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范文

时间:2023-04-12 06:3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三生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三生物

篇1

关键词:夯实基础 实验教学

备考虽没有捷径,但如果复习方法科学,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则效率定会倍增。高三阶段的生物学教学,虽然没有新知识的学习,但我们要进行大量的知识回顾,生物必修和选修共五本书,复习内容多,任务重。在复习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时效,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以适应灵活多变的高考题呢?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粗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夯实基础,注重知识的系统化

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课本基础知识是高考的第一依据,找不到偏题、怪题,但基础题却数见不鲜,所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仍是复习的重点,这三基不扎实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应紧扣课本,夯实基础,注重让学生能清楚地复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并能对重点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进行分解和综合,搞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其准确含义。除此之外,在复习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梳理教材各章节的知识体系,实施知识的重新有效整合,即把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以体现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基本方法就是:先看课本目录,理清课本的主要内容,其次看章节,分单元,理清单元知识点和各小节知识点,并引导学生以知识树的形式构建知识结构,把各章节之间的衔接搞清楚,通过知识的归纳、整合和拓展,理清知识的脉络,分清知识的主干与侧枝,揭示重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分析、总结同类型知识的差异之处,达到知识的系统化。比如,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发生条件、场所、过程﹙包括反应式﹚、应用、意义及二者的转换关系,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两个方面构建知识网。

二、重视两个“准确”的训练,是提高成绩的可靠保证

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图文信息相互转化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坚持渗透两个“准确”的训练,可使学生多得分。一是准确绘制图形、图表和曲线的训练。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准确说出各章节的结构图、模式图、流程图及关系图等所包含的生物学含义,并能正确画出相关曲线图。对图形的绘制要求规范、准确、严密,不可草率、马虎。比如许多学生在写遗传图解有漏写和误写符号的情况,像这类失误,教师在每次练考后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翻开课本找正确答案,这样加强训练,高考就会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二是强化学生生物学语言表达“准确”性的训练。近几年高考题目趋向简洁,减少了书写量,但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并没有减少,在平时的复习和练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从题干中“咬文嚼字”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做到:审题一定要认真仔细,注意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和出题者的思想意图;再者要多读题,告诉学生如果本题需要十分钟完成,读题和审题就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读懂后再下笔;对于简答题,在不会答的情况下,尽可能用题干的语言,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进行思考,变成答案。答题时力求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生物学术语的表达要准确无误,并具有完整性。

三、突出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高考实验题考察较好地体现了能力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观察实验、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等形式,学生在此容易失分,因此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还要加大力度关注实验教学部分,重视实验过程,理解实验程序。参照《考试大纲》中所列的实验复习,可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每一个实验的基本要素: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用品、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的分析、实验讨论、实验方案的评价等,并注重对教材中所列实验基本方法的总结,强化训练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对实验结果作出科学描述和解释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降低失分率。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相关基本理论的复习与记忆,因为答好实验题的前提是扎实掌握好高中生物学基础知识,因此切不可让学生舍本求末,盲目陷入实验题海战,忽视相关理论的复习。

四、关注四个方面的关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2

关键词:“度”的把握;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指导;效率的提高

高三复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解题能力的过程,决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和死记硬背的过程。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知识的复习,常常出现知识间混淆和记忆的不协调。如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根据近几年我带高三总结的经验,简单介绍高三复习的几点策略,与各位同行老师共勉。

一、复习中“度”的把握

如何把握好生物复习过程中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很多老师普遍关心且急待解决的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试题十分强调基础,尤其注重灵活运用,比较全面地考查了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各种能力。因此,要准确到位地把握好复习过程中的“度”, 避免多走弯路,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一定要仔细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命题方向,用其来指导课堂教学。

2、尽量将最基础的东西讲深、讲透,同时注意减少不必要的课外知识的补充,减轻学生的负担。

3、生物学知识大多是通过实验总结归纳而来,应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对难点知识的设计问题和解决,将知识的发生、形成、探索过程体现出来,可为学生对知识作深层次的理解和思维方法的借鉴打下良好的基础。

4、要下功夫挖掘基本知识的内涵,使学生掌握其实质,可以举一反三,真正达到“源于书本,高于书本”。

二、提高综合能力

从生物复体要求看,无论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或三轮复习不断地“回归”教材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知识的存贮记忆,提取信息时便于搜索,应用时便于产生联系,对全面回答问题有重要帮助。构建知识系统,是按知识属性、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对原有知识进行重组,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这对做综合性题非常重要,是能力的提升。

对于解题能力的提高则要通过往年高考经典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题的分析应以指导思维方法为主,使学生学会同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突破点,而不是仅仅知道答案,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要正确解题得到高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用语一定要反复琢磨,还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课后练习中关于表达错误的习题应重点评讲纠正,有助于形成一种科学规范的表达意识。

三、复习中方法的指导

1、回归课本,强化记忆。

高考题虽高于课本,但它源于课本,课本是高考命题之本,高考所考查的内容一般都不会超出课本的内容。所以,重视教材就是重视基础,丢掉教材就丢掉了分数。生物学知识的范围非常广泛,一定内容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但生物知识的记忆不同于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能用自己的语言科学地表达出所学的知识。

2、强化专题复习

(1)以主干知识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立体知识网络

专题复习的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学生构建立体知识网络,即将跨越必修和选修的内容

分散在各章节间的知识进行整合,将分散的知识点联成串、织成网,形成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将知识网络化、规律化,以利于学生储存、提取和运用,从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要求复习以主干知识为主线,以培养考纲的能力要求为复习的核心要素。

(2)采用多种方法,巧妙构建知识网络

在构建知识网络时,要有意识的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联系,真正建立起知识的纵、横联系,把握知识内在的、本质的关系,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迁移、乃至应用。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如下:①串联式构建法;②并联式构建法;③层递式构建法;④分支式(辐射式)构建法;⑤重组式构建法;⑥嵌入式构建法:

四、复习中效率的提高

1、课堂效率的提高

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高三复习,可以拓宽教学空间和时间,加大课堂的信息容纳量,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联系性,无疑是如虎添翼。在课件制作时,应多多注重实用性,而不要过分花哨分散学生注意力,加强互动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课后效率的提高

篇3

关键词:复习;教师指导;反思;高三生物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本人根据最近的教学实践,针对复习中出现的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归纳为以下:

一、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缺乏复习计划

“自由式”复习法又叫“放羊式”复习法。这种复习方法,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如果教师放松了“抓”,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往往会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进而导致复习效果不佳。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地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

二、对讲练结合应用不到位

总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对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因此,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并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只有把这一基础打牢固,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可在复习中有的教师把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片面地理解为以讲为主、以讲代练,从而忽视了在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本身的理解和钻研过程中对学生的练。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一旦遇到较为陌生的题目便束手无策。因此,在总复习时,一定要把复习课本知识与恰当的练习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理解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以练代学。

三、重视语言文字,而忽视了图表

在现行的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对图的识别、分析,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可在我们的教学中忽视了这部分知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高三复习应加强对学生认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图表、图解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往往学生对此类题目存在着分析能力较差,对题目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等不良的审题习惯,对此教学中可以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四、没有强化材料题的复习,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

篇4

要优化高三生物复习课,首先教师要对不同的课型有所了解,并恰当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复习。恰当的课型选择,是高效复习效率的基础。

高三的复习课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主要是专题复习课、实验复习课,以及习题讲评课。不同类型的复习课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专题复习课是高三生物复习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复习课类型。它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点归纳串联,形成知识网络,并且在归纳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生物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实验是生物学科的根本所在。而实验复习课就是对于相关实验的复习。对于实验的复习,不能仅限于“讲”实验,而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感知和操作相关的试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而习题讲评课就是对于生物学科相关的习题、试题、作业的评讲。但是,习题评讲课却有其关键之处,那就是精评典型例题,举一反三,其功用比反复练习更为有效,有利于克服死记硬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优化高三生物复习课,除了选好恰当的复习课课型,还要选好课程资源。因为高三生物复习课不能是简单的知识重现,而应该是知识的重组、再现。这就要求高三的生物教师要能够对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能利用的资源不仅仅包括教材和各种类型的试题,还包括对相关科技发展的关注。

第一,教材是各种资源的根本,但不能迷信于教材。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同一个知识,或者图表,不都是可以直接搬来用,而是应该根据复习的内容,除了挖掘其内在深层的内容之外,还应当恰当地进行变形,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内化,以达到深层理解。这样才能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复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教科书中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归纳,用图表法、分支法等形成知识网络图。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连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例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

第二,高考题不仅仅能检验高三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认真分析近年的生物学高考试卷,既有助于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

第三,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因此,不管教师对课堂的预设有多么完美,总会出现与备课准备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在复习课上教学策略的恰当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课堂反馈信息的获得,有几种途径:课前的了解、课堂提问,以及课后的评价。教师可以在课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中,最直接的互动就是问答。课堂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知识漏洞,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提问中保持活跃的思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存在疑惑,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这种形式来检测和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在课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跟踪。可以采用作业测评及与学生交谈等形式进行。如作业中反馈出来的学生的易错点和薄弱知识点等,就将成为备课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了。课后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交谈,不仅能获取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也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

篇5

关键词:高三生物;讲评课;有效性

进入高三生物总复习阶段,专题训练和理综考试显著增多,讲评课成为整个高考复习的重要环节之一。讲评课可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规范解题、熟练技巧、开阔思路;可以使师生有效解读试卷信息,反思答题情况,吸取复习备考的经验教训。一节好的讲评课会使学生茅塞顿开,柳暗花明,所以高效的讲评课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许,有不少教师会有这样的感慨:我反复讲了很多遍,学生仍然犯同样的错误!原因何在呢?讲评课要怎样上才算有效?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生物教学的实践,探讨提高讲评课有效性的策略。

一、有效讲评课的课前准备

只有全面准确把握本次考试学生答题的全部情况,才能使讲评具有针对性,才能使讲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的评卷过程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做有心人,把试卷过程中发现的信息适时记录下来。如果是流水改卷的,教师要向其他阅卷教师了解情况。最后还要通览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全部试卷的解答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应注意分析试卷结构、命题思路,统计全班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统计各题的难度值,收集解题亮点,归纳典型错误。教师提前在各个层次的学生中各选定一至二名进行抽样调查,通过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和想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建构缺陷及解题思维障碍。在讲评课前,将参考答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做自我分析。

二、有效讲评课的课堂实施

1.讲评课应注重时效性

首先,考试后要尽快阅卷,尽快讲评。一般试卷应在考试完成后1~2天内完成讲评,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因为此时学生的大脑仍然兴奋,对考试成绩和做错的题目急于知道答案,此时讲评的效果最好。如果时间拖太久,学生会把试题内容大都遗忘,听课兴趣大幅消退。

2.讲评课应对试卷和学生作答情况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价

讲评课开始时,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要鼓励其克服困难,奋勇直追。要善于挖掘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要让他们也在激励中获得满足和愉悦,对他们的错误解法要肯定其合理成分,并和他们一起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增强他们的自信。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指导帮助,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提高讲评课的实效。

3.讲评课应注重题型分类

有的老师讲评课是把所有的题从头到尾讲一遍,由于课时有限,导致讲评走过场,所有的问题都没有讲透彻,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试卷上的题型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总结和提高。

4.讲评课应讲规律、讲技巧,尤其要重视学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师的重要职责。通过讲评,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合理制定复习计划,统筹安排复习时间,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规范组织答案,如何合理分配作答时间。指导学生学会试卷分析,学会做考后总结。

例如,高三的学生对生物学科最大的困惑在于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问题。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尽量用课本的语言及其他生物学术语来描述生物学现象,解释生物学原理,禁用“土语”表述。

再者,实验设计题是高考中的重头戏,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总结答题的规律和技巧。设计实验步骤中要注意的原则及一些词语,如“分组”“编号”“适量的”“等量的”“分别”“相同的”“一段时间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观察”“记录”“统计”“求平均值”等,应让学生烂熟于胸。此外,再给学生灌输一些答题的技巧,例如鼓励学生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尽量使用一些既模糊又准确的词语等。比如题目告知某某激素,我们不知它是气体,还是液体,所以不清楚到底用它“浸泡”植物枝条,还是“喷洒”植物枝条,这时候,用“处理”这个词语就恰到好处了。

在每届高三开学之初,我还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主要用于收集错题,记录对某些试题的独到解法和练后反思等,既方便了复习,又提高了效率,这是一笔财富。每隔一个阶段,我还鼓励全班学生互相交流错题本,从中吸取精华,弥补自己的不足。经过多次这样的交流,几十位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过程进行了交融,这比教师多讲评几节课、学生多训练几十道题目的效果要好得多。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间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和良好品质也得到了培养和升华。

当然,讲评课还应注意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有效讲评课的课后延伸

要提高讲评课的有效性,除了课前的大量准备,课堂的精心安排,还要注意课后的个别指导。课堂上没有讲评的内容对于做错的同学来说可能还是难题,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课外的指导要更加耐心。

通过讲评课,教师需要认真检查自己教学的得与失。学生出现知识能力方面的问题,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教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的知识没有讲清楚,自己的教学方法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在能力培养方面自己还有哪些欠缺,对学生的指导是否有效。教师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和学生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邹建华.针对性是高三生物讲评课的关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1).

2.刘学廷.浅谈生物讲评课中教学行为的转变[J].中学生物学,2006,Vol.22(7).

篇6

关键词:生物复习课;高三;教学策略;能力测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75-01

一、 “面”――研究性、协作性

(1)研究性。1)合理安排各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采取的是分块复习的模式。自编习题主要是从18套汇编卷中剪贴。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初期以一轮复习知识为基础,对重点知识和学生的薄弱知识进行专题回顾并强化训练,加强错题过关。在二轮复习的后期则侧重于对能力的训练,设置若干专题,如图像专题、图表专题、曲线专题、新情境专题、实验分析与设计专题等。将这些题目进行归类训练和讲评,能让学生形成解某一类习题的常规方法和思路,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三轮复习主要进行错题过关训练,选择题强化训练、各地模拟题组合训练以及模拟测试和热身训练。2)狠抓基本知识的复习和基础习题的训练。首先将最近几年高考卷中出现的双基分类汇编,对照考纲,将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加工、重组和整合。为了有效保障基础知识的落实到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记忆,并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测验,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平时的练习,特别是一轮复习的练习,多以基本题为主,对基础知识反复练习,并以变式训练的方式进行错题过关。3)关注考纲,研究试题,把好选题关。由于在一轮复习中侧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因此在高三第一学期教师应研究当年及前几年的高考试题和考试大纲,认真疏理考试大纲中所列出的各个知识点,并根据其重要程度、在高考中考查情况,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有详有略,既确保知识点全面,又确保重点突出。选编练习题时,题型尽可能多样化,让学生见识不同的题型和风格的试题。所选的题目要有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和新颖性,面向全体学生。

(2)协作性。除课堂相互开放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保证资源共享,从教学的进度、课堂的内容、课后的练习都基本一致,从试卷批阅、卷面分析到成绩统计彼此透明,所有资料完全相同,这就保证了各班的均衡发展。

二、“线”―― 上实“三课”

(1)复习课。复习课的课堂模式,实施教学案一体化。课堂的基本模式为:知识网络化问题式讲述重点知识典型例题讲解相关习题课堂训练或讲评要点归纳课堂小节布置作业。

(2)习题课。选择题一般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难度相对较小,抓好选择题是以中等及中等难度稍上题为主这一战略思想的最主要的体现。同时将同一知识点或同一能力要求的题目稍作归类,在课堂上集中讲评,通过一次讲评使学生对单一知识和能力能得到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专题课。二轮复习以强化主干知识,查漏补缺;提炼方法,形成思想,提升能力为指导思想。专题课是常用的一种复习方式。在设置专题的过程中,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复习方向,狠抓热点知识。能力的考查离不开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试说明”中长期稳定不变的内容,往往是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重点、基础知识,基本的解题规律、思路和技能。2)提炼方法技巧,形成常规解题思想。通过集中对同一类思维的有效的练习和讲解,可以全面深刻理解,并能在考试中较灵活应用。3)研究经典高考试题,解读“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通过对典型高考题的分析,让学生体会高考命题者的思路和意图,指导学生如何应用课本基础知识组织答案,学会从题干中寻找解题线索,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再通过纵横展开、多方面设问、发散思考、逆向思维等方式进行变式训练,从而达到使学生透彻理解、触类旁通的效果,增强了学生解答高考试题的信心。

三、“点” ―― “抓好几点”

(1)一讲就懂,一做就错,一考就倒。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习惯差,为此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应抓好学生的课堂笔记,记录内容除了重点知识外,还包括解题的技巧、解题思路、易发生的错误以及学生觉得在考试之前需要重现的关键内容和注意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包括审题、析题、答题习惯、平时解题特别是课堂例题分析时,力求学生思路完整、体现过程,而不只是关注答案。(2)把好考试关。一轮复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考试除了以最近复习的内容为主外,还相应穿插前一阶段的复习内容,但不涉及后面未复习的内容;综合训练一般在一轮结束之后,与二轮专题复习穿行;而模拟测试主要在后期强化。(3)抓好错题过关,落实查漏补缺。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提高复习达成度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第一卷中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做记载,每隔一段时间全体学生进行一次“错题过关”。要因人而异,采取强化纠错的方式,先要求所有学生按时间段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再将纠错内容在其题下或旁边加以醒目注释,特别重要的,要求学生转录到错题集上。(4)抓大多数,面向全体,重点抓住关键学生。对差生要经常进行作业面批,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督促他们学习不松懈。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情境创设;高三;生物;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72-01

教学情境的创设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良好的情境实现与教学有效性的有机整合,能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和求知欲振奋,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推理判断能力等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不仅在新课教学中有效,在高三生物教学复习中也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种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进知识内化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安排的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将近有20个,重要的有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酶的发现史、生长素的发现史等等。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调动积极性,使知识得到内化。

如复习遗传的物质基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时,可以列出下列问题串,让学生思考:该实验的实验材料?实验原理?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因变量检测指标是什么,无关变量有哪些?能否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呢?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体现了实验设计的什么原则?引导学生去分析实验的过程,结果,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的思维状态更加积极、更加活跃,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

二、创设体系情境,促进发散性思维

高三学习前,学生习得的知识是琐碎和零散的,要做到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了发散性思维具有的灵活性、独特性,给出核心概念,让学生联系出若干相关的下位概念,建构概念图方法。如以复习“神经调节”为例,让学生以神经调节这一概念为核心,连接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图。我们出示一些相关概念: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高级神经中枢、低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神经冲动、膜电位、电信号、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电位差、突触、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等。引导学生将这些概念分类并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构画出各小组独特的图式。

三、创设讨论情境,促进合作交流

一节课的复习,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因此,高三的复习课,让学生的课堂乐于动脑,动手,参与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创设比较、讨论情境,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就成为有效复习的最佳方法。例“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运用”: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半,一半写操作最简便的杂交育种。另一半写第单倍体育种,请学生在黑板上把两种育种的遗传图解写出来。请下面同学进行讨论、评价,老师点评。这样很多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突破与解决。

四、创设实验情境,促进探究能力发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在操作中将动眼、动手和动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高考中,实验部分的考查占有相当的比例。复习中尽可能的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能亲自动手体验实验操作过程。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开放实验室,将每个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器具等摆在桌面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或观摩。甚至是平时很少做的实验,也要把装置装起来,比如“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可以向学生展示,取样器,诱虫器,吸虫器等实验器具,让学生自己操作。也可以找一些实验操作的具体视频,通过直观、生动和形象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总之,复习课上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同时还会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加透彻。增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性、交融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在教学情境的激励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问题引领;有效性

一、问题复习法的理论依据: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思维过程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人们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

二、问题复习法的教学有效性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阅读有关信息、分析近几年来各种综合科试题,发现综合科具有“新情境、浅知识、大范围、重能力”等命题特点。学生在基础年级对课本中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高三复习如不出新招,简单地重复,势必会让学生听起来索然寡味,缺乏学习兴趣,降低了复习效率。处理好时间紧与课本知识点多、基础知识点复习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面有限而考试命题涉及范围广等矛盾,是实现高三复习的高效、有序的保证。综合科考查因受到考试时间、综合特征等的限制,考查中不强调知识的覆盖率,甚至考查的知识不一定是本学科中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将农业生产、卫生健康等社会生活、最新生物科技进展、科学发现史等通过对旧知识拓展、提出与实际应用相关问题、实验现象展示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耳目一新”之中感觉“大有文章”,从而精神振奋,积极思考。如在生物体的结构复习中,加入了疯牛病病因及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奖中有关朊病毒的成份及感染作用机理,信息一给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面带疑惑,因为朊病毒的有关信息打破了他们原有的认知平衡――生物体内都有核酸作为遗传物质等,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串联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任何一件事物中都常常蕴含着多学科知识。因此通过对事实背后的知识的挖掘,可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明辨基本概念,同时由于问题的提出是围绕某一个具体情境,因此打破了知识章节甚至学科界限,可以真正实现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统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情境,可以帮助他们学会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并最终还原成生物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知识可以通过提问串联起来,同一知识也可通过不同角度反复提问让考生深化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问题复习法是实现生物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问题、解决问题。如在讲《生长素的发现》时,学生在以下问题引导下进行探究:(1)预测达尔文的四组实验可能的实验结果是什么?(2)达尔文在试验中是如何进行对照的?(3)第1组说明什么?(4)第1组和第2组对照说明什么?(5)第组1和第3组对照说明什么? (6)第组1与第3、4组对照说明什么?(7)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教师结合课本上的图片和多媒体提供相关的材料进行讲解,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或者结合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课外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选题,设计实验过程,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所以说问题复习法是实现生物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4、问题复习法可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篇9

一、正确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关系

有的教师错误理解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复习课中将绝大部分时间给学生,过度强调自主复习,基本以学生看书、做题、提问来代替教师的讲解,放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不对教材知识点以及高考考点进行系统详细的复习。这种做法的最大坏处是学生形成了“放羊式”学习,不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高考考点,从而知识点零散,不能形成知识体系和网络。

相反,有的教师却过度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实行满堂灌,以百分之百的教师讲解来代替学生应有的自主复习,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自主看书、做题、思考以及提问。这种情况在目前的高三教学中普遍存在,特别是教改以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增多,而有些学校课时开设仍不足的情况下。这种做法的坏处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完全把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学过程丧失了灵活性,整节课气氛紧张,有部分学生也因此增加了心理压力,丧失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之间的关系,让二者得到很好的平衡;既不该对学生放任自流,也不应该满堂灌,要讲练结合,才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复习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复习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让他们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高三这一学年,学生需要掌握的各大科知识点很多,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而一味死记硬背,结果总是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注重方法和思维的渗透而不仅是知识点的传授。

在生物学科的复习中,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对几大模块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树立全局思维,然后再进行具体知识点的填充以及能力的培养。

《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这四个模块是高考的重点,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也存在内在的联系,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需要纵观全局、整体把握,而不是孤立地看某个模块或某个章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跳跃能力。走进高三的第一节课,我首先为学生分析了几大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它们在高考中的地位,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底,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如果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对教材树立起整体思想和全局思维,那么在今后的复习中会非常被动,脱离了课堂、脱离了教师便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同时复习了后面就忘了前面,复习了这一模块就忘了另一模块,“炒冷饭”现象严重,效率极低。

三、复习课需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忌简单重复和零星散乱

复习课是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必修和选修两年新课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高三这一年教师需要做的是让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扩充其知识面,查漏补缺,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推理能力。因此,我们既不能把教学变成新课的简单快速重复,也不能认为在新课上讲过的东西在复习课上就可以不讲。在复习课中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备课,研究教材,研究教参,研究高考,研究学生,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呈现需做到精练、有体系、重难点突出、整合社会生活热点、跨章节甚至跨模块,切忌以零散的知识点教授给学生。

四、准确、合理地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

与新课相比,复习课要求知识点的难度更高、面更广、跨度更大,故教师授课中应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并提高一定的难度。但不能一味求难弃易、忽视基础,否则便会本末倒置、头重脚轻,学生在高考中也会失利。例如,在进行基因工程这个专题的复习时,我们首先得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下概念:限制酶、DNA连接酶、表达载体、目的基因、基因文库、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DNA分子杂交、抗原-抗体杂交、PCR技术等等,对有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还要进行区别。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的情况下,教师再对知识点难度进行拔高,对知识点广度进行深化,并结合各地历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做到有讲有练。

五、复习为高考,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实践

篇10

1 视听导入:动眼动耳

为了创设情境和吸引注意,笔者通过筛选和剪接,合成了一则配有音乐和解说的视频,视频包括膝跳反射、女子平衡木比赛、NBA球星投篮以及猩猩“过”小桥等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走进“神经调节”复习。

2 知识复习:动口动手

如何进行知识点复习是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问题。教师把知识重复一遍,往往学生不爱听;跳过知识点直接进入习题训练,学生常常不能顺利解题。笔者采用“关键词发散联想”(动脑动口)和“构建概念图”(动手动脑)的方式进行知识复习,起到良好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2.1 关键词发散

在“神经调节”复习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以“脑”和“神经”分别作为关键词进行发散联想,每人发散出5~10句话,每句话都带有关键词“脑”或“神经”。学生按座位顺序说出自己发散的知识点,一般要求第一个学生讲出5句,第二个学生讲出3句,第三个学生讲1句,其余学生依次补充,直至将本节知识点几乎全部覆盖。

例如,关于“脑”的发散训练,学生说出如下知识点:

人脑主要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

人体的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有人类特有的言语区(S、V、H、W区);

体温调节(血糖平衡、水盐平衡)中枢在下丘脑;

小脑能协调躯体平衡;

脑干有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呼吸、心血管中枢)……

关键词的发散阶段不要求学生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知识结构,只求能回忆出相关知识点即可。此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快速思维,调动兴趣,通过发散思维学生会获得成就感。

2.2 构建概念图

学生发散的知识点往往是零散的,不构成知识体系,可通过构建概念图(网络图)将知识点按一定层次关系构成知识体系。概念图可由学生自主构建,也可由教师构建出主体框架,学生进行补充、完善。

在“神经调节”复习时,教师预先将相关概念或知识信息写在若干卡片,上课时将概念图的主要框架展示在黑板上,由学生补充、完善概念图。三组学生在黑板上根据教师提供的框架和知识卡片,以拼图方式构建模型。其余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概念图。多数学生最终能构建成如图1所示概念图。

学生要构建出完善的概念图,就必须搞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这就求学生在概念水平上思考问题,是一种高级思维。因此,让学生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动手过程,更是进行高级思维的过程。

3 盲区清扫:动口动耳

教师可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发散和对概念图的构建状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由此知晓学生存在的盲区。在“神经调节”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发现给学生提供的“钠-钾泵”、“氯离子内流”、“离子通道开放”、“被动运输”等卡片信息,学生没有利用,由此可知,学生对神经纤维上的兴奋机理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存在一定的盲区。

对于上述盲区,教师采用了“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三种方式,顺利解决了学生的所有疑问。首先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当问题汇总后,教师让能解决其中某个问题的学生举手示意,然后分别由这些学生来解答问题。所有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教师来讲解。当所有学生都无问题提问时,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可向学生提问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

在本节复习中,师生共同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1) 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有什么特点?

细胞膜外Na+多于膜内,细胞内K+多于膜外。

(2) 静息电位与兴奋电位是如何形成的?

静息时外正内负:主要由于膜上K+通道开放,K+外流(被动运输)所致。

兴奋时外负内正:主要由于膜上Na+通道开放,Na+内流(被动运输)所致。

(3) Na+、K+的分布如何复位?

学生经常有这种疑问:由于Na+内流,会使膜内Na+越来越多吗?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膜上有一种“钠-钾泵”的结构,能在神经纤维兴奋后,将Na+泵出、K+泵入(主动运输),使Na+、K+的分布复位,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4) 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关于“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不仅学生不清楚,很多教师也感到疑惑。教材对该内容未有提及,但是当学生质疑时,教师必须做出回答。递质的作用机理是: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以后,主要使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道开放。究竟使哪种离子通道开放呢?这与递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兴奋性递质会使突触后膜的Na+通道开放,Na+内流,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变为外负内正),引发兴奋;而抑制性递质会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Cl-内流,使膜内负电位升高,膜外正电位变大,突触后膜受到抑制。

在盲区清扫环节,学生动脑思考、动口提问或讲解、动耳倾听,将盲区一扫而净,学习的喜悦感油然而生。

4 知识应用:动手动口

对近5年全国各地生物高考卷中有关“神经调节”的试题进行了分类、归纳,发现高频考点主要出现在“反射弧、传导方向、指针偏转和电位变化曲线”四个方面,于是,选择了这四类题型供学生训练。学生若能顺利解决,则说明其学习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边做边讲、轮流讲解的方式进行,当学生做完一道(或一类)题时,教师只需选择第一位讲解人,当这位学生讲解完,由这位学生“选择”第二位讲解人,依此类推,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回答或讲解机会,将“点名选择权”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均得到锻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负责解决,发挥点拨、指导的作用。

多感官参与下的高三生物复习课,通过多重刺激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复习效果,同时满足了不同类型学习者(如视觉、听觉、运动觉、触觉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这种复习方式突出了学生主体性,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活力,为改进当前高三复习课教学提供了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