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口算题范文

时间:2023-03-31 15:3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年级数学口算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三年级数学口算题

篇1

一、小学三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现状

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的重点培养技能之一。但是从目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来看,存在明显的问题,比如,口算速度慢、错误率高,未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基本上以笔算为主。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口算存在抵触心理。抽象性的逻辑思维,与学生的情感认识发展不符,对数学计算的感知相对比较肤浅,因此,难以有效掌握口算的内在规律,甚至选择逃避口算。二是,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不相符,也没有意识到口算教学的重要性,比如,存在家长、老师使用“数手指”的方式教导学生进行计算,导致学生在形象思维上难以达到口算的要求,故不能进行口算。

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

(一)练习形式多样,激发口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表象能力,且已经基本上掌握和理解基础的算理,但是却没有形成对应的计算技能,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练习和训练。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计算技能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训练,而一些口算题都比较枯燥乏味,长期的训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并降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题,并具有趣味性,这样的口算练习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二)坚持视算和听算的训练

速度、正确性是口算能力的关键性指标。在进行口算练习时,熟练和准确的口算是口算练习的主要目标。口算训练要每天、每课长期地进行,且保证口算的训练量。可根据本节课教学的内容对学生开展适当的口算训练,训练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口算题数量控制在15道以内。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时,采取老师读题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口算答案,然后教师展示15道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改正,接着将口算结果准确率最高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口算兴趣,激发学生的口算热情,并始终保持渴求的心理状态。

(三)抢答口算题

利用课堂前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将口算题写到卡片上,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展示时间为3秒,让学生抢答,共计15道题目,抢答正确率最高的学生,将获得教师为学生准备的一份小礼物。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中,拿出卡片“8900-700”,知道答案的学生快速站起来说出答案:8200。这种抢答式口算练习,既能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促使学生对口算训练保持积极的态度。

(四)小组口算比赛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口算技能训练,对一些爱表现的学生而言,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在口算训练中引入竞赛机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口算训练,根据全班学生的数学量,平均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为5人,将提前准备好的6组口算练习题分配给对应的小组,要求每组各派一名成员答题,共计5人。每个人完成一道题目后,下一位成员则可以计算下一道题目的答案,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小组口算试题,且必须全部准确,用时最短、回答全部正确的小组则为冠军,并对该小组成员进行奖励。这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算训练的方式,既能提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五)运用直观手段开展口算训练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口算已经不是完全新颖的学习内容,在前两年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由于口算是一项持续的教学内容,故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必经之路。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计算有着直接的感知,然后通过大脑运转和过渡,建立计算表象,并得出最终的口算结果。因此,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可通过运用直观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将课本中的图例以实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观看,比如月饼,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将月饼平均分成4份,然后分给4名学生,问:每名学生所得到的月饼数量是整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在没有接触到分数的知识时,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感到陌生。此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出最为直观的内容,将正方形平均分成4分,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割动画操作,目的是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分数知识。最后将分割法运用到课本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对课本内容进行积极思考,并口算出课本中的题目答案。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学生进行分数口算训练,比如: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多少?5角钱等于多少元?最终提升学生的分数口算计算能力。

又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教学中,计算“23+65”的结果,向学生展示:一捆木棒共有10根,共有10捆,10根小木棒。问:如何利用这些木棒快速计算出本道计算题的答案。学生回答道:先利用木棒摆出23和65,然后直接数木棒就行。23为2捆木棒和3根小木棒,65为6捆木棒和5根小木棒。共有8捆木棒,8根小木棒,总数为88。这样学生在无形中学会了快速简便的口算,并为学生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要求学生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提升学生的口算正确率。

(六)数形结合,掌握口算方法

口算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确保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更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与理解算理内容,促使学生对口算基本方法有全面的掌握。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记忆时间短,单纯进行口算训练,很难有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因此,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实现对算理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秋来临之际,小红去买月饼,准备送给长辈,每盒月饼共有9块,买3盒一共多少块月饼?这种以学生实际生活为情境的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用加法的方式快速计算出答案,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用乘法计算,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的算理,实现对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锻炼,并掌握对应的口算方法。

(七)积极组织竞赛活动,提高口算技能

小学三年级学生拥有该年龄段不可缺少的年龄、性格特征,比如好胜心较强,凡事都习惯争取第一。因此,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组织竞赛活动,吸引学生对数学口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在组织竞赛活动时,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特别是学生喜欢老师的关注与表扬,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潜力、展示自我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投入其中,才能在竞赛活动中提高口算能力。当然在课堂组织竞赛活动时,必须给予相应的奖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规模大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当然也可以在课前几分钟开展竞赛活动。比如,在新课教学前,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组织两组学生开展口算竞赛,也可以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口算竞赛内容要基于三年级课本知识,并围绕教学内容出题,用时短,且回答全部正确,则为胜利者,针对胜利者给予鼓励和表扬,并把握度;针对失败的学生要积极鼓励,促使学生更愿意自主开展口算练习,并保持参与竞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愿意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注意力集中,并与教师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锻炼胆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口算技能也就得到有效的提高。

(八)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粗心大意是三年级学生最典型的特征,由于年龄原因,学生在口算时经常出现明显失误,导致最终的计算错误,出现这种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因为小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计算不认真,也没有反复检验的意识,认为自己计算出的结果肯定是对的。比如,在口算时,把符号看错、写错甚至把数字看错,如果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从而有效避免了低级错误的出现,并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另外,还存在审题问题,对题目中的信息没有进行认真的阅读和思考,导致最后计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笔算,还是口算,都应该拥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针对每一个计算题目进行检验,确认是否正确,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篇2

一、大胆设计教学环节

要想课堂教学效果好,就要努力设计好明确、清晰、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环节。下面我结合三年级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一课,谈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一些改变。我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程改变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于是设计出如下9个教学环节。明确目标。出示例题图,学生思考引发出算式4×120,讨论观察算式120 这个数的特点,让学生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是研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自主学习。请学生利用以前的学习经验,自己试做4×120的积。组内互学。组内成员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成果展示。小组长汇报展示组内的计算方法,尽量让生自己“讲出来。”组际悟学。交流比较体会几种方法,感悟出最简便的竖式计算方法。方法巩固。要求学生利用最简便的竖式计算方法完成“试一试6×380”,并找4人板演。自主总结。留出足够时间让概括出《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竖式计算方法,以及要注意的地方。点评提升。教师点评学生前半部分的表现,激励学生下面利用今天所学的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挑战更多的习题。当堂检测。组织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利用小组长帮忙批改习题。不遗漏1名同学,努力做到堂堂清。这样,我在教学时努力去实施这8个简洁明确的教学板块,一节课下来,听课教师一致反映学习效果好。

二、科学进行分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合作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我觉得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合作教学的有效性,关键便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我认为:

1. 小组分配很重要,应使组际间各方面情况相当。尤其是学习成绩方面,分配时尽量达到均衡,同时还要兼顾不同个性的学生。

2. 进行组内结对子。刚建组时是6人一组,经过两个星期的实践,感觉三年级的孩子还是4人一组比较好。这样组长和本组中较弱的学生结成一对,其余2人结一对。要求学生不光帮扶学习情况,还要帮扶其他各方面。

3. 有效引导,确保小组合作活动正常开展。实施过程中,发现小组里学生之间常闹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交流时只顾自己说,自己操作学具,不听别人意见等不良现象。这时我及时去引导,要求小组长分配好操作顺序,告诉组员不要光自己操作,还要注意养成观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三、巧用多种批改方式,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1. 同桌互批。对于题目难度不大但题量很大的作业,如口算题让同桌互批。每天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苏教版的教材数学补充习题里的口算题,接着出示答案同桌互批。一方面加强计算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减少我的批改时间。批改后我让组长检阅批改情况,以保证批改效果。

2. 小组长批改。对于列竖式计算、比较大小、判断题、选择题,我采取先批改4个大组长的,由大组长再批改11个小组长的,最后小组长再批改组员的。这样学生分层进行作业批改、修正,我觉得时间短,检阅面大,判断课堂学习效果比较快。

篇3

1、一个四位数,位是6,十位上是5,其余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2、在计算除法时,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

3、比687少96的数是( ) 388比112多( )

4、你7:40到校,11:40放学,上午在校( )小时。

5、8700千克=( )千克( )克 8千克-5( )=3000克

1千克鸡蛋大约有( )个 你的体重大约是( )

6、在 里填上“ 或=”以及得数。

54秒÷6=( ) 2分12秒=( )秒 200秒 3分

600克 1千克 86千克=( )克 3千克+2000克 5千克

438+164 2101-90 297 573-286 967-158 809

7、把6千克、60克、5000克、5200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 ”,错的画“ ”。(10分)

(1)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位读起和写起。( )

(2)在减法中,被减数必须大于减数。( )

(3)一个四位数减一个三位数,可能得一个三位数,也可能得一个

四位数。( )

(4)1千克棉花和1000克铁比较,铁比较重。( )

(5)男生比女生多35人,女生比男生少35人。( )

班级 姓名 得分

平时你一定做了不少计算题,现在可是你露一手的时候了,细心点,可不能让别人说你是小马虎。 三、

1、口算。(15分)

48+25= 340+60= 480-70= 500+4000= 86-27=

370-200= 46÷5= 0÷3= 63-36= 540-80=

60÷9= 1000+5= 700-40= 90-27= 24-16÷8=

2、列竖式计算(画横线的题要验算)。(8分)

2408+3795= 8010-4568= 247+968+8293=

3、脱式计算。(12分)

4054-507+614 25÷5+168 (416-360)÷7 580-8×9

四、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5分)

1、请你按照电子表表面的时间在右面的钟面上补充上分针或时针。

3:05 9:30

2、小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学校到公园有三条路,如图所示,那么小华家经过学校到公园,走哪条路最省时省力?(请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来。)

学好数学的用处可大呢!下面就请你用自己的本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五、

(30分)

1、幼儿园买了48个白皮球,24个花皮球,平均分给9个班,每班分得几个?

2、小芳看一本书,每天看5页,9天后还剩56页,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3、学校买粉笔,白粉笔比彩色粉笔多42盒,彩色粉笔39盒,买了多少盒白粉笔?

4、同学们参加方块队训练,三年级22人,四年级35人,五年级24人,每9人一行,应排几行?

5、植树节四、五年级同学种了108棵柳树,还种了3行杨树,每行7棵(在下面选择合适的问题画上线,再解答出来。)

(1)种的杨树比柳树少多少棵? (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棵树?

(3)四、五年级共种树多少棵?

加油啊,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智力大冲浪

1、用0、0、2、4、四个数字按要求组成四位数。10分

(1)由这四个数组成的的四位数是( )。

(2)由这四个数组成的最小的四位数是( )。

(3)一个零都不读:( )、( )。

(4)只读一个零:( )、( )、( )、( )

2、把一根绳剪成两段,其中一段长24米,是另一段的3倍。这段绳长多少米?(5分)

3、一年级一班参加三个课外小组的共有25人,参加英语组和美术组的有18人,参加美术组和舞蹈组的有20人,参加三个小组的分别有多少人?(5分)

篇4

在一次小学三年级数学调研测试中,一个班级的数学计算题引起了我的注意。

题目:在()里填上“>”“

320×5(>)1500

3×124(=)124×3

185×4(

0×250(

学生在计算时,一般都是在算式下面写上结果然后再比较大小,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从正确率上讲,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从长远的教学目标来看,这种解题方法将会制约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调查,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低下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调查:厘清小学生的计算现状

经过调查,我发现许多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很低,而教师总是把这种情况归因为学生的粗心大意,其实,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如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陷井,感知错误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与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计算时往往会被数字的表面所迷惑,常常忽略了计算法则而进行错误的计算,比如在计算23×34÷23×34时,学生就会被这些数字所迷惑,忘记了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直接得出答案1。

2.注意短暂,记忆不全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在计算时往往会抄错数字和计算符号,有时还会忘记进位与退位。比如有的学生在草稿本上计算是345,誊抄时却会写成354,还有的学生由于计算数据较大,缺乏耐心,导致不认真审题,出现错误。这些都是由于学生不能较好地分配注意力而造成的计算错误。

3.思维定式,受到影响

小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思维定式,当两个计算题相似时,后面的计算题就会受前面题目的影响而出错,或受一种计算法则影响而产生错误。比如在计算350÷35=10之后再计算280-28,就会有学生得出10,这就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而出现的错误。再比如在比较45+12和12+54的大小时,许多学生都会认为左右算式相等,这就是受加法交换律的影响而造成的错误。

4.法则不熟,不懂算理

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计算法则,在没有弄清算理的情况下就盲目计算,也会出现错误。比如在计算3.5+5时得出4的结果,这是由于没有掌握小数的计算法则而造成的错误。再比如计算100÷(20+50)时,就会有学生计算成100÷20+100÷50=7,这是由于没有理解简便计算法则而造成的错误。

5.习惯不好,书写马虎

有的学生为了加快计算速度,忽略了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有的学生计算之后不验算,有的学生在发现错误后在错误答案上胡乱涂改,还有的学生在书写时把7写成近似的1,把6写成近似的0,这些都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书写习惯的表现。

6.口算不强,不愿动笔

笔算的正确性建立口算的基础之上,笔算题可分解成多个口算题目来解答,因此,笔算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算能力。如果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强,就会导致他们在计算中出现差错。

三、对策:优化小学生的计算教学

1.三算融合,优化计算策略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估算可以得出答案的大致范围,快速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因此,将口算、估算和笔算融合在一起训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措施。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将这三种算法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练习中形成一定的数字敏感度,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教学案例: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时,让学生计算340-180。

师:第一周收集矿泉水瓶180个,第二周收集340个,求第二周比第一周多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应如何列式?

生:340-180。

师:如何计算这道题目呢?大家先思考一下,然后交流。

生1:我是用估算的方法计算的,大概多收160个。我把340看作是300,把180看作200,300减200等于100,但是第二周矿泉水瓶我少用了40个来减,而第一周又多减了20个,所以把这两个数字加起来就是60个,再加上前面的100,就是160个了。

生2:我用的是口算方法,用34减18得到16,然后在16后面添上一个0,就得到160。

生3:我也是用口算来计算的,先拿340减去200得140,因为多减了20个,计算结果应加上20,140加上20得160。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如下:

师:竖式答案中的16是怎么得来的,竖式计算与口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4:竖式答案中的16是34减18得到的,再在个位上添上一个0,与口算的方法相似。

师:我们如何用竖式来计算?当十位上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

生4:把数位对齐,当数位上的数字不够减时,就要向前借1位,这与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计算法则是一样的。

思考:本教学案例是退位减的授课内容。教师首先创设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来计算,有的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有的学生用口算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安排,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口算和估算的运用,而且也能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笔算教学打下基础。当学生思考笔算与口算之间的联系时,就把口算与笔算有效地联系在了一起,引导学生用口算检验笔算,就把三种计算方法融合起来,实现了三算融合的教学目的。

2.掌握算理,确保计算正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因此,对于计算知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明白在计算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概念与法则,只有掌握了算理才能正确计算。

例如在计算500+50÷5时,如果学生计算成550÷5=110,说明他没有掌握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再如,计算一个长8米,宽4米,高5米的长方体表面积,如果所列算式是8×4+5×4+8×5=92,则说明学生没有牢固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因此,牢固掌握算理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学生如果牢固地掌握了算理,就能灵活而正确地进行计算。例如在教学23×5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23×5表示5个23,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算理,23由2个10和3个1组成,可以先算5个20,然后再计算5个3,再将两次的计算结果加起来,就能得出23×5的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3.养成习惯,优化计算要求

良好的习惯是通往成功的桥梁,做任何事情都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首先,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许多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书写潦草,影响了他人对其计算结果的判断,因此,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数字和符号都要规范、工整。其次,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对做题而言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拿到题目之后反复审题,并加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再次,养成及时验算的习惯。验算能检验计算的正确性,也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是计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比较渗透,提升计算技能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师应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学会归纳和比较,从而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例如文章开头的那道题目,不需要计算出结果就可以比较大小,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320×5和1500,因为300乘以5是1500,所以320×5一定大于1500,3×124与124×3是一样的,所以大小相等,0乘以任何数都得0,而0加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所以0×250一定小于0+250。这一过程就是考查学生思维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能够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积累学生的计算知识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思维,只有让计算技能与计算思维共同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5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是在教育活动中行使管理和育人职责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小学数学教师线上教学工作计划范本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2020小学数学教师线上教学工作计划(一)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正处在一个大的变革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差生的转化工作。为了全面激发三(4)、三(5)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发展智力,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因此,特制订有关的数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三(4)、三(5)两个班共有学生104人,每班都有52人。从两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能够比较认真听讲。但同时,仍然有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动手能力不强,纪律生活方面比较懒散,自我控制力不强,经常出现上课讲小话、搞小动作、不做作业等现象,特别是班干部不能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自我要求不严格。两个班学生在上学期二年级期末考试中,数学成绩都是比较差,其中三(5)班的差生落后面大,有4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仅仅及格,优生很少,全班的数学三率综合值居全级倒数最后一名。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2、做好差生辅导的工作,尽量减少学生落后层次。

三、具体措施

1、狠抓班风、学风的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①注重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促进浓厚学风的形成。平时经常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②让每位同学都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主人。尽早和每位学生促膝谈心,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及对人、处事的态度,特别注意了解他们平坦喜欢哪些活动,结交什么朋友,从而掌握他们的思想、情绪及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在某些方面给予“偏爱”,如上课多注意他们、多提问他们,多加鼓励,树立信心,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

2、规范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①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节课。集体备课的时候,细心分析好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作业布置等内容,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②课堂上,坚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出发点,力求课上“四让”:课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议,思路让学生讲,小结让学生作,同时实施“三讲五给”:讲重点、难点、方法;给学生动脑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讲,动手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③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偿试成功。

(1)培养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计算时,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进行计算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养成口算和估算的习惯。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算,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可以通过口算训练、口算比赛等途径提高口算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估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④细心批改,当面辅导,多做多练。在批改作业时,对差等生的作业,实行面批,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指导;对于优、中等生,实行抽查检查或互相批改,鼓励学生解题多样化,寻找巧妙新颖的思路,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

3、耐心辅导差生,尽量减少差生落后。

①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激发差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应结合所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介绍优秀学生学习的事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为将来而学好数学的热情。

②降低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帮助差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平时多做多练,通过增加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同时结合学生能力,拉开档次,不搞一刀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2020小学数学教师线上教学工作计划(二)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我拟定以下个人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读书学习——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斐斐课件园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如:《师生沟通的艺术》,《教学策略》,《教育新理念》,《课堂管理的策略》。除了读有关教学的书籍外,我还要不断去读其它的书籍,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师德——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 “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加强自我管理——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服务的对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孩子们的利益。本学期,我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串课要课。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潜心教研,提高素质

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学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并积极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组内开展的各种学习机会,向同组教师学习.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尝试课堂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转变观念,端正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要本着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的原则,不偏袒好学生,更不歧视差学生,要爱得有方,严得有度,特别是对后进生,决不讽刺挖苦他们,更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要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恒心,以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坚持不懈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惜时间,不计报酬。做好对学生的家访工作,尤其是对后进生要逐一进行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致差的原因,变革教育方法,并有意识地诱导家长反省自己的失误,认识孩子的发展变化,变盲目配合为协作教育。

总之,我会从自我做起,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严肃认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回报社会。

2020小学数学教师线上教学工作计划(三)

当前教学教革的中心课题和主攻方向,就是要向每个学生负责,尽一切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教研工作是关键。故本学期组织数学老师认真讨论并结合中心学校,县教研室的会议精神,联系实际,拟定出本学期的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宗旨

主要是围绕素质教育,加强教学研究,探讨新课改,引入新课改信息,总结教学经验,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开阔其视野,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具体措施

1、本教研组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制定研究方案,开展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2、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以及外地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每周五下午开展信息交流活动,主要探讨教学心得、反思。如“这个难点应当采用什么方法突破比较适当”、“怎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时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事联系在一起”、“怎样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能力”等要求每一位数学老师各抒己见,大家共同定出比较好的做法、方法,然后拟成有条理的书面记录。

4、为了摸索课改教学规律,探讨教学新方法,新经验,更好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经组里讨论,拟定吉训满老师在第6周上一年级数学示范课,要求人人听课,认真做记录。本人要做好教学反思,以便今后改正。

5、开展“说课”活动,说课内容由教师自拟说课后,评出最好的教师给予奖励。

6、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求各年级数学老师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做好教学反思,真正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7、举行数学各年级争“口算”的测试竞赛。

8、每人每周至少听一节课,第五周上一节公开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记录并评课。

9、在条件允许下,建议各年级老师到课改教学做得好的学校听课、取经。

2020小学数学教师线上教学工作计划(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二班现有学生2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篇6

1 创设问题悬念的教学情境

巧设情境,以疑促思。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悬念的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既能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好奇心,又能激发学生探索追寻的兴趣。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认识分数一课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让学生一起背诵李白的《静夜思》,之后小结“是啊,中秋是中国人传统节日,此时,人们通常通过吃月饼,来表达团团圆圆”,教师接着说:“仔细看看,想一想,笑笑和淘气谁吃的月饼多?”设疑激趣下,随即引出“比较分数大小”课题。又如,在教学合格率(百分数应用)时,教师边放多媒体课件,边谈话说:“同学们,星期天黄老师去逛了超市,想给买小孩买奶粉。”接着设疑:“请大家给黄老师一个建议,买哪一种品牌的奶粉比较放心呢?为什么?”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明确合格率的含义,从而引出课题。

2 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与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课堂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存在与数学自身的价值。例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教师通常运用画线段图或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去理解相遇应用题意义,如果教师请两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左右两侧,听到教师喊“走”之后,两名学生同时相向而行,当两人相遇的瞬间,教师立即喊“停!”通过创设情境的体验,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另一方面更直观地让学生去理解相遇应用题中的“同时”、“相向”、“相遇”、“速度和”、“相遇时间”等关键词语,为学习与掌握相遇应用题解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可创设一个学生十分熟悉的“买文具”的生活情境:学生在班上的小小回收站里,将可再利用的物品回收后卖了换回一些钱,此时,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体验而认识了小额的人民币。同学们想把这些钱买些文具奖励在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让学生来到课堂上拟设的小卖部,许多文具标明了相应的价钱,面对琳琅满目文具,应如何买多些学习用具呢?你想买哪些学习文具呢?要想付多少钱呢?够不够?还差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让不同学生选择自己心爱的文具,学生们肯定会精神百倍地加入购文具活动,马上选好文具并算出了价钱。再出示课本类似的题目,学生会迎刃而解。通过这个情境创设与体验,学生以后去商店买物品,都可以自己计算所付出的价钱了。又如,教学“认识路线”的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上课前老师接到一求助电话,电话里的人说他们迷路了。原来他们想从广场坐1路车到动物园玩的,因为不认识路线,不知道怎样走。大家肯帮这个忙吗?问题情境一提出,学生求知欲望迸发,纷纷试从课本里的线路图给予帮助。我们身边时时处处都有数学,教师应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价值。

3 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耳听、眼看、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迅速牢记角的特征,教师可编写“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两边/”带趣味性的儿歌作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好学、乐学”激昂的情绪中记住重点知识。又如,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谁的手儿巧”游戏情境:同桌的同学用准备好的“活动角”学具,一人先造一个角并同时发出“大于”、“小于”或“等于”口令,另一人按口令造角,比赛看谁赢。让学生在游戏中,手到、眼到、脑到,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角的大小与它的两条边张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左右》一课时,教师创设“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认识左边右边,让学生边听口令边做动作: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左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耳/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耳。又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想方设法在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上加“剂”,让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要求学生完成课前准备题:9×■、■×■、2×0.5等两个因数的积为1的练习题,然后再把这些口算题改成■、■、9、0.5、■、2等数字制成的卡片数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找到对应朋友活动,让他们迅速找到手中的数相乘,积为1的数,两人站在一起,前后左右的同学相互检查有没有找错,然后相机下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 创设迁移性的教学情境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同新知识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新的认知结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尤为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复习内容(旧知)的选择恰到好处,为知识迁移创造了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科学地运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以旧获新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获得学习方法与技能,理解与掌握新知。实践表明,导入新知时,教师如能充分揭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