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给父亲范文

时间:2023-03-18 11:2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第一次给父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第一次给父亲

篇1

赵富

每当腊月来到家门槛,村子处处便嗅到年的喷喷香味,小宅内外便洋溢着年的浓郁氛围;一到廿九早晨,家家户户的木门外面,便张贴出贺年的鲜红对联、彩色挂钱、方方“倒福”大字,一下子把年推到极致。每当这个时候,我望着外门上醒目的大红对子、福字及飘摆的挂钱,脑海里便浮现出那一串串写对联的往事。

那是小时候,家乡文化还很落后,整个屯子也没有几个识字的人;即使星崩几个识字的人,也是斗大字不识一麻袋。当年,我家东院有个外号叫张大个子的人,因识几个字便成了村子的“老学究”。左右邻居谁家的孩子惊着、吓着了,便请他去用毛笔蘸朱砂写幅“聚魂马”,写完口里还不知念叨句啥嗑,并还吹上几口“仙气”,真有点乌嘛叨的架式。可每到年关,“老学究”便成了香饽饽,全屯子排号请他到家写对联,一时成了村里人心中的“圣人”。

记得我念小学一年级时,临近大年的前几天,父亲去东院请“老学究”写对联,等排号到我家已是下午了。父亲打开大红纸,裁好对联纸条和福字纸块;母亲放上炕桌,桌面擦了几遍,又把开水和“蛤蚂头”备好;我也上前帮忙,把砚放到桌上,拿墨块研了起来。一会,“老学究”来了,脱鞋上炕双腿盘在桌前,一副老花镜用绳代替镜腿挂在耳朵上,那架式很酷,很派。虽然他写的很慢,但却很认真。我认得那付对联的字写的是:“福如东海长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其实,对联写的并不多,但也很大一会时间才写完,可我们全家都站在地下恭维地陪着。送走“老学究”之后,我数了下对联数量,共计两副门对联(含横批、福字),还有抬头见喜、出门见喜、肥猪满圈、金鸟满架等单条幅。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着外人给自个家写对联,在当时的幼小心灵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直到现在想起此事似乎还就在眼前一样。

时间一晃我念到了小学三年级,老师也教了一段时间的毛笔临摹课。每当我手里拿起毛笔,心里就想起每年过年请“老学究”写对联的情景,后来似乎觉得这可能是鼓励我写好毛笔字的动力。在这年过大年的前几天,我跟父亲说:“今年过年的对联不用请‘老学究’了。”父亲不解地瞅我。我回答:“我来写。”父亲先疑惑后高兴,把大红纸买回裁好,母亲帮放桌子忙活,我终于能代替“老学究”给自个家写对联了,这种高兴的心情是难能用语言表述的。写的时间并不长,我就写完原“老学究”写对联的所有内容。父亲、母亲并不在乎字体好坏,而特高兴的是,他的孩子一夜间好象出息了老大一节,能写对联了!晚上,母亲又特意加了两道菜,父亲说是祝贺我。这是我第一次写对联的印象,而第一次自个写对联远比第一次看“老学究”写对联时的印象要超出多少倍呀。直到今天,我还是尊重我那时幼稚的“英明决定”是无比正确。

其实,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当时我对“对联”其含义是可能理解的。只是能写而已,但还不一定写好。不过,凭着一种执着,我从小学写到中学,又从中学写到农村,从农村写到城市,便逐渐领会些联语的要领和妙处,但也只是一技半节,没有深入研究过。回乡务农后,左邻右舍开始请我写对联,而且把纸拿到我家就可。当然,字写得比第一次好了,内容也比第一次丰富了,对联句子的要求也严格了,并还真受到过村里人的几次夸奖。这当儿,我的心境有了升华,从第一次亲眼看着人家写对联,到第一次自个给自家写对联,又到第一次给别人家写对联,其环境、意境、理解是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似乎视野逐渐深一些、远一些、宽一些、广一些。每当我看到一副副从自个手中写出去的对联时,确实给自个过年的心情又增添几分喜气和充实。

家房后小园边的草,一青一黄地四季轮回着。时间又一晃,我的孩子都已经长大。虽然离开家乡三十余载,但我还怀念着在乡下写对联的那段美好时光。其中有几次回乡下在父母身旁过年时,看到农村过年的对联也不用手写了,在街上买回一叠现成的,纸质好,字体好,又配图,还有金字,即便宜,又漂亮。而回到城里,就更不用说了,各种类、各形式的对联应有尽有,早就看不见过年时手写对联的影踪了。面对眼前对联的“新旧交替”现象,我只能几声叹息和惋惜,瞬间的心似乎滴了几滴血,象有种文化的消失似的,正在剌疼、伤害着我的心。

篇2

这个十月刚播的电视节目,不到一个月,便稳坐收视第一的宝座。

五对明星父子(女),没有妈妈,单独出游,有快乐,有悲伤,有感动,又失败的沮丧,也有成功的骄傲。旅行的点点滴滴,都被摄像机拍了下来,成了孩子与爸爸之间永远的回忆。

而为宝贝们做饭,更成了这几个几乎从来不下厨的老爸们最头疼的事。于是,他们笑料百出,想尽办法,做出一顿“惨不忍睹”的饭菜。

从第一次去北京灵水村,到第三次去云南普者黑,几个老爸从一个对照顾孩子一窍不通的爸爸成功便成了一个“奶爸”。

这个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感动的节目,包含了他们多少个第一次啊!第一次和爸爸出游,第一次自己出去找食材,第一次放羊,第一次放鸟,第一次为爸爸擦脸,第一次去沙漠。第一次滑沙……

在节目里,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哭泣,听到了他们的欢笑,看到了石头跪着给郭涛擦脸,听到了他们之间充满爱的对话。

一个简简单单的节目,五队欢乐的父子,我们从中悟到了道理,感到了孩子们对父亲真诚的爱,和父亲对宝贝深沉的爱。

篇3

父亲很早就出去了,去帮本村的王叔铡草,中午有个人到我家跟妈妈说了几句话,妈妈脸色一变,赶忙收拾了几件衣服,把我交给爷爷奶奶便匆忙走了。

鲜红的“十”挂在楼顶,消毒水的味道令人窒息,两天后,我被领着走进病房,一张简陋的床占据了屋子的一大半,爸爸输着液躺在床上。妈妈在一旁收拾东西,看见我来了,拿出一根香蕉给我。我接过香蕉,剥开后去喂爸爸,屋子里好静好静,静到仿佛时间停止了。我站在床边看着爸爸,妈妈赶紧对一旁的叔叔说:“快把他带回去,他要哭了。”就这样,在我的泪水决堤之前,叔叔把我连哄带拽地带走了。

再次见到爸爸是一个多星期之后了,我才发现爸爸的右手只有大小两根手指了,他成了一个残疾人,那一年,我三岁。出院回家的爸爸令我感到陌生。他不再陪我玩,不再跟我抢吃的,甚至很少说话,家里的气氛很冷清。

有一段时间,爸爸不愿意出门。吃饭的时候他用右手仅剩的两根手指夹菜,夹了掉,掉了夹,夹了再掉,尽管很难,但他却不允许别人给他夹菜。他说,自己不到三十岁,不能后半辈子吃饭让人喂。终于,他能用两根手指熟练地使用筷子了。爸爸走出了断指的阴影,并且干活时他的七根手指比别人的十根手指还要利索。

时光飞逝,昔日的孩童已成长为小小少年,躲在翅膀下的小鸟终于要飞出巢穴了。我到了县城上初中,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来到这个“外面的世界”,并没有太多的不安和畏惧,我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直到上初中,我才第一次知道了QQ,第一次知道了圣诞节……当然也第一次知道了要面子。

初一下半年要开家长会,听闻爸爸要去,我气冲冲地说:“我不要你去,都不够丢人的。”并绝食一顿以表抗议。爸爸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妈妈陪我去了学校。的确,爸爸长得丑,爸爸不会说普通话,最重要的是爸爸是残疾人,我害怕同学们的嘲笑和鄙视的目光,我害怕成为别人的笑柄,却未曾意识到:不管他再丑,他也是我爹,是生我养我的亲爹。而父亲却也因为怕给我“丢人”,从我初一到现在五年间从未到学校看过我一次。

自从我上高中之后,家里的经济水平日渐下降,因为一个高中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妹妹。村子里很多同龄的男生都已经辍学外出打工,我也向父亲提议过辍学,却被父亲一巴掌扇回了学校,“老子一辈子劳苦,就是希望你和妹妹读好书,别在农村打滚,你就这么回报我的?”那是我十六年来第一次听到父亲骂人,我失眠了一夜后,顶着熊猫眼,带着父亲给的生活费坐上了回校的汽车。父亲又继续用他的七根手指一分一分地挣钱,在他眼里,那不仅仅是钱,更是儿子和女儿的未来。

篇4

点评“95后”大学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

这些年,我们倾听与关注90后在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实习、心理等各方面的成长,

看到的正是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的一代。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条非常独特的风景线,那就是90后群体的代际关系也更加开放:

他们更能与父母相处成朋友关系,更能用包容与尊重的心态看待与父母的关系,

他们会一边吐槽一边深刻地表达着对父母的爱。

2013年,大学迎来第一批95后;2018年,00后将堂而皇之登场。

作为一本伴随大学生成长的杂志,这些年我们一直倾听,也许专业不够,然而诚意十足。

在2017年,我们专门开辟“倾听95后”这个专栏,只要你愿意分享,我们就在这里静静倾听,

关于父母关系,关于职场故事,关于95后的一切。

我的父亲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用父亲的话来说,饿不饿死全凭一年的天气说了算。

闲暇时候,父亲就出去打工,靠卖力气挣钱。

他用尽全力给我最好的生活,可是我却从来都不懂他,不懂他对我深入骨髓的爱意,

不懂他靠出卖力气挣钱的辛苦,不懂他汗珠砸在地上的劳累……

第一次知道你的爱可以如母亲般细腻。

犹记得我刚上高中时,第一次离家很不适应,吃不惯食堂的饭菜,住不惯学校的宿舍,每天晚自习之后总是忍不住跟父亲哭诉一番。而辛苦一天的父亲纵然一身疲惫,仍会仔细听我诉苦,纵然早已进入了梦乡,还是会强打精神起听我的电话。

第一次知道你的爱可以这样冷漠。

这样的日子过了月余,我再次电话向父亲哭诉生活之苦,本以为父亲会安慰我,帮我打理那些无法处理的人际关系。出乎意料的是父亲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他厉声告诉我,他不会陪伴我一辈子,总有一天他也会老去,也会离我而去,不能帮我去做所有的事情,我总要学会独立,学会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放下电话,心里一阵失落,父亲的严厉让我心里一阵难受,感觉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我,我除了靠自己貌似没人可靠了,于是我挽起袖子,戴上手套,学会了洗衣服,学会了收拾床铺,当我把我的白色床单铺好,望着自己没有一丝褶皱的床铺,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我也可以做好以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第一次知道你的爱这般无奈。

后来我学会了照顾自己,习惯了一个人的日子,不再因为想家而天天“以泪洗面”,直到后来遇见了一个男孩。他是那N自带光环的男生,站在人群中远远望一眼就能认出,我的目光追随着他,无论他在哪里。没错,我恋爱了。可是我却不敢对父亲说起,我明白现在的我没有资格去谈一场恋爱,可我就是无法自拔地喜欢他,为了和他在一起,连一个月一次的回家都省了,然后对父亲谎称要学习。

每次总会感受到父亲在电话那头的失落,心里也会难过,可是看到了喜欢的男生,我就把一切都抛之脑后。直到一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家长都很纳闷,我嘴上说着可能最近学习状态不太好吧。远在县城的父亲周末开了几个小时的车来看我,带我出去散心,问我究竟怎么了,是不是压力太大?我突然感觉父亲苍老了许多,心里充满了无数的歉意,于是我告诉他我恋爱了。

我本以为父亲会暴跳如雷,臭骂我一顿,可是他并没有,而是耐心地问我,他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我认真向父亲描述我喜欢的男孩子:他高高的,长得很帅,喜欢打篮球,是个很阳光的男生。父亲又问我,那他的目标是什么呢,他想要考取哪所大学呢?我说我也不知道,我们从来都没谈论过这个问题啊,我们还没想过以后的事情。父亲告诉我,如果他从来都没有和你谈论过以后的事情,那只能说明他要么是一个不上进的男孩,要么就是从没想过和你长久在一起。

那一天我和父亲像多年未见的挚友一般,谈了很多,说了许多的心里话。谈话间,我将父亲眼里的无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直我以为父亲是天,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会有什么难倒他的事情,直到我看到父亲眼里对我的无奈,原来我就是他的那根软肋。后来我和那个男生还在一起,不过不再沉湎于二人小世界,而是一起学习,互相激励,后来我们都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第一次知道你的爱意这般深沉。

上了高三,压力很大,加上我的身体不是很好,经常生病。一次假期,父亲来接我回家,看见他,我忍不住哭起来:“高三真的好累啊,我的同学累了都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我觉得他们好幸福啊,而我呢,无论做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一瞬间,我看见父亲眼神里的光黯淡下来了。可父亲转眼又和颜悦色地跟我说:“马上就毕业了啊,你就解放了,再挺一挺,那么长的时间我们都挺过来了。”我第一次被你的幽默“感动”了。

高考倒计时30天,我很紧张,突然对考试有点恐惧,每次一想到考试就发抖,脑子一片空白。我给父亲打电话,问他怎么办。父亲告诉我就当一次模拟考试,不是高考,大不了我们再参加一次九月份的模拟考试呗。后来他每天都给我打电话给我讲一些轻松幽默的笑话,也不知道他这个不懂网络的人都是在哪里找到的笑话,直到后来妈妈告诉我爸爸最近总是请教别人怎样百度到轻松幽默的小段子。我从来都不知道他可以这般细腻。

篇5

然而,收获了自信的我,却跌入了更为深重的泥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时,我的总分排在全班倒数第一!

高三一开学,班主任把我在乡下做民办教师的父亲叫来,当着我的面,对父亲说:“你可以把你的儿子领回去了!省得留在学校影响升学率。”基于对学校和自己名声的爱护,班主任损人至极,当面让父亲下不来台,更让我感到无地自容。走之前,父亲眼里噙着泪,扔下一句:“崽呀,是继续做文学梦,还是考大学,你看着办吧!”

父亲走了,留给我一个甚是落寞的孤独背影,以及一道沉重的人生思考题。是继续上学,还是回乡务农呢?

思考了很久,心彻底冷了。我召开了最后一次社员大会,把担子交给高二文科班的同学,然后,一个人默默地离开学校回家,准备接过父亲的锄头修地球。

一个星期后,吴美玲找到我家里,笑呵呵地说:“社长,你家好难找啊,山重水复,七弯八拐的。”吴美玲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是我们文学社副社长兼社刊《新星》的副主编,她爸妈是磷肥厂的干部,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典型的城市姑娘。我问她:“找我有事吗?”她说:“当然,我要你回学校去!你肯定行的,马上要举行第一次摸底考试,如果这次还考得不好,再回家也行啊!”吴美玲左劝右劝,终于把我拉上当天回城的最后一班车。

当晚,吴美玲在文学社的办公室里,教我填涂答题卡。她说:“摸底考试,和高考一样,是要填答题卡的。你不在时我们都学过填涂了,我特意从老师那里多拿了一份,给你。”我从她手中接过薄薄的纸片和轻轻的铅笔,手上却感觉有千钧重。

因为是第一次涂,总不能到位,有几格填涂得不饱满,我想擦掉重来,却找不到橡皮。这时,吴美玲从自己的文具盒里掏出一块带薄荷香味的橡皮擦,一把掰成两半,递给我一半,自己留一半。她说:“这半块橡皮就送给你吧,把过去一切不快全部擦掉,重新开始还来得及,我们还有一年的时间呢。”

听了这话,我的心剧烈地颤动着,被一种全新的力量鼓动着,仿佛看见美好的未来。透过半块橡皮传递过来的温暖,我那颗处于冰点的心,渐渐有了倔强的温度。

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吴美玲倒数第一,我倒数第二!全班同学为之哗然,班主任更是急得火烧眉毛,纳闷道:“她原本成绩不错的,中上游的排名,怎么就掉得这么厉害,给陈志宏垫底了呢?”

我握着那半块橡皮,有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是的,在这个极度紧张的高三,只有我明白吴美玲的良苦用心。

我没有理由不再刻苦学习,没有理由辜负她的一片好心。深夜里,我闻到橡皮的薄荷香味,便精神焕发;迷茫时,我握着那半块橡皮,便信心陡增……我看到了吴美玲鼓励式的迷人笑容,也看到了其他同学惊疑和不屑的目光,但我努力着,努力朝一个目标前进。

高三上学期结束前,期末考试与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合二为一,在这场考试中,我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总分在全班72名同学中,排名第12,政治单科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吴美玲再次找到我,鼓励我:“我说你一定行的!不会错吧。只要你保持下去,考一个好学校,一点问题都没有!”

心灰意冷的时候,我收到了吴美玲那半块温暖我心灵的橡皮,那段温暖一生的友情。

篇6

父亲是公共巴士司机,那会儿流行叫驾驶员。父亲在当地的公交系统干了一辈子,今年正好60岁,就要退休了。

过去,父亲是单位里有名的安全标兵,几年也不出一桩交通事故,车开得又稳又快,人又爽朗,好多老乘客都认识他。这两年,父亲不知怎么了,总出事故,幸运的是,每次都不是很严重,但赔钱是少不了的,经常一赔就赔掉大半月的薪水。我和母亲都劝他别干了,办个内退回家休息算了。他不干,总是嘟囔着,没几年了,马上都退休了,干到底吧。

这次,说是他头有点晕,正巧一辆出租抢到他前面停下来,他一时没反应过来,就撞了上去,赔了2000多元。“你快回来吧,你爸说他经常头晕,我怕他脑子里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带他去医院看看吧!”母亲给我打电话。

第二天,我就从上海赶回了家。大学毕业后,我在上海闯荡了几年,总算是有了着落,工作也稳定了,总觉得父母不需要我的照顾,平时差不多半年回一趟家就行了,这次是第一次因为父母的需要被召唤回家。

刚下车,我就看到马路对面那个熟悉的老小区的门口,父母站在那里正向我招手,脸上笑意盎然。母亲穿着的那件花衬衫,还是很多年前我给她买的;父亲挥动的手腕上,套着一块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塑料电子表。我心头涌起一股自责和酸楚。

父亲还是像以前那样大着嗓门说话:“我都和你妈说了没什么大事,她非要给你打电话!”他点燃了一支烟,皱着眉,深吸一口。“还抽?你就是被这烟害的,烟抽多了伤脑子,你看你现在反应都慢了,要不然……”不等母亲把话说完,父亲瞪了她一眼。母亲把话咽了回去。

父亲是个老烟枪,老司机十有八九都好这口儿,用来解乏,年月久了,瘾也大,一天能抽掉一包。他舍不得花钱,买的都是孬烟。每逢过年,父亲都开玩笑要我送他一条好烟,尽管我也不赞成他抽烟,但还是瞒着母亲送他。

在我和母亲的坚持下,第二天,我陪父亲坐地铁去了一家不错的医院做全面检查。父亲居然是第一次坐地铁。平时他的生活轨迹乏味而节约:从家里带上母亲准备的饭盒和水杯,步行到公交站,坐几站到接班的车队。上班开车,回家睡觉休息。日复一日,循环数十年,公休日很少。从我记事起,节假日是父亲最忙的时候,大年三十晚上也不休息,为了挣加班费补贴家里。

因为是第一次坐地铁,父亲不知道怎么买票,在我看来极其简单方便的自动售票机,让父亲忙了半天。5元纸币塞了半天没放进去,这让父亲感到尴尬,直嚷嚷:“放平就好了,放平就好了。”为了保护父亲的自尊心,我故意告诉父亲我也不怎么会用,然后引导着他按照机器旁的说明步骤操作。当票和找零从出口掉出来的一刹那,我看到父亲像个孩子一样惊喜。

年轻时的父亲可以说是多才多艺:热爱音乐,嗓子亮,他唱的《乌苏里船歌》曾经连续好几年保持单位文艺比赛第一;懂乐器,二胡、月琴拉得有模有样;喜欢山水画,曾经为我做了很多描绘山水花鸟的小书签,让小伙伴们艳羡不已;会修理小家电,左右邻里谁家的风扇台灯收音机坏了,没有他修不好的。曾经,在幼小的我心里,父亲特别了不起;现在,60岁的父亲,连一张地铁票也不会买。

在秩序井然、自动化系统成熟的医院里,父亲反倒找不到方向了。我告诉他,如何使用自动查询系统查找要就诊的科室,如何使用导览标识系统,如何使用电子病历。父亲总有很多问题,我发现自己竟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他报以不耐烦,而是低着嗓子柔着声一点点为他解答。我一边忙着取检查报告,一边给父亲买了热牛奶和全麦面包。原以为检查要抽血,他没有吃早饭。这次看病,第一次感到父亲对我的需要,就像小时候,惧怕白大褂和消毒水味的我对父亲的需要一样。

好在就诊结果让大家都舒了一口气:颈椎轻度变形,职业病,加上睡眠姿势不佳,缺乏运动,还有多年吸烟对血管的伤害,造成颈后血管供血不畅,头部短暂缺氧而头晕。趁着就诊,我添油加醋地向父亲宣传了吸烟的危害性,劝他一定要戒烟。父亲若有所思却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

我必须第二天赶回上海,我想在离开前为父母做点什么。约上母亲,带着父亲,我给他们选购了最新款的慢跑鞋,嘱咐他们一定要适量锻炼。中午,我带父母下馆子吃了他们最喜欢的川菜,真的好久没有和他们一起出来吃饭了。

篇7

主演:潘长江、潘林生、周倜

2007年的贺岁片《别惹小孩》,讲述的是在城市“轨道”上的孙于与乡下爷爷一起生活的故事。潘长江饰演的父亲,生在农村,打拼在城市,他的儿子小志,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城市、被城市流行文化养大的孩子,而爷爷则是一个朴实的农民。影片将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中突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一幕温情的喜剧也因此拉开了帷幕。

暑假期间,“爸爸”(潘长江饰)和爱人因为工作繁忙,决定将儿子送到乡下父亲家。“爸爸”始终同父亲有些隔阂,无奈的他临走时交给儿子一部手机,叮嘱儿子有事打电话。过惯了城市生活的儿子小志,从没见过爷爷,对农村生活也很抵触。他忍受不了爷爷房间的味道,在场院里搭起了帐篷,同时拒绝吃乡下饭菜,只用薯片充饥。最让他无法接受的是爷爷家的露天厕所用的不是白色的卷纸而是报纸!难熬的第一晚过去了,第二天早晨,小志遇见了被父母送到农村外婆家的“小哑巴”婷婷和土生土长的村里孩子小军和豆子。小志的手机和“暴走鞋”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不久,小志和婷婷成为好朋友,婷婷告诉小志她一直怀疑是爸爸不要她了,才将她送到了乡下的外婆家。小志同情婷婷的遭遇,决定将电影光盘《头文字D》送给她。

隔天,小志在竹林边等婷婷,却被小军撞见。小军抢走了《头文字D》并把小志赶到了竹林里。当晚下了大雨,爷爷在竹林里找到了全身湿透了的小志。第二天,小志嚷嚷着要给爸爸打电话,爷爷只能背着他在村里转来转去地找信号,信号没找到,手机却没电了,小志彻底绝望了,只能继续农村生活。

几天后,祖孙俩一起去河边抓鱼,两人对着月光烤鱼,第一次敞开心扉。原来爷爷虽然因为爸爸在奶奶病故的时候没有回家看望耿耿于怀,却一直惦记着他。在爷爷的感化下,小志融入了农村生活,开始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在他和婷婷的帮助下,爷爷和三婆,两位孤独的老人化解了30年的矛盾。

小志去镇上给爸爸打电话,在村口遇见了小军。小军答应带路,条件是买冰激凌。于是,两人到了镇上,小志打完电话,给婷婷买了带葡萄干的工5克力,也给小军买了冰激凌。小军第一次吃冰激凌,大饱口福,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小军把抢来的电影光盘还给了小志,此时,爷爷回家发现小志不见了,在村里挨家挨户地寻找,不慎在竹林中滑倒,摔伤了腿。小志看到拄着拐杖在村口等待的爷爷,心里万分愧疚。他开始全心全意地照顾起爷爷,做饭、采药、熬鱼汤,爷爷吃着小志做的蒸南瓜,欣慰地笑了,祖孙俩终于和解了。

篇8

想跟他继续的他没有感觉。

跟我一起玩过玩具。

“对父亲的印象一直是模糊的、疏远的,甚至是矛盾的。我初中的时候比较叛逆,不好好学习,不回家,跟一些退学的社会青年混。那时候父亲在外做生意,因为我的事情特意赶了回来,把我从网吧带回家,打了一顿。这是我印象中父亲唯一一次打我。我被关在家里几天,父亲没有多说什么,又去外地做生意了。妈妈忙,也]有太多管我,那段时间是奶奶陪着我,跟我讲了父亲的不易,父亲为了付我的学费(我在自费的寄宿学校)多么辛苦。我当时内心是很不以为然的。

“我感觉自己深深的自卑――我不知道如何承担起我的生活;我还发现我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一个能力比我强、性格强势、能指引我给我依靠的女人,可是这样的女人却看不上我。我也觉得这种需求好像也不太对劲。我读过一些心理学的书籍,自我分析,这样的性格形成,跟我的父亲有关。”

听完A君的诉说,我给他留了个作业。“你回去跟自己的爸爸多交流,聊聊以前的事情,聊聊你对他的一些‘疑问’。需要注意的是:去发现一个真实的父亲,而不是妈妈或奶奶描述中的父亲。”

“真实的父亲?”对我留的作业,A君起初嘀咕着,一脸茫然。

他回去做了。“最近这段时间,我经常会在妈妈不在的时候跟爸爸聊,聊他那次‘出逃’。我才发现父亲完全不是原来我想象中的样子,不是妈妈口中说的‘懦弱、无能’――那次事件之后,爸爸(在咨询中第一次用“爸爸”这个称呼)在外打了几年工,什么苦都吃过,攒一些钱,就寄给妈妈交给债主。由于爸爸源源不断地还款,那些债主才不再来家里闹,而且爸爸从来没埋怨过妈妈对他的指责和怨恨。”

“我第一次看到了感受到了鲜活的‘爸爸’,在与爸爸的聊天中,一直感觉内心有东西在涌动、在活跃。我好像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

父亲是一个隐在家庭关系身后的角色,我们认识到的父亲,往往并不是真正的父亲,而是“别人描述中的父亲”,例如妈妈描述中的父亲、奶奶描述中的父亲

“真实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篇9

1.关于维持一种平衡的生活

我父亲常说……

保持平和与平衡是最难的。最难做的事,往往最值得去做。要总是保持平和。

我意识到他是对的,当……

生活变成大杂烩。当学习、工作、交友和一切交织在一起时。

――扎哈拉(加拿大多伦多)

2.关于遵从指示

我父亲常说……

我离家那天,父亲宣布要给我一些忠告。这是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我仔细听着,以为会有关于人生的哲学,结果他说的是:“大多数罐装和包装食品,标签上都会有做法指南。照着那个做。”当时,这似乎没什么意思。

我意识到他是对的,当……

我第一次给女朋友做饭,就是照着面条包装上的说明来做的,她对我的厨艺感到惊讶。

――克利斯・琼斯(英国)

3.关于学习新事物

我父亲常说……

你应该每天学一样新东西。

我意识到他是对的,当……

我离开学校后,不用每天被迫学习一样新事物了,我轻松极了。我意识到,可以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或去探索新主题。爸爸一辈子都在了解新事物,他身体不如从前了,但头脑还像以往一样敏锐。

――克里斯蒂(苏格兰)

4.关于女朋友太多

我父亲常说……

我13岁时,喜欢上一个女孩,我们经常见面。后来,我遇见了朱莉。我被她迷住了,但不想放弃另一个女孩……所以,我问父亲该怎么办。他回答:“有一个女人,意味着一堆问题;你想要两个,一定是疯了。”我当时接受了这个忠告,最后选择了初恋。但当我长大成人后,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

我意识到他是对的,当……

我30来岁时,有一段难忘的关系。我们像所有的恋人一样,有好有坏,都是我父亲提到的那种“问题”。但我们相爱,甚至计划结婚。有一天夜里我喝醉了,跟另一个女人上床,愚蠢地毁掉了这一切。女朋友立即跟我一刀两断,我简直糟透了。那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忠告。

――卡恩(德国慕尼黑)

5.关于充实人生

我父亲常说……

他有3条忠告:1.关键不是知道什么,而是知道谁;2.人生有和低谷,时不要太高兴,低谷时不要太低落;3.总有更强的,也总有更弱的(所以,参见第二条)。

我意识到他是对的,当……

我得到的第一份工作主要靠关系。我不情愿地承认,或许爸爸说得对,关键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知道谁!至于第二条忠告,那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得来的。人很容易只盯着自己没有的,但生活是如何管好自己拥有的。

――黑泽尔(美国纽约)

6.关于教育

我父亲常说……

上学不会提高你的智商,但能让你的智商变得更锋利。

我意识到他说对了,当……我毕业了。

篇10

感悟母爱

母爱就像一棵长青树,枝枝叶叶都写满了关怀和期待。长大的孩子像离巢的鸟,伴着母亲的叮咛飞向远方,母亲温暖的翅膀已不能守护儿女所有的天空,思念的长线却拴紧了母亲的心。

生活中母亲充当着我们的守护者,在我们彷徨无助时,是她伸出了臂膀。记得一次,向来没有记性的我忘记了带一张十分重要的通知回家给妈妈签名,我着急了,额角上汗珠不住地往下流,心想:又要挨骂了。妈妈瞧见了我那热腾腾的脸,便走来问我发生什么事。我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她并没有说出一点责备我的话语,而是耐心地为我出谋划策。我看着妈妈那亲切的脸,心中涌起了澎湃的暖流,泪珠便夺眶而出,汗水与泪水交织成一片。

那一次,我的生命中第一次为母爱流下了感动的泪。

父爱如山

即使是丹青高手,也难以勾勒出父亲那坚挺的脊梁;即使是文学泰斗,也难以刻画尽父亲那不屈的精神;即使是海纳百川,也难以包罗尽父亲对儿女无私的关爱……

从小到大,我很怕那些小虫,即使是不会伤人的,我也不敢去捉摸。那天,我在看电视,一只会飞的虫在客厅里飞来飞去,我左躲右闪,尽量避开它。当小虫飞到爸爸那里的时候,我爸爸一手把小虫抓住了,我望着他,只见他把手一举,把小虫抛了过来。那一瞬间,我吓得从沙发上跳了下来,哭了,连忙冲上了房间,父亲上来跟我说了很多要练胆子的话,但我根本没有听进去。第二天,我在睡午觉时,房间里一只黑色的蝴蝶飞来飞去,我用被子盖住了头。在一旁工作的父亲看见了,走了过来,没有说一句话,便把蝴蝶赶走了。我看着他远去的身影,明白了一切。

那一次,是我第一次深切明白到父爱如山,更似水。

陌路人

爱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传。每一个人都献出自己的爱,不断地传递下去,世界将无限美好和温馨。

记不起是何时,那位蘑菇头阿姨为我付的一次车钱,我牢牢地记住了。又不知是哪年的夏天,我也为别人付了一次车钱。那天,下着倾盘大雨。我撑着伞上了车,拥挤的人群中,一位妇女抱着她年幼的孩子上了车,隐约地听见她的喘气声。随着一阵“嘀嘀”声,那位妇女发出了有气无力的哀叹。显然,她的车卡没有钱。司机望着她,她用期盼的目光扫视着车上的人,但人们却无动于衷。正当她要转身时,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鼓起勇气把车卡递到她面前。她用感激的目光望着我,说了句“谢谢”。

蘑菇头阿姨与我,我与那位妇女都是互不相识的陌路人,但我们彼此之间却传递着一种人世间最美的情谊,交换着一颗最炽热的心。

那一次,是我第一次领悟到人的心灵原来可以如此的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