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舟范文

时间:2023-04-02 14:5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命之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们常把鞋比喻为“生命之舟”,这的确很贴切。除了睡觉,人们的一切生命活动几乎都是踩着这两只“小舟”进行的。合适的“生命之舟”,不但能增加和衬托形体美,而且对健康也十分有益。然而,如果选择的“小舟”不当,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和痛苦。

高跟鞋是女士们喜欢“乘”的“小舟”,穿上后能挺胸收腹,腰部后伸,看上去身材窈窕,亭亭玉立,显现出曲线美,为女士们平添了几分妩媚。然而,过高的鞋跟对身体健康却有害无益,如穿高跟鞋时在腰部后伸的同时,可使骨盆前倾,因而改变了人体脊柱负重的解剖特点,极容易造成腰肌疲劳和韧带慢性损伤,引起腰痛症状。又如穿高跟鞋时,小腿后方的三头肌被固定在短缩的位置,日久会发生萎缩无力。另外,穿高跟鞋还会使踝关节间隙增大,足部踏地不稳,容易造成韧带的急慢性损伤,引起疼痛,甚至引起创伤性关节炎。

人们双脚的前半部分大致呈长方体,而有些鞋的鞋尖则为狭窄的锥体形,人们在穿着时势必将长方体的前半足塞入锥形的鞋尖内,加上此时人体重心前移,又加大了向前挤脚趾的趋势。结果,拇趾受到挤压,向外偏斜,而发生拇趾外翻。跖拇关节内倾受到鞋帮的挤压摩擦,会发生拇趾滑囊炎及创伤性关节炎,急性期红肿、疼痛,引起跛行。拇趾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疾,虽然与退行性变等有一定关系,但医学界一致公认,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过紧的鞋尖挤压所造成的。与拇趾外翻相伴随的还有锤状趾。由于鞋尖过于狭小,拇趾外翻,常使第二趾与第三趾相重叠。趾间关节背侧因长期摩擦,皮肤角化增厚发生胼胝,趾关节受到损伤发生畸形而不能伸直。轻者走路不适,重者疼痛不敢穿鞋。受到挤压的还不仅仅是脚趾,足趾动脉也会受到压迫,趾神经发生缺血性刺激,病人常感第三、四趾疼痛,部分皮肤感觉减退、麻木。趾甲受到压迫后,生长受到限制,常会嵌入皮肤形成嵌甲,并能由此发生炎症,即甲沟炎。嵌甲和甲沟炎虽然不是大病,但往往引起疼痛跛行。

在小腿和足部交界处有两条韧带,叫小腿十字韧带,韧带与深部的跗骨形成一个密闭的管腔(前跗管),其中有肌腱、神经和血管通过。如果穿的鞋子偏小或鞋带系得过紧,会使前跗管内压力增高,影响神经和供血不足,引起足背部不适、疼痛、麻木,有时会被误认为脉管炎或神经炎。

诸如此类的麻烦和痛苦,大部分是因“生命之舟”的挤压所造成的,小部分是因鞋跟太高带来的不良后果,人们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建议正在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和肌肉韧带发生退行性变的中老年人,不要穿高跟尖头鞋,即使穿高跟鞋,跟高也不宜超过3厘米,并且不要成年累月穿着。另外,每晚要用温热水泡脚,然后按揉足部,帮助消除疲劳。如发生前述症状,立即停穿。要根据脚型、职业和习惯的不同选购合适的“生命小舟”,但要求鞋底不滑,鞋帮松软,鞋尖比脚尖宽一些。祝愿各位朋友踩着最得意的“生命之舟”在人生的航程。 (江苏 骆昌芹)

篇2

——心系安全,从自我做起

有人说:生命像花,在阳光雨露下含苞怒放;也有人说,生命如茗,在斟酌品尝后久而弥香;还有人说,生命似水,在大千世界里潺潺流淌。我却说,生命是舟,在未雨绸缪中远航。

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这是上学时代我路过某一公司门口时看见的标语,至今记忆犹新。平安,一个普通的词儿,可是它是每一个家庭幸福的保障。而作为它的同义姐妹,安全,却很少深入人心,直到成长过程中那些发人深省的故事。

我们中国人往往总是缺乏安全意识、从古代的亡羊补牢到现在的临渴掘井,总是不能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还记得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楼那场触目惊心的火灾吗?四条年轻的生命毁于一旦,原因仅仅是一个"热得快"使用不当引发的悲剧。试想:如果学校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管理,如果学生拥有忧患意识、学会防范灾难准备、如果常用安全设备灭火器和消防龙头落实到位,那么结果还是会那么令人扼腕叹息吗?我们的建筑与道路,多少不该塌陷的工程化为废墟,多少不该逝去的生命成为历史。直到最近,江西省广丰县一位父亲将私家车停在水库旁,汽车滑入水库、里面的两个儿子不幸溺水身亡。"不要让孩子单独留在车内或场外!"这几乎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可是就是那一次次的心不在焉,造就了无法追悔的悲剧。如果人们稍微有那么一点安全意识、也会将灾难扼杀于萌芽状态之中。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人们警醒吗?

记得有这样一句俗语:"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小患不防大患难当".其实,人人往往拥有了安全意识、就差那仅仅一步的执行,引发了一次次事故甚至是悲剧。

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她为人师表、堪称表率。作为一名教师,她的思想与觉悟往往比平常人更高一筹。去年暑假,她所在小区的几位家长将孩子拜托给她管教。其中的一名男孩顽劣至极、打闹、爬栏杆、钻桌底无所不能。她连着打了三天电话让家长把这个孩子带回去管教。而家长忙着做生意根本无暇理会。就在第四天休息时几位孩子下楼活动,她找到房屋的钥匙刚刚锁好门,就听到了惊天动般地哭喊。危险就在那时发生了:那个顽劣的孩子从栏杆上掉下来被撕裂了两道拇指宽的伤口、鲜红的肉全被运动设施底座硌掉!我的朋友吓蒙了!幸好她老公休班、把孩子立马送进医院!也算是不幸中之万幸、孩子没被伤到骨头。但是三十多针的手术留下了两道深深的伤疤。尽管孩子的父母自知理亏没有责怪她。但是在她的心理留下了一种深深的负罪感:既然已经预测到可能发生万一为什么不再坚决一点,强行把孩子教给他的第一监护人:父母!既然他的父母都不把安全当回事,自己为什么还放心让他跟其他学生一起自由活动、仅仅是锁门时的那个时间差,事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这怎能不让人追悔莫及?!

在她到医院看望那个孩子的时候,临床的一位小女孩的遭遇更是发人深省:那女孩的胳膊竟然被卷在摩托车车轮里压断!原因只是下雨,那位爸爸爱女心切,给后座的女儿披上一件大雨披,没想到雨衣下摆太长连同小女孩的手臂被卷入车轮中!在刹闸的那一刻,小女孩的胳膊也被压断!当朋友泪眼婆娑地把这一切告诉我时,那时那刻,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生命可贵,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只有安全有着落,生活才有笑声。就看那川流不息的马路、看似喧嚣鼎沸,实际上每位司机都在专注驾驶、避免着事故的发生,每一位行人也遵守着交通法则、为平安掌舵。没有了安全,就像没有了健康,即使你拥有了100000000的财富,一旦前面的那个"1"倒下了,你还能拥有什么呢?

我所在的日照港、且不说那宏大规模、也不论那繁忙的业务,单讲那上百个需要恪尽职守的岗位。那稍微的一失误就是人命关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设施、安全操作已成为重中之重!那就需要我们不但要拥有忧患意识,还要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落实生产现场的监督检查,时时刻刻铭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不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是的,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安全我保障!那样,无论在机器轰鸣的码头还是在高空作业的机车,无论在人声鼎沸的一线还是在长案累牍的后勤,无论在欢声笑语的家庭还是在风尘仆仆的路途,平安、幸福才会一路相伴!

篇3

传统的“知识课堂”是以知识为本或知识至上的课堂。而新课程倡导的“生命课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如何构建“生命课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呢?下面是我教学“比例的意义”的片断,以抛砖引玉,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案例

师:(板书)比例,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什么叫做比例。

生2:我想知道比例有哪些应用。

师:你认为比例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

生:(异口同声)与上学期学过的比有关。

师:你能说出几个比吗?

(生很快说出很多比,师有选择地板书5:7、 、 : 、0.3:0.7这四个比)

师:(迅速地板书四个比:3:7、10:4、 、3:4后)老师写的比和你们提供的比很想成为好朋友。你能找到可以交朋友的比吗?试一试,并说说为什么。

师:你认为哪两个比是好朋友?

生1:5:7和3:7、10:14、3:4都是好朋友。因为它们都是整数比。

生2:0.3:0.7和3:7是好朋友。因为0.3:0.7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10就是3:7。

生3:10:14和5:7也是好朋友。因为10:14化简后就是5:7。

生3:还有 和 !因为它们的比值都是 。

师:你们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成为好朋友的比。你认为哪两个比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生:0.3:0.7=3:7、10:14=5:7、 = 。

师:(指着上面的式子说)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叫做比例吗?

生1:比值相等的比叫做比例。

生2: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生3: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师:你想采用哪种说法?(从而形成比例的意义)

师:谁能给 : 找个好朋友组成比例?

生1: : =4:3。

生2: : = :1。

生3: : =12:9。

……

师:为什么这些比都和 : 是好朋友?

生1:因为它们的比值都是 。

生2:因为它们化简后都是4:3。

师: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生1:要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生2:也可以化简看是不是相等。

            ……

二、反思

1、 活化教材,动态生成生命课堂。

“生命课堂”具有动态生成性,其教学活动应是创造性的和有效的,尤其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现行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很难实现生命课堂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案例有关比例意义的学习与研究材料不是课本上固有的,而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由师生共同提供的。首先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说出很多比,教师综合考虑各种情况有选择地板书四个比,进而在瞬间快速反应提供四个比(其中三个能与学生说的比分别组成比例),让学生“找朋友”,在此基础上通过说理、辩论等活动动态生成比例的意义。整个过程突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激励、启发和分享,不仅真正发挥了师生的创造性,而且教学的有效性显而易见,这正是生命课堂追求的真谛。

2、 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生命课堂”不仅是为了知识而教,更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本案例先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想知道什么及比例与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使学生自主确立和学习目标,积极调动了已有的知识经验;接着让学生自己说出几个比,并想办法寻找哪两个比是好朋友,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向自主探索的时空,最后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比例的意义及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这一过程无一不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学生可以解放他们的眼、耳、口、手、脚等器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了自己思维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体验与兴趣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方法、价值观与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课堂将由过去“死”的课堂转变为“活”的课堂,课堂将由过去“静”的课堂转变为“动”的课堂,课堂将由过去“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课堂。

篇4

前夫罹病,儿子的不舍震撼母亲心灵

2004年3月10日,北京的早春乍暖还寒,淅淅沥沥的冷雨仿佛一张巨大的网将偌大的城市笼罩。行走在繁华的三环路上,胡玉华的心像天空一样沉闷灰暗,半个小时前去前夫家给儿子送抚养费时那揪心的一幕,像钉子一样钉在她记忆的底片上:41岁的前夫刘恒军躺在床上,面色蜡黄,头发凌乱,全身瘫软无力,肌肉恐怖地萎缩,胡玉华给他倒了一杯开水,他竟连杯子都端不稳,玻璃杯“啪”的一声掉在地上……

刘恒军有气无力地告诉胡玉华,两个月前,他患上了严重的肌无力症,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办理了病休手续,靠药物维持生命。这就是那个曾经健壮结实、声若洪钟的前夫吗?

记忆像潮水一样漫上胡玉华的心房。十几年前,豆蔻年华的胡玉华经人牵线与北京一家橡胶厂的电焊工刘恒军相识相恋,婚后第二年有了宝贝儿子。至今回想起来,胡玉华依然觉得那是一段值得怀念的美好时光。每天下班后,刘恒军骑着自行车来到她上班的棉纺厂门口,胡玉华坐在自行车后面,双臂环绕着刘恒军粗壮结实的腰,自行车在金灿灿的夕阳里晃晃悠悠地驶向家的方向。回到家,胡玉华照顾儿子,刘恒军下厨做饭,歌声、笑声溢满了他们简陋的家……

渐渐地,平淡如水的生活磨去了他们的激情。刘恒军当上车间主任后,与厂里的一名女工有了暧昧关系。2002年5月11日,胡玉华与刘恒军解除了将近10年的婚姻关系,儿子跟随刘恒军生活,房子留给了他们。

离异一年后,胡玉华与一个叫张克海的男人产生了感情,张克海是北京的一名出租车司机,比她大两岁,妻子因车祸去世后一直单身,身边没有孩子。二人对这段感情非常投入,准备再过一年半载就举行婚礼。而与胡玉华的分手一直让刘恒军心存愧疚,他断绝了与那个女工的来往,一直没再涉足感情,与儿子相依为命。

刘恒军的罹病让胡玉华的心情有几分沉重。确切地说,她是放心不下儿子。对儿子的牵挂,让胡玉华去刘恒军家的次数比以前频繁了。

那天下午,胡玉华在刘恒军家等到儿子放学回来,准备带他去吃麦当劳。儿子背着书包兴冲冲地跑进来,扬起手里的一把零票兴奋地对刘恒军说:“爸爸,我今天捡矿泉水瓶又卖了4块多钱,你想吃什么我给你买。”这一幕让胡玉华心酸不已,她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孩子,妈妈带你去吃麦当劳。”不料,儿子的话让胡玉华的心头一震:“妈,我不能去,我要在家里照顾爸爸。我去吃麦当劳了,爸爸怎么办?”胡玉华流泪了……

趁儿子去房间写作业了,胡玉华与刘恒军商量把他接到自己身边。刘恒军看着胡玉华,久久没有说话,最后,刘恒军无奈地同意了。

几天后,在征得张克海同意后,胡玉华来到刘恒军家接儿子。儿子抓住刘恒军枯瘦的手,号啕大哭:“爸爸,我不能离开你,我走了你怎么办?”儿子的孝心和乖巧懂事让胡玉华的心灵像地震一样山崩海啸,她怅然地离开了刘恒军家……

挽救前夫,恋人与她并肩站在一起

一个月后,胡玉华才知道,刘恒军自从病倒在床,从来不吃午饭,只有每天早晚能吃到儿子为他做的饭,父子俩的生活一片凌乱。那天中午,胡玉华买了很多菜,还给刘恒军做了一碗鸡蛋瘦肉汤。当儿子端起碗小心翼翼地给刘恒军喂饭时,胡玉华再也看不下去了,她接过碗对儿子说:“孩子,你去吃饭,爸爸由我来喂。”

胡玉华一勺一勺地把饭菜喂进刘恒军的嘴里。刘恒军哽咽着说:“还是让孩子来喂吧。当初我把你伤得那么深,现在我们已经毫无关系了,你还这样对我,我心里难受啊!”凝望着刘恒军那张曾经熟悉的脸,看着他蓄满了忏悔、忧伤和痛苦的眼睛,胡玉华百感交集。

过了一段时间,胡玉华把照顾刘恒军的事告诉了张克海,张克海的脸上掠过一丝不快与醋意,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张克海提出请个保姆照顾刘恒军。

很快,胡玉华和张克海以每月600元为刘恒军请了一个40多岁的保姆。一个月后,胡玉华和张克海去看保姆照顾得怎么样,走进楼道里,他们老远就听见保姆在大声呵斥:“快吃,不吃就饿死你!要不是看在那600块钱的份儿上,我才懒得管你这个废物!”胡玉华和张克海推门而入,眼前的一幕让他们震惊:保姆端着饭碗,满脸怨气地站在床边,拿着勺子用力地把饭往刘恒军的嘴里塞,刘恒军根本咽不下去,脸憋得通红,胸前、脖子上全是饭粒。而且,由于长时间没人给他擦身子,他浑身上下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他们当即辞掉了保姆。张克海终于理解了胡玉华的所作所为。他来到刘恒军的床边,抓住他那双枯瘦得像干柴的手:“老哥,你放心,我和玉华不会丢下你不管。”浑浊的泪水滚满了刘恒军消瘦的脸……

胡玉华再来照顾刘恒军时,张克海开着出租车和她一起来,胡玉华做饭、熬药,他给刘恒军擦身子、刮胡子、修剪指甲、陪他说话。后来两人还花2000多元为刘恒军买了一辆不锈钢轮椅,天气晴朗的日子,两人推着刘恒军去街头、公园走走,给他讲解北京的变化,久违的笑容像水一样在刘恒军蜡黄的脸上荡漾开来……

刘恒军一直在吃药,但病情始终不见好转。张克海就每天向同行和乘客打听哪里有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特效药,得知外地有这种药卖,他汇钱过去邮购。

花开花落又一年。在照顾刘恒军的过程中,胡玉华和张克海的心贴得更近了,彼此身上的善良、大度和仁爱让他们更加相知相爱。两人决定2006年五一结婚。就在他们忙不迭地装修房子、采购结婚用品时,刘恒军病情突然加重,胡玉华和张克海火速把他送进了医院,把自己准备结婚用的4万元为张克海缴纳了住院费,结婚的事只得往后推了。

坚持到底,相信有爱就有奇迹

半个月后,刘恒军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胡玉华和张克海把他送回了家。刘恒军无意中得知胡玉华和张克海为了自己连婚都不结了,他挣扎着想坐起来,但全身的筋骨像被抽空了一样,两只胳膊撑了几下又躺下了。“儿子,给你张叔叔和妈妈跪下!”儿子在胡玉华和张克海的面前跪了下来,刘恒军哽咽着说:“弟弟妹妹,我刘恒军不能跪下来给你们谢恩,就让儿子代替我。你们一定要答应我,尽快举行婚礼,否则我再也不让你们来照顾我了!”

胡玉华含着泪轻轻把儿子拉起,对刘恒军说:“哥,我和克海答应你。”一声“哥”让刘恒军泪眼婆娑,他深情地对张克海说:“兄弟,玉华和我生活时,我没让她过上好日子,她是个好女人,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她!”“大哥,你放心,我会的!”两个男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2006年9月8日,胡玉华与张克海的婚礼在海淀区一家小酒店举行。当天一大早,在刘恒军的要求下,胡玉华夫妇为他理了头发,洗了澡,穿上了新衣服。中午,12岁的儿子推着刘恒军缓缓走进了婚礼现场,看着身披洁白婚纱的胡玉华幸福地依偎在张克海身边,刘恒军眼里涌出了喜悦的泪花,当着众多宾客的面,他低哑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婚礼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我是玉华的前夫,患了严重的肌无力症,是玉华和克海把我当作亲人,帮助我,照顾我,没有他们,我活不到今天!他们都是好人,好人一定会一生平安!祝他们白头偕老!”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来,为胡玉华和张克海这对新婚夫妇祝福,更为他们对刘恒军不离不弃的关爱与照顾感动!

不久,刘恒军的病情再度恶化,胡玉华和张克海再次紧急将他送进医院,一天下来,刘恒军的费用接近1600元。胡玉华和张克海预交的2万多元没几天就花光了。

一张张催款单像索命符一样摆在胡玉华和张克海面前。这时,张克海做出了一个连胡玉华都难以相信的决定:卖掉房子,为刘恒军治病!这对善良的夫妇以最快的速度,将他们那套80平米的婚房以20万元的低价卖了出去!夫妇俩搬进了一套简陋的一居室。

篇5

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前段时间,对天好者来说发生了一件喜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火星大冲”现象,能说说是怎么回事吗?人们为什么对火星如此关注呢?

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0宇宙生命之谜。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深入阅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

2.讨论交流明确:

(1)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4)太阳系中惟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

(1)朗读课文

(2)总结

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谜,这就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去揭开这个谜,给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四、探究扩展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

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篇6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时间汇总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科目汇总

2017医学考博英语统考签约全程班【直播+录播】!!点击免费试听<<<

欢迎您报考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

我校2017年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报名实行网上报名方式。为了您能顺利有效地完成报名工作,请在报名前仔细阅读本《须知》和《兰州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严格按照报名条件、报名时间、报名流程及相关要求进行网上报名并上传和寄送有关材料。未完成网上报名、报名材料上传和送达不及时或材料提供不全、未缴纳报名考试费者,该次报名无效。

一、报名

2017年,我校化学化工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各博士招生专业和固体力学(080102)、工程力学(080104)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请有关考生报名前认真阅读相关学院《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方案》,报考材料提交、现场确认及考试均以招生学院安排为准。

其他专业博士招生报名考试按照《兰州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要求执行。

(一)网上报名

1.时间:2016年12月1日9:00—2015年12月31日17:30。

2.报名网址:gms.lzu.edu.cn/admission/accessSignup.do。

3.对象:报考兰州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含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两种考试方式的所有考生。

4.电子照片要求:详见《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报名照片上传要求》,此照片除用于报名考试外还将在入学后学籍管理、档案材料及制作校园卡等环节使用。对照片不符合要求的考生,网报信息审核将不予通过。

5.考生登录报名系统,按系统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并提交相关材料电子版。报名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确认提交后,不能再修改)。凡不按报名须知和招生章程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无法录取等,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请正确填写姓名、身份证号及各阶段已获学历、学位证书编号等信息,以上信息必须与学信网一致,否则将不能通过教育部录取资格审查。

6.报名信息确认表为PDF格式,请下载后打印签字。

(二)报考材料提交

各位考生在网上报名结束后,请于2017年1月9日前将《兰州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所列报考材料寄送到报考学院。逾期未寄送报考材料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兰州大学2017年博士报考资格。

二、报名考试费

报名考试费包括初试报名考试费和复试报名考试费两部分。根据甘发改收费〔2010〕1915号收费标准,报考普通招考方式的已获硕士学位和应届硕士考生报名考试费为每生200元,报考普通招考方式的同等学力考生报名考试费为每生290元。硕博连读考生报名考试费为每生110元。

除“两段制”考试办法招生学院(见《兰州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普通招考考生的复试报名费在复试报到时以现金方式缴至招生学院外,其他报名考试费均采取“网上缴费”方式进行缴纳。

考生在网上报名信息提交成功后,点击报名系统中“缴费交表结果”页面缴费。报名截止后尚未缴费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兰州大学2017年博士报考资格。考生报名前请自审资格,网上缴费成功后,所缴纳的报名考试费不再退还。

三、资格审查

各类考生的报考资格由招生学院依据考生提交的报名材料按报考条件进行审查,并由招生学院将符合报考条件的准考名单统一报研究生院备案;对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由招生学院通知有关考生并说明理由。

兰州大学研招办根据招生学院备案的准考考生名单和有关考生的报考信息,对考生的准考资格进行复审。复审通过的最终准考考生名单于2017年2月底前在研究生院网站统一公布,请有关考生注意查询。其中:“申请考核制”准考考生名单由相关招生学院公布。

学院复试时查验考生准考证、学历学位证明、同等学力职称证书、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等原件,对不符合报考条件者,取消其复试资格。

四、其他说明

(一)准考证通过网上下载打印(以研究生院网上通知为准),下载时间:2017年3月13-18日。

(二)学校不再统一做现场确认,相关证件审核工作由学院复试时组织。

(三)关于考生报名材料寄送

1.请使用中国邮政EMS方式将报名材料寄送至学院。

2.报考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的考生,报考材料按下列原则寄送:

(1)报考专业为“理论物理”和“凝聚态物理”,报考材料寄送到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篇7

[一]

明堂之争始于东汉,其时已有所谓今礼、古礼之别,许慎《五经异义》云:

今戴礼说《盛德记》曰:“明堂者,自古有之,凡九室,室四户八牖,共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屋,上圆下方,所以朝诸侯,其外有水曰辟雍。”《明堂月令》说:“明堂高三丈,东西九仞,南北七筵,上圆下方,四堂十二室,室四户八牖,其宫方三百步,在近郊三十里。”讲学大夫淳于登说云:“明堂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就阳位,上圆下方,八窗四闼,布政之宫,故称明堂。明堂,盛貌,周公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五精之神,太微之庭中有五帝坐位。”古《周礼》《孝经》说:“明堂,文王之庙,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盖之以茅。周公所以祀文王于明堂,以昭事上帝。”许君谨按:“今礼 古礼各以义说,无明文以知之。”[4]

所谓“今礼”是指东汉的明堂制度,《礼图》云:“建武三十年作明堂 ,明堂上圆下方,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十二堂法日辰,九室法九州。”[5]这个制度最早见于《大戴礼记·盛德》(今本在《明堂》篇)。所谓“古礼”是指《周礼·考工记》所载之五室明堂之制。

对于两种明堂制度的来历,许慎认为“无明文以知之”,对此郑玄加以反驳,他说:

《戴礼》所云,虽出《盛德》篇,云九室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秦相吕不韦作《春秋》时说者所益,非古制也。‘四堂十二室’,字误,本书云‘九堂十二室’。淳于登之言,取义于《孝经 援神契》说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曰明堂者,上圆下方,八窗四闼,布政之宫,在国之阳。帝者谛也,象上可承五精之神,五精之神实在太微,在辰为巳,是以登云然。今汉立明堂于丙巳,由此为之。周人明堂五室,是帝各有一室也,合于五行之数,《周礼》依数以为之室,德行于今。虽有不同,时说炳然,本制著存,而言无明文,欲复何责?[6]

按照郑玄的说法,五室是周人的明堂制度,九室是秦人的明堂制度,五室显然早于九室。这个看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阮谌《三礼图》云:

明堂者,布政之宫,周制五室,东为木室,南为火室,西为金室,北为水室,土室在中。秦为九室十二阶,各有所居。[7]

《礼图》:秦明堂九室十二阶,各有所居。[8]

并且,由于五室之制早于九室之制,故后世论明堂制度者,多以五室为是。袁翻《明堂议》:

明堂五室,三代同焉。配帝象行,义则明矣。及《淮南》《吕氏》与《月令》同文,虽布政班时有堂个之别,然推其体例,则无九室之证。

明堂九室,著自《戴礼》,探绪求源,罔知所出。而汉氏因之,自欲为一代法。[9]

贾思伯云:

窃寻《考工记》虽是补阙之书,相承已久,诸儒著述无言非者,方之后作,不亦优乎?且《孝经

援神契》《五经要义》旧《礼图》皆作五室,及徐刘之论同《考工》者多矣。[10]

类似论者尚有不少,直至近人王国维作《明堂庙寝通考》,仍以五室为是,九室为非。

对于郑玄的以九室明堂为秦制的说法,也有学者表示不同意见。牛弘曾条列古代有关明堂的文献,在谈到记载着“九室十二堂”的《明堂月令》时,他说:

今《明堂月令》者,郑玄云是吕不韦著《春秋十二纪》之首章,礼家抄合为记,蔡邕 王肃云周公所作,《周书》内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也,各有证明,文多不载。束皙以为夏时之书。刘瓛云:‘不韦鸠集儒者,寻于圣王月令之事而记之,不韦安能独为此记?’今案不得全称周书,亦未即可为秦典,其内杂有虞夏商周之法,不韦安能独为此记也。[11]

牛弘对以往争论的态度是公允的,他认为九室明堂有其来源。

平心而论,尽管前人对明堂制度的讨论已很多,但即便今日,要判定上古明堂是五室抑或九室还很困难,记载两种明堂制度的文献都是春秋战国以后的,不足以说明西周或更早时期的明堂制度。考古学所得的古代建筑遗迹也没有五室或九室的样子。先秦文献中唯一的明堂实例见于《孟子》,顾颉刚先生已指出,这个明堂实际上就是太室,[12]也就是王国维先生的文章中大量引用的铜器中的大室。《孝经援神契》云:“明堂之制,东西九筵,筵长九尺也。明堂东西八十一尺,南北六十三尺,故谓之太室。”[13]是明堂即是太室,本只一室。西汉武帝时,欲造明堂,但无人知道具体的明堂制度,齐人公玉带献黄帝明堂图,所绘为一室明堂。[14]直至唐代,仍有人认为明堂只有一室。[15]笔者以为,彻底弄清三代明堂问题,时机尚未成熟,但笔者相信西汉以前的明堂既非五室,亦非九室,也没有后世的关于明堂制度的争议。明堂的五室与九室之争是从东汉开始出现的。 对于后世关于明堂的激烈争论,笔者以为他们各有证据,厚此薄彼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笔者想做的是先弄清学者所争论的两种明堂制度的来历。

首先看古人对明堂制度的解释。古人对明堂的解释,不论是五室明堂还是九室明堂,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将明堂与天地四时联系在一起。

《大戴礼记·明堂》: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一室而有四户八牖,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屋,上圆下方。

《礼含文嘉》:上圆象天,下方法地,八窗象八风,四达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座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气,七十二牖法七十二候也。[16]

《三辅黄图》:明堂所以正四时,出教化,天子布政之宫也。黄帝曰合宫,尧曰衢室,舜曰总章,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阳馆,周人曰明堂。先儒旧说,其制不同。称九室者,取象阳数也,八牖者阴数也,取象八风,三十六户牖,取六甲之文,六六三十六也。上圆象天,下方法地。八窗即八牖也,四闼者象四时四方也。五室者,象五行也。皆无明文,先儒以意释之耳。

《礼记外传》:五室象地载五行也,五行生于四时,故每室四达,一室八窗。[17]

牛弘:今检明堂必须五室者何?《尚书帝命佥》曰:“帝者承天立五府,赤曰文祖,黄曰神斗,白曰显纪,黑曰玄矩,苍曰灵府。”郑玄注:“五府与周之明堂同矣。”且三代相沿,多有损益,至于五室,确然不变。[18]

从上引文献看,两种制度似乎与某种思想有关,并且各有来源,尤其是五室明堂,它显然和五行思想有关。《汉书·艺文志》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则明堂中还包含数术的因素。地下文物与文献的不断出土,证实了我们的推测,尤其是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的出土,为我们理解两种明堂制度的来历提供了契机。

[二]

首先抄录《太一生水》原文:

“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寒热。寒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寒热之所生也。寒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是故大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口,不知者谓口。口]”[19]

学者对这段文字中的概念已作了很多研究,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这些概念在传世文献中均可找到,并不生疏。问题在于这些概念在不同文献或同一文献的不同上下文中的含义都有差异,尤其是太一和神明两个词。我们认为孤立地研究这些概念的含义是困难的,只有弄清这篇文献的主体内容与中心思想,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其中的概念的含义。

论者多谓《太一生水》为又一种宇宙生成模式, 笔者认为不妥,《太一生水》表述的内容和《老子》四十二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模式有根本不同。 在《太一生水》模式中,太一并不直接生成万物, 万物独立于太一通过生水

生天地

生神明

生阴阳 四时 寒热 湿燥等一系列生成环节而成岁的过程之外,

这在《太一生水》本文中表述得很清楚。在前面叙述的太一成岁而止的过程中,没有提到万物,而下文却说“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这是太一成岁后太一的运动及其作用,这个运动“为万物母”“为万物经”,显然万物不在太一成岁的过程中产生。

传世文献中有关天地、阴阳、四时与万物的关系的论述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淮南子 泰族训》云:“阴阳四时,非生万物也,雨露时降,非养草木也,神明接,阴阳和,而万物生矣。”又说:“天地四时,非生万物也,神明接,阴阳和,而万物生之。”这种论述还见于其它文献,内涵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万物不直接由天地、阴阳、四时产生,但神明相接、阴阳调和为万物诞生提供了基本的外部条件,即《太一生水》所说的“为万物母”(“母”应理解为“傅母”)。

《太一生水》的主体内容是太一经过一系列的生成阶段而成岁,这个“岁”是指有着寒热湿燥四时变化的具体的岁时,而不是单由湿燥而生的岁。这表面上和《太一生水》本文冲突,但结合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论述,就会发现寒热和湿燥同是成岁的必要条件,它们之间不是生成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如:

《吕氏春秋·贵信》 :“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其谷不坚,谷不坚则五种不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问。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

这里讲“四时之德”,即风暑雨寒,《史记·天官书》“春风秋雨,冬寒夏暑”和《文子·九守》“天有风雨寒暑”都是指此,它们是四季的季节特征。《太一生水》 的寒热湿燥显然也是“四时之德”,只不过文字略有不同。

类似的论述还见于《春秋繁露·四时之副》 :

“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暖暑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

这里“四时之德”变成了“四时之气”,风暑雨寒变成了暖暑清寒,但其讲四时成岁与《太一生水》《贵信》则是一致的。

传世文献中有很多寒暑燥湿并举的例子,姑举几例。或寒暑在前,燥湿在后,如:

《吕氏春秋·书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

《吕氏春秋·爱类》:“民寒则欲火,暑则欲水,燥则欲湿,湿则欲燥,寒暑燥湿相反,其于利民一也。”

《吕氏春秋·恃君览》:“寒暑燥湿不能害”。

《文子·道原》:“夫形伤乎寒暑燥湿之虐者”。

《淮南子·泰族训》:“故寒暑燥湿,以类相从”。

或燥湿在前,寒暑在后,如:

《淮南子·时则训》:“是故燥湿寒暑以节至”。

《管子·法法》:“为宫室台榭,足以避燥湿寒暑,不求其大”。

显然,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如《太一生水》所论的生成关系,《太一生水》的寒热湿燥,就其内容而言,是和四时一一对应的,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成岁之岁是由四时寒热湿燥组合而成的具体的岁时,而不是单由湿燥产生。

《太一生水》中不仅四时寒热燥湿与岁有关,其它如太一、水、天地、神明、阴阳皆与岁时相关,只不过不如四时寒热燥湿与岁的关系直接罢了。本文上引以及下引的诸多文献足以说明这一点,中的天地,〈九宫八风〉中的太一,〈原道〉中的水等都是很好的例子。所以笔者认为〈太一生水〉的主体内容是成岁。必须指出的是,诸成岁概念之间的关系在传世文献中没有〈太一生水〉这么严整,这当是〈太一生水〉作者的创造,这种创造是有背于时人的常识的,其对寒热与燥湿关系的处理是明证。

太一经过一系列环节成岁之后,为万物的生长确立法则,即“为万物经”, 即万物的生长消息必须遵循四时变化的规律,合乎四时之德,而不能突破超越这个规律。这是这篇文献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即时令思想。

把握了“成岁”这个中心内容,再去理解太一成岁过程中的概念,就有了基础。

关于太一,当如李学勤先生所说是太一之星,[20]即文献中的帝星,西方人称之为β Ursa Minor。《灵枢·九宫八风》中有一条习谓之“太一行九宫”的记载:

“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

我们认为,这里太一一年中分居八宫的周期运动,反映的是一种有别于四时成岁的成岁模式,可以姑且称之为“八节成岁”。关于这个太一,李学勤先生援引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墓出土的九宫式盘上的文字,指出就是北辰神名。[21]同为太一成岁模式,两个太一的内涵应该一致,故而可以断定,《太一生水》中的太一是星名或北辰神名。

关于水,论者多引《管子·水地》篇来解释,事实上古代思想家大多重水,《老子》第八章说“上善若水”,孔子也“亟称于水”,[22]这和水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分不开,《淮南子·原道训》中有一段关于水德的精彩描述:

“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天涯。息耗减益,通于不訾。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包群生,而无好憎,泽及蚑蟯而不求极。富赡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费。行而不可得穷极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击之无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然。淖溺流遁,错缪相纷,而不可靡散。利贯金石,强济天下。动溶无形之域,而翱翔忽区之上,

回川谷之间,而滔腾大荒之野。有余不足,与天地取与,授万物而无所前后,是故无所私而无所公,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无所左而无所右,蟠委错紾,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

水充盈于天地之间,是万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它“与天地取与”“与天地鸿洞”“与万物始终”。因此它可以成为成岁的基本条件。

“神明”是当前学者间争议最大的一个词,或将其理解为抽象的精神境界,或将其理解为日月,[23]或将其理解为鬼神。[24]关于此,首先要说明的是,将神明拆成两个词来理解以照顾全文的两两对应的生成关系,是没有必要的。上文已说过,寒热湿燥就其内容而言,它们是对应于四时的,相互间是并列关系,而不是文中表述的生成关系。对于神明的理解也是一样,只能从它与主体内容成岁的关系上探讨它的含义,而不必拘泥全文的表述形式。

从成岁的角度理解神明,将其理解为抽象的精神境界是不合适的,岁时本身是具体的,太一、水、天地、阴阳二气、四时、寒热湿燥都是具体的,神明也应是具体的。对于日月与鬼神二说,理解为鬼神更好一些,诚然,文献中不乏将天地、日月、阴阳、四时并举的例子,但也有天地、日月、鬼神、阴阳、四时并举的例子,还有天、日月、星辰、阴阳、四时并举的例子。[25]很显然,从解释力的角度讲,将神明理解为鬼神更好,因为鬼神可以包含日月,反之则不行。从文献中与《太一生水》之神明含义相近的神明的意思来看,将神明解释为鬼神是对的,比如:

《庄子·天道》:“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

《鶡冠子·泰鸿》:“泰一者,执大同之制,调泰鸿之气,正神明之位者。”

《大戴礼记·千乘》:“凡民之藏贮以及山川之神明加于民者。”

此三个神明皆应看作一个词,前两条说神明之位,则神明可能很多,第三条讲山川之神明,则此神明必不是日月,而是鬼神。

鬼神之于成岁的意义很大,在古人的心目中,一年是否风调雨顺,取决于风伯、雨师之所为,所以他们除祭祀天地外,还要祭祀这些神明,正如刘向所说:

“王者所以因郊祭日月星辰 风伯 雨师山川何以为?皆有功于民,故祭之也。皆天地之明神从官也。”[26]

关于天地、阴阳、四时、寒热、湿燥,传世文献中有很多叙述,意义也比较确定,此从略。

《太一生水》的主体内容是描述太一经水成天地、神明、阴阳、四时、寒热、湿燥并最终成岁的成岁过程,就其学派性质而言,它属于数术类。《汉书·艺文志·数术略》著录了多部与太一有关的书,五行家有:

泰一阴阳二十三卷

泰一二十九卷

天文家有:

泰壹杂子星二十八卷

泰壹杂子云气三十四卷

杂占家有:

泰壹杂子候岁二十二卷

此外,在《方技略》、《兵书略》中还有几部关于太一的书,《太一生水》主要讲成岁,故当属于《数术略》,李学勤先生说:“四时成岁的框架,正是中国古代数术的基本要素之一。”[27]是很对的。

郭店简中《太一生水》被抄在《老子》丙本之后,则和它明显的道家色彩有关。《太一生水》的道家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表述形式明显受了《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影响,以致将原本并列的寒热湿燥叙述成先后相生的机械序列。事实上,全文的生成关系,并不是要说明这些概念之间,客观上真存在着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而是要体现一种等级思想,这种等级思想是为其中心思想时令思想服务的。

二是太一生水的思想是道家一生水思想的翻版,《淮南子·原道训》中有一段关于一生水的阐述:

“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无音者,声之大宗也。其子为光,其孙为水,皆生于无形乎。”

“所谓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通九天,下贯九野。员不中轨,方不中矩,大浑而为一。叶累而无根,怀囊天地,为道关门。穆忞

隐闵,纯德独存。布施而不既,用之而不勤,是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循之不得其身。”

这里明确说水是“无形”之孙,水生于“无形”,而无形即是“一”,无形生水即是一生水。 《太一生水》的作者大概了解道家的这个思想,于是他在叙述太一成岁的过程中有意插入了“水”。 我们知道,尽管古代思想家都重视水,但文献在叙述成岁或岁时时,一般都不提水,[28]因此《太一生水》成岁过程中的水很可能是人为加上去的。由于有这两条明显的道家特征,《太一生水》才会被抄在《老子》丙本之后。

基于上述论述,可得结论如下:《太一生水》的主体内容是描述太一经水成天地、神明、阴阳、四时、寒热湿燥直至成岁的过程,其中太一为帝星,神明为鬼神;它的中心思想是时令思想。就其学派而言,属于数术类。它明显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叙述上也作了相应改编,一是它的生成序列与关系是改编的结果;二是在太一与天地之间人为地插入了水。改编后的太一成岁,尤其它对寒热与湿燥关系的处理,是常识所无法接受的,故其对当时以及汉代的思想界并未产生大的影响,过高估计它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是不合适的。

[1] 王国维《明堂庙寝通考》,《观堂集林》卷三。

[2] 江藩《隶经文

明堂议》

皇清经解续编本。

[3] 下文有少许论述,可作为我们对三代明堂的基本认识。学者或据殷墟的“亚”形大墓,推测商代已有类似于王国维先生所提出的明堂制度,我们认为,这种推测是难以成立的,此并容另文论述。汪宁生《释明堂》(《文物》1989年第9期)也以明堂为一室。

[4] 孔颖达《礼记正义

明堂位》引,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5] 《后汉书 光武纪》注引,中华书局标点本。

[6] 此据陈寿祺《五经异义疏证》,皇清经解本。

[7] 《太平御览》卷533引。

[8] 《隋书

宇文恺传》引,中华书局标点本。

[9] 《魏书

袁翻传》,中华书局标点本。

[10] 《魏书

贾思伯传》,中华书局标点本。

[11] 《隋书

牛弘传》,中华书局标点本。

[12] 顾颉刚《浪口村随笔》卷三“明堂”,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13] 《太平御览》卷533引。

[14] 《史记

封禅书》《汉书

郊祀志》均有记载。

[15] 成伯玙《礼记外传》,《太平御览》卷533引。

[16] 《太平御览》卷533引。

[17] 《太平御览》卷533引。

[18] 同注11。

[19] 据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

[20] 李学勤《太一生水的数术解释》,《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

[21] 李学勤《九宫八风及九宫式盘》,载《古文献论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22] 《孟子 离娄下》。

[23] 据王博《美国达慕思大学郭店〈老子〉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

[24] 许抗生《初读〈太一生水〉》,《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邢文《论郭店〈老子〉与今本〈老子〉不属一系——楚简〈太一生水〉及其意义》,〈中国哲学〉第二十辑。

[25]类似的句例文献中还有不少,此 仅就《淮南子 泰族训》举这三种句例。

[26] 刘向《五经通义》,据《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27] 同注15。

篇8

旅游休假地和其它产品一样,也有其兴衰的模式,即休假地的生命周期。然而,系统地把市场学中的生命周期概念引入到旅游休假地管理的研究中,还是1980年加拿大旅游学家R.W.Butler的贡献[①]。他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的描述是,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始于一小部分具有冒险精神、不喜欢商业化旅游地的旅游者的“早期探险”(exploration)。在“参与”(involvement)阶段,由于当地人们积极参与向消费者提供休闲设施以及随后的广告宣传,使旅游者数量进一步增加。在“发展”(development)阶段,旅游者数量增加更快,而且对旅游经营实施控制的权力也大部分从当地人手中转到外来公司的手中。在“巩固”(consolidation)阶段,尽管旅游者总人数仍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已经放慢。至于“停滞”(stagnation)阶段,旅游者人数已经达到高峰,旅游地本身也不再让旅游者感到是一个特别时髦的去处了。而到了“衰退”(decline)阶段,因旅游者被新的度假地所吸引,致使这一行将衰亡的旅游地只有依赖短距离的一日旅游者和周末旅游者的造访来维持其生计(见图1)

(附图{f90301})

图1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模型来源:Butler(1980)

对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这一理论模型,西方学者一直在做实证性的探索。尽管他们不同程度上都发现了实际情况与这个理论模型之间存在的差异,但他们的研究成果都支持这一理论的一般观点。实际上,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的具体形状虽然因旅游地自身的发展速度、可进入性、政府政策以及竞争状况等因素的差异而各有变异,但每个旅游地都难免要经过“早期探险”、“地方参与”、“发展”、“巩固”、“停滞”和“衰退”这样几个阶段。能够满足一切时代的旅游者的口味的度假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然而,从经营的角度而言,没有一个旅游度假地的经营者不期望他所开发经营的度假地能在为他提供利润的前提下尽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我们虽然相信“永生”是不可能的,但也相信,在弄清了影响旅游度假地寿命长短的因素并进而做出明智决策之后,“长寿”的目标是不难达到的。

二、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

如果对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进行归纳,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三方面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度假地的生命周期的具体模型。下面的图2概括了这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从图2可以看出,直接影响旅游度假地生命周期的因素是需求因素、效应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以不同的方式、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施加影响。

(附图{f90302})

图2旅游地生命周期与各种相关因素的作用关系

需求因素,作为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的行为(或期望)结果,是决定旅游地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之一,尤其在开发论证阶段,需求论证是决定开发可行性的直接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由于需求本身的复杂性和难以测量性,常常使需求研究难以取得准确而全面的结论,这种情况在我国旅游开发实践中是有经验教训的。一方面在主观上忽视对需求特征的细致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客观上又缺乏从事市场研究的专家,致使许多地方旅游地开发项目缺乏应有的需求基础,最终导致经营上步履维艰,甚至关门谢客了事。

从逻辑上看,一个旅游地的产生总是由需求刺激而产生的,然而,不仅实际情况不尽然(例如,对需求做出错误的判断),而且即便是确由实际需求引发的旅游项目,也不一定会在开发的后续阶段上始终能满足顾客的需要。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需求的变化对旅游地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开发的最初阶段,不管是实际需求或潜在需求,都表现出其巨大的诱惑力,否则开发本身就不会实现。在我国,作为旅游地重要供给条件之一的饭店建设,就明显具有这种特征。然而,当旅游地被作为产品开发出来之后,相应的需求反应在开发经营者看来,却可能是出乎意料的。这也许是由于最初对需求的性质和潜量的理解和评估本来就不正确或不准确,也许旅游地的实际建设者并没有完全理解规划者的意图,从而导致“产品形态”与预期模式错位,也许在旅游地开发的同时已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出现,等等,这种变故都可导致预想的需求水平无法实现:需求很快出现萎缩或转移。如果这种情况出现于旅游地开发后的短暂时间内,那么,旅游地的经营就将面临着重重困难。在旅游地还未充分地经历一个稳定的发展、巩固和停滞之前就出现需求萎缩或转移,这是难以让人接受的。而这种状况一旦发生,就必然预示着旅游地要迅速走向衰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几年来由旅游开发热潮带动起来的一大批“宫”、“庙”、“微缩景区”中,很多盲目上马的项目都已面临着需求不足的挑战。几乎带有普遍性的“闭宫”潮,正在向人们发出警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需求这一关键因素的分析与评估。一个旅游项目面临需求不足的窘境,就仿佛患有先天性营养不良症,是很难治愈的。

效应因素相对于需求因素而言,是一种继发性影响因素。它对旅游度假地生命周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侧面:即由旅游度假地的运行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自从中国旅游业步入快速发展的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理论界便开始了对旅游效应的研究。但这种研究一方面以经济效应为主,另一方面也未能系统地从对旅游生命周期的影响的角度加以分析考察。

经济效应对旅游生命周期的影响,可以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持续的积极的经济效应,包括对旅游地的开发经营者和对社区乃至社会的效应,不仅可以加速旅游地步入发展、巩固和成熟的阶段,增强其维持繁荣期的能力,同时会诱发旅游地的深度开发。相反,任何消极的经济效应,都将最直接地构成经营者自身的经营阻力并引发外部社会的负面反应,而这种状况只能加速一个旅游地衰退期的到来。

社会效应是目前学术界研究中的一个弱区。由于我国尚处于总体上的初始开发阶段,人们对旅游地开发的社会效应还不够关注。然而,从西方旅游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历程来看,旅游社会效应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足以影响着旅游地的生命周期。

一般而言,在旅游地的早期探险和随后的规模开发阶段,由于旅游者多数由一些具有冒险精神、不因循守旧的人构成,因此他们对旅游地的风俗习惯、社会规范都能积极适应,加之他们的出现给旅游地创造了又一个了解外部社会的渠道,因此,他们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积极影响。而在旅游地达到饱和或停滞期时,由于旅游的大众化,因此对地方文化的冲击就趋于深刻,对地方社会的各种习俗和规范的适应性就差,由此而引发的种种社会摩擦,就可能潜在地或现实地加速旅游地衰退期的到来。

旅游地的环境效应是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领域。以往人们倾向于认为旅游是一种不引发环境负效应的活动。可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这主要因为:(1)旅游对环境的依赖实在太紧密了,或者说被开发的旅游地往往是为满足旅游者追求原始、自然或新奇的环境而建设在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正是由于旅游者的介入,才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2)旅游本身因交通、对资源的需求、废物排放、土地利用、旅游者活动等行为而直接对环境造成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影响。单从这两个方面而言,就足以十分肯定地说,一个本来为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而开发出来的旅游地,如果因管理不善而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就意味着旅游者前往该地的初衷事实上已无法得到实现,加之环境问题所引起的社区各种利益集团的负面反应,就必然要加速旅游地衰退期的到来。

在图2所概括的因素中,除了需求和效应因素外,还有环境因素对旅游地生命周期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然而,所不同的是,环境因素(由旅游地内部组织环境、外部经营环境和外部大环境组成)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作用力,除了来自于环境系统本身外,还来自于效应和需求因素的某种注入。从而,旅游地在运作过程中对外部大环境的积极适应能力,与外部经营环境中的协作关系的性质,以及自身在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资源获得方面的组合情况,就共同构成多元环境因子而不断渗入旅游地这个机体之中,成为能决定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

三、控制与调整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措施

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和调整,实际上就是对相关的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和作用方向进行控制和引导,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因素对扩展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所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要从宏观上树立旅游资源的战略性管理的观念,通过全面实施永续旅游战略,来延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推迟旅游地衰退期的到来。

永续旅游(sustainabletourism)是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逐渐成为主流的新的全球性旅游发展哲学[②]。它以强调对旅游开发的综合效应评估为出发点,以谋求旅游开发的长期价值为目标,并且对旅游的生态效益至为关注。这种开发哲学目前在西方已成为主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西方旅游学界近年来广泛流行的一些以永续旅游为出发点的新的旅游形式,诸如“绿色(green)旅游”、“软(soft)旅游”、“探险(adventure)旅游”、“生态(ecology)旅游”、“责任旅游(responsible)”和“替代(alternative)旅游”等观念。虽然要把这些观念完全落到实处还不太容易,但观念的产生和存在就是一种极有影响力的资源。因为,对一切现象的理解和处理,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个观念的问题,只要观念变了,就会积极为新观念的推行找理由、做注解。如果我们能在战略上形成永续旅游观念,就等于具备了积极的动态发展意识和长远的发展观点,就等于使旅游开发一开始就有了高起点,就等于在战略上保障了旅游地的长久的生存期限。

其次,要建立起完善的旅游地吸引物系统,并通过有效的、及时的产品再开发向这个系统提供应有的产品补充,以此谋求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吸引物是旅游地赖以生存的基础。一般人往往以为,吸引物通常是指一种风景或其他类似的景观和附属设施及其组合。其实,这种认识恐怕不够全面。作为旅游地吸引物系统基本要素的,除了这种一般所指外,应该加上同样具有吸引功能或示范功能的旅游者以及各种能传达旅游地相关信息的标识物[③]。尽管旅游者的存在客观上必须以另两个要素的存在为前提条件,因此所谓建立完善的吸引物系统实际上要受制于这两个客观因素,从而在时间上也就是有保留的。然而,旅游地通过各种营销努力以扩大或维持旅游流,事实上就是在谋求建立起完整的旅游吸引物系统。这一点以前人们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或者说未曾积极地意识到旅游者的吸引或示范的功能,更何况把“人”列入“物”之中,在接受上总会有些障碍的。

由于旅游吸引物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包含时间维的动态过程,因此,这就涉及到在整个旅游地生命周期内吸引物系统的再开发问题。从需求的角度合理确定再开发的节奏、指向、序位和水平,是对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有效调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最后,有效地运用市场营销观念和手段,是从环境因素的角度控制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又一个切入点。市场营销观念强调建立良好的内部组织环境,与外部经营环境建立积极有效的合作关系,并能积极通过自我调整适应外部大环境。在这方面,学术界和实践部门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成果,本文不再赘述。

参考书目:

1ButlerRW.TheConceptoftheTouristAreaCycleofEvolution;ImplicationsforManagementofResources.CanadianGeographer,1980,124(1)

篇9

报名时间

设点院校

贵州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2015年1月12-13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年1月12-13日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5年1月12-13日

井冈山大学

2015年1月12-13日

广东海洋大学

2015年1月12-13日

长春大学

2015年1月12-13日

河南工业大学

2015年1月12-13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2015年1月13-14日

湖南科技学院

2015年1月13-14日

海南师范大学

2015年1月13-14日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5年1月13-14日

广东财经大学

2015年1月13-14日

江西师范大学

2015年1月13-14日

重庆工商大学

2015年1月13-14日

兰州交通大学

2015年1月13-14日

湖北理工学院

2015年1月14-15日

四川音乐学院

2015年1月14-15日

西南交通大学

2015年1月14-15日

湖南商学院

2015年1月14-15日

湖南工程学院

2015年1月14-15日

南京工业大学

2015年1月14-15日

宝鸡文理学院

2015年1月14-15日

天津科技大学

2015年1月14-15日

湖南女子学院

2015年1月15-16日

广西师范大学

2015年1月15-16日

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5年1月15-16日

湖北文理学院

2015年1月15-16日

桂林理工大学

2015年1月15-16日

南昌航空大学

2015年1月15-16日

南华大学

2015年1月15-16日

青岛理工大学

2015年1月15-16日

西南大学

2015年1月16-17日

湖南工业大学

2015年1月16-17日

岭南师范学院

2015年1月16-17日

湖南师范大学

2015年1月16-17日

新疆艺术学院

2015年1月16-17日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2015年1月16-17日

长沙师范学院

2015年1月16-17日

中南民族大学

2015年1月16-17日

厦门理工学院

2015年1月17-18日

华侨大学

2015年1月17-18日

新疆师范大学

2015年1月17-18日

湖南文理学院

2015年1月17-18日

天津理工大学

2015年1月17-18日

常州大学

2015年1月17-18日

沈阳师范大学

2015年1月17-18日

湖南城市学院

2015年1月17-18日

重庆邮电大学

2015年1月17-18日

四川美术学院

篇10

我还听到同学们讲述的并引起讨论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一男青年和未来丈母娘,未婚妻三人一同荡舟湖上。忽然,一阵微风吹来,湖面上泛起了阵阵涟漪。丈母娘触景生情,突发奇想,问女婿:“这时假如船翻了,你打算先救谁呢?”对女婿来说,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先救未婚妻吧,谁能保证丈母娘不会因此一肚子不高兴;先救丈母娘吧,没准哪一天未婚妻就闹着性子跟你急。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是:先救未来的母亲。“未来的母亲”在特定语境中既可指丈母娘,也可指未婚妻,可谓一语双关,皆大欢喜。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听了这个故事,眨动着生动的眼睛,说:“这有什么好难的,先救离自己最近的。”

这是来自纯洁的内心世界的回答:它在我心底引起的不止是感动,在小女孩的判断中,不存在“谁更重要”的价值取向,亦不存在“现实后果”的心理障碍。较之“未来的母亲”这一极富语言机智而实质是回避的答案,这样一种直接单纯,别无旁念的思维方式,是不是更令人为之沉思为之动容呢?

另一个故事是:一只热气球上搭载着四个人:一个社会学家,一个经济学家,一个文学家,一个法国足球队主教练。热气球升空后出了故障,无法承受四个人的重量,必须要抛下一个人,这时应该抛下谁呢?所有人都陷入思索、争执和不断的自我否定之中。最后听到一个八岁的小女孩稚气的声音:抛下身体最胖的人。

同样是八岁的小女孩简单的、幼稚的判断,虽然简单,却更接近理性;虽然幼稚,却更接近生命真谛。

生命是等值的。不能说谁的生命值钱谁重要就先救谁,谁不重要就先舍弃谁。既然这样,谁也不必轻视自己,谁也不必仰视别人。同时谁也没有权力去有意无意地践踏别人,轻视别人。

罗斯福曾说过:“除非你默许,否则没有人能将你当作是下等人。”所以不论自己是美、是丑、是聪明或是驽钝,甚至残疾,都应当珍惜自己。也许我们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既然父母生育了我们,上天造就了我们,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奇迹,就有好好存在的理由。难道我们不能因此而自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