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04 06:4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位管理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单位管理规章制度

篇1

第一条为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点用能单位是指: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1万吨,下同)的用能单位;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委员会、计划与经济委员会,下同)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含5000吨,下同)、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能源消费的核算单位是法人企业。

第三条重点用能单位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全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内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并定期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报。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同级统计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并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备案;定期本行政区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报。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按照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制定重点用能单位分级管理方案并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备案。

实施分级管理的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节能篇(章)提出评价意见;

(二)监督检点用能单位的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系统能源利用状况,委托具有检验测试资格的单位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的检验测试;

(三)会同同级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检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会同同级统计管理部门检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工作。

第八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委托具有培训条件的单位,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人员进行节能培训。

第三章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

第九条重点用能单位应贯彻执行国家的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标准。

第十条重点用能单位应接受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其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进步措施,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第十二条重点用能单位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科研开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宣传与培训。

第十三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达到《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规定的国家标准。

第十四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重点用能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重点用能单位应在每年1月底前向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报送上一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告应包括能源购入、能源加工转换与消费、单位产品能耗、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能耗、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节能措施和节能经济效益分析、预测能源消费等。

第十五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制度。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定先进、合理的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实行能源消耗成本管理。

第十六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节能工作责任制。明确节能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岗位责任制和能耗定额管理等形式将能源使用管理制度化、落实到人,纳入经济责任制。

第十七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开展节能宣传与培训。主要耗能设备操作人员未经节能培训不得上岗。

第十八条重点用能单位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的能源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节能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并报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备案。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奖惩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管理和节能技术进步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重点用能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制定节奖超罚办法,安排一定的节能奖励资金,对节能工作中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浪费能源的集体和个人给予惩罚。

篇2

关键词:农村会计职业化;财务规范公开;健全制度;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44-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参政意识的逐渐增强。农村财务问题是当前农民关心的焦点,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村级财务管理由于党政领导的重视,财政及农经部门的努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清理整顿,其状况已有明显的改善,管理日趋规范。但是由于农村财务工作的涉及面广,业务量大,政策性强,有些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仍然没走上规范化的轨道,所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1 推行农村会计职业化,稳定财会队伍

实行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一是能够优化会计队伍的结构,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采取笔试、面试等方面形式的严格考核,以择优录用的原则,这样能够使得农村会计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得到很大方面的改善;二是能够有效促进基层的民主建设。通过采取农村财务会计职业化管理模式,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参政议政、民主理财意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乡镇财务部门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公开选聘尤其是实施异地任职的会计,能够对自己所要经手的财务工作做到严格管理,从而杜绝了乱收费、乱支出、挪用款项现象的发生,从而在农村基层财务管理过程中起到“防腐剂”、“保洁员”的作用。四是通过推行农村会计职业化建立了新的用人机制,对选聘的会计,只要遵纪守法,做好本职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没有权力任意罢免、调换、从而稳定了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的会计队伍。同时强化了乡镇政府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使农村会计队伍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 完善财务规范公开,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财务公开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环节,不仅政策性强,而且专业要求高,必须长期坚持并逐步规范。时间证明,只有将农村基层财务管理公开工作做好了,才能够得民心、顺民意,只有将广大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做好,新农村建设才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做好农村财务公开管理工作,其重点在于执行质量,难度在于彻底执行,最注重的是对这项工作的坚持。一是丰富农村财务管理公开工作的各项内容。使农村财务工作要以财务公开为重点,从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出发,凡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村内重大事项都要向群众公开,要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丰富和不断拓宽村务公开内容,如水电费、招待费、办公费等各项支出。二是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及时公开。目前实践中公开不及时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强化监督检查措施,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公开的及时性,争取做到能事前公开的决不延迟到事后,能一次公开的决不分次公开,能按期公开的决不延期公开,能细化公开的决不笼统公开。三是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在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及时公开的同时,要认真听取广大群众对财务工作的疑问和意见,及时予以解释反馈;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及时予以答复与解决;对群众意见反响大的事项,要及时予以纠正或解决,真正让群众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来。群众依法行使民利是财务公开长期有效的保证。

3 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一切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依据,是保证各种财务收支工作的能够开展的重要纲领,因此,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农村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各种规章制度是由上级部门制定,各村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另一方面要从各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补充规定,这样更有利于各村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鲜明特点是具有科学的强制性,严格的约束性,鲜明的政策性,因此,抓好各种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对于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同时有利于财务收支业务的处理,有利于财务收支计划的完成,有利于增收节支工作的开展。各部门在制定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应深入调查、反复研究协商,根据存在问题的实际情况,本着增收节支的原则来制定。制定了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以后,一定要认真地执行财务管理。首先,各级领导的重视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其次,财会人员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和维护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4 创新工作方法,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篇3

一、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措施

1.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重视并且熟练掌握,不断地对企业经济进行强化管理,落实经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此外,还要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方案,定期评估管理的效果,促使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普通员工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使得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对基层员工的需求进行了解与掌握,逐渐地完善健全自身的经济管理体系。

2.对相关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制定规范且科学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高效、健康运行。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包含较多的内容,比如说企业计划书、企业发展目标、企业活动记录、企业方针政策、企业执行手册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等。

3.对人力资源的结构进行加强建设随着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结构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比如说需要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制定,对晋升机制、奖励机制以及培训机制等进行明文规定,对员工进行多方面的素质教育,使得员工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以及教育水平,帮助员工积攒更多的工作经验。通过培训,促使员工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程度,强化员工的企业意识,提升员工的素质。

4.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在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时,必须要与现代的管理方式进行融合,经济管理体系必须要经过管理人员的评审,要对每个部门间员工的业绩、表现情况、人员安排等进行合理的统计,确保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有效、充分与科学。经济管理的评审内容涉猎较广,可包含对经济管理体系方针与目标的制定、需求的改进、审核结果的准确无误、业绩的统筹以及客户的回馈等。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从上述管理体系中对问题的产生进行了解,并且做出及时的纠正与预防。

二、结语

篇4

物业管理企业应急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物业管理企业在人员招聘上往往招聘那些低素质、低能力、低学历的社会人员,他们没有最基本的应急事件管理基础知识,对于应急事件处理上缺乏科学的指导,一旦出现应急事件,他们往往无法正确处理。加上物业管理企业对于人员应急管理培训方面缺乏有效管理,更加使得他们在应急事件管理上出现问题。另外,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在应急事件管理设备配备上存在问题,设备配置较低,设备数量无法满足需求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业管理企业应急事件管理的困难度。

任何企业都必须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体系下进行,物业管理企业应急管理在城市小区居民安全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然而,有些物业管理企业由于对于应急管理缺乏深刻的认知,加上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缺乏,最终导致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不健全。总体来讲,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应急运行体系这三大部分。很多物业管理企业仅仅在其中之一或之二体系建设上有所进步,但是很少能够建立健全这三大应急体系,即使三大体系健全,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实施与执行力方面也存在着重大问题。

物业管理企业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策略探析

应急预案体系指的是根据有可能发生的或者发生过的突发事件进行相应的预测,并针对突发事件发生特点与原因制订相应的计划与方案,保障应急事件发生时,物业管理企业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应急预案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物业管理企业总体预案、针对某项应急事件的专项预案,各部门预案以及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在制订应急预案体系时应注意,应急事件相关预案之间要做到互相衔接,逐级细化。预案的层级越低,各项规定就要越明确、越具体,避免出现“上下一般粗”现象,防止照搬照套,同时增强物业管理企业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物业管理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之后,物业管理企业要做的就是做好对于应急事件的管理工作。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集中所有力量进行应急事件处理工作。同时,物业管理企业还要实施领导责任制,强化物业管理企业领导对于应急事件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队伍、专家队伍,加强对于应急事件处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应急事件处理意识与责任。另外,针对消防应急预案、电梯故障应急预案、暴风雨天气应急预案等不同的预案,明确应急预案类别,增强针对性防范。

物业管理企业应急运行机制,主要是要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和响应机制、公众的沟通与动员机制、资源的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等等。通过建立健全这一系列的应急运行机制,从每一个细节做好物业管理企业应急事件的处理与管理。同时,加强对应急事件处理技术的研究,采取具体技术措施,做到化解风险于无形,做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财产保护工作。

篇5

一、加强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激励机制

财务管理人员作为整个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想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首先就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意识和监督职能,同其次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对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进行调动,使其增强其对工作的责任感和相关科学技术水平。使其具有准确第一的观念,明确其工作职责,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在进行不同的财政工作时要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加强管理阶层对于单位领导监督,需要参与管理的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才能做到对财政管理工作的保证。最后,通过财务管理进行从始至终的有效管理。在整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运行体制中,只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筑财务管理体系,才能发挥出影响施工质量的有利影响。

培养事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才,极有利于规范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我们所需要的管理人才是复合性的、专业性的,既要具有经济知识,又要熟练掌握法律知识,全面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升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不断学习进步,掌握专业的财务管理手段,保证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不出现原则性的差错。保证了管理人员在具有一定的学历和专业学习经验,保证其对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责任心,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无误的完成。更为合理有效的进行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运行体系的建立,同时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运行体制的相关规定,进行对管理人员工作的奖罚。

另外,单位还需要对财务管理人员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机制。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出一份完善的激励机制。主要进行财务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的改进,使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与薪酬水平成正比,激励财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建立事业单位的竞争淘汰机制,避免单位出现“铁饭碗”,打破工作终身制制度,使财务人员能够具有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

二、制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从事业单位财政情况的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划定全新的规章制度,明确引导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通过对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工程工作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制定财务管理体制的管理规章制度时应与奖惩、核算、监督、责任、计划等方面相联系,保证所制定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能够细化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个方面。并且规则制度符合工作需求,保证其科学合理性,使管理人员真正能够更为主动的配合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等,主动将管理执行工作落实到自身。同时,加强奖惩制度的有关落实情况,使其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积极性。

三、建立财务管理机构

进行财务管理,需要进行建设一个完整有效的管理机构,在其中对于相关部门的权利和责任进行明文规定,更加有效的保证了各部门联接工作,使其意见更够统一,减少对管理措施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的阻碍工作。有效的提升工作的管理效率,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另外,对于管理机构中工作人员的选择,尽量要选择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并且具有创新意识的员工,使其能够制定出更为完善的管理措施。更为有效的保证了管理机构顺利运行,以及建筑工程的财务管理的推广与应用,提高管理水平与高素质人才投身管理实践中的热情。

四、从细节入手加强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在进行完善财务管理运行体制时,应先从单位内部入手,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保证事业单位可持续性发展,重视在加强制度管理对动态分析法的合理运用。全面的进行分析整合事业单位在工作中的财务状况,并及时进行数据的更新,更加动态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避免静态管理财务产生一定的管理盲点,引发财务管理出现问题。这样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管理,更有利于其运行体制的完善。

通过相关监督人员或监督机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监督,避免其贪污舞弊,建立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并对出纳岗位的要求进行较为细致的明确,同时,不能再让出纳人员兼任其他分类账登记、总分类账和收入分类账登记、会计档案保管、稽核等岗位。另外,在进行办理资金业务时,不能让某一工作人员独自进行工作,必须要配备一名与资金业务不兼容岗位人员,共同进行工作,保证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最后,需要事业单位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会议支出,在工作中节约使用纸张、水电等,以实际行动来实现事业单位降成本增效益的效果。

篇6

伴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在电力系统的各层面深入应用,电力通信、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电力通信、信息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还是沿用电力一次管理模式中,所以,需要对其安全问题做好防范工作。文章简要从管理的完善规章制度、常用的通信、网络安全技术预防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国网 通信 信息 安全 防范

1 电力通信、信息管理规章制度

1.1 国网安全规章制度

目前,从国网层面对电力通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任然依照电力一次管理模式管理。在《国网电网公司电力安全规程》第10章“二次系统上的工作”中,提了通信系统中光纤通道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但对电力通信系统工作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归纳涵盖的不全面,更没有提及电力信息网络工作中的安全防护措施。虽然,各省、地市电力公司针对电力通信、信息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做了相关规定。但这只能在区域内应用,且各有各的的规定要求,无法提到电力行业对电力通信工作和信息网络工作要求中,体现出安全规章制度对电力通信、信息网络安全监督管理上的不完整。

1.2 电力通信系统技术接入

目前,用户发电厂、变电站和用电客户的一次设备及系统,按照一次电网的相关接入规定要求,能可靠安全的并网接入国家电网系统。随之用户电力通信系统也接入电网通信系统,组成整体的电力通信网,因此,用户通信网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到通信网和电网的安全运行。

例如:2014年4月8日21时26分,750kVXX变电站华为OSN3500传输设备至330kXX变方向产生收光信号丢失告警,光路中断。致使330kVXX线两套保护通道主备通道均异常,750kVXX变至XX方向稳控业务异常。

暴露出:用户变电站所属通信、信息设备未明确设备运行维护责任主体单位,造成XX变电站通信信息设备长期处于无人运维状态,导致设备运行状况无法掌控,设备隐患缺陷不能得到及时处理,系统设备运行健康水平下降。统计该地区全网范围内尚有约70%左右的用户变、用户电站内部信息通信设备由于用户技术力量不足无法进行日常运维,并且未委托其他运维团队进行信息通信设备运维工作,对全网信息通信系统安全运行造成了隐患。

虽然,各省、地市电力公司针对电力通信、网络技术监督管理做了相关规定。但这只能在区域内应用,且各有各的的规定要求,无法提到电力行业对电力通信工作要求中,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对用户做到真正规范要求,致使电力通信网管理混乱,给电力通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埋下重大隐患。体现出安全规章制度对电力通信、信息网络安全监督管理上的不完整。

1.3 电力信息应用

国家电网公司以组建了独立的信息网,随着计算机终端的普及,有效的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然而因为使用人员的不正确操作,例如:出现了“一机两用”、止随意修改IP地址和安装防病毒软件等因素,往往使计算机网络受到安全威胁,所以,需要对其安全问题做好防范措施。

虽然,各省、地市电力公司针对电力网络技术监督管理做了相关规定。但这只能在区域内应用,在电力行业没有出台信息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规章制度。

2 完善电力通信、信息安全问题的要求

2.1 安全制度

结合新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完善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为电力行业在新形势安全稳定发展,及时提供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要求。例如:对新通信、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做出具体安全要求,并认真贯彻落实电力行业新补充的各项要求,发挥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共同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作用。

2.2 技术规定

结合电网发展出现的新形势,尤其完善电力行业中用户通信系统接入的技术要求和设备维护要求。为电力通信网的可靠稳定运行,提供有利的技术制定指导。明确用户变电站所属通信、信息设备运行维护责任主体单位,避免用户变电站通信信息设备长期处于无人运维状态,提高电力信息通信系统安全运行。

2.3 信息网络安全防护

根据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制定出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使用规定,为电力行计算机网络在新形势安全稳定发展,及时提供有效的安全技术制度要求。例如必须进行桌面终端标准化管理系统注册及MAC地址绑定,防止“一机两用”出现违规外联现象;严禁随意修改IP地址防止地址冲突;必须安装防病毒软件,使办公终端免受病毒、木马程序的破坏。计算机终端必须设置开机密码,登录口令长度不得小于8位字符串,要求是大小字母、数字、特殊字符中的3种字符组合,账号和口令禁止相同,防止非授权用户访问计算机终端资源;使用的移动存储介质必须要进行加密处理,防止非授权移动存储介质拷贝计算机终端资源。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当前新科技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和电力行业通信、信息系统在新形势下自身的不断发展,相关安全制度、技术规定需要不断完善,更好的为电力通信、信息安全稳定发展,提供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指导,为电网可靠稳定发展奠定坚强基石。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3]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薛奎(1973-),男,青海省西宁市人。现为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工程师,专业从事信息通信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篇7

为了预防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的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要把握解除合同的程序,尤其是以处分的方式解除劳动合同时,一般最好遵循如下程序。

一、事实调查

当用人单位确认劳动者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相关负责人员就应当及时启动调查程序。违纪情况,给单位造成的损失、影响等,都要彻底调查,出具详尽报告。在进行调查期间,可以暂停该员工的工作。及时而又精准的调查,对单位其他员工也有威慑作用。

二、规则遵循

对员工的处分,应严格依照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制订完善的劳动管理规章制度,对于违反规则的员工处分应有明确的规定。单位管理人员应当对规则熟练掌握,一般情况下最好对全体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在员工新入厂时及时告知相关劳动管理规则,如此,能有效督促员工知规则、守规则。在查清员工违规情况后,遵循规章制度,可以初步确定合理处分的范畴。

三、由轻及重

不到迫不得已,不应把除名、辞退、开除作为惩戒措施。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惩戒措施可以由轻及重地予以考虑,同时,在给予上述处分的同时,可以给予一次性罚款,从经济上予以惩戒。决定处分前,要参照原来类似违纪情况的处分,员工以往是否存在违纪情况,员工违纪后的认错态度,给单位造成的损失大小来综合判定处分级别。

关于员工的除名,《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只在第18条有明确规定,“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三十天的,企业有权予以除名。”因此,开除的处分事由需要规章制度予以充分、明确。

另外,单位做好员工的违纪档案管理工作,极有必要。员工的过往违纪行为大小、多少,可以作为后来违纪行为处分的重要参考依据,小过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亦有权实施除名处分。

四、集体合议

有了清楚的违纪事实依据,又有了充分的规则处分准绳,因对员工的开除处分极为慎重,应有严格充分的程序,企业的管理层、人事部门应当集体讨论、决议,相关知情员工也应出席陈述事实,必要时可征询律师意见,以避免开除后所带来的经济补偿、诉讼等风险。集体合议应做好会议记录,出席人员最好皆签署姓名。

五、开除公告

在查清违纪事实后,遵照规则,应及时做出开除处分,在开除事宜上应做好如下工作:

①结清工资,不要扣留员工的任何财物;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管理制度 管理理念 管理人员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其作用发挥产生重要作用。但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不足

(一)国有资产管理目标没有明确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指引,发展方向不明确,也难以调动管理人员和员工积极性,制约其管理水平提高。同时也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引,使得创新管理缺乏正确的导向,对员工培训,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各环节缺乏正确引导,日常管理活动存在盲目性缺陷,所采取的管理对策实效性较差,制约管理水平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上还没有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还不能进行科学定位和科学配置资源,管理理念还比较滞后,法制观念还不强,在竞争力培育上和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上还没有形成共识和一致。

(二)国有资产管理理念落后

调查显示,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落后,制约国有资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流程不完善,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未能建立起现代管理体制,难以激发管理员工的工作潜能。未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起严格的工作岗位责任制,或者已经建立责任制,但没有严格执行和落实,影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上存在混乱,人浮于事懒政庸政大有人在,在日常管理和作风建设上亟待加强,在细化管理机制加强管理责任上还不到位,在安全管理上采取的办法还不多,在提升国有资产生产效率,强化管理质量上,还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标准。

(三)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人力资源开发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存在不足,忽视人才队伍建设,难以有效激发员工潜能,也影响员工创新活力激发,不仅制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还制约管理水平提高。同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与不足,对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全面,未能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另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技术人才激励机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难以有效挖掘单位的人才资源,制约他们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发挥,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管理效率提高带来不利影响。在实现人员科学配置,发挥主观积极性上还不能采取先进的激励手段和激励措施,还不能实现人员素质提高与管理效益的协调配合有机统一。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转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为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要建立相对独立、有机联系、密切配合的管理体制,从而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在管理过程中,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避免流失或受到不必要的损失。要加强技术、成本、质量、设备管理,对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和培训,促进他们的管理技能提升,为管理人员考核和劳动报酬分配提供依据。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确保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管理人员要提高责任心,相互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任务。要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现管理机制创新,让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更加能够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升。

(二)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理念

为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加强内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更好应对存在的问题,为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为此,应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要,构建合理的管理工作流程,健全规章制度。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对管理规章制度改进和完善,实现管理规范、业务流程的动态更新,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改进和完善各项工作。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和权限,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1、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化

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水平,结合事业单位管理需要,提高管理工作标准和相关要求。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设计和相关规定,有效规范各项工作,消除管理盲区,根据精准、细致、严格的要求,合理设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工作岗位,科学配备管理人员,明确他们的职责和权限,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2、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

结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需要,整合现有规章制度,完善相关规定,对现有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程序重新整合,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高,促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变得更加规范、高效、有序,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要不断细化企业的日常请销假制度,上下班制度,请下假制度,建立科学高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制度监督体系和运行监督机制,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内部监督,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管理的长效化科学化。

3、实现国有资产管理职责明晰化

首先,细分工作岗位,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岗位、管理内容、管理职责进行科学分类,实施统一管理,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每个工作岗位的目标和任务,建立科学的考评标准,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规定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职责、考评标准,实现定岗定责,统一管理。其次,细分工作职责。根据“一人一岗、一岗一责”的要求,将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都有人管理。最后,细分工作流程。明确每个管理人员在每个工作流程的目标和任务,从国有资产管理、日常工作、管理责任入手,建立规范化工作流程,构建统一、有序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注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提高

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管理规章制度,能更好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让他们熟练掌握管理技能,做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管理技能。一方面,重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创新。人才资源是管理的动力和保障。要想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和发展需求,选拔、培养、利用好各类人才是十分必要的。管理人员中有部分专业人才,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建立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人才识别机制。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人才识别机制,全面掌握人才资源信息,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他们的学历、专业技能、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识别,发现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识别具有潜能的管理人员。不同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类型的人才,根据具体情况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管理工作岗位,实现人才资源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岗位的最佳配合,也让他们在工作岗位充分发挥才能。

三、结束语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各项工作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工作水平。进而激发管理人员潜能,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容平,刘德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2]张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3

[3]郝楠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

篇9

随着二级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二级学院形成的档案材料越来越多,学校档案馆没有能力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将二级学院各类档案都尽数收集进馆,那么,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式进行管理合适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开始了在其所属的二级学院设立档案资料室的探索。尤其国家开展教育教学评估工作以来,建立二级学院档案资料室显得更加的迫切。近年来,学校档案馆常常接到二级学院有关档案管理的相关咨询,在日常的档案业务指导中我们也加大了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内容的指导。在调研学习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目前在同属于985和211类型的高校推行二级学院建立档案资料室的模式是当前高校档案事业自身完善发展的一种好举措。其优点体现在:第一,可以把学院系成立以来散存在各个办公室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集中存放管理,既解除了办公室人员对室内大量积存资料清理中存毁矛盾的纠结,办公室敞亮了,资料也有序便查;第二,有利于督促二级学院每年定期进行上一年度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避免了资料的乱放与丢失等现象,养成良好的资料积累与整理归档的习惯;第三,目前高校普通都是多校区办学,学校档案馆不一定与学院在同一校区,即使在同一校区也不如就在同一单位内利用方便,况且学院自存的档案更多的是为本学院工作服务,建立学院档案资料室集中存放本学院档案既方便了本学院师生的就近利用,也方便学院日常工作的查考利用,可以达到节约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总之,科学地设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架构,协调处理好校、院二个层级档案管理的关系,在归档重点、管理办法等方面加以规范、整章建制,积极创新二级学院档案管理模式是实现高校二级学院系档案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之路。

二、以档案规章制度建设为抓手促进二级学院档案管理规范化

制度化是一个单位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前提,建立健全二级学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保障二级学院系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核心。在档案工作队伍网络比较完善的高校,每一个二级学院通常会有一位档案工作负责人,一般由学院的行政副院长或党支部书记兼任,有一位兼职档案员,通常由学院办公室主任或行政秘书兼任。在上述档案工作负责人和兼职档案员的岗位职责中大多只是简单地言明负责学院档案工作,通常连当事人自己都不太清楚究竟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学校每年对每位职工进行工作考核时也往往没有将其兼任的档案工作职责列入考核的范畴,学院档案工作长期以来形同虚设,各学院档案管理各行其是。经过实践与学习,我们认为要做好二级学院的档案工作,首先应该抓档案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二级学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院系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是保障二级学院档案科学管理的重要条件。二级学院档案既要有国家档案局和高校档案馆要求的规范性,又要突出本学院的特色,从而为形成和提炼本校的办学特色提供坚实的支撑。具体来说,二级学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办法、二级学院档案分类方案、二级学院档案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学院档案室管理规定、专兼职档案员的档案职责等。制定二级学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时要避免简单地照搬高校档案馆的相关规章制度,要在遵守《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等国家及地方档案管理相关法规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学院的工作实际做具体的补充、细化和完善工作,拟定出适合本学院实际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三、创新与拓展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培训研究

高校二级学院兼职档案员的专业背景往往多元化且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档案管理专业训练,对档案及档案价值的认识不一。针对二级学院档案管理人员普遍非专职化、专业化特点,结合二级学院行政、党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特点,并考虑各岗位人员的职责与工作规律,创新与拓展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培训研究是保障二级学院档案管理质量的关键。毋庸置疑兼职档案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直接关系到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质量和管理目标的实现,而各岗位工作人员档案工作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兼职档案员档案整理的工作量。因为二级学院的档案通常是由兼职档案员直接接收各岗位工作人员整理与移交的本岗位形成的文件材料经有序整理汇集而成,因此对二级学院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培训时,第一,要拓展培训对象,最好二级学院系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能参加培训,甚至在学院进行帮忙的学生助理也应该纳入培训的范畴;第二,在培训内容方面除了使其掌握档案管理的一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其对院系档案价值的认识,改变大家普遍对档案认识不足甚至集体无意识状态,让全体师生员工意识到,自己就是学校档案的形成者之一。一个时代一个学院教师学生在教与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中形成的集体记忆,反映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份份文件、一张张照片、一个个科研项目和基建项目等档案上,这些档案承载着这个时代这个学院发展面貌的真实记录,是传承与熔铸学校精神的重要信息源;第三,定期组织二级学院兼职档案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到学校档案馆或省市档案馆参观学习,开阔其视野,更新、补充和拓宽其知识结构;第四,学校档案馆应加强二级学院档案培训模式、培训内容、人员组织等内容的创新性研究,形成卓有成效的培训方式及规范的培训教程;第五,探索制定有效的绩效政策,例如将完成档案工作的情况与单位年度考核挂钩,有效地激励兼任档案人员开展档案工作的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二级学院档案数字化管理

篇10

一、分析当前中学档案管理的弊端

1.档案管理工作落后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日益提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开始向信息化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也被引入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但是却很少看到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使档案管理工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些学校的档案室自建校以来就没有更新过,条件简陋,场馆破败,各种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也都相当缺乏,这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这种环境下,要想真正地实现信息化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2.实物档案资料严重缺失

大多数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解是对一些文字资料的归档管理,事实上这是一种很片面的认识,档案中还包括一些实物,这些实物资料也需要管理,实物的意义甚至远大于文字的描述。目前很多学校在编写校史纪念册或者建设校史陈列室时经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校档案中的文字资料能够满足要求,但是实物资料、历史照片等远远达不到要求,有些学校连最能凸显学校历史的锦旗或者奖杯都严重缺失,这也看出了实物档案缺失的严重程度,并且这些实物资料的缺失是无法通过简单的方式弥补的,所以应该加强对实物档案的管理工作。

3.档案编研工作重文书轻教学

档案编研工作存在重文书轻教学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编研材料的档次较低,一次性成果很多,但是适合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的深层次的成果很少。在档案的编研工作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编研是一项较高层次的信息开发工作,如果这项工作被很好地开展、被深层次地挖掘,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为学校的领导层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档案编研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使编研工作受到阻碍,使“重文书,轻教学”的现象更加普遍,一些与教学策略息息相关的信息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发,使档案编研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

二、改善当前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1.制定规章制度,以法管档

中学档案管理工作要以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为重要的保障,这也是档案法律法规落实到具体的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学校应该把《档案法》《中小学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然后由各级档案管理人员将该规章制度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在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时,一定要把切合实际的奖惩机制添加进去,使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位升迁、奖金发扣、工资调整等联系起来,以此来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实现用法律来指导档案工作的目的,从而使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风气得到改善。

2.档案资料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中学档案应该具有校园文化特色,使档案管理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联系。作为学校的形象以及历史建设成果的载体,中学档案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作为自己的关注点,在档案中重点展现中学的文化风貌。

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