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规划范文

时间:2023-03-14 14:3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区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区规划

篇1

关键词:住宅小区;小区规划;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小区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小区规划的好坏不仅直接体现着城市发展建设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居民居住生活环境的好坏 ,因此 ,在小区的发展建设中 ,小区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 ,在小区规划的建设中怎样才能计出高环境、高标准的人居环境 ,显得较为重要。

1.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1.1 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①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

②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

③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 ,增大交往空间。 合理的组团围合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

1.2 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特色的主题。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克隆”。

1.3 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 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 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

1.4 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 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的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

1.5 交通道路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住区的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 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区时,要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区的严重干扰。

2.住宅小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 商业环境混乱

在住宅小区内,由于商业用房太多,经营的商业内容很多,例如牙科诊所、课后辅导班、家庭按摩院、旅馆等商业内容在住宅小内到处都可见到 ,社区物业、城建、环保等很多部门都在管理 ,但是 ,针对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却没有办法治理。

2.2 生态环境单调

住宅小区生态环境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区居住环境的品质的高低。所以 ,小区周围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 ,小区的空间环境比较单调 ,位置好的住宅小区建筑密度比较大。有些小区的绿地面积虽然很多 ,但是公共的设施却很少 ,在景观环境的设计过程中忽视了人文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对于小区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遭到了破坏 ,大多数已经全都被铲除种类单调 ,这样很容易发生态环境的不平衡。

2.3 街路改造引发的噪声污染严重

在住宅小区内 ,将很多的人行小道拓宽变成了随时可以通过机动车的小区道路 ,这样虽然对有车族很方便 ,但是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例如 ,一些噪声和汽车的尾气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使他们的睡眠质量和空气质量也都受到了影响。小区的道路不是很宽 ,而且旁边也没有绿化隔离带 ,只有很窄的人行路。根据住宅小区的设计规划要求 ,内部道路是不同的 ,街路改造引发的噪声污染严重以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3.住宅小区规划措施

3.1人性化

人性化的原则是要为以人为主体的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这就要求配套和完善各种各类设施、方便利民,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实现各种个人与社会的活动。因此,适应与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行多方面的人性化规划成为了设计小区住宅规划的基本要求。小区的规划与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由此而伴生的艺术审美需求。唯其如此,我们更应该时刻铭记以人为根本、为人而设计、为人去规划的设计理念。

3.2生态平衡

小区规划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在小区设计中因地制宜加强对不同地理条件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把自然状态的地形地貌表现出来。尽可能地少动土方,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而且能让小区环境显得朴实与自然。在植物的种类选择上应提倡以现有的植物为基础,适当引进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改善居住小区内的植物种植结构,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在节能方面还应注意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包括雨水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在节能方面更应提倡使用绿色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对常规能源实行优化配置。在节地方面则要求进行合理规划,采用先进的建筑体系,改善使用功能,尽最大可能节约土地资源。

3.2住宅小区的绿化系统

3.2.1合理布局

根据国家建设部有关规定,住宅小区绿化率要达到35%以上,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达到70%。另外,绿地位置最好设在建筑物的南面,充足的阳光对阳光性植物、开花植物十分有利。背景绿地可设计一些耐荫草坪、低矮灌木和球类植物,而大片集中绿地不宜设计在建筑物的北阴面。小区出人口是小区的窗口,最好采用园林景观和绿地景观。绿化地块尽量连片成大块状,尽量避免细而狭长的条状绿地。应在块状边缘留出较宽的绿地,营造高大、浓密、厚实的防护景观林,起到防噪、防尘的作用。

3.2.2地面绿化

住宅小区地面绿化不仅具有降低地面热辐射、降低噪声、吸附尘粒、净化空气等作用,而且有实验证明,地面绿地系统具有吸滞放射性物质的功能。可明显减少和防止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在绿化布局上,应统筹考虑住宅小区的规模、造型特点、性质以及在建筑群中所处的地位等诸多因素。

3.2.3空中绿化

住宅小区空中绿化,实质上是建筑立体绿化。例如,墙面和阳台的垂直绿化不但可缓解住宅小区建筑形体占地与绿化用地之间的矛盾,美化环境,减轻空气污染,而且可起到降温和节能的作用。比较理想的做法是采用外墙面培植攀缘植物,如栽种常春藤、葡萄藤等,既可遮住夏季的灼日,又不影响吸收阳光。同时墙面因绿化层作为保护层,可以起到阻风挡雨,减轻墙面因冷热剧变产生变形的可能。

3.3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要引入智能化建设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随着我们国家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普及发展,智能化建筑已经引入到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智能化的内容主要是:将小区的管理中心为总指挥部,然后再由总指挥部派专们的工作人员对个户居民的水表和电表以及煤气表进行集抄,另外还包括小区网络的建立,三防的建立 ,信息的综合服务,小区的大屏幕电子广告等内容。

结语:

住宅小区是一个城市和社会人生百态的缩影,其规划设计直接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社会的秩序和安定,它映衬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艺术追求。在对城市小区建设之前,合理、科学的规划变得必不可少,已有的规划方式与设计方法将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原动力。同时,高标准的小区规划设计还需要设计师与工程师共同的努力。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居住空间。要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本土文化,设计出符合当地居民生活习性的人性化小区。设计师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居民社会调查,掌握大众的心理需求,设计出具有功能性、经济节约性、节能又环保的小区。

参考文献:

[1]边颖.城市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篇2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定位;目标;原则;手法

Abstract: this paper work experience and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from market orientation, planning objectives, planning concept, principl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planning technique and so on the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and has strong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Positioning; Target; Principle; technique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居不只是乐业。如今安居的概念已不仅仅是有屋而居,而是完整的配套设施、良好的住宅环境和住宅质量的结合,创造良好、舒适、宜人、便捷的住宅小区环境和住宅建筑,达成现代人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追求,这些已成为21世纪现代住宅小区建设的新理念。本文就某住宅小区规划过程中的各关键节点展开分析和探讨。

1规划条件

根据规划要求,该项目是集交通、居住、商业为一体的中型综合居住区。用地面积39 513 m2,总建筑面积162 198.1 m2,容积率3.7,建筑密度35%,由1栋32层(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2栋28层(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1栋25层住宅、1栋18层住宅及1栋3层幼儿园组成,其建筑形式以单身公寓和住宅为主,并配以高档的商业形成情景式商业内街,高低错落,形成城市道路的新制高点,完善城市形象。

2规划构思

总平面布局上,在充分研究分析该区域地段特征的前提下,寻求本地段内商业、居住业态与当地经济的互补与共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创造本地段的核心价值,并通过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手段实现上述目标。

高层住宅和低层商业沿某大道形成梯状布局、塑造城市形象、空间处理充分发挥立体交通的潜力,营造丰富的空间感受,形体处理以简洁的空间体量、明确的材质、多层次的景观渗透,来勾勒小区的时尚地标。

2.1市场定位

项目市场定位---高档住宅及配套商业,具有高品质居住生活环境的现代化生活社区。

环境塑造定位---充分利用基地特点,强调自然化生活氛围,实现天然景观要素、生态资源与人工优化处理的有机结合,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外部商业定位---本项目中的商业定位为服务性质为主的配套商业。本项目的商业及服务设施面积两万三千余平方米,以补充区域内配套商业设施的缺乏。

建筑房型设置定位---以20~90 m2的小房型住宅为主力房型,面积占住宅总面积70%以上,其他如100 m2以上的大户型住宅占少数。

2.2规划目标

基于用地自身特定的区位和环境资源条件,以设计现代化、园林化,创造充满时代感、富有高品质、体现了城市新风貌的新型城市居住空间及商业空间为目标,协调住宅区内外部的环境与景观形象,合理确定住宅的布局与开发强度,建设富有特色和文化韵味的现代化、人性化、生态型城市住区。最终达到“为公众美化环境、为城市塑造形象、为开发者打造品牌,为投资者创造利润”的目标。

2.3规划理念

2.3.1“自然”的概念

树立“都市化、生态化”的整体环境形象。本住宅小区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作为开发建设的现代城市居住社区,基地内部及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规划形成的、充满生态自然异趣的居住氛围是区域内重要的城市景观资源之一。

充分利用现有基地条件,并进行适度改造与重整,使居民环境的营建尽可能地贴近自然,将原本有可能对开发建设不利的因素转变成引人注目的亮点,树立城市居住社区“生态、雅居”的整体环境形象,这便使在房产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自然”的概念,即一种经过人工处理了的优化的、与居住紧密结合的自然环境。

2.3.2“社区”的理念

通过围合内向聚合空间,从物质载体的角度力图实现人际交往、居住社区认同感。

本住宅小区作为面向社会的房产开发项目,必须以“社区”概念作为居住区开发建设的立足点,通过物质空间以及各项服务设施的合理规划建设,在居住小区内部形成易于居民相互交往的空间环境,为住区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形成持续发展的“社区”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居住小区以及居住组团必须在环境、场地以及住宅的设计与空间布局中反映这一居住理念。并通过相应的物质实体配置来实现住宅区内部“社区”归属感。

2.3.3环境景观均好性理念

环境的均好性是中高档商品化住区的典型特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规划中绿地和公共设施安排尽量做到比较均衡,尽可能使各个组团、每户居民都能获得良好的居住环境,每个住户都能方便的使用。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做出弥补措施,创造必要的景观环境。

强调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要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音和朝向,在规划设计时就要保证有效的日照间距,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隔绝外来噪音的干扰以及创造具有温馨、朴素和亲切的视觉环境。

2.4规划设计原则

2.4.1人本原则

整体尺度设定、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通过宏观结构层面上的总体考虑与微观景观与住宅设计层面上的具体细部设计相结合,强调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居家生活模式的转变,形成一种绿意、自然、艺术、和谐、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数量上、质量上均以高标准、高起点为原则,强调方便居住人群的使用。

2.4.2生态化原则

在保持并适度调整优化原有景观格局的基础之上,在具体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强调对自然景观、生态要素的引入。

在局部地带,如景观轴线,有机结合地形重整,创建生态景观与绿地的有机结合,形成住区整体的景观轴线,调节优化整个居住社区的局部小气候,成为该居住环境优势与亮点。

贯彻“尊重自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建设绿色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活家园。

2.4.3可操作性原则

面对规划基地内的现状景观资源,在充分调查、分析现状地形条件的基础之上,合理有效地、适度地对地形重整,从而创造出既宜于人们居住生活,又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的居住社区。

在户型配备方面,充分考虑多样化的需要,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居住群体的生活需要。

在配套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中,根据城市商业发展的宏观需求来确定经营项目与运作方式,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达到对土地的最优化利用。住宅区建设以科技为先导,加强新技术的利用,使住区建设新技术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促进住区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注重物业管理与安全保卫。

2.4.4科技化原则

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居住生活模式有机结合,提升住宅功能质量与环境水平,在确保生活模式宜人的前提之下,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化居住空间。

2.4.5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处理上注重整体性与融合性,形成中心围合、空间交融的景观形态。在核心位置设置景观步道以增强小区空间景观的层次感;在住宅的规划设计中,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将部分住宅组群做了分段处理和微小的错落变化,以加强整体的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并与绿化相融合。

(1)住宅布局。

识别性与认同感---住宅布局强调空间塑造,强调单体的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形成相对内向围合的邻里空间。

(2)公建布局。

区位性与方便性---沿西环大道布置商业,结合小区内部景观布置配电房,在临近商业的住宅楼底层布置物业管理用房和社区服务用房。此外,结合中心绿地与各组团绿化设置一定数量的休闲服务设施以及健身活动设施。

2.4.6道路系统设计

小区于基地东侧规划道路设主要出入口,于西侧规划道路设次要出入口,区内主要道路宽6~7 m,沿用地布置成环状,线型流畅与城市道路连接,便于区内交通组织,避免外部交通的穿越,同时形成区内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结合区内景观空间及相应的规划住宅院落、公共设施的设置,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

2.5规划手法

2.5.1整体统一

强调小区建设的整体性,包括:住宅群体布局、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

(1)公共空间优先。

在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今天,高居住密度、高建筑容积率的开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如何将这一现实的难点转化为规划设计本身的优势是本方案力图达到的目标。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都市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停车、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的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元需求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公共空间、自然生态空间与绿化环境场所成为居住社区的主题。

(2)绿化渗透。

围绕小区的中心绿地,有机组织住宅的院落空间,使其与中心绿化与景观环境充分联系与融合,形成整体、统一的住区生态环境。

(3)空间轴线与自由布局相结合。

整个方案的空间构图采用空间轴线控制与自由布局相结合的手法,在强调空间景观轴线的同时,在这个整体空间布局与形态上,又通过道路与建筑的有机布局来强调其自然个性,并通过步行线的组织在人行活动与视觉上将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

2.5.2空间形态

整个小区以东侧住宅入口和西北侧商业内街入口贯穿的轴线为空间中轴,形成整个住宅区的环境识别特征;住宅的布局组成的围合形成向中央绿地开放的院落空间,从而构成一个整体。

群体轮廓:整个小区的总体建筑轮廓,采用18、25、28、32层的高层住宅及底层商业内街相结合的建筑布局形式。在景观界面的道路系统,穿行于各规划住宅院落之间,创造步移景异的宜人生活环境与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并与各公共设施有效的联系。

商业区部分设置完整的步行商业内街和外街,形成内部商业的对话,完善了本区域的商业配套设施。

结语

小区规划反映当地的城市文化和地区风貌,要打造高品位小区就必须注重整体规划的每个环节,才能做出文化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作品。根据不同项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去追求各自的需求,即美与丑、动与静、舒畅与局促、休闲与烦躁等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改善居住环境,健全住宅功能和区域配套设施,达到提高城市品位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区;规划设计;生态;节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dea of some modern community, including ecological design, energy-saving design, and special design, emphasizes the community and the surrounding natural environment coordination.

Key words: district; planning and design; ecological;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TU2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理念的不断改变,人们对住宅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对住房的要求上,同时也体现在对其所在小区的整体环境和使用功能上。城市上生活节凑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人们开始摒弃以往那种过于追求奢华、追求都市化的思想,取而代之的是“生态”、“节能”、“特色”等主题的住房理念,因此,现代化的小区规划设计也应该体现这种时代主题。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关于现代化小区的规划设计思想。

一、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

1.1通过生态设计方法来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促进小区的物质文明、建设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高度统一。规划选址小区的规划选址很重要,尽量选择地下和周围环境良好的区位,避免因地形等条件造成的空气流动不畅或风速过大等问题。小区用地应结合地形特点,不应使建筑物正对迎风的湖岸或容易形成风道的山谷等地,住宅小区用地最好选择避风向阳的朝南的坡地上。

1.2规划布局在小区规划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协调好住宅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小区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型体、朝向、间距、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运用建筑空间构图原理和手法,合理布置住宅、公共建筑、道路、绿化、建筑小品等的相对位置,使它们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

1.3景观的营造在景观的营造上,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生理、心理、文化、交往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地利用住宅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发挥住宅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还应注重动物、植物的引进和生物多样性,给小区带来生气,增添小区的生活气息,创造真正具有良性生态效果的住区环境。有条件的小区配备园林、喷泉、休闲广场、游泳池、健身会所等实施,创造一种自由漫步式的家园模式,并为小区居民提供多个交流场所,为人际交往和娱乐生活提供设施保证。各种实施还应体现出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安全和便利因素。如各个景点和广场的设计要注意居民的“可达性”,离居住区的距离不应太远,区内道路要符合残疾人无障碍通行要求,设置盲道,运动器械要考虑老人、孩子的活动特点,把安全舒适作为第一设计要素。

二、加大节能设计我国的住宅需求量

2.1住宅建设也消耗掉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能源。因此,现代化的小区建设应充分考虑节能,通过对小区的合理规划和布局,以及对建筑的合理设计,来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能源。下面将从这些方面来做到小区的节能设计。

2.2小区道路系统设计小区道路同时也是小区的风道,道路布局应充分结合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应有利于组织小区的通风,并结合小区绿地空间,尽可能地把绿地中的新鲜空气引入小区,以提高小区空气质量,改善小气候环境,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可使道路的走向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以便于组织通风,同时为抗御冬季寒风的侵袭,还应使道路与冬季主导风向保持一定的角度。

2.3小区绿化及景观规划良好的居住区绿化,不仅能美化小区环境,而且对于住宅建筑节能有重要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浓密的树冠能够将35%的太阳辐射热吸收掉,把20%~25%的辐射反射到天空,植被的蒸腾作用和其根部的保水作用还能吸收掉相当多的热量。小区绿化和水体可以有效调节湿度、降低气温、改善通风质量,从而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对小区的影响,改善住宅建筑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2.4住宅单体的节能设计首先,应控制每户的面积要适中。应避免当前过分追求大面积的住宅,提倡节约型住宅,合理地使用面积,这样可以有效节约建材、以及建造、使用、维护过程中的大量能耗。其次,住宅室内平面布置应合理。合理布置卧室、起居室、餐厅、厨卫等功能空间,考虑空间的紧凑性,避免过多的与功能无关的空间尺度,尽可能地将主要居住空间面朝南向,以利于日照、通风和空气对流。再次,要控制适当的住宅层高。层高过高,会浪费建造成本,日常使用的能源消耗也会增大;层高过低,会减少室内的采光面积,并使室内通风不畅,还会造成室内空间的压抑感,一般住宅层高以2.8m为宜,不宜超过3m。最后,控制合理的窗墙面积比。合理的窗墙比有利于建筑的采光和通风,但还应地区、朝向和房间功能出发,合理控制开窗大小和数量。

三、加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3.1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 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

3.2小区规划既要注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要具备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也就是说,居住小区的规划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

3.3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居住环境,在居住小区规划中可以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生活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弃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转站来处理。在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上应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不要使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造成污染的扩散。

3.4自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居住小区中的自行车库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

3.5在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 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居住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 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 通而不畅”, 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3.6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 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 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3.7半公共空间, 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 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 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 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

篇4

关键词:住宅小区现状设计原则规划设计

1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现状

1.1住宅小区规划缺乏经济性。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并不单单包括居住建筑,现在很多地方所谓的绿色住宅区,往往仅仅考虑到了居住建筑的设计,在住宅单体设计上强调建造“节能省地型”,“环保舒适型”,“绿色建筑”等住宅,而在一些公共建筑配建上随意性过大,住宅建筑体现了绿色节约的原则,而在一些公共建筑中却盲目追求造型的别致,抛开了建筑设计初期的经济性原则。或者有些绿化景观设计前期设计时候注意了节能环保,可是后期实施过程中浪费水源或者耗电的现象严重。当前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中往往只关注房地产开发总造价,没有计算住宅区投入使用以后的运营维修成本,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后期的运营维护费用极高。所以在规划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就要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营造方面,尤其是水景景观方面,解决好经济良好的水源和水动力设施问题。

1.2住宅小区功能定位不准确。住宅小区规划包括住宅建筑设计、公共建筑配建、小区道路设计和小区景观营建,一个良好的住宅小区不但是一个居住社区、更是集购物、休闲、娱乐和工作为一体的公共社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现今中档以上的住宅小区除了具有生活功能之外,同时又具有个人发展功能和享受功能[1]。然而现代市场竞争的激烈,专业人员分工的细化,造成很多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点不是主要突出居住建筑的舒适,而是重点策划公建配套设施的规模、小区环境细部。至于建筑内部的热工性能如何,建造质量及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则往往被忽视。住宅小区的主要功能不管演变得多么复杂和多样化,生活使用功能都是位于第一位的,其他任何功能都是附属部分。

1.3住宅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很多小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调查研究不够细致,高档社区户型虽然越造越大,而小区休闲、健身设施都跟不上,而很多小户型,更是打着经济适用的旗号,根本不重视公共设施的配置。甚至还有些小区在设计时虽然考虑公共建筑如小学,而实施时却因为利润驱使将原有的公建变成住宅,造成很多小区品质提升不上去,出现很多实际问题,如“买菜难”、“停车难”的问题。

2 规划设计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建筑形式和空间规划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居住社区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通过对物质形态精心规划设计以及对住户组织活动特性的研究创造更多积极空间,促进住户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邻里关系的和睦性。

2.2满足多元化要求

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视觉审美以及生活需求。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小型化、人口老龄化、住宅商品化、住区智能化、及私人汽车进入家庭的转变势必给小区规划中住宅商品类型提出更多的要求,如别墅、花园阳房、多层跃层、小高层、高层、错层、公寓式住宅。

2.3突出生态质量,提高文化品位

低容积率,高绿化率;设置大面积绿地(生态性),分散组团绿地(可达性):应当关心绿地率,并非绿化率。绿地率指小区绿地与组团绿地占小区总用地百分比,不包括宅前或公建绿地(此两项分别属于住宅用地或公建用地)。而绿化率指空地(也可包括平屋面)绿化百分比:另外提高绿化率的前提下,必须结合景观设计为住户提供一种具有文化气息的生活场所。

3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3.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3.1.1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3.1.2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

3.1.3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

3.2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

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近年已有不少住区做好了个性、特色的文章,如有的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主题,有的以山水园林为主题,有的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有的以健康--体育为主题......都取得成功。不但住区要表现特色,住区内住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尽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体形态、标志,尤其是大型住区。如深圳的"四季花城"时尚楼盘,就按不同季节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住区、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质量越高、居住环境越好,城市景观越美。

3.3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3.4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洋为中用,设计出现代、有艺术价值、观赏性强的山水园林景观和各类小区,表现高明的创造性,传统的文化性,高尚的观赏性,显现浓郁的诗情画意,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有的住区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在喧闹的市中心区创造出宛如天然的蜿蜒弯曲流动的溪涧水景,住宅建在种满灌木、花卉的"山溪"、"山丘"旁边,使居民享受到一种大隐于市的自然气息和生态美景。

3.5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把住宅区内的人车流线实现合理分开,并且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尽量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以营造宁静舒适的生活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篇5

【关键词】景观;规划;环境空间

一 小区绿化与小区环境

小区居住区的绿化是提高住宅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一般要求居住区绿化面积要达到30%以上,人均绿地达到10平方米,在建设小区的过程中,要注意开辟和预留绿化用地;给居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清新的生活环境。对小区绿化地规划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协调布局,以人为本崇尚自然,保护自然,形态多样,位置恰当。对居住区公园的绿化,不宜过大,一般1000平方米左右,位置恰当,服务半径为5000 ~1000平方米;首先保证树木茂盛,绿草茵茵;平面布局一般采用半开敞自然为主,不能过于开敞,用绿篱或者其他栏杆分离,避免行人任意穿越而形成不变的管理。道路绿地在居民住宅区有很大的比重,通向各个角落直到每户人家,可以把小区公园,小游园,宅院连成一体,对小区的通风,调节气候,减少交通噪音和美化环境都有良好的作用。

二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1.植物选择:常用树种分为观赏树种,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其他常用植被有竹类,藤本植物,地被植物。南方常用乔木有荫木类,行道树,其他乔木;地被植物常用观花类,观叶类,草坪植物;经济树种有枇杷,金橘,冬青,杨梅,柑橘,胡桃等。北方常用乔木有针叶树类,绿荫树类,阔叶树类;灌木有牡丹,东北山梅花,丁香,紫薇,迎春花,玫瑰,梧桐,石榴,腊梅,银柳,金丝桃,海棠;经济树种有枣树,核桃,山楂,樱桃,苹果,柿子,杏等;常用草坪植物有高羊茅,紫羊茅,野牛草,狗牙根草,宽叶苔草等。选择树种时要考虑到小区绿地的具体条件,选用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树木(乡土树木指本地区原有的天然分布树木),选择寿命长,抗逆性强,符合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花草选择忌用有毒,有刺,有异味,易过敏植物,多选用花粉少,病虫害少,无飞絮无污染,能抗污染的植物;树种选择。

2.植物配置:(1)统一中求变化;小区植物的配置,国语统一和一致,必然呆板;过于分散,必然会凌乱。要达到既不呆板既不凌乱,还要多样化和具有统一性,可以在局部植被配置时通过形状,颜色来区分,打破小区中建筑群体的呆板和单调。列如在道路两旁可以用固植和丛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种植。(2)乔木灌木搭配得当;在小区中,乔木,灌木,花草,地被植物相互搭配的比例要适当,乔木,灌木的种植面积一般为70%,地植被物种为30%左右。(3)生长速度;生长速度要基本统一,植物之间生长速度不能相差过大。(4)主次分明,形状适当;在狭小空间中不宜有过大的树木植物,易引起人的压抑感,而空间比较大的地域应选用较大的树木植物,不然显得小气;广场周围宜用灌木比较低矮的植被,以免遮挡视线和阳光的照射。(5)居住小区植物绿化;居住区既不是景区也不是商用场所,它需要一个安静优雅的环境,因此,要从园林的角度去思考和规划居住区的植物配置。宅旁植物的配置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结合光照和通风进行配置,靠近住宅不宜种植高大的树木,避免遮挡阳光的照射和通风。(6)道路旁绿化配置;道路两旁因多采用乔木,灌木,因减少灰尘,噪音的污染以及有害气体。主干道两旁可选用落叶乔木,作为行道树;次干道绿化,选择开花或者叶子颜色富有变化的乔木,使道路两旁形成富有变化的景观;小道两旁,可以栽植花卉和草坪。(7)小区出入口的植物配置;出入口的美化至关重要,出入口的外貌是人们对小区的第一印象;所以,出入口的植物配置要美观大方,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同时要有利于交通的流畅。

三 小区地坪设计

1.对不同地形的设计 对于平坦地形,设计时要通过用比较大构筑物或者雕塑来进行趣味的增加;对于凸形地貌,在高起来的地方设置建筑物,以便居民从高处向四周观望,要建筑有特色的建筑物;对于凹形地貌,可以设计成下沉广场或者一些观演活动的用地。

2.地形的利用 住宅区原有地形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住宅区的布局会产生极大以及决定性的影响,包括用地的布局,道路的走势与方向,绿地形状以及其他景观的设计。

四 地面的铺装

1.地面铺装分类;高级铺装,用于交用比较大型车辆;简易铺装,常常用于较小的道路,车辆几乎没有;轻型铺装,用于机动车辆小的园路,人行道,广场等地面。

2.材料分类;自然材料,卵石,石块,片石等石质材料。人工材料;混凝土加工出来的各种砖块,板块等。

3.常见的铺装方法;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卵石路面,石材路面,砖砌路面。

五 台阶与坡道

篇6

关键词:城市小区;小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城市秩序的有效运行,必须对城市小区的建设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特别是当人们对城市家居生活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小区的格局和设施极为重视的背景下,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人文的角度来看,对城市居民小区的规划管理都显得十分重要。

1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1.1城市小区规划的目标

在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背景下,城市居住小区规划的目标必须要围绕21世纪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技术为依据,强调以人为本,以生态环境为主,尊重现有地理环境和城市环境,建立一个人文型、生态型和现代化的公共居住小区。所谓“安居乐业”唯有先“安居”才可“乐业”,因此在城市小区规划的目标制定上,首先要考虑的是所规划的小区是否具备有“安居”的条件,规划的目标必须以实现人文关怀的“安居”为本,同时要创造出现代城市急需的绿化生态的理念,这也是人们判断家居小区是否舒适的标准,在现代社会,没有很好的生态园林规划,城市居住小区就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就不能吸引市民的注意力。

1.2城市小区规划的原则

城市小区的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布局和环境都有重大的影响,对小区本身更是意义重大,所以在进行规划时就必须注意遵守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小区建设的科学合理有效,即能满足现代人对城市小区居住环境和设施的需求,又不与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相冲突。

(1)要遵守交通顺畅,快捷方便,人车分流的原则。在进行小区规划时,就必须考虑到交通的问题,要把交通顺畅方便,放在规划的首位,实现人车分流,车通人过,避免交通混乱和拥挤的现象。

(2)注重经济适用,尽量降低工程成本。在小区规划时,可以对造价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根据一般居民的购房情况,对小区的整体建设进行科学规划,降低因规划不合理造成的成本增加,进而导致房价过高的现象。这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政策的需要。

(3)注重景观规划,建设生态居住环境。在现代城市小区建设规划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建设一个生态环境极佳的小区,在整个小区的规划中把生态建设作为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来对待,努力建造一个贴近大自然的生态居民小区,创建一个生态型的智能小区,采用先进的生态和智能及太阳能技术,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实现文明居住,生态居住。

(4)还必须在规划时,考虑到未来对居民对自己所居住小区的贡献、参与和分享。

2用地规划

在城市小区用地的规划上,要按照规划原则和目标进行规划。首先可以将住宅中心区布置在用地的几何中心。同时用地规划可以主要分为几个小区,在每个小区又各设一个小的中心区,在每个中心区内建设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每个小区的服务半径可以设置为400 m左右,当然这要根据整个小区规模的大小而决定。总之,就是要在规划中形成用地的合理有效,并且保证各小区的有效连接,在整体的构架中,实现用地布局的均匀和高效。

同时在交通用地的规划上,可以根据小区规模的大小,人口的多少来决定交通的占地面积。这要考虑一个节约和交通顺畅便利的问题,主要考虑居住区的道路和居住内环步行道的组成。一般来说,占地可以控制在10 %左右。

而且还必须考虑公共场所和设施的占地规划,保证社区服务设施的完善和完整。

3道路交通的规划

小区的道路交通规划,为了实现人车分流,路网的规划可以采用周边视环状道路,有效的保证机动交通和步行的分离,而且可以实现居民以最快速度到达居住地。

道路系统主要由内环和外环组成。同时可以根据不同校区的地势情况,采用人行天桥或者地下通道的方法。如深圳鸿瑞花园的道路系统规划,就建立了明确的分级道路系统。

3.1入口便捷

鸿瑞花园小区主入口选在一、二期之间,次入口南北各一,主入口位于人车流不太集中的南关路上,方便一、二、三期人流出入,也便于物业管理,交通间接明确,骨架清晰。

3.2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

二期路网及人行流线自成体系又与一期相互联系,在满通及消防要求的同时尽量节省道路面积。路网设计充分体现“通而不透”、“畅而不穿”的设计原则,同时利用道路租车个最富变化的视觉走廊和丰富变化的街道景观,小区主干道宽3 m,宅前小路宽25 m。

3.3合理组织停车

小区停车采取上、下结合,即地下、地面、架空层结合的方式,同时利用边角地带和部分道路沿线布置,本着就近停车原则,区分住户停车和外来探亲访友的临时停车。

此外,环路内部步行道结合中央绿地和建筑布局,构成纯步行环境,实现小区交通道路的环保和安全,保证居民交通的舒适和便捷。同时,必须把小区内的所有道路有效的链接起来,保证小区设施的整体性。在各小区之间,可以通过环路内部和外部的廊桥连接,加强区内各公共设施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强化人车分流的概念。

4绿地规划

可以把绿地总体布局分为三级,即中心公园、组团中心绿化、沿道路绿化带。

中心公园的规划。可以根据小区开发地的自然山谷、山区、森林植被和湖泊,建立一个自热中央花园。在中央公园内,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有系统的植物花卉种植,还可以在湖泊中饲养观赏鱼,并注意把水流、湖泊、草地、树木等有效的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链条。

例如,深圳留仙村居住区的规划,在主题公园的设计上,利用中央山丘,规划为天然公园,在中央山谷江水区规划为人工公园,留仙大道将其分为东西两区,东区规划为康乐公园,西区为文化公园,其中康乐公园可规划为以水为主题的公园,包括蓄水池和天然游泳池、儿童戏水池、水上小世界等,沿水边与山丘旁的水边可设置露天营区、烧烤点及表演小舞台等,以活跃气氛。而西侧文化公园则靠近文化中心,与文化中心相辅相成。

组团中心绿化。既要体现生态绿化的特点,又可以让各组团发挥自身想象力,在植被的覆盖上,选择有特色的植物花草,与中央花园形成有效的映衬。一方面方便附近居民的休息娱乐,一方面也要把各部分的绿化与整体结合起来。

沿道路绿化带的绿化规划。沿道路的绿化要尽量的与建筑的结构相配比,根据建筑的分布结构,种植不同的植被花草,同时要尽量的扩大绿化带的面积。同时,还要把山体绿化及景观道路通过绿化带连接起来。使沿道路的绿化带具有绿化美化效果的同时,又有小区绿化纽带的功能。

5公共设施的规划

首先,在居住中心区建设大型的商业购物中心、街道办事处、体育馆、文化中心和公共交通转化中心及部分居住建筑等,形成小区的居民活动的中心点。居住中心区的广场可以设置成放射状,指向主题公园和文化中心,建成具有强烈景观感的轴线中心。

其次,在各小区内可以设立方便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小型自由市场和零售商店及其他服务,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此外,可以在小区居住中心开设食品店、邮政所、银行、美容院、医院和菜市场等民用设施。

再次,教育设施的规划。在小区的中心区或者文化中心地带,设立幼儿园、小学及各种培训机构,有条件的可以开办中心教育。教育机构的组成由教学楼、运动场地、绿化地及停车场等设施组成,保证受教育者的学习需要。

6环境保护规划控制

首先,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保护天然植被,并通过绿化景观设计,使水资源汇集、流动,使小区到达较高的环境标志。首先是控制噪声污染。可以利用隔离板及绿化道路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城市噪音的污染,对临街的楼房,可以采用双层隔音玻璃窗的方法等,通过楼房的结构和设计减少噪声污染。

其次,是减少空气污染的规划。因此,在规划时必须种植大量的绿色植被,建立自然的环境保护屏障,通过小区的绿化带降低空气污染。同时,可以适当的减少外来车辆的进入,控制交通带来的外来污染。

再次,控制废弃物污染的规划。小区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由此可能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包括白色污染和废水污染等。因此,在进行小区的建设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建立垃圾回收站,定时清理垃圾,同时对废水的排放,必须严格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合理的排放通道,加强小区下水道的网络建设,保证废水的排放科学合理。

7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配套设施

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在明显改变着我国城镇居住小区建设的发展格局,建设好城镇居住小区不仅仅和城镇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也改变着城市的形象。在当今时代,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水平有着越来越高追求,在要求达到居住空间条件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周围的交通、休闲、景观环境以及人文区域等条件。因此,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商在进行城市居住小区规划时都充分考虑这些核心因素。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设计。

一、建立高水平城市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生态环境是影响住宅小区居住条件的核心因素。随着建设生态住宅和绿色住宅的需求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进行小区建设的同时开始进行园林绿化和景观美化。这在土地功能、建筑形态和设施配套方面都有体现。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居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小区中生态环境的规划。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在住宅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宅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小区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以及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通风,保证小区内清洁的水环境和一定面积的绿化环境,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在建设住宅小区的同时要做到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生态住宅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坚持因地制宜是小区生态建设和绿化建设首先遵照的基本原则。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生态、人文景观环境。

二、科学合理规划居住小区中空间布局

如何营造住宅小区的优美环境,提高人居的居住质量。一直是建设者的总体目标。住宅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宅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科学地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组团绿化、屋旁和路边绿化。中心公园应大小有度,除特大型住区外,住宅小区内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园,而应着重搞好分区中小公园或主题公园和组团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户的干扰。

住宅小区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

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宅小区设计了三面连体住宅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首层架空),也颇受居民欢迎。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注意提高住宅群落功能,布置好住宅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空间。

三、对居住区的交通道路设置进行合理设置

居住区的交通道路的设置要充分考到考虑到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保证住户的安宁为原则进行设置,以达到交通便利、安全和方便。达到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住宅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宅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宅小区的严重干扰。小型住宅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宅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小区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小区内的交通组织在于创造方便、安全与安宁的居住环境。小区的交通现象可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类。动态交通组织是指机动车行、非机动车行和人行方式的组织,静态交通组织则指各种车辆存放的安排。动态交通的解决在于道路布局应符合车流与人行的轨迹,实行便捷、通顺、合流与分流的不同处理,保证交通安全,同时,道路等级应设置清楚,区分车行道、步行道与绿地小道,尽量控制车辆进入院落空间之内,以减少噪音与不安全因素。小区道路根据规划结构可分别采用三级或二级路网。小区主路是道路的骨架,是居民出行最频繁的通道,它的线型应使居民能顺利便捷地回到自己的住处或到达想去的地方,但不应畅通无阻,并需防止外界车辆任意穿行,做到通而不畅,顺而不穿。

四、对住宅小区进行智能化规划设计

建设较高品味的住宅小区离不开智能化规划设计。对智能化住宅的基本要求应包括具备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中心;水、电、取暖、燃气等自动收费系统;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和自动化监视系统;小区住宅发生火灾和有害气体泄漏的紧急自动报警系统;住宅设施的紧急呼叫系统以及对住宅远程监控系统等等。据悉,我国一些先进城市部分住宅小区均已实现或者基本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一些高档住宅小区以科技为先导,广泛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有地促进了住区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在住宅智能化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实际出发,按照实用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原则去选择、确定智能化建设项目。一些收费较高,与居住水平和居民的经济实力相差甚远的项目,可预留选项,择项发展。

篇8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规划原则;规划理念;规划重点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城市住宅小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其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居住小区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但也同时必须使人们感到愉快即环境优美和舒适。本文分析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过程的若干问题,为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一、突出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鉴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更新或演进,规划设计必须研究其新特点和新需求,努力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和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使入住后的城市住宅小区能满足居民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需求。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要建立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在更高水平上的和谐发展,既要考虑近期建设,又要兼顾长远发展,以适应居民的远期发展需要。

(三)生态环保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要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最大限度地使居民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依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建筑技术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将生态、环保和节能思想贯穿到建筑环境中。

(四)整体规划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要充分地挖掘地方特色,综合考虑小区内的物质因素,注重小区内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建筑、绿化、道路、小品统筹规划,有机结合,满足居民的需求,形成完整的统一体。

二、确立复合的规划理念

规划设计旨在面向大众、面向未来,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充分地结合起来。一是城市住宅小区要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融入建筑群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二是城市住宅小区要通过设计,丰富住宅类型,合理地规划布局,运用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具有现代风格的居住小区。三是城市住宅小区要通过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四是城市住宅小区要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五是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要以居住的舒适性与经济性相结合为前提,创造绿色、自然、健康的生态环境,舒适、恰当、富有人情味的交往空间,安全、安静的居住环境,系统设施齐全的配套服务。

三、规划构思与布局重点

通过分析项目功能及周边城市环境,通过多种布局方式的比较,从整体到细节精心规划与设计,不仅力争创造一个高品位、安全与健康的城市中心社区和生动活泼的商业场所,同时营造一个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街区环境。

(一)突出与自然融合的总体布局。如何与周围地块的规划设计融合在一起,演绎成一个舒适而富有诗意、生动而充满激情的社区空间综合体,是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最大挑战。从大自然中的各种景观形态及艺术大师对客观物体和空间形式的表现方式中吸取灵感,在地块规划的格网内采取适度自由、灵活的建筑形态组合,以回应住户对阳光、空气及良好景观环境的追求。在区内绝大多数居住单元不仅具有良好的朝向和通风,而且具有宽广深远的视觉景观,有效地避免高层高密度居住环境中常见的视觉与空间压抑的弊病。

(二)确立合理的规划结构。城市住宅小区要有合理的弹性的空间布局与空间形态。如采用类似于“一轴、两心、双环相扣”的布局形式。“一轴”主要是指小区内部的中心绿化轴,以绿化带为轴,把各个组团中心绿化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两心”是指小区中央的两个组团绿化中心,这两个组团中心与周围的院落绿化、沿主要道路的带状绿化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整体。“双环相扣”是指小区内部东、南纵向“”型的绿化带和小区的西、北纵向“『”型的城市防护地带形成的环,与小区主要路网形成的环相互融合,这样就使绿化和交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他建筑以院落的形式和它们连接在一起,形成各具特色的组团空间。为使城市住宅小区内建筑具有识别性,每一院落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在院落出入口处设标志性构筑物,以强调地域感。

(三)合理建立与景观相配合的道路交通规划。城市住宅小区需要合理进行交通组织并建立与景观相配合的有序的道路系统。如小区设置3个入口,其中沿30m的道路设置小区主入口,以及车行通过环形道自然地形成车行服务干道。在城市住宅小区内设置线形景观绿化,将各级道路有机地连接,提高建筑环境品质。整体采用有组织的人车混行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市政道路,并通过环绕基地的环道自然地形成车行服务干道。商业部分停车通过局部环境设计组织户外停车,保障区域内的交通便捷和安全,避免干扰。而区内道路采用自由线型的组合,伴以景观与园林化处理,并沿景观绿化带自然延伸到区内各个景点。

(四)优先确立与居住容量相匹配的停车场所。城市住宅小区要采取地面与地下停车相结合,地下车库出入口、内部道路与上部建筑形成紧密配合,精心调节柱网尺寸,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室为原则。在城市住宅小区的地下车库出入口邻近小区入口,每车位控制在35m2左右,实现高效而经济。特别是高层建筑底部则根据结构方式,部分作为人防、设备用房等小空间利用。另外,城市住宅小区部分住户可通过地下车库直接到达住宅单元,亦考虑部分用户利用单独设计的人行通道,经中心庭院再返家。

(五)明确景观和绿化系统规划。由于景园空间即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是城市住宅小区成败的关键,如何在高容积率和场地局促的条件下创造层次丰富的景园空间,使社区内部各种活动各得其所是规划面临的挑战。城市住宅小区应采用多种设计手段,尽量避免高层高密度带来的空间拥挤与视觉压抑。

一是以“园中园”为重点进行绿化。在小区内部设置一个“”型的公共绿地,与的“『”型城市防护绿带形成一个“『”的绿化围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外园”;在小区内部的组团围合,塑造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部空间,形成多个小的“内园”。

二是突出综合节点式的花园布局。每个组团内都设置小型花园,使之独具特色,居民可以在休闲中使用一些健身器材,与自然接触。

三是构筑围合而不封闭的组团空间。在内部区域主要是以相对较低的板楼为主。建筑布局尽量通透,形成丰富的体型轮廓,围合而不封闭的组团空间。

四是营造以公共活动为主的多层次社区活动场所。沿道路设连续的商业界面,内部主要中心绿化中建筑局部架空,作为社区小型公共场所,形成以公共活动为主的多层次社区活动场所,架空部分不仅丰富视觉景观的层次,且为住户提供风雨无阻的户外活动场所。特别是在有限的场地范围内建筑围合形成集中的、多层次中央花园,集中的绿化、水体、公共绿地、私家庭院、小品等通过场地与步行小径连接,共同演绎可游可居的社区活动场所。

五是突出人车分流以形成自然与人工相得益彰的景园环境。为了保证城市住宅小区活动场所的完整性,可采用部分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住户从主要出入口返家的过程,接触到的是丰富多彩、自然与人工相得益彰的景园环境,让住户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家”的氛围。植物、水体等自然要素组景,尽量减少硬质景观。

(六)突出低能耗规划。在城市住宅小区设计上尽量考虑利用阳光与空气。建筑墙做符合当地要求的隔热处理,局部架空有利于自然通风与对流。同时,城市住宅小区在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停车场的土方大部分用于上部造园绿化。设计上尽量采用节约能源的建材,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物材;在小区建成后,建议设置不同种类的废物回收站,实现物料的循环使用。

结语

城市住宅小区只有不断地更新思路、推陈出新,努力探索更多更好的思路和方法,才能为人们创作出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新一代的住宅小区。在城市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中突出与自然融合的总体布局、确立合理的规划结构、合理建立与景观相配合的道路交通规划、优先确立与居住容量相匹配人停车场所,以及明确景观和绿化系统规划,才能最终为业主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凯.城镇生活小区规划设计要点[J].民营科技,2011(6).

[2]胡莹.商住静林小区规划设计[J].新闻天地,2011(3).

篇9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回归成为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要求。本文就生态小区的概念、特点与发展要求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生态小区的设计理念及实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小区;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和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建设生态小区成为推动城市和谐发展的根本。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营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的小区生态文化,使小区成为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物质精神文明于一体的理想住宅小区,成为今后居住小区建设和发展的方向,进而实现21世纪生态居住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小区内涵及其特点

生态小区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础,以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为中心形成的高效、和谐、舒适、文脉延续的理想居住模式和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小区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强调自然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即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小区的特点:生态小区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内部各种生态要素遵循自然循环规律,是平等、和谐的[1]。生态小区不仅追求自身环境优美和繁荣,而且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它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因而能够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步协调发展。

二、生态小区建设要求

(一)整体性要求

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态小区的建设将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2]。

(二)环保产品材料要求

生态小区的建筑用材应全部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亦尽可能将其回收利用。许多新型材料具备净化、节能、渗透及保健作用,使人们在居家生活中得到沐浴自然的健康享受,应大力开发并加以利用。

(三)防止污染的要求

作为生态小区,应防止和消除居住区中存在的诸如噪声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放射线污染等多种污染。可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并加以创新开发,如采取双层或多层玻璃隔绝噪声;取消以煤为原料的供暖设备,减少粉尘的排放;对污水进行分级过滤和生化处理等,以使居住环境质量得以有效地改善。

(四)可持续发展要求

生态小区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不断发展、日益完善的社会体系的有机结合,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一个社区是否可以持续发展,主要是看能否达到小区内部、小区内外之间的平衡和循环使用,能否高效、最少量地使用资源、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冲击,营造自然、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我国城市住宅小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能源紧缺,浪费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的建筑95%左右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3倍。此外,我国是仅有的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其生产消费量占世界的1/3以上[3]。高能耗的建筑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居住小区的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用地规模过度膨胀,用地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土地长期处于低效利用状态,闲置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二)认识不到位,曲解生态小区概念

在部分开发商的心目中,小区的绿化、美化就等同于绿色生态,而没有充分考虑小区的自然、环保、健康、舒适和效率的实质内涵。显然这是一种误导,环境生态小区不仅仅是美化、绿化环境问题,它涉及到大环境、能源、生态的概念,其涵盖面是较为广泛的。所以,要尽快制定环境生态小区的技术指导原则,这对于指导开发企业的活动、明确环境生态小区的概念和界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三)没有真正体现人、自然与构筑物的和谐统一

很多小区建设还普遍存在景观生态系统内外的不一致,即小区外部是原真、本地化自然景观,而小区内部则是统一的洋式景观;建筑单体的设计也多崇尚异域风情,忽略了本土文化特色,缺乏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合,没能真正体现人、自然与构筑物的和谐统一。

四、生态小区建设的措施

(一)以人为本,改善居住环境

人性化的设计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是建筑设计者们努力的方向。例如在道路流线的安排上,尽量利用融合设计,使道路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均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提供宜人的使用空间。只有将人们物质层面的安全健康问题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本,体现出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有机统一。

(二)做好规划设计,避免盲目开发

在城市生态小区的建设中,各项工程的实施均需要全面的规划,开发建设中充分利用该城市的自然资源和条件,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要因地制宜、合理选址,尽量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开发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就势造景,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并做出有利当地生态平衡的规划,绝不能照搬,否则生态小区建设的良好初衷反会带来破坏该地区原有生态环境的后果。

(三)提高生态意识,推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做好科学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全民对生态小区建设的认识,让老百姓认识到自己在自然中所处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以及环境保护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5]。其次,应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大力动员公众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营造健康社区的活动和建设中来,稳步推进生态小区的建设与发展。

(四)引入新思想,构筑绿色生态环境

沿环路布置集中公共绿地,供居民休闲活动,注意以休闲活动的绿地为主,只设少量观赏绿地,追求立体空间绿化。小区入口处放置大片高差4m多的斜坡绿地,兼顾人车分流的上下两个空间;中水站、垃圾站、消防站坡顶的檐口高度接近小区自然地平,坡顶上以硬塑绿地格子板植草皮,构成几片小景点;选择能净化空气及吸音的树种植。

结语

生态小区作为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是我国住宅小区的发展方向,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满足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居环境的需求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家居理念必将成为21世纪人们对居住生活的一种追求。如何体现绿色、生态和健康发展要素,以达到城市整体功能转化,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把建设绿色健康的生态小区作为今后住宅建设的主要工作,为人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小区。

参考文献

【1】谢天,许纪存等.生态小区特征和指标体系探讨[J].四川环境,2003年第22卷第4期.

【2】何荣新,韦志红等.生态住区的规划设计-以柳州市华林君邸小区为例[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12).

【3】 彭怡.我国城市生态小区建设研究[J].山西建筑,2008(4).

篇10

关键字:现代小区;规划设计。

一、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为建设现代住区,在规划设计上应逐步做到:

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

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

2、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

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近年已有不少住区做好了个性、特色的文章,如有的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主题,有的以山水园林为主题,有的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有的以健康--体育为主题......都取得成功。不但住区要表现特色,住区内住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尽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体形态、标志,尤其是大型住区。如深圳一个名为"四季花城"的小区,就按不同季节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住区、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质量越高、居住环境越好,城市景观越美。

3、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裸露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4、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洋为中用,设计出现代、有艺术价值、观赏性强的山水园林景观和各类小区,表现高明的创造性,传统的文化性,高尚的观赏性,显现浓郁的诗情画意,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有的住区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在无山无水的市中心地段造出宛如天然的蜿蜒弯曲流动的溪涧水景,住宅建在种满灌木、花卉的"山溪"、"山丘"旁边,使居民在闹市"推窗见景"地享受到自然气息和生态美景。

5、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区的严重干扰。

小型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二、现代住区的住宅建筑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代风尚的影响,住宅的设计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当前,住宅正在从安置型向实用型、舒适型发展。从实际调查看到,各个时期建成的住宅都有品位高低之分。

1、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

一是居住功能多元化,二是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三是居住空间设计多样化,四是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五是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六是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2、住宅设计要以市场为导向。

居住潮流、住宅市场常有变化。在改革开放前很多住宅单元不设计起居厅(尤其在北方城市),后来又流行"三大一小"设计(大厅、大厨、大卫、小卧室),目前又在不少地方出现大卧室和特大起居厅(超过30平方米)的设计,出现大卧室和大卫生间的设计。增大客厅面积有方便亲属聚会、朋友交往的需要,还可表现住宅主人的身份。增大卧室和卫生间的面积,是人们已感到这两处是最让人能舒适享受的居住空间。

这一切都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起的住宅设计趋向。而在各个时段、各个城市、城市内的不同区域,人们对住宅及其功能的挑选也是有变化的,这就是市场变化,设计师必须及时地、敏锐地掌握(最好能预测)它的变化,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住宅。

3、住宅设计要讲究文化性、艺术性

文化性、艺术性最能反映住宅和住区的品位。住宅的外观和内部设计都应力求美观、高雅、和谐、明快、简洁,营造高尚的视觉环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反映深刻的文化内涵、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外地的、外国的住宅设计可借鉴,但不宜照搬。成功的做法是,通过汲取其精华,发扬本身的长处,创出有地方特色和风格的高雅作品。

4、住宅建筑应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当、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

建筑立面不强求一致,有的显现浪漫情调,给人新潮之感。有的以清雅色彩、质朴形象,表现另一种风格。有的突出典雅端庄形象,使造型表现高贵。

5、建筑设计应显现人的中心地位,现代性和实用性。

住宅内部平面布局要突出"以人为本"思想,不让人屈就于建筑,成为建筑的附属。而是符合人的生活活动规律,具有较好的舒适性、方便性、安全性。住宅的动静功能分区已得到较多的体现,把工人房、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集中布置,与静区卧室、书房、化妆间,以及半静区客厅形成三个互相干扰相对较小的分区布局,显得比较合理、适用。转贴于 主卧室的设计变化已从过去主要考虑用于睡眠,延伸到休息、核妆、看书......。主卧面积加大到12平方米以上,豪华型住宅超过20平方米;配舒适、多功能卫生间、化妆间和主卧阳台;与书房相连,便于工作、学习、电脑操作。

起居厅是家属聚会、娱乐和会客之处,不宜采用狭长形、异形,以方正、宽敞、明亮较佳。尤其要处理好厅内交通,防止出现交通面积过大、房门过多,影响使用功能的弊端。要使客厅具有足够的少受干扰、相对稳定的空间。

住宅次空间的功能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厨房与餐厅相邻,构成餐饮空间。有的设计开放式厨房,使餐饮空间更觉宽敞。

卫生间的功能不单是洗脸和大小便,沐浴功能(卫生间内设沐浴小空间)、化汝功能应得到重视。但淋浴区与便溺区应隔开。主卫生间更宜适当增大面积,有的还设按摩浴缸,有的与衣帽间相连,力求舒适。储物空间也在不少住宅单元中有了位置。

阳台在住宅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直接接触室外空气、阳光之处,应尽量发挥它的绿化、休息、观景、乘凉、健身等多个功能(相邻厨房的工作阳台还有助厨工作功能),面积不要过小。有条件者,还可设计大面积阳台、多个阳台,以至面积比阳台大得多的无顶盖的露台,使之成为空中私人小花园,让人住得更惬意。

户型设计、室内布局要尽可能满足住户的景观需要,将室内景观向室外延伸,让住户更多地亲近自然。因此,窗户要加大(有的住宅把窗的横向尺寸加到八九十厘米宽),窗台要降低,还可设计弧形窗、落地窗、转角窗、宽角度窗,让住户对室外景观一览无遗。但窗户加大后,夏天室内温度高,能源消耗也高。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居住功能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信息网络发展后,在住宅内办公也会多起来。健身的需要也比过去大得多。因此,在住宅单元内除了最基本的厅、房、厨、卫等空间外,适当设置书房、工作间(电脑室)、健身房或健身阳台、露台、化妆间、衣帽间、贮藏室、门厅......,已成为住宅新的功能空间。当然,这需要足够的单元面积作基础,一般实用型、中小型住宅单元难以办得到。

6、住宅的层数构成应结合城市实际合理确定。

住宅层数的构成应从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丰富建筑空间,保证环境良好的原则出发,合理地科学地规划。一般来说,小城市和镇的住区应以多层、低层住宅占绝大多数,适当建一些中高层;大、中城内住区应是多层、低层、中高层住宅相结合,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郊区住宅小区应以多层、中高层住宅为主,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中心区还可以适当建一些超高层。别墅小区应适当控制。七层及七层以上的楼房均应设置电梯。各类住宅区都应将住宅空积率、建筑密度控制在符合规定,并保证能有良好居住环境、能有足够的绿化面积、能相应兴建配套设施的原则上。绝不应为了经济收益,牺牲环境,影响环境,盲目增加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三、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与新科技应用

现代住宅小区应积极应用新科技,逐步实施智能化建设。住区智能化主要向三个系统发展,一是家庭智能控制系统。除上述一些小区已实施的项目之外,还有电话线被切断与防破坏报警、系统报警自动强制占线、遥控护理与紧急呼救、家庭安全状态与报警准确性确认、程序自动化功能、远程遥控功能、红外线遥控调节功能、电源远程控制及调光功能、电子声音邮件信箱、住户信息管理、报修管理等等;二是住区综合信息服务。主要有休闲娱乐信息、购物信息、日常资讯、生活时尚推介、用户意见反馈、医疗卫生常识、远程医疗诊断、居民求助信息......;三是物业管理系统。主要有供电、公共区照明、给排水、电梯运行、电视、停车库等的监控、管理,出入口及巡更控制,报修、收费管理,社区服务等等。

在住区智能化发展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适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可行性、标准化、可扩充性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按适当超前原则谨慎选择和确定智能项目。对技术的成熟程度、投资多少,运行收费等都应认真研究、测算,再作确定。一些运行收费较高、暂时与居民经济能力不适应的项目,可预留选项,逐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