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作品范文

时间:2023-04-09 20:5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美术作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美术作品

篇1

新课程改革提倡从竞争本位、分等排序为核心的评价观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观。美术评价不仅是甄别,更重要的是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在美术作业的评价过程中,不仅注意学生美术学科的知识、能力的掌握,还关注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爱好、创新探索能力等的全面综合评价,构建“课堂―课外―期末”三者结合的评价体系。

一、课堂评价

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出全面评价。

(一)确立评价标准

1.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业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都能得到肯定与表扬。

2.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

3.允许大家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获得成功。

(二)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1.生生互评

对学生的作业评价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作业中指出学生的缺点,远不及同学们互评中自己认识改正效果更好。学生在互相观察、比较作业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美术作业评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快,这种方法也可以锻炼学生观察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学生懂得赞美、欣赏别人,相互促进发展,并学习他人的优点,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

(1)小组互评。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由教师讲清作业互评的要求,再分组讨论、评改。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当面交流、亲切自然、积极互评,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借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2)学生自评。学生自我评价是改革作业评价的必要途径之一。完成美术作业后,采取学生自评,让学生讲出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对作业的态度,可以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和发展中的需要,肯定学生作业中的点滴成果,让学生认识自我,并不断完善自我。多鼓励学生进行丰富想象和创造,从而采取多维丰富的评价方式,允许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对此给予赞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发挥潜在的想象力。正确、及时的自我评价,能给学生带来无尽的绘画动力。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发扬民主,改变过去学生接受评判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渠道;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地、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才能提高学生自我评判的能力。

2.作业展评

将同学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比较优劣,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优点。将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修改,力求完美。展览的形式可以是多方位的。如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的展板和展台设计进行展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展出;学生作品也可在校园网络上、展示等。展览注重人人参与。学生在选择作品、修改作品、布置展览、互相观摩、自我评价(介绍作品)、互相评价的活动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学会欣赏他人长处,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3.教师评价

评价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受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做法。

(1)符号评价。评价作业的符号是学生修改订正错误的“处方”。因此,教师可将“学生美术作业评价表”放大张贴,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注意和重视,以便修改作业时,真正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2)等级评价。等级评价,是对学生每次作业的数量、质量等情况所做的总体衡量。当学生作业中有明显不足时,可以等学生根据评价符号自己修改后再作出“优秀、良好、合格”的等级评价。

(3)评语评价。在学生作业批改过程中附上简短的评语(包括作业中体现出的优点或缺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传统的批改作业往往是用红色的钢笔或圆珠笔,教师给学生的评定成了不可的定论。学生拿到自己的作业时画面无法再做修改,也就无需改正自己的失误,达不到批改作业的目的,作为一幅好的作业用红笔批改是可以的,它更能增加成绩的分量。而批改学生作业中的失误,则适合使用铅笔;在作业边上指明错误所在及正确方法;直接在图中指出错误所在,结合文字说明,这样学生就有了更正自己作业的机会,不影响作品的表现效果。教师的评语虽然很简短却能以情服人,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震撼,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档案袋评价。根据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全面化特性,将学生美术作业整理归档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是十分有价值的。

二、课外活动评价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美术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美术活动。根据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的特性,将学生在此间的美术活动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是十分有价值的。它能追踪确定每个学生的美术活动表现,而且能准确评价学生在环境中的表现。

(一)活动记录

叙述要清晰,呈现学生美术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评论简短贴切。

(二)代表作展览

可以开设一个美术长廊,展示学生的代表作。这么,就可显示学生个人的绘画才能,证明他的进步和成长,更能以丰富的信息,准确地、系统地表现个人的成绩。

(三)参加比赛

参加比赛是学生美术的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将其取得的成绩也作为美术教学评价的一个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健全评价机制。

篇2

 

关键词:校外美术教育、学生美术作品、评价

油画源于1 4 世纪的欧洲,为了追求文艺复兴时写实与再现的艺术理想,建立了一系列的绘画法则和手法,形成了比较严密、完善的绘画程序。随后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表现出不同时代的艺术思想和面貌。油画始终根植于西方文化土壤,在自身规律下不断演进。到了20 世纪,油画进入一个探索自身语言的阶段。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为代表的“西学东渐”运动,可看作是油画进入中国的序曲。而天主教耶稣修士、画家兼建筑家意大利人郎世宁,则是带着西方文化传统而将西方油画传输到中国的代表人物。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油画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大批留学生来到西方学习油画,并把油画从西方引进中国。中国对油画的学习从形式开始,起初,为其画面的逼真典雅所震惊,从而简单模仿西方画家的图形,继而,开始脱离表面模仿,关注画面背后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再到融入本民族感情的创作。在油画艺术民族化的理论道路上,刘海粟1923年在《石涛与后印象派》中就提出了“油画民族化”问题。在实际操作方面,20 世纪初,李叔同、李铁夫、陈抱一、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颜文梁、常书鸿、吕斯百、潘玉良等画坛学子纷纷出国学习,并将欧洲油画技法引入中国。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更是中西艺术融合的具体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稍晚的罗工柳、董希文等人仍继续前人油画民族化的事业。

面对油画这个异域文化的产物,我们大多只能凭借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所熟悉的知识构成去解读,而在探索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中西方文化间的误读始终伴随其中。两种文化间的交流似乎存在着必然的误读。误读在《韦氏新世界大学词典》中的解释是,“错误地阅读,尤其是错误的阐释或理解”(阿格尼斯,《韦瓦新世界大学词典》,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P212),也就是说误读是一种错误的阐释行为。 萨义德在他的《东方学》中说:每一文化的发展和维护都需要一种与其相异质并且与其相竞争的另一个自我的存在,每一时代和社会都重新创造自己的他者,因此,自我身份或他者身份决非静止的东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建构的历史、社会、学术和政治过程。文化间的传播(文化间的误读)必定是双向的,文化误读必将贯穿于文化传播之中。

我们总是会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两种不同文化间,当以他者的眼光观察另一种文化时,只是站在一种文化的外部进行观察,此时,他者的眼光会起一种过滤网的作用, 筛选出符合自己口味的东西,他者文化只是自己的言说。油画民族化过程中尝试用本民族语言去解读外域文化产物——油画——即可看作是文化误读。误读分为有意和无意,在油画民族化的过程中充满了自觉或非自觉的误读,构成了中国油画民族性的重要特征。

篇3

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束缚,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现代社会要求人才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进行了分析,以小学美术教育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新思维的含义以及美术创新思维

1.1创新思维的含义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了解何谓创新思维。具有独创性的思维才能够叫做创新思维。在实践中,要具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能够利用创造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解决中要体现出新颖和独特。

1.2美术创新思维

美术创新思维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敏捷性,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能够积极寻找创新型的办法和策略;第二,新颖性,要采用独特的、原创性的方法来解决美术作品的创作问题;第三,流畅性,要能够在创作的短时间内迸发灵感;第四,精细性,能够不断改进美术作品,精益求精;第五,灵活性,对于同样的美术题材要能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

2.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的创新思维

2.1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创新意识

要让小学生获得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就要让小学生获得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的要旨在于给小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对小学生的个性进行束缚。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发挥小学生的艺术天性,保护小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创新意识。

2.2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创新思维

美术是一门艺术,其本身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更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美术作品的价值就在于求异性和想象力,在于其中蕴含的活跃的灵感。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创作,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创作上的突破。

2.3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创新情感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情感,美术创作不仅是一种智力与技巧的展现,更是一种充沛的情感的体现。可以说情感是美术作品的驱动力,通过美术教育小学生可以获得创作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培养创新型人格。

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1改革教育模式,改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要求学生要按照教师既定的模式来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找到问题的标准答案。而在美术教育中,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开放性,发挥小学生活泼自由的天性,让小学生能够在自由、愉快、轻松的美术课堂中找到天性的释放。

小学美术教育属于美术教育的初级阶段,一般以模仿为主。这是美术学习的必经之路,但单纯的模仿是不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师可以在小学生模仿作画的时候强调创新意识,并非小学生画的越“像”越好,而是要提醒小学生,有创新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作品。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提问的方式,提醒小学生注意拓展思维,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要求小学生不要拘泥于模仿,要画出每个人的特色。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能遇到一些“怪画”,教师绝不能粗暴的加以否定,而是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对其中蕴含的创新思维要给予鼓励。

3.2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使小学美术教育获得更为充沛的灵感。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看到更为丰富的美术作品,了解更多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从而给小学生更多的创新灵感。多媒体能够使创作一幅美术作品的过程向小学生充分的展示出来。小学生还能够将各自的美术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提高小学生美术创作的动机。小学生要通过对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和其他学生的创作中获得创新的灵感,不被同样的风格所束缚。

3.3加强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交流和沟通,小学美术教育要给小学生一个自由沟通的空间。要将教师讲授型的课堂转变为师生之间共同交流和学习的课堂。小学生要获得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获得合作创作的能力,让小学生获得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小学生,自己作为课堂方案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师生之间要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和互动,展现小学生的创作活力。

3.4注意对小学生创作灵感的启发

小学美术教育要帮助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象,迸发创新灵感。创造性的发生需要视觉灵感,形成视觉意象。教师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给予小学生更多的灵感和载体和诱因,让小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创造,形成丰富的心理意象,使小学生能够在直观形象的积累中逐渐走向理论抽象的总结,最终形成创作的灵感。

3.5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情感

艺术是一种对情感和人格的熏陶,美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将美术作品中蕴含的道德、审美和认知情感合为一体,使小学生潜伏的创新情感被激发起来,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减少疲劳,在适度的兴奋中体会创造性火化的迸发,从而带来的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师在课堂中要做的就是激发这种创新情感,并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具体操作技巧,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具有创造性的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不应该苛求所谓的标准答案,美是一种意识形态,在美术教育和美术学习中应该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以情感为驱动来进行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创作,增强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变通性和流畅性。

4.结语

篇4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小学美术学科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并不高,美术教学的作用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1.小学美术学科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

只有小学美术教学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才能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其学科价值得以发挥。在小学美术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没有给予美术学科应用的重视。学校认为,只有学生的升学率提高了,学校的声誉才能更好,才能引进更多优秀的生源,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因此,许多学校的管理者会关注学生的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而忽略了这些考试之外的科目,没有关注美术学科的作用。在教学中,美术教师觉得自己所教的学科没有得到重视,也不被家长认可,教学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教学质量也有所下降。

2.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落后

小学美术课堂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关键还在于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一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并满足于教学现状,没有更新教学思想与方法的积极性。教师认为让小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内容,具有画画的基本技巧就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总是组织学生针对课本内容进行学习,简单地进行绘画,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组织学生开展过动手活动。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影响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在教育发展的今天,小学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作用越发突显。加强对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视,利用正确的方法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会让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高。下面,我们就来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

1.加强美术作品的欣赏力度,培养动手意识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从小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欣赏美术作品,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引导小学生建立美术观念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选择那些在小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美术作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选择那些与美术教材内容相符合的内容,更要考虑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欣赏喜好。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美术能力,对美术作品进行加工,让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欣赏的美术作品具有童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绘画作品中选出一些作为欣赏的对象,这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注意力的快速集中,还能促进学生动手去创作。美术课堂不仅仅是静态地欣赏,更要引导小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将美术作品欣赏是小学生的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创作,才能让学生了解到美术学科的魅力。

比如,在学习《闪光的烟花》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摄影作品中选择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欣赏烟花。也可以将其它班级或者往届学生所画的作品进行呈现,并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通过欣赏,学生找到动手创作的动,有利于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2.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动手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合理的情境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更能推动小学生动手积极性的提高。要进行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水平出发,创设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动手意愿增强的教学情境。

比如,在讲解《童话的小屋》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美术教学中的“童话”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段童话故事,特别突出那些描述童话性建筑物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学生的自主想象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氛围,促进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童话小屋。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展示一些图片,促进小学生发现童话小屋的美感,引导小学生动手去绘制。

3.开设手工制作课,促进学生动手活动

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也是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手工制作课堂活动形式的丰富,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到美术制作的趣味。手工制作课的开展,能够让小学生有动手的热情,更可以大幅度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讲解《会摇的玩具》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喜爱的材料去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去思考制作什么样的玩具,动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开创新的玩具,会意识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乐于动手去学习,去创造。

篇5

关键词 新课标;美术教学

伴随着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领域中实施,对于我国小学教师来说是一种十分严峻的挑战,同样为小学教师带来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追求丰富的信息输出和非常活跃的的教学气氛,更应当追求高校教学,只有不断提高教学的高效性才是教学的目的,身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美术教育教学。本文中,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传授基础知识技能

在教学课程中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应选择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教材,并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需求,选择富有趣味和一定活跃性的教材。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体现出知识技能教学具体要求,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学生创造精神激发起来,发展学生对于美术实践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自身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形成美术素养,将创造性的精神激发以及创造出来,陶冶小学美术学生高尚审美的情操,进而塑造一个完美人格。我们不难看到,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总体目标是一个整体,实施目标过程中必须要应用材料,塑造美术知识素养,增加小学美术经验,提升学生小学美术实践能力等等都在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体系之中最为显著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小学生的人格、个性、情感以及兴趣等等都属于美术教学中隐形的目标,这些隐形目标很难实现,通常也更加容易被小学美术教师忽略。换而言之,小学生只有掌握了自身美术学习的技能,才能够有一定的创新和创造,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同样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知识技能,不仅仅要体现出知识技能的目标,更加不能使学生单纯学习知识技能。

二、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新课标改革主要提倡小学生实施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小学生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转变,因此,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必须要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课本之外的知识,因为有些知识需要讲解,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学习教材根本不能理解,如果小学生不能够对美术作品内涵以及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解和掌握,并且没有具备一些小学美术基础知识就一定不会对美术作品实施评论。因此,不管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上面讲授多久,学生只有对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知识十分感兴趣,学生才能够做到有所收获,这样的美术课堂才是一节成功的美术课堂。

三、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实现多样化教学评价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想要将过去传统单一式的教学评论方式方法突破,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从全方位以及多角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因就在于,不同学生智力水平以及基础知识都是不同的,再加上有些客观性因素,过去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并不能够真正适应当前学生以及教育发展,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将这一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善,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小学生来制定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使得处于不同层次中的学生都能够有自身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实施赏识性的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学习美术成绩和学习成果要给予肯定,用一种赏识性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细心观察,找到学生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拉近学生和美术教师之间的距离,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

四、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

我国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想要对至今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决,想要改变小学生反复单调以及被动接收等学习方式方法改变,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小学美术课堂之中,开展一个具有研究型的学习,要求小学教师必须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这已经成为了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以及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解,研究性学习最为根本的关键就是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致力于创设探究情境之中去,在美术教学欣赏课程之中采取一个研究性学习具体化的措施,要求学生学会自己判断价值、解释作品、分析作品以及观察作品。小学美术教师不能够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到学生身上,要尽自己最大可能帮助学生自己欣赏美术作品,自行阅读美术作品,自己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采取正确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方法,小学美术教学不能够单纯看到小学美术课堂气氛怎么样,而是应该看学生有没有进入到了探究学习这一状态上,学生有没有去的良好学习的成果。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传授基础知识技能,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以及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实现多样化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篇6

一、调动学生欣赏民间美术资源的积极性

绝大多数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源于民间,而这些作品则被称为民间美术资源。民间美术资源的均经过岁月的洗礼,时光的打磨,在经典美术作品中熠熠生光。而小学美术教学作为美术教育的初级阶段,任课教师更应该重视对该项有效教学资源的引入。例如,在对任意一种美术形式的讲解中,都可以通过整合民间美术资源,来调动学生欣赏这些民间美术作品的积极性。笔者在进行一些优秀的历史民间艺人的相关作品进行讲解时,就引导学生关注其背后的民间艺术,使小学生意识到,只有深入了解民间艺术,才具有良好的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的焦点转移到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关注上。

再例如,剪纸是民间比较常见的一门艺术,目前仍有地区沿用过年贴窗花的风俗,笔者在进行“多彩剪纸――动物”的教学中,首先,就搜罗了不同地区的剪纸造型,调动学生欣赏的积极性,促进其对该艺术形式理解的深化;其次,待小学生欣赏完剪纸艺术,往往会赞叹民间艺术的魅力,这时候笔者把握时机,让小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利用之前欣赏民间剪纸艺术所带来的灵感自行剪纸;最后,待学生剪完,样式是五花八门的,笔者再引导学生理解这样一个道理:同一种小动物的剪纸,但由于剪裁的方式和造型的不同,最终所呈现的效果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感悟到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同样是博大精深的,从而帮助其更深入地理解美术学科魅力之所在。

二、对地方美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如果将学生对一种民间资源的理解作为主要目的,就会使小学美术教学与民间美术资源的整合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真正促进教学效果的作用。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任课教师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地方美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将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

任课教师可以邀请当地较有名气的民间美术艺人来校讲解或表演地方美术艺术,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富有地方美术特色的地区参观。例如,某校所在地盛产瓷器,而瓷器作为民间的一种主要美术资源,任课教师可以借助这一优越的地理优势,取得当地瓷器厂商的同意,带领学生亲自参观“瓷器天堂”。通过这种方式,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其美术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的传统民间文化,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

三、大力组织民间艺术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当地欣赏些民间美术作品,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欣赏不能停留于对图片表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课教师要给予小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其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来挖掘自身的灵感,从而尝试创作出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

例如,在进行“撕画艺术”的讲解中,笔者组织了“撕画民间艺术活动”,鼓励小学生自行动手撕画,不要求难度,只要小学生能够忠于自己的内心,充分发挥想象,撕出自己喜爱的形状即可。有的学生喜欢小动物,撕出了小兔子、小狗的形状,有些学生喜欢花,撕出了花朵的形状,虽然这不是逼真的艺术作品创作,但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使其获得一个良好的美术学习体验。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的科目中,美术课以其独特的知识架构和丰富的蕴含情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任课教师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大量的教学经验表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倘若能够科学地引入民间美术资源,不仅能够促进民间艺术形式的传播,更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传统。为此,任课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欣赏民间美术资源的积极性,并通过对地方美术资源的科学应用,发挥美术民间资源教学的效能,最终实现小学美术课教学效率显著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民间资源 小学美术 教学方法

只要用心去发现,美术的资源是丰富的。在我国的民间,就有许多丰富的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过探索和总结,将民间美术资源充分地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有助于丰富美术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有助于让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1、什么是民间美术?

1.1、民间美术的种类

民间美术种类有很多,例如: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等。② 雕塑。有彩塑、建筑石雕、琉璃建筑饰件等。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等。④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等。⑤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等。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等。⑦戏具。包括木偶、皮影等。⑧ 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等。⑨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

1.2、中国十大民间艺术

1.琴棋书画指古琴、围棋、书法、绘画,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2.戏曲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传统剧目数以万计。3.皮影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4.剪纸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5.泥塑艺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泥人张,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并且传承着中国的美好文化。6.编织工艺最指中国结。7.木偶艺术8.杂技指对祖辈留下来的技艺得到一定的传承,并且永久的传递下去。9.风筝10、舞龙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不仅广受国际友人的欢迎,也在中国人民的世代传承之下,不断发挥出新的光芒。

2、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小学美术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小学教师将美术教学看做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课程,对美术课程本身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按照课本内容进行画画内容的布置。有些教师认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尚不能支撑其对美术艺术的理解,因此,对于一些知识性的内容不进行讲解,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临摹、效仿,没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对于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更是意识淡薄,不予应用。

2.2、小学教师教学模式陈旧,有待改善

大部分小学教学中并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而言掌握语数外是重中之重,忽视了对小学生的个性培养。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并没有对小学美术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只是单纯的根据课本内容制定教案,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学生进行画画为主。小学美术教师没有向其他课程教学一样进行创新,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教学模式有待改变

3、小学美术引入民间资源的有效策略

3.1、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民间作品

民间作品是促进小学美术知识具体化的重要工具,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民间作品良莠不齐,有的是对民间文化和民间传说的客观展示,有的是对民间故事的扭曲和神话阐释,因此教师应该用批判的眼光选择对教学有益的影视作品。例如,与《会动的小纸人》相关的民间作品是皮影戏,皮影人物造型应该选择对学生有积极向上影响的人物造型,避免迷信、丑陋等人物造型在小学生思想还不定性的时候对其美术作品产生影响;同时,在这节美术课中,教师还需注意美术作品呈现的层次性,首先应该展现皮影的人物造型,引导学生产生视觉感知,引导学生动手裁剪喜欢的造型,这是美术作品的基础性创作,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皮影或者同伴合作的皮影开展皮影游戏,增加学生的动态感知。

3.2、多途径地开发民间美术资源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和多元化的人文资源使我国民间美术呈现出精彩纷呈争奇斗艳的艺术形态。以广西为例,壮锦、绣球、民族头饰、蜡染花布等等,都N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也为美术课程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原生态教学资源。当前,国家对民间文化越来越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民间美术比例也相应拓宽,如人教版的三年级《美术》就编入了“民间玩具”这一内容,详细介绍了江苏无锡泥塑大阿福、陕西千阳布公鸡、北京沙燕风筝等民间玩具,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美术教学效果。但另一方面,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仍较少,因此,还需要教师做好“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多途径多方式地开发更多更有效的民间美术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让学生欣赏到更能多更丰富的民间美术,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对此,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优选学生可以实际操作并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资源,以做到《美术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的“以中小学生发展为本”,如一些比较简单的竹编、草编、剪纸等;

3.3、大力组织民间艺术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当地欣赏些民间美术作品,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欣赏不能停留于对图片表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课教师要给予小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其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来挖掘自身的灵感,从而尝试创作出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

例如,在进行“撕画艺术”的讲解中,笔者组织了“撕画民间艺术活动”,鼓励小学生自行动手撕画,不要求难度,只要小学生能够忠于自己的内心,充分发挥想象,撕出自己喜爱的形状即可。有的学生喜欢小动物,撕出了小兔子、小狗的形状,有些学生喜欢花,撕出了花朵的形状,虽然这不是逼真的艺术作品创作,但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使其获得一个良好的美术学习体验。

3.4、鼓励学生亲自投身到民间美术的创作中

民间美术资源正在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一些学生对民间美术依然保持着兴趣,只是教师对他们的引导相对较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们可以多在美术课上带着孩们练习剪纸、多放一些民间美术资源的幻灯片,这些都会提高孩子们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加大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这对于目前我国民间美术的现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中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民间美术资源是历史遗留下的瑰宝,值得每个人去呵护、学习。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审美;创新

紧随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学审美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能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且客现存在的美,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文学艺术之美、社会生活之美、大自然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影响着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施,学生的能力、情感等成为比成绩更重要的评价标准。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以便实现美术教育的审美改革与创新。

一、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意义

首先,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其思维习惯、辨别能力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其美感的树立正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始的,美术教学承担的是为小学生的美感提供启蒙的作用。相比传统的美术教学,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得小学美术教学有了理论指导,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为注重小学生美术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的培养。

其次,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后,能创设出一个美术语言多样、表现形式多样的课堂环境,小学生能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更快更好地形成审美的观念,实现能力与品德的全面提升。

最后,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潮流的。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都对小学美术教育有很多要求。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促进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二、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措施

想要实现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和创新需要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探究,也需要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征等进行统筹计划。尽可能在教学中用美术绘画创造、欣赏等形式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以此帮助小学生在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取得进步。小学美术教育中想要取得改革和创新的突破做法很多,具体措施有:

1.创设和谐课堂,巧用美术作品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中会用到很多的美术作品,会让学生有很多的机会进行欣赏活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就是审美观发展的过程。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不同,这个过程中教师传统讲解的方法,会使教师的鉴赏审美观念制约学生的不同意见,禁锢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课堂上应该采取的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用鼓励等方式创设一个和谐、自由的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然后从学生的回答情况分析出学生在审美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再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属于自己的审美观。在选择作品的方面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课堂结构设计、实施步骤等选择较高审美价值又和学生能够紧密相关的欣赏作品。

2.巧用生活情境,培养感悟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便是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悟生活的美,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小学美术教学跟随新课改的脚步,构建课堂和日常生活的联系,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在教学中不要灌输知识,而是列举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事物,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提高其感悟美的能力。例如,秋天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落叶,夏天的时候感受急风暴雨和绿树常青,春天的时候则让学生感悟万物复苏等。

由此可见,用生活情境和自然事物进行教学能使学生了解大千世界的自然美,也提高了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审美观的发展,让学生理解美术起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既是实现了改革和创新。

3.积极实践和创造,助力改革与创新

小学美术的评价机制应该随着新课改进行全面改革,教师抓住学生喜欢被表扬的心理特点,带着学生在玩耍中进行艺术的创造,用“你很棒”“画得好”“加油”等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使学生保持实践的兴趣,逐渐学会创造美。同时可以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等美术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小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例如,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参与绘画比赛,没有要求,没有限制,只是要求大家都要动手创造,最后选择其中比较形象、有特色的画作,邀请学生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达到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教学目的,同时鼓励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色彩的搭配、意境的创造等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创作中加入自己对美的见解,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小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也就实现了学生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这种学生大量参与比赛的形式也能体现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观发展的教学活动能有效实现改革与创新,不仅实现了新课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提高学生感知创新能力的目标,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观念的层次,保障小学生的身心能快速健康地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民间美术资源;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有效措施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在继承优秀传统的民间美术同时,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作用,将小学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深入融合,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资源中蕴藏的社会性、民族性的内涵、美术多元化以及民族情感,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从而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一、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能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因此,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风格迥异的民间美术作品,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而小学阶段作为树立学生审美观念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民间美术资源,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间美术资源所弘扬与继承的大部分是积极思想,传递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美好愿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让学生从小接触充满正义、积极思想的艺术,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人格,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3)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民间艺术作为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原来的艺术魅力,也具有创新力量。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有助于快速激发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进行自主式学习,传承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

二、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措施

1.引导学生欣赏民间美术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

能力

民间美术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作品,因此,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解美术基础知识外,还应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民间美术资源,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与艺人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在多彩的剪纸――动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事先通过网站收集与动物有关的剪纸图片,在课堂上将收集的图片播放出来,让学生观看欣赏优秀的剪纸艺术,了解掌握剪纸的发展背景。并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课后教师还需拓宽教学渠道,通过提供网址方式,让学生在家就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提高民间美术的实用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要求教师必须将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小学的性格特点与教学要求,充分挖掘当地民间美术资源,邀请当地的民间美术艺人到学校进行表演,或者是定期组织学生到当地艺术品工厂进行实地参观与亲自参与实践,增强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从而提升民间美术的实用性。

3.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体会艺术魅力

简单质朴作为民间美术资源的一大特色。让学生在欣赏与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同时,教师还需灵活应用有效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体会艺术魅力。这样才能将民间美术资源和小学美术教学深度融合,加深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剪纸艺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简单讲解剪纸艺术,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知识框架,当学生欣赏剪纸艺术后,教师可选择简单且富有童趣的动物图样进行示范,让学生边看边学。然后通过礼品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制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还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创造能力,从而体会到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民间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用民间美术资源,有利于传播民间美术,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欣赏民间美术资源,支持与鼓励学生尝试制作,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此外,教师还需充分挖掘有效美术资源,开阔学生学习视野,以增强民间美术的实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孙玉波.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分析[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3):48.

篇10

【关键词】 美术教学;基础绘画;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美术,亦称为造型艺术,它采用线条、色彩、明暗、体面等手段,塑造出具有一定意味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创作样式。绘画就是美术的主要门类之一,绘画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素描、色彩、速写三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绘画基础技能、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能力。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将美术理论与绘画技能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发现、发展小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兴趣

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老师只是把书本上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对此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抓住学生喜欢动手实践的独特心理,调动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在“三原色”一课中,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三原色以及间色、复色的定义,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应该准备好色彩模板,让学生亲自动手调配各种色彩,自己去探索三原色、间色以及复色的内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吸引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现代化媒体,积极引进走在时代前沿的新知识、新消息以及新成就,并将这些知识适时适度地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卡通设计一课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片段,使得学生了解美术的实用价值,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而言,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基础绘画需要经过反复的观察、临摹、修改,学生对此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分析中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特征,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绘画水平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只要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就能够系统全面的掌握课堂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1、基础理论的学习

理论知识作为美术课程的基础,需要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但是小学生活泼好动、耐性较差,对于理论性的知识普遍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比如在学习透视理论时,老师可以选取一幅透视感比较强的街景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而将照片转化为线描稿,这样一来,学生就对透视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

2、做好后期的修改工作

学生基本完成绘画作品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物体的结构,以及揣摩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品,使得学生通过认真分析,反复比较、研究,检查出自己绘画作品的缺陷或问题,从而可以及时有效地做好调整修改工作。

3、注重临摹和写生

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把临摹和写生割裂开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不是只注重绘画技巧,忽视了情感的表达,就是只注重情感的表达,而忽略了绘画技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将临摹和写生进行有机结合,整体训练,使得学生理解和消化学过的美术知识,从而为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注重学生作品的讲评

在小学美术基础绘画教学中,学生美术作品的讲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的讲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并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上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

1、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美术教学中,有的学生的美术基础比较好,进步较快;而有的学生的美术基础比较差,进步比较慢,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在讲评学生的美术作品时,可以采取面评、自评、互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对于艺术形象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作品,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一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而且为学生以后的艺术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丰富化的评价内容;传统意义上教师讲评学生的美术作品,只是单纯地打个分数,使得学生不知道自己作品的缺陷在哪里,更别提改进自己的美术作品。所以,老师在讲评学生的作品时,评价内容应该做到丰富化,针对学生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以及明暗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在后期的美术学习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

四、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地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学习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明祥.浅谈小学美术基础绘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报,2011(11)

[2]戴林乐.浅谈小学美术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