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简介范文
时间:2023-03-14 19:4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冰心的简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人治病经历
本人1959年(17岁)双腿患静脉曲张,到1979年(37岁)瘀积性皮炎小腿变黑,必须手术治疗。手术5年后,1984年,剩余的静脉开始曲张,同时小腿肿粗、皮肤溃疡(牛皮癣或湿疹)。病情比手术前还严重,比手术前还痛苦。
1984年―2002年,不停的治疗。外科说,瘀积性皮炎、静脉炎、静脉血栓、脉管炎、脂溢性皮炎、需二次手术,病因不明的腿肿、脚肿等。皮肤科说,牛皮癣、湿疹、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急性湿疹、慢性湿疹,湿疹苔藓化等。瘙痒钻心,痛苦不堪。
1993年在长春某三甲医院看病,普外科主任说,你的腿深静脉还曲张引起的,这种病世界难题,谁也治不了,你别治了。结论,对症治疗。
2003年开始吃中药,用药两个月,小腿肿粗消失,皮肤溃疡面积缩小,断断续续吃药1年,牛皮癣也不见了,皮肤恢复了原貌。曲张的静脉没有好转,原因是手术时截取一尺多长的血管,无法再接上,静脉血的回路被切断,静脉血无法返回心脏。剩余的静脉还曲张是必然的。曲张虽然还存在,已不疼不痒无大碍。我的病治好了,不痛苦不重演就知足了。
1 曲张的病根(因)是心脏功能减退(心肌气力不足)
牛皮癣的病根(因)也是心脏功能减退(心肌气力不足)
医学说法,瓣膜闭锁不全,不能完全锁住静脉血,而倒流,流向脚的一方,产生静脉曲张。我的病手术做完了,曲张的血管摘除了,侧支循环建立了,好了5年又卷土重来,最终是不治之症。这足以说明,瓣膜闭锁不全这个理论不可靠,静脉曲张手术不成功。静脉曲张这种病肯定另有原因。
站立着的人血液垂直循环,参照英国生物学家巴封的说法《•••••心脏功能减退•••••》
详见注释:长春晚报2007年2月27日 第12版 英国生物学家研究称 《人类寿命可以延长一倍》本报综合消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巴封最近发表的研究认为,哺乳动物的寿命一般为生长期的5-7倍,如,牛生长期约6年,寿命约为30-42年,人类的生长期约20-25年,自然寿命应为100-175岁,然而,人类的平均寿命不足自然寿命的一半,远不及其他哺乳动物相对长寿。
巴封认为,其中原因是运动姿势变化。人类从爬行进化到双足直立行走,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运动幅度缩小,脊椎负荷重,大脑位置高,易缺血缺氧,心脏功能减退,大脑、心脏、脊椎易患病。
心脏功能减退==心肌气力不足==萌芽中的心脏病
心脏功能减退与不减退误差很小,心电图、听诊器、中医号脉无法发现这种病。这种病可在体内存在几年―几十年,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的心脏病,或由它引起的其他疾病。
吃中药治好我腿上三种病,说明中药起作用了,瘀积的静脉血不见了,病好了。这个事实说明深静脉不曲张,也不是瓣膜闭锁不全。手术切除了曲张的血管,医治了病的表面现象,隔几年剩余血管开始曲张,小腿肿粗,皮肤溃疡。说明手术治疗静脉曲张是治标不治本,引起静脉曲张的根源没得到医治,它还起作用,还可以造成新的静脉曲张。这个病的根源就是心脏功能减退,心肌气力不足,不能完全带动体内血液循环,剩下少量血液不参加循环,天长日久越积越多,形成静脉曲张、小腿肿粗、皮肤溃疡。
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手术后遗症、小腿肿粗,皮肤溃疡的病根(因)就是心脏功能减退
2脏功能减退的原因
1. 自然现象,正如巴封的理论,人是站立的动物,血液垂直循环,受重力作用血液下坠,要使血液正常循环,心脏要克服血液重力作用,多做功,心脏容易疲劳,也就是功能减退。四条腿动物血液水平循环,它的心脏少做功,所以不得心脏病。
2. 有的人操劳过度,休息时间太少(也就是平躺时间少)造成心脏功能减退。
3. 有的人心脏本来就不健康。
三者共同作用,心脏不堪重负,功能过早的减退了。引起许多疑难病。
3脏功能减退可造成如下疾病
由于心脏功能减退心肌气力不足,不能完全带动体内血液循环,剩下少量的血液,形成血瘀(静脉血),某某器官(或组织)有瘀血存在,新鲜血液(动脉血)无法进入存有瘀血的器官(或组织),那么某某器官(或组织)得不到营养,无法新陈代谢,变成一滩死水,于是就溃烂、变质、坏死。如:
1. 血管外科所有的病都是瘀血造成的,例如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手术后遗症、瘀积性皮炎、血管瘤、静脉血栓、静脉炎、静脉闭塞症、动脉闭塞症、病因不明的腿肿脚肿。
2. 皮肤病中的,牛皮癣、湿疹、神经性皮炎、连疮腿、鹅掌风、扁平苔藓、急性湿疹、慢性湿疹、湿疹苔藓化,都是皮肤中存在瘀血造成的。
3. 糖尿病及13种合并症,瘀血滞留在胰腺上,动脉血无法进入胰线或少进入胰腺,胰腺得不到营养,分泌的胰岛素减少,不能把葡萄糖全部引进细胞,剩余的葡萄糖排除体外,这就是糖尿病。先得心脏功能减退,后得糖尿病。胰岛素降糖不能根治糖尿病,治糖尿病必须先治好心脏病,13种合并症不治自愈。13种合并症(注①2007年6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例举了13种合并症)。
4. 肾病,瘀血滞留在肾脏上,动脉血无法进入肾脏,肾脏得不到营养,无法新陈代谢,变成一滩死水,于是就溃烂、变质、坏死。产生肾炎、尿毒症、肾癌。
5. 肿瘤(癌症)瘀血滞留在胃上、肺上、乳腺上、淋巴上,动脉血无法进入胃、肺、乳腺、淋巴,这些器官得不到营养,不能新陈代谢,于是就溃烂、变质、坏死,这就是胃癌、肺癌、乳腺癌、淋巴癌等。癌症手术后又转移,其实是另一个器官(或组织)瘀积了静脉血。
6. 大脑供血不足、脑萎缩:心脏功能减退、心肌气力不足,血液下坠,大脑位置高送往大脑的动脉血总量不足,大脑得不到足够营养,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脑萎缩。血液行进无力,滞留在毛细血管中,形成脑梗、脑血栓。
篇2
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监督,内容广泛、影响力大,其运作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记者招待会作为一种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公开举行,邀请有关新闻机构记者参加的新闻会,一般由主持人先新闻或介绍情况(包括书面材料),然后记者提出种种问题,由主持人一一作答。我国从1983年4月起设立新闻制度,国家机关各部门均有专职新闻发言人。
焦点问题的集中监督
对于参加记者招待会的媒体记者来说,大都想将当前有关的社会焦点问题集中提出来,听取相关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及其相应的举措。他们不仅站在各自媒体的立场上,而且代表着广大群众的利益,就一些自己关心的、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向主持人提问,听其答复,这样既履行了新闻媒体应有的环境监视的社会职责,也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记者的提问,有着很强的“焦点”特性,有些甚至是针锋相对的。
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也愿意借答记者问的机会,就各种相关问题,尤其是焦点问题,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澄清一些错误的认识与传闻,以求积极、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对己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由于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可以对记者招待会进行现场直播,它们的介入则大大增强了这种舆论监督的时效性。
2003年3月18日,在“两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外记者就集中针对新一届政府的施政方针、对港政策、失业问题、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金融问题、、中国对外关系、农村税费改革、美伊战争等焦点,向刚刚上任的总理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国内外诸多新闻媒体所关注的,也是广大受众所关注的内容;对于新一届政府来说,他们也需要借此机会向社会传达一些必要的信息,如新一届政府的施政方针、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对待的态度和立场等等,以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些问题比较敏感。在3月18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新华社记者向温总理提问:“最近我们注意到,海外一些媒体有这样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近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缓慢;另一种说法认为,我国反腐败工作,越反腐败案件越多,涉案的政府官员级别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我想问总理,您对这两种说法有何评价?新一届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建立清正廉洁高效的政府,您有何设想?”新华社记者的这一提问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反腐败问题尖锐地摆在了新一届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面前。
再如,2003年春天,北京成为SARS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各类传闻遍布京城,给广大市民造成了相当的恐慌,对政府的SARS防治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最关心的是北京疫情及其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为此,北京市政府定期举办SARS防治新闻会,邀请北京市SARS防治领导小组的有关负责人出面介绍有关情况,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到政府的防治措施,要求大家予以积极配合,并认真回答中外媒体有关SARS防治的各种焦点问题和敏感问题,公开接受监督。广大市民通过记者招待会这样一种方式,让各媒体记者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与政府建立了某种及时的、面对面的对话关系,进而消除了信息流通上某种障碍,稳定了民心,为SARS的防治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现问现答的交互监督
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的提问,可以得到及时的回答,因而新闻媒体与记者招待会的主办者之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次“对话”,实质上就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次“交锋”。媒体关心的、群众关心的问题,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回答,这种迅速及时的反馈方式,使新闻舆论监督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一般情况下,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通常是先报道某些情况,后来才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进而才听到他们的回音。而在记者招待会上,作为监督者的媒体与被监督者的有关部门同时走到了一个层面上,群众可以同时听到双方的声音;而且,彼此间也可以相互监督,媒体既可以对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进行舆论监督,主办者也可以对媒体进行监督,以澄清事实,防止讹传。
2003年3月18日,总理在回答上文中所提及的新华社记者有关政治体制改革和反腐败工作的提问时,不仅讲了新一届政府将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而且提到准备从四个方面加强反腐败斗争。同时还代表新一届政府向大家表示,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接受全国人民的监督。可想而知,记者的提问和总理的回答,给关注这一问题的人们以一个确凿的信息,从而加强了社会舆论的积极导向,增强了新闻舆论监督的效果。
在北京市政府多次举办的SARS防治新闻会上,中外媒体记者的提问涉及SARS防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各大媒体记者的提问促进了政府防治工作的进展,另一方面,政府对有关情况的现场通报,纠正了媒体通过各种非正常渠道所获得的某些不实信息,对于稳定社会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讲,新闻媒体和政府均十分需要这种交互式的舆论监督。
此外,在现问现答的记者招待会上,记者的提问有些是预先准备好的,也有些是根据现场情况而临时设计的,这种状况更加体现了舆论监督及时、交互的特性。记者既可以就主持人在回答问题时没有讲明白的问题继续提问,也可以就主持人的回答提出新的问题。媒体与记者招待会主办者之间的深入交流当然也会大大增强舆论监督的效果。
2003年3月18日,在总理答记者问时,针对他在回答问题中提到“新一届政府面临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人民日报》记者进而向其提问“新一届政府在五年任期当中,准备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制定什么样的施政纲领”;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则就有关金融方面的问题继续提问“现在是否有计划允许私营银行成立”等等。
篇3
1 临床资料
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在我科住院患者240例,其中男114例,女126例,年龄24~82岁,平均(48.9±9.7)岁。职业:干部和知识分子86例,工人93例,农民61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64例,高中或中专142例,初中以下34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者68例,高血压者74例,冠心病者46例,脑出血者24例, 慢性胃肠炎者15例,肿瘤者13例。
2 护理
2.1 疾病初期患者的心理活动及其护理一向身体健康的人有侥幸心理,不相信自己有病,幻想医师的诊断是误诊,要求重新化验检查;有的甚至否认自己有病,勉强坚持上班,拒绝治疗,以证明自己无病。当患者承认自己患病时,多是忧心忡忡,一怨别人没有照顾好自己,对自己关照不够,二怨自己没有量力而行,而表现孤独、自怜,情感脆弱。男性患者常表现焦虑不安,女性患者表现惧怕而哭泣。有的患者产生一种倒霉心理,不想积极治疗而消极抵抗,以至和医护人员或其他人寻事争吵,来发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常常心理自相矛盾,既想向医护人员把病情询问清楚,有时又想顺其自然。此期患者的心理活动很复杂,心理需要也很迫切,大多数患者是紧张、疑虑不安、悲观、抑郁,常希望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预后如何,并且对家庭、子女、经济收入、个人前途以及工作等很牵挂[1]。对疾病初期的患者,护士应给予较多的心理支持,使其从心理上接受和承认自己有病,端正对疾病的认识,护士应从诚恳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给患者以精神安慰和鼓励,同时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以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
2.2 疾病发展期与稳定期 此期患者的注意力集中指向自身的疾病变化上,关心自己的疾病与健康,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疾病的诊断、检查结果、治疗方法、病程的长短和预后。在这一阶段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合作趋向默契和协调,但因疾病不同,心理状态也有所差异,表现种种不适的体征。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及安全需要,多进行鼓励解释和安慰,稳定情绪,为患者创造一个有利于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2.3 疾病恢复期 经过疾病的折磨,趋向康复后,患者感到欣慰,但会有新的心理问题,担心自己失去工作能力,不能胜任工作而产生忧郁心理;有些患者害怕恢复期过短会影响痊愈;有些患者虽已痊愈,不需要继续住院,但却感到体力不足,不能适应原来的环境等等,特别是患慢性疾病并有缺陷的患者,怕出院后无人照顾旧病复发,或怕出院后受歧视。此期应对这些患者做耐心的解释,说明允许出院即表明疾病已好转或基本稳定,只要坚持治疗,定期来医院复查,疾病是可以痊愈的[2]。对身体残疾或缺陷者应劝患者面对现实,重新衡量自己的身体功能,学习新的适应方法,对社会有所贡献,对家庭有所帮助或生活能够自理,这就是“健康重建”,鼓励患者主动适应病前能够自理,这就是“健康重建”,鼓励患者主动适应病前的生活习惯,主动帮助患者制定治疗休养计划,详细做好出院前的卫生健康指导,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使之愉快的出院。
综上所述,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并不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道德休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能使之早日出院、康复。
参 考 文 献
篇4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心理干预;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liver function and pathogenetic condition.Methods:The intervention group(59 patients)accept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lus medic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49 patients) accepted only routine medication.Each group was tested liver functions and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nd then found out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y comparing the test result.Results:There were non-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liver function and the HBsAg befor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hile after intervention, the two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LT,AST,ALB and HbsAg.Conclusion:It's effective to improve chronic B liver sufferer's liver function and HBsAg by routine medication plu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Key words】Chronic hepatitis B;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Liver function;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的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约占总人口的8~20%[1]。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它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并且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在亚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1-IBV)感染率高,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易形成持续性感染并诱发各种慢性肝脏疾患,大多数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易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应激反应,对病情的反复发作有影响。作为一组特殊人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2、3]。因此,我们对病人进行一定的临床心理干预,使病人的心理障碍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我院感染科就诊1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脱落者已排除),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55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36±8.2)岁。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5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均辅以休息、补充维生素、合理营养等措施等。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仅进行与肝炎相关的健康指导。心理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包括:①健康教育:讲解本病的病因以及使病情加重或反复的因素,强调戒酒的重要性,同时应保持乐观的心态,指导病人尽量避免不利因素,说明在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休息是本病治疗的主要措施。同时介绍本病的传播途径及消毒隔离措施,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引起的副反应。②每天选择非治疗时间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每天由责任护士与病人交谈,大约10~20min/次。接触病人时表现出我们的态度是诚恳的,愿意接受对方的感受并使病人感到我们是真心帮助他们;与病人交谈时掌握好说话的音调,流畅的程序用词的选择,脸部表情和动作等非语言,做一个有效的倾听者;按照整体护理的观点对待病人,给病人提供全面的照顾,创造治疗性环境,给病人提供一个舒适的、有利于健康恢复的环境,包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舒适,真正使病人感到温暖而且愿意接受帮助。③认知-行为干预:通过会谈、家庭作业和认知治疗日记等形式,帮助患者识别、检验并改变负性自动性思维,打破负性自动思维和情绪障碍之间的恶性循环。帮助病人学习并实施有效的应对技巧、应激处理对策和沟通技术,强化良好的行为方式。④婚姻和家庭治疗:促进夫妻和家庭成员之问的沟通和理解,促进相互通融和协调,帮助患者建立利于康复的家庭氛围。⑤提供心理支持:提供一个场所或氛围,营造支持性的环境,运用鼓励、倾听、说明、指导等方法,使病人表达所有心理困扰及与疾病相关的害怕、悲伤、愤怒等情绪。通过会谈消除患者顾虑,缓解紧张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针对患者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情绪给予鼓励和安慰。鼓励病人主动寻求社会支持。⑥借用森田疗法理论:使患者认识并体验到目前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对自然界的抵抗是无用的,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及肝功能恢复正常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或方法。3个月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分别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由医院检验科在人院后和临出院前进行两次化验。
1.4统计学方法:各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及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肝功能及HBsAg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ALT,AST,ALB及HBsAg转阴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的肝功能和病情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见附表)。
3讨论
慢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不但给家庭经济、生活等带来巨大的负担,而且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成为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因此,我们在对病人实施中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使其了解通过合理治疗、饮食及休息可使病情长期保持稳定;改变病人的应对方式,帮助病人面对现实,变消极应对为积极应对,建立新的心理平衡;给予心理支持,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网络的积极作用,有效地稳定病人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而且整个心理干预过程简单、易行、经济、始终贯穿于日常护理工作中,能更好地体现了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长,易复发,目前缺乏能彻底治愈的特效药,患者往往有较多的心理问题[4、5]。心身疾病产生的负性情绪,影响了患者战胜疾病的意志,也影响了肝炎的康复,是给予心理干预的高危人群。CHB出现心理障碍有以下原因:①CHB疗程长,易复发和加重,是躯体化心身症状的主要原因;②由于认知的误区,认为CHB必然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加上工作、经济、家庭等负担,使患者不能自拔,出现难以自控的强迫、恐俱、焦虑症状;③病情久治不愈,对生活、交际出现自闭情绪;④病区重症患者的死亡,导致患者出现偏执、敌对症状;⑤反复住院及生活质量下降,使他们产生孤独、脾气怪异乃至精神症状,我们曾遇到多个产生轻生和精神症状的患者。这些特征均可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使病情反复乃至恶化。
医务人员对患者而言有权威感和信任感,故医务人员可合理运用沟通技巧,采用同情、支持、启发、疏导等方法,指导患者了解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特点、自然转归、治疗现状和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对乙型肝炎有正确的认识,改善不良心境。常用于忧郁焦虑型患者。多数患者在住院期间收集有关自己疾病、治疗情况的信息和资料,尤其是1~2个疗程后,患者希望得到医务人员肯定性的治疗效果评价。根据患者这一心理,医务人员可利用对患者心理活动有积极影响的信息,给其肯定暗示,从而影响患者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多用于患得患失型和焦虑型患者。教会患者有不愉快想法时暗示自己停止,通过想象美好的前景或听音乐来分散注意力。有研究表明,悠扬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导至大脑皮质后,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改变患者异常情绪状态,对情绪不稳、易冲动型患者效果较好。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后两组病人肝功能损害程度及HBsAg转阴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我们认为,支持性心理干预是一种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活质量和改善病情的有效手段,能增强病人的依从性及治疗信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利于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
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身症状[6]、改善肝功能。工作中通过劝导、安慰、暗示、指导,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各种精神压力;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和毅力,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有效地控制心理功能紊乱,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情的康复。鉴于CHB患者存在的心身疾病,临床医护人员应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干预对提高CHB疗效的必要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心理问题,给予积极的心理治疗及护理。
参考文献
[1]池肇春主编.实用临床肝病学[M].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北京:2001,145-147.
[2]周赛君,何金彩,金旭如,等.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身心症状对比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6):418.
[3]魏倪,王凯,颜迎春,等.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激素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6):395-397.
[4]李菊兰,朱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发抑郁焦虑症状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834.
篇5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Comparison of Echocardiographic Findings between Hypertensiv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WANG Shi-ping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Imaging ,Deyang Fifth People's Hospital,Deyang 618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echocardiography in hypertensiv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Methods Forty-fiv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LVH group. Forty-f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HCM group. Forty-five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s reference group Group; observe the results of three groups of ultrasonic ECG. Results LVSDd, LVPWTd and LVmas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HCM and LVH groups (P
Key words:Echocardiography;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ypertension;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在R床中,高血压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是左心室肥厚,其是诱发患者血管疾病产生的危险因素,且随着病发率的增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由于肥厚性心肌病的心肌细胞病变、变厚、肥大以及临床症状较多变导致临床诊断难度增加。对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追料营造到早发现早治疗,以便提高预后效果[2]。本文就我院各45例肥厚性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中选取45例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组,即LVH 组,同时选择同一时间内的肥厚性心肌病中选取45例作为肥厚性心肌病组,即HCM 组,此外将同一时期内参加体检的正常人群45例作为参考组。HCM组男患20例,女患25例,年龄55~73岁,平均(50.7±13.0)岁;LVH 组男患18例,女患27例,年龄38~71岁,平均(51.1±12.5)岁;参考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6~70岁,平均(51.0±12.5)岁,未患有其他器质性疾病。所有入选对象均自愿参与本课题研究,且知情同意,将三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1.1肥厚性心肌病临床诊断标准[3] ①二维超声检查,室间隔、左心室壁厚处于11~15 mm;②经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发现近心尖室间隔肥厚,且心肌致密,并伴有间质的排列无规则;③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壁厚超过15 mm或室间隔厚超过15 mm。
1.1.2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临床诊断标准[4] ①既往史高血压超过5年以上;②左心室质量指数,男患者均超过125 g/m2,女患者超过110 g/m2;③未有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家族史;④在以R波作为主导联时,其ST段呈下斜型压,且高达0.05mV以上,T波呈现出低平、倒置或是双向。在以S波作为主导联,可见T波呈直立。当发现患者QRS波群的电压升高且ST-T才发生变化时,则可明确诊断。
1.2方法 对三组研究对象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测量内容包括左心室处于舒张末期时的内径(EDD)、舒张末期时左心室间隔的厚度(IVST)、后壁的厚度(LVPWT)以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在经过超声心电图测量后,在患者情绪镇定且并未服用药物时,同步记录患者走纸速度与12导联心电图,走纸速度为25 mm/s,保证记录过程中心电图清晰,无干扰且基线稳定。T波终点是指将TP段作为等位线,T波降支和TP段相交处。当出现U波时,则以U波和T波之间的最低点。QT离散度=QTmax-Qmin[5]。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研究对象的心动图各项指标(基于LVmass、LVST、LVSTd/LVPWTd)变化情况;观察三组研究对象QT离散度(QT最大值、QT最小值)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对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形式表示,比较以t检验方法验证。若P
2 结果
2.1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心动图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HCM组、HVH组患者的心动图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QT离散度情况 HCM组、LVH组患者的QT离散度均高于参考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目前,高血压疾病逐渐增多,导致其并发症也随之增多,其中左心室肥厚是高血翰⒎⒅⒅一,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出现左心室心肌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左心室功能出现局部变,患者后期左心室整体功能出现障碍。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疾病中靶器官受到损害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既往史患有高血压,无肥厚性心肌病(HCM)者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必备条件,其中约为90%的患者为重度高血压,以慢性心功能不全为临床表现,而约为80%患者表现出左心功能不全。
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临床治疗中及其复杂的一种心脏疾病,其病发率高达0.2%,病死率约1.0%。患者常表现出心悸、心前区疼痛、晕厥以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多种临床症状,晚期患者可出现左心衰。此疾病的产生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且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LVH)与肥厚性心肌病的不断增多,因此加强对疾病的研究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院各45例肥厚性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以及正常人群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得出LVH组和HCM组患者的超声心动态各项指标与参考组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在临床诊断中有关资料内容曾提到,医生极易将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疾病的发病原理和患者自身血压相联系在一起,以至于没有意识到LVmass、VST、LVSTd/LVPWTd等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对该病造成影响,使得临床诊断中发生误诊的现象增多。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环境因素、既往史、家族史等多方面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突出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并应用。同时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做好心律失常发生恶性的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曾慧茹,许可.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应变率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7):240.
[2]舒娜,ShuNa.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29-31.
[3]李志斐,刘蕊,张双元.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56-57.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该病房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肺结核咯血病人i54例,其中男111例,女43岁,年龄14~84岁。14岁2例,15~35岁49例,36~59岁71例,60岁以上32例,病程情况:初治91例,3~6月27例,7~12月24例;12月以上12例。
1.2 方法及结果:笔者采取每周向病人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法,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不同病程的病人心理状态均有明显不同。见表1、表2。
2 护理体会
根据每个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护理,病人入院后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希望医护能对症护理,组织好病人的情绪生活,积极配合医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1 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护理
2.1.1 儿童病人的护理:现在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以严重情绪化、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针对这一特点,尽量由固定的医护人员主动亲切地与病儿及家长交谈,对配合治疗的病儿给予鼓励与表扬,以消除病儿的情绪化心理,配合各种治疗手段。
2.1.2 青年病人的心理:护理青年病人面临升学、就业、成家等各种压力,以焦虑恐惧、悲观失望为主要表现。对此,医护人员应及时耐心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青年人接受和理解能力强,应尽量告知他们的病情,使之有目的地配合治疗。结合病情轻重,组织适宜的文娱活动,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3 中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年病人面临着家庭、社会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恐惧焦虑、悲观失望为主要表现。医护人员应加强解释工作,劝慰鼓励病人,帮助病人克服悲观急躁情绪,同时协助病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病人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1.4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老年病人以严重情绪化,自暴自弃为主要表现。护理人员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能够感动病人,使之配合治疗。同时要让病人知道肺结核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到他人的身体健康,督促病人坚持规律的服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2 不同治疗时期病人的心理护理:治疗初期,由于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及结核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因而紧张不安、情绪低落。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情绪又随着病情的好坏而波动:疗效好时,心情舒畅,若疗效不好,则恐惧、焦虑、悲观,甚至怀疑医生的治疗措施,导致不服从治疗,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针对这些问题,对初期的病人,帮助他们熟悉环境,了解治疗原则,使其明白坚持全程规律服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随着病程的延长,病人的心理状态也趋于复杂。因此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回答要谨慎、耐心、科学,消除其思想顾虑,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不同咯血量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病人咯血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手段,大咯血的病人,应严格卧床休息,温凉饮食,进易消化、营养价值高食物,原则上少量多餐。同时医护人员要关心病人,与其谈心,消除其恐惧感,指导病人正确咳痰,鼓励病人战胜疾病。对于少量咯血的病人,除了鼓励他们之外,还要指导他们正确的饮食、休息等,配合医生治疗。
3 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
3.1 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做好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利用板报、亲情小广播以及护患联系卡,创造温馨的环境,增进护患之间的情感沟通,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定制。使病人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3.2 出院病人的健康指导:出院病人,一方面因病情的好转而高兴,另一方面又担心离开了医院病情会复发,担心把肺结核传染给亲人。护士应针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好出院指导,普及肺结核病知识,解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嘱其遵医嘱按时服药,按时返院复查,坚持合理、全程、规范化疗,这样才能彻底康复。
4 结论
总之,肺结核病是一种病程长、难根治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一旦被确诊之后,就会产生消极、焦虑、恐惧以及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形成病理、生理间的恶性循环,而影响治疗。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病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解除病人的不良情绪,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田福.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5:61.
篇7
【关键词】血液病;重症监护病房;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35-01
血液病监护病房是一个独立的重症监护单位,是收治各类血液系统危重患者的专科,它以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严密的监护和集中的治疗护理。因病情严重,收治于血液病监护病房的患者,不仅身体上陷于危机状态,精神上也极度紧张,由于情绪和心理状态的改变,使原发病加重或使患者不能由始至终地坚持而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在血液病监护病房,医护人员除凭着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和丰富临床经验,在原发病给予良好治疗护理外,及早发现心理上的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心理护理,对血液病监护病房患者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血液病监护病房从2007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1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淋巴瘤12例,多发性骨髓瘤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4例。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21~77岁,平均59岁。平均入住监护室时间5天,其中22例患者转入普通病室,68例患者转入无菌仓继续治疗。
1.2 方法:①通过与病人交谈、提问,了解其心理异常、心理冲突的有关情况。②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年龄、性格、现状等并进行综合分析。
2 心理障碍分析及护理
2.1 焦虑、恐惧其原因有多种。血液病监护病房的设施、陌生的环境,由于疾病对患者生命的威胁、缺少亲人的陪伴、同室病友的抢救与死亡、仪器设备的连续声响、对监护仪电极的不适,都可以导致大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情绪[1]。为克服这种恐惧心理,护理上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即将入住血液病监护病房的患者,首先将其病情及入住情况简单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使之尽快消除思想顾虑,反复向患者讲述、解释各种仪器的重要性、必要性,使其了解和熟悉血液病监护病房的各种情况,以尽快适应新环境,保持愉快的心情、稳定的情绪配合治疗及护理。护士要注意仪表,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的心情,耐心地倾听病人的倾诉,以沉着冷静的气质、熟练的操作、有序的安排给患者安全感;对于暗示性强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信息,避免不良刺激;对高度紧张、恐惧的患者,应加强对疾病知识的介绍,深入浅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指示易患因素、所服药物、治疗手段,使患者在一定范围内了解所患疾病,从而减轻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
2.2 抑郁悲观血液病病情迁延、预后差,病人多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对患者是一种负性刺激,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自控与自我调节能力减弱;由于血液病患者应用化疗、激素等,疗程长、副作用大,如恶心、呕吐、脱发、形体改变等给其带来不便;而半数患者由于家庭经济等原因,对所患疾病及恢复前景产生抑郁、悲观。对此,在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治疗的必要性、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反应,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做必要的解释和处理,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和治愈病例,鼓励患者只要配合治疗,保持情绪乐观,即能取得满意疗效。一些由于疾病给家庭经济影响而负疚的患者,使其认识到早日康复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和支持,同时劝告家属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经济问题。
2.3 成分输血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成分输血是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但由于患者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悲观者认为病情加重才致输血;知识分子希望得到高质量的血液;多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而对于反复多次输血后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则对输血产生依赖,有的患者认为自己出血过多要求输血进行补偿。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成分输血宣教工作,取得患者信任。根据输血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因人施护,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心理需要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对输血有依赖心理的患者,讲明输血不是唯一的方法,鼓励患者全方位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成分输血常有明显的短期效应,所以护士应充分利用这一效应,激发患者的愉快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
2.4 睡眠状态紊乱由于新的环境,夜间收治病人、病房的噪声、同室病友的鼾声、、呼吸机、监护仪等各种机器的噪声,致患者产生睡眠状态紊乱。为此,应合理化布局监护室环境。轻重患者相对分开,患者之间设有幔帘。对于睡眠状态紊乱的患者,应使其尽可能地保持白天清醒、夜间睡眠的习惯,认真做好晚间护理,调暗灯光、放下窗帘、减少仪器噪声,各种操作集中进行,尽可能避免影响睡眠的处置;避免患者看到其他危重患者抢救的场面,减少不良心理刺激,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
2.5 心理否认少数患者认识不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否认自己病情与他人相同,轻视自己疾病,擅自自由活动,不注意饮食、休息、拒绝服从监护病房的管理[2]。护理人员应正确对待患者的否认反应,一方面患者面对各种检查和治疗否认、低估疾病的严重性,可以减少其恐惧感、降低焦虑反应的程度、恢复心理稳定,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另一方面否认反应是患者难以、不服从治疗的先兆。对有明显否认、漠视自身疾病、不配合医疗的病人,要强化心理指导,讲明疾病的危险性及服从医疗的重要性,使其自觉服从治疗和康复的安排。
2.6 情感沟通障碍患者在监护病房几乎与外界隔绝,与家人、亲友的交流已减少到了最低限度,由于全身被仪器、导管所包围,甚至受呼吸机鼻面罩的限制,往往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自己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贯穿健康教育,切忌只注意监护仪上的信息而忽视患者的存在,运用沟通技巧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运用护理程序对危重病人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价,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在一起,通过心理诱导帮助患者减轻或转移对自身疾病的过分关注,鼓励患者按照康复程序,逐渐活动,以使患者获得情感支持,始终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通过以上心理分析及心理疏导护理,使监护室患者心理障碍明显减少,75.56%(34/45)患者都能放松心情,积极接受治疗。
总之,血液病监护病房的治疗、护理有着特殊性。在对患者的疾病采取正确治疗、护理的同时,对患者因疾病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异常心理要及时采取措施,使病人意识到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有更多治疗方法和治愈个体,进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加强社会支持力度、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使病人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对患者疾病的转归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耿清.医学心理学[M].苏州:江南大学出版社,1991:96-97
篇8
【关键词】氯吡格雷;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69-02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上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也有了更多的关注[1]。为了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我院开展本次的临床治疗试验,对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行介入治疗的12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选取时间均在2013年7月~2015年4月之间,通过抽号的方式随机将129例冠心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冠心病患者64例,观察组有冠心病患者65例。
对照组中有39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64例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跨度为46~78岁,病程跨度为3~17年,平均年龄为(62.18±3.54)岁,平均病程为(8.43±1.65)年。
观察组中有41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5例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跨度为47~79岁,病程跨度为3~18年,平均年龄为(62.41±3.22)岁,平均病程为(8.65±1.28)年。
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数据差异,均需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可判定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不采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即在介入治疗前,先行给予患者噻氯匹定以及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的使用方法为口服,使用剂量为250mg,阿司匹林的使用方法也为口服,使用剂量为100mg。介入手术结束后,每天加用75mg噻氯匹定以及100mg阿司匹林对患者进行治疗。
应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即在介入治疗前,先行给予患者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使用方式为口服,使用剂量为600mg,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为300mg。介入手术治疗后,每天加用150mg氯吡格雷以及100mg阿司匹林对患者进行治疗,氯吡格雷的使用剂量在第三天后调整为75mg。
两组冠心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均需接受一周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整个治疗过程,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反应进行密切的关注,对突发状况及时进行处理[2]。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其中临床总有效率越高,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越低时,可判定治疗效果越显著。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各项对比数据,均接受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的处理,临床总有效率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通过卡方检验,当能求得P
2 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7%(59/6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44%(47/64);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2%(3/6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63%(10/64)。数据差异通过统计学软件包的处理,可判定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
3 讨论
临床通过介入手段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虽然具有显著的预后效果,但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血管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内皮损伤,在对血小板聚集进行诱发的同时,引发一系列的心血管不良事件[3]。面对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不断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有效的干预手段,能够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本文即是对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疗效进行分析。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在临床具有强效性的特点,在冠心病患者的使用中,能够直接与患者体内的二磷酸腺苷受体以及腺苷环化酶进行结合,在抑制糖蛋白GPIIb/III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的同时,对血小板的控制进行干预[4]。另外,氯吡格雷具有生物药效的特点,不会受抗酸剂以及食物的影响,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时,能够快速显效,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降低[5]。
总而言之,在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加用氯吡格雷,能够有效对患者的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抑制,在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同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冷建洪,邓小军.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6):77-78.
[2]芮浩淼.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111-112.
[3]白杰,刘庆利,于慧春等.氯吡格雷在预防2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0):679.
篇9
【关键词】 正常值范围
【摘要】 目的 建立西安地区健康人群血浆脑钠肽(BNP)的正常值范围,探讨BNP在心血管疾病中临床诊断截断点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可靠性。方法 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对西安地区健康人群血浆样本258份;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204份,进行血浆BNP浓度检测。结果 西安地区健康人群血浆BNP的正常值范围(微粒子酶免分析法)为0~38pg/ml;血浆BNP浓度冠心病组、心肌梗死组、心衰组的临床诊断截断点分别为4670pg/ml、7195pg/ml、11569pg/ml。各截断点对于相关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各不相同。不同心血管疾病组与正常组BNP浓度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建立本地区健康人群血浆BNP浓度的正常值范围,对于本地区患者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不同心血管疾病血浆BNP诊断截断点各不相同,诊断截断点的建立可提高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 血浆脑钠肽;正常值范围;心血管疾病;诊断截断点
Normal value range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study on diagnosis cut-off point of BNP level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normal value range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in health adults from Xi’an area,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BNP levels as a diagnosis cut-off point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Methods 258 plasma samples from health examination crowd and 204 plasma samples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had been selected to measure BNP levels by 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Results The normal value range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in health adults from Xian area were 0-38 pg/ml(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The diagnosis cut-off point of BNP concentratio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myocardial infarction,heart failure were 4670 pg/ml,7195 pg/ml,11569 pg/ml,respectively.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NP levels amo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groups with normal group(P<001).Conclusion Normal value range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can use to diagnosis.Measuring of diagnosis cut-off point of BNP levels might be a potential as marke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Key words】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ormal value range;cardiovascular disease;diagnosis cut-off point
脑钠肽(BNP)是继心房钠肽(ANP)之后发现的又一个心脏血管神经激素,血浆BNP浓度升高已被证实与心室容量的扩张和超负荷程度成正比[1],其水平与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力衰竭分级呈正相关[2],根据其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特征,该指标被认为是左心衰的重要标记物[3]。
诸多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BNP是心脏疾病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4]。新近报道心肌细胞的坏死以及局部压力的变化都可以刺激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BNP;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也可以使其循环中BNP的水平高于正常人;急性肺栓塞时BNP同样也会增高。
由于目前国内血浆BNP检测仍未广泛开展,各地区健康人群血浆BNP含量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也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初步观察了血浆BNP这一指标在健康人群的正常值范围和不同心血管疾病诊断截断点,旨在探讨这一指标作为一种高效、快速、便捷的标志物直接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治疗和公共卫生调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健康组标本来源 采集2004年3月1日~11月1日在西安地区居住5年以上、年龄30~60岁在我院进行健康查体人群,排除心、肺、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肾脏疾患,临床生化、胸部X线、腹部B超检查,肺、肾、肝功能均未发现异常,血浆样本258份(男132份,女126份)。
112 疾病组标本来源 2004年3月1日~11月1日在西京医院住院已确诊患者(年龄<60岁)的血浆标本共计204份,其中冠心病124份,心肌梗死50份,心力衰竭30份。
12 方法
121 标本的采集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抗凝血2ml(EDTA-K2),分离血浆后于4h之内检测完毕。
122 BNP浓度的检测 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应用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其专用BNP检测试剂盒(美国雅培)进行血浆BNP检测(精度为000pg/ml)。
13 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以统计学软件包SPSS 115 for windows和根据Youden指数(YI)最大法[5],进行统计分析,行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求得最佳截断点。
2 结果
21 西安地区健康人群血浆的平均浓度 在258例健康人群中,BNP平均浓度为(2867±149)pg/ml。其中男性为(2732±199)pg/ml,女性为(3002±262)pg/ml。西安地区健康人群血浆BNP的正常值范围为0~38pg/ml(微粒子酶免分析法)。见表1。
表1 本地区健康人群与试剂厂家健康人群血浆BNP平均浓度的比较 (略)
22 患病组血浆BNP浓度测定结果 各患病组血浆BNP浓度的测定结果及其与健康人群的比较见表2。
表2 各患病组BNP浓度及其与正常人群的t检验结果 (略)
以上结果显示:血浆BNP浓度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衰的病人中显著升高,与正常人群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3 血浆BNP浓度在各患病组的诊断截断点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 见表3。
表3 血浆BNP浓度在各患病组的诊断截断点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 略
由以上数据可知:BNP对心衰、心梗等心脏病有较高诊断价值。
3 讨论
正常参考值是发现异常的基础,也是了解异常程度的对照。建立本地区健康人群血浆BNP正常值可为相关疾病患者的诊断、预后判断提供一个更准确标准。结果显示,西安地区健康人群血浆BNP的正常值范围为0~38pg/ml(微粒子酶免分析法)。与美国雅培公司提供的参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可见建立地区性正常值范围的必要性。
血浆利钠肽构成一组结构相关的具有调控液体内环境、血管张力和血管生长等功能的肽家族,它包括A型(心房型,ANP)、B型(脑型,BNP)以及C型(内皮源性,CNP),其中心房钠肽(ANP)和脑钠肽(BNP)主要在心脏损伤过程中合成和分泌。因此,自25年前被发现由心脏组成部分分泌至今,心脏利钠肽始终被认为是一种有意义的心脏病学标志物[6]。
由于BNP主要由心室极细胞合成和分泌,而其浓度升高与心室容量的扩张以及充盈压力的增加有关,故BNP水平的检测一直主要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7]。目前国际上尚无BNP诊断心衰的标准值,而且该值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同龄女性也较男性高,因此使用BNP诊断心衰时,需根据实验室使用的方法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8]。实验结果表明:心衰患者BNP平均浓度在所观察的不同病例组中最高[(1046934±206167)pg/ml],与正常人群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患者的诊断截断点为11569pg/ml。
Craig等报道,在房颤复律到窦性心律后,病人血浆BNP水平会快速下降,其下降机制以及BNP浓度是否受镇静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依然不明了[9]。Wiviott等的研究证实,BNP水平的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其危险分层中可提供相关信息补充传统的坏死生物标记物如心肌肌钙蛋白(cTn)和肌酸激酶(CK)等,BNP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升高的心肌梗死,非ST段升高的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均显著升高,而BNP上升与ACS治疗的相关意义仍有待证实[7]。Watanabe的研究发现,血浆BNP的检测水平对决定瓣膜病的手术时间具有临床意义。瓣膜手术最佳时间的确定非常重要,在严重证候的病人中,显著改善证候状况与随后的瓣膜手术的成功率密切相关。然而,在病人没有或者只有不明显症状时,手术的决策非常困难。这一研究显示,在高BNP水平的病人中,手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不明显。因此研究者认为:BNP的水平对于检测无症状心脏瓣膜病以及决定理想的手术时间是有价值的临床标志物[10]。另外,ProBNP血浆浓度增加与严重的缺血性心脏病相关,因为心肌缺氧增加局部BNP基因的表达[6]。我们在冠心病等不同心脏病患者中检测他们的血浆BNP浓度,结果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00),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状态的评价对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1],许多文献报道心肌梗死后血浆BNP浓度已成为一个新的评价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生物指标。心梗后BNP的分泌机制可能由于心梗后位于梗死区与非梗死区交界部位的心肌细胞所受的室壁张力增大而使BNP分泌显著增加[3]。所以急性心梗患者早期测定血浆BNP浓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浓度的检测显示其平均浓度为(91945±16600)p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诊断截断点为7195pg/ml。
BNP作为一种心脏生物标志物的有效应用,不仅需要对它临床表现的准确性的认识,也需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保证。随着免疫检测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日益深入和完善,血浆BNP水平在临床预测、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将日趋广泛。
【参考文献】
1 Yap LB,Ashrafian H,Mukerjee D.The natriuretic peptides and their role in disorders of right heart dysfunction an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linical Biochemistry,2004,37(10):847-857.
2 Schaufelberger M,Bergh CH,Caidahl K,et al.C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be used as a screening tool in general practice?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rimary Health Care,2004,22(3):187-191.
3 Mc Cullough PA,Omland T,Maisel AS.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a diagnostic breakthrough for clinicians.Rew Cardiovase Med,2002,4(2):72-76.
4 Goto T,Takase H,Toriama T,et al.Circulating concentrations of cardiac pateins indicate the severy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Heart,2003,89:1303-1307.
5 李良寿.临床研究原理与方法.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1.
6 Goetze JP.ProBNP-derived peptides in cardiac disease.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2004,64(5):497-509.
7 Wiviott SD,De Lemos JA,Morrow D,et al.Pathophysiology,prognostic significance and clinical utility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acute coronary srndromes.Clinica Chimica Acta,2004,346(2):119-128.
8 Mclean AS,Huang SJ,Nalos,et al.The confounding effects of age,gender serum creatinie,and eletrolyte concentrations on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oncentrations in cirticall yill patients.Crit Care Med,2003,31:2611-2618.
9 Vinch CS,Rashkin J,Logsetty G,et al.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fall rapidly after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o sinus rhythm.Cardiology,2004,102:188-193.
篇10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参附注射液
笔者采用参附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甲状腺功能减退28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国内文献诊断标准[1]选择CHF患者52例,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8例中,男20例,女8例;年龄50~75岁,平均(50±10)岁;病程5~25年,平均(10±4)年;其病因分别为冠心病16例,肺心病4例,风心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高心病2例;心功能Ⅱ级3例,Ⅲ级18例,Ⅳ级7例。对照组24例中,男16例,女8例;年龄40~76岁,平均(45±10)岁;病程8~20年,平均(15±2)年;其中冠心病14例,肺心病5例,高心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15例,Ⅳ级5例。心功能分级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排除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休息、限盐、吸氧、利尿、强心、扩管等),酌选地高辛0.125~0.25mg/d,武都力(含双氢克尿塞、阿米洛利)1~2片/d,依那普利5mg/d,消心痛30mg/d,口服。病情严重者予西地兰0.2~0.4mg、速尿20~40mg,分别加10%葡萄糖20ml内分次静脉注射。有高血压者,酌用降压药物。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四川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mg/支) 5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20滴/min,1次/d,心功能Ⅱ级以下者不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两组均以2w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心功能疗效评定 治疗后心功能改善2级或3级者为显效;心功能改善1级者为有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者或恶化者为无效。治疗组28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24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2.2两组症状和体征变化 治疗组心悸、紫绀、水肿、畏寒等症状似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两组血清T3、T4、TSH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T3明显低于正常,约40%患者T4低于正常,全部患者TSH均正常。心衰程度越重,T3降低越明显。所有患者治疗后T3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3 讨论
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中晚期表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为其常见合并症。本文观察了52例CHF患者,发现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与心衰的程度有关,而与病因无关。在心衰纠正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T3下降、T4下降或正常,TSH均正常,这与近年来有关报道相似[2]。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多有浮肿、尿少、心悸、咳嗽、畏寒乏力症状。参附注射液由人参、附子等药提取物混合而成,有益气温阳作用,其强心利尿的临床药理作用已被药理研究证实。人参有效成份人参总皂甙有抗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作用[3],其作用原理可能与减慢心率,降低心脏前负荷有关,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以改善心肌缺血时游离脂肪酸代谢紊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动物实验表明,附子提取物与乌头碱可兴奋心肌细胞β受体,有加快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增加搏动幅度的作用。但当人参存在时却使培养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减慢,使类似β受体兴奋剂的附子失去了正性频率作用,保留正性肌力作用[4]。上述临床观察显示,治疗组通过加用参附注射液,在改善心功能、平均疗程及升高T3、T4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可减少洋地黄的用量,心功能2级者可不用洋地黄类药物。
目前认为心衰时引起甲状腺素异常变化的机制可能与CHF应激、组织缺氧、胃肠道瘀血、营养物质缺乏,及甲状腺素受体改变有关。且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对CHF患者的心功能损害程度、治疗和预后判断可能有一定意义[2,5]。笔者通过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CHF,不仅控制心衰效果显著,而且随着心衰的改善,T3、T4亦显著升高,疗效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显著。说明参附注射液对纠正CHF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有一定意义,其作用机理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方圻.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对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2):83-94.
[2]张贵生.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J].中原医刊,1999,26(2):57.
[3]陈修.人参枳实有效成份和氯压定对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疗效的对比观察[J].湖南医学院学报,1980,5(3):233.
[4]夏炎兴.参附注射液对培养心肌细胞搏动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11(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