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新征程范文

时间:2023-04-02 10:4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起点新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曾经说过,面料展勾勒出了中国纺织力量的时空崛起地图,而当其突破两千家规模的时候,必然要有一个质的飞跃,很显然,今年将是一个开始。展会上渗透出的信息也在表明,面料展已经开始积蓄突破的力量,而一旦冲破成熟期的瓶颈,那么,面料展也必将迎来其高峰期的辉煌。

从本届面料展来看,科技与品牌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相比于品牌发展的差强人意,本届展会呈现出的科技力量着实让人兴奋异常,科技氛围的浓厚让人啧啧称赞。而在技术能量的囤积上,中国纺织企业同样表现出了惊人的实力,这从面料展上就可见一斑,高科技产品在展会上大行其道,让人眼花缭乱,这依稀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升级希望,让我们的美好憧憬也增添了十足的信心。 今天,让我们目睹一下科技的风采,再次接受来自科技的震撼。

环保新方向

节能、环保不仅是当前我国最热的话题,事实上,国际上同样如此,这对行业来说,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围绕绿色环保的时代特点,今年的有机棉和绿色生态的概念非常受宠。众多知名面料厂商纷纷推出绿色生态、有机天然产品,应对全球环保大趋势。

面料展期间,福田实业集团展位上一场新品的时装秀引起了现场轰动,这是福田集团携手女装品牌Geri与意大利休闲品牌H1nk P1nk带来的一场精彩时装秀,以传达公司纺特适品牌“编织新意活出创意”的品牌理念。据福田实业集团企业传讯部及投资者关系经理郑惠娴介绍,本届秋冬面料展,福田旗下的统一面料品牌纺特适,不仅推出新款有机棉环保面料和Sofia F1eece舒适面料,还充分展示了全系列纺特适面料,如Dr Dry排汗系列、可循环纱环保系列、最新Activ Fresh活性碳面料。纺特适有机棉环保面料是100%从已认证的有机棉种植商那里购入的,在耕作过程中完全没有使用化肥、农药及脱叶剂。在产品的设计上也大多以天然色彩为主,生产过程实现环保。有机棉不仅能改善环境,且是拥有敏感或过敏性皮肤人士的理想选择。纺特适SoftaFleece舒适面料是经过特别工艺加工而成,拥有超柔软的手感、良好的弹性及很低的缩水率,令人爱不释手,也是适用于抵御严寒的理想面料。福田实业集团研究及发展部总监尹应荣博士表示,作为绿色地球的倡导者,福田实业一直致力于不断改善环境,除了在产品研发上注重对环保主题的表达外,并在整个纺织行业中强调环境可持续的重要性,体现了一个面向全球的优秀企业具承担能力的态度与职责。基于这一职责,福田实业将继续投入开发更多环保面料产品,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兰精公司推出了全新的植物生态理念。兰精天丝和兰精木代尔取材自天然,纤维的整个生产过程都融入了植物生态理念。因此,每件含有兰精纤维的服装都能带给穿着者一整天大自然的气息。

华孚展位设计也以“环保城市”为主题,主要展示:一是浅色的、用回收棉制成的面料,这种面料体现了环保和循环经济的概念。这种面料的成本低、时尚环保,适合大众类成衣。二是3E防缩羊毛面料,这种面料经过酸洗抗菌、防皱、易打理,还可机洗。三是有机棉面料。四是新开发的大豆纤维面料,其颜色、品种大大增加,且大豆纤维的可纺性更好,已推广到adidas等国际品牌。五是竹纤维和长绒棉、天丝混纺的产品,改善了普通竹纤维面料的手感。

节能新动态

环保作为一个全世界的主题,已经强势进入本届的面料博览会,而在节能、实施循环经济方面,本届博览会也有着突出的体现。

仪化宇辉化纤有限公司最新展示的100%循环再生纱线Repreve引起了业内参观者的浓厚兴趣。循环再生纱线系列产品由工业用废料和消费者使用后的废品制成,通过对涤纶产品的再次使用降低了能耗,节省了石油资源。与普通的涤纶生产步骤相比,循环再生纱线可以省略前六个步骤,每生产1公斤的Repreve可以节约4.17公升的汽油。合资方之一美国UNIFI公司的执行副总裁表示,要在中国市场推广循环再生纱线,增强其对品牌商和零售商的全球供应能力。

帝人集团重点展示了废弃衣物回收利用再生系统ECOCIRCLE,推出循环利用废旧聚酯瓶的生产系统,将用过的聚酯瓶回收,通过聚酯化合物一打碎一提纯一聚酯切片一散纤维一涤纶条的过程,生产出高品质的纤维产品。旭化成的完全循环型再生体系,分为放入一破碎一磨粒一染料一脱色一化学处理等环节。经过处理,废弃的原料可分解到DHT这个完好的分子,而且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污染。其开发的寿柔短纤维可以达到羊绒般柔软,且十分耐用,既可制成衣服,也可制成牙刷等日用品。这些对于构建循环型社会的极具特色的理念而受到各方高度评价和各界买家的关注。

显然,这些在展会上出现的新技术不但得到业内的追捧,更被视为纺织行业一轮新的原料开发战略的方向。

功能新高度

功能面料在本届展会上同样大出风头,不仅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外观上同样引人注目。旭荣集团的功能面料品种格外突出,让人眼花缭乱,Outla st调温纱、X-Static银纤维、椰炭纤维、竹碳纤维与竹纤维针织面料.这些新功能面料科技含量颇高,让观众大饱眼福: Outlast调温纱面料在Outlast纤维中采用微胶囊相变材料一PCH,利用其固一液、固一固态的相变,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吸、放热功能,并且保持温度相对恒定的特性,Outlast调温纱织成的面料具有气候调节功能,能够在身体和服装之间形成良好的微气候,特别适合温差比较大的恶劣气候。产品运用于户外服装、内衣类、毛衣、帽子、手套、寝具等。X-Static是由美国NobleFiberTechnologies公司研发的银纤维,其基体材料是尼龙纤维(N66),纤维表面有99.9%纯镀银质层,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开发,X-Static银纤维作为抗微生物材料已获美国环保局(EPA)及美国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也获得Oeko-Tex确认无损于人体健康,并经过日本卫生部同意作为抗菌材料。因此。X-Static银纤维面料良好的抗菌性成为业界看好的亮点。旭荣开发的椰炭产品具柔软手感(单纤细度1d/f),外观为浅咖啡(灰)色,具活性碳防臭功能。

海天在本届面料博览会推出了CoolDry运动休闲系列、Corntec绿色环保系列、Sunlite保暖系列、Hytech高科技功能性系列、Merino新型羊毛系

列、E coron a再生面料等六大系列功能面料产品,吸湿排汗、保温保暖、抗菌、除臭等功能广泛应用于运动服装、户外休闲服装、内衣、制服、袜类、针织毛毯及针织外套等多个产品领域,再次引领了功能面料开发的新潮流。

凤竹纺织最新推出户外运动和室内运动两种功能性面料,其中吸湿排汗、抗菌防臭、抗紫外线三合一功能面料和负离子芳香面料是今年的主打产品。此外,防风防水透湿贴膜面料依然是众多面料厂商的主打产品,防水透湿涂层处理、各种抗菌面料、吸湿排汗面料、抗紫外线、新型弹力纤维面料等多种功能面料让本次博览会精彩纷呈。

夸张一点说,功能性面料占据了展会半边天,这不仅昭示了纺织行业的科技能量,更是将一个时代的创新话题,发挥得淋漓尽致。

创新是永恒主题;

今天的面料展已成为纺织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荟萃的大舞台。在这里,纺织品无论设计理念、选料配件,还是做工工艺、款式造型方面,都代表了当今面料的发展趋势和最高水平。而支撑这个地位最关键一点,就是创新。从前几年的仿造抄袭到如今的自主开发,从曾经盲目跟风到而今的贴近市场,从执著于国内竞争到大胆放眼国际,都是国内面料企业不断创新与跨越的结果。

从展会来看,目前对于面料的创新,企业采取的手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发掘新的材料,采用新的技术,开拓新的工艺,这三者共同提升了面料的档次,在功能性与时尚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新材料方面,不同的厂家依据其优势进行开发新原料,采用新的天然纤维。如针对传统的棉,开发出了彩棉及有机棉两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棉。彩棉依据其自然色,在后期的染整过程中避免了染色的再次污染,而有机棉则从根源上杜绝了棉花种植过程中化学物质的污染,从源头上保证了天然与健康。另外,木棉纤维、玉石纤维、竹碳纤维、玉米纤维、牛奶纤维等新型纤维也被陆续运用。木棉纤维高达80%的中空度在保暖、透气方面有着其它天然纤维无法企及的优点。竹炭纤维因其强大的吸附性,可制成有香味的面料。玉米纤维经化学提取再整理而成,可天然降解,对环保压力零负担,非常环保。这些形形的纤维产品,在面料行业吹起了一股新的风潮。

在新技术方面,一些优秀企业运用这紧密纺技术纺出了200支以上甚至300支的纱,使面料更为轻薄、透气,引领了如今面料行业高支轻薄的趋势。而赛络纺与喷气纺技术的运用使得纺织技术无论是效率还是精密度比以往更胜一筹,既减少了并捻工序,减少了毛羽,也纺出了竹节纱、竹节包心纱、扎染纱等一些特色纱。另外,在热压、新型助剂、数码印花、电脑配色等新技术的配合下,面料从纺纱直至后整理过程都有新的技术可作参考。

此外,一些企业及科研单位还着手从新工艺方面来改良与创新面料,这些新工艺从织物的分子结构等化学性质方面来改变其特性。如新研究的扁平纤维就比传统的圆形纤维在散色、散光方面的性能要好;而采用十字形、花生形的纤维在吸湿排汗的功能上是传统纤维无法比拟的;作为功能性的保暖纤维采用中空纤维、圆柱形纤维或三角形纤维,利用空气的隔热作用很好的起到了保暖作用,而且质量轻、手感柔软舒适;智能纤维在防静电及电磁辐射等方面有着特殊功能。

篇2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落实“六个注重”、推进“八项工程”、开启江苏“两个率先”新征程进行了具体部署。江苏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价格部门服务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局将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以优良的作风、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主动服务、积极助推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要稳定价格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分解价格调控责任,努力实现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构建省、市、县“三位一体”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体系,丰富市场价格调控的手段方法。适时启用价格调节基金调控市场、稳定价格,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生产、供应、储备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完善民生价格公布的制度规范,通过“价比三家”,引导经营者规范价格行为。密切关注国际国内重要商品价格变化,加强粮食、猪肉、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价格异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二要创新价格政策,促进科学发展。围绕江苏“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进一步创新促进新兴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的价格政策措施。强化价格的约束和倒逼功能,稳妥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差别电价、水价政策,逐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费的征收标准,以价格杠杆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三要健全决策机制,扩大政务公开。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民主决策的配套制度,注重发挥价格决策专家委员会和价格听证队伍的积极作用,坚持重大价格决策的成本监审、专家咨询、社会听证、集体审议、政策公示制度,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要建好平价商店,稳定蔬菜价格。着眼于解决农民“卖菜难”和市民“买菜贵”之间的矛盾,深入推进平价商店建设。进一步完善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二要强化市场巡查,规范价格秩序。组织开展涉农涉企收费、交通运输价格、垄断行业收费等专项检查,积极推进反价格垄断执法,严厉打击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不正当价格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切实规范教育、医药、商品房价格行为,保障公平竞争,促进健康发展。三要推进纠风治理,维护群众利益。抓好涉及价格的纠风治理工作,在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整顿医药价格秩序、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涉农公示制度、强化公共服务收费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务求实效。完善工作制度,畅通价格举报渠道,认真办理价格咨询和投诉。深入推进价格公共服务,积极做好价格争议调处等工作,充分发挥价格公共服务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坚持创先争优、提高效能。一要强化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不断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全面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政策公示制、责任追究制,强化目标管理,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二要强化培训教育,提升队伍素质。以业务培训为根本,以政策辅导为基础,以知识更新为重点,开展宏观经济、统计原理、成本监审、价格分析、现代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引导物价部门干部知责思为、知任图进、知德守正。三要强化廉政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与价格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和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强化行政监察,规范权力运行。

深化高校综合改革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文晓明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团结振奋人心、指引建设方向、推动科学发展的一次盛会,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我省各条战线的建设发展都有着明晰和深远的指导意义。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要求面前,也有着进一步的战略性思考。

响应省委战略部署,是省属高校的办学使命。南京师范大学历史上的三次办学转型,从建设新型一流师大,到高举师范旗帜进“211”工程,再到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都是审时度势,根据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条件与态势所做出的战略选择。新时期的江苏正面临着从教育大省到教育强省的转变,我省将科教与人才强省列为六大发展战略之首,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也对高校深化内涵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江苏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雄厚的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南京师范大学必须有更为科学准确、更高的发展定位。在加快江苏教育现代化步伐的进程中,南京师范大学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第三次办学转型,创建综合性强、办学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并为今后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高教综合改革,是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重点。江苏承担着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南京师范大学是全省五家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围绕省委落实“六个注重”的要求,今后一段时间我校需要进一步突出党建引领,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深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以全面推进学院教授委员会建设为契机,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学科布局调整,全面建设好七个江苏优势学科;加大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力度,借助我省“十大人才工程”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增强我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要通过一系列的深度改革响应我省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要求,为今后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是百年学府的历史担当。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在江苏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学校需要贯彻和落实好省委的要求,深度响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迈向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的同时,我校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教师教育在全国高校中的发展优势,为江苏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建立丰功;实施“高原造峰”战略,加强学科集群发展,特别是扶持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在我省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经济转型的历程中奋发有为;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发展战略,立足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努力推进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加深产学研结合和推动成果转化;突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优势,着力在文化人才、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的培育中取得新突破,为江苏建设文化强省建功立业;在我省提出加快沿海地区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下,要继续建设好实体化的苏北教师培训中心、泰州发展研究中心和常熟发展研究院,并围

绕区域经济规划与发展,新建3至5个校外社会服务平台,增强对苏北、苏中和苏南的辐射作用。

好风凭借力,正当时。明年我校将迎来110年校庆,借江苏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春风,今后我校将继续致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努力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做出更大贡献。

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如东 詹立风

刚刚召开的省党代会,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建设更加美好江苏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总体部署。我们要把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上来,加快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科教更加发达、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宜居、人民更加幸福的新如东。

实施港口引领战略,推进集聚发展,全力谋求沿海开发新突破。围绕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县的目标,抢抓战略机遇,突出港口引领,加快沿海开发,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沿海经济带集聚,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爆发式增长。加快建设现代深水海港。完善“港、产、城”一体化规划,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板块。完善口岸联检设施,健全口岸综合服务体系,力争尽快实现国家一类口岸开放。加快打造优势载体板块。提升园区功能定位,努力建设定位鲜明、错位发展、产业高度集聚的五大园区。加快招引优质项目。配强招商力量,强化载体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力争每年引进一批超亿元的科技成长型、税赋增长型、产业带动型项目。

实施科技驱动战略,推进转型发展,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把实施科技驱动战略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以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把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我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加快编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依托新兴产业优质增量推动产业转型。把大力推进现有产业升级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推动现有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努力构筑现有产业竞争发展新优势。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推动科技创新上水平。同时,加快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实施城乡一体战略,推进均衡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兴业新环境。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推进,加快城市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的城乡发展新环境。加大城市开发投入力度。全面优化城市布局,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品味,力争早日形成与长三角北翼重要节点城市相称的现代城市新格局。加快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大力推进对外大通道和县内路网建设,着力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省级干线公路为支撑的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建设“幸福美好家园”为导向,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建设规划城乡全覆盖,有效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

实施可持续战略,推进协调发展,全力开创和谐共享新局面。坚持以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感,以创新社会管理增强安全感,以建设良好生态提高满意度,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持续和谐。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着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倍增目标;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不断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普惠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强化源头治理,加强社会服务、社会运行、社会治理管理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严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大力开展绿色如东建设,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人居环境。

强化三种意识服务江苏发展大局 陈燕萍

省委书记罗志军同志在党代会上的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全局性、前瞻性,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方面工作都有重要的纲领性意义。作为一线党员,我们应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并自觉运用到工作中去,更好地服务“两个率先”。围绕法院的审判职能,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我将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民生意识、模范意识,努力为江苏新一轮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强化大局意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名基层法院党员干部,我首先应当强化大局意识,找准依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和不断延伸审判职能,自觉将法院审判工作融入地方工作大局,通过服务城市建设、服务破产企业清算重整、服务重大项目,特别是民生实事工程、经济转型升级等活动,不断优化服务措施、服务效果、服务评价,为又好又快推动“两个率先”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篇3

2012年6月1日,海淀区召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动员大会,标志着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正式启动。

大会部署了创建全国文明区的各项任务,凝聚了共识,号召全区广大人民群众为创建工作加油鼓劲,提振信心。中央文明办协调组组长涂更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陈冬,区四套班子领导隋振江、孙文锴、彭兴业等,以及区文明委驻区单位领导出席了会议。区属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驻区部队、高校志愿者代表,以及公共文明引导员代表参加会议。

全国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区,是城市和城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突出,能够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综合性的荣誉称号。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对海淀而言,既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更是一个迎接挑战的现实考验。海淀区将举区域之力,聚万众之智,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攻坚战。

从首都文明城区

到全国文明城区

近年来,海淀区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2011年,海淀区大力开展创建首都文明区工作,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建活动,令“人人都是海淀形象,个个都是文明力量”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人知礼、懂礼、明礼、讲礼、行礼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形成,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显著加强。

2011年,海淀区第二次荣膺“首都文明区”称号,并获得中央文明办提名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资格”奖项。为推进海淀区在更高层次上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海淀区委、区政府决定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海淀区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充分发挥驻区中央单位、市属单位、驻区高校、驻区部队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领域,整合各方力量,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与践行“北京精神”结合起来,把文明创建工作与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动员大会上,海淀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区文明委主任孙文锴部署了未来三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

2012年为启动之年,将总结创建首都文明区工作经验,研究创建工作形势和现状,完善创建工作机制,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确定创建工作任务和措施,制定创建工作规划,形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行动方案。

2013年为深化之年,将完善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机制,结合区情特点,把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与改善民生,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和监督机制,提升区域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升海淀区公共文明指数,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2014年为迎检之年,海淀区将建立和完善迎检工作机制,丰富创建工作内涵,提炼特色和亮点,展示创建成果,定期开展自评自查,做好成效巩固与查漏补缺工作,营造迎检氛围,全面落实迎检事宜;2015年,中央文明办评选结果公布后,海淀区将召开全区大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表彰。

通过“三步走”,海淀区将重点完成“四个着力提升”的创建任务:着力提升管理文明,着力提升公共文明,着力提升文化文明,着力提升生态文明。

按照《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2012年工作计划》,今年,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将紧紧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大力实施“九项工程”,分别为:宣传舆论传播工程、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未成年人领航工程、文化建设繁荣工程、城乡环境优化工程、城市管理提升工程、社会平安维稳工程、行政效能提升工程及普惠民生推进工程。

孙文锴动员全区上下立即进入状态,卯足干劲,进一步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志在必得的信心,坚决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这场攻坚战。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工作任重道远

如今,全国城市及直辖市的城区达700多个,而全国文明城市及城区却的的确确是少而精。

中央文明委每三年表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区。自2005年中央文明委开始表彰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到2011年一共经历了2005年、2008年、2011年的三届表彰,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及文明城区称号只有50个。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首善之地,已经有西城、东城、朝阳3个城区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去年年底,海淀区也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区的提名资格。

可以说,根据当前的形势,海淀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获得了区委区政府和四套班子的高度重视以及强有力的支持。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抓手和最新载体,海淀区已经将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摆上了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的议事日程。

其次,海淀区高校云集,高科技企业众多,驻区机关单位众多,驻区部队众多,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海淀区创建文明城区得天独厚的资源。

但是,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区工作也同样任重而道远。

据中央文明办协调组组长涂更新介绍,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过程,将经历实地暗访、入户调查、网络调查、材料审核、全国公示、中央表彰等六个阶段。城区范围之内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城市管理情况都将成为全国城区测评的量化指标。区委区政府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及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城市建设管理内容,也将被作为测评的重要参考。

“全国文明城区究竟是如何评选出来的?一句话就是市民说了算。”涂更新强调。这其中包含两层含义:首先,市民作为城区的主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体现出来的文明程度决定了城区的文明程度;其次,老百姓对文明城区的评价、对政府创建工作的评价才是最有力的测评标准。如何创城、利民、惠民,群众的意见将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海淀区区委书记隋振江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的领域广、范围大、内容多、要求高,需要全区上下方方面面通力合作,要以“大海淀”的思维统筹调动全区资源,动员群众。

篇4

 

1、         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  努力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2、         敢于创新  永不满足  不断谱写富裕***和谐***新篇章

以上两条挂舞台两侧

  3、         抢抓机遇  奋力拼搏  开创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4、         开拓创新  克难攻坚  开启***“十二五”跨越发展新征程

5、         立足新起点 谋求新跨越 开创全县经济建设新局面!

6、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  再创辉煌!

7、         科学发展  涵养发展  生态发展 开放发展 和谐发展!

8、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9、         车城水乡  冀南名城

10、自行车名城 梅花拳源地  生态化水乡

11、弘扬自行车文化  推动自行车产业发展

12、上大项目  创大企业  塑大品牌  求大发展 

13、立足新起点  明确新目标  开启新征程  实现新跨越

14、完善发展思路  突出工作重点  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15、推进社会建设  突出改善民生  构建富裕和谐***

16、创新举措破难题   扎实苦干促发展

17、凝心聚力谋跨越   事争一流绘新篇

18、全力打造实力***  活力***  魅力***  幸福***

19、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着力实施五大支撑战略  坚定不移推进经济上台阶

21、***强久自行车配件集团有限公司热烈祝贺好孩子北方生产基地隆重奠基!

22、***恒驰自行车零件集团有限公司热烈祝贺好孩子北方生产基地隆重奠基!

23、***菲华彩车业有限公司祝贺好孩子北方生产基地隆重奠基!

24、***协美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热烈欢迎好孩子集团入驻***!

25、***四星车业有限公司热烈欢迎好孩子集团入驻***!

26、***远大车业有限公司热烈欢迎好孩子集团入驻***!

27、***大行车业科技有限公司愿与好孩子北方生产基地共创辉煌!

 

28、***亚克西车业有限公司愿与好孩子北方生产基地共创辉煌!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89-01

使师生有机会接触信息技术教育,将被作为21世纪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面对信息化的优势,高职院校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应特别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电气控制线路检修及开发》课程进行整合的实践问题,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整合举措。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目前,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我们获取知识、从事工作、了解世界和与人交往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多数院校已经试用将信息技术的内容整合到各学科课程中去,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它是将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它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去,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解构、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使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课程的教学中,运用传统的信息工具促进学生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进信息技术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简单的软硬件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信息意识、情感、伦理道德,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创新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包括以下几点:1、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即所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教师讲学、学生学习要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因特网络等。学与教的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协商学习等环节。2、数字化的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开发、引进和学生创造多媒体课件,把课程学习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它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中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提供给学习者共享。3、数字化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直接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课程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三、信息技术与《电气控制线路检修及开发》课程整合实践:《电气控制线路检修及开发》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实践性强、适应性强、衔接性强,同时其课程概念多、推导多、抽象,使其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教学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相当的难度,使得《电气控制线路检修及开发》的课堂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将信息技术充分引入“电气控制线路检修及开发”课程的教学课堂,使信息技术与课程达到有机整合就非常有必要了。1、多媒体与实物教具相结合的直观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是适应压缩学时、丰富信息要求的有效手段。这样克服学生以前被动盲目地接受理论的状态,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易懂。2、网络环境与课堂教学相促进的互动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与课堂教学相促进的互动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的互动教学,由教师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测评等教学材料或者一个专题研究材料通过网络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分成协作小组,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信息,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最后老师在课堂上让每个协作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对研究课题进行陈述,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互相提问、探讨、总结。在这种网络环境与课堂教学相促进的互动氛围中,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锻炼了自己与其他成员协作、交流、探索的能力。3、课堂与实训室合为一体的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电气控制线路检修及开发》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实践性。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的实施中,我们将课堂搬到了实验实训室,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学习小组的成员相互合作,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使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不断加强。

结束语:信息技术与《电气控制线路检修及开发》的融合突破了书本的限制,用各种相关知识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能开阔思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随时随地地确定学习内容、时间和进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实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自由的空间。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信息技术与《电气控制线路检修及开发》的课程整合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信息技术与《电气控制线路检修及开发》课程达到有机整合,在改进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电气控制线路检修及开发》这门课程已成为重庆市市级精品课程,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进一步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4:22-28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篇6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共同探索未知世界,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向前!

回过头审视一下自己,我的确都是焕然一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既漫长又短暂的初中学期过去了,成功也好,失落也罢,都已成为了昨日风景。荣誉的光环就让它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淡光泽。创伤的阴霾更让它被明媚的阳光驱散,我的身心一定会感受到全新的一片蓝天,去开启生命的另外一扇窗。

那些记忆中的酸甜苦辣,都被镌刻在我成长的足迹中,我所曾经受的磨砺也都成为一笔财富积累在我日益丰满的身躯里,茁壮成长的不只是我的身体,它还囊括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正直向上的精神。面对全新的生活,我更应该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渗透到我的心中,努力付诸实践,来创造新的佳绩。

路,还是昨天的路,但里程碑是新的;歌,还是昨天的歌,但今天的旋律更动听。新的学习环境我重新审视自己,从此又迈上了一个更高更远的台阶,又从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开始了我新的征途。可能会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束缚了前进的步伐,这时我更应该拷问一下自己,我的梦是否依然美好?我的心是否依旧飞扬?为了心中那个孜孜以求的梦想,我必须要立即从这种不适应中解脱出来,重整行装,蓄势待发。明天无论遇到怎样的狂风暴雨,坎坷泥泞,我都要学会用一颗真诚的无畏的心来战胜困难,享受新一轮的挑战。

我作为来自山东的学子,我有着“做最好的自己,创最佳的学习成绩”的口号,有着“力争第一”的目标,。学习已经成为我精神上的乐土,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我永不满足,我要紧张严明的纪律,我也要活跃开阔的课堂,我紧张,因而我能保证专注每一分钟;我活跃,所以我笑对一切困难与坎坷,用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面对一切。

新的环境,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用努力编制成的希望会为我的生活添光增彩。新的征程我迈开新的步伐,我努力,我踏实,我淡定,我从容。阳光下,得意的我大步驶向成功彼岸,拥抱我即将来临的胜利。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让我在这新的一轮朝阳升起的时刻,在这祖国的首都——北京,为了我光辉灿烂的明天,而努力!

篇7

1、用真诚为半径,以尊敬为圆心。

2、潜心求知,踏实工作,稳步推进,和谐发展。

3、新学期、新起点、新高度、新挑战、新希望。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学习是首要,安全更重要。

6、新学期、新目标、新发展。

7、信心是一切事情成功的保证。

8、学会思考,善于创新,学会共处,善于协作。

9、校园是我家,环保在我心。找方法才能成功,找借口只有失败。

10、祝福你,新学期,进步多多,收获多多!

11、学习改变命运,拚搏成就未来。

12、高高兴兴回校、快快乐乐学习。

13、新起点、新目标、新辉煌。

14、要想成绩好,动手又动脑,要想环境美,大家齐创造。

15、问候一声家长您辛苦了,祝福一句子弟学业有成。

16、高高兴兴回校、快快乐乐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7、实践新课程,创造新教育。

18、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荣。

19、新学期,你我一起努力!

20、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学习的精神强素质。

21、欢迎新老师,欢迎新同学!

22、新学期,让我们一起追求成功。

23、用严谨的态度做工作,用宽容的胸怀待同事。

24、孩子,欢迎你回来!

25、抓礼仪教育,创文明校风。

26、欢迎新老师,欢迎新同学!

27、新学年新风貌,工作学习更高效。

28、实践新课程,创造新教育。

29、新学期、新起点、新高度、新挑战、新希望。

30、高目标,高要求,教学相长,奋斗方可成才。

31、学校兴衰、人人有责。

32、多一份呵护,多一片绿地。

33、园丁遍栽桃李树,学子尽作栋梁才。

34、学习,不是任务,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是为了今后的欢乐和工作去学习。

35、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36、让每个孩子都走向成功!

37、建设新校风,建设新学风。

38、祝福你,新学期,进步多多,收获多多!

39、多点文明,多点创新,让校园更美好。

40、用我们内在的潜力激情成就新学年的辉煌!

41、素质高一分,形象美时分,社区是我家,关爱你、我、他。

42、明天的成功是今天迈出的每一步。

43、我是校园小当家,我爱校园草与花。

44、让校园的每一处都说话。

45、新学期、新征程、新形象、新收获。

46、新学期,新举措,师生共进,拼搏才能收获。

47、用尊重的态度对老师,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

48、让每个孩子都走向成功!

篇8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新学期。新学期新气象,新学期新精神,新学期新作为,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新学期,新起点,新征程。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上蓝天的时候,当雄壮的国歌奏响的时候,你是否在新学期树立了新的努力目标呢?将以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行动来达成这新的目标呢? 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呢?

在过去的xx年里,我们全校老师、同学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今年,xx年,我们学校将朝着一个更宏伟的目标努力,那就是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今年必须打十二分精神、花十二分努力,牟足劲跨过一个又一个关口,通过一次又一次考验!

篇9

春季开学欢迎标语

1、学习改变命运 拚搏成就未来

2、新学年新风貌,工作学习更高效。

3、信心是一切事情成功的保证。

4、素质高一分,形象美时分,社区是我家,关爱你、我、他。

5、教书育人 人教书 书育人 人人能挑重担

6、新学期,新举措,师生共进,拼搏才能收获。

7、新学期,让我们一起追求成功。

8、实践新课程,创造新教育。

9、新学期、新征程、新形象、新收获。

10、新学期、新目标、新发展。

11、学习,不是任务,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是为了今后的欢乐和工作去学习。

12、学校兴衰、人人有责。

13、抓礼仪教育,创文明校风。

14、用尊重的态度对老师,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

15、要想成绩好,动手又动脑,要想环境美,大家齐创造。

16、生活能自理 管理能自治 学习能自觉

17、用真诚为半径,以尊敬为圆心。

18、祝福你,新学期,进步多多,收获多多!

19、重德重才,潜心造就新一代;重教重学,全面培育栋梁材。

20、建设新校风,建设新学风。

21、多点文明,多点创新,让校园更美好。

22、新学期、新起点、新高度、新挑战、新希望。

23、找方法才能成功,找借口只有失败。

24、黄龙再辉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25、高高兴兴回校、快快乐乐学习。

26、新起点、新目标、新辉煌。

27、学会生活 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

28、回家的感觉,真好!

29、让校园的每一处都说话。

30、多一份呵护,多一片绿地。

31、让每个孩子都走向成功!

32、用尊重的态度对老师 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

33、我是校园小当家,我爱校园草与花。

34、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荣。

35、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学习的精神强素质。

36、高目标,高要求,教学相长,奋斗方可成才。

37、学校更精彩,只有不断争先创优

38、明天的成功是今天迈出的每一步。

39、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40、学会思考,善于创新,学会共处,善于协作。

41、用我们内在的潜力激情成就新学年的辉煌!

42、用严谨的态度做工作,用宽容的胸怀待同事。

43、进新楼,书新画,树新风,新制方可出新篇

44、潜心求知,踏实工作,稳步推进,和谐发展。

45、欢迎新老师,欢迎新同学!

46、办名校,做名师,创名牌,名作自有知名度

4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8、尊贤爱士 士尊贤 贤爱士 士士勇攀高峰

49、看今朝,玉兔欢跃九州生色;望明岁,黄龙奋起华夏腾飞。

50、孩子,欢迎你回来!

51、园丁遍栽桃李树,学子尽作栋梁才。

52、用我们内在的潜力 激情成就新学年的辉煌!

53、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54、校园是我家,环保在我心。

55、学习改变命运,拚搏成就未来。

56、新学期,你我一起努力!

篇10

【关键词】电气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以电能为研究对象的电气工程专业,在高等教育众多专业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久以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着强大动力[1]。“十二五”以来,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国家的重大需求[2]。其中新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及可持续性发展,对高质量、创新复合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就对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与时俱进地推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优化,在探索建设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电气工程专业的道路上积累了宝贵的改革实践经验。

1.培养目标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地方及相关行业的重大需求,本着服务社会的宗旨而制定的。在“十二五”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形势下,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为:

“本专业围绕电气自动化和电气节能与风力发电两个方向,主要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电气工程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设计、运算、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培养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电力电子技术、电机系统运行及控制、自动控制、电力系统、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究开发、电子与计算机应用以及风力发电领域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由上述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结合我专业特点,在原基础上增加了电气节能与风力发电培养方向,以满足“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中电气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修订后的培养目标中重点强调了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是工程应用型人才,以缩短或省去用人单位二次培训,从而满足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培养要求

培养要求除保留了学生应掌握相关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等基础科学知识等外,根据修订后的培养目标,对培养要求进行了调整,主要包括:重点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如增加理论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环节、提高实验课程的比例、加强实践课程的工程性、增加企业实践的机会;针对新设立的“电气节能与风力发电”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该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需了解该领域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该领域的系统分析、设计和实验等方法和技术,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体系优化

为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要求的实施,我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相应的优化,主要包括:通识类课程整合、学科基础类课程细化、专业课程更新以及课程实践拓展。

3.1通识类课程整合

结合我专业的特点,将《积分变换》课程纳入到《信号与系统》课程,归入学科基础类课程范畴;将《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纳入学科基础课程范畴。最新的2013级本科生培养计划中通识类课程所占学分已降低至76分。

3.2学科基础类课程细化

学科基础类课程保留了原有的《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将原学科类基础课程中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归入专业基础类课程,如《电气工程专业概论》、《电机学》、《电器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外语》等。学科基础类课程学分降低到28分,专业基础类课程调整为18分。

3.3专业课程更新

我专业最新的培养计划中,增设专业方向类课程,目前,拥有“电气自动化”和“电气节能与风力发电”两个专业方向,其中在“电气节能与风力发电”专业方向中设置了《新能源前沿技术讲座》、《风力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电动汽车驱动及其控制技术》、《电气节能技术》、《微网技术》等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前沿类课程。专业方向类课程总学分为17分。

此外,丰富了专业选修类课程。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电气工程仿真与计算》、《特种电机及其驱动技术》、《DSP原理及在电气传动中的应用》、《电机设计》及《电磁兼容技术》等特色课程,使可选的专业选修类课程总学分达到了21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选择,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提高学习效率。

3.4课程实践拓展

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是支撑理论如何应用于实际场合的重要环节[4]。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传统实践环节已经不能适应现有培养要求,因此课程实践环节的优化势在必行,主要涉及实践领域的拓展和实践方式的转变。

在实践领域拓展方面,我专业响应“十二五”发展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号召,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十二五’综合投资”等经费的支持下,构建了工程电磁场与磁技术实践平台、牵引系统实践平台、潜油电机系统实践平台、纺织机电系统实践平台、电气工程虚拟仿真等多个创新实践平台和风力发电机技术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工业控制实验室等多个专业教学实验室,为丰富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接触更新的课程理论应用场合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在实践方式转变方面,除了通过购置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增强实践环节的可参与性、自主开发性、创新性等之外,一方面,成立各类兴趣小组、电子俱乐部等,建立校内的实践基地,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设计类竞赛,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开拓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学生到企业实习,深化对学生的工程意识的培养,及时掌握人才需求状况,促进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整,尽可能保持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一致性,目前我专业拥有与新能源、电气节能等领域相关的校外实践基地近20个。

4.结束语

通过对“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深入理解,结合我专业的特色优势,积极推动新形势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与优化,完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实验环节的创新性、与企业合作加强实践环节的工程性,从而使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满足国家、社会以及行业对我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讨论稿)[C]. 第三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005: 1-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2,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