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幸福范文

时间:2023-03-17 00:5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谁动了我的幸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活压力VS不懈追求

案例:王老师是一名中学教师,在一所中学的初中部从事数学教学,教龄已达10余年。王老师从大学毕业后,走上了教师的岗位。十年来,他兢兢业业在教育事业上耕耘。这十年来,最让王老师感到安慰的是,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许多考上市、区一级的重点高中,进而考上大学。每当自己教过的学生回来看望老师,告诉老师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时,王老师说:“看到学生成材是最幸福时刻”。

然而,生活给王老师的,更多的是无奈。尽管拥有市、区各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王老师仍然生活在各种巨大的压力之中。以前王老师住的房子,是已经有近百年历史的危房。王老师工作了7年后,将省吃俭用下来的钱与借来的资金,和已退休的父亲合力付了一套仅有60多平米的房子首付。搬进新居后的几年时间里,王老师与同样从事教师职业的爱人又勒紧腰带过日子,还贷、赡养双亲、哺育儿子……“说句实在话,目前在我们这个地方当老师,特别是又负担着整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与实际付出不相称的低收入。”王老师苦涩地说。“听到孩子们胜利的呼喊体验到了幸福”。

“幸福”二字拆开来就是一个“土”字、一个人民币的符号、一个“衣”字还有一口田,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有钱、有田、有衣穿,还有一份可以耕耘的事业。教师这个职业相对比较稳定,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才能保证教师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卢梭说:“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笔者以为,一个对教师职业不存敬畏之心,同时业务能力平平的教师是不可能有职业幸福感的;一个业务能力较强,对教师职业不存敬畏之心的教师是不配享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不是来自薪水,而是来自学生的问候与祝福,来自学生的成功与成才,更是来自自身学识的不断提高和突破,来自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作为教师,教学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应该是自己的事业,督促自己不断地进取。教师的幸福不仅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善于和老师沟通,理解老师,还包括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学生。当学生们通过努力学习,最终学得一技之长时,是教师最欣慰的时候,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没白费,在自己的呵护下学生终于成长、成材。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思想,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教师的幸福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仁爱与豁达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反思与研究中来。

工作压力VS迎难而上

案例:很多人都知道幼儿教师这项职业不但辛苦而且压力大,小孩子不仅吵闹而且需要操更多的心。当小张老师选择幼教这份职业时,有朋友就对她说:“你会在孩子的吵闹中度过每一天,最后你会在吵闹重复的某一天放弃这份工作。”带着这份困惑与迷惘,小张老师开始了幼教工作。小张老师的座右铭是:在游戏的快乐中培养孩子们乐观自信、积极向上。

有一次园里举行一台大型的幼儿文艺汇演,演出那天,看到每一位孩子的笑容都是那么灿烂,小张老师高兴地问孩子们:“马上就要上台演出了,你们紧张吗?开心吗?”有的孩子笑着说:“谢老师,我今天可开心了,终于可以表演了!”有的孩子还说:“老师,老师,你看漂亮吗?”当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小张老师听到了孩子们胜利的呼喊,体验到了幸福。“虽然从事幼教事业收入不多,但我觉得教师不仅拥有生活中最大的幸福,而且还拥有别的职业不曾有的幸福,那就是学生的爱。”说这话时,小张老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小张老师已爱上了她所衷情和选择的幼教事业,她说:“我的体会:有时觉得很幸福,有时也觉得特别劳累,压力很大。回顾往事,我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深深的思考,但更多的是收获。”

不管是幼教还是中小学教师,他们面对的都是每个家庭的“掌中宝”,是每个家庭唯一的希望。教师职业是夹缝职业,来自家长、学生、领导、社会的多方压力,会让自己的内心时时都有缺氧的感觉。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对教师的要求就越高。教师这份职业之所以崇高不是教师本身有多么伟大,而是因为有一群学生。教师的价值在学生身上实现,这就是它的魅力。

有调查显示,75%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在10―12个小时;20%的教师每天工作8―10个小时。以每周法定工作时间40小时为标准,90%的教师是超工作量的。其中工作时间40小时以下的教师占10%,工作时间超过70小时的教师占27.1%。而每天工作时间达10个小时以上的占到教师总数的56.2%。教师的压力不仅来自工作,还有很多“非工作压力”,因此,教师的幸福感在压力面前“抬不起头”,如何在压力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每个教师采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教师的幸福都来自学生。

正如有老师说的,幸福,不过是种感觉,老师的幸福大抵相同:那一双双小手抢着拉自己的时候、进校门时孩子们欢呼着涌过来的时候、孩子们把好吃的递到面前时,我觉得,那时的我,是幸福的。当孩子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我是幸福的;当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在自己的教导下慢慢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好同学时,我是幸福的。幸福的记忆如云似雾,当我们伸手,想要抓住她时,她像个顽皮的孩子,躲得无影无踪;不经意回眸间,她却如影随形地围绕在我们身边。

谋生手段VS终生职业

案例: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去当老师,虽然要通过考试等程序,但总体来说,教师工作相对稳定。小李也不例外。大学毕业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一所乡镇小学当了一名英语老师。小李想先在学校教书,等后面有好的就业机会就离开。对于教学他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后来,一件事让小李慢慢地转变了。

事情是这样的,学校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让他们担任班主任工作。一次,有个住校学生晚上得了急性阑尾炎,得知情况后小李赶紧把学生送回医院并在医院守了一晚上。在小李看来,这是很正常,也是应该的事情,但是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学生家长知道这件事情后,到学校当面感谢小李,学校领导也在大会上表扬小李。最让小李吃惊的是班里的学生,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态度明显地发生了改变,自己的“威信”一下子提高。这一刻,小李感觉到了一种“爱”,它包含了信任、敬仰、尊重……慢慢地,“混日子”的想法逐渐没有,小李逐渐喜欢上了当教师的感觉,看着学生开心的笑脸,听着学生们一声声的“老师好”“谢谢老师”,他从心里感到一种满足。他的努力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构成一个层次体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任何一种需求的出现都是要以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作为前提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当个体的需要和期望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会产生幸福感。作为教师,最大的需要就是被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充满温馨、关爱和谐的氛围里,在自我价值能通过学校构建的平台上得以充分认可和展示后,教师的幸福指数才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教师的爱和责任才会在悄声无息中真情释放。

教师不同于一般职业,它除了具有一般职业的共性之外,自然还具有区别于一般职业的特殊性。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工作的对象是身体、心智都正在成长中的年轻的一代,因此,教师的职业境界要求就远高于一般的行业,“奉献”也就成为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责任与使命,没有奉献精神是无法履行这样神圣的职责的。所以,教师又不能仅仅把教师这一职业看作是一种“谋生手段”,不能简单停留在“谋生境界”这一低层次上。也就是说,教师要把职业当事业,要有更高层次的认识与追求。只有有了更高层次的目标与追求,才能在工作中克服职业倦怠,兢兢业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热情诚恳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篇2

从表面看,《谁动了我的奶酪?》和其他众多装祯精美的书没大区别,只是薄了些,约4万字,写的是个可爱的寓言故事,每页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爱个性鲜明的漫画形象。可就是这本不起眼的小书,在欧美创造了出版业的奇迹:自1998年9月由美国普特南出版公司出版后,两年中销售2000万册,雄踞亚马逊网上书店第一名约80周,同时迅速跃居《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最畅销图书排行榜第一名。

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

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激情”再去变动和追寻。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

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作者斯宾塞·约翰逊博士是美国知名的思想先锋和畅销书作家,此外,他还是一位医生、心理问题专家,也是将深刻问题简单化的高手。在他清晰洞彻当代大众理后,便在该书中制造了一面社会普遍需要的镜子———怎样处理和面对信息时

代的变化和危机。

篇3

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

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激情”再去变动和追寻。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作者斯宾塞·约翰逊博士是美国知名的思想先锋和畅销书作家,此外,他还是一位医生、心理问题专家,也是将深刻问题简单化的高手。在他清晰洞彻当代大众心理后,便在该书中制造了一面社会普遍需要的镜子———怎样处理和面对信息时代的变化和危机。

篇4

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

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激情”再去变动和追寻。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篇5

对奶酪的意义,四个小家伙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对哼哼来说,拥有奶酪,可以使他成为大人物,可以领导很多的人,而且可以在卡米伯特山顶上拥有一座华丽的宫殿;对唧唧来说,奶酪意味着安定,意味着某一天能够拥有一个可爱的家庭,生活在名人社区的一座舒适的别墅里;对嗅嗅和匆匆来说,奶酪代表的也许是物质上的享受,也许是健康的生活,也许是安宁富足的精神世界。追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追寻行为的差别。他们曾经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不懈地追寻着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可是在找到了奶酪C站后,他们有的时时察觉周围的变化,随时准备继续追寻;有的沉湎在安逸的生活中,停止了追寻;有的在克服了恐惧与忧虑之后又重新踏上探索的征程。短暂的追寻,使哼哼只拥有短暂的幸福,永恒的追寻使嗅嗅、匆匆以及后来者唧唧享受到探索的快乐与得到新奶酪的幸福。人也一样。当我们追寻物质上的温饱的时候,教师这个职业就成为一种谋生手段;当我们追寻某一荣誉的时候(比如高级职称),也许会做短暂的努力,但缺少永恒奋斗的动力;只有当我们追寻教育的真谛与人生的价值时,才会迎着变化不懈前进。

在哼哼的眼里,幸福是长期艰苦努力之后的一劳永逸。所以当它发现奶酪C站后,觉得“足够享用一辈子了”、“从此可以无忧无虑”,它认为“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中,曾经有过一朝学习,终身受用的时代,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的需要。哼哼和唧唧认为他们在奶酪C站发现的奶酪是“他们自己的”。在奶酪C站的奶酪没有以后,哼哼声嘶力竭地呐喊着“谁动了我的奶酪?”他习惯地认为奶酪决不会被拿走,改变总是不对的。然而现实是变化会不断地发生,不管你是否希望如此。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到来,带来了强烈的变化。如果你不改变,就会被淘汰,就像哼哼一样焦虑、虚弱,甚至饿死。只有放弃陈旧的信念,才会尽早发现新的奶酪。当你改变了自己的信念,你也就改变了你的行为。你会放弃安逸的生活,反思原本驾轻就熟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你会放弃恐惧的心理,去面对未知的迷宫世界,挑战陌生的一切;你会放弃已经失去的过去,想象享受奶酪的感觉,激励自己不断追寻新的奶酪。就像唧唧一样勇于走出久已习惯的生活,去享受冒险带来的喜悦,去收获新奶酪给予的报偿和奖赏。

追寻意味着奋斗,付出才会拥有;追寻意味着掌握自己的命运,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

放弃意味着接纳,推陈方能出新;放弃意味着新生,摆脱安逸,超越恐惧,发现适合自己的道路。

篇6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四个主人公不同的人生态度以及面对问题的不同感想深深的影响了我,故事中有简单的一面也有复杂的一面,然而我们为个人都具有这些方面,无论是种族、国籍、年龄以及性别如何。书中所强调的是两种在追求幸福过程中的价值观,一种是简单的人生;第二种是应对变化。书中的四个小主人公的设置也正是要体现出这两种价值观。书中,嗅嗅和匆匆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它们的作用就是区别于两个小矮人的“简单”,从而体现了“简单”的价值观。这种简单,使得它们在面对奶酪突然消失时可以比头脑更为发达的伙伴更积极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境况。与两只老鼠的作用不同,哼哼和唧唧二人则重点体现了面对变化的应对。而故事的绝大部分也都是描写这个环节,因为对于读者,我们都是复杂的人类,因此如何应用好我们复杂的思维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则更为重要。书中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哲理句子,下面我仅仅列举其中的部分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1。奶酪对你越重要,你就越想抓住它。

2。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

3。如果你无所畏惧,你会怎样做呢?

4。朝新的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新的奶酪。

5。在我发现奶酪之前,想像我正在享受奶酪,这会帮我找到新的奶酪。

6。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

7。陈旧的信念,不会帮助你找到新的奶酪。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那样东西对你越重要,你就会越努力的去得到它。面对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形势复杂多变,如果想在竞争中生存,你就要学会适应,做出改变以应对变化的世界,否则你就会被淘汰。我们要有创新意识,在前进中探索和发现新的东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总之不要一成不变。因此我个人很喜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当然个人也不会得到什么发展。当我们没有发现新的奶酪之前,我们可以想像自己正在享受奶酪,因为这样会帮我们找到新的奶酪。的确如此,当我们没有成功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像自己成功时的心情,那样会帮我们更早成功,如果我们在成功之前总是在想自己在追求中会遇到什么困难,那么成功会离你越来越远。也许归跟到底也就是要有自信吧,因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当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时,我们一定要自信,一定要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也一定要适应当今这个变化的环境。当你正处在黑暗中,并认为自己不能走出黑暗,其实那有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坚持再坚持,成功就会到来。无论怎样,我都真诚地希望各位像我一样,在每次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都能从中领悟一些新的、有用的东西,并能帮助自己妥善应对各种变化,那么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加油吧!!!最后,留下书中“奶酪墙”上的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篇7

时间之河从指间轻轻流,留下满目疮痍的昨天,留下曾经煊赤赤的昨天,留下即将成为今天的昨天,世界从指缝中匆匆留过。而时间的小精灵那样的顽皮,不井5我的允许就这样将我带入了初三,送给我黑白颠倒的书本满天飞的世界,想逃;却总被它无情的拽回。

进入初三,心却仿佛留在初二,依旧玩玩闹闹,偶尔沉静下来,便觉得逝去时光如一场海啸,澎湃而去;只在短短一瞬间。望着初三的课本想着书本让我跨越时间的鸿,体味人类精神史上的一次辉煌,与书相约,使我在清幽的花香中,聆听古人的智慧;与书相约,使我在黑字白字的世界中感到人生的伟大,再望天空,依然是湛蓝得很美丽,偶尔瞥见一两朵棉花糖;悠悠飘过头顶,童年的悠然与快乐就在此刻定格。

时钟依然在那里敲打着不停,中考前的日历正一张张撕去,离宣判的日子越来越进,或是上天堂或是下地狱,日复一日的缺氧的书堆里,我苦苦等待解脱的那一天,此时,阳光下的我偷偷地回忆,甜甜地微笑,漫不经心地晒着太阳,张望那我无法再抵达的幸福,原来,所有的欢乐和泪水;牵手和拥抱;梦想和希望,所有泛着咸咸海水气息的会议,所有蜷缩在墙角的童话!早已在昨日的记忆的角落刻下深深的烙印。

时钟依然在那里敲打着不停,翻开留言本,我才发现一些关于初三的记忆变得模糊,谁动了我的记忆?不过还好一些珍贵的东西压在了最地层,不曾丢掉。时间在慢慢的流逝,也许在明天,此岸是我,彼岸是你,你我之间隔着一条被时间渲染成灰的银河。

篇8

书中有四个主人翁,老鼠嗅嗅善于嗅出变化的气息,匆匆能对变化迅速地做出行动;小矮人哼哼面对变化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埋怨天地,唧唧因对变化的恐惧而停滞不前,最终冲破了恐惧的束缚,重新寻找新奶酪。

奶酪只是一个代用词,它代表着生活中的层层面面人类所需要的东西。例如:金钱、工作、幸福、友情、爱情等等。而在遭受了“奶酪”不见了的残酷现实后,我们的做法大多像小矮人哼哼一样,恨天怨地,并盲目地期待着“奶酪”自己跑回来的那一天。并碌碌而无为地在等待中度过每一天,抱怨老天的不公。但在这些变化中我们知道了升华迷宫是需要我们亲自探索的。我们是不能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的。

那么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呢?我想首先考虑的是老鼠嗅嗅和匆匆。它们具备了几个条件:

一、仔细留心观察身边周围所发生的变化,并为此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物质上的准备。

二、能随着事情的变化而改变做事的方向,不能墨守陈规。

三、敢于冒险。在各种条件因素的压迫下,敢于继续在人生迷宫中冒险探寻自己需要的东西。

第二人材我们应考虑像小矮人唧唧那样知错就改的人。它具备了以下几个条件:

一、面对变化,虽然做错了一些事,但由于自身的思想斗争,愿意突破重围,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的东西。

二、面队自己的错误思想,愿意汲取别人的方法做出调整。

三、用轻松简单的想法看待人生。知道自己迟做总比不做好。

篇9

名著指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的著作,其价值由于已经超越了时代本身而得以流传。你读过几本中外名著呢?在以后的岁月里,在前人的教导下,慢慢的走向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期许着与自己的梦想更贴近些吧。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名著读后感2000字,请您阅读。

名著读后感2000字1漫画、卡通、寓言、童话和小人书曾让我百看不厌,此外,我也喜欢看励志方面的书,吃过各种版本的“卡耐基”、喝过各种各样的“鸡汤”。眼前这本《谁动了我的奶酪?》似乎综合了它们所有的口味,着实叫人喜欢。

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后来,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

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激情”再去变动和追寻。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一位诗人说,“今天,全世界都需要安慰”。作者正是迎合了世界性的巨大心理需求,用一个小小的寓言打开了人们的心扉,给人带来一种内在的勇气,去直面“软心理问题”(即医学病态心理之外的个人心理问题,又叫“正常人的心理问题”)这种每个人都肯定存在的心理障碍。

《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

名著读后感2000字2三国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其中每个人物的神态特点都写得淋漓尽致,我最喜欢其中的蜀中五虎将——关、张、赵、马、黄:关云长是一个:红脸、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汉寿亭侯),他的出场是温酒斩华雄,后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令众诸侯听得其名都闻风丧胆,后来不幸被曹操俘虏,但后来一得知旧主刘备在袁绍部,立即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来跟随刘备打遍天下。

张飞,字翼德,黑脸,落腮胡子,他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前一声吼,喝退曹军近百万,在战斗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他虽然是个大老粗,但也有细的时候,在瓦隘口用巧计捉住蜀中名将严颜,并用诚心降服了他。

说到赵云,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单骑救主,在曹操百万军中冲来杀去,如入无人之境,救出了刘备之子刘禅和刘备之妻甘夫人,砍死敌将五十多名,砍倒大旗两面,并帮助刘备恢复汉室,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说到马超,他可谓是忠、孝、勇兼备,他一听说自己的父亲马腾被曹操杀了,十分恼怒,立即率领西凉军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后忠于张鲁,虽受其怀疑,但仍和张飞大战,最终万般无奈,投降了刘备。

说到黄忠,曾经和五虎将之首关羽大战过,他不但刀法挥舞如风,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关羽头盔上的红缨,关羽大吃一惊,折马便回。后来,真心投奔刘备,后又被诸葛老师用激将法,一举就夺下了定军山、天荡山,大败魏军,真是人老刀不老啊!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写得十分细腻,而写计谋却比它还略胜一筹。在官渡大战中,一开始形势对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粮缺,而袁绍兵精粮足,虽然打了几次小败仗,但实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战,正当曹操只有几天粮草时,袁绍降士许攸献策率三千轻骑直袭袁绍的粮仓——乌巢,曹操用此计果然打败袁绍,威名远扬,灭袁绍二子后,终于统一了北方。

在赤壁大战中,水军都督周瑜和诸葛老师都知要火攻,这是江东名士庞统到了曹军中故意献上了连环计,诸葛老师预测到傍晚会有东南风,可一举攻破曹军,但必须有一个人去诈降,这是老将黄盖甘愿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将曹军大败于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在诸葛老师的一次北伐中军事要地——街亭失守诸葛老师闻讯大吃一惊,这是西北角魏军已经杀过来了,诸葛老师立即将城中旗帜放倒,大门敞开,自己在楼上弹琴。司马懿来后大惊,没过一会儿就退兵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

《三国演义》在每一场战斗中,用尽了各种各样的谋略,浮现出一个个骁勇的武将,一位位巧舌如簧的辩士,在一起斗志斗勇,将每个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三国演义》中如果将一个个谋略去掉,那剩下的只不过是打打杀杀,如果将一个个人物的神情、话语去掉,那剩下的就更没劲了,所以你就能想一想它们在三国演义中的分量是多大了。我从这里还学会了许多写人的方法,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只用一些平淡的话语,而忽略了另一个写作要素——神情,在三国演义中往往只要用一个人的某一个神情就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且让我们学会了描写人物要有典型性。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人物上,比如说诸葛老师,作者把诸葛老师描写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许多史料记载中,诸葛老师并不象《三国演义》中那么厉害。

名著读后感2000字3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活剧。

这样的心机,在如今又和偿没有。商家绞尽心机,赚消费者的钱;骗子费尽心思,骗取他人财物。人们可以看见:贪欲和权势欲如何主宰了社会中兄弟、夫妇、朋友等关系。人们甚至为了钱财,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偷取,杀害。所以奸诈狡猾的有心机的人,必将成为权势的佼佼者。但是,心机是需要无心机来衬托的。如果每个人都那么奸诈狡猾,世界怎会太平呢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汉室,请来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帮助,他们一连攻下了荆州、南郡、襄阳等城池。孙权一心要得到荆州,就千方百计去抢,诸葛亮识破了一计又一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和大将周瑜,又打了败仗。可好景不长,不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诸葛亮也死了。这时,地盘已被晋军占领。

我想:刘备的志向是远大的,他的行动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标,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都要达到目的。我联想到了中国的“体操王子”李宁,说起李宁人们总说他是个不平凡的人,但李宁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认定方向后决不动摇的普通人。他相信,凭着顽强和汗水,心态和适应能力,无论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后,李宁转向了新得事业:组建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问李宁:“经商和体育,哪个更轻松,更愉快”李宁说:“要做好,哪个都不轻松,不过我总是很愉快。”不错,无论在那里,李宁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英勇善战,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机智,我应该学习;刘备的定了目标不放弃,我更应该学习!

名著读后感2000字4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红楼梦

早在两百多年前,此书一出就惊动了当时的社会高层。一边是烧书,一边是捧书,一边是“风情旖旎”的奇情书。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如果贾府不,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名著读后感2000字5于连.索莱尔的命运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综观他极其短暂,却满是波折动荡的年轻生命,流淌着太多矛盾和复杂。对此,人们可以作出很多评判——是个小私有者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悲剧;一个野心家的毁灭;一个反封建斗士的牺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就我以为,说于连是个个人主义野心家固然不错,但不如说他是个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为确切些。自然这种歧途不是简单地采取了某种有背社会道德的手段,而是来自他心灵更深处的矛盾本质。

于连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他虽出身卑贱,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着杰出的智慧,所以他日后能厕身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中。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是困惑着人类几千年的问题,也同样困惑着我们的于连。在他心目中,幸福并没有确切的标准,只是在他的心计,在他的警觉,他的一个又一个的“作战计划”及其实施当中。他为第一次摆脱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为德.莱纳夫人面前履行“某种责任”而幸福,为骄傲的玛蒂尔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为一次次地发迹而幸福得要命。他渴望幸福,渴望飞黄腾达,他发誓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为此,他制出了一个又一个“作战计划”,使出各种虚伪手段,他超人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但他毕竟是个好苗子,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时,他又会扪心自问,深深自责。因此,他的计划总会漏洞百出,总会让人怀疑。

我们不难发现于连在这种幸福的标准是以社会和他人标准为标准,追求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实质上,他并没有获得多少快乐和幸福,反而使他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仅仅是感到“快乐的到了极点”,兴奋地跑来跑去,一种“野心家实现后的狂喜”,只是片刻激情而已,剩下的是想着紧接着应该在制定一个计划。这些所谓的幸福仅仅是表象而已,于连为了表象而牺牲了本质。当他以为德.莱纳夫人的一封信断送了他的幸福时,他想到了报复,最终被投进了监狱。在狱中反而使他从社会的束缚解脱出来,获得了自由。他卸下了往日一切伪装和面具,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也找到了本质的幸福。他放弃了逃跑和上诉,能够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朋友,坦然地面对死亡。

对于于连的爱情,我们同样怀着强烈的兴趣。因为于连的成功幸福既而毁灭都与他的爱情紧密联系着的。他的两个恋人——德.莱纳夫人和玛蒂尔德伴着短暂而奋斗的一生,所以不妨分别来看看于连与两个恋人的恋情。于连和德.莱纳夫人的爱情始于于连对她的诱惑。起初,他只是在履行所谓的“责任”,这是一种对贵族老爷的报复,一种虚荣的满足。但是德.莱纳夫人的善良、淳朴、温柔深深地打动了于连。一段时间,他疯狂地爱上了德.莱纳夫人。可惜这颗爱心又很快被种种野心占有了,直至最后才又复燃,爆发。

而于连和玛蒂尔德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征服和反征服的关系,谁征服了对方,就会让对方受到情感上的折磨。玛蒂尔德出身豪门贵族,且追求理想,不甘平庸,才思敏捷。所有这些都吸引着于连。而玛蒂尔德对于于连的爱情更多地缘于于连在她骄傲面前不屈服,不屑一顾。(自然也包括于连的英俊、才学)。这在于连接受科拉索夫亲王的建议这一段有趣的故事中表现得犹为突出。可以说是嫉妒和寂寞使玛蒂尔德疯狂地爱上了于连。

篇10

——题记

生在这烟雨江南,只要人在,江南便会在雨中一直等候,而你我呢?梦江南,花非花,雾非雾,海誓山盟,莫非真要等到天地相合。于此,不知结局,不梦你。

我可以在难过的时候说没关系;

我可以在很痛的时候说无所谓;

我可以在孤独的时候说很自由;

我可以在绝望的时候说不放弃;

我却不能在你离开的时候说不爱你!

此去经年,相见再无期矣。我在此岸,你在彼岸,中间隔着的是说不清的相思与回忆。试问我有何胆量,横跨这浩瀚的苦海,再去找寻那曾经最深的痛。

于是,我只身一人,走进了这个夏天。

锁不住知了的喧嚣,半夏的七月拖着长长的省略号。至此我才明白,繁花一场不过遗失了昨日的眷恋和树影的斑驳疏离,拾取了一些些淡泊。曾经我为我的痴狂,发成霜,几度过往,是谁把世事思量,唯有泪千行。谁哀沧海桑田,醉了下一世的轮回?从此,生命中烙上了一段明媚的伤。

留不住的时光,抚不平的惆怅,一次次地搁笔,总是无法描述今生的思量。恨自己写尽江南月色,你只是平常几句,我却只能在烟波流转处漠然书离殇。

人生若只如初见,释怀这一段流年。我在人生不经意的拐角,邂逅了这一生的情殇。从此,落眼处,花影尽瘦,数不清的悲伤落寞,望不穿的秋水烟云。流落朱砂,流水蒹葭,听着情话,说雾里天涯。我以黑夜为界,与孤单同眠。睁着眼,闭着眼,反复几遍,没有泪,也不想睡,诗中的人变成了谁。在这场盛世流年,我守着寂寞伤得面目全非。这盛夏的季节,也只能让回忆冬眠。

读了再多的唐诗宋词,都不过只是一张寂寞的网,不过是离人的泪和思念的伤。最后只有我困在里面,哽然大笑。不怨了,也不恨了,对你,我只剩下感谢。独守着那份无法言说的情,叹息着,流连着。你我若只如初见,不道相思,不悔红颜。

岁月在身边悄然飞逝,十年,百年,千年。没有人知道那百年的等待,千年的情缘会在何处灰飞烟灭。你离开的那天,我从你的眼里看到了一丝迷惑,一种顿悟,一些温柔,这于我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