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3-14 17:4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脑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电脑的一些基本的这个组件,电脑的基本组件有这么几个,一个是是机箱,在机箱里面有很多的重要的零件,他可谓是电脑的核心。
2、然后,就是显示器,它能用来呈现出电脑的一些画面,就好像电视机一样,我们可以用它来看一些画面,然后像这个平时的操作上,我们都是看着显示器进行的。
3、再来的就是这个键盘,键盘上有很多的这个按键,我们那平时打字啊,还有一些基本的操作呢,都是靠这个键盘上的按键进行的,所以键盘一般打字都是用它来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游戏;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激发上进心
Game――optim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 teaching bridge
Xu Zhi’e
【Abstract】The element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 teaching’s basic task is the popular computer civilization, improves the young people quality. The content two major part is composed of computer’s elementary knowledge and operation ability. Is mainly lets the student understand that computer’s elementary knowledge, raises student’s elementary operation eo ability. How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 to study computer’s interest, develops the student to begin the operation ability and thought creation ability?
【Key words】Game; Attraction attention; Stimulation interest; Stimulation desire to do better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青少年素质。内容由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电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呢?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生硬地讲道理,枯燥地练键盘和命令,会使学生对电脑产生畏惧、厌烦心理,从而对它敬而远之。而如果改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教学,则学生很容易被电脑深深地吸引住,进而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轻而易举地掌握电脑知识。
“电子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之说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正是由于它具有极好的交互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小学阶段,儿童的特征是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学习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难以恒定和持久。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地利用游戏恰恰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对电脑的神秘感,使学生对电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在“玩乐”中掌握所学知识。我的做法是:
1 用游戏吸引注意力,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基础知识
如:在教学DOS命令内容时,我没有直接教学生那些陌生的字母,而是先发给学生一张游戏磁盘,那么怎样才能玩游戏呢?带着这个疑问再向学生介绍DIR、CD命令,如何用DIR命令列出磁盘上的文件目录,如何用CD命令进入某个游戏的子目录,再介绍有关文件的取名方法和种类。使学生知道哪种文件是可执行文件,哪种文件夹是不可执行文件。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索。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DOS知识,寓教于玩,寓教于实践的学习方式,学生非常欢迎。课堂上,他们能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学习,而不再感受学习是沉重的负担。电脑游戏在满足小学生天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学会了相关知识,而且识记深刻。
2 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在利用教学软件帮学生掌握了键盘的基本操作之后,怎样让学生乐此不疲的苦练,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利用游戏来达到上述目的不失为一种良策。如在TT、英打高手等一类文件的内容里,我设置了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指法练习题。在让学生练习之后,再按排几个指法游戏,如“小孩和魔鬼赛跑”、“击毁炸弹”、“保卫城堡”等内容。这些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练习指法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顽强的毅力。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3 利用游戏软件,让学生了解电脑界的名人如何从一喜欢上电脑就不知疲惫,不怕失败,积极进取而最终成功的成才之道,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电脑世界的欲望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参与式教学 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随之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也迎来了高科技时代,我国为了培养更多的新型信息技术人才,满足新时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在中学课程中增设一门信息技术课程,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理解,并适应当今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各个教学方面尚未得以完善,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是重点任务。而课堂的教学质量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笔者就建构有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谈谈一些看法。
1 做好课堂导入
通过建构合理科学的课堂导入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将学生很好地带入新知识的学习准备状态。上课开始之际,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者一句话,如果利用得当则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开展下一步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以唤起与调控学生的注意为基础,使学生的认知、情绪注意得到充分调动。一方面,导入要具备创新、新颖、引人入胜等特点,才能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导入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课与课之间的桥梁,因而导入时要巧妙地将旧知识与新课知识联系起来,既要做到复习巩固旧知识,又要为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例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导入“Excel的选择性粘贴”时,可以先让学生将Excel中的数据复制到其他电子表中,当学生进行操作的时候会发现有些数据是不能单独拷贝的,这时候教师便可以导入“选择性粘贴”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对比二者的异同,既可以掌握新课的知识点,又可以巩固旧知识点,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引入电脑游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电脑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构成》一课时,首先要进行新课知识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构成建立起整体认识,随后介绍“打捞我的电脑”游戏的玩法,即玩家可以通过键盘控制一条打捞船,利用篮子将水中的电脑零件捞起,而捞上来的电脑零件可以查看零件的相关信息,如品牌、性能、价格、名称等,玩家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将它典当成银子,再用银子购买自己想要的电脑部件;另一个是直接用其作为自己电脑的安装部件。最后将所打捞到和购买的零件组装成一台属于自己的虚拟电脑。通过这样的游戏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身心轻松的条件下学到知识,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其各个部分功能的认识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实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学习程度以及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通过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获得一定的进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两个以上的层次,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应加强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训练。例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我的电脑”讲解时,应进行分层次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一节课时共45分钟,教师应将20分钟向全体学生进行讲解新知识,剩余的25分钟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应指导其先进行教材阅读,大致了解本节重点知识,并帮助其牢固基本知识点;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指导其进行全面性复习本节课学过的新知识,并学会归纳总结;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则可以向其提出一些拔高性的题目并指导其完成。通过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进一步提高基础扎实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又可以帮助基础一般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4 加强课外活动交流
通常课外活动互动方式有两大类:一种是课外科技活动,另一种是课外联系。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向有一定能力且兴趣浓厚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条件;课外联系可以保持学生与教师的联系,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前提。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专题探究、项目实践等,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采用不同的参与式方法教学才能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与掌握,进而为学生今后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江西省安远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西 赣州 342100)
参考文献:
[1]张志江.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思考[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4).
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产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056-03
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我国的电子加工业获得了蓬勃发展,社会急需大量的电子技能型人才。随着笔记本电脑制造业技术的更新和市场发展的需求,作为中职学校不但要培养出笔记本电脑组装技师,还要培养出 “会检测、能维修”的实践型高技能人才。中职电子专业的学生能够学有所得,有一技之长,因而学校开设了《笔记本电脑维修》这门课程。这里笔者提出基于以能力为本的中职《笔记本电脑维修》课程的教学思路。
一、课程职业能力分析
《笔记本电脑维修》是学校电子专业 (电子产品维修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学校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下,为了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连接,真正达到延伸企业岗前培训的目的而开设的一门课程。通过对岗位群的分析,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在校理论与企业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首先在知识设计上从最新笔记本电脑的基础知识入手,介绍笔记本电脑的部件构成、各部件的功能原理,常见的故障现象、故障产生的原因;然后介绍笔记本电脑维修常用的维修工具、元器件的检测方法,让学生快速入门,对笔记本电脑的基础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另外,除了给学生介绍一些笔记本电脑检修过程常用到的工具软件,学校还开设硬件维修实训,让学生自己动手掌握笔记本电脑组装、检测和维修的操作技能,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其成为企业需求的实践型高技能人才。所以,在整个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该课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笔记本电脑维修》课程现状分析
1.学情分析。中职生虽然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耐心,但喜欢动手,思维活跃。为此,教师教学采用任务导向法,给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行制定维修检测方案、找出故障完成维修任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师资要求。由于这门课程涉及范围包含计算机和电工电子两方面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除了具备电工电子知识外,还必须对计算机基础(即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识有过硬的要求。这样才能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笔记本电脑从外部结构到主板电路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在笔记本电脑出现故障时能迅速找出问题电路,并排除故障、解决问题。
三、课程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1.合理的课程设计是教学实施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过程的核心思想。
(1)设计思路。基于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上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前提,以教学过程为导向,以教学项目为主题,以教学课程为载体,对笔记本电脑制造行业的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职业要求进行分析,把课程内容模块化,课程教学任务化,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把课本知识转化成多个具体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讲解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达到先知后行,“做中学、学中乐、乐中做”的目标。
(2)教学内容组织。在教学内容上,突破传统课程以“学科体系”为主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在掌握必要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笔记本电脑维修专业技术的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3)教学项目任务。从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变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分成几大模块,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围绕笔记本电脑组装、测试与分析、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展开。模糊了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的界限,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相互融合,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效果。例如,讲解笔记本电脑主板维修这一章节时,给学生设置实训课题《主板BIOS芯片故障维修》。
前提条件:给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包括BIOS的功能及BIOS芯片的引脚功能。
实施过程:若BIOS芯片故障造成笔记本电脑无法正常起动,学生在检测时可以遵循的检测流程,如下图。
刷新笔记本电脑BIOS芯片的一般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下待刷新的BIOS芯片。如果BIOS芯片集成在主板上,学生可用热风焊台将其取下;②拉起BIOS编程器的拉杆,按照编程器上标明的方向将要编程的芯片正确插入编程器中,再按下支杆;③编程器连接线一端与BIOS编程器相连,USB端口一端与电脑的USB连接;④BIOS程序芯片编程完成后,退出BIOS编程程序。拉起BIOS编程器的支杆,除去BIOS芯片;⑤打开笔记本电脑中BIOS芯片编程程序,更新BIOS新程序。
笔记本电脑进行BIOS升级时突然断电,重启后液晶显示屏没有任何显示,但指示灯、硬盘和光驱正常工作。则考虑故障原因:BIOS原程序遭到破坏导致笔记本开机无显示。学生提供的解决方案:把BIOS芯片从主板上拆下来,再通过编程器把原程序重新写入。解决步骤为:①拆下笔记本电脑的主板;②再拆下硬盘挡板,可见一层黑色胶布,揭开即可看见BIOS,拆出焊在主板上的BIOS芯片。(注意:BIOS引脚较密,用力过大或吹风温度过热易造成损坏);③把BIOS芯片原程序通过编辑器进行再写入,完成后按步骤将拆卸下的部件重新安装;④开机测试,笔记本电脑显示正常。
以上是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由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排除故障完成维修任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这部分知识。
2.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课程实施是专业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教学的基础工作。
(1)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独立运用技术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践问题,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2)教学实施过程。对每个教学项目,在完成一个具体任务的基础上设计评价表,而且每个项目后有自我测评,便于教师教学和测评。
(3)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相配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内容形象化、动态过程可视化。这种学习有教师主导,启发引导方式,也有学生主体,教师辅导方式,还有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程考核。学生考核抛开结果性评价而采用开放式、全程课程考核,把学生参与课程情况,包括到课律、实际操作参与情况、数据波形记录(读取)质量、测试报告质量等,都纳入考核范畴。
(5)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采用工作过程性评价,并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把教师的项目教材开发成果、学生职业技能(资格)的提高程度、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等都作为教师的教学评价指标。加强学校、社会、行业、企业相结合的多元课程评价模式。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参与教学的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升。
目前,怎样使教学项目最大限度地负载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怎样使项目的确立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更接近,怎样动态地调整项目内容,以确保项目及时体现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方面尚有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有待于加强。尤其是丰富本课程开发的教师的实践性经验,以提高《笔记本电脑维修》课程的项目开发能力,使学生达到课程设置的预想目标,最终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中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17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107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小学,甚至是大学里的必修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是从计算机技术教学发展而来的,从教学实践来看,有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不断改进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尴尬处境
首先,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不够。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了各种政策的倾向不够,信息技术教师在考核上不占优势,学生和家长也并不太在意信息技术课到底是讲什么,更关键的问题是,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在高考制度的影响下,所有的非高考科目都不被重视,况且,信息技术的考查没有统一的标准。此外,许多家长对于信息技术存在误解,认为每家几乎都有电脑,已经无需学校再来讲授信息技术课程,他们盲目地以为,操作电脑就是信息技术课,对于信息操作、电脑操作都缺乏全面的认识。
认识上的不足也导致了课程安排的课时少。高中阶段的课业任务繁重,高考压力大,学校和教师都尽一切可能增加高考科目的课时,而减少了非高考科目的课时。在这种情况下,分配给信息技术的课时每周大概只有一个课时,能上到两个课时的就已经算是多的了,每周有限的课时,不能确保教师顺利完成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
其次,学生差距带来了教学的不便。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学生都有相同的学习进度,授课内容和进度也容易统一起来。但是,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脑,甚至自学了许多大人都不知道的知识和技术,对于他们来说,学校所教授的信息技术内容简直是小儿科。但是,也有许多来自农村的学生,到高中信息技术课才刚刚开始接触电脑,对于他们来说,一般的术语可能都听不明白,这就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利。
最后,课程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除了上面所说的原因给教学带来不便之外,信息技术教材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教材大都没有充分考虑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的连贯性,基本都是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开始讲起。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并没有统一的规划,许多高中生不得不从基础学起,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厌恶感,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首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许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电脑,一方面,这是学生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这也和教师对课程重视不够,管理不严格有关。教师要加强自身业务修养,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突出信息技术课的专业性,帮助学生把“玩电脑”和信息技术学习区别看来,让“玩电脑”服务于信息技术教学,并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
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不以为然,认为那是过时的内容,还有的学生以为信息技术就是电脑里快捷方便又漂亮炫目的窗口操作,而对于真正属于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内容了解不够。这种错误的认识让许多学生陷入误区,使他们仅仅凭借着对电脑的浅显认识就在报考大学时选择了电脑专业,一接触更深刻的知识,才发现自己的兴趣根本不在这里。
其次,放手学生,唤起他们的创造性。信息技术教学说到底是技术教学,而不是计算机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是必然的,但也必须注意技术的培养。有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很感兴趣,但是对理论知识却没什么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 比如,当学习到 Qbasic 技术编写动画程序时,可以先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研究,使学生遇到技术难题,感到所掌握的知识不够用,进而唤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之后教师再对该技术的原理及程序进行讲解,评价一下学生的操作情况,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够让他们主动创造,可谓一举两得。
再次,施行多层次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上文说过,因为之前的受教育环境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让信息技术课更实用,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兴趣进行分组。既可以是技术优先的学生带动和帮助技术欠缺的学生,也可以是相同兴趣、同等基础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有些学生喜欢研究计算机的硬件,就喜欢捣鼓各种配件的安装和线路嫁接,有的学生则喜欢计算机的软件,痴迷于制作各种小程序,有的喜欢Flas制作,有些喜欢研究网页,教师可以将这些爱好不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类教学,当这些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再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在小组内讨论或者请教老师,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三、拓宽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
篇6
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最近几十年中,随着我国对于高中招生的不断的扩大,这也就造成了我国中职类的学校招生质量在逐渐的下降,这样就造成了在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差,同时接受新知识也比较的困难。通过多年在中职类院校进行教书的经验以及对于中职类学校的电脑的理论知识的授课的调查了解到,现在中职类的电脑的理论知识在讲授进程中存在着需要了解的事项。比如:在信息技术变化很快的情况下,课本的理论变化的特别快,这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的课时不足以及教师们的理论变化也都赶不上社会的要求了等。
1.1 教材的不断更新导致课时不足
现阶段,计算机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的快,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中职类院校的学生,必须让他们在了解了以前的旧知识对计算机的基础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概念之后才可以进行新知识的讲授。这样就会造成课时明显的不够用。在中职类学校中普遍采取的电脑理论知识的教材中主要包括很多的内容,这在课程的设置上就需要很长的时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的时候就会造成学生们很难掌握进度也比较的慢。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会感到学生们接受新知识比较的慢,对于学到的知识也都难以记住,就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教学压力,感觉知识都讲不完。
1.2 学生层次差别大,影响教学效果
通过前面的介绍了解到,现在的中职类的院校中的学生质量比以前下降了很多,并且他们的基础也都比较的差,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都比较的慢,这也就给我们教师们进行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在城市中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可能就接触到了计算机并且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也都有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也都能够熟练的应用,然而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根本没有基础计算机的机会,或者是在初中的时候学校为了升学率而减少了对于计算机的课时。这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很吃力。这就会造成学生们的基础特别的悬殊。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够照顾到所有的人。已经学会了的人都觉得教师们讲的太简单,而还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的人根本更不上教师的节奏。这样就会造成教学的效果特别的不好。
1.3 计算机发展迅速,教师跟不上节奏
现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进步很快。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很快。然而与计算机行业以及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相比,中职类的学校中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的老师的专业知识更新的速度是十分的缓慢了。尤其是相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师而言,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接受也比较的慢了。而且对于中职类院校的我们而言,也很难在同一个时间都开始学习。这就造成了在电脑理论知识的授课过程中有要解决的困难。
2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相关问题的对策
2.1 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解决课时不足
在世界科学情况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的普及程度很高的今天。我们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或者业余时间应该很好的借助他们开展授课的过程。可以让大家借助这个平台进行自学,这样有利于间接的增加学习的时间。同时,教师们还可以借用这个平台来面对大家平时不会的问题,并集中时间来讲授这些知识,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及时的了解大家的最基本的情况,也能够有效的减少平时上课时间不够的情况。
2.2 针对学生差别,实行因材施教战略
在中职类的学校中,学生们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掌握情况都不一样,这也给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困难。也正是这种实际的情况也造成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不一样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时在大家基础知识不同的情况下,也必须采取不一样的方式授课。在开始上课的时候能够对大家的基础情况进行模拟并针对成绩进行分班,这就会在授课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利用网络,给不同基础的人布置不同的作业,老师也可以提供在线的解答等,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较好的理解知识还可以增加他们进行新知识了解的热情。
2.3 全面提升教师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老师们的知识结构和讲课的能力对于大家理解知识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可以凭借一定的集体学习的对一线的相关教师开始集中的帮助。在这个培训的时候不仅要转变教师们以前讲课的各种观点。帮助她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要对教师们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而且在中职类的学校中要注意对于所有教师的培训,使得他们都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效果最优化 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076-01
一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各行各业都在使用电脑办公和处理业务。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看似简单,但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可看出,学生对其知识掌握得并不是很好,以至于毕业之际很多学生甚至不能为自己制作个人简历。鉴于此,作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师,则应深入思考此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二 学生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以及我国教育的地域性差别,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零基础的学生
来自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在进入职业院校之前从未用过电脑,对这些零基础的学生来说,电脑既神秘又陌生,他们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充满了好奇,他们一般很喜欢这门课程,会很努力地学习,但学习进步相对较慢。
2.经常沉迷于电脑的学生
这类学生一般来自城镇地区,从小家中就有电脑,而且上中学时,学校也有信息技术课,他们对电脑的使用很广泛,但他们大都把电脑当做娱乐工具来使用,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知之甚少,而且兴趣不大。他们总喜欢在电脑上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理论课上,他们不认真听课,自认为什么都会,实践课上,总是不认真听讲,这类学生让老师倍感头痛。
3.基础较好的学生
这类学生在上中学时,学校开设过信息技术课,他们学得相对认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是,由于计算机课程并不作为升学考试的科目,学生们也迫于升学压力,对其了解不够深刻,如他们对Word、Excel、PowerPoint及Internet都只是了解浅显的东西。然而,毕竟是学生,容易有自满情绪,这类学生在整个班级基础最好,他们会认为自己很厉害,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对教学内容很不屑一顾。
三 所用教学方法
我教的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对较差。同时,根据以上学生的特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同其他课程一样,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课收效不大。几经摸索,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收效很好。
1.分组学习法
首先,把以上三类学生按不同比例搭配,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小组之间定期举办各种小竞赛,评比优秀小组,这样学生们一起学习,能增进他们的沟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2.任务驱动法
由于本门课程涉及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这两个环节中都采用了任务驱动法。
第一,理论教学。从开学初,就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每节理论课前提问,检查预习的情况,问题应由浅入深,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听课,教师也能把握学生的理解情况,这样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把授课的知识点融入各个操作实例中,教师解说知识点,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点把课堂上的例子演示给全班同学。之后,教师再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这样使得课堂学习、思考的氛围很浓厚,教学效果也好。
第二,实践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需要落实到实践的课程,因此实践课程尤为重要。实践课上,教师不能将学生带到计算机房后把任务一布置,就任其所为。其实,在电脑面前学生的自制力还是很弱的,他们很多会选择玩游戏,这时就需要教师跟随指导。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最好的方法是,教师应一直在学生周围,以便学生随时提问,如果学生对某个操作产生的问题较多,教师应在总机上给学生们集中解决。
学生们完成作业后,教师要及时表扬,并把好的成果展示给其他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每节实践课有小作业外,每一章节给学生布置一个综合性的大作业,大作业要贴近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这样能引导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 小结
本文着眼于低处、细处入手,从我个人实际教学体会出发,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认为,教育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只要肯努力,善于探索,就有成效。事实上,不管用什么教学方法,如果教育者不用心,不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那都是形式主义。
鉴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就需要教师多花心思,融入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说教。或者,即使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再具有艺术性,实践课抓得不好,也是徒劳。在我的教学中,我并非死板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教会学生用心学习,勤于思考,循序渐进,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任务驱动;中职学校;教学;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05-01
一、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现在的中职学校学生基本以中考落榜生和中学流生为主,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上进心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对于到机房上课热情很高,但真正学习WORD、EXCEL等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操作,便感觉乏味,提不起兴趣。
(二)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长期以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初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重复,并且不同学校间计算机课程开设情况相差很大,条件也千差万别。相对来说城市学生学习比较系统,但有些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还仅停留在对键盘的认识上。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给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和课堂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教学条件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条件。但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
(四)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作用缺乏认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必修课,但学生对于学习他们的作用缺乏认识。如导游、烹饪专业等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总感觉学习EXCEL、PPT和自己关系不大,自己只要会上上网发发邮件就行了。这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列举的实例操作有一定关系,如列举的多为财务计算、会议PPT设计等,让学生感觉所学离自己太遥远。
二、任务驱动法的引入与实践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笔者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任务化,并注重任务设计的生活化、现实化、专业化。
(一)将任务生活化
如在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中,笔者将计算机硬件组成设计为“我为自己选电脑”这个生活化的任务主题。利用学校靠近电脑城的优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要为自己配台电脑为目的,走进电脑城,在实际走访以及与电脑商的交流及讨价还价中,对电脑的基本硬件组成、硬件参数对电脑性能影响以及主要部件功能等有了切身的感受和认识。在任务的驱动下以及小组竞争的激励下,同学们积极主动、相互配合,各小组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在各小组的汇报中,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及有关参数如数家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将任务现实化
在讲授WORD图文混排、艺术字的插入等时,恰逢学校即将举行首届系部篮球比赛,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完成一份篮球海报的设计与创作,学生激情高涨,积极投身到海报的设计中。比赛当天,许多学生手举自己设计的海报在球场为自己的系部球队欢呼助威。那一刻,他们欢呼的同时也自豪无比,不断向身边的人介绍自己的创作经历。
(三)将任务专业化
在EXCEL公式与函数中,笔者将教材原有利用函数计算的教学目标按不同专业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如烹饪专业中,将任务设计为“烹调材料成本核算”,在导游专业中,将任务设计为“旅行社出团费用核算”等,将任务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学生认识到了学习EXCEL对于本专业的意义。同时对于烹调实训成本有了新认识,导游专业对出团过程的细节费用产生了思考。这样,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反过来对所学专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引入带给教学的变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和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明显感觉到所带班级学生的变化。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参与热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逐步形成一个从感知到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二)互帮互助,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的行成
在任务的引领下,学生之间相互的讨论、沟通,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知与理解。同时行成互帮互助,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班级中原本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高水平的同学无形中会成为小老师,学生之间的沟通更顺畅,也更利于他们彼此的学习。同学们之间相互的沟通、探讨促进了课堂良好学习氛围形成。
(三)开拓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
任务的引入,比单纯的练习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大更广的创作空间,如海报的制作,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大胆的设计创作。自由主动地学习、探索新的知识,创作属于自己的最好作品。同时,贴近专业的任务完成,让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提高了他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认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引入,引发了课堂教学中的一系列变化,成为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但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在引入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同时,我们也要适当引入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并注意任务设计的科学性、趣味性与创新性。否则,面对一个接一个的任务,学生同样会感觉到厌倦与厌烦。
参考文献:
[1]陈万仙.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篇9
【关键词】学习兴趣 零距离接触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 任务驱动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如何使计算机教学真正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应用性和理论性,落实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帮助学生提高智力、发展能力,成为计算机教师亟需研究的新课题。学生也爱上信息技术课,而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上网聊天,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意认真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
一、实物展示,实现零距离接触
信息技术的课堂离不开电脑,让学生直接接触电脑,令他们对电脑不再有神秘感和迷惘感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前提。由于各校开办信息技术课程不均衡,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对电脑比较熟悉,甚至还是个“网虫”,或者是个游戏高手;但有一些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对电脑有着高度的神秘感和迷惘感,这些学生在上机的时候根本不敢碰电脑,生怕自己失误而弄坏了电脑,这样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消除学生对电脑的迷惘、胆小的的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让学生与电脑实现零距离接触。所以,我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总是在电脑室上课。我会随手拆开一台电脑主机,都让学生亲自摸摸,认真看看电脑的内部结构,然后向学生介绍电脑的硬件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接着用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通过这堂信息技术课之后,学生以后就能主动开机,利用电脑自己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为信息技术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一下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会有学生提出:如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抓紧时机,讲解指法练习要求和要领,学生就学得很认真。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又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本地经济等原因,一些学生在上小学时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学生在练习鼠标的操作时,对于鼠标的双击这个操作,很难做到准确操作。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在连续两次点击鼠标左键的时间间隔较长;有的在快速双击左键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正确握住鼠标,结果在双击的过程中鼠标脱手了,显得好生硬等。根据这些情况,在学生学习鼠标双击操作时,我夸张地用较长间隔的时间点击二下,还没等我问这样的操作是否正确,学生就已经开始议论纷纷了,并踊跃发言:“老师操作不对,这样做不是双击,是两次单击”、“双击的速度要快些,点击左键的时间间隔要短些。”于是,我接着又演示了一次,比上一次稍快那么一点儿。学生马上又说:“老师这次动作比上次快了一点儿,但,还是要再快一点才正确,点击左键的两次时间间隔要再短一些。”听了学生的发言,我马上按学生的要求去操作,这次我在双击鼠标左键时,鼠标从展示板的一头却移动到了另一头,由于动作太夸张,身体却晃了一下,引得学生哈哈大笑,学生在这种愉快的学习情境中知道了鼠标双击的技巧,学习的积极性就相当高了,个个都跃跃欲试。我抓住时机,马上让学生上机操作。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劲头十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四、形象比喻,易于理解、记忆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书本的理论知识既深奥又显得枯燥无味。因此,对于理论的讲解应尽量地列举出生动有趣的例子或引用相关的素材作比喻,让学生易于理解、记忆。例如,在讲解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作用和区别时,我把内存储器比喻成表演舞台,外存储器比喻成表演者的休息室,电脑中的数据比喻成表演者。表演时(也就是电脑在工作了),表演者会从休息室走上舞台(即电脑会把数据从硬盘调入内存储器),开始表演。一旦表演结束(即电脑关机了),舞台里就没有表演者(即内存储器中没有数据了,也就是一旦关机后内存储器是不能保存数据的),表演者都回休息室了(即数据将保存在硬盘中了)。通过这种形象深刻的例子讲解这个知识点,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的区别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记忆知识点。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使信息技术课堂的“艺术”更具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教育》第4期
2.《中国电化教育》第196期
篇10
后来我进城读中学了,住在老师家,常常会看到老师从网上订购商品。慢慢地我也开始学会使用电脑,开始接触互联网。还学会了通过网络买东西。
新年伊始,妈妈开了一家副食品店。头一个月。生意十分冷清。一个周末,我到店里看到妈妈皱着眉头,没精打采的。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最近很多顾客都来问一种山核桃,说是很有营养。她跑了附近好几家批发市场,都没有货。那天我正从网上买了一个书包,便脱口而出:“为什么不从网上进货呢?”“网上?”妈妈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我笑了,说:“对呀,妈妈,现在大家都开始从网上买东西了。你把你要的山核桃的品种写给我看看,我帮你上网查查。”
妈妈将信将疑地把单子递给我,我上网一搜索,马上就看到了昆山的一个厂家在经营这种山核桃。我给妈妈的电脑装上阿里旺旺,跟对方联系好,然后让妈妈坐到电脑桌前,让她和对方谈货样,谈价钱。半天时间。就把这单业务谈成了。
晚上,妈妈给我做了好多好吃的菜,说是“拜师宴”。妈妈说:“我的小孩长大了,现在都可以传授妈妈新知识了。以后。网上购物的事,你可要做我的老师呀。”
我高兴地笑了,满口答应。
后来,我开始把网店的基础知识教给妈妈,从基本的QQ说起,讲到图片处理,讲到广告设计。妈妈忙着学电脑,忙着学打字。过了两个月,妈妈居然开起了网店,自己也开始在网上卖副食品了。
有时,我看着妈妈一副诚心求教的样子,会禁不住想:什么时候,我们的角色开始转换了呢?想着想着,忍不住笑了起来。
其实,不管角色怎么转换,我们的爱,都会陪伴彼此度过共同成长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