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作家范文
时间:2023-04-03 22:0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女作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之所以说对女作家的容貌不要抱太大期望并没有任何以貌取人的意思。那是因为作家是个苦行僧式的职业,尤其要耐得住寂寞。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在现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到处是诱惑,不仅是香喷喷的咖啡的诱惑,还有更多比咖啡更香喷喷的诱惑,大多是冲着漂亮女孩来的,比如影视明星、“超级女生”、形象代言、“舞林大赛”……还有婆家的别墅、大款的房车、帅哥的引诱……林林种种、形形,物质的、精神的,能横眉冷对,不惊不乍,过五关斩六将,还真要有颗“冷酷的心”才行,常人难以抵御。所以说,做作家难,做美女作家更难。
至于现在市面上那些被唤作“美女”的“作家”,在我的印象中大多是些既不美也不怎么会写的女性写作者。因为年轻,也因为会来事。一不小心就戴上了“美女作家”的头衔,而且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著名”。
我曾遇到一位“美女”作家,只身南漂来上海,精神可嘉,但文章实在不敢恭维,写得浅显,做作,疙疙瘩瘩的字里行间是一个的昂然“性”趣和对自己身体绝对良好的自我感觉(主人公是个和她本人反差比较大的“美女”)。相信很多是亲身经历。我直言不讳,告诉她距离发表比较遥远。她表示讶异,相信自己的作品是可以打响的,何况她已经发表过不少作品了,从没人这么说她。过不久,她告诉我那文章已经在×××杂志发表了。后来又有几次在妹儿里告诉我在哪里发表了什么,像是在向我发告示。最后一次的告示是她当了一个什么评委,俨然成了“著名美女作家”。这下轮到我彻底讶异了,知道现在真的没了标准。这让我想起不久前一位从国外回来休假的朋友,发了点财,回来有点神抖抖,喜欢炫耀自己怎么有钱,但凡遇到花钱的时候却往往退缩。知道他的钱要用在刀口上。有一天这位仁兄居然告诉我们他去找过一位美声歌唱家,歌唱家专门为他开了小灶。这位歌唱家的名气我们都知道,就是不明白给他开什么小灶,当然不会是亲自下厨,为他烹调。
“就是帮我指点一下发声,还有共鸣什么的。”他说。
“啊?你也学唱歌,还美声?”我们觉得有点天方夜谭。
篇2
而这种想法,甚至已经慢慢成为我的思维习惯,等我发现的时候,心里不无恐惧,因为除了漂亮的眼睛,我开始怀疑许多东西都是假的。如果有人对我说,看,谁谁谁可真漂亮,看,什么什么可真棒,我会不假思索地说,没什么,那是人造的,是假的。
其实很久以前我就知道很多出名的美女演员都做过整形手术,乐坛天后李玟就是个例子,据说为了腰肢的柔软,她还抽过肋骨。男人整形先锋有迈克尔・杰克逊,他曾为自己的全身做过不下百次的手术,也就是说整形后的他,根本就不是以前的那个人了。他是假的。
只是所有这些事情不曾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有那么深的感触。
25岁之前我一直是单眼皮,大学时也有同学怂恿我做双眼皮,说准会增色许多。我一直不肯接受,第一我胆小怕疼,第二我觉得相貌是父母给的,天然的就是最好的。可是后来我架不住一个做护士的朋友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不会疼的,现在医学太发达了,就是重新做双眼睛都不会痛苦,另外,简单地埋上一根线就会把人变漂亮,刀都不用动,何乐而不为呢?
我动心了,就是,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我是女人,当然爱美。
于是把单眼皮变成了双眼皮。
朋友没有骗我,30分钟,不痛不痒。一周后去了纱布,我看着镜子里的人吃惊,小眼睛变大了,短睫毛变长了,整个人都变了一个样儿。想想,仅仅是如此一个小小的变化,如果我再把鼻子垫高点,脸型拉长点,做一下腰腹抽脂,绝对是美女百分百。
当然我没有那么做,因为仅仅是这点小的变化,就把我的生活打乱了,让我充满了怀疑。这种怀疑渐渐地扩散到很多事情上,包括感情包括生活,我怀疑是不是所有一切,都有人为假造的痕迹,这让我不再安定,常常惶惑。
我开始怀念那个单眼皮的姑娘,因为那时候,我是个充满自信的人,我相信一切,即使我不美,可是我相信一切充满真实,而现在,面对任何人任何事,我本能的反应就是:真的还是假的?也许这对很多人不是问题,但对于生活得很爱较真的我来说,还真是一份折磨。
篇3
既然“灰姑娘”没有定规,那么“白天鹅”也就没有绝对标准。有的当了个小白领,就觉得终于熬出了头,从此可以从从容容找个金领郎君;有人开了家店铺,赚了点钱,渐渐以为自己身价百倍,世界上的男人可以随她挑随她选了;有人整了整容,当了再生美女,感觉自己立马成了“金南珠第二”,恨不得哪天找刘德华谈谈,让他心甘情愿跟自己共赴巫山……
前一阵传海南三女老板保养一小男妓,结果那男妓因服性药过量而猝死。后来辟谣,说那是假新闻。但有钱女子泡帅哥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在网上泡,在酒吧泡,在歌舞厅也泡。所谓“泡”大概就是主动搭讪,主动说奉承话,最后主动埋单。有人说,现在是消费男色时代,一定要学会泡帅哥。她们的体会是,帅哥并不难泡到,关键是自己要自信。女孩子觉得泡到一个帅哥是件很荣耀的事,不仅可以向家人炫耀,更可以向同学朋友炫耀,证明自己这只“天鹅”有多么成功。
我本来听到“泡帅哥”还将信将疑,以为女孩子不会那么主动,至少在异性面前会尽量装扮得矜持一点,前天遇到一朋友,告诉我一件新鲜事,才知道现在的“天鹅”还真了得。说是近日有个“美女作家”来上海,想“泡”沪上一小有名气的80后作家,没成功,十分沮丧,觉得自己太受打击,要我那朋友再做做那80后作家的工作。她的意思是,她最近接连在杂志上发了几篇文章,在当地引起一定反响,算得一个知名作家了,再说长得也好看(她自己认为),因此常被媒体称为“知名美女作家”。有了这么个头衔,就有了和白马王子――那80后作家结合的有利条件,这样的天成地设的绝配,居然不能成功,岂不有违天意。
篇4
有一天,爸爸因为要外出考察出差,妈妈为学习也要离开,这时候只剩下我们姐弟三人。这时候的我们,就想快乐自由的小鸟。
在这里没有爸妈的唠叨,只有儿女们的自由和欢乐,因此让我们一起来高呼“自由万岁"吧!
“ 大姐头,我们现在要干吗?"老三瞪着大眼问道。
“ 恩....我们得定一下家规。"我答道。
“ 啊??啥家规呀?"见我这么好奇,大姐难免得卖弄一下。
“其实啊....我是想咱们的父母都外出,相必是天意。"大姐咽了一口水接着说。
“但我们说话的内容又不相同,所以呢....第一条家规是:不可以说我不感兴趣的内容,又不说你不感兴趣的内容,即说大家都感兴趣的内容。"
“然后呢?"
“第二:咱要积极和邻居保持密切的联系,他们需要啥咱就提供啥,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嘛!"
“尔....是不是连卫生巾甚至是金钱也得提供啊?"老三不怀鬼胎的问道,
“低能儿!这种场合当然得说的好听点啊!"
“恩,老二还不笨嘛!"大姐夸道,
“哎,过奖过奖!”“瞧他那美的”。三弟说。
篇5
在今年的寒假期间,我读了秦文君的力作《女生贾梅全传》,在里面学到了不少东西。
这本书一出版便受到高洪波、梅子涵、周晓等人的重视及评论,书里的内容充满了幽默以及那种真实感,好像自己便是贾美,经历了许多事情,体验到了许多东西,从中而慢慢长大,如同小鸟丰满了翅膀,可以在广阔的蓝天中自由翱翔。然而,成长的经历还在继续,体验到的也越来越多,以至对这个世界很熟悉,不需要再被父母保护在一个充满温馨与安全的世界里了,可以自己独立去面对这个世界的黑暗与光明,感受这个世界的冷漠与温情。
可爱的主人公贾梅着实是个令人羡慕的女孩。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这个看似平凡的女孩儿,慢慢地改变了,不再是个被父母捧在手上的小公主,而是与她的伙伴一起,演绎出一段段丰富多彩、让人感慨万千的成长故事。这当中,苦难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最终收获的是苦后的甜蜜。不试着去尝试,怎会感受到背后的滋味呢?
在这本书当中,有校园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待,也有对亲情和春节友情的渴望……秦文君阿姨在这本书中刻画出了一个正在逐渐长大的少女形象,并因此而勾勒出一幅幅当代学生的五彩生活。而我虽没有贾梅那般幸运,或许也没有她那种精神力量,但我们都在成长,内心都在变得坚强起来。
六年级:沈蕙如
篇6
虽然我的单身生活十分充实。但当同龄人谈论家长会和周年纪念的时候,我还是自觉是时候重新约会了。
但从何处着手呢?酒吧邂逅已经重复了二十遍有余,而朋友安排的相亲更是令我无聊得直想打呵欠。
我决定豁出去试试以前不曾踏足过的领域,我给自己设定两个月的期限,期间,我将把约会视为工作全力以赴。我的最低奋斗纲领是和一位迷人的异性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最高奋斗纲领则为找到一位可共度余生的知音伴侣。
快速约会:
“快速约会”吸引我的是它的口号:“约会应该有趣,且保量。”35美元,我可以在一个晚上与25位男士会面(远远超过我过去两年交谈过的男性总数),每位交谈3分钟。
到达指定地点后,主办人递给我一张写着“嗨,我的名字是”的卡片,一张表格和规则说明:“当三分钟时间到了的时候,我们吹笛示意轮向下一位。在你的表格里圈选‘是’或‘不’表明你是否有兴趣与刚才的人再见面。如果两位都选是,之后你们就会收到你们相中的另一半的全名和电子信箱。”
第一个与我面对的是一位棕发的中年男士。他正忙着填写姓名卡片。我坐到他对面的椅子上如法炮制。他抬起头,说:“我真不敢相信我会做这样的事。”他微眯的绿色眼眸使人戒心顿消,我脱口而出:“你使用皮毛制品吗?”
唧!一声哨声响起,约会正式开始了。一惊之下,我们俩同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然后我们相互介绍。克里斯是一家销售公司的顾问。我告诉他我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我们刚刚谈到最喜欢的电影,口哨声就又响了。
在移向下一位前,我选了“是”,虽然我不确定他吸引我的是曾共有的紧张,还是得知他从七十年代初就不再使用任何皮毛制品了。
在与25位富有魅力、但大同小异的专业人士交流过工作、前感情生活、最喜爱的运动后,我已经是声嘶力竭,头晕脑胀,另外在四个名字后选了“是”。
当“快速约会”的电子邮件来到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心怦怦跳着想知道我选了“是”的男士是否与我有同感。令人宽慰的是含克里斯在内的四位男士都不负我的厚望。
在线约会:
通过Google搜索出的在线约会服务网站之多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最后选择在年龄范围最广,登录人数最多的“天仙配”网站注册。
你需要做的只是回答一些一般化的问题,然后写篇个性化的自我介绍来吸引异性的眼球,最后上传你的照片。在网站上录入的个人资料中的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全部作屏障处理。
三天后,150份电子邮件塞进了我的收件箱里。之后每个星期我陆续收到10-20封。当我惊觉我得挨个查看每位来信者的个人注册资料时,就好像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但在最初的三十封邮件后,我渐渐摸到了门道。凡是起头为“嗨,宝贝,我感觉你很棒的。”的,我右手的小指立刻敲击“删除”,遇到“希望来段风花雪月的事”的已婚男士也比照处理。
最后,表示欣赏我的“坦承”,“幽默”或是“言辞敏锐”的男士们得以胜出。
在自由来信之外,“天仙配”也会推荐一大批与你相匹配的异性。他们听上去都如出一辙:心地善良,热爱运动,喜欢孩子和狗,寻找某个特别的人。
最后,我以与14位男士外出约会告终。大致来说,他们都是风度翩翩的成功男士。其中12位表示希望与我再次见面。我与他们中的三位外出约会了第二次,第三次。其中最得我心的是保罗,42岁,富有幽默感,来自罗马,为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工作。在我们约会六星期后,他被公司派回意大利。但他继续每周两次打电话给我。
媒人:
曼哈顿当地两位大媒人,珍妮丝・斯宾德和萨曼塔・丹尼尔的赫赫声名激起了我的好奇。两位都有一堆成功的专业人士的花名册,从25岁到60岁,渴望婚姻,但苦于没有时间东寻西觅。于是,代人做嫁衣的媒人就正式登场了。
我第一个找到珍妮丝。她号称在过去八年里撮合了300对夫妻和500对情侣。她告诉我女士的收费标准是六个约会I万美元。这就够让我泄气了。
另外一个选择是交50美元,我能收到为期一年的在线通讯,了解由她举办的单身聚会。参加每个聚会得另加50―150美元。
最后,她说:“让我们见个面,有时对适合我的客户的女士我会放宽条件的。”
我们约在咖啡店与她碰面。出门前,我至少换了五套衣服,甚至比初次约会还要紧张。
“你是贝丝吗?”一个红发的女人间。她握握我的手,上下打量:“四十五公斤,对吧?不错,我的客户喜欢苗条型的。你的头发很漂亮,眼睛很美。”听到这话,我松了一口气。
珍妮丝告诉我她的客户大部分年薪超过六位数,家庭背景稳定,拥有自己的度假别墅。
“你呢?”她问。
“波士顿大学文学系学士,父母在我十二岁时离异了,我租房子住。”她看上去不是很高兴的样子。但当我报告完毕后,她说:“好的,你很聪明,诚实,外形不错。我想我能为你效劳。”于是我得到了一份参加单身聚会的邀请函。
聚会当天,珍妮丝在房间里到处作介绍,当她看到我的时候,她问:“你看中什么人了吗?”我指指一位英俊的蓝眼睛的男士。
“忘了他吧,”她说,“医生,45岁,想找个三十出头,你需要集中在超过50岁或离婚带孩子的。”
最后我决定这种约会聚会不适合我,偷溜出门,回家了。
珍妮丝第二天打来电话。“我有一个完美的男人给你。”她的坚韧不拔令我肃然起敬。“他好极了,45岁,离婚,一个孩子。阿根廷心脏病专家。”
“他的名字是艾瑞尔吗?”我问。
“你怎么知道?”
“我在‘天仙配’见过他。不错的男人,讨人喜欢,在不发疯的情况下。”
第二个媒人:
和萨曼塔打交道就好像申请银行贷款。她如是说:“我估量两个人,听他们说他们要求,自问他们是否可能在三十到四十年后依然厮守在一起。”她的服务费用起价3000美元。
西天后,她正式向我介绍拉里。“英俊,灰发,48岁,高个,有趣,擅长旅游,企业家。”
客观来说,萨曼塔的介绍恰如其分。见面时,他为我点了饮料,问我的工作,一副用心倾听的模样。我正在感动,就听到他提到他也在在线约会。
“我不喜欢发太多的电子邮件。”他说,“我通常很快地邀请女士外出。但就有这样一位女士。照片非常漂亮。两年前丧偶。我们来往电子邮件至少20次,但她依然不同意与我外出。
“结账,劳驾。”我真的很想这样喊。但我还是说,“她可能还在悲痛中。你花了太多的时间在你永远不会见面的人身上。继续前进吧。”
我谢过他的饮料,告诉他我得走了。
第二天我对萨曼塔说:“他条件不错。但我想你可能不知道他正迷恋着一位他不认识的女士。”
“那你感觉如何。”她问。
“就像是他的心理医生!”
舞会:
经过上次失败后,我决定选择一种非刻意的、又可以接触丈量单身异性的方式。换句话说,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太沮丧。
我的朋友瓦尔建议我们去参加曼哈顿摇摆46俱乐部的免费舞蹈培训。我们选在据说是单身人士群集的星期五。我们算是撞大运了,当天男女比例是二比一。不一会儿,就有男士邀我共舞。在我离开前,我与三位男士交换了电话号码,他们所有人都给我打了电话。尾声:
篇7
曾经的美女作家
邱美荞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系湖北荆州古城人氏。在当地文化圈子里,邱美荞是小有名气的人物。她的小说、散文等作品上过国家级的选刊,在各种赛事中屡次获奖,多有好评。此外,因为性格温柔随和,人缘极佳,大家都恭称她为“美女作家”。对此称谓,邱美荞颇有异议:“怎么碰着个会写点东西的女性,无论老少就叫‘美女作家’?尽管我的容貌归入不了丑陋的行列,客观地说还算眉清目秀,但是我讨厌这种叫法。实在不知道是在恭维称道呢,还是在挖苦讽刺!老实说,真正的美女都不在作家这一行当,因为做文学太寂寞清苦,她们已经拥有天生的资本,为什么要在这个并不景气的圈子内摸爬滚打呢。在别的领域,或许她们只需付出一丁点的努力,便能事半功倍,既有成就感,又可将小日子过得比任何人滋润,何乐而不为?”
“虽然被人奉称为‘作家’,但与我老公的作品相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邱美荞说,“不管是数量或者质量,他都堪称高手。”
因此,邱美荞产生了退意,决定淡出文学江湖,人的坚强后盾,让老公一门心思去创作。
她想试着去经商。其实此前,她已看准了门路,决意放手一搏。
突发创意灵感
邱美荞和老公刘先生走到一个屋檐下,缘于他们对文学的共同爱好。
在出道之前,他俩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相濡以沫。邱美荞从农村嫁到城市,除了刘先生和对文学的激情,当时的她一无所有,没有朋友,没有工作,这些直接导致了她信息不灵,经济窘迫。他们最寒酸的时候连小菜都买不上。后来,在文友无私的资助下,他们得到了一台二手电脑,自此尝到了现代科技快捷、方便的甜头,写稿的速度与数量都上了新的台阶,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含金量的不断提高。
“当初不晓得电脑真是个好东西,否则的话,结婚时什么陪嫁都不要,只要一台电脑,我们的生活水平就突飞猛进了!”邱美荞感慨道。
眼见公开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面对一本本沉甸甸的手工剪贴簿,甜蜜和自豪感充盈着他们心头。时间一长,邱美荞觉得该做法的弊端多多,友人时不时要讨去展阅,日久之后纸张会自行脱落,而且产生破损、卷角、褪色等现象,有的甚至霉变,发出异味。更加不便的是,如果是一页双面印刷有自己作品的报刊,倘若又没有第二份样报样刊,要是不复印的话,粘贴时绝对是要隐覆另一面的,这种情况下只能另外珍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邱美荞突发奇思妙想:能否制造类似影集的“合订本”,如装照片那样一插即得呢?
小册子聚集大财富
调查显示,全国十三亿人口当中爱好文学者不在少数,暂且不言其中动笔写作的,仅爱好收藏美文美图的就是一个大数目,加上搜集自身作品的作者队伍,这是多么庞大的群体!为他们提供称心的“收藏夹”,市场广阔,既有前途,又有钱途。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邱美荞决定为平面媒体印刷作品量身定做特殊的“作品册”。她的作品册按照版面设计有8K、16K、32K等多种规格,并且与国际接轨,分大小开本,封面清新淡雅,有可供使用者注明用途的标签插件。并且依照厚薄、成本的多寡、工艺的繁简,制定了不同的档次和价位。
“作品册”全塑制成,这样一来它质地柔软、耐翻抗折、禁污保洁、正反通透、时尚直观,同时具有防潮、拒虫之功效。它还以其价廉物美、使用便捷、清洁环保赢得了人心。首轮销售的利润便是他们一年稿费收入的三倍,之后作品册又成功地打入了超市、照相办公器材商店、书店、礼品商店等行业的市场,再次验证了“一招鲜吃遍天”的商家理念,小投资,大回报,冷门热销。
此后,邱美荞虚心吸收各方意见,对“作品册”进行改造,于是有了诸如“加香型”、“混异型”等多个品种,并有带封口的不干胶。
且去用心生活
邱美荞称,我们的小家庭以前穷困潦倒,穷人又偏偏遇上对文学的穷爱好。但是,我得感谢老公,感谢他对信念的坚守。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感染了我。如果不是这份“穷”追求,假设我生活不用心,那么就没有当时的发现,也就没有今天的成果。
现在,邱美荞给刘先生换上了最高级别的电脑,自己也配备了手提笔记本,他们还购置了私家别墅,进出是专车。在文学以外游历得太久,衣食无忧以后,邱美荞想到了回归,很想在文坛上再一试身手。
篇8
近日,央视一套晚间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爆荧屏。这部7集纪录片,说的是中国大江南北的饮食文化,然而,它却引得无数观众深夜还守候在电视机前,边看边在微博上刷屏,让“舌尖上的中国”五个字跃上微博话题榜。这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美食家蔡澜、沈宏非担任顾问。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在总共7集的纪录片里,《舌尖上的中国》用七个切面,讲述食物与人的故事,视角独特。
关注点:为什么纪录片在话题性和口碑度上都能轻易击败热播剧?除去视觉的饕餮盛宴,贯穿纪录片的人文情感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很多观众表示,《舌尖上的中国》让大家看到的不是精致的“烹饪教科书”,而是真真切切的市井美食与草根生活,让人回味起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
思考“魏桥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称,山东魏桥集团民间自办电厂、自建电网,打破电网公司的垄断,平均电价水平要比国网低1/3以上,让当地企业和居民用上价格更低的电,为民间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大的活力。但电力行业人士认为,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商业力量作基础,魏桥模式在其他地区难以复制。
关注点:只要一直存在,垄断与效率的矛盾几乎亘古不变,解除行业管制是让垄断企业更好地服务民生的法宝。目前,改革电力体制,破除电网垄断,已经不再仅仅是民间呼声了。在两大电网公司的垄断格局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允许引入竞争机制,不仅不会损害两大电网公司的利益,反而会因为“鲶鱼效应”,让垄断电网的服务质量更高。
美女作家的门槛
一个叫刘闻雯的80后女孩最近爆红,这不仅是因为她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下句接成“一江春水向东流”,更因为她是一名去年加入湖北省作协的省级作协会员。所有关于刘闻雯的热议,都围绕她的身份展开。
关注点:如果说在电视赛场上那样紧张的环境下答不出文学常识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对于刘闻雯在事后迅速回骂网友、大爆粗口就让人忍无可忍了。人们如果还在疑惑美女和作家有什么实质关系的话,不妨看看美女与名车有什么关系。把“美女作家”拆解成美女与作家,一如车模对汽车技术,一窍不通。其中的搭载关系倒也相得益彰。
惊天逆转
5月13日晚,英超压轴大戏激情上演。曼城队在先入一球的大好局面下,被志在保级的女王公园巡游者队连扳两球,就在另一块场地的曼联球迷狂喜之际,奇迹出现了!曼城在补时阶段不可思议的接连追回两球,奇迹般的完成惊天大逆转,在最后一刻抢到了阔别44年之久的顶级联赛的奖杯。曼城“最后的疯狂”也成就了他们历史上首次英超冠军的称号,此外,这还是英超有史以来第一个以净胜球决出的冠军。
关注点:足球的魅力恰恰就在这样的类似场合一再体现。如果黄健翔在2006年足球世界杯意大利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中,没有爆出那段声嘶力竭的最后三分钟激情解说的话,他也一定会在这场比赛的最后一分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澎湃而再度小宇宙爆发,至于是否会失去央视解说员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彼时彼刻,谁会在乎那么多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
篇9
【关键词】 女性文学;魏玛共和国;德国;美国主义;批判
一、历史背景
一战之后,德国结束了威廉帝国的统治,进入了现代化社会。美国大众文化入侵,从而在德国出现了大范围的“美国化”现象,即“美国主义”(Amerikanismus)。美国主义在政治上表现为在德国新的国家形式和一会民主开始发展。在经济上的表现非常明显,自1924年以来,德国便是美国经济上的“小伙伴(Juniorpartner)”。美国的生产方式,如标准化(Standardisierung)、合理化(Rationalisierung)、规模化生产(Massenproduktion)为德国企业接受,亨利・福特的自传《Mein Leben und Werk》称为魏玛共和国稳定时期的“圣经”,福特的装配线技术、泰勒的效率模式被德国企业接受,另外美国援助德国有道威斯计划,这些被称为是美元阳光(Schein der Dollarsonne)。而文化美国主义的表现便是大众文化的普及。文化主体不再是以文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大众文化倍受青睐,爵士乐,好莱坞电影,歌舞剧(Revue),体育运动,群集比赛,赛车运动等等。
二、德国美国主义中心――柏林
20世纪20年代,柏林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享有盛名。柏林以美国的大都市为蓝本发展自己,成为了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世界第三大城市,是工业化和西方文明的象征。而柏林作为魏玛共和国的首都,吸引着德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蜂拥而至,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这个时候从慕尼黑来到柏林。德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少传统的限制,它乐于接受一切新奇的事物,这是一个移民城市,它敞开大门,兼容并蓄,这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凡是新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生长之地。在柏林这个城市里,人们尽情享受着自由与艺术的繁荣。格鲁皮乌斯曾在回忆录中说柏林就像一个“沸腾的锅”,科学研究、流行音乐、有声电影、新女性、性解放、脱衣舞,无奇不有,与此同时,柏林成为为“腐败”的代名词,夜生活闻名遐迩,又臭名昭著,是欧洲的娱乐中心。
20年代的柏林是欢乐的,一片歌舞升平。最能代表当时时代风格的当然属来自美国的查理・卓别林。查理・卓别林的黑白电影风靡全世界,他是当时最卓越的艺术家。来自美国的叫做Revue的轻歌剧,美国的舞蹈查尔斯顿舞(Charleston)代表了20年代的柏林。美国的Tiller Girls的大腿舞,Samwooding的乐队,Paul Whitemann的巡回演出,黑人女歌手、舞蹈家Josephine Baker风靡一时。受美国的影响,德国也出现了一些有名的本土剧作家,如Erik Charell,Hermann Haller,James Klein。美国拳击手Bob Fitzmmons, Paul Demsy的英雄事迹让剧作家布莱希特着迷,他甚至想写一部以拳击手Paul Samson-K?rner的剧本。1930年,德国人Max Schmeling在纽约称为第一个获得拳击重量级世界冠军的德国人。
三、对以柏林为中心的美国主义批判
对现代化的批判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伴随着整个德国文化的发展,但是在魏玛时期美国主义和文化批评之间的分歧达到了第一次。美国主义影响下文化产品的标准化、集中化、同一化,出现艺术品位降低、粗俗化、庸俗化的倾向,对美国主义的批判的声音越演越烈。文学作品中,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荒原狼》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柏林的故事,书中强烈表达对现代但却堕落的美国主义的批判,书中大量地运用了德国20世纪前的“不朽”的人来对抗美国主义,比如文学巨匠歌德的作品和莫扎特的音乐。托马斯・曼1924年的作品《魔山》也是对美国主义的批判,他笔下虚拟的魔山其实是柏林的写照:“表面上红光满面,实则弊病丛生”。
四、女性作家对以柏林为代表的美国主义批判
文化是构成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基础。但是在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中,与威廉帝国相比,共和国道德滑坡。女作家Annete Kolb和Isolde Kurz的作品以处于帝国和共和国转折时期的女性为主角。Annete Kolb是翻译家和随笔作家,1917年流亡到了瑞士。她在魏玛时期写的小说《Exemplar》获得了Fontane奖和Gerhart-Hauptmann奖,这部小说的女主人Mariclee是一个可怜的德国人。她在英国的贵族和上流社会生活了两个月后,期待着遇见一个优秀的样品男,后来她也碰到了这样的一个男子,也结婚了。但是她却没有要求,占有这个男人。最后她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迹,孤独地活着。Annete Kolb的同名小说,也叫《Daphne Herbst》,是以Herbst一家为例,描述了走下坡路的帝国和堕落的贵族社会。最终以女主角的死亡为结局,女主角的死亡不仅意味着贵族社会的死亡,也意味着德国人没有能力去接受真实的改变。小说 《Schaukel》表达了放弃,也是以女主角的死亡作为结局。女作家Annete Kolb的小说是很好的社会小说,这些出于帝国和共和国转折期的女性在德国现代化过程中仍然是和传统作品中以死亡作为最后的出路。同时期的另外一名女作家Isolde Kurz在魏玛时期的作品《Vanadis: Der Schicksalsweg einer Frau》是一部关于爱,激情和的教育小说。女主角Vanadis和一个父亲式的朋友结婚,却没有和他睡在一起,最后为了维护婚姻女主角自我放弃。此时,在美国主义的影响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牺牲,死亡,命运已经不再是理想类型。
20世纪20年代末,女性文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声音,这些女作家笔下的女主角已经是现代化影响下的“新女性”,有自信,目标明确, 魏玛时期柏林女记者兼女作家 Gabriele Tergit便是这样的一个作家。她的职业是记者,她总是描述媒体的运作,她写作的范围也仅限于柏林的新闻业。从1925年以来她便在柏林日报上写法庭报告和文艺评论而出名,Tergit的报告评论的都是底层人名日常生活的毁灭,有失业者,争吵的房客,作伪证的,笨拙的骗子,不要脸的妇女等。Tergit的作品发生地点大多数在Moabit,在那儿贫穷和生长,工作和辛劳掠夺了人们的力量,酗酒的人的不幸,缺少分享幸福的方法,毫不掩饰地展示了这些人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在最好的情况下法律都不能解决。
Tergit的处女作小说,也是当时的畅销书《K?sebier erobert den Kurfürstendamm》也体现了对以柏林为代表的美国主义的批判。这本书中讲述了草根歌手K?sebier如何一夜成名的故事,也就是歌手K?sebier的市场化。小说中描述了读者不易了解到的媒体业,从每天的报纸的产生,到找寻主题,到政治和经济依赖,从记者的压力到女主角K?sebier的成功压力。在这里,每个人,编辑、出版商、律师、银行家都追寻成功和钱,人性没有一点位置,人仅仅是机器的组成部分,仅个人的死亡会让这部机器陷入短暂的停顿,然后继续运转。这部小说也不是前面所提到的以女性命运为主题的小说,这部小说的女主角是新女性,即职业女性,女人有着和男人一样的能力,性对于她们来说也是获得成功的途径。小说批判了美国主义影响下对人性的忽视。
五、结语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结束了美国主义的神话,但是美国主义带来的对现代文化的批判,体现了魏玛时期妇女无论在公共生活还是私人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这无疑有益于德国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从阳.美国因素与魏玛共和国的兴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1.
[2] 李伯杰.德国文化史.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8.
[3] 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5.
[4] Kayser,Rudolf.?Amerikanismus“.In: Vossische Zeitung Nr.458(27.09.1925)zitiert nach.
[5] Kaes,Anton.Weimarer Republik:Manifeste und Dokumente zur deutschen Literatur1918-1933.Stuttgart: Metzler1983,S.265.
[6] Kurz,Isolde.:Vanadis.Der Schicksalsweg einer Frau. Tübingen1931.
[7] Soltau,Heide:Treunnungs-Spuren.Frauenliteratur der zwanziger Jahre.Frankfurt1984.
[8] Tergit Gabriele: Blüten der Zwanziger Jahre. Gerichtsreportagen und Feuilletons 1923-1933.Hrsg.v. Jens Brüning. Berlin 1984.
[9] Tergit Gabriele: K?sebier erobert den Kurfürstendamm. Roman (1931) Frankfurt1978.
篇10
采访人:本刊记者 老圈
时间:2003年9月12日
地点:庆阳市西峰区汪忖芝的家
汪忖芝,女,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彭原乡邵家寺村人。13岁那年,父母离异,汪忖芝被迫辍学,边放羊边读书,自学成才。迄今已出版长篇小说两部。
关键词:身体写作 经验 真实
摘要:当写作越来越成为一种作秀时,有关女性写作,连同它的一切隐喻渐次浮出水面,“美女作家”“作家”一时成为时髦。这种“癖”与“窥私癖”勾结后形成的趣味导向抑制了读者的判断力。我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做“无病”或者“假”。对于长得还算不错的女作家汪忖芝来说,写作不论怎么说,还是一种经验,只有经验真实,才会抵达真正的真实。
谈话记录:
[农村女孩方雪琴八岁那年,受奶奶影响,对剪纸和刺绣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着她的成长,这两样活计日渐成为她痴迷的艺术追求和谋生的手段。后来由于家庭贫困、母亲多病等原因,方雪琴不得不辍学,与一个叫黄东东的青年结了婚。黄东东的冷漠、无能和任性,让他无法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在黄东东因抢劫而入狱后,终获解脱的方雪琴又嫁给了有事业心的李占刚。本以为从此生活可以很美好,不料几年之后李占刚与一个美丽多情的富商之女陷入情网。为了自己的尊严,方雪琴还是毅然与丈夫离了婚。已为人母的方雪琴,为了抚养儿女,经人撮合与一个比她大17岁的男人认识了。那个男人向她说出了世界上最美好、最动听的语言,他们同居了。可这个靠一张嘴闯天下的男人,并没有给她带来生活的实惠,反而把她推进了监狱。方雪琴一次又一次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但在最最无助的时候,她依旧实施着她的伟大计划:办一个民俗艺术展;把儿子抚养成大学生。
方雪琴是汪忖芝长篇小说《黄土女女》的主人公。]
老圈:在采访您之前,对您的了解只有两条:一、知道您家的电话;二、知道您写了几蛇皮袋的小说底稿,其他的情况一概不知,您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汪忖芝:我叫汪忖芝……
[听着她有一搭没一搭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看着窗外斑斑驳驳洒落进来的阳光,老圈突然好像置身于“留声机 旧上海”的背景中,眼前渐次浮出几个画面。
画面一:有关逃跑。
字幕:汪忖芝13岁那年,父母离异,妈妈回了娘家,留下他们兄妹5人,和爸爸一道守着70多岁瘫痪在床的奶奶。一家人为吃饭发愁,爸爸想不出个更好的办法。
对白:
爸爸(愁眉紧锁。突然掐灭手中的烟,声色俱厉):从今天起,你就别上学了,回家来给我们做饭。
汪忖芝(收拾好书包正准备上学。听到爸爸的话,怔了一下,然后大哭):哇。
字幕:在这里,贫困是最让人揪心的事,这使汪忖芝从小就下定决心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可父亲一声令下,小忖芝肝肠寸断啊。可她又怎么会甘心呢?
镜头1:(鸡叫头遍的时候,汪忖芝终于想清楚了一条出路:找妈妈去。在她年少的心里仍然埋藏着念书改变命运的梦想):汪忖芝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摇醒妹妹,带上书本,蹑手蹑脚地出门。
镜头2:星星,像睡意惺忪的眼睛;大山,黑巨人一样冷漠地肃立着。两个孩子,手牵手在画面深处独行着……一直到红日初升,再到暮色降临。
镜头3:星星又一次出现在天边的时候,她们终于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哭嚷着:妈妈,我要念书,我要念书。
画外音:可是,妈妈又有什么办法呢?可怜的小忖芝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后,不得不接受辍学这样一个现实。
画面二:有关读书。
镜头1:(镜头移动。画外音是朗朗读书声:羊,许多羊……女孩,小女孩……):
羊。许多羊。许多羊在山坡上吃草。
女孩,小女孩。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女孩坐在羊群附近看书。
镜头2:昏黄的煤油灯下,一个小女孩趴在土炕上看书,一不留神,煤油灯的火苗燃着了她额前的刘海,腾起一丝青烟。熟睡在一旁的奶奶显然被一种焦糊味弄醒了,她力图翻个身,但没有成功。她猛烈地咳了两下,颤颤巍巍地说:死丫头,煤油这么贵,快,快把灯熄了,造孽,你真是……
镜头3:黑暗,长时间的黑暗。
字幕:汪忖芝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尝试写作。
镜头4:舅舅翻看她的一沓沓“作品”,眼里噙满泪水。
画外音:自那以后,舅舅经常给她送一些书来,其中不乏中外文学名著。许多年后,当汪忖芝成为名重一方的作家时,她也会想起当初舅舅对她的帮助与鼓励。
画面三:有关写作,有关生活。
镜头1:白天,不同身份(用不同装扮表达)的汪忖芝依次闪动在农家大院、集贸市场、酒店的老板椅上、南国某市的站台、出租屋的楼下……
镜头2:黑夜,汪忖芝永远都在坚持读书、写作。无论是在煤油灯下、月光下、昏黄的电灯下,还是在日光灯下,精致的发出紫色光芒的小台灯下……
画外音:汪忖芝19岁那年就嫁为人妇。为了生计,她给人打过工,跟丈夫开过酒店,生意一度十分红火。不论生活经历几多变迁,惟一令汪忖芝放不下的就是:写作、写作、写作。正如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黄土女女》主人公方雪琴在不断的磨难中从剪纸和刺绣中找回慰藉一样,汪忖芝需要的也许只是一种排解方式写作。
老圈:(还没从故事中回过味来的老圈,语言多少显得有点生硬):为什么要和老公离婚?
汪忖芝:不合适。
老圈:一个人多长时间了?
汪忖芝:一个人?一个人什么意思?
老圈:一个人,一个人就是单身。
汪忖芝:2000年,01年,02年……快3年了吧。
老圈:还是再聊聊写作吧。如果硬要把你的《黄土女女》归个类,我看应该划入“乡土小说”。在流行“用身体写作”的今天,你觉得《黄土女女》的市场空间在哪里?
汪忖芝:市场空间?如果你指的是读者群,我觉得只要认真对待生活,而不仅仅是飘浮在生活表面的人都会喜欢我的小说。如果你指的是赚钱,我觉得还是路遥的一句话说得对:作家写稿赚钱,有如卖血。不论怎么说,在我这前半生的经历中,能赚钱的事也做过不少,但现在,你看看(自嘲地环顾四周,以示家贫)。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为了写作,放弃了好多事情,而放弃好多事情后,使我更加觉得离不开写作。
老圈:也就是说,写作已经不自觉地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汪忖芝:对。我欣赏路遥那样的作家。以前读《平凡的世界》,每读一遍,掉好几次眼泪。
老圈:生活已如此沉重,为什么还非要在心口上剜一刀,负重前行呢?
汪忖芝:写作过程本身是令人痛苦的,你想想,大热天,一个人闷在屋子里,而外面世界如此喧嚣,如此诱惑,何况同时我还要照顾我的两个儿子。但书写的同时又伴有强大的表达的,有点“痛并快乐着”的意思。
老圈:谈谈“用身体写作”。
汪忖芝:写作说到底还是一种经验,阅读就是用经验寻找经验的过程。“用身体写作”我觉得本身也是一种力图使经验抵达真实的尝试。一件事,你经历了,而要让读者觉得这是真的,这很容易;而一种情绪、一种生命状态你经历了,要让读者觉得这是真的就需要你的真诚。为什么呢?一、读者没那种情绪经验,你说出来了他也不大明白;二,情绪是作者生造出来的,比如说“人生如梦”这句话,谁都说,但真正体悟到“人生如梦”的并不多。我有一次,那时我开的酒店快要破产了,与丈夫也处于离婚的边缘,可谓事业、婚姻遭受到双重的失败,我就哀叹“人生如梦”,可吞了好多安眠药片后又不想死了,所幸被人发现救下来了。事后想想很可笑,如果真想透了人生,你就不会死了。
“用身体写作”,这“美女作家”,那“作家”,许多作品犹如女大学生写作文,一张口就“噢,别捏我,疼”,在他们眼里,什么都可以“造”出来,什么都成了易碎品。
老圈:“无病”或者“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