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蝴蝶谷范文

时间:2023-03-25 13:4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台湾蝴蝶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台湾蝴蝶谷

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40分)

1.

(2分)给下面加横线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①天长地久

蜗牛和奖杯粘在了一起。

________

②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

________

2.

(8分)看图,选音节填空。

yòu

yǒng

chuí

liǔ

xiǎo

niú

cǎo

yuán

píng

guǒ

tiào

tài

yáng

lún

chuá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10分)辨字组词。

慌________

悔________

郎________

延________

扶________

谎________

侮________

朗________

廷________

抚________

4.

(5分)给句子排序。

________碧溪河从村前流过。

________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

________我家住在碧溪河边,这是江南水乡的小村庄。

________河里一群小鱼在水中嬉戏,水面上不时溅起朵朵水花。

________春天,桑树抽出新芽,整个桑园就像绿色的海洋。

5.

(8分)比一比,组词语。

枚________

晓________

炉________

疯________

牧________

浇________

泸________

病________

6.

(5分)读拼音,写汉字。

huā

cónɡ

jié

ɡuó

jǐnɡ

xiànɡ

shuǐ

yuá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

(8分)比一比,再组词。

李________季________

赶________干________

散________撒________

从________丛________

8.

(5分)填一填。

“五彩缤纷”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课外,我还积累了许多描写色彩的词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分)看拼音,写汉字。

mào

xià

gu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

(3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暖—________

茂盛—________

景色—________

11.

(6分)根据课《台湾蝴蝶谷》文填一填。

“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________”。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你看,蝴蝶那翩翩起舞的样子,多么像是在欢迎________!”这一句话中,“翩翩起舞”和“欢迎”都是写________的动作,这里把蝴蝶当作________来写。

12.

(8分)比一比,再组词。

景________

赶________散________

刻________

影________

起________撒________

该________

13.

(4分)按照短文的描写顺序,重新排列下面错乱的句子,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________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________

蝴蝶谷名字的由来。

________

宝岛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________

蝴蝶谷的景色非常迷人。

14.

(12分)找出六对反义词。

懒惰 退 慢 松 成功 弱

快 进 失败 强 紧 勤劳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5.

(6分)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且________

________

原________

________ 比________

________

16.

(5分)连词成句,再加标点。

①青草

长满

土堆

②知道

蒲公英

这种

植物

17.

(7分)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你去过台湾的蝴蝶谷吗________

蝴蝶谷里的景象真迷人啊________

蝴蝶有红的________黄的________蓝的________紫的________多好看啊________

18.

(10分)根据课文《台湾的蝴蝶谷》填空。

①________的宝岛台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②台湾的________多。每年________,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________花丛,________树林,________小溪,________山谷里来聚会。

19.

(4分)给下列字换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景——________

________

批——________

________

20.

(5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改成“被”字句)

②这些小精灵不是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21.

(6分)课文《台湾的蝴蝶谷》内容我知道。

课文描绘了

________的蝴蝶谷每年________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象。因为每年________,________的蝴蝶都赶到山谷里来________,所以人们把台湾的这些山谷叫做________。

22.

(5分)照样子,写两个比喻句。

例: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翻飞,就像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

23.

(4分)我会填

“源”共________画,第2画是________。

“撒”共________画,音序是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5分)

24.

(8分)读一读,并填空。

台湾的蝴蝶谷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台湾的山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蝴蝶谷里的景色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谷,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翩翩起舞的蝴蝶团团围住。你看,蝴蝶那翩翩起舞的样子,多么像在这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呀!

(1)因为祖国的宝岛台湾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所以说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2)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25.

(7分)课外阅读。

台湾,祖国的宝岛。你像一颗明珠,在蓝色的海面上闪耀。那儿气候温暖,那儿人民勤劳。日月潭荡着碧波,阿里山响着林涛。那儿有一年三熟的稻谷,那儿有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樟脑。甘蔗林一眼望不到边,蜜罐似的菠萝谁见了都要笑。

(1)这段话一共有________句话。

(2)填一填。

台湾的景色真美:________荡着碧波,________响着林涛。台湾的物产真多:有一年三熟的________

,有产量居世界第一的

________,有一眼望不到边的________,有蜜罐似的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4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5分)

24-1、

24-2、

篇2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激趣 助读 促思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语文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其特有的形象陛和科学陛,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的容量之大,内容之广,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合时宜,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趣

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过:“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的勤奋学习。”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对语文产生深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产生极其鲜活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具体更加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教《台湾的蝴蝶谷》一课,为了使学生感受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蝴蝶一路飞行去山谷聚会的画面,我运用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互动课件:展示了一群群色彩宽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一路飞行赶去山谷聚会的画面,悠扬的音乐,配着小电影似的Flash中精美的蝴蝶纷飞的动感画面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这是任何美丽的语言所无法替代的,让人无限欢欣,无限神往,忍不住也想插上一对灿烂的翅膀,翩翩飞进它们的缤纷天地。学生如身临其境,自然进入课文的情境。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需要将不同的信息形态组合呈现,增强动感,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趣,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打开了通道,达到“乐中学、学中得”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助读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积累语言。读对领悟文章主旨,增强语感,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引领学生主动地进行读的训练。

在教学《会走路的树》时,我把文章内容设计成动画,先声情并茂地再现课文内容,然后只出现动画和音乐,让学生给动画中的角色配音。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为了给动画中的角色配好音,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练读课文,认真体会文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有的还配上了动作,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在有效的训练中,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普遍获得了提高。

低年级小朋友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的优势,不断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学生们对蝴蝶谷迷人景色的印象,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促思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兴趣不同,所以应重在让学生感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第二自然段时,我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蝴蝶一路飞行去山谷聚会的画面,形成一个包含情趣的交流场面,活化了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孩子们在这样的场面中很轻易地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让孩子们的思绪飞扬起来:“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蝴蝶在不停地飞,飞得很快乐;我想说蝴蝶的颜色真美;我看到蝴蝶飞过了很多地方,它们很累但还很高兴,因为他们要去山谷聚会;我觉得蝴蝶飞得很快,他们怕参加聚会迟到了……”这一环节中,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的画面,调动了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发现,去表述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说话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篇3

今天是星期日,也是我最快乐的一天,爸爸和妈妈带着我去省科技馆看蝴蝶大展览。

首先我们三人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了人山人海的大厅里,虽然人很多,但我一眼就看见了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蝴蝶标本,挂在洁白干净的墙上。这些都是远近闻名的蝴蝶。我比较喜欢的蝴蝶是:光明女神蝶、美神闪蝶、月亮出山蝶、维纳斯闪蝶,不过,有这么多世界名蝶那个最好看呢?我觉得光明女神蝶最美,它分布在秘鲁,它全身放着蓝宝石的光芒,深蓝色的一对小翅膀象一望无边的大海,湛蓝湛蓝的,一对浅蓝大翅膀象长空万里的碧空一样蔚蓝蔚蓝的,四支翅膀中间有一条洁白的带子,象会跳舞的月亮船,还象白雪公主的花边裙子一样漂亮。

我还知道了一些蝴蝶的知识,全世界一共有17000多种蝴蝶,蝴蝶也冬眠,还是变温动物,随着温度而变化,雨天它就在家休息了!大的飞的特快,小的飞的特慢。我国台湾有个叫蝴蝶谷的地方,那特别美,因为那里有成千上万、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的蝴蝶,每年春天,它们都来这里玩耍、做游戏,“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就是说的蝴蝶在游戏的景象。

我做梦都想变成一只梦露蝶飞到蝴蝶谷跟它们嬉戏。

篇4

[关键词]深入感悟;释疑解惑;领悟感情

目前在“课标”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师懂得了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读”,并且要书声琅琅,这实在难得“阅”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理解、揣摩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会有“读”。“读”并不是单单表现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

一、在“潜心默读”中深入感悟

例如,我在教《学棋》这一课时,问孩子们,两个学生在同样的时间,跟同一位老师学下围棋,为什么学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他们各自是怎么学的呢?然后让他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做到:不动唇、不出声、不用手指,边读边想。用‘L_-”画出一个学生学学棋的句子‘L一”画出另一个学生学棋的句子。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自己做个记号。孩子们在交流时,一下子就从这两段话中分别找出一个词来说说他们是怎么学的:专心致志、走了神儿。并且能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一个学生认真地老师讲,仔细地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还不断地动脑筋想,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直到弄明白为止,把整个儿心思都放在学棋上,多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啊,这就是专心致志。另一个学生他的心思不在学棋上了,而是去想其他的事了,这就是走了神儿。学生在动笔默读,其实是在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学生在书中写下感受,其实是学生凭自己的知识、情感、智慧、灵性,赋予文本新的意义与内涵,得到情感升华。

二、在“潜心默读”中释疑解惑

不经过独立、深入的思考,就不可能产生独特的思想:没有独立的思考,小组讨论也就没有了思想的碰撞,更难以激发智慧的火花。

例如:我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想不想去蝴蝶谷玩一玩呀,出发之前,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问了很多问题:蝴蝶谷的景色怎么样?人们为什么叫它“蝴蝶谷”?台湾为什么会有蝴蝶谷?……小朋友想知道的可真多!只要我们认真读书,就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先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完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然后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蝴蝶谷的景色怎么样?人们为什么叫它“蝴蝶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师巡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初x之前,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去读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默读寻找答案,并根据学生的答案来确定品读感悟的段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当学生遇到重点、难点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地去默读课文,通过反复默读,细细品味,引领他们去思考问题,理解、感悟文本。对有些疑难,即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但当学生经历了一番表面沉默、内心激烈的“静思默读”之后,于“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再由老师讲解。

三、在“潜心默读”中领悟感情

请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圆明园的毁灭》中的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请拿出笔。别人做记号是留下他思考的痕迹。读书做记号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请你默读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作者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做记号。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把第三段最后一句画下来了,我知道你为什么画这一段。对,加上批注,为什么画这一段,这叫会读书。

师:默读完的同学请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能读出自己感受更好。自己试一试。

师:把书放下。读了两遍课文,现在我发现每位同学脸上的表情与刚才完全不一样了,咱们把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情统统写在每位同学的脸上。现在我问大家,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我觉得英法联军是的强盗!

生:我痛恨英法联军!

师:他读出一个英法联军,他读出一个痛恨。

生:我觉得英法联军简直毫无人性!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生: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很难过,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

师:他读出一个难过、痛心、恨。(板书“恨”字)注意“恨”这个字的写法,竖心,先两边后中间。这位同学说了,他一恨英法联军,二恨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同学们,你读到课文哪一段最恨?

师:如果你会读书,除了能把厚书读薄书,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外,还可以把短文读成长文,把薄书读成厚书,请大家再默读第二、三、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圆明圆是何等宏伟,何等美丽,何等壮观?(生默读想象)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重要特点是“情”,情感十分丰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默读”,更能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中,用心去感悟、揣摩文本,与作者去“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被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深深的感动。默读不只是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有什么疑问,它还唤起了学生的独特联想、体验、认知,成为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

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培养 语感

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简称之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由于语文是一种社会现象,语感必然是社会的人对其有认识、情感内容的言语全方面的直觉感受与判断,因而决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而是和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深刻而丰富的感觉。它的性质即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一、提高朗读质量,训练学生语感

朗读是培养语感最传统也是最基本的方法。朗读的一般要求是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1、放声朗读,读得正确,做到一字不能差。教材选编的文章,语言比较规范,经得起推敲。坚持不懈地抓好正确朗读的环节,为学生语言的“内化”贮存了规范、正确的语言材料,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语言的准确领悟感觉,使学生不仅能在听、读语言材料时,迅速地捕捉所需的语言信息,准确地判断、领悟、乃至鉴赏语言。学生在自主使用语言时,也能较迅速地,甚至直觉地找到能够准确表达自己情感的语言材料。

2、反复诵读,以达纯熟乃至释卷能诵,即读得流利。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和听读。“听读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声音的书’。” (叶圣陶语)让学生根据语意恰当地断句,做到正确、流利、连贯,培养学生听、读语言的节奏感、舒适流畅感。这种语言感觉的形成,学生不仅会在听、读语言材料时对其语言表达是否流畅通顺,迅速地做出判断;还能在运用语言时能游刃有余,妙笔生花,文通字顺,词到意达。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 (叶圣陶语)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流畅,有感情,就必须指导学生揣摩词句,领悟意境,唤醒记忆中类似或相关的生活经验,体会文本蕴涵的情味。这样,学生的语感就在这大量的朗读、揣摩体味中受到训练,得到发展。

二、如何去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

1、创设教学情境,触发语感。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初步感知课文意境,心通其情,意会其理,便能触发语感。并使学生的审美情感由然而生,有关的心理活动随之活跃。

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和着悠扬的音乐大屏幕展示蝴蝶一路飞行去山谷聚会的场面,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老师缓缓地叙说:“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看到了成千上万只蝴蝶在这里聚会的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映像呢?”生:“这儿的蝴蝶真漂亮!”“台湾的蝴蝶谷太美了……”又有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发言:“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只蝴蝶在一起翩翩起舞的情景,真是太奇特了,我真希望能亲眼看看!”孩子的情绪是最易感染的,一股高兴劲儿凝聚在课堂上空,感情酝酿的时机到了,老师一句“那谁能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呢?”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朗读,完全沉浸在蝴蝶谷迷人的景色中,有的还自己配上动作声情并茂地朗读……教室里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充盈着高昂的情趣。海德尔格有一句话说得好: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是的,此时的学生已融入课文描绘的意境中,他们甚至能挑出老师的刺儿来“我认为‘蝴蝶谷’一词读的轻一些,美一些,读的时候可以边想象那儿的迷人景色。”可见通过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语感,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体味生命的律动。

2、在想象中培养语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文章的情境呢?叶老曾说:“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它能使课文内容像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感情共鸣。

篇6

一、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一观点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规律,即直观感觉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1.画面展示情境

用图像来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让学生乐意接受,易于接受。课文的插图、剪贴画、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用粉笔勾勒出形体,再现情境,效果很好。在教学古诗《鹅》时,我边读古诗边在黑板上画曲项向天歌的大白鹅,添上白毛、红掌、清波,再画上几棵绿绿的水草,一幅生趣盎然的白鹅游水图就展现在了学生眼前。课堂变得欢快活跃起来,学生们情绪高涨,不仅理解了诗歌,也增添了读诗的兴趣。教师边讲边画,画面从无到有,逐步形成,处于变化之中。这一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如在教学《水乡歌》时,虽然我们的学生生于江南水乡,却难以从宏观上领略水乡那种千条渠、万条河、千只船、万只驳的情景。我找到了从飞机上拍摄的水乡画面,制成多媒体课件。从学生发出的惊叹声中,我知道学生已被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所折服了。家乡原来如此美丽!学完课文,我开展了“答小记者问”的活动,学生滔滔不绝,把家乡水多、船多、歌多的特点一一道来。

2.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与文学自古以来有着不解之缘。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美感,使人心旷神怡。它以美妙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或者师生一起弹唱来渲染情境。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快乐的节日》、《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歌曲,让学生演唱,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描述课文、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用适合课文内容的动情感人的音乐来创设情境,如《春到梅花山》、《秋游》等课文可配上轻松愉悦的钢琴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可配上哀痛、悲壮的二胡曲。

3.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仅喜欢看,而且乐意做。恰当地组织表演,不仅能深化主题,还能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获得美的享受,强化道德观念。如教学《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时,我让学生们戴上头饰表演,其他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通过表演,学生们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对知识缺乏需求的欲望。如何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探究与追求的热情呢?教师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发现问题,继而想问个为什么,想看看是怎么回事。

1.发人深省的提问

在阅读《鸟岛》一课时,学生被美丽的鸟岛深深地吸引住了,惊叹鸟岛的鸟儿是如此之多。我及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鸟岛的鸟儿为什么会这么多?”学生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从鸟岛的自然环境、人类对鸟岛的保护上找到了答案。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突出了人与鸟的朋友关系,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我先让学生读课题,然后问:“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台湾有蝴蝶谷?”“台湾的蝴蝶谷有哪些蝴蝶?”“台湾的蝴蝶谷的景色怎么样?”……我抓住这些问题,因势利导,说:“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把答案找出来。”学生情绪高涨,兴趣很浓,边读课文边展开讨论。这样,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认识不断深入。

3.设计阶梯型和扩散型问题

阶梯型问题和扩散型问题,能诱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这种问题情境。在教学《三袋麦子》时,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非常巧妙的问题:“小猪、小牛、小猴是怎样处理自己那袋麦子的?你认为谁做得最好?为什么?”一连三问,步步深入。第一问不难回答,读课文,理思绪,自然会找到答案。而第二问、第三问,答案不唯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使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灵感,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篇7

【关键词】写字教学;简约课堂

2011版课标的写字教学建议中新增了这样的一句话:“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许多老师有这样的困惑:每节课写什么内容?第二课时在阅读教学中哪有时间来写字?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开赛了。与会期间,18位参赛者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写”,随后杨再隋先生的精彩点评如醍醐灌顶,让人茅塞顿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

一、去繁就简,确保练习时间

杨再隋教授剖析: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虚、闹、杂、碎、偏”的现象,呼吁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也认为: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放弃一些与学生的学习无关的东西。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将每句话、每个句子都讲得那么透彻,留点余地和空间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

1.减去多余的环节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但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喜欢设计一个又一个环节,然后沾沾自喜、自我陶醉,殊不知这样的安排耗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实际教学效果如何则有待深思。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给台湾的蝴蝶谷设计一个宣传标语,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美丽的蝴蝶谷。这样的设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求太高了,起不到一点效用。如此毫无意义的环节应该果断地删去。

2.减去繁琐的花招

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最经济的教学手段,取得最高的教学效应。例如,孙双金教授给三年级的学生上《儿童诗》,课件只有两张,第一张:台湾林武宪的《阳光》,第二张:梁上泉的《太阳》。简简单单,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把式,孙先生就像一位内功深厚的大师,谈笑间,打开诗歌的大门,孩子们在里面张开想象的翅膀,擦出思维的火花,写出一个又一个精妙的诗句:阳光在鞋上歇着;在山顶,太阳是被云朵抬出来的……

3.减去可有可无的内容

学会放弃是一种智慧。薛发根赞成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留到以后再讲。只有合理取舍,才能筛选出真正需要教师精心教学的重要内容。比如《菩萨兵》中,抓住“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教学目标已经达到。“要让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一句的深刻内涵,三年级的孩子不能完全理解,老师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析,就让学生囫囵吞枣,似懂非懂地感受,当将来的某一天,领悟力达到一定水平,他恍然大悟,豁然明白,一定比现在死记硬背要更有深刻体会。

二、有机整合,彰显教育智慧

课堂教学中写字的时间得到保证,我们还要关注课标中的这句话:“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也就是说,写字训练是贯穿在每个教学实践中的。

1.在巩固作业中“巩固”练字

有不少学生《习字册》上的字端端正正,课堂上“10分钟”写的字认认真真,但到自己写作业时东倒西歪。说明学生端正的书写习惯还没有形成,可以通过我们的一些巩固性作业进行强化。比如在教学《鹬蚌相争》时,品悟文本后,就可以让学生完成《补充习题》中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既完成了练习,巩固了文本,又达到了练字的目的,一举三得。当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字在格子中的分布,字与字之间的距离、穿插避让关系等等,剩余的一部分作业在课外完成,使课内的好习惯慢慢延续到课外,使练字的效果在作业中呈现,形成良性循环。

2.在随文练笔时强化写字

篇8

一、创设情境,融入情感

所谓情境,实质上就是一个富有形象感,充满感彩的场景或氛围。创设情境,可以丰富学生脑海中的表象,唤醒他们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三亚落日》一课,我通过课件出示了“挺拔俊秀、玉屑银末、赤朱丹彤、光焰柔和、硕大无朋、水波不惊、悄然无声、毫无倦态”一组词语,学生朗读时并无意境。于是,我接着出示“浓浓的热带风情,阵阵的海风,蓝蓝的大海”等海边落日的画面。这样静谧美好的美景出现在眼前,令学生心驰神往,感同身受,心中涌起阵阵美感。有了画面的依托,语言不再陌生;有了画面的依托,语言不再冰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发现一处皱巴巴的解释,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中,学生们没有产生任何单调重复之感,有的只是想象张力的不断扩延,有的只是美妙意象的不断明朗。

二、指导朗读,抒感

让学生感知形象、体会情趣,其主要途径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因为课文中的意境、情感和趣味是讲不清、说不尽的,只有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在感受中思考、领悟,学生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趣。优美的诗歌、散文最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进行教学,适当的语言渲染和朗读能将语言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我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就非常有效地运用了这样的策略。当抑扬顿挫的语调响起:“在你不会走路的时候,母亲抱着你;在你生病难受的时候,母亲抱着你;在你开心快乐的时候,母亲抱着你……然而,你抱过母亲吗?”此时,课堂上安静极了。我便请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母亲竟然这么轻……”一段,大家很自然地注意到了重音、停顿和感情的表达,读得非常投入,有几个女生朗读时还很动情,眼含热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全部理解融于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文字带来的精妙,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幽默激趣,激感

语文课堂应该有一种平等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任何认知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所以,在语文课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还用上了一点手段——幽默。苏联教育家斯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一次长假回校后的第一节语文课,我一走进教室就发现好多学生萎靡不振、精神不济。那天我教学的是《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学生在齐读课文时,我忽然瞥见坐在倒数第二排的一个学生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我走到他身边,看了看,没有立即叫醒他。待其他学生拖拖拉拉读完课文后,我走上讲台笑眯眯地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参观的蝴蝶谷多美呀,有的同学竟然在蝴蝶谷里睡着了,看来他太喜欢蝴蝶谷,都不想回家了……”学生们都笑了,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地坐了起来。随即,大家的精神一下子振作了起来,琅琅书声传向校园……这就是寓教于乐。

语文课上,我经常会在那些“枯燥”的语文题目中间不时地运用拟人手法进行讲解。比如,找出不是同类的词——“找小偷”,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哪个词“偷偷摸摸”地藏到了“别人家”,很快就能找出来。教师的幽默风趣就是给语文课这盘“菜”放了点提鲜的“味精”。学生们可喜欢了。

幽默是一种巧妙的教育方法,它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我想,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让语文教学富有情趣一些,会使学生学得更轻松快乐,效率也会更高。

四、真心体验,沐浴情感

赞可夫曾经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趣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对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催化作用。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所以,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让语文走进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游子吟》后,我延展引导:“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母亲的爱是润物无声的,她的爱融入平常的点点滴滴中。孟郊铭记妈妈的养育之恩,写下了《游子吟》。我们每位同学也都有一位慈祥的母亲,我们也正感受、享受着母爱。在你的脑海里,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有个学生这样说:“我的妈妈上个月出了车祸,腿受伤了,但她为了我和哥哥,今天又和别人出去挣钱了。”该生还没说完就哽咽起来,听到这,学生们无语了,我也无语了。学生们的生活经历让他们的心灵与文本产生了共鸣,亲人点点滴滴的爱拨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琴弦。

篇9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完成呈现、展示、交流、互动、合作,拓展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例,浅谈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 运用电子白板激发学生识字、认字的兴趣

在低年级,识字是主要的教学任务。但识字的过程是比较枯燥的,许多学生提不起兴趣。因此,在复习《台湾的蝴蝶谷》一课中的词语时,笔者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恰当地运用电子白板功能,让复杂、枯燥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生动。笔者将红苹果分别隐藏在生字下,学生读准确一个,点击相应生字,就获得一个大红苹果,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巩固对汉字的记忆。

2 运用电子白板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巧妙的情境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创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学内容、学生生活体验与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教学《月光启蒙》一文中,母亲唱的那些“月光里的歌谣”是孙友田儿时最美妙、最温馨的回忆与感念,也是沐浴他一生的精神力量与支持。这“月光里的歌谣”折射出黄河故道边特有的歌谣文化,这文化植根于劳动人民的精神与血液。对于这么经典的歌谣文化,语文教师必须还原它,再现它,研究它。

笔者运用音、画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走进作者童年的美妙夏夜,而后学生跟随着作者一起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听歌谣、唱歌谣、品歌谣,母亲那美妙的“芳香的音韵”如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流淌进学生的心田。学生听到天籁之音,看见勤劳的母亲和那块土地上的祖祖辈辈,洗去劳累,换上一天的好心情,唱起动听的歌谣,想到那块土地上人民特有的一种精神生活与文化品位。日子清苦不要紧,土地贫瘠不要紧,在苦难的日子里,祖祖辈辈始终对未来充满热情、怀有向往。他们把最朴素的爱带着歌谣完完整整地给予了孩子,这么美好的启蒙怎能不让每一个置身于其中的学生难以忘怀?课堂进行到此,母亲的字字句句仿佛一个个独特的音符萦绕在教室的上空,久久回荡……

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让学生感悟蝴蝶谷美丽的这一环节中,笔者根据学生选择的内容,进入相关自然段。正确地读出内容,是理解感悟的基础。在这节课设计中,每一次在理解句子和段落之前,笔者都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来读一读,笔者认为这是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前提。当然,学生通过文中的词句来感受蝴蝶谷的美景,这时他们的理解只是表面上的,比较抽象,朗读也仅限于突出某些重点词语。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的动画,给学生一种直观的表象,这时再指导朗读就比较生动。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再来结合文中的词句理解,这样就内化成自己的感受了,此时朗读就会声情并茂。这个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感悟的过程,学生的朗读也循序渐进,富有层次。

3 运用电子白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一直呼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学生的主体性一直未得到充分的尊重,未能与现代技术同步前行。这是因为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教师很多情况下完全围绕课件讲课,在课堂教学中只能以教师的事先安排顺序依次呈现,很难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只能跟着教师的演示而被动地进行学习。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则扭转了这种局面。交互式电子白板所具有的强大的交互功能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如在教学《月光启蒙》这课中,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重点字词下运用荧光笔功能圈画并作批注:1)月色美,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2)母爱,从一系列的动词中体会得到,如忙、洗、换、搂、唱……这样展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并得到及时的反馈。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技术的出现,很多课上教师才能真正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精心预设,来实现梦寐已久的生机交互乃至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可以说,这时的白板不仅属于教师,更重要的是它也属于学生了。

篇10

一、改进教生字的领读方式

不少教师在教低年级学生学汉字时,常这样领读:“桃(táo)――桃树的桃――”“灯(dēng)――电灯的灯――”。学生在跟读往往把生字的读音拉长,久而久之容易养成拖泥带水的习惯。我们可以改用更简洁的方式领读:“桃,桃树”“灯,电灯”,这样既遵

循了“字不离词”的原则,便于理解、记忆、应用生字,又能杜绝

“唱读”。

二、教师范读,激发兴趣

教师深情并茂的朗读,不但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进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师的范读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课文中有那么一段: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我先示范朗读,然后再让学生读,这样不仅可以正确指导学生断句,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蝴蝶谷中各种各样的蝴蝶聚在一起的美丽情境。只要能让学生走进课文情境,正确断句,读好长句,就不会有“唱读”的现象发生。

三、联系生活,诱导情感

好的朗读,不只是清晰、流利、悦耳的音调,更重要的是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内涵,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带着某些感情来朗读,从而即可避免呆滞刻板的腔调,这样想“唱”也“唱”不起来了。我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指导学生朗读“骆驼妈妈疼爱地说”的话语时,学生朗读不出母亲关爱的语气。我便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受委屈的情境,说说当时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安慰自己的。模仿妈妈的语气,读一读骆驼妈妈说的话。果然,学生的朗读有了很大的改进。

四、利用课件,入情入境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通过乐曲中音符的力度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给学生一种更直接、更丰富的感受,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朗读《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先在优美的旋律中,给学生范读课文,让他们去感受桂林优美的景色,然后让学生随着音乐轻声地练习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