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事迹范文

时间:2023-03-26 04:5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华罗庚事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华罗庚事迹

篇1

掩埋了目光深处早已面目全非的轮廓~~

以最悲壮的哀歌葬送这温柔的离索~~

穿过青春的梦~~~

我看见曾经郁郁葱葱的繁花已经凋落!

在苍老垂暮的青春中又一次错过~~

错过那些没有语言没有葬礼的凄艳花朵~~

梦中看着年华的颓败与落寞~~

是谁??

在花落的瞬间

唱起了锁放在记忆深处的动人恋歌…

最终

青春没有等我~~

我仿佛听见残破的花瓣在诉说~

诉说那些此去经年的美丽承诺~

而那些早已变成了泪影斑驳!

三更的梦被沉寂而又黑暗的天空染色~

惹乱了迷离一生的烟火~

那些曾经的繁花已悄然褪色~

梦中的花瓣

早已分不清彼时的颜色~~

月光稀薄……

照亮了花落中的惶惑与落寞~~

我紧握

却握不住落花曾将的袅娜~~~

一个人从漫天落花中走过~

留下什么~

带走什么~~

又何必去说~

三更花梦落~

在漫天落花中

蓦然回首~~

那睡在梦中凐逝的是什么?

又是哪里想起了记忆伤逝的挽歌~~

也许留下的是寂寞~

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

《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工作,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数学课中的德育教育必不可少,它是感化学生心灵、唤起学生自信的良药. 那么怎样在数学课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 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世界数学发展史册,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 例如初一课本“方程组”这一章,以“鸡兔同笼”问题引入,我向学生介绍,古代中国数学家很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在方程解法上要比世界上同类解法早五百多年;讲初二勾股定理时,我让学生知道在这方面我国曾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经常涉及介绍数学史和我国古代数学成就以及近代数学家光辉业绩的内容,例如从刘徽、祖冲之用手计算圆周率到华罗庚的优选法、陈景润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都付出不知多少艰辛的劳动. 他们付出的劳动为民族争得光荣,为国家争得荣誉,而且,为世界数学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事件的讲授可以增强学生的志气,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以前辈数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德育的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 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古希腊人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一部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这样做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通过伟人的事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父母掌中的明珠,从小在溺爱中长大,娇生惯养,缺少独立、自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因此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品质是教师的职责. 在数学课堂上可以介绍数学家欧拉,13岁时进入瑞士的巴塞尔大学求学,18岁开始,19岁荣获巴黎科学院奖金,26岁便成为彼得堡学院的数学教授. 但是由于长期用肉眼观察太阳,强烈的阳光刺伤了他的眼睛,28岁就右眼失明,59岁时双目失明. 但在双目失明的后半生中,靠坚强的意志,他口述儿子记录,一共写了400多篇论文,震惊了科学界.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品质和不屈不挠的工作作风.也可以介绍我国科学家华罗庚自学成才的事迹,让学生知道“成才”是那些锲而不舍、艰苦努力的人的收获,而不会送给懒汉和意志薄弱者. 任何人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坚忍不拔.

四、充分利用学生实践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

数学实践课也是重要的德育教育机会. 如几何第一章中的测量实践课,在实践中,可以介绍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地大物博,江山秀美,人民勤劳朴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 在上统计初步时,让学生做社会调查报告,计算出全国大约有多少家庭,一天使用多少塑料袋,而塑料袋对环境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办. 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和亲身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加入到保护自然环境的大军中,为家乡的秀美山川作出贡献.

五、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别林斯基说:“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战斗.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 ”数学就像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包括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 同时,数学命题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充满了发现科学真理的愉悦和欢乐;对科学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有一种愉悦感和成就感. 除此之外,数学中还有更深层的美,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以及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等. 例如,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乐曲中较长的一段等于总长度的0.618….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得数学的审美能力,既有利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 数学美是激发求知欲、形成内驱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1]王桂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及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3).

篇3

1.谈话导入方式

同学们知道我国的科学巨子--钱伟长吗?(学生互相议论)

钱伟长(1912.10.9-2010.7.30)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他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招收中国解放后的第一批力学研究生; 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创建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与此同时开创了全国现代数学与力学系列学术会议,开创了理论力学的研究方向和非线性力学的学术方向。为中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举例说说他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2.同学想一想中国还有哪些大科学家?

学生:爱迪生、华罗庚、牛顿······

从刚才科学巨子--钱伟长事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词语—爱国。

3.思考:

今天的我们如何去爱国?

学生汇报。

4.小结:

第一、爱国先要爱人,国与家,国与民,本是命运共同体,不爱身边人,焉能爱国?不能礼敬他人,充满戾气、锱铢必较的人如何奢谈爱国?

第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于同学们就是好好学习,在不远将来成为一块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砖”,这就是爱国。

板书设计

爱国

篇4

关键词:耐挫力;培养;心理素质

孟子有句古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才,必须要有顽强的耐挫能力。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上4+2+1的家庭模式,长辈们往往对他们关怀备至,有求必应,使他们从小就很少尝到困难、挫折的滋味,容易养成怯懦心理,吃不得苦,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低。

这些现象,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并且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做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携手家长,家校结合,形成合力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要求家长对孩子应有适度的期望和正确的评价。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制订适度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取得成功。无论孩子做事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予正确的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怎样改进,使孩子逐渐明白是非标准,提高心理承受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另外,要使孩子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要自己冷静、客观、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和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颓丧的情绪,家长要以勇敢的姿态和积极饱满的情绪面对挫折,展示给孩子,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关爱孩子,心理疏导,树立信心

对于一些耐挫力差的孩子,我经常与他谈心,引导他要正视挫折。告诉他人生的航程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因此,挫折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难以避免。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地对待挫折,迎头赶上。还告诉他挫折会帮助你成长。人的成长过程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一个人出生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结合教学,正视挫折,增强勇气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艰苦磨炼和提高挫折耐力的条件,对学生实施耐挫教育。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教材中,包含着各种丰富的心理信息,特别是思想品德、语文等教材中有大量的挫折教育方面的事例可供利用、挖掘。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事例,步步渗透,让学生认识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克服挫折的勇气。例如,语文教材《掌声》一课中的英子面对挫折、战胜自我的勇气;《厄运中的海伦》在困难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事例。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一旦挫折来临,不逃避、不退缩、不屈服,分析受挫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积极主动战胜挫折。

四、借助榜样,激起上进,战胜挫折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能力。而最好的榜样是学生身边的教师和同学,可通过小榜样战胜挫折的感人事迹为价值尺度。为此,我常注意收集,积累学校、班级、师生战胜挫折的教育素材,选择时机适量进行教育,如选择六年级一位同学林琳在校大会上讲述如何战胜病魔――在人生路上最大挫折的事迹。

还可以选择一些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为榜样。如失学挫折奋发成长的爱迪生、法拉第、高尔基,只有初中毕业水平而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等,并以他们的事迹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这样,其挫折就会成为新的努力起点。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趁年龄小时效果更好,所以我们作为小学班主任,更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并使挫折向积极作用转化,使学生更完善、更成熟。

参考文献:

篇5

一百多年前,祖国大地山河破碎,风雨如晦,生灵涂炭。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生机勃勃,智慧与创新的源泉涌动着,日日夜夜盼望着的伟大中国梦,正一点一点地实现!

未曾想过,当翻开《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本时,我会流下泪水。我曾以为那些“奋斗史“离我非常遥远,遥不可及。可当我真正触碰到这些文字,心里却奇妙地产生共鸣,思想不断地碰撞,震撼,感动。

他们热爱祖国,热爱这片在当时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土地,热爱这个国家!他们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放弃海外优越的条件,毅然踏上了漫长而曲折的回国之路——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踏上了回国之路;“如果我不回国或许成就更大,但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程开甲回国了;取得博士学位以后的第九天,邓稼先回国了;受过牢狱之灾,丝毫未能动摇回国的信念与执着,钱学森回国了……

我仿佛能看到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看到他们坚定的眼神,伟岸的身影,斩钉截铁地离开,这么一个小小的片断,却点燃了我的一颗火热之心,胸中纵使千般感受,也只能为他们的行为暗自钦佩!

那些为祖国事业伟大献身的人物自然不在少数。无论是革命烈士,科学先驱,劳动模范,人民的好书记等等,他们每一个都有着一腔爱国的热血,那颗赤子之心满满装的都是祖国!

而我记忆最深的却是这样一位女商人,如今,中国品牌已走向世界,“老干妈酱油“更是遍布X多个国家和地区,家喻户晓。当有人问道,为何“老干妈酱油“国外卖的比国内贵好几倍?她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国人自己吃,就是这个价,卖到国外去一定要涨!

她说话时的底气让我由衷的钦佩。是啊,就是这样一群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不懈努力,拼搏奋斗!就是有这样一个中国梦,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准备开出最绚烂的花朵,结出最甜美的果实!

我合上读本,就是这样一些事,或波澜不惊,或跌宕起伏,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这些事迹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种强烈的自豪感、责任感,依旧伴随着心脏跳动着;那些路上的战士,毅然回国的志士,开拓创新的斗士,保家卫国的勇士,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

篇6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乐此不疲,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学习.

1.联系生活引趣

对教材中的每一章引言,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引出新的课题.如实际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图形、道路桥梁高度、长度的测量方法、体现我们生活水平GDP中的一些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问题.老师将这些引言部分讲得有声有色,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另外,在一些单元和部分课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也适当讲述数学的应用及其价值.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结合“阅读与思考”的内容,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中国是较早使用勾股数的国家这一历史事实,在他们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2.巧用实物教具激趣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他们常常表现为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例如,“一次函数的图象”这节课的内容恰恰是要求从形象的图形和事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形结合,教师在教学时不可急于求成,要放手让学生通过画图去体会.此时,学生刚学函数,即使有了“字母表示数”和“变量之间关系”及“潮汐、气温、路程等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作铺垫,但那只是形象的一种实际应用,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用关系式和表格来表示一次函数,并没有把它抽象为数形的对应关系,这些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差距较大,也更为复杂抽象.为此,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上四个“画图”环节,来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就会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生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表现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自我表现愿望的满足,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增强.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

二、利用名人事迹,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源于实际,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必将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欲望;了解科技的突飞猛进对数学工具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后人不断探索创新的事实,必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将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激励他们发奋学习,可为学生树立革命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像陈景润,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这一科学高峰的艰险历程中,为了理想,为了科学,以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毅力,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卧室中,埋头苦干,常常为了一个公式、一个数据而废寝忘食,他终于在1972年把人们200多年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些名人的感人事迹无疑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感染,让学生在激励中点燃学习的热情.

三、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篇7

    如果学生对学习不能保持兴趣,就会视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低,成绩下降。据有关调查分析,造成一些小学生学习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就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形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参与教学中持趣

    在教学中要注意兴趣的保持,运用良好的方法引导后,都需结合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逐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到“我会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二)目的性教育中持趣

    正确的学习目的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保持浓厚的兴趣需要对学习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就品德而言,一方面,它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和基础,另一方面又是今后参加祖国四化建设所必须的知识。作为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无论将来干什么,要为祖国作贡献,都要有渊博的知识;只有从小学开始好好学习,付出不懈的努力,愿望才能成为现实”,从而帮助学习从小树立学好品德的志向,使美好的愿望成为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榜样教育中持趣

    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科学家家的为了追求一个成功的实验或演算而废寝忘食的故事,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解决思想上怵头学习数学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保持兴趣。如陈景润如醉如痴地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阿基米德为验证皇冠是否由纯金铸成,而在浴缸泡而忘了洗 的故事;牛顿、华罗庚的学术成就都不是靠天资,而是靠勤奋学习和肯钻研得来的。

    同时,也可以社会上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为榜样。选择在学科取成绩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刻苦努力使成绩很快提高的事迹,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四)成功体验中持趣

    对成功的体验是提高兴趣的最佳强化物。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促进知识、方法的掌握,反过来,掌握了知识方法又会激励和增强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步步获得成功,尝到了甜头,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因此,选择练习时要注意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作业测评时最好少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课堂提问时面要广一些,使多数学生有回答的机会。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每位学生充分发展,增多每位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五)表扬评价中持趣

篇8

一、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来看,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介绍中外数学家的事迹,再现数学知识发展的本质过程,追溯数学的思想,数学方法的产生规律,让每位学生品尝数学学习的乐趣,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是这样引出课题的:(课前要求每位同学各自准备一个等腰三角形纸片)把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纸片对折,使两腰重合,让学生观察、思考,从中可得到什么结论?通过观察、分析、探讨,学生总结出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由此引入课题,进一步设问:“如何证明这一个命题?”启发、鼓励学生拿着手中的纸片想办法去证明,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可获得辅助线的三种方法:(1)作顶角的平分线;(2)作底边上的高;(3)作底边上的中线。无论那种方法都能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即得两底角相等,从而得到命题的正确性。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品尝到了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介绍一些中外数学家的事迹,感受数学美,数学的重要性。例如,无理数与希伯索斯,圆周率与祖冲之,以及华罗庚、陈景润、莱布尼兹等中外数学家的事迹。(有条件的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产生背景、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科学与创新的思想教育。

二、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再回到生活中去。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归纳理解数学的公式、定理、定义、法则以及思想方法,再用它们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如房屋的建筑与装修如何既美观大方又省工省料;银行存款的方式与利息高低的关系;物品购买时如何搭配;商店出售商品如何盈利;同时干几件事如何节省时间;怎样合理地安排学习的时间和方式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如何估测某物体的高度;人口增长与社会问题等等。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估测旗杆的高度。由学生分组讨论后,再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根据,然后总结出几种方法: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是从旗杆的座基沿直线出发走一段距离,当抬头看国旗的仰角是45度时,走的路程加身高约是旗杆的高度。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得很高兴。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从而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用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用高昂的情感感染学生,用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探求真理的带有情感的交流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与综合能力。不要轻易责备学生,要多从我们教师自身找原因,想办法。学生不爱研究数学,肯定有各种原因,我们应该找他们谈谈心,分析原因,找出不足,总结经验,并提醒、要求学生吸取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鼓励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与意志力,使他们逐步喜欢数学。上学期我所教的一位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运用数学的能力较弱,我发现这位同学智力不错,于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关心她的学习行为,常常提问她。课下常常与她交流,做她的朋友,她竟慢慢地爱好学习数学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

四、让学生处于成功的喜悦之中

篇9

一、教师对“学困生”的尊重和接纳,是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学困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对这些学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他们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澜。老师心中有“差生”,“差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二、改进教法,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困生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差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应该放慢镜头。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另外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比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再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凑成一平角。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学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特别应注意这些孩子的进步处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耐心激励,增强学会的信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去说明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从学生常见又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取他们没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求知欲望。

三、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篇10

【关键词】德育教育;数学史;人生观

数学是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由于职业学校的生源较差,学生基础薄弱,需要我们降低教学要求,辅以适当的德育内容加以充实。其二,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一,甚至没有,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穿插德育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向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另一方面,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是行为规范方面欠佳的学生,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以品德教育来规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有必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提出几点方向和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乐于去独立思考,勇于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尝试成功。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都要启发诱导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其次,创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自信心受挫,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过重的心理冲击和无形的偏见。一个学生遭到教师轻视和鄙视,这是最沉重的打击,它最有可能摧毁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更应该具有一片爱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回答问题时讲错了,也应该让他们讲下去。在回答过程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对全班学生都会有很大启发,这样既可以培养和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勇于讲出新观点,更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比单个人的观念影响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数学学习。

二、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并早于世界其他国家,如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早于其他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1415927;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产生,等等。

(2)用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奋发学习。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如:华罗庚从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华罗庚教授发明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运用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上,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我国数学家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宇、李政道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若贝尔奖等。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这些典型的数学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要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1.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是最讲真实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基本特点是严密和抽象。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教学时要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讲解,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学生弄懂含义。并教导他们在解题及证明的过程中也要做到言必有据,生活中更要实事求是。

2.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教师要通过备课与讲课、作业的批改与讲评、试题与阅卷、课外辅导等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认真练习、质疑问难、有错必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

3.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教育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结论或结果都不要盲目接受,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要想一想为什么成立,是不是确有道理,搞清来龙去脉。使学生了解在一个数学概念出现后还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途径。通过对数学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深入钻研和探讨,通过将一个数学问题经过各种变换,转化而引入另外问题的做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以及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数学课堂上采用分组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以及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正数与负数,整数与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是数的对立统一;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乘方与开方等运算法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数学中的具体反映;数学的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也是反映了一个普遍联系的规律;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等等。作为数学老师,在备课时就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元素“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元素“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用横坐标和纵坐标两个量来确定。由此可以引申到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是一个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就像平面内的点一样,而影响人定位的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中,后天因素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人在社会上的定位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诉学生,同学们人生观发展的黄金时段,每个学生都要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找准自己在社会坐标系中的位置,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自己以后长大成材而努力学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它的策略性,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作风的熏陶,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实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叶坚.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J].教育导刊,1994(21).

[2]王永强.浅议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工作[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