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错误范文

时间:2023-03-29 06:1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的错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丽的错误

篇1

中学生早恋现象是带有普遍性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很有必要让班主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处理方法。中学生的早恋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取精神,而且会时常伤害学生间的感情,由爱生恨,争风吃醋,还常常伴有打架、械斗等严重违纪事件的生,以至于产生青少年犯罪。因此,我们积极探索早恋现象的成因及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对策是十分必要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的主题班会:早恋,美丽的错误

我给学生们读了几则征婚启事,让大家讨论,分析爱情的要素,说说自己的感想和体会。甲:征婚年龄必须都在25岁以上,说明这之前的精力都要投入学习、工作和事业上;乙:征婚者都注重人品,如善良、正直、贤惠、有上进心等;丙:征婚者都有了支持家庭生活的经济基础。由此可见,爱情不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爱情更不是虚幻的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作为基石,才能建立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爱情是美好的,但是爱情也是现实的。分别让三四个学生讲了自己曾经对异性的向往和表白之后,我问学生:当有异性向你表示好感或者你收到情书时,你会怎样对待?甲:如果有异性对我表示好感,我会尝试着和她交往,如果大家相处得好就可以继续来往。如果我不想和她交往,我也不会一下就拒绝她,因为有人对我表示好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会找一个可以说服她的理由。乙:可以接受对方只是在友谊的范围内进行交往。丙:我以为不应该直接回绝,为了不伤害他,应当给他写一封回信,表明自己的想法,愿意与他做普通朋友,这样会比直接回绝要好一些。是啊,收到情书或有异性对自己表示好感时,一定要尊重对方,但是态度要明确。最后我问学生:青春期的我们,可能爱上别人,也可能被人爱上,那么中学生恋爱到底好还是不好呢?甲:我的第一感觉是,早恋是对自己、对别人的不负责任。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难免会遇到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要想到,现在我不好好学习,将来又有什么能力去照顾别人呢?所以我想现在为了不切合实际的爱而放弃学业是不明智的选择。乙:早恋会引起争风吃醋,而男生又喜欢武力解决感情问题,这样会引打架事件。丙:我认为早恋的力量不可忽视,如可以互相帮助,促进学习,可以体验真情,学会宽容别人。听了同学们的肺腑之言,我告诉大家,爱是美丽的,同学之间的感情值得大家去珍惜,但是爱情之花需要开对时节,只有在恰当的季节开放,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目前你们阅历浅,易冲动,感情很不稳定,事业尚未成熟,经济尚未独立,责任不能承担,爱情是不现实的。青苹果没有熟的时候又酸又涩,为什么不等它熟透了再吃呢?

通过这一场主题班会,我们这些班主任也有很深的感触。中学生早恋现象作为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反映,应该是不足为奇的,它不是新时代改革的产物。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从培养人的角度去认识它,值得我们深思。目前在校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性格孤僻、脆弱,同伴间交往少,缺少内心深处心灵的碰撞,沉醉于孤芳自赏的境界里,一旦存在异性的同情和怜悯,就极容易产生早恋现象,且不容易解脱。因此,必须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家长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应该谈虎色变,或以简单粗暴的打骂去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在家庭环境中孤立学生,使学生永远抬不起头来。对待子女早恋问题,应该心平气和地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理方式,并且要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上指出盲目和冲动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好感不代表爱情,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只有这样用朋友方式的谈话才能既拉近亲情关系,又达到矫正引导的目的。

为了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应该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以防为主,在班会和团支部会议上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教师应推崇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理念,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样,既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还丰富了学生的人生,振奋了学生的精神。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集体教育的力量,指导学生把精力倾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去磨炼意志,为理想的实现插上翅膀,从而锻造美丽人生。但是,同学之间的早恋都是私下的、鲜为人知的,班主任往往很难现,因此,班主任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还要光彩照人,只有这样才能“言及出,行必果”。在没有掌握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多采取个别暗示的方法,但必须使学生心知肚明。这样,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同时也为班主任今后深入的工作留下了余地。当学生已经贪恋痴迷、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到学习时,也不能直接把两人隔开。班主任必须与家长配合,采取个别教育的方式,只能向学生讲明:目前朦胧的好感不是爱情,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再加上自己经济条件还没有独立,能否走到一起还不确定,浪费了大量的好时光,受伤的是自己,与其朝思暮想地追求那种虚无缥缈的情感,还不如把这种好感珍藏在心底,全身心地奋学习。班主任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随着自己的成长和阅历丰富,会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世界观,那时再去涉足这片年轻人的领地,将更加成熟,更加美好。班主任在与学生个别交谈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决不能恶语中伤这种纯洁初恋,只能鼓励学生从这段难以自拔的感情中勇敢地走出来。因此,班主任应该扮演苦海救人的角色,把自己的经历和见到的事例作为经验介绍给学生,点亮学生心灵的灯塔。

总之,在处理学生早恋问题上,要以人为本,把引导启作为主要教育手段,才能达到尊重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

篇2

如今早恋现象十分严重,中学生早恋现象屡见不鲜。然而通过早恋而走向婚姻殿堂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因为他们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因为他们的爱不考虑家庭、金钱、义务等一系列问题,只接受和付出爱,是纯洁的、纯情的爱。但为什么又是错误的呢?因为对于这些未成年者,他们没有能力去承受那一份过于沉重的情感,很难真正理解和把握爱的真谛。

学生的任务是学习,而他们却忽视了主要矛盾――学业。处于早恋的男女生,把精力和时间耗费在胡思乱想中。上课时想入非非,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时常心驰神游,做美丽的白日梦,空想着为自己的将来勾勒美好的蓝图。更有甚者,大批少男少女干脆逃课而成双成对在林阴道追求所谓的浪漫。他们忽视了自己在学校的任务,忘却了父母的嘱托和老师的教导,为了朦胧的爱而荒废了学业。有的人自我标榜“爱情事业双丰收”。可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却总在班上的后几名徘徊。有人自我宣称“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可是他们却在拿着青春赌明天;有些人奉行“爱情至上”的原则,自以为爱得纯洁,爱得深刻,其实是对爱肤浅的理解。

早恋的少男少女,不以学为本反以情为圣,为一个“情”字而神魂颠倒,失魂落魄,为一个“爱”字而如痴如醉,死去活来。没有事业,爱情就会失去附丽,就会变得毫无颜色。同样,没有面包,玫瑰再多也不能吃,早恋的人就是本末倒置了学业和爱情的位置。因此,早恋没有基石就很难成功。

同时,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们,情感发育还不成熟,性格反复多变,无法理解爱情的意义,难以招架和承受感情的波折,因此,恋爱对象难以专一。再加上早恋者评价恋爱对象时常是表面化、理想化、绝对化。喜欢一个人,往往是因为“对方长得漂亮”、“酷”、“帅”、“歌唱得好”、“情书写得打动你的心”、“幽默风趣”、“有共同爱好”等,却很少从品行、修养、理想等方面做考虑,只是喜欢一个人就因为他(她)什么都好,即使是对方的缺点也变成对方的特点或优点,这恰恰是十分幼稚的心态。再次,早恋者没有明显的感情归宿,也没有成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他们毕竟还比较年轻,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还不能真正辨清对方心里流动变化的思想轨迹。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改变,各自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都会发生不同层次的变化,所以说曾经情投意合的人今后却未必能结合。他们只是凭一份朦胧的意识而陷入,最终得到的往往是苦涩的回味和几声悔不当初的感慨。

早恋,是飘在海面上的纸鸳鸯,经不起时间流程的考验,只能说是一种线段式的爱。

亲爱的同学们,可千万别拿者青春赌明天,要用理智的头脑做明智的选择。与其让外界力量限制,不如自己主观上主动地克制,同时把感情升华为对父母、老师、同学及周围一切人的爱,进而变为对人生、对生活博大的爱和追求。年轻的我们应多学点知识来充实自己。要知道,任何外部的亮丽都是庸俗的,只有知识的力量才会让你真正幸福。

朋友们,记住,早恋是一枚青涩果,请别乱摘。

记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错误资源;利用

【作者简介】刘玉萍,女,35岁,所教学科:数学,职称:小教高级,毕业院校:甘肃兰州师范学校,第一学历:中师,最高学历:本科(自考),专业:教育管理。工作,兼任语文教研组长,本人一直潜心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生成性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应从生命高度,平等对待,有效引领学生,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即“错误”资源,它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我们教师要因势利导,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服务,变错误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

一、关注错误,生成课堂精彩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条件,错误亦然。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课堂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但我们教师不要急于下定论。“错误”和“正确”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抓住自己手中的“标准答案”不放,多一根评价的标尺,也许就会多一份惊喜。

案例一:在教学“8加几”时,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明白“凑十法”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试着计算8+6=?(下面是教学片断)

师:通过讨论你知道8+6=?吗?

生1:我知道8+6=14。

生2:不对,8+6=15。

(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还指着他说,真笨!生2红着脸深深地埋下了头。)

师:(微笑地看着生2)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2(腼腆低声地):昨天我们计算9+8=?时,不是说9向8借1凑成10吗?那计算8+6=?时,也是同样的道理,8向6借1,6变成5,不就等于15吗?

师:你会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真了不起!(生2稍稍抬起头,眼睛里透出一丝光亮)

师:从刚才的计算中,你们又明白了什么?

(还是生2):噢,我明白了,计算“7加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3凑成十,计算“6加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4凑成10……

【案例透视】我深深为这个精彩的教学片断所感染,教师在教学时始终关注的是眼前的孩子们,生2的错误回答没有被老师否定而感到自信,正是因为这个不同寻常的“错误”,才会有后面迁移规律的体现。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其实当学生的思路超出或是偏离了我们预定的设想时,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急于下结论,而不先听听学生自己的分析呢?

二、借用错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激发兴趣的力量源泉。“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案例二: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和学生已初步理解认识了数学上的角:它有两条直直的边,还有一个尖尖的点。请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地方有这样的角。一位同学说:“剑龙的尾巴上有角。此时,教师没有急着自己去解释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而是请这位同学自己读读数学上的角,再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是数学上的角,然后一起讨论,剑龙尾巴上的角是不是数学上的角?再出示教室里凳角图、桌角图,判断这些圆圆的凳角、桌角是不是数学上的角。在对比中学生对数学上的角加深了印象,也消除了生活中角对数学中的角的负面定势干扰。

【案例透视】珍视并合理利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让更多的生活经验融入到课堂中来,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变单纯的“传递”、“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现”和“建构”。

三、巧用错误,训练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中有些错误的问题可令学生感到意外,而意外之事能唤起学生寻找错误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设置一些有一定思维价值、能激发学生惊奇感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案例三:如在教学完小数乘法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65平方米,用边长0.8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100块够吗?结果在全班学生中出现了三种解答方案:(一)0.8×100=808065答:够。(二)0.8×4=3.23.2×100=320 32065答:够。(三)0.8×0.8=0.64 0.64×100=64 64<65答:不够。在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教师将这三种解答方案一一板书了出来,但没有马上给予评价,启发学生思考:这三种解答方案,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篇4

长着美丽的翅膀

却飞错方向

就像刚含苞的花朵

释放迷人的芬芳

却过早地展露

早恋

一个美丽的错误

使多少人误入歧途

还使初升的太阳

即刻成为

西落的斜阳

那一刻

忘记了所有的梦想

摧残了所有的畅亮

早恋

一个美丽的错误

每天

时间如水般畅流

蝴蝶已化为枯叶

艳枝已成为落红

当新的一轮太阳升起之时

那天的斜阳

已沉入谷底

早恋

一个美丽的错误

世间奇迹

还需要我们创造

篇5

世界有很多人,从事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职业,既有能人巧匠,也有一事无成。传说之所以有这样巨大的差异,全部归功于造物主这位老奶奶,做饭的时候造出来的,天生就是一个厨子,写字的时候造出来的,一下子就变成书法家,通俗点儿说,这不是天赋,呵呵!

如今的如乐圈纷繁复杂,好像人人都成了“孙悟空”,练就了七十二般变化。在影视圈里,演而优则唱的人太多了,赵薇“格格”当得不错,闲着也是闲着,就唱了歌,结果发现没种“格格”当得舒服,而且不大称职,就撒手不干了。以本色出演大陆村姑起家的秦海璐,捏着颤抖的嗓子,竟也像模像样地出了专辑,但真正能让听众们喜欢的,又能有几个呢?

第一名:陈好(粉红女郎)

当选理由:作为一名影视演员,陈好在电视上可谓万种风情,绝对能迷倒一片。可是,也不知道她个人是否觉得KTV和唱片是一个概念。所以陈美人推出了专辑,但是造物主对她的照顾已经达到了极点,让陈美人一张嘴,怎么听怎么像没吃饭的人在。所以,唱歌不是那么容易,长着一张美丽的脸蛋绝对不等于也有一把动人的歌喉。

第二名:范冰冰(还珠格格)

当选理由:范冰冰似乎一年比一年美丽,但演技却仍在原地踏步。她曾在媒体上说出专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唱歌是很需要天赋的.如果你没有音乐天赋,最好不要尝试,因为它比演戏更容易暴露你专业上的不足。”可以看得出,范冰冰小姐对演唱绝对有着正确的理解,可落实到自己身上,却怎么听怎么不对味儿,先别说歌曲的旋律怎样,单凭纤细颤抖的嗓音,就能知道,她暴露的不足真不是一点二点了!

第三名:秦海璐(榴莲飘飘)

当选理由:有人曾说过秦海璐是长得最难看的影后。但秦海璐自己却不这么认为,虽然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乏善可陈,但仍然借着绯闻一步一层楼。曾经听过她专辑中的几首歌,可以用“相当客气”四个字来形容。歌曲被她演绎得平淡如水,气息经过人工修饰后,仍然起伏不定。真的有点对不住辛苦的后期制作人员了。

第四名:陈坤(金粉世家)

当选理由:演技一流的陈坤为什么也要趟这路混水,说自己曾做过歌手,但从他的歌声中,人们很难去寻觅专业的痕迹。他的那首《月半弯》无论从编曲到配器绝对的一流,不过,要是换成胡彦斌去演绎,可能会更好一些I如果说陈坤的演技能得八分,那么他的歌唱必须打了三折还要买一送一。

第五名:黄奕(还珠格格3)

当选理由:最近黄奕本人倒没有什么大消息,观众对她的关注仍然停留在《还珠格格3》那里,去年年未了出了张专辑,反响也是平平:但黄奕却仍然很有勇气,称将继续在歌唱的道路上前行。但最为让人担心的是,作为年轻演员的她,最需要费时间去磨演技,如果一直在弱项上面打圈圈,最终的结果将会是在事业上收获一个大圈圈!

篇6

新课程所倡导的“民主、开放、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为课堂精彩的动态生成提供了有利的基本条件。在传统的“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这一教学理念支配下的“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为主的教学形式,是不需要课堂动态生成的,也很难有精彩的生成瞬间。只有在新课程背景下,界限分明的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教师是“首席”,与学生共奏优美的旋律;教师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只有教师与一个个充满着灵性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民主、平等地对话,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独树一帜,致力于营造开放、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这样的课堂环境,才有动态生成的可能,才有智慧火花的碰撞,迸发瞬间的光彩。

师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颦一笑都可能造成课堂教学的“一波三折”,引出精彩无限,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收获。这种精彩,虽然无法预约,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关键在于教师须具备一定的生成意识和高超的调控艺术。下面就谈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捕捉瞬间的精彩,演绎充满诗意的人文关怀。

教师要有一颗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异样的声音”的心。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差异也毫无例外地存在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都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需求和期待,不同的学习态度和方式,不同的思维品质和水平。再加上语文本是一门模糊的艺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疑问和理解对语言文字进行感悟、体验。这时,只要教师给予一个可以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的机会,或营造一个让学生们挑战智慧的氛围,原本平静的课堂将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另一种场面――课程的隐性资源被开发后的灵活开放与动态生成的教学氛围。

课堂就像一个网络,学生则是网络的节点,课堂上网络的节点都在活动,每一个学生都想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有时有的学生往往不顺着一般思路走,常会旁逸斜出,出现迥然不同的想法。面对“异样”的声音,是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这实在是对教师理念的智慧的挑战。跟着学生走,势必会打乱原定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牵着学生走,无疑置“生成”于不顾,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既要尊重学生“在千百万人中间,有一个人站出来”的勇气,又要有容忍异端的胆识,以及挥洒自如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开放而真实的课堂里,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鲜明个性的“异音”,需要运用智慧,沉着应对,把握生成,顺水推舟,即兴创造,让“异样的声音”似珠玑落盘,悦耳动听。为使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在课堂上获得积极的、可持续性的促进与发展,以点带面,让个人的精彩带动整体的发展。

篇7

只是我怕,

终没有机会向你诉说

我如水的心情。

__ __ __

你转身离去的刹那,

我想到了拉你回头,

可怯弱的心灵全变成了

倔强的没有挽留。

__ __ __

你轻轻的挥眸,

我不敢读你的眼睛。

雨中你单薄的身影,

是一份孤寂的让人心痛的美丽。

__ __ __

我久久的仁立于窗前。

一阵负疚感袭击了我的心灵。

我痛得无法呼吸,

__ __ __

一阵疼痛,我猛然醒来,

是一颗燃尽的烟蒂烧痛了手指,

难道世人所追求的的缘分,

终究像它一样

不经意间,在一阵疼痛之后,

化为灰烬么?

__ __ __

追梦的人儿来去总无痕,

篇8

一、认识“错误”——留得残荷听雨声。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由于孩子比较内向,或是自信心不足,不能忍受缺陷;或是存在学习方面的问题,专注力不足。现在的孩子比较浮躁,往往不肯静下心来想好了再动笔,常常是毛手毛脚,一看就动笔,一动笔就错,一错就擦。“没有橡皮,下笔会更谨慎。”这是自然的结果。当我们做事没有依赖时,自然会多几分细心。宁静才能致远,逼孩子静心思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的。错了也不白错,好好欣赏,看看从中能学到什么?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总习惯地认为是“粗心”。其实不然,往往是因为感知、技能和思维的缺陷。

不用橡皮,孩子写错了就可以把错误留在作业本上,这是孩子思维的档案,错误没被涂掉,教师通过每一个铅笔留下的修改痕迹,都能看出孩子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哪里出现了问题,教师都会一目了然,然后帮助孩子在第一时间纠正他的思维错误。不用橡皮可以促进孩子做作业仔细认真,但这并不等于不允许做错题,做错了还可以重做,只是把错了的留下,不擦掉,在下面重新做出正确答案,这样逐步使孩子养成专注、思考的好习惯。

例如画圆,当布置孩子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时,由于课前借走了孩子的橡皮,孩子们没辙了,各种错误呈现得一览无遗。收集了一些孩子不圆和圆的作品,刚展示一幅不圆的作品,孩子们便都笑了。想想这样的“不圆”

是怎样用圆规创造出来的?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抢着举起手来。故意卖关子,继续欣赏其他两孩子的作品确实是圆的,但一大一小,怎么回事呢?画圆时要注意什么呢?孩子们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真正理解了祖先的“圆,一中同长也”,“圆心”、“半径”是多么重要的两个词,通过画出的圆进一步认识了圆和圆的特征。看来,对孩子画出的“不圆”、“大圆”、“小圆”的资源化运用,感觉真好。这也是没有橡皮的回应,那真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美妙。

二、剖析“错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室里一片寂静,但当某个孩子发表了一个错误的见解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里,是错误的回答撞击了其他孩子思维的火花,唤醒了“沉睡”的思维。

备《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回想起自己以前在黑板上画圆时,经常画的不是很圆。为什么呢?可能是圆心滑动或是圆规两脚距离改变。“不圆”的作品不正是课堂中的生命体吗?不正突出圆的特征吗?是否应该珍惜?是不是不该随手擦掉呢?因而,事先计划好用圆规在黑板上画的圆不标准,不擦,也不急着重画,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分析“为什么不圆”。这也就是对圆特征的再次理解。那如果孩子们的不圆作品呢?怎么也利用起来呢?因此想到了让孩子不用橡皮。圆的画法是应该教的,以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但不应该一二三地灌,而应该让孩子自己“由误到悟”。

教学过程就是让孩子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虽然每一次学习的结果有对也有错,但他们的价值是一样的。“对”是一种进步,“错”也是一种进步,它起码可以证明某种想法或做法是不可行的,培养孩子的发现意识。教师要善于捕捉错误,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价值,引领孩子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三、巧用“错误”——病树前头万木春

孩子犯错误的过程是一种尝试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了主动应对的新理念,变学习错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才会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价值,才能因地制宜地处理好来自学生的错误,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人说“创新就是捏一个你,捏一个我,合在一起打碎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对待错误,教师应留给孩子充分讲理的机会,顺应孩子的思维,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帮助孩子突破眼前的障碍,让孩子体验思维价值,享受思维快乐。

比如一道关于年龄问题的思考题:小红今年5岁,爸爸27岁,几年后爸爸的岁数是小红的3倍?孩子们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孩子们陷入了沉思,被难住了。正当我准备讲解时,一位孩子说:“老师,我知道了!(25-5×3)÷3=4(年)。”教师里立刻沸腾起来。有的说:“不对,4年后爸爸31岁,小红9岁,31不是9的3倍。”“怎么回事?”这时孩子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有的举例,有的画线段图,还有的用字母表示,在课堂上出现了(27-5)÷2-5=6(岁)、(27-5)÷2×3-27=6(岁)等七种解法。我没有让孩子的错误溜走,把错误作为教育资源,让孩子的思维再现在大家面前。这样,孩子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以发展,体会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留住错误,深深地体悟到:珍惜当下的一切,差错也是一种资源。成功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孩子的错误作为一种新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孩子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孩子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领孩子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我们要就错因势利导,那么,良好的教学契机就不会错过,孩子就会获得思维发展的空间,就会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篇9

关键词:“错误”; 数学;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错误,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发现意识

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认知的过程。虽然这些认知都是前人总结好的,都不是新成就、新发明,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认知。所以,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带余除法”时,学生常出现以下错误:0.63÷0.31=2……1。为了加强学生辨别错误的能力,加深印象,我把这个问题改编成判断题:0.63÷0.31=2……1( ),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之后交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我提问:“你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个问题是错的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索,发现了几种不同的判断方法: (1)验证错误法:0.31×2+1=1.62≠0.63,所以是错的。这是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方法,也是通常的验证方法。 (2)余数与除数比较法:余数1比除数0.31大,肯定是错的。按照常理,余数值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是余数的基本概念。 (3)余数与被除数比较法:余数1比被除数0.64还大,肯定是错的!虽然这只是少部分学生回答,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判断方法。 以上例题虽只是个案,但类似的问题其实很多。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加强对学生发现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以上问题也可以看出,充分利用“错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本质,在纠错的同时,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层次地把握问题的要点,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意识。

二、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思维的培养首先是从兴趣开始的。我们必须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达到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由于来自于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而并非是胡乱编制的,因此,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我们应当及时把握学生的错误信息,及时反馈,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分数的减法”时,常见到学生有这样的错误:10-2=8或8。针对这类常见错误,可能许多教师只是提示学生这题做错了,应该怎么改正,然后给出正确答案。但也有些教师可能会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当然这样的处理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它失去了一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教育时机。我在教学时做了另一种方式的处理――变换一个角度提问:本题答案错了,请问如果要想得到8,那么要如何改变原题条件呢?请同学们试一试。这一反常规的提问,就把原来错在一位学生身上的问题推广给全班学生思考,同时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平时学生较少见到的,因此它马上引起所有学生的兴趣。他们展开积极的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意识到答错题的学生的错误所在,使一个学生的错误让全班学生都吸取了教训,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极为有效的。

三、利用学生的错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10

一、善待错误: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对事物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事情的思考角度也不尽相同,更何况课堂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探索的过程,故难免出错。授课时,如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教师就应巧妙利用这一生成性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因势利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发现错误,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画角”片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学生掌握基本的画角方法,然后开始尝试画角。在巡视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个别学生把120°角画成了60°。于是,笔者便请了其中一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画角的过程。

师:看了这位同学的画角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画错了,错误原因是:看刻度时,把内外圈的刻度看反了。

师:他的错误对大家有什么启发?怎样改就对了?

生1:我觉得只要看角的一条边,如果和右边的零刻度线重合的话,那么,就看内圈的刻度;反之,如果角的一条边和左边的零刻度线重合的话,就看外圈的刻度。

生2:是的,我觉得在画角之前,还应先估计一下所画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待画完后自行检验,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生3:……生4:……

生5:我想,生1看刻度的方法,可以用口诀来记忆:右看内,左看外。

此教学片断中,笔者抓住了看似学生粗心而引起的画角错误,让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并讨论这种错误给大家的启发。不但让学生对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正视错误: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常见到有些教师对反应较慢、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责怪的态度,试图通过加压来改变他们的学习状态,但大多数情况下却是收效甚微,甚至失败。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以“换位法”进行了有效尝试:即(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问题、思考问题、批判问题,这种做法的特点是引导而不是强制;是体验而不是灌输;体现了教师有“容错”的气度,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错误。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没有了精神压力,而是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中,此时也就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其正能量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正视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自由争辩、批判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自己修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培养自己的批判意识和质疑能力。

【案例】教学“二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片断

出示题目:“学校图书馆运进两种课外读物,其中文艺书428本.比科技书的2倍还多12本,两种读物共有多少本?”

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一个学生说:“文艺书加上科技书,就是两种书的总和。”

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补充说:“你说得不够具体、思路不够清晰,觉得应该先求出科技书的本数,再加上文艺书的本数。”

对于求科技书的本数又引发了一场争论。

生1:428x2+12。

生2:(428-12)÷2。

师:到底哪种方法正确呢?谁来发表你的高见?

生3:我觉得第二种方法正确,我把两种方法的结果代入原题中,通过检验发现第一种不合题意,第二种才符合题意。

……(教室里顿时掌声一片)

上述案例中,学生在批判、自由争辩中,互相补充,互相尊重,既讨论得热烈,又说得很到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大胆质疑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妙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人说“创新就是捏一个你,捏一个我,合在一起打碎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创新思维是一种用灵活、新颖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求知的思维活动。因此,课堂中,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过错,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澄清错误,让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就算了事,而要利用课堂生成的错误,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加以点拨引导、鼓励,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障碍,渐入新境界,从而体验维的价值,享受思维的快乐。

【案例】有这样一道题:3名工人2小时加工120个零件,某车间12名工人8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大多数学生都根据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列式解答。算式为120÷3÷2×12x8=1920,但有一位学生却列式为:120÷3×8×(12÷3)=1260。笔者发现该学生的解法有创意,于是就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此时其他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对。”笔者不露声色,请该学生站起来大胆地说出他的想法。

他说:“这个车间的人数是条件中人数的(12÷3)倍,前两步表示3名工人8小时加工的零件”说到这里,该同学急忙纠正,说:“120÷3”不正确,应改为:120÷2×8×(12÷3)。学生们点了点头,教室里掌声响起……

笔者表扬了这个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解法。接着,在该同学的启发和影响下,其他同学也不再局限于“常规思路”,而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重新思考,列出了120÷3×12×(8÷2),120×(12÷3)×(8÷2)等不同的解法。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