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4-08 18:3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苏州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苏州的诗句

篇1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篇2

地点:山东省德州市地税稽查局办公室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等在一边的李局长马上拿起听筒:“您好!市稽查局,请讲。”

“我是市建行,由临邑县建行转来的392.07万元汇票款项已经到账。”

放下电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李局长微笑着对刚刚进门的杨局长说:“资金一次性全部到账,钻探公司偷税案告一段落。”

“这称得上是专项检查第一案啊!”杨局长接过卷宗说。

至此,滇黔桂石油勘探局钻探公司(以下简称钻探公司)所有税款罚款及滞纳金共计392.07万元,全部汇入市局稽查专户。

2000年6月18日下午4时许,一辆红色的桑塔纳驶进临邑县城,停在三鑫大酒店门前,车上下来三位年轻的税官,他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兴奋之情。深蓝色制服映衬着他们双肩上闪光的税徽。三位是被市局挑选出的精兵,都是“科班儿”出身,他们将在临邑县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项检查。这次专项检查是经市局党组研究决定的首次大范围的异地交叉稽查,目的是想探索市地级稽查管理的新型模式。虽是初次合作,但他们有决心:决不辜负市局领导的期望,保证胜利完成任务。

6月19日上午,检查组径直来到办税服务厅,根据有关指标和参数,通过电脑网络抽取了6个待查单位的基本纳税资料,通过各种情况的综合对比分析,从中物色出稽查对象-钻探公司。

事不宜迟,检查组马不停蹄,由县局配合马上赶奔钻探公司调账。

面对检查组,钻探公司财务科长李某显得有点紧张。李某是典型的南方人,个子不高,皮肤白皙,两眼透着精明。听说是市局派来的检查组,他又是递烟,又是倒水,客套一番。检查组成员不动声色,等他忙完后,向他说明来意,李某表示积极配合工作。因时间紧急,同时也为防止情况变化,检查组在下达《稽查通知书》和《调账通知书》后,要求马上带走1999年度的所有账簿、凭证、报表等有关纳税资料。李某略作迟疑,还算配合,让人打开档案橱,往外拿资料……

最后,李某有些不太情愿地在《调账通知书》上签了字。

时间:6月19日下午至6月22日

地点:三鑫大酒店201房间

面对满屋子的账簿、凭证、报表,三人并没有急于查账,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用近一个下午的时间分析研究选中的稽查对象:该公司隶属滇黔桂石油勘探局,是二级单位,于1983年来山东省,主营钻井施工。企业所得税不在本地缴纳,营业税是主体税种。另外,该公司全部采用电脑记账。经过研究,检查组制定出检查方案:首先采用逆查法从报表或总账中发现疑点和线索,然后根据疑点和线索重点检查各税并扩大战果。该方案很快得到市局领导的批准。

6月20日,三人在201房间摆开战场,各自进入阵地。很快,通过检查纳税申报表、工资表和“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往来账等明细账,他们发现以下疑点和线索:一是该公司虽然代扣了个人所得税,但是并没有足额代扣税款。二是国家对车船税税负调整后,纳税人没有及时补提税金。实收资本账上有一笔上级拨入资金没有计提印花税。由此怀疑该公司工程施工等各类合同未贴花。三是该公司有一大笔预收账款长期挂账,未结转收入,而且利用往来账隐瞒收入。四是该公司欠税较多。五是该公司很可能在其他县市有业务,有偷税可能。

短短三天时间,凭着娴熟的业务技能,内查外调,先后3次调查取证,走访相关人员11人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电脑网络和几个兄弟县市稽查局协查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地的来函显示出该公司在德州市境内多处施工的详细情况,包括预决算、完工情况,为进一步查清问题奠定了基础。在铁的事实面前,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不得不低头认账。到22日下午,事实终于查清:该公司1999年度共应补缴各税303.06万元,其中偷税16.66万元。

22日晚上,检查组把详细情况及时向市局作了汇报。市局指示:把准政策,依法查处,偷逃税款全部追缴入库。

事情进展并不顺利。据该公司的人讲从22日上午,就没见李某和法定代表人的踪影,两人的手机都关闭。检查组来到该公司没找到李、王二人。检查组判断他俩肯定躲起来了。于是找了个不知情的职工,假说有重要协议要和法定代表人面谈商议后签订,另有一笔从外地带过来的预付款项。由那位职工带路,检查组三人来到王某家。

当身着便衣的稽查人员出现在王某的家门口时,和稽查人员打过几次交道的他先是一怔,又不好意思地说近两天身体欠安。检查人员并不理会,让他把李某找来后,说明来意,把稽查底稿和税款计算表放到他们面前。王某和李某哪里肯签字,推托说责任重大,要开会研究,向勘探局汇报后再定。检查人员晓之以法,动之以情,尤其把新《刑法》中关于税收违法犯罪的条文讲给他俩听,最后指出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人员应该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王某连声说:“我签,我签。”

检查组三人顾不上吃饭,集体讨论后作出定性处理意见:限期补缴各税303.06万元,并加收滞纳金72.35万元,对所偷税款16.66万元罚款1倍。时间紧急,检查组和县局连夜集体会审,会审小组同意检查组作出的决定。

23日上午,《行政处罚告知书》和《税务处理决定书》同时送达。因为24日、25日恰逢周末,为防不测,检查组在县局的配合下,对该公司的存款实施了监控。

26日,钻探公司自愿放弃听证,《处罚决定书》送达。

篇3

(宿州学院 招生就业处,安徽 宿州 234000)

摘 要:就业数据分析是就业实施方案的最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以宿州学院为实证研究,运用数理统计中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对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宿州学院近三年的就业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宿州学院近年来人才培养基本符合地方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定位,社会认可度较高,但也反映出就业工作的盲点,本文对继续探究就业工作实效方案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同时也为合理编制就业年度质量报告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对口就业率;考研率;就业区域分布;方差分析;对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73-03

多年来,宿州学院坚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毕业生就业材料审核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四不准”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对各院(部)提交的就业材料进行逐份审核,建立了一个比较真实的、可信的原始材料统计数据库.为了挖掘数据库中的潜在信息,本文以此数据库为分析对象,利用相关的数理统计分析模型,对就业数据库进行了深入分析.

1 我校本科就业率的总体趋势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2011-2013年来,我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13年我校毕业生数2357,初次就业率同比增速3.20%,相比于2012年初次就业率的同比增速0.61%,提高了2.59个百分点,2011-2013年初次就业率三年平均增速1.90%,按此速度2014年初次就业率将有望达到93.68%;半年后,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的获得,就业率有所提升,具体表现为三年来每年最终就业率均高于初次就业率,但2013年的最终就业率同比增速0.36%相对于2012年的2.71%下降了2.35个百分点,增速稍微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对口就业率在2011年的60.53%飞速狂增,于2012年达到了85.38%,增幅24.85,经过猛增后的对口就业率在2012年后放缓速度,到2013年增幅仅为2.16%.

2 我校本科就业率结构差异分析

宿州学院对口就业率统计的范围:按就业单位性质分的各行各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就业人数比上本专业全部就业人数.

2.1 对口就业率年度对比分析

从上面宏观分析的总体趋势得知,对口就业率在2011-2012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12-2013年变化不大,但这只是总体趋势上的直观表象上,下面用多重比较S法以26个专业为样本,检验2011-2013年任意两年之间对口就业率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如表2.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2012年对口就业率与2013年没有显著性差异,且都与2011年对口就业率有显著性差异.下面就2011年与2012年对口就业率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对口就业率差异的成因.

2.2 对口就业率(剔除新开专业)年度对比分析

猜想:新开设专业是否引起两年显著性差异的因素

为了探究猜想是否合理,剔除新开设专业的两年数据进行分析,对上面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两年对口就业率依然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初步可以得出新专业的开设不是造成2011-2012年对口就业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老牌专业的自身对口就业率变化造成的.

从图1中看出,除音乐学、人力资源管理、电子信息工程这2各专业增幅接近于0外,其他老牌专业的增幅大体上在平均增幅附近,进一步反映2011-2012年人口增长率这么大的增幅是由老牌专业整体增长引起的,其中生物科学增长在老牌专业中最大.

3 对口就业率专业对比分析

3.1 各专业就业率平均趋势和差异情况分析

图2较好的显示,三年平均对口就业率较高的几个专业测绘工程、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人力资源管理、音乐学、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这几个专业三年平均对口就业率位于前列,并且标均差系数都相对较小,这说明这5个专业对口就业率从2011-2013年三年平均水平较高,波动幅度不大,对口就业率.

3.2 各专业就业率(除新增专业)平均趋势和差异情况分析

图3是剔除新增专业后的图形,图中显示数学与应用数学、人力资源管理、音乐学、电子信息工程这4个专业位于前列,且三年波动不大.由此,可以得出这4个专业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且近期变化不大;而对口就业率低的那些专业,这三年还是表现出较大的波动,很不稳定,还不能断言这些专业毫无市场.

对比图2和图3,新增专业测绘工程、统计学、自动化的对口就业率也很乐观,已展现出其强大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化学工程与工艺、新闻学对口就业率较低,我校的这两个专业却不是很好的被社会所需要,对口就业率有待提升.

3.3 最终就业率分析(2011-2013)

按照上面就业率的分析方法对最终就业率(分学院)进行分析,下面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2011 -2013年数据为样本,显著性水平,检验12个学院的最终就业率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

从方差分析表知,F值<Fa,学院对最终就业率无显著性差异,着基本可以得出全校12个学院最终就业率大致一样,没有显著性差异的结论.

4 存在的问题

4.1 整体就业质量有待提高,个别专业的就业面窄

2011-2013年虽然全校完成了就业率目标,但就业工作发展到今天,各高校更加注重的是毕业生就业的质量.提高就业质量将是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将逐步统计反映就业质量的指标,如:薪资水平、单位规模、岗位性质和层次等.通过对2013年就业质量分析和就业竞争力分析,全校总体就业质量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各院部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下真功夫开拓市场,拓宽就业面.

4.2 院部之间、专业之间就业工作发展不平衡

如果把各项就业统计数据看作是各院部就业工作的客观反映,那么经过规范处理过后的数据的显著差异,则表明院部间的就业工作展不平衡.学科专业不同固然可能影响就业状况,但决定因素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人”,这种观点也是能从统计数据中找到支持依据的:有的专业,宏观就业形势看好,但统计数据却反常;有的专业,社会需求萎缩,就业形势严峻,但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因而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5 对策与建议

5.1 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制,进一步提高全校就业工作科学管理和规范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5.2 进一步加大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管理,重点建设专业性强的就业实习基地.

5.3 加大毕业生创业教育,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5.4 切实执行“就业与招生、考评等工作适度挂钩”要求,着力调整专业设置,建立积极的运作机制,促进就业招生对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

5.5 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

参考文献:

〔1〕顾红.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徐斌,吕传振.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101-103.

〔3〕邱毅.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2):199—200.

篇4

(一)梅雨特征描述的细致化

到了宋代,由于南宋时期文化政治中心发生了南移,江南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于梅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也就有了更加丰富的文献记载。陆佃在《埤雅》中对于梅雨的地理范围、特征、发生和持续的时间等都做了详细的描述。罗愿在《尔雅翼》中对梅雨的记载说其“连日不绝,衣物皆裛”,又说明了梅雨持续时间长、容易使衣物发霉的特征。地理环境能够对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梅雨细密绵长的特征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敏感和消沉的情绪,而且梅雨天气一般伴随着高温、无风,会使人感觉到湿热、沉闷和压抑。文学作品中也对此有着很多的描写,如陆游在《枕上》中写道:“冥冥梅雨暗江天,汗浃衣裳失夜眠。商略明朝当少霁,南檐风佩已锵然。”写出了长时间的梅雨天气下空气湿度较大、万物容易发霉的特征。

(二)梅雨内涵情感的丰富

潮湿闷热的空气容易使人心情压抑、愁苦,而且淅沥绵长的雨丝往往会触动文人的愁情。比如王之道在《相山集》中写道,“昏沉浑似醉,憔悴不禁愁”,其中饱含了浓浓的愁思,还有刘敞和袁燮的两首《梅雨》诗,都写出了梅雨所蕴涵的这一感情特点。虽然梅雨的持续时间长,然而梅雨中农人们却可以借此时间暂将农事放下,享受一下难得的闲适和逍遥。宋代的文学作品里面有着很多这一类生活的描写,比如袁燮笔下有“小小闷人人莫厌,解教禾稼勃然兴”的诗句,表达了梅雨带给人们的悠闲惬意的感受。宋代文人经常赋予梅雨以“轻”“细”的特点,用“溟濛”“处处”等词语来描写如烟如幕的梅雨景色,如李纲《梅雨》诗中写道:“小麦青青梅正黄,连山雾雨湿溪乡。轻丝袅袅摇空界,重滴涓涓响暮廊。”着重描写梅雨的缥缈、细密、轻柔的特征。还有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把梅雨时节描写得清新自然,富有自然和生活情趣。梅雨有着如烟如雾、丝丝缕缕的自然状态,与爱情的缠绵悱恻极为相似,因此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梅雨来比喻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思。如晏殊的《鹧鸪天》、程垓的《忆秦娥》、向子諲《鹧鸪天》等诗词,都抓住梅雨的缠绵、轻柔、无绪的特征,梅雨的这些特征像极了男女的离愁别恨,因此能够恰当地把男女感情表现出来。

(三)梅雨意象和江南地域特征的联系

由于江南地区在宋代成为文人墨客聚集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而且描写梅雨的作品也大大增加,梅雨的意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文学意蕴和艺术美感的得到了突出,这也就使得梅雨的意象和江南的地域特征有了紧密的联系。梅雨落在江南的暮春时节,其自然有序的情境很容易引发文人的春愁和感叹。梅雨意象的文学和情感内涵在宋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丰富,而且自宋代以后,梅雨和江南文学象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如“烟雨江南”这一种意象的固定表达。

二、梅雨意象经典表述的形成

(一)“烟雨江南”经典表述的形成

自宋代以来的文学作品中,梅雨似乎已成为江南的标志。在王琪《望江南》中有着“江南雨,风送满长川。碧瓦烟昏沈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飘洒正潇然”的诗句,描述了江南的一川无边烟雨中,碧瓦、杨柳、红墙相互掩映、若隐若现的场景,这是江南梅雨时节的典型写照。元代《平江记事》中细致地描写了梅雨对吴地居民生活的影响,这说明在元代,梅雨已经成为江南地区民俗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地理意义上看,说起“梅雨”,即令人首先想到江南。从美学上来看,梅雨意象的江南地域性在地域、心理和文化优势三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强化,在人们的心理认知上,“烟雨江南”即指的是梅雨季节的江南景色,如古诗中常用的“江南风物”“江南烟雨梅子肥”等词句就说明了这一点。从实际生活来看,梅雨和江南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茶叶出产自江南,而采茶的习俗和梅雨有着重要的关系,清代《续茶经》中关于梅茶的记载说明了这一点。古代作品中对于梅雨的描写大多和江南有关,比如“迷蒙”“烟雨”“溟濛”等词语,而这些词语正是如烟似雾的梅雨的真实写照,这在雨的意象中是独特和别有韵味的。

(二)苏州的“烟雨江南”意象

明清以来,浙江、江苏等地由于其文化和经济方面的优势,不仅成为地理意义上的江南,也逐渐成为人们心理认知中的江南,因此苏州也就逐渐成了烟雨江南意象的代表地。苏州地处江南,由于其地势较低,在梅雨的时节,池塘青草、树木、山峦、黛瓦粉墙在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别有一番韵味。以清代王士祯的“诗地相肖”的文学理论来看,梅雨和苏州正是绝妙的搭配,宋代王仲甫也有“好去渡江千里梦,满天梅雨是苏州”的诗句。

(三)明清时期“烟雨江南”表述的固化

在明清时期,“梅雨”和“江南”的经典意象表述组合已经逐渐固化,梅雨有着迷蒙如雾的状貌特征,迷蒙的江南正是对梅雨意象之美的最好体现者。在明清时期,描写江南的诗句中无不是这一点的突出体现。明代高启的《梅雨》诗中有“江南烟雨苦冥蒙,梅实黄时正满空”一句,写出了梅雨江南迷蒙满空、婉约缠绵之美。而“烟雨江南”这种极富诗意和离愁别绪意味的表述方式又成为明清文人常用来抒怀的意象,无论是诗句还是书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明代《清河书画舫》《续书画题跋记》,清代《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画典籍中,可以看到很多相关的意象。

三、结语

篇5

在我8岁那年的暑假,爸爸决定带我去美丽古老的苏州长长见识。

我们刚来到古典园林,一幢幢古香古色的建筑物,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树,顿时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先说那古香古色的建筑吧,红漆漆的柱子,绿漆漆的栏杆,漂亮极了。每一间的横杆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上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建筑物里面很宽,有四五百平方米,晚上一个人在里面,还真是害怕。建筑物是用木头建成的,富有民族特色。

穿过建筑物,来到了后院。哇!苏州的人真会享受,院子虽说不上大但也显得宽敞,不但可以乘凉,还可以在没事时出来散散心。这院子可真漂亮啊!既有小桥又有流水,让我不禁想起“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来,好一幅诗情画意。湖面上盛开了成群的荷花,白里透红,好像小娃娃的脸蛋。还有一个专供下棋的凉亭,看了这么多美景,就属凉亭最人性化了。走过小桥,一片小树林凸显出来,走进去,草地上零星星的撒落着点点阳光,松鼠偶尔从树上跑过,花草的气味扑鼻而来,真像是置身于一片大自然美景啊!

走完院子,出口就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美丽的世外桃源。

苏州古典园林是个美丽的地方,希望大家有时间能去看一看。

篇6

三岁开始,我便开始背诵唐诗、宋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浅浅的诗意便在我心中萌芽。可是,那仅仅是囫囵吞枣罢了,并不具有诗意的真正精髓,只是字面文章罢了。

上了学以后,我在老师们的帮助之下,寻找到了一些诗歌背后的诗意。在诗歌的翻译与分析当中,我了解了诗人生活的朝代、背景,我仿佛看见了李白酒后赋诗百篇,自称酒中仙,曹子建东南风般的缠绵,晏几道作词赠红颜。

又过了几年,我更深层地寻找到诗意,爱上了赋诗、吟诗,让翩翩诗意在口舌间、笔端荡漾开来。于是我便不仅仅流别人的诗歌,还自己创作诗歌,两三年内,填了不少《临江仙》、《破阵子》,从开始的模仿而作“谁道广寒欢娱少”再到自得之句“嫩草凝烟悄几岁,霜华抹渐山头翠”但这仅仅是“诗句,”“诗意”的成分仍然远远不够。

如今,写诗也不少了,背诗更不用说,但我依旧不停地在寻找自己生活当中、身边的诗意。我喜欢在生活当中,做出一些有诗意的事情。比如,在深秋时节,拾几片黄叶,在上面抄上几首小诗,感受几分人比黄花瘦”的典雅‘最近,我和好朋友,一起游览苏州乐园。仿佛成了一位江南才子。渐渐地,诗意充盈着我的生活,使我变得儒雅、多才。

篇7

关键词 切入点 意象 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67-02

一、抓题目,抓住灵魂

诗歌的题目往往是这首诗的中心与灵魂,它包含了诸多的信息,标题可以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揭示诗歌的类型等等。阅读时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标题结合起来理解对理解诗意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根据“赤壁”二字可推知诗歌所描绘的景色是赤壁周围的景色。“怀古”二字可知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那么类别就明确了。据此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就可大体得到把握。

[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浞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题目是“山寺夜起”,“山寺”二字告诉我们此时诗人身处山寺,并未在家,所以第二问诗人不眠的原因可能有“思家”。还有一个“夜”字告诉我们时间是晚上,那夜晚看到的“烟”会是什么特点呢?刚好扣住第一问。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基本可以推断出来。

二、知作者,知人论世

我们平时在讲一首诗的时候,一定会点到这首诗的作者,因为要想真正读懂一首诗,就必须要知人论世。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2013・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从

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隐字: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这是一位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大诗人,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诗大多数都是讽刺现实的。所以我们可以往这方面考虑,再结合诗的内容,诗歌的第二问“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的寓意就明确了。“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三、读注释,读清背景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乌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这首诗的诗人是唐庚,我们并不是很了解,可是在注释中给了简介,我们就一定不能忽视,注释中点到“谪居惠州”时所作,“谪居”是这被贬到偏远之地的意思,通过诗人被贬,我们可知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哀伤的、气愤的。所以第三问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情感应该是那种透露幽愤不平之气。

四、找诗眼,明确基调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前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在阅读古典诗词时,只要抓住诗眼这把解读钥匙,便可弄清情感脉络,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同褒子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乌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呜,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我们来看这两首诗,第一首诗中的“独”和第二首诗中的“冷”字就分别是这两首诗的诗眼,根据诗眼,我们来看诗歌内容,看第一首诗,“独”是诗眼,那么情感就是那种孤独寂寞之情。看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就好分析可能都有“孤独寂寞”之情。不同的情感就是根据第二首诗的诗眼“冷”字,除了相同的孤独寂寞之外就是第二首心境更显凄冷。第一问就解决了。

五、析题材,弄清情感

每首诗歌都有自己的所属类别,类别往往是理解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如中国古代诗歌按内容可分为田园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咏物诗等,词按风格可分为豪迈派和婉约派。一首诗,只有在诗歌分类中找到应属的位置,才能便于理解。

[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篇8

关键词:中国园林;意境;朦胧与含蓄;诗情画意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2-0061-02

收稿日期:2011-02-28

作者简介:杨 闯(1976―),男,辽宁辽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养护工作。

1 引言

中国园林的特点是模仿自然,追求山林野趣。园中建筑、山水、花木等结合地势,灵活布置,而园中各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有了主景,它能使全园各景秩序井然,生动活泼,而不杂乱无章。中国园林是一种既有居住功能,又有多种艺术境界的综合体。在一块不大的区域内,运用各种对比、衬托、尺度、层次、对景、借景等手法,使园景达到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富有变化的风景。

2 园林意境

能托物言志的境界称之为意境。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中国园林艺术综合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而意境即产生于园林整体的综合艺术效果,通过“色、声、香、味、触”,引入到无限内涵的空间意境中,唤起游赏者记忆联想、物外情、景外意。 所以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从多方面来营造一种自然而诗意的氛围,使人们在园中可获得视听等多重感知。例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巧妙应用“听觉”感官形成一 种特殊意境的营造;其在园内的一角种有芭蕉,每当下雨,雨打芭蕉叶的声响便渲染雨景的氛围,又以院内的池边桂花、玉兰、桃、竹等做为陪衬,丰富了四季景色的变化。拙政园留听阁里赏雨景的亭子,其东面和南面两侧均临水池,池内培植荷莲,荷叶尽铺池面;“留听阁”其意取于李义山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每逢入秋时分,秋雨连线,雨滴在残荷上跳跃滚动,于阁内品茗听雨甚有诗情。在承德避暑山庄西、北两面群山叠翠,近处则古松参天,每当风穿过松林,发出瑟瑟松涛声,其气壮山河之阵势令人惊叹,因而万壑松风即由此而出。园林属于一种立体的空间领域,跟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因此园林拥有一种独特的空间美。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山池、花木、亭台楼阁等等元素,通过借景、对景、障景等手法,创造出既现实又空灵的空间,表达出耐人寻味的意趣。在 中国园林内的美景,吟诗作对、琴棋书画、沉思品茗,使人们在恬静、淡雅、飘逸的心态中,进一步领悟了人生真谛与宇宙浩瀚深邃的境界。

3 意境的营造

营造意境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朦胧和含蓄两类。一首好诗,能令人回味深思,反复吟咏联想。而中国园林艺术,通过它的朦胧来达到不尽之意,与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造园家在造园布局时,常让幽深的意境半露半含,或是把美好的意境隐藏在一组或一个景色的背后,让游者自己去联想,去领会其深度,此为园林艺术的朦胧美。朦胧又常常是含蓄的深化。朦胧的手法使游者需几经推敲琢磨,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这正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所描写的,那曲径尽头的禅房,游者是不可能一下子全部看清楚的。又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景物置于月色和烟雨之中,迷苍茫,隐约可见,比起日丽风和的境界,更有一番韵味。

中国园林意境的另一妙处在于含蓄。好的景致只有美好的节奏和韵律是不够的,还必须富有寓意,要有含蓄,紧要之处要引起人们的悬念,否则听起来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景要半藏半露。全藏不露,使人不知其所藏;全露,则平淡无味。苏州的留园,就包含了许多绝妙的含蓄的艺术手法。它的入口是一条狭窄的走廊,将全园分割成几个小小的庭院,透过走廊上一排排花色各异的漏窗,隐约可见园中部的池、台、亭、榭,使景物不至一览无余,而是若隐若现,使游人渴望不可及。人们穿过“涵碧山房”,步入进水凉台,但见周围山石俊俏,高低错落,远望迂回曲折,仿佛深不见底,步移景异,变幻无穷,使人留恋不已。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花了很多笔墨,塑造大观园的形象,完整地描写了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如进入大观园大门后,由小道前走,便可看见一池,池中有一个沁芳亭建在桥上,池中的亭又被翠障挡着,而不是进入大门就一览无余。正如中国山水画里所谓的:“山水之要,宁空勿实,章法位置要有灵气往来,不可窒塞。”我国园林设计主要是山、池、石、与房屋的空间组合,并使各空间有开有合,相互穿插渗透。当走进苏州留园,就感到一个空间接着一个空间,虚虚实实,层层布局。它采取了化整为零,划分景区的办法。空间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内部空间是通过门、窗、廊,达到互相流通,并以虚实明暗作对比。外部空间则用石、山、树、池,进行有限的划分,组织大小不同的空间,并由亭、廊等建筑物穿插组合,相互流通,构成各种不同的环境,使园景丰富多彩。这是园林中创造多风景及扩大空间感的基本手法之一。不但苏州私家园林如此,帝王的苑囿也莫不如此。往往通过一湾溪水,曲折蜿蜒,穿小桥,度柳荫,是尽头却又了无尽头的手法,创造出自然生动活泼的美好意境,成为富有抒情的园林趣味。

4 结语

中国园林所追求的是高度情景交融的境界,不仅籍助于具体的景观如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各种风景画面来间接传达意境的信息,而且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文字直接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深化意境的内涵。在《红楼梦》十七回,贾政道:“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题名要恰当,才能充分表达意境。如上海豫园内园大厅,匾额为“静观”两字,引导游人欣赏厅前假山景色,大可玩味。苏州环秀山庄有一小室,前有小池,后叠假山,题曰:“半潭秋水一房山”。又如苏州留园五峰仙馆,面对五峰、奇石,故题名为“五峰仙馆”。拙政园留听阁匾题来自于李义山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阁临荷池,如此题名,使风景更富有诗意了。临水建筑物是赏月的最佳处,往往题上“近水楼台先得月”。处在丛林中的小亭,往往借以诗人文征明的诗句:“蚕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诗文言空灵,造园忌堆砌,言园景虚胜实,论文学亦极近空灵。中国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反过来又产生不尽之景,觥筹交错,迷离难分,情景交融。情能生文,亦能生景,其源一也。

在中国园林中,游人在园中所领略的不仅仅是眼睛能看到的景观,而且还有不断在头脑中闪现的景外之景,不但满足了感官上的美的享受,还能获得不断地情思激发和理念联想。这正是深邃而广泛的意境赋予了中国园林深刻内涵,使中国园林始终在世界园林史中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 胡 洁.移天缩地清代皇家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任有华.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篇9

这许多美丽的红叶,换上最美艳动人的衣裙——深红、浅红、金红、橙黄……和我们一起,微笑着迎接秋天的到来。小脚丫为你搜集了很多红叶观赏地的资料,希望你能去看一看它们哟。

新疆喀纳斯

喀纳斯是个像童话中仙境一样美丽而安静的地方。

秋季的喀纳斯尤其醉人,金黄色的桦树叶和艳红的枫树叶交错在一起,再混上一点点深绿、浅绿,犹如绚丽的锦缎(jǐn duàn)铺满了山野。

一阵秋风吹过,整座山摇动起来,仿佛在跳着狂欢节的舞蹈。

北京香山

香山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有满山的黄栌(lú)树。黄栌树的树叶在霜后呈现出美艳的深紫红色,因此,香山成了北方著名的秋游胜地。

去香山观赏红叶,你得挑个好地方,这就是笏(hù)峰小亭。从亭里向山坡望去,只见鲜红、粉红、猩红、桃红,一层层,一片片,犹如华丽的晚霞。

四川米亚罗

“米亚罗”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好玩的坝子”。米亚罗红叶景区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qiānɡ)族自治州理县境内,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红叶风景区。

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山林被染成红色、金黄色,红艳似火,美如云霞,和远处高山上的皑(ái)皑白雪成为绝配。

四川九寨沟

秋季的九寨沟是个多彩的世界。从谷底到山巅(diān),千万棵树汇集出缤纷的色彩,像彩虹洒落人间,这种如宝石一样的光彩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呢。

湖南岳麓山

岳麓山在湖南湘江西岸,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就坐落在这里。

在岳麓山山腰的青枫峡谷中,有一座以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来命名的爱晚亭。

每到深秋,这里的红枫显得十分壮观。主席曾经在这里吟诵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诗句。

江苏天平山

苏州自古就有“天平10月看红枫”的习俗。在天平山上,有400多棵树龄几百年的古枫树,它们高约30多米,有两人合抱那么粗,相传是明朝的时候从福建移植来的。

与别处的枫树不同。天平山的枫树的叶子呈三角形,经霜的叶子不是一下子转红,而是先由青变黄、变橙,再变紫,因此,它们又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色枫”。

江西婺源

篇10

一、引用诗文开篇,培养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一文时,就可以这样导入:先把杜牧的《过华清宫》和苏轼的《惠州一绝》诗句抄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明白,杜牧用“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些诗句,描述了长途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逸的生活,也让我们从侧面了解到,荔枝是一种不耐储存的上等佳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的诗句,也极力称赞了荔枝的妙处。那么,在诗词大家白居易的眼中,荔枝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把书翻到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这篇课文。

二、讲述相关故事,培养学生兴趣。

讲述张继的《枫桥夜泊》时,老师可以先讲述这么一个故事:唐朝时有一位书生进京赶考,在他落第回乡途中,夜泊姑苏城(即现在苏州),因沮丧羞惭而愁肠百结,难以入睡。书生看到了月色之下姑苏城外的霜天、江枫、渔火,听到了乌啼、钟声……虽然此时景色如画,但因科考场上的失意,这些美景反而增添了书生的乡愁和忧伤:月落乌啼引发了书生心中的无限惆怅,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被世间遗弃的人;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一下一下都撞击在他的心坎上,使他的心隐隐作痛。这些景物触动了书生的愁情,于是他挥笔写下了一首不朽的诗篇──《枫桥夜泊》。现在,我们就一齐来体会书生张继当时的心情,一同来欣赏诗中所描写的意境吧!

三、介绍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讲授《威尼斯商人》一文之前,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世界文学宝库中有四大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说有夏洛克,有的说有葛朗台,还有的说有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笔下的那个因多点了一根灯芯而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的严监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时老师可以把他们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俄国 果戈理的《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法国 莫里哀的《悭吝人》中的阿巴贡

法国 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英国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然后,导入课文《威尼斯商人》(节选)的教学――

我们现在就一同来欣赏文艺复兴时英国大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剧作《威尼斯商人》(节选),看看剧中塑造的夏洛克是怎样的一个吝啬鬼。

四、借助多媒体手段,培养兴趣。

讲授《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老师可以这么导入:先用投影再现当年天安门广场百万民众悼念的悲壮场面,随同播放在那极其沉重的哀乐声中朗诵全诗的录音,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般体味《十里长街送总理》所描述的送别时那种沉痛的哀悼、怀念之情。

五、巧出问题,激发兴趣。

讲授《田忌赛马》一文时,老师可以首先这么设问:假如给你们每位同学三匹不同等级的马去参加赛马比赛,你们将会采用什么策略以保证去战胜对方,赢得胜利呢?同学们的兴趣就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这时导入新课的话,教学效果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