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解方程练习题范文
时间:2023-04-07 09:0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年级解方程练习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解方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开展,小学数学也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尝试。解方程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小学数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还可以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如果想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多方面着手,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虽然小学五年级解方程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新课程标准改革以后,将初中数学、小学数学解方程的思路和依据统一,并减少了小学解方程教学的课时量。小学数学处于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这样的教材安排和课时安排并不适用于小学生的学习,不能将课堂内容有效吸收。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多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方式,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真正感受。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不能真正掌握解方程教学的核心要点。此外,解方程教学作为小学数学的重难点,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常忽略对知识点的强化与巩固,不利于学生对解方程相关知识的消化吸收。
具体策略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感受,以免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实物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并让学生用自己的思路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实体教学,实现与学生的交流合作,解决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这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牢固掌握解方程教学的相关知识点。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解方程的方法和思想,还能让学生积累解方程经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解方程教学的基础知识点主要有等式的性质、方程式的简化。在等式的性质这一知识点上,教师应重点讲解,引导学生对方程进行变形,让学生对解方程的基础内容有详细的了解,为以后的解方程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方程式的简化这一知识点,教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等式变形转换的方法,可以将同一种方程扩展,也可以将小学数学中其他的知识点与解方程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方程作为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有较大影响。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题目时,要降低难度,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并将解方程的方法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对学生的解题思路给予肯定,正确看待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由于解方程的书写步骤有一定难度,学生在书写步骤时,可能出现过于冗长或过于简单的极端,从而导致计算错误。因此,教师要严格规范解方程的书写步骤,帮助学生减少错误的发生率。
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解方程的讲解,学生对解方程的具体方法能够基本掌握。在小学五年级解方程教学过程中,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教师还要加强解方程的基础训练,并适当改进解方程的相关内容,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设计基础训练的题目时,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种类的方程,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方程教学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部分,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来了解方程式所表达的含义,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解方程的思维方法,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学生在日常训练中,不断积累解方程的经验,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发展促进了小学数学的改革,教师在解方程教学中要勇于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总之,解方程教学的改革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丽.小学方程中的“围城”――从一道“学生解不了的方程”说开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6).
篇2
2016年3月26日,在孙老师上完《认识方程》一课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课上,孙老师没有华丽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只有简简单单的教学,却演绎了一堂真真切切的充满数学内涵魅力的课。
激发数学思维贵在导入“简”:
“=”不只表示等于几,更重要的是它还表示左右相等的关系
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片段一】
在上课开始,孙老师直接在黑板上板书:30+20=
全班学生笑了。
生1:30+20=50
师: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学生都不出声音,慢慢地有一两只小手举了起来。
生2:30+20=20+30
生3:30+20=10+40
生4:30+20=0+50
师:比较这几道算式,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5:第一个算式只是在计算结果,而后面的算式表示左边和右边相等的关系。
师:“=”不只是表示计算结果,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表示左右的关系。
【赏析】
上课开始,孙老师出示一个学生们都认为简单的题目“30+20=”,直接导入新课,一阵笑声过后,却给学生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不只表示等于几,更重要的它还表示左右相等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不再认为出现一道题后,我们要急于计算出它的结果。初步感知了方程的作用:等号左右两边的事物在数学上是等价的。孙老师不仅能根据教材找出方程的点的知识,而且更能读出由此引出的线,真正弄清教材的每一个有价值的空间,发掘每一份宝贵资源,让学生充满想象与创造,让课堂充满生成的智慧。
由此可见,新课导入同样可以删繁就简,具体到教学中,需要的是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唯深入,才能浅出。
激发数学思维贵在新授“实”:为理解方程的定义、建立方程思想的模型打下基础
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更是数学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专家们一致认为: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挖掘数学内涵,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要达到以上效果,教师除了要沉下心来设计课堂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更多的实践智慧,更高超的组织艺术,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去参与更深层的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片段二】
教师出示天平图,引导学生探究。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一个杯子的质量是100克。
师:继续观察天平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生2:天平两边不平了。
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你的发现吗?
生3:100+X>100
生4:100+X>200
生5:100+X
生6:100+X=250
师:你能仿照上面的式子再写几个吗?
生6:……
师:你能用天平这一情境说说表示出来的式子是什么情况吗?你还能用别的情境来描述吗?
【赏析】
孙老师新授环节的设计,学生通过天平,直观地感受到左右两边相等与不等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左右两边的关系,为理解方程的定义、建立方程思想的模型打下基础。在同学想象天平及其他现实情境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找到了左右平衡的情况,初步建立了方程的模型。在这个环节,孙老师仅仅通过天平蕴涵的数学信息,最大程度上给足学生潜心思考、对话交流、交锋激辩、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
数学新课标修订组组长史宁中常说:数学就像讲故事,让学生头脑中的模型,在现实生活中要能找到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在应用天平之后,孙老师的一句话:“现在没有天平了,那你能在这些情境中找到‘天平’吗?”引导学生找各种情境中的相等的量。学生心中的“天平”会为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激发数学思维贵在练习“精”:一组练习题是一个大场景,进一步建立方程模型,感受方程思想
近来,好像很少有人再提“训练”“练习”之类的字眼了,似乎一提这些字眼,就会与应试教育、落后的教育理念挂钩。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它的现实性、发展性和操作性。
【片段三】
师:我们借助天平的平衡找到了等量关系,回到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其他的等量关系吗?
1.针对下列情景,列出一个方程。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三个情境能用一个方程表示。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也可以用方程4x=400表示吗?
2.根据题目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1)五年级原来有学生120人,后来又转来一些,现在共有学生125人,转来多少人?
(2)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4个,共有几个小朋友?
(3)一个数乘4,然后加上6,最后等于90,求这个数?
【赏析】
通过几组练习题,让学生在尝试列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方程的思考顺序,使方程的模型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来。同时这组练习题是一个大场景,每道题都有自己的作用。第一题是通过学生列方程,感受到同一个方程可以有不同的情境,使学生从天平的框架中走出来,从而使学生抛开表面现象,直达方程的本质。第二题是让学生经历加、减、乘、除都可以列出方程,并从中感受到列方程时的思考方法与算术方法的区别,算术方法是逆着思考,而方程是顺着思考,从而也初步建立起了方程思想的模型。
课后,教师还为学生搭建了质疑、争论、思维碰撞的平台,在争论中,学生更深入理解了方程的概念,也为初中、高中学习方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篇3
学生的反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触动了我的思考:方程是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较为紧密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小学阶段教师如何教会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呢?以下谈谈我的一些初步思考。
一、教师要善于多方位观察,捕捉学生的学习情绪
小学阶段的方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方程的含义、了解等式的性质、获得解方程的基本技巧,并能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实际应用。各版本的教材均将方程的教学安排在小学五年级,此时学生已完成整数、小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实际上学生在学习方程前,已经初步形成逆向思维,学会运用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时,学生需要以一种新的思路审视问题,以选择解决问题的更佳路径。通过细致观察,我们不难发掘造成学生“无奈”的原因:(1)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学生习惯于算术解法。学生在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前,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像路程、速度、时间这样的基本的数量变量及其关系,运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得心应手。(2)问题凸显不出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对于练习题中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用算术法一步解决。人为增加学生思考的难度,反而强化了学生对算术法的“怀念”。(3)繁杂的格式要求,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生会想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写解、设,计算起来没有以前那么省事。
二、教师要善于多管齐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方程的魅力
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方程的价值呢?我们不妨调整教学内容,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进行一个小竞赛。如出示一组对比题目:(1)小红有36本图书,小红的图书比小华的2倍少4本。小华有多少本图书?(2)小红有36本图书,小华的图书比小红的2倍少4本。小华有多少本图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班上分享了解题过程,尝试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之后教师和学生比较几种解题方法,学生发现方程可以将原本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转化为顺向思考,从而降低思考的难度——这是方程解法最重要的优势之一。教师在选择例题与练习素材的时候,需要凸显这一优势,如将原本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比什么多(少)多少”、“是什么的几倍”之类问题,作为学生学习方程的范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方程的魅力。
2. 利用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比如在黑板上的“学习园地”、“你敢挑战吗”等小板块,尝试加入一些趣味性强又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展学习讨论。
我时常利用班级粘板这一展示平台,发动学生和自己一同搜集许多有趣的题目。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童谣、诗歌形式的数学题,像《老头买梨》: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梨。请问诸君知道否,几个老头几个梨?这些题目生动、活泼,大多可以用方程来解决。趣味性、故事性强的语言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还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深厚底蕴。学生们兴趣上来了,积极钻研,纷纷将自己的答案卡片贴到粘板上,互相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也成为一种情感的交流。
3.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数学方法,多角度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先后运用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等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如鸡兔同笼问题的数量关系非常明确,学生很快便理解了列方程的过程,还能够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进行不同的解设,使列方程这一方法本身也多样化。
篇4
以有效落实学校教学常规为重点,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专业发展,促使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5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
两个班的同学,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认真,每次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测验成绩稳定,并且成绩也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都不强,加之对学习马马乎乎的态度,平时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对称、平移和旋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多边形的面积;统计。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题、练习题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通过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以及题后验算的良好习惯。
2.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数乘除法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关 键是理解意义、掌握方法。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根据积德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4)验算检查,养成习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步步为营”或者“一步三回头”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检查和验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四、教学时数及进度安排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1)共有学生45人,女20人,男25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都很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从以往的情况看,本班学生缺乏创新和突破精神,虽然后进生特别落后的基本没有,但是也不存在特备优秀的孩子。本学期将在保证基础学习的基奠上,继续挖掘优生的学习内驱力,成为学会学习的、主动研究的数学新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1.重视基础,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2.注重练习设计,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
课内外作业均要精心设计,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3.重视平时的审题习惯的渗透和培养。
4.鼓励创新,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5.注重实践,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的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重点训练项目:1.小数乘、除法;2.简易方程;3.多边形的面积。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思维较活跃,课堂学习较主动积极,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期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引起的可能性;
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创新教学设计
1、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86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也有上进心,但个别同学由于接受知识的能力的差异有厌学情绪,所以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掷一掷、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补充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鸡兔同笼、数字编码)。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安排了位置,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综合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与植树问题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物体的位置,找到相应的数对,并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5、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会描述和辨别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推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7、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篇5
【关键词】小学生错误做法错误分析有效教学
归纳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错误主要有:过失性错误和知识性错误。
(一)过失性错误
又可分为:一是由于审题不仔细导致的错误。学生在审题时较粗心,没有注意到题中一些重点词语而出现了错误。如学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在练习中由于疏忽单位的统一性引起的错误较多。如,一个长方体蓄水池,长12米,宽8米,高4米。如果将四壁和底面用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瓷砖贴上,需要这样的瓷砖多少块?(12×4+8×4)×2+12×8=256()256÷(2×2)=64(块)。错误原因是没有认真审题,把“2分米”看成“2米”。对于此类错误,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分析,即让学生在审题时用笔逐字点拨,碰到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有单位不统一时马上用笔圈出,以防做题时忘记换算单位。
二是数字符号看错、抄错或书写不工整导致的错误。小学生在计算时,由于受到心身发展特点和题目本身特点的双重影响,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数字符号看错、抄错、漏写等,如把“54”写成“45”,或“0.39”写成“0.93”,把“×”写成“+”;或“+”写成“÷”。有时抄题时,抄了这一题的前半部,下题的后半部,首尾不符;有时把草稿上正确的答案抄到作业本上时出错;还有时由于写字潦草,结果0、6不分,1、7互变,4、9混合等。
教学时要让学生会用“校正分析”的方法。即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学学生做题时要进行“两手复查”。即不管是将题目上的条件写下来或写到草稿纸上,还是将草稿上的答题过程、答案抄到作业本上,最好左手指着一边的信息,右手指着另一边,坚持两手对应复查,确保没有错误。要让学生不要吝啬草稿纸,一道题中的空白处绝对不写其它题目的信息或演算过程,避免信息干扰。
三是答题不规范导致的错误。学生喜欢偷工减料,往往答不完整,解方程的时候“解”这个字漏写,简便计算时头脑中简算,没有把简便的步骤写出来等等,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规范检查法”,通过规范检查的方法来掌握全面知识。
四是缺乏熟练的口算技能导致计算错误。口算是直接靠记忆与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特别是我们的学困生,对于一些简单的运算,如进位退位不熟练,常常出现5+9=15,16-9=5;又如乘法口诀不熟练,出现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类似错误。对于这种错误,应强化口算基础训练并做到先会后练,先少后多,先慢后快,先正确后迅速。
(二)知识性错误
1.概念混淆导致的错误。如:把四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9段,每段占全长的()。A、1/3B、4/9C、1/4D、4/9。学生往往会错误选择B
分析原因是“每段占全长”与“每段长”混淆了。对于这类错误,教师要让学生把分数的意义讲通讲透,明白“每段长”表示的是平均分成几段后其中一段的长度,它有单位,而“每段占全长”不是长度,是平均分的份数之一,它没有单位。又如: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2/3米,第二根用去2/3。哪一根剩下的长一些?A.第一根剩下的长B.第二剩下的长C.两根剩下的同样长D.无法判断。学生也会错误选择C。虽然两根用去的都是分数2/3,但第一根用去的是2/3米,表示用去的长度,而第二根用去的是这根钢管总长度的2/3,题目没有告诉我们钢管的总长度,所以选择答案D无法判断。如果告诉我们钢管长度为1米,那么1米的2/3正好也是2/3米,这时要选C了。教师要让学生弄懂分数的意义,有针对性地设计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数量关系不懂导致的错误。如:小军30分钟走了32,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学生会错误地列出算式:30÷32=30/32。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这一数量关系,又被题目故意把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先后顺序调换影响,导致大部分学生都做错。对于此类题目,让学生先根据题意写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这样就不难了。
3.计算法则不清导致的错误。如:1-3/8+5/8=17/13+4/7-4/7+7/13=02/3-1/4+1/3-1/4=2/3+1/3-(1/4-1/4)=1这三题错在减号后随意的添上和删去括号,正确的算法是添、删括号时括号里面要变号,即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又如:4.5×0.2÷4.5×0.2=1错误的原因是乘除法都有时要从左往后计算;12÷7.5+12÷2.5=1.2错在被除数相同的除法也用乘法分配律在计算,而除数相同的确实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的,学生混淆了。此类题错误的学生大多都发生在学困生中。在小学数学中,掌握数学概念和计算法则是正确进行计算的首要条件,如果学生没有牢固掌握概念,透彻理解法则,题目又是那样有“陷阱”,学生往往受到“诱惑”,难免会出现以上错误。所以教师可以编一些读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法则加以掌握。
4.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导致的错误。学生进入高段,学习数学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受到低段数学学习的思维和方法影响,会形成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从而出现很多的错误。如:13.6÷0.6=22……()错误地将余数填写为4。因为竖式计算最后得出的余数是4,那为什么错呢?如果是136÷6,那么答案是22余4,可13.6÷0.6是把被除数136和除数36同时缩小了十分之一,根据商不变性质,余数是随着被除数和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这题我们可以改编成判断题:13.6÷0.6=22……4(),先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再自由讨论,最后提问:“你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个问题是错的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索,发现了几种不同的判断方法:方法1:验证错误法:0.6×22+1=14.2≠13.6,所以是错的。方法2:余数与除数比较法:余数4比除数0.6大,肯定是错的。因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又如很多问题用方程较容易解决,学生总是先选择算术的方法去解决,导致做不出或做错。这都是思维定势形成负迁移。在教学时多采用自由、开放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平时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审视自己的错误,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有效的变题训练,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5.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广泛,形成干扰导致的错误。随着学习数学知识的不断丰富,所学知识之间,也会有干扰,导致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如:在学习整数后,又学习自然数,学生通常对这两种数发生混淆,弄不清0是整数还是自然数。低段学习单数双数后在五年级又学习奇数、偶数的概念,在回答最小的偶数是()时,很多同学受到整数和双数的影响会错误地答成2。又如:在自然数中,所有偶数的倍数都一定是合数。学生受到自然数、偶数、倍数、合数这四个词的混淆不能清楚地思考导致错误,这题先思考自然数中所有偶数是0,2,4,6……它们的倍数也是这些数,而0和2不是合数。
6.学过的知识不会应用导致的错误。有些学生在练习题中往往是要把新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相结合才能全解。如:把一个长75cm,宽40cm的长方形纸片剪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正好剪完),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这样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剪多少个?学生认为:75的因数:1,3,5,15,25,7540的因数:1,2,4,5,8,10,20,40(或分解质因数)75和40的最大公因数是5答: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最大是5厘米。75÷5=1540÷5=815+8=23(个)答:这样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剪成23个。第一个问题回答对了,也就是如何求最大公因数掌握了。但第二个问题,这样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剪几个,就要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长方形面积的推导。长方形面积教学时是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一个一个拼,得出15×8=120(个)。画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75÷5=15表示在75厘米的长上可以剪15个,那40÷5=8就是在40厘米的宽上可以剪8个,在草稿纸上一画就一目了然了。
(三)其它因素
1.生活经验不足导致理解题意不清。如:一只货运集装箱的体积大约是70()“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为6()学生容易填写:dm3。因为学生对集装箱和航天飞船船舱的容积不熟,在书上、电视里能经常看到这样的图片,但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去接触,就出现了判断错误。而像一盒牛奶、一桶矿泉水等,这些学生看得到摸得到,就很容易判断用什么单位。对于此类题目,关键点是给学生一个恰当的参照物,让学生把它们与参照物进行对比,再让学生判断,这样就不困难了。
2.题目或示意图不够明了导致理解错误。如:求以下图形的体积。(下图)
学生经常出现8×8×8-3×3×3=485(平方厘米)这样的答案
分析原因是示意图画得不标准导致学生理解错误,如
果中间镂空的是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那么大的这个就不是正方体了,而是长为8cm宽为3cm高为8cm的长方体,可题目没有说这是个长方体,而示意图画得就像正方体。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分析:
指导学生仔细读题。问,如果中间是个正方体,那么大的会是正方体吗?从而读懂图中的含义。②针对示意图没画清楚的原因,可以将把上图进行修改,把大的图画成如右图,在宽的下面写上3,这样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