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评价怎么写范文
时间:2023-04-10 21:3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评价怎么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导语:个人评价写的好就容易在众多简历中出彩,而个人评价写的不好将会对个人求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写好简历的个人评价便成了至关重要一个问题。
首先,做到真简实,杜绝假大空自我评价应当简明扼要的说出来自己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当然,这个前提一定要简明扼要,不可洋洋洒洒的一写就是上千字,那样人家是懒得看的。同时,要避免使用过多空洞无意义又老套的话。比如,若你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数年,业绩突出,你可以写“有X年的XX工作经验,业绩超过XX”,这样落到实处会更加具备说服力,让人一下子就能记住你。最重要的,自我评价不可掺杂虚假信息,你在某行业干过几年就是几年,不可造假,因为谎话终会被揭穿,到时候自己会不好看。
第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大凡写过简历的自我评价的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那就是个人评价过于大众化,既没有重点,又不出彩。过于大众化一点原因在于简历中太多空洞的话,你也这样说,他也这样说就变成了类似的了,而另一点原因则是大部分求职者经历平平,亦写不出来什么特别的话。在此,小编提示你,尽量想一想在你的往日工作中还有设么是比较特别的。例如,若你是一个经理助理,你可以这样说“我虽然只是一个助理,但我对十分的了解公司的业务情况,能更充分地理解同事于上司之间的问题所在,使之得到解决,甚至未雨绸缪,防备可以阻止的麻烦事;在业务繁忙时,我更能尽我所能的分担同事的工作,积极主动地贡献我的力量”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出现在个人评价里的。
篇2
性格开朗,幽默大方,具有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工作方面:
思路清晰、责任心强,能够统观全局。
良好的敬业精神,能够吃苦耐劳,及承受工作压力。并具有极高的判断及办事果断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本职及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对每个项目进行全局的个人总结。
个人特长:
有极高的悟性。
以上为自我评价的一般流程,咋子我评价中最重要的是 找到真正的闪光点。
很多人的自我描述没有重点,或者过于大众化,难以让自己出挑。人事经理往往希望看到你是否有闪光之处,并且这些闪光之处到底和这份工作有无联系。因此,建议在写自我描述之前,仔细罗列自己的工作经历,回忆自己在以前的工作中到底积累了什么样的优势,挑选出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以突出自我的优势。
篇3
关键词:小学作文指导;实践;讲评和探讨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活动,是把内在的精神的东西作为理解的对象给以外化的活动,也就是表达者用一定的结构和语言反映某种思想感情以使读者接受的活动。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为了更快地提高小学作文的教学效率,要加强研究和改革作文结构,并要进一步探索作文指导课和讲评课的新路子。
一、小学作文指导课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作文指导课一般包括写前指导和写中指导两个阶段。写前指导是指导学生写作的重要阶段,它包括取材指导,确立主题指导和文体指导等。它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经历必要的内在心智运用过程,可使学生处于更为积极主动的地位。写中指导是在学生执笔过程中的指导。学生执笔为文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认识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包括把草稿修改成定稿。它涉及到学生的文字书写、标点符号运用、选词造句、谋篇构思等多种技能的运用和对草稿的内容、结构及至文字的修订等系列活动。作文的实际效果如何,从作文教学的程序来看首先取决于作文的写前指导和写中指导。作文的写前指导在作文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在学生思考最紧张、注意力最集中时做好指导,就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最大兴趣。指导学生“写什么”是作文前的基本环节之一。论性质,“写什么”是取材立意问题,是内容的问题,只有学生明确了“写什么”,就跨越写作中的第一关。指导好这一步的基本点是:教师定题不凭主观,而要揣度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愿意执笔为文,甚至写出为快。可以说,唯有设身处地地出题,才能不使学生被第一关卡住。针对有的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对作文教学采取改进措施,不能沿着老路子走,我们认为目前在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问题:(1)不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分析事物。 (2)不少作文课从形式上入手,主要讲“怎样写”,而不从指导选择作文内容,启发学生写作愿望上着力。因此,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树立“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观念,使客观事物在学生心“活”起来,学生才能产生反映它的愿望,才能写出亲切感人的文章来。
二、小学作文指导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识和思维能力
作文过程中的指导,多被忽视,这可能是由于执笔作文的过程是学生个人思考、书写的过程,于是便认为教师只有等着批改和讲评了。其实这个过程,也需要指导,既需要指导个别,又需要指导集体。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在想过“为什么写”、“写什么”之后,还要加强“怎样写”的指导,使学生知道“怎样写”,学会“怎样写”,是作文教学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也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道关卡,它是继“写什么”之后的第二道关。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叙事说理、表情达意的能力。“事”怎样叙,“理”怎么说,“情”怎么表,“意”怎么达,都属于“怎么写”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实属不易,但却是写作指导的主要环节之一。因此,在指导学生“为什么写”、“写什么”之后,教师应力争把指导重点,转移到指导“怎么写”上来。作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这与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不同,它不能借助语调、手势、表情来表达,这也不能像运用口头语言那样,对表达不当之处,可以及时纠正,它必须表达得合乎逻辑、周密、恰当。因此,在进行取材、立意的指导之后,要加强写作过程中的构思、谋篇和表达方式的指导。要根据写作的需要,确定出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记事写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特征;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某个观点要有一定的根据,作一些必要的分析。这些内容都是“大纲”中的基本要求,如果忽视了对这方面的指导,即使有了材料,也不能完成表达任务。要引导学生从范文的阅读中学习语言,锻炼思维能力,只有全方位地进行指导,才能大面积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
三、作文讲评课是联系学生写作与提高技能的纽带
篇4
所谓“清单”式管理,就是将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以及习作要求,包括写作内容、表达方法、写作策略等有序排列,列成“作文清单”,指导学生习作、交流、评价。一份“作文清单”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习作清单、交流清单、评价清单。“习作清单”供教师指导和学生习作时参考,“交流清单”引导学生参与小组交流,“评价清单”是学生自评互评的依据。三个方面内容同中有异,各有侧重。现在通过本学期的一次教例具体谈谈我的做法,与各位探讨。
下面是以例文《好阿姨》(苏教版三上习作一)为内容进行习作指导的“作文清单”:
1.习作清单 a你打算写谁?b他(她)“好”在哪里?c哪件事让你感到他(她)对你(或对别人)好呢?d在这件事中,他(她)说的什么话让你感觉他(她)“好”?e在这件事中,他(她)的什么动作让你感觉他(她)“好”?f在这件事中,他(她)还有什么方面让你感觉他(她)“好”?g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是怎么发生的?h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i你对这件事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0题目写在第一行中间了吗?!1每段开头空两格了吗?!2每行开头有标点符号吗?
2.交流清单 a习作符合作文格式要求吗?b你(我)用一件什么事来表现他(她)“好”的?c你(我)认为习作中哪些地方能表现他(她)的“好”?d在这件事中,你的心理感受是什么?e你在习作中写了他(她)说的话了吗?f你在习作中写了他(她)的动作了吗?g你在习作中写了他(她)的神态了吗?h我最喜欢习作中的“______”句子(词),因为______i我认为文中“______”句子(词)不能表现他(她)“好”,因为_____;!0习作中有没有把这件事发生的原因说清楚?!1习作中有没有交代这件事的结果?!2你的习作中哪部分内容需要我们提供帮助?!3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下面通过这次教学过程,感知一下“作文清单”的使用。
一、创设宽松氛围,交流生活经历
1.表演:学生上台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表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好(坏)。
2.提问:在生活中,你感到哪些人对你好?举个事例来说明他对你真好。
二、分析课本例文,学习表达方法
好阿姨
一天,我到商店买牙膏。刚进门,一位阿姨就笑着问:“小朋友,要点什么?”我说:“买两管‘两面针’牙膏。”“好,就给你拿。”不一会儿,她把两管牙膏连同找回的钱一块递到了我手上,说:“拿好了。”接着,又去照应别的顾客去了。她对每一位顾客都那么热情,好像每个人她都认识似的。
1.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好阿姨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是通过什么事来表现的?
3.在这件事中,营业员阿姨哪些地方表现出她对待顾客热情呢?
4.从这篇例文看,要想表现一个人的“好”,应该怎么去表现?
5.如果把例文作下面的修改,好不好?为什么?(提示:先找出和例文不一样的地方,然后比较表达效果。)
好阿姨
一天,我到商店买牙膏。进了门,一会儿,一位阿姨过来问:“喂,要点什么?”我说:“买两管‘两面针’牙膏。”“好的,等我打个电话后就给你拿。”不一会儿,她把两管牙膏连同找回的钱扔到柜台上,说:“拿好了。”接着,又去照应别的顾客去了。她对每一位顾客都那么热情,好像每个人她都认识似的。
6.再读例文,思考例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提示: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把它分成三部分,可以怎么分?每部分写什么?)
7.按照例文方法,具体说说谁对你好的事例,尽量说出人物在事情过程中的动作、语言、神态。
三、发放“习作清单”,确定习作内容
1.生活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老师同学,甚至是其他人,他们都对我们或别人很好,如果老师要你写一个对你(或对别人)好的人,你打算写哪一个?写他(她)什么方面的“好”?
2.从哪件事中,你感到他(她)对你(或对别人)“好”呢?
3.仿照刚才阅读例文时的分析,列出他(她)在这件事中的动作、语言、神态,注意所列出的动作、语言、神态要反映出他(她)对你(或对别人)的“好”。
4.在这件事中,你的心理活动有哪些?
5.怎样才能把这件事记述清楚呢?
6.如果把这件事写出来,要注意哪些格式要求呢?
四、根据“习作清单”,学生起草初稿
要求:先回答“习作清单”的问题,以理清思路,提炼出写作内容,确定好表达方法。写完后阅读初稿,回答“习作清单”所列问题,无法回答的,要尝试修改,不会修改的,将之记下来,在小组交流时提出来。
五、发放“交流清单”,小组交流草稿
学生分成四至六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在组内朗读草稿。根据“交流清单”,组内就他人习作或自己习作,或提问,或说出自己的听后感受,或说出自己的写作感受,提出需要帮助的地方。
六、发放“评价清单”,学生修改誊写
学生根据“评价清单”中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及小组交流时的同学意见,对草稿进行修改,并誊写到习作本上。
七、根据“评价清单”,小组自评互评
合作小组根据“评价清单”,先进行自评,再自由选择对象,对其习作进行互评。
八、朗读优秀习作,分享成功快乐
篇5
1说教材
我曾看到孩子写了这样一段话:我要疯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去做好学生,每天保持形象,学习成绩好又怎么了,我真觉得好累,我要做回我自己!曾经乖巧听话的娃娃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想法了!再看看其他孩子,也逐渐表现出青春期孩子的特征。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班上孩子的自我认识状况,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各项数据表明,在青春期之前,孩子的自我意识是由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决定的,如学龄前的父母,小学的老师等,各个阶段的"重要人物"对孩子怎样评价,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个体内在的自我评价得到空前的发展,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往往不能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如前面提到的学生,他虽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但他却觉得迷失了自我,极力想要反抗外在评价带给他的约束,想要做回自己。这种朦胧的自我意识,表现为叛逆,不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与劝告,喜欢张扬自以为是的个性。
为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我设计了《我是谁》这一主题班会。
根据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3个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丰富,清晰对自我的认识。
(3)通过体验活动,意识到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 的"我"更为一致。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正确认识自我,意识到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 的"我"更为一致。同时,这也是活动的难点。通过层层深入的互动活动,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2说教法
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避免学生的抵触心理,真正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改善自我。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在乎同伴的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多个活动,让他们评价自我,评价同学。通过同伴的反馈,通过对他人客观评价的排斥到接纳,逐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主要方法有:
(1).游戏感知法:课一开始,就设计了看镜子的游戏,通过说镜中人的特点,猜镜中人是谁,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之间是有共同点的。
(2)比较法:将 "父母眼中的自己"与20个自我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感受父母眼中的自己与自知的自己存在的差异,思考父母的话语,找寻统一认识的方法。
(3)操作法:本次活动运用一次操作活动。在和谐,客观,公正的氛围下,通过写一写,读一读,猜一猜三个环节,增进了同伴间的交流、理解,既知道了他眼中的我,又诉说了我眼中的他。
3说学法
(1)归纳法:归纳20个自我,从身高、体重等,到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角色,最后深入认识自己的情绪、性格、能力、兴趣等,全方位了解自己。
(2)讨论法:通过讨论,感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逐步接纳他人的客观评价。
(3)同伴互助法:以背上留言的方式,来感受他人眼中的自己,从而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言行。
4说活动准备
(1)一个盒子,一面镜子。
(2)每人三张白纸。
(3)父母眼中的自己采访录像。
(4)游戏时的音乐。
5活动过程
5.1游戏导入:照镜子,说一说,猜一猜。
小学高段的孩子,稚气未脱,以游戏导入,避免刻板教条的班会课形式。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镜子藏于盒中。被请到的学生描述镜中看到的自己,其他学生猜一猜,这段描述讲的是谁。猜测结果各种各样,意在引导学生发现原来自己和他人是有共同点的。
那么,我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揭题。板书课题《我是谁》。
5.2我所知道的自己。
写一写,读一读。以"我是……"的句式,写20个自我。身高、体重,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尽可能多方面挖掘,全方位了解自己。
5.3同学眼中的我。
(1)他写的是你么?
在白纸上写一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位同学的特点,读一读。如果觉得说的是你,就起立。
情况一:谁都知道他写的是我
他人评价与个体自我评价一致。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他写的就是我。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况,说明个体与他人、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解决地比较好,自我认识比较全面。
情况二:原来我和那么多人有共同点
他人评价与多人自我评价一致。好多人都觉得描写的就是他自己。揭晓答案,原来他说的是我。讨论其他起立的同学是否也具有和你一样的特征,感受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共同点。
情况三:他写的根本不是我,我写的根本不是他
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不一致。揭晓答案,被描写的对象否定评价,觉得自己不是这样;描写者否定起立的同学,觉得起立的那(几)位同学根本不具有他所说的特征。
5.4对情况三进行讨论。
感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通过讨论,判断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哪个更有道理,更具有客观性。继而重新认识自己,意识到要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
5.5父母眼中的我。
"父母眼中的我"采访录像与20个自我进行比较,想一想,父母眼中的你和自知的你是否一致。认真思考父母的话是否有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6请在我背上留言
同伴互助活动,适合高段孩子。活动合约:真诚、客观、负责。在融洽的氛围下,原本难以接受的评价会变得易于接受,有助于个体自我言行的调整。
7活动总结
在自我评价的同时要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会试着结合自己的言行,思考他人评价有无道理。必要时,适当调整个人言行,让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8活动反思
篇6
关键词:习作;积累;激趣;评析
一、观察积累,习作心理储备
“积累有成”,指教师诱导学生“观察、积累”,激发学生积累的情意和兴趣,获得积累的成功体验。观察是学生从阅读中习得观察的知、能、情迁移到生活体验中的观察;积累是学生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体验的积累。“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可见,“厚积”是“薄发”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关键是激发学生“积累”的情意因素和积累兴趣,让学生获得“积累”的成功体验。
例如,早读课让学生在“读、诵、说、议”中获得积累的成功体验,激发积累的兴趣,习得积累的技巧,养成积累的习惯。教师可以诱导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悟得积累,在观察生活中找真积累,在体验生活中悟真模仿,为学生后续的“表达生活”,写真创新打好积累的基础。
二、激趣导源,习作心理萌动
“开源有物”,指教师诱导学生广开习作素材之源,让习作资源有内容。源,即课内外阅读的积累和生活体验、经验、素材的积累。学生有了阅读和生活的积累,就有了启发诱导的资源,也就有了习作心理萌动的基础。教师在导源时,要根据学生对人、事、物、景、时、空的最真切感受和最想表达的角度,发挥“诱导开源”作用,充当火柴,点燃学生积累的火花,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实现从“厚积”到“薄发”的跨越。
为此,审题环节,要让学生“开源有物”,还要为其思路有序做好铺垫。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边引导审题、边板书:“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语言、神态、动作特点。
诱导要点:(1)我们班要评选习作之星“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希望同学们都来争当这个“星”。(2)这个人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3)你想抓住这人的哪些特点来写?通过这样的启发诱导,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兴趣,开启学生习作积累之“源”,产生其表达的强烈愿望,即习作心理萌动。
三、诱导构思,习作心理孕育
“构思有序”,指教师诱导学生构思写什么和怎么写,让学生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言之有序”。作文的基本要求,真实不假,具体不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学生通过积累、开源、审题、交流,经历了习作心理储备和萌动之后,基本解决了“写什么”(言之有物) 的问题。这一教学环节的关键是要解决“怎么写”(言之有序)的问题。如同上例,“写这个人某一方面的特点”,教师诱导学生说构思,把自己想好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如,语言特点的语序、动作特点的顺序等。通过引导师生点评,实现学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开启思路,心理孕育的目的,目标是明确要“怎样写”,实现“言之有序”。
四、赏评析改,习作心理完善
“赏评有理,析改有数”,指教师诱导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分析、修改,对“欣赏评价”做到有理有据(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分析修改”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习作知识的内化有的较快,有的较慢。这种“差异性”也是教师开发、挖掘的可贵资源。如同前例(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这环节的设计目标:一是让优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积累习作兴趣,在兴趣中积累、模仿、领悟、成熟、创新。二是为后进生提供一根拐杖,让他们在评价中欣赏、在欣赏中模仿、在模仿中领悟、在领悟中成熟、在成熟中体验成功。
五、激励评价,习作心理迁移
“悟道有得”,指教师诱导学生参与习作全过程,让学生感悟、生成、获得习作之道――习作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发挥“笔评”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习作的心理迁移。此时,教者的“评笔”要成为“观音菩萨”手中的圣水,不要成为一把扼杀学生习作信心的手术刀。评语要亲切,以激励为主,让学生读了犹如一汪春水,注入心里,由此产生习作兴趣、情感、意志,成为下次习作孕育的新起点,实现习作的心理迁移。
总之,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对话、交往、合作的习作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积累,开源,构思,赏评,析改活动中实践、体验、探究、生成、发展习作的技能技巧。这样才能构建“有效课堂”,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习作素养提升和能力水平的发展。
篇7
《新周刊》:在过去十年里看到你的发言,加起来没有今年一年多。你以前出作品时也没这样做,是你憋得太久了,还是传媒大疯狂了?
余华:两方面原因都有,《许三观卖血记》是1995年出的,那个时候,媒体也没现在这么多。另一方面,图书市场也还没得到全面开发。十年前做杂志和报刊的人思路跟现在是不一样的。到现在为止,我和出版社都已经控制不了,已经不由自主了。媒体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寻找终点。比如说,希拉克轻微中风的那个事情,大报小报都要报道。《兄弟》不能跟那个中风比,那个是全世界的疯狂,《兄弟》也就是停留在书业的内部,停留在媒体的书评的版面上而已。
《新周刊》:媒体评价好像已经取代了文学评论家的评价,不是吗?
余华:这么多年下来以后,文学刊物首先把文学评论这块砍掉了,然后又把诗歌给砍掉,然后就变成只有小说和散文了。现在对图书的评价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媒体评论;一些比较职业的人在做,一些特约的书评家,读书的范围比较广;另外,对读者影响比较大的是博客的一些文章,读者可能更相信博客文章而不太相信媒体,每一个博客都至少有十多个人在上面,一个人也许会影响十个人。
《新周刊》:如何面对别人对作品理解的偏差?
余华:这很正常。我觉得每一个读者都是带着他自己的感受去读一本书,他们的理解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一部作品的丰富不是作家写出来,当然,这是第一步,它真正的丰富是靠读者读出来的,不同的读者会获得不同的感受,所以我觉得,这才是最终的一种阅读。
《新周刊》:对于你而言,创作就是生命的全部?
余华:还有其他一些内容,但是写作的世界对我越来越丰富,现实的世界就越来越平淡。
《新周刊》:你渴望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余华:没有。我已经写了二十多年了,我已经知道现实是怎么一回事,文学又是怎么一回事,获奖又是怎么一回事。对于我来说,把一部作品写好,这是能努力达到的。至于写好后能不能获奖,尤其是外国人的奖励,不是我能控制的。我现在想先把下部改出来,现在出版的仅仅是上部。就是一步一步来,能够不想就尽量不要去想,想多了反而影响现在的事情。
《新周刊》:现在是你的巅峰时期吗?
余华:写作上来说,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一个很好的写长篇的时期。但是写出来的作品究竟怎么样,这还是需要时间和读者来决定。
《新周刊》:有人认为,你的新作在往政治上靠,是这样吗?
余华:没有。当要正面去写时代时,也无法回避一些政治因素,但并不是往政治上靠。我从来没往政治上靠过,只是往现实上面靠。
《新周刊》:从写中篇的余华到写长篇的余华,从十年前到现在,你认为剩下来的余华能带给公众什么?
余华:每一个时期的作品都表达了我那个时期在关心什么。现在我关心的就是像《兄弟》这样的一部分内容,两个时代交汇发生的故事,发生在同一代人身上的故事。我根本不知道我要带给读者什么,因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想给读者带来什么就能带来什么,重要的是读者能够从中读到什么。我并不反对误读,所有的阅读都是误读,正因为这些误读,一合作品的真正的丰富才能够产生出来。一部作品最终的命运还是通过阅读体现出来的。
《新周刊》:想听你说说你曾经面对过的诱惑,以及如何应对它?(写散文的诱惑、编剧的诱惑、获奖的诱惑以及成为明星小说家的诱惑)
余华:诱惑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时候不同。刚开始时是出国的诱惑,这个国家请你,那个国家请你,现在就没太大诱惑了。哪怕我没去过的国家,让我去,也要犹豫一下。诱惑是这样,当从没有到饱和,你就开始要换一种了。现在对我的诱惑也就是在电视里看看体育比赛之类,已经是越来越安静的一种了。前面的十年我已经慢慢地学会如何抵挡那些诱惑了,该关心的事情就去关心,不该关心的事情就不去关心。
《新周刊》:剩下来的《兄弟》似乎更加好看,字数更多、欲望更多、落差更多。是这样吗?
余华:上半部是“”,下半部是今天这个时期,两个时代带来的差异性能够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来,不用自己努力去寻找,就已经很大了。
《新周刊》:频繁的出国旅行给你带来了什么?除此之外,你的生活似乎很单纯。
余华:在《兄弟》上半部出版以前,我的生活状态是平静的。除了写作就看看书,或者上上网,看看电视,没有其他更多事情。出国旅行对我是有帮助的,主要让我了解到我自己经历的珍贵性。我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这是国外一些人所没有的。他们也就经历了一个时代而已,而我自己经历了两个时代,如果我一直在一个地方不动的话,我对那个地方的价值很难发现。
《新周刊》:有人来找你谈影视改编了吗?
余华:在没写完之前就交给了朋友的一个公司,北京金文化有限公司。他们要等我下部出来后才会从容地运作。影视版权都给了他们。
《新周刊》:陈虹(妻)、余晦果(子)。你用多少时间来陪他们?
余华:我写作就在家里,我太太也在家里工作,我们两个人几乎24小时在一起。我现在的思路很简单,以后的事情不考虑,只考虑下部什么时候弄完,顾都顾不过来。
《新周刊》:很多人觉得现在的时代是文学正在旁落的时代,也有人觉得不狂热才是文学最正常的时代,你认为呢?
余华:我同意后者,文学本来就是边缘的。文学书是一种没有用的书。为什么管理类教育类的图书它能够长盛不衰呢,就因为它有用,买下马上就能起效果。而文学是无用的,为什么在美国平装本图书在夏天卖得最好,那帮人夏天去度假,他们就不再读有用的书了,开始读那些无用的书。既然它是一种无用的书,它就应该被边缘化。
《新周刊》:现在有明星的感觉吗?
余华:一个人成名的感觉只会有一次。1987、1988年,当时我作为一个先锋派作家一下子被人关注,收到了十多个文学刊物的约稿信,当时感觉到自己成名了,不用再被退稿所苦恼。以后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到现在快二十年了。一个人和他的名声给他带来的冲击主要还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假如他这个名声是在两个月或者两天内产生的,他可能感受会很强烈。当他是二十年缓慢积累起来的话,他的感觉就会很麻木。
《新周刊》:怎么看待一个男人有了外遇?
余华:肯定是由种种原因造成的。不是一个赞成也好反对也好那么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篇8
第一、关于述职报告的本身。为何述职?解决什么问题?只是简单让大家亮亮相,还是让大家通过述职解决问题?
工作述职,首先应对业绩以及职责有一个明确陈述。重点是把履职经验与组织分享,否则向老总一个人汇报就可以了。总结、提炼你过去一年有哪些成功的经验。通过成功经验的分享,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而且通过总结,提炼经验,也是完成一个系统。
在陈述过程中,要以数据和事实来说话;同时要注重对成功经验的提炼,不要只是一种罗列,我今天干了些什么……有的述职列了几十条,记流水帐,没有对流水帐进行提炼,对于成功经验,没有去很好地、系统地予以总结。述职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总结经验对系统加以改进。
第二、述职的再一个目的是寻找问题。即一年来我们存在什么问题;同时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分析找出问题,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允许犯错误,但不要犯同样的错。我们应该深入地去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责任人,相关原因何在?从教训中去学习,不要回避问题的责任人,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避免局限于谈现象,缺乏原因、责任人、今后如何避免等分析。
第三、述职本身是一个能力开发过程,是对自我能力,以及团队能力的一个开发过程。除讲业绩经验以及问题,还要分析我们团队的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人力资源不应是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每个管理者都要参与的事。部门经理要对本部门的人才结构、核心人才流失负责。如果我们人才留不住,人才结构没有提升,那说明你的业绩没有提升。
如何把我们的人力资源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放在述职中?对此我们谈得较少。说明我们在对业绩的陈述中,对软件即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团队建设关注不够。很少有人去分析能力提升,我的能力有哪些不够?明年我在能力上要有哪些提升?管理上要有哪些提升?而且不光是个人,还包括团队。如果团队的能力提升得不够,那么仅靠个人能力提升也是不够的。
第四、确定新目标,新思路,新系统是述职的又一要求。因为述职是一个管理过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这是一个新思路的产生过程。
为什么要让领导参加?就是让你的思路让领导了解。这是一个良性互动概念。评委已不仅是评价打分,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了解述职人的新思路,来考虑它与大局、与集团或公司的整体思路是否吻合。这个过程也是高层与基层的一个沟通过程,一个相互达成共识的过程。所以说,述职是一个管理过程,一个系统过程。一种绩效推进系统的原因所在。
为何要让文员参加?要相关部门参加?这就是要让相关部门认识到,我怎么去提供支持。看其他部门在做什么,我怎么办、怎么做。
第五、在提出新思路、新观念的同时,我们还要思考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什么样的机会。在谈新思路时,要有一个透晰的分析。
第六、述职过程是一个寻求支持、寻求资源的过程。因为当我们做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的是一种整体绩效,我们的产研销部门绝对不是一个局部绩效,它要求的是一个整体绩效。所以在这样一个条件下,你需要你的上级、相关部门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支持?要利用这个机会,明确提出你的要求。
述职本身就是一个沟通,更多的应是提出变革与创新,不要仅是做职责的罗列。我们所要求提倡的是创新性的策略与措施,重点应在这方面,更多的是看公司下一步可持续性发展、为公司的变革与创新,我要做出哪些创新性贡献。
试用期述职报告怎么写
怎么写述职报告及实例
述职报告结尾怎么写
述职报告的规范格式
篇9
【关键词】中学生 青春期 强制沟通 认识自我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203156)《青春期孩子逃学行为的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91-02
伴随着青春期发育,青少年进入一个“半孩子半大人”的时期。这一阶段大约从十二三岁开始,一直持续到二十岁左右。心理学家称这一阶段好像人的“第二次出生”,生活发生巨大的重组,心理发生疾风暴雨般的变化。经历这一时期的“非常”发展之后,青少年身上最大的收获就是“自我”的成熟。他们开始关注:“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外貌怎么样?“我”有什么样的性格和品性?又有什么样的智力和能力?尤其是,“我”的人际关系状况怎么样?别人喜欢“我”吗?周围的人究竟怎样看待“我”?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 盲目的自我, 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 。盲目的自我是指别人了解但自己不知道的那部分自我。为了减少中学生盲目的自我,就需要引导中学生多与他人交往,以人为镜,通过了解他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完善自己。所以创设合理的交往情境,组织合适的交往活动就成了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环节。
心理辅导课上,我组织了一次特殊的团体活动——强制沟通。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写告白。发给每位同学一张A4白纸,白纸中间写上自己的姓名,用胶带把白纸固定在自己的后背上。之后,同学们互相在每个人后背的纸上写下自己对他的想说的话。可以是对该同学优缺点的评价, 可以是对他(她)特征、特点的描述;可以是对他的初步印象 ;可以对他提出希望与建议等等。活动的要求是每位同学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此活动;用真诚的话语写出告白,不许开玩笑;每个人必须得到全班所有同学的真情告白,不能遗漏。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读告白,要求同学们把身后的、写满真情告白的A4纸揭下来,认真、仔细阅读每位同学的真情告白。阅读之后形成一个关于自我的评价报告。
第三个环节——经验分享。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回想整个活动过程,把活动的感受、领悟、启发说出来大家分享。
经验分享活动同学们非常踊跃,通过分享同学们体验到:
强制沟通是一种好的沟通方式。它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其实每人都希望与身边的人去沟通、去交流。但总有人缺乏勇气,不敢也不会主动去做什么。请人背后写告白是一项任务,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完成,这就逼着同学们去做平日里想做、不敢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主动找人给自己写告白,主动去给别人写告白。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渐渐发现走进一个人,主动说句话,对别人提出一个请求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活动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了一次深刻的交流机会,打开心扉,拿出自己的真诚,刹那间与全班同学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距离近了,心也近了,友谊也更加深厚。
强制沟通提供了认识自我的机会。阅读着每位同学的真情告白,自己对自己又有了一个新的了解,知道了自己不知道的那一面,感受到了一个更客观的自我。一句句经典的描述、一条条真诚的评价,一款款真挚的赞美,说出了每个人的特征、特点,说进了每个人的心田。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被尊重、被认可、被肯定的需要。强制沟通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要。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悦的感受。尤其是对那些经常自卑的人来讲,同学的评价增强了其自信。原来“我”还有这么多的优点,“我”有这么可爱吗?这个是“我”吗?
篇10
【关 键 词】 核心概念;议论文;高三
【原题重现】
莎士比亚说:“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
泰戈尔却说:“名誉是生命之流中泡沫。”
这两句话寓有深意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审题指导】
2015年江苏省阅卷参考标准:审题立意
从上表可以推知,高考作文的游戏规则,依然是审题定生死,立意决高下。所以审题立意依然是作文指导的第一要务。如何让学生学会切中材料的核心内涵,而非踩着边界立意,需要扎实的指导和训练。
1. 概念界定。写作首先必须建立对核心概念准确界定的意识。在材料中,很容易找到“名誉”这一关键词,但是写作时“名誉”是什么,却被忽略了、歪曲了。在许多作文中,“名誉”和“名利”不分,“名誉”和“名气”混淆,立意就会沦于似是而非的境地。
界定概念的常见方法,就是找到了材料中的关键词,我们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XX”是什么,不是什么?近义词是什么,相邻概念是什么?褒贬色彩如何?在现实情境中常见的情况是什么?
如就“名誉而言”,利用拆字法可知,“名声”+“荣誉”,而“誉”是外界的评价和口碑;利用比较法可知,“名誉”与“名利”的区别,在于价值取舍的不同,前者维护自己的声誉,后者追求名声带来的利益。我们会赞扬一个人珍惜“名誉”,批评一个人重视“名利”;我们大声说,名利于我如浮云,俗谚却说,要像鸟儿珍惜羽毛那样珍惜自己的名誉;由此可见,“名利如泡沫”是简单的常理;“名誉如泡沫”却是反常的思辨,不能简单附和。
2. 辨析关系。莎士比亚说“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 泰戈尔却说“名誉是生命之流中泡沫”,这是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题的一种常见套路,可以高度概括为“有人说……有人说……”,比如有人说青春是不朽的,但又有人说不相信青春易老是天真的。这种“二元对立”的命题,如果考生在文章中只是简单将命题者给出的提示语中的一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名誉如泡沫”,或者简单地将两句提示语直接移植来作为自己文章的分论点,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样的照搬,只能写出庸俗的文章。俗,因为人人皆知;庸,因为缺少自己的见解。
我们要细细思考两位名人相反的表示中核心的内涵。莎翁高度推崇生命中“名誉”的积极意义,是重视社会对个人的评价,归根到底是认为人生价值在于个人为社会贡献之后的实至名归。泰翁看轻名誉在人生中的重要分量,并不是认为“口碑”“声誉”对人生毫无意义,泰翁是虔诚的佛教徒,在《吉檀迦利》等诗集中,你可以看清将自己彻底奉献给宗教、祖国的“忘我”形象,更可以看清极力洗净素心,欲与神灵融合、与大地融合的大爱精神。莎翁与泰翁的矛盾之处,恰恰隐藏着微妙的关联,那就是名誉对于人的价值:名誉与自身价值的关系,名誉对人生的影响,名誉在精神世界中的地位等等。
【构思指导】
1. 多向分解。将概念整体打包,不作分解的作文,在高考阅卷中只能做四类作文打分(45左右),不妨对“名誉”作多角度的分解。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想怎么办?可以从正面、反面思考,可以着眼于现在、未来思考,可以从个人推论到民族,可以从现象提升到文化……
2. 构建框架。高考阅卷对于结构的要求,有结构完整――完整有特点――结构合理――层递说理――有严密的逻辑等逐级要求。在一个步骤多向分解之后,选择其中几个想法,建构合理的有逻辑的框架,最好是有层递关系、对比关系等。
3. 思辨现实。《课标》明确提出写作应该“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写作的意义,是在表达与交流中认识社会、理解生活、升华自我。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来看,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向十分明确。遗憾的是,学生仍然远远绕开时代生活,即使谈青春,除了到历史人物那里去讨个说法,依旧别无良策。
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意义。在日常写议论文,我们可以作如下思考:当下很多价值观受到挑战,许多人不惜丧失自己的名誉,突破最基本的底线,只为一己私利。如三鹿奶粉事件、明星代言虚假广告、专家学术作假,你怎么思考?写记叙文,你可以关注默默奉献而得名誉的好教师,如何几十年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工作,为了维护名誉;医生救死扶伤而得名誉,但是在医患关系如此复杂的今天,他们如何保持声誉与名节;学校的众多工人,每天干着不起眼的工作,但是得到了同学的好评,在学校集体过生日时得到了表彰,他们很在乎……这些生活场景,你有记忆吗?有体会吗?能在语言、神态、心理、场景的描写中,表现出他们对于名誉的珍惜或淡然吗?
②在矛盾分析中展示理趣。生活中充满了矛盾,林语堂说,“我就是一捆矛盾。”关于名誉,许多学生很轻佻地说“名誉是泡沫”“要勇于舍弃名誉”“名誉的背后是价值观扭曲”。在生活中,“名誉”是被这样简单理解的吗?陈光标沽名钓誉可笑,但客观上作了大量慈善,你怎么看?中国文学渴求诺贝尔奖的青睐,中国电影渴求奥斯卡的正面评价,你怎么看?孟子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正视生活中的矛盾,揭示人生的困境,最后让情理或主人公在困境中抉择,议论才会有理趣,人物才会有光彩。
【参考文献】
[1] 王宝大. 议论文写作技巧[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 上一篇:去海边
- 下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