展我国经济,完善增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刻不容缓。主要对如何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实施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内部控制;中小企业;管理体系

1内部控制的概述

内部控制即在企业内部实施的,为了调节企业内部关系,有效的调控企业经营效率而运行的一种内部管理模式,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更快的达到预期的目标。1972年,美国准则委员会(ASB)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的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但相比较于国外的中小企业,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从环境、体系、管理模式到内部控制的人员,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缺陷。

2.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部控制的环境即员工的工作环境及其工作作风,包括管理层在内的企业员工对于工作的态度等,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大部分员工并不完全了解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内控观念较弱;大部分管理层关注的是当前的利益,而不是企业经营的过程,忽略了经营管理的方式,并不重视内部控制;并且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风险管理机构,企业内部权责分配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中小企业中管理层主观决策性强,企业管理模式混乱,也导致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薄弱。

2.2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但目前我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做出明确的规定,中小企业没有一整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正确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的对企业内部进行约束,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模糊,同时对于企业发展没有起到正确的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会计工作制度和内部审计两方面。会计工作影响着企业财务状况,并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果,是企业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则需要严谨的会计制度,并且会计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模糊,管理层不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很多会计人员在一个企业身兼数职,很多会计岗位没有一个专职的负责人员,各个岗位之间不能相互监督,导致存在舞弊的现象,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内部审计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部分中小企业里,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是没有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内部审计人员并不能有效的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企业内部控制没有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3内部控制实施人员素质较差作为内控行为主体,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对财政部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学习不够、理解不深,给内控建设和实施带来一定难度。有的财务人员甚至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只能从事简单的收支账务记录和管理,而有些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是由于忽视对新业务知识及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学习,账务处理不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内控主体素质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发展。大多数管理层对内控制度在认识上也存在一些偏差,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企业内部成本、资产、资金控制,仅局限性于部分控制内容。因此,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上也是片面的、局部的、不完善的,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部分财务人员。

3完善中小企业内控现状的建议

在建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时,我们不能要求它们像大公司那样建立功能完善的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对于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不可能专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责的划分也不可能像大公司那样严格,所以企业主应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区分轻重缓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下是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员工的素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的一些建议。

3.1创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企业的发展也是基于内部环境的,创立并完善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环境是至关重要的。管理层主观决策性强,导致企业管理模式混乱,使得企业存在隐患,这是我国中小企业面对的主要问题。要想创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要端正管理层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态度,并加强员工内部控制意识。要创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企业要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各个岗位的管理要环环相扣,若是企业管理体系出现了漏洞,会造成企业内部的混乱,就很难进行内部控制。其次,企业可以创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象征着一个企业的灵魂,具有企业凝聚力,企业的发展有了方向,无形中对内部控制的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体现企业自身价值的地方。最后,企业可以定期进行内部审计,这是对企业自身的检验,也代表着企业主观性的发展方向。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可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的改正,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让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3.2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企业的管理起到了约束的作用,是工作的标准和要求,是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基本保证。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模式,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构,有效的进行风险防范控制及应对风险,让内部控制工作顺利的进行,就要依赖于严谨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有形的要求,让企业发展有法可循,有效的约束了企业的各种行为,规范了企业的发展方向。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建立与企业业务模式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对各个组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构造完整的管理体系,使企业内部工作更有层次,使企业员工分工更明确,能更高效率的完成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强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模式,全方位的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让企业的各项工作有理可循,高效发展。最后,企业还可依据新准则,新规定,适时的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调整,使企业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适应新形势,更快的发展。

3.3提高员工素质企业的发展是依靠员工的力量,企业的员工是企业发展中各项工作的实施者,由此可见,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对员工的各项素质及行为要求,也密切关系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素质方面,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员工自身素质,被动的工作往往没有主动的工作效率高,所以要让员工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才能主观的去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对此,企业可以定期的进行员工素质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企业员工有责任感,并团结的向前发展。其次,企业还应该选择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工作者,并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只有了解岗位职责要求并有能力胜任的员工,才能更好的高效的去完成工作,这是职业素养的基础。最后,企业还要定期对内部员工进行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并进行考核,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让员工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对于管理者,更应该是高标准严要求,作为企业的领头人,对于员工具有表率的作用,管理层要以身作则,保证企业良好的运行内部控制管理。

4结论

内部控制是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影响,能对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有质量的管理,让中小企业的各项工作有序的进行,稳定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尚处于发展阶段,要加强内部的管理,不要盲目的追求利益,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总之,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要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改进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才能良好的发展,才能在中国经济市场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婧,申思瑶.关于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5).

[2]赵良苗.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商,2015(13).

[3]刘俊东.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5(15).

[4]黄镇.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经界,2015(21).

[5]李宏英.简析企业内部控制中人员素质的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10(24).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信息库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查处经营管理中的违法违规问题,改善经营环境,提高决策效率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跨度过大,信息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等原因,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往往停留在被审计单位,而没有借鉴到集团公司全范围,这就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建立一个内部审计风险共享信息库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8年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率先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随后,陆续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形成较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是我国借鉴COSO风险管理框架,并考虑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的“本土化”改造,对于改善企业内部管控水平,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一、传统内部审计在信息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国有大型企业系统内部大部分实行多级管理,各子公司独立开展的内部审计实行独立统计、分析、利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没有形成信息共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的整合功能不明显

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将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控制活动与公司规章制度,以及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各职能部门整合起来,利用审计信息形成互动管理平台,审计活动多维度、多角度对公司经营管理的透视结果没有得到体现,导致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效率低下,与公司建立的审计整改机制不相适应。

2.信息共享机制建设落后

在内审工作重个体积累、轻交流共享的现象较普遍。审计任务分到各人手上后,同事之间很少与他人交流,有的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同事已有的信息资料,做着重复的劳动,不能共享已掌握的审计信息资源,影响到审计的效率及工作质量。在审计结果的报告方式上,主要以向上级机关报送为主,一般只局限于审计单位内部成为内部参阅资料,其他人员接触不到审计信息,以至同类问题其他单位或个人还会重复发生。

3.审计信息综合挖掘不够

在一个审计项目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料,目前主要表现为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等审计文书形式,有的企业内审部门将审计资料形成审计档案后却被束之高阁,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未得到充分挖掘。审计取得的“纸质”资料没有转化为“电子化”数据,不利以后开展审计工作时对信息的采集、检索和利用。

二、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信息库的构建

本文在财政部内部控制规范指引下,从公司内部审计角度,通过具体的审计活动,在流程制度上揭示存在的问题,建立公司典型风险信息库,为识别风险,进而为控制风险、管理风险提供依据。

(一)内部控制风险矩阵模型原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从组织构架、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等18个方面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规范。对于一个管理制度较完善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公司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等部委的内部控制指引存在基本对应关系,如企业制定的采购制度、研究开发制度、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等,分别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第10号—研究与开发、第11号—工程项目相对应。

(二)内部控制风险矩阵构建

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归入应用指引18个方面,并且可溯及具体违反了公司哪条或哪几条规章制度,这样将财政部指引、公司规章制度通过审计风险点进行了串接,形成“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三)以工程项目为例说明内部审计风险信息库的构建

国有大型企业工程投资巨大,既有小型投资,也有大型基建投资等,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对于节约国家资源,盘活企业资金,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都有重要意义。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主要包括项目立项、招投标管理、合同确定、工程施工、工程变更、工程结算等几个主要步骤。各个阶段都存在许多风险点,这些风险点和企业内控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以及公司工程管理制度存在对应关系。(如图2)

公司审计过程中,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审计,对发现的每一错误或风险点,都需要对其描述,并且要对应到内部控制和控制活动,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对于公司新增风险类型,应根据风险类型管理权限,由总公司审计部门核定。

三、简历内部控制风险信息库的重要意义

建立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信息库对加强集团公司下属各子公司、分公司等下属单位审计信息共享,提高审计效率,防范重点风险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并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有重要作用。

(一)科学制定审计计划,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奠定基础

典型风险信息库为充分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编制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计划提供了支持。年度审计计划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总公司下达的年度审计任务、公司经营发展计划和管理需求、审计内容和审计实施的复杂程度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平衡有赖于内审部门对公司经营风险的总体把握和具体认知,典型风险信息库提供了积累的知识库,将增强年度审计计划制定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及审计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且为审计目的和范围的确定、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资源分配、审计方法和程序的制定等提供依据。

按照内部控制反应的业务流程,提供审计发现问题在某一时期的集中程度和分布情况,为内部审计在公司业务流程审计上确定风险导向。将审计资源集中于公司流程管理中反映较多的问题,有利于普遍性问题的解决和推动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便于审计人员更好地识别风险,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同时为便于公司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更好地控制风险、管理风险,根据风险内控矩阵模型和公司风险库的研究成果,可编制形成公司内部审计典型风险点控制指导手册。通过典型风险信息库动态输出公司风险分布状况,从而根据风险集中情况和表现特征,建立风险导向审计,改善企业控制活动,使内部控制变为可操作可实施的内容。

(二)有助于企业管理科学化

从典型风险信息库的应用来看,最直接的效果是按照内控风险矩阵模型实现了审计报告的集中管理,加强了审计整改和推进了审计成果转化,为审计管理咨询服务提供了充分依据,为公司各职能部门依法经营和加强风险管理提供了审计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够发现问题或风险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控性,在过程、处理和结果中体现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是大多数企业没有充分考虑的,往往只有风险管理与内控规范制度,对于管理中发现的风险和问题,没有采取适当的方法从总体上归集和反映,并反馈到业务流程控制与制度完善中,而当内外环境改变、经营目标调整、业务流程变更情况下,更是缺乏快速的风险预警机制,对监督和控制造成影响。因此,内部审计风险信息库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经营政策、制度设计时,对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防范。

(三)为审计结论的正确得出提供指引

内部审计典型风险信息库是将审计发现的问题与财政部的内部控制指引和企业规章制度形成对应关系。当审计人员发现审计问题时可迅速地将其定性,该问题违背的是企业哪条规章制度,在内部控制方面还有哪些漏洞等。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依据法规及公司规章制度,对公司历年审计发现问题即风险点建立内部控制分级分类标准、概况公司主要控制活动及对应的相关法规与规章制度,按照风险控制内控矩阵模型,对审计发现问题或风险进行归集,形成基于审计报告的企业风险信息库,并随着审计工作的持续开展,它是一个动态建立和更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功.电力体制改革中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设计[J].财会通讯,2005,(03).

[2]许峰.电网企业ERP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实践与思考[J].电力信息化,2011,(09).

[3]唐忠良.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价值工程[J].价值工程,2012,(27).

[4]刘兆光.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战略转型研究[J].财经界,2013,(09).

[5]张国胜.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

[6]贾宏飞.电网企业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12).

篇4

关键词:内部控制 现状 措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该体系建立符合当今潮流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收益的目的。尤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管理部门,在企业中担任着建立既符合企业自身状况,又适应现代化市场管理机制的制度的职责。审计管理部门一来要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二来要改善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收益。

构建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可以有效的减少或避免发生挪用公款等不良现象;有利于加强财务资料统计的准确性,以便于可以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使企业在需要时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有利于减少企业的财政赤字, 减少投资风险;有利于在企业授权后,明确责任人,促进责任人能够认真完成任务;有利于促进企业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降低企业的审计开支;有利于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的准确度和透明度。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现状

1、内部控制环境不够理想

任何一种制度,任何个人都不能超越它的创始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是这样。优秀的管理者,无疑是造就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每一个企业管理者的个人品行如何无法完全被外界了解,但就当前的情况而言,企业在财务上、偷税漏税的现象屡见不鲜。

当前,市场上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将大多精力都花费在提高企业的收益方面,没有用一个足够长远的目光去看问题。即便是有这方面意识的企业,也由于缺乏相应理论的指导,而不知道如何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或者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最终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目前许多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管理混乱问题,大部分股东没有受到有力的约束性管理,加之风险意识不足等原因,致使他们在企业遇到问题时,会首先考虑其个人利益,忽视企业的利益,给企业带来诸多不良的后果。

2、欠缺内部控制的时机与动力

在企业当中,实施内部控制的外部化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真实性,降低管理成本。但是,由于企业外部的力量已经被收买,外部的行使监督的机构无法保证其健康体制,落后的外部控制手段和其昂贵的成本,必然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无法形成外部化,造成了内部控制时机的欠缺。

由于制定相关的规定来束缚人的言行,会使他们认为无法发挥出自身的最大功效,因此,人没有制定约束自身的相关规定,加之委托人也没有对人给予任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样一来,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收益自然变的长期化和隐性化,边际管理成本会高于边际收益,必然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缺乏动力。

3、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预警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提前的预告和警示,使企业对所面临的风险有一定的准备,以便于妥善的应对和处理。然而,当下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存在着侥幸心理,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够,没能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致使企业发生突发事件和危机时,无法及时的有效的解决问题。

4、内部审计部门监管的力度不够

在企业的实际运转过程中,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监管的力度不够,并没有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甚至在有的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企业没有赋予内部审计部门以相应的权利和职能,使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空有其名,没有发挥出相应的重要作用;三是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独立性,一方面需要监督企业高管,另一方面又受高管的领导,这种矛盾的实际情况致使内部审计部门对高管的违规行为束手无策。

三、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几点建议

1、决策权与监督权的合理分配

股份制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方针是由股东开股东大会进行决策的,然而实际操作中都是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行决策。在这种情况之下,监事会就要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要及时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检查,监督企业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否存在违规违法行为。这种决策权和监督权分开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防止由于决策权、监督权统一而造成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发生。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促使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

2、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

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是其内部控制体系的有力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应隶属于监事会,以便于决策权和监督权的分开。在此基础之上,加强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素质和专业技能,并赋予内部审计部门相应的职责和权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审计部门名副其实的成为一个监管部门,而不是徒有其表。

3、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

一套健全的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内部控制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没有一套完整的、统一的、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员工们便无所适从,“无法可依”。健全的企业规章制度,可以使各岗位的工作流程规范化、科学化,有利于防范风险,并为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提供了有力依据。尤其是财务方面,其控制制度更是要完善。这样做不但可以规避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还可以遏制高层管理层、假公济私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结语: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营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当下企业所广泛存在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够理想;欠缺内部控制的时机与动力;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监管的力度不够等问题,必须合理分配企业中的决策权与监督权;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构建一个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9(4)

篇5

1.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应具有独立性与权威性

首先,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与审计机构不能参与企业其他部门的管理与业务活动,监督其他职能部门执行企业经营计划的全过程,将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作为会计控制与审计工作的重点来抓。其次,会计控制与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管理监督对象的评价应该是客观公正的。

2.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应掌握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趋势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利用先进的财务处理技术,全面掌握企业的信息。与此同时,能够更快速、准确的计算分析企业经营数据,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二、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措施

1.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

(1)明确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

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进步下,现代企业的相关制度、结构应当符合当今的经济形势,因此必须重新对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在公司中进行定位,不能将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与公司监事会、董事会的监管机制和相关规章、制度混为一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重新制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机制,使其在保证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法律地位的同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必须符合我国国情

首先,企业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必须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环境相协调,也必须与我国设定的法律法规相协调;其次,企业所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要考虑到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向国际化的趋势,因此,在建设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体系时应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以适应未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定期对企业重要岗位实施轮岗制度

定期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岗位进行调动,首先,是为了合理配置企业岗位需求,同时防范腐败等不正之风;其次,能够为企业培养出多元化的员工,开拓企业员工的视野,拓宽员工的职业宽度。

2.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首先,要采取多种渠道提高会计控制与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完善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的同时约束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其次,良好的公司机制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不但壮大企业的会计控制与审计部门的队伍,为企业输入新鲜的血液,也激励老员工的竞争意识,使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能够自觉的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的价值。最后,有针对性加强会计控制与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转变观念,大力推进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

要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重视和培育会计控制与审计人的职责精神和文化,把会计控制与审计人员的精神同会计控制与审计的职责系统有机的相结合;第二,要定期,有针对性的更新会计控制与审计相关知识,使会计控制与审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第三,企业要根据经营发展的需要,吸收多元化人才,创新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内部会计与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三、结语

篇6

关健词:管理环境;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管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一、前言

2010年4月26日,国家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连同2008年6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铁路运输企业(铁路局)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铁道部转换铁路经营机制,落实铁路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和企业法人责任的相关要求,应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才能适应经营机制转换、落实市场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

二、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当前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近年来,铁路企业围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相关要求,加强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和控制手段方面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规范了铁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尤其是在铁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形成了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铁路企业的内部财务会计活动进行了系统的规范。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也逐步形成了定期的修订、清理制度,每年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定期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各个专业部门定期公布有效规章目录并汇总成册,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更好地贯彻执行。

2.当前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目前铁路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侧重于控制活动类和控制手段类的制度建设,而在控制环境方面受当前铁路企业管理体制的影响相对弱化。除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控制系统外,其他方面如组织构架、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等方面均是以规章制度或文件的形式零散出现,没有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形成全面、系统、直观的内部控制体系。

(2)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一是缺乏独立的内部控制评价机构,二是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当前铁路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核与评价主要是结合审计部门的经济业绩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审计、专项支出审计以及相关专业处室进行的执法检查等方式进行。在检查评价过程中侧重于与财务信息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评价,而对非财务信息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评价相对弱化;侧重于对既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的检查评价,而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性的评价相对弱化;侧重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结果的检查评价,而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过程的评价相对弱化;侧重于对本部门涉及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评价,缺乏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评价。

三、对建立健全铁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1.高度重视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2011年铁道部提出了转变铁道部职能,转换铁路经营机制,扩大铁路企业经营自,落实铁路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和企业法人责任的铁路企业改革思路。落实铁路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和企业法人责任的基本要求是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相关规定在铁路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规范运作。而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手指引》建立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指标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是国家对在中型企业的要求,也是铁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铁路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立足本身、练好内功,在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弘扬企业文化,规范运作,为铁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地基础。

2.健全完善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制定对现代企业来讲就是建立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指标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结合铁路企业目前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全面引入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并选择有效地管理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最终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公布的18项应用指引,通篇贯穿了风险管理的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规避潜在的风险,而风险管理的过程也就是识别关键控制点并加以控制的过程,两者的关系是统一的。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建议全面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每一项内部控制设计前,都要充分考虑该项业务整个流程所存在的潜在风险,按照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的步骤设计内部控制,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起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2)健全完善内部环境类的控制制度。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随着铁路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5号的指导意见,结合铁路企业在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健全铁路企业在组织构架、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以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

(3)系统集成铁路企业内部控制手册。内部控制手册的集成,既可以展示铁路的企业形象,又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执行、修订完善与审核评价。铁路企业可以比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系统结构,全面地将各类控制制度集成铁路企业“内部控制手册”。在铁路企业内部控制手册的总体框架下,内部各集团公司(子公司)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公司的内部控制手册;各运输站段(分公司)按照更严格、更具体、更全面的原则制定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系统完备的铁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3.建立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可以增强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重视,从而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定期评价,能及时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是否存在控制缺陷,使及时内部管理得到改善,规避潜在风险。

(1)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能否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要确保内部控制评价质量,对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的基本要求是要有独立性、权威性以及专业胜任能力。结合目前铁路企业机构设置情况,可以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机构,在审计部门的牵头下成立由各处室专业人员组成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系统评价。

(2)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应至少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和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一是指评价内容要全面,应包括所有能反映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重要内容的指标,既包括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还应包括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二是评价程序要全面。内部控制评价一般包括制定评价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认定控制缺陷、汇总评价结果、编制评价报告等环节。

4.将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制度的修订完善有机结合,并形成长效机制

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过程,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适时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这就需要将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制度的修订完善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控制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修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评价--修订--再评价--再修订”的良性循环,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改善铁路企业内部管理,减少舞弊,提升企业价值。

总之铁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动态的、长期的工程。铁路企业具有良好的制度基础、具有专业的管理人才,通过努力必将形成完善的、适应发展需要的、体现铁路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

篇7

一、公司实施财务内控管理的现实必要性

1.能够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实施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能够起到对公司生产活动、管理经营活动的全面监督,提供财务数据分析,帮助公司管理人员制定生产计划、调整经营方针,从而预测市场供需动向、防范财务管理风险、节约生产成本、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最终逐步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落实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手段

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主要依据,促进企业发展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内控工作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企业建设者应该结合企?I发展的实际状况,在提高企业内控工作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同时,全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质量,为落实企业规章制度提供动力保障。

3.财务内控管理能够帮助公司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财务内控管理机制的实施,将公司的长期发展计划融入到日常生产活动、管理组织活动当中,从而保证公司长期发展目标和经营计划的逐步推进、实现,稳步帮助公司实现生产模式转型,提升公司的劳动力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公司的经济实力,降低经营管理欧中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与隐患。

二、公司内控工作管理的不足之处

1.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领导是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各项事务的决策者和引导者,提升企业内控工作质量必须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领导对企业内控工作质量认识不到位,导致内控工作执行力度偏弱,部分企业内控工作机制形同虚设,很少按照实际规章制度执行各项事务,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没有实质性的引导作用,导致企业内控工作质量难以提升。

2.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审计工作是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问题重重。首先,工作人员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目标认识不明确;其次,由于企业领导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审计工作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最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依赖性太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其他部门影响,实际效益难以提升。

3.全面预测管理认识不到位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对全面预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企业全面预测管理工作可有可无,不影响企业正常的发展建设,单纯地将全面预测管理与企业成本控制混为一谈。另外,部分企业认为全面预测管理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建设,过分注重当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对企业的影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对全面预测管理的责任认识模糊不清,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质量难以提升。

三、公司内控管理的优化策略与方法

1.培养公司员工的财务内控管理理念

一方面,作为公司的经营决策者和领导管理人员,应当加强自身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率先认识到公司实施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加强对公司内部财务的监督管理。从公司的领导决策者开始,应当提高自身的财务内控管理意识,在公司内部推行财务内控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所需要承担的财务内部管理职责与协调配合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对话与配合。

2.制定公司员工的财务内控管理学习培训活动

公司员工职业素养、专业能力与工作责任心,决定了公司内控管理的水平。公司可以从社会、学界中邀请专家和学者来到公司开展职业讲座、学习课堂、经验交流会,为公司员工提供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转变、增强公司职员的内控管理理念,协调公司财务部门做好内控管理工作。

3.协调财务内控管理与公司项目开发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公司应当构建全面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从各方面加强对公司财务的内控监管;另一方面,公司应当继续将精力集中在新型项目开发与建设上,依照原有的长期发展规划,在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实力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按计划逐步拓展公司的经营项目,提升公司的经济市场占有份额,提升公司的劳动力生产率和经济实力。

4.将财务内控管理融入公司理念与文化中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内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公司职员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训练,激发公司职员的工作热情,挖掘公司职员的劳动潜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公司劳动力生产率与公司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可以看作是公司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为了帮助公司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应当从公司文化与理念精神入手,让公司职员认识到自身进步与公司发展之间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关系,通过公司文化理念的传播,将财务内控管理理念引入到公司职员的思想认识中,有利于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5.引导公司其他部门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为了保证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在公司内部的顺利开展,为了构建一体化的公司内控管理机制,应当确保额各部门之间协调分工、有序配合,共同为公司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提供方便条件,不断推动公司健康、稳定发展,提升公司的综合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将公司所有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统一起来,为公司争取经济利润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6.成立公司内控管理的绩效监督机制

篇8

关键词:成本管理 会计监督 审计 作文 /zuowen/

在现代市场竞争格局中,中小企业是一个优势与劣势同样明显的群体,为了在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提高竞争能力,中小企业必须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的成本管理战略。本文主要从会计监督的角度出发,探讨小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策略。/

1. 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新形势下的中小企业正面临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科技高速发展、资源耗用增加、企业国际化趋势加快。为适应这一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战略管理的观念与技术。作为中小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系统,必须强化发展战略的研究,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的变化与发展。//html/zongjie/

新形式下,企业成本管理正从传统的外部动力推进,转向企业内部的客观需求,从传统内部成本分析转向企业以外的更为广阔的成本分析:既分析现有产品的结构,与非竞争对手交流成本管理思想和经验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又通过对企业外作业成本相关数据的详细收集、比较与分析,确立比竞争对手更优的成本标准。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的规划与战略创新,既能够围绕各种信息,分析市场,寻找“产业空隙”,采取跟随或补缺战略,又要掌握专有技术,注重无形资产的培育,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强化成本管理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1 内部监督规章制度仍需加强完善

企业除了具备国家发行的企业内部监督的规章制度外,还应该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内部监督方法和途径,既有效的实施了监控又节约了监督成本。//html/jianli/

①国家发行的内部监督规章制度需要中小企业无条件的接受执行。由于国家发行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规章制度是综合了大多数企业实际状况,由众多的专家学者反复研究审核最终才执行的,因此不会存在多少问题,即使是有某一点与企业内部状况不符现象,也应该由企业自身进行调整解决,因为国家发行的内部监督制度考虑的是大多数企业的实际状况,企业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利益。/

②内部监督仍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理论来源于实践,任何经受不住实践检验的理论都是虚假和不现实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最终作用就是为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提供保障,只有拥有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企业才能做好规划和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2 会计主体和单位负责人职责和权利的明确界定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有些单位的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和会计责任主体的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

①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该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内部监督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内部会计监督提供了保障。/

②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得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任,对单位负责任,对法律负责任。会计人员在服从领导的前提下要恪尽职守,始终遵守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规定,决不能以身试法。//sixianghuibao/

2.3 会计机构内部应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

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的内容,按照财政部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包括: 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 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方法等。会计机构内部牵制制度,也称钱账分管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要求,凡是涉及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如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支付,应由会计主管人员或其授权的人审核批准,出纳人员付款,记账人员记账。再如单位发放工资,应当由工资核算人员编制工资单,出纳人员向银行提取现金和分发工资,记账人员记账。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必须有两人分别掌管;不相容会计工作岗位应当相互分离,出纳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应收账款的总账和顾客明细账应由不同的人来记录,而记录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人员不应负责调节银行账户等等。中小企业必须尽早建立内部稽核和牵制制度,这样才能早日解决内部监督弱化的现状,摆脱困境更加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壮大。/

2.4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是执行会计监督制度的保证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监督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监督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监督更加完善严密。/

2.5 实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内部监督考核评比制度

对内部监督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建议采取定期的内部监督考核评比制度,这部分考核的面可以比较广一点,由政府部门牵头进行多家中小企业内部监督考核评比,同行业的比较,不同行业的也做比较;企业内部可以进行会计人员之间的内部监督考核评比,以此来提高大家对内部监督的认识,同时也能借这个机会听取更多在企业内部监督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其他的企业中哪些好的监督措施和方法自己的企业还没有想到,这样在大家共同的参与和交流中寻找到更好的适合中小企业内部监督的新思想,最终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还能快速的提高中小企业内部监督的力度,可以说这是一箭双雕的好收成,很适合规模不是很大的中小企业。/

3./

总之,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小企业成本管理的新情况会不断涌现,因此在进行成本管理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同时也要兼顾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其他领域的建设,努力做到中小企业自身成本管理战略的可持续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企业跟随时展、提升经营效率的客观需要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企业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方向,健全与完善一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重点要保证企业单位与各部门间的权责明确。提升企业管理经营效益,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治理机制,确保企业监督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举措。

(二)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的需要

企业内部控制一直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它是企业进行一切管理经营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在企业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与防范的需要

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健全与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督促企业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等工作,加强企业对自身薄弱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确保企业的经营决策与各项规章制度可以顺利执行的需要

企业内部制定出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贯彻国家政策,可以及时地发现管理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并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其进行修改与纠正,从而促进各项规章制度与经营决策能够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服务。

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全员共同参与风险管理的观念没有形成

错误地认为风险管理应当是管理层所需要做的事情,而和基层职工没有一点儿关系。在这样的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导致企业的一线员工没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当中,使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不能及时被发现,因此更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企业的监督机构不够完善

一个企业良好的监督约束机制,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内部审计机构发挥着主要的内部监督作用。对此,相关的审计部门也颁布了一些规定和准则,但是由于受到审计机构没有很强的独立性的影响,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往往会受到管理机制以及外部干预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监督作用不能够得到全面且更好的发挥。

(三)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企业评价的标准也没有得到统一,风险评估体系更是不健全。在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的情况下,企业在进行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时候,主要是依赖于自身的经验,缺少必要的模型分析以及相应的量化分析,从而使其不能找到关键的风险控制点,给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四)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

在一些企业当中,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和外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还不能够完全实现,这样就会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控制起到阻碍和制约作用。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职工业务素质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

企业就要针对自身的人员现状,采取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职业意识以及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使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进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强化风险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各项相关制度以及规范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所欠缺的是能够让相关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风险流程,而不再是相关的制度及政策。对于企业的工作流程来讲,通过把技术和人有效运作于企业当中是其最根本的任务,促进企业技术性以及社会性的整体绩效的发挥。

(三)加强企业内控监督机构的建设

有效的监督措施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对于企业的监督工作来讲,必须把风险作为导向,把对重大风险的控制作为评估的重点。

篇10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失控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内部控制失控的表现

1、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缺乏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一些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全面,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严重。有些领导认为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是建章建制,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是一种业务经营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的机制;有些领导把内部会计控制等同于内部审计,忽视了岗位之间相互制约和业务部门检查监督前两道防线的作用;有些领导超越内部会计控制行使职权,使内部会计控制执行起来大打折扣,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还有的领导没有弄清楚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的关系,缺乏内控优先理念,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也是实现其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是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机制,有些经营者不会重视内控的建设,甚至有意忽略或阻挠,反过来又加重了企业制度的不健全,形成恶性循环。二是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对员工招聘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也没有形成一套关于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的制度。三是企业制度不全面,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顾此失彼现象严重。四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组织不健全,把执行业务规章制度完全等同于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五是重视钱财等有形资源的控制、却轻视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控制。

3、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一是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核算系统条块分割和缺乏统筹,使得内部控制分散、重叠、脱节、低效。二是员工职责不够清晰,没有细化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权责不清。三是缺乏岗位职责的恰当分离,造成混岗、一人多岗和顶岗的现象普遍。四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的发展,以致既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控。五是一些单位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六是事后控制偏多,通常是待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堵塞或予以惩处,这样导致内控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内部会计控制失去效力。

4、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执行和监督力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稽核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有的企业虽然也设有一些奖惩制度,但制度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并没有完全制度化,执行的好坏也缺乏一个赏罚有度的奖惩制度。会计控制监督主要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关于内部监督,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而对于外部监督,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一些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从局部和本位出发,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突破制度法规红线,发现问题不及时纠正处理,致使监督严重弱化。

5、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制度原则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现象比较严重。

二、企业内部控制失控的原因分析

1、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顺。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应有的人力资源控制、内部审计等内部管理控制,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有效性没有得到应有的监控、评估和及时反馈,从而使内控水平大大降低。

2、风险防范意识差。很多企业没有科学和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企业管理者容易主观臆断,从而导致战略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且执行力度不够。一些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而且有章不循,内部控制工作止于表面,如把订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挂在墙上应付有关部门的审计、检查,而不是真正按制度执行,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严肃性。

4、内部控制不力。所有权与经营权制约失衡使内部控制权责不清,使得经营者、谋取私利、独断专行等后果,导致企业控制失灵。内部控制的所有者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使内部控制弱化,从而形成了企业内部信息失真的土壤。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上矛盾使内部控制的目的对立,必然使得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内部控制目的上产生严重的分歧,经营者会利用其掌握的实质上的控制权为自己谋取利益,而所有者只能“望洋兴叹”。

5、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近些年,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整体水平却没有跟上,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不能很好地在工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不能很好地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不高、自我管制能力差等,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在不同人员身上有所体现,最终影响其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此外,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顺从领导或个人利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6、监督乏力。我国的会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但事实上,监督效果却很不尽人意。各种监督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导致外部监督失去应有的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其一,企业应总结经验,对现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流程进行全面整合、梳理和优化,制订出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规章制度,设计出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作业流程。其二,重视内控制度的更新,对不适应业务发展以及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及时进行重新修订,对已经过时的或已有新规定代替的制度、办法予以废止。其三,把握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的六个原则,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单位内部实际情况、讲究成本效益原则、具有广泛约束性原则、符合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实行内部牵制原则、实行动态的信息反馈原则。

2、全员学习内部会计控制知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注意增强全员内部控制意识,要使企业人员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意义、作用和紧迫性。企业管理者带头学法、执法,企业领导带头学习《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内部控制制度,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和实施负责,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

3、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是内部会计控制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通过检查和考核可以发现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建立违反内部会计控制的追究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做到压力与动力的有效结合,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4、强化监督。一方面,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以期能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另一方面,应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5、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加强会计人员的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人员的选拔任用方面,以德为先,净化专业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懂业务、会管理的会计队伍,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冰雄.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控及应对的措施.财经界2010(12).

[2]马宏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财会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