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31 16:2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报效祖国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报效祖国的诗句

篇1

每一次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每一次唱起庄严的国歌,爱国之情便在我们的胸怀激荡。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我们为祖国日益强盛感到自豪!

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故事:在一节地理课上,一个中国留学生为自己国家的腐败而痛心。看着美国最新式的火车与自己国家的破车,他感到羞愧,不仅如此,他还受到了外国学生的嘲笑。因此,他努力读书,发愤图强,决心要报效祖国。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成功地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了,带着老师罗索夫人给他的地理类资料回国了。他为我国铁路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汉族12岁留学美国,1878年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主修铁路工程。他的出现使我国近代铁路有了希望,著名的人字形“京张铁路”就是由他主持修筑的,修路过程中,他常常与工人一起同吃同住,比工人付出了更多。詹天佑的爱国之情深深感动了我。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句多么豪气的诗句啊!人总会死,但要看死得有没有价值,为国捐躯,那才是真正受万民敬仰,流芳百世。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国家有难,作为国人,自是身先士卒。

篇2

这部伟大的杰作由325首小诗组成,小诗虽然短小,却蕴藏着一丝童趣和深刻的道理。从不止哭泣的婴孩,到历尽艰险的探险者;从没有经验的青年,到饱经风霜的老者;从平凡不过的小草,到美丽妖艳的小花;从展翅高飞的小鸟,到洁净无暇的白云,无一不充满趣味。泰戈尔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天下万物都活了起来,让它们有机会诉说自己的欢乐与痛苦。这本书的第一页就写道:秋天的黄叶,它没有什么可唱的,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这本书的诗句里面,有描写一片美景的,有描写一段对话的,还有凭着对生活感悟写出的警世格言。其中有一句,叫:“我今晨坐在窗前,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这句话饱含的哲理其实也就是要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这些格言不但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警世作用,还能作为我们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

在宝贵的时间里,我应该不断创新,“现在”很快就要变成“以前”,我不能为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因为那已成为了历史,不足挂齿。“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就像秒针每走一点,然后歇歇脚这样停留了一会儿,当我想要抓住这即将变成历史的那一会儿时,它却从我的指缝中流失,成为了历史,所以,要保留时间,是不可能的,只有争取时间,利用时间,抓紧奋斗,那才是最重要的。

看《飞鸟集》的第一感觉就是清新,既不是村上春树那阳光中带着忧伤彷徨的青春故事,也没有雨果那种悲痛的剧情,它仿佛是浩瀚宇宙中最最新鲜的空气,让我有一种想一口气吞并、吸收它们的感觉。

我原来跟随时尚,哼流行歌曲,买新颖文具,读科幻小说,看动漫电影,我认为它们充满趣味,但是,读了《飞鸟集》,我不这么想了,我认为文学和时尚是反义词,时尚在此岸,文学就在彼岸;时尚是波光,文学是河床;时尚哗哗地向前流,文学则静静地沉淀;时尚也许可以流传的很广,但文学可以流传的更久远;时尚也许可以在瞬间让你眼前一亮,文学却可以在你掩卷闭目后悠然心动!

我不知道泰戈尔如何把所见翻译成诗句,让那神奇的文字穿过阡陌红尘,穿越种族国别,安抚我这颗纷繁芜杂的心灵。但是,我知道,我要努力,我要按照《飞鸟集》中的格言警句去做,从现在作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家园包括大家和小家,大到国家,小到私家。品味书香,和谐家园,顾名思意,就是读好书,才能光宗耀祖,出人头地;才能回报社会,报效祖国。我们的身上背负着建设国家的责任,只有认真读书,从小立志,珍惜时间,抓紧奋斗,将来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奉献。

《飞鸟集》的诗句不仅能激励我上进,还能在我消极沮丧之时就像一曲美妙的乐曲深入人们的心灵一样用它清新的文字来让我的心静下来,想想花儿与果实的对话,想想鸟儿与白云的理论,再想想山峰与落日的结合,多么充满趣味,我那颗杂乱的新心自然也就平静下来,回头再想想刚才令我生气的事情,才会觉得十分可笑,不必为其绞劲。这时的《飞鸟集》还真是一位很好的心理医生呢!

篇3

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家乡,穿上军装,我们步入军营,锻造我们火热的青春。部队是一个大熔炉,铸炼我们刚强人生。军营生活使我们走向成熟,走向坚定。嘹亮的军歌声中,唱响我们火热的激情。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是新时期的子弟兵。

不管是来自辽阔碧绿的大草原,还是来自塞外飘雪的北疆,不管是来自四季如春的云南,还是江南水乡。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与梦想,“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座右铭是我们不变的理想。走过寒冬酷暑,走过叶枯叶荣,在绿色军营里,有我们报效祖国的不变的理想。绿色的军营,绿色的梦想,我们大踏步地向着前方,将美好的军营生活歌唱。军营生活的调色板上有我们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身影,内务、技能比赛使我们百炼成钢,训练场上洒下了我们滴滴艰辛的汗水,比、学、赶、帮、超的热情激励我们战胜困难、乐观生活。军营里没有了我们青春年少时的那种狂乱,有的是对知识的渴求、对生活的幻想,对这身橄榄绿的思考。“当兵为什么?”“当兵光荣”“当兵让自己接受艰苦的锻炼”“当兵让自己成熟起来”……一句句豪言壮语,填充我们心中的理想,成为了我们至死不渝的前进动力,我们用浸满汗碱的军装、晒黑的脸膛、起泡的手掌在这块绿色土地上耕耘理想和信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李白优美、感伤的诗句让我们想起了当兵离家的那一刻。忘不了母亲在灯下细细缝制平安符的样子,忘不了离别前父亲那双凝聚希望和信任的眼神,忘不了父老乡亲的一句句叮咛……也想起了生病时,战友们的一声声问候,排长送来的水果,指导员送来的热汤……太多太多的回忆,绞得我们心酸,绞得我们心愧。是啊!军旅,是多少人渴望的生活,“一二一”的口号声、铿锵有力的步伐,演奏的是我们军人雄赳赳气昂昂的信念和气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铸就的是我们军人的毅力和刚强!官兵情、战友爱凝聚的是胜似亲兄弟的情谊!而我们怎么能怀疑自己肩负的这份职责?想想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有多少战友,特别是生活在一线的战友,不管是在边陲孤岛,还是在荒山野岭,抑或是日晒雨淋,抑或是风餐露宿,手握钢枪,凛然于寒风暴雨中而无所畏惧,在抗洪救灾的阵地上顽强拼搏,站岗、执勤、巡逻……他们用热血和青春谱写着报国戍边的壮烈情怀。寂寞时,我们就把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里,把思念寄托于头顶的明月,让明月给家人报去一份平安和祝福,“我是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成为我们心中最坚定的信念!

“头顶边关月,情系天下安,当兵走四方,时刻听召唤……爱心献给千万家,真情捧在百姓前……”听,军歌在耳边唱响,看,国旗在眼前飘扬。是啊,国旗下有多少烈士在鼓舞着我们,歌声中有多少观众在仰视着我们,我们应以“我是一名军人”而自豪。寂寞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寂寞,思想的寂寞。想到这,一种信念在我们心中升腾:用火红的青春去捍卫红色的国旗,升华生命的内涵,铸造不朽的军魂,真正无愧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篇4

[关键词]传统文化 唐诗 经典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60

唐诗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她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月亮,更是一种背景,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也是一种审美意趣。如何引领孩子解读月亮意象,品味月光里诗人的心灵律动,解读诗人高尚而透明的情感呢?

一、走进唐诗,背诵经典

大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的诗,伴随着孩子们成长,带给了他们许多启发。因此,我在班上开了个小小诗坛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积累的唐诗。展示分四组:第一组要背得既快又对;第二组要背得既有节奏感,又有感情;第三组整体演读一首古诗;最后,全班展示根据古诗排练的课本剧。

在展示中,孩子们表演得声情并茂,精彩纷呈。

二、诗中瑰宝,咏月撷趣

在古人眼中,月亮是怎样的?我引领孩子们一起品读古人眼里不同的月亮。

(一)感悟不同地点的月

李白的《静夜思》写的是床前的月,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写的是海上的月,王维的《山居秋暝》写的是松林间的月。唐朝的月亮,出入山川溪谷,游走湖畔江岸,皎洁白皙。

2.感悟不同季节的月

找出一组诗,分别让学生感悟春夏秋冬的月。这些月亮,有的像打仗的铁钩,有的空明、澄澈、高洁。

三、不同形式,演读悟情

唐诗不仅魅力无穷,而且它背后的故事更是充满悬疑、诱惑与神秘!于是,我让学生演读,了解唐诗背后的逸闻趣事。

(一)演读《古朗月行》

演读李白的《古朗月行》,首先让孩子们读出月亮的可爱,读出诗的韵味;再读品悟,想象怎样通过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月亮的可爱。我让孩子们穿越时空,来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演一演李白的童年生活。

生1:李白李白,快看天上那个圆圆的是什么呀?

生2:恩,又圆又大又发亮,好像是用白玉做的盘子吧!

生3:我看像是王母娘娘瑶台上的镜子,飞到青云端上去了。要不,怎么会照出人的影子呢?

这是孩子眼里的月,它是可爱的!表演中有一些即兴生成的内容,灵动而有活力。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感受到诗的美好意境。

(二)演读《月下独酌》

小时候,李白眼里的月亮是可爱的。那长大后,李白眼里的月亮又如何呢?

课件出示《月下独酌》。两个学生一起读,要求做到了一字不差,有节奏感。

师:“酌”什么意思啊?(喝)

师:“酌”就是斟酒,倒酒喝。你们看,李白是跟谁喝酒?(自己,月亮)

师:对啊,跟月亮喝酒。还有谁陪他啊?对影成三人?(影子)

师:诗人、明月、影子――说是三个人,其实是――(一个人)

师:怎么样?(孤独,寂寞)

教师补充拓展:李白原想在四十岁以前成名立业,但他得罪了朝廷权贵,空有才华,却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这便是李白的悲哀:悲而雄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四、时空永恒,寄情于月

同是月亮,诗人笔下的月亮为何如此不同呢?在李白小的时候月亮是可爱的,而长大的李白在月下品味的则是孤独寂寞;诗人李贺借月亮表达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而王昌龄则借月亮表达对边关战事不断的无奈,对国无良将的感慨。

大家思考讨论:为什么诗人笔下的月亮如此不同?难道真的是月亮在变吗?

月亮并没有变化,不同的是诗人的心情:在作者高兴、难过、悲伤、痛苦、孤独时,笔下的月就带上了不同的感彩。“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是借月亮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

篇5

关键词: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多元主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174-04

一、引言

庾信(公元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的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他的前期生活《北史・庾信传》有记载:“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为右卫率。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由此可见,庾信的少年时代生活是非常舒逸的,既可以饱读诗书,还能够享受荣华富贵。而这源于他生活在一个政局安稳的年代和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兼有权势之家。

他的前期生活在南朝度过,他所生活的梁当时是梁武帝萧衍在位早期。萧衍是当时最具全才的皇帝,他于公元502年代齐建梁。在位早期,他大兴入学教育,制作礼乐,并且自身始终好学不止。他也很会收买人心,对于萧齐王室成员,能够量才录用,所以梁的百姓生活还算平稳。

庾信家世显赫,而且他的祖先及父辈都有着特别高的文化素养。庾信的祖先在周代曾经是掌庾官,因而姓庾。其八世祖庾滔随晋室南渡,官至散骑常侍,于是他的家便由南阳徙居江陵。庾信的祖父庾易“志性恬静,不交外物”(《南齐书・高艺传》),以“文义自乐”(《南史・庾易传》)。庾信的父亲庾肩吾博学多识,很有才华。他与萧纲不仅是单单的君臣关系,他们还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永明新体。庾肩吾曾写给萧纲6篇谢启。庾肩吾的内人还收到过东宫萧纲送的春衣,可见庾肩吾在萧纲眼中的地位之特殊。庾信的大伯父庾黔娄,东宫建立后,为太子萧统掌文翰。他文学修养和政治素质都很高,曾任蜀郡太守。庾信的二伯父庾于陵也是一位很有名的文学家。

若不是公元548年的“侯景之乱”,庾信很可能不会成为今天大家熟知的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而只是一个在梁朝小有名气的宫廷文学家。554年,梁元帝萧绎派遣庾信出使西魏。就在这一年的九月,西魏大军进攻江陵。萧绎命高善宝将江陵藏书十四万卷烧毁。这年十一月,城破,萧绎归降梁。一月后,萧绎被杀。就这样,庾信成了亡国之使,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南朝,一直到老。在北朝,庾信先仕西魏,再仕北周。虽然,西魏统治者不断给他加官进爵,周明帝、周武帝因为他的才气重用他。但他并没有因此忘掉故国――梁,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他对故国的思念。《拟咏怀二十七首》(以下简称为《拟咏怀》)是他晚年写的一组抒情诗。该组抒情诗虽然是庾信摹拟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而写,但它却是庾信最真实、最复杂心态的深情表达。《拟咏怀》内容丰富、情感多样,除了包含庾信的思念故国之外,还具有壮志未酬的失意、贰臣身份的惭愧、物是人非的感慨、身不由己的无奈、羁旅身份的体认、故国将灭的忧虑等多元主题。这些主题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二、《拟咏怀二十七首》多元主题的解析

《拟咏怀》不是庾信在一时一地所写,所以内容极为丰富。这些丰富的内容中包含着庾信的复杂情感,诗歌因此也具有了多元主题。这些主题不仅各有特色,而且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思念故国的惆怅

虽然庾信曾代表梁出使过其他国家,但“有去无回”的西魏之使无疑是绝无仅有的一次经历。他是带着梁主让他试探西魏的使命来到西魏的,而现在,梁却被西魏所灭。身在西魏的庾信怎么能忍住对故国的思念?《拟咏怀二十七首》中抒发作者对故国思念的诗句非常多,我们一一解析。

如,《拟咏怀》之三:

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倡家遭强娉,质子值仍留。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

在这首诗中,诗人引用了荆轲入秦一去不复返的典故和陇山之东人民登上山头远望的悲思来写出自己再也不能回到故国的悲苦,以此写出自己对故国的思念。而最后两句则通过自己年岁已高,不能为国报仇而更加思念故国。

再如,“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拟咏怀》之四)《韩诗外传》曰:“孔子去鲁,迟迟乎其行也。”《史记・张良传》曰:“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太父、父五世相韩故。”这里,诗人用“去鲁”比喻自己离开了自己的家园。五世相韩,比喻自己和父亲都仕梁。两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自己对梁的思念。“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己恩。直言珠可吐,宁知炭可吞。”(《拟咏怀》之六)这四句是说梁朝以国士遇对自己,对自己有知己之恩,而自己却无以为报。在这里,对故国的思念是惆怅的。“昔尝游令尹,今时事客卿。不特贫谢富,安知死羡生。”(《拟咏怀》之九)通过今与昔的对比以及自己不幕荣华富贵写出自己对旧主的思念。“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拟咏怀》之十)客在他乡的庾信此时分外想家。《拟咏怀》之二十二中“南国美人去,东家枣树完”写到自己如嫁出去的女儿从此不回家一样,“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写出自己离开家乡的孤离。在前面这些感情的基础上,最后两句“不言登陇首,惟得望长安”自然而然地表达出自己的思乡之情。“徒劳铜雀妓,遥望西陵松。”(《拟咏怀》之二十三)遥看梁元帝的坟墓勾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出门车轴折,吾王不复回。”(《拟咏怀》之二十七)一句“吾王不复还”,写出了庾信对元帝千丝万缕的思念与失去元帝的伤感。

(二)贰臣身份的惭愧

庾信在南朝的生活过得很安逸,这得益于当朝统治者对他的厚爱。现在,他做了西魏的侍臣。西魏统治者宇文泰对他也不错。想想被宇文泰杀害的萧绎,再想想他自己现在受到宇文泰厚爱的自己,他心里怎么能不产生愧疚?这份愧疚在他的《拟咏怀二十七首》中显得很沉重。

例如,《拟咏怀》之十:

悲歌度燕水,弭节出阳关。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游子河梁上,应将苏武别。

一方面由于被迫仕于北朝,一方面又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像李陵这样仕于异族的人,像荆轲这样誓死不还的人,都势必会触动庾信的充满愧疚的内心。

“惊飞每失林。风云能变色。”(《拟咏怀》之一)《庾子山集注》解到:“风云比喻佐命之臣,江陵三年,即遭其变。松竹比有节之士。西魏一使,良可深悲。自喻去梁仕周,致哀失节也。”我们可以看出,在庾信的心里对于梁朝旧主是愧疚的。“避谗应采葛,忘情遂食薇。”(《拟咏怀》之二十一)这是说自己在江陵时,出使西魏,是采葛,而仕于周,则是食薇。这写出自己“没有伯夷、叔齐的义气,只是一个贰臣”的惭愧。

(三)物是人非的感慨

从仕梁到仕西魏,对庾信而言,这一切变得好快,他把自己对于这些变化写在了《拟咏怀二十七首》里,用诗人的方式诉说出了自己的感慨。

如《拟咏怀》之二十一:

倏忽市朝变,苍茫人事非。避谗应采葛,忘情遂食薇。怀愁正摇落,中心怆有违。独怜生意尽,空惊槐树衰。

诗歌开头,诗人用了一个词“倏忽”,江陵“倏忽”间陷落了,梁元帝“倏忽”间被害了,只剩下自己和这个苍茫的世界。庾信,只是一个诗人,他不能改变什么,他能做的只是仰天长叹。

“昔日东陵侯,惟有瓜园在。”(《拟咏怀》之二十四)这两句诗人把现在留在长安的自己比成了东陵故侯,叹出了世事的多变。

(四)身不由己的无奈

作为“亡国之使”,留在西魏是逼不得已的。做西魏、北齐的侍臣也只是无奈的迎合。

在《拟咏怀二十七首的》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诗句。例如,《拟咏怀》之九:

北临玄菟郡,南戍朱鸢城。共此无期别,俱知万里情。昔尝游令尹,今时事客卿。不特贫谢富,安知死羡生。怀秋独悲此,平生何谓平。

庾信入北之后收到了西魏宇文泰和北周明帝、武帝的器重,生活足够“富”。但他在这说自己不慕富贵,不乐生。这表明他是身不由己的。

“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拟咏怀》之三)前一句说倡家(即妓)之所以为倡家是被迫的,后一句说质子也是被强留的。借以说明自己的仕魏、仕周是身不由己的,是被逼的。对于一个诗人,若非十分无奈,他怎会把自己比喻得如此不堪?“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拟咏怀》之四)更是直接表达出自己的不乐意。《拟咏怀》之十四写到:“麟穷季氏,虎振周王圈。平生几种意,一旦冲风卷。”这里,庾信把自己比喻成中的麟,圈中的虎,平生没有一点自由。

(五)壮志未酬的失意

庾信是有报效国家的宏图之志的。但是入北之后无奈身陷异国,壮志未酬。如《拟咏怀》之一:

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风云能变色,松竹且悲吟。由来不自得,何必往长岑。

诗前面一连串的铺垫,诗中最后两句“由来不自得,何必往长岑”道出了诗人的失意之情。由何必引起的反问句表现出了作者失意之中的无奈,耐人寻味。

同样,在《拟咏怀》第二首中,他写到:“赭衣居傅岩,垂纶在渭川。乘舟能上月,飞欲扪天。谁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洛阳苏季子,连衡遂不连。既无六国印,翻思二顷田。”这是说诗人自己本来有“上月、扪天”的帮助梁王的兴梁大志,奈何现在出使西魏,没有像“六国印”这样可以统领军队的东西,只能想着那小小的两顷土地,失志的感情表达得很到位。“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拟咏怀》之三),这四句写出了诗人晚年感慨自己不得志的失落得心境。“壮情已消歇,雄图不复申”(《拟咏怀》之五),也是在说自己壮志不在、雄图已罢的失意境地。“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拟咏怀》之六),这里诗人说司马相如可守灞陵而自己却不能为死去的元帝做点什么。这是自责,更是失意。如果他有上天揽月的本领,那么又怎么会为了这等小事而自责呢?“怀秋独悲此,平生何谓平”(《拟咏怀》之九),同样的感慨,同样的失落,想想自己少年时的志向,就顿感凄凉。“麟穷季氏,虎振周王圈。平生几种意,一旦冲风卷”(《拟咏怀》之十四),读来更感凄凉。诗人以中之麟、圈中之虎自比,以此来悼念自己那被风冲散的意志,落寞之意可见一斑。在“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拟咏怀》之十八)中,我们读到的依然是一个因为不能报效祖国而忧愁的诗人。一个“中夜”、一个“忽然”就为我们生动地塑造出了一个失意的爱国者形象。“鼎湖去无返,苍梧悲不从”(《拟咏怀》之二十三),则写出了自己不能与元帝出生入死的无奈。

(六)故国将灭的忧虑

作为一名有文无武且处在异乡的诗人,庾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魏大军攻陷江陵。故国将灭,庾信在《拟咏怀二十七首》中表现出了对梁元帝萧绎的失望和对梁国将灭的深深忧虑。

例如,《拟咏怀》之十二:

周王逢郑忿,楚后值秦冤。梯冲已鹤列,冀马忽云屯。武安檐瓦振,昆阳猛兽奔。流星夕照镜,烽火夜烧原。古狱饶冤气,空亭多枉魂。天道或可问,微兮不忍言

前两句写出了西魏攻城之军的盛大,后两句则写出了他们攻城的速度之快。“古狱饶冤气,空亭多枉魂”,是描写战争给梁朝百姓带来灭顶之灾,无数冤魂在将要灭亡的江陵上空飘散,多么恐怖,多么可怜。诗最后一句“天道或可问,微兮不忍言”则概叹是天要亡梁,而自己不敢多问。

“横流遘屯慝,上结重氛。哭市闻妖兽,颓山起怪云”(《拟咏怀》之十三),以征兆之说道出江山将陷;接下来“智士今安用,思臣且未闻”写出国家无人可用的凄惨景象;最后一句“惜无万金产,东求沧海君”通过写自己的能力有限写出对国家的担忧。再如,《拟咏怀》之十一前两句“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写出江陵败后的惨状,而最后两句“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则写出了江陵之败的根源是元帝的无谋无智。诗人在抱怨要不是元帝只顾眼前享乐,下场不会如此凄惨,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可以看出诗人对元帝的失望。还有,《拟咏怀》之十五:“折骸犹换子,登爨已悬巢”、“轻云飘马足,明月动弓”、“楚师正围巩,秦兵未下崤”都写出西魏之军的强大。但战事如此紧急,却“始知千载内,无复有申包”,没有一个人像申包胥一样保护国家。这里既有诗人对国家的担忧,也有诗人对国家的失望。《拟咏怀》最后一首中,“罗梁犹下”与“杨排久飞灰”形成魏强梁弱的鲜明对比。诗人这样写,有对故国将灭的忧虑,也有对梁军之弱的失望。但诗人对元帝的感情不会变,最后一句“出门车轴折,吾王不复回”中诗人称元帝为“吾王”,足见他此刻的心痛之感。

上述六大主题是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的主要内容。这六大主题在二十七首拟咏怀诗中相互穿梭,贯穿始终,造就了《拟咏怀》的多元主题。但是,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六大主题都离不开一个词――乡关之思。理由如下:

思念故国的惆怅和故国将灭的忧虑与乡关之思的关系很明确,不细论。“贰臣身份的惭愧”这一主题源于庾信的乡关之思:因为如果身在北朝的庾信没有思念家乡,他就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贰臣”,也不会因此而惭愧。庾信有“物是人非的感慨”,他感慨的是江陵的陷落、元帝的被杀。如果没有思念家乡、思念故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慨。“身不由己的无奈”也源于乡关之思,因为如果他享受北朝的生活,就不会觉得自己是被迫的。正是因为难以忘掉故国,才会觉得自己留在北朝是像倡家一样被迫的。“壮志未酬的失意”则更好理解,如果没有乡关之思,他怎么会因为自己不能报效祖国、为国报仇而失意呢?

除了上述六大主题以外,《拟咏怀二十七首》还有“怀抱独,平生何所论。由来千种意,并是桃花源。皮两书帙,卢一酒樽。自知费天下,也复何足言”(《拟咏怀》之二十五)的隐逸思想,“在死犹可忍,为辱岂不宽。古人持此性,遂有不能安”(《拟咏怀》之二十)的史家意识,“君见愚公谷,真言此谷愚”的自愚心理,“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的羁旅状态的体认等思想。这些思想由于所提较少,点到即可。

三、结语

《拟咏怀二十七首》主题多样,内容丰富。丰富的内容间又有着一个统领整组诗的中心点――乡关之思。这些巧妙的安排让我们在阅读诗句时,不会再想这仅仅是对阮籍的模仿,而是会体会到这是作者血和泪的结晶。他的诗句会打动我们,会让我们有穿越时空去和他一起面对亡国之痛的冲动;他的愧疚之心会教育我们对朋友要忠诚;他的忧国忧民会让我们懂得我们是国家的一份子,应该为国效力。这些都是庾信诗歌独有的魅力。

然而庾信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此,他对继他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隋唐文学也有影响。隋文帝在584年,也就是庾信去世的第四年下诏改革文风,他改革的方向正是北周盛行的庾信体。处在两代交易之际的诗人王绩也受到庾信的影响,比如他的《田家》中:“阮籍生年懒,嵇康意气疏。”颇似庾信的《奉和永和殿下言志》中:“阮籍长思酒,嵇康懒著书。”杜甫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之五)可以看出杜甫对庾信的认同。而且已有学者研究出杜甫本身也受到庾信的影响。所以,庾信的影响力是深远的。他的作品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就像咀嚼《拟咏怀》一样。

参考文献:

〔1〕庾信.庾子山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吉定.庾信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徐宝余.庾信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4〕鲁同群.庾信传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篇6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感恩教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39

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地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感恩”传统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加强感恩教育,在全社会进行感恩教育宣传,不仅是学校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不能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的思想品德教学,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还要教学生学会感恩,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感恩不仅是人基本修养的体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感恩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有重大的意义。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学校是“好学生”。在班级中,他们性格专横、脾气执拗,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不能接受,甚至顶撞教师,态度蛮横,他们对家长和教师的关爱表现冷漠、无所谓,认为大人对他们的各种付出都是应该的。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在教学中,笔者处处都有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素材和契机,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感恩意识,加强个人思想品德建设。笔者现将经过教学实践和探索后对政治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谈以下几方面的感受:

一、引经据典,拓展思维

在讲到“相亲相爱一家人”和“师友结伴同行”这些章节时,笔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引用了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话“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即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社会上要尊敬师长;邻里朋友给我们的帮助与关怀,我们要报答众人的恩情和付出,感恩朋友的信任和情谊,从而推广到感恩社会与祖国,最后到感恩自然。让学生知道,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和祖国给予我们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我们自然要回报社会,感恩于祖国。大自然赐予我们澄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和空间。只有懂得感恩自然,才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和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二、走进生活,激发真情

在课堂上,笔者用生活中的感恩事例来诱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因为生活中的感恩事例和学生最为接近,有很强的说服力,学生在心理上最容易接受,这样,学生内心深处的真情就会激发出来,感恩意识在他们心中会自然形成。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笔者还将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真实事例,并耐心地讲明道理,使学生感觉到感恩的意义和乐趣,从而体会到一个人对父母、对家庭和对社会的价值。如孔繁森、徐本禹、任长霞等人的先进事迹以及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会沟通,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让学生听取感恩材料,启发感恩思想和意识,激发感恩真情,从而更大力量地支配学生的行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就更加明显,感恩教育的目的就会更容易达到。

三、巧用资源,事半功倍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笔者经常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比如,在上课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如讲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内容时,笔者在课件上设置了祖国的名山大川、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的新农村、在社会每个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的人们等,使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了解一目了然,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在讲“人生当自强”时,笔者放一段关于的短片,那浓眉英姿、微笑的神态,使学生感受到了那博襟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以及他“为中华之崛起”的豪言壮语;在讲“艰苦奋斗精神”时,笔者把从校园里拾来的白白的馒头摆上讲台,让同学们背诵“锄禾日当午……”的诗句,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气氛中品味感恩、思考感恩、学会感恩。

四、教育多元,注重实践

思想品德教学也是需要多元化的,笔者经常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育,如运用小故事和典型事例。一方面,笔者选用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笔者先将这些故事讲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最后笔者再加以引导和点评,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笔者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讲发生在身边或自己身上的关于感恩的故事。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爱社会、为社会奉献的情怀。有时,笔者会不失时机地播放感恩歌曲。如每年的母亲节这一天,笔者会给学生说:“今天是‘母亲节’,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向妈妈问好,大家一起说――‘祝妈妈节日快乐’!”。在讲到“难报三春晖”时,笔者让大家一起欣赏歌曲《母亲》,在歌声中感受为自己无微不至的操劳而又憨厚善良的母亲。在讲到父亲时,笔者又为我们伟大的父亲播放出“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的感恩旋律。

篇7

哺育我们的婴儿教育书,父母讲的故事书,哑哑学语时的识字书,学龄前的连环画,上学时的课本,课外的各种散文、科普书、历史书和国内外的名著……在我的成长生活中一缕书香始终伴着我前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生有关读书的中考作文600字,供大家学习。

中学生有关读书的中考作文600字1“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宋朝诗人黄山谷曾这样说过。在我看来,也的确如此,如果几日不读书,便觉得少了一些乐趣,说话的词语也变得枯燥无味。多读书,享受语言间的乐趣,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许多,也常常以微笑示人。一天下课,我看见朋友正专心致志在看书,我走过来,拍了一下她。“啊”似乎被我吓到,不经意把书弄掉了。“你干什么!”朋友带着一些怒意问我。“我看你那么专心,想吓吓你。”我说。“你真无聊。”朋友说完,便把书拿起继续看。我心想,读书有什么好,那么无聊,还不如去玩。想着,便出去找人玩耍。

时光的年轮在空中狠狠划下,偶尔一抬头,发现头顶已是另一片天空,黄毛小丫头渐渐变得文静,不知何时喜欢待在教室翻翻书,在文学殿堂里遨游起来。也许是因为那本叫《风筝》的书开始的吧。

偶然翻开,才发现语言的美,不一会儿就让我沉醉至此。鲁迅先生的言语宛如阳光下冰雪消融的春水,完全削去以往独有的尖锐,我仿佛看到积雪的天空中飘着许多风筝,还有你小弟眼角那颗豆大的泪。这只被折得沉重的无法飞翔的风筝,让我懂得:原来不只是在温馨中才有友情,其实误解与冲突更能见真情。

此时,我才渐渐明白朋友为何如此沉迷,被我打扰后为何发怒,怪自己后知后觉。

后来,读到雅克·贝汉的《小宇宙》,那个细小生物被放大的世界,变得欢乐许多。雨露被自然细细描绘过,贪睡的甲壳虫被雨水冲刷了叶子,弹到地上后卷缩成一团,微小的身体展现出美妙的线条;雨季到来,天空一寸一寸地变化,终于豆大的雨点落到地上、河里,化作一圈圈的涟漪,细密的雨滴有力的击打出了自然的音符。

读到这些,心情也随着它们变得愉悦,自然界每一处的细小都有着丰富的变换,像是藏在树干里的年轮,从一个圆点开始扩散,一年又一年地生长成圈圈纹路。

通过《昆虫记》,我才知道世界的昆虫原来如此繁多;通过《出卖笑的孩子》,我才知道笑原来如此重要,不能丢失;通过《红楼梦》,我才知道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悲惨爱情……感谢读书,才把我从无知变成无所不知,怪往日的愚钝没有早早读书,没有发现其中乐趣。

现在与同学讨论,也不像往日单调,运用的词语也变得繁多,心里也自豪了一些。果然,诗人黄山谷说的是对的,以后我还要多读书,勤读书,一直延续,成为一个博览群书的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中学生有关读书的中考作文600字2最朴素的笔墨描绘出最美丽,最有色彩的图画,最平凡的笔墨透出最感人,最耐人寻味的意境。这便是读书绝妙的享受。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久而久之便觉得读书成了一种享受,书中那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却透着令人无法抗拒的魔力,慢慢的感染着我们,把美渗透进我们的灵魂。

每当读书时,我仿佛走进作者的内心,听到他的心跳,追逐他的思想,捕捉他智慧的火花。孤单时我会对月轻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澎湃时我会想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我甘心被这灵动的文字所融化,这便是我读书时那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深夜,点一盏灯静坐在窗前,品着热腾腾的香茗,读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总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置身于想象中,好似我正走在那潮湿的小煤屑路上看着那荷塘中的月光倒影。

作者那字里行间的感情如浆液般,溢于笔墨间,使你或是平静,或是悲伤;或是悠远,或是绵长。每当想起那“笼罩着轻纱的梦”,便不知不觉的醉了,仿佛走进了一幅意境悠远的中国画,这便是一种独特的享受。

随着我渐渐长大,我喜欢上了中国古典名著。喜欢上了《水浒》中,梁山好汉的豪放仗义;感慨《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无限悲凉;最崇拜《三国》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放。

我向往与诸葛亮结识,欣赏他“未出茅庐,先知天下事”的才智:惊叹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谋略,还钦佩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若渴,最感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谋深算……

此时,激情,霸气荡漾于我全身,好似我已来到那萧萧的古战场。俗话说得好:“读史使人明志”,读书不仅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与满足,还教会了我许多哲理,使我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而又充实。

读书,总让我的心随着文字曲折起伏,沉浸在那朦胧的世界里,忘却一切烦恼,只去享受那份难得而不凡的快慰。

每当漫步书中,当指尖滑过书脊时,那每一丝快慰,都使我无比幸福与自由。我想说,读书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

中学生有关读书的中考作文600字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根据调查,全国有80%的人不知道世界读书日,甚至很多人已经淡忘了阅读,我不由得暗自叹息。

有人曾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现在有的人似乎把读书给遗忘了,而有些人把读书看成是一种享受,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却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把读书遗忘了的人,就像井底之蛙,眼光永远停留在那块被圈起来的、有限的天空;而把读书看成一种享受的人,徜徉在未知的知识海洋里,虽身未动,但心已远,他们总是在慢慢进步,飞快成长。

我们更应该把读书看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有时你一个人呆在角落里看书时,书中那些看似枯燥却蕴含着大道理的文字会把你带进一个全新的世界,激发你的奇思妙想。但是书籍的内容也有好坏之分,如果你选择了一本内容好的书,就像把一个好“老师”带回了家,选了一本内容不健康、没有营养的书。

就像跟错了D导航仪;说到这里,其实就是说,书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所以选择好的书籍进行阅读,它就会像“好老师”一样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它也会像我们的好伙伴一样陪伴在我们的身旁,每天向你诉说精彩动人的故事。无论是在少年,青年,还是老年,书都会陪伴我们。书就像海洋,里面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让我们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吧!

每天早晨我经过学校的教学楼,都会听见阵阵读书声。走进教室,在教室的前后两端分别摆放有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找书,有的同学找到了书就回到座位上认真地看起来;有的同学还在书架上认真挑选,像是在挑选自己心爱的礼物;有的同学干脆凑到一起看同一本书,看到精彩的部分,他们脸上不自觉地洋溢着笑意;有的同学看着书,眉头紧锁,表情凝固,看起来很揪心的样子,我想他一定是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感染了,在替书中的主人翁担心.....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名句总是在我们的耳边回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好好读书,而且读好书,才能让我们分辨是非黑白,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学生有关读书的中考作文600字4古人云:“一日不读书便觉得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我们每个人阅历的深浅,可以来自“万卷书”,也可以来自“万里路”,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发现自己,更好的领悟这个世界。

当我们对这个世界懵懂无知时,是读书改变了我们。当我们无法完全了解这个世界时,不妨毫无目的地读书,读书多了,容颜自会改变。许多时候,人们以为自己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仍是存在的,在气质里,在生活里,在所有的事情里。

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若非是“读书破万卷”,王勃怎会在宴会上即兴写下《滕王阁序》,写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千古名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了满腹经纶,才能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而读书越多,越感觉自己渺小且肤浅,当读过的书越来越多时,就会觉得这个世界越神秘,这样,我们就会在不停地读书中认知世界,认知自己。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慨细雨与闲花的落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地打在罗衫上时,谁能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么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在青石路上时,谁能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么铺满了整条幽径?这些都是从读书中得到的。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是御前侍卫,相国公子。可当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只是无声而已矣,这些都是从读书中得到的。

数百年来,朝代更替,社会变迁,曹雪芹的旷世之作《红楼梦》却从未被人超越。他看到了盛世,也看到了衰败,写出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红楼梦》一书,处处莺莺燕燕,各有千秋,而这又是一部奇特的小说,我总觉得他透露的生命现象,即便在今天,也是一个梦想,这也是从读书中得到的。

读书所带给我的感觉,仿佛雨过天晴,太阳透过云霞,忽然透出万丈光芒。

中学生有关读书的中考作文600字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经典名言无不激励着我们要认真读书。在这些经典名句中,有一句深深地激励着我,那就是梁启超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它告诉我,现在要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报效祖国。

从我来到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的那一刻,我便开始学习,学习认知这个世界。开始,我学会了坐、站、走,接下来我牙牙学语。后来我进入学校接受知识。

小时候的我,总以为上学就是去学校与小朋友玩耍,不会想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慢慢的我长大了,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开始认真对待读书。耳边回响的是老师经常重复的话语:“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当时的我很是不解,读书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怎么又与国家扯上了关系呢?

抱着这样的疑问,我去找了老师。老师一开始并没有和我说什么,只是将我带到了一片树林里,那是学校的一处美景。老师告诉我,这里原来是一块空地,上面什么也没有。之后学校组织学生从家里带一株树苗到这片空地上种,几年间,无人打理,任其自由生长。直到今天,它们已长成参天大树,郁郁葱葱的,成为校园里的美景。此时,老师问我懂得其中的道理多少。

我沉思许久,终于懂得了。我就像这其中的一棵树苗,只要我努力学习,我将来才能为祖国作出贡献,哪怕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因为我是祖国明日的花朵,能为祖国增添色彩。

篇8

一、王维边塞诗的内容分类

(一)战争类

战争类的边塞诗在王维所创作的诗词中占据主体地位,有描写危险战争场面的,体现边关战士勇敢杀敌、不惧生死,想要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比如从军行燕支行等,这些边塞诗具有相同的特征,即不会直接描写具体的战争,而是利用侧面刻画、紧张气氛的烘托等方式来叙述战争场面.比如陇西行当中,通过对士兵飞速报告军事情况的动态化描写,来体现战争的紧张.此外,战争类的边塞诗也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即诗中含有诗人强烈的个人理想主义,大部分战争最终都获得了胜利,并且所有战士都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特别是在燕支行这首诗中,王维更是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完全的战士形象,虽然体现的豪情壮志、慷慨淋漓,但整体显得过于夸张,少了一丝温情感.王维在亲自抵达边塞后,对塞外生活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因而开始揭穿并批判军队当中赏罚不明以及有功不及时奖励的弊病,体现对战士不公待遇的同情和不满,也更加关心边塞战士的情感世界,比如从军辞行陇头吟等.其中在陇头吟中这样写道:“关西地区的老将不胜悲愁,驻马倾听笛声不禁老泪横流.”再如老将行中,形象生动的总结了老将英勇壮烈的一生,青年参军勇敢善战、中年战绩赫赫却从没有得到任何赏赐、晚年为了国家重新披上战衣.整首诗流露着浓浓的悲凉之意,表达了王维对老将的深深同情.

(二)送别类

送别类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王维送别亲人和朋友远赴边疆时所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亲人和朋友去边疆的深切祝福以及对他们在边疆报效祖国的美好期望.比如在送陆员外送元二使安西送刘司直赴安西送崔三往密州觐省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等.这些送别类的边塞诗存在的共同之处,都是对边疆地区的景色的描写,借此来体现路途的辛苦,并且诗的结尾都是对朋友或亲人的祝福和鼓励,表达作者希望他们能够建功立业.由此能够看出,王维创作的送别类边塞诗过于相似,并且诗的形式也如出一辙,都是描写景色及抒感、遥祝和寄托的创作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这类边塞诗的情感真挚程度,因而其成就也不是太高.但这些诗词中却也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送别类的边塞诗对于边疆景色的描写的确体现了边塞地区雄伟壮丽的风光,为读者绘制了一幅与众不同的边塞风景图.

二、王维边塞诗的审美艺术表现

(一)通过边塞景色表达审美意趣

使至塞上是王维刚到两周河西时所创作的边塞诗,诗中这样写道:“乘坐单车想去慰问边关,途径的属国已过居延.向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达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达燕然.”该首诗中的前两句表述的是此次出行的阵仗,即交通工具是单车,出行目的地是边关,途中经过居延,并且根据大雁北归能够判断出当时是夏季.看似平淡的表述,实际上诗人想要表达的是独自上路的无助和落寞.后两句是王维最擅长的创作手法,即以诗作画.茫茫沙漠一眼望不到边际,晴空万里却看不到一丝云彩,只有天上的一缕狼烟,在诉说着战争故事.转眼间到了傍晚,长河中倒映着红日.这其中,王维使用了对比方法来构图,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比.其一是形状上的对比,广阔的沙漠与一缕狼烟.狼烟是孤单的,而沙漠则是宽广无边的,一小一大的形状比较,让一缕孤烟更加醒目,沙漠更加广袤.其二是颜色的对比,沙漠的金黄色、天空的浅蓝色以及落日的火红色.蓝天下,一轮火红的落日垂在河上,在河面留下血红的倒影,为沙丘穿上了金色的外套.不同色彩之间彼此映衬,画面颜色凝重,反面衬托出边塞夜晚的凄凉,进一步表达出王维受朝廷排挤而难以诉说的情感.

(二)通过边塞故事抒发审美情感

相对于王维创作的山水田园诗来说,他的边塞诗通常会利用动态化的描写来突出阳刚之气,因为描写战胜需要进行动态化的烘托,否则将无法表现出刀剑齐动、铁骑驰逐的壮烈场面.若是将使至塞上视为一幅恬静的画卷,那么王维创作的陇西行则是一幅让人震撼的动态画面.诗中写道:“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一走就是十里,一扬鞭就是五里,漫长的路程风驰电掣般一闪而过.这是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他传来加急的军书,报告匈奴大军已将我大唐西域重镇酒泉全部包围.在收到军书后,抬头向西望去,只见漫天飞雪,望断关山也看不见烽烟的痕迹,原来军中的烽火早已中断.”王维在创作这首诗时,题材选择的角度极其独到,并没有像其他边塞诗人那样直接描写战争,而是通过报送军书这一片段来间接的描写.王维立足点既不是军书被送出之前边关遭受围堵,也不是军书送到后派遣援军,而是精细到快马告急这一微小的片段.他利用工整对仗的词句,通过夸张地语言描写出了军书送到途中的焦急、忐忑的氛围,根据漫天大雪中断了烽火信号,来突出快马传书的迫在眉睫.而对于战争的详细情况,则让广大读者自己展开想象.王维利用“烽火”“快马”“漫天飞雪”等意象,将读者带进了战争局势紧张、忧愁压抑、大雪纷飞的情景中,通过实景来体现虚景,让有形与无形有机结合,让具象和抽象深度融合.这种巧妙的构思,独特而细致,真正让他的边塞诗成为了一幅艺术作品,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

(三)通过边塞音乐体现审美理想

王维在音乐方面具有深厚的天赋,创作过程中不仅有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能准确地控制有限的音响,善于利用声音来描绘画面,体现生动的战争场面.比如从军行这首诗,就是一首集聚各种声音的边塞诗,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各种声音在耳边回响.其中这样写道:“阵阵的号角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士兵,士兵们开始紧张的准备出发.敌军已经吹响了胡笳,战马嗅到战争的气息也兴奋地叫起来,双方都在争抢黄河.太阳落到沙漠的边地,战士们的厮杀声弥漫在整个沙漠中.战士们消灭了敌军,擒获了首领,将绳子套在他们的脖子上带回来献给天子.”该首诗中出现的吹角集合、战马嘶吼、胡笳悲鸣、马蹄踏水、硝烟拼杀等多种声音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不仅展现了战争的艰辛,也歌颂了战士们勇敢拼搏、浴血奋战,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根据听觉的多种感受来描写战斗的场景,每个场景之间的衔接变成叙事过程.这样的创作视角,与众不同、充满创意,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出无限的意境.王维年轻期间曾担任太乐丞,当他达到河西时,对边塞风土民情,特别是音乐方面,有着独到的角度和想法.大部分的边塞诗一般将“羌笛”赋予“强烈的思乡”含义,但王维却另辟蹊径,在其创作的凉州赛神这首诗中,他真实地描写了羌笛在边塞风俗民情中的作用.诗中这样写道:“凉州城外街道上行人不多,百里以外的烽火台依旧能够看到虏骑所到之处飞扬的尘土.塞神的边塞军士敲鼓吹乐,与城东骑射一绝的大神共同比赛.”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边塞中迎神赛会的场景,通过对乐器声音的直接描写,让其成为读者眼中的客观对象,不仅体现了边塞生活,同时又描写了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人赞叹整首诗的韵律之美.

篇9

制作课件的工具较多,教师起码要掌握Power Point软件的使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制作物理课件的体会。

一、学习制作课件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施行,“改革创新”成为完成国家教育战略目标的保证。只停留在会使用课件远远达不到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会制作课件,已成为了当代教师必备的能力。

因此,广大教师一定要从用别人的课件过渡到自己创作适合学校、适合学生、彰显自身教学风格、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课件。这就要求教师要俯身钻研,敢于创新。

二、制作课件的前期储备

好的课件应注重以下几点:1.课件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图文并茂,能吸引学生的眼球。2.设计时应该溶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如在讲解浮沉条件时,引入南海局势,介绍我国军舰、潜水艇及航空母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励学生为报效祖国好好学习,积极向上。3.注重联系教学实际,融入生活中的例子。如在讲解节约用电时,引入只用遥控器关电视而不切断电源,这样的习惯会浪费电能,可增强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4.突出学习的重点难点,注意学科间的渗透,如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溶入到声音的传播、浮沉条件、速度及参照物等知识中。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

要想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应从以下流程入手,即精选题目设计选材稿本编写素材制作评价改进应用升华。

1.精选题目

选题是课件制作的开始。教师应选择那些学生难以理解、不易讲清的重、难点,特别是不宜用语言和板书表达的内容。如磁体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2.设计选材

教师应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有了知识体系的设计,然后用Power Point等软件对课件进行总体系统结构设计,包括页面布局、层次结构、媒体的运用、知识点的呈现形式、学生的练习方式、页面链接、交互等方面的设计。

3.稿本编写

多媒体课件稿本是多媒体声形的文字表达式。课件稿本分为教学稿本和制作稿本两种,这里主要指教学稿本。稿本设计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与系统设计的要求,在知识内容的指导下,设计出具体的呈现形式,同时编写出展示的文字,使用的图形、表格、图片、动画、视频等融为一体的演示文稿。

4.素材制作

多媒体素材设计就是设计和构思为表达学习内容所需要的各种媒体资源,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根据我的教学经验,从素材的采集、处理软件及设计要求三方面阐述如下。

(1)文字

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①文字的采集源于教材内容、参考资料或网络收集等。②处理软件: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③设计要求:a.内容简洁,突出重点,如涉及物理概念,可用鼠标指向呈现,移开后消失。b.文字内容要逐步引入,应该随着讲课过程逐步显示。c.文字内容的字号要尽量大,宜采用宋体、黑体和隶书。对于关键性的标题、结论、总结等,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加以区分。d.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要避免视觉疲劳。一般文字颜色、背景颜色宜用暗色。

(2)声音

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主要包括人声、音乐和音响效果。对于物理课我认为还是以音乐和音响效果为主。

①声音的采集:录音机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可用录音笔,智能手机,或用电脑自带的录音软件采集,格式是mp3、wav。②声音处理软件:Gold Wave,Wave Edit等。③设计要求:a.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要选择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过渡性内容选择轻盈快捷的音乐。b.不宜过多。c.要设定音乐的开关按钮。

(3)图形,图像

①图形、图像的采集:图像由数码相机、扫描仪、智能手机完成或网上下载,图形可由画图软件制作完成。②处理软件:电脑自带的画图工具,ACD See,Photoshop(较专业)。③设计要求:a.图的内容便于观察,图形、图像设计尽量大,图的主要部分处在屏幕的视觉中心,便于观察。b. 图形设计新颖、美观,复杂图像要分步显示。如物态变化演示每两态之间动作设置及相关概念的呈现方式宜分步。

(4)动画,视频

①视频采集:摄像头、数码相机、智能手机、数码摄像机等。格式最好为mpg、rm、swf等。②动画、视频处理软件:Ulead Media Studio、Flash、Adobe Premiere、Total Video Converter。③设计要求:a.应具有重复演示功能。b.画面要清晰,且不宜过大。c.有解说词的语言要精炼,使用普通话。

教师和学生的视频演示会给学生带来亲切感,应大胆尝试、录制、剪辑。如演示电路的连接时,可事先录制一两名操作规范的学生视频,然后在课上演示。

5.评价改进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不断地对课件进行评价与改进。目的是改进课件的设计,使之符合教学需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6.应用升华

课件制作完成后,就可以应用于教学。教师在使用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对课件的反应以及利用课件讲课的效果。教学完成后,教师要进行反思,考虑所制作的课件有什么优点,在下次制作课件的时候继续采用;所制作的课件有什么缺点,通过不断探索研究,找到解决办法,使课件能高效利用,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篇10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 素质教育 情感教育

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从心理学来说,它必然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必然关注学生的非认知发展,其别是学生的情感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流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尤为重要。

一、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的人,而不会是一个专横、霸道、粗野、暴戾之人。

从心理学看,在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乐意的,心平气和的,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效益,增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而且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须加强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情感教育在地理课堂上的运用策略

1、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底参与地理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教学相长。

2、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以情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在森严肃穆的氛围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是不可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可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大胆幻想、勇于创新。反之,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压抑、不专横,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作为地理教师,我坚守着地理课堂中民主平等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不断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他们对地理的看法和观点。例如:在一次评讲测验卷课堂中,自己对某道题目讲评错误了而导致改错成绩分数,当时,我立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解释道:“老师不是圣人,我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你们勇敢地指出和帮我改正。”采取开发、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脉搏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而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气氛中,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露短与出错,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得地理知识。

3、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

如八年级上册地理讲到中国旅游风景名胜时,我说:“历史不衰的中华五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漓江风光,壮观的钱塘江涌潮,千姿万态的路南石林,具有“雪域高原”之称的青藏高原,世界奇迹之称的“秦始皇兵马俑”,北京故宫等”一段描述,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情感,并激发起对多姿多彩的地理事物的审美情趣和对祖国美好地理环境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地理学科的了解,深化教学结构,而且能够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其热爱科学、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信念和抱负。

4、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情起趣

正如演员要想感动观众,就必须先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使观众沉浸于其中,然后再通过精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表演,使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观众就会被感动了。同样道理,老师上课就像演员表演,要让学生紧随你的思维行动,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学过程中,你就要想办法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就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讲到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图这一节时,我是用谜语导入新课的:“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兼顾其他学科,发挥诗词,歌曲、趣闻的激兴、怡情作用

要增加一堂课的趣味色彩,就应兼顾其它学科,将语文中优美的诗词引入,将音乐课中动听的歌曲引入,将历史等学科中的奇闻轶事引入,这样才能使学生发出由衷的微笑。

如讲到蒙古高原时引用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由诗句结合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浪漫的诗情氛围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地理奥秘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