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面朝大海范文
时间:2023-04-09 08:2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子面朝大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海子 诗歌 幸福 尘世
每个人都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会是苍白的。孙正义先生曾经说过:“最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基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从这里出发。”有这么一位诗人,他也向往大海,他叫海子。他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明朗轻快的节奏写下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人说海子是向往大海,但向往的又不仅仅是大海。那份对海的向往似乎明媚又似乎忧伤。那到底是一种心境呢,让我们走进诗歌中去感受。
一.作者简介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77年,年仅15岁的海子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开始时在校刊工作,后转至哲学教研室。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曾回顾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死前的两个月。在诗中诗人终于开始拟想尘世的幸福生活。
二.诗文解读
(一)第一节
1、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似乎宣告了诗人面向尘世,开始了一系列的体验式行动,不再任时间在贫穷、单调和孤寂中逝去。“周游世界”是诗人的理想,那便是让自己的心灵充分向世界开放,充分享有这个世界。
2、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粮食和蔬菜”本来是物质世俗的代表,是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料。“关心粮食和蔬菜”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从这可以感受日常生活本身包含的享受物质快乐,使人休闲放松的内容。
那么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不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样日常生活的人叫做什么呢?——不食人间烟火。通常情况下,什么样的人不食人间烟火呢?爱因斯坦,披着毯子出门,不修边幅;当然,还有中国古代的一些闲云野鹤,他们整天在心中构建着自己的理想王国,但是对身边的现实生活毫不关心,与身边的环境,都是格格不入的。诗人下定决心“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表明过去诗人缺少幸福感受,对生活漠不关心,同样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状态。于是踌躇满志,打算重整心绪,重建生活,追求幸福。
3、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人在想象中构建着自己的幸福家园,想象自己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眺望大海的姿态和空间,在那里,诗人可以面朝大海,获得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诗歌的审美意蕴往往凭借单个词语或者一句话产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情景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审美情境,在此,我们感受到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融合为一体,达到了崇高的境界。
4、小结
第一节中,诗人选取平常的生活细节“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这些都是幸福之所在,是个人的幸福,诗人眼中的世俗生活是简单的、没有任何烦恼与羁绊的。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诗人认为这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是平凡人的生活。这些就是诗人所向往的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生活,他认为这是生命得以自我呈现和自我满足的一种资源,生活虽然俭朴,但生命居于其中却能尽享自由和快乐。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理解仍然那么的理想化、浪漫化、主观化。但诗人没有真正的将自己与尘世的世界渗透到一起,他想象的那种平淡生活终究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预示着诗人今后命运的悲剧。
(二)第二节
1、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当诗人拥有了如此美妙的幸福感受时,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种感受告诉每一个亲人,他甚至要将幸福送给每一个与他不相关的人。诗人的幸福就是可以去过平淡的简单的世俗生活。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视角发生了变化,推己及人到了他的亲人们,希望把自己获得的幸福告诉每一个亲人,他要让亲人分享自己的幸福快乐,也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幸福奉献给亲友,让他们能和自己一样幸福愉快地活着。诗的情绪渐渐远离自己,走出了自我,这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2、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那幸福”如“闪电”一般,表明幸福的突如其来以及诗人对幸福的强烈的感受,似乎也表明了这种幸福会转瞬即逝,是那样的虚无缥缈。
3、小结
第二节中诗人的幸福溢满心胸,无法独享。“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要把幸福告诉“每一个人”,这又是一种幸福,是别人的幸福。第一节和第二节的情绪形成了比照,诗人不仅希望自己拥有幸福,而且希望亲人能够分享,这充分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洋溢着对亲人的关爱之情。而文中前两节中提到了三次“从明天起”。“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意味着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的海子,并不拥有这种幸福。他所希冀的幸福,只能寄托在明天,寄托在一种美好的想象中。
(三)第三节
1、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其实就是对那日常司空见惯的、早已感到失去光彩的山山水水的重新审视,重新感受,重新发现。同时,我们知道,山川河流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但是诗人为什么要再次为它们命名?诗人一直都在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的世界,也就是他主观的唯心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拥有为一切物质重新命名的权利。这也许与老子的“名可名,非常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2、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幸福世界里,诗人的幸福感受因过于强烈而溢出,他用真诚的祝愿、世俗而实在的祝愿为陌生人祈福。关爱万物生命是诗歌的存在价值,此诗的抒情主体以一种“超越自我”的姿态关怀人类,祝愿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
3、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只愿”暗示了前边的一切,原来都是诗人在为别人祈祷,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拥抱世俗,而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只愿独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
4、小结
第三节,世界的幸福。诗人的感情再次升华,诗人完全摆脱了自恋的情感抒发,叙述对象不再限制,扩展到了每条河流、山川,也就是大自然和陌生人。情感的力度大大增加,诗呈对象也发生了变化,前面两节都是偏重于“自我”感受,而到了第三节诗的意旨表达超越了“自我倾诉”,诗人以一种“超越自我”的姿态关怀人类。他将自己获得的幸福传播与他人、他物,意在说明他要让每一个世间漂泊的灵魂都关注幸福、理解幸福,体验到获得幸福时的人类大善大美的至境,还在于他希望整个世界和人间都成为幸福的家园。悲天悯人的“人类情怀”使得整首诗突破了通常抒情诗的情感表达,使全诗进入了新的境界。
朱光潜说过:“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勾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了孤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的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烟消云散了。”由此可知诗人的内心洋溢着对世界和人间的博爱之情。
三.总结
人的生命总是要消失的,而艺术的生命却因才华的闪光而得到延续。死或者对海子来说是一种解脱,一种幸福的归属。海子献身诗歌事业是以牺牲尘世生活为代价的。他是一个太纯粹的诗人,以至于失掉了对世俗生活应有的最基本的适应和享受。他的性灵太过纯洁,精神太过自由,以至于对物质的世界无所适从。这首诗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反映的是海子面临的生命中两难的心境。海子对尘世幸福的肯定,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美好的祝福,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的美好的情感,那份圣洁的爱。
只可惜他早早地离开了我们,至今已整整24年了,在离海不远的地方不幸逝世,永远地“面朝大海”了。大海是安魂乡。海子,海的儿子。今天我们重读他的诗歌,可以说是对他的最好的纪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种理想的自由的生活方式,它凝聚了海子对尘世的最后一丝眷顾。
参考文献:
[1]悠哉著.海子诗歌研究[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
[2]西川编.海子诗全集[M].作家出版社,2009年.
[3]赵晖著.海子,一个“80年代”文学镜像的生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篇2
出自海子的抒情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20世纪80年代特殊的精神氛围,海子是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象征,代表了某种价值理念和精神原型:以超越现实的冲动和努力,审视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质疑生存的本质和存在的理由为核心的激进的文化姿态和先锋意识。
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表现了诗人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对“永恒”、未知世界的探寻精神。第二节写诗人找到幸福后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第三节写诗人对世界的祝福。诗人将直抒胸臆与暗示、象征手法结合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而今季节变换得令人辛酸,青春的理想似蜗牛在晨暮清露中蜿蜿蜒蜒。心中明明另藏一片净土,却教蛮横的现实气息蹂躏得只剩宋词般的哀叹。从寒喧到偶然的心有灵犀,谁也不明白高山能有多高流水能有多深,只是半掩一下面,让另一边脸暂时拥有新鲜的光辉。只是,两地又似银河弱水,蝴蝶是飞不过沧海的。尽管怀有多少希冀,却也在成熟间被斩截得七零八落;胸中欲吐纳多少思想,待到启齿时却又被生生吞了回去。
水之一方,没有昨天、今天、明天;海之一涯,没有前世、今生、来生。我愿掬起时间的潮沙,埋葬多年前许下的宏愿。此刻,我在时光的隧道里打滑,一不留神却摔向了无边无际的太空。是的,那是红色袈裟里最完美的角落,也是旧世佚史里最犀利的熏香。它让一切喧嚣安静,也让一切烦躁在空问里冷冻,所思,所忆,在刹那间全部盛开又全部凋落。
生命拥有如往昔,但谁也不愿意就此磕磕绊绊,平平安安就在生活外流亡,年轻的心,应该及时抓住它的衣裳,把它揪进自己的门里,杜绝一切繁华红尘如烟往事。
篇4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篇5
关键词:时间类型;受述者;意象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一直是海子广为流传的诗歌,尤其是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录了这首诗歌,使得这首诗有了更为广泛的受众面。尽管《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广受大家的喜爱,但在论及海子的诗歌创作时,这首诗歌并不是专家论述的重点,并且这首诗歌也不是海子本人所看重的。西川曾在《死亡后记》中明确表示,“海子恰恰最看重自己的长诗,这是他欲建立其价值体系与精神王国的最大的努力,他认为写长诗是工作而短诗仅供抒情之用。”①但作者认为,尽管海子没有单独的提及自己的这一作品,但联系到海子的诗歌创作主张,《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都应该在海子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是因为《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歌创作于1989年1月13日,海子自杀的前两个月,像有些学者把它认为是海子自杀的告白书那么简单,而是因为这首诗以短小的篇幅却真正的触及到了海子思想的本质,即“对现实的弃绝”。
一、时间类型
俄国宗教思想家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佳耶夫认为,时间按其特征来说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宇宙的(其性质是环形的)、历史的(其性质是线性的)以及存在的(即心理上的,其性质是垂直的)。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包含了这三种时间类型。这首诗中的存在时间是由缺席的、与明天相对的“今天、现在”所担当的。宇宙时间则暗含在诗的描述对象之中。”诗歌开篇,“从明天起……取个温暖的名字。”这对应的是“明天”的时间状态。“今天”这个词汇尽管在诗中是缺席的,但我们可以从文中的表述来寻找到它的存在。“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这对应的就是“今天”的时间状态。历史时间这一时间维度呈现出的是一种温暖向上的感觉。但如果我们对这首诗的解读只停留在历史时间的时间维度上,而没有关注到诗的存在时间的时间维度,那我们就完全曲解了此诗的主旨。这也就是许多文章把《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基调定义为明朗向上的原因了。“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两句话对应的就是存在时间。存在时间所具有的“将自己从循环时间或历史时间里摆脱出来的能力”使我们真正看到了海子此时的内心诉求。这就涉及到对诗歌进行宇宙时间的剥离。宇宙时间表现为一种循化,通过对诗歌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诗歌存在着循化与永恒的对比,劈柴、喂马、周游世界、给亲人写信等行为都是短暂的、可循环的,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是一种信念而带有了永恒的色彩。
二、受述身份的模糊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之所以有不同的解读指向的原因还在于诗歌中叙述的对象的模糊,也就是受述者身份的模糊。
“叙述文本中的受述者是叙述的接受者,也就是信息的发送对象。按照普林斯所说,‘每一叙述文本中,至少有一个(或多或少公开地表现出来的)受述者,处于叙述者向他或她讲述的同一叙事层次上’。正如在任何叙事作品中都必须有至少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叙述者在讲述故事一样,在任何一部特定的叙事作品中,也应该有一个或者几个不同的受述者,每一个都依次接受同一叙述者或不同叙述者的讲述。”②
诗歌一开篇就是“从明天起,”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关于受述者的问题。“从明天起……取个温暖的名字。”可是,到底是谁从明天起呢?受众者的不同,就造成了解读的不同。如果是“我”从明天起,那就会让人解读为海子“与世界一团和气”“真的已完全与这个世界和解”③如果是“你”从明天起,就会有着“一种与现实相分离的意志,是对于现实的弃绝”④的解读。诗歌后半部分受述者是明了的。“我”是叙述者,“你”是受述者。但我们联想一下海子本人的情况,叙述者和受述者的身份就会模糊分不清楚了。后半部分: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灿烂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尘世获得幸福”这些都是海子所没有的,如果我们把叙述者和受述者的位置颠倒一下为“陌生人你也为我祝福,愿我有一个灿烂前程,愿我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我在尘世获得幸福”,或海子口中的这个“你”其实就是海子对自己所说的,那么我们对这首诗就会着完全不同的解读。
尽管受述者的身份是模糊的,诗歌结尾“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却是诗篇的核心。透过这句话再联系到诗篇的叙述者与受述者,我们可以看到海子在对待他人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态度。对他人海子满怀祝福,以一种上帝般的对臣民的呵护关怀着他人,把自己最美的祝福都送给他人。而对自己却显得有些吝啬,诗歌前半部分所表现的作者的期待与努力的热情却随着一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有一丝冷却,尤其是全诗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愿”一词突然地将作者与明天、与喂马、劈柴、世界、与亲人、与山河、与陌生人推开。诗歌前半部分受述者的模糊让我们有了我与你、祝福者与被祝福者的不同角度的解读,但诗歌的最后一句却让我们明确感受到海子与现实的背离。
三、意象的虚实
对于艺术中情感的表达,艾略特认为“唯一的方法是设法找寻客观应和的事物。”海子是北大哲学系毕业的,加之他死去时年仅25岁,因此他的诗歌似乎缺少几分智慧的经验,而有着较多的玄思的意味。但《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却充满了灵性而没有了海子以往诗歌的晦涩。这种灵性之感主要来源于诗歌意象的选择: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粮食、蔬菜、幸福的闪电、每一条河、每一座山,这些意象是现实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正因为这些意象都属于农村的景物,因此也有学者将其归结为了海子的隐逸情怀。可是就在这儿,海子设下了一个陷阱,这些温暖的景物都是故意写给读者看的,可是却又不是海子真正想让读者看的。读者所应该读到的是推开这些意象后的生命存在。而且这些具体的意象其实只是一种象征,是海子关心民族俗世生活的象征。海子要在现实面前“把眼睛闭成两根绳索”,海子关心的不是现实,还是大写的民族。
在对现实的弃绝中,《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似乎还有对希望的诉求。“从明天起”这一时间状态让人有了一种希望。而且同样因为海子所选择的意象与现实的关联,又使得这种希望有了实现的可能。但是,希望从来都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艺术。海子的希望不是植根于未来的,海子把希望放在了当下甚至放在了过去,但惟独没有未来。《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希望都被“今天”的缺席而被消解被抹杀。正如臧棣在《像神话致意》所说的“在海子看来,由于现代文明的畸形,人们无论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他们关乎历史的记忆的情境中,都日益丧失了对生命作为一种奇迹的感受能力。所以,他认为自己有责任通过诗歌来帮助我们恢复对生命的感受力。洋溢在海子的抒情诗中的种种奇妙而热烈的情感,都与这种审美判断有关”,所以海子会想着“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而不是有些学者所认为的“精英意识的体现”。海子始终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将“关注生命存在本身”作为诗歌理想,并坚信这是中国诗歌自新的理想之路。
“诗人必须有孤军奋战的力量和勇气”。海子从来都是一个有担当的人。《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更是践行了这一诗歌主张、人生主张。“海子慷慨地把自己的诗献给每一个爱诗、懂诗的人”⑤海子在遗书中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实际上,海子的死与任何人有关,“人在为自己作出选择时,也为所有的人作出选择。”因为他不仅为我们每个人奉献了他的诗,他还用一种形而上的方式奉献了他的生命。
注释:
①西川.海子诗全集[M].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1154页.
②谭君强.叙事学导论 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③燎原.扑向太阳之豹――海子评传[M].南海出版社,2001.
④崔卫平.看不见的声音[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⑤王艳.“歌唱生命痛苦”的“浪漫骑士”――读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5).
参考文献:
[1] 张厚刚.《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研究综述[J].时代文学 ,2011(8).
篇6
——题记
我和海子,只是陌生人的关系。然而他却教会了我:“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人。”
书包里藏着昨天考试的卷子,揣着忐忑不安的心回家给母亲签字。
说实话,那张卷子考得并不差,得了一百来分,但是只因为怕下一次考不到这么好的成绩,被母亲骂,才忐忑不安。
回家要经过一条小巷,巷旁有一个英式的平房书店。
我一眼,仅一眼就看到了橱窗中的一本诗集,阳光射得封面上的人像越发璀璨。写作者的那个角上只写了两个字:海子。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海子这个名字。
不舍地告别了书店的老头,继续向家的方向赶去......
“妈,我回来了。”我走进屋。窗外三四点钟的太阳照射得路面暖洋洋的,可阳光怎么也透不进屋子,屋中,冷清冷清的。
“哦,回来了。昨天的考试考得怎么样?”母亲冷不丁地问了一句。
“一百来分。”我没好气地说道。“是吗?不错啊,继续加油啊。”听,又是继续加油。老师给我加油,家长给我加油,什么时候,这“油桶”才算加满了呢?
“又是加油!”我不耐烦地叫了一声,跑进房间,把门一摔。
或许是振动太大,一本书掉落在地,似乎是母亲新买给我的。瞧了一眼书名,没想到真是下午看到的《海子诗集》。书的扉页上,我看到了母亲清秀的笔迹:“风风,妈妈希望你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人。”
一口气看完了这本诗集,才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指乐观,勇于面对生活挫折的生活方式。
篇7
一、写作背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于1989年1月13日。“囊中三升米,炉边一束薪。谁问迷悟迹,何知名利尘。夜雨草庵里,双脚等闲伸。”当一个人不为物拘,心灵自由,并且对自己所拥有的怀有知足感恩的心态,那么他永远都是快乐的。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
也许,正是从这首诗中,我们得以窥见诗人最后的生存思考。这个用心灵歌唱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海子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至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在20世纪80年代,海子是一个文化象征,代表了某种价值理念和精神原型:以超越现实的冲动和努力,审视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质疑生存的本质和存在的理由为核心的激进的文化姿态和先锋意识。
通过以上情况的罗列,人们应该有以下的感知:海子的众多诗文以生存思考为主旨;海子漠视拒绝中原文化,关注西方文明及文明。
二、诗文分析
“诗言志,歌咏言”。海子的诗文,表达着对生命存在的关注和思考,他呼唤着自由与幸福。但这自由与幸福,好像不在现实之中,现实中没有它们存在的土壤,正如诗题中所表示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又是诗人人格的逼真传达,诗歌是诗人气节的生动显现,诗歌是诗人人性的婉曲诉说,诗歌是诗人志向的执着坚守。正因如此,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诗者,持也,持人性情”。所以,此首诗中同样有了“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执着与决绝。
1诗题
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睛。读其题目,可窥其精魂。此首诗文的题目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题目,首先反映一个违背常理的问题,即“春暖花开”的景象与“面朝大海”的矛盾,大海之上永远不会出现“春暖花开”的景象。那么,作者如此设计题目的用意是什么?首先,作者借此题目告诉世人他的理想与幸福植根的土壤不在身后的大地,即大地上没有他的理想与幸福植根的地方,这反映作者对尘世的现实生活的一种背叛与遗弃,也就是一种否定。其次,作者也借此突显文章的主旨,即对现实的否定,对理想的坚守。
2文眼
这首诗的文眼是“从明天起”与“我只愿”。也就是说,理解和彰显诗文主旨的关键在此而非其他。
“从明天起”,这一意象所传递的信息是什么?明天,是一处在将来时的概念。这一意象的重复,表达的是作者对“今日”、对“现实”的否定。换言之,“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今天”的注定孤独、暗淡,注定无法融入尘世的幸福生活;“现实”的不如意、不幸福,“现实”的注定孤独、暗淡,注定无法融入尘世的幸福生活。
于是,后文虽有尘世人的幸福的真切描述,即“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但人称的运用是一种对举,即“我”与“你”,且“愿你”与“我只愿”又形成了一种对举。这两个“对举”要告诉我们什么?诗歌至此,情感大起大落,突然发生逆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的所谓幸福与他无关,他在人生观、价值观上与世俗生活的对立,不甘“和其光,同其尘”,不甘堕入尘世成为俗人。
海子渴望幸福,但又不愿与世俗为伍丢掉诗人的纯真。他只愿面对着大海,倾听着花开的声音和祈祷着尘世中的人幸福,在别人的幸福里寂寞着。所谓的尘世中的幸福原来都是诗人在为别人祈祷,诗人并不在其中,海子依旧是孤独的海子。因而,无论是幻想抑或是现实中的尘世幸福,海子都无法触摸。海子的春天依然是寂寞的、孤独的。海子还没来得及等到明天的幸福就带着赴死的心卧在铁轨下面了,选择用死亡来远离世俗的一切。一个“只”字表现了诗人坚定的决心,他终于还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他的理想,他在呼唤,他要坚守。所以,诗的“文眼”依旧反映的是对现实的否定,对理想的坚守。
3意象与场景
诗文第一、二节虚构了诗人理想中的“幸福的人”的生活图景:既有诗人向往的平凡生活的内容(关心粮食和蔬菜),又保持了自由、闲散的生活风格(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同时充满着亲情友情(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更关键的是在于它的清静、自由与独立――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种幸福是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充满诗意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实在却不乏闲适,清苦却不乏浪漫。
但作者在每一图景前都刻意地加上了“从明天起”这一属于未来,属于幻想的时间范畴。这就昭示出,这种自由闲散的、平凡真实的、温馨真诚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存在于“今日”,不存在于“现实”,不存在于“身后的大地”。所以,有人说,海子诗在貌似浪漫的精神中集中表现了诗人对于庸常生存现实的深刻摒弃与蔑视和自我理想的极度张扬与坚守。
诗文第三节,诗人把三个世俗化的祝愿留给了陌生的世人:“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却以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终把自己隔绝到了尘世生活之外。“只愿”两字犹言幸福是你们的,“我”情愿独面大海,背对世俗。他把幸福的祝福给了别人,自己却难于在尘世找到幸福生活。依旧的摒弃,依旧的否定,依旧的坚守,依旧的执着。
4情感
篇8
魅,是一种精怪,传说居于林木之中,迷惑人类。鲍照《芜城赋》中说: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木魅”,就是这种玩意。
所谓文化圈,也有很多魅,其实就是一种病,心病。比如,中国当代诗歌中,最大的“魅”莫过海子了,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了“经典”,谁说个“不”字,肯定被粉丝们怒骂。宛如运动会上的接力赛,你传我递,只顾着朝前跑,其实手里接到的究竟是什么,倒真没人在乎了。
不妨就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看看这位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咱们一句一句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意识到了不幸福,为什么要从“明天”才开始去寻找,今天闲着?这就是典型的无病,想动手又犹豫,从来是今日推明日,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喂马、劈柴,与周游世界完全不相关,而且安心喂马、劈柴,是可以的,周游世界,也可以的,可惜的是,做前者就做不了后者,周游世界就无法安静地喂马、劈柴。矛盾,或者说,精神分裂。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究竟是我,还是房子?字面看上去是房子,但全诗最后一句是“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属于汉语没学好。而且“面朝大海”的时候,看花,只能看浪花,看浪花用不着“春暖”,哪个季节都行。如果不是浪花,谁能面朝大海的时候,看到其他的花呢,当然,除非你的房子离海太远。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前边说,“明天”开始幸福,明天到的时候就写信告诉亲人,幸福了,是真幸福,还是写信本身才是幸福?还要劈柴喂马,周游世界了,做这么多事,“明天”,太忙了。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春暖花开,电闪雷鸣?好吧,这闪电来自诗人内心,刹那间,我幸福了。我要幸福,幸福感就从心里涌出,这么简单的事,干吗还等“明天”呢。而且,告诉谁?很像那个一嗑药就到处跑的小白兔。
关于小白兔,插播一个故事:有一只小白兔快乐地奔跑在森林中,对长颈鹿说:“看看这片森林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吧!”长颈鹿跟着小白兔在森林中奔跑;它们遇到一只大象,小白兔对大象说:“看看这片森林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吧!”大象跟着小白兔和长颈鹿在森林中奔跑;后来它们遇到一只狮子,小白兔对狮子说:“看看这片森林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吧!”狮子冲过去把小白兔狠揍了一顿,“这个混蛋兔子,每次嗑了就拉着我,像一样在森林里乱跑。”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不知道哪座山哪条河是没名字呢,还需要诗人来重新命名。OK,我知道,爱意涌动了,好吧。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谢谢了哥们,谢谢了诗人,同时感谢教堂里每天祈祷世界和平的人,大家的想法和祷词都是一样的,都是诗人,我感觉到了,同时祝祖国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篇9
——面朝着大海走去。
-
我来的,也太迟了
——间隔着二十余年的才迟迟的到来
-
开始的呼唤,开始地呐喊
着嫦娥故乡那山川和原野的绿色美化
-
要么,你不会面朝大海地向前走去
真的,你应当到那嫦娥的故乡去自由自在地漫步着
-
我,,也不会在这里
——孤独地呐喊,孤独地呼唤着
-
海子,你是不是走得太早了
——面朝着大海走去。
-
篇10
我在靠近海边的地方踏出了一个又一个歪歪扭扭的脚印。回头看的时候,浪花抹平了一些脚印,然后又是一个浪花……直到海滩上所有的脚印都消失,沙滩还是那个沙滩。时间,不过是让一切都回归平静。我觉得,那些歪歪扭扭的,又坑坑洼洼的脚印,那么美,那么美。
在海边,听涛声,然后给远方的亲人打一个电话,让他们安心。
然后又想到了海子的那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隽永着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充满生机的幸福生活
。我也能够感受到诗人海子真诚善良的祈愿,那是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之中获得幸福,快乐的祈愿。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很喜欢这句话。我想,我是喜欢海子的,喜欢他诗中的核心——海。那么的广阔浩荡,令人心旷神怡,在流水一般的喧嚣之中,我想我很愿意感受诗中的幸福。
大海让人感到崇敬,感觉自然的崇敬,自己的渺小。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但是却不能可以去做,
前面是尘世的幸福此岸,海子却追求着与他人不同的精神彼岸。
落叶随风将要去远方,只留给天空美丽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