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练习题范文

时间:2023-03-17 15:0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数除法练习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数除法练习题

篇1

1。写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式

(1)绿花的朵数是黄花的。

(2)黄花的朵数比绿花多。

(3)一件上衣降价出售。

(4)实际比计划增产。

2。计算

21×=×26=×=×15×=

3。计算下面各题,再观察每组题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4。×1616×13×13×××

5。米=()厘米吨=()千克

时=()分平方米=()平方分米

6。×()=()×0。5=()×6=()×=1

二、应用练习

1。(1)黄花有50朵,红花是黄花的,红花有多少朵?

(2)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3)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红花有多少朵?

2。(1)食堂有吨煤,用去一部分后还剩。还剩多少吨?

(2)食堂有吨煤,用去吨。还剩多少吨?

(3)食堂有吨煤,用去。还剩多少吨?

(4)食堂有吨煤,用去。还剩几分之几?

3。一辆卡车1千米耗油升,照这样计算,行千米耗油多少升?50千米呢?

4。一件毛衣原来销售56元,现降低销售,降价多少元?现价是多少元?

篇2

单复数专项练习

一 将下列句子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肯定和否定回答.

1 I'm thirteen years old.

2 He likes his family members.

3 We are singing and dancing.

4 Mary can ride a bike.

5 John is a tall and kind person.

6 There is some broccoli in the bowl.

7 I will take it.

8 Her sister-in-law is a teacher.

9 My father cooks well.

10 Our little brother draws a nice picture.

二 将下列句子改为否定句.

1 My mother is a singer.

2 Linda likes playing the piano.

3 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table.

4 He plays ping-pong very well.

5 Cats and dogs are animals.

6 There are 60 students in our class.

7 One and ninety is ninety-one.

8 I will go to school next year.

9 His sister can play volleyball.

10 Running star Sandra Clark eats well.

三 将下列单数变为复数或复数变为单数.

1 It's a nice backpack.

2 We are in Class5, Grade2.

3 There is a picture over there.

4 There are some chairs in the classroom.

5 She is our teacher.

6 Would you like some cakes

7 Those are his new dictionaries.

8 This is an orange orange.

9 They are black cats.

10 He is a great player.

11 wife________

12 woman doctor__________

13 children__________

14 father-in-law___________

15 wolf________

16 knife__________

17 desk________

18 Chinese__________

19 glass________

20 strawberry_________

21 boy________

22 teeth_______

23 watch________

篇3

【关键词】 自体干细胞移植;角膜绷带镜;复发性翼状胬肉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1.058

翼状胬肉是眼部多发病和常见病, 大多学者认为是受环境因素刺激所致的一种慢性增生性炎症病变, 侵犯单眼或双眼, 中医称为“胬肉攀睛[1], 实质为结膜增生变性, 常发生于睑裂区。其发生病变临近瞳孔区时, 会因牵拉而导致角膜散光或生长进入并遮盖瞳孔区时而引起视物模糊, 胬肉较大时, 甚至可妨碍眼球运动[2]。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 常见的单纯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30%~50%[3], 多次手术切除后复发率更高, 可达50%~80%[4]。多次切除术后损伤大, 刺激瘢痕增生粘连, 增加了再次手术切除的难度, 且术后疼痛[5], 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上的伤害。近年来, 随着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理论的广泛推广应用, 给复发性胬肉也带来了新的手术治疗思路, 但术后术眼疼痛也困扰着患者, 角膜绷带镜具有保护眼表, 防止角膜上皮受机械性刺激、缓解疼痛、消除水肿、促进角膜创伤愈合的功能[6], 术后角膜绷带镜的使用减轻了患者疼痛不适感, 促进术后恢复。本院采用了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64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 其中男24例27眼, 女32例37眼, 年龄39~67岁, 56例中1次复发者47例54眼, 2次复发者6例7眼, 3次复发者3例3眼, 复发时间6个月~3年。病例入选条件:胬肉生长达角膜缘鼻侧1~6 mm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排除各种引起干眼症及其他眼表疾病;排除瘢痕体质及糖尿病患者。

1. 2 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治疗。①手术室显微镜下, 2%利多卡因胬肉局部浸润麻醉, 沿胬肉头部外0.5 mm豆刀向一个方向分离胬肉达角膜前弹力层, 分离至泪阜部, 剪除增生部分, 刀片刮去巩膜残留及增生的结膜组织至光滑, 旷置此处角膜缘外2~4 mm巩膜组织, 烧灼止血。②在手术眼(或健眼)角膜缘上方结膜局部浸润麻醉, 沿角膜缘分离结膜, 分离出和巩膜暴露区相一致大小的带有角膜缘干细胞条带(宽3~4 mm)结膜并取下, 使取下结膜的角膜缘侧结膜和暴露区巩膜的角膜缘处相对合, 用10-0线缝合于暴露巩膜区和结膜对合。对合缝合取健康结膜区的暴露区。③术毕,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眼水滴眼, 术眼佩戴角膜绷带镜。术后每天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眼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普拉洛芬眼水点眼, 点眼水要点在结膜囊内, 不要直接点在角膜绷带镜上, 术后1周去除角膜绷带镜(博士伦, 镜片材料, 硅-水凝胶聚合物, 屈光力0, 含水量36%, 直径14 mm, 基弧8.6 mm), 2周去除结膜缝线。

1. 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术区结膜植片平整无充血, 角膜剥离面上皮修复, 无新生血管及增生组织生长;复发:术区结膜明显充血, 局部组织增厚, 角膜剥离面有新生血管及增生组织生长。

2 结果

术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片均成活, 生长平整, 未见溶解及吸收。术后56例64眼均进行术后随访, 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只有1眼胬肉复发, 复发率为1.6%。

3 讨论

翼状胬肉的诊断十分简单, 但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视力以及美容, 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手术方法的种类越来越多, 但是该疾病依然有着相当高的复发率, 特别是复发性翼状胬肉, 手术完成之后更加容易复发, 因此寻找一种简单方便, 并且术后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以此来降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是十分重要的。现阶段, 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两种手术方法分别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以及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如果采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该疾病的复发率高达20%~70%。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再次或多次切除破坏了角膜缘干细胞, 使干细胞减少, 使角膜上皮结膜化, 纤维组织过度生长又促使胬肉的复发。翼状胬肉的发生与角膜缘干细胞的功能缺乏有关[7]。角膜缘干细胞具有生发细胞促进更新和增强组织再生能力, 且能抑制新生血管生成, 阻止新生血管和增生组织侵及角膜。带字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移植及自体球结膜移植等都属于有效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球结膜缺损的有效方法。研究显示, 相对于单纯的自体球结膜移植, 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移植术后患者上皮愈合的时间较短, 并且术后复发率也相对较低。这表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缩短, 并且能够将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有效降低。在角膜上皮的愈合过程中, 角膜缘干细胞能够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增生为角膜上皮细胞, 对受损的角膜表面能够起到有效的修复与稳定作用, 并且能够有效组织新血管的入侵。也可以这样说, 角膜与结膜之间的栅栏为健康的角膜缘干细胞, 它能够有效发挥出屏障作用。经过反复性的手术损伤以及刺激, 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角膜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更加严重的损伤, 并且也会促使术后复发率更高。

角膜绷带镜主要由硅-水凝胶生成, 具有:佩戴舒适、高度透氧、可连续佩戴、不降低视力的优点。利用镜片覆盖的角膜神经, 减少刺激, 减轻疼痛及术后刺激症状;镜片可以固定角膜上皮, 减少眼睑和角膜上皮的接触刺激, 促进角膜上皮愈合[8]。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治疗效果好, 复发率明显降低, 患者疼痛不适感降低。手术中应注意:①胬肉组织和瘢痕组织尽量切除干净, 巩膜暴露区要光滑, 注意止血处理, 勿损伤内直肌及眼球壁。②取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要薄, 面积稍大于暴露的巩膜植床区, 避免植片过紧, 影响成活。③取自体结膜的角膜缘侧对合于巩膜暴露区的角膜缘处, 结膜上皮面一定朝上。④术后应用促进角膜上皮恢复的营养液滴眼液和激素类滴眼液, 促进角膜恢复, 促进植片成活, 减少其溶解及脱落坏死。⑤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禁止使用眼药膏, 以免影响角膜绷带镜的透氧性, 加速角膜创面的愈合。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56例(64眼)复发性翼状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可知, 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均没有出现并发症, 手术完成对其进行3~12个月的观察与随访, 仅观察到1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1.6%。由此可知, 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配合使用角膜绷带镜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术后效果好, 复发率低,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 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 眼科全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319-1321.

[2] 葛坚, 赵家良, 黎晓新. 眼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66-167.

[3] 王雨生.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并发症.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4, 18(2):116-121.

[4] 张传电, 孙立新, 张凌, 等. 羊膜及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1, 23(1):42-43.

[5] Adamis AP, Starck T, Kenyon KR. The management of Pterygium. Ophthalmal Clin North Am, 1990, 3(7):611-623.

[6] 谢平, 何静, 欧阳君.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加绷带镜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复发率研究. 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35):94-96.

[7] 邓文香, 刘凌.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贝复舒治疗翼状胬肉.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2, 24(6):692-693.

篇4

1、有坡度有层次,为学生架设思维的阶梯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因此,所设计的练习题也应该有一个坡度。先练习模仿性的题目,属于再造性思维,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最后达到创造性思维的程度。坡度的大小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而定,一般地说年龄小坡度也略小些,基础好的坡度可略大些。不论班级基础如何,总应该有一个坡度,不宜在平面上机械重复。

有坡度还要有层次。旧的教学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上,往往是倾盆大雨式的一次布置若干道题目,结果能力强的学生解题快,能力弱的学生解题慢,造成劳逸不均。前者浪费时间,后者手忙脚乱。所谓的层次,是将设计好的几组练习题,按坡度不同分几次提供给学生练习。每个层次题目不多,使学生在解题速度上差距不大。每个层次又能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学生感到学习永无止境,兴趣越学越浓。

2、防定势,防干扰,使数学知识逐步得到巩固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加法应用题,他们往往认为所有的题目都用加法做;明天学减法又会认为题目都是减法题。有时他们还会从题目的个别字句寻找所谓的规律。例如,学习倍数应用题以后,他们认为题目中“倍”字在问句上,一定是除法题,“倍”字在条件里,一定是乘法题。又如,他们在学了等分除法以后,就认为任何问题只要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当遇到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上小三角形,问每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几度时,便会不加思索地认为是180°的一半是90°。类似这些情况,就是思维定势。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相互干扰的情况也应引起注意。学习了面积以后,周长与面积便容易相互干扰,用错公式和单位名称的现象便会出现。所以,在设计练习时,应考虑防止学生产生思维定势,排除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主要措施是设计对比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或者采用变化条件或问题让学生加以分析。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过早地出现对比题会发生混淆。其实,人们认识事物离不开对比,有比较才能鉴别。不过在对比时,要揭示出相关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不同之处加以分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更需要通过地比来理解它,从比较其异同中掌握本质特征。比如,计数单位和数位;分数单位和单位“1”;小数末尾的0和小数点后面的零;正比例和反比例;解方程和方程解的概念等。只有通过比较其异同,才能使这些概念达到清楚的状态。

3、周期反复,交替再现,促使知识内化

学生学习数学,总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某个数学知识产生表象,然后在多次反复应用题中,加深认识,逐步内化为自己思维里的东西。因此,在练习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周期,反复再现,也就是在学生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时,要适当穿插一些前面学过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分数时,练习里穿插一些整数、小数的题目;在学习应用题时,练习里穿插一些学过的几何知识题目。让学生有一个反复接触的机会,寓复习于平时练习之中。周期反复、交替再现,要有计划的安排。根据人的遗忘规律,新学的东西,反复再现的周期要短些,然后逐步放长,已经熟练了的东西,反复再现的周期就可以更长些。

4、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各有所得

学生中,有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动作迅速,有的接受能力弱,思维反应慢,动作迟缓。因此,在设计练习时,除了基本的内容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对于发展变化的内容,应考虑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求可以高一些,可设计一些题目让他们独立思考,作创造性想象,使这些学生感到教学的奥妙,越学越有劲。而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只适当的有些变化和发展,使他们经过努力也能理解,这样各有所得,不断提高。

5、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培养能力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联系。因此在练习设计的时候,应多考虑如何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加深认识,而不应搞死记硬背式的练习。过去有的教师让学生背诵定义、性质,甚至考试时还要默写,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学死了。特别是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概念化十分严重,什么找关键、找单位“1”、找对应分率等等,形成一种公式去套题。其实,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理解,加以分析,解法是会创造出来的。

篇5

关键词:习题;精选;综合性;思考性

两种现象的对比:

一次,与市讲师团送课教师座谈时了解到:他们每天每个班只有一节数学课,所以老师在备课时特别用心,想方设法加大课堂容量,选择有价值的题目,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以更大地提高。与之对比,我们身边大多数老师备课时都把时间、精力用在新课的展开上,但对新课之后的练习题的选择与设计,却常常“忽略不计”。单一、机械、重复、枯燥的练习,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习题对学生来说太浅,实施起来过于顺利,除了耽误时间,学生一无所获;有些习题太难,一节课跟随老师思考的没几个人,大多数成了陪衬。这样长期下去,我们发现课堂结构松散,课堂效率低下。

反思两种现象,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效果。促使我们不由得再次说到教学永恒的话题,教师每天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一件事——备课。殊不知,这几道题的选择,与新课的展开同样重要,或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或耽误宝贵的时间,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效果是“锦上添花”还是“狗尾续貂”。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选择意识,重视习题的备课。

引发的思考:

那么,我们平时备课时关于习题的选择与设计,应注重哪些方面呢?

一、明确目标,找准练习方向

一些教师在习题设计上不加辨别,想让学生在题海中得以提高。虽然形成熟练的技能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做支撑,有时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及由此衍生的后果,忽略了学生的时间成本与收效的对比。

教学目标既是一节课的方向,又是一节课的归宿。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练习也不例外。心中有了目标意识,就可避免某些习题的无效、低效劳动。通过每道习题的设计与练习,要达到什么效果,教师要心中有数。

二、练习题设计要精选,有的放矢

我们选择的习题,不能平均使力,而应有所偏重。要立足学生基础,体现重点,突破难点。不在一些低效、无效的问题上耽误工夫,抓住易错、易混淆之处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中,在学生书写之前,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的练习,学生依次拨出564、574……604、704,学生在拨604、704时,师问:“你们怎么把十位隔过去了,你能把它写出来吗?”“十位上是0 ,可以不写吗?为什么?”一个小练习的有意设置,把“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这个教学难点得以有效突破。

再如:“一个数除以小数” 新课后的练习课,练习的题目就要涵盖各种类型:两位小数÷两位小数、两位小数÷一位小数、整数÷小数,而不只是本节教师的两位小数÷两位小数,否则学生只是单纯模仿,谈不上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在之后的学生总结方法阶段,教师让学生说了思考步骤,就到此为止,而通过小数除法计算渗透的转化思想学生却没有体会。凡此种种现象,更加提醒教师要加强对习题的备课。

针对性的习题设计,不在于花费多少时间找题,而需要教师多用心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即使是书上练习,也要有所选择,作出适当调整、组合、补充。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同,先后顺序不同,学生掌握运用的效果会有很大区别。

三、设计习题,要有综合性

学生学习新内容后,应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但更应有一些综合练习,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对这个场景都很熟悉,专门问学生某一知识点时学生都会,但出示一道综合性稍强一点的题目,有些学生就无从下手。

听过一节“分数应用题”复习课,老师还像刚开始接触本知识点那样,出示一些关系句让学生模式化的说思路,“小明走的路程比小军多1/4”“苹果的单价比香蕉少2/3”……这样就不如只抽取一两句,把它们放在完整的题中让学生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会从关系句入手,一步步分析解决问题。

再如“小数加减法”新课之后,教师设计一道题,从下面四个数(11.2 3.76 9.76 18)中,任选两个写出减法算式并计算。小小一道题内容丰富开放,引导学生练习了各个层次的小数减法,评讲时又设计几个问题:“9.76-3.76这道题,为什么竖式上是6.00,横式却是6呢?”“11.2-3.76时,直接把6移下来行吗,应该怎么办?”……这样针对计算过程中易错之处进行了细致的处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设计的习题要有一定的思考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选择设计习题时,要立足学生基础,用心分析,设计一些能启发思考、发展思维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以引导,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如“圆锥的体积”学习之后,老师设计一道习题: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你能想办法得到它的体积吗?

这样的习题,学生可以借助直观操作帮助理解,也可以直接思考解决问题。有的学生还会想到绕不同的直角边旋转,会得到不同的圆锥……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有力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水平。

五、面向全体,发挥习题的功效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学生不会的题目,找老师问时,自己一读题,就恍然大悟。有些题目,教师读题,再让学生做,其实是老师剥夺学生审题的机会了。有些题目,教师习惯先让优生分析关键环节,把障碍解除后,再让其他学生做“计算操作工”,这样就剥夺了中、差生思考和练习的机会。习题是否最大范围地发挥作用,令人深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扎实有效的练习反馈,要面向全体,让每个人真正去思考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每道题发挥最大作用。

只有教师下题海,学生才能架轻舟。让我们关注对习题的备课,以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活动经验,体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小学数学教师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学好数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除了备课、上课,还有就是作业的布置。布置作业也是一门学问,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数学课堂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智能发展和思想教育等方面一种展示, 是课堂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的一种形式,是落实数学教学目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业设计应注重三个“突出”:

一、突出趣味性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 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因此,作业设计时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让作业的形式多样化,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在娱乐的氛围中得到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有些纯属计算的练习题。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把教材中有的计算题进行改编,使它们成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等,这样就化书本中形式单一的计算题为形式多样的计算。同时可以让学生扮成不同的主角(如啄木鸟医生等)或者变换成玩开火车、击鼓传花等游戏的形式来完成,促使学生计算兴趣盎然。

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之后,我有这样的作业设计:当“妈妈的小秘书”。

下面是张林妈妈在超市购物的电脑小票, 请你帮张林妈妈填写完整。

名称 数量 金额 商品名称 数量 金额

红皮鸡蛋/kg 0.78 36.60 透明皂/块 2 7.00

猪排/kg 1.5 42.00 大米/袋 1 33.00

盐水鸭/只 1 11.50 盐/包 1 1.2

件数总计: 4 件数总计: 5

合计金额:( ) 合计金额:( )

现金: 100.00 现金: 50

找回:( ) 找回:( )

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起初感到有些为难,那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尤为吃力, 有的甚至感到厌烦而不想做,这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最重要。我这样设计主要唤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活动中(当妈妈的小秘书)很有兴致地动起笔来计算,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计算在实际中的作用, 进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学习,做好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当教学了“一个数除以小数”之后, 我设计了:“找朋友”

(1)2.4÷15 3.84÷12 (2)(0.96÷6) (0.02)

3.84÷1.2 0.24÷1.5 (7.8÷26) (0.3)

0.384÷1.2 38.4÷12 (0.46÷23)(0.16)

我们知道,在小学数学计算中,除法计算又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是学生感到最用力的一个学习内容,如何让学生学起来轻松一些呢?我的上述设计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后,第一课时的一个作业设计(找朋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解决计算中的方法问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度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像设计这样的题目 ,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二、突出重点

教师给学生设计课堂作业时, 不是随意地就让学生去做一些题目 , 而是要对练习题进行必要的取舍加工, 那些可做又不必做的题目坚决不给学生做。 只有既能突出知识重点、能力重点,而又能大大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作业设计才是可行的设计。

例如: 学习了“可能性的大小”这一节后, 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1)盒子里装有 8 个黄球和 1 个白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摸到黄球的可能性( )。

(2)在班会上,同学们玩抽签游戏,一共有 10 张“唱歌”和 3张“讲故事”的卡片。 李炎同学随机抽一张,他抽到( )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一大题的练习目的就是检验学生对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让学生明了: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可能性越小。

在教学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之后,为了突出重点,我设计了以下的作业:填一填:

(1)妈妈今年a岁, 比小华大b岁, 小华今年( )岁。

(2)比 x的 6倍多 15 的数是( )。

(3)商店今天卖出日记本 a 本, 卖出的作文本是日记本的 3倍, 卖出作文本( )本。

(4)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 4.8 倍,自行车每小时行a千米,汽车每小时行( )千米。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各题的关系

(1)b与 x的和:

(2)3 与 y的积:

(3)65 除a的商:

(4)比 m的 7 倍少2.8:

在教学了“梯形的面积”之后, 围绕梯形的面积计算, 我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 梯形的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 ), 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 )和,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所以梯形的面积=( +)×( )÷( )。

(2)一个梯形的水渠横截面,渠口宽 1.6m,渠底宽 1.1m,渠深0.8m,横截面的面积是( )平方米。

(3)一个梯形的面积是 1.8 平方分米,它的高是 9 分米,上底是6.5 分米,下底是( )分米。

设计作业时,突出知识重点,题型新颖,学生的兴趣高,学习的效果就会好。

三、突出教育性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教学的目的之一,作业设计也要突出思想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作业的思想教育应主要渗透:办事认真负责、创新意识教育、“五爱”教育等。 思想教育内容主要取决于作业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潜在先进教育意义的作业。

例如: 教学《植树问题》之后, 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学校大门前的公路长 80m, 要在公路两边栽上樟树, 每两棵树相距8m(两端不种)。 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

(2)学校操场旁的一个周长为 80m的圆形花坛,这个花坛边每隔 2m摆一盆花,共要摆放多少盆花?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有效练习;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233-01

众所周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建立起新概念、习得规律之后,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练习题,才能巩固所学知识,正确理解概念、定理、公式等,逐步形成技能、技巧,不断提高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充分?窆掘教材资源,选取典型适度的习题,精心组织,变有限为无限,让学生的思S水平得以提升。下面,我就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弄清课堂结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练习课是“以练习为主”,“适当指导”,做到“导、练、议、评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学法。而在练习课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体现在教师的精心设问和巧妙导语上。教师应当做到:(1)应在重点练习题的解题依据处设问;(2)在解题错误的错因处设问;(3)在提示知识内在联系,探求知识规律处设问;(4)在易混知识处设问;(5)启发学生如何综合运用新旧知识;(6)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转折;(7)在各个环节的衔接处做到承上启下。

二、在解答习题中,优化解题技能技巧

不管是基本练习、巩固练习还是拓展练习,它们都将承载着各自不同的任务,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所必须进行的有效练习。通过解答习题,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提高数学基本技能。如在四年级口算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此类口算题: “4×25÷25×4”。学生往往会错误地解答成“4×25÷25×4 = 1”。造成学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受简便计算形式的负迁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实施教学的:(1)理解算式意义。让学生理解“4×25÷25×4=1”表示“4”先扩大到原来的25倍,再缩小到它的1/25(原来表述为缩小25倍),正好抵消,最后再乘“4”,结果是“4×4=16”;(2)加强比较。目的是搞清楚上述两道题的不同点,明确运算的正确顺序;(3)归纳提炼出计算方法技巧。在理解算式意义的基础上,明白计算只有乘除运算时“×25÷25”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划去,表示抵消。最后只要计算“4×4”即可。学生掌握了计算技巧后,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就能明显提高,可以大大降低错误率。

再如,在计算小数除法时,有时要按需要保留合适的小数位数。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书上所介绍的“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后再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外,还应让学生根据“余数是否过半”灵活判断是“四舍”还是“五入”,从而省去下一步的计算,不仅提高解题速度,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整合习题资源,提高学生知识建构能力

数学课堂练习,没有一定的容量达不到一定度,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就看不出来;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会使学生产生排斥、厌烦心理。教师在上练习、复习课时应整合习题内容,使习题的内涵更加丰富。

比较甲乙两位老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一课,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活动,学习效果完全不一样。

教师甲做法:

(1)请学生回忆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2)背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体积、容积单位及进率;

(3)课堂练习。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幻灯片一张张更换,学生忙于解答到下课还解答不完的习题。

教师乙做法:

(1)学生课前自己整理单元知识。用各种形式表示出单元知识结构,并反思自己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些地方掌握不好,以书面形式整理出来。

(2)编题练习。出示:“有一个长方体,长宽各为5厘米、高2厘米”,让学生自主编题。有学生要求计算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有学生要求算这个长方体在讲台上所占的面积。有学生要求在四面围上彩纸,求所需彩纸面积的,也有学生要求计算容积,比较容积与体积的异同。通过编题,达到了复习目的。

(3)复习典型错题。要求学生拿出这一单元的错题集自己复习。

(4)帮扶学困生,重点指导。同桌出题考对方,教师重点帮助学困生。

解读两位教师的教学行为:甲教师教学方式传统,在教师的带领下系统而全面地复习本单元的数学知识点,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基本成了做习题的机器。而乙教师则是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尊重学生,抓住重点、难点,在对比练习中,掌握解题方法。由此,我想到:有效的习题整合,能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

四、一题多用,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篇8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数学》从各单元内容的编排上来看,第一单元往往安排了“期初复习”内容,这是对前一册书本所学内容的回顾复习,通过对这一编排内容的教学,一方面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同时还便于学生和教师找出或发现学生中对已学知识的薄弱点或盲点,并通过学生们自身的学习活动或师生间的共同活动加以解决;另一方面,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为新学内容的教学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中,通过对已学的小数相关知识以及单位换算的复习,为后一单元的“小数和复名数”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有,通过第一单元对整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从而为第三单元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及第四单元的“小数乘法和除法”和第五单元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就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来讲,前后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也是非常大的。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的“小数除法”,首先安排的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通过学习归纳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后,并在学生掌握并能应用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正是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单从计算的法则上看,我们也会不难发现,新学知识的有关计算法则与已学知识的计算法则间的重大联系。譬如: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商的个位商要写0。”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小数的四则运算方法是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紧密联系的。

还有,诸如书本中提出的“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小数连乘或小数乘法和加法、减法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小数连除或小数除法和乘法、加法、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再有,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教学内容里,首先就明确指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等等。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新学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只要教师能抓住这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不断完善其知识结构,并不断形成和提高能力。

二、 思考问题

1. 由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所想到的

在我平常的教学中,经常发现有部分学生能主动地去自学新知识(还未教学的内容),做新练习题。我想,这是一个好兆头――学生肯学。于是,从本学期起,我就改变了一贯做法,把家庭作业变新学内容的巩固练习为新知识的自学和尝试练习,结果竟然令人欢喜,大部分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得很好,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这也是可想而知和必然的。再想,为什么新知识老师还未教,学生们就能学会呢?原因很简单,学生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运用已学的知识来学习相关的新知识,还是可能的和可行的。

2. 由课堂的教学结构所想到的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课堂教学,我想,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帮助引导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形成能力。不管是“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法”,还是“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无不是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3. 由教学的最终目标所想到的

对教师教学最终成果的评价,不是只看你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你教会了学生多少方法,看你帮助了学生形成了多少能力。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是教师教学行为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充分把握教材中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帮助学生抓住这一牢固的“桥索”,通过老师搭起的“引桥”,到达新知的彼岸。

例如《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例1和例2。

教学重点: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教学过程:

1. 出示例1,学生列式。(学生很容易写出)

2. 你会写竖式计算吗?学生自己写竖式,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看书本。

3. 学生汇报怎样写竖式,说出为什么。

生1:把2.58元和3.15元换成258分和315分后,变成整数加法计算。

生2: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对齐,百分位和百分位对齐,再相加,因为整数加法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

1. 师生交流,明确小数加法的竖式写法和计算方法。

5. 学生思维活动:

(1) 你觉得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发言,集体明确)

(2) 猜想一下: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是这样的吗?(学生发言)

6. 学生自学例2。(验证猜想)

7. 师生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为主)

8. 学生独立做“练一练”第1、2题。(完成后,小组互阅)

9. 学生独立做“试一试”并自学“注意”,然后小组交流作业。

10. 巩固练习:做“练一练”第3题和练第1―5题。

评析:整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置,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经验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成为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联系纽带。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自学,并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自主学习新知识。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练习题;学习习惯;学习信心;教学反思

一、设计好练习题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注重练习,不断地积累经验,熟能生巧,此外并没有捷径可言。练习题要设计好,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很好的发展,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这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堪重要,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训练。学习数学,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的,计算方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但是即使如此,也要寻找更快更好的计算方法,因为有的数学题,若能掌握了很好的计算方法,口算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出结果。思维与解题如影随形,就好像桴鼓相应一般,其过程是紧密相连、形影不离的。通过大量的解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耐心,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做题量的增加,学生的勤奋也水涨船高,设计好练习题,一步一步来实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环环相扣,巩固学生的学习,为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本中为了辅助教师,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虽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某些方面,仍然有所不足,教师只有根据实际班级的情况,也根据学生每个人的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给学生造成思想方面的压力。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前几天在校听几位同事的研讨课,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却大相径庭。这引起我的思考――习惯影响行为。

习惯是行为在不断重复中自然形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倾向.习惯起始于幼年,形成于童年和少年。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习惯,有良好的习惯,也可能有不良的习惯。谚语说:“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又说:“积千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可见习惯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正处在播种时期,在播种思想,播种知识、播种行为的同时,必须重视播种良好的习惯。在做事有计划方面,主要养成学习有计划的习惯。在毅力方面,主要养成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习惯。在求新求效益方面,主要养成独立思考和习惯和勇于进取发表和保留自己意见的习惯。在追求效益方面,主要养成节约时间的习惯。在学习方面,惯和持之以恒的习惯以及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善于思考方面,主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在模仿中学会创新的习惯。

三、对学生有信心

小学的数学,新教材目前只有一二年级的,是旧教材的改编,基本知识点没怎么变,增加了些,也减少了些,下学期新教材会全面启用。但是基本框架没什么变化。小学数学里,计算里,小数除法是重点也是难点,不过,一般孩子没问题,解决问题这块,除法的意义是重点,以后的分数解决问题的难点突破也是基于这个的,所以,除法的意义要重视,空间几何这块,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很重要,公式不要死记硬背,得理解怎么推导出来,特别是迁移的这种数学思想在这块会充分体现,孩子的逻辑推理也是会得到充分锻炼。所以,把握这个,基本小学就不用操心学校的数学知识了。代数这块,方程,其实都还好,中等孩子都能掌握很好,书本上这块是不难的。最后一条,再怎么苦,跟着老师走,哪怕她超出纲,自己能调节的就自己调节,力争配合老师学校的数学,因为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其实都还是不错的,有实践经验啊,所以,从知识点上不会有问题,我们在家只需要注意弥补课前的体验渗透,老师课堂探究时间的不足的问题,就可以轻松度过小学的数学了。努力持久便可以成为天才,只要同学们能够努力,一定会挖掘出自己深藏于内的天赋。

四、《镜子中的数学》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主要的特点是;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现在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有趣,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建构镜面对称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活动一是巧拼蜻蜓。学生在拼出一只完整地蜻蜓的过程中经历了动手猜测,常识的过程在拼蜻蜓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一开始是充满信心的那到蜻蜓便开始拼哪个神情分明是:小菜一碟!但是在几次尝试失败之后,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到镜子上来。这个活动的价值有两点,一是让学生获得了这样的印象:通常情况下两个一模一样的形状如果不允许翻转,那么,一个不是另一个的镜像,而这个概念是不容易获得的;二是为下面的镜面对称指示思考方向;可以用轴对称的经验学习镜面对称事实上,镜面对称是轴对向空间的推广,在平面上表示没有区别。

活动二是照镜子。照镜子是让学生有目的地感受我和镜子中的我的区别。学生在活动中,尝试着发现我和镜子中的我的不同点。活动中,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在老师和同伴的互助影响和帮助下,初步认识镜子中的我与我自己是相反的,这种观念的形成过正就是一种建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为下面的模拟照镜子活动打下基础。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 能力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制定复习计划前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存在的难点、疑点所在。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课标的精神,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课标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总复习的四个领域我们打算这样初步安排课时进行复习:数与代数(10课时)、空间与图形(11课时)、统计与可能性(5课时)、综合应用(4课时),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二、通过“整理与反思”梳理各领域的知识点

教材设计了“整理与反思”的环节,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各领域的知识点,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

以数的认识为例,我们要让学生整理与反思以下知识点:

1.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

3.小数的性质;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数位顺序表;

6.数字信息表示;

7.多位数的读、写;

8.数的改写省略;

9.数的大小比较;

10.倍数和因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1.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12.探索数的排列规律,体会小数和分数的稠密性,体会有限与无限的辨证统一;

13.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通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利用“练习与实践”环节巧导精练,全面提高

教材设计了“整理与反思”的环节,我们要利用这一环节组织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复习的重要一环。特别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适当拓展和延伸,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精练,并在导和练上体现因材施教,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培优辅差促中间

首先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差异,把全班学生相对分成优、中、差三个小组,优等生的复习以自主学习结合教师的点拨,中等生以小组合作结合教师的讲解,差生以教师的辅导结合优生的帮助,设计练习时可以让三部分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教师要充分把握练习的层次特点:基础题、提高题、综合开放题。在此基础上分层练习:对后进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中等学生,除上述题外,再增做提高题;对优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开放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在复习时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误区、重难点、疑点来设计,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互评等方法,加深理解,填缺补差,完善知识体系。

例如,在“比和比例”的总复习中,根据学生重算法轻算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毛病,可以设计如下习 题,既练习又说理。

(1)将1/8×2/5=1/4=1×/5改写成比例( ),依据是( )。

(2)用20以内四个奇数组成比例( ),并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检验( )。

(3)先判断下列各题中的数成什么比例或不成比例,再举例说明。

①一个人的年龄和他识字的多少;

②分数值一定时的分子和分母;

③正方形面积和边长;

④圆周长一定时的圆周率和直径; 3、练习题的选择要体现精选性原则

复习中的练习题必须精心选择,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启发性、代表性、综合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让师生共同进行探究,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与方法,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带一串。如,可精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可以引申推广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研究,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和新的提高。

4、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综合性原则

综合,就是将各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只有综合的知识才能具有强大的活力,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知识综合的程度反映一个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高低。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又是创新性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机是在学完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所以,毕业数学复习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复习时,应将各部分知识纳入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之中,综合运用各部分知识灵活地解决各种数学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新教材专门为此设立了“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我们除了要很好的利用教材外,还要在此基础上增加练习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