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报告怎么写范文

时间:2023-03-15 09:0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据分析报告怎么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据分析报告怎么写

篇1

做文案是Word所长,处理数据则是Excel所长,虽然直接使用复制粘贴就能把两者的数据复制到对方那里,但是不同情况下,那样做的效果很可能不利于我们后期的工作,比如我们在Excel中更改了数据,Word里不能同步,数据还有效吗?所谓强强联手,互通有无很重要。

联袂出击 要的就是同步

首先要明确同步的数据,对于变动的数据,如销售记录是随时间更新的,针对这样的数据就不能用简单的复制粘贴。启动Word2007,选择合适的模板新建文档。点击切换至“插入”选项卡,点击文本栏中“对象”下拉菜单,打开“对象”窗口,点击“由文件创建”标签页,单击“浏览”,找到并选中上期制作的Excel文件,点击“插入”返回,勾选“链接到文件”项,点击“确定”就导入成功了(如图1)。日后即使改动了Excel表格,Word中也会同步更新。

表格美容必不可少

数据的导入还只是个开始,由于Excel和Word中表格结构的不同,Excel文件插入Word后,默认的显示效果往往不理想:不是字符太小,就是表格不居中,这样当然不好看。双击表格,Excel会自动启动并打开插入的原文件,在Excel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表格的行距、字符大小等,每做一个调整,Word中的数据也会随时跟着调整,直到满意为止。如果发现Word中数据或格式等没有变化,可在数据表上点击右键,选择“更新链接”。

简单分析 表格题注要注意

将Excel数据表插入word主要是做数据分析,这就要标明各数据表的名称,以免导入多了造成混乱。方法是在数据表上击右键,选择“插入题注”,根据需要在打开对话框中设置题注名称、位置、开始序号等,点击“确定”即添加成功。本例中,所有参数一律保持默认,则Word自动在数据表上左边显示“表格1”字样(如图2)。

小技巧

在word里用Excel处理表格

除了导入已有表格,在Word中还有一招,就是直接调用Excel命令处理Word里的数据。同样点击切换到 “插入”选项卡,在“表格”下拉菜单中选择“Excel电子表格”。此时,Word就会自动插入一个Excel表格,默认情况下,该表格处于编辑状态。此时,Word的选项卡也发生了变化,点击任意一个选项卡,会发现所有命令居然都是Excel命令!这正是Excel表格的优势所在。

篇2

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简称“I卷”)最突出的特点是与新课标“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理念呼应,设置选考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能力。本文以2013~2015年I卷现代文阅渎选考题为例,从题量、题型及文本选择,能力层级及考查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助力于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

一、选考题题量、题型及文本选择

2013~2015年,文学类和实用类两类文本各设置四道题,其中多项选择题一道(五选二),非选择题三道,分值为25分,占试卷总分的16.7%。两类文本的文字量均在1350~1800之间。

2013年以来,文学类测试文本均为小说,实用类测试文本均为传记。所选文本文质俱佳,具有典范性,且能给予学生“正能量”。以实用类文本为例,所选人物分别为“飞虎将军”陈纳德、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大学教授朱东润,这些人物及其事迹“对学生都具有某种人生启迪或励志作用,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选考题能力层级及考查点

第1小题能力层级为C级,这道题“借鉴美国PISA考试分层级给分的方法,即根据各个选项的难易度赋分,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简单地区分正确或错误”②。按照最符合文意、符合文意、部分符合文意、不符合文意、完全背离文意设置了5个选项,考生从中选2项。选最符合文意项,给3分;选符合文意项,给2分;选部分符合文意项,给1分;选不符合文意项、完全背离文意项,给0分。纵观2013~2015年文学类第1小题的15个选项,其考查点大体有五类:人物行为、语言、心理活动、细节描写等体现出的人物性格,小说情节,小说写作技巧(侧面描写、神情描写等),小说主题内容、情感态度、作品的风格特色,人物行为蕴含的思想情感或心理活动。实用类文本第1小题共9个错误选项,这些选项错误设置方式大体有6种: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强加因果、夸大其辞。

选考题第2、3小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层级为D级,侧重考查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审美能力,重在感受、体验、品味、理解。2013年以来,考点聚焦于两个方面: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层级为C级,侧重考查学生筛选、整合、评价等对文本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考查点聚焦于分析综合:或为原因分析,或为观点(文本特征)分析。

选考题第4小题为探究题,能力层级为F级。这是一道需要考生在材料研究、探讨、分析、整合的基础上,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体现高中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试题具有开放性,允许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不同的观点或结论,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同时,也具有限制性,一般要求考生从文本中挖掘隐性信息,结合文本进行拓展探究。

三、思考和建议

(一)文本选择:稳定不变还是稳中求变

2013~2015年,文本选择一直稳定不变:文学类为小说,实用类为传记。从体现公平性的角度讲,“由于高中课改是逐年推进的,每年都有新课改实验区的学生首次使用课标卷,如果所选文本的文体变来变去,对后进入课改地区的考生显然不利”③。但从选考题对高中阅读教学及学生日常阅读活动的导向来看,“高考试卷中的文体对学生平时的阅读产生着很大影响。因此,为了鼓励多样化的阅读,引导学生吸取更丰富的文体营养,高考试卷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阅读文本过于单一,势必限制对隐含在丰富文本类型中的表达智慧的吸收”。

建议增加散文、诗歌、戏剧,新闻、报告、科普文章入选高考测试材料的几率,有效遏制高中选修课教学中的文本偏废现象。通过文本选择的多样性,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如通过传记阅读,懂得关注基本事件、典型细节以及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新闻阅读,懂得关注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关注事实和观点的关系;通过科普文阅读,懂得关注具体科学知识以及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情趣和智慧。

(二)能力层级与考点设置:重文本特质还是重能力层级平衡

文学类文章以“鉴赏评价”为主,实用类文章以“分析综合”为主。如果重“文本特质”,2013~2015年的选考题对两类文本各小题能力层级的预设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重能力层级平衡,看检测实效,试题就值得商榷了。据河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统计,“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河北考区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小说《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选做的试卷为10,742份,占总数的2.7%,平均得分为9.77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是《飞虎将军陈纳德》,选做的试卷为392,936份,占总数的97.3%,平均得分为17.8分,两者分数相差8.03分”。选考人数“一边倒”,分数差距大,选考应有的价值与意义没有达成。

客观地讲,出现这种结果有其复杂的原因。如应试教育环境造成的阅读功利化,电子阅渎盛行带来的短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学生阅读积淀不够厚实等。但能力层级不平衡、考题预定目标与学生学情现状存在反差,也是造成两类文本分数差距大的重要原因。

建议通过文字量增减、能力层级重组来调节难度;或通过抽样检测、数据分析、调研访谈,甄别两类选考文本对应试题的难易度、区分度、可信度和有效度,寻找文本特质与能力层级间的最佳平衡点;或多渠道征集各种体裁适合命题的测试文本、科学新颖的选考题题型,建立命题素材库。

(三)选修课教学: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

据笔者了解,把选修课(特别是小说、传记类)当作必修课上或把选修课当作高考复习专题课上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教师习惯于课前替学生预设好研习内容,课堂上再“引君入瓮”。这种授人以鱼的行为背离选修课设置的初衷。

选修课教学应在“授人以渔”上下丁夫。要重点关注学生“如何学”,注重学习方法的习得与巩固。如整体感知法:懂“切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句段合并成群以清晰文脉;懂“圈点标注”,圈出文中流露或表明作者情感态度的词句,标注与文章思路有关的词句;懂“化繁为简”,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写”(主旨),“怎么写的”(手法和技巧),“写得好不好”(鉴赏和评价)。拓展比较法:整合必修、选修教材及课外读物,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分到合,或把握共同特征或比较不同特点。多维探究法: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之上深入研读,提出探究性课题,与同学一道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图书馆等资源展开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形成研究性学习成果。读写结合法:以品位感悟、揣摩探究为手段,以独特视角去发掘选修文本中“写”的元素,通过拓展、迁移与辐射,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以及传记、新闻、科普文的语言、章法、写作技巧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去。可以是片段写作,可以是文学创作,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

①③李玉兰《从(光明日报)文章入选看高考语文命题规律》,《光明日报》2013年7月2日。

②余闻《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分析》,《语文月刊》2010年第8期。

④郑桂华《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文体视角考察》,《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第9期。

篇3

【关键词】评价任务;学习目标;教学设计;学历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3-0065-03

【作者简介】吕建林,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210001)教师,高级教师。

没有评价的教学是一种无目标的教学。因此,评价任务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是否有效,要通过实施评价任务来观察分析,找寻证据,通过搜集的信息判断是否达成教学目标,进而确定下一步教学的措施和方向。

一、评价任务及其形式

评价任务是指为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而设计的检测项目。它以任务的形式把知识、技能、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涉及的思想方法、知识间的联系、整合及应用等元素融合于具体情境之中,通过任务的实施来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评价任务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纸笔试题,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匹配题;二是表现性评价任务,如课堂真实情境中的师生问答,学生的表演、实验、展示、调查、复杂的纸笔任务等。

二、评价任务的设计方法

拉尔夫・泰勒指出:“由于评价涉及获得学生行为变化的证据,所以,获得任何有关教育目标所期望的行为的有效证据,都是一种合适的评价方法。”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获取有关“学生行为变化证据”的途径和方法是多元的,我们考虑评价的时候,不能局限于一种评价方法。二是使用特定的评价方法所获取的证据必须是“有效”的,即证据是要能反映目标达成情况的学习信息。

1.评价任务设计应在学习活动设计之前进行。

传统的教学设计流程,是“先确定教学目标,再设计教学活动,最后进行评价”。而学历案的设计流程不同于传统教案的设计流程,为了确保证据的“有效”,它把评价任务前置,放在教学流程设计之前,即“先撰写学习目标,再围绕目标确定评价任务,最后设计学习过程”。评价任务在教学设计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在设计学历案时,首先要思考的是“学习目标”,其次是该用怎样的“评价任务”来帮助搜集学习目标达成的证据,第三才是针对“学习目标”,结合“评价任务”去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即“学习过程”。这样做,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把握学习目标达成的“标准”,合理区分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好地落实“学―教―评”一致性的原则。

2.评价任务设计要围绕“情境、知识点、任务”三要素。

浙江海盐元济高级中学的王建峰老师建议,从“情境、知识点、任务”三个要素出发设计具体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的核心是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要使学习目标可测、可评,需要设置问题情境,给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指令,把要检测的知识点合理配置在任务和情境之中。问题情境与学习目标越匹配、与学生经验的吻合程度越高,评价效度也就越好。

3.评价任务有三种与学习目标匹配的设计方法。

华东师大周文叶博士指出,有效检测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任务应满足三条标准:与目标匹配、看得明白、实施可行。

从目标匹配的角度看,评价任务设计的方法可以是“一对一”(一个评价任务只检测一个学习目标)、“多对一”(多个评价任务同时检测一个学习目标),也可以是“一对多”(一个评价任务同时检测两个或两个以上学习目标所包含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以笔者在教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课时针对“学习目标1”的“评价任务1”的设计为例。

【学习目标1】通过使用科学计算器计算几个与特殊角有关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感知并得出诱导公式一,会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用[0,2π)或[-π,π)上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来表示,体会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评价任务1】通过完成探究1,回答问题2和完成练习1,检测目标1;

问题1 学前准备2中计算所得的正弦值都与哪个特殊角的正弦值有关?有何关系?(指向目标1)

探究1 上述关系是否有一般规律?说明理由。(指向目标1)

问题2 上述规律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检测目标1)

习1 求值:sin369°sin9°+cos(-711°)cos1089°(检测目标1)

其中,探究任务1明确指向学习目标1中“诱导公式一的得出”,这就是“一对一”。针对目标中的“会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用[0,2π)或[-π,π)上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来表示”,分别从“化归的意识”和“转化的方法”两个角度设计了“问题2”和“练习1”两项任务,这是一种“多对一”的设计。同一学习目标设置多种不同的评价任务,能更好地考查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是否全面深刻,能否在变换的情境下继续正确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评价的信度。

我校的郝良群老师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创新”一课针对学习目标2、3设计了两项评价任务:

【学习目标2】通过列举2016年春节年俗的变化,感受互联网给传统年俗带来的冲击,通过课堂讨论,总结互联网促使年俗的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会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影响,能归纳出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学习目标3】通过课前调查、课上汇报,举例说明对传统文化创新成功的经典案例,并能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出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能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评价任务2】参与课堂讨论“互联网会使传统文化丧失生命力还是增添活力”,运用相关知识论证自己的观点。(检测目标2)

【评价任务4】用几个关键动词总结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检测目标2、3)

针对目标2中的“必然性”“辩证地看待”“正确态度”这几项关键的“二维”“三维”目标,郝老师设置了与目标匹配的“互联网给传统年俗带来冲击”的问题情境,“互联网会使传统文化丧失生命力还是增添活力”的课堂讨论活动,和“运用有关知识论证自己的观点”“用几个关键动词总结”这两个指令明确、可测可评的任务。学生一看就知道,要我做什么,我该怎么做。其中任务2和4都针对目标2,这是“多对一”的设计,而任务4同时检测目标2、3,这就是“一对多”的设计。

在评价任务设计中,无论选择哪种方法,关键要做到:目标范围匹配,难度贴近学情,题型合理适切。

三、评价任务的实施建议

1.牢固树立“教学、学习、评价”三位一体的意识。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王少非先生指出,课堂中的评价是以学习为核心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课堂评价必须关注与目标相关的学习,必须收集学生学习的充分的准确的信息,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持续实施。在有效的课堂中,一切都应当围绕学习来展开,围绕着学习展开的一切都应当是相互配合的。课堂的目的不在于对学生进行区分,而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或实现“变化”。

教师应该明白,不是等到知识讲授完毕以后,通过两个题目练习一下或者组织一场考试才叫评价。崔允t、夏雪梅在《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一文中指出:“评价已经不是教或学之后再来评的一个环节,也不是一个人教和另一个人学了之后等待第三者来评的那个孤立的环节,教学、学习、评价逐渐被看作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与教学、学习紧密地绞缠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2.积极保护获取准确信息和有效证据的渠道

利用评价任务获取教学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四种:一是引导学生“说”;二是从学生“写”中获取;三是看学生表现,包括测验、任务完成情况,也包括动作、表情等表现;四是学生的作业、作品。

u价与教学之间其实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尤其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时,教学与评价实际上很难分得开,可以说,“评即是教,教即是评”。有效的“教”中即使看不到明显的“评”,但“评”其实无处不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师生问答是最常见的评价任务的实施形式,也是获取学习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师生交流不畅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突然急切的语气,皱眉的举动,打断学生的回答,都是看起来不明显的“评”,然而当事的学生都会发现并感受到压力。因此,教师要摈弃只能答对不能说错的想法,不能发现苗头不对就抢学生的话说,应该包容学生失误,鼓励学生积极表达真实想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协作。教师突然打断,学生容易失去自信,不想再说下去。耐心听学生说完,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也许在后面。只有当学生的表达信心得到保护,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后,我们才能得到准确有效的证据,才能做到善加利用。

3.坚持突出学生在学习、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华东师大于2015年底对南京一中学历案教学进行问卷调查,并撰写了《学生对学历案教学课堂感受数据分析报告》。其中,“我感觉自己在这堂课上很少走神、做小动作或影响别人”得分3.67,位列10个选项中的第2位。“认为学历案对我的学习非常有用”的得分也达到了3.51,均在符合及以上水平。说明运用学历案教学之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得到提升,这与教师设计了很好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评价任务有密切关系。但“与过去不用学历案时相比,我感觉教师讲解的时间明显减少了”得分2.42,在“不符合”和“符合”之间,说明有些课堂还是存在“讲学历案”的情况,有的教师担心学生不能及时完成既定的评价任务,导致教学进度受到影响,课上还是忍不住要多讲。

学历案是学生立场的学习变革,提高评价任务的有效性,既需要丰富评价的形式与手段,更要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多途径地展示,这样教师才能准确了解学生学到哪里了,学会了没有。课堂时间宝贵,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评价任务,根据学情恰当设问,有粗有细,从容留白,敢于放手,有选择余地,有给学生的发挥空间,才能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学习、评价任务设计过于绵密和呆板,完全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缺乏思考空间的问题串当中,用问题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用检测来鞭策学生走,问题没有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架,评价没有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形同虚设。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来施教,根据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才能做到讲得精炼,学得高效。

【参考文献】

[1]王少非.课堂需要什么样的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