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寺木塔范文
时间:2023-04-12 00:1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梵天寺木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井控 压井 反循环法
中图分类号:TE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074-03
对于一般的油气井,可能地层压力不是太高,侵入流体为地层水、油或低压气。根据井涌情况和井身状况的不同,只要发现井涌,及时采用工程师法、司钻法等常规压井方法即可将侵入物循环出井,恢复正常钻进。然而由于塔里木油田在超高压构造上的油气井钻井周期长,多存在技术套管磨损严重,套管强度较低,地层压力系数高,抗内压强度下降[1]。却勒四井属于高压气井,侵入物的压力、体积可能都会高于普通井,若此时仍然采用常规压井法,可能会使井口最大压力超过地面装置的承压范围,也可能使套管鞋处的压力超过套管鞋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这时就要采用非常规压井方法。
本文对反循环压井法的工艺与计算要点给予说明。
1 工艺要点
反循环压井法是从环空泵入泥浆将井内溢流替入钻杆,由钻杆内上升到井口,在阻流器控制钻杆出口回压下排除溢流,然后再转正循环压井的一种压井方法[2]。它的优点是:压井时间短,能迅速排除溢流,降低井口套管承压等[3]。为指导施工,必须掌握套压、套管磨损处受压的变化规律。
1.1 套压的变化规律
1.1.1 套压计算模型
根据重泥浆在环空中位置的变化,建立反循环法的套压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1.1.2 套压计算公式推导
(1)气柱在井底的套压(关井套压)。
根据图示环空液柱压力平衡关系,有
(1)
式中:为反循环法压井套压(以下皆同),MPa。
(2)气柱进入钻柱过程的套压(如图1中(1)所示)。
根据图示环空液柱压力平衡关系,有
(2)
考虑到气柱高度,可以近似认为气体流出环空的速度是匀速的,得出表达式:
(3)
(4)
(5)
式中:为环空中原泥浆的高度,m。
为与环空相当的钻柱内气柱高度,m;
A为环空容积梯度,m3/m;
B为钻柱容积梯度,m3/m。
将(3)式和(4)式代入(2)式得:
(≤≤H) (6)
(3)气柱在钻柱中上升直至被排出井口过程的(如图1中(3)所示)
根据图示环空液柱高度平衡关系,有
(7)
式中:为钻柱内气柱上返最高值,m;
y为钻柱内原泥浆高度,m。
根据气体热力学定律得:
(8)
联解(7)式和(8)式得:
(9)
(10)
钻柱内原泥浆高度相当于环空中的高度:
(11)
因此套压为:
(≤≤) (12)
(4)正循环重泥浆到达钻头过程的套压(如图1中(4)所示)
(13)
(5)重泥浆在环空中上升过程的套压(如图1中(5)所示)
(0≤≤H) (14)
1.2 套管磨损处的压力变化规律
1.2.1 计算模型
根据溢流和重泥浆在环空中位置的变化,建立反循环法磨损处所受压力的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
1.2.2 磨损处受压公式
(1)溢流在井底时的(如图2中(1)所示)。
(≤≤-) (15)
(2)溢流进入钻柱过程中的(如图2中(2)所示)。
根据图示环空液柱压力平衡关系,有
(≤≤H) (16)
(3)气柱在钻柱内上升直至被排出过程的(如图2中(3)~(5)所示)。
气柱整体经过h之后继续膨胀上升,直至从井口排出,整个过程中,套管磨损处所受的压力是一条水平线,即:
(17)
(4)重泥浆到达钻头之前的(如图2中(5)所示)。
重泥浆从井口到达钻头之前,套管磨损处所受的压力是一常数,为:
(≤≤) (18)
(5)重泥浆顶端到达h之前的(如图2中(7)所示)
≤≤ (19)
(6)重泥浆到达井口之前的。
重泥浆经过h之后,套管磨损处所受的压力是一常数,为:
(≤≤) (20)
2 对比分析
却勒四井压井数据如下。
本井是一口预探井。以5"钻杆(内径105 mm),在9-5/8"(壁厚15.8 mm)技术套管内钻进,泥浆密度2.0 g/cm3。钻至4500 m时,发现溢流,关井测试:溢流量3 m3,地面温度t0=20℃ ,地温梯度GT=1℃/30 m,井深1000 m处套管磨损率为50%,用比重 2.1 g/cm3的重泥浆压井。
为简化计算,忽略温度、天然气压缩系数的影响,且不考虑钻挺,基本数据计算如下:
环空容积梯度A=2.29×10-2 m3/m;
钻具内容积梯度B=8.66×10-3 m3/m;
井底溢流高度hg=131 m;
钻具内容积相当环空高度H1=1701 m;
关井后井底压力Pp=94.5 MPa;
井底温度Tp=t0+HGT+273=4430 K;
天然气相对比重S=0.7,天然气井底压缩系数Zp=1.5;
天然气重量在井底所造成的压力梯度=0.0034 MPa/m;
天然气气柱重量造成的压力Pg=HgGg
=0.45MPa;
泵入钻柱重泥浆的流量
Q=0.84m3/min;
环空中泥浆高度y=0.84t/A=36.68t;
磨损套管的最大抗内压强度=28.8MPa。
利用计算机以同样的井内条件对工程师法压井、司钻法压井及反循环法压井进行计算,得出对比数据及套压变化曲线、磨损处所受压力变化曲线,如表1和图3、图4所示。
3 结论
通过对表1和图3、图4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三种压井方法中,司钻法最大套压值最高,工程师法次之,反循环法最小。
(2)三种压井方法中,司钻法套管磨损处所受压力值最高,工程师法次之,反循环法最小。
(3)三种压井方法中,司钻法压井时间最长,反循环次之,工程师法最短。
(4)三种压井方法中,排除溢流时间司钻法与工程师法几乎相当,反循环法较二者小很多。
(5)本井套管磨损条件下,采用工程师法、司钻法都将压裂磨损套管,因此不能选用。
(6)反循环法较工程师法和司钻法的最大套压值低,且低于套管磨损处的最大许用套压值,因此,本井采用反循环压井法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
[1] 阎凯,李锋.塔里木油田井控技术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2):522-527.
篇2
【关键词】唤醒意识 指导方法 培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097-0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阅读效果,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那么,在大力提高基础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技巧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实践告诉我们,开展质疑解难教学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质疑解难,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疑问,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这样化被动为主动,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知识的挖掘者,体验到因自己边思考边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这样,语文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唤醒学生质疑解难的意识,指导学生质疑解难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习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必将充满激情和活力。
一 唤醒学生质疑解难的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总是习惯了在老师的提问下被动地进行学习。然而要打破这种使人昏昏欲睡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要想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质疑解难,师生双方在思想上先要转变观念。要经常性地向学生宣传这样的理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学贵有疑”“疑是思之路,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以解决问题告终”“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而使学生明白“学会如何学习比学什么更重要”的道理,进而养成以质疑解难能力为荣、为贵的意识。
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权威者、裁判者、命令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否则会让他们有紧张感。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敢问、敢想、敢说。他们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够得到发挥。亚里士多德曾说:“教学法一旦触
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学生质疑解难的前提就是学生对“学”“问”的兴趣,这种兴趣是建立在认知、情感、自信的基础之上的。用布鲁纳的话说就是:“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发生的兴趣。”这兴趣是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情感得到诱发,自信得到确立的表现。
二 指导学生质疑解难的方法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是一种积极且紧张的思维活动,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见解。质疑解难能力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质疑解难方法的指导。
那么,怎样让学生会质疑解难呢?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从平常的词句中发现不平常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1.抓住矛盾进行质疑
抓住矛盾就是抓住文本内容前后矛盾的交结点进行质疑。事物的矛盾就如同丝线交叉缠绕,往往会出现若干个交结点。指导学生找出问题的交结点即矛盾的焦点很关键。矛盾的交结点正是思维火花产生的地方。如学习文言文《梵天寺木塔》时,在掌握词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小组里最懒惰的学生竟提出老师意象不到的问题:为什么木塔建造之初不请喻皓,而请那个没本事的匠师?匠师请教喻皓是用了“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为什么后来又说“人皆服其精炼”?学生们由疑生趣,很多人都以问出别人答不上的有价值的问题为荣。学习《范进中举》时,一个学生就利用找矛盾质疑的方法提出了引人思考的问题“范进是个唯唯连声的人,为何发疯醒来后就变得世故圆滑了呢?范进中举发疯的事那时是不是很多?”这样的问题很有挑战性,利用文章中的矛盾引发学生对于文章的重新审视和深入阅读,在这样的质疑挑战下学生的思维形成碰撞的态势,探究的力度和深度得以增强。
2.抓住构思进行质疑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价值 阅读策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民族崛起的不竭动力。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学生中大力倡导阅读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古人很早就有过论述“。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都是勉励人们多阅读的箴言。阅读既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同时又是收获的过程,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还有对社会的贡献。
一、阅读的个人价值
1.提高知识素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语文的学习,最基本的功能是可以充实个人的基础知识。当然,字词句意的学习是最浅层次的。更高层次的学习,是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了解其他知识体系。以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它是一门包含丰富知识的课本。通过对这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写作技巧,还可以掌握很多民俗和科学知识。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描写了儿时在家乡观看社戏的热闹场面。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除了感受鲁迅先生童年的趣事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外,还可以对当地的民风民俗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些隐藏在课文中的潜在知识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熟知的沈括,他在后世一直是以科学家身份著称的。而苏教版教材中,精心选取了他的两篇文章《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学生在学习过这两篇文章后,除了有文学方面的收获以外,更会产生关于科学方面的思考。由此,可以发现语文是真正能启迪人们智慧的学科。
2.陶冶情感道德
冰心曾经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简单一句话道出了阅读的几个境界。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可以改变人的性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读一本好书,仿佛是在与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一些美文,都是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的佳作,它对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人生中最美的年华,也是各种情感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一部好的作品,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十四五岁的年龄很难理解生命的价值,很容易在诱惑面前迷失自己。苏教版教材《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通过对亚历山大大帝、车厢中默默看书的少女和执着追求艺术的青年画家的刻画描写,向学生展示着真正的高贵不在于权势的至高无上,也不在于金钱的富足,而是有澄澈的心灵和执着的追求。
在大力宣扬爱国主义的今天,很多人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从教材中,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在学过的文章中,爱国情感最浓郁的莫过杜甫,他的《春望》《示儿》无不表现了动荡年代中他那颗赤诚的爱国心。在和平年代中,爱国情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从苏教版教材《枣核》一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课文通过旅美华人对几枚故乡枣核的珍重,让我们感受到老人那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亲情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它是支撑人在困境中活下去的勇气。这一情感,教材中也有所诠释。“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待”,中华民族是最重孝道的民族,也是最看重亲情的民族。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一文中,通过描写母亲熬夜为兄弟姊妹做针线、“口是心非”地附和父亲惩罚“我”背书等几件日常中的小事儿,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伟大的母亲形象,作者在文中表现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可怜天下父母心,学生在阅读过这篇课文后,内心一定会有所触动,父母之爱是无私的,但并不是理所应当的,作为子女,应该反思自己身上的责任。
3.培养写作能力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基于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基础之上而实现的。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文章的情节和发展脉络有总体的把握,同时还要注意对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进行感知和积累。翻开那些名家的经典大作,也无不是包罗万象、纵横捭阖,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于中学生而言,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在平日里阅读一些经典佳作,提升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力。读的文章多了,在写作中自然就会游刃有余,不至于无话可说。
我们说语文是一门极具艺术的学科,是因为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艺术手法,掌握和运用这些手法,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中学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名篇佳作,这些文章不管是在题材内容还是艺术手法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学生有意识地对这些文章进行研读,对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阅读的社会价值
1.传承民族文化
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看到《诗经》《楚辞》这些优秀的文学艺术,即使是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屠戮,中国优秀的文化依然完好地保存下来,可见它们的魅力所在。作为初中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书籍是人类不朽的灵魂,人类精神文明的各种成果都是保存在书籍中而得以代代相传。从这些书籍中我们可以得到历史兴衰的教训,所以对经典的阅读是传承历史的需要。在传承经典的过程中,也并不是原封不动的保存,而是要对经典作跨时代的解析,让经典在传承中与时俱进,发挥更大的价值。
2.振兴民族精神
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见,阅读对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价值。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民族是无法长久于世的,同样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不会昂首于世界强国之林。作为祖国的希望,青少年学生应该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最终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有效阅读的策略
1.开展读书品鉴交流会
分享是读书的一大乐趣。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品鉴交流会。学生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也可以。这样的交流会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可以阅读更多的书籍,更好地跟同学进行交流,如此往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达到增加学生阅读量的目的。
2.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喜好都有所不同,在阅读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和个性化解读。教师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多阅读,另一方面也要提升自身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才能对学生的阅读给予有效的指导。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个性差异,对于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样的差异同样存在于阅读中,教师在对学生阅读进行评价时,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切记不能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1世纪的今天,国家、民族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广袤、人口数量的庞大,主要取决于国民的素质。而国民的素质又恰恰来源于阅读,可以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身为语文教师,肩上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而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阅读,提升个人的素养,为民族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伍岳,王显槐,陈晓玲.近二十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