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节范文
时间:2023-03-16 09:2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帐篷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酷暑识途慌恐龙,狂涂苍南(1)不倒翁?
三百里外揭帐蓬,千万高低案武庸。
无忌难倒背书童,有浪潜在长江诵。
摇摇肩膀扎根荣,灌灌良亩稞更浓。
亲吻大地忘却风,难怪魔鬼蠢蠢动。
问候霹雳斥警钟,近来可见笔墨功。
篇2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以不同形式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按照这一说明,如果仅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税收政策
一、当前我国通胀压力的根源
1.这轮物价上涨的源头在粮食肉类等农产品。它是由上游产品价格象能源、原材料、动力价格的上涨方面引起的。随着我国对石油等能源和原材料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了我国能源、原材料、动力价格的普遍上涨。同时资源要素的价格和油价上调,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引起下游产品象钢材、水泥、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养殖业产品等的上涨,但其首要表现为农产品价格上涨。
2.国内产能过剩导致了我国贸易顺差不断增加。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加,需要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投放,缓解外汇储备压力所采取的人民币汇率升值政策,不仅在客观上加剧了我国民间实业资本向房地产大量转移现象,导致了房地产投资过旺和资金流动性过剩现象,房地产价格呈现了快速上涨的局面,同时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各种国际游资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房地产进行投机炒作,加剧房地产的价格了快速上涨。
3.由于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向低收入者倾斜,劳动力价格普遍上涨,扩大对食品如肉类、粮食等和房地产的消费需求。同时还有心里因素,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加,也进一步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二、治理当前通货膨胀的税收对策
1.组合利用税收政策,缓解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口的价格上涨
本轮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能源、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能源、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向下游产品价格传递,导致了冶炼、化工、铸造类和加工类商品价格上涨。针对上述情况,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从源头上缓解能源、原材料价格成本的上涨。一方面,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为了缓解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可以考虑降低能源、原材料价的进口关税。另一方面对开采资源的企业进一步降低资源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鼓励企业加速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增加产量,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
尽快对高能耗企业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高能耗企业通过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有利于增值税税负的降低,降低生产成本,进行技术革新,促进节能排耗,同时也可以使商品价格的下降,如钢材,水泥价格的下降,起到缓解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作用。同时再配合消费税改革,将煤炭、焦炭和火电等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提高低标号汽油和含铅汽油的消费税税率。此外,对清洁能源如生物能源免征消费税,这样既可以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又可以降低对传统能源资源的过度需求。
粮食和农产品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缓解国内粮食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可以运用多种税收政策,增加国内粮食农产品及肉类的市场供应量。对国内生产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膜的企业,实行降低企业所得税率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减少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膜的流通环节,降低税率或免征增值税,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同时利用关税,对进口的农产品包括粮食,油类,及多功能耕种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降低关税,稳定在市场的价格。另外,耕地是生产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根本保征,在耕地不断侵蚀的情况下,为减少耕地不断被侵蚀,可以进一步提高耕地占用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标准,保证有充足的耕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扩大农产品的供给。
2.利用税收杠杆的作用,缓解房地产价格上涨
由于我国房地产的税费主要集中在开发投资环节,占有和交易环节税费相对偏轻。占有不动产的税赋较轻,人们投资购买房地产的预期收益会很高,客观上鼓励了房地产的投机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其一可以考虑开征地产税和房产税,对房地产保有环节征收物业税(或称房地产税),拥有房产越多,所缴纳的不动产税越多,这样增加保有多套房屋者的税收负担,可以抑制房地产投资和房屋储备行为。其二可以考虑适当提高房产权交易税税率,对房屋出售和转让者获得的财产转让收入,征收较高的房产产权交易税,从而在交易环节抑制房产领域的投机性需求。同时,对大户型住房实行消费税,采取累进税率,对越过一定面积的住宅实行消费税调节,以抑制大型住房和高档住房的需要,促使大型商品房向经济适用房转化。
另外,由于取得环节的耕地占用税和使用环节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均较低,有些开发商利用房价上涨的预期,囤积土地或推迟开工、完工,降低了高效土地、集约用地的作用。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浪费,建议开征土地闲置税。土地闲置税是许多国家已经开设的税种,是对土地使用权的取得者,在其取得土地使用权一段时期后仍未进行正常开发使用而开征的税种。同时为了优化房产资源配置,加速商品房流通,减少人为的囤积和空置房屋,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对开发商建好超过两年没有出售的房屋,依法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同时,正确引导中低收入阶层理性消费,鼓励居民消费中小户型、功能良好的住房。为了鼓励开发商建设廉价房,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例如实行较低的城镇土地增值税和房产权税税率,促使开发商为低收入者提供足够的廉租住房供给。另外,可以通过税收手段,进一步培育、活跃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比如通过减免租赁环节税收鼓励二手房进入流通,适当降低营业税税率和所得税税率,允许扣除房屋折旧和必要的成本开支,使房屋租赁的综合税负降低。有利于将大量的隐性出租房屋进入二级市场,利用开征物业税等经济手段,促使更多的存量住房资源进入租赁市场;鼓励机构投资者进入住房租赁市场,改善租赁市场的供应结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通货膨胀;CPI;政府调控;增长方式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2-0061-04
2007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29个年头,随着市场化体系的逐步建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发展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我们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前进的,这期间我们也经历了两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尤其在2007年,从年初开始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就大幅上涨,紧随其后,食用油和鸡蛋等的价格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很多地区出现了“抢油热”,价格上涨问题一时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国家对本轮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为防止过度通货膨胀,央行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6次加息,10次提高准备金率,从年初的9%调整到现在的14.5%,其他一系列措施也相继出台,可见通货膨胀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笔者收集了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数据(见表1),对CPI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CPI的主要原因,结合当时国家治理通胀的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希望对本次通胀具有借鉴意义。
一、1978-2005年CPI及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
通货膨胀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和持续的上涨过程。此定义有两个要点:第一,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即全社会所有的商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水平)水平的上涨;第二,通货膨胀是物价的持续上涨,季节性、暂时性或偶然性的物价上涨不能视为通货膨胀。本文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代表一般价格水平。
变量的实际意义:CPI代表消费者物价指数,CCI代表居民消费水平指数,GER代表政府支出增长率,M2:M2增长率,EXP代表表出口总额(人民币:亿元),SALARY代表全国工资指数,MPI代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GDP代表GDP增长率,AIR代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FPI代表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UNEMI代表失业率。其中所有的指数和增长率均是以上1年为基期(上年=100)。
这些指标是按照通货膨胀的类型来加以确定的,通货膨胀主要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表1中的四个指标CCI,GER,M2,EXP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CCI代表居民消费,GER代表政府支出,M2代表货币供给,EXP代表出口;SALARY和MPI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SALARY代表工资成本,MPI代表要素市场的成本。表2中的4个指标GDP、AIR、FPI、UNEMP是伴随CPI变动而变动的指标,笔者在下文中将分别分析中国历次的通货膨胀究竟是受哪些因素影响较大。
二、统计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首先,绘制CPI和FPI(1978-2005年)的折线图,从图1中初步观察它的变动趋势: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自1978年以来消费者物价指数出现了两次比较明显的波动,第一次是在1988年和1989年,分别增长了18.5%和17.8%。第二次是在1993年、1994年和1995年,1994年CPI增长率甚至达到了21.7%,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峰。另外,从图1中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出食品类价格指数的波动和CPI几乎完全相似,说明历史上出现的两次通胀均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密不可分。最近的一次波动在图1中并没有体现出来,是在2004年,虽然当年的CPl只有101.2,并不算高,但是从当年的月份数据可以看出食品类价格指数一直成高位走势,属于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的结构性通货膨胀。
三、对统计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采用逐步回归法,对这些个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得到方程如下:
我们得到的回归结果是非常理想的,10个变量中有4个最终进入了方程,系数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了检验,4个变量的VIF值都较小,说明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进入方程的4个变量分别是:FPI(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M2,GER(政府支出),M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其中FPI和M2的贡献率最大,分别达到40.7%和46.4%,说明食品的消费和货币供应量这两个因素对改革开放近30年的CPI影响程度是最大的,政府支出和原材料价格对CPI也有影响,而居民消费和出口对CPI的影响是不明显的,说明改革开放这30年中国的CPI主要是受政府政策的影响,特别是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尤其明显。表1中的数据也显示出在1988年、1989年、1993年、1994年、1995年这几年高通胀时期,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均达到30%左右,这期间政府投资也成2位数增长,特别是在1993、1994年政府投资的增长率更是达到了24%多,由于这期间中国投资增长势头猛烈,原材料价格也随之大幅上涨,在1993年达到了35.1%的增长高峰期,同时食品类价格指数也一路飙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这几年的CPI均成两位数的增长态势,很快政府意识到经济已经过热,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政府投资同时也逐年递减,随着政府调控手段的实施,CPI也很明显地下降,政府调控的效果比较理想。这些是我们从数据和分析结果中得到的结论。
四、对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的聚类分析
从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5年、2000年、2005年的物价分类指数的截面数据分析各地区在食品、医疗、通信、教育、居住5个方面的物价水平,从而得到各地区在这5个方面的消费差距,补充CPI纵向的时间序列分析所不能解释的地区差异问题。
我们采用的是层次聚类分析方法,类间距的计算采用的是组间平均连锁法,样本距采用的是欧氏距离平方法。初步观察31个样本数据的特征,由于样本差距并不明显,我们对31个省、市、自治区只分成4类,由于我们选取了3年的截面数据,可以对比这3年的聚类结果,分析各地区在这10年来在消费水平上的变化(见图2、图3、图4)。采用直方图的形式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我们聚类的结果,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在每一类中只选取一个样本,每个样本只选取两个观测变量,分别是食品类价格指数和居住类价格指数,代表分析这10年来四类地区的物价走势。
通过对图2、图3和图4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
出。从时间上来说,食品类价格指数成递减趋势,1995年,各地区食品类物价指数在120%~125%之间。可以说这期间食品类的价格是比较高的,食品类价格的走高对当年的EPI的影响也是比较显著的,这在上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随后2000年和2005年食品类物价指数呈下降趋势,基本维持在100%左右,说明食品类价格已经逐步稳定;居住的物价指数也成下降趋势,1995年的居住物价指数都在110%~120%之间,而到2005年降到只有105%左右。从截面数据来看,各地区在食品类的价格差距并不大,基本持平,北京略高;居住价格在1995年的新疆偏高达到120%左右,而北京的居住价格在2000年以前都呈高增长的态势,近几年才有所回落,其他地区的居住价格差距并不显著。这与我们实际的情况并不相符,这是由于中国的住房消费并没有被包括在消费当中,而是被当作投资,所以近些年来在房价普长的情况下,而我们的居住价格却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指数编制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在此,恕不详论。
\
五、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追求最优发展速度
通胀的治本措施之一,是在长期发展战略上真正做到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彻底解决长期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中存在的高投入、低产出,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在宏观方面,包括正确处理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选择,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使财税、金融、投资、外贸和企业改革同步实施,使金融、财政、收入分配、产业、区域等政策的协调配套,以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由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使中国经济在继续增加总量的同时,提高宏观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二)促进市场发育,完善市场体系
市场的不健全,经济生活中的大量垄断行为的存在,是产生通货膨胀的重要体制因素。促进市场发育,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尽快建立和健全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对于逐步消除体制性通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健全劳动力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发展大中城市的农副产品市场、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和大规模连锁店。整顿市场交易秩序,包括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和期货市场,以规范市场操作,提高市场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三)宏观调控间接化
篇5
Analysis of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unnel supporting under swelling rock stratum
C. Xu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Ltd. Xian710043)
Abstract: The safety of tunnel supporting structure is influenced by swelling ratio, swelling force and distribution ran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Xining tunnel construction of Lanzhou-Xinjiang second track, an estimate and suggestion of tunnel lining safety are done based on the water physical properties analysis and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swelling rock. It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Keywords: swelling rock,tunnel supporting,mechanical behavior
中图分类号:U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作者通讯方式: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2号
作者简介: 徐冲(198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方面的研究.。
1. 引言
众所周知,膨胀岩是否会表现出其膨胀性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包括岩体的初始含水量、干密度、岩石结构等,甚至与相应工程的施工因素也密切相关,如膨胀岩在没有受到扰动时,其膨胀性是极其微弱的。本文根据岩盐(石膏岩)室内水理及力学试验,测定该类岩体膨胀率及膨胀力规模,依据《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 10038-2001)确定西宁隧道围岩—盐岩(石膏岩)的膨胀性等级[1]。为保证隧道施工与结构的长期安全与稳定,采用荷载-结构模型法对西宁隧道典型的膨胀性围岩地段隧道结构分别在不考虑和考虑膨胀力的两种不同情况进行结构力学特性分析,以此评价衬砌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 项目简介
2.1 工程概况
西宁隧道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宁车站出站端,隧道总长5743m。隧道地质状况极其复杂,其中Ⅵ级围岩1310m,Ⅴ级围岩2740m、Ⅳ级围岩1650m。西宁隧道进口段1368m浅埋段位于西宁市区,洞身拱部基本位于黄土地层,边墙及仰拱位于细砂、卵砾石土或石膏岩、泥岩中,埋深约12~25m,下穿兰西高速公路、小北川河及多处民用建筑物,施工难度极大。
2.2 设计概况[2]
表 1 V级加强围岩初期支护参数表
图 1 膨胀岩地段V级加强双线复合式衬砌
岩盐(石膏岩)地段往往伴随易溶性、膨胀性、腐蚀性三大工程特性。膨胀性作用直接影响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安全。针对西宁隧道岩盐(石膏岩)强发育地段,采用V级加强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结构设计参数见表1。
3. 衬砌结构安全评价
3.1 围岩压力计算
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可知,计算深埋隧道衬砌时,围岩压力按松散压力考虑,其垂直及水平匀布压力的作用标准可按下列规定确定[3]。
(1)垂直匀布压力可按式(1)计算确定。
(1)
(2)
式中ω—宽度影响系数,
B—坑道宽度(m);
i—B每增减1m时的围岩压力增减率:;
q—围岩垂直匀布压力(kPa);
—围岩重度(kN/m3);
h—围岩压力计算高度(m);
s—围岩级别。
对于膨胀岩地段V级加强型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取γ=20kN/m3,s取5,取i=0.1,根据图1坑道宽度在考虑施工预留变形量和施工误差基础上取B=15.26m,则垂直匀布压力为q=20×(0.45×2(5-1))×(1+0.1×(15.26-5))=291.74kPa。针对膨胀性,检算时分两种工况,工况一:不考虑围岩的膨胀性,围岩压力取上述按照规范计算的结果。V级加强型的侧压力系数取0.5。工况二:考虑围岩的膨胀性,围岩压力在规范计算的结果(即工况一)基础上,加上膨胀力489kPa。
计算衬砌内力时,取初衬承担围岩压力的70%,二衬承担围岩压力的50%。具体如表2所示。
表 2 隧道衬砌计算荷载汇总
3.2 衬砌结构计算
在衬砌检算时,要对衬砌进行节点划分,将衬砌划分为40个单元,如图2所示。衬砌内力离散为有限杆单元采用弹性链杆法FORTRAN编程计算。
图 2 有限单元离散示意图
以下针对考虑膨胀力和不考虑膨胀力两种情况,对V级加强型衬砌结构断面进行计算复核,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结构工作性态,确定膨胀力对结构安全的影响程度。
弹性链杆法FORTRAN程序中初衬及二衬内力计算数据如表3所示。
表 3 V级加强型衬砌下初支及二衬计算参数
注:括号内数据表示工况二条件下取值
3.3 计算结果分析
图 3-a工况一初衬轴力图(kN)图 3-b工况一初衬轴力图(kN)
图 4-a工况二初衬弯矩图(kN)图 4-b工况二初衬弯矩图(kN)
上图3~4分别为初支结构的轴力和弯矩分布情况,其中,a图表示工况一不考虑膨胀力,b图表示考虑膨胀力。显而易见,工况一和工况二条件下衬砌的受力规律相同,这是因为本计算考虑为全断面施加膨胀压力的原因,并未分区块、分量级施加膨胀压力,与实际情况稍有区别;此外,从计算数据可知,工况二下衬砌明显负载较大,关键部位受力大小突出。在不调整衬砌参数的条件下会降低衬砌安全系数。限于篇幅,二衬受力情况与初支类似,不再累述。
依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第11部分按照破损阶段法和容许应力法检算的相关规定,根据隧道衬砌结构所受不同的荷载组合,进行强度安全系数计算,其单元系数分布如下图5所示。
由图5可见,在考虑膨胀力条件下,无论是初支还是二衬,支护结构整体安全系数下降,初支平均安全系数由3.25变为1.28,二衬安全系数由9.15变为3.77。其中,断面拱脚单元28~31和37~40的安全系数在考虑膨胀力作用下已经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偏于不安全。
图 5-a 不同工况下初支安全系数分布图
图 5-b 不同工况下二衬安全系数分布图
综上所述,V级加强型衬砌在不考虑围岩的膨胀力作用时,基本上满足规范要求。当考虑围岩的膨胀力作用时,从整体上讲,衬砌结构不满足规范要求,其中初衬结构相对于二衬结构安全性更低,就结构部位而言,仰拱部分属于结构的最薄弱环节,在有膨胀力作用时要考虑加强。
考虑到西宁隧道及附近类似的盐岩(石膏岩)地段隧道大部分处于干燥状态,不具备产生膨胀力的条件,因此所设计的隧道结构在不考虑围岩膨胀力的条件下是基本可以满足工程需要的。但考虑到膨胀岩产生膨胀的必要条件——水之外,其膨胀性能还与施工扰动,尤其是施工造成的膨胀岩含水量的变化有很重要的关系。且施工中水会向隧道下部积聚,因此坑道底鼓是可能的主要变形特点与施工病害,故在膨胀岩地段开挖后应尽早进行坑道底部处理以及加强仰拱支护。
4. 结论
本文针对岩盐(石膏岩)地区隧道工程衬砌安全控制问题,从工程应用及指导施工角度出发,基于膨胀力实验、数值仿真技术,对该区隧道支护的主要设计原则及参数做出对比分析,得要以下有益结论:
(1)岩盐区隧道结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膨胀岩膨胀率水平,膨胀力发育部位等关键参数影响,有必要结合数值技术进行相应断面参数优化;
(2)膨胀力作用条件下,隧道衬砌整体安全性降低,局部部位如仰拱、拱脚均为高风险部位,可通过加大仰拱刚度、改善拱脚仰拱曲率过渡及矢跨比等措施,提高衬砌整体安全性;
(3)岩盐(石膏岩)不但具有膨胀性,同时受其化学组分的影响,对衬砌结构具有腐蚀性,隧道衬砌设计中亦考虑因侵腐产生的结构弱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 10038-2001)[S]背景: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篇6
关键词:通货膨胀;商业企业;成本计价和结转
我国的国民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改革中得到快速的发展,通货膨胀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经济持续过热必然会引起商品成本增加,原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物价大幅上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些都对商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一、通货膨胀的时代
通常来讲,通货膨胀是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实物价格上涨现象,即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货币价值持续下降的过程。通货膨胀下,经济的增长率也会持续提高,通货膨胀率也不断地上升。实际上,经济理论和实践上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是有益处的,但持续的、过度的、明显的通货膨胀则会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很多恶劣的影响。通常认为,通货膨胀率如果在3%~5%的范围内则是适度的,若超过5%就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这表明,货币资金在遇到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会因为购买力降低而遭受损失。
通货膨胀下企业要承担银根紧缩带来的经济减缓,而且逐渐上升的利率也会使资金成本大幅提高。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即是货币量的通胀,又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价格调整和产品结构悄然变化造成的。通胀既表现为商品价格的普涨,也表现为商品与商品的价格有升有降,价格体系和有效需求都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是商业企业必须准备面临的情况。
二、通货膨胀下商业企业的成本计价和结转
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企业的成本计价和结转出现严重失衡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贬值十分严重。这时,企业如果采用流通中的货币作为衡量自身产品和服务价格的基准,就会丧失其真实性,造成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的货币衡量结果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企业的成本计价就会出现严重的失衡。
现阶段我国主要采取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要求每项记录均以原始凭证作为依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客观的记录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但在货币价值变动剧烈,尤其是通货膨胀时期,这种方法不能保证客观性、实时性、有效性,这种计量方法使得在不同时期获得的相同资产所付出的资源相差很大,从而导致企业同一时期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在会计的一般核算中,成本是受物价影响最大的因素。因为成本的变动直接受现行市场上生产原材料价格、固定资产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要求增加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其他各种成本,同时出于趋利因素的影响,企业会储备更多的原材料,无疑加剧了企业成本的上升。
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投资与存货之间的资产成本计算结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可比性,究其原因在于资产的市场账面价值已经背离现实。货币资产的期初和期末的资产性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同时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有很大偏离,这些都导致企业的成本结转无法真实计量企业的成本与收益。
三、简述商业企业在通货膨胀下财务的应对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的商业化企业通常都将资本的运营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怎么样运营资本自身的价值才能让企业的整体价值最大化成为当今企业经济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如何通过成本计价和结转的有效方式减轻企业压力,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转移通胀压力
商业企业可以通过改善库存商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附加价值,以及搞好售后服务等方式,使商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可以将原材料上涨的价格加到商品品价格中,将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效转移给社会。
(二)改进折旧方法
在财会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应该尽量缩短折旧期限,加速折旧的过程,从而达到遏制通货膨胀不利影响的目的。这是由于在通胀的状况下,折旧不受影响,晚些时候发生的折旧可以使一部分税收有所减少,这可以削弱由于通胀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加企业投资经营项目的净现值。
(三)在通货膨胀时,企业应保持净债务人身份
近年来,很多西方学者认为,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只要企业能保持净债务人的地位,就可以从中获利,这是因为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由于货币购买力下降,企业若保持净债务人的身份,那么从货币性负债上获得的收益会超过从货币性资产上所遭受的损失,这样就可以得到购买力净收益。当然,这种情况是在利率低于所设想的通涨率时出现的。同时要防范商业企业负债率过高造成的财务风险。
(四)对实物性的资金管理采用超额储备法
这里所说的实物资金,主要是增加库存商品。增加库存商品可以保证商业企业的正常运转,经营更具弹性。利率上升的变动,货币性资金的持有量会相应减少,这时更多的购置实物性资产是一个很好的规避方法。因为在通胀的情况下,实物性资产价格的上涨速度将远远超出利率的上升速度。在这个时候,购买实物性资产,不仅可以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更可以抵御由于通胀带来的压力。增加库存商品应重点考虑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价格,以适应市场的需求,防范产品供求和价格体系变化带来的风险。
以上介绍的这几种方法,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可以有效减轻商业企业成本及结转所承担的巨大压力,为企业平稳的度过通货膨胀这一难关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篇7
摘 要: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它的发生会引起物价上涨。自2009年以来,我国CPI和PPI指数一路走高,国内一些商品物价上涨速度之快之高,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强,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本文就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展开论述。
关键词:通货膨胀;现状;成因;对策
一、通货膨胀理论综述
通货膨胀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话题,我国北宋期间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后来到元朝时实行典型的纸币流通,米价在69年间上涨了60多倍,纸币迅速贬值。通货膨胀是货币失衡中一种常见的问题。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各国经济学家所持观点各有不同。例如,萨姆尔森认为“通货膨胀的意思是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莱德勒和帕金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也等于说是一个货币价值持续贬值的过程。”弗利德里奇・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一词的原因和真意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上涨。”罗宾逊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对同样经济活动的工资报酬率的日益增长而引起的物价直升变动”等等。
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各学派有着不同的看法。最具代表性并普遍被人们接受的货币主义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他们总结出通货膨胀有几种成本―“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皮鞋成本”是人们为了减少货币持有量所付出的成本。“菜单成本”是企业调整价格所付出的成本。货币学派还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灵;会造成税收的扭曲,增加人们的纳税负担;会增加企业预测前景的不确定性,企业会因此放慢投资,从而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
新凯恩斯主义则把通货膨胀归结为三种主要形式: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及固有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也即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上涨时;固有型通货膨胀一般与物价薪金有关,工人希望提高薪金,这必然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形成恶性循环。
二、中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现状
自 2010 年以来,我国煤炭、铁矿石、钢材、铜和锌等价格上涨非常明显,电、水、天然气价格也都上涨,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发生;我国农用生产资料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上涨明显,部分国家2010 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中国农产品价格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房地产市场出现异常热潮,房价越炒越高,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关抑制政策,但却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明显效果,反而很多游资在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从楼市退出转向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导致原材料成本的增长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材料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2010年 11 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国际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传到我国国内,这进一步推高了CPI指数。
评价一国通货膨胀的两个重要指标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以及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自2009年以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由负转正,一路走高,2011年5月,CPI同比增长达到5.5%,此后一直到12月,CPI价格指数始终在5.5%之上徘徊,创下09年以来最高值。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自2011年1月至9月,同比增长均在6.5%以上,10月份之后有所下降,2012年前三个月的PPI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其中三月下降了0.32%。从数据的结构来看,当前仍是以食品和原材料类涨幅最大,2011年以来粮食价格、肉禽类、鲜果蔬菜等价格同比上涨均超过10%,有的甚至超过30%,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中,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色金属材料类、燃料动力类、化工原料类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以上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三、中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动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时也构成社会的总需求。
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同比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同比增长14.9%,收入增加必然导致消费支出增加。此外,政府支出增加也会引起社会总需求增加。但是我国消费对需求的拉动作用相比投资和出口而言仍然较小,约占全国GDP的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居民消费倾向较低引起的。
投资是拉动我国总需求上涨的最关键因素。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甚至达到90%以上,这不得不引起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我国实行的低利率政策,使得企业资金成本低,于是不断扩张投资规模,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8139.8亿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23.8%,过度投资会引起社会总需求增长,并且总需求要远远大于总供给,供不应求,自然引起通货膨胀发生,物价上涨。
我国经济对外部依存度较高,一旦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我国是贸易大国,从统计数据上来看,在对外贸易中,我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这一顺差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外部经济体增加了我国原材料、商品、产品的需求,从而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进一步增加,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发生。
(二)成本推动
由第二部分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结构性通货膨胀矛盾特别突出,以食品价格为中心,带动其他商品价格上涨。
我国工业占整个经济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而这些原材料都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美元不断贬值引起此类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因此我国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成本不断增加,进而引起企业成本增加,商品价格自然会上涨,从而引起输入型通货膨胀。
此外,由于工资增长机制,当工资增长率超过产出增长率时,就会引起固有型通货膨胀。工资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工资增加必然会引起企业成本上涨,因此企业不得不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来保证原先的利润不受损失,而商品价格提高,居民生活成本上升,必然会导致另一轮加薪的开始,如此反复,会进一步推高价格,形成一个工资价格不断上升的循环。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
自1994年以来,由于我国贸易一直是出口大于进口,同时鼓励外商来华投资,所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是顺差,外汇储备持续膨胀,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越居世界第一位,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政府大量购进美元,成为美国第一大债主,大量外汇占款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又通过货币乘数效益对其进行放大,引起了国内的通货膨胀。此外,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强,大量热钱流入国内,也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发生。
(四)货币供应量不断增长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一直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不断扩大货币供给,截止到2012年3月,货币和准货币(M2)达到895565.37亿元人民币,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417846.17亿元,达到114.33%的涨幅。通货膨胀实际上就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此之多的货币供给,必然导致经济过热,国内需求旺盛,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又反过来引起货币需求增加,为了保证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国家不得不继续发行更多货币,这样就必然进一步引起通货膨胀发生。再看国际环境,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出大量货币,这些货币通过国际收支进入中国,又增加了我国货币供应量,而这些超过经济发展速度的货币,造成了流动性过剩,引起了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四、政策建议
鉴于目前我国通货膨胀非单一因素引起,而是由成本、需求、国际收支不平衡等因素综合影响,因此要控制通货膨胀,并保证经济发展水平,需要正确平衡这两个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有时候我们必须停下脚步,给经济转型一个机会,利用本轮控制通货膨胀的机遇,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为经济健康发展打好基础,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控制通货膨胀: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增加商品供给,解决供需矛盾;提高借贷利率,遏制企业过度投资;调节存款准备金率,防止经济过热;平衡国际收支,缓解外部输入型通货膨胀。(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丽欣,王营.浅析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J].东北师大学报,2012 (2)
篇8
【关键词】 混凝土收缩的整体补偿、膨胀加强带、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重庆市鱼洞综合客运换乘枢纽工程地处重庆市巴南区俞南大道旁,整个工程总用地面积96866m2,其中换乘大楼总建筑面积约34242.94 m2,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筑长162m×81m,为超长无缝框架结构。间隔约40m设一道膨胀加强带,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超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原理
超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及施工是利用混凝土膨胀剂的膨胀性能,通过掺量的变化,调整膨胀量,对整体混凝土结构不同部位的收缩进行补偿。其设计思路是“抗放兼备、以抗为主”的原则。“抗”的原则是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增强混凝土结构的约束,通过膨胀剂的掺入,增强混凝土的限制膨胀,产生预压应力,使其出现抵抗裂缝;另一方面对于混凝土结构产生的干缩与冷缩,在设计时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在施工时采用膨胀加强带的方法,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应力尽早释放,从而减少裂缝,这是“放”的原则。
技术控制措施
3.1膨胀加强带的作用
膨胀混凝土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适当膨胀,在钢筋的邻位约束下,在混凝土中建立起一定的自应力,其自应力值按式(1)计算:
σc =ρ Es ξp(1)
其中,σc为混凝土自应力;ρ为截面配筋率;Es为钢筋的弹模量;ξp为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由式(1)可知,在配筋率和钢筋弹性模量确定的情况下,膨胀混凝土自应力与膨胀率成正比。这样膨胀加强带部位的自应力增大,对温度收缩应力补偿能力增大,防止超长结构开裂。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膨胀加强带补偿温度收缩应力的原理图
上图中,超长结构混凝土使用普通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曲线为ABCDE,其应力从两边向中间增长到B,D两点时,σ≥f (混凝土抗拉强度),开始发生开裂,释放能量;仅采用小掺量膨胀混凝土进行补偿的超长混凝土结构,能够抵消部分温度收缩应力,其温度收缩应力曲线为FGHIJ,应力从两边向中间随结构长度延伸而增长,达到G,I 两点时,σ≥f,开始发生开裂,掺膨胀剂的混凝土达到开裂时的结构长度较普通混凝土延长,起到一定补偿作用。当大面积采用小掺量膨胀剂混凝土,适当部位加大膨胀掺量形成膨胀加强带,对超长混凝土结构进行叠加式重复补偿时,其温度应力曲线为FKLMJ,当温度应力从两边向中间逐渐增长,到达膨胀加强带部位(K,M)时,由于加强带部位储存较大自应力(或膨胀能)对其进行补偿,使其应力降低,然后随长度增加重新增长,但最终结构中部最大应力值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即σ≤f,保证超长混凝土结构不开裂,这就是膨胀加强带的主要作用。
3.2膨胀剂掺量的确定
根据我国著名的水泥混凝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伟教授关于膨胀混凝土的基本理论和观点,防止混凝土开裂,有如下判据: │ε2-(St+Sd-CT)│≤SK式中ε2—限制膨胀率; St —冷缩率; Sd —干缩率; CT —受拉徐变率,徐变 CT 对补偿收缩防止开裂是有利因素; SK —极限延伸率。 满足上述判据,就不必设伸缩缝,否则应设伸缩缝。
经计算本项目换乘大楼的膨胀加强带用掺加12%ZY膨胀剂的混凝土浇筑,其膨胀率为 0.025%~0.035%;膨胀加强带两侧采用掺加8%ZY膨胀剂的混凝土浇筑,其膨胀率为 0.015%~0.025%。
3.3膨胀加强带的设置
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根据结构长度而定,《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8-2009规定膨胀加强带之间的间距宜为30~60m。本项目换乘大楼膨胀加强带位置布置见下图。膨胀加强带从基础梁,地下室底板、顶板,内外墙、各层楼板贯通设置。
膨胀加强带按构造形式主要分为连续式、间歇式、后浇式3种,浇筑方式主要和结构类别、结构长度、结构厚度有关,浇筑方式的划分见下表:
由于本工程换乘大楼总长达162m,因此选用后浇式膨胀加强带分段式浇筑,膨胀加强带混凝土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15d后浇筑。
膨胀加强带宽度为2m,膨胀加强带的梁、板、墙钢筋均连通设置,膨胀加强带的构造做法见下图:
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4.1原材料的选择:
4.1.1水泥
尽量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本工程采用重庆小南海水泥厂生产的P.O.42.5R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小南海P.O.42.5R 级水泥相关检测数据如下:
4.1.2粉煤灰
选用铬璜电厂二级粉煤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 GB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标准要求,并应尽可能降低其含碳量。铬璜电厂二级粉煤灰相关检测数据如下:
4.1.3粗骨料
本工程采用泵送混凝土,为适应混凝土泵送工艺,选用粒径5-20mm 的碎石,产地为大渡口跳蹬镇。其技术指标应符合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 验方法标准》,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吸水率不大于1.5%。大渡口跳蹬镇碎石各技术指标检验如下:
4.1.4细骨料 中砂
采用混合砂(40%的机制砂+60%的长江特细沙)所有技术指标应符合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要求。
4.1.5膨胀剂膨胀混凝土膨胀剂在重庆地区主要有UEA型、ZY型,ZY膨胀剂是在UEA的基础之上研发成功的新一代混凝土膨胀剂,该产品是用回转窑生产的特制膨胀熟料、石膏和膨胀稳定剂共同粉磨而成,与UEA相比较ZY膨胀剂质量更稳定、掺量低、膨胀率高、碱含量低,坍落度损失小,强度高。本工程选用重庆江北特种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ZY膨胀剂,其技术指标应符合 JC476-2001《混凝土膨胀剂》标准要求。
4.1.6外加剂 减水剂
选用重庆江北特种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FDN-OR缓凝高效减水剂其技术指标应符合 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
上述全部材料应经检验合格,符合使用要求时方可入场。且材料供应充足, 特别是指定的水泥品种有足够的储备量或后续供应有保证。
4.2膨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0膨胀混凝土限制膨胀率0.015%~0.025%的配合比
4.3膨胀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检测
膨胀混凝土除了作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外,还应当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和限制干缩率试验。限制膨胀率和限制干缩率值应符合下表和设计的规定。
限制膨胀率的测定方法:
步骤1、试件制好后,待强度达到3~5Mpa(一般成型后12~16小时)时拆除模板。用标准杆校正测长仪(图1)置读数为0。
步骤2、测量试件的初始长度(即:水中养护前的长度)(图2),测量前应将仪器清理干净,特别是仪器测头部分,并且将记有编号的一面朝上,方向和位置要固定一致不能随意变动(此条相当重要,稍有变动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大),每个试件应重复测量三次长度,取其稳定值。
步骤3、将试件置入(20±2)℃的水中养护14d后将试件按照步骤2方法测量其长度(图3),计算出限制膨胀率。
步骤4、完成步骤3后立即将试件置入室温为(20±2)℃相对湿度为(60±5)%的恒定环境中28d按步骤2方法测量其长度,计算其限制干缩率。
(图一) (图二)(图三)
掺加8%ZY膨胀剂的C30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粉煤灰:ZY膨胀剂=1:2.16:3.93:0.6:0.023:0.17:0.1。
换乘大楼部分掺加8%ZY膨胀剂的C30混凝土水中养生14d的膨胀率检测结果如下表:
序号 浇筑部位 设计膨胀率 检测结果 单项结论
1 6-13/E-K轴 梁、板(±0.000m) 0.015-0.025 0.021 合格
2 6-12/F-K轴 梁、板(6.000m) 0.015-0.025 0.022 合格
3 6-12/F-K轴 梁、板(12.000m) 0.015-0.025 0.023 合格
4 1-6/A-F轴 梁、板(12.000m) 0.015-0.025 0.019 合格
5 7-5/F-J轴 梁、板(18.000m) 0.015-0.025 0.023 合格
6 1-6/A-E轴 梁、板(±0.000m) 0.015-0.025 0.022 合格
掺加12%ZY膨胀剂的C35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粉煤灰:ZY膨胀剂=1:1.98:3.66:0.56:0.025:0.13:0.16。
换乘大楼部分掺加12%ZY膨胀剂的C35混凝土水中养生14d的膨胀率检测结果如下表:
序号 浇筑部位 设计膨胀率 检测结果 单项结论
1 1-19/A-K轴 梁、板(±0.000m) 0.025-0.035 0.033 合格
2 1-19/A-K轴 梁、板(6.000m) 0.025-0.035 0.034 合格
3 1-19/A-K轴 梁、板(12.000m) 0.025-0.035 0.028 合格
4 5-15/B-J轴 梁、板(18.000m) 0.025-0.035 0.029 合格
4.4混凝土的拌制与质量控制
进场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现场加强 管理,有明确的生产记录,并对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如下:
4.4.1 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并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库。
4.4.2 定期校验计量设备,水泥,粉煤灰,用水量,膨胀剂,减水剂计量误 差不得超过±1% ,石子不得超过±2%。
4.4.3 投料顺序为:砂,石,水泥,膨胀剂,粉煤灰,水,搅拌时间应比普 通混凝土延长 30 s~60 s。
4.4.4 由于砂,石材料的含水率时常变化,因此拌和混凝土应以坍落度为准, 施工现场严禁更改配合比所设计的含水量,入泵坍落度 160±20mm。
4.4.5 用水量:不宜大于 180kg/m3,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 0.50。
4.5膨胀加强带两侧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时要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 倍,最大不超过 500mm。底板,顶板混凝土的浇筑沿纵向每区段内采用"一个坡度,循序推进, 一次到顶"的连续浇筑方法,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一个斜坡。这种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 避免经常拆除泵管或接长,提高泵送效率,保证及时接茬,避免了冷缝的出现。
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不能漏振, 欠振,也不可过振。振捣时,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振捣时间为 20-30 秒,但以混凝土面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泛浆和表面形成水平面为准。插入式振动器应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 倍(一般为 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 50-10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底板、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混凝土终凝前必须用木抹刀或铁抹刀搓压混凝土表面,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主要是沉降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和表面 失水干缩裂缝) ,抹压共 2-3 遍。底板、顶板混凝土原浆收面后,应立即进行覆盖洒水养护。
掺加8%ZY膨胀剂的C30混凝土施工
4.6膨胀加强带的施工
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即为C35,加强带两侧设密孔铁丝网以防混凝土流入。浇筑前对膨胀加强带处的混凝土进行凿毛、清理。
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最好大于5Mpa),首先对膨胀加强带两侧原结构混凝土施工进行剃打,原混凝土界面须全部去除,施工缝要直,后用水将施工缝冲洗干净。浇筑前对模板进行检查,模板内异物要清理干净,模板与两侧结构混凝土接缝应贴双面胶,以免混凝土漏浆造成蜂窝、孔洞等影响膨胀加强带的质量。
本工程膨胀加强带采用混凝土输送泵由远至近逐节拆除泵管的方式浇筑,浇筑完成后分3次抹面成型。剪力墙膨胀加强带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将混凝土输送导管伸入墙模板内,每层混凝土高度不超过2m。振捣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加强新老混凝土接触面混凝土的振捣。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每条膨胀加强带一次浇筑完成。
梁板膨胀加强带抹面完成后,立即用双层塑料透光薄膜遮盖,派专人根据温度及湿度情况不定期对膨胀加强带进行洒水,随时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连续养护14天。
成品检测
膨胀加强带浇筑40d后,本项目对加强带与两侧混凝土的衔接部位进行了抗渗性检测。在+12.00m层和+18.00m层任取一条膨胀加强带进行蓄水检测,蓄水最浅处为5cm,24小时后膨胀加强带没有出现渗水现象。
目前,换乘大楼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已完成近7个月,除板面局部有细微干缩裂缝外(养生控制不好),其余梁、墙等结构混凝土未出现任何裂缝,真正的实现了超长无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采用了膨胀混凝土应用技术,本工程在主体混凝土中掺用了402.36吨ZY膨胀剂替代等量的水泥,增加402.36吨ZY膨胀剂,减少水泥402.36吨;ZY膨胀剂单价1200元/吨,水泥单价380元/吨,增加混凝土造价32.99万元。后浇带混凝土需其周围混凝土浇筑45天后进行,而膨胀加强带只需15天,故总体工期节约了30天。采用膨胀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施工成本分析如下:
架料租金 本工程共4 层,两层模板满铺用于周转;采用膨胀混凝土技术可以使第三、第四层后浇带提前30d拆除模板。两层后浇带模板支撑架面积为5832m2,共需要钢管约67738m,本工程采用快拆式脚手架,每米租金:0.022元/天,30天租金为44707元,顶托及剪刀撑、横杆等费用约1万元。 5.47万元
合计: 14.17元
综合以上比较,采用膨胀混凝土施工费用仅增加了18.82万元,其中还未考虑做伸缩缝的费用,可见采用膨胀混凝土施工既解决了建筑物美观问题,又未增加多少费用,而且节约了工期。
参考文献
1、叶平洋:《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中膨胀加强带的设置》
作者简介
篇9
实际上,面对经济的涨落起伏,西方各国政府试图通过财政和货币政府熨平经济波动周期的试验始终没有停止过。“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马克吐温的这句话至今仍然荡气回肠,历久弥新。翻开经济史有助于我们按图索骥,从中发现通胀或者滞涨的影子或者启示。
“大”政府与大赤字的趋势
我们知道,主流经济学者将1970年到1982年期间的经济衰退阶段定义为滞涨,所谓的滞涨就是生产下降,失业率增加,并且伴随着通货膨胀。这一期间,除了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而狼狈下台之外,另外一则影响至今的重要事件是美国宣布取消其自导自演的金本位体制。
二战以后“有限政府”,即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影响逐渐式微,从西方各国中政府的开支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这一事实即可见端倪。有统计数据表明,从1870年到2009年度,西方13个主要国家政府开支占GDP的比重从10.4%飙升到47.7%,从这点看,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举足轻重(见图1)。
自然,美国政府亦不能免俗。1870年,美国政府开支占GDP比重为7.3%,1937年为23.8%,19.6%为28.4%,1980年为31.4‰2005年为36.1%,2009年为42.2%。政府支出的逐年递增,也导致了政府寅吃卯粮,为此将凯恩斯主义奉为圭臬,大张旗鼓地推行财政赤字政策,尤其是出于经济周期的谷底期间,政府总是千方百计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复苏。图2显示了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持续高升。有统计数据表明,二战后到1981年期间,在36个财政年度居然有高达27个财政年度显示出赤字,甚至1970年到1981年期间,美国政府的预算赤字总额高达5128亿美元。
众所周知,政府收入来源无非两个主要途径,一是税收支持;二则是通过举债维持收支平衡。那么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美国政府发行国债的简单统计数据,1970年国债为370亿美元,1975年为5332亿美元,1980年则高达9077亿美元。实际上,愿意为政府埋单的债权人,要么是普通的民众或者境外投资者,剩下的份额通常被美联储照单全收,纳入囊中,而美联储的资金来源,通常都是开动印钞机来筹措资金,解决问题,这样通胀的必要条件便成为事实。20世纪70年代美国取消的金本位制度也为法币信用的无限扩张提供了条件,美元的“道德底线”成了一纸空文,美元(Greenback)的信用透支后果自然应验了那句中国古话,即一“发”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通货膨胀的前车之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想必大家耳熟能详。对此,1970年到1982年之间,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失灵,离不开实体经济(Main street)的萎靡不振。这段期间,战争引发的“破窗理论”处于强弩之末,即二战后的社会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进而社会投资领域亦缺乏亮点;其次,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原子能和电机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力已经处于衰退的边缘,还有美国这段时期的出口出现了疲软,1947年美国出口占世界的1/3强,1970年下降到15.5%,并且1971年开始出现13亿美元的逆差,此后鲜有顺差的年份。在这样的背景下,扩张性的政策无异于火上浇油。有统计数据表明,从爆发危机的1969年12月开始到1982年12月经济复苏为止,相较二战后正常的平均增幅为3.87%N5,69%而言,美国的实际GDP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9%,显然黯然失色。而与此同时,相较而美国战后各经济阶段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33%至3.54%而言,这一阶段年平均高达10.46%的通货膨胀率无疑红杏出墙来。
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期间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那就是高企的石油价格为通胀带来的麻烦。我们知道,中东战争的爆发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从1973年10月到1974年初,国际油价从3.01美元/桶飙升到12美元/桶;伊朗的革命则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油价从1979年底13美元/桶左右,短短六个月直接飙升到34美元/桶。为此,工业化的国家也深受油价的拖累,197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下降14%,日本则下降了20%以上。
自古华山一条路。对付通胀这只老虎,升息的办法简洁明了。但是按下了葫芦起了瓢,美国提高了联邦基准利率,美元回流和升值则是可见的后果之一,这无疑使得本已不平衡的外贸赤字雪上加霜;同时,利率的提升也改变了美元的环流路径,上世纪70年代开始流出的热钱争相回流,那么经济萧条亦在情理之中。上世纪80年代早期美国西部主要工业区苟延残喘(Rust-Belt)即是见证。“杯具”的大背景成就了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克尔的一世英名,1981年7月基准利率提升至22%,1984年底美元的汇率飙升至前所未有水平,这直接开启了后来里根政府时代的经济繁荣。
2003年到2004年间的通胀,想必大家都刻骨铭心。为此,格林斯潘的低息政策成了众口一词的罪魁祸首,即基准利率维持在1%的水平之下引发了美元前所未有泛滥成灾。大宗原材料的价格指数在2003年到2004年开始飞速上涨,然后一直维持着强势,从2007年的峰值到2008年上半年一直维持着强势。其中,美国房价平均水平上升了50%左右,这成了压死瘦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08年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开始了下跌和崩溃,房地产价格的崩盘直接引发了经济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提到这里,一个结论不得不提,一言以蔽之,就是当大宗商品价格周指数和资产价格指数快速上升的时候,通常都会敲响了衰退的丧钟。前车之鉴,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居民消费物价稳定,当资产价格上涨了数年之后,1989年日本的居民消费物价上涨才姗姗来迟。200i年到2004年,美国低息造成了房地产价格泡沫之后,一直到2008年,美国的物价才出现了通胀的幽灵。
政策“失灵”是否会重蹈覆辙
2010年9月底结束的2010财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接近1.3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仍高达8.9%,而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3%的。按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11财年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将会达到1.48万亿美元,高于去年8月份预测的1.07万亿美元。按照美国“债券之王”的比尔・格罗斯的投资展望显示,QE2启动以来70%的美国国债发行量都是由美联储购买的。言下之意,剩余三成为海外投资者,在持续量化宽松的背景下,门前冷路“鞍马”稀,那么美国债券收益率大幅上涨,将会倒逼美元的低息政策,而泛滥的美元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将会扼杀复苏的嫩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金本位体系的解体,为门可罗雀的美债“杯具”留下了隐患。除此之外,自从2008年开始美联储将基准利率设定在0~0.25%的水平之上,2010年再出量化宽松政策(QF2)。有数据可见量化宽松的后果,2010年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升了33.5%,工业原材料价格指数亦如影随形飙升了37.4%。
美国财政赤字已达空前规模,
“债务危机”成了市场的心腹大忌,再加上美联储“落井下石”的量化宽松政策,法币体系(Fiat Money)步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是可忍,孰不可忍。美国犹他帅_A年3月4日率先迈出了第一步,通过法案承认黄金白银为法定货币,接下来有12个州将要审议相似的议案。“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这句中国朴素但极富哲理的话言犹在耳。重温古典主义的思路,对于解决货币的“杯具”大有裨益。尽管美国商务部2月25日公布,2010年第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向上修正为3.1%,并且美联储官员暗示QE2可能提前退幕。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及核泄露接踵而至,重创了工业文明。这边天灾未息,那边利比亚的战火又起。世界经济就像俄罗斯的方块游戏,不规则的事件总是突如其来,我们总是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判断和思考其走向。最为糟糕的是,我们还没有想好,麻烦又接踵而至了。
有一则幽默大意是在军方的新式飞机试验中,飞机出现了严重的机械障碍,副官及时向将军汇报――
好消息:飞行员成功离机……
坏消息:飞行员忘了带伞包……
好消息:地上刚好有个游泳池……
篇10
【关键词】通货膨胀 CPI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一、中国现今的通货膨胀现象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从而导致货币贬值,引起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2010年中国通货膨胀率2月达到16个月以来新高,消费物价的年通货膨胀率从1月的1.5%升至2.7%,超出了分析师2.3%的预期数字。而且从国家统计局的经济数据看,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等都环比继续上涨,其中3月CPI公布值为102.4,同比增2.4%;PPI公布值为105.9,同比增5.9%;房价公布值为105.89,同比增5.89%;货币供应量为650000亿,同比增22.5%。针对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泰达宏利基金分析认为,未来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同比增长率将有所回落,CPI和PPI仍会缓慢地逐步上扬,这证明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有关权威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煤炭、铁矿石、钢材、铜和锌等价格上涨明显,主要化工产品亦上涨明显,仅水泥、原油价格出现了小幅下跌;农用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上涨;房地产市场出现热潮,房价越炒越高,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却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大米、乳业、啤酒、白酒、饮料等食品行业纷纷涨价,原材料成本的增长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材料的上涨造成的支出增加和居民实际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推高了CPI指数,这对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造成了威胁。而官方公布的CPI指数并没有计入住房消费,实际影响居民的CPI指数远远不止于此,普通居民的生活十分直接地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原有的住房、教育、医疗方面的沉重负担下,还要忍受什么都涨价的艰难,日常的衣食住行开销增加,略微上调的工资实在无法与物价上涨的步调相协调。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1、货币发行量过大
20世纪中叶,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求量而造成的,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是减少货币的供应量,因此控制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最终控制通货膨胀率。如果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给稳定,物价水平也将稳定。如果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物价水平将迅速上升。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比例过大,这是为了满足快速复兴经济的需要,现在中国又面临国外要求汇率调整的压力,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货币贬值,最终影响了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2、需求大于供给
凯恩斯主义把通货膨胀视为一种宏观经济现象,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实际经济中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缘故,需求过度拉动了通货膨胀的产生,从而形成了需求拉动理论。中国是一个消耗很大的国家,200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中国造成了很大冲击,很多企业倒闭,尽管到现在经济开始复苏,就业压力缓解,甚至还出现“用工荒”的现象,但并不能说明中国各方面材料的供给量增加到大于需求量,而且最近几年中国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地震、干旱等困扰着中国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是造成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3、经济结构因素变动
在经济活动中,各个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一致,其中部门的兴衰更替频繁,各部门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密度不一样,而社会经济结构并不能非常有效地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从衰落的部门转移到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从非开放性部门转移到开放性部门。但是,生产效率提高慢的部门、和非开放性部门在工资和价格等问题上都要求和其他部门享受一致的待遇,这就导致了通货膨胀。我国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出如下特征:东部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率高,而中西部企业尽管有国家政策扶持仍然相对封闭、经济效率低下,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业和加工业等蓬勃发展和重工业、制造业等发展缓慢,而去年的金融风暴和今年的经济复苏也造成了地区间和部门间发展不平衡的速度加快,这些都是造成今年通货膨胀的因素。
4、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段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它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
三、启示和建议
目前官方对外宣称,中国CPI上行中并无通货膨胀因素,统计的数据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政府不应只关注上报的数据而需要更关注具体的基层居民的生活现状,因为后者更能反映我国的CPI和通货膨胀率。现在居民普遍对持续增长的物价不满,他们的收入不能使他们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这种现象与我国飞速增长的GDP是相矛盾的,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而政府出台解决通货膨胀的政策能很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1、完善CPI体系
CPI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因为CPI指数不仅影响每一个消费行为,影响着每个消费者的支出预算,也左右着市场经营成本,影响着企业与个人的投资决策,影响着社会财富的分配与转移,影响着政府决策及央行的货币政策,影响着我们社会每一个居民的生活。而我国官方统计出来的CPI指数与实际居民生活消费价格变动不一致,这说明我国的CPI体系存在缺陷,使政府不能准确地了解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和严重性,就不能采取有力的手段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
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首先得准确了解通货膨胀的具体情况,弥补现行CPI体系的缺陷。中国CPI指标体系的缺陷在于官方一直在强调作为国际惯例,CPI不包括商品房价格,而且居住类权重过低(13%左右,国际惯例是30%以上),其基数过低,而食品类占CPI权重为33.6%,食品类通常是通货膨胀最后波及的环节,然而食品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因此,中国应该完善现有的CPI体系,使之真正切合实际和民生,将商品房价格纳入其中,同时合理地调整各方面的比重,使之能真正地反应居民的生活消费情况,否则只能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还会造成居民对政府的不信任。
2、央行实行货币从紧的政策
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实质上是货币问题,资金过多地流向地产部门以及与地产相关的行业,造成其他行业,主要是食品等由中小企业投资的行业资源不足,供给下降,故物价上涨,而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出现泡沫,如果不遏制可能会出现崩盘的现象,到时候经济损失更加惨重,因此得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解决,而不是采取政府管制价格的行政手段。
中央银行应该采取央行价格机制(即利息)来收紧货币供应,着重调节总供给、通过削减政府开支,增加财政收入以减少财政赤字、减少银行信贷、遏制大量的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货币主义理论为基础,以控制消费物价上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稳定货币作为主要目标。在紧缩财政的同时控制货币发行量以遏制纸币贬值的势头,并注重汇率的作用,防止外来资金带来的副作用。
3、控制通货膨胀必须压低房价
很多学者声称房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根源,虽然反对者很多,但也有其道理。去年以来,我国房价飞涨,一些热点区域的房价甚至一个月上涨超过10%,一年上涨超过100%。自今年年初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已经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对房子的消费依然占到了居民一生收入的绝大部分。虽然国家统计出的CPI指数没有将房价列入其中,但实际上房价是直接影响到最广大的居民的,应该列入其中,而倘若将房价列入CPI指数,可以说也受到了中央的关注,对防范金融风险有重要作用。
4、改善民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逐步提高“两个比重”,一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二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通货膨胀持续的情况下应逐步提高“两个比重”,增加劳动者的收入。通货膨胀对于工薪阶层影响很大,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生活水平也必然会相应降低。现有的情况不能改变,就应涨薪以解决居民的生活困难,因为存在着通货膨胀的惯性,通货膨胀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如果不采取这一措施改善民生,就会使惯性延续下去,而且会造成居民的不满。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英国在治理其1979―1981年的通货膨胀中,多次调整工业结构,提高竞争力。在工业结构调整方面采取了“建设性干预政策”,即增加对高技术工业的财政帮助,刺激传统工业企业在改造中大量运用新技术工艺。最后,倡导竞争,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鼓励职工持股。法国在治理经济危机时以科技进步为推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陷入衰退的传统部门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收缩传统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由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我国在解决现有问题上也应借鉴其方法,采取宏观调控,以干预手段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劳动生产率的速度提高到快于要素成本提升速度的水平,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这样,才能根本解决成本推动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威胁,最终促进经济在长期内快速、平稳发展。
四、结语
我国的通货膨胀持续了几年,现在已经到了全面通货膨胀的地步,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危机、货币政策不力、房价过高等,尽管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但其并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的根源,其手段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本文建议完善体系、货币从紧、改善民生等,希望中国的民生问题能得到很好地解决,通货膨胀现象得以消除。
【参考文献】
[1] 葛畅:我国房地产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关系――基于北京上海数据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