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罢不能的意思范文
时间:2023-04-06 16:2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欲罢不能的意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听“闺密”讲这故事,我笑岔过气去。呵,等那个小鬼头长大,不定多少人得遭殃!好些个女人一生都没弄明白的事儿,被一个6岁小丫头一语道破。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服不行。
做个好女人,好不好?好。社会和男人一向都希望女人温良恭俭让,进得厅堂,下得厨房。有知书达理、温柔包容的好女人在,对社会是幸,天下和顺;对男人是福,家庭和美。多好的一件事,可就是没问问女人愿不愿意。
女儿性、母性皆天生,好女人必不可缺的妻性,却得按要求学习,多多少少有些被逼无奈。当然,大家伙儿高兴:爹妈脸上有光,培养了个好女儿;老公心里舒坦,娶得贤妻;公婆暗自窃喜,讨得了好媳妇;儿女老天眷顾,给了个好妈。可这女人自己呢,孝顺父母,敬爱公婆,体贴丈夫,照顾孩子,兼而还得是个优秀无可挑剔的职业女性。里里外外都打理到,方方面面都满意了,自己累个半死。顶着个“好女人”的大帽子,说句埋怨话都得掂量掂量。结果,加班加点被老板认为分内事;包揽家务被老公视作理所当然。原本该得的照顾体谅全没了,谁叫你是好女人!“坏孩子”耍滑偷懒惹事生非大家伙儿习惯了,不以为然;“好孩子”要这样,举座皆惊!
没错,男人是喜欢好女人,可让男人神魂颠倒欲罢不能的,一定不是好女人,都是“小妖精”一类,撒娇耍赖薄嗔微怒,有点儿小手腕,必要时使使坏。
好女人让男人省心放心,可让他们不甘心。我的一位男性朋友的妻子,在我看来,绝对好女人。工作上没得说,一等一的好手,业内拔尖。职务、薪水都比老公高,却从来不让老公“自惭”。绝对尊重老公的个人选择,坚定不移地支持他的事业,即使出差在外,也不忘阅读老公的博客,变着名地夸奖赞扬鼓励。能做到这份上,还有什么话说?可还是落埋怨。
朋友有车,基本上是自己开。他心疼妻子,时常接送。顺便说一句,我的这个朋友,也绝对是让人高山仰止的君子,属于这个世界上已经少见的那一类。我常以为,他们家一定每天上演现代版的“举案齐眉”。朋友诚心诚意当司机,可妻子从来不主动提出要求,让他忿忿不平。老婆宁可自己打车,也不会打电话要我接――朋友一声叹息,觉得自己上赶着送人家,没劲。
人都有点儿“犯贱”。女人体贴周到分寸得当滴水不露,男人会有失落感,感觉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好像你不纠缠他,他就觉得没意思。瞧瞧那些因“第三者”而起的纠葛里,男人放手的往往不都是自尊自立不擅纠缠的好女人?
男人不是怕女人纠缠。别说接接送送这样的事,就连上趟洗手间,只要你方法得当,他也会扔下朋友,置男人尊严于不顾,责无旁贷地陪你。要搁好女人,别说去趟洗手间要人陪,就是打扫厕所刷马桶这活儿,也会自己动手不依不靠。
男人爱的是耍赖的“小妖精”。别说没天理,“妖精”可不是人人都能当,那需要资本和天分――资容,聪慧,心计,擅变,还得豁得出去。马莉莲梦露、沙朗斯通、苏菲玛索之类,哪个达得到温良恭俭让的标准,不都是坏兮兮让男人欲罢不能?可这“妖精”的名声,也不是随便谁都能背,得有勇气,承担得起骂名,有心理素质,视所有不屑一顾妒恨交加谴责谩骂于无物,不怕口水淹,不怕遭报应。
篇2
“舞台上下的性格反差其实是件挺有趣儿的事情,”化名Angel Haze的Raykeea Wilson现年21岁,“私底下我其实挺内向的,演出的时候却总像变了个人。不然,谁他妈来看你演出啊?刚到纽约那会儿简直糟透了,我的底气和自信都来自于这座城市给我的试炼。”
到纽约发展的决定以及在布鲁克林区生活的经历给了她莫大的启发。在那支放肆得有些自以为是的单曲“New York”里,Raykeea用她那令人惊叹的自负驾驭了嘻哈先驱Gil Scott-Heron危险而紧凑的节奏采样,骄傲地宣告她才是纽约的新主人。同样让人欲罢不能的还有她在网上放出的免费下载专辑《Reservation》,其中歌曲完全是对其成长生涯的隐喻和剖析。
Raykeea成长于一个教会家庭,“底特律使徒信仰教会”在她眼中不过是对人的精神进行残酷桎梏的所在。“我信奉神祗,但宗教简直就是狗屁。”虽然家人在她10岁时脱离了该教会,改投他处,但直到16岁,Raykeea才终于得到了解放,并得以接触到之前被严苛的家庭信仰所禁绝的流行文化。不可置信的是,她音乐的启蒙并非来自嘻哈音乐,而是Coldplay 和The White Stripes这样的摇滚乐队。“太难以启齿了,对吧,一个搞说唱的,却从不听说唱音乐。”
但这种与时下嘻哈音乐流派和而不同的距离感,正是Angel Haze在音乐上刻意追求的;没有江湖大佬的暗中助力,同时也没有与任何说唱势力相来往,更使得她的出现对嘻哈音乐产生了非比寻常的影响。
篇3
一、针对性地选择欣赏内容
改革开放后,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对中学生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港台的“洋泾浜”式的语言。每次听到学生那随心所欲组合而成的半土半洋的语言,我总是担心: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这样“哇噻,耶,好好漂亮呦”地说话。古老的中华民族遗传下来的语言丰富多彩,瑰丽无比,我们何必放着馥郁的茗茶不饮,非要拼命地抢夺可口可乐呢?
更重要的是,语言和思想、情感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很难相信,每天高唱着“抱一抱那个抱一抱,抱着那个妹妹上花轿”的年轻人能有崇高的品质、纯洁的心灵和健康的人格。这样的人谈何素质?如果一代代延续下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纯粹的民族语言,增加文化积淀,教师必须精心挑选一些音像作品和阅读作品供学生欣赏。例如,反映早恋现象和子女教育问题的电视散文《多梦时节》《虑》等,反映清代历史的电视剧《雍正王朝》(第八集片段),反映淳朴、清新的大自然风光的电视散文《江山如画》,还有《荧屏诗坛》等。伴随着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以高雅、纯粹的民族文化抵抗低俗、变异的文化,长此以往,中学生的素质必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优化欣赏环境
欣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效果一定会受到情感、欲望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要上好欣赏课,就必须创设一种轻松、自由、活泼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产生观赏的冲动和欲罢不能的诉说欲望,从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启迪,这就达到了欣赏的目的。
三、课堂提问与创设文学情境巧妙结合
欣赏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惯了的学生一时间恐怕还无法理解“欣赏”为何物,怎样欣赏,这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通过提问同化师生的思路。可是,如果提问缺乏文学色彩,失去浓厚的文化底蕴,无异于将出色的作品处以凌迟,老师教得没劲,学生听得没趣。为了使学生能自由地徜徉在文化境界中,教师应适时地创设文学情境。课堂提问与情境的创设相结合的方式,往往能使学生置身于一种高妙的境界中,品味语言文字,打开思维之门,张开想象的翅膀,产生豁然开朗的顿悟。
四、注重课本知识的延伸和迁移
不可否认,在升学考试指挥棒强有力地指挥下,无论哪种类型的教学,都要围绕应试这一核心。如果欣赏课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那么其命运也就岌岌可危了。所以,上欣赏课不能不考虑课本知识的延伸和迁移。如讲诗词,离不开意境,那我们可调动视觉、听觉等一切有利手段,引领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摸索诗词欣赏的一般规律;讲作文,离不开真情实感,那教师就要以荧屏为媒介,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与自然。只要学生在欣赏中切实感受到了美,欣赏课的生命就会像春江之水,奔流不息。
篇4
关键词:兴趣小组 教学活动 口语训练 培养能力
有人说:学习的最大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发生兴趣。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滋生动力,所以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途径。学生只有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兴趣小组活动必须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下面就兴趣小组活动中的英语教和学谈两点个人的浅见,供大家探讨。
一、 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组织活动
以教而言,教师是主体;以学而言,学生是主体。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亦是如此。教师是兴趣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如果教师本人对活动只是持任务观点,匆匆忙忙地拼拼揍揍活动内容,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甚至在组织形式上只是讲述一番,那么不光教师本人会感到吃力、乏味,参加活动的学生更会兴味索然、精神不振,本是有兴趣的一节活动课变得死气沉沉,意义全无。
当前,许多教师都存在着不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缺点,倾向于知识的传授,很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兴趣小组的活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把课堂上的知识让学生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充分地加以运用,既能够巩固知识,又能够培养能力。几年前,当我刚刚教学生们掌握了四十八个国际音标以及有限的单词及句型时,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所学句型同英语教师对话。如:Do you know Chinese?(你们懂汉语吗?)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等。学生发现他们刚学会的句型居然在“老师”面前派上了用场,高兴极了,学习英语的兴致陡增。
兴趣的产生与学习活动本身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他们的心理情绪以及需要,据此安排活动内容,并在活动中给予鼓励。例如,刚上初中时,有的学生说能读完高中就满足了,对所学知识满足于一知半解;但经过一个学期后,渐渐地他们改变了主意,因为在活动中他们充分地看到了知识的重要。我曾做过具体的调查:有一个学生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工厂当领料员,就因为两个英文字母之差,发错了材料,半天时间给工厂造成了5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让学生认识到,即使是普通工人,也必须具备相当高的英语水平,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外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这样的活动把社会生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教育融唯一体深受学生的欢迎,活动越有兴趣,求知欲就强,活动效果越好。
二、 必须从教学的艺术性出发组织活动
教学是一种“点拨”。不仅在组织上需要“点拨”,在情感、意志上也需要点拨,让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学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如果小组的活动只是局限于书本范围内,那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满足于九十多分一百分的所谓高分数、好成绩;但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地给学生一点课本外的东西,他们会觉得新奇,旧乐意去学习,去探索。比如说,“你能告诉我去……的路怎么走吗?”英语中有“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和“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两种情况,有的学生提出如果用“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去问路可能会遇到非常干脆的拒绝,因为Can在字面上有能力是否能及的意思,被问人会认为你太轻视他,而正确的应该是问人家愿意不愿意为你指路,所以要用“Could you …”这样的问题只有在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入探究后才会发现。几年前我在电视上看到“Family Album.U.S.A(走遍美国)”英语教学节目,我看了其内容,觉得非常适合于口语兴趣小组活动,就告诉学生过去所学的可以说是标准的伦敦英语,但当今还是以美国英语主,欲知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有什么不同,就下决心把“走遍美国”看下来。我还举了一个例子。我们所学的“a piece of cake”(一块蛋糕)在美国英语里被译成是“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等。这一下,学生们来了劲头,每晚准时收看这一节目。由此可见,艺术性的“点拨”在学生活动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使学生渴望求知,欲罢不能。活动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实际上,我们这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并不仅仅是听听录音,会会话,从初一就不断地在内容与形式上发展创新。我们学唱英文歌曲,讲英语故事,自编一些英文字谜、讲英文相声、在班上创办“英语角”与教师及同学一起对话。尽管我们的活动次数频繁,有时甚至于是紧锣密鼓,但没有一个学生感到有压力或是厌倦;相反,他们问题抱怨时间不够,都说在我们这个小组里活动感到非常轻松。事实证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活动的效果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在不断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教与学的真正目的。
篇5
关键词:启发 直观引趣法 设悬激疑法 联系实际法 善于思考 课外实验
“启发”是我国古已有之的教学经验。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指导思想。“愤”是心求通而未得的意思;“悱”是口欲言而不能的意思;“启”是开启其意;“发”是达其辞。总的意思是指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与积极的状态,然后加以引导点拨,此为“启发”一词来历。现在把它作为一种教学原则,渗透在各个教学活动中。物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与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也应渗透启发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主要是由学生的认识规律决定的。虽然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离开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识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但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再大,也只是外因,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学生的学习活动归根结底要考学生自己,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自己不努力是不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可见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它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因,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下面就结合自己在物理教学中的做法谈一谈。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往往胜过责任感。”苏联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是学生产生兴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古人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乐知者才能“奋而忘食,乐而忘忧”达到欲罢不能的境地,现就这一发面谈谈在教学后动中的做法。
1、直观引趣法。物理作为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课堂上一个好的演示实验,比单纯的口授讲课更具有直观性、现实性,因而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引起主义和激发兴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演示实验为例,在两个铅块间进行演示。课堂上,用没有削平的铅块给学生演示一下,证明两个铅块并没有粘在一起,说明这两个铅块不具有磁性。然后用刀削平两个铅块的表面,用力压在一起,结果在铅块下挂住200克的钩码的现象,这使学生大为惊讶,难以置信,但现实却摆在眼前,这时,再解释分子间存在引力,学生就心悦诚服了,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学会了知识,也增强了学习物理、钻研物理的兴趣。
2、设悬激疑法。针对一些物理现象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惯性与惯性现象”时,如果先做“惯性球落入小碗”的实验,然后向学生解释现象,教法比较简单,也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先在实验前向学生提出“当小锤猛击钢片时,小球掉入小碗还是随钢片一起运动”的疑问,设置悬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好奇激发下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求知欲大增,学生能够热烈讨论,积极发言,针对众说不一的结论,让学生自己从实验中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使学生学习过程充满愉悦气氛,教学效果也很显著。
3、联系实际法,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例如在讲授“液体蒸发制冷作用”时,结合实际向学生提出“夏天的中午,教室里非常闷热,怎样使教室里凉爽些”的疑问,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到学到的知识有用而乐意去学。
二、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指导学生善于思考
《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其意思是说,教师的启发教学,是引导,是激发,是策励。物理教学除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外,还要善于启发引导。当学生有求知的要求时,既不要生硬的灌输知识,又不能代替学生独立思考,把问题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积极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句俗话说得好:“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例如利用教材中“想想议议”启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设置的“想象议议”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想象议议”提出的问题能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活动,为营造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有力的条件。教材中根据“想象议议”提出的问题,可采取多种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维,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其他简单机械”一节时,根据教材中“想想议议”针对不同的杠杆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通过学生的交流与展示,得出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的结论,从而为以后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奠定基础,同时也开拓了学生思路,训练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三、启发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课外实验,进行创造性学习
篇6
那么,离情怎么会与折柳有关联呢?一是“柳”“留”谐音。折柳送别表示送行者对行人挽留不住,借“柳”表示留恋之意。二是与柳条顽强的生命力有关。《战国策》中讲到杨树枝“横树之则生,倒树之亦生,折而树之又生。”杨柳同科,习性相近,一株柳枝随便插到哪里,只要有水土,它就能够成活生长,适应性非常强。送行的人图个吉利,希望行者在外,能够服水土,随遇而安,于是柳枝成了这一愿望最好的象征物。三是柳条细且长,将缭乱的离情与春天的柳丝联系起来。《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诗句,其中的“杨柳”是创造典型环境,烘托离情的景物,“折柳”能渲染心中欲罢不能的愁苦之情。
“折柳”送别习俗始于汉代,送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三辅黄图》中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把柳枝作为离情的载体赠给行人,因此,“折柳”后来作为“送别”之词。
汉以后的人们沿袭“折柳”习俗,将其写入送别诗中。如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云:“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条折尽”这一现象说明在隋代折柳送别这种习俗,已经相当普遍了。
到了唐代,折柳送别习俗尤为盛行,折柳与离情有关的诗也最多。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攀折减春风。”《忆江柳》“曾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施肩吾《折杨柳》:“伤心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重又新。今年还折去年去,不送去年离别人。”戴叔伦《提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随着折柳习俗的盛行,乐府诗《折杨柳》也成为了叙离情别意的代名词。折杨柳是古横吹曲名,“晋太康末,京络有折杨之歌”《辞源》,起先多叙出征兵阵之事,辞多哀苦,后多突出亲朋情别离寄思的内容,不再限于叙唱士率辞家从征,但情辞仍多凄伤。如六朝·粱·萧绎《折杨柳》:“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柳。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李白的《舂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装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诗中的折柳即《折杨枝》的省称,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在“笛中闻”。
到了宋代,折柳送别人的习俗沿袭不改。寇准的《阳关引》:“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张先《江南柳》:“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人,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王琪的《望江南柳》;攀折处,离恨几时平,已纵柔条迎客掉,更飞狂絮扑旗亭,三月听莺声。”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道,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年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当然,折柳不仅是送别,也是望归。李贺《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此处的“折柳”是“攀折而望征人之归,至于折断而犹未得归。以见迟久之意。”(王琦《李贺诗歌集注》)隋代无名氏《送别》中的“柳条折尽”也有望归的意思。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之二;含惹雾每依依,千绪万条拂落晖。为抱行人休尽折,半留半送迎归。”这儿的柳条不仅用来送行,还有迎归之作用。
篇7
一、生活是具体的。作文是真实的。为什么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写作恐惧症?这可能与过去的作文教学有关。以往的作文教学。在选择表达方式、安排详略、条理清楚等方面提出了技术性要求,在初学写作时过多地强调这些写作规范。使写作人为地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再加上写作的目标过于文学化,更使孩子们产生了畏难情绪。在初学写作时不必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以“我手写我心”。生活中有着许多具体的事例,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手书写下具体真实的生活。不要有任何的约束与框框。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二、生活是丰富的,作文是活动的。生活的场所。就是我们作文的天地。如果我们的作文拘泥于课堂,束缚于教材,那就走入了一条作文教学的死胡同,为了写出有意思的作文。我们的生活必然要冲开校门,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作文天地。让丰富有趣的生活成为作文的一部分,玩得痛快,才能写得有味。大自然是美丽的。生活是绚丽的,学习劳动是幸福的,玩耍是快乐的。在此过程中获得最真切痛快的感觉。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写出有声有色、真切感人的文章。
三、生活是实在的,作文是实用的。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把它当成任务。那一定写不出好文章;如果把它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那时不时地会写出好文章。当我们用自己的笔记录下生活的片段,与朋友分享。与老师同学同乐。有时会赢得最真挚的掌声,这时你一定会感到那习作带给你的是用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四、生活是感性的,作文是情感的。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述真普美,鞭挞假恶丑;他们也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的人生“史记”。
五、生活是前进的,作文是发展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写作中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对各阶段的要求也不同,同一文题、同一学生,三年级与五年级写的就不同。每个阶段都是倾吐当时的生活经历,表达当时的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运用他当时的语言积累。作为教师就要为学生千方百计地创造趣味的、欢快的、充实的生活环境,让生活的充实与作文的发展同步。低中年级。他们的作文刚刚起步,要有一定方向性、指导性,但到了高年级,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选材,自由做主。写自己的近来心得。我在作文命题方式上,坚持以儿童为主体,真正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儿童生活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与同学间的喜怒哀乐;与父母问的亲密或误解以及儿童眼里的社会、世界……所有这些都被儿童感知、体验而贮存。因此,我在出作文题目时。力求使其能帮助儿童打开记忆的大门,拨动儿童的心弦,引发倾吐的需要,燃起作文的热情。有的老师不仅要问:这样随意的习作。到了考试时候,终究要面对题目。怎么办?其实,不用我们分析,细心的老师已经发现:以前的命题作文,早被现在的话题作文代替了,从发展趋势来看。试题对学生的限制越来越少。能得高分的,必定是那些有真情、有见地、有文采的个性之作。我认为。学生的随便之作。恰好能够帮助学生接近这个目标。因为这条路是以阅读为依托、真正面向学生、通向未来的。
当然。写随笔并不是不要指导儿童作文,并不是让儿童鹦鹉学舌般地像成人那样去写文章,而是要引导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天性、灵性自由大胆地去想象、去创造,要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的语言和方式表达他们想表达的东西,要帮助他们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精彩更有趣。让生活开掘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指导观察,选取素材;开展活动,丰富素材;融合学科,充实素材。引导学生描绘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写自己亲历的事,写自己欲罢不能的事,让生活“解放”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创造生活,拓宽作文的空间,增添作文的乐趣,强化作文的功能。使学生从爱生活到爱作文,从爱作文到爱创造。
篇8
根据肩客网自己的说明,“肩客就是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看起来,肩客网似乎与猪八戒威客网、任务中国这些网站类似,在网站注册的人,就成了肩客,然后肩客在网站上领取任务做,完成后获取报酬。那郭小姐又是如何受骗的呢?
回复、回复、再回复
2月2日,小郭在QQ上收到了好友发过来的一条诱人消息:
只要会上网,无需任何付出,轻松月赚几千元,还可兼职。
小郭赋闲在家,几乎靠上网打发时间。能够一边上网一边赚钱?听到这种好事,她立即登陆了这家肩客网站。网站的首页上,展示了一些大名鼎鼎的合作单位LOGO,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支付宝等。
看到这些,小郭仿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最令她心动的是,肩客网的加入门槛很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平均每天在线,会打字,会发帖,会下载和安装软件”。同时,肩客的报酬却不低,在显眼的位置,一个“今日佣金结算”的版块里,有几十条诸如“XX,佣金结算完毕,总金额216.00元”的信息滚动显示。
她点击了“我要加入”,按照提示,输入了手机号码进行注册。页面立即提醒她,需要验证手机号码,要求小郭“发送短信6到1066817840”,小郭没有多想照做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几秒钟以后,小郭收到了回复:
您的号码已经通过验证,请回复6确认应聘(2元/次,当月内最多使用15次)。
这个时候,小郭才了解注册是需要花钱的。想退出吧,已经花了2元钱,不了了之于心不甘,何况,月赚几千元的美梦在向她招手。一番思量下,她继续回复确认。
应聘资格确认,请回复6姓名+身份证号登记会员信息。
不久,小郭又收到了如上一条短信,欲罢不能的她只好照做。此后,小郭先后被要求回复短信确认地址和性别等。整个注册过程下来,小郭共回复了7条短信,花了14元话费。
如梦初醒的小郭联系了肩客网,要求他们退还注册费用。工作人员告诉她,注册费用是会退还的,但是必须在肩客网上做任务,当佣金累积到100元时,才将14元一同汇到她的银行卡上。
注册成功之后……
记者了解到,目前网络上号称“肩客网”的网站众多,但是页面和内容都雷同。花钱注册之后,真能通过做任务赚回注册费甚至更多的钱吗?记者在搜索引擎里键入“肩客网”几个字,绝大多数内容是网友讲述自己的“上当”经历,记者采访了几位网友,他们都有花费几十元不等的话费注册的共同遭遇,其中几位网友注册之后的经历很有代表性。
――网友“我爱猫猫”说,他花18元注册成功后第二天登陆,显示的是“未发现有此用户”。
――网友“暖暖”说,肩客网交给她的任务就是下载软件,完成任务后,QQ上有很多好友问她邀请大家去肩客网是什么意思。原来,暖暖的QQ已经中了病毒,自动向所有网友发送肩客网的广告,不少朋友出于信任而注册加入。看到暖暖的说法后,小郭说,她当时收到朋友的邀请信息,很可能也是病毒所致。暖暖告诉记者,要求下载的软件一般都是带有木马的,会感染QQ密码、游戏账号和网银账号等,窃取用户机密信息。
――网友“流烟水晶”说,她注册后,被要求下载某聊天软件和注册某邮箱。业内人士称,当有众多网友免费下载、推广这些软件和邮箱后,肩客网就能够获取高额佣金。
假的真不了
篇9
“无兄弟,不篮球”,这是篮球世界四海皆赞的一句豪言,但用在58岁的网球“球痴”靳仲生的身上,这句话完全可以改成“无执著,不网球”。
采访靳仲生的那天,正赶上他与太太相约上午10点在北京天坛网球馆打每周一次的“夫妻场”。为了采访,大家提前40分钟就坐到了馆内。我把采访提纲铺到面前,正要发问,却发现人家二位从沙发上站起身,向更衣室走去。“因为是关于网球的采访,我们还是先换好球衣再聊吧!”你瞧,老靳一席话,足见其对网球的尊重与认真。用太太的话说,“他打球没别的缺点,就是太执著了。”
下面,就是执著靳仲生的网球故事,很好听,很好玩。
从“扰民先生”到“通天大侠”
靳仲生的网球球龄只有5年,不算短也不算长,但与他的另外几项爱好羽毛球、乒乓球甚至排球的球龄相比,这5年就小巫见大巫了。1968年,老靳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时的业余时间全部贡献给了羽、乒、排。
直到2003年,他遇到了网球,他开始觉得自己可能要“变心”了,“哎,这个球不像别的球,它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
2003,非典来袭,全国人民都放假在家。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老靳家里来了一个爱打网球的亲戚。每天早晨6点到8点,他俩从天通苑的住所杀向30公里外的方庄球场,一打,一个夏天就过去了。夏天过去了,老靳也就不行了,对网球的痴迷就像《上海滩》里唱的那样“似大江一发不收”。
非典过去了,亲戚回去了,怎么办?没关系,老靳有招,一个人去方庄,“包里装副拍,逮谁跟谁来。”但问题是,方庄又不是咱家开的,场地预订很火。有时订不上场,老靳就在二环路方庄桥附近的一个地下过街通道里一个人对着墙打,但那个“地道”卫生条件不好,经常有臭味。老靳又开辟了新战场,在附近的小区里找到一处能对着墙打球的“免费练习场”,但时间一长,球击墙的声音越来越大,小区里的老头老太太不干了,纷纷抗议,“这球声太大了,你再打下去,我们的心脏病要犯了。” 遭到抗议的靳仲生再次“南下”,去南三环外的颐方园打球。在那里,他陆续认识了三个比较投缘的球友,四个人伙着打了两年多。回忆起来,老靳说,“在颐方园的那两年多,是我进步最大的时候。”
现在,老靳的主战场基本固定在了天坛室内馆。一年要打500多个小时的他,很享受乘坐地铁五号线从天通苑到天坛的这段“时空遂道”,成了一名为网球而生的“通天大侠”。有了“主场”感觉的靳仲生,已经不是当年在“地道”和小区里为球所困的“游击队员”了。
认真打网球,它会回报你
短短五年之内,在靳仲生的身先士卒下,他的太太也喜欢上了网球,他与太太两个家族里的很多人都迷上了这项运动。老靳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被我传染到网球场上的人,怎么也得有十个吧。”其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有两件:1、他太太妹妹的孩子作为网球特长生考入了化工大学并加入了校网球队:2、他太太弟弟的孩子现在已经随太原市网球队训练。
说起靳仲生对网球的执著与认真,熟悉的人无不表示敬佩。靳太太介绍说,老靳对网球的认真劲头,连教练都“服”了。你想想,要是真打起来,教练下手多重啊,球路也不同于业余球友,有时一记刁球捶过来,眼见58岁的老靳不可能再追上了,但他仍拼尽全力奋勇去救,教练却担心地高声叫着,“别救了,别救了!”
太太给老靳的评价是,“都说A型血的人做事执著认真,一点不假,他就是一个典型。”
靳仲生自己也不否认这一点,“有些专业教练都说我虽然是业余球手,但在精神层面上已经是专业球员了。”说完一笑,“只是,我年纪大了,想进入专业队伍,已经来不及了。”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网球。老靳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执著是成功的前提,而你执著了、认真了,就一定会有回报。认真打网球给他的回报之一就是,他再参加其它体育运动时也会觉得“容易多了”。前不久,有朋友请从未下过果岭的靳仲生去打高尔夫球,半天打下来,朋友吃惊不小,根本不相信他是第一次打高尔夫。“到现在,与那个朋友聊起这事,他还一直认为我是骗他呢。”老靳说这话时,很自豪,很开心。
与我的观点相同,老靳也认为曾作为中国女网“一姐”的李娜最大的软肋就是“不认真”。老靳分析道,“李娜球打顺了怎么都好,但一旦不顺,心理问题就来了,怪裁判怪球迷怪这怪那,导致不能把全部专注力都集中到比赛中。这是最典型的不认真。”
靳仲生为业余球友送出的忠告是,你可以水平差,但绝不可以不认真,“我在北京很多场馆打过球,球友也不少,我发现不专注、不盯球是个业余球手中的常见多发病。很多朋友的失误,问题并不是出在技术环节,他们的技术很好,动作也很规范漂亮,但就是专注的持久性不行。”老靳认为不专注的根源还在于打球者的心理不过硬。说回到李娜,他认为李娜的水平原本在国内女球手中无人能比,“但她就是心理上不过关,在北京奥运会上居然还把脾气发到观众身上。我把话放这儿,李娜的心理素质要是能有郑洁晏紫的一半,她的成绩肯定还会往上蹿。”
收藏“家”
靳仲生喜欢网球收藏。他家中最有价值的藏品是一只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日本老牌竹制球拍。这个拍子的来历很有意思――一日,靳太太去小区修鞋处配钥匙,修鞋师傅配制过程中不慎弄伤了自己,好心的靳太太多给了师傅100元钱以表安慰。另一日,师傅见到老靳,欲归还100元钱,老靳坚决不肯。师傅一转念,道,“见你终日球包在身,想必痴迷网球,正巧我有一球拍,我不懂网球,留它无用,不如赠你致谢。”后老靳见拍真容,不禁大喜收之,并以一只高档羽毛球拍回赠修鞋师傅。
因为对网球收藏的倾心,靳仲生还“遭到”过央视记者的采访,上过一次电视。那是2036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期间的网球收藏品展览会上,老靳驻足于一件件展品之间,情不自禁对围观者大谈特谈,分明充当起了一个现场讲解员的角色。老靳洪亮又“准专业”的声音愣是将在一旁正进行采访的CCTV-5记者吸引到了自己身边。“那是我第一次因为网球被采访。后来,我公司的几名香港客户从电视里看到了我,感到特别吃惊,他们说,以前只知道你是个网球狂,但没想到你对网球收藏也如此有料。”聊起这件事,老靳像在翻阅一段令他沉醉的历史,兴奋中透着些许自信。
除那只视若珍宝的跨世竹拍之外,靳仲生收藏最多的便是各式各样的网球球罐。靳太太介绍说,“他对网球的迷恋在家中处处体现,每个屋子必须要见得着与网球相关的东西,连厨房也不放过,厨具架的架腿都是他亲自用网球罐做的。” 最有意思的是,老靳每天午休时必须要抱着球拍才能入睡。听起来,这岂不是太疯狂了?我问老靳:“中午抱拍睡,晚上怎么办,不抱吗?”
靳太太插话说,“谁说不抱?以前他中午和晚上都要抱着拍子睡,但后来晚上睡着后,拍子经常掉到地上,把我吵醒多次。在我的强烈抗议之下,他还算有良心,晚上就只好克服一下暂时与球拍‘分居’了。”
睡觉都离不开球拍的靳仲生,出差或旅游时更不会舍弃他的最爱。老靳告诉我,“去上海,去西安,去香港,球拍球包是必带品。瘾一上来,我还干过在火车上拿着球拍颠球的事儿呢。”
篇10
做下面的心理测试题看看
以下测试针对大城市中月薪在2500元以上的、尚无子女的女性,并非普遍适用。
非生活必需品的品牌:(累加记分)
化妆品、鞋或服装的品牌超过了3种以上。
(否,0分,结束)(是,加1分,继续)
能轻易说出以上品牌中什么产品最好,什么产品一般化。
(否,0分,结束)(是,加1分,继续)
觉得还不够,有继续购置的品牌计划。
(否,0分,结束)(是,加1分,继续)
觉得还不够,有继续购置的打算,但没有明确的品牌倾向。
(否,0分,结束)(是,加1分)
花钱最多的购物场所:(单选)
家或单位附近,比较方便的超市。(0分)
需要专程前往的大卖场,比如乐购或者沃尔马。
(1分)
休息日才能前往的Shopping Mall。(2分)
目的明确的品牌专卖店。(3分)
路边摊、超市、专卖店、Shopping Mall……everywhere!(4分)
对购物行为的心态:(单选)
实在是一件不得不完成的无聊负担,还不如去看DVD。(0)
正常的生活需要,总得买点什么的,不是吗?(1)
很好的消遣,是一种放松方式。(2)
蛮有意思的,一进入商场我就兴奋,精神抖擞。(3)
非去不可,如果不去购物我会觉得索然无味甚至烦躁不安。(4)
你的总分:
0~2:节俭女王;3~6:正常买手;7~9:初级购物狂;10~12:骨灰级购物狂
分析篇:
“都市生活人人都有压力,有压力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压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你的正常生活,让你不光是月光公主,还升级为背着沉重的债务壳依旧止不住购物的超级购物狂,那么也许你就需要看心理医生了!参照一下影片电影《购物狂》中的三个女人,你身上是不是也存在这些问题呢?
代表人物一:张柏芝扮演方芳芳
病症:一到商场就忍不住买东西,看到好东西就想买,不管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也一定要买,不买二三十袋不肯罢休,如果不买就会手痒,像被蚂蚁咬,不舒服,这种状况一直要持续到买回东西为止。在看到信用卡账单会有短暂的郁闷,但并不是因为懊悔自己买了很多东西,而是担心账单无法按时付清,但转瞬就会把账单丢在脑后,继续无休止的shopping行为。拥有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但每一张都刷爆,每月挣的钱只够还最低还款额,却依旧乐此不疲。
诊断:骨灰级购物狂依赖型。
芳芳的行为具有一个主要特征,即:特定行为的强烈依赖。购物确实是可以创造愉悦的行为。可是对于芳芳来说,购物是为了避免不购物带来的痛苦。这种反应看起来眼熟吗?没错,它和海洛因成瘾是一样的。开始,海洛因带来快乐;一段时间之后,你必须用海洛因来压制痛苦,没有它就会无法忍受。
海洛因成瘾是对一种化学物质的依赖,而购物成瘾同样是一种化学物质依赖,所不同的是这种化学物质不再是外来的,而是你自身分泌的多巴胺或阿片类物质。它们的作用,是以“”来调节人的“动机”。当多巴胺在大脑中浓度上升时,人会变得精神抖擞,产生强烈的兴奋和。而刺激多巴胺浓度上升的外界刺激中,就包括多变的色彩、热闹的场景和众多的新鲜事物。这一切,商场都可以提供。
于是每一次购物,都是一次刺激内分泌获得的过程,对的追求就成为行为动机。随着这种动机在一次次购物中被强化,多巴胺的产生出现了惯性,购物终于成瘾了。每隔一段时间不去购物,就会出现精神萎靡、手脚发痒甚至焦躁不安。
可怜的芳芳,她的行为和一只内分泌过载的小白老鼠并无二致。
代表人物二:徐小凤扮演陆小凤
病症:家中“黄金万两”,从小不愁吃喝,看到喜欢的就买,通常一种款式会买全所有颜色。对于新品没有任何抵抗力,每次购物都以“扫货”的姿态出现,买光商店内的几乎所有商品。对于杂志上介绍的今季流行更是全部买全。尤其喜欢特别定制,常对商家提出苛刻无理的要求,让其为了自己的喜好特别赶制相应的全套商品。
诊断:骨灰级购物狂焦虑型。
小凤和芳芳不同,她的购物行为中强调的是占有与自我实现。因为家世的富足,小凤没必要像别人那样定个目标去奋斗,而家人更用不着小凤费心。“黄金万两”给小凤带来的就是理想匮乏。“我想成为什么样子?”小凤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她确实想成为一个什么人,但是同时又感觉完全没有必要。不信?你去照着马斯洛的目标列表捋一遍,会发现所有的人类目标对小凤来说都没什么价值。
尽管成为什么人都没意义,可是小凤确实又想成为一个什么人,这就是人性的矛盾。小凤的解决方式很直接:“无论我想成为一个什么人,我都准备好了。”于是,所有的款式都要买,每一个款式所有的颜色都要买,任何新品都不错过。“别人能有的,我都已经有了!别人没有的样式,我都已经定制了。”潜意识中的台词是:我小凤可以轻易成为任何人,而别人永远别想成为我。
都知道压力来自挑战,而当人生没有挑战时,就没有压力了吗?人生目标的缺失,造成小凤毫无目的的物质准备。隐藏在表面的贪婪背后的,是来自无所适从的焦虑。
代表人物三:宫恩娜扮演丁叮当
病症:只买特价货和假名牌,看到商场大减价就完全失去自控能力,会失去理智不顾一切的抛下身边的朋友,不管是女友还是男友,一头扎入减价花车中开始抢购。但同时又极度自卑,认为自己比身边的人低一级,常常怀疑自己。
诊断:购物狂诱发型
叮当不是骨灰级购物狂,骨灰级购物狂的共同特点是“无诱发条件”、“无特定目标”的购物成瘾。叮当呢?她的购物行为有诱发条件――减价,有特定目标――特价货和假名牌。所以她最终没有达到骨灰级。
叮当有一种对自身境遇的不满,憧憬着更富足和更优越的生活。其实人人如此,这并不是什么心理疾病。问题在于,普通人可以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而叮当不行。
叮当的憧憬如此强烈,以至于必须找机会来“实现”一下自己的憧憬,哪怕这种“实现”完全是扭曲的。于是机会来了,而且来得这么廉价。对假名牌和特价货的购买,实际上是一种对梦想“打折”的实现。尽管“自卑”,但是毕竟占有了。
建议篇:
通过上面的测试和例子,也许你已经对自己的购物行为有了一个大致的等级归类。如果不幸发现自己属于购物狂甚至达到骨灰级的话,该怎么办呢?大概的建议是:系统脱敏。
你可以这样做:把引起自己购物欲望的场所划分一个等级,按从低到高排列。比如:“菜市场1级”“服装摊2级”“超市3级”……“购物中心N级”。然后开始从最低级的购物场所开始,置身其中,锻炼自己对购买欲望的克制。当你可以在低级的购物场所中有效的克制自身的购物欲望时,再过渡到高一级的购物场所。
对行为的控制会影响情绪,情绪的变化最终会调节你的内分泌。如果你对这个建议不满意,没关系,还有一种行为替代的方法可以尝试:
比如瑜伽就是不错的选择。购物欲望汹涌而致,令你欲罢不能的时候,做练瑜伽吧!在呼吸的调节和肢体的舒展中来转移你的注意力、平复对物质的欲望。可以起到类似作用的替代行为还包括芭蕾、健身和插花等等。对于购物狂来说,无疑这会是一个相当令人反感的过程,但是相对于病态的行为和刷暴的信用卡来说,还是可以忍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