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代表作范文

时间:2023-03-26 14:3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舍代表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5月10日,中国嘉德2013春季拍卖会中备受关注的“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以成交额6.42亿元收场,其中“老舍胡青藏画”专题16件拍品均以拍前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成交额达1.676亿元。

据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先生介绍,此次为义卖专场,所得资金将全部用于建立老舍文艺基金及赞助中国老舍研究会、北京市老舍文艺基金会、老舍文艺奖、北京老舍纪念馆、青岛骆驼祥子博物馆、重庆四世同堂博物馆和筹建中的济南老舍故居纪念馆,“将老舍藏画资源回归到老舍事业本身上来,以从事各项公共事业”。

此次上拍的16件作品包括8幅齐白石、4幅黄宾虹、2幅吴昌硕、1幅傅抱石和1幅于非的,件件堪称几位大家的“标准件”。老舍、胡青夫妇与齐白石的交往可以说是齐白石艺术生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上世纪30年代末胡青为齐白石四子、五子补习功课,到解放后老舍命题白石作画,夫妇俩20余年与齐白石交往频密,而由老舍命题的齐白石晚年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更是传为艺界美谈。此次上拍的8幅包括了齐白石各个时期的花鸟山水精品,每件均可作为其该时期的代表作

篇2

《骆驼祥子》里祥子的三起分别是:祥子从农村到北平当人力车夫,拿苦干三年攒的钱买了新车;祥子卖掉骆驼,省吃俭用,准备攒钱买车;虎妞用低价为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的三落分别是:祥子被宪兵抓去当壮丁,车也没有了;祥子为了买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祥子为了办虎妞的丧事,又卖掉了车。

《骆驼祥子》的作者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描绘了旧北平城里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在祥子刚到北平城时,希望通过劳动致富,打算凭借自己的劳力,成为上等车夫。但是世事不由人,因为兵荒马洛,祥子失去了它的马车,后来攒够了钱又被抢劫一空,最后和虎妞的婚姻彻底毁了祥子,祥子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成为了到处骗的“城市垃圾”。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家,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除了《骆驼祥子》,还有众人都知道的《四世同堂》、《茶馆》等作品。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茶馆》这部作品浸注了老舍对于满族民族命运沉痛思考,老舍在人物形象和行为的描写中体现了强烈的没落情怀。

在《茶馆》之前其作品中没有一位亮明满族身份的人物!但《茶馆》中出现了两个旗人形象松二爷和常四爷,分别是老舍批判和维护的对象。松二爷身上体现的是三百年来积下的历史文化旧习和心理症结,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谴,也忘了自励。他们创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他们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内部的冲击和外来的凌辱,必然使这个民族走向衰落。

老舍对于常四爷这个满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探索,是其满族情结的第一次正面释放。常四爷,这个老北京旗人中间走出来的自食其力者,是《茶馆》这出戏里,最少受到挖苦、批判的一个形象。可见老舍对这个人物是付出了最大的感情的,有满满的同情和寄托。”

作者写常四爷的主要用意:一是要人们知道旗人下层有一批忠肝义胆的爱国者。二是要表明从清末过来的满族人,并不都是些坐吃等死的“窝囊废”。三是表现满族精神文化中一些极有价值的东西。

首先,在常四爷的身上体现了晚清时八旗将士的多数人仍在坚守的爱国情操。当清朝末年他还吃着皇粮、坐得起茶馆的时候,就很瞧不上“吃洋饭”的马五爷,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国人、尤其是感到国不国民不民的惨状后,他能冲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出狱后就赶上庚子年,为扶清灭洋,他跟洋人打了几仗。虽然国还是破了,但他的民族气节还在,“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其次,常四爷一生保持着满族人“又倔又硬”的脾气,不向恶人低头,不向命运让步。“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再次,常四爷心地善良,正直豪爽,为人仗义。在他还没没落时,看到穷苦人会施舍碗面给人。当自食其力时也没有人穷志短,“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松二爷死了连棺材也是他化缘化来的!作为旗人他对国家的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大清国应该受到历史的惩罚:“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句公道话!”

篇4

关键词:《骆驼祥子》 语言特色 地方色彩

老舍一贯主张写作应使用“俗”与“白”的口语。并且说应该把白话的真正香味烧出来。在作品里被人们称道的北京"大白话"实际上是经过作家提炼的、加攻过的人民口语,《骆驼祥子》这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最能代表老舍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

运用北京口语写作是老舍语言艺术的最主要特色。他善于从北京人口语中发掘宝藏,加工提炼,加以创造。《骆驼祥子》中的人物都是北京住大杂院的城市贫民,说的都是地道的、纯正的北京话,老舍熟悉他们的语言,因为他也住过大杂院。《骆驼祥子》中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都是北京话,所以小说的北京地方色彩不仅在于老舍描写了当地的风士人情,而且也是由北京话烘托出来的。

老舍的语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首先是他采用了北京语音“儿”化韵,用“儿”化韵的语音响亮,是组成“嘎嘣脆”的北京口语的重要成分。语音的修辞作用很大,北京话“明儿”“明儿个”跟普通话“明天”词义相同,但语音比“明天”响亮,而且它本身又粘连着地方色彩。又如北京话中的“甭”比“不用”的音韵响亮,可实际上它确是“不”和“用”的串联合并现象。另外,小说中还有很多北京话词汇,如“鼓逗”、“心程”、“扒楼”、“敢情”等都使读者感到特有的北京风味和音乐美。老舍说“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应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之美。我们不要叫文字老爬在纸上,必须叫文字的声响传到空中。确实如此,老舍的作品的语言读起来都是“响嘣儿脆”的。

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老舍融化了狄更斯、契呵夫、莫泊桑、欧?亨利等小说语言的幽默、洗练、优雅,形成了他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独具文化热色的语言,他那通体光润圆泽中透露出民族文化的智慧和外观。老舍采用经他加工提炼了的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情,正确生动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文字“极平易,澄清如无波的湖水”又“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这是老舍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中的话。老舍来自平民,他对学习中国民间通俗艺术保持浓厚的兴趣,并写了鼓词、戏曲、掌握了许多民间艺术精华。据黄杰俊等《利用微型电子计算机对〈骆驼祥子〉进行语言自动处理》一文,利用计算机统计,《骆驼祥子》全作近11万字,只用了2400多个汉字,出现频率较高的都是常用字.他还善于有选择地使用北京口语,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在这里,不仅冷僻字眼一个也没有,就连常用的“时”,老舍不是写成“时候”,就是写成“那阵子”,如果单说一个“时”,显得文绉绉的,不合普通话的口语习惯。比如写祥子身体的“挺脱”、“硬捧”,写刘四是个“放屁崩坑儿的人”,祥子穷途末路,病体炎炎地为人家作丧事时,“在马路边缓缓的蹭”,曹先生家的女佣称赞祥子是“老实巴交”,都是取自北平人的唇舌,又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和教养。虎妞引诱祥子时的一番话,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使虎妞这个老处女,这个车厂女儿的泼辣、粗俗而又工于心计的性格跃然纸上。可以说《骆驼祥子》中的人物语言,都是个性化了的。作品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既不夹杂文言词汇,也不采用欧化句法,长短句的精心配置与灵活调度,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感,在老舍手里,俗白、清浅的北京口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光彩。作品在情节交代和人物介绍时,笔墨俭省,表现力强。在写到刘四这个流氓无赖的经历时和性格时,小说里叙述道:“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以结构相似而长短不一的句式,每句话里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又都极为平易俗白,不假雕饰,为人物勾画出一副精彩的画像。客观叙述与主观剖白的水融,使《骆驼祥子》在平静的外界景物衬托下写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心理波澜。与虎妞结婚以后的祥子,渐渐地连拉车也厌恶了:“原先,他以为拉车是他最理想的事,由拉车他可以成家立业。现在他暗暗摇头了。不怪虎妞欺侮他,他原来不过是连个小水桶也不如的人。”像是作者的叙述,又像是祥子心中的思量,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小说中那段关于烈日和暴雨的描写,也同样可以说就是祥子心中的感受。

他善于运用纯熟的北京话来描述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人情,刻画人物的性格,叙述故事,褒贬事物,他的语言是经过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其特点是平易然而不单调不俗气。特别是儿化的运用,作家从容地调动口语,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了亲切、适当、活泼的味,在活的北京口语的基础上锤炼纯净的文学语言。全书一共用了641处儿化,有的篇章多达40多处。还有很多词汇都是地道的北京话。如“拉晚儿”,“嚼骨”,“胶皮团”,“杀进腰”,“谱儿”,“耍个飘儿”等等,全是很纯熟的北京口语。他非常熟悉北方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他的作品中的语言以北京话为基础加工锤炼而成的,没有矫揉造作的知识分子腔,俗白、凝练、生动、纯净,的确是“宛转如珠,流畅似水”,活泼有趣,雅俗共赏。无论是刻画人物或是叙述故事,都那么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然而又看不到丝毫雕琢的痕迹。这对于中国文学语言艺术的丰富和发展是个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一、戏歌《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创作背景

《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由姚明作曲、阎肃作词所创作的一首极具京腔京韵味的民族声乐作品。自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以来,便立刻传遍全国,轰动一时。它通过归国华侨回忆儿时在北京生活时的往事及对大碗茶的情思,表达了远方游子祖祖辈辈对祖国故乡北京的无限爱恋之情。表达了归侨回到朝思慕盼的前门时,回忆起儿时和祖父辈在哀草蓬生的北京所度过的灰色年华;如今再看到英姿挺拔、红墙碧瓦的北京时,带着童心想再喝一口大碗茶的喜悦心情。

而作为为歌曲创作的词作者――阎肃,对于北京也有着深厚的情感,从小他就喜欢看老舍的作品,老舍的作品大多是写北京的风土人情,京味十足,像那《茶馆》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把北京的气息在这部作品清晰的体现出来了。北京的戏剧文化艺术很浓厚,经常有演出,而阎肃本人自己也是非常的喜欢北京的曲艺和戏曲,同时他特别喜欢逛胡同的,北京的大街小巷几乎都被他走遍了。这些素材为他为《前门情思大碗茶》作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怀着对歌曲创作的热诚,他走访了许多带有北京标志性的景物,像那故宫、天坛、卢沟桥、潭柘寺、太和殿、四合院等等。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则都是围绕着“乡情”这一词而感悟的。

二、戏歌《前门情思大碗茶》的演唱特色

《门前情思大碗茶》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格的现代歌曲。它通过归国华侨回忆儿时在北京生活时的往事及对大碗茶的情思,表达了远方游子祖祖辈辈对祖国故乡北京的无限爱恋之情。

歌曲的旋律吸收了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并借用了大量的装饰音来处理歌词,保证了字正腔圆,声声入耳。在伴奏中使用电子合成器模仿三弦、琵琶等音色,使歌曲京味十足,韵味无穷。演唱者清晰的吐字、柔美的行腔、朴素的演唱风格将京韵大鼓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韵白语气韵味十足,半说半唱也与唱腔自然衔接。戏中有歌,歌中有戏,戏与歌有机糅合浑为一体

三、戏歌《前门情思大碗茶》的演唱特色分析

1.戏歌中民族唱法的体现

现今我们所说的民族唱法,是在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我国传统声乐艺术和欧洲美声唱法融汇而成的一种唱法。由于这种唱法在演唱民歌和民族特色浓郁的创作歌曲时,字清声纯、情真味浓,符合中国人民的听觉习惯,能够表达我们民族的思想情感和气质追求,听起来特别的亲切感人,深受人们群众的喜爱。我们在演唱过程当中,以民族特色为行腔、韵味为擅长,遵循“以字行腔”“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申请兼备”“唱演均重”等特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情、形、字、气、声” ,从而构成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总体特征。

2.戏曲中蕴含的民族声乐元素

从《前门情思大碗茶》这一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唱法与戏曲都是同根同源,都是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这二者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主要可以概括为:

第一, 美学精神相同。这两者都共同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精神,讲究韵律与意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感官上情感与伦理的结合与渗透,强调中庸、简约、适度,崇尚写意传神等等。例如,民族唱法中歌曲《黄河泰山》就结黄河泰山之景,抒发爱国爱民的情感,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还有,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在“打虎上山”这一幕唱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曹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全山” ,借林海雪山之景,抒发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同时也营造出情景一体的意境之美。

第二, 文化底蕴相同。他们同是民族声乐的共同体,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体现真挚含蓄的民族性格,表现大一统的民族心理结构,强调人品与艺品的统一。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美育功能以及“寓教于乐”的特点等等。在民族唱法歌曲《白发亲娘》和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爹爹留下无价宝” ,就充分表现了中国人重感情和志存高远的民族文化底蕴。

篇6

关键词: 老舍 文学创作 心理动因

哪吒通过剜肠剔骨的死亡,才重现莲花化身;宋江等梁山好汉经过死亡,才能回归星宿的位置;岳飞因为秦桧的陷害冤死,才回到他原本大鹏的本体;林黛玉焚稿嗲椋通过死亡回归于灵河岸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在这些例子中,主人公都是以死亡作为再生的契机,也就是说他们必须以死亡或出家结束原有的生命状态,始能回归于原来的神话生命,为了让人回到原始生命,必须让他们经过今生的死亡,死亡是通往隔离的过渡,是精神的再生,是由俗到圣、由死而再生的不可或缺的过程。

老舍投湖自尽于“”开始时,他走得这样的仓促,是他素来就有轻生之念吗?不是。老舍在《还想着它》中提到他在华侨中学开始教书不久,便病倒了,身上起了小红点。他自己说过“痧疹归心,不死才怪”,因此“有点怕死”,“可是,住了不到几天,我发烧,身上起了小红点。平日我是很勇敢的,一病可就有点怕死。身上有小红点哟,这玩艺,痧疹归心,不死才怪!把校医请来了,他给了我两包金鸡纳霜,告诉我离死还很远。吃了金鸡纳霜,睡在床上,既然离死还很远,死我也不怕了,于是依旧勇敢起来……”[1]

当死神来临时,老舍流露出对生的眷恋,对死显得那么惧怕,那他又何来勇气,自己主动投奔死神呢?或许我们能从其文学创作中找到蛛丝马迹。因为任何一名杰出的作家,其生命的状态都不仅存在于个体的躯体中,更寄寓在他的作品中。

由于某种原因,老舍作品中的人物大都具有殉道式的心理特征,他们或以死亡,或以出家结束原有的生命状态,并回归到属于他们的理想的生命、世界之中。

在《宗月大师》中,宗月大师是刘大叔出家后的变体。刘大叔在出家前是个十足的阔大爷――有着两个大院子的宅子,宅子后面有个后花园,宅子的前后左右全是他的房屋,如果把那些房子齐齐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除此之外,他还有几处店铺。但是,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怎样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让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诸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可是,他不管,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只剩了那个后花园,已一贫如洗了。假若在这时候,他不再随便花钱,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儿女受着饥寒,自己也受尽折磨;可是,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我,也忘了――给民众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们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他们心灵和肉体的死亡。刘大叔还是那么热心、那么真诚。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在历经这种生命的剧痛之后,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他也也赌,但是绝对不会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出家以后,刘大叔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过多久就被驱赶出来了――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不惜变卖庙产救济苦人。但庙里不容许这种方丈。一般来讲,方丈的责任是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寺庙里做方丈。他既没有钱,又要日日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坚持举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宗月大师热衷于关注社会群体生命状态,以殉道式的精神放弃了自己的家庭与财富,牺牲个体以济群体。以出家结束原有的生命状态,并回归到属于他的简单而淳朴的、救济苍生的理想的生命与世界之中。

在《微神》中,“我”暗恋的纯情女子,面对生活的艰难、生存技能的有限,背负不能承受的生活重任,而不得不抛弃道德,走上不归路。――由于“我”的懦弱远赴南洋,女子因隔离而心发了慌:尽管她想念着“我”,但还是接受了一个长得像“我”的青年。肉体的获得不完全是爱的满足,容貌的相似不能代替爱的真形,两人最终走向陌路。而这时候,她父亲破产,不得不把自己卖给一个阔公子,为了供给她的父亲买烟吃。她把爱藏在心中,拿肉体挣来的茶饭营养着它,深恐肉体死了,爱便不存在了。长久的,她丈夫感受不到她的爱,对她由讨厌变为公开辱骂、痛打。最终,逼得她承认自己是心另有所寄。于是,她被赶出来了。而她的父亲照样找她要钱,不得已,她选择了当。虽沦为,为着“我们”曾经有过的朦朦胧胧的一段恋情,一段美好又高洁的恋情,她心里永远爱“我”。假如“我”不回来,“我”就是她苟活于世的唯一缘由。可是,“我”偏偏回来了,而且回来得这样迟――她见了“我”,找不到自己,不知道拿什么给“我”,于是在打胎的时候自己下手杀了自己。她念及的是:“我”回来迟了,她别再死迟了――她再晚死一会儿,她便连住在“我”心中的希望也没有了。她不愿破坏自己在“我”心中的形象,而不惜自杀身亡。

这些人物的死亡,或出家,都表明老舍将笔触伸及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惰性中,不遗余力地想把民族血液中的沉淀物剔除掉,希望在惰性的传统文化心理中多增添一点亮色。而这最好的捷径,便是让作品的人物多一些刚烈的性格,甚至不惜恤身。“难道生活是那么美好,值得我们用镣铐去换取吗?”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老舍对民众社会心理的批判,透视国民的劣根性,反省传统文化的创作心理主要集中在他的毕生代表作《四世同堂》之中――说好话的磕头作揖的哲学,无法避免祈天佑的受辱;传统的礼节,不能消弭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老舍用事实告诉人们:逆来而顺受,自己只管自己过活的思想,是酿成如今苦难生活的根源之一。因此,作者希望有抗争的火星,嘹亮国人黑暗的心理、懦弱的精神。负载这种精神的使者需有不屈的牺牲精神。于是出现了祈天佑的不堪侮辱而自杀;棚匠刘师傅去家离城而从军;曾经沉湎于茶、酒、诗、画之中的钱默吟,在经历了血的教训之后,明白了“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假若北平是树,我便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是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必活下去”[2]。他由隐士转变为战士,并且转变为敢于牺牲的斗士。

这些人物的殉道式牺牲精神,是老舍赋予他们的,他们的精神就是老舍先生的理想精神。他希望这种精神感召人们,冲破国人那封建守旧、迂腐颓唐,懒散苟且、糊涂懦弱的“本色”,力摒没有明晰的国家意识、缺乏健全人格的病态性格和畸形心理。

毋庸置疑,老舍的这种思想是有现实根源的。这是受其母思想的影响,使他具有“软中硬”的思想,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3]。他曾说:“及至社会上真有了祸患,他会以身谏,投水,他殉难!”

老舍在那场民族的浩劫中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实现了自己三番五次在书写中勾勒的理想,超越了世俗的精神,飞升到了自己的自由王国。

参考文献:

[1]老舍.还想着它[A].老舍自传[C].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篇7

关键词:《骆驼祥子》;修辞;辞格

在《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完整有序,环境描写有声有色。现简要分析

如下:

一、小说简介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谁知没过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梦想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

心,从上进好强变得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已经变成了末路鬼。

二、反问——加强说话语气

反问是在描写人物对话时常用的一种修辞,它是指无疑而问,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我们通常说的明知故问就属于这一类。一般情况下,语气强硬,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小说在开头,预设祥子的命运时,曾有:“假若老这样下去,几时才能买上车呢?为什么这样呢?难道自己还算个不要强的?”这几句就写出了祥子为拥有自己的车而拼搏的情景,突出了祥子坚强吃苦的性格。如,第五章:“咱们出来为的是什么,祥子?还不是为了钱?只要多进钱,什么也得受着。”写出了社会这个大染缸对祥子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在整部小说中,用了反问的句子大约有42处,大多是描写人物对话,或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暗示。但是不论怎样,这种手法有利于突出人物的个性,给小说增添新奇色彩。如,第二十一章有:“什么?死了?”体现出人物有点质疑的语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这一句就写出了语境:刘四爷的女儿死去的信息。这看上去像个简单的疑问句,但它折射出一种悲剧,这句话出自别人之口,恰好暗示了社会的黑暗现实。

三、排比——提高表达效果

排比手法,在小说中也偶尔出现。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的修辞手法。在小说第一节,写祥子的身世时,有这样的句子:“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这个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语势,提高了表达效果,让一个可悲可叹的下层人物跃然纸上。使祥子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更加突出,对读者了解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排比在小说中详细地说明了主人公的职业地位。“回来,分头送少爷小姐们上学,有上初中的,有上小学的,有上幼稚园的;学校不同,年纪不同,长相不同,可是都一样的讨厌。”写出了祥子日常的工作状态,很忙也很累的现实。起到了说理的作用,使祥子的社会地位更加明显,他是服务别人的一名劳动者,而接下来的句子,又用了一个排比句:“以杨先生的海式咒骂的毒辣,以杨太太的天津口的雄壮,以二太太的苏州调的流利,他们素来是所向无敌的。”为读者展示了张妈粗俗的性格,通过排比句,有很强的说服力。

排比有时候可以让说理更加透彻。在小说结尾:“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是对祥子个人命运的总结,用排比写出了祥子走向失败的原因,祥子是一个追求生活理想,但最终被社会压垮的人。排比句的使用形象地说明了祥子的结局。

四、夸张——渲染事物性质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它是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小说中多处描写自然环境时,用到了夸张的手法。如:“夏初的一阵暴热像一道神符,使这老城处处带着魔力。”很显然,这句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进一步渲染了祥子生活环境的恶劣。“七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这一句,就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自然环境的炎酷,突出了祥子坚强的性格,起到了渲染环境的效果。

篇8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喜爱并能自觉学习语文的少了,特别是到了初中阶段,由于课程的增多,爱读爱学语文的学生更是所剩无几。很多学生认为,语文有什么可学的,努力不努力成绩相差都不会太远。这种错误认识,很是让人堪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点功课:

一、让学生明确语文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理性的认识和看待问题,教师可通过讲解、举例子等,让学生明白:“语文是学好各门功课和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工具。”语文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让学生“近朱者赤”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甚至会起到关键的“熏陶”作用,久而久之就会“传染”给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要尽量做到声情并茂,并适时、适地背诵一些名人名言或名家名篇,这样不但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会使他们耳闻目染,无形之中感受、体会到语文的真谛,明白学语文的意义,并慢慢地喜爱上她。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胃口

美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一些吸引学生的导语或新颖的形式来导入新课,并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配以教师抑扬顿挫的讲解、恰如其分的面部表情和手势等,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美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

四、适时、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

1.因缺乏恰当的学习方法而造成语文成绩终不见起色,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对语文不“感冒”的原因之一。通过多年的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因此,我常常有目的地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如:学习生字词的方法、语文常识的记忆方法、文章段意的概括、阅读的技巧等。对于以上四个方面,可采用编顺口溜、讲故事、比较概括等方法来进行指导。

2.老舍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话剧有《龙须沟》、《茶馆》等。怎样才能让学生记住这些毫无联系的作品呢?我引导学生把这些作品编成小故事:“骆驼祥子”一家“四世同堂”,在“龙须沟”里开“茶馆”。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叫“月牙儿”的小男孩,他背着一支“断魂枪”,真是杀气腾腾、令人胆战心惊。这样,学生学习文学常识的兴趣一下子高涨了起来,并且在很短的时间里老舍的六部作品永记在了心间!

篇9

汉语言文学的阅读不仅仅要做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要做到深刻的感悟与认知,从中体会里面的情感所在,并且进行有效的鉴赏,发掘出里面的思想情感,刻画出我们内心的感悟,表达我们深厚的情谊。根据问题要对症下药,明白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同时找出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的解决。

二、主题模块化的通览

这里所说的就是基础的模块化阅读,将风格相同和相似的课文拿到一起,进行背景知识的参照阅读,这有利于整体分辨记忆,我们接触的是比较多的,为了形成一个模块化阅读,将分散的知识点集中起来,进行专门的组织,以列表的形式整合起来,一目了然,知道有哪些代表作,各是什么题材,侧重于哪一方面,形成一个小的篇章,这样阅读起来快捷迅速和顺利,记忆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阅读了一系列的老舍和鲁迅的相关作品之后,我们就可以展开阅读思考,总结老舍和鲁迅作品的特色,比较其异同点,口头性的总结演讲,参加交流活动。

三、课内的阅读和有效的拓展

篇10

《骆驼祥子》这本书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看完了这本书的你,从中都有哪些心得体会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骆驼祥子读后心得范文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骆驼祥子读后心得1最近,我读了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从而令我感触良多。

小说通过一个旧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描绘了旧社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善良、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祥子老实、健壮、纯朴,对生活有骆驼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后来,经过3年的省吃俭用,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车,但没过多久,却被大兵抢走。第二次他又攒够了钱,却又被那可恶的孙侦探给怍了去。第三次,他娶了虎妞,还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子,本来日子过得已经很不错了,可是虎妞却难产死了,祥子伤心欲绝,没法了,只好把车子卖了来安葬虎妞。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它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他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赌的行尸走肉。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旧社会是多么的黑暗,多么令人畏惧,竟然有把人变成鬼的罪行。祥子仅仅是北京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力车夫,在社会上是不显眼的,但命运还是不能放过他,折磨好强的他,毁了他的梦想,后来沦为自甘堕落的人。悲剧总是令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祥子胸怀大志,勤劳节俭,为什么最终还是走投无路?为什么非把他逼上梁山不可?难道那是个不让好人有活路的社会吗?

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美好的,幸福的。没有自私,不幸和残酷了吗?回答是肯定的。现在社会,有许多人进步了,也有许多人退步了,这个退步是指人们的心灵变得败坏了,丑恶了,他们去赌、、抢劫……无恶不作。然而社会总是要进步的,我们只能用强制手段去制裁这些人。

骆驼祥子读后心得2《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作品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社会最低层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关怀和同情,歌颂了祥子勤劳、朴实、善良、向上的优良品质,深刻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

作品围绕着祥子买车所经历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将笔触伸向广阔的城市贫民生活领域,通过祥子与兵匪、与侦探、与车厂主、与虎妞、与同行等各个方面关系,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恐怖黑暗的社会生活图景,从社会、心理、文化等层面展示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至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剧一生。祥子原是一个年轻健壮的农民,忠厚善良,勤劳朴实,沉默寡言,坚忍要强,但经过三起三落挫折打击,他的理想终于破灭,性格扭曲,堕落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祥子的悲剧反映了城市畸形文明病及愚昧文化给人性带来肉体、精神上双重伤害,凝聚了作者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艺术思考和批判性的审视。

作品以严肃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朴实明朗的语言,代替了过去失之油滑的诙谐。作品采用大量的叙事、抒情夹议论的心理描写,替祥子诉说着血泪凝成的痛苦心声,既刻划了人物性格,又表达了作者挚热的感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从语言、环境到风俗人情,显示了作者日渐成熟而富有魅力的艺术风格。

骆驼祥子读后心得3《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祥子这个人力车夫的遭遇,展现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下层劳动者的欺压,也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为了过上美好生活不断奋斗的毅力。

祥子是个有力气的乡下小伙,来到城市谋生。他当上了人力车夫,一开始拉别人的车,大部分收入都给了车主。因此他希望能攒钱买自己的车。有了自己的车,收入就会变高。

对于车夫来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是帮别人拉车;对于车夫来说,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是刚买着车,连车带人就都被抢走了。

祥子遭遇的情况就是后者,他刚刚买了新车,就被抓了壮丁。他费尽心思逃了出来,又开始努力地拉车,重新攒钱,希望再买一辆车。

读到这里,我感觉到祥子有着坚强毅力,一定可以克服生活的重重难关。

但这次他又没能买上车,他辛辛苦苦攒起来的钱被一个坏侦探敲诈一空。

他最终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第一次卖给他车的刘四爷的女儿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不幸的是,虎妞死于难产。

祥子因此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把车卖掉了。他不再劳动,开始游戏生活,吃喝赌,堕落成了城市垃圾。

读者可能会认为,祥子的堕落因为他没能再一次坚强起来,活该!可是,如果换位思考一下,把我们放到那个环境里,我们还会坚强起来、继续奋斗吗?我想老舍要传达给我们的观点是:在不公平的社会里,就连跌倒再爬起来多次的人也被生活打击得毫无希望。老舍利用对一个社会侧面的描写,表达了他呼唤社会公平的理想。

有一项很有趣的统计:“经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全集统计,灰太狼被红太狼用平底锅砸过9544次,被喜羊羊捉弄过2347次,被食人鱼追过769次,被电过1755,捉羊办法想过2788个,奔波过19658次,足迹绕地球954圈,至今一只羊也没吃到,他并没有放弃,想想灰太狼,我们现在的这点苦算什么呢?”

小说里的祥子也曾经是一个不轻言放弃的人。他曾经被当兵的抓去,自己新买的车也被抢走了;他服侍过一家很不讲理的富户;好不容易才攒够了买车的钱,一下子又被侦探敲诈一空……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我明白了真实的生活不像动画片里所讲的那样有趣,而是冷酷无情,需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骆驼祥子读后心得4祥子年轻力壮,为了追求属于自我的幸福他选择了繁忙的城市生活,可是,当年轻力壮的乡下汉在城市中打拼时,他却发现这偌大的北平却没有他的容身之处时,他感到无比的沮丧,在困苦中一次又一次的挣扎,在失望中一次又一次的叹息。

最终有一天,在一次偶然的发现中,祥子找到了自我的机会——拉黄包车!

满身的力气,矫健的身板,灵活的肢体,祥子仿佛就是为这个职业打造的人物……

第二天祥子租了一辆车,就上路了,可是一天下来,祥子并没有拉着生意,可是祥子并没有灰心,果然,第三天,生意很好。可是一天的奔波让祥子的身体像散了架似的,但祥子并没有放弃,休息了两天就继续上路了。老实能干的祥子最终打出了自我的天下,并得到车厂老板的认可结识了老板的女儿——虎妞正如她的名字一样从骨子里透出一种蛮横这样老实的有些不知所措,可是虎妞却总是一天到晚缠着祥子……

祥子有了自我的打算,他决定努力赚钱,买一辆新车属于自我的新车,这样就不用交所谓的抽头了,祥子一向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着,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祥子最终有了自我的一台车,这样他感到无比的欣慰,祸不单行,在一次出车市,祥子的车子被军爷扣住了,并且祥子也被扣押成为了苦力…这样的打击对于他来说是致命的!刚刚树立起来的信心一下子破灭了,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但他渴望逃脱困境,最终,祥子抓住了机会,在一次战乱中,祥子成功逃脱,还以外获得了几只骆驼,这些骆驼对于祥子而言是没有用处的,可是如果把骆驼转化成金钱的话那将是一笔财富,然后再用这些钱去买一台新车,那正是在适宜可是了,于是祥子将它们卖掉,又

重新买了一台车,继续完成他的心愿……

祥子几次在逆境中摸爬滚打,有几次在失望中重拾信心,有多少次在困苦中走出,重新燃起期望,这也许就是那种无穷的力量吧……成功,成功是一团散沙,每个人都有把他们清理成形的义务,自我就是你,你就是自我。什么都是零,什么都是期望,期望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成功的诀窍就是像祥子一样,勇往直前的信心,矫健的身板,趁着自我年轻力壮出去打拼。

不管结果如何,我期望祥子能够成功,在北平能成就一番事业……

骆驼祥子读后心得5我最近读了一本好书——《骆驼祥子》,老舍的代表作。每当翻开这本书,一个追梦人在我的眼前飞奔,拉着他刚刚买来的车,好像装在这一生的幸福,这个人就是祥子。

祥子有着他的小九九:攒钱买车!不喝酒、不抽烟、不赌钱,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有的是力气,有的是车技,有的是本事。为了买车,祥子再穷再苦也乐意,一分一角得攒着,整整攒了三年,最终祥子买了一辆属于自我的车。他欣喜之余也梦想着有一天拥有自我的车工厂,让和自我一样的人实现梦想。

然而,现实与梦想是不成正比的。他的车被一群乱兵抢走。经过打击,祥子变得一无所有,可是他还有梦。他一次次奋发,但梦想一次次被打碎。他和虎妞结婚了,很少拉车,不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跑了,也不再有以往的那股精神劲了。每一天都在生活的漩涡里挣扎了,他期望能够爬到岸上去。虎妞难产,死了,这使祥子的一切又化为了乌有。他奋发过、振作过、挣扎过、绝望过,他只是想经过自我的努力实现一个小小的梦想难道就这么难?小福子的自杀吹灭了他梦想的最终一朵火花。于是,他开始不再相信这个世界,用自我的善良朴实,欺骗利用朋友,这让我心酸。

我曾被祥子感动,梦想打碎,在造梦;我曾为祥子心酸,为什么所有的坎坷都降临在他的身上;我羡慕过祥子,他拥有那么多完美的梦想……

祥子生在文化之城,却变成了走兽,这并不是他的错,是命运摧毁了他。我感到十分庆幸,庆幸自我生在了一个民主的时代。在那里,有千千万万个和祥子一样的追梦人却都没祥子那般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