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吕岩范文
时间:2023-04-01 17:4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牧童吕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传统”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目前学术界关于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定义研究有很多,具体可以概括为早期开发的,旅游景区经营历史较长,并在我国旅游发展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的旅游目的地,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就是我国比较传统的旅游目的地的典型。那么传统旅游目的地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资源与产品二合一
传统旅游目的地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首先传统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是一体的,它在人力、物力方面没有过多投入。此外传统旅游目的地开发的时间较早,无论是旅游产品还是旅游设施、服务相对来说都比较成熟,具有一定规模,为社会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效益。一般来说,传统旅游目的地知名度都比较高,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已树立了稳固的旅游形象,如大家熟知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
(二)历史悠远,旅游形式稳固
由于传统旅游目的地开发时间早,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具有悠长的历史。传统旅游目的地无论是偏远的名山,还是人口集中的城市,都留下了一定的文化沉淀。这些所谓的文化沉淀,主要表现在传统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中,以资源外化的形式给游客们提供一种文化体验。游客们在这些传统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方式主要是观光游览,体验的是一种视觉享受、文化感染。
(三)广州具有天然的旅游资源
广州作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先,广州地理位置优越,不仅临近港澳,还处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其次,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是经济、文化中心,旅游资源开发时间也早,是典型的传统旅游目的地之一。最后,广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文化包容性强,“具有一国、二制、三地(粤港澳)、四种文化(岭南文化、西方文化、都市文化、历史文化)交融、五大都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荟萃的独特的区域旅游发展优势”。
二、传统旅游目的地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旅游竞争日益激烈,在如何增加游客量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广州虽然具有天然的旅游资源,但伴随着周边城市及其他新兴旅游城市的不断发展,广州的旅游竞争力也面临严峻挑战。广州要实现“带动全省、辐射泛珠三角、影响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旅游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一定会受到更大的冲击。在提升传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方面,广州的城市环境质量差、人力资源和居民旅游意识不到位等严重阻碍了旅游发展。
三、传统旅游目的地出现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正确认识
什么叫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呢?加拿大学者 Bulter的把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为6 个阶段: “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具体来说就是旅游目的地如同产品一样,需要经历一个“由生到死”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旅游地生命周期。从我国打开国门接待国际游客开始,传统旅游目的地就凭借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经历了探索、起步和发展阶段,过渡到稳固阶段。但随着新兴的、富有竞争力的产品相继问世,旅游市场更加丰富,选择也越来越多,激烈的竞争由此产生,许多传统旅游目的地慢慢从稳固期走向停滞期,甚至衰落期。面对激烈的竞争,传统旅游目的地必须对旅游产品进行适当调整才有可能扭转衰落的局面,从而进入复苏阶段。
(二)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目光短浅
传统旅游目的地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但随着不断发展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特殊兴趣旅游的影响,一些传统旅游目的地便不顾自身资源限制,盲目的开发、模仿,甚至不惜牺牲环境只为追求眼前利益,而不从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全局进行考虑。
(三)旅游路线单一、吸引力不足
传统旅游目的地线路一般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旅游过程往往是走马观花式的、被动地接受旅游产品。而当今旅游者大多追求亲身经历、亲自参与到各种旅游项目中,明显地,传统的旅游产品已经远达不到旅游者对旅游体验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迫切要求,吸引力也逐渐下降了。
四、提升传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策略
(一)打造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不断发展的旅游业中,传统旅游目的地只有根据自己实际的旅游资源,注重分析旅游条件、优势,深入挖掘一条突出自身旅游资源又与其他目的地不一样的旅游发展道路。对于那些资源相近的旅游目的地则更要不断深入发现旅游服务特色,从旅游项目、旅游商品的特色方面进行培育,增强原有的资源优势和其他人不可模仿力,打造属于自我的品牌,从而培育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合作,实现区域联动
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不断地树立一个“大旅游”的理念。这就要求各旅游目的地之间要加强合作,进行资源整合与重组,进一步实现旅游资源共享,最终达到旅游区域联动、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此外,在信息化的今天,传统旅游目的地还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及时了解游客的旅游动态,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进一步细化旅游服务,扩大旅游市场。
(三)提升旅游文化内涵,营造文化氛围战略
“文化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灵魂”,目的地竞争力的培育应以文化为主导,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内涵。这里的旅游文化主要有两种,一是目的地特有的地方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本身具有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外在文化,比如峨眉山的佛教文化、黄山的历史文化。还有是旅游目的地自身特有的人文气息和环境文化,这种内在的文化主要体现在日常的旅游服务行为当中,是一种人为文化。只有内外文化的共同提高,才有可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旅游竞争力。
(四)扩大旅游产品,加强产品升级战略
作为传统旅游目的地,其旅游产品相对陈旧、老化,很可能在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特别在新兴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客源减少。因此,传统旅游目的地要想提高竞争力必须在旅游功能、产品的包装方面进行创新,进一步提高老产品的科技含量。当然,只有老产品的改革远远不够,还要不断地研发新产品、加快产品升级,特别是原有的人文观光旅游产品要加快升级、不断完善,以确保传统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五)整合营销,加大宣传力度
在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宣传方面,个别人认为传统的旅游大部分考旅游资源本身的吸引力,宣传可有可无。实际上,在当今如此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传统旅游目的地由于营销能力差,慢慢被新兴的旅游产品所淹没。所以要想提高传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首先必须要转变营销观念,除了在旅游资源本身吸引力身上下功夫之外还要不断整合营销资源,制定不同时期的营销计划,细化各时期的营销行为,制定旅游促销细则,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六)强化服务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民间普遍流传着“一流资源、二流产品、三流服务”的说法,这说明传统旅游目的地的虽然有着旅游资源优势但赞誉度却一直低迷。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标准和水平以获得更高的赞誉度。具体做法就是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小到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再到整个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规范进行提升。一个地方的旅游资源优势游客们有目共睹,但旅游目的地的服务意识不高,对游客服务态度不周,即使再好的宣传也不可能让游客回头。所以说强化服务意识,是实现传统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有利途径。
篇2
关键词:荒漠区;适生;树种;筛选
中图分类号:Q948158文献标识码:A
为本文通讯作者1调查树种
国槐、刺槐、金丝柳、馒头柳、垂柳、白蜡、臭椿、沙枣、红花槐、红叶李、大接杏、枣、碧桃、榆树共14个品种。
2调查分析
按照调查树种分类情况,对各调查因子进行了分门别类的不同调查。调查资料的收集按定植后第1年、第2年、第3年不同年限进行,加权平均数法整理,权重法综合评价,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21成活率
其它乔木类树种成活率调查记录排序如表1,
22生长量
其它乔木类树种生长量调查记录排序如表2,从表中可知,生长量最强前3个树种为金丝柳、刺槐、垂柳,生长量最小的枣、碧桃、红叶李。
23抽干率
其它乔木类树种抽干率调查记录排序表如表3,从表中可看出,抽干率最低的3个树种分别为榆树、沙枣、碧桃,抽干率最高的2个树种为金丝柳、垂柳。24抗病虫性
其它乔木类树种抗病虫调查记录排序如表4,从表中分析可知,枣树、臭椿因无天牛、兔鼠危害而表现出较强的抗病虫性,得分最高。白榆、馒头柳、榆树因天牛危害严重而表现出最差抗病虫性,得分最低。
25抗旱、抗盐碱性
其中红花槐景观效果最强,榆树、沙枣、垂柳景观效果列调查树种最后。
27综合分析评价
采用权重法综合评分结果如表5,评价结果显示;沙枣因栽植成活率高,抽干率低,抗旱性盐碱而位列排序第1;刺槐因生长量大,抗病虫能力强而列第2,国槐因栽植成活率高,抗病虫能力、抗旱、抗盐碱能力强列第3。排序靠后的为垂柳、馒头柳、金丝柳(抗病虫能力差)几个树种。
3分析结果
篇3
一、目前现状
1、目前没有适合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教学的项目过程管理系统
目前,有国内外很多项目过程管理信息系统,但多数都只适合大型企业,有的甚至针对特定企业定制,只适用于自身集团公司内部使用,CMM5级中的项目过程管理规范为3个关键过程域, 即:缺陷预防(DP)、技术变更管理(TCM)、过程变更管理(PCM),主要涉及的内容是软件组织和项目中如何实现持续不断的过程改进问题,其中很多要求在项目教学中很难满足,需要简化,因此如何按CMM5级中的项目过程管理规范并简化后作为系统功能来设计出适合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教学的项目过程管理系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
2、基于项目过程管理系统整合原现有项目教学中的资源
传统的项目教学中存在很多有用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分散孤立存在,如何整合这些资源,使资源以后为持续改进的项目教学所用,提高老师和学生对后续教学项目的缺陷预防、技术变更和过程变更管理的能力,也是本课题要研究的第二个关键问题。
3、利用项目过程管理系统解决学生团队合作流于形式,搭便车现象
项目教学通常采用团队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因为项目实施需要集体协作。“合作学习”是近年兴起的教育理念,该理念认为学生在合作中更能有效学习。但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愿意并且能够合作,否则合作就成了走过场。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主动性不强,学习团队非常松散,“搭便车”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利用项目管理系统来解决软件专业项目教学中的问题
针对以上职业院校项目教学效率不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目标的现状和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过程来解决项目教学中的问题,达到提高项目教学效率。
1、严格按CMM5项目过程管理流程来设计项目管理系统功能
了解软件项目过程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在软件企业和高校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对CMM5级项目过程规范与要求和国职业教育状况的分析研究,按简化后的CMM5级项目过程管理规范标准与要求进行企业项目开发过程的需求调研,确定项目过程管理系统应当具备的软件功能,然后针对特定的应用环境进行系统设计、实现、测试验证软件功能,系统完成后把系统应用于我校软件技术专业项目教学中,应用成功后再推广至全省乃至全国的高职教育的项目教学中去。系统功能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大模块:
项目可行性分析模块:目可行性分析功能主要是对客户项目要求(主要是项目时间、成本、功能、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确定此项目的可行性。
项目立项功能模块:主要功能是一旦确定项目可行,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下达项目任务书,指定相关负责人(主要是项目经理)全权负责项目的开发。
项目人员申请与配置:项目是的成功很大大部分决定于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一般项目是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的,所以项目所需人员也由项目经理申请配置。
项目成果物与任务管理:项目开发最终途径是将项目分成一个个模块、子模块、叶模块,每个叶模块自动产生7个任务类型(基本设计BD、机能设计FD、详细设计DD、制造CD、单体测试UT、结合测试IT、总体测试ST),每个任务分为三个事件(作成、评审、出货),最终由每个事件担当者去完成。
项目人员日常管理:项目人员日常管理是项目进度控制的关键和主要手段,是项目按进度、按期、低成本完成的保证,包括日报、周报、月报等功能。
项目品质管理:品质管理是项目能否按期高质量完成的保证,它是项目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质量是生存的根本、也是项目完成的前提,离开质量谈开发是空谈,主要包括对产品中的问题的详细记载及处理进程与结果。
项目交流管理:项目交流主要是在项目中项目人员之间的交流以及项目员工与客户方面的交流,还有项目组与上级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准确及时的交流能减少项目中的返工量、少走弯路、提高员工之间的合作工作效率、减少重复性BUG的产生、提高经验和技术的重用性,主要包括项目过程中的各干系人之间的会议及交流讨论记录。
项目信息管理:项目信息管理主要是用于记录项目一些基本信息和项目总结信息,将项目信息、经验统一集中起来方便以后查看与总结,为将来的新项目顺利的进行提供经验依据和历史数据
2、基于项目管理系统严格控制学生的项目开发过程
当有了项目管理系统之后,在项目教学中一定要基于系统来严格控制学生们的项目开发过程,在系统的初期使用过程中,因为新鲜事物,总有一个适应过程,甚至在开始时不会得心用手,甚至会造成比不使用更麻烦的感觉,所以有些老师会在中途放弃使用,有些老师甚至对新事物一开始就排斥,这样会严重阻碍项目管理系统在项目教学中的应用,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老师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甚至出政策文件,强制老师们使用,老师在项目教学中也要严格控制流程管理,通过系统的相关功能监视学生们的项目开况与进度。
篇4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 评价系统; 发展; 检验
收稿日期: 2012-10-23; 修订日期: 2013-06-21
在全球旅游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地方和区域层面的目的地的作用日益显现。旅游目的地在数量上持续增长,并都试图得到所在国家乃至全世界范围的游客青睐。基于此,目的地的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类不同主体愈发认识到追求卓越以提升其竞争力地位的重要性。管理者试图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努力使旅游目的地能够有效地迎接挑战、实现健康发展并保持行业竞争力。但由于受到行业特性的限制,旅游目的地管理所要面临的境况极其复杂。一方面,旅游学在理论基础上需要借鉴不同学科领域的经验,而旅游实践过程也涉及各利益相关者的行动协同,但学科间知识融合会因为目的地开发力度加大而愈发困难;另一方面,旅游目的地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管理者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尚缺乏统一的对话范式,难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科学评价并制定出具有普适价值的行动计划。因此,旅游目的地管理迫切需要采用定制化的评价系统以稳固其市场定位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旅游目的地规划已经走上了市场化、体系化和模式化的道路,在政府规范与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下,旅游目的地资源系统优化配置的自组织性逐渐增强,前置性旅游规划的重要性有所降低,部分规划设计单位流水线产品模式的窠臼让人甚至于发出“现在的旅游规划在一定意义上走到头了(洪基军,2013)”的尖锐评判。因此,如何保持并增加旅游规划研究的科学探索成分,加强后续性跟踪分析,成为不少研究者新的学术聚焦。本文所引介并分析的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为国外学者们对旅游目的地发展成熟之后旅游规划何去何从所作出的学术响应:当各类市场化旅游组织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最初投身于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学者们是否应当适度远离实操环节,从“辅助者”转变为“观察者”,以第三方的身份从学术创新的高度对目前的旅游规划、建设与管理进行审视、检测和修正,这或许正是当下中国旅游目的地研究转型升级所应深入探讨的核心理念。国外学者包容各方意见、集聚多方智慧构建出具有代表性、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学术共同体(平台)的努力,如多国大学、机构和学者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支持下共建的合作研究组织等,值得我们在旅游研究“中国化”的过程中予以学习与借鉴。因此,结合全球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案例检验,笔者试图介绍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的发展并提出优化思考,以期对我国乃至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有所裨益。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
全球视野下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的发展与检验
1文献评述旅游目的地包括城市、乡村、海岸、山地、荒原等迥异形态,不同学者对目的地的研究对象和目标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对目的地概念的解释也不尽一致,“目的地”一词成为具有不同内涵、相互交叉、边界模糊的地域空间定义。对目的地概念复杂性的判定是本文研究的起点:从需求角度讲,它是为游客提供完整旅游体验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体,人们倾向于将其作为统一的研究对象来给予关注;从供给角度来看,它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条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实现其持续增长的发展路径,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具有开展系统性整合研究的价值和必要性。
1.1国外研究回顾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目的地竞争的日趋激烈,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已成为国外旅游学术界的重点,且发展较为成熟,主要从居民福利、社会繁荣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的界定、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竞争力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探讨(王纯阳,2009),通常结合案例,侧重于定性分析,其模型设立和指标选取都有一定局限性(龙江智,2010)。但基于设计好的框架结构,目的地评价指标和方法仍然有助于我们系统地分析和比较竞争性目的地的各种属性(Pearce,1997),因而目的地品牌管理成功因子的比较识别与梳理(Hankinson,2009)、游客性别差异对目的地属性和价值的感知影响(Meng,Uysal,2008)和目的地能源消耗及其整体质量的定量评价(Kelly,Williams,2007;LópezToro,et al.,2010)等都成为在旅游目的地评价新的研究领域。由于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形成竞争优势的支撑要素之一,国外学者对目的地营销管理评价也比较关注,通过各种形象测量方法把游客行为与目的地营销相连接,聚焦于如何选择可衡量的指标以便将形象具体化(刘国华,王红国,2010),如何通过对目的地形象与目的地个性之间关系的研究,推进目的地采取对策以强化游客的忠诚度(Upadhyaya,2012)。总体上,塑造目的地品牌亟须更深入地理解基础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并协同考虑利益相关者的诉求(Khanna,2011),因此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显然也需要更为系统和全面地加以考量。
1.2国内研究回顾与国外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旅游目的地研究发展虽浅,也已逐渐从景区管理视角扩大到具有更大市场影响和运营控制能力的区域管理层面,更多集中在市场形象定位、居民与顾客满意度、旅游目的地分类研究等方面。旅游目的地市场推广已经从形象、定位研究转入品牌化阶段,三者需要统一融合又各具特色地发挥其营销职能(曲颖,李天元,2011),其传播也由单纯的宣传策划扩大到形象生成、运行和形象信息流动的所有环节(邵雪诗,马丽卿,2011)。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游客满意度成为旅游目的地管理升级的关键因素,它不仅涉及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公共服务的供应(程道品,等,2011),还直接关系到目的地持久竞争力的培育(肖海平,等,2011)。在社区参与理念的推动下,目的地区域的居民感知意向(姜尧,2011)、对发展旅游的态度以及更深层次的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张彦,于伟,2011),也都逐渐被纳入研究视野和管理范畴。与旅游实践密切结合,中国许多有关旅游目的地的研究是针对某一类型目的地展开,如岛屿型(万津津,等,2011)、古镇型(马伏英,2011)、乡村型(李玉新,2010),以及会展类(焦玲玲,等,2011)、休闲类(苏章全,2011)、红色旅游类(邵秀英,王向东,2006)、生态旅游类(李洪波,陈金华,2006)等,内容涉及该特定类型的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诸多问题。由此可见,中国旅游目的地的理论拓展呈现出市场开发与管理提升并举的态势,典型个案研究依旧较为普遍,但也已逐渐向一般性的总结靠拢,在规律性和概括性的提炼与归纳方面正日趋活跃。
1.3研究进展判断虽然研究角度与范式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目的地研究的终极目标就是造就优秀旅游目的地,使其获得持续竞争力并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但首先,我们如何更好地阐述目的地的“优秀”?是否我们对于优秀的界定要取决于对目的地的界定?这些问题使得对于目的地概念的再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培育优秀旅游目的地所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建立测度“优秀”的评估系统,并考虑变量和因子的设立及其普适性。其次,游客体验是判断目的地优秀与否的关键性标准吗?显然这也是有难度的。例如评估游客对目的地的判断应该基于游客的实际体验还是期望值?同一个目的地也可能因个人体验不同而出现差距悬殊的评判。最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等大型国际机构所提出的道德守则和可持续旅游准则要想对全球范畴下的优秀目的地评估系统的构建起到推进作用的话,也需要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从全球范围来看,有成千上万地方性或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它们在产品供给、目标市场、机构建设的成熟程度等方面各具特色。在此框架下,是否可以发展一种有足够弹性的优秀目的地评估系统以能够包纳如此异质性?或者应当根据目的地的类型来进行不同的评估?目前,已有的旅游目的地研究较多集中在其形象与竞争力的提升,少数学者建构的旅游目的地研究体系更多地为其自身的价值判断,充分包容各方己见、较为完整且有一定跨区域影响力的评价系统并不多见。
2研究背景为了集聚专家智慧形成协同创新能力以全面推进旅游目的地发展,2006年12月由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协助创建了总部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非营利组织——世界优秀目的地中心(World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Destinations,CED),旨在作为创新目的地管理的强有力的工具,以帮助旅游目的地走向优秀。目前,该中心已经发展成为集聚各国学者智慧的多边议事机构,建立了面向全球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致力于传播知识和输出标准,逐渐成为促进目的地营销组织(Destination Marketing Organization,DMO)、旅游协会、大学、民间团体以及专家的公共及非公共利益相关者间加强合作的催化剂。目前,加拿大经济发展部、魁北克旅游局、国家地理协会(美国)、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加拿大魁北克大学、中国山东大学以及北美部分地方行政单位和知名企业等近50家组织都成为其创始人或紧密合作伙伴。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System of Measures for Excellence in Destinations,SMED)是一种对旅游目的地发展能力与管理水平进行系统评价的方法体系,是由CED发起并得到世界旅游组织资助的致力于促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2007年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教育与研究国际中心的协调组织下,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的构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自由学者和专家团队在长达半年的共同参与,并在构建过程中全面贯彻了由世界旅游组织、国家地理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发起确立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其初级阶段的工作是将此评价系统推进到各个典型旅游目的地进行参与试验,在发展阶段则主要集中在目的地类型识别、指导原则确立、地区种类划分以及评价系统的应用和操作等若干方面。由于SMED属于集体智慧,其具体评价指标和研究报告提供给不同的委托方且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在一定期限内是保密的,因此详尽内容、指标权重、结果分析并不在本文中予以披露。笔者主要从自身的参与经验和所掌握的公开资料出发,重点研究并探讨其功能定位、类型划分、指标确立、流程设计以及新近的一般意义上的检验结果,以期对国内同仁有所启发。3系统发展审视
3.1功能定位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基于多功能目的而构建,其主要功能定位为:作为诊断工具,该系统简要且完整地勾勒出某一特定时间点的旅游目的地状态;作为推动工具,该系统提炼了旅游目的地的优劣势,以激励各利益相关者采取具体措施来保持或者改进目的地绩效;作为管理工具,该系统对于如何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提供了有效行动措施,并对评估后的跟进提出恰当建议;作为协调工具,该系统像催化剂一样激励各利益相关者努力实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战略目标;作为市场定位工具,该系统展示出旅游目的地自身的独特性,改进品牌战略,并借此增强目的地的市场竞争力;作为对比分析工具,利用该系统可以将特定旅游目的地与世界平均水平进行有效对比分析,为系统内目的地成员提供优秀实践经验的成果汇集以参考学习;最后,作为沟通交流工具,通过该系统,旅游目的地可以利用其资源进行与目标顾客群体和媒体间的有效沟通。
3.2类型划分如前所述,世界上旅游目的地涵盖范围广阔,分类标准多样。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所承受的来自基础设施、专有设施、旅游服务、土地管理、专家媒体和当地居民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有关旅游目的地的分类对于选择符合实际的评价系统以检验目的地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以目的地环境作为其中的一个核心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将旅游目的地划分为4种主要的地理区域,即城市、滨海、山地和乡村,而某一旅游目的地可以具备其中的多种构成因素,例如巴塞罗那既是城市旅游目的地,又具备滨海旅游目的地的典型特征。
3.3指标确立通过对旅游学各类研究文献的综合回顾,世界优秀目的地中心的研究团队选定了4000多个指标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围绕这些指标设计了调查问卷以求获取相关信息。调查问卷主要从4个方面展开,即可持续性、组织、活动和服务,每个领域都包括更详细地的具体分类指标。其中,可持续性代表着21世纪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而对组织、活动与服务的考察则关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均衡,重在判断目的地旅游效益的实现程度。(1)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性既体现在环境、风景上,也包括文化和遗产,即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强调的理念是自然和文化两方面协同的可持续性;(2)组织部分注重目的地本身的管理,国际上目的地大多是由特定的非营利性的旅游目的地管理机构(DMO)来经营的,但同时也有当地政府或私营企业进行管理操作的情况,具体涉及目的地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营销战略、促销举措、内部知识、服务提供、游客支持和目的地安全(在不考虑国家安全背景的情况下)等方面;(3)活动部分依据目的地自身的市场定位细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目前为止,调查问卷的设计中包含以下类型:文化、体育、教育、宗教、娱乐、自然与发现、疗养、沙滩、跳水、滑雪、红酒品赏、购物、结伴游、商务游(包括会议旅游和奖励旅游)等,并且根据每个目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定制调整。随着参与评价系统的目的地数量的增加,调查问卷的问题数量预计也会随之增加;(4)服务部分涵盖了旅游目的地需要向游客提供的基本内容,细分种类包括交通、住宿、饮食、配电网和其他各种同时面向当地人和游客的公共服务(如医院、药房、商店等)。
3.4流程设计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种进展式评估,而非总结式评估,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创造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并鼓励旅游目的地在发展过程中参与到此评价系统当中,因此,该评价系统提倡与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举办研讨会,与行业中的关键人物进行访谈,这样可以提供一个探讨该系统指导原则的良好机会,并由此确立某一旅游目的地中的关键利益相关者。旅游目的地应用该评价系统的工作由开始到完成需要5~8个月,并需组建专门的专家小组。专家小组成员包括拥有旅游或相关学科学位的博士、教授,或者是在旅游行业已有至少10年从业经历的享有国际声誉的专业人士,专家名单由世界优秀目的地中心根据专家个人背景与特定旅游目的地的匹配程度进行仔细筛选确定。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的实施主要分为4个步骤:建立旅游目的地调查问卷的文件配置、完成定制化的目的地调查问卷、对目的地实地考察、形成评估报告。(1)文件配置主要包括参与评估的旅游目的地基本信息和各类文档,以便专家了解状况并为后面设计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做好准备。(2)定制化的评价系统调查问卷主要基于对前述目的地可持续性、组织、活动和服务4个领域的评价,而旅游目的地类型的划分取决于那些对其市场定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旅游活动种类,目前为止已经针对12种不同的旅游活动设计了独立的调查问卷。评价专家们选取最适当的指标来描述旅游目的地,然后利用目的地调查问卷的配置文件来设计定制化的调查问卷,这些大概涉及600个问题的问卷将由在线和实地完成,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有利于专家们为下一步的实地考察做好充分的准备。(3)专家实地考察是为了进一步验证从目的地文件配置和调查问卷中收集的信息,并核实定制化调查问卷中的指标数据,通过对当地专家的咨询研讨、深度访谈得到其他补充性数据。通过与目的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协调,也可以使专家聚焦于目的地管理中的主要问题领域。(4)形成绝密评估报告。该报告列出了目的地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根据地区和类型区别的定性分析、与类似目的地的对比研究以及一般性建议。其中,建议主要是针对目的地的短期目标(1~2年)和中期目标(3~4年)提出。该报告在提交给委托方之前,每份报告均会由同行进行审查。4检验结构分析在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进入到试验阶段之前,首先对城市旅游目的地蒙特利尔进行了一次预检验,并对容易导致歧义的指标描述进行了改进以完善该评价系统。截至本文完成时,世界优秀目的地中心选取了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11个旅游目的地,与之达成协议,并先后运用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估系统对其进行评估,包括加拿大魁北克省东部城镇(乡村)、中国成都市(城市)、希腊克里特岛(滨海)、葡萄牙马德拉群岛(滨海)、希腊萨莫斯岛(滨海)、沙特阿拉伯吉达市(城市)、安道尔公国安道尔城(城市)、墨西哥里维埃拉-玛雅地区(乡村)、洪都拉斯特拉市(滨海+城市)、葡萄牙杜罗谷(乡村)及墨西哥墨西哥城(城市)。笔者负责其中前7个目的地的一般性检验,并已完成结果比较分析。
4.1评价主题研讨专家组在每个旅游目的地的实地考察都会组织研讨会,请参与者完成3份独立且保密的调查问卷,对优秀目的地评价系统本身进行五分制评分以推进该系统的完善,主要对优秀目的地评价系统的指导原则、作用方式和实施障碍进行评分。总共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人参与了这类研究型会议,下面的分析即为评分结果的均值。
4.1.1指导原则该调查旨在使参与者了解该系统的12项指导原则,并对每项原则的相对重要性从1到5给出评价,其中1代表“不重要”,5表示“很重要”。如图1所示,除“监控与地方参与”一项原则外其余项得分都高于4,这表明参与者对于评价系统指导原则的较强认同以及对于旅游目的地发展管理重要性的高度认同。监控与地方参与原则的得分低于4,显示出受访者对其重要性认可程度相对不高,因为大多数被调查目的地是由当地政府和社区自主经营,对监控与参与的关注度降低。因此,评估系统要更多地关注当地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不同目的地对每项原则的重要性判断存在明显差异,例如景观完整性、市场定位、客户满意度、管理质量、环境清洁度等分别被不同的目的地给予最高程度的重视。但在所有目的地中,有关监控与地方参与的得分都是最低的。
4.1.2作用方式在理解了优秀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的作用方式后,被调查者对每一种方式对于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图2为所有旅游目的地的参与调研者对评价系统作用方式的认知,结果显示7种作用方式对于所有目的地而言均适用(均值都大于3.5),其中质量推动、营销促进、问题诊断作用位居前三,反映出参与评价的旅游目的地对建设世界水平的优秀旅游目的地的迫切期望。不同旅游目的地对于这些作用的重要性的认知差异也同样明显,例如有些目的地就认为评价系统的合作和诊断两项作用是最为重要的。
4.1.3实施障碍对于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参与者根据设定的选项也给出了各种答案,并且根据各自目的地的情况对这些实施障碍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图3反映的是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调查结果,所有这些实施障碍得分都在3到5之间,其中“数据可得性”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障碍,这主要由于数据大多由地区级或省部级的管理机构掌握。紧随其后的是“兴趣”和“合作”的缺乏使得目的地管理方不愿意接受评价,排在第4位和第5位的分别是“数据不可靠性”和“分析复杂性”,排在最后的是“对负面评价结果的担忧”。各旅游目的地对于实施困难的调查结果差异不大,普遍认为数据的可得性是首要障碍,对负面评价结果的担忧虽然居于末位,但也有相当的影响。获得更真实、充分和及时的数据并成功激发目的地参与评估的兴趣和合作欲望将是推进旅游目的地全面展开系统性评价的必要前提条件。
4.2评价绩效比较在对每一个具体的目的地不同领域进行分析时,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并不是对目的地的美景、服务质量、形象或者其他无形的、主观的准则进行笼统的和表面的评价。其信息主要来源于4部分:由地方旅游管理部门自己组织完成的调查问卷,对旅游地实地考察时召开的评价会,专家团队与关键利益相关者所进行的实地深度访谈,由专家库更多熟悉该目的地的成员所做出的在线评价。其分析结果均综合了相关行业中的各项政策、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特定的和可证实的数据,基于其客观而得,分析结果以优秀、高、中、低4个档次对旅游目的地在不同领域的绩效表现做出评价。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整体,即使它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并不能全部达到优秀,只要优秀的数量在所有指标中超过一半以上也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旅游目的地。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对目的地做出评价的目标首先是确定目的地管理过程中需要改进提高的部分,并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批卓越的具有典范效应的优秀目的地管理模式。该系统也有利于目的地培养其在发展、管理、促销和组织等方面采用先进的革新技术的能力,特别是通过专家的改进建议为旅游目的地的增值和良性发展做出贡献,如在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文化各方面投入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旅游经营的营利性等。所提出的相关建议或是直接针对国家和地区级别的政府机构,或是针对当地政府以及经营企业。鉴于目前全面完成系统性检验的旅游目的地只有7个,所得到的各部分平均绩效的数据量还不足以支撑建立起一个典型的优秀旅游目的地数据库,但其分析结果仍可以作为启发我们发现目的地管理过程中普遍问题的依据或线索。表1将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所纳入的4个领域中的3个分析结果进行了汇总,包括目的地的可持续性、组织和服务,而对于活动这个部分,由于每个类型中的旅游目的地的数量有限,难以做出有意义的累积分析结果,因此没有纳入。
(1) 可持续性。目的地的可持续性包括文化和遗产、环境(主要是指目的地吸引游客的自然条件)两个部分,共确立了81项最佳措施,此外专家们在改进该领域的绩效方面总共提出了127条建议,这些建议都可以转化为旅游目的地在近中期的可行性措施。目前完成测试的旅游目的地在“文化与遗产”方面有4个被评价为优秀,但在“环境”方面仅有2个被评价为优秀,专家反馈的建议也凸显了目的地管理在环境部分所面临的挑战。旅游目的地在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环境所受到的压力则是难以轻易处理的重要问题,需要引起充分的关注。(2) 组织。目的地的组织领域包括了安全、信息和友好、目的地管理组织结构、市场和销售4个部分,专家们在调研后提出了改进优化的150个最佳措施和217条建议。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成功运营的前提条件,检验结果证明5个目的地的安全是得到充足保障的,但只有3个目的地能够提供丰富信息、保有友好氛围。而目的地管理组织结构、市场和销售两个评选项目中,均无优秀。目的地旅游管理涉及众多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多中心治理过程,其完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组织结构的不断磨合,例如海南岛旺季期间发生天价海鲜事件就是旅游目的地管理机制僵化、组织反应迟滞的典型个案。而客源市场开发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欠缺则是长期困扰旅游目的地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也是营销界亟须突破的领域。(3) 服务。旅游目的地在服务领域包括了住宿、饮食、配套服务和交通4部分,专家们确定了122个最佳措施和164条建议,目的地在这4部分的绩效差异较大,每一个选项最高只有3家进入优秀,占比不到一半。绝佳的美食、惬意的旅居以及地方特色等都成为优秀旅游目的地的“标签”,也是其区别于“到此一游”类观光景点群的重要凭借,应戮力而为。在7家经检验的旅游目的地中,“交通服务”达到优秀的仅一家,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一方面对外应着力打造现代化的立体快速交通模式,另一方面对内应重点完善自行车游道、步游道和公交出行网络。5结论与展望当前世界旅游业开始整体进入转型升级阶段,逐渐从依托吸引物拉动的观光大众游主导模式转向为目的地驱动的休闲度假个性游模式。以城市和区域为主的目的地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旅游经济的多元带动功能,展现其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大作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在此背景下,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的发展与检验无疑对学界和业界都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从我国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来看,根据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公开数据可知,很多地方的规划与建设的工作已经完成,甚至有些地方已经进行了多轮次详细规划和投资建设,但硬件设施的日臻完善却弥补不了管理能力的不足,有效信息的沟通、提供和互动尚不够通畅,组织管理的模式构建和实际运营也存在职能交叉和协同不力,如何提升目的地管理软实力已经成为困扰其未来发展的难题。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世界优秀目的地中心很好地避免了众多商业性旅游规划咨询机构的“盈利冲动”,转而聚焦于整合全球旅游专家智慧形成学术创新与提升的平台,通过对全球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的系统性评价,使其评价系统和检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启发和推广价值。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要求应用到更多旅游目的地进行检验,并逐步构建起基于目的地评价数据库的年度分析报告,以实现对全球优秀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持续监控和质量提升。2012年8月,我国的黄山以“山地”自然景区类型成为第二个加入SMED的中国旅游目的地,由此可见研究型、开放式、平台化的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已经逐渐为国人所认可。国内学者对此应当引起重视,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化平台的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尽快构建出中国化的学术研究共同体。从世界优秀目的地的总体发展来看,其价值取向逐渐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可持续旅游,偏重于自然,强调社会与环境责任的实现,从绿色目标及测度、多样性保护、能源与资源节约、温室气体减排等角度进行思考,这几乎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并影响到游客的消费选择;二是可实现旅游(Accessible Tourism,有译“方便旅游”),着眼于人文,关注旅游福利的公平提供,倡导为老弱病残等提供旅游服务便利,构建面向所有人的目的地(Destination for All)。相对于对可持续旅游的耳熟能详,可实现旅游在欧美发达国家旅游目的地是正在引起关注的新领域,加拿大服务于生理受限人士旅游与文化需求的组织Kéroul就因为构建了魁北克“可实现道路(Accessible Road,或译残疾人道路、生理受限人士道路)”而获得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11年的尤利西斯奖,以表彰其作为非政府组织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上的创新贡献。中国作为具有丰富地域差异性和文化多元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也应该推进相关组织在旅游目的地评价方面积极探索学术性、独立性和整合性的系统设计,并紧跟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潮流,为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家打造更好的基础。致谢:衷心感谢世界优秀目的地中心协调官豪尔赫·格雷罗博士(Dr.Jorge Guerrero)、运营主任塞萨尔·卡斯塔涅达博士(Dr.César Castaeda)、魁北克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乔治娜·弗洛雷斯(Georgina Arreola Flores)等人为本研究的完成所给予的大力协助。
参考文献:
[1]程道品,程瑾鹤,肖婷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结构关系研究——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例[J].人文地理,2011(5):111116.
[2]洪基军.旅游规划已步入创意时代[J].旅游学刊,2013(10):811.
[3]姜尧.旅游目的地老年居民对旅游发展感知探讨——以桂林为例[J].学术交流,2011(8):1718.
[4]焦玲玲,章锦河,刘丽.基于IPA理论的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10):954960.
[5]李洪波,陈金华.生态旅游目的地等级评价的理论分析[J].人文地理,2006(6):6266.
[6]李玉新.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化开发模式研究[J].开发研究,2010(4):5962.
[7]刘国华,王红国.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基于国外文献的研究[J].旅游学刊,2010(6):8387.
[8]龙江智.旅游竞争力评价范式:反思与启示[J].旅游科学,2010(2):2639.
[9]马伏英.古镇型旅游目的地商业地产开发初探——以丽江、阳朔、凤凰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1(9):1115.
[10]曲颖,李天元.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品牌化:概念辨析和关系阐释[J].旅游科学,2011(4):1019.
[11]邵秀英,王向东.论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建设——以山西省左权县麻田抗战根据地为例[J].人文地理,2006(2):3236.
[12]邵雪诗,马丽卿.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5360.
[13]苏章全,明庆忠,廖春花.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复杂系统及其反馈模型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1016.
[14]万津津,刘泽华,沙润.岛屿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1(10):9094.
[15]王纯阳.国外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9(3):2834.
[16]肖海平,谷人旭,陈敏,等.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策略研究——以郴州市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1(3):135144.
[17]张彦,于伟.旅游活动对城市旅游目的地社会资本的影响分析——以济南市两社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1(8):6671.
[18]Hankinson G(2009).Managing destination brands:establishing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5(1/2),97115.
[19]Kelly J,Williams,P(2007).Modelling Tourism Destin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Whistler,British Columbia,Canada[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5(1),6790.
[20]Khanna M(2011).Destination Branding:Tracking Brand India[J].Synergy,9(1),4049.
[21]LópezToro A A,DíazMuoz R,PérezMoreno S(2010).An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a tourist destination:The case of Nerja,Spain[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21(3),269289.
[22]Meng F,Uysal M(2008).Effects of Gender Differences on Perceptions of Destination Attributes,Motivations,and Travel Values:An Examination of a NatureBased Resort Destination[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6(4),445466.
篇5
关键词:能源效率协同效益;气候变化政策协同效益;定量方法;国际实践
中图分类号:X-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sn1003-8256.2013.03.001
概要
提高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效率并改用低碳的能源可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减少其对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些措施也可以直接减少许多由气候变化以外因素所引起的但是有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能性。协同效益指除主要政策目标以外,由该政策方案带来的其他正面影响。进行政策分析时,要对政策方案的实施成本以及实施后对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预测和比较分析。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方案之所以会面临政治阻力,原因之一是很难对政策方案能带来的益处进行量化。一方面,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带来的好处往往是全球范围内的、长期的、以及不确定的。由于实施成本高,能源价格补贴往往减损能效政策可能带来的成本效益。另一方面,实施这些政策方案除可直接改善空气污染情况,其产生的协同效益(如健康状况获得的改善、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基础设施损坏情况的减少、当地的生态系统获得改善),通常是短期的、当地可以直接受惠的。其效果相比于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带来的好处,确定性要高,成本效益通常也高于节能本身的成本效益。所以,如果提高能效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能够纳入协同效益概念,这些政策的公众接受度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政策方案能否尽早被接受 尤其重要。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如不考虑协同效益,可能因为固守在次优的技术与基础设施,长远来看,成本反而更高。
提高能效和燃料转换效率是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一部分。过去二十年,很多研究显示这两方面带来气候变化以外的好处,多半介于这些政策方案实施成本的30%到超过100%。国际上,政策制定者对于分析能效政策和燃料转换效率政策同时纳入对温室气体和非温室气体两方面影响的探讨愈来愈感兴趣。欧盟、美国与日本已开发出一套相当成熟的方法。
1 协同效益定量方法的一般步骤
本报告使用定量方法计算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效益时,采取四个步骤:(1)计算政策的基本情景与其他可能发生的情景以及彼此在排放量上的差异。(2)使用空气污染扩散模型或以简化的方式对污染物浓度进行描述和比较。(3)对每个情景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相互比较(例如使用人口经过调整的C-R方程,找出对健康的影响)。(4)计算这些影响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与其它政策方案情景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从而预估由特定的污染物造成的成本。
2 协同效益的模型、指南和应用研究
通常,协同效益的定量工作可分为三类:(1)协同效益模型;(2)事前的政策评估方法;(3)由学者建立的框架,意在改善这方面的研究,并将协同效益应用到更多的地区和政策方案上。 表ES-1将协同效益定量方面的几个重点模型、指南和框架做了摘要。
3 降低不确定性和简化方法
协同效益的理论和研究仍在发展中,即使是最先进的研究,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用于预测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情况的模型在开发时就包含了高度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能源需求量的增长与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对这两方面进行的预测,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并不是十分精确的。数据的有效性是引起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将流行病学中的数据,应用到数据采集地点以外的地区。但是,政策制定者经常面临不确定性,即便协同效益研究也含有不确定性,因此,不确定性不应该成为进一步发展与使用协同效益分析方法的阻力。敏感性分析可以作为探讨不确定性来源的重点战略,我们建议所有的协同效益研究都应该包括敏感性分析。
此外,用于简化协同效益分析的几种方法已证明对发展中国家有助益。 根据事前确定的评分标准进行的定性影响评估,可作为评估潜在协同效益的第一步,从而研究人员可以确定问题的优先顺序,然后决定要使用何种定量方法。简化定量工作,可使用简化的线性方程和指标如吸入因子来替代大气扩散模型。但使用时要注意,因为会大幅降低输出的准确性和透明度。限缩研究范围有几种做法,例如限制协同效益分析只能用在优先考虑地区(如重点都会区);在大范围的地区使用解析度较高的模型以找出平均的影响幅度;只研究重点污染物如十微米悬浮微粒物质(PM10) 和二点五微米悬浮微粒物质(PM2.5);对人口结构的描述不必过于详尽、缩小调研的人口类型和人口数(例如只调研成人,并视这些人具有同质性);以及面对交通运输等复杂的行业部门时,则要根据经验法则。要简化分析方法,也可从影响层面的检验数量下手。尝试对生态系统造成的高度不确定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成本效益,协同效益分析可以仅专注于流行病学上已知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部分。一个建议的做法是:开发一套与当地相关、涵盖所有流行病相关数据的数据库,某些领域已有针对地方所开发的模型。这类模型仅专注于优先重点行业部门与技术并考量经验法则、缺省值以及适用于当地的经济效益标准。不过,经验较丰富的国家在推广国际最佳实践模型软件工具包,如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使用的“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相互作用和协同效益模型”(GAINS)时,收获通常比较多。再者,制定一本全国适用的指南 (参见美国和日本近几年的做法),将有助于将协同效益研究纳入国家政策方案的做法标准化和将输出结果标准化,从而利于不同研究间的相互比较。
最后,由于针对影响程度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采用简化方法的争议很多,在应用到不同对象时,研究结果可能有很大的出入。对健康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的最新方法,如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 和 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 (QALYs)有望消除关于成本效益方面的争议,并建立一套统一的、具全球可比性的影响评估方法。一些简易的协同效益计算方法对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帮助作用,不过,在采用大多数的简易方法前,必须先投入大量心力进行标准化,从而确保使用简化方法但不会导致研究结果的错误或者相互矛盾的问题出现。
表ES-1协同效益定量方面的几个重点模型、指南和框架摘要
模型、指南或研究 类别 模拟空气污染物 建模步骤
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相互作用和协同效益模型
(英文简称GAINS) 模型 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氨 (NH3)、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总悬浮颗粒 (TSPs)、粒子状物质 (PM10和 PM2.5)、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六氟化硫(SF6)、烃(HFCs)和 全氟化碳(PFCs) 一个由上至下的模型,可对空气污染排放活动进行预测;
使用者可从中选择多个污染控制技术、节能措施、燃料转换措施,模型可据以预测排放水平;
使用大气扩散模型进行排放水平预测,用以找出新的浓度;
对多方面的影响进行建模:包括通过曝露于细颗粒和地面臭氧方法,从而减少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通过注入大量酸化和营养素丰富的化合物,从而减缓对植被的破坏;京都议定书考虑减少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人类健康损害的计算基础是减损的寿命、统计学上减损的寿命与每年死于非命的人数。
改善空气质量的简易互动模型
(英文简称SIM-Air) 模型 PM10、PM2.5、NOx、SO2、VOCs、CO2. 1. 使用者自己可对推升排放量的活动,进行预测;
2. 一个由下至上的模型,使用者可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节能技术和措施、不同的燃料、改变排放源的地点;
3. 使用者可将排放数值输入外部污染物扩散模型,从而找出新的浓度;
4. 可计算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超过空气污染限度的程度;可计算健康影响的经济效益。
综合全球系统模型
(英文简称IGSM) 模型 CO、VOCs、 NOx、 SO2、NH3、炭黑和有机碳、CO2、CH4、 N2O、SF6、 HFCs、PFCs. 一个由上至下的模型,可对空气污染排放活动进行预测;
使用者可选择不同种类的燃料、节能技术和措施、污染控制技术、能效以外的技术、调整家庭活动和技术、选择碳封存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技术,从而预测温室气体排放水平;
使用大气扩散和海洋系统模型,进行排放水平预测,从而找出新的浓度;
对环境质量改善进行建模,并模拟改善后对主要生产力的影响,但未对健康造成的影响进行建模。
美国环保署综合环境战略计划
(英文简称IES) 事前评估指南 CO2、PM10、PM2.5、臭氧、SO2、 CO、NOx、铅 使用多种井然有序的方法,对排放量进行预测;
使用者可选择不同的技术和措施,多半是应用于交通运输部门的空气污染控制技术或活动;
使用空气扩散模型或更简化的方法;
根据当地或其他地区的有关于影响方面的数据,计算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可用于计算成本效益。
日本气候变化项目协同效益定性评估方法手册 事前评估指南 SOx,、NOx、烟尘、粉尘、CO2.
使用者评估影响时,可选择要使用定性或定量方法;
使用者进行定量分析时,可选择不同的技术和活动,并依据数据输入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
模型提供空气、水和废弃物污染方面措施的输出值,但不对影响评估使用扩散模型或定量分析。
黄金标准程序模型 事前评估指南 NOx、 SOx、 铅、一氧化碳、 O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汞(Hg)、氯氟烃 (CFCs)、卤素、可吸入的悬浮颗粒物(RSPM)、NH3、PM10、挥发性有机物、 TSP、灰尘、异味
符合技术和活动(可再生能源、能效或对废弃物的处理)相关规定的CDM 项目开发人员,可在黄金标准程序模型项目注册内设立一个项目账户;
项目规划人员与当地社区合作,根据多项评估影响程度的标准,确立社区欲达成的目标;
申设项目账户一旦获准,项目开发人员可根据项目指南,设立基准线并规划如何对影响程度进行计算;
项目开发人员针对各项标准,建立监测系统;项目获得当地社区或第三方审计人员核准后,该项目会收到由注册区寄出的证书。
让交通运输协同效益方法成为主流:交通运输政策评估指南 事前评估指南 NOx、PM、 CO、CO2 使用者会看到多个由下至上的建模方程,这些方程可计算实施交通运输相关技术、更换燃料种类和方法(如状态切换措施)后所产伤的协同效益;
在入选措施的执行力度上,将取自经验或来自使用者的数据,套入方程中,从而预估排放量或调整的活动内容;
使用者可使用简易的定量公式,对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气候成本项目 事前评估中
应用研究 SO2、 NOx、VOCs、 NH3、PM2.5 使用由上至下的” 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相互作用和协同效益模型,对推升排放量的活动,进行预测;
使用不同的节能技术、换用不同的燃料、使用传统的污染控制技术等技术措施,要符合既有的节能规定以及控制非温室气体污染的相关规定;
使用大气扩散模型;
计算对人类健康、实体基础建设与主要农业生产力等方面的影响,并计算经济效益。
欧洲环保署对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在空气质量方面的协同效益之分析 事前评估中
应用研究 NOx、 SO2、PM10、PM2.5、CO2、CH4、N2O、SF6、HFCs、PFCs、NH3、非甲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一个由上至下的模型,用于预测推升排放量原因;
一个由上至下的模型,可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上限、用尽所有可用的技术、持续使用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等条件,预测排放量的变化;
使用空气污染扩散模型,从而找出新的浓度;
每个情景涵盖的影响层面包括:人类健康、植被受损面积、由于酸化受损的森林面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受损的土地面积。有关于人类健康影响方面的经济效益计算。
ExternE 项目模型 事前评估中
应用研究 SO2、NOx、PM10、PM2.5 、非甲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NH3、 特定重金属、 CO2、 CH4、 N2O、SF6、 HFCs、PFCs 能耗需求数据来自”政府间气候变化湾门委员会”(IPCC)的估测值;
使用者可根据换用不同燃料,选择能够符合用能需求的燃料组合;
使用大气、土壤、水污染扩散模型;
就健康、农业生产量、造林进度、地球暖化与其他危害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健康、农业、实体基础设施成本、气候变化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看不见的能源成本 学术框架 SO2、NOx、PM2.5、PM10 根据现有的用能需求,对四个行业部门的发电做法,进行建模,并对建模结果互为比较;
根据使用的燃料组合,计算工厂的用能和排放量;
使用大气扩散模型分析排放量;
对人类健康、谷物与木材的收成情况、建筑材料、休闲、能见度、生态系统服务与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
中国模型内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协同效益 学术框架 PM、 SO2、NOx、CO2 根据发电成本,使用混合模型对用能需求与用能需求趋势,进行预测;
由于本模型对价格做出约束,所以可以根据选用的技术,预测排放量;
使用大气扩散模型估算排放量;
使用吸入因子找出健康受损程度并从成本效益角度进行分析。
美国电力行业减碳政策使用Future模型进行协同效益评估的相关资源 学术框架 NOx、SO2 一个由上至下的模型,用于找出电力需求量;
更换燃料种类造成排放量的变化;根据对碳价格的预期和必须符合污染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高效发电技术的执行情况;
使用大气扩散模型,找出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建模与成本效益分析;其他影响包括减少使用传统污染控制技术的成本。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牧童诗词 桃源世界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88-01
自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后,他所描写的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尖锐的阶级对立,人人平等、老少欢乐的桃源图就成了众多失意文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它是文人们用以和黑暗腐朽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乐土”,是作者所要追求的人生彼岸的写照。古诗中的不少牧童诗词就是众多诗人用来表达这种生活理想的工具。在这些牧童诗词中,有质朴、自然的农村美景,纯真、率直的人性,也有笃厚、淳朴的人情,它们一同构成了一幅幅悠远宁静的画面。
牧童诗词中最为后人称道的首先要数吕岩的《牧童》了。且看他为我们展示的画面:“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广阔的原野,如茵的绿草,放眼望去一片葱茏。晚风中,不时传来一阵阵悠扬飘逸的牧笛声。在这样一幅如画的美景中,牧童出场了:“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他以地为床,以天为帐,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多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质朴、安然、恬静。
再看雷震的《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池塘四周长满青青的小草,池水溢满池塘,鲜红的落日倒映在冰凉的池水的波纹中,映照出青青的草色。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踏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走来。多么可爱的乡野黄昏晚景!
在古人的笔下,牧童不仅和乡野晚景、黄昏牧归联系在一起,还总是和美妙的风景相连。请看:新秋菡萏发红英,向晚风飘满郡馨。万叠水纹罗乍展,一双绣初成。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行。(刘兼《莲塘霁望》)季节是初秋,荷花刚刚开出红色花朵。傍晚时分,微风过处,乡村就飘散着荷花的清香味道。荷塘的开阔处,层层涟漪,如同绮罗开的刹那,一对嬉戏的水鸟,如同新绣的鸳鸯,生动鲜活。采莲女子甜美的歌喉,在唱着千回百转的情歌,唱得天公都开了心,雨过天晴。远方水边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在蓼花草丛的深处,由着牛,随意走动。多美的画面!多惬意的牧童!
牧歌声里,有黄昏日落牧归的悠然,有青山绿水草绿花红的悦目,还有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的宜人: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古木萧疏挂落霞”(严瀚鸿《晚泊》);即使是雨天,也别有一番风味:“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栖蟾《牧童》》)、“细雨空蒙烟草稠,相呼相逐过林丘”(翁森《牧》)、“雾雨蒙蒙霁景稀,人编蕉叶作蓑衣。橹摇渔父唱歌去,牛背牧童浮水归” (查慎行《桂江舟行口号》)。菲菲细雨,更增添了几分空灵,几分迷离,道出了田园生活的恬静悠然,恰似“良田、美池、桑林之属”的世外桃花源,满足了存在于人类内心深处的“还乡故土”的心理寻求。
纯真、率直的人性是这些作品中又一个共同的特点。“成年并不意味着与童年永别,成年是童年在更高人生阶梯上的再现和扩展……人多多少少都想抓住儿童时代的理想境界不放,表现出对命运之神的反叛,对周围一切企图吞噬我们的力量的反叛。”因此,古代诗词中的牧童更多的是成人笔下充满儿童味的一群。
他们纯真无邪、一任天然,生活中充满童真、童趣。正如宋周敦颐所言:东风放牧出长坡,谁识阿童乐趣多(《牧童》)。你看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他们或放声歌唱,或闭口捕蝉,一任性情,只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快乐。他们可以煞有介事为牛开道:“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唐李涉《牧童词》),腰间插上几枝蒿竿子,小胸脯一挺,就以为自己是李广了,老虎来了也不怕,那憨态可掬的样子,着实逗人喜爱;可以为了自己的贪玩,孩子气十足地对牛进行警告:“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唐张籍《牧童词》)可以“牧竖持蓑笠, 逢人气傲然”、“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碰到陌生人,就装得像大人,显出一付神气的样子,那种“骑牛不顾人”的自得,那种“吹笛寻山去”的孤傲多么具有儿童气息!至于“饱采黄精致不饭,倒骑黄犊笛横吹” (张玉《牧童群》)、“渔叟投竿惊鹭宿,牧童停留学禽音” (李琮《感泉山》)、“牧童真可乐,摘草吹画角。撒手抚牛身,鼻孔难措索”( 宋释印肃《金刚随机无尽颂》、“别后相逢重着语,牧童横笛倒骑牛” (宋李弥逊《访雪峰真歇禅师》),更是他们的专利。
尤其重要的是,古人笔下的牧童无牵无累,不追名不逐利,就像唐人栖蟾《牧童》诗中所感慨的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宋人邵雍《牧童》所描写的“暖戏荒城侧,寒偎古冢阿”、“应是无心问,朝廷事若何”。
在这些作品里,诗人们为我们展现了牧童丰富的生活内容 、诗化的童心、生动的形象,不仅表现了儿童的童心与天性,而且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儿童的赞美、羡慕之情,牧童成了诗人们追忆快乐童年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寄托,在他们身上,寄寓着诗人对人生、生命的思考,寄托了成人对自由无累、淳朴自然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此外,这类作品中所流露出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牧牛之间那种淳朴、笃厚的情感,也是构成这种桃源境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看王维笔下的“野老”,因记挂着外出放牧的孩子,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拄着拐杖,正倚在柴门边,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田间小道上,下地归来的农人们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让读者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宁静闲逸的情调(《渭川田家》)。再看李涉的《山中》: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叫笑如生鹿。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牧童的顽皮,邻翁的担心,益发衬托出邻翁的宽宥,牧童的可爱。而牧童对牧牛,则更是充满深厚的情感。“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他们和牛朝夕相伴,对牛感情深厚,在与牛嬉戏、与牛同浴中享受着与牛和谐相处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2]梁海燕.论唐诗中的“牧童”意象.河北工程大学学报[J],(社会科学版),2008.3.
篇7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好句,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词好句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西晋·陈寿·三国志)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晋·陈寿·三国志)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西晋·李密·陈情表)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古诗词好句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王献之传)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晋·陆机·文赋)
古诗词好句31、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
——史达祖《鹧鸪天·搭柳栏干倚伫频》
2、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3、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4、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李商隐《隋宫》
5、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于谦《立春日感怀》
6、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7、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9、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
——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10、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11、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李白《太原早秋》
古诗词好句4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李商隐《无题·八岁偷照镜》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李白《阳春歌》
古诗词好句5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李商隐《隋宫》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籍《入若耶溪》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李益《上汝州郡楼》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谢灵运《岁暮》
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纳兰性德《卜算子·新柳》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篇8
语文是小学教育中最不容忽视的环节之一,它不仅是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必备技能,更是学生进行其他科目学习的主要认知工具,而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尤为重要。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仍存在许多误区,教师在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上花费过多时间,严重忽略古诗词特有的韵律美、意境美与哲理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发展。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改观传统教学方案,分析传统教学痛点,建立“让学引思”课堂,培养学生赏析词句、体会本质的技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其他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启迪。
一、建立让学引思课堂
传统固化的课堂角色结构以及陈旧教学理念必然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首要改革对象。传统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上教师过于强调自身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格、肃穆的教学形象无形中增加了师生距离,单调的教学方法将原本生机盎然的小学课堂转化为一座流水生产的工厂,枯燥的课堂氛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长久以来不但遏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展,更无益于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学习习惯的形成。在此问题背景下,语文教师重构课堂环境、建立“让学引思”式古诗词教学迫在眉睫。从字面理解来看,“让学引思”中的“让学”出自德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学家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不同于其他在传统教学理念上进行修修改改的教学方法,“让学”直接对教学核心进行突破,将课堂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以创造学生热爱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最终教学目标。“引思”即“引学”的前提,“引思”的核心在于教师使用合适的点拨、指点、启示等方法激发学生思考欲望,从而构建全新知识内容。通常让学引思理论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课前布置趣味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第二,课上丰富教学技巧,提高师生互动;第三,布置配套作业。例如在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笔者并不会采取传统先领读、后释义、最后背诵的教学方式,而是首先向学生布置搜集关于李白与孟浩然两人身份背景以及交集的任务,课上鼓励学生分享搜集到的内容、允许其他学生补充,继而通过一则介绍写作背景的短片创建学习情境,然后展开具体教学,最后布置默写作业。
二、创建古诗词情境
为解决传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枯燥的痛点,语文教师必须摒弃传统“黑板粉笔”式的教学方法,善用电教设备引入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具体是指在教学进行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与小学生性格特征,创建含有特定情感、以实物或活动作为核心的教学景象,以激起学生学习欲望、降低理解难度为主要手段,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唐代诗人吕岩的《牧童》一诗时,教师可以首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曲轻快的短笛小调引起学生注意、布置教学气氛,然后使用言语引导学生:“现在同学们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听课,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在想过一千年前的唐朝,如你一般大小的孩子都在做什么?”学生回答五花八门,教师接着讲:“许多贫苦人家的孩子都是在牛背上度过自己的童年,比学习环境我们是比他们富有,可是他们也有许多乐趣是你我不能享受的。例如辽阔的原野、信口乱吹的短笛、碧绿清澈的池塘,以及那一轮清净的明月,你们是否羡慕呢?”在激发起学生学习欲望后,于此情境下展开古诗详细教学。
三、运用语言技巧赏析词句
我国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不仅是古人挥洒文采的工具,更是他们内心情感的寄托。所以教师在教授诗词所运用的语言技巧与写作章法之外,更应该培养学生赏析词句、体会诗词本质的技能。例如在教学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一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首两句,来感受盛唐时期北方的战乱与战争的残酷,通过后两句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在教学《枫桥夜泊》一诗时,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中描写的意象:“月亮落下、乌鸦啼叫、满城落霜、江边枫树、渔船小灯以及惆怅难眠的诗人”,去感受诗人科举落榜时遗憾苦闷的心情。在教学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时,教师则主要教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哲理:学习之道是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保持自己的活力。
四、联系生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