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冬至范文

时间:2023-03-19 13:5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什么时候冬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什么时候冬至

篇1

1、2020年冬至的日期: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2、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孙策于200年5月5日,即建安五年四月,丙午亡,年仅二十六岁。

死因:因被刺客淬毒刺伤后身亡。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是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的割据军阀之一。他是孙坚的长子,吴大帝孙权之兄,是东吴势力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有“小霸王”的美誉。

孙策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并在讨伐割据江东的各军阀的过程中增强自军实力,终于统一江东。后因被刺客淬毒刺伤后身亡,于200年5月5日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称帝后,追谥他为长沙桓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都会选择踏青、扫墓等,而你是这么过清明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1清明节什么时候几月几日,希望你喜欢。

2021清明节什么时候几月几日2021清明节是2021年4月4日,星期日,辛丑年(牛年)二月廿三。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牵钩、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斗鸡、射柳、插柳、蚕花会、爬桥等一系列活动。

清明节很多地方对吃也有讲究,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与其他节气不同的是,清明还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起源于古代帝王“墓祭”之礼,墓祭是贵族活动,在古代,平民百姓是没有墓的。到了秦汉时期封建等级没有那么森严,老百姓有坟地后才仿效贵族举行祭奠活动以缅怀先人,称之为家祭。到汉代以后,墓祭才逐渐形成风俗。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相传,先秦已有设坛祭墓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化为坟前祭拜。“寒食墓祭”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据《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鉴于此俗已久,唐玄宗就于开元二十年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墓祭于是作为国家礼俗确定下来,也清明节扫墓原因。

清明节节日起源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篇4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天季节,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开始收藏。其实,立冬之后也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冬季。共同阅读2020年立冬是什么时候,请您阅读!

2020年立冬是几月几号几点2020年11月7日,07:13:46,星期六,农历九月廿二

立冬节又叫“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

立冬节气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古人十分看重四个带有“立”字的节气,立冬节气是冬季之首,在古代,皇帝会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现在虽然没有以前讲究,但是立冬节气依然是深受人们欢迎的节日。立冬冷不冷

总体来说,立冬之后全国的气温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北方地区,立冬的时候温度已经比较低了,在山区或者极北地区,还需要穿上厚实的衣物来御寒,因此,立冬的时候北方还是比较冷的,而南方气候较为温暖,立冬时中南地区稍微有些凉,而极南之地则天气还比较炎热。

立冬如何养生?1、饮食遵循滋阴潜阳的原则

饮食宜清淡,要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来避免维生素缺乏,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牛肉、羊肉、乌鸡、豆浆、牛奶、萝卜、青菜、木耳、豆腐、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都是立冬后比较适宜的饮食。此外,冬季养生可以多吃坚果,坚果是指油脂多的种子类食物,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同时,要少吃海鲜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腻或过咸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

2、运动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专家强调,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

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适量练习,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

3、生活起居遵循节律规律原则

睡觉与起床都要科学把握时间。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强调在生机潜伏、万物闭藏的冬季里,要养精蓄锐,使阳气内藏。具体的方法是“早睡晚起”,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身体的保暖,以免阳气外泄。

4、精神遵循冬藏原则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同时,要多晒太阳。因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时间短,也是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因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要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避免烦扰妄动,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立冬的谚语有哪些全国: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北方:

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

南方:

1、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闽南)。

2、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

(闽南)。

3、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

(闽南)。

4、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

(赣)。

5、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

(闽)。

6、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

(江南)。

7、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

(江南)。

8、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

(南方)。

9、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

(南方)。

篇5

1、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3、三冬二夏:犹言三两年。

4、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5、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6、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7、指冬瓜骂葫芦:指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8、五冬六夏: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9、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10、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

11、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12、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13、无冬历夏:谓一年到头。

14、春夏秋冬:指四季或一年。

15、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16、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17、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18、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19、残冬腊月: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20、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

21、冬烘学究: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22、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头脑冬烘”。

篇6

2、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3、夏虫朝菌: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生命。

4、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5、朔风凛冽:相当于寒风凛冽。形容冬天寒风刺骨,非常寒冷。

6、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7、冬烘学究: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知识分子。

8、冰封雪盖: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四周被冰雪覆盖,地面上都结成冰了,头顶上还下着雪。

9、鹅毛大雪:指像鹅毛一样飘落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10、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积雪银光耀眼。

11、寒气逼人:指十分寒冷或指阴森可怕。常用作作谓语、定语、宾语。

12、料峭春寒:料峭:微寒。形容初春寒冷。

13、天凝地闭:天地都凝固冻结了。形容冬天非常寒冷情景。

14、出自: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15、银装素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银、素:白色。裹:包。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干净,一般用来形容下雪后美丽的景致。

16、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农事活动。

17、嘘寒问暖: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18、风雪交加:风和雪同时袭来。

19、残冬腊月: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20、五冬六夏: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21、数九寒天: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最寒冷那些日子。

22、白雪茫茫:茫茫,辽阔深远。白雪茫茫就是雪很大,放眼望去无边无际。形容冬天雪下很大。

23、冰天雪窖:形容极为寒冷。

24、透骨奇寒:冷气穿透了骨头,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25、千里冰封:“千里”是个虚数,指辽阔的北国,并非说是整好一千里。一千里都被冰封了,也可以说明天气寒冷。

26、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27、大雪纷飞:纷:多而杂乱。雪花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28、滴水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29、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30、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头脑冬烘”。

31、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

32、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

33、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34、寒风刺骨:寒风刺骨意思为天气寒冷,寒冷的风似乎能吹进人的皮肤,直达骨头,并带来阵阵刺痛。多用来形容恶劣的寒冷天气。

35、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36、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37、无冬历夏:谓一年到头。

38、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39、岁暮天寒: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40、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41、粉妆玉砌:用白x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42、林寒涧肃:寒:寒冷:肃:清冷。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43、无间冬夏:见“无冬无夏”。

44、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

45、寒风侵肌:形容天气寒冷。

46、天寒地坼:坼,裂开。天寒地坼,形容天气寒冷,把地都冻裂了。

47、凄风苦雨: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48、林寒洞肃: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49、雪兆丰年: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预兆。

篇7

“进补”有因

“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中国古代凡帝王将相,诸侯贵族,文人墨客以至黎民百姓,都知道进补。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他一开始极力反对服用五石散,最后却因迷恋服食中毒而死。时至今日,迷信进补而乱吃补品者仍不乏其人。

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上有句至理名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几千年来的中医都不违背这个原则。今天的误补误食大多出于违背了这十六个字而导致的恶果。

“补”是针对“虚”而言的,只有当人“虚”时才需进补。虚是指人的正气虚,通俗点讲就是生命活力低下,抗病能力不足。邪气来了顶不住,易于得病,病后也难于恢复。但单说一个“虚”字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进一步分清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或五脏之中,心肝脾肺肾,那一脏虚,或几脏同虚,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东墙虚了补西墙,牛头不对马嘴是无济于事的。更有甚者,如果阴虚补了阳,可以引起“助阳劫阴”而阴更虚:阳虚补了阴,可以引起“滋阴潜阳”而阳更虚,如此这般,后患无穷。韩愈就是服壮阳之五石散过了头,劫了真阴,深受其害而一命归天。由此可知岂能乱补!

“实”是指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后,人体产生强力反应,奋起抗争,或胀或痛、或发热、或成块,这时该用“泻”法,而不能用补法,如果误用补药,如同“关门捉贼—可能发生医疗事故,轻则病情加剧,重则危及生命。至于“扶正驱邪”、“补泻并用”,其中学问更深,一般老百姓是掌握不住的,即使在医林之中,只有高手才能得其要领。

用何“进补”

炎黄子孙繁衍至今,十三亿多人口靠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两大法宝;一叫药补,一叫食补。有补阳的附子、肉桂、虾米、老母鸡:补阴的沙参、麦冬、百合、芝麻:补气的人参、黄芪、山药、蜂蜜;补血的当归、首乌、阿胶、桑椹:还有湘莲补心、核桃仁补肾、百合补肺、大枣补脾、枸杞子补肝等等。至于用药好还是用食好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来,药补不如食补。药力强,可用以治病,副作用也大:食力弱,可用于养生,副作用也小。如果长期误用药、食,则副作用也会与日俱增。

何时“进补”

进补似乎总与秋冬时节联系在一起,人们常常在冬至以后吃点膏方或吃人参、当归、核桃仁、芝麻、桂圆、大枣之类。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

1.什么时候虚,什么时候即补,不必等到冬至。无虚即不补,即使冬至之时也不必补。

2.一年四季,“天地之气”确有不同。春主生发,夏主生长,秋主收降,冬主蛰藏。天地间凡有生命的东西,包括人在内,其内部的生理病理变化是随四季推移而有所不同的:多发病也有季节性,如春多风病,夏多暑病,长夏(阴历六七月间)多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中医临床所见确是如此。这叫“人与天地相应”,古医书上早有记载。

3.在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当以人为本,是人按其体质特征对天地四季变化作出反应。例如怕冷的寒体夏天好过些,怕热的热体则冬天舒服些。前者叫“能夏不能冬”,后者叫“能冬不能夏”。

4.四季进补应随人的体质类型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不少人进补时一味用些温补的或滋阴的草药,也有不分青红皂白,寒热温凉、补药泻药兜在一起的大杂烩,结果食用后深受其害。

提倡冬令调补

现代人已经不是营养不足的问题,而是营养过剩或者营养结构不合理,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去平衡的问题。何况,患有慢性病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还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样,就不能单纯用补的方法,而是要用调理、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冬令进补便进一步

“升级”为冬令调补。近年来,不少中医师已经根据不同对象的体质、病情、工作状况、生活条件、思想情感等,辨证论治来开处冬令膏方,取到很好的效果,为冬令调补作出了范例,奠定了基础,受到广泛欢迎。先为调补“开路”

“调”是调理,是中医用来调整、消除人体某些失常的方法,使用范围较广如调气、调血、调经、调和肝胃、调和阴阳等。有些人由于平时饮食过量,或过食烟酒、鱼腥、油腻,造成食物积滞或痰湿阻隔,这样就必须先将肠胃调理好,弄清病史和自己的健康状况,根据中医的理论,辨证论治,辨证施补,才能做到合理有效。因为补药静者多,动者少,不少补品本来就难以消化,盲目进补,滞留胃肠,非但不能达到进补的目的,甚至还可以引起其它病变。因此调补前要先服一些调理胃肠的药,有的医生称之为“开路药”。

合理调补 因人而异

按各人的性别、年龄、体质、劳逸、心情等不同情况,有所区别。如儿童要有助发育、益智:老人要增强体力,抗衰老:妇女要补血;男子要益精等,用中医的理论来辨证调补。

因时因地而异,调补与所处气候环境、风俗习惯有关。如逢严寒之冬,可能就要多用一些温热药,以帮助抗寒:相反,如遇暖冬,就应当少用温热药。至于风俗习惯,如西北人喜吃补酒:南方人爱服人参、补膏等。可以用中药来进行调补,也可以用食疗的方法进行调补。

如果随便乱用补品,不但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还可能损害健康。尤其是开处膏方,要求十分周密,整体性很强。选用前,应当请教有这方面经验的医师。

冬令调补必备

辨清虚实当出现头痛、鼻塞、咽痛、咳嗽、甚至发热等外感病证,或出现胸脘胀闷,食物积滞,急性腹痛吐泻等实证时,即应立刻停服,直到这些病证治愈康复后,才可继续服用。

掌握最佳时间冬三月,从立冬起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民间有“冬补三九”的说法,中医从“冬至一阳生”的观点出发,认为“冬至”是冬三月气候的转折点,“冬至”开始,阳气渐升。阴气始退,此时调补可扶正固本,萌育元气,使闭藏之中蕴藏活泼生机,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开春后的流行性疾病,为明年的健康奠定基础。因此,最佳时间当从冬至开始到立春为止。

煎制方法煎煮补膏要用文火慢煮,把药先浸2小时以上,再加水至平,煮开后煎半小时到1小时,将药汁倒出,第二次煎1小时,再将两次的药汁合在一起,煎煮浓缩到滴水成珠为度,再加胶及调味剂收膏。一般煎药处方可按常规煎制。

服用方法补膏每日清晨或早晚饭前空腹服用1-2次,每次一匙。一般人参(生晒参、西洋参)每日服用3~9克,空腹分多次煎服,也可研粉吞服,每次0.5~1克,日服2次。药有偏性,不能过量服用,急于求成,急补过头就会成火,产生副作用,这也是服补品过程中最禁忌的。常用冬令补品

冬令调补,多数是请医生开处膏方进行,但也有不少群众是白行购买一些补品调补的,由于不甚了解,往往带有一定盲目性,造成不良后果。为此,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补品,供读者参考:

人参味甘性平,有大补元气,润肺健脾,安神益智等多种功能,深受人们喜爱,但品种较多,容易搞错。其功效最大的是野山参,但产量少,价格昂贵。其次是移山参,是将野山参移栽到园内培植而成,也较为珍贵。以上两种人生非症状严重者,一般少用。园参是人工栽培参的总称,由于加工方法不同,目前大致分鲜参、生晒参(蒸后晒干)、糖参(用冰糖汁等灌制成)、红参。气虚而兼有津液不足者,可用前三者:如气虚而兼有肢冷畏寒,阳虚症状者,可用红参,红参偏于温热。市场上还有高丽参,有红、白之分,以红者见优,适用于年高体弱、阳气虚衰的老年人及经常头晕眼花、五更泄泻、月经崩漏或手术后调补者。至于参须,善走经络,对四肢麻木,筋骨酸痛者,尤为适宜。

冬虫夏草味甘性温和平,能入肺、肾两经,有滋肺补肾,益精止汗,化痰止血的功效,对虚劳咳嗽,痰中带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等有较好效果,价格昂贵,不便多用。调补可用4-6根煮老鸭汤服。

枫斗又名耳环石斛,是石斛中的上品。味淡微咸,生津而不寒凉,有生津益胃,养阴清热除烦的功能。可治口干烦渴,病后虚热或阴虚眼目不明,老年人体虚津液不足等。可用6-12克煎汤或代茶服。

篇8

的日用品。果冻们,你们可曾仔细观察过这件再普通不过的物品?生活中处处藏有智慧,小小的日历也不例外。看到公历4月4日和4月20日旁边标注的蓝字了吗?你知道“清明”和“谷雨”是什么吗?也许对你而言清明节意味着扫墓活动和3天假期,但你可知道它也是24节气之一?

何为24节气?

节气是历法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方便安排农事,根据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而设立的。在公历中,一年共有24个节气,每个月中有2个。如图所示,“清明”和“谷雨”就是4月份的节气。再去日历上数一数,“清明”跟“谷雨”是否恰好隔了15天?实际上,24节气中,每两个节气都间隔15天左右。

每个节气的日期相对固定,前后浮动不超过两天。今年的清明为4月4日,到了明年,4月5日才是清明。

24节气歌

24个节气分别是什么?这么多节气记起来会不会很费力气?别担心,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早就把它们编进了一首歌谣里,快大声读读看吧!每一句看似简单的7个字中都隐藏着相应季节的6个节气,区区28个字就包含了全年24个节气哟!

你能根据歌谣的提示,结合自己或家人对节气的了解,大胆猜一猜24节气都有哪些吗?(答案稍后揭晓)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也许你会问,24节气能为农民安排农事提供参考,于我们而言又有什么用呢?别着急,且听我将应该关注24节气的N个理由一一道来。

理由1.了解四季更替

你肯定知道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断更替,周而复始,但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吗?你知道四个季节分别始于哪个月份吗?如果你的小脑袋已经摇成了拨浪鼓,那我郑重地告诉你:一旦了解了24节气,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由于地球总是沿椭圆形的轨道“歪着脑袋”绕太阳转,使得地球有时离太阳近,有时离太阳远;有时受太阳照射强烈,获得的热量多,有时受太阳照射弱,获得的热量少。于是,随着地球绕太阳的转动,在不同时间段就会出现不同的气候,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24节气中,有8个节气可以帮我们了解季节变化: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立”即“开始”,所以“立春”就象征着春天的开始。同样道理,“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其他四个节气则表示各个季节到此已经进行了一半,是每个季节的中点。

现象趣观察

在北半球,“春分”和“秋分”这两天中,白昼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夏至”这一天的白昼时间是一年中最长的。我国南方地区在这天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可达14个小时。而到了“冬至”,白昼时间将达到一年中最短,与此同时,你将在这天经历全年中最漫长的夜晚。感兴趣的果冻们到时候可以关注一下哟!

理由2.了解农业活动

有句话叫“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我们也应“吃米不忘播种人”。馒头、米饭、豆浆等食物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很常见,但你知道小麦、水稻、大豆这些农作物是在什么时候被播种、收割的吗?在24节气中,“惊蛰”“清明”“小满”“芒种”这4个节气可以给你些许提示。

惊蛰

“蛰”即“藏”,“惊蛰”即春雷萌动,惊醒了蛰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虫。这意味着天气回暖,农民伯伯要开始耕田啦!如谚语里说的那样――春季生产掀,从南到北忙春耕。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头把土松。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

清明

从“清明时节,点瓜种豆”中可知,播种的时节到了!玉米、高粱、棉花、早稻都该下地了。

小满

在北方,“小满”意味着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渐渐饱满。在南方,正是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小满”提醒农民伯伯要将田里蓄满水,否则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

芒种

这大概是农民伯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既要收割大麦、小麦、蚕豆、豌豆等,又要管理好中稻、棉花等,防止病虫害,还要赶紧播种大豆、山芋、小白菜等。

理由3.有助于制定旅行计划

篇9

关键词:学习方法 实践 地图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地理学的研究范同很广,俗话说得好:“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也就是说,大到宇宙空间,小到一个区域等等,都是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山西省是2008年进入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高中地理教材的版本有很多,如: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那么太原市用的地理教材是湘教版,湘教版最突出的特点是活动设计多,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活动组织教学了,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我们都必须一一实践,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舍这些活动。那么高考模式依然是“3+文综”,“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文综”指的是政治、历史、地理。在文综这三门课程中,地理可以说是相对比较难的科目,那么针对地理这门课程我们是要注意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的。

一、要理论联系实践

地理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

如自然地理中的第一章第三节讲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中,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会产生偏移是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那么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和五带是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同学们要记住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就可以联系实际的记了。就我们北半球来说,由春分日到夏至日是昼长夜短。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由夏至日到秋分日是昼长夜短,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由秋分日到冬至日是昼短夜长,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由冬至日到第二年的春分日是昼短夜长,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最后回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上,凡是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就昼长夜短:凡是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就昼短夜长;凡是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就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凡是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就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这样联系实际的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就很容易记了。

上面是联系实际地记住一些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还有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一些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比如我们要买房子,为了老人住上方便,想买套一层的房子,还想要采光条件好一些,那么最佳的看房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这就要用到地理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这一知识点了。就拿太原市来说,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只要冬至日那天一层的房间有光照条件,其他时间就会有光照条件。所以我们就可以选择在冬至日这天去看房。同样,其它城市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样的话,楼房设计者就必须遵循这一地理规律来计算两栋楼房之间的间距,间距太小就没有光照了。再如,工厂进行选址时,就得充分考虑原料、能源、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水源等等方面因素,从而对工厂做出合理的区位选择。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在这儿就不一一例举了。

所以说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理论联系实践,并能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活学活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要学会使用地图

俗话说的好:“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地图的类型有很多,如:景观图、地形图、等值线图、光照图、地质构造图、气候类型图、城市规划图等等。地图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那么在高考题中地图也是被应用的淋漓尽致。

篇10

春节的魅力

四(2)班 王 娟

当阴历翻到冬至这一天,春节就快到了。在我的家乡,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宰杀年猪,贴春联,蒸年糕,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到处是一派节日的气氛。

我的家乡坐落在素有“八千年悠久历史文化”之称的秦安县西南角的一个小镇。每逢春节,这里的趣事可不少呢!尤其是“腊八节”过后,乡间小道上开始热闹起来,人们三三两两、有说有笑,那是往返镇上购置年货的人们。买东西的、卖东西的,大声叫喊着,欢快地笑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独爱街头那“套礼物”的活动,因为运气好一元钱就可以套取自己最喜欢的礼物。礼物有很多,铅笔、模型车、玩具狗、小金鱼、洋娃娃……一旦套中它们就属于你了。

春节趣事

四(2)班 蔡 好

说起今年春节,我过得别有一番滋味,而趣事也是源源不断。

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精神饱满,街上人山人海。只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前贴着春联。亲戚们聚在一起吃饭,互相祝福,所有的人都期盼着除夕之夜的到来。

“噼里啪啦……”在鞭炮声中,人们点燃了焰火,好漂亮啊!鞭炮刚放完,爸爸又抱来两大箱花炮放。花炮“嗖嗖”地飞到了空中,一朵一朵美丽极了。满天的礼花,有绿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落下的火星像流星一样划过,消失在夜空中。

看完烟花,我又和妈妈一同去了泰山庙烧香拜佛,那里人可多了,大家都祈求健康,希望自己的家人平平安安,也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快乐的春节

六(2)班 王 娜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近了,春节就要来到了。

过了“腊八节”,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年货也渐渐丰富了起来。看啊,春联、年画、爆竹、烟花等等,摆得满地都是,行人也是挤得透不过气来。真可谓:“过年惹得行人醉,直把旧岁作新春。”

“噼噼啪啪”,是谁在身后燃起了几串小鞭炮?“轰轰隆隆”,又不知是谁在不远处放起了大花雷?“过年喽!过年喽!”几个小孩在路边奔跑着、追逐着、呼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