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数学范文
时间:2023-03-19 21:0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快乐数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情境互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情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利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我积极创设有利于互动的环境氛围营造温暖的学习环境.根据互动的需要进行布局课堂氛围,放着轻音乐的教室.摆着鲜花的讲台.饰着学生习作、小制作的墙壁、房顶.装点出一个温馨、欢悦、活泼的教学环境.把师生带人浓浓的生活气息中.从而缩短了心理距离.有益于展开教学互动。
1、分工合作,组织小组学习,积极构建合作学习氛围。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分组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基础上的学习竞赛.划分学习小组。一小组学习,一小组比赛,一小组成绩评定。
2、数学错题大本营,要求学生记录下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并及时改正。同时要求学生定期翻看错题记录加深记忆,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指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根源,在改错中得以学习。首先,消除学生在思想上对错题的恐惧感,让学生知道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做错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然后,统一要求学生记录错题的格式。改正错题先要抄原题,错误解法,然后分析错误原因,最后写出正确解答。
3、角色转换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习角色转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想说就说”的机会.在互动中使每一个学生都处于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得对不对、好不好,进入容易激活思维的状态。在互动中.鼓励学生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在互动中.学生之间都会获得一种平等交流的机会和权力.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参与实践,感受数学魅力。
数学知识的形成往往要经历感知――表象――概念――内化的过程,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会更迫切,进而加唤起学生强烈的的求知欲,同时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亲身实践,感受数学魅力。多创设思维的空间与探索创新的机会,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学习体会探求知识奥秘的乐趣,求知识奥秘的乐趣,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快乐成长。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渗入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进而更好地掌握、应用数学知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全面发展。
六年级学生数学课中《大树有多高》,我指导学生实践,应用比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兴趣高昂。这个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学习了如何求比值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测量树、旗杆、楼房的高度。这些物体都比较高,它们的高度很难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过“在同一地点,同时测得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相等”的规律,间接获得。因此发现和应用这个规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
通过在太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学生懂得什么叫影长、如何测量影长并体会和发现在同一时间、同样长的竹竿的影长相等。在此基础上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别测出每根竹竿的长度及影长,算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发现竹竿有长、有短,影长有长、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教材没有把怎样应用规律测量树高、楼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方法。通过交流,整理出思路:测出1根竹竿的长度和影长,求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再测出树的影长,求它的高。并用此方法,实际测量校园里的一棵大树的高和楼房、旗杆的高。当然,如果没有同时测量竹竿的影长和大树的影长,用上面的方法计算树的高,是不会得到准确结果。因此必须突出“同一时间”测量影长。
学生用掌握的方法,到操场上任选一个目标物,如旗杆、篮球架等,测量出它的影长,算出它的实际高度来。1、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分工。2、际测算过程中思考:有没有更巧妙的测量方法?3.实地测量、记录、计算。4.情况反馈活动总结,各小组汇报测量及计算结果允许有小小的误差,若出入较大,帮助查找错误原因并现场纠正。三、体验成功,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的艺术在于唤醒和激励,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我们教师必须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1、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将成功的体验作为一种潜在的、不竭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以求再次的成功、再次的喜悦;让学生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阶梯性问题,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尽力让他们经过努力后取得成功。同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给与鼓励,使学生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
篇2
在陈越看来,“乐学”是治学的最高境界,而“乐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她凭着过人的乐观、自信、坚定、执著走过富有戏剧性的历程。
求学之路 曲折攀登
陈越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外公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她从小跟随外公外婆长大,外婆的要求很严格。陈越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读小学的她以语文100分、算术98分的考试成绩取得了全班第一名,兴致勃勃地回家,把这一好消息告诉外婆,外婆却问她,那2分是怎么丢的。陈越认识到,拿了全班第一一点用处都没有,完美才是追求的目标。
此后,从小学到中学,力求完美的陈越不仅在学习成绩上要求尽善尽美,还参加各种活动,担任班干部,组织协调等各项能力都得到锻炼。
进入北京大学,陈越很快被新鲜的大学生活所吸引,曾经一度非常放松,大一前半学期早晨前两节课几乎没去上过,贪玩到作业也不做,结果期中考试就“挂”得一塌糊涂。猛然觉醒的陈越奋力追赶,终于还能够逐步赶上。所以当教师后,她总鼓励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不用灰心,看看我你就知道了,还是赶得上来的,只要你有这个决心――当然,你要比别人付出多10倍的辛苦。”
1990年陈越大学毕业,那年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非重点大学,研究生录取都实行保送政策,每个班级10%的保送比率,而陈越所在的班级只有11个同学,不是第一名就肯定没戏。陈越最后选择出国留学。
“当时申请的程序还是很麻烦的,不像现在就是在网上填个表,然后E-mail过去,那时哪有这些!我从亲戚家借了一台打字机,所有信都是自己啪嗒啪嗒一封封打出来的。我一共申请了8所学校,拿到了3份录取通知,然后选了一所条件最好的。那时我英语考得很差,以那样的成绩能出去已经很幸运,要到现在是不可能的。”
想起这段经历,陈越觉得“蛮有意思”:“我当时的导师是怎么看中我的呢?就因为我的GRE成绩非常‘诡异’。GRE成绩包括三部分,每部分800分,满分2400分。我当时数学和逻辑分析部分都考得很高,分别有770分、760分,当年逻辑分析中国学生能考600分就很不简单了;但我的单词部分只考了300分,比我考得差的学生只有7%!看到成绩单郁闷得要吐血。但同时我还考了一个数学专业的GRE专项考试,在所有考生中排前百分之十几。我导师看了这个成绩觉得很惊讶,认为这个学生专业能力还行,就是英语差一点,再加上北大的牌子不错,权衡一下就要了。”
闯荡异域 勇出洋相
“就英语差一点”的陈越在美国遇到了语言障碍,但她不怕出洋相,总是尽可能地跟人交流,进步比一些英语成绩好的中国学生反而更快。
陈越的导师对学生很关心,有一次在感恩节时一个一个邀请外国留学生到家里过节,吃火鸡,很多学生答应得好好的,但也许是考虑到自己的语言能力问题,最后居然都不去,只有陈越一个人去了。其实,陈越决定去导师家之前也是内心挣扎了好半天,初到美国,她连该怎么着装打扮、带什么礼物适合这样的场合都不懂,更不用说语言方面的障碍,此举纯属“冒险”。不过她凭了“没心没肺”大大咧咧的性格,就拎了一瓶酒去赴导师的家宴。导师笑着说:“冒险又怎样?我们不是聊得挺好的嘛!”
除了语言障碍,陈越在美国的学习一开始还是不顺:“我有点太贪心了,什么都想学。”美国的课时和中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老师建议学生一个学期修2门课,最多3门。但陈越在中国可是一年要修30多个学分,一学期只上两三门课怎么够?所以她第一学期就修4门课,结果大感吃不消,有些学科就拿不到A。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拿不到全A就觉得挺郁闷,但是那些美国学生拿到C都会高兴得跳起来,这令陈越感叹,美国学生就是那么容易快乐。
更大的困难来自博士论文课题的研究。题目当然是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的,和所有数学系学生一样,陈越的课题也是证明一系列定理。她有时走入死胡同,几个月一点进展都没有,觉得非常苦恼,现在回头去看。她的乐观使她只记得研究过程中的快乐与成就感:“我觉得我肯定得做出来,不可能半途而废,最后就真做出来了。”
任职浙大 快乐教学
“人生的路有时候不由自主,就像我以前不很喜欢出国但最终出去了一样,来浙大工作也是没有想到的。”
陈越介绍,她在美国拿到数学博士学位后,由于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又申请攻读计算机博士,也联系到了合适并愿意资助的导师。但由于在国外待了6年,她想回国探亲一次再回去继续学习。然而,这次去美国的签证却没通过,签证官说:你已经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不用再回去读了!
1996年10月,浙江大学“收留”了一下子成为“无业游民”的陈越。但由于不属人才引进,陈越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只有从零做起。
陈越在美国大学的数学系读博士的时候,为了挣钱糊口,也去给学生上课,做助教。从习题课一直上到大课。她以北大数学系的教学风格,教授数学基础相对弱很多的非数学专业的美国学生,开始使得学生们很不习惯,她也很不习惯。经过有经验的同事的指点以及5年的磨合,她才渐渐适应了美国的教学风格,但仍然不认为自己适合做一名学生欢迎的老师。
回国后,陈越自己也没有料到,她的教学风格会如此受到国内学生的欢迎。而教“聪明学生”的确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这样,她慢慢喜欢上了教学。
经过留学,陈越的教学风格也打上了美式烙印。“我希望我的课堂上时不时会有一点笑声。我努力的目标是,不管我讲的内容在别人眼里多么枯燥,也要通过讲解的环环相扣让听众觉得饶有兴趣。严谨如数学课,一样可以讲得很‘好玩’。”
当不得不证明一个很复杂的定理的时候,陈越会对学生说:“今天下午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下午,严重杀伤你们的脑细胞。你们跟不跟得上,我们一起来做做看。”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在课堂上变得兴奋起来。而她设计的一系列教学环节,都使得学生感觉上她的课是一种愉快而充满挑战的经历,可以不断从中获得充实感和成就感,继而激发进一步自主钻研的兴趣。
工作之余,陈越经常光顾学校的“飘渺水云间”(亦简称“88”)BBS和“CC98”论坛。那都是学生们交流很活跃的网络平台。陈越总是很有兴趣上网跟学生讨论教学问题、答疑解惑,当然还少不了胡侃、灌水、开玩笑。有时还会换几个ID上去,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参与讨论。“因为以老师的身份上去的话,学生们会让着我,不敢跟我争。‘穿件马甲’就不一样了,大家公平地就某个热点问题争个高低曲直,也蛮好玩的。”
篇3
关键词:构建;快乐数学
教书12年,数学课也上了12年。在这些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一直在寻找能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方法,而在寻找中,发现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快乐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对于很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初中各门学科都充满着无比的兴趣,特别是数学。对于他(她)们来说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现在有不少教师墨守成规教法让学生感到数学乏味。伴随着知识的增加、能力发展和课程难度的深入,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学习数学不再是一门让学生感到快乐的学科,学生逐渐讨厌数学、远离数学课。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教师不得不反思自己教学过程,创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特别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快乐的,让他们真真实实的体会到快乐数学。
首先,快乐数学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当学生翻开刚拿到的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刚开始时,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兴趣。又如"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时,让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画三视图时,可准备实物教具,让每一个同学都仔细观察后,得出它们的三视图是什么形状,并且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后,教师再把三视图画出来,化难为易,从而激发的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起始阶段的,侧重消除害怕的心理、提高兴趣上做文章,以趣味性、实践性给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其次,快乐数学要注重课堂中的引入。一堂课的开始,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渴望情绪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教学中若能运用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和实例,通过趣味性、新颖性、好奇性、参与性、挑战性的导入,找准教学知识的切入点,就能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控到最佳状态,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为数学所感,为数学所动,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以便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精心设计课堂的引入,在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
第三,发现每个学生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是快乐数学的前提。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谜语、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震动,开始对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
第四,快乐数学要求教师要在教法上求新、求活以保持数学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中诱发学生。我们教材还抓住了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来培养持久的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此外,教师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第五,快乐数学要给学生创造成功,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学生都希望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向往师长对自己的肯定和赞扬,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喜悦,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实际出发设计问题,以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成功,使其在各自已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和发展。相反,如果学生经常地体验过多的失败,会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进而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丧失学习兴趣。
篇4
一、数学的简捷美
数学基本概念、理论或公式所呈现的简单性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简捷美。而且这一种简捷美中往往又包含完美性,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有味。圆的面积公式:S=πR2,就是“简捷美”的典范。世间的圆形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面积S、半径R,都必须服从刚才所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所有圆形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在数学中,像面积公式这样形式简捷、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理还有许多。
二、树立教学思想,提高创造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了解学生,明确学生的需要,跟学生融为一体,跟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交流。教师教授数学知识的关键场所是教学课堂,教学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场所。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且在完全理解素质教育教学思想的基础上,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及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跟学生保持平等关系,尊重所有学生的想法,注重因材施教,积极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跟数学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且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学会的数学知识对一些实际生活问题进行解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探究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5
1创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有兴趣地学习,能使学生全神灌注,积极思考,所学知识掌握的迅速而牢固。这样的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作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谈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1.1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少走弯路,使学生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避免枯燥。学习数学不应依靠在题海的遨游,而是要占我规律,理解知识,形成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运用的规律,从而对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通过上课时的认真听讲,课下的巩固和复习,查漏补缺,学习内容不懂就问,讨论研究,逐步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学生会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迈向成功之门,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持久保持。“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1.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但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投影仪或动画等多媒体把抽象变为形象,让腐朽变为神奇。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初中的学生,根据其心理学规律及其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再加上课堂思维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的选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来刺激学生,学生就可以借助彩色的画面,生动的音乐,动感的文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并且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而且多媒体由于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图文并茂,声色兼备,学生在回忆所学内容时,生动的情景历历在目,有利于保持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1.3激励式谈话
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并且能尽最大努力来帮助他,还能在交谈中吸取他们提的意见,并及时改正,不断的改善自己,也能使学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更加接近。如果学生尊敬和佩服一个老师,就会认真上他的课,并且会去的好成绩。这一措施,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促进了学生团结写协作的精神。总而言之,激励性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一种快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方面。在实施激励性教育的同时,要以心灵的互相接纳为核心,时刻铭记着教师与师生的关系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楷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责任用激励性的语言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 以趣味教学为主,注重联系生活
篇6
关键词:新课改 快乐教学 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小学数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有关数、图形、统计等基础知识,而且还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态度,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使学生变得有趣,让学习过程变得愉快。下面谈一谈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健康成长”几点认识。
一、开展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生并不是不喜欢数学知识,而是讨厌老师给予他知识的这种方式”。所以,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再创造。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先创设了一个商店的商品部,出示一些商品和它们的单价,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读出商品的标价,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这些数的特征?”、“这些数又叫什么数?”等问题。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积极地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二、提供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新课程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伴一起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了认知历程,情感相互感染的历程。因此,要让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先让他们独立思考:怎样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就让他们分工合作,动手操作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学生们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拼出的长方形。接着我组织他们交流以下4个问题:(1)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2)分别量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你发现了什么?(3)分别量出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你又发现了什么?(4)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而且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究乐趣。
三、创设动手操作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单凭教师的语言阐述,那是达不到要求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感受,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我进行长方体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利用自带的萝卜进行实际的削切,在操作中具体地观察、感受、思考长方体棱、面、长、宽、高等特性,认真填写观察记录。操作完成了,关于长方体的知识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样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情境,学生自始至终兴趣十分浓厚,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给学生提供探索与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感受探究乐趣
教育学指出:“要谨慎地留下一点故意不讲的东西。”因为只有留下一点东西,学生才有探索与思考的材料、探索与思考的愿望和空间,他们的智能在这个空间上才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因此,我们教师要选择好探究学习的材料,深入思考、恰当处理教材所呈现的学习内容,择材而用,当讲就讲,该探究就探究。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都知道生活中的年份,甚至月日,首先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各人观察自己手中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通过交流,大家发现一年有12个月,月又分为31天的大约和30 天的小月,以及二月。在此基础上我又出示了从1979年到2002年历年来的2月份的天数,同样由学生自己找规律,促使学生去思考、再分析。学生经过再次的思考和探索,又得到了每四年有一个闰年。这堂课,我把探究的过程展开了,引导学生突破了一个个难点,学生不仅自己愉快地发现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评价中快乐成长
篇7
【关键词】创造 快乐 数学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淡数学课。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创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下去。
一、设计导语,唤醒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堂课的开始,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渴望情绪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唤起求知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教学中若能运用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通过趣味性、新颖性、好奇性、挑战性的导入,寻求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找准教学知识的切入点,就能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控到最佳状态,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为数学所感,为数学所动,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以便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
精心设计导语,在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数学、学会应用数学、学会创造数学。
二、营造情境,感染学生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是不应伴随任何心理负担的。学生以学为乐的心理状态,除了自身的素质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环境的熏陶。课堂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质疑、比较、判断、选择及分析、综合、概括的场所,只有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教师应通过自己和蔼的态度,有感召力、鼓动性的语言,亲切的眼光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 信任和热爱,并会由喜欢老师进而热爱数学学习。
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是引起学生兴趣的直接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挖掘数学知识的有趣因素,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特别是在引出知识的背景上,人为地创造一种渴求学习新知识的气氛,能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课堂上能否驾驭知识是学习气氛热烈和谐的基础,只有教师拥有丰富的数学信息和完善的表达能力,才能做到幽默的讲解、巧妙的点拨、灵活的搭桥、和霭的启发,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平等的教育理念感染学生。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鼓舞学生,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放活学生的嘴巴和大脑,鼓励质疑问难,鼓励独到见解,鼓励与众不同,鼓励标新立异,鼓励超越自我。新知识让学生发现,思想方法让学生归纳,问题让学生探究,合作伙伴让学生选择。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总结规律、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我反思、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的各种观点在争论中碰撞比较,在讨论中澄清。
三、创造成功,激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学生都希望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向往师长对自己的肯定和赞扬,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喜悦,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实际出发设计问题,以激起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成功,使其在各自已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和发展。相反,如果学生经常地体验过多过强的失败,会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进而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丧失学习兴趣。
设计进行要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而且要对同一学习内容要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设计适当的“困难性”题目,让学生思考、探究、讨论,不断激发思考的兴趣,挑战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而得到答案,品尝到攻克难题的艰辛,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学习的成功,分享成功的愉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借助媒体,吸引学生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计算和图形处理功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与抽象、直观与逻辑等矛盾,跟踪记录学习过程,并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如在教学函数图像时,可编制程序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由图形经过象位、周期、振幅等动态变化得到图像的整合过程,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同时要适当地和一贯地让学生使用计算机帮助理解数学概念、寻求解题方法、模拟知识形成过程。探讨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经验。
篇8
一、以营造富有童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快乐地走近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营造并维系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燃起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情感需要。这样在他们进行学习数学的一开始就产生快乐的情感,久而久之一想起“数学”都能快乐。例如:教学“分一分”(1)时,我课前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了一张硕大的桃树图和几个小猴子,桃树上面粘贴了许多的桃子,并引入了一个可爱的小猴子“花花”的形象贯穿始终,创设了“帮小猴花花解决难题”、“小猴们一起分桃子”和“闯三关”等情境,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献智,从而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学习活动中。在思维的交流中,点燃了创新的火花,开启了潜在的智慧,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再如教学9的口诀,先在大屏幕上打出10×10的正方形方格图,引导学生观察后,“喵!”一声猫叫,“这是什么声音?”伴随着学生的回答,一只可爱的小猫慢慢地走在方格上,每走一格就印下一朵“梅花”,一行只走9格,走完一行时问道:“不数,你知道有几朵吗?”在前面直观清晰的观察基础上,学生印象深刻,纷纷跃跃欲试。使原本枯燥的口诀教学趣味盎然,甚至课后学生还在相互回味。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营造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二、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1)自选策略,张扬个性。自选策略,张扬个性要求彻底改变“教”和“学”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建构知识。例如教学经过时间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小星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起床,她睡了几小时?”教学时,首先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探索,启发学生在探索时可以借助多种工具,用好书上的图片。在这样一种探索过程中,学生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尝试着运用各具个性特色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有的是看钟面数一数从晚上8时到第二天早上6时,时针走了10个大格,所以小星睡了1 0小时;有的是画线段图,每过1小时画一段,从晚上8时到第二天早上6时共画了1 0段,所以小星睡了1 0小时;有的先算晚上8时到深夜1 2时经过了4小时,从深夜1 2时到第一天早上6时经过了6小时,合起来是1 0小时,所以小星睡了1 0小时;还有的假设小星从晚上8时睡到第二天上午8时,共睡了1 2小时,实际上她只睡到早上6时,比假设的时间少2小时,所以小星睡了10小时。这些算法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独立思考的结果,甚至是一种创造,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心理学家
加德纳曾指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种智慧,其差异之一仅仅是某人这方面的智慧占优势,某人那方面占优势。通过每个学生个性体验的努力,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体验到探索的快乐,孩子们是喜欢这样的课堂的。
(2)关注学“动”的思维。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通过拼、摆、折、画、量等探索活动建立形象,以动促思,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体验“做”数学的快乐。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叫学生拿出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自己去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自主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教学“认识周长”时,设置了描边线、找一找、指一指周长,围一围探索周长,测一测、算一算周长等活动,获得对周长含义的充分感知和实际体验。
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对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作出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不仅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活动时间,而且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方法上给学生一些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直观经验。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学生个体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常常是有差异的,并且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实现经验的相互补充,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这些经验条理化、系统化、概念化。
三、在交流中分享快乐数学
新课程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交流思维的过程中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从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开发。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有人用画“#”等图形作记录;有人用写数字记录;用人用打“”的方法记录;有人用画“、、”等各种符号记录。于是我就把不同的方法张贴在黑板上,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有人先说画图形好,是什么图形就画什么图形,很清楚;马上就有人质疑:“如果统计的不是图形而是别的物体,也画图不是太麻烦了吗?”于是有人提议:“写数字好,什么都能统计。”又有人补充到:“而且最后不用数看看最后的数字是几,就知道一共是几个?很简单!”马上又有人反对:“可是写数字各个数字都不一样,要反复想下一个该写几了?容易出错!”也许受前面的启发,有人说打“√”好!代表正确好看!而且写起来简单方便等等,就在学生之问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指正,相互学习,真理往往就在这看似毫无秩序的交流中得出的。而且学生们因为有人聆听自己的见解,有人和自己争论,有人认可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增加了相互了解,互相介绍自己的发现,共同分享着自信的快乐。
四、适时且有针对性的评价延伸快乐的情感
篇9
一.师生融洽,快乐和谐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虽然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却靠平时的积累。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哪里有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教师良好的心境能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自由联想,使学生记忆清晰、思维敏捷,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积极的情感回报,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只有在愉快的氛围下,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切实显示“快乐课堂”,显示出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教师的善教之乐和学生的学习之乐。
二.兴趣导入,快乐倾听
生动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见其物”的感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这都得益于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何激发,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环境中去感知、体会。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如讲: “分数的基本性质”,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喜羊羊分月饼”的故事来导入新课:中秋佳节,喜羊羊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月饼分给伙伴吃,它先把第一块月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沸羊羊一块,沸羊羊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喜羊羊就把第二块月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沸羊羊两块。懒羊羊更贪吃,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这时老师说:“聪明的喜羊羊用什么办法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又分得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因此,学生在快乐中脑思、口说、手动,主动地学习,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使枯燥的数学变得趣味性浓,在潜移默化中获到知识,在快乐中培养和提高自己能力。十几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导入对建立“快乐课堂”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之有法,快乐学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让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进入他们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主动地从自己的生活中汲取数学知识。如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后,到稻田地里测一测地的周长和面积,体会一下周长和面积分别是指什么,该怎样来求,联系学生的实际,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田间地头跑一跑,看一看,测量一下,体验周长和面积具体指的是哪些。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长大以后能帮助父母解决问题的一种快乐享受。既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实用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归纳,从而促进自我发展。我在教学手段上,特别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相信这样一条“动起来,更快乐,更精彩”的原则,学生就会“乐学”数学,数学课堂就会成为充满轻松、和谐、激发、鼓励、和顿悟的快乐学习天堂。
四.艺术评价,快乐接受
“找到一个孩子的优点,就是找到一个孩子的生长点”。既要善于发现好学生的潜在问题,更要尽可能地寻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更要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潜能确立自己的发展优势,评价语言要贯穿整个数学课堂过程中,对追求进步的学生给与鼓励,如:“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对待后进生更应给与赞美和赏识,如:“你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而感到骄傲!” 这样“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打击”、站在孩子整个人生的维度上,让孩子选择自己的最佳发展区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心理空间,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篇10
【关键词】数学;快乐;教学
快乐教学是师生在融洽的关系中,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使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教育思想。而数学教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的学科,如何使快乐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确有难度。但是只要细心挖掘,努力钻研,还是有实施途径的。
1 挖掘教材,情境激趣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深入钻研教材是每位教师教学的必要阶段,也是关键阶段。作为数学这门学科,学生普遍感觉到枯燥、抽象。那么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使学生乐学的因素,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概念的兴趣,达到乐学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节课时,教师课前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模型,课堂上让学生自己用水或沙去动手操作,教师组织、协作,学生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本节课就是让学生把抽象的体积概念,通过动手操作,由抽象变具体、形象,既易于接受,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以生为本,因人激趣
快乐教学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探究者。那么,教师必须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即爱好、性格、习惯等,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师生站在同一平台上,使学生人格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练习题设计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在进行分数、百分数应用练习题的设计时,对学习好的学生可设计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激发他们钻研复杂应用题的兴趣。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可设计一般性应用题,不挫伤他们钻研应用题的积极性。使各类学生得到提高,每类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全体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达到乐学的目的。
3 问题教学,设疑激趣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当是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这样一个循环不断、周而复始,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才能兴趣陡增,勇于探索。比如,在教学1/2与l/3比较大小时,先比较2与3的大小,教师再提出1/2和1/3谁大谁小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分析、研讨,教师让学生把大小相等的两个纸片分别平均分成2份和3份,拿出每一份比较,学生很快得出l/2大于1/3,解决了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真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结课时,再提出3个以上真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什么?起到了课已完而意未尽新疑未解的境界,为下一节课打好基础。
4 切入生活,应用激趣
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这是我们经常对数学与生活两者关系的精辟论述。可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又喜闻乐见。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时时处处充满着生活气息的。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扮演成售货员,学生之间互相购物。既轻松愉快,又学到了知识,课堂气氛活跃,个个勇于参与,知识在玩耍中得到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培养。
5 激发兴趣,学生乐学
数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关键是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行为驱动系统中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要是靠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通过数学知识本身激发。因此,应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快乐因子”,力求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活泼,使课堂教学兴趣盎然,引人入胜。由于学生的求知欲和乐学情绪已充分调动起来,因此,在学习新知的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是心情欢畅,兴趣浓厚,在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