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范文
时间:2023-04-04 18:1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风民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篇2
“温州迎灯三月三,??村抬猪十五六”农历二月十六是??村一年一度的抢“排殿猪”的日子,天似乎作美,一扫了前几天的阴霾,突然变得晴空万里,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洁白的云儿,似乎也想要来当个拉拉队呢!
今天中午11点15分左右,学校宽阔的大操场,去变得分外热闹起来。从四面八方前来观看抢殿猪的大人和外地专程赶来的游客,记者,摄影爱好者们陆陆续续集中在这儿。同学们一吃完饭就直奔操场上,就连好学生也不会例外,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作业,早就抛在脑后了,一心只想观看着精彩无比的比赛呢!大大小小的观众们挤满在操场上,大家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真是特别给力啊!论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几头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殿猪”了,恐怕大姑娘出嫁时,也没法与之’媲美”啊。比赛还未开始呢,几个低年级的小朋友,便围着这几只漂亮的大花猪绕来绕去,心里肯定在想:打扮这么漂亮的猪儿,肯定是上辈子做猪时修来的福分吧!11点半,比赛正式开始,排殿猪的人各就各位,主家举着一对红蜡烛,在队伍的前面引路。这次的活动,共有18组参与,其中有15个村民小组和3个老人组(人老心不老哦!)比赛分为每三组一次,进过层层选拔,才会选出最后获胜的一组。一声枪响之后,人声鼎沸,人群攒动,有的观众为自己中意的小组呐喊加油;有的观众去耐不住性子,就跟在旁边或者身后一起跑,为的是能更快的获得更多的小细节,一睹为快,看的更清楚一写。只见每组四位力大如牛的参赛选手,齐心协力地扛着“有福气”的小猪,向前冲去每个人都想跑的最快,但不可乱了脚步,之间某组的队员或许是一时心急,乱了步伐,一个不小心,摔在了塑胶跑道上,但更可悲的是,肩上那“重如泰山”的殿猪已是压在了他的身上。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有些胆小的同学不忍心看,便捂上了双眼;有的大人则发出善意的微笑,鼓励他们赶紧站起来,继续比赛。摔倒得人很快调整了一下,又站了起来,重整旗鼓,抱着’比赛第一,重在参与”的心态,又冲刺向了终点……最后的结果,我并没有在意,只是默默觉得,这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带个大家的并不只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有那一份难得的快乐。
六年级:郑炎炎
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风气之变必以渐也。
良心的法则,我们自诩为出自天性,其实却源于风俗。
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它模仿公众的骄奢逸。
教化可以美风俗。
我虽然从小就熟悉风俗,我却以为把它破坏了倒比遵守它还体面些。
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
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
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
风俗弊坏,由于无教。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
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一方面轻蔑一个时代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又丝毫不破坏风俗习惯。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家风。
性近如一家,习远如千里。
篇4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 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 右大襟 . 紧腰身 . 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 . 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 . 对襟 . 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篇5
2、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3、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4、妈妈说:“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5、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篇6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篇7
沙朗茶馆店和江南茶馆店有不同,怎见得?
一,江南茶馆店,大多有一张小舞台,供无锡滩簧表演,苏州弹词演唱,当然也说苏州白话评书。当年沙朗,特别是朝东圩港一直向东到中沙、常阴沙一带茶馆店,只有供说苏州白话评书的一张小台子。因为这块地方以苏北、海启过来的人较多,因听大不懂无锡滩簧、苏州弹词唱曲中的话语,而一口清爽脆刮的苏州白话,大家自然还听得懂,极少请无锡滩簧、苏州弹词来演出。而在大阴沙(德积)一带,有请扬州评话说书和请江淮滩簧来演唱的。
二,江南人好孵茶馆店。无事有事、天南海北海拉海说,进茶馆未必有事,以休闲为第一需要。而沙朗茶馆店,仅为喝杯茶而去坐茶馆店耗辰光孵的人较少,而大多是与人有约,或需要寻某人讨教什么?打听什么?商量什么?将茶馆店作为会客、访友、信息交流的场所,所以到茶馆店里,办完事就走,以办事为第一需要。
三,沙朗茶馆店,专门有提供人们吃讲茶的地方。因为江南有祠堂,宗族势力强,许多民事纠纷都到祠堂里去解决,都由族里族长和三老四少出面摆平。而沙朗成陆年代短,家族兴衰替换快,加上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姓”非常多、杂,基本没有形成什么宗族势力,所以基本上没有祠堂。而一旦有民事纠纷,双方自然请出在帮会里的,有势力的人出来摆平。因不是帮会内的事,不好在帮内谈,就有沙朗独有的在茶馆店里吃讲茶的这种形式。
四,沙朗的茶馆店,还是各种商业活动的场所,谈买卖、卖青苗、做生意、商量借钱,签经济合同;也是攀亲、相亲的地方,合八字、说鸳鸯、合婚约、写喜帖;也是谈离婚,谈分家的地方,签合约,出具结;也是找亲友来商量红白喜事、商量造房子、商量买老牛的地方;也是人们前来测字、算命、写信、写各种合约的地方;土郎中、走坊郎中为人看毛病,药师父买甜酒药的地方。有的小街,没有饭店、旅馆,这两样功能自然由茶馆店为来往人客解决了。所以沙朗茶馆店,事实上是一个会所,是一个解决因沙朗沙头散、交通不便利,政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造成的社会功能欠缺的一种弥补场所。
五,正是有三、四两点与江南茶馆店的不同,造成沙朗妇女同样可以进出茶馆店的事实,而且妇女往往是吃讲茶、谈合同、签协议的主角。而且和男人坐在一张凳上论理,沙朗妇女在社会上有这样的地位,还是由于沙朗因沙头散,成陆年代短,没有祠堂,没有宗族势力的存在和影响。也因沙朗的自然环境造成妇女在家里同样有作用、有地位而形成的。并不是沙朗比江南进步、开放所致。
六,正是由于有上面三、四、五三点的不同,冬闲时,上了一点年纪的沙朗妇女,不少人会晚上陪自己男人上茶馆店听书,夫妻俩合沏一杯茶,付一份茶资。茶馆店也高兴,说书人也高兴,因为人气旺!江南茶馆店是不作兴这样做的。
七,所以,沙朗的茶馆店必定有当地帮会内要紧的人在后面撑着,或者就是他本人出资开的。所以,当年在沙朗,开茶馆店不是随便啥人好随便开的。
八,沙朗和江南的茶馆店还有一点不同的,因沙朗市面小,茶馆店还兼卖早点、下面条炒蛋炒饭卖,但也有相同之处,就是规模较大的茶馆店烧砖砌“老虎灶”,规模小的茶馆店烧“七星灶”。“老虎灶”是有一只烧锅,一只积锅,四只汤罐。积锅是铁锅上接一段木桶,烧锅和汤罐里水开了,就囤到积锅里。四只汤罐中间是烧砻糠的火口,下有炉垫,垫上是火塘,火塘通过烧锅、积锅,进入烟囱,烟囱似老虎尾巴,高出屋尖。炉垫下是灰塘和出灰口,出灰口也是拔风口,烧起来的声音哄哄如虎吼。所以叫“老虎灶”。
“七星灶”有砖砌和用“七石”水缸盘的。中间是火口,一般烧柴火,也有烧煤的。下有一出灰拔风口,边上有风箱进风口,配一人拉大风箱。灶面一般有七只水吊子(长嘴铜水壶)的火塘口烧开水,一般都有有开水瓶囤开水。
还有一点相同的是,都有好几只“七石大缸”,轮番澄清水,而且水缸都砌在墙里,一半在墙外,一半在墙里。沙朗人吃长江水,(长江水混,要用明矾澄清),江南人吃井水。
当年“吃讲茶”的是有一定场面和规矩的:
需要“吃讲茶”,必定是邻里间、家庭内,扩大到圩、埭之间发生民事纠纷,造成矛盾,双方都有希望通过协商来解决矛盾的愿望时,才会发生。而且双方请的中间人(和事佬,也叫大先生)必定是当地德高望重、处事公平的在帮兄弟。看事情的大小、双方积聚的矛盾深浅,再看找出那种身份地位的帮会兄弟来和事,必要时就会请分堂主、舵主或堂主、总舵主出面。
因此“吃讲茶”的排场也有大、有小。小的一张桌子,大的一只茶店一层铺面。中间人(和事佬,也叫大先生)坐在中间靠墙一张八仙桌上,他请的师爷(参谋)坐两边,中间空出一排桌子过道,双方在过道两边的桌子上就坐,过道里,面对八仙桌放一张长凳,为双方述事人要讲话时坐。
茶博士为大家沏好茶后,中间人端起茶杯,掀开茶杯盖头,向全场人敬一圈,连声说:“别客气,请用茶!”接着他大讲一番和为贵、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若是邻里矛盾,将他早就调查好的,两邻里间曾经发生过的友好往事细细说一说,指出双方这次产生的纠纷,也要相互谅解,宽大为怀来处理。
接着双方述事人轮流坐到中间凳子上,将造成纠纷、矛盾的前因后果说出,中间人请预先就准备好的、知晓这起纠纷、矛盾的双方都相处要好的邻里也出来说一说。接着中间人请他喊来的师爷(参谋),轮流对这起纠纷、矛盾进行分析、评说,指出双方责任,若有赔偿要求的,师爷们商量,说个方案。
接着双方述事人对师爷们所说,发表各自意见。若还是有分歧,一是中间人当场作出裁决,双方应接受。多数情况是中间人又做了一番分析讲解,叫双方各自回去再仔细考虑考虑、思量思量,约好下次“吃讲茶”的时间。
多数情况下,中间人(大先生)会和师爷研究好后,再分别找双方交换意思,再邀双方吃讲茶。双方意见一致后,签订具结文书,双方同时执行。因为中间人是有势力的帮会人,又是双方共同请出的“和事佬”“大先生”,闹纠纷的哪一方也不敢不执行具结文书。
但“吃讲茶”时,也有“翻毛腔”的情况发生,如寡妇要再嫁,原来男家兄弟,对寡妇家的财产提出非份要求;如圩、埭间为用水、用路、修涵洞、修堤、铺路、造桥等发生纠纷,不服主事人裁决,当场有人掷茶杯掀台子,这叫砸场子。这后果是严重的,肇事者不被捉住送官,也会被帮会派人打一顿。胆敢不服,轻者伤残,重者处死。
篇8
关键词:雅安市域;市区历史文化遗存;观音阁;民风民俗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3-048-02
一、区位关系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市境东邻成都、眉山、乐山,南接凉山彝族自治州、西连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靠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跨北纬28°51′10″~30°56′40″,东经101°56′26″~103°23′28″之间。雅安市区距成都市120公里、双流机场100公里、乐山135公里、西昌410公里、康定218公里,距成昆铁路夹江火车站80公里。成雅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国道318线、省道108线贯穿全境,经省道自雅公路可通往川南,区位环境较为优越,扼川藏、川滇公路交通咽喉,历来是川西重镇和战略要地,素有“门户”之称。
二、雅安市域历史文化遗存
雅安市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非常良好,辖区的大渡河,青衣江流域孕育繁衍了人类早期文明,悠久的历史文化使雅安成为在全省乃至于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的文物富集地区。雅安历史文物可上溯距今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晚期遗址,下至近现代革命文物遗存,纵不断线,横不断项,比较系统和完整。在大渡河流域的汉源县有我国华南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富林文化”遗址及延续下的具有代表性类型的汉源狮子山、麻家山等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代史前遗址;青衣江流域以雅安沙溪遗址为代表的商周遗存,全市分布春秋战国至宋以后各类遗存和大量革命文物遗存。丰富的遗址和文物古迹资源包括汉源富林文化、李子坪洞穴等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商周时期的沙溪村等文化遗址以及各代地下墓葬、古墓阙、古建筑、石刻及摩崖造像等。雅安市遗存的东汉墓前石兽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其雕刻技法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春秋战国时代出土的一百多枚“巴蜀图语”印章都具有独特的区域性和研究性,在文物、文化、历史、美学界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并且全市分布着一定数量的明清至近现代古建筑,清代至民国墓葬石刻和各类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都极具研究、教育、观赏价值。
高颐阙节孝坊 石刻上里古镇
雅安市域有雅安和芦山两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上里、安顺两座历史文化名镇。雅安拥有以“山川形胜、古城遗踪、西康文化、史迹”为城市独特的自然文化特色;芦山以“青姜故国”和东汉石刻为其主要特色; 上里有“古镇驿站”、“小镇风光”和“石刻”;安顺则以 “翼王悲剧地,胜利场”闻名。
现雅安市域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文物保护点1333处,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秦汉以前遗存140余处。
各个古镇和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雅安市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
三、雅安城区历史文化遗存
雅安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衣江中游,是古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起点,素有“川藏门户”之称,曾为西康省省会。雅安气候宜人,空气清新,享有“雨城”之美称,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市。雅安自北宋真宗年间(公元1008~1016年)将严道县由今多营迁至苍坪山麓,羌江(即青衣江)河畔以来已有近千年历史。加上民国28年(1939年)雅安为西康省省会至1955年西康撤省并入四川,悠久的历史给雅安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于1995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雅安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衣江中游,是古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起点,素有“川藏门户”之称,曾为西康省省会。雅安气候宜人,空气清新,享有“雨城”之美称,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市。雅安自北宋真宗年间(公元1008~1016年)将严道县由今多营迁至苍坪山麓,羌江(即青衣江)河畔以来已有近千年历史。加上民国28年(1939年)雅安为西康省省会至1955年西康撤省并入四川,悠久的历史给雅安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于1995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雅安自2000年以来,随着旧城改造力度的加大,旧城面貌被破坏殆尽,一些优秀的传统建筑、近代建筑(如雅安电影院、图书馆等)均被拆除、重建,剩下的一些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则如孤岛般湮没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中,古城风貌已基本荡然无存。除了县前街一带以观音阁为中心的约1公顷左右的区域尚存一些具有传统风貌的建筑以及军分区一带以军分区为核心的近代建筑群外,其他只能偶见三五间待拆民房或者历史文物古迹。
雅安城区文物古迹主要有全国文保单位东汉高颐墓阙及石刻、市级文保单位金凤寺大雄殿、观音阁、节孝总坊(观音亭)、县级文保单位明德中学旧址、西康省东界、周公庙及石刻等。另外城区内还有历史纪念地雅安烈士陵园等。
四、雅安雨城区观音阁历史文化遗存现状
此次调研主要以观音阁为中心,项目用地范围为:北至市公安局西城治安联队,南至苍坪山脚,西至建设路口,东至雅安市武警支队。以县前街为整个街区的中心街,用地面积大约为3.5公顷左右,历史遗存建筑主要有:观音阁、清真寺、现功能为幼儿园的民国时期建筑、100多年历史的老住房、现功能混杂的老建筑等。
1.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雅安市中区县前街93号,旧名“月心阁”,始建于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僧了悟重修。阁座北面南,周边环境很好,背山面河 ,掩映在苍坪山茂盛翠绿的苍松古柏中,前面则是青衣江。其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正方形平南布局,重檐歇山顶,抬木梁式,五铺作双下昂,八架椽屋四椽伏,前后乳伏搭牵用三柱,全部结构不见钉铆,工艺十分精湛。面阁五间22.4米,进深12.9米,素面台基,高1.4米,残存石栏杆高2.93米,长7.8米,台基前坎壁刊功德碑6通,字迹严重风化,垂带式踏道五级。“古观音阁”木匾已朽残,内有一古井,水清冽。1954年被西康省文化厅,民政厅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原有三重殿及厢房数十间,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园后先后被占用单位拆毁,一殿侥幸保留至今,若不维修,则将垮塌,在解放后先后由雅安县粮食局、雅安专区商业局、糖酒公司、商业局储运公司车队使用,现仍被雅安地区商业局储运局公司车队占用。1954年被西康省文化厅,民政厅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月经雅安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雅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解放路与县前街的交角处,陆上的丝绸之路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清真寺既是穆斯林沐浴洁身、进行宗教活动、交流感情的中心场所,又是举办宗教教育、传播宗教常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讲坛和经堂,还是穆斯林群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生活以及公益事业等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场所。雅安市地处川藏、川滇要道和古南丝绸之路要衢,是一个宗教历史悠久、影响较为广泛,宗教文化较为丰富的城市。全市除道教于二十世纪30--40年代基本消失外,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俱全。现有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开放的佛教寺庙20处 (喇嘛庙1处)、天主教堂(点)9座、基督教堂1处、伊斯兰清真寺1处,正式登记有23处;有宗教职业人员50人,其中依法登记宗教教职人员42人;可信教群众近10万。
3.历史悠久的清代住房
紧凑的布局方式,留有中央一个小院,地面是用渐渐倾斜的石板铺成。据当地人介绍,这套住房已经住了好几代人了,现今和原来建时一模一样,未经过改建或者加建,保存非常完好,大概有100多年历史,推断应是清代时建的。建筑材料使用的是青砖灰瓦,建筑样式是典型的普通居民住房样式,装饰较少。
4.功能置换过的历史性建筑
这些老建筑从建筑的材料和建筑形式上看,是民国时期的产物,保存完好,但功能已改变,被当地人充分地利用了起来,有的现今功能已转变成集住房,医疗,商业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 (左图),一层部分已改为商业经营的门面形式。有的则直接用作公共建筑――幼儿园(右图)。这说明老建筑仍能在城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五、雅安市域民风民俗
雅安是全省唯一与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接壤的市,是民族自治地方通向内地的过渡地带,历来有“民族走廊”之称。全市辖七县一区,有1个民族待遇县、18个民族乡,主要分布在石棉县、汉源县、宝兴县和荥经县,民族地区幅员面积占全市幅员总面积的30%。有以彝族、藏族为主的3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4%。这使得雅安拥有多元化的文族特色,以宝兴县夹金山硗碛嘉绒藏族“菩萨节”、“上九节”和石棉县先锋、蟹螺木雅尔苏藏族“环山鸡节”(即“烧袱子节”)为主的藏乡风情,石棉、汉源和荥经彝族的“火把节”、“彝族年”为代表的彝寨民俗,展示了雅安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雅安市域民俗活动主要有:皇茶祭天祀祖采制大典、娘娘会、城隍会、火神会、太湖寺香会、瓦屋山香会、观音会、春分会、十月初一等。
雅安市域特色文化主要有:茶马古道、“三雅”文化、茶文化、熊猫文化、文化、西康文化、特色饮食文化(砂锅雅鱼、荥经达达面、阴酱鸡、红油抄手等)、名特产品(雅鱼、蒙山茶、雅笋、雅安边茶、汉源樱桃酒等)。
六、雅安市雨城区民风民俗
1.民俗活动
以观音阁为中心,主要有观音会、娘娘会、城隍会等特色民俗活动。
(1)娘娘会
又名娃娃会,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于山仙祠(通称三朋庙,今苍坪山烈士陵园址)举办神会,敬香还愿者众。其间以“抢童子”(数厘米木雕童像)为。人们将抢得的“童子”送与尚未生育的年轻夫妇,盼菩萨娘娘送子以佑。解放后废。
(2)城隍会
相传农历五月廿七日为城隍菩萨寿辰,沿袭举办迎神赛会,俗称“五月会”。届时,县人捐资筹办的数十台会,沿街游行,32人抬着1对600公斤油蜡浇铸的通明巨烛为前导,“城隍爷”的乘驾为首台,结队的和尚敲着法器跟随,“城隍娘娘”的乘驾由默念佛句的信女簇拥,数十台古装戏剧造型伴随,众多“装生”(用颜料将人面化装为城隍菩萨麾下的各种神鬼面相)者尾随,四乡进城赶会者众。1950年废。
(3)观音会
每年农历二月、六月、九月的十九日,凡塑有观音佛像的寺庙,多举办观音会,尤以太湖寺为盛。焚香朝拜者,多为中年以上女性。1950年废。
2.特色文化
(1)西康文化
从1939年西康建省至1955年撤销,曾经作为过西康省会的雅安在西康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留下了西康省政府行政大院、文辉桥遗址、“带励河山”石刻、西康省东界等诸多历史遗迹。
(2)饮食文化
砂锅雅鱼:属雅安名特产之一,是中亚高原山区特有的品种,又称“丙穴鱼”。产于青衣江(雅安段)周公河,故称雅鱼。鱼形似鲤而鳞细如鳟,体形肥大,肉质细嫩,砂锅雅鱼为当地名菜。相传,清代上贡慈禧,太后赞美为“龙凤之肉”。
荥经达达面:荥经达达面以雅安市小北街68号的兰师傅荥经达达面为代表,面韧汤鲜、香味浓郁、味美、可口独特。
阴酱鸡:位于雅安市胜利路23号的阴酱鸡风味酒楼,其阴氏酱鸡选用雅安乡间农民自喂土鸡,配以阴氏自制酱料,精心炮制,存入0°C地窖中腌制而成,具有嫩、鲜、香等特点。
蔡鸭子:是名山特产之一,选用在多雨环境中生长的土麻鸭为主要原料,辅以30多种香料,经16道工序精制而成,以香、酥、脆、美的特点而闻名。
红油抄手:红油抄手乃是雅安著名小吃。以顺河抄手最为有名,当然还有伍抄手、天全桥头堡抄手等,面皮包肉馅,煮熟后加清汤、红油和其他调料即可食用。此种小吃柔嫩鲜美,汤汁微辣浓香。
此外,雅安还有甜水面、棒棒鸡、罐罐肉、醪糟蛋、腐乳煎蛋、坛子肉、山药炖鸡等等具有地方饮食文化的小吃。
(3)“三雅”文化
雅安多雨,传说是因为女涡当年补天时,缺了块五彩石留下了条缝,这条缝恰在雅安上空。一年时间内,雅安超过一半时间沐浴在雨中。几千年来,绵绵细雨滋润着雅安。雨水还造就了一个雾蒙蒙的雅安,水面上飘荡着雾气,山涧中缓缓回荡着轻纱般的薄雾,浸润着心肺,抚平了急躁,也讲述了雅安这个城市的独特,似在梦境,胜似梦境。
雨水养人,雅安女子显得尤其恬静秀雅。细雨中,或两人相约,或独撑小伞,雅女们从容穿梭在街头巷尾,感受雅雨带来的清凉。
周公河水,清澈见底,环绕周公山缠绵几百里,雅鱼就生活在这里。相传,雅鱼头骨内的“宝剑”为战国时苏秦所持。苏秦离间诸国后,车裂身亡,其佩剑滑落江中为雅鱼所藏,也成为今天鉴别雅鱼的标志。
沐雅雨,赏雅女,品雅鱼,浪漫的雅安城,在这“三雅”中展示了自己的深厚文化。“雅雨”、“雅鱼”、“雅女”并称“雅安三雅”。
(4)茶文化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独具的雅安茶文化。
篇9
1、普渡,普渡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至农历七月三十期间,每个村落都有特定的属于自己的“普渡”日,镇上村民过这个节日比较热闹,不亚于过春节,一般人家都要事先备好鸡鸭鱼肉等各种吃喝,摆上供桌,举行祭祖仪式,过后再宴请亲朋好友,吃喝一番。
2、嫁妆,闽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妆品种繁多,丰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与神明的供品,这些嫁妆都有其特殊的寓意。在吃的嫁妆礼品中,礼数最重当数“轿前猪脚”,要前后两腿,重量十至二十斤,以显示礼品份量。
3、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在闽南及台湾盛行。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闽南,台湾商人祭拜神明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1.满语。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是16世纪末参照蒙古字母创制的,被称为“无圈点的老满文”,后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加“点”,称之为“有圈点的满文”或“新满文”。由于清代以来大量满族迁入中原地区和大量汉族移居山海关外,在经济、文化、生活上交往密切,关内的满族人民逐渐习用汉语文,但关外的满族一直到上世纪中期还在使用满文交流。
2.服饰特色。满族人的穿着很考究,展现了浓郁的历史民族传统特色,提到长袍马褂,这是满族的传统服装,满族衣着“三剑客”是旗袍、马褂和坎肩,体现了满族衣着的固有特征影响至今。
3.饮食文化。满族饮食文化还是对我们现代人生活影响很大的,它也为东北菜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满族最具民族特色的面食,香酥甜脆,品种繁多,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很大,至今许多人还是能回忆起这美食的味道。馓子、打糕、椴叶饽饽、盆糕、洒糕、淋浆糕、萨其玛、金丝糕,总有几样会勾起味蕾的记忆。
4.居住。满族繁衍生息于白山黑水之间,冬季长,气候属寒冷干燥,所以在居住上特别注重防寒问题。满族最早从穴居到半穴居历经一千余年,在半穴室居住完全地面居室800年,但是发展到满族老屋又是500余年,火炕在这阶段的发明与应用,是满族住宅史上标志性的进步,这也凝聚了满族发展历经的沧桑与智慧。
5.出行工具。狗车、木马,即今之雪橇,爬犁,满族人经常架“威呼”闯急流险滩,现在东北满族仍喜架“威呼”,勒勒车,铁瓦车,也叫广窟鲁,以后用于清代海上作战的飞船,船舰。
6.礼仪。“八旗旧家,理法最重”。从红楼梦中等级森严的贾府礼俗也可以细细品味,“打千”,是满族请大安的礼节,满语称“埃拉搭拉米”,动作时先弹箭袖、袖头伏下,左膝前屈,右腿后弯,头与上身稍向前俯倾,左手贴身,右手下垂,动作介于作揖与下跪之间。动作虽与男子打千儿不同,但同样是请大安的礼节。抱腰礼、顶头礼、插肩礼、叩拜礼、拉拉礼、抚鬓礼不一一赘述。
7.艺术。宫廷音乐、民歌、劳动歌、山歌、歌舞乐、神歌、舞蹈、莽式舞、庆隆舞、等曲种繁多,展现了满族人民的艺术天赋。
二、满族风俗文化旅游开发设想
满族文化资源,是满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对满族文化有一定的熟识度,但又不能准确的表达其形式及内涵。因此,无论是满族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面对旅游业强劲竞争的外在形势,都迫切要求在满族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上下功夫,满族文化旅游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挖掘民族文化内涵。首先,揭示满族文化价值。要突破现状,让旅游者停留的时间延长,加强对文化价值和精华的揭示与提升,这也是发展满族文化旅游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摸准市场需求。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只有30%的外国游客对名胜古迹有兴趣,70%的游客对中国的民俗风情,情有独钟。习俗是游客感受一个国家最直接的入口,最容易感受到社会根本文化的捷径,比任何方式更让人感同身受,这个小小的百分比中足以见得民俗民风的传承与发扬的潜在需求和实力,能量不可小觑。再次,突出满族风俗旅游特色符号。第一,要侧重开发独具满族特色的民族旅游产品,让旅游产品真正能代表黑龙江特色的满族文化、历史,激发旅游者游览和购买的欲望。第二,在发展旅游景观的同时,不要忽略细节,如满族风俗景观的工作人员的文化风貌、个人素质,产品销售的文化氛围、文化主题等等。第三,在满族风俗参观的同时,通过组织传统的节庆活动、宗教活动、民族婚俗、民俗表演活动等形式,与游客互动,参与当地人生活、劳作、游戏活动。第四,建立满族美食一条街,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用味蕾的去加深美好的记忆。
2.加强满族文化旅游链条式发展。满族文化旅游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定位和统一的形象,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重点应加大满族文化遗产资源整合的力度,实现时空和宣传上的完整统一。加大资源特色互补与合作;像山脉一样绵延下去而没有断层,提高旅游路线的主题特色、品位和质量;将满族文化内涵贯穿于食、住、行、游、购、娱整个产业链之中,使之成为丰满协调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