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两则范文
时间:2023-04-04 05:2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傅雷家书两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点赞”家书语言
教学时,笔者采用批注式阅读,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每句话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文字间所流露出的情感,并对自己感触最深的、给自己启发最大的句子“点赞”。学生通过批注,发现家书的语言特色鲜明,纷纷点赞。
有学生这样点赞:语言真挚温情。
如:“聪,亲爱的孩子。”这是父亲对孩子的亲切称呼,语气亲切,疼爱之情隐含其间,给当时正处于精神消沉的傅聪以慰藉。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连用三个反问句,告诉孩子家是什么?家是可以疗伤的地方,是温暖的港湾,是心灵的乐园……父母是谁?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庇护神,是守望者,是指路灯……因此,孩子有苦可以向父母倾诉,可以在家信中发泄。父亲的叮咛之情强烈热切真挚。
“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得知孩子获得了成功,父亲的喜悦激动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
有学生这样点赞:语言生动形象。
如:“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用形象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告诉孩子凡事要把握好分寸,不要太让自己受伤。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这个比喻,形象地表达出父亲希望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冷静洒脱对待。
……
有学生这样点赞:语言饱含哲理。
如:“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父亲以人生感悟告诉儿子,不要在过去的回忆中沉浮,要客观分析,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告诉儿子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坚强。
……
二、“点赞”父亲傅雷
点赞语言时,学生都说傅雷对孩子关爱有加,谆谆教诲,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再走进文本,反复朗读,体会父亲形象:你认为傅雷仅仅是傅聪的父亲吗?是否还有其他值得点赞的地方?学生兴趣浓厚,纷纷点赞。
有学生这样点赞:傅雷还是儿子的老师。
傅聪毕竟是一个在外的孤独的孩子,所以时时需要父亲的关心引导。当儿子沮丧时,他劝儿子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父母不必不安,然后想出具体的办法来引导他如何度过困厄,走出心情的低谷。而当儿子成功时,他又告诉了他为人的更高境界,不要“丧失自知之明”,永远要保持“对艺术的谦卑”,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接着引导他保持可贵的“赤子之心”,懂得爱国,在解决矛盾中成长,永远做一个坚强的人!
有学生这样点赞:傅雷还是儿子的朋友。
当儿子受到感情的创伤,心情沮丧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尽力安慰,让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后以平等的口气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当儿子因音乐会演出大获成功时,他写信盛赞儿子,分享着儿子成功的快乐。
三、“点赞”自己的父亲
傅雷是伟大的,他的儿子是幸运的。阅读中,大多数同学都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理解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父亲?面对学生的羡慕感叹,笔者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同学们,其实,爱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现在,请好好回想一下,你们定能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爱。请给自己的父亲点赞。
学生静静回想,笔者发现有几位学生竟泪眼朦胧。笔者及时让学生发言。学生们深情流露了父亲对自己满满的爱、浓浓的情,表达了对父亲的感谢。
有学生这样点赞:我的父亲虽没有傅雷这样的有知识有声望,说不出高深的道理,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是,他还是把我送进了衢州最好的学校,让我接受最好的教育,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一点,我的父亲和傅雷一样的伟大!我要为我的农民父亲点赞!
有学生这样点赞:搬进新房子后,我发现书桌的椅子是一条红木靠背椅,质地虽好,但坐起来总不舒服。几天之后,我回家时却惊奇地看到椅子上多了一个薄薄的白色软垫。父亲接过我的书包,推着我,让我坐下,不断地说“快试试,舒不舒服?”那一刻,温暖涌上心头。这样细心而贴心的父亲,怎能不为他点赞?
四、“点赞”《傅雷家书》
通过学习《傅雷家书两则》,学生们已渐渐喜欢上了《傅雷家书》。有许多同学课外已开始读起了这本名著。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给学生们以强烈的感染启迪。为此,笔者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同学们,笔者想,这本家书已深深打动了你,你也很想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那么,你会把这本书推荐给谁呢,并说说推荐理由。
我推荐给( ),理由
篇2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充满兴趣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有滋有味,充满活力。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孟子》两章、唐诗、宋词、元曲等,对这些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
如教《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我就利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做了个关于苏轼生平和思想的课件。通过音乐和画面让学生像看电视一样从感观上的听、看来感受苏轼的生平,了解苏轼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再通过画面想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词人,他的创作风格会是如何呢?引导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之后,经过讨论,然后对照作品,通过理性分析,更深刻地领会到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豪迈的。这样由感性到理性,词的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词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错字病句连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在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在有声大课堂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学习了《我的母亲》一文后,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让学生写《母爱》《妈妈,您听我说》等作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如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诗中的母爱。课堂上,我安排在《懂你》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网上下载的电影《九香》,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出来,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语文学习的方式
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学习环境,可以把学生个体自我反馈信息、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信息,与师生间的反馈、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把学习引向深入。
篇3
同志的谈话为我们新时期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每一位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危险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深入挖掘教材,利用典型事例,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特别注重学生做人方面的培养。以便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此,我在讲解《傅雷家书两则》这篇文章时,在“探究与合作”教学环节中设置两个中心话题:一是如何看待情绪的高低起伏?二是在鲜花与掌声面前,我们应如何面对?要求从课文的文句出发,谈谈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与认识,让大家在感受傅雷先生拳拳的爱子之心的基础上,以期达到育人的目的。
课堂片段:
一、导入文本,引出问题
两封洋溢着父子深情的家书,我们深深体会到傅雷先生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其中许多教诲,或许也能对你有所启迪,终生受益,请大家用心体会,想一想文中的哪些话对你有所启示?
生:面对人生的“”、“低潮”,傅雷教育儿子做到“只求心理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这句话的提出正合吾意,与第一个中心话题大同小异,只表述形式不同,能达到预期目的。)
生:“不为胜利冲昏头脑。”
(这在我的预料之内,与第二个中心话题呼应)
生: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
(出乎我的意料,在备课中没有想到能提到这句话,试看同学们的理解。)
师:大家找的句子都很有价值,值得我们去理解去感悟,这节课我们一起谈谈对这几句话的感受。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从这三句话中找出最感兴趣的话作为小组探讨的中心,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人在翻课本,有人在和同学讨论,有人凝神思索,还有人翻阅课外书。5分钟很快过去,很多同学在纷纷举手要回答问题,我约法三章:一要明确要谈的对象,二要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三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
生:我们小组选择第三句话,我们认为那是父爱的流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含有欣慰、激动和骄傲之情。
(这种见解让我大吃一惊,他们的理解很全面。)
师:能不能详细说一下这种复杂的情感?
本小组另一成员补充:欣慰的是父亲对儿子曾经的付出,终于有了结果,缴动的是在波兰的儿子在艺术上取得辉煌成就,骄傲的是儿子为国争光。(同学们的掌声)
(我对这个小组有独到的见解而深感意外)
生:我们小组对第一句话感兴趣,我们小组认为“心理平衡”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有时“脑子一热”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事后后悔莫及,害人不浅,要等到冷静的时候再做决定。
本组成员补充:不能在失意时,痛苦不已,怨天尤人,更不能在成功时,迷失自我。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种回答与我不谋而合,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感受如此深刻,特别是能想到范仲淹先生的名言,联想丰富。)
生:我们小组想对二句话谈谈自己的想法:当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时,要有自知之明,面对别人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师:这是文中的句子,但运用的恰到好处,你们真了不起,真棒!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文所探讨的几个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没有想到同学们想得很深刻,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认识、他们的热情、探究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足以让我感到欣慰。
一、将单纯的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紧密结合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美的和谐发展”。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教师的“导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积极的探讨与思索,深入挖掘教材,制定培养目标,精心设计问题,通过感染与熏陶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学习本课时,大家在感受傅雷父子情深的同时,也学到不少做人方面的知识。比如: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要学会抱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傅雷的教诲对同学们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其人生道路犹如一盏明灯,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二、学习方式与培养合作联系起来
新世纪的到来,给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教育战线上就应该培养学生个体的竞争意识,更应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因此,在教学中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意识与习惯,这是群体参与的重要举措,也是时代赋予人们的使命。对此,教师应给予极大的关注。正是基于这一点,本节课在探究活动中,让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参与人员多,谈话内容涉及范围广。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的个性和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后小组形成共识,小组之间互相竞争,培养了合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三、学习热情与激发兴趣结合起来
篇4
每个人内心都藏着恐惧。他们害怕孤独,害怕去做行为规范之外的任何事,害怕别人的议论,害怕冒险与失败,害怕成功遭人嫉妒。他们不敢去爱,怕被拒绝,担心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担心衰老或死亡,担心缺点被人发现,担心优点没人赏识,担心无论优点缺点都没人注意。――科埃略《魔鬼与普里姆小姐》
我们总是在嫉妒,在羡慕,然而都是假想敌而已。其实,路是自己选的,自己总是掌握着方向盘。再多的人,只是催化剂而已。十年,甚至五年之前我都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是一步一步的路让未来生活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但是我能知道我不要什么。――萨拉・帕坎南《世上另一个我》
出于信仰,也基于经验,我深信,如果人们愿意单纯智慧地生活,在尘世间保全自我乃非苦差,而是乐事。正如崇奉简约的民族,他们从事自己的事务相当于繁复造作的民族在消遣娱乐。人没有必要为了营谋生计而汗流浃背,除非他比我更容易出汗。――梭罗《瓦尔登湖》
人一辈子都在―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傅雷家书两则》
也许几个月后,我们仍会为了升迁斗得你死我活,可现在我们暂时忘记办公室里的职位升迁、奖金高低,我们彼此通力协作,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迈进,项目的每一个进展大家一起高兴,每一个失败大家一起痛苦,我们的笑在一起,我们的泪也在一起,颇有痛着你的痛,喜着你的喜的感觉,这种齐心合力、众志成城的感觉,没尝试过的人永难明白它会有多么美妙,很多人热爱工作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桐华《最美的时光》
总有几分钟,其中的每一秒,你都愿意拿一年去换取;总有几颗泪,其中的每一次抽泣,你都愿意拿满手的承诺去代替;总有几段场景,其中的每一幅画面,你都愿意拿全部的力量去铭记;总有几句话,其中的每一个字眼,你都愿意拿所有的夜晚去复习。亲爱的,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想和你,永远在一起。――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篇5
一、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虽然有很多与内容相关的插画,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心理或者年龄上的限制,观察事物往往不够仔细不够全面,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想要将教材中的插画与文章内容进行结合讲解文章知识点,是非常困难的,更别说培养学生学习创新能力。但是对媒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有趣的教学素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重难点的讲解。比如,在进行《斑羚飞渡》这一文章学习的时候,其中涉及到一段非常感人的画面,即是老斑羚用自己的身躯为小斑羚“搭桥”,牺牲自己的性命完成残酷而伟大的飞渡。这部分内容比较具有教育意义,在课前笔者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预习,然后笔者从网上搜索了相关的视频,采用flash将其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这段斑羚飞渡的视频。视频中一只只小斑羚成功飞渡到对面山崖的时候,一只只老斑羚却坠入谷底,通过视频将这段震撼人心的画面以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进行理解,能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能对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因为其自身心理特征,兴趣无疑是其最为重要的内在学习动力,只有学生自己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他们才会自己主动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保证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更为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教学优势,所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的学习时,为了能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学习兴趣,笔者采用PPT为学生播放了一系列中国石拱桥的图片,并配以优美的古典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会感受到中国石拱桥那种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形式多样且优美的特点,让学生能从心底产生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敬佩之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增。在观看赵州桥图片的时候,笔者为学生讲述该桥的桥体全部都是石头砌成的,桥身只有一个大拱,下面没有一个桥墩,而大拱的肩上还各自背着两个小拱,赵州桥可谓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学生在听完笔者的讲述以及观看完幻灯片之后,能极大的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对提高教学效率最可靠的保障。
三、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思想品德的教育也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教学任务。学生的思想品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比如,在学习《傅雷家书两则》这一课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文章预习,然后在准备教案的时候,笔者从网上搜索了很多有关父爱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PPT,再配上《父亲》这一首歌曲。在进行文章讲解之前,笔者先为学生播放PPT,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段PPT观看和聆听之后,自己对父子之情有怎样的理解?并用一句话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很多学生会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受到极大的感染,触动到他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情感,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关心父母家人。同时也会怀着一份难得的懂事心理进行文章内容的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既体现了多媒体学习方法的有效,也体现了教育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世界上任何事业的成功者都可以从最初起步中追溯到兴趣的渊源。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时期学生的认识兴趣是他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应以激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手段,让兴趣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当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学习,乐意与老师配合,并表现出高度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对知识产生强烈的获取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学生轻松愉快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当成快乐的享受。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学习目的,以需促趣
一个人对事情感兴趣,注意力可以持久集中,可以保持清晰感知,引起积极思维和丰富想象,产生愉快体验。教师要是能在课堂教学中阐明每一个具体知识的学习目的,使学生认识这些知识的具体价值,就越能引起学生产生向往和追求的意向。因此,教师在讲授每一节课前都应明确而生动地提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以此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傅雷家书两则》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李春波的成名曲《一封家书》,接着提出学习本文的目标: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与风格,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验,进而激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应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最后要求学生为亲人书写一封家书。设置这目的就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该文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手段,以新求趣
新的东西往往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新的教学手段会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语文,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运用多媒体教学
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已显得陈旧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直观形象和感染性强的特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去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以用《好汉歌》导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杨志主要经历的有关图片,观看影碟《水浒传》中“黄泥岗智取生辰纲”的片段,学生一下子就被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到课堂中来了,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本文的学习中去,收到很好的效果。
2.编排课本剧
教材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口味,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发挥其特有的魅力,再现情境美。因此,在教学这类型课文时,教师要编排剧情,指导学生表演,以演助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学课文,准备有关资料,再分小组讨论编排课文剧,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潜能,创设情境,再现情境,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课文剧的编排和表演,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得投入,把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这一过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文剧表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领会了小说的主题,更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肢体表演能力。
3.开展竞赛活动
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中有许多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其中成语占大部分。为了使学生更牢固、更系统地掌握所学习到的成语,可以经常组织成语比赛。比赛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为了检验学生对成语意义的理解,教师可以说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猜成语;为了系统地概括同一类的成语,可以让学生写同一个字开头的成语或成语串联;为了检验学生对成语掌握的熟练程度,可以让学生补充成语;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讲成语故事……经过一系列的比赛,学生掌握成语的程度有所加深,同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4.扮演小老师角色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名学生担任小老师给其他学生上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合适情境,以情激趣
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用环境去渲染,以情激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全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
1.创设深邃意境,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语文教学中要创设合适的意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语言王国的园林之中,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时而欣喜于语言奇葩的瑰丽,时而沉浸于深邃意境的悠远,在愉悦中探寻并获得沉甸甸的收获,甚至乐而忘返。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或从电视、电影中看到的景物,慢慢地合上眼睛,细细地去品味、去体会这样的一番景象:眼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小草绿起来了,树林也绿起来了,一阵微风吹过,带来新翻泥土的气息。远处,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河。河边的地里,农民赶着牛儿在犁田,隐隐传来鞭子的轻响。经过一番联想,学生的脑子里形成了一个意境,学习课文起来就容易多了。当教学到“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百鸟争鸣的景象,让学生明白文章所指的不单是小鸟在放歌,其实在春天中的每一个人都想放歌,以此来表达心里无法控制的喜悦之情。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创设不同的意境,让学生融入到这样的氛围中愉快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2.巧设悬念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这样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诱导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索新知,发展智力。例如,在《羚羊木雕》的教学过程中,讲到“我”被迫向万芳取回木雕时,教师忽然向学生发问:如果万芳不愿意归还木雕,“我”该怎么办?你们怎样看待万芳的这种行为?这个问题犹如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溅起一阵水花,引起学生们的激烈讨论,激发他们的情趣,培养他们的兴趣。
四、课内迁移课外,以知诱趣
现代的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物非常丰富,他们谈论的都已经涉及到现代社会生活科技进步中的S多东西。因而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去开展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巩固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课外知识的增加扩大了学生们的眼界,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进而又促进课内知识的学习。语文教师应尽一切可能将课内迁移到课外,利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诱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卡美纽斯说:“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的身上激发起来。”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去探索,千方百计地利用巧妙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让语文课堂上绽放出绚丽的兴趣之花。
让兴趣之花孕育出知识的硕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