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宿玩小雪范文
时间:2023-03-20 12:0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宿玩小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寄宿环境
2011年学校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3万余元把老教学楼改建成学生宿舍和食堂,对原有厨房进行了维修,添置厨房设备。到目前为止,整个校园的布局结构分成了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其功能明确,突出了实用性,讲究了艺术性,加强了教育性。学生在校有宽敞的教室,洁净的宿舍,市教育局在去年完成我校塑胶操场建设。现在我校的绿化工程基本成形,整个校园绿树成荫,四季花香,学校变成了美丽的花园。根据学校的规划,计划用一到两年的时间修建标准的学生食堂,添置热水锅炉,修建学生浴室,扩大寄宿制的办学规模。届时,沙寨完小将成为我乡一所设最施完善、师资力量最雄厚、教学质量最优秀的学校。
2 干群同心,加强管理
办好寄宿制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宗旨。我校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职工思想,要求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办好寄宿制学校的意义。首先,每周干部例会都要把寄宿制管理作为一个内容,做到了常抓不懈。其次,实行行政领导值周制。行政领导值周期间,必须亲自负责寄宿学生周日的返校和周五离校的人数清点,实行每天晚上晚自习和陪寝巡查制度。值周生活教师实行值周期间与学生同吃同住,这样既保证了晚自习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保证了学生住宿的安全。
我校自办寄宿制以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总结,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以细节定成败,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的民主管理模式,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3 健全制度,提升实效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宿舍管理,食品卫生管理等多项制度。这些制度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宿舍集体都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但是有制度不等于就有了管理,关键在于落实。学校通过设纪律检查组、卫生检查组 、安全检查组等机构,对学生各项日常工作进行量化、记录,每周一评比。另外,学校还提出了“四自”管理目标,即自理、自立、自律、自信。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先进、争优秀”的氛围逐步形成。特别是针对寄宿生逐步增多的情况,学校严格实行“ 全程跟踪管理”,从每周日到校至周五下午回家,不允许学生外出,离、返校实行严格签字制度,学校还专门在宿管处配备免费的亲情电话,方便学生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掌握学生行踪,同时,学校对寄宿生住宿、卫生、饮食、安全等各方面均作出相应规定,从而使学生在制度下形成习惯,在规范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4 生活管理“精细化”
我校寄宿学生基本都是三至六年级学生,男女寝区分开。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的管理,对寝室的内务整理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就寝起床、晨练的时间都是统一规定,所以学生在校的生活节奏松弛有度,内容充实、忙而不乱。通过管理和训练,学生基本形成自主生活能力,学会生活礼仪,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四自”目标逐步得以落实。
5 建立寄宿学生档案,保持家校联系
为了便于管理,寄宿学生一进入学校,宿管处就建立了他们详细的学生档案。一旦学生发生任何事情,我们都能及时有效的找到家长或监护人。其次,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6 严把食品卫生,确保师生的健康安全
篇2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academic and other higher education determines the specific point of dispute between the university and students can not solve all rely on judicial remedies, and if the college and students who have a dispute management process access to justice will lead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litigation, thereby increasing pressure on the court trial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appeal of this non-college students the right to relief system of litigation.
关键词:申诉制度 缺陷 完善
Key words: appeals system defect perfection
作者简介:牛秀丹,女,生于1980年,装甲兵技术学院基础部政治教研室助教;徐,男,生于1985年,装甲兵技术学院基础部政治教研室助教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我国法定的救济制度,我国现阶段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该项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实践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保护作用,因此,有必要将该制度进一步的进行规范化,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和现实的时效性。基于此考虑,针对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完善有如下思考:
第一,要明确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性质[1]。西安理工大学副教授康建辉等在其论文《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对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性质是这样认识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一种校内救济制度,而非行政裁决或行政复议制度”,那么基于这样的定性,为了尊重高校的自主管理权,避免司法对学校行政的过多干预,除了法律规定可以提出诉讼以外,未经申诉程序学生不能以高校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笔者赞同此观点。
第二,完善高校学生申诉处理程序。“古老的自然正义原则,其要义就在于保证程序的正义,从而才能实现实体的公正,在高校申诉制度中,程序问题自然也就非常重要,只有尊重申诉学生的程序权利,高等学校内部的申诉受理机构才能够理性地做出决定” [2]。申诉处理程序是申诉制度非常重要的内容,具体程序的设置也要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完善申诉处理委员会职能。首先,申诉处理委员会人员构成要合理。新《规定》第六十条明确指出,“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由此可见,该规定中对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规定是非常模糊的,更没有明确各类组成人员具体的人数比例,这就导致实践中各高校在设立申诉处理委员会成员组成上都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作为学校的内部救济途径,必须保证其机构的独立性,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在其人员构成上下功夫,这点可借鉴台湾高校的做法,即申评会委员的成分多样,不但有在校教师,还要有法律、教育、心理学者和学校教师会代表,其中未兼行政职务之教师不得少于总额的二分之一,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代表的作用,让更多的普通学生也参与到申诉处理委员会中来,这样,就从形式上保证了申评会组织的公平合理,避免了被申诉人自己审案子的尴尬局面。其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权力要明确。新《规定》第六十二条指出,“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从规定的字面意思看,学生申诉委员会没有决定权,而只有建议权,而如果学生申诉委员会对学校的处理仅有建议权的话,则可能会造成学校权力部门对学生申诉委员会权力的藐视,那么,学生申诉委员会就已经形同虚设了,最终将导致学生的权利难以得到有效的救济。针对此问题,可以这样解决,如果学校的处理决定有明显的程序不当、证据不足、依据不明、定性不准的情形,那么申诉处理委员会可以直接改变学校的决定,而对于认为应重新处理的情形,可以要求原处理部门重新给出处理意见,对于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的处理决定,申诉委员会则可以维持原处分决定,并提交学校执行。
第四,要拓宽申诉委员会的受案范围。新《规定》第六十条明确指出,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处理决定可以提起申诉。此条规定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申诉案件受理范围的需要,高校与学生因管理行为发生的纠纷并不限于《规定》中提到的这四类,比如有关学位授予的矛盾纠纷也应纳入申诉范围之中,所以,在设计学生申诉案件受理范围时,除了要相对明确的列举校内申诉案件的常见类型,还要确定一个受理原则作为兜底条款,这样才能防止遗漏的情况发生,即如果高校对学生的处理足以改变学生的身份,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存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处分决定,如开除学籍、不予授予学位等关涉学生受教育权的决定等,学生都可以先通过申诉的救济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完善申诉后救济渠道。申诉后如果学生对申诉处理决定不服,除了可以向学校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再申诉,还应设置学生申诉与教育行政复议及教育行政诉讼等救济途径之间的衔接,即学生针对因被开除学籍、不颁发毕业证书等严重侵犯自身受教育权的情形,不服申诉处理决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请教育行政诉讼;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九款的规定,针对教育行政部门不履行保护学生受教育权职责的行为提出行政复议。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等学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完善申诉制度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要明确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地位、权限和受理范围;完善申诉后的救济渠道;建立教育仲裁制度和引入听证制度,确保学生申诉程序公正;加强申诉制度实施的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以充分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
随着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进程的加快,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高校学生因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处理不满,向教育行政部门提起申诉甚至诉之法院的案件不断增加,个别案件甚至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学生申诉权是《教育法》规定的救济学生权利的主要途径,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部门规章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如何处理高校学生申诉已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如何完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作初步探讨。
一、高等学校学生申诉制度的概述
申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即作为民主国家的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要求有关机关作出处理的权利[1]。
高等学校学生申诉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对学校给予的处罚不服,或认为学校或教师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重新认定和作出处理的制度,是学生行使法定权利,以求保障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救济制度。它的构建一定要在上位法的指导下,从我国教育法治现状出发,既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又要遵循教育规律,突出对学生的教育,对学校行为的规范。
建立学生申诉制度是学校贯彻依法治校理念、推进依法治校进程的客观要求,是学校维护学生权益、加强学校和学生间沟通的有效载体,是维护学校稳定、保障教育教学秩序的必然选择。学生申诉的过程既是学生接受教育、形成法治理念的过程,也是学校推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过程。实践证明,建立学生申诉制度,增强了师生员工的法制意识,推进了学校依法治校的进程,减少了学校与学生间的纠纷,保障了学生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二、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组成及其地位不明确
《规定》第60条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但是对具体哪些学校负责人、哪些职能部门负责人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对组成人员的数目、产生机制、构成比例(特别是教师和学生代表的比例)以及学生申诉委员会在高校内的地位作出具体规定。事实上,从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组成来看,学校的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几乎占到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三分之二的人选,教师和学生代表只是点缀,并且学生代表也大都是学生会干部。
2、申诉的范围不明确
根据《教育法》第42条第4项规定,我国高校学生提起申诉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其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规定》第60条规定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申诉的范围限定在学生受教育权受到侵害和违规违纪这一类情况而提起的申诉。但违规、违纪处分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没有做详细的规定,这就造成了各高校在适用中带来一些不便,将违规、违纪处分的范围放得过宽,不符合高校内部适度的自由裁量权;范围缩小,又有可能会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3、申诉处理的程序不公开、不透明
绝大部分学校在受理学生申诉后开展的所有工作及工作程序不公开、不透明。申诉人或其监护人对申诉处理过程一概不知,侵犯了申诉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4、申诉后救济渠道存在缺陷
《规定》排除了学生在不服申诉处理结果之后寻求司法救济的可能性。《规定》建立了一套“行政终局裁决制”的学生申诉制度,其实质是学生不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处理和答复,就不再有制度化的渠道能够维护其合法权益。这一制度安排明显有悖于当今世界范围内学生受教育权案件司法化的潮流[2]。
三、完善高等学校学生申诉制度的措施
1、明确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地位和权限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是专门受理学生因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机构。《规定》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如:对申诉处理做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时可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等。这些职责表明,学生申诉委员会是高校内部学生申诉处理的专门机构,该机构依据《规定》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不是校属职能部门。这一地位必须予以明确。
《规定》没有赋予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直接改变原处理决定的权利。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应赋予高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调查权、审查权、建议权和决定权,以树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权威性。对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决定权可作如下规定:高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如认为原处理决定缺乏依据或者处理程序明显不当的,可以直接做出处理决定,无须提交学校或学校相关部门重新研究决定。
2、明确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从《规定》来看,申诉的范围主要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但是从申诉的性质来看,应当把申诉的范围重点放在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上。学生人身权、财产权的侵害应该依据民法的相关规定,提起民事诉讼较为妥当。要将与学生受教育权密切相关的学籍处理和纪律处分作为申诉的重点。建议对《规定》中的申诉范围加以明确为:取消入学资格的处分、退学处理、违规、违纪处分、不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书等。
3、完善申诉后的救济渠道
要健全高校学生申诉制度,还应当确立学生申诉制度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之间的合理联系,完善申诉后的救济渠道。应尽快将涉及受教育者的处分及涉及受教育者重大利益,如学生身份的改变等有可能损害学生受教育权的几类教育行政处分纳入行政复议的范围,并将保护受教育权与保护人身权、财产权并列规定为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以适应依法治国和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需要。
4、建立教育仲裁制度和引入听证制度,确保学生申诉程序公正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准司法特性,决定了它必须体现程序的公正和透明,即保证申诉过程中的正直性、公道性、中立性、合法性、公开性。为此,要实现程序公正,必须建立教育仲裁制度,引入听证制度。首先,要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内部设置教育仲裁机构,仲裁员由教育行政部门代表、学校代表、教育界人士、法律界人士等组成,确保教育仲裁的专业性和合法性。当学生不愿通过申诉解决纠纷时,可在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之间选择,对仲裁裁决结果不服仍可提起诉讼。其次,要保证申诉程序的健全和完善,使得在处理学生申诉事件中做到程序上的有法可依;要在申诉处理过程中引入听证制度,允许申诉人或其人现场陈述或当场申辩,确保学生申诉处理过程公开、透明,处理结果公正、合理。
5、加强申诉制度实施的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必须对申诉委员会的权利进行限制和监督,防止在申诉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现象。如果申诉委员会委员有渎职、失职或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任何学校部门和学生个人都有权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层检举、控告,并追究其责任,从而实现执法的公正透明。对申诉委员会的监督方式可以采用民主评议,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
总之,建立完善的学生申诉制度是高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体现了高等教育对于“人”的尊重,体现了“无救济即无权利”的法治思想,对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学生申诉制度来建立良好的内部救济渠道,以充分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从而形成和谐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师;完善;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239-03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但是社会上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就业供大于求,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校期间学校的资源配置是非常的优越,高师音乐师范生应该怎样充分利用高校的优越的资源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呢?本文将通过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来阐明自己的几点看法:
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结构要求
(一)音乐专业能力
音乐专业能力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工作岗位中,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本专业的特定的知识和技能。结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音乐专业能力包括: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史方面的知识及欣赏能力,一定的视唱视奏的能力,合唱和合奏的组织和指挥能力,具备作曲理论方面的知识,能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音乐表现的能力,一般舞蹈表演的能力,创编简单少儿舞蹈的能力等等,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完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各种音乐专业技能和广泛的音乐知识学习中,既不能以专业音乐院校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求精、求专(因为她的定位是一个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不是专门的音乐表演、作曲、理论人才);也不能因为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而放松对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纵横交错”“经纬交织”的立体特征。
1、钢琴即兴伴奏、弹唱能力
即兴伴奏对一个音乐老师来说是一道门面菜,但是也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很多教师不会弹伴奏,弄得在教学岗位上非常被动,这是个值得我们努力的地方。 “钢琴即兴伴奏水平的高低是检验学习钢琴应用能力高低的有效手段”之一,“学以至用”是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最终教学目的。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音乐课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弹、唱兼备”者更是寥寥无几。为此,我认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要非常的重视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不仅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技能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把这种技能和方法纳入歌曲中不断的练习,做到熟能生巧,还要从学习伊始就要将“唱”纳入其中,做到“弹、唱”并举,树立起“唱”的勇气与自信心,最终为了从事的中学校音乐教育工作打下比较坚实的“弹、唱兼备”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学以至用”。
2、“小三件”乐器的演奏能力
“小三件”是指竖笛、口风琴、口琴。 “小三件”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也许称不上是件专业乐器。但因为它小巧玲珑,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它易学,能满足音乐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它价格比较低廉,能面向全体学生;因为它具有其他专业乐器无法比拟、实用易教的优点,才成为广大音乐教师喜爱的乐器。音乐课堂教学自成功引进乐器教学至今天,已二十多年了,但是在高师的课表上,至今仍无这“小三件”乐器课。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正视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这些实际需要,对于在大学期间学校没有开设的课程但是在工作中又频繁的用到的知识自己要寻找机会学习。自己要寻找机会学习“小三件”的演奏和以“小三件”为主的小型乐队编配常识,这样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才能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相衔接。
3、重视对少儿歌曲与舞蹈的学习
中小学音乐教师对钢琴作品《肖邦圆舞曲》很多能做到娴熟的演奏,面对小学一年级教材中的《闪烁的小星星》却无法进行变奏或变调只能在C调上勉强应付;成品舞蹈跳得非常到位,对中小学教材歌(乐)曲却无法编排动作;美声,咏叹调西洋唱法接近专业水准,而重技轻艺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建议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梳理中小学音乐教材同唱一首歌、同奏一首曲、同编一个舞蹈,将和声作业、声乐、视唱练耳、键盘练习、音乐欣赏简史、舞蹈创编等与中小学音乐教材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做到会弹会唱会编配、会编舞,以增加实用性,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自觉加强电脑音乐制作、课件素材的采集和编辑能力
当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给广大音乐教师设置了又一道障碍,这些障碍并非动动鼠标,点点幻灯图片就行了,而是如何借助网络进行教学,如何制作出生动的动画画面、如何收集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料,这无疑给音乐教师们带来极大的挑战。那么,我们如何来接受这种挑战呢?学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电脑音乐制作,大学期间学校虽开有这门课但是由于课时太少学到的内容在工作中不够用,加上设备昂贵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很少,所以电脑音乐课开设收效不大,但是多媒体教学普遍走进中学校园,特别是音乐课很多的时候是需要视频资料和音响资料来辅助教学的,学会课件制作显得很重要,还有音乐的剪辑、刻录、格式转换、片头片尾的制作等这些非常实用的技术在制作课件和文艺会上都要用到,非常实用。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学习好。课件素材的采集和编辑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文本素材的采集与编辑。二、是图形/图象(画)素材的采集与编辑。三、是音频素材的采集与编辑。音频文件的运用是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四、是音频格式的转换。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经常由于无法将CD或DVD碟片中的音乐抽取出来并转换成课件制作需要的格式以供课件制作使用而苦恼。五、是视频素材的采集与编辑。六、是动画素材的采集与编辑。
(二)教育教学能力
音乐教学能力,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从事音乐教学活动,完成音乐教学任务而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检验教师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尺,包括从事音乐教学设计、音乐教学实施到教后评价,即从内化音乐教材到外化音乐教材整个过程的驾驭能力。包括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
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使自己将来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掌握好相关的课堂教学能力。
1、音乐课堂教学能力。音乐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全面掌握和合理选择、运用音乐教材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说课”的能力,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设计板书的能力,教学应变能力,制作音乐课件的能力,制作音乐教具的能力,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等等。中小学音乐教师要认真学好《音乐教学论》或《中学音乐教学法》课,在新课程标准下要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标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淡化音乐学科的特点,重心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它淡化了传统教育中那种单一的知识传递过程,强调音乐课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二、是把“过程与方法”设为课程目标之一。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训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手段。从教学过程讲是“重结论、轻过程”。而新《课程标准》站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对音乐内容进行整合。新《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这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定位,为音乐教育真正实现以审美为核心奠定了基础。新《课程标准》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内容,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领域,新《课程标准》通过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和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相联系,密切了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淡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综合,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的发展。着不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而且是音乐本质特征的体现,是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贯彻新课标的要求。
2、音乐课外活动能力。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课外活动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比音乐课堂教学更为广泛和深入。由于音乐课外活动存在的重要性及其涉及面宽,涵盖面广的特点,因此对音乐教师的能力是极大的挑战。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具备优秀的课外音乐活动组织能力,应该积极参加、组织各种规模的音乐会、音乐讲座、音乐欣赏会、歌咏比赛、音乐全能比赛、文艺活动、艺术实践等,并在组织中注意发挥自己和同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其他还应具备有组织合唱队、指挥排练合唱队的能力,组织铜管乐队等学生乐队的能力……中小学生学习各种音乐专业知识技巧,并不是要他们都当音乐家,而是通过综合音乐教育,使他们了解本国文化,打下艺术修养的基础,发挥音乐才能,增强身心健康。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必须牢记这些出发点,除了要具备娴熟的音乐技能技巧外,还要为你的学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教育管理能力
教育管理能力,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有的由知识智力和技能综合构成的,影响学生个体、班级和学校教育管理活动的效率和质量的综合能力。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既能教书又能育人,可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老师只是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技巧的训练,却忽视了对教育管理能力的培养。
首先,学好教育学心理学是提高教育管理能力的基础;其次,培养对中学音乐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爱心;再次,努力提高语言修养,增强口头表达能力,达到“身教” 和“言教”的统一;此外,还要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学校管理、通过班级、学校、社会的各项有益活动,学习教育管理的方法,锻炼教育管理的能力。校园、班级,任何一个集体都是社会的缩影,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学会“以琴动人”,更要达到“以情动人”。
(四)信息素养能力
首先,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这是构成信息素养能力的基本要素。其次,在解决特定任务的问题情境中,中小学音乐教师要运用一定的信息策略、方法,以信息活动任务和问题类型为线索和中心,将不同信息知识技能结构进行组块,实现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方法、信息策略的融会贯通和高度网络化、系统化,形成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程序化的信息活动经验结构,这标志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和状态。另外一个就是要尽可能的去收集资料,这些资料将会对你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五)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
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培养和具备的能使自己思想、专业、人格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能力。它能帮助你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潜能、展示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处理好与领导、教师、同学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关系,形成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小学音乐教师也是社会之人,不能“一心只弹圣贤琴,两耳不闻窗外事”。再者,你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全面发展不能单靠音乐教师的个人努力,而要依靠教师集体的智慧,还有全体教职员工、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学习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它能帮助你更快的适应环境,更好的学习、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中学音乐教师在学校领导、其他教师和学生的眼里,就是一切音乐形象的权威,你是无所不能的。在学生眼中,音乐教师应该是歌、舞、器乐全能的。而且要求老师讲授的知识和范围跳出课本的条条框框,旁征博引,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积累中,提高各种文化素养。
篇5
[关键词] 复方皂矾丸;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图分类号] R55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7-0154-02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之以脂肪髓,引起造血衰竭,并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大部分研究证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通过免疫机制介导的。免疫效应细胞为T细胞,免疫作用的靶细胞为造血干细胞[1]。免疫治疗后造血功能的恢复进一步支持了再障的发生与异常免疫相关[2]。临床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取得一定效果,但疗效并不非常理想,为此我院应用复方皂矾丸联合环孢素加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7月~2012年1月我院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病例39例,其中男 14例,女 25例,年龄40~72岁,平均 56岁,非重型再障39例。将其分成治疗组 21例 和对照组 18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次及多处骨髓细胞形态学及骨髓活检等检查,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3];②病例排除标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脾功能亢进及风湿免疫性疾病不在观察范围内。 1.3 方法
对照组服用达那唑 200 mg/次,3次/d;环孢素 1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皂矾丸9粒/次,3次/d。两组病例治疗时间至少3个月,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进行肝肾功能检查,每周复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每个月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1.4 疗效评估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再障年会(1987年)修订了我国再障疗效标准[4],再次规范了疗效评价,有利于对各种疗法的客观和统一的疗效分析,与国际Camitta标准[5]接轨。
1.4.1 疗效评价标准 基本治愈: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Hb男达120 g/L、女达100 g/L,WBC 4×109/L,BPC达80×109/L,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缓解: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Hb男达120 g/L、女达100 g/L,WBC达3.5×109/L左右,血小板也有一定程度增加,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明显进步:贫血和出血症状明显好转,不输血,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增长30 g/L以上,并能维持3个月。判断以上三项疗效标准者,均应3个月内不输血。无效:经充分治疗后,症状、血象未达明显进步。治愈、缓解、明显进步均为有效,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基本治愈4例、缓解7例、明显进步7例、无效3例,治愈率19.05% ,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基本治愈1例、缓解4例、明显进步6例、无效7例,治愈率5.56% ,总有效率 61.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为多毛、皮肤座疮、色素沉着、牙龈增生、肝肾功能异常。治疗组:多毛 8例、皮肤座疮2例、色素沉着 1例、未见有牙龈增生及肝肾功能损害病例;对照组:多毛 6例、皮肤座疮 1例、色素沉着 1例、未见有牙龈增生及肝肾功能损害病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可能通过三种机制发病:原发、继发性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及免疫异常[6]。多数研究证明,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异常,造血微环境及造血干细胞量的改变是异常免疫损伤的结果。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长,长时间血红蛋白处于低水平,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7];反复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治疗,是一笔较大的支出,且容易产生抗体,导致血制品输注无效;如未能接受有效治疗,随时都有可能转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威胁患者生命 。寻找一种经济且疗效佳的治疗方案,使更多患者得到治疗,是十分必要的。雄激素是目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药物,通过在体内还原活性产物,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产,刺激粒单集落刺激因子生产,从而促进造血,改善造血功能。环孢素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为[8]:调节T细胞亚群的比例;抑制T细胞表达白介素(IL)-2R、生成IL-2及T细胞对IL-2的反应性;抑制T细胞生成干扰素(IFN-γ)及IFN-γ对造血的免疫调节;间接提高粒巨细胞集落(CFU-GM)生成。环孢素通过去除T细胞对骨髓造血的免疫抑制作用达到治疗的效果。
雄激素+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经典的治疗方法,但中成药治疗再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祖国医学中属“肾虚”,补肾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血细胞的生成。复方皂矾丸是由多种名贵药材精制而成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有皂矾、洋参、海马等,皂矾含有10种微量元素,其中铁、铜、钴等都是造血必需之原料,具有温肾健髓、止血升血、益气养阴功能。经药效、药理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复方皂矾丸能增强骨髓造血细胞促进人骨髓基质造血因子(GM-CFU)和红系祖细胞(CFU-E)生成的作用,并可促进骨髓微血管系统修复,改善骨髓微循环,有利于基质细胞生成。能提高粘附分子受体的表达,从而加强基质细胞与造血细胞相互作用,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增生,使萎缩的骨髓组织重建、再生,加速骨髓造血细胞的生成、分化、成熟,提高免疫力[9]。复方皂矾丸与雄激素合用可起到增效作用[10]。
从两组治疗效果可见,环孢素+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治愈率5.6%、总有效率 61.11%;加用复方皂矾丸后治愈率19.05%,总有效率85.71%,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患者输血量减少、输血频率降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实践及疗效观察表明,环孢素+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疗效,但在此基础上加用中成药物复方皂矾丸疗效会更佳。药物主要的副作用为多毛、皮肤座疮、色素沉着,为患者可接受。
基于以上理论,复方皂矾丸联合环孢素加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协调、增强作用,通过本组数据观察可以看出,复方皂矾丸联合环孢素加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显著,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Young NS. Hemaatopoietic cell destruction by immune mechanism in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J]. Semin Hematol,2000,37(1):3-14.
[2] Young NS.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J]. JAMA,1999,282(3):271-278.
[3] 张之南,沈悌.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 第3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0-21.
[4]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纪要. 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标准[J]. 中华血液学杂志,1987,8:封4.
[5] Camitta BM,Thomas ED,Nathan DG,et al. Sever aplantic anemi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early marrow transpls station on acute mortality[J]. Blood,1976,48(1):63-70.
[6]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78.
[7] 姜莉,孙正令. 复方皂矾丸在血液病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6):750-752.
[8] 许崇燕.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抑制治疗[J]. 中华实验血液杂志,2005,13(2):348-352.
[9] 熊树民. 复方皂矾丸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00例疗效分析[J]. 中华血液杂志,2000,21(3):157.
篇6
[关键词] 万古霉素;谷浓度;药物监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2-000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ough concentration of vancomycin and its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peritonitis. Methods The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peritonitis and were given the monitoring of vancomycin trough concentration in Wenzhou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creened. 21 enroll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rough concentration. In group A, the trough concentration level was 0.05). But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trough concentration, the length of stay [(28.37±4.63) days vs. (23.69±4.21) days] was short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Vancomycin; Trough concentration; Drug monitoring; Perio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PD)的主要并l症之一,且发病率较高,能引起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甚至导致病人死亡[1-3]。目前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相关感染指南建议腹膜炎的初始经验性抗生素疗法抗菌谱应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如万古霉素。ISPD指南推荐按照15~30 mg/kg,每隔5~7 d用药,间隔腹腔给药,以保持药物谷血清水平高于15 mg/L[4]。而另一些研究对MIC漂移现象及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影响临床疗效方面提出了不同意见[5,7,10,11]。因此,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疗效的关系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下抗感染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希望对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按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共纳入21例患者。肾脏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4例,高血压肾病4例,其他或原因不明6例。纳入标准:(1)符合腹膜透析协会2005年制定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建议》中的诊断标准[6],符合以下标准中的2项:a.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透出液混浊;b.透出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c.透出液白细胞计数≥100×106个/L,中性粒细胞数≥50%;(2)接受规律不卧床腹膜透析时间>6个月;(3)病原学为革兰阳性球菌;(4)腹腔使用万古霉素大于1次。排除标准:(1)入组前4周行研究相关药物治疗;(2)严重脏器功能障碍;(3)精神系统疾病;(4)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详细收集入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开始透析的时间、年龄、性别、原发病及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时间、临床生化、病原菌培养结果(腹膜透析液)、住院时间、临床结局等。
1.2.2 分组 根据患者治疗期间平均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分为两组:A组谷浓度水平
1.2.3 治疗方案 万古霉素针(厂家希腊,规格500 mg,国准字药:H20140174)0.5~1. 0 g q4~7 d,腹腔内用药,用药时长为2~3周。
1.3 判定标准
有效:使用足疗程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透出液白细胞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或秩和z验(非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21例腹膜炎患者血清万古霉素谷浓度
本研究共入选21例患者,最高谷浓度为24.64 mg/L,最低谷浓度3.24 mg/L,中位数11.3(8.53,15.93)mg/L(图1)。
2.2临床特征
A组患者8例(38.10%),平均年龄(77.25±7.85)岁,B组患者13例(61.90%),平均年龄(73.23±11.84)岁。两组患者性别组成、透析月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血清白蛋白高于B组[(28.32±7.75 )g/L vs(25.73±6.98)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临床结局比较
21例患者中,临床有效14例(66.67%),其中A组患者有效4例(50.00%),B组患者有效10例(76.92%)。B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较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住院时长较B组有延长[(28.37±4.63)天vs(23.69±4.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为单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观察血清万古霉素浓度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提高血清万古霉素药物浓度,并不能提高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有效率,但能缩短住院时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谷浓度万古霉素水平其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年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相关感染指南建议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低于15 mg/L[4],15 mg/L的临界水平是基于最近流行病学证据[7]的。但临床依据并不充分。在临床有效率方面,Hennsen ED等[12]对MRSA深部感染的研究,Jeffres MN等[13]对于MRSA肺炎的研究及Clemens EC等[14]对于MRSA脓毒血症的研究未发现万古霉素谷浓度≥15 mg/L与
为明确在临床有效的患者中,提高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是否能缩短住院时长,进而减少花费,本研究对该部分患者进一步评价住院时长进行分析,结果提示随着谷浓度水平提高,住院时间缩短,患者的经济负担可能减轻。Kullar R等[19]发现提高谷浓度水平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还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花费。张烁等[20]分析59例不同水平万古霉素浓度对住院时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住院时长无统计学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可能与入组条件、不同地域菌株MIC值不同等相关,同时不排除本实验数据较少造成偏倚。
本研究有一定局限性。第一,本研究收集的是 单中心小样本资料;第二,在比较两组间患者经济负担时,本研究未对实际花费进行计算。第三,未分析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情况。虽然近期多个指南建议采用更高的万古霉素谷浓度(≥15 mg/L)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目前关于谷浓度水平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议,且无论以10 mg/L还是15 mg/L为界,多数研究并未发现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谷浓度水平的提高,两组间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随着谷浓度水平的提高,住院时间缩短,提示患者的经济负担可能减轻。目前的研究多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来指导万古霉素的合理使用为临床所急需。
[参考文献]
[1] Ghali JR,Bannister K,Brown FG,et al. Microbiology and outcomes of peritonitis in Australian peritoneal dialysispatients[J]. Perit Dial Int,2011,31(6):651-662.
[2] Johnson DW,Dent H,Hawley CM,et al. Associations of dialysis modality and infectious mortality in incident dialysis patient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J]. Am J Kid Dis,2009,53(2):290-297.
[3] Jose M,Johnson DW,Mudge DW,et al. Peritoneal dialysis practice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A call to action[J]. Nephrology,2011,16(1):19-29.
[4] Li PK,Szeto CC,Piraino B,et al. 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2010 update[J]. Perit Dial Int,2010,30(4):393-423.
[5] Johnson DW. Do antibiotic levels need to be followed in treating 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J]. Semin Dial,2011,24(4):445-446.
[6] Piraino B,Bailie GR,Bemardini J,et a1. 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2005 update[J]. Perit Dial lnt,2005,25(2):107-131.
[7] Rybak M,Lomaestro B,Rotschafer JC,et al. Therapeutic monitoring of vancomycin inpatients:A consensus review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nd th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harmacists[J]. Pharmacotherapy,2009,29(11):1275-1279.
[8] Blunden M,Zeitlin D,Ashman N,et al. Single UK centre experience on the treatment of PD peritonitis--antibiotic levels and outcomes[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7, 22(6):1714-1719.
[9] Sarah Stevenson,Tang W,Cho Y,et al. The role of monitoring vancomyc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J]. Perit Dial Int,2015,35(2):222-228.
[10] 管向|,肖永红,李光辉,等.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 共识(201l版)[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8):561-573.
[11] Liu C,Bayer A,Cosgrove SE,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s in adults and children[J]. Clin Infect Dis,2011,52(3):e18-e55.
[12] Hermsen ED,Hansom M,Sankaranarayanan J,et al. Clinical outcomes and nephro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vancomycin trough concentrations during treatment of deep-seated infections[J]. Expert Opin Drug Saf,2010,9(1):9-14.
[13] Jeffres MN,Isakow W,Doherty JA,et al.Predictors of mortality for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health-care-associated?pneumonia:Specific evaluation of vancomycin pharmacokineticindices[J]. Chest,2006,130(4):947- 955.
[14] Clemens EC,Chan JD,Lynch JB,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vancomycin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dosingstrategies,and outcomes in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emia[J]. Diag Microbiol Infeet Dis,2011,71(4):408-414.
[15] Albur MS,Bowker K,Weir I,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aemia[J]. Eur J Clin Microbial Infect Dis,2012,31(3):295-301.
[16] Chung J,Oh Jm,Cho EM,et al.Optimal dose of vancomycin for treating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pneumonia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Anaesth Intensive Care,2011,39(6):1030-1037.
[17] Aekerman BH,Guilday RE,Reigart CL,et al.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vated vancomycin trough concentrations and increased efficacy and/or toxicity[J]. J Burn Care Res,2013,34(1):e1-e9.
[18] Tongsai S,Koomanachai P.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high versus low vancomycin trough level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ns caused by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A meta-analysis[J]. BMC Res Notes,2016,29(1):455.
[19] Kullar R,Davis SL,Taylor TN,et al. Effects of targeting higher vancomyein trough levels on clinical outcomes and costs in a matched patient cohort[J]. Pharmacotherapy,2012,32(3):195-201.
篇7
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仅给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培美曲塞; 顺铂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6-000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combined with Pemetrexed and Cispl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Method:76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3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Pemetrexed and Cisplatin,while the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ministr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event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clinical efficiency and clinical benefi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1-year survival and 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Pemetrexed; Cisplatin
First-author’s address:Hu’nan Cancer Hospital,Changsha 410013,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16.003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死亡率均较明显增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其中,肺癌各种病理类型中,尤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率最高,占肺癌发病率的75%~80%,居于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1-2]。由于NSCLC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发展至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因此,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成为晚期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以铂类为基础的各类化疗方案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晚期NSCLC患者的病情,改善生存质量,但总体生存率仍较低,因此寻找新的化疗方案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是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3-5]。本研究观察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培美曲塞+顺铂联合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76例,其中男40例,女36例,平均年龄(53.5±7.8)岁。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并行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病理类型:腺癌38例,鳞癌22例,大细胞癌16例。国际抗癌联盟肺癌分期标准分期均属Ⅲb~Ⅳ期。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化疗前后给予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心电图、胸部CT等常规检查。对照组给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具体给药方案如下:应用培美曲塞前7 d前开始口服叶酸450 μg/次,1次/d,直至化疗结束;用药前一周肌注维生素B12 1000 μg;培美曲塞500 mg/m2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点滴,注意滴速,需>10 min;顺铂30 mg/m2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点滴1 h,第1~3天,3周为一化疗周期;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75 mg/m2,静脉点滴,第1~14天,3周为一化疗周期。完成2个化疗周期后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 采用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客观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可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四类,以CR与PR之和除以总例数计算临床总有效率(RR),以CR、PR与SD之和除以总例数计算临床受益率(CBR)。
1.3.2 不良反应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适症状,采用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分为0~Ⅳ度。所有患者均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截止日期为2014年6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所有患者均坚持完成所有化疗方案,无中途退出病例。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7%(P
2.2 两组患者生存率和中位疾病进展时间比较
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4年6月。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6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系统反应,其中观察组出现2例,对照组出现3例,症状均较轻微,均可耐受,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伤,无死亡病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肿瘤细胞迅速分裂增殖依赖于丰富的新生血管所供的营养,因此Folkman等学者于1971年首先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的理论,同时认为,肿瘤血管的形成又取决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程度,从而衍生出了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来阻止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阻断肿瘤营养供给,从而达到遏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是一种血管抑制类新生物制品,作为一种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可通过强大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了肿瘤的营养供给,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6-8]。
研究发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NSCLC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培美曲塞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美国FDA批准已将其规定为治疗晚期NSCLC的二线单药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叶酸代谢途径,影响细胞复制过程中,抑制肿瘤细胞核酸合成而发挥抗肿瘤目的[9]。临床研究显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与吉西他宾联合顺铂的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在腺癌和大细胞癌组患者疗效更佳,而鳞状细胞癌效果相反。因此,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被批准作为非鳞状细胞的一线治疗方案。
本研究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培美曲塞+顺铂联合治疗晚期NSCLC患者,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韩淑红,张小涛,吴雪松,等.多西他赛加顺铂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2,21(1):16-19.
[2]尹同利.益气化瘀法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07-109.
[3]魏嵬,刘四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52例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7):26-29.
[4]杜国芳,王丽红,裴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抗小鼠肝癌H22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4-15.
[5]陈莺,史晓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5):163-164.
[6]周丽,曹兴兵,杨萍,等.恩度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79.
[7]高俊霞.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48-49.
[8]王巍炜,李高峰,洪志鹏,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8):23-25.
篇8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癌;血管内皮抑制素;羟基脲;同步放化疗
子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不明。早期治疗以手术为主,中晚期多以放化疗为主,但是治疗后易出现复发。我院采取恩度联合羟基脲改善肿瘤放疗的敏感性,并阻断放疗后血管的再生成,来提高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门诊就诊并活检证实为宫颈癌,临床分期属中晚期宫颈癌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羟基脲同步化放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同步化放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5例,Ⅱb期 11例,Ⅲ期8例,Ⅳ期6例;鳞癌15例,腺癌5例,腺鳞癌5例。对照组25例,Ⅱb期12例,Ⅲ期8例,Ⅳ期5例;鳞癌15例,腺癌15例,腺鳞癌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放射治疗:采用60Co体照射加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照射,每周5次,每次 Dm 2~2.6 Gy,宫旁总剂量 Dt 25~28 Gy。全盆照射结束后,盆腔四野外照射,每周5次,每次 Dm 2~2.6 Gy,宫旁总剂量 Dt 20~25 Gy。体外照射1~2周后行腔内照射,腔内照射当日停体外照射,腔内照射每周1~2次,每次6~7 Gy。②化学治疗:体外照射第一周起,全身化疗,顺铂(DDP)4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 3~5次。③恩度:15 mg/次,加入生理盐水 5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3~4h,第1~14天连续给药,然后间歇7 d重复。④羟基脲:0.5 g,口服,2次/d,两用14 d。
1.3 疗效评价标准 ①近期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疗效判定标准[1]: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病情进展(PD)。CR和PR判定为有效,SD和PD判定为无效。②远期疗效:随访治疗后患者1、3、5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系统,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近期有效率的比较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结束后1年的无瘤生存率情况:对照组治疗结束后1年无瘤生存率为52% (13/25),治疗组为88% (22/2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远期疗效: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晚期宫颈癌治疗以放化疗结合的治疗效果迄今仍较差,主要是肿瘤的扩散与转移所致,单纯手术治疗或手术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方法不能解决肿瘤的扩散与转移问题,所以近年来对于中晚期宫颈癌采用放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阻断血管生成的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配合放疗增敏剂-羟基脲进行治疗。
Folkman实验室的0reilly博士[2]于1994年首次发现了血管抑制素(Angiostatin),并于1997年从小鼠内皮细胞中成功分离出内皮抑制素。其作用机制为:特异性地作用于微血管的内皮细胞,通过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另外还可以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达到抗血管生成的作用[3]。恩度可改善肿瘤放疗的敏感性,阻断放疗后血管的再生成[4]。
羟基脲(Hu)是尿素的羟基化产物,可以阻止核苷酸还原为脱氧核苷酸,选择性抑制DNA合成,并能直接损伤DNA,并可诱导细胞死亡或凋亡[5]。有学者认为 Hu可用于肿瘤细胞部分同步化放射增敏的药物,对转移性卵巢癌等妇科肿瘤有一定的疗效,还可作为放射增敏剂增加放疗对局部肿瘤的疗效。
本研究表明恩度联合羟基脲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可明显提高患者近期有效率及无瘤生存率,3~5年远期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李爱荃,吴爱如.宫颈浸润癌的综合治疗//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780-1784.
[2] Han Q, Fu Y, Zhou H, et al. Contributions of Zn(Ⅱ)-binding to the struchural stability of endostatin.FEBS Lett,2007,581 (16):3027-3032.
[3] Lj B, wu X, Zhou H, et al. Acid induced unfoLding mechanism of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Biochemistry,2004,43(9):2550.
篇9
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我科就诊31例ⅢB和Ⅳ期的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化疗组14例。NP方案+恩度,NVB25mg/m2 ivgtt d1,d8,DDP20 mg/m2 ivgtt qd×4d
恩度15mg/d ivgtt qd×14d.自化疗第1天起。单纯化疗组17例NP方案用法同联合化疗组。每21天为一周期,每2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
结果:联合化疗组有效率RR为42.9%,疾病控制率CRB85.7%,中位无进展生存6.3月。单纯化疗组有效率RR为17.6%,疾病控制率47.1%,中位无进展生存3.6月
结论:恩度与NP方案联合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的CBR,延长患者TTP,临床安全性好且未增加NP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NP方案;晚期NSCLC
Rh-Endostatin combined with NP regimen chemotherapy in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ang Fei ,Wang Yafei,Yang Li Department of Oncology, Nantong No.1people’s hospital, Nantong 226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toxicity of rh-Endostatin combined with NP regimen for NSCLC. Methods:Thirty-one NSCLC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rial group(14 cases) was treated with rh-Endostatin 15 mg/d ivgtt qd*14d, NVB25 mg/m2ivgtt d1,d8,DDP20 mg/m2ivgtt qd*4d.The control group(17 cases) was treated only with NP regimen.The therapy was repeated every 21 days.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were evaluated after 2 cycles.Results: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42.9% in trial group and 17.6% in control group (P=0.124).The clinical benefit rate was 85.7% in trial group and 47.3% in control group (P=0.025).The median TTP was 6.3 months and 3.6 months for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clinical benefit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significance existed.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cidence of hematologic and non-hematologic toxicity.
Key words: rh-Endostatin, NP regime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以上,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化疗曾是晚期NSCLC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随着NVB等第三代化疗药联合DDP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已达到一个平台。如何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的研究发现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与血管生成关系密切。因此血管靶向治疗已成为当今肿瘤领域研究的方向之一[1] 。我科将2007年1月至2 008年5月收治31例ⅢB和Ⅳ期的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恩度联合NP方案及NP方案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组共收治31例患者,联合化疗组14例,单纯化疗组17例.。两组在年龄,体表面积,ECOG,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器官转移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全部病例均为病理和/或组织学证实为ⅢB/Ⅳ期的NSCLC。初治患者和未用NP方案化疗的复治患者。身体状况ECOG0~2,预计生存期≥3月。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正常。有可评价疗效的肿瘤观察指标及无脑转移。化疗后复查心电图,CT,肝肾功能作对比。每周至少复查2次血常规。
1.2治疗方法:联合化疗组:NP方案+恩度,NVB25mg/m2 ivgtt d1,d8,DDP20 mg/m2 ivgtt qd×4d,恩度15mg/d ivgtt qd×14d.(恩度为山东先声麦得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自化疗第1天起用。单纯化疗组:NP方案,NVB25mg/m2 ivgtt d1,d8,DDP20 mg/m2 ivgtt qd×4d。托烷司琼常规止吐。每例患者在2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疗效稳定者继续使用原方案。
1.3疗效评价:近期疗效采用WHO实体瘤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以CR+PR计算有效率(RR),CR+PR+SD计算临床受益率(CBR)。疾病进展时间(TTP)指从治疗开始到疾病进展时间。毒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分0~Ⅳ级。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
2.结果
2.1疗效:联合化疗组有效率RR为42.9%,临床受益率CBR85.7%,中位无进展生存6.3月。单纯化疗组有效率RR为17.6%,临床受益率47.1%,中位无进展生存3.6月。两组患者的主要疗效指标比较(N=31)见表2。
表1 31例患者的一般资料
项 目 NP NP+恩度组
年龄(岁)
中位数 53 54
范围 38~75 36~75
性别(例)
男 10 9
女 7 5
体表面积(m2)
中位数 1.71 1.70
范围 1.51~1.90 1.49~1.88
ECOG评分
0 5 4
1 9 8
2 3 2
临床分期
ⅢB期 8 7
Ⅳ期 9 7
病理类型
鳞癌 6 5
腺癌 8 8
其他 3 1
有器官转移 13 11
表2表2 两组患者的主要疗效指标比较(N=31)
指标 NP组 NP+恩度组 X2值 P值
RR 17.6%(3/17) 42.9%(6/14) 2.368 0.124
CBP 47.1%(8/17) 85.7%( 12/14) 5.011 0.025
TTP 3.6月 6.3月
表3两组患者的主要毒副反应比较(N=31)
毒副反应 NP组 NP+恩度组 X2值 P值
粒细胞降低 8 7 0.027 0.870
血小板减少 2 2 0.034 0.835
恶心呕吐 4 3 0.019 0.889
发热 0 1 1.630 0.202
有1例NP+恩度组患者在输液过程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予吸氧,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
3.讨论
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低预后差,单纯化疗易出现对化疗药物耐药现象。1971年,Folkman[2]教授首先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的观点,奠定了控制肿瘤生长新的理论基础,由此开创了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研究。Hurwitz等[3]报道抗血管生长药物与化疗药联合应用可提高化疗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是一种胶原ⅩⅧC端20Ku的蛋白,主要通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内皮细胞迁移,凋亡及周期等影响而控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最终达到控制新生血管形成[4]。其抗肿瘤作用较单纯化疗相比有以下优势:1.血管内皮基因组较为稳定,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治疗不易产生耐药性[5]。2.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本身就是药物的靶内皮细胞部位。药物易到达并在局部形成较高浓度。而抗肿瘤药物经组织扩散时受到组织坏死,纤维化和组织内高压的影响,常常使组织内达不到有效浓度。3.化疗缺乏肿瘤细胞靶向性而内皮抑素只针对肿瘤血管内皮,选择性强不损伤正常内皮细胞。4.原发肿瘤和继发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相同,血管生成抑制疗法的效果相似而原发灶与继发灶中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差异较大,化疗反应会各异。5.理论上,1个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要饲养50-100个肿瘤细胞,因此作用对快速增殖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比针对肿瘤细胞更有效[6]。恩度与NP方案联合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化疗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并未增加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晚期NSCLC的治疗方案,开创了化疗与靶向治疗的药物联合应用的先河,具有令人鼓舞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龙芸,葛楠.肺癌的靶向治疗进展[M].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缉(2008):12.
[2] Folkman J.Tumor angiogenesis:therapeutic implication[J]. N Engl J med,1979,285(21):1182
-1186.
[3] Hurwitz H,Fehrenbacher L,Novotny W,et al. Bevacizumab plus irinotecan,fluorouracil,and leucovorin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N Engl J med,2004,350(23):2335-2342.
[4] 林丽彬.内皮抑素及其抗血管生成作用[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3(41)189-190.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