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礼貌范文
时间:2023-03-31 15:4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没礼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蔡澜这样的香港男人,自然气得半死,大呼你有什么资格做女人?他得意地说,另一个香港男人倪匡老先生,对付这种没家教的女人最有一手,女记者直接打电话去问:“你是倪匡吗?”倪先生慢条斯理地回复:“你真可怜,爸妈早死。”对方说父母没死,倪匡才说:“真奇怪,要不是早死,怎么你一点教养没有?”
所以横竖横,是说我们这些新女性爹妈早死,一副糙汉样出来闯荡世界,男人觉得你这副样子,就算能赚钱养家,又有什么用?我心里最想念的,还是那个最温柔、最贤惠,一张口就是典雅淑女风范,落落大方地开口:“你好,某先生,有什么可以帮到你吗?”
谁不想生活在一个谦谦君子国?谁不想变成优雅知性的气质女性?谁不想像《罗马假日》里的赫本一样,即便跑到贫民窟还保持着公主一般的翩翩风度。到底是进化的哪个环节出了错,让女人忽然成了一副铜墙铁壁般的无趣模样?女人的温柔如水,舒展笑颜都是在哪里消失的?
我有一个远房表姐,二十年前在小超市做收银员,人长得漂亮,也确实很温柔。每天都有无数男青年,借着买包烟、买瓶水的名义,凑上去嬉皮笑脸地问:“小姑娘,下班有空去看电影吗?”幸运的是,我表姐在笑脸还没用完前,就被表姐夫成功截获,娶回家做了老婆,之后又被安排到某办公室做了文员。
女人为什么凶?因为温柔经常能让男人想入非非,所以只好一概掐头去尾,让“这边请”变成“这边”,“谢谢您”变成“谢谢”。
今天你去坐飞机,刚刚想对世界展露温柔的一面,旁边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忽然张着一张绝对吸了三十年烟的臭嘴说:“美女,你从哪里来?”你说:“上海。”他又用90分钟的时间,回顾了一下自己在上海的全部经历,他在上海吃过的饭店和住过的酒店。下飞机后,你是不是也在内心对这个世界拉上了绝望的门?默默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对陌生人,特别是陌生男人,展现自己的气质。
我还在机场翻过一本叫作《气质》的畅销书。日本女作者在书中教女人如何礼貌起来、气质起来、高雅起来,比如在每一个说谢谢的场合,都换成“抱歉,打扰您了”;也绝不对他人以及周遭的一切使用过度批判的言辞,因为批判时,人的表情会变得狰狞,一点都不漂亮了。
这些人念的,都是从前女人的好。从前的女人,一年可能也就见八九个客人,对每一个客人,都可以慢悠悠从容不迫地泡上一壶茶,然后从八年前的事开始回忆述说。现在的女人,没准一天就要见八九个甚至更多的人,上午和公司同事开会,中午叫外卖,下午见客户,下班买菜,回家见物业,房东来收租,空调要包修……原来一个人活着这么麻烦,回家只想摊平自己,不要说“请”和“谢谢您”了,连呼吸都觉得累。
一个女人在现代社会的进化,或许也跟动物一样。她在进化中学会了察言观色,只对值得的人温柔以待。当然,如果家里有万贯家财又有一百件不用操心的事,这个女人,一定乐得以最平和的心态,拥抱世界,犹如乾隆下江南,总有说不出的惬意浪漫。
可惜啊可惜,尘世中的大部分女人,发现要活出自己的模样,有时候不得不狰狞起来,不得不以十分努力的态度,让别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这个时候,气质和教养,都成了第二位的东西。在一辆司机说什么都不肯右转的车上,一个再温柔的女人,都要靠最坚定的态度开口:“喂,我说右转就右转,再不右转,我就报警了。”
篇2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容貌漂亮之人的确会更快乐,尽管他们高兴的原因不是始终如一。长得帅的男性,往往会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比如得到加薪;而漂亮的女士仅照照镜子。就更容易感到愉快。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经济学家丹尼尔·哈默迈什认为,“女性认为美丽本来就至关重要,如果她们不美,就会感觉很糟。”
“美貌经济学”(Pulchronomics)
哈默迈什是著名的“美貌经济学”(Pulchronomics)之父。这项研究可能是个危险的任务。有一次,他解释说家庭主妇往往没有身在职场的朋友们漂亮,就激怒了一位年轻的摩门教女听众,因为很多摩门教女性都希望以后在家中教育孩子。(他说,因为漂亮的女性薪水更高,她们就会愿意留在职场。)这位69岁的学者说:“我并不觉得有必要矫饰言辞。”他常在研究中使用来1~5分评价外貌等级,而且他将自己评为3分。
在十多年前,哈默迈什博士在美国和加拿大主持了一系列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考虑到其他一切因素的前提下,貌丑的人收入低于平均水平,而美貌的人收入超过平均水平。对于男人而言,因丑陋受到的薪水“惩罚”为-9%,因美貌获得的“奖金”为+5%。考虑到社会上对于两性的偏见,令人意外的是,外貌对女性的经济影响反而较小。对女性而言,丑陋的经济“惩罚”为-6%,而美貌的“奖金”为+4%。之后,哈默迈什又在其他的地方进行了类似调查。在中国,貌丑的女性受到的经济惩罚大于男性,相对的,貌美的女性得到的奖励也更多。在上海,男子的外貌对应的惩罚和奖励值分别为-25%和+3%;而女性为-31%和+10%。在英国,丑男比丑女受到的惩罚更多(-18%对应-11%)。但美丽带来的奖金却是一样的(只有+1%)。
这一差距同样适用于同一行业之内。哈默迈什博士调查了某所美国法律学院(为慎重起见,并未公布该高校的名字)毕业生的职业状况。他发现。那些长相漂亮的(根据个人毕业照判断)在毕业之后的收入往往较高。此外,私人事务所的律师相比他们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同行通常要漂亮。
更加不公平的是,哈默迈什博士发现的证据表明,漂亮的人可能确实能给他们的雇主创造更多收益。他对多家荷兰广告公司的研究显示,在考虑到公司规模的前提下,那些有着更多漂亮高管的公司通常收入较高,而且这一差异超过了员工的薪水差异。最后,更糟糕的是,他发现甚至在他自己的经济学领域,一个普遍被认为和外表无关的行业,依然存在以貌取人现象,那些外貌漂亮的候选人在美国经济协会的选举中更容易获胜。
这同样适用于公职的竞选。瑞典隆德大学经济系比例研究所的尼克拉斯·贝尔戈林和他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贝尔戈林领导的研究小组分析了芬兰大选中的近2000名候选人。他们要求外国人(主要是美国人和瑞典人)根据这些候选人的照片给他们的外貌评分。然后将这个结果与竞选结果进行比较。由于芬兰奉行比例代表制度,同一党派人可以在大选中相互竞争,因此这就排除了党派的差距。结果显示,对芬兰政治一无所知的外国人所选出来的长相出色的候选人在实际大选中往往更成功。但不同于哈默迈什的收入调查,在政治选举中,这种外貌效应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
美貌的机遇与偏见
美貌是一种标记。它反映了健康、优良基因和智慧。生物学家称之为不可造假的信号,就像是健壮雄鹿发出的低沉咆哮。弱小的未成年鹿是无法发出这样的吼声的。因此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人们喜欢漂亮的朋友或情人并不难理解,前者可以成为可靠的盟友,后者可以成为优秀的伴侣。
这就使得美貌的人拥有貌丑的人所无法获得的机会,这又赋予他们更多学习、交际的机会,进一步增加他们的价值。生物学的优势之外再加上经验上的优势,这使得他们更加具有吸引力。一开始小小的差距最终被无限放大。考虑到这一切。难怪化妆品的全球销售额达到2800亿美元。但你是否真的能够用化妆品伪造美貌?哈默迈什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但不幸的是,这样做并不划算,如果你的意图是职业升迁。在上海这座丑陋罚金和美貌奖金差距最大的城市,他分析了女性的化妆品和服装开支对她们收入的影响。后天的装扮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从经济角度讲并不划算。他估计人工装扮所带来的美貌奖金很小,相当于化妆品和服装开支的15%,显然得不偿失。
在查阅对丑陋之人的法律保护的个案中,哈默迈什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了黛博拉·罗德的研究,她是斯坦福大学的法学教授。也是《美的偏爱》一书的作者。罗德女士极力探究为什么每一个女性都自愿追逐潮流(尤其是高跟鞋)。几乎所有女性把她们的外貌视为她们自身形象的关键,她对此十分愤慨。她援引了一项调查。受访女性中超过半数以上宁愿被卡车撞也不愿肥胖。她的愤慨主要是道德上的。现在数十亿的美元花在整容手术上——其中90%以上的消费是女性——同时几乎五分之一的美国人缺少基本的医疗保健。越多的女性关注于改善她们的外表,她们为他人想得越少。
天生的美丽也不总是有利的。200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长相欠佳的人实际上可能会从外貌缺陷中受益。对于没什么吸引力的人,人们的期望往往也要少,所以如果他们超出了这种低期望。就会得到奖励。而漂亮的人经常从一开始就被要求达到更高的标准,如果失败了,就会受到“美丽的惩罚”。共同参与研究的莱斯大学政治学家里克·威尔森(Rick K.Wilson)说:“你能见到这种情况的实例,比如工作年限增长工资却没起色了。我们对有魅力的人确实有相当高的期望。但是他们经常让我们的期望落空。”英俊的男性可能比长相平平的同事多拿到13%的报酬。漂亮的女职员拿到的净收益略低于这些男性。但她们可以嫁给收入潜力更高的男性,并以此来弥补和英俊男性的经济差距。
美貌作为一种“性资本”
对靓丽外表的追求驱动了几个庞大的产业。2010年,美国人仅在面部整形上就花费了8.45亿美元。但很少有经济学家着眼于美丽的经济力量。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有哈默梅什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同事杰夫·比德尔(Jeff Biddle)关注这个领域,他们通过大量成人实例,追踪外表对薪酬的潜在影响。同其他吸引人的商品一样,“美丽是稀少的,而稀缺性决定价格”。
美貌在迷人外表起作用的工作中自然能得到利益,例如妓、娱乐、客户服务等等。在意想不到的领域美也能得到回报。平凡的全国橄榄球联盟的四分卫比他们相应的却长相清秀的四分卫相比赚得更少,尽管在联赛中是过同一码数、同样多的年份。并不是一切都来得那么容易:外貌好看的女人寻求雄心大志的工作,尤其在男性领域可能要受“胸大无脑效应”的困扰。直到她们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承诺。但是美貌在劳力市场的重要性比人们想象的要普遍得多。
凯瑟琳·哈基姆有争议的书《甜蜜财富》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哈默迈什先生和罗德女士看到歧视的地方。她看到了女性增强“会议室和卧室”力量的机会。她认为。相比经济资本(你拥有的)、人力资本(你知道什么)和社会资本(你认识谁),“性资本”是一项被低估的个人资产。哈基姆女士试图量化身体和社会资产的复杂混合物。其由美貌、性感、自我呈现、社交技巧、活力和性能力组成。像其他资本一样。性资本对成功至关重要。但是不同于其他资本的是它很大程度上与出生和阶级无关。这对穷人、年轻人、新来者和其他被认为不够格的人极其有价值,在异性恋中主要属于女性。
哈基姆女士表明。一开始女性就比男性拥有更多的性资本,主要是因为她们已经付诸好几个世纪的努力了。但是女性有占上风的性资本的另外原因是:男性的“性赤字”。尽管事实是,男性和女性都比以往在性上更活跃。大约30岁以上的女性的趋于下降,然而男性却不然。因为女性比男性对性的兴趣更少,说得难听点。女性处于卖方市场。对于精力旺盛的夫妇来说,控制性比赚更多的钱更重要,哈基姆女士说。那是女性谈判的主要筹码。因为很多人仍然比她们的伴侣赚得更少。那些想让女性抛弃女性气质的女性主义者忽视了这一项力量强大的资本。哈基姆女士认为。
这是一件有争议的事。即使是那些拒绝女性其实没那么喜欢性的观念的人也只支持哈基姆女士的号召——职业的全面合法化和牟利性的代孕——因为给予了女性选择利用何种资产赚钱回报的自由。
美貌是一种贬值资产
自古传奇小说多有红颜薄命的桥段,经济学帝国主义试图解释天下所有的事物。“红颜薄命”似乎证明了美貌是一种贬值资产。
在发展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概念叫“荷兰病”,是指一国的某个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从而导致其他经济部门走向衰落的现象。如果把美貌看作是上天赋予一个人的资源。那么我们或许能从“荷兰病”中得到一些启发。同时,经济学中还有“资源的诅咒”的说法,其涵义是自然资源可能对经济增长起着负作用。一个资源丰裕的经济体,其增长速度往往会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
对照来看。拥有美貌的人如同拥有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很多情况下,凭此就可以较轻易地获得成功。从而难免会放松培养自己的真才实干。随着美貌的衰退,人生会逐渐开始遭遇困境。这构成了对“红颜薄命”的一个解释。但是,美貌是一种稀缺资源,从经济学来看无疑是具有正价值的。为什么却可能给其拥有者带来负效应呢?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这种资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注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退,处在不断的贬值中。
有一个美国女孩在网上的金融论坛发帖说:“本人25岁,非常漂亮,想嫁给年薪50万美元的人。这个版上有没有年薪超过50万的人?你们都结婚了吗?我诚心诚意地请教各位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嫁给一个有钱人?为什么有些富豪的妻子看起来相貌平平。而单身酒吧里那些迷死人的美女却运气不佳?——波尔斯女士。”
一个华尔街金融家的回帖:“亲爱的波尔斯,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看完了贵帖。让我以一个投资专家的身份,对你的处境做一个分析。我的年薪超过50万,所以请相信我并不是在浪费你的时间。”
“从生意的角度来看,跟你结婚是个糟糕的经营决策。道理再明白不过。你所说的其实是一笔简单的‘财貌交易’,但这里有个致命的问题,你的美貌会消逝,而我的收入却很可能会逐年递增。因此,你是贬值资产,而我是增值资产。”
“用华尔街术语说,跟你交往属于一种‘交易仓位’,一旦估值下跌就要立即抛售,而不宜长期持有。对一件会加速贬值的资产,明智的选择是租赁,而不是购入。年薪能超过50万的人,当然都不是傻瓜,因此我们不会跟你结婚。如果你对‘租赁’感兴趣,请和我联系。顺便说一句,你倒可以想办法把自己变成年薪50万的人,这比碰到一个有钱的傻瓜的胜算要大。——罗波·坎贝尔。”
篇3
你去过帽儿山吗?你领略帽儿山的美了吗?我去过帽儿山。我领略帽儿山的美了。国庆节休假,爸爸带我去延吉帽儿山了。
来到山脚下,我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可是没有花儿。我对爸爸说:“爸爸,开始登山吧!”爸爸说:“好呀,咱们比一比,看谁先到那个长椅边!”“比就比!”我爽快的答应了。结果,我赢了。我坐在长椅上休息。眼前那棵大树,是那么高,那么绿。周围有许多草,每棵草像一个绿色的小精灵,好绿好绿。我往下一看,有很多人在来往。接着登山!我和爸爸接着往上登山。看!小松鼠!小松鼠手里抱着一个松果。不一会儿,我们登上了山顶。往下看,高,好高,太高了,超级高!一块虎像矗立在山口,像一个绅士。太美了!不一会儿,就要下山了,我还有点舍不得呢!
帽儿山,我爱你!
四年级:杨萧亦
篇4
〔关键词〕 美国贸易立法 中美贸易
一、美国贸易立法的回顾
1、二战以前美国的贸易政策和立法
美国贸易政策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贸易政策的法制化和程序化,这体现在美国国内众多的贸易立法及其发展演变上。美国早期的贸易立法基本上是围绕着关税政策来制定的。本世纪30年代对于世界和美国经济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年代,遍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大萧条和贸易战成为那个的特征。1930年的《斯穆特——霍利法》制定了美国上最高的一般关税水平,标志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最高点。1934年美国出台了《对等贸易协议法》,它成为美国贸易政策史上的转折点。该法案旨在降低关税税率以及通过双边谈判和协定来降低对美国产品的歧视,以此扩大美国产品的海外市场,通过出口的增加带动美国经济走出萧条。该法案标志着通过协议进行关税减让的时代的开始。这种通过双边谈判和签署贸易协定来解决贸易争端和推进贸易自由化的作法在1946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之后扩展为多边主义。除了规定有关关税减让谈判的事宜,美国的贸易立法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减少贸易自由化对国内的严重冲击和负面,依法对因进口而造成的损害提供某种形式的帮助。美国根据国际国内经贸形势的不断变化而不断修改和补充其贸易法规。
2、二战以来美国的贸易立法
(1)《1962年贸易扩大法案》
二战后,特别是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起,来自国外的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冲击了美国国内的部分工业。1962年,出于保护国内工业和减少竞争压力的考虑,美国出台了《贸易扩大法案》,推出“贸易调整援助计划”(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 Program简称TAA),为受到冲击的行业的工人提供正常失业福利之外的的调整津贴、援助和再培训机会,以帮助他们转移至新兴的、更具竞争力的行业,对受到外国竞争威胁的公司提供技术援助、贷款和贷款保证以及税收优惠来减少产业调整中的损耗。TAA计划还授权美国总统对外国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不公平作法采取行动,这也就是1974年贸易法核心思想的前身。1962年贸易法规定,只有那些遭受“重大损害”并且损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的关税减让而导致进口增加的行业才可以援引该立法得到补偿。美国专门贸易政策的学者德尔塔在对反贴补和反倾销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得出结论说,由于1962年贸易法的授权条款和《贸易调整援助计划》将受益的标准订得很高,使受到冲击的部门和公司很难获准接受有关的补偿。
(2)1974年贸易补救法案的201条款和301条款
70年代以来,美国国会一步步放松了进口补救的标准,更加满足了受冲击行业和公司的要求。1974年贸易法的201条款是《关贸总协定》第XIX条款即保障条款的对应条款,它规定对美国厂商因关税减让和进口激增而遭受的损害进行补偿,或者阻止这种损害的发生。该法案第一次授权私人可以就国外产业的非公平竞争行为直接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上诉。如果达到预定的标准,ITC会向美国总统提出建议,总统则有权下令提供包括关税、配额或其它进口限制在内的临时性补偿措施。1974年贸易法将1962年法案中规定的“严重损害”的标准降低为仅仅要求证明进口是“严重损害”的“重要原因”,或者是严重损害威胁的重要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而且,这种损害也不必源于美国的关税减让。此外,TAA计划的标准也有所降低,这些规定的变化使得遭受进口冲击的工人、公司和行业组织更容易获得法定的调整援助。
301条款是美国向所谓“不公平贸易”进攻,迫使其它国家对美国开放国内市场的主要武器,1974年立法将301条款的有关权力由总统转至美国贸易代表(USTR)。后者在接到私人部门的投诉后,负责进行调查并向总统提出建议以便总统采取行动(征收额外关税或者实施其它进口限制),针对其它国家所谓“不公正”、“不合理”或“歧视性”的贸易作法进行反击,以保证实现美国各项贸易协定项下的权利。这些由美国单方面定义的‘不公正’、‘不合理’或‘歧视性’的贸易作法以及美国提出的贸易报复和制裁措施常常会招至贸易对方的谴责和批评。
(3)1979年有关反贴补和反倾销的贸易立法
东京回合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了1979年《贸易协议法》,将美国在多边谈判中的承诺法律化。东京回合上所通过的关于贴补和反贴补以及反倾销的准则,要求对承诺遵守国家的产品反倾销案例进行“严重性损害”的调查。然而,这些多边的规定和标准在美国1979年的立法中得以放宽,比如该法案缩短了对所有的反贴补诉案的时间限制,并且将不公平贸易补偿法的执行责任由财政部部长转交给商业部部长。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反贴补及反倾销立法的实施和执行,为申诉的美国企业和公司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贸易补偿法标准的放松、规定调查时间的缩短和贸易执法机制的强化,导致70年代以来美国不公平贸易诉讼案件的数量迅速增加。相对于保障条款和贸易调整计划而言,反倾销和反贴补立法成为各个工业部门寻求进口保护的“通常”的“第一选择”。
(4)80年代贸易立法及301条款的各种变形——超级301条款和特别301条款
进入80年代,美国进一步强化了贸易立法的301条款,以便更好地为美国的商业利益服务。1984年的《贸易和关税法案》要求美国贸易代表每年提供一份《全国贸易评估报告》,对重要的国外贸易障碍及其对美国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该法案还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可以主动发起301条款的调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付贸易壁垒的打击力度。1988年的《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中的301条款要求美国贸易代表每年提交关于外国贸易壁垒的报告,列出所谓“重点国家”和“重点贸易作法”,并将此作为同其它国家进行贸易谈判的主要目标。它强调了美国的所谓的公平贸易规则,加强了对国外“不公平贸易”的进攻和报复性,是强化了的301条款,因而被称为“超级301条款”。
特别301条款作为301条款的另一发展,是用于加强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利益,促进国外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该条款特别创立了“观察国”、“重点观察国”和“重点国家”名单,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国家的政策威慑,促进美国维护其知识产权领域的利益。曾几次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列为特别301条款的“重点观察国”和“重点国家”,并以法定调查和贸易制裁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
(5)赫尔姆斯—伯顿法和达—马托法案
1996年美国出台的旨在制裁古巴、伊朗和利比亚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和达—马托法案,引起了国际的轩然大波,遭到世界其它国家的一致谴责和反对,就连美国的老朋友英国也站到了它的对立面。1996年6月4日,与古巴、伊朗和利比亚年贸易额为18亿美元的欧盟,正式就赫—伯法向美国提出抗议,就连被美国认为最保险的第26届美洲国家组织大会,也谴责美国“执行损害其它国家主权的法律”。10月16日,欧盟把这个提交到世界贸易组织。后者警告美国不要采取单方面的措施。1996年11月12日,联合国大会以137票对3票通过了反赫—伯法的决议。赫—伯法一出台就非议纷纷,结果克林顿政府不得不宣布推迟6个月生效,同年10月16日又决定将赫—伯法第三条推迟到1997年2月执行。美国还曾表示,达—马托法的实施也可以考虑灵活地进行。
二、美国贸易立法与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战后美国的贸易立法的演变过程集中体现了其贸易政策的发展变化,也是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和调整。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退和竞争者的兴起是美国贸易政策的转变的根本性原因。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不仅表现在其对外贸易在世界总额中的份额下降,也反映在美国同其主要贸易对手的人均收入差距和技术水平的缩小上。70年代世界经济的“滞涨”严重打击了美国的制造业,使得贸易问题异常突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浮动汇率制的实施,更增大了美元汇率的波动和经济活动的风险,美元从1981年到1985年期间升值了40%以上。美国同期商品贸易逆差由2.8亿美元增至122.22亿美元。美元突然大幅度的升值是当时美国贸易差额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起到了很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相对实力的衰落和欧洲、日本的兴起推动了世界经济向经济多元化格局的演变,冷战的结束更加速了这一趋势。冷战后的世界经济是以各国为争取在未来世界经济中的份额而进行日益激烈的经济和技术竞争为特征的。美日欧这三大经济集团为了加强各自的经济实力和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纷纷参与到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贸易安排当中,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和地位的上升也加剧了世界经济竞争的激烈程度。为了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维护美国经济利益,美国不断地调整其外贸政策和贸易立法。
1、贸易政策范围的日益广泛,与其它国内经济政策的关联性增强
70年代以前,美国的贸易政策主要针对关税和较为明显的非关税措施(如数量限制)。随着关贸总协定主持的多边贸易谈判的成功进行,各国的关税水平大大降低,美国的贸易政策也从单一考虑关税措施逐渐扩展为包括政府采购、卫生和技术标准、政府补贴等相当广泛的领域。从行业政策来看,美国的贸易政策在70年代以前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制造业如纺织业、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等。近年来,美国的贸易政策也开始更多地针对机、半导体和通讯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中存在的贸易问题和争端,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贸易政策的触角也从制造业开始伸向服务贸易、有贸易关联性的知识产权问题和对外直接投资。1984年通过的综合贸易法案号召不发达国家杜绝侵权和仿造行为,放宽对美国企业投资的限制,并将301条款的适用范围由商品贸易扩大到服务贸易与投资问题,贸易政策范围的扩展在1988年的《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案》中反映得更为充分,它涉及国际政策、外国贿赂作法、技术竞争力、以及培训等诸多方面。这个法案的名称使用“综合”一词,其原因显而易见,加之该法案长达一千多页的文本,其政策范围的广泛性可见一斑。
2、贸易政策基础观念由“自由贸易”转向“自由和公平贸易”,更强调对等观念
战后的几十年中,美国一直宣扬其追求“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立场。然而,70年代以来,美国自由贸易的目标却逐渐地被一种“自由和公平贸易”的论调所代替,1985年里根政府的“贸易政策行动计划”标志着美国政府由主张自由的多边贸易转向主张“自由的”和“公平的”贸易,其重点则是所谓公平贸易。70年代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改变了美国人对自由贸易的看法及处理贸易关系的。美国人开始抱怨美国市场的开放程度远远高于其它国家,要求贸易对手国单方面进行贸易减让以“摆平竞争基础”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美国对所谓的国外“不公平贸易作法”越来越难以容忍,贸易当局开始积极行动。他们更多地利用态度强硬的双边谈判和单边的贸易制裁和威胁以迫使谈判对手作出让步。例如,日本和东南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60年代以来经济有了飞速发展,美国认为,这些国际市场上的新的竞争者一方面十分积极地为其出口扩展创造条件,他们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迅速提高;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却不愿意开放极其封闭的国内市场,亚洲国家不同于美国的商业做法和市场结构在美国看来更是无形的贸易障碍,严重阻碍了美国企业的进入。美国特别强调指出,这种所谓在其它国家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免费搭车”的做法使得美国的生产厂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不公平贸易”论调同美国的对等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最早的“对等”观念(Re-ciprocity)出现在1934年的《对等贸易法案》中,它强调对等的关税减让即在双边贸易谈判中等幅的关税减让,并鼓励以经过谈判协商的同等的步伐来推进贸易自由化。然而,近年来美国国内不公平贸易论调的兴起扭曲了贸易对等原则。原来意指在具体贸易谈判中各方减让程度的对等性越来越多地被到整个市场状况的均衡方面。这种新的对等观念的产生将美国其国内的市场开放以及其程度完全建立在其它国家能否为美国的商品和服务提供令其满意的市场准入的基础上。而且美国通常把双边贸易是否平衡作为美国是否享受公平的市场准入的判断尺码。
3、贸易政策的重点由注重限制进口转变为加强政府在出口拓展方面的作用
美国传统的贸易管理是注重对进口贸易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国外进口商品的实施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来保护国内的产业部门。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侧重点开始由进口管理转向加强对国外所谓不公平贸易作法的重视和对策,美国政府也开始更多地出面,更加积极地为美国公司的出口扫清障碍,打开封闭的国外市场。
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自愿出口限制计划”在80年代以后逐渐丧失了存在的基础,由“自愿进口扩展计划”取而代之。很明显,后者的进攻目标转向打开对方紧闭的市场大门,美国这种贸易策略主要是用来对付外国所谓的“结构性贸易障碍”,抵消它们对美国出口的不利。它的1988年贸易法主要涉及放松出口管制贷款条件以帮助美国的高技术产业、促进政府行政部门更积极地为出口创造良好条件、扩大“不公平”贸易做法的定义范围等等,克林顿上台后,美国政府及外交官员对涉外合同予以大力支持,多次通过美国驻外使馆建立的经援机构来为中小提供技术支持;他们还减少了对与安全有关的出口的控制,尤其是在高技术方面的出口管制。此外,美国政府机构还修改相应的财政规定,与进出口银行和其它机构一起为美国的出口提供优惠贷款。
4、美国贸易强硬化、保护主义和贸易立法治外法权主义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多地依靠直接的行政手段来管理贸易事务,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并且显示出更强的主动性和进攻姿态,美国单方面定义所谓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其中的许多做法在关贸总协定中都没有明确规定。它还单方面决定贸易对手国是否存在不公平做法,在它认为必要时并不提交进行多边仲裁,而是要求对方同美国的贸易代表直接进行谈判来解决。这种做法被其贸易对手称为“侵略性的单边主义”(AggressiveUni-lateralis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贸易法的301条款及其各种变形,它们是美国“侵略性的单边主义”政策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遭受国外抨击和谴责的主要目标之一。超级和特别301条款的出台与实施使80年代美国反贴补税和反倾销税的征收迅速增加,严重损害了其它国家的贸易利益和出口产业。他们纷纷指责美国贸易政策和立法的变化,指出其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和表现,是“过程保护主义”或者“法律保护主义”。
美国为了维护其利益,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动辄抬出国内贸易立法,宣布对所谓国外不公平贸易做法进行单方面的报复和制裁,其实质是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贸易领域里的典型表现,美国这种贸易法的治外法权主义不仅违反了国际法的有关准则,也是对多边贸易体制基本原则的严重破坏。它恶化了国际贸易环境,增加了贸易环境中人为的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多边贸易体制取得进展,而且美国的单边主义和301条款的滥用很容易激发各国之间的贸易大战,不利于国际经济的发展。作为美国“治外法权主义”典范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和达马托法一出台就遭到了包括欧盟在内的各国一致的强烈反应和抨击。西方新闻机构评价说,美国可能是继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南非的“种族隔离”之后本世纪受谴责最多的国家。1996年,不仅联合国、美洲国家组织、欧盟、里约集团、南方共同市场等国际组织对美国的贸易沙文主义加以公开抨击,就连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另外两个成员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加入了指责美国贸易做法的行列。在冷战之后的新经济形势下,各国都在努力发展民族经济,加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美国越来越难以行使其个人意志。美国的这两项法律只不过起到了一个稻草人的作用而已。
三、从美国贸易政策与立法的演变看中美贸易争端
改革开放以来与美国的经贸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美国也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制度、意识形态、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上都存在着重大差异,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磨擦。近年来,两国在诸如纺织品贸易、市场准入问题、反倾销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对华最惠国待遇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问题上都发生过纠纷。加深对美国贸易政策和立法的演变历程及其经济背景的理解,有助于正确认识中美贸易关系和纠纷,为改善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1、正确看待中美贸易争端
(1)中美市场准入争端
市场准入问题是中美贸易的本质问题,也是中国加入多边贸易体系的核心问题。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是导致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的经济贸易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这对美国拓展出口意义重大。因此,美国近年来把很大的精力放在打开中国市场,为美国公司占领中国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美国多次指责中国对美国产品封闭市场,批评中国的贸易制度和贸易中存在的许多“障碍”和“壁垒”,如繁琐和复杂的进口管理和许可证制度、进口限额管理的不公开、贸易管理和法规透明度不够等。此外,美国还指责中国对服务行业过度保护,特别是在美国特别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保险和师事务所、运输等领域中国的开放度太低。美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做文章,并频繁地向中国施加压力,充分体现了美国贸易政策及策略由追求竞赛规则的公平合理转为追求竞赛结果的对等性,由单纯限制进口转变为限制进口与积极扩大出口相结合,通过增加出口,改善贸易状况,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和解决失业问题。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体系与美国的阻挠
我国根据通行的国际标准和自己的国情,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多边贸易体制,这是我国的一个根本立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改革外贸管理体制和开放市场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进口关税水平大大降低。而美国无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已取得的成绩,以成熟发达国家市场开放标准和经贸管理的做法来要求中国,要求中国承担与自己的国力和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过高的义务和责任。美国还抬出其国内的贸易立法单方面给我国施加压力,以贸易制裁和报复主义的措施相威胁,力求迫使中国作出更多的开放和自由化的减让,扩大美国从中国发展中所获取的份额。
(3)中美知识产权争端
中美近年来在知识产权领域屡有争端。早在1989年和1990年美国就根据美国特殊301条款,把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1991年4月26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又以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为由将中国列为特殊301条款“重点国家”之一,并以价值28亿美元的贸易制裁和对中国某些出口产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相威胁,要求中国与之签订旨在制止对机软件和音响制品的盗版行为的贸易协定。此后,美国又于1994年和1996年多次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做文章,并以高额的贸易制裁相威胁。美国的做法其实质是将知识产权同贸易利益、经济实力挂钩,利用贸易问题和贸易手段外交手段将一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法规强加于其它国家,其实质是一种美国利益至上的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的贸易政策。从表现上来看特殊301条款执行一套严格的程序,但是它的实际执行往往取决于美国当年的贸易状况和对因贸易伙伴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而损害的美国利益进行的判断。对此,美国贸易代表有较大的自由裁定权。
2、采取正确的策略对付美国的贸易政策和贸易立法
(1)坚持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增强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经济技术竞争力,这是提高我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加强同贸易对手谈判和协商中的力量,以便更好地维护我国经济利益。只有经济强大了,外国才会以更加平等的态度来处理双边的经贸磨擦。
(2)进一步改革我国的贸易管理体制,积极向国际标准靠拢。改善进口管理体制,增强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促进贸易自由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我们应该加强对国际经贸管理和规则的,认真地和研究我国现行的贸易制度和贸易管理模式,对于那些已经过时的和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的做法要下决心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做到的我们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实现,然而,对于危害我国基本经济利益和属于原则性和立场性的要求和做法我们要坚决顶住压力,维护我国基本的经济利益。
(3)争取早日加入到多边贸易体系中,利用多边机制的约束来抵制霸权主义的贸易,争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现阶段所应得到的适当保护的权力和我国正当的经济利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大势所趋,我国应积极利用多边机制来妥善解决同其它国家的贸易争端,更好地协调对外经贸关系。依靠多边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有效地限制和约束个别国家的贸易单边主义和贸易制裁的泛滥。
篇5
我是一只毛毛虫,一只又小又脆弱的小生命,但我并不为自己的弱小而放弃自我那美好的梦想。是的,我想变成一只蝴蝶,我一直在等待那个美丽的脱变。
我承认,我是很丑,我一直不被别人放在眼里,连我的生命也受到了威胁。可我不害怕,我从不伤心,也不哭泣,我只是在等待,在慢慢成长,我要变成蝴蝶。从出生开始,我就经历了种种困难,种种危险,我并不承认我差,我只是想做好我自己……我顽强,我从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当然,我倒下过,受过伤,但我依然又以惊人的毅力又站起来。因为,我一直在为我的那个梦想努力,我不能在这个梦想之前就从这个世界永远消失,不可以!
于是,我更加努力,我顽强的活了下来,我一直在等待。也许,这就是命运吧!咦?又下雨了,糟糕,大风雨来了,我连忙想爬进数洞里,可来不及了,我被冲下来了,我凭一点理智抓住一片树叶,之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第二天清晨,我醒来了,可是我发现身体轻轻的,我动了动,只是觉得有点飘了起来,我一看,啊!原来我变成一只蝴蝶了,我太高兴了,自己的付出终于有回报了,我的愿望实现了……
我无比的高兴,我飞向向往很久很久的蓝天,我俯视大地,我留下了眼泪……
篇6
巍巍大娄山是你的骨架,悠悠赤水河是你的血脉,青青一地绿是你的肌肤,醇醇茅台酒是你的灵魂。
你是云贵高原的汉子,你是黔北翠岭的村姑,你是酒都儿女的慈母,是我梦里的柔情江南塞上明珠。
你的美,全在那醉人的山山水水!
家乡的山,一味连绵,起伏错落,虽不高入云霄长奇松怪石,却也不乏断崖峭壁悬泉飞瀑。巍巍吴公岩、隐隐怀阳洞、幽幽盐津谷、崔巍云帱山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莽莽连山终年积翠,如墨如黛。片片庄稼萋萋芊芊,似毯似茵。溪边地头野花点点零星散落,芳香、天然、浓郁、悠长……
那水呢,从遥远的彩云之南娉娉婷婷一路奔来——好一条赤水河,来到茅台便隐了水的野性,象一条闪亮的飘带蜿蜒微漾,静静地依偎在茅台城的脚下,白天银光熠熠,任船帆竞渡。夜晚在星光灯光的辉映下则闪耀着沁人的绿光,盈盈粼粼,迷醉了满天星辰。稍作休憩尔后她一路欢歌,沿绵绵十里滩又去欣赏川盐古道,追寻纤夫的爱情……
你的美,不全在那醉人的山山水水。
你是国酒茅台的故乡。特殊的红壤、高温湿润的气候、精湛的工艺,加之集灵泉秀水于一身的赤水河水酿就的茅台琼浆,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压倒群雄,一鸣惊人,成为世界一流名酒。茅酒从此流芳异彩、倾醉天下、香飘寰宇,你也由此名扬世界,五洲神往。
追溯茅台酒的历史,汉帝唐王宋祖清宗都曾为之倾倒。说不定那貂禅倾人的回眸、贵妃醉人的笑靥、西施脸上的两抹红云就是茅台的神韵。
你是英雄的土地。四渡赤水是后的又一神奇点睛之笔,一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传奇佳话。如今,《组歌》之《四渡赤水出奇兵》仍在华夏大地经久传唱;四渡赤水纪念塔矗立赤河北岸,绿衬花拥雄伟庄严,与卧虹茅台大桥遥相呼应,共同见证这片红色土地的日新月异。
你是美酒的乐园。数十里茅台河谷,处处是漂亮的酒厂。天蓝地绿之间,弥漫着奇异的芬芳。这里是奇酒的圣地,这里是仙露的厂房,引八方宾朋吸四海客商,甜了飞鸟醉了夕阳。数百酒企红红火火,上千品牌远销异邦。飘香的美酒,为家乡插上腾飞的翅膀。
你还是吉尼斯之乡。有巨型茅台酒瓶实物广告顶天立地,国酒文化城展现国酒文化博大精深,有吴公岩“美酒河”摩崖石刻堪称一绝,千米石刻长龙展我龙的精神。
……
篇7
当时我所租住的房子坐落在小镇suburb(郊区)。这是一幢置身于一片蓝色花海中央的三层小洋楼,墙体是干净的乳白色,宽敞明亮的落地大玻璃使窗外景色一览无余,廊柱下的罗马式拱形门典雅大方,葱绿的青藤爬满了小楼的一侧。只一秒,我便决定要在这散发着花香的世外桃源里完成我的创作。房东哈伍德夫妇俩都是退休的教师,一辈子都呆在这个小镇上没有离开过。对我这个来自异国的租客非常地好客且好奇。得知我所从事的工作后,哈伍德太太开心地对我竖起大拇指,表示绝对支持。一空下来,我们便坐在美丽的花园中,捧一杯浓浓的咖啡,听哈伍德太太聊些小镇的趣事。有时,忙着伺候那些花花草草的哈伍德先生会突然凑过来插上两句冷笑话,笑得我和哈伍德太太把手上的咖啡全洒在了身上。
One morning(一天早上)我刚起床,便看见哈伍德太太从镇里购物回来,左手拿着一叠厚厚的报纸。“早上好,夫人!Is there any freshnews today(今天有什么新鲜事吗)?”“哦,今天还真有一件百年难得一遇的事情呢!给你看看。”哈伍德太太边说边把一份厚厚的报纸递给我。
我打开报纸一看,醒目的“一百年只有一期!”字样跃然纸上!咦?这是怎么回事?可是看了几行,却没发现什么重要的事情,只不过是聊一些小镇发生的趣事,就跟哈伍德太太平时跟我聊的没什么不同。我疑惑地望着哈伍德太太,两只眼睛里画满了问号。
“你手上拿的可是一份世纪报纸,一百年才出一期呢!这份是第二期。”“什么?”听到哈伍德太太的回答,我惊讶地尖叫起来!说起报纸,我也算半个expert(内行),这样的奇闻,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体内的八卦因子马上蠢蠢欲动起来。
“这份报纸名叫《坎松报》,创刊于1911年,当时规定每一百年发行一期,今年刚好发行第二期。”随后,哈伍德太太为我讲述了这份神奇报纸的来龙去脉。
原来,《坎松报》是一百年前镇上的中学生为了celebrate(庆祝)百年校庆而创办的。1911年,一群青春洋溢的中学生志愿向镇里的居民派发了3000份《坎松报》创刊号,并在报纸中清楚地标注了他们“一百年出一期”
的想法。那份只有4页的报纸上刊登了小镇中学的情况以及许多关于蒙彼利亚镇的风俗和历史的幽默短文。报名“坎松”是当地方言,意为“尖叫”。中学生在当年的报纸头条点明他们寻找下个世纪的后来人,以继承他们的事业,将《坎松报》真正做成“世纪报纸”。一百年来,当地档案室一直珍存着这份第一期的原版报纸。
听了这个传奇故事后,我重新阅读起手里的报纸。第二期的报纸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到了8页。设计上也由黑白转为彩色。报纸登载了过去的一百年里蒙彼利亚镇发生的一些或感人、或滑稽的五花八门的文章。据哈伍德太太介绍,第二期报纸由当地140名“志愿编辑记者”合力完成,其中有来自幼儿园的孩子、养老院的老人,甚至还有看守所的犯人。整份报纸的写作风格里透露出天马行空的无限想象力,比如像《教堂一片瓦奇遇记》、《2011年摇彩事件》和《疯癫一代之歌》等等一些有趣的遐想类文章。
篇8
每个女人心中都期待着穿上婚纱,小两口相亲相爱,留下美丽瞬间的定格。于是,在“完美第一,金钱第二”的潜意识推动下,大多数新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一生就这么风光一次,即使多花点钱也能接受,但关键是一定要拍好。由此,影楼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巧立名目,先斩后奏,不亦悦乎。
而在那时那刻,毕竟碍于脸面,不愿破坏好心情,少有新人真会为了幸福时刻而翻脸。于是,消费者的订单价格成了摆设,最后掏腰包的价格噌噌翻两三倍也不足为怪。
Kitty的新房刚装修完,就参加了情人节的婚庆展,原打算只是先做些初步的市场调查,最后却经不起S影楼的低价诱惑,当场订下一套价值2980元的婚照套系。
拍摄当天,Kitty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选中2件VIP区的婚纱,多付出600元的服装升级费。随后又被发型师小姐要求购买安瓶(一种瞬间美容液)。她怕一旦不买,不仅影响化妆效果,也会影响后续服务质量。于是,只能被动买下5瓶(500元),不过后来从朋友处打听到,这种安瓶的成本价至多30元。之后,又有化妆师热情招呼她买60元一对的假睫毛。她也只能买进。还好事先已穿了隐形内衣,Kitty在试穿露背晚礼服的时候,有幸躲过隐形内衣的推销。一天拍摄下来,Kitty发现老公皮夹里的现金已所剩无几。
两个礼拜后,Kitty和老公前去影楼选片。按约定,130张照片,只能选22张入册。筛选过程中,接待小姐又向他们推销上万元的数码制作。两人虽然坚决说“不”,但最终又经不起反复游说,买下额外选中的38张毛片,由此多支出3040元。结果,这次婚纱拍摄总价已高达7200元,这是当初订单价格的两倍多。
猫腻一:打折诱惑
很多商家深谙优惠多多的吸引力,于是纷纷虚报价格,再以大幅度的打折法来招揽生意。市场价格3000元的套系,却虚报6000元。还美其名曰,因为促销搞活动,所以才打对折的特价。那些未经市场调查,又爱贪便宜的人,很快就上钩了。
提点:事先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是上上策,不要被这个优惠那个赠送迷花了眼。当然,最重要的是化妆师、摄影师的水平,婚纱、布景的格调,摄影特色是否与本人的欣赏习惯合拍,这些直接影响到你对婚照拍摄结果的满意度。对相同价格内所包含的服务内容、软硬件设施如何也需考察。
猫腻二:海报和数码制作费
海报制作费,现在已包含在套系的服务项目之内了。表面上来看,好像不需要有什么额外支出。孰不知,此中暗藏了“杀机”。等到商家为制作海报而选择照片的时候,商家便会告知你,制作海报还需要有个背景,背景需要另外付费制作的。你不得不交一两百元的背景添加费。
此外,商家给顾客所看的数码制作样片往往是海外精心制作的。而本地的制作是大批量的模板化生产,仅限于一些照片简单的拼凑,最终的产品往往让顾客大失所望。同时,因为一幅数码作品往往是几张照片的组合,商家便借机要求顾客购买更多的照片以满足制作要求。一旦应承下来,那么数码相册制作后,整个婚照支出将高达万元以上。
提点:在签订单之前,就跟商家协商,免除背景制作费。只要未落单,主动权就在你的手上。商家极有可能急于做成你这笔生意而答应你的要求。如果商家不同意也没有关系,可以退掉海报换其他有用的赠品。现在外面设计印刷公司也很多,你也可以委托他们制作精美海报。
当然,尽量不要贪恋样片的美丽,仔细考虑一下是否真的愿意花大价钱去做一本数码制作的相册。如果答案否定,就趁早抽身。如果答案肯定,则建议你到网上去找一些口碑不错的工作室来帮你完成。他们的作品肯定比流水线制作出来的产品要精细许多且性价比也比影楼高。
猫腻三:VIP卡优惠
很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常常会有立即下订单,马上就赠送VIP卡的促销活动。其实这是“一石二鸟”的诡计。一方面吸引顾客头脑一热,立即签合同,下订单;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日后广开财路。其实,很多商家的VIP卡,其主要的服务内容就是赠送顾客一年一次的免费拍摄。而这个“免费大餐”是纯拍摄,不含化妆、服装等其他服务项目的。商家依然可以从中牟取利润。
提点:其实,这样鸡肋一般的VIP卡不要也罢。还不如研究一下,是否可以换取其他有用的项目,比如多挑些照片入册,或者多送几张带照片的请柬等等。
猫腻四:相框的圈套
婚纱套系内一般也包含照片放大服务,商家也会向顾客推销相框。在展示时,样框和里面的样片制作是一致的,比如皮纹框里面就是皮纹制作的照片。如果你眼前一亮,同意订制,那么商家便会不动声色,在订单上写下“皮纹框+油画制作”。油画制作是最基本的制作手法,相对比较低廉。等到新人拿到放大的照片时,却发现自己订的皮纹框与照片油画设计格格不入时,商家才告知,另外制作皮纹照片需要额外收费。这时,你可能已经骑虎难下了,既然已买下相框,总要配上适宜照片,这样你就只能乖乖就范。
提点:签订单前,仔细阅读条款的各项内容。看看有没有像这样模糊搭配,如果你觉得解说模棱两可,那么应该马上向商家质疑,要求一一写明。当然,如果你一定讲究相框形式,那么减去一个基本制作,替换成高档的制作,总比基本制作、高档制作二合一的费用来得合算。
猫腻五:礼服升级
订单上,商家往往会写上顾客可以选择服装的区域。利用顾客对影楼的不熟悉,却在服装区域上大做文章。比如在订单上写“精品区”,顾客以为是最贵的了。谁知道,还有更贵的“VIP区”。等到拍摄当天,接待小姐摆出了“请君入瓮”的策略。先是直接带顾客到“VrP区”挑衣服,并且对所属区域秘而不宣。等到顾客衣服选中后,方才露出“狰狞”本色――提出需支付数百元的服装升级费。很多顾客因为已经挑中衣服在先,害怕失面子,只好吃哑巴亏。
提点:无论接待人员带你到何处试衣,都要随时询问所属区域。看看和订单上是否有出入。如有分别,就要先问好有什么费用隐含其中,判断一下是否值得,然后再决定是否试衣。切忌耳根软,被接待人员的各种赞美所迷惑,一旦被她们牵着鼻子走,那么遭殃的就是你的钱包。
猫腻六:辅助产品的推销
在化妆、试衣过程中。影楼工作人员常常会非常热情地向顾客推销安瓶、假睫毛和隐形文胸等各种辅助产品。因为可以从销售额中得到高额提成,所以他们推销起来总是不遗余力,大大夸张效果。如果顾客不从,就报以冷面,让顾客怀疑他们的服务质量,最后不得不掏出钱来息事宁人。
提点:先向有经验的朋友打听清楚,事先采购好这些辅助产品,自己购买的价格肯定要便宜至少一半。如此一来,也有正当理由回绝推销,堵住他们的嘴巴。但切忌言词激烈,发生冲突。另外,不要忘记带些巧克力、糖果等小东西,随时“贿赂”他们。别忘了多给他们一些工作上的赞美和认可,这也能有效增进亲密度。
猫腻七:选片程序
根据订单约定,一般入册的照片只有二三十张。而拍摄照片数一般高达100张以上。如果顾客选中的照片多于订单上规定的数量,那就要为多入册的照片买单。在选片时,有些影楼故意打乱照片的顺序,并且要求只能以排除的方式进行选片。因为背景相似、动作相似的照片被分散放置,顾客很难识别相对重复的照片,从而增加了排除工作的难度。如果难以取舍,那么正中商家心意。
篇9
自然,我们会常常从电视里看到她,她甜美的形象与声音已经深深地在观众的脑海里扎下了根。但是,当我们来到山东电视台,在一间拥挤的化妆室里见到毛馨的时候,竟然没能一眼就认出她来。人在戏中,真在戏外。荧屏上下的差异,让直播间外的毛馨有了另一副模样:长发披肩,笑声朗朗,举止大方又不乏几丝天真。当然,毛馨是端庄而美丽的,而她的低调与热情让每个人都感觉到她的容易接近,如同邻里的一位普通的小妹妹。
1997年,山东电视台面向全社会招聘播音员,毛馨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来到电视台报到,她被分到了《乡村季风》栏目。
“当时的负责人对我说,你不是考了个第一名吗?就到收视第一名的《乡村季风》吧。”毛馨记忆犹新地说。
事有凑巧,就这样,两个第一名走到了一起,而毛馨的第一次出镜更是让她刻骨铭心。
“我跟随采访组来到胶州,采访里岔黑猪的无公害现代化养殖。我站在猪圈里,周围全是黑压压的猪。我心里害怕极了,有人还让我摸着猪头主持,想想那一幕,真是永远忘不了。”毛馨满怀情趣地回忆道。
毛馨对当年的这些经历充满了感激,这是因为,她出道的第一天就接到了地气。在《乡村季风》栏目,毛馨深入采访第一线,每天打交道的是最朴实不过的农民,是最富泥土气的农村,是最包容厚载的土地。对她来说,这是一个接地气的过程。因为接地气,《乡村季风》成长为中国新闻知名专栏,她也和栏目一起成长,成为颇有观众缘的新闻播音员。
“我感谢这段时光的馈赠,它让我始终接着来自新闻第一线的地气,心里始终装着观众的喜怒哀乐。在我看来,这正是自己不断进步的活水源泉。”毛馨真诚地说。
光阴荏苒,似乎在转眼之间十五年就过去了。在播音主持岗位上,毛馨经历了多重历练:从短平快的新闻播报栏目《早新闻》与《正午时光》,到新闻杂志型的《今日报道》与《新闻60分》,从新闻访谈类节目《书记市长访谈》与《高考直播》,再到走上新闻报道主阵地《山东新闻联播》的主持台,她所走的每一步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都值得她仔细品味,如同翻阅一本厚厚的相册,曾经的时光变得弥足珍贵,回味无穷。
“同事开玩笑说,我是新闻中心主持过节目最多的女播音员。”毛馨嫣然一笑,“我也弄明白了一个理儿,一个播音员要想生命力长久,必须内外兼修,不断提高语言控制力,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感人肺腑,经久传诵,这也正是毛馨新闻工作的真实写照。她以饱含深情的配音,使自己主创的电视新闻作品洋溢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激荡着恢弘的时代强音。她先后获得山东省播音主持作品奖一等奖9件,山东电视奖3件,中国新闻奖3件,中国记协二十年展播一等奖1件、中国播音主持作品奖三等奖1件,其中专题解说《徐本禹》、《雁荡山》获得中国新闻奖,去年她被评为山东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并荣记二等功,被省公安厅授予“金盾奖”,她还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先进工作者。
在做好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同时,毛馨还兼任山东青年干部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传媒学院的特聘教授,已是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成为省市电台的播音员。毛馨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步。这个从普通人到名人的过程,也是她自我修炼与完善的过程。记录历史,守望良知,毛馨以此走入了千千万万个观众之中。观众的喜爱,没有让她飘然,而是更加懂得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身为公众人物,她更注重公众事业。作为山东省慈善总会特聘的“爱心大使”,2006年她连续报道了烟台爱心姑娘栾丽君的事迹。栾丽君是一个血癌患者,在临危之际,把别人捐来的十万元救命钱转捐给病友,她的义举感动了烟台,感动了山东,也感动了中国。斯人已逝,爱心长存。毛馨和山东卫视同仁在齐鲁大地掀起“一元钱爱心捐助”活动,在十个城市“同系爱心结”,将这种慷慨好义的风尚发扬光大,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文明与和谐。作为省直青联常委与大型公益活动“爱心图书室”的形象大使,她积极投身爱心助学事业,通过自己的参与、倡领和践行,积极推动全省的爱心图书室越建越多,给无数寒门学子送去了精神文化的食粮。她既是金话筒的“爱心传播者”,又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形象大使与山东省文明交通形象大使。在这诸多的称号中,没有一个与利益联系在一起,她成为人们心中真正的爱心大使。
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生活中的毛馨当是另一个毛馨。从直播间里的正装与端庄到生活里的便装与活泼,工作特性好像让毛馨具有双重性格。相对于直播间里的毛馨,生活中的毛馨似乎更亲切,更能让人感到她的善意与真情。
“在生活中,许多观众认不出我来。”毛馨梳理着满头的秀发,乐不自禁地说,“其实,这样真好,我可以自由自在地逛街,在菜市场,我还可以讨价还价。如果把岗位上的你带到生活中,你这个人就累了。”
毛馨生在山东,童年却是在山城重庆度过的。她的姥爷是一位南下干部,母亲是“老三届”,下乡回到了老家淄博。
“我生活在重庆的一所小学校里,人家上音乐课,我就站在外面听,很快就学会了。”说起自己的童年,毛馨不自觉地面带天真的微笑,“那段生活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妈妈不在身边,学校的女老师我全叫妈妈。”
或许站在课堂外听音乐课便是毛馨最早的艺术启蒙,她认为,自己爽朗与热情的性格与那时的环境有关。七岁的时候,她回到淄博读小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她就当班长,初中,高中,一直当到大学毕业。得志普及天下,不得志则修身养性,知足者常乐——这是毛馨津津乐道的座右铭,她以此为根基,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在我们家里,似乎所有的话都让我说了,不过,经典的话还是我爱人说的。人要有生活中的自己。我平时出门时穿着很普通,很随意;回到家里,就得当好妈,当好妻子。我的家庭很平淡,也很稳定,但是我很知足。我认为,只有家庭和睦,你才能没有心事,才不用时时挂着家庭,才能放心地工作。”毛馨说这话的时候,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幸福之感。一家三口,相亲相爱,其乐无穷。就在我们采访她的这天早上,毛馨为四岁的女儿穿上了一件上白下粉红的连衣裙。这件裙子既普通又不普通,三十年前,毛馨穿过,今天,女儿穿上仍然是那么漂亮。“三十年前,我小时候的裙子妈妈保存得很好,今天拿出来给女儿穿上,依然好看。岁月如梭啊!”毛馨在自己的新浪微博里这样写道。
热爱生活,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毛馨将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知足,她惜福,她时时告诫自己,不要总是抱怨,一定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人的社会分工不同,角色不同,给你的社会地位也确实不同。无论如何,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不能当艺人,新闻播音员的知名度是一个品牌的知名度。其实,我在生活中经常会开玩笑,不过,许多人信以为真了。”毛馨笑道,“我平时很撒欢的,也很少化妆,总是素面朝天的。”
由于职业的关系,毛馨主持节目是知性的,而在生活中,她也是一个知性的女人。她认为,如果想不落伍,不一定非要追求大牌,但是一定要时尚。时尚与大牌并不冲突,大牌的东西要配得上自己的品位才行,比方说,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即使提着LV包,看上去也会没气质。
篇10
下车间,做业务行家
金晶纸制品公司开业伊始,亟待人才。老板在招聘会上一口气招来12名应届毕业生。蒋小雯虽然专业对口,但文凭却是最低的,当初并不被老板所看好。公司的产品主销国际市场,要找合适的渠道,老板愁得不行。如果去参加广交会,没有一定的规模企业是拿不到摊位的,参展费用不菲也是另一个问题,出国推销更是不敢奢望。恰巧在这时,阿里巴巴来推销其贸易平台。外销员的工作就是挂在网上与客户“聊天”。形同守店,极端乏味。
在网上苦守了半个月,蒋小雯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虽然是工厂直面市场,但由于她不懂产品,不懂工艺流程,与真正有购买意图的客户往往聊了几句再无下文。
为此,蒋小雯跟老板提出,主动下车间,至少三个月。好在与大多数国外客户有时差,只不过白天晚上连轴转人太累。老板听后心有一喜,不懂产品的业务员等于是“半个瞎子”,即使你的英语再好,专业理论再强,也没有大的发展后劲。这小姑娘志存高远,做了有心人。
整整三个月,蒋小雯基本上“泡”在车间,摸原材料的属地,加工的特质,价格行情。在加工车间,把分切机、涂覆机、印刷机的情况搞得一清二楚。她还和工人一起分拣,挑次等品。遇到装货柜,她把各种纸箱尺寸整理后记在电脑上。为多问问题,她甚至跟印刷师傅拉关系,自费给他们买好烟或请其喝酒。正值酷暑,车间的气温高达四十几度,蒋小雯跟老板提出,要提高夏季福利,员工精神状态不佳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基层员工和车间主任由此对她产生了信任,加工她接的单优先安排,更加仔细。
三月“学成”归来,蒋小雯如虎添翼。随便拿个纸杯,她能说其起容量属于几盎司的,单层还是双层的,属于那个国家的消费偏好。再在网上与客户交谈,说的全是行话。虽然她的个人推销网站做得不算是最漂亮的,但许多客户指明要找她。公司规定新来的业务员半年出单,蒋小雯提前完成任务,厚积薄发,脱颖而出,发展了以色列、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等四个国家稳定的客户,平均每周能出一个大柜。骄人的业绩让老板对她刮目相看。
带新人,严师出高徒
2009年,公司董事会研究后决定,由蒋小雯担任出口部经理。这意味着在繁忙的业务之余,还要抽出一部分精力管理下属。老板跟她开玩笑,一花独放不是春。我要你在两年的时间内带出一支精干的队伍。如果公司有三个或四个“蒋小雯”,那海外订单肯定做不完。只有这样,公司才有可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这可是个烫手的目标。谁都知道,做外销主要靠客户。即便是在一个公司,同事之间也有竞争。每个业务员都把客户看成是自己的生命。蒋小雯也有这样的困惑,但是她现在是出口部经理,在这方面一定要大度些,姿态得高。
公司主要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推销产品。客户上了公司的网页,谁的个人网站靠前,业务的可能性就大些。为了引进竞争机制,蒋小雯主动把自己的网站排在第四位,而第一位则由当月的销售冠军“轮流坐庄”。蒋小雯掌控者报价的审批权,对自己的订单也一视同仁。
不但如此,蒋小雯多次在业务会上推介自己的成长经验,要求新入业的大学生到车间先实习三个月,经公司的严格考核后方许上网操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好多毕业生因为吃不这种苦半途而废,还有的虽坚持下来了,但最后发现不具备做外销员的潜质遭淘汰。这些年,蒋小雯心狠,不讲情面,以业绩论英雄,只留下小罗和小马等三四个好苗子,把他们培养成自己的助手。
在下属眼里,蒋小雯以严著称,大多数时候下属都很怵她,因为业务资料都装在她脑子里,随便扫一眼,就能发现你所谈业务出现的短板,与客户交谈的语式规不规范,所提的技术问题能不能快速给予解答,所签的合同条款上有无遗漏,是否符合公司的生产实际,在付款上如何规避风险。
然而下了班,她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姐,主动出主意,释难解惑。一起分析人民币升值的走向,探讨纸制品未来的发展前景。甚至还可以和她一起谈谈房价、个人问题。大浪淘沙,期间有人跳槽,有人转行,出口部已形成了以蒋小雯为主打、其他五名业务精英辅佐的队伍。目前,公司每日出2~3个柜,出口规模排在内地同类企业的第一。
诚然,蒋小雯现在是公司收入最高的“高级白领”,在开发区买了房,还有自己的私家车。然而,身为出口部经理,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公司的销售渠道太狭窄,要主动出击广交会,甚至到国外市场了解最终用户的需求。人民币强劲升值,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扬,如何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来化解这些不利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