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课堂范文

时间:2023-04-07 23:1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个人的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个人的课堂

篇1

关键词: 高效课堂 一个中心 人格 心理需求 精神成长

在基础教育领域,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下一个普及性的热门词汇。我参加过多次所在地区教育部门组织的关于高效课堂理论的学习,并从相关书籍中习得众多教育专家、前辈对高效课堂理论的多维解读。其中影响深刻的是高效课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有文本指出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二是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三是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四是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对此,我深有体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同仁共勉。

一、教师要立足实际,放眼未来,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全人格为己任。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觉、感情等种种因素的总和。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往往是从少年时期形成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如果这个基础不稳固,那么学生健全的人格就很不容易造就了。教育说到底是教化人的事业,是先成人,后成事,知识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基础之上的。

有关理论在讲高效课堂的习惯养成中,关于习惯定律,引用了一段富有哲理的名句: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即我们通常讲的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人格中的核心因素。我们从日常读到看到听到和体会到的人和事中,时常能感觉到冥冥之中的性格与宿命,由此,我们更加关注一个人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作为小学教师,这一点尤为重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与习惯,教育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为其一生的幸福奠基。

要想使得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教师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说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教师的性格在认识、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理想的教师性格有利于创造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授课的态度以及对学校的态度。在情感方面,教师性格好,学生就喜欢教师,学习积极性就高,所以教师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只有与良好的性格特征相结合,才能密切师生关系,达到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即教学的高效。

二、教师要以高度的职业使命感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

我所在的学校为西部偏远地区的一所乡村小学,与现今中国大多数地区农村学校面临的现状一样,留守儿童是当今乡村学校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或保护,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多数是祖辈,而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低,缺乏卫生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加之精力有限,无法对孙辈有效承担教育和保护职能,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孙辈的温饱,尽力满足其生理需要,至于安全和教育需要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心理学家认为,安全的需要包括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安全保障,主要表现为人们要求被保护,安全稳定有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由于家庭亲情缺席教育不足,学校的责任更显得重大。我们知道,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也表明,正是亲情与爱的缺席让他们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

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与其接触时间较多,任重道远。在孩子的眼里,教师就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固有的依附性和向师性,决定了教师首先要在仪表、生活作风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否则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心理伤害。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因素脆弱、鉴别能力差,而可塑性又很强,环境的影响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树立起一个善的榜样,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认识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人生来就有差异,加之各种后天因素,每个生命体都与众不同,即便是面对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认识方式和接受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因此,教师要客观地认识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对其不足之处了然在心,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对学生的成绩要充分肯定,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固然,乡村学生与城市孩子在教育上有着先天性的差别,但他们未来面对的却是同一个世界和同样的竞争环境,这是客观存在的差距,乡村教育要做的就是尽量缩小这种差距,因此,教师的素质极为重要。

身为乡村教师,虽然,置身山村郊外,并非只闻鸡犬声,不见星斗移。如今,也没有一片土地不被现代文明气息所浸染,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即便远离繁华闹市,也能坐观风云变幻,紧跟时代步伐。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崇高的职业使命感,身为现代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要不断地提升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做一名与时俱进的现代小学教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乡村小学教育的使命。

四、教师要以公益大爱的精神追求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还课堂与孩子,让学生愿意学,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教师组织课堂应以学生的学情为主,以他们接受事物的思维方式为主。当学生们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些苗头,给他们讲科学道理,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空间,培养他们从小动脑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注重生动性、灵活性与科学性、有序性相结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当今的学生,即便是在农村,家庭生活基本上是以孩子为中心,特别是留守儿童,祖辈多溺爱,学生的个性也日益唯我独尊,向孤僻的方向发展,给教育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而学校教育所要求的民主、平等、团结、友爱、宽容、合作的氛围也对学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情感熏陶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气氛影响学生,以友爱团结的人际关系来感化学生,对优生不偏爱,对差生不歧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并加以正确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通过各种主题活动、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团结、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求上进的良好习惯,养成良好心理素质。

随着国家对教师待遇的不断提升,教师地位的重要性凸显,教师的职业感也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不断调整,正规大专院校毕业的师范生不断补充进来,他们良好的教育背景,也越来越显现出事业型教师谋道而非谋食的生存现状,这其中更多的是他们人生的职业理想,充满着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乡村教师,他们一般是从农村走出的师范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他们投身于教育事业,对于农村,他们有着极为浓厚的感情,也非常熟悉农村的生活环境,很多时候能够感同身受农村学生的生存困境,他们曾经有过的心路历程和成长经验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处理一些教育中的难题。

当然,地域经济的差异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让乡村与城市有着一种先天的精神屏障,选择乡村,就是要固守一颗平常心,投入乡村教育,就是要少私心远功利,多爱心近公益,这种动力之源便是爱。

爱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心理体验。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尚的、纯洁的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爱,才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满腔热忱对待学生,让这份爱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这既是教师职业神圣之所在,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最大体现。

总之,如今的乡村小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但是,只要我们拥有一片爱心,尽到一份责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大胆探索实践,我们就能开启教书育人的新局面,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小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高效课堂,2011,(4).

[2]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读本,范春林,四川辞书出版社,2011,6.

篇2

关键词:唱歌课 教学语言

一、唱歌课教学语言应准确精练、有指向性和概括性

歌唱是表演艺术,实践性很强,正确歌唱方法的获得主要依赖于科学的歌唱训练。而这一切都要在每周一节的有限课时里完成,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难度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教师准确地判断学生在发声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想出改善声音的方法,然后用教学语言表达出来,传达给学生。据此教师教学语言应具备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其一,准确:准确的语言不但可以表达教师对声音的看法,更可以直指声音中的症结所在。其二,精练:只有精练的语言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繁复和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其三,指向性:针对学生的发声问题,教师要用准确的语言给他们的声音发展指出方向。其四,概括性: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这就要求语言一定要有高度的概括性。我们在唱歌课教学中可以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这样提示学生:吸气沉、叹气深、胸口放松、用气控制、提笑肌、打开咽腔、用后腰、气息通等。还有的教师大讲空泛的声乐理论,让学生感到茫然不知所从。声乐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精练、具有指向性和概括性,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从而运用到唱歌实践中。过于专业性的语言,如:用头腔歌唱、要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发声方法等。这些专业声乐教学语言应用于初中唱歌课教学中,势必眼高手低,收效甚微。唱歌教学是建立在浅显易懂、活泼互动的基础上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扩大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把复杂的声乐理论简单化、把抽象的说辞具体化、把枯燥的练习生动化,这一切来自于教师敏锐的听觉洞察力和深厚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唱歌课教学的基本功,是唱歌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二、唱歌课教学语言要做到声音发展总目标和分阶段练习计划的辨证统一

在唱歌课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发展都有一个总目标,这一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的分阶段教学中不可能把总目标拿到现阶段来实现,我们要时刻把循序渐进原则作为我们教学的宗旨。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音乐感悟与处理、歌曲的二度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局部训练和整体方向的辨证统一。唱歌课教学是依靠老师的听觉判断力来进行的,一旦发现学生声音中的毛病,就要拿出来具体的解决办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声音的内听觉,因为声音是要靠客观的耳朵来评判的,我们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内听觉与客观听觉的统一。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演唱水平,就声音训练来说,正确的歌唱就是整体歌唱,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思维是辨证的,听觉是平衡的,看问题是全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实用的。以上的教学观点和语言都体现了声音训练的辨证统一性。

三、形象生动的比喻性语言可以在教学中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

唱歌课教学中由于唱歌课本身的抽象性造成教学语言有不易表达的特点,学生对老师的表述往往弄不明白,这就要求老师要用生动的比喻性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大量的运用了这种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训练气息时,我用闻花来让学生体验深吸气,用搬重物体验沉气息的感觉,训练声音朝前唱时,我启发学生“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一个圈再抛向前方”“唱高音时象跳水运动员一样起跳时脚先往下蹬,身体再往上抛的感觉”“声音要打圈圈一样滚动着唱,否则气息容易僵硬”“声音的高位置象天上的风筝,气息就是风筝的线”“低音象跟1米距离的人说话,中音象跟5米远的人说话,高音象跟50米远的人说话”“要用小声喊远方的人,他还能听到”“要用哭的感觉把喉咙哭开”“喝水前喉部的感觉就是打开喉咙的感觉”“唱歌中的呼吸就像是划船时的呼吸一样”等等。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比喻恰当的语言,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效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的多。

唱歌课教学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学生只能从老师的范唱和语言表述中体会和揣测发声的奥秘,去领会歌唱艺术的奥妙,去体验声乐作品深邃的意境。歌唱教学语言起到传达、沟通、诠释、反馈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要研究歌唱方法、研究学生身心特点、把握歌唱教学规律,探索积累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语言,对于我们的教学是大有裨益的。以上三点认识是笔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体悟,与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薛良著.歌唱的方法[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22.

篇3

1.长期吃素易骨折 研究发现,比起吃肉的人来,素食者的骨头更脆,骨折的风险更大。青少年素食者更容易出现饮食紊乱症,体内铁、锌、钙、维生素B严重匮乏。

2.女性长期吃素月经紊乱 从女性生理角度来看,素食者容易出现月经紊乱、贫血。女性素食者由于脂肪摄入量少,导致雌激素分泌过少,极大地影响和生育能力,并容易长皱纹,促使女性加速衰老。

3.长期吃素容易缺钙 完全性素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和缺钙。摄入过多的蔬菜也会对健康有危害,比如菠菜、青菜、芹菜、番茄等含有较多的草酸,与其他食物中的钙结合,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这就是很多吃素的女性易患结石病的原因。 (王涛)

女人心情随体重变化

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女人每15分钟就担心一次自己的腰围和体重,如果她们发现今天重了两磅,她们就会认为这一天就算毁了。

有87%的女人讨厌自己短粗的大腿;79%的女人对腰围很不满意;65%的女人对自己的胸部尺寸和形状感到失望;65%的女人不满意她们的脚;59%的女人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

女人们对自己的身材特别在意,英国城市中的女性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吃过减肥药和尝试过节食,有七成女性一看到盘里的食物,就开始计算自己会摄入多少热量。女人的心情,也会随着体重改变而变化。

(刘彩霞)

女性在三个时期不宜长期吃素

1.育龄期 若常吃素,可致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引发孕育障碍。

2.青春期 长久素食可致雌激素水平不能“达标”而导致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或发育迟缓,有碍女性、性腺发育并影响女性形态美。

3.更年期 更年期妇女由于卵巢萎缩,雌激素生成及分泌量已减少或缺乏。此时若坚持素食,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会更加突出。雌激素缺乏还极易导致骨质疏松甚至骨折。

(李丽)

糖的危害远在脂肪之上

吃糖太多不利健康,已被大多数人所认知。但是,普遍存在于生活中的糖,与烟酒一样,被归为“具有潜在危害且会使人上瘾”的东西,这一点大多数人却不知道。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指出:糖是一种纯热能物质,含有高热量,但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即为“空热量”。除了导致发胖外,还会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让人上瘾。“糖上瘾”已是一个新名词。

研究人员指出:一方面,糖分影响人体内荷尔蒙,使大脑无法发出饱腹的讯号,肚子饱了还想继续吃;另一方面,糖会使大脑不间断发出要摄入糖分的讯号,就像烟瘾一样,吃糖的人会越来越爱吃糖。

过去50年,全球糖消费量激增3倍,糖摄入过多造成的慢性疾病在全球高发,糖的危害远在脂肪和卡路里之上。

专家表示,糖能带给人们快乐与满足的情绪,然而,过量摄入糖容易引起如高血压、胰腺炎、营养失调、肝功能损伤等问题,对人体不利。

对于孩子来说,过量的糖分还会抑制其体内生成“饱腹感”的荷尔蒙,即使已经吃过量,他们仍会觉得饿,间接导致吃太多而长胖。

专家称,糖是多数慢性病的“主犯”,却拥有无害的公众形象。

(王光辉)

彩瓷餐具要慎用

绘有五彩缤纷图案的陶瓷餐具,会给就餐者一种美的享受。可是对其潜在的危险,却鲜有人知。

不论是绘在瓷器或陶器上的高温彩釉还是低温彩釉,所使用的原料都是由一些有毒的重金属和其他化合物制成的。如彩釉中的大红色多数是含镉的化合物,奶油黄色含氧化铅,翠绿色含氧化铬。

用这种瓷釉器皿盛果汁、醋、酒等弱酸性食物时,彩瓷釉花中的有毒重金属就会被溶解,随食物进入人体,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引起慢性中毒。

镉中毒可引起肺、骨损伤。铅中毒会产生贫血、神经衰弱、骨髓增生受抑等症。

因此,对于彩瓷、彩陶等餐具,特别是器皿内壁涂有彩釉图案的餐具绝对不能使用。 (巴宾)

弹簧床垫可导致乳腺癌

过去的30年,乳腺癌和黑素瘤发病率稳步增高。到底是什么原因增加了这类癌症的发病率呢?

瑞典专家指出:生活在被FM和TV传输塔覆盖地区的人患黑素瘤的可能性明显要高于别的地方。FM和TV传输的电磁辐射波能削弱人的免疫系统,从而提高癌症发病率。

在美国和英国,床架和床垫多是金属材料,床的长度刚好是FM和TV传输波的一半,而一半的传输波刚好与金属发生共振,从而产生强烈的电磁波。人们在弹簧床垫上睡觉时,身体就是暴露在电磁辐射下。

日本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仅是瑞典的3%,前列腺癌只有美国和英国的10%,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左侧现象”。“左侧现象”是指人们身体左侧患癌症的几率明显高于右侧,如左侧胸部患乳腺癌的几率高于右侧10%,左侧身体患黑素瘤的几率也高于右侧。

研究发现,日本人的床垫通常是直接铺在地板上,绝大多数的床都不是用金属做成的,且日本的FM和TV的传输波也不是其他国家经常用的87~108赫兹,因此日本的癌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此前有研究表明,男人和女人都更倾向于靠右侧睡觉,当侧右睡觉时,身体的左侧就会暴露在强磁辐射下,并且这种强度会放大两倍。这就是导致我们“左侧现象”在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表现都很明显的原因。

因此,要想保持健康,就要将你的床和床垫换成非金属的,或是让房间里的电视机等最容易接受传输信号的电器或家具彻底远离你。

(周波)

多睡大脑会早衰

人的正常睡眠时间应为6~8小时,睡眠太多或太少都会导致日后大脑衰老提前4~7年,认知能力加速衰退。而大脑衰老会影响到大脑功能,最终会导致体质下降和早亡。

伦敦大学科学家针对5431名参试者展开了为期5年的研究。每晚睡眠7小时者在各项认知测试中成绩都最好,其次是每晚睡眠6小时者。

在男性参试者中,每晚睡眠6小时、7小时、8小时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基本相同,但是,如果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或超过8小时,那么就会对认知产生负面影响。

篇4

第一是生命教育,第二是安全教育。学校是一个很特殊的机构,其安全教育也是非常独特的,学校教授给学生的往往是交通安全、自然灾害、教育行为、饮食安全等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而对于生命教育往往被忽视,还有就是被混淆,所以生命安全教育在学校开展的并非健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但是从理论加上实践方面来分析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就会发现这两者存在很大的共同点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又各有自己的责任。生命教育侧重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提升,注重生命意识的养成,而生命安全教育侧重自然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注重生存技能的培养。所以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赋予的内容主要包括珍爱生命、逃生技能、生活安全、运动安全等方面,如教育训练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包括地震、泥石流、火灾等突发性、灾害性事故的生存能力。但是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安全教育就已经被学生牢记,如何将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联系起来,这将是一项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2高校体育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我国高校体育课堂一直以来是以单纯的体质训练和运动技能的培养为主,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新素质教育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健康第一”的准则,所以高校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主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为主,但是高校体育教育始终没有脱离“运动技能”,也没有完全回归到学校体育的本质上去。回首体育发展的历程,高校体育始终没有抛弃安全这个原则,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体育课堂也发生了重大突变,但是始终没有抛弃的就是安全教育,高校体育课堂的安全教育将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取得健康体魄的同时学会了怎么用安全的方法来更合理的锻炼,使得原本的素质教育更加全面的实现。

3高校体育课堂生命教育的价值

3.1生命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生命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也指个人在德智美体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发现,他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有两种含义的,第一种当把人作为生产力时,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第二种当把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来看时,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在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的发展。对于生命教育可以帮助人正确的认识自我,可以从认知、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改变一个人的心理、情绪等多方面。生命教育不仅仅满足了个人的才能展现,而且还从多方面满足一个人的需求。

3.2生命自由发展的价值

何为生命的自由发展,主要是指生命的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人的自由发展也是有好几个层次的,首先要做到主体的自由,主体自由就是指一个人客观的从一个方面对事物进行评价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接受或者改造事物,这个层面是最简单的一个层面,也是最低级的一个层面,其次就是社会自由,社会自由就是指个体能够正确的按照自己的所想去支配自己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不受到别人的管制,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完成一件事情。这个层面是中级的一个层面。最后就是个体的自由,个体自由是依据自己的内在本性去支配自己的干任何事情,这个层面对人的影响最大,也是最高的一个层面。人在接受生命教育的时候首先是被动的去接受,接下来是主动地去吸收,最后就是积极的去实践,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生命自由发展的体现,其最后要获得的就是第三层次,就是个体的自由,从而获得人的全面发展。

3.3生命的终身发展的价值

生命的终身发展是一个全过程,其中包括了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而生命教育本身的意愿就是对生命的终身发展负责,终生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教育的本身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终身教育,生命教育也是不例外的,生命的终身教育是一个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伴随着生命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包含着生命的自由发展,从而使个体不断的完善自我,生命的终生教育也是对自我完善的过程。

4高校体育课堂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

4.1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理念的契合

高校体育课堂安全教育的重点就是放在了“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之上高校的体育课堂安全教育才会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下去,而生命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以人为本”,生命教育是教育人对生命的认识要加强,从多方面满足一个人的发展。但是我们发展高校的体育课堂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教育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所以说他们在思想理念上是契合的,这两种教育的存在才有了个体的全面发展。

4.2高校体育组织管理机制的契合

对于高校体育课堂安全教育的管理,高校是在体育部门设立了组织机构,同时各大高校对于安全教育也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也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目的就是能全面的为学生服务,保证学生的人身生命安全。其次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包括了各大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和医疗部门等等,综上研究发现其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共同点,这也是他们的一个契合点。

4.3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契合

高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将体育课程目标逐渐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在体育课中教给学生很多关于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同时将生命教育能从侧面展示给学生,在安全教育中学生学会了躲避自然危害和交通事故等本领,同时在观看一些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的视频后会对生命产生一种珍惜的本能,加强了对生命的认识,从而完成了体育课堂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

4.4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契合

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改变也发生了本质改变,由原本的单纯的技术技能和体力的教育发展成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体育课程内容的教授的内容也偏向了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教学内容的改变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制加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加强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体育课程内容是加强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5结语

篇5

关键词:课改 文本 拓展 延伸

拓展与迁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迁移能力,是指将在一定的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方法等,正确有效地运用到另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去。”具体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联系分析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文本进行有效可行的拓展与迁移,在教学工作中起到明确的引导作用,将教学与育人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化对文本的感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空间。

现就在语文教学中对课堂知识拓展与能力迁移的一点感悟体会浅谈如下:

一、拓展补充,增加学生的知识量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的知识有新的体会和理解,是《论语》中所推崇的学习方法,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需要“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在学习《西湖游记两则》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这样的拓展题目:

师:西湖的美景在作者笔下描写得精美绝伦,相信大家平时也应该积累了不少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吧,请同学们试着说几句你知道的描写西湖的句子。

生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生2:《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西湖在诗人笔下更是如诗如画。在袁宏道笔下,西湖的春天是很美的,那谁能再来说几句描写春天的诗句呢?

生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

师:春天的诗句大家搜集了这么多,那么其他三个季节的呢?请大家课后进行搜集整理,积累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这个题目设计就是在文本的基础上,适当地抓住时机进行拓展补充,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积累知识的欲望,从而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含量。

二、领会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与写作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一直就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学习了课文、理解了内容的同时,应该引导他们更深层次地去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情感,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陌上桑》时,讲到描写罗敷的美貌,是通过别人的表现来侧面描写的,很自然地就应该想到训练学生进行侧面描写,因此我在课堂中训练了这样的题目:

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人。可表现一个人的惹人喜爱,表现一个人外表的某个特点,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或展示一个人的身世等。天气逐渐变冷,尝试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描写“冷”。

提示:当强冷空气来临时,我们可以观察从极冷情况下“人”和“物”的具体表现,就可以让“冷”无处藏身了,比方说人的穿戴、人的外貌、人的动作表现等。

学生马上动笔,在课堂上进行写作训练,收到的效果不错。

三、拓展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会给我们的语文学习带来很大的乐趣,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的头脑更灵活,增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又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出现适当的契机,都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拓展思维,调动学生想像与联想的能力,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四、身体力行,训练学生的表现能力

篇6

如今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的教育观、成才观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表者都应该明白。一个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而一个人的工作时期远远多于学习时期,因而,知识应以能力为前提,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由此在课堂上应力求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要注重参与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像一些教师挤时间、加班加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枯燥无味的单词与课文,或变相罚抄单词50遍,如此可能短期效应收效很好,但这样便把知识学“死”了。课堂绝不是老师与学生战斗的战场,很多教师抱怨,独生子女难教、难管理,老师上课大声斥责,管理课堂纪律,“威逼利诱”,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去学、去死记硬背各种知识点,以便让学生在考试中能高出几分,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的面子,试想即使学生记住了部分干巴巴的单词、几个孤零零的句子,又能何用?考试过去了便很快遗忘,这无异于浪费时间和精力。实际操作能力很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分低能”现象,这也是应试教学所产生的后果。

英语课堂应是一个感情交流和品质修炼的场所,一个享受世界艺术美的乐园,一个培养人文精神的殿堂,应该是“生机而不喧闹”,而不是“死气沉沉”,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我们不需要培养新一代的秘书人才。

首先,我们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有报道说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80%的情商,只有20%的智商。教育成功的秘决可见主要是教会学生做人。人格是一个人的最高学位,做好人才能做好学问。其次,英语教师应该创设各种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用英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当今电脑普及的社会,人际交往才是最重要的,现在还有很多课堂上学的是“哑巴英语”,我们将来又怎么可能顺畅地与老外谈生意?介绍中国的名胜古迹或产品之类的?根据外语教学的特点,如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等各项活动,既唤醒了学生学生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培养了能力,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也许一两个月英语成绩进步并不显著,但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进步是可观的,而我所要说的兴趣的培养、关注终身发展的教学模式,我们可称之为“发展式”的英语教学,绝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我们所要掌握的是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既能独立勇敢创新,又能互相合作,社会本来就是一个人与人的大家庭。

再次,老师应该知识面广博,语言幽默,能适时调节课堂气氛。目前大部分教师都得采用“终结式”英语教学方式,为考试而学,为分数而教,为名誉、声誉而用,课堂学生只负责记笔记,难得有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时间。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过程,是一个动用全身器官的过程,脑、耳、眼、口、手并用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从“听说读写”的流程。

“终结式”教学模式,只是课堂上的一个输入过程,而学生的输出过程只有局限于考试中,以笔试的形式展现出来,因而师生双方就抓住应试教育的这根“指挥棒”,而置“发展式”的英语教学模式不理,其实“发展式”的教学无处不在,老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也需要勇敢地主动输入。新教材的改版给师生双方创造了大量的这样的机会。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growing pains”学完这一单元,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让学生自编自演,并由衷表达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烦恼。学生们兴趣极高,把课堂上所学的单词和短语应用得活灵活现,绝大多数都积极参与,收效甚佳。又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二单元“economy or environment,must we choose?”课外让学生搜集资料,以身边的事实为例,找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自己的观点和创意来协调这两方面的关系。学生们热情高涨,许多平时不开口的学生都涌跃发言,经常有针对性地与课本同步,发掘学生的潜在力量,学生就有了大量的“输入”,并加上各种渠道的“输出”,做到了“活学活用”,课本知识得以巩固,大量隐性知识也得以挖掘,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不要忘记,适时、适当、公正、及时地表扬学生,不要吝啬。常用的是Wonderful./Well done!/Good Excellent!/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诚然,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双重要求下的课堂教学的确存在着一定冲突,一方面要求大量地死记硬背,照抄照搬标准答案,一方面又要求创新的体现与能力的提高。仔细研究发现,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能力提高的前提是以大量坚实的基础知识作保证,以能力为筹码,知识掌握得更多、更快。“无知即无能”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英语教师应该明白:怎样才能使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高能力呢?这主要集中在课堂的45分钟的效益上。我们可采用“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一些难度要求高的,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独立自主的精神面貌;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适当降低要求,力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放大,加以鼓励,消除他们对英语的惧怕心理进而放弃英语。

篇7

一、从评价体制入手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个学生的好坏在长时间内我们不能用成绩来衡量,一个人对一个国家的贡献也不能用创造价值的多少评价,一个清洁工和一个工程师对一个国家来说都很需要,同样我们对于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不能用单纯的学习成绩来评价他们,从小用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暂且不说,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其会感到“我学习成绩很差,老师、同学都瞧不起我,父母对我没有希望,我已经是个坏孩子了”,在自我的定位中无法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渐渐地就会对自己没有了信心,失去了努力的方向。要知道我们身边也许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神童”,只是我们没有用关切的眼光留意过罢了,致使那些“神童”“泯然众人矣”。我们的身边不是缺少英才而是我们不会用英才的眼光发现他们罢了。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评价体制,单纯用成绩作为尺度来考查一个初长成的孩子的话,只能扼杀更多的“爱迪生”。

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从小就在自信中成长,在今后他们就不会在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取向了。从长远来说,社会就不会出现“马加爵”这些异类了,悲剧的后面添加了很多人的思考,思考中期待评价体制的改变。

二、从情感教育上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和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传授同一知识,其效果是大相径庭的,一个一流的老师绝对是很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的,因为一个人的情商在很大程度上比智商更重要。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我们要在每一节课上都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无论你讲再多的例题,学生都觉得比不上一个故事听得有趣,一个具有启发意义的故事能够唤起学生沉睡的心灵,更能够唤起他们疲惫的思维。学生只有在快乐中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自己心甘情愿获得的东西会比老师强塞的知识记得更持久,自己运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每一个人的情感和智商都是有周期性的,就连同会调节情绪的大人也有心情不顺的时候,更不要说是一个孩子。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心理反常期,情绪会变得不稳定,让人难以琢磨。而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对孩子关心呵护,要知道我们不光是传道更是解惑。我们要抓住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悉心的培育,从心理和思想各方面把握学生的动向,以情感人,用道理来说服一个学生。这样,我们的课堂让他们得到认可,我们所教的学科让他们感兴趣,他们就会有学习的动机。

三、以活跃的课堂教学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及年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因材施教,灵活地选择教材教法,成为学生潜能挖掘、创造的开发者,潜心研究最佳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

(1)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的风趣幽默、抑扬顿挫的语言交流加上优美的肢体语言,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教师的情感所感染,会动用各个器官挖掘自身潜能,彰显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2)随着学生的学习节奏改变课堂节奏。为确保每节课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对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随时调整课堂教学环节时间比例,每节课的当堂检测必不可少,检测情况同时也是下节课的备课及改变教法的依据。

四、注重个别学生的特殊才能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得到

认可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对某一种东西很感兴趣,而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总是提不起兴趣,他们对课本上的知识总是被动接受,根本不放在心上。如有这样一个学生,总在我上课的时候往窗外看,在课堂上我提醒了好几次也不起任何效果,他好像就是管不住自己。在一次课间,我将他单独叫到了办公室,那天我很有耐心地和他聊天,而不是一贯地劈头盖脸地批评指教,我从他的家庭成员到他感兴趣的事情问起,最后转移到为什么上课总是朝窗外看的这件事上,他很认真地告诉我,“我在看窗外的树叶听课的情形,老师,你知道吗?在音乐课上和数学课上树叶的摆动是不同的……”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打断他的谈话,当我和他的对话结束时,我很认真的点点头,在心里默许,“那是一个‘达尔文’”,我差点因为自己的而无知而葬送了一个热爱自然和生活的孩子。我告诉他:“对于现在的你来说听好课才是重要的,因为学习科学的前提是学好数学,这样你才会将你要研究的数据整理出来。”孩子满意地从我办公室走了。之后,他再也没有在我上课的时候向窗外望过。一个教师了解一个学生的动机这是必须的,一个人的动机必然和一个人的思想心理有很大的关系。若干年后的一个元旦前夕,我收到了一个制作精美的树叶卡片,正是那个学生,他后来学了生物学。因此,我们要用心发掘学生的天赋,成就每个学生所固有的特长,让其从不同方面得到认可。

篇8

2014年11月27日至12月18日,跟随省初中名教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培训项目组一行对美国纽约、华盛顿等地的学校进行了学习跟岗及考察活动。

期间,我们先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一星期的学习研讨及学校考察,接下来对宾夕法尼亚州、华盛顿的基础教育进行了研讨及考察,还同一些高校的教授就两国的教育现状、文化交流、课堂学习、学业绩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还深入学校课堂,进行教学观摩并与师生交流。

二、感受与思考

(一)充满人文关怀的细节

大多数人对于美国教育的印象主要是其多元开放的良好氛围和通识教育的先进体制,诚然,注重理性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确是美国教育体系的主题。然而,在此主题层面上,更能触动我们心灵的,却是美国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

如:小学课室的“地毯区”。美国小学的课室有一片柔软舒适的“地毯区”,老师讲课时,孩子们一起聚拢来,坐着或躺着听都可以。最重要的是大家和老师一起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从而给孩子一种温暖、可依赖的亲切感。需要孩子阅读、写作、讨论时,孩子们会离开“地毯区”,在小组布置的课桌旁写作。一次听课时,我观察到一个孩子迟迟不到“地毯区”,在座位上逗留。老师叫了几次他都不愿意去。这是,老师也暂不处理,和其他孩子一起上课。或许是孩子们聚拢上课的氛围感染了他,过了一会儿,这个孩子可能觉得一个人无聊,也慢慢地走过去上课了。

如:美国的特殊教育团体由特殊教育主管、心理辅导老师、特殊教育老师、社区人员组成。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有三种,一是残疾智障学生,由护士和老师全过程陪护和教育,;二是学生障碍学生,他们由特殊教育老师辅助学习;三是智优学生,学校没有义务提供特别的课程教育,但学科老师可以针对他们进行分层次教学,(数学从五年级即实行分层编班)学校也鼓励这些学生根据能力修高一年级的课程,高中学生可以提前选修大学的课程,拿到更多的学分,为申请名牌大学增加筹码。

这些细节都让我充分体会到美国教育中尊重孩子,等待孩子,接纳孩子的人文关怀。因此,美国的孩子从小接收的教育是: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学会尊重和爱每一个人。

(二)用阅读造就孩子的精神家园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阅读能丰富一个人的心灵,激发一个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拓宽一个人的人生视野,美国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视孩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的培养与训练。美国中小学每间课室四周都是书架,摆满了书,就是一个小图书馆。老师每学期开学前会确定本学期阅读的书单,教学中采取“主题阅读”的方式进行海量阅读,讲课时则注重深度阅读。

(三)批判性思维的连贯实施

美国教育的新目标是:截止2020年。100%的高中毕业生将能直接进入大学或职场。而美国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幼儿园到大学持续不断地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其外在表现就是:幼儿园鼓励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不受约束的想法;小学阶段更加强调学生参与分析文学或非文学的预读材料,花很多时间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更强调学生的写作练习,对阅读材料分享读后感,并鼓励学生小组共同解决一个问题。同时,美国的高等教育继续发展批判性思维,大学预科项目都是强调批判性思维的课程设计,这对中小学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使得美国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够贯穿一致,有效落实,成为整个国家民族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

三、尊重与交融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国情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教育体制不同,教育模式也不同。两种教育模式各有优势,不好说孰优孰劣,也无法直接移植,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模式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应于中国现在的社会。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些做法特别是包含在其中的一些教学观念,还是很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借鉴的。

(一)欣赏与尊重

走进美术课堂,学生正在练习色彩的搭配。热情的老师让一名学生给我们看他的作品,并请他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老师说,这个学生对色彩很敏感,有绘画天赋,也许将来他会成为一名画家,他们这个班里都是绘画天分很好的学生。然后带我们去了与教室相通的材料室,从不同的箱子里拿出学生的各种作品,有绘画、设计、陶器、布艺、手工作品、粘贴画等,一一向我们展示,这些作品很稚拙,很粗糙,比我们学生的作品差远了,但老师对这些作品极具赞美之辞。如陶器的花纹多么艺术,作品的设计多么新颖,绘画的设计多么有创意,手工作品多么可爱,粘贴画的材料选择多么出人意料……老师兴奋的表情,赞赏的语气,让我们觉得她手里的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艺术品。

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还体现在其他各个方面,课堂中老师蹲在课桌边跟学生一起讨论的情形让我们深深感动。

但对犯错误的学生,学校的处罚也是相当严厉的。据介绍,学校的规章制度非常精细,从方方面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每违反一次规定都要由教师、学生写出情况报告并签字(教师填写的内容由每个大组的组长完成,因为他们没有班主任)。累计到五张,即请家长到学校,由校长、教师、家长、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累计到十张,就要填空红色表格,由副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填写(因为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力),并关禁闭室。

对于情节恶劣,影响极坏,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有权停课,最长可停九十天。停课期间学生要完成规定时间的社区服务,回到学校后有专门教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这样的经历以后,学生大都会有所转变,不过因为个人情况和生活环境不同,效果会有差异。

(二)交融与展望

篇9

态度决定一切,而独立的态度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态度,进而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学习风格.只有拥有独立的学习风格的学生才能取得进步,不然,他们就只能活在他人背后,人云亦云.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不能独立,那么他的生活定然是一团糟,对于学习也是一样.就算是当今社会召唤拥有极强合作能力的人,也是以一定的独立能力作为基础的,因此,我认为,唯有独立方能合作.试想,如果一个实验小组内的成员都不具备独立的能力,那么这个小组就必定是低效的.实验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一个化学实验的完成需要用到药品、装置等,这就需要组内的成员将一个个装置连接起来,将药品合理的放置于装置之中,还要检查装置的完整性和气密性……这些过程都需要各个成员单独完成.试想如果组内的成员连整个任务中的一部分都无法独立完成的话,这样的小组又有什么价值可言.尤其是对于化学这样的对逻辑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来说,形成自己独立的学习风格就更加重要了.即便是社会分工到多么细化的程度,个人的逻辑思维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别人的思维始终都只是别人的.而独立的学习风格更是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因为,独立能避免人云亦云,独立能使人甘于沉寂、潜心研究,独立能使人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果,这对一个人的发展何其重要.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必然不能忽视.比如,在上课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上课过程中,由于叫教材的篇幅限制,教师势必会引用一些书上没有的东西,所以,学生就必须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而且一定要善于记笔记.再比如,讲完一章或几章的知识内容后,教师就要试着让学生进行总结,学会把知识分类,这样才能与之前的知识经验更好的融会贯通.如在讲到元素的化合物的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元素周期表上每一族元素化学性质基本相似这一特征整理知识脉络.而当学生看到两个元素处于同一主族时,知道了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元素的化学性质后,利用知识之间的迁移,另一种元素的化学性质自然也就清楚了.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篇10

经济社会的发展催生旅游业的快速腾飞,对旅游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旅游教育相对起步较晚,在多层次教育体系结构中,高职旅游教育在发展中仍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对旅游业隐性课程的关注不足,而这些知识又与旅游教育实践性教学质量息息相关。为此,本文将从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为例,就隐性化知识的显性教育模式展开探讨,并着力从隐性知识结构的划分、隐性知识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上的作用,以及显性化教学模式的特点等方面,来探讨提升旅游管理类课程的有效对策和方法,促进旅游人才的良性稳定发展。

一、隐性知识概念与旅游类专业的关系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对,是在动态认知过程中无法用言语进行描述、出自主观或个人体验经济基础上的知识。作为高度个人化的知识,隐性知识的存在多依赖于人脑,具有较强的环境依赖性,并与个人的实践活动关联度较大。如一个人的理想、性格、价值观念等,都需要从个人的亲身实践、感知、体验中来获得。旅游类专业是建立在旅游学基础上,以管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美学等综合性知识共同构成旅游学科的知识整体。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也对旅游类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旅游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性结构,还需要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实际工作领域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在这些知识体系中,一部分是由专业知识构成,如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学原理等;另一部分是由通用知识组成,如经济学、心理学、美学等;另外是由拓展性知识和素质组成,这些知识多以团队协作、技巧性技能和知识为主体。旅游业作为特殊行业,其知识组织具有较大的隐性特征。从旅游组织来看,在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不同旅游者的兴趣、爱好、价值、信仰等存在差异性,在对旅游服务的需求上也存在区别,而对于旅游服务者来说,需要从大量的旅游客户交流与分析中,挖掘游客的内在需求,提供满意的旅游服务。如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的思维力、灵活的应变能力、良好的交际力、丰富的文化知识结构等等,这些知识大多属于隐性知识,需要从旅游从业者的不断实践和总结中,从与其他部门、其他成员的密切配合中来处理好与游客的关系,来代表企业形象来接人待物,合理组织和优化本职工作。

二、隐性知识在培养学生职业竞争力的作用

学者Cooper提出“隐性知识几乎占据了旅游组织内部的全部知识”,加强对隐性知识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至关重要。一方面表现在隐性知识的主动性地位。从知识的获取与应用来说,灵感产生于隐性知识,思维与感悟来源于隐性知识。当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从其个人发现问题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都需要从知识的领悟和感知中来判断,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思考,特别是在与其他主体的相互交流与探讨中滋生新的知识。隐性知识本身具有不同的层次性,但对于隐性知识的运用,反映了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指标。通常情况下,隐性知识分为一般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一般性知识表现在一个人的信仰、精神感知和对问题的分析力等方面;而专业性知识,多与特定的行业相关,需要从专业实践与研究中来获得。如导游的接待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等。另一方面表现在隐性知识的辅作用。隐性知识本身是基于创新实践基础上,是一个人从实践中获得的具有较高价值的认知或能力。如一个人的创造性,并不能从文字或公式表达中来反映,而是需要从具体的客观事物解决中来转换。同时,隐性知识的个人性特征成为个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不易表达,但其能力不容忽视。对于一个企业,可以从硬件设施来看其显性特征,而对于企业文化、企业战略来说则不易发现,更不易复制。也就是说,对于个体来说,尽管其受教育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经历相似,但对于同一问题的解决能力则不同,由此产生的差异性,多与一个人所掌握的隐性知识相关。

三、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学在旅游类课程中的意义

既然隐性知识是与个体相关的感知力,则具有较强的非物质性,也与个体的知识背景相关。在旅游业课程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学,不能依照显性知识的教学方法直接照搬,而是要基于特定的环境,从个体的经历中来传递和渗透隐性知识。旅游类课程实践性强,不仅需要具有旅游专业知识,还要从知识的传播、知识的挖掘上强调对语言的表达。如编写导游词、对景区文化进行描述等等。这些讲解既反映了学生对旅游景观的理解,也能够从文化风情入手,来增强导游者的人文气息。从我国导游人才的职业适应性发展来看,缺乏隐性知识的掌握已经成为突出难题,必然需要从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来渗透。另外,针对导游业务课程设置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实践课时安排及实践实训教学中,多从理论课堂来导入显性知识,未能将导游业务中的隐性知识渗透作为重要内容,使得学生在导游实施中,缺乏相应的职业认知力、缺乏应有的岗位胜任力。为此,明确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教学,从知识划分到课堂传授模式,着力从隐性知识的易接受上来优化教学设计,合理改革教学方法,推动旅游人才蓬勃发展。

四、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学不足因素分析

导游业务本身实践技巧很强,在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学实施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能意识到隐性知识的重要性,但在教学组织和课堂构建上,未能很好的协同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学方法。其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教师在“导游业务”教学实施上,如何把握理论知识与技巧性知识的灵活运用,必然需要从具体的导游业务实践中来渗透。但对于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多以课堂讲解、课堂模拟等方式为主,未能将课堂搬到景区,深入到景点来优化教学过程,即便是对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所占课时较少;理论讲授为主带来的教学方法单一性,使得学生隐性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

(二)教师对隐性知识的获取方式局限

对于隐性知识本身的内隐性,在获取和呈现方式上,很多教师未能从导游业务中进行提炼和挖掘,以致于呈现受限。如多数教师是从他人的带团经验中来总结隐性知识,只有少数教师能够从学科隐性知识梳理中来渗透课堂教学,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在简单的课程归纳上。另外,对于隐性知识的获取,可以从导游实践、导游竞赛、经验交流、新老导游传承交流等方式来获得。

(三)其他因素

影响隐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因素是多方面的,学生自身的知识差异性,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影响程度。通常情况下,隐性知识在运用上,多与具体的导游业务经验相关联,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缺乏教学资源,教学设施相对滞后,未能与实际行业建立有效关联等因素,也是影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效能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主观上,由于学生缺乏经验交流环境,对隐性知识的认知和学习氛围不够,未能从发挥现有资源效能上,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隐性知识和能力。

五、构建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一)拓宽教师对隐性知识的获取

“导游业务”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技巧性,而隐性知识又与导游的带团经历密切相关。如语言表达、形象设计、对客沟通技巧、与随团司机的协作技巧,与景点人员的交流、协同能力、与酒店的协作沟通能力、突出事件处置能力等。这些知识的获取,一方面需要从旅游管理行业实践中来收集,教师要从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中,通过理实一体化分析来提炼。由于导游业务自身与隐性知识本身关联度较强,教师就应该从导游业务实践中,结合自身带团经验,梳理与旅行社、与酒店、与景区等不同主体间的合作经验,从而改善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学授课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导游业务”综合性强,涉及的学科广泛,在培养学生导游业务能力上,教师应该具有广阔的职业视野,应该积累丰富的实践知识。如在专业理论上对知识进行良好把握,形成自我独到见解,与其他专业知识进行综合,突显“导游业务”与其他学科前言知识、技能的衔接。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我进修,从职业培训和项目考查实践中,从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中来收集,提升自我实践能力,增强对隐性知识的挖掘,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

(二)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积累和整合

由于旅游类专业在实施中具有学科复杂性,对本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如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崇高的职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丰富的导游实践经验等。“导游业务”课程中渗透隐性知识,对教师来说,要从整合能力上,突出语言、情感、操作等技巧的示范,立足导游业务实际,来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做到动口、动手协同发展。如学生应该能讲、能示范,能够从导游现场中发现问题,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法。适当增加实践课时比例,让学生能够从导游实践中来运用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多角度展现隐性知识

课堂教学是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增强实践教学效果的重点。在有限的课时内传授更多的隐性知识,需要从创新教法上来实现。一是实地考查教学法。结合“导游业务”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从拓宽课堂上深入到景区,并从接团、组团、带团实践中,让学生从中来熟悉基本技能和方法,来运用所需知识弥补自身不足。可以与旅行社合作,结合学生分组来选择带团模式,让学生从实习、实训中积累行业经验。如利用兼职导游、导游助手等方式,参与到实际导游中。还可以与景区景点合作,让学生走近景区,从导游讲解过程中来体验和感知隐性知识,并从自我总结和实践中来内化知识、技能,提升自我导游业务水平。二是微课教学法。借鉴国外网络微课程教学模式,针对“导游业务”课程中众多隐性知识点,以视频为载体以知识点完整呈现为方式,开发网络课堂资源,解决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学的不足和局限。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移动终端的普及,对于网络微课的需求越来越大,“导游业务”隐性知识微课教学,能够打破传统课堂学习的时空局限,便于学生从中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三是课堂讨论法。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师本身,更多的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从知识探讨和交流、辩论中来巩固知识,获得知识。“导游业务”本身知识点的分散性,对于问题探讨涉及广泛,可以从争议问题的选择和设置上,鼓励学生从文献查阅、自主探究中,针对自我理解来发表意见,在充分的讨论和分组合作中,激发思维,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创新课堂的小组学习交互教学方式也是课题创新课堂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一个班级的课堂创新教学中可以没有一个固定的小组群,而是根据课程进展和课程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组,比如:年龄分组,随机抽取分组,兴趣爱好分组,动手能力强和动脑能力强分组等方式进行分组学习,这样分组的方式是产生了非常多的可能性,按学习有更多的交叉点来进行创新课堂学习,展示更多的学生更多的隐性知识学习。

课堂教学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有利于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相对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探究教学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探究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发现的教学方式,学生认为是一种积极的探索,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的发展创造力,提高自学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参与扩大有效的学习渠道,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学习主动性和潜力。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