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读硕士研究生范文

时间:2023-03-24 01:4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攻读硕士研究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攻读硕士研究生

篇1

2020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

333

考试科目名称:

教育综合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产婆术

2.虚拟教育

3.学校教育制度

4.教育方针

5.教师专业发展

6.学习的高原现象

二、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

2.简述态度与品德的相互关系。

3.简述法国的《费里法案》。

4.简述晏阳初的乡村教育改造经验。

三、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

1.结合实际论述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有人说“讲授法会导致学生的机械被动的学习”,请运用有关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评述这一观点。

篇2

2020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

843

考试科目名称:

健康管理学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愈后防复

2.

理想危险度

3.

脑卒中

4.

心身疾病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不属于中医养生理论中“饮食养生”推荐方法的是(

A.

忌食荤腥

B.

食量适中

C.

食宜清洁

D.

食不可偏

E.

因时而食

2.下列对于基本卫生保健的含义理解有误的是(

A.必不可少、人人都能享有和充分参与的

B.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C.各级政府组织参与卫生保健的有效形式

D.最初级的卫生保健组织,是卫生系统的低级部分

E.技术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人们乐于接受的

3.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

A.增加个人和人群的健康知识

B.增加个人和人群对改变行为的信心

C.转变个人和人群的态度

D.改变个人和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

E.提高个人和人群的健康意识

4.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模块包括(

A. 问卷、危险度计算、健康管理方案

B. 健康档案、危险度计算、健康管理方案

C. 问卷、危险度计算、评估报告

D. 健康档案、危险度计算、健康管理效果评估

E. 健康档案、健康管理方案、健康管理效果评估

5.不属于健康档案中以预防为向导记录内容的是(

A.健康体检

B.预防接种

C.危险因素评价

D.危险因素筛查

E.随访服务

6.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包括(

A.肝炎

B.血脂异常

C.高血压

D.糖尿病

E.肥胖

7.不属于肥胖干预的主要措施的是(

A. 手术疗法

B.  必要时使用药物

C.  控制总能量摄取

D. 增加身体活动量

E. 行为疗法

8.关于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约定疾病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

B.以因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的护理

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C.以约定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

D.保险金的给付条件与疾病诊断不直接相关

E.以因约定疾病或者意外伤害导致工作能力丧失为给付保险金条件

9.如果某评估对象未来5年内的糖尿病发病绝对风险为11%,可以理解为(

A. 在未来5年内,在与该评估对象同年龄同性别的100人中,有11人可能会患糖尿病

B. 自即日起,在与该评估对象同等风险的100人中,有11人可能会患糖尿病

C. 该评估对象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在低危险范围

D.100人中有11

人是高危人群

E. 在未来5年内在与该评估对象同等风险的100人中,有11人可能会患糖尿病

10.

某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肥胖的200名观察对象中40人在两年内罹患糖尿病,非肥胖组400人中仅有20人在两年内患病,则可得出以下结果(

A.以糖尿病为观察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值比为4

B.以糖尿病为观察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相比发病相对危险度为4

C.以糖尿病为观察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值比为2

D.以糖尿病为观察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相比发病相对危险度为2

E.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患糖尿病的风险高2倍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循证医学实施的步骤包括(

A.提出问题

B

.收集证据

C.评价证据

D.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

E.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临床决策水平和医疗质量

2.关于“治未病”的核心要点包括(

A.未病先防

B.已病早治

C.既病防变

D.辩证施养

E.愈后防复

3.属于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的是(

A.遗传因素

B.体力活动不足

C.饮酒

D.血脂异常

E.膳食因素

4.属于健康管理近中期效果评价的指标是(

A.生活质量指数

B.信念持有率

C.健康知识均分

D.行为流行率

E.干预活动执行率

5.关于健康风险说法错误的是(

A.危险度的计算是基于对慢性病和前期暴露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基础上得出的

B.理想危险度是将所有前期暴露因素修正到目标水平计算得出的危险度

C.目标分值是根据受评估者在问卷上报告现在健康状况计算得出的

D.健康年龄是与其健康指标的数值相同的男性或女性人群的平均年龄

E.评估分值是假设受评估者成功实现了所有建议其做的改变后计算得出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请简述心理咨询的4种技术。

2.

请简述健康管理的两大科学基础。

3.

请列举健康信念模式的各理论维度,并对各维度含义进行阐述。

4.

请简述健康管理常用服务流程。

五、案例题

(50分)

某大型企业在职员工1500多人,男多女少,平均年龄35岁,60%以上职工吸烟。工作方式以久坐为主,公司提供自助餐,品种较丰富,荤菜为主,油盐较多。企业医务室保存的员工体检资料显示:近几年企业员工体重增加明显,高血压、高血脂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请根据该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请简述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说明该企业员工存在的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10分)

2.针对该企业员工高血压检出率逐年上升的趋势,您建议开展哪些健康指导?(10分)

3.针对该企业的员工,预防高血压可以采用的传播材料有哪些?(10分)

篇3

一、招生计划及导师

2014年我校拟招收“优生优培”资助计划直博生50名,作为硕博连读培养的免试硕士生100人。参加本计划试点工作的招生导师和招生名额见附表。导师招收本计划的免试研究生每人不超过1名。

二、资助方式与额度

1、获本计划资助的研究生受资助总额度由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和本计划的资助金构成。本计划的资助金按10个月资助。

2、学校将确保获本计划资助的研究生,所获资助金额在其缴纳学费后,不低于以下标准:

(1)获本计划资助的直博生,第一学年可获得的资助总额不少于32000元,获资助月份的资助额度不少于3000元/月;年度考核通过者,第二学年可获得的资助总额不少于34400元,获资助月份的资助额度不少于3000元/月,博士论文开题后的第三、四、五学年,可获得的资助总额度不少于44400元/年,获资助月份的资助额度不少于4000元/月。

(2)获本计划资助的作为硕博连读生培养的免试硕士研究生,硕士阶段第一学年可获得的资助总额度不少于14800元,获资助月份的资助额度不少于1400元/月;年度考核通过者,硕士阶段第二学年可获得的资助总额度不少于22000元,获资助月份的资助额度不少于1800元/月,进入博士阶段且通过博士论文开题后,第一学年可获得的资助总额度不少于42000元,第二、三学年可获得的资助总额度不少于44400元/年,每学年获资助月份的资助额度不少于4000元/月。

三、选拔对象及条件

1、符合我校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基本条件;

2、获得“985工程”高校2014年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本科成绩综合排名在全年级同专业前10%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3、就读本科期间各方面表现良好,身心健康,学习成绩优秀,具备突出的作为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综合素质和培养潜能;

4、通过全面考核后,参与试点导师同意招收并亲自培养。

四、申请及考核

1、达到条件申请报读该计划的学生请登录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或招生单位的网站,下载并填写《中山大学“优生优培”资助计划免试研究生申请表》(简称“申请表”),并将申请表、加盖有推荐学校教务处公章的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证明复印件、学术成果证明及相关证件复印件等材料,按要求送交到所报读的单位。

2、招生单位及导师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确定考核人选并通知来校进行考核。研究生院及招生单位将在网上公布具体考核办法,请申请者密切关注网上信息。

3、招生单位和导师按规定的考核程序(招生单位将在网上公布)对考核人选进行考核,择优确定拟接收的“优生优培”资助计划免试研究生名单。对虽未进入“优生优培”资助计划免试研究生拟接收名单,但达到我校接收免试研究生要求的,可接收为本计划之外的直博生或免试硕士研究生。

4、其他相关工作请参照《中山大学2014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执行。

五、相关说明

1、本计划资助的研究生一般不得作为硕士研究生毕业。因考核不合格或其他特殊原因,直博生需转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硕博连读生需在硕士阶段毕业的,自确定退出本计划之日起,终止其享受本计划资助的资格。

篇4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 硕士学位;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目的是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培养大批优秀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2007〕34号)中提出:“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学习专业课程,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1]

2010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指出:“自2012年起,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从到中小学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工作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考核录取……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采取在职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方式进行。”[2]

免费师范生教育工作实施至今已近五年,2012年秋,第一批免费师范生将开始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的学习。与以往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有所不同,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学位,采取部属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新机制,创新了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同时,对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也提出了创新性和实践性要求。

一、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课程的设置与要求

课程的设置是教育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细化和具体化,是根据特定的教育目标,组织和编排课程的系统化过程,它规定课程内容、课程门类、课程时量、学时分配等问题。[3]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使免费师范毕业生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能力,为将来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4]

(一)课程设置①

考虑到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侧重理论研究的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指向性更加明确,“专业学位表征的主要是其获得者具备了特定社会职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具备了从业的基本条件,能够运用专业领域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从事专业工作,合理地解决专业问题”。[5]为凸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课程的设置要突出实践性,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并与本科阶段所学课程相衔接,进行整体设计。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教育实践研究等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中有1门由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自主设置,另外3门课程可以根据专业方向的特点作适当调整。为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各专业设置的专业选修课应不少于2门、4学分(见表1)。

同时,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出教育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教育性是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指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有教育意义;难易度应符合课程规格、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科学性是指提供的学习资源必须科学、准确,无思想性、科学性错误,应逻辑严密,表述准确,无文字上的错误,应具有合法的知识产权。前瞻性是指课程内容适当、合理地反映了学科的前沿信息与进展,注重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联,注重对教师创新能力和教学改革研究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课程要求②

所有列入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均须建设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分为A、B两类。A类是采用平时的网络教学与假期的集中面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的课程;B类是以平时的网络教学为主要教育方式的课程。

考虑到学员对网络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对学习资源的利用等,均是通过课程的栏目导航实现的,因而应精心设置网络课程的栏目。为了规范网络课程栏目的设置,提供了一个建议性的“课程栏目设置”。要求每门网络课程中设置五个子栏目,依次为课程信息、教师团队、课程学习、考核测试、课程资源。各子栏目的功能见表2所示。

网络课程栏目的设置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课程类型不同,使用功能不同。课程开发制作人员应结合课程的特点灵活使用。

二、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课程的实施途径

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课程的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的方式进行。[6]因此,很多课程的教学采用网络教学与假期集中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网络教学以研究生基于网络课程进行个体学习为主,辅之以研究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实践研究和教师基于网络进行的辅导答疑等过程指导。假期的集中面授采用研讨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着力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交流,检验与调节研究生的平时学习成效;专题讲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篇5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全程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52-02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恰逢我国高校毕业生数再创新高,使得因大学生人数供求比例失衡以及结构失衡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教育部2009年下发了《通知》145明确规定:“2009年在已下达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万名......主要用于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可否认,这一政策的出台其目的是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求,但也希望能借此机会,激活硕士研究生结构调整的阀门,进而发出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2010年教育部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范围,学术型招生调减出的部分和新增的招生计划全部用于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稳妥地推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这意味着扩大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成为研究生培养的一个趋势。

1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对提高研究生质量,促进专业硕士教育改革,以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应届本科生提供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亦有利于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质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以及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于科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招收一定数量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给更多想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提供了机会,满足了学生个体及家庭的需求。同时,由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知识文化素养要求日益提高,应届毕业生选择攻读专业硕士学位,除了可以暂时缓解自身的就业压力,从长远看也是增强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需要。通过继续深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为日后的求职就业做准备。

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攻读专业硕士学位,进行全日制培养,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深造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数量,而且有利于提高高层次人才的质量,克服在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的急功近利的做法。

(2)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和转型时期,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种类越来越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社会在管理、工程、建筑、法律、财经、教育、农业等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专业学位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应用性的特征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识,其吸引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培养目标比较单一,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强的,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失衡的问题。同时,专业学位类型和涉及职业领域还比较少,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比例较大、全日制攻读比例过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抓住机遇,尽快地、坚决地予以扭转。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政策是对研究生教育结构类型的重大改革。通过招收并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增加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以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培养,结构优化,调节学术研究生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并积极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加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从而,推进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3)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是实现专业学位教育创新、解决当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问题的重要契机。通过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试图解决当前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中存在的生源对象复杂,起点低;学校类型单一,培养模式不够多元化;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软硬件条件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重学位论文轻工程设计;社会对专业硕士认可程度低等问题。遵循专业研究生的自身发展规律,科学定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力求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更加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并通过结合学位硕士的日常管理模式,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通过探讨和实践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以丰富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2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研究生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学位教育应在坚持“实际问题导向”的基础上适当加强理论知识和基本研究能力的培养,让应届生接受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出有较好理论基础的应用型研究人才,是研究生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但应该突出专业性,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

2.1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点

不同的生源特点,为达到培养目标,必须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与以往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相比,全日制研究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往招收的专业硕士研究生都有一定工作经验而此次全日制专业研究生主要是针对刚毕业的本科毕业生。首先在学习动机上,以往的专业硕士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和发展。因此对学习的评价着眼于专业学位学习是否促进了他们的工作,文凭是否给自己在单位的发展带来实惠。而以应届本科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毕业后还要去找工作,因此他们的评价更多在于文凭和所学能否给他们的职业带来好处以及带来多大的好处。并且他们不明确今后工作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自身缺乏怎样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必须针对应届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特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其教育规律,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方式,确保培养质量。

2.2 加强校企间的“全程合作”是关键

加强校企间的“全程合作”,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学校选拔该方向的学生,并与校方签订协议,在整个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提供合作与资助,包括研究生的经费支出,教学实践环节以及评价产出等方面。研究生毕业后符合条件的可自己送往该企业工作与科研。学校也应该积极与企业配合,调整研究生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第一,在教学方面。教学过程分为课程教学和实践两个环节。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生源的特点,改变以往专业学位硕士重实践轻理论,学术学位硕士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相互贯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聘请优秀的教师,提高师资水平以达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并加强对学生的课程评价,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后获得较好的成绩。其次,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开设校内外研究生公共实验课和学科专业实验课并建立多种形式的研究生公共实验室和校企联合实践基地。以提供系列化、层次化的实践能力培养环境,形成完善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第二,在学生管理体系的建构方面。学生管理体系,要加速建立完善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奖励、资助制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在校管理、学生权益、就业服务等政策措施上要与学术型研究生同等对待。加强学校与企业“全程合作”的实施力度。首先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经费上,可采取学校,个人与合作企业共同担负。以往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费都很高也不存在公自费之分,大多由学生的所在单位承担。但作为刚毕业的本科生没有单位为其支付学费,可能导致学生因付不起学费而失去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的机会。因此通过教育经费的多渠道支付形式为学生减轻经济负担,让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真正实施可行。其次,在学生的日常管理方面,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管理模式相结合,加强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增强二、三级单位即院、系的职责。在招生入学、学籍档案管理、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师资配备、论文答辩、学位授予上更加规范化。加强对全日制专业研究生的班级管理与党支部建设,让学生受到正确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并通过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丰富研究生生活,增强身体素质及集体荣誉感。

第三,在质量控制方面。质量控制是以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若无任何质量监控措施,就难以确保其培养质量。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加强以课程学习和设计为主要内容的资格考试,考察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学位论文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方式。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应强调实用性研究,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以往具有工作经历的生源在工作期间接触过或自己参与过以各种职业为背景的不同形式的论文,因此他们的职业公文观念比较强。而应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则不具备这一条件,学位论文形式的多样化,将有利于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去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职业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另一条途径,也为他们提前进入职场设计了场景。实行的“双导师制”,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把握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共同确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学位论文的选题可来源于企业合作的应用课题,或直接将他们派往企业,以突破企业关键技术来命题。通过论文工作,不仅提高科研工作水平,而且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增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李莹.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35-38.

[2]刘红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弊端及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6):79-83.

篇6

研究生每次都有入党名额,与本科相比研究生阶段入党还是容易一些的,毕竟已经有一些党员了,竞争压力小一些。研究生(Postgradu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本科毕业后可以通过考核继续读硕士研究生,而硕士研究生可以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取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取博士学位。

在中国大陆地区,普通民众习惯将硕士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生称为“博士生”。在日本,研究生指的则代表练习生、实习生、候补生、旁听生、预科生、非正规生等意。

2014年8月4日,教育部就研究生推免工作发出通知,从今年起研究生推免名额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研究生学位叫什么

研究生学位可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两阶,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了研究生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学位制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表明被授予者具有何种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学习资历,具有一定身份象征的意义。

在中国,普通民众习惯将硕士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生称为"博士生",研究生有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全日制研究生是两证都有。在日本,研究生指的则代表练习生、实习生、候补生、旁听生、预科生、非正规生等。

篇8

当兵可以考研。

在当兵期间可以考军校研究生。退伍以后可以考其他类型的研究生。

从2015年开始,教育部开始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每年安排5000人以内的专项计划,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生。

同时,鼓励有关高校将在校期间服兵役情况纳入推免生选指标体系。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人员,符合研究生报名条件的可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都可以考研。

补充资料: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UnifiedNationalGraduateEntranceExamination),简称“考研”,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及同等学历学生攻读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类似于高中毕业生升读大学需参加的高考。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

考研是大学毕业生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主要通道。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员必须符合教育部《研究生入学考试招生简章》的相关规定。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超常规发展,学位类型、攻读渠道和培养模式亦日趋多样化,如果不能在质量上加以控制和保证,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全文试从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确定依据和培养过程的特点出发,论述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

一、确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

所谓评价标准,就是硕士研究生经过培养,作为合格的毕业生所应达到的品质的规定性、符合的要求、具备的条件。确定这个评价标准必须同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硕士人才的素质构成,也就是作为硕士研究生所必具的知识和能力;②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即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博士研究生的相对差异,三者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别;③我国社会发展对硕士研究生的质量要求。

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六条中规定,硕士研究生要取得硕士学位,必须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同时还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在思想政治方面,较好地掌握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

3.应该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洞悉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新成果。

4.形成较强的科研意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并有相应的科研成果,这种科研能力是硕士研究生区别于本科生的一个重要评判尺度。

二、硕士研究生的特点

根据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途径,可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具体分解为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环节:课程学习、教学(讲课或科研或管理)实践、学位论文。

(一)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特点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主要实行学分制,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学分都设置最基本的量,其课程设置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四个部分组成。公共必修课包括理论课和第一外国语,专业必修课是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学位课程,其中工科和实验学科的专业,必须开设实验课。选修课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选定。必修环节则主要指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参加学术报告等。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是我国当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设置也有各自的特殊要求。例如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重视解决买际问题的综合课程,结合实践组织课程教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保持课程设置中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统,同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交叉性,培养有发展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的特点

教学实践是硕士研究生的必修教学环节,一般在人学后的第三个学期末前完成。教学实践的第一种形式是在导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或者协助导师辅导答疑、上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第二种形式是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完成项目研究的某些具体任务。第三种形式是参加与专业学习有关的管理工作,在设定的管理岗位上,独立工作,获得事务管理或技术管理等的实际训练。目前,我国高校中广泛实施硕士研究生参加的助研、助教和助管工作已成为培养制度并得到肯定,其中尤以助研工作受到格外重视与推广,这也是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及其质量保证的最显著特点。

(三)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特点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最显要的体现,是理论结合实际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程度的总结性成果,以及对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书面阐述。硕士学位论文的内容,至少应在理论分析、设计方案、计算方法、实验经验方法、测试技术等方面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和新方法,取得某些新的结果或一定的革新及改进。与博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的水平比较是: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在学术上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在专门技术有创造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学士学位论文要求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新意。

三、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参加科学研究的作用

(一)学士、硕士、博士科研能力的比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对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比较可见,三者的科研能力在水平上有一定的区别。学士(本科)的培养过程主要以课程学习为主。而研究生教育就不同了,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上,培养和发展科研能力可以在科研资源上获得支持,能够“一一”地得到必要和充分的训练,而且可以做到系统和严谨。一般来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是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科学研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占的比例约为二分之一。相对而言,博士研究生阶段就更重视科学研究的作用,主要的学习时间将更多地用于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

(二)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内容

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参加导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独立自主的科研活动、专业硕士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目前,独立自主的科研活动是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的重要形式,独立地开展科学研究不仅能充分激发硕士生个人兴趣,还能有利地培养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对科学研究的实际强调与安排仍待更多的重视,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突出和强调培养专业硕士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极大功效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在参加科研方面的不同要求

目前我国的硕士学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学术型硕士,主要是为了培养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人才,也为攻读博士学位做准备。另一种是专业硕士,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职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针对性强,职业背景明确。在培养要求上,学术型硕士要求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注重科研训练,比较专深;专业硕士要求掌握专业技术职业本身所特有的知识基础,注重实务训练,比较实用。

四、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

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是硕士研究生经过培养,作为合格的毕业生所应达到的品质的规定性、符合的要求、具备的条件。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历经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学位论文三个环节,集中体现了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特点。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不仅要在专业领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知识,还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设置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课程,使硕士研究生既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又在专业知识的掌握深度上达到一定水平。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主要实行学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