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3-03-31 23:5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篇1

1、择业观念趋于理性

三资企业依然是大学生较为理想的就业倾向所指,有54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毕业后到那里工作,其余依次为机关事业单位(13)、国有企业(12)、民营企业(10)、自己创业(7)等。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原因主要出于个人发展(88)和学有所用(60)的考虑,三资企业有较高的福利待遇,也是大学生对三资企业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此外,性格因素、家庭影响、社会舆论等也会影响大学生做出就业选择,比例分别为41、23、15、12。

但是,专家认为这种清晰更多可能只是大学生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复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人力资源研究专家阎嘉陵教授,复旦管理学院苏勇教授,复旦就业指导中心刘教师,在与此次调查受访单位宝钢股份集团人事处人员座谈时认为,在校大学生中对于择业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主要是大学生的自我设计,自我价值同企业的设计和价值之间存在矛盾。这种问题可能会造成以后的择业不当甚至于失败。

2、择业更有准备

不过,专家们还是从调查结果中看到了积极的一面。专家指出,这种结果的影响是两方面的,对大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变提供高薪水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来迎合大学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准备。其准备分为3种类别:

第一,应用型技能的强化训练和考证热。包括,中高级口译、商务英语、各类计算机等级考试、甚至连出国考试托福、雅思、GRE都成为了表示自己英语水平的标志,这一部分占80之多。

第二,互补型的学习。有的学生对于自己目前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满意,于是想补充相关的知识。学校开设的第二专业选修课就成为了比较好的选择。另外,也有不少同学偷偷地旁听他系的课程,或者选择程度比较浅的公选课的学习。

第三,各种经历都是使自己简历增色的砝码。这些砝码不仅仅包括以前所指的奖学金、荣誉称号等,而且更包括了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工作、学生活动中的工作、勤工俭学的经历、打工兼职经历、参与研究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等。

3、承担风险,未来不确定

求职的过程不像考试的过程,往往心中有底,而求职的过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学生们会产生迷茫。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职业前景缺乏比较清晰的理解。33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其职业前景如何,43的大学生对此不置可否,两项合计超过被调查整体的四分之三。了解自己职业前景的被调查者只有24。

目前大学生认为掌握职业发展信息并不完全。6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信息不完全,30的人没有注意过有关职业发展信息,了解职业发展信息的人仅占3。事实上,对于职业发展信息,许多大学生表现出渴望的心态。有46的人认为,了解这一方面十分必要,主张“应该了解一点”的人也不在少数,约为42。看来,因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造成一系列问题,如就业选择迷茫不定,不能把个人自我设计与所选择职业的岗位需要有机结合等,这是当前高校 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课题之一。

4、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大

从学生就职的单位来看,“贫富”差距比较大。大型跨国公司、国有企业、小型外资企业、国有事业单位等等,薪金待遇、所承诺的发展前途、工作的性质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个系、同一个专业、平时成绩不相上下的,在求职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培养比较健康的心态,学会心理调节方法,对于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也许由于很多“成功”的毕业生求职的经历给在校大学生一个错觉——高工资是大学生应得的,这种错觉容易造成今后求职中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因此,如何在学生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宣传是必要的。不能光把宣传目标集中在少数成功的大学生身上,他们毕竟是少数,而应该更加关心大多数普通的大学生。

5、重视继续教育

80的往届毕业生都表示希望能够继续参加研究生、MBA的教育,或者出国。这个时候他们参加教育的目的就比较明确。同时,继续教育对于职业发展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6、法制、道德观念比较被动,过于注重个人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在个别大学生身上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会反映在求职中,比如诚信问题。一些直研的同学会中途休学出国,求职的学生会擅自毁约。其实并不是不懂法,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而是观念比较模糊,一旦遇到了价值冲突的时候,就会失去方向,做出错误的选择。

篇2

【论文摘要】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对于完善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剖析了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关系,进而结合各阶段学习内容,提出了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设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2010年到2020年的这十年时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因此,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高校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鉴于此,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对于完善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目标定位

(一)职业生涯规划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在西方已成为学术界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Frank Parsons就开始对职业生涯展开研究,他在职业指导活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成为职业生涯理论的开山之作,其后,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纷纷对这一领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并对如何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职业选择理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模型、家庭职业的平衡、职业兴趣、职业人格特征、职业环境、职业锚等,其理论大致经历了职业与职业指导、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生涯辅导、生涯发展与辅导三个阶段。

简言之,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因此,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身资质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根据主客观条件制定出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1]。

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和学校相结合,在对学生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科学测评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实践训练的一个过程,帮助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真正了解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目标。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目标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个性化、系统化、长期化的连续性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其目标是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大学学制安排,开展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较准确的把握与定位,同时促进学校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和完善,具体而言[2]:

1.帮助学生自进入大学起就能够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专业定位;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学习观、就业观和职业观;

3.帮助学生确立大学各个阶段成长、成才的目标和任务;

4.使学生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能够稳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促进学风建设;

5.帮助学生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有更好的起点和追求;

6.追踪职业发展变化,动态了解社会对各专业的需求变化,尤其是专业知识的更新变化,从而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个人全面发展

(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奠定了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他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潜能和才能等),人的能力的发展是提高个人素质及全体国民素质的需要。二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能力只有在人的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人的社会性使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得以施展、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此,人的本质存在于人的社会关系中。三是人的个性的发展,是指人作为个体的独特性,发展个性就是发展个性才能,发展独创性和个别性,培养独立人格。

大学生全面发展,是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与社会进步的结合,即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之中,不仅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体意识,还要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力争做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个人全面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旨在帮助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真正了解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较准确的把握与定位。因此,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进行科学定位,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全面的定位,正确认识自身价值,施展才华,激发自我塑造意识,促使自己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创造社会价值。

三、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职业生涯理论家舒伯(Super)以人的发展阶段为基础,强调选择是一个历程,而非单一的事件,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成长(growth)——兴趣、能力阶段,探索(exploration)——明确、 实施阶段,建立(establishment)——稳定、进步阶段,维持(maintenance)——更新、改革阶段,衰退(decline)——减速、退出阶段。 转贴于

南京审计学院马德林等(2010)认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体现针对性、务实性和前瞻性,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成长过程、学习过程,采取全程、动态、跟踪式的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并结合大学学制和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以本科学制四年为例,对应各学习阶段,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划分为:专业思想辨析教育(大学一年级)、学习目标定位教育(大学二年级)、成长目标指导教育(大学三年级)和就业目标选择教育(大学四年级),并详细勾勒出个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

不过,笔者认为,以本科学制四年为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可以在整合各阶段内容和任务的基础上,进而划分为: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二年级的专业基础学习定位指导教育、大学三年级的成长目标指导教育、大学四年级至毕业后初期的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二年级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低年级阶段,该阶段的职业规划指导教育主要是思想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进行学业规划。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在新生入学伊始,做好新生入学和专业学习教育,帮助学生认知、认可专业内涵,提高专业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适应大学学习方式,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明晰本阶段学习目标(如顺利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同时通过人文通识教育和学术讲座,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另一方面,还应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文体活动、人生励志讲座等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正确认识自身价值,施展才华,激发自我塑造意识,丰富知识储备,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此外,笔者认为,新生经过一学期的洗礼和适应,可以从大学一年级下学期伊始适时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在全面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职业生涯理论知识,为个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等现象,笔者还认为应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灵活的专业学习机制,在该阶段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资质,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学习,既要鼓励学习优秀的学生转入其他专业学习,满足其专业学习欲望,又要引导学习困难、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的学生改换至其他专业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

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他们在完成上一阶段学习目标、比较清晰地认识专业知识学习结构的基础上,势必面临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就业的抉择,进入职业蓄势阶段,亦称为冲刺阶段。因此,在此阶段,应围绕职业蓄势这一主题,通过介绍、分析不同就业去向的形势,指导学生合理调整生涯规划,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更为清晰地目标,认识社会,全面发展各种素质,为后续的毕业夯实基础。

大学四年级至毕业后初期的就业指导教育,一方面既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通过职业测评,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认知,确立职业选择,分类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另一方面,在毕业后初期,不仅要积极帮助、指导未就业学生就业、创业,还要适时地协助已就业学生进行心理调试,适应新环境,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制定其职业发展规划。

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过程中,高校应结合优秀学生群体、普通学生群体和困难学生群体的需求和特点,从横向分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以按年级阶段划分为基础的纵向指导相互结合,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指导体制[4],同时亦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侯德勤.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力[J].凯里学院学报,2008(2):118-120.

篇3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定位

近年,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和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率持续偏低,就业现状令人忧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什么会出现此种现象?通过本次暑期调研活动,归根结底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及不能正确地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地解决此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目前的就业现状有所改善。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近期,复旦大学职业发展中心在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7所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2000余名的大学生中有176名同学对职业生涯规划很了解,但却不到总数的10%,有34%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定义不了解甚至从没听说过,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的竟然高达52.5%。种种数据表明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从而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准确的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

自我定位就是大学生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也就是要清楚的认识到“我能做什么?”以及“我最擅长什么”等。自我定位准确的同学与那些自我定位意识淡薄的同学相比,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较为明确思路的概率是比较大的。在上述被调查的2000余名的大学生中,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都非常明确的占总数的35%,对自己喜欢的职业和不喜欢的职业都非常明确的占16.3%,对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非常明确的占11.7%,十分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计划的占10.3%。多种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困难的现状下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自我定位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从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不能正确地规划和设计,无法正确协调好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毕业时被动地被推入就业大潮,造成了就业困难和频繁跳槽等现象。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主要对策

3.1 准确认识自我,做好自我定位

高校的扩招与普及使大学生的社会优越感渐渐丧失,竞争越发激烈,解决就业问题势在必行。目前,现在大学生中学习兴趣低、没有热情,上课逃课、缺课,生活无规律、精神状态不佳等情况普遍存在。在择业时,不仅欠缺竞争力,而且也很盲目,往往对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很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分析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自我定位意识淡薄、自我认识力度不够。大学生要对自己的实力和兴趣、性格特征等有一个清楚认识和正确的评价,了解用人单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状况,深入剖析自己和社会需求以及什么能力还需要自己不断加强、什么样的职业适合自己,要准确地给自己一个定位。

3.1.1 性格的探索

性格决定职业方向,做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职业,就容易取得职业成就。要了解性格和职业内在的关系,长期从事与自己的性格不匹配的职业,就会出现职业困惑、厌倦,影响自身职业的健康发展。

3.1.2 自身优势和劣势

成功的大学生求职,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自己的特长优势,大学生找工作,如果不把自己的优势放在参于竞争的第一要素,那是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的。

3.1.3 价值观的探索

有人看重通过个人奋斗、个人拼搏来获取成功;有人希望通过帮助别人从而得到别人的尊重来成就自己的事业;有人觉得平平安安有份稳定的工作更重要。这其中的差距就是各自的价值观不同。

3.1.4 自我最擅长技能的探索

用自己最擅长的技能去工作,就更容易成功;用自己最差的技能去参与职业竞争,就毫无竞争力而言。

3.1.5 职业兴趣的探索

兴趣越大,动力就越强。有明确的职业兴趣,才会有满足兴趣而源源不断地付出动力。

以上这些自我分析,旨在认识个体差异,深入了解自身,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突出自身优势,同时这种认识和分析还要全面、客观、深刻,这样才能合理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和“我擅长干什么”的问题。

3.2 大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也就是在自我定位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自我能力,从而能清楚明白“自己能干什么”或“自己想干什么”等。职业方向的定位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然而目前绝大数在校大学生并不明确“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去学”等问题,多数只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为毕业时的那一纸文凭而学习。深究导致这种普遍现象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对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认识和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这种无理想、无目标的学习,使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感受不到太大的压力,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很好的规划,那么他们就会加强学习和实践的针对性,有意识、有目的去根据理想职业的特点和目标岗位的需求,获取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或者适时进行自我调整,从而为将来的就业做好相关准备。所以,从一进大学开始,大学生要时刻关注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并结合自我定位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做好规划。

篇4

关键词 自我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83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ath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Self-management

XIAO Mi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the complex, which i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made an urgent request.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career planning, b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management to analyze its use in the career planning. Finally, the specific path of development of career planning,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self-management; career planning; development path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重要时期,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开展积极有效的职业规划,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水平,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要的问题。

1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模糊

本文对四川某高校一文科学院238名学生进行调研,调研显示(图1):从长期目标来看,对“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学习与工作计划非常清楚”的只有4.13%的同学,49.59%的同学对于未来3~5年的目标是不太清楚。学生普遍存在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和长远合理的路径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时缺乏前瞻性。

图1

1.2 大学生对自身认识不清

调研显示(图2),“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的只有7%的同学,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等课程教育后仍有27.7%的同学对自己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不了解。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观意识不强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图3),学生了解职业知识主要还是来自于学校和父母的安排,如单一的从学校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提供信息和父母平时与自己谈论以后的工作问题处了解的信息,自己主动通过查阅报纸、杂志和书籍、互联网阅读等形式还属于少数人采用的方式,因此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方面是比较被动地接收,主观意识不强。

图2

1.4 大学生求职可能遇到重重困难

调研显示,学生认为应聘中可能会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工作经验和缺乏面试技巧,比例占有37.9%,同时还认为求职中语言表达能力差、社会关系不足和知识面窄的比例也分别在10%以上。这些都导致学生在求职中不自信,遇到了重重困难。

2 “自我管理”及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自我管理是学生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学校与教育者的管理,根本解决问题更需要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大学生自我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的自我学习管理、自我生活管理、自我发展管理、自我人生管理等。“他律”和“自律”是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的两个方法,将传统的学校、教育者的管理(他律)转变为管理(他律)与大学生自我管理(自律)的高效结合,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新方法。

钟谷兰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觉知与承诺、自我探索、工作世界探索、决策、求职行动和再评估。工作世界探索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其余内容均主要来自自身因素。因此将自我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六个模块,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管理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实效性。

图3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路径

3.1 发掘自身优势,做好自我学习管理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为学生本职工作。作为大学生的自身优势,最重要的还是要在自我学习管理方面具有优势。问卷显示:学生认为其优势为专业知识、考试证书和技能认证、学习成绩等学习方面一共占有57.5%。同时69.8%的学生认为修双学位能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个人目标,可以合理的对第二专业进行选择,以增加职业选择广度。学生可以通知专业课程学习、实践锻炼,发现并找到自身在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等自我优势与劣势,注意在实践中尽量发挥自身优势,做到自我学习与自我优势的紧密结合,将大学时间价值发挥最大化,从而能力实现全面化。

3.2 拓宽培训渠道,做好自我发展管理

根据问卷反馈,当前高校普遍采用的安排学生参加“成功企业经理人讲座,成功心理学训练课程的培训”已经不再完全适应当前新时期学生的需要,只有11.4%的学生认可该培训渠道。学生普遍希望能拓宽培训渠道,未来有机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自我发展管理,主要渠道有:到企业实习锻炼,与更多名企业新人沟通交流的培训;潜力能力提升的培训;到企业人力资源专业提供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求职技巧等多方面的服务。培训是学生自我的课余学习,也是对大学专业课程学习的较好补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所需能力进行对接。因此学生应该提高培训意识,根据自身规划与需要,积极主动参加相应培训,做好自我发展管理。

3.3 提高规划意识,做好自我生活管理

由于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个人的学习与生活管理上,因此在做好学习本职工作时,学生也需要对个人生活方面进行规划,充分发挥平时学习与日常生活管理的主阵地作用。大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具有“时间、空间、自我”三位一体的特征,随时随地从学习、生活、工作到人际关系以及感情的建立,实行全面的自我管理。大学生学习之外的时间较灵活且充裕,因此如何更好地规划课余时间,做一些兴趣和专业之外的实践与锻炼,对于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尤为重要。自我生活管理能力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学生个人能力是否突出的重要内容。

3.4 提高个人能力,做好自我人生管理

调研显示,35.6%的学生认为在找工作时,企业主要看重的个人能力,有19.2%的学生认为企业更看重的是履历。46%的学生认为能力中最关键的三种能力主要是英语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所以做好人生管理,在大学阶最主要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英语能力、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尤为重要。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看,除了以上具体能力之外,大学生还应该全面培养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真正做好自我人生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清芳.服务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4(3).

[2] 刘艳,陈华平.基于“三维资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4(2).

[3] 林胜男,王永利.“80后”大学生班级自我管理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4] 徐敏.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J].教学与职业,2014(4).

[5] 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9(9).

篇5

【关键词】社会资源;大学生;职业规划;实践;平台

2007年12月,教育部下发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培养过程”。 2013年被誉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节,在面临学生就业的困局之中,高校如何提升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引导力,从而帮助学生高快、更好就业,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笔者以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搭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为例,探讨从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出发,如何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通常意义上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了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的质量,更直接影响到其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主人翁意识,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相结合,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概念和意识,愿意为社会发展付出积极的努力;高校要指导学生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短期、中期、长期的计划,要求在学生的思想品质、专业技能、基本知识、职业技能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和塑造,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并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实施职业发展短期计划,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职业信息的搜集能力和理性的职业生涯决策能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原则

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与发展的工作理念,提高职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以市场为向导,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以服务为载体,结合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促进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教育为目标,将职业发展教育作为学生人生指导的一部分,贯穿大学教育过程的始终。 [1]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一)确立教育体系构建方向

(1)角色化

指导学生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从大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学生的角色转换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后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在将“角色转换”从课堂延伸至课后,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当中,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从大一到大四探讨和学习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和发展需求。

(2)专业化

确立专业化的师资力量和专家团队。团队成员应涵盖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商管理等学科方向。团队成员的纵向结构也应该覆“理论派”和“实践派”;团队人员进行侧重分组,针对不同的学生组进行不同的生涯唤醒教育,争取有效劳作实践;深入开发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模式和课程指导方向,开设“1:1真人模拟课堂”,编著适用性强的“专业教材”;建立良好的信息资源反馈机制,在教授学生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同时,通过网络媒介等手段,对学生接受培养后的个人变化和社会认可进行跟踪调查,形成可行性报告,将实践反馈于教学。

(3)系统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应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将文化素质教育体系融入到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当中,形成“全员参与,全员教学”的模式。学院设立专门的机构,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导航站等,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供便利,形成从教职员工到学生团队一站式服务体系。

(二)确立教育模式涵盖内容和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专业课程教学,在分析了行业竞争模式和职场现状之后,学校确立教研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在有针对性的授课备课前提下,按照以下内容编排课程结构,提交授课方案。(1)教学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2)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3)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描述;(4)指导性教学课堂的安排与建议;(5)实践性教学的配置要求;(6)有关教学实践的成果小结和说明。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平台体系的构建

学校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除了按照社会需求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目标内容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理学院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实践体系构建中,强调学生的实践模块建设。经过多次研究和探索,建立起“校内合作”“校政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学生参与实践的平台模式。

(一)校内平台建设

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难脱离“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问题,在学生实施课堂教授技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为解决学生入校对大学生活的“迷茫态”,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从校内构建大学生发展平台。首先,在大一新生教育系列课程中自主开发的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新生入校定位”、“新生迷茫期调节”、“如何适应大学校园”“大学生生涯规划”等方面,从课堂上以讲座的形势使学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学校还设立了相应的学生机构――大学生就业创业导航站(以下简称导航站)为学生找准“职业生涯定位”提供服务。针对大一的新生,导航站主要开展“友情互助月”活动,如:在每年十月份,组织大一学生参加“十元钱过一周”活动,在活动中给每个参与者十元钱(参与活动一周左右开支均算在十元钱内),可利用这十元钱进行投资,如卖报、卖花等,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在一周内顺利通过考核。参加活动的学生王某说:“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学会了如何‘钱生钱’,也教会了我们要学会开源节流,对于刚刚进入到大学的我们来说,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快的成熟起来。”

经过一年的课余实践,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针对大二的学生,学校在课程上更多的设置人文素质类的课程让学生在文化素质方面有一个较高的提升;另外导航站在针对大二的学生群体也跟进了相应的“商务礼仪培训”“办公室office三大件应用培训”“应用软件培训”等培训讲座和培训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职场预演练”。

另外,大学生就业创业导航站在课余时间开展“角色互换”“职场真人秀”“非你莫属”“模拟面试”“就业信息咨询月”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其在大学学习期间,以主人翁的姿态在模拟环境中体验职场信息。为实现学生的角色转换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校政合作平台建设

在团中央传达相关文件精神之后,全国各地地方政府和高校都在大力推广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学生在经历了大一大二的较为全面的教育和培训后,大三面临就业、创业还是考研的职业发展选择。针对有 “预创业”意愿的学生,学校与成都市就业局及其下属相关部门共同为学生搭建了“校政合作平台”,为追求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政策帮扶和技术支持。此平台通过开设“SIYB创业培训课程”“SYB创业实训课程”,让学生通过在课程中与知名企业创办人的接触和学习,给自己的创业路制定合适的发展方案。

以美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潘某为例,他在大学四年学习生涯中,先后成立了“汽车人广告工作室”和“一点通广告工作室”,主要经营接办各种广告媒体平面设计与制作,但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在参加了“SIYB创业培训课程”以后,他总结了自己之前的经验教训,结合创业导师的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开办了“三点一四广告设计公司”,并已成功运营六个月,承接业务总额逾百万元。

(三)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大四的学生实践培养模式可以相对多样化,在接受了前一个阶段的摸索以后,学生已基本确定发展方向,所以,在后期培养中,我校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通过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定位相结合的教育培养,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在学校的“实践基地”,完成自己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后一步――迈向社会。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对即将走向社会,需要投身职场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职能和技能培训;根据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加强校内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力度,要求每一个老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保持“每日一次问候,每周一次交谈,每月一次技术帮助”,力求让学生在“实践基地”能够以最快速度适应工作需求。2013届毕业生黄某在金坐标景观设计公司实习过程中(该公司与学院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积极参与各景观小品的设计,并跟随总设计师亲临施工现场,实地勘测,其设计方案在经过同事和领导的修改以后为公司竞标成功,这些经历都让他受益匪浅。在实习后期,凭借其自身努力,他与该公司签订了三方就业协议,留在了该公司发展。

这仅仅是“校企合作平台”搭建过程中一个很小很常见的故事,学院也力争在做好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同时,增加校企合作的单位和方向,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职业生涯”服务。

为大学生构建一个适合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平台,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在构建实践平台的过程中,以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一直朝着创造和发展处一个“自助式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使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涯中能得到一个全面的提高,使家长放心,让社会安心的方向在探索和发展。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125-01

本文以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为范例,就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进行探讨。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该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2008年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11年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以下内容进行的完善。

1 课程性质及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学院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将就业与创业的理念融入到学生四年的基础课及专业课程学习中,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该门课程总学时40学时,课堂教学32学时,实践课8学时,总计2.5学分。本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课程,旨在通过对学生开展系统的择业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帮助大学毕业生了解社会需求信息,具有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就业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效的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 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16学时,在大一上和大二下学期完成)。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思考大学生活和学习的意义,规划好自己的大学时光;明确职业及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职业的特性;意思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

就业指导(24学时,在大三上和下学期完成)。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生在就业过程应注意的事项;了解职业成功的因素,正确对待就业中的挫折,做个成功的职业人。

3 课程考核

(1)在考核内容方面,要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职业发展规划是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需要评价的是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包括对个人和工作世界的了解程度、短期和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2)在考核重点方面,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加强过程评价。提倡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的自我了解、职业了解和职业决策过程。

(3)在考核方式方面,要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知识可以使用考试等量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实际的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老师和学生的访谈等方式进行。

(4)在考核成绩方面,采用平时成绩和考察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40%,考察成绩占60%,评价成绩采用五级制,任课教师在课程结束后给出成绩并录入系统。

4 教学模式

(1)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它的经验课程属性更为重要。

(2)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3)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可以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优秀毕业生、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篇7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定位 综合素质 竞争力

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上升较快,就业的总体形势持续看紧。200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200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338万,2007年为495万,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水平一直保持在70%左右。从这个数字上来看,每年都有几十万毕业生不能在当年找到合适的工作。从总体上看,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高校的本科毕业生中约75万处于待业状态,2005年上升到95万,2006年上升到106万,呈现出年年递增的趋势。与此同时,近年来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的矛盾现象,导致“有人无事干”和“有事无人干”的局面。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本身职业生涯规划处于薄弱状态,缺乏高水平的教师,缺乏科学具体的计划和安排,尚不能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规划服务,社会也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由于缺乏足够的指导,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想法和文字层面,大部分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自我发展规划,对自己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其实就是“人生战略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战略选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整个时期,是在他们最重要的黄金时代所做的全面系统的人生规划。毫无疑问,这一规划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确定奋斗目标;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指导大学生的职业定向,明确奋斗目标。

职业选择是人生价值的初步定位,能够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一进校门就能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科学地评价与认识自我,合理地选择职业方向,瞄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方向,有意识地锻炼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样的职业生涯才有可能是精彩的。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青春期,各种心理矛盾冲突相互交织,是一个迅速趋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现代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第一要务。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是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落脚点,以一种长远的发展眼光指导生涯规划,使学生终身受益,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单一专业倾向的人才培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否具有健全人格,是否善于与人沟通和交往,是否对工作倾注激情与责任等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是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设计未来,并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立足当前,形成个性化的自我培养与锻炼的教育方案。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

1.学生自身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1)了解市场变化,转变就业观念。

如何应对就业压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针对我国从传统的毕业分配到今天的毕业生市场化就业,在这历史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在形成,国民经济在发展,这要求我们不能用计划经济只有几十万毕业生时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现在毕业生碰到的问题。大学生需要正确处理好职业生涯理性设计与就业盲目从众的矛盾、求职的高薪期望与就业岗位低报酬现实之间的矛盾、社会就业大众化趋势与大学生精英意识之间的矛盾,重新调整就业思路,降低择业时的高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观念,辩证看待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机关和基层、外企与民营、事业与企业等用人单位,把目光锁定在能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各种领域、各种所有制、各种层次的单位。

(2)了解职业需要,准确自我定位。

在正确对待职业分工和职业差别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准确定位,选择工作和职业。了解职业的内涵和职业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明确目前的专业学习与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全方位地获取职业需求的动态信息,详细了解各种职业的性质、任务、待遇以及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条件、要求。对于职业内容进行研究并了解各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储备、能力结构和发展前景。在对自我的学习能力、职业兴趣、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定位,从而使自己有的放矢地学习,充分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为今后职业理想的实现做好准备。对大学生求职而言,文凭固然重要,但不是求职的惟一条件,知识最新化、能力综合化、身心素质并重化才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深化知识、转化知识、更新知识、重组知识、提升能力、重构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只要给自己找准恰当的定位,制订适合自己的长期职业发展规划,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那么成功一定属于自己。

(3)切合自身实际,制订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特色研究方向与重要内容,是指导对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和职业发展道路所进行的设计和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确立阶段性或长期职业目标;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方式方法;明确将要进行的调整和各项准备、具体步骤。学生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立行动方向、行动时间、行动方案的具体步骤分四步:一是评估自我。学生需依据自我和他人的评价,借助职业兴趣测试、职业能力测试、性格气质测试,加上自我探索和多方面的分析,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类型、职业能力有较正确的认识。二是确定目标。学生要从自身个性特征、所学专业性质、职业社会需求、家庭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短期、中期目标。三是拟定规划。根据总体目标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分阶段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制订出发展计划和实施措施。四是调整规划。大学生在实施具体计划的过程中,针对社会环境和自身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奋斗目标及其实施措施。

2.学校要加强师资建设,提供专业化指导。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一般都设立专门机构,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呈现职业化、专门化、高素质的特点,学生一进校,就接受了较为系统和严谨的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也日益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高校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毕业前夕开设几节就业指导课、组织几次招聘活动等,而应从学生入学起就进行职业规划的具体辅导与咨询。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学校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

(1)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全程的规范化的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队伍。美国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成功的特点之一就是教育内容的规范化。因此,开发与完善小学、中学和大学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是我国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急需跟进的工作。国内的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在师资队伍不健全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专家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此外,就业指导应贯穿大学学习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按照认识自己、认识职业、人职配备的原则进行分级指导。

(2)学校要尽量创造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团队训练。团队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等。学校的职业规划指导者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团队训练,学生团体活动以及一些讲求团队协作的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使学生明确个人分工,了解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完成既定任务。

3.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职业生涯指导已经成为一个专门职业,从业人员都是持证上岗。而在我国,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生涯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相当多的理论还采取拿来主义,没有创新和改进,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效率不理想。因此,我们国家也要大力推行和建立职业生涯指导职业的认证制度,优化人员结构,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职业生涯指导的服务机构,完善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持续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处于个体成长的特殊发展阶段,是一生中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为大学生的终生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大学生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才能在以后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贾金玲.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第15卷第4期,2005.12.

[2]王官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3]王荣发.职业发展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篇8

Abstract: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ave emerged in China's economy, an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i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and harmony of the society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and the sense of happ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in colleges shoul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set up scientific career development concept guided b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optimize the value orientation; to promote the learn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ness; to change traditional thinking, and adjust the career goals,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and achieve the coordination, matching and integ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erprises and economic society.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经济新常态;职业发展观;就业质量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economic new normal;career development;employment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209-03

0 引言

大学生就业是教育领域的民生工程,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唯就业率论”,即是以“就业率”为就业指导工作的指挥棒,忽略了对学生职业规划、兴趣、性格、价值观等因素的考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出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业率已经不能作为评价就业质量的唯一指标,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幸福感成为就业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观,在就业指导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人职匹配”,如何在保证一定的就业率,保证社会稳定的情况下提高就业质量,达到大学生个人和企业以及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匹配、融合,是当前就业指导中需要考量的问题。

1 职业发展观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1.1 职业发展观的内涵

职业发展观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所谓职业发展观,从企业方面来说,就是要为其成员构建职业发展通道,使之与组织的需求相匹配、相协调、相融合,以达到满足组织及其成员各自需要,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目的。职业发展观的核心,是要使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和组织需求在相互作用中实现协调与融合。

1.2 科学的职业发展观

科学的职业发展观应该是社会的、全民的、可持续的,科学的职业发展观不能只着眼于眼前个人的需求和发展,必须要与社会、全民的需求相匹配、相协调、相融合,科学的大学生职业发展观,是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同时满足,高度统一的发展观,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共赢的发展观。

1.3 职业发展观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

对大学生个人而言,职业发展观离不开职业价值观,职业发展观的方式方法离不开职业价值观,特定的职业发展观衍生特定的职业价值观。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观是大学生对职业的目标、态度、价值取向、未来发展规划的总和,职业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职匹配”,是要使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和组织需求在相互作用中实现协调与融合。职业发展观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人,而是长期的、全方位的、全社会的、全民的,使个人主观需求如个人生活需求、职业幸福感、社会认可程度等以及社会需求的统一。职业发展观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在职业中表现出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观的引导和教育是经济新常态时期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

篇9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

教育部提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旨在进一步提升职业发展教育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和创业。

职业发展教育是大学生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职业发展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和理念,提升全面素质。对学生而言,在此时期接受全方位、科学系统的职业发展教育,有利于明确人生目标、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成功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学生准确定位并使其学习更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与应对竞争的能力。对学校而言,职业发展教育有助于高校树立自己的品牌,提高学校竞争能力。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成了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和重要指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成功率,也就提高了学校整体就业率和学校声望。对社会而言,建立健全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减少社会人力资本的浪费;有利于实现就业渠道多元化,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控制人才在市场上的高流动性及流动的无序性。

“以人为本”职业发展教育,是指从大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对其进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教育工作,是在高等教育环境下的全程化职业指导。其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激发大学生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职业胜任能力,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具有序列性、发展性的要求,分为三个阶段:

1 初期阶段;帮助学生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性质、专业能力要求、专业学习的价值和专业前景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与潜能、优势与不足,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习通用性技能,提高基本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专业准备。

2 中期阶段:帮助学生自我拓展,培养学生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事业观。通过开展职业测评、组织职业咨询、职业信息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职业,根据自身条件、职业志向和未来职业的发展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和督促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决策,推荐和鼓励学生参加职业培训、社会实践、创业锻炼等活动,拓展职业知识技能,提升自我素质,培养高度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3 后期阶段:帮助学生自我发展,树立开拓务实的职业观、创业观和择业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决策的修正,帮助学生形成现实而正确的个人职业发展评价,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通过毕业实习、个人辅导、职业信息的收集和选择、就业技巧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成熟度和职业行为的“自主、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实现人生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内在统一,鼓励他们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行业建功立业,完成向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二、以“以人为本”理念构建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体系

1 构建多层次的职业辅导体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从就业指导转向职业辅导,意味着就业工作从经验型向专业化的转变。职业辅导在我国是一个快速成长的新生事物。相对于以前的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职业辅导的兴起标志着就业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就业工作理念有了深刻变化。要开展好职业辅导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国情、校情,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辅导体系,推动职业辅导的全程化、拿霉盖;建设一支具有综合背景的校系两级师资力量作为保障,促进全员关心学生就业局面的形成。

面向大学生的职业辅导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基本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的意识,探索价值观和择业观等,从而能够积极地规划大学生活。第二个层次是职业辅导的提高教育,即帮助一部分有更高专业需求的学生掌握生涯探索的工具和技能,深入系统地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鼓励他们积极开展职业实践等活动。第三个层次是面向毕业生开展的就业指导,比如关于本年度就业的基本政策,求职的基本技巧和技能,职业素养的提升,等等。

此外,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职业辅导工作,引导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涉及择业观、价值观、成才观等问题,还涉及学生对自我、职业的科学认识以及求职技能、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能力等。这就要求职业辅导必须从经验型向专业化转变。职业辅导队伍应该是一支多学科背景的专业化的队伍。

同时,要积极建立校系两级职业辅导师资队伍。努力推动院系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要把院系就业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放在与学校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调动学生系统、教务系统等资源,真正实现职业辅导工作的全员化;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生工作及教务系统等在组织、资源、思想等方面的优势,互相配合,统筹协调;推动职业辅导同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融合。在条件成熟的学校,要把学校一级的就业工作部门作为学校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师生的实践基地。

2 构建系统化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就业指导课要贯穿于大学培养的全过程,这既是由就业指导课教学目标所决定,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就业指导课应从新生开始,实现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进行,贯穿在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在贯穿全程的基础上,还要讲究针对性。根据不同阶段,就业指导内容应各有侧重,如,一、二年级为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技能培训阶段,主要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就业指导课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三年

级着重就业技能培训及自主创业、考研、出国等就业方式的指导。四年级注重就业政策的学习,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信息的搜集,求职准备、择业技巧、心理调适、职业测评等具体问题的指导和实用战术的训练。

3 构建科学化职业发展教育评估体系,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

为了把职业发展教育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要引导高校有效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并逐步向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目标发展。这就需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评估,其中首先要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应该全面系统地反映职业发展教育的工作内容,准确体现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上来,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与职业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把学生是否得到良好的职业指导、满意的咨询服务和职业意识、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作为衡量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指标体系还应体现高校教学的中心地位,使职业发展教育能促进各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4 构建有序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是开展职业规划大赛。职业规划大赛整合职业测评、生涯人物访谈、职业咨询、团体辅导、作品展示与比赛等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有力宣传职业规划的意识、理念和方法,起到了较好的启蒙教育作用。当然,职业规划大赛也要与时俱进,要根据不同地区、学校特点不断丰富其形式,逐渐将重点放在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上,围绕增强大学生的可就业性和社会适应能力下功夫。要进一步取得政府和用人单位的支持,通过大赛这个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乃至就业机会。

篇10

[文章编号]:1002-213(2013)-10-0-01

2007 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通知,提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高校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

目前,梧州学院在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个过程中存在严重不足,如大学生对该课程建设意义认识不够、执行不力;就业指导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薄弱,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学院的教学形式与手段不够丰富等,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发展与教学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对教学进行实践和探索,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课程教学的认识和意义

据调查得知,大部分已经参加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的学生对课程意义认识不深,学习目标不明确。主要原因是大多上课形势为座谈会、讲座等在大教室进行,由于人数较多,教师讲课时间和内容有限,因此很多学生对课程应付了事,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效果很差,以至于毕业时出现意向迷茫,就业困难等现象。虽然学院近几年整体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但是毕业生就业质量却没有明显的提高,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学院在课程建设上不够规范化,以至于毕业生在校期间未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因此,大学生对于课程建设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是了解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首要条件。

二、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1.以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为教学理念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主,二是以教师为主。梧州学院在课程设计、内容选择、方法运用等方面都要紧密围绕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发展需要,方法必须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教师上课的乐趣。增强对就业知识的兴趣,了解就业政策、了解职业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了解求职情绪变化和学习压力管理方法,从而合理的规划人生发展规划,明确人生目标。而教师方面不能单单注重完成课程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应注意坚持以育人为本,传达社会就业形势,以人生的价值观引导和知识教学相结合、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观念和行为相结合之外,还应注重教师自身的发展,实现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

2.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目前,梧州学院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以辅导员和就业办公室教师为主,由于辅导员和就业办公室教师均毕业于不同类型的专业院校,且辅导员岗位人员流动较大,因此,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的教学就会出现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偏低,且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因此,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必须要采用派出进修、考察、学习等方式大力加强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培训,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三年内确保一半以上教师具备职业指导教师证书和心理咨询师资历。在一定范围内,考虑对部分表现优秀的辅导员转入专职教师岗,以便稳定教师队伍。

3.合理使用教材和做好教学课件

教材和课件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一本好教材是至关重要的,几年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基本上采用上级推荐使用的教材,由于教材通用,更新较慢,针对性也较差,容易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我国国情,恰当的采用教材观点,参考其他书籍、资料,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社会案例,认真做好课件,这样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程。

4.探索多种课堂授课方式。

首先,限定人数选修。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大一新生限定选修人数为30人,第二阶段为大二学生限定选修人数为20人,第三阶段为大三学生限定选修人数为10人,第四阶段为大四学生,限定为一对三的就业指导。不断探索和创新课堂管理和教学。

其次,教学方法多样化。针对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大一学生基本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进行讲授;大二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进行授课;大三学生着重在实践走访、素质拓展、报告评估、总结分析等开放式教学为主;大四学生重点以自我体验、撰写简历、模拟面试、社会调研等方式。

最后,不定时的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优秀毕业生、专家、企业家等开展讲座。开发网络视频授课,邀请校友、知名专家、企业家网络视频授课,利用网络视频方式与专家面对面的互相交流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

三、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学院要高度重视,只有学院重视,教师队伍才能健全,课程建设开展才能够顺利;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忽视这个问题,那么在课程建设上会遇到不可想象的难题和各种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