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
时间:2023-03-27 05:5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王金战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根
有一个现象叫“飞轮效应”。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我们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不停地快速转动。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学习不是玩乐,开始可能会很累,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会逐渐养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看上去很累的学习就会变得自然轻松,优秀也成了自然的了。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我们看到一位同学学一样东西很快就搞“懂”了,记一些知识很快就“记”住了,就觉得他很聪明,这是有偏差的。一个人真正的聪明,在于有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如记忆的特点在于有序与反复,根据遗忘规律分阶段地整理归纳、复习巩固,才能达到长时记忆的目的;短时的快速记忆,对于知识掌握来讲不具备多大意义,只是“小智”,而不是“大智”。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自哪里呢?--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来自他人的约束,而是来自一个人积极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将有助于好习惯的养成。
了解自己,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是给自己下结论,而是寻找自己努力的方向.初中数学中,经常会遇到大量的公式、定理,难理解又难记,一些同学只想着快点结束,老师问为什么学不好,他就说记忆力不好,公式记不住.其实只要他把公式理解并记住,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所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就是在寻找自己的努力方向。
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追求和困难,自己主动追求优秀,追求最好的.一个积极的心态可以带动很多的东西.心情不一样,精神状态也就不一样,学习的效率也不一样.一旦有了推动力,你会有明显的紧迫感、危机意识,你会很有欲望去占有那些知识和技能,随之你会很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你就会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我们进而会很享受这样一种过程,会因此而觉得生活很美好。积极的态度是成功的根源.当你明白你想要什么以后,其他的所有不利因素都无法左右你,你也不会丧失信心和斗志,因为你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即使是暂时的停滞或者状态低迷你也不会迷失自我,因为努力的方向始终清晰。
篇2
【关键词】培养;激发;良好;行为;学习;习惯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细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o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性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它带有感性色彩,是启迪儿童心霏的钥匙。在教学中,要使学习的知识为学生接受,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更新方式,有的放矢,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揭示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学善学。造成人人渴望解开奥秘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兴趣。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成功属于每一个有强烈自信心的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发展各种能力的前提。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就能帮助学生增强自学的自信心。特别对于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发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关爱的营养不良,有学校教育的知识断层。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利用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为依托进行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并找出能切实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办法来。这样的个案研究,既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据有关资料统计:89.6%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28.05%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还有3.2%的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五、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1、 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中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 "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学生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强个别辅导。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困生没能掌握课堂上应掌握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在课外再不能给以重点的关注,假以时日,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只会越来越差。课改不排斥必要的辅导,课改呼唤具有现代色彩的课外辅导。当然这样的辅导不是一味的加班加点,不是强行灌输,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爱心感召下,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学习的勇气得以激励,拉下的知识也得以重温。这样的辅导也不应再是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小组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 《老子・道德经》
篇3
一、培养学生专心学习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专心学习的习惯:一要在学期初对学生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一般情况下,我在学期初的几个星期宁可让学生少学点知识,也要花时间培养他们认真听课的习惯。二是要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学生学习和做作业时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他们的家长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那边却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这样,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吗?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促使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要告诉家长:平时学生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表示过度关心,不要陪着孩子做作业,不要让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总之,要让家长尽量不要干扰孩子,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就会使学生逐渐养成专心学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地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抓起,引导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老师、同学不依不靠,能自己做好的事尽量自己去做。同时,要让学生家长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在家里督促孩子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碰到合作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家长可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但是,尽量不要告诉他们答案,迫使孩子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和家长认真配合,才能使学生尽快养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记录作业的习惯
一个学生如果每天能养成记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意味着这个学生已经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他们的学习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进而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我班的一名学生家长,在孩子一入学就给孩子买好了记事本,而且告诉孩子:这个记事本是专门用来记录班主任交待的事情和任课老师布置的当天作业题的,要求孩子记事本每天都要有记载,不能有空白。一开始,这名家长每天都会检查自己孩子的记录情况,看孩子记得是否认真。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改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发现孩子没有记录的话,就取消孩子玩的时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我从来不打扰他们,让他们静心地去思考。在学生解答完了以后,对于数学学科,我总是要求学生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是否搞错、应用题的算式列得是否正确,同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订正;对于语文学科,我总是要求学生看看字是否写错、语句是否通顺等等。
五、培养学生随时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
篇4
关键词:化学学习;培养;习惯
“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它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要都有密切关系”。高中化学由于知识面广、横向纵向联系多、疑难点密布、许多同学认为化学难学,内容多、杂、繁、乱。究其原因。这是对化学学科的特点理解不够。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级学科,即体现了理科重视实验,重思维推理的一面;又体现了文科重视读书,强化记忆的一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的过程”.明确要求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运到充分的发展。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笔者认为,就学生角度讲,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应该在平时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即养成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注意听讲,勤于思考、课后及时复习,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的学习习惯。现就几个重要环节分别加以阐述。
一、课前预习(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老师课堂讲述,理解会更深刻、且提高听课效率)
1.首先要通读教材,搞清楚课本上讲了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读之后掩卷而思,看哪些内容已基本清楚,哪些内容难以理解,哪些是重点等,做到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大概了解。
2.细读,挖掘教材中更深一层的内容,在细读中做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不仅知道书上讲了些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要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比较,对重要结论及关键字、词做好标记,对存在的问题也要随时记录。这样边读边记边注,有利于提高阅读效果,培养个人的自学能力。
3.注意分析、归纳、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到预习中的重点内容,把存在的问题带到课堂上,看老师如何分析和处理。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预习中要做到先通读,再细读,并注意总结归纳,从而使预习达到一个较高层次。
二、上课听讲
听讲是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讲,可使思维活跃,注意力更集中。在听讲中要紧跟老师的思路,抓住重点,带着问题听讲,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要看老师是如何分析的,自己为什么没有清楚。这样带着问题听讲,使自己站在一定的高度,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听讲目的更明确,注意力更集中。在听讲时要做到手脑并用,做好听讲课笔记。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可见做笔记的重要性。笔记内容应该是重点知识、知识点间的联系、例题分析,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个人感悟等(不必照搬照抄,这样既浪费时间,也不利于个人思维的衔接和跨越),从而培养个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预习中理解的内容可通过教师讲解强化记忆。
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在听讲时更要重视实验,注意实验能力的培养。化学课上演示实验较多,在教师演示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并善于思考,既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还要抓住本质的内容。
三、课后的复习和巩固
课后及时复习,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加以巩固,是学习习惯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后复习就是把预习的内容和老师课堂所讲内容加以整理、归纳、以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是一个知识再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知识记忆的过程。根据记忆曲线先快后慢的特点,复习越及时,遗忘就越少。
但要对知识真正理解,能够灵活应用,还需通过练习达到这一目的。练习在复习基础上进行,练并不是跳入题海,做的题越多,成绩提高不一定快,学习效果不一定好,许多同学在做题时,不善于审题,不在分析的基础上求解,往往拿到题目就动笔,结果导致失误或失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很重要。即不论遇到什么类型的题目,在审题的基础上进行谋解,最后通过分析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我们的解题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许多高难度的题也会迎刃而解。解题之后对题目的归纳整理是练习巩固很重要的一环,不做归纳整理的演题是盲目的,这样只会陷入题海不能自拔,最后收效只会事半功倍。
篇5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语文;教学;终极;目标
Success -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Luo Xian-duan
【Abstract】Raise the students' good language learning habits,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learning habits, from a quality focus on two aspects of culture. Successful, pupils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Key words】Language learning; Habits; Culture; Language; Teaching; Ultimate; Target
家叶圣陶认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1]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极其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等于形成了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一种好的人格特点,也可以说受益终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石。试想,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丰厚而博大,灿烂而深远,靠教师短短几年在课堂上能教完吗?世界文化群星闪烁,各民族文化奇葩绽放,靠学生短短几年在课堂上能学完吗?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日后的工作中才会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科学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同时他引用一位名人的话提醒我们:“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2]笔者不揣浅陋,认为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加强语文学习品质习惯的培养
学习品质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情感、意志、批评等体验。教育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事情最怕“认真”二字,只要“认真”了,什么难事都能办得到,语文学习更是如此。长期坚持对学生语文学习态度方面地培养,可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全体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从对话中感悟思想感情,受到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读书,形成较强的抑制力,增强抵御不良诱惑的免疫力;敢于和善于怀疑教师、教材,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
的语文学习品质,是在不断地阅读中逐步形成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3], 这是冰心在《忆读书》中以八十多年读书的切身体会,语重心长地告诫广大青年的。冰心告诫大家:读书能扩大知识面,知道你不知道的精彩世界;能提高个人写作水平,读书能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
师指导学生“多读书”,一是要加强课堂中的读书教学,避免“以讲代读”、“重讲轻读”。因为熟读能加深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生思、熟能生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熟读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和运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二是学校要加强图书室建设,为学生多读书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农村学校没有图书室,教师可发动学生办图书角,并且教师带头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图书,供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要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先选择故事书,由浅入深,由短到长。只有教师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多读书”的良好习惯才会逐步养成。同时,引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正确处理平时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除了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好书之外,还要不断教育学生,只有思想性、艺术性都完美的书才是好书。要教给学生通过比较、鉴别的方法选择好书。读书时,要批判性地阅读,做到“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2. 加强语文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
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习惯,需要教师花长时间、花大力气培养才能形成。
(1)多思考。学习离不开思维。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代教育家程颐也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于思”。可见学与思是构成求知活动的两个必要前提,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又应以思为本。语文学习更离不开思维,“常人的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或者说是语言水平上的思维。正常人的思维发展是与语言的发展同步协调向前发展的。语文科作为一门语言和思维相统一的学科,正是在语言和思维的结合上既发展着学生的语言,又发展着学生的思维。”[4]所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是语文教师一项艰苦而繁重的任务。
(2)多积累。语文学习的过程,说到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养成拿笔读书的学习习惯:圈划书中不懂的字词,利用工具书查找并记录不懂字词的音、形、义;用各种图形符号标出文章的段落、重点、各种修辞方法以及有待思考的问题;摘抄书中的优美词句和段落,写读书笔记等。此外,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正确书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了,教师也感到轻松多了;学生积累多了,语言的素养和作文水平地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3)多实践。学好语文,离不开多动手。除了在“有字书”中下功夫外,还要在“无字书”上下功夫。因为“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5]。养成注意听人说话的习惯,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别人的话语中吸收特色语言;看电视、听新闻,从中校正字音,听懂意思,并学会归纳整理;仔细观察周围的人,身边的事,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吸取语文学习的营养;勤写作,把观察到的人、事、景,用心灵的感受记录下来,养成天天记日记的良好习惯。
功的教育应该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几乎一切都难以战胜以至一个人尽可以诅咒、发誓、夸口、保证——到头来还是难以改变一种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良好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习惯,尤其是中小学阶段。”[6]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教育论文集
[2]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信息日报,2004.10.12
[3]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4] 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
篇6
教育工作与产品制造截然不同,产品坏了可以报废,而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失败了,损失的将是一个人的一生。
所以,教育无小事。任何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教书”和“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落到实处。
从教学方面来看,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中的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严谨细致。在备课中注意细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师生互动时间、问题设计、板书设计都要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否则,可能导致一堂课的失败。上课过程要注意细节,学生的一举一动、课堂反馈都要仔细观察,适时调整课堂过程,以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布置和批改作业要注意细节,不能一味地贪多。要精批细改,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精讲多练。作业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制定对策,及时解决。
篇7
1.良好的听的习惯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教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一、二”,这时学生边听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手势打“三”时,全班齐声模仿。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使听一遍录音,便有一次收获。
2.良好的说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说的习惯要要求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音量适度、仪表大方。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首先,教师应十分注意发挥“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古人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
同时,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录音、指套、木偶等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要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如:组织语言游戏、竞赛,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兴趣小组,排演英语文娱节目,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用英语问候,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小贴纸”、“小红星”奖励等等。以此造成说英语的氛围,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从小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
3.良好的读的习惯
“读”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小学英语课文句短简单,读来朗朗上口。有些学生觉得这些句都已能讲能背了,在朗读时漫不经心,不是看着一句句朗读,而是滑句,一古脑儿读完,存在“假读”现象。有的朗读时语速、节奏掌握不好,过慢、拖沓,一字字顿着读,或是过快,发音不到位,无停顿,混着读。特在集体朗读时,伴有拖音明显,节奏较差,语速偏慢等现象。为此,教师要对症下药,变换教法,随时纠正学生朗读的不良倾向,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4.良好的写的习惯
“写”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书写”。要求学生书写姿势、方法正确,斜体行书规范书写,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小学生在学英文书写前,已学会汉字及汉语拼音的书写,且已养成一定的书写习惯,这对学习英文书写有利也有弊。就书写而言,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更有不同之点。对于书写的坐姿,握笔方法,两者要求相同。而汉字与英文在书写上差异很大。即使汉语拼音与英文斜体行书在书写上也风格各异。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利用学习正迁移,防止学习负迁移,对学生英文书写进行严格的训练。时至三年级,仍有部分学生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英书写时及时纠正,不能放任自流。要让学生明白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会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书写质量与速度,对今后学习不利。启发学生加强自我督促意识,保持正确坐姿,握笔方法。特别要向学生指出,书写英文时,纸稍向左斜放,纸的下边与桌面边缘成10°角,不要正放。
在书写教学一开始,学写字母时,教师就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按照规范笔顺书写,在四线三格中位置正确。值得一提的是,要强调每个字母都要稍向右斜,斜度要一致(约5°)。中国学生由于写汉字的习惯,竖直横平,有棱有角,四方端正。因此,在书写英文时,常出现直、方、角现象。对此教师要运用“比较法”教学,及时指正。随着学习的进展,教师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单词、句子、段、篇的书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切实做到英文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
5.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对于提高课堂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成绩中下的学生。我们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应注意“量”,预习内容不易过多。还应该注意难易程度,过难的内容,应先提示,再作预习。最简单的预习方法是:查单词、划词组、圈难点、看习题。把不会翻译、不会读的单词查出来,把学过的词组划出来,难点做出记号,提前看一看习题涉及的内容。这样听起课来目标明确,对新旧知识一目了然。
6.培养课后复习的习惯
篇8
【关键词】培养;汉语;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0.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对汉语的教育的重视。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对汉语知识的了解,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从而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汉语学习中能够拥有自身的一套理解方式和理解体系,帮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了解汉语和认识汉语中的一些字词的结构,进而提升对汉语的学习效果,推动汉语教育的发展。
1.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的因素。加强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阶段作为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和基础阶段,在汉语教学中,对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小开始,从平时的过程开始,从而确保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培养。
2.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2.1自制力不强,容易受到干扰
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的分散是学生学习汉语主要的问题,根据目前相关数据表明,学生对汉语的学习的认真度比较高,但是兴趣程度却比较低,主要还是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过于枯燥,使得学习兴趣方面也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注意力分散,容易被一些外界的事物干扰,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习的兴趣减低,学习习惯不能很好的培养。
2.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汉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减少,主动性不高,从而使得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重视程度和实际效果不高,进一步限制了学生汉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2.3依赖心理较强
在汉语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缺少独立自主思考的习惯,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明显。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都是在家长的接送下,自理能力较差,依赖家长和教师的情况比较常见。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少独立自主能力,对学习方法的欠缺,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于汉语的学习不从下手,学习效率低,汉语学习习惯不能很好的培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对策
3.1采用激励机制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对课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接受情况,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案,采用合理的激励机制,运用语言激励学生,引导和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1]。对平时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激励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积极的培养学习习惯[2]。如在汉语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谈论和讲解,对学生的回答应该采用鼓励和针对性的点评,进而提升汉语课堂的效率,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
3.2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在汉语教学过程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不要一味的进行讲授,要提高和学生互动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更好的接受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3]。对学生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如在讲解文言文中,教师采用互动的方式来讲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所遇到的问题,教师给出相应的解答,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汉语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课堂基础。
3.3完善教学方式
在汉语学习的教学中,针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进一步完善,结合教育体制的发展,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提升汉语教学效果,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如在教学模式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在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情景模式的创建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接受知识,结合教学实效来进行,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汉语学习习惯。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采用激励机制、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完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汉语教学效果和水平,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推动汉语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荣.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J].吉林:延边大学,2014,18(09):23-26.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习惯养成;教学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引起重视。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1.1 在课堂上重视指导学生养成看图、看关键文字、理解数学知识的习惯。
上新授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一些直观性演示以揭示新知外,要在适当时候穿插安排带领学生阅读理解课本插图和看关键文字。如:在教学概念“质数”时,要及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文字,并强调其中的关键字“只有”,引导大家讨论,使学生能区别“有”与“只有”,更好地理解概念。
1.2 在课后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与培养预习习惯结合起来,在每次新授课之前,把预习看书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适应任教班级学生能力水平的预习要求,指导一定的看书方法,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刚开始,预习要求可提得低一些,细一些,可采用填空式,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采用问答式,思考题等方式。
2.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看:就是看老师或同学的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作为教师则应注意: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尽量使用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捕捉学生的兴趣,巧妙提问,启发思维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听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的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形成了注意听讲的好习惯。
3.适当鼓励,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培养预习习惯,要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具有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能力的渴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习需要。如学完了“2的乘法口诀”后,教师适时引导,“同学们想知道‘3的乘法口诀’吗?‘3的乘法口诀’又是怎样得来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预习‘3的乘法口诀’。老师看谁预习的最好。”简单的一句话,往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一些非常浅显的问题,这时教师更要注意,切不可以“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或“这么简单的问题别问我”等带有贬义的言语回答学生,而应耐心地启发他认真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动机会越来越强,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而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习的氛围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我们在教学过程是就要通过开展实践性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区中的数学问题逐步感受到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前,我就为同学们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在桌上摆一些学习用具并标上价钱,找两名同学做售货员,然后其它同学则用模拟钱币到售货员那里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感到很新鲜,积极性相当的高。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知道拿一元钱可以买到哪些东西,同时也学会了找钱,创设这样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仿购物活动中认识了人民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购物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5.帮助学生破除发言的羞怯感
教师要时常找那些具有羞怯感的同学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卑。如果教师希望这些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话,不妨在课下提前给他们交待一下要提问那方面的问题,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大胆发言;如果这些同学因没有回答好问题而在课堂上受了委屈的话,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安慰。另外,教师要多创造情境,帮助这些学生炼胆、炼口,如诗歌朗颂会、演讲比赛、口头作文赛等;尽量多给他们社交的机会,如课堂情景剧、文娱晚会、校外访问,各种座谈会等,使其在实践中锻炼发言的胆量和勇气。
6.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篇10
关键词:数学学习习惯;审题习惯;规范打草稿习惯
每次批改作业或试卷,总听到许多老师在抱怨学生不读题目,粗心大意,简单的题目总会出错。于是,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事实真的如此吗?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认真审题,仔细打草稿,解题习惯良好的学生很少出现这种现象。粗心、马虎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不良的数学解题习惯。俗话说“好习惯,益一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可从关注学生的审题能力,从小养成打草稿的良好习惯等细节入手,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它需要学生具备认真的读题习惯、细致的观察能力、积极地动脑思考的习惯,当然这种习惯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
1.培养学生严谨的读题习惯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而现实的状况是许多学生在解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或不加思考粗粗读一遍就急于动笔,根本没去细读题目,弄清题意,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题,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例如这样一道题: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32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这是上学期期末试卷的一道题,检测后统计,全班有三分之一左右学生出错,事后调查学生出错的原因,他们都说这道题跟期末复习卷中的一道题一样,他们把题目当成复习卷中的类型来解,导致错误。而实际上期末复习卷中的题目是这样: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增加了35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这道题出错不是他不懂解题方法。根本原因就是审题不清,题目中“增加到”与“增加了”没有分清。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读通句子,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后,再默读,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再动笔解答。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新教材的题目大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信息都隐藏在图中,要准确解题必须在审题时细致观察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道题:
学生在观察中容易漏掉题中“49元/两件”的“两”字,当成“49元/件”,导致错误。其实题中“49元/两件”这个信息非常重要,它告诉学生每件衣服不用29元,题中最多可买几件其实就是让学生选择两件两件地买这种方式,算式:185÷49=3个……38元,3×2+1=7件,38-29=9元。
3.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习惯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表面很认真地读题、审题,可实际上这道题讲什么,里面有哪些关键词、数量关系,他一无所知,究其原因是他根本没用脑子去读、去想。他是为老师的任务要读题而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就要求学生在审题中耐心思考,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的一道题:星期天去科技馆参观的大人和儿童共有180人,其中大人是儿童人数的2倍,大人、儿童各有几人去参观?题中谁是谁的几倍,谁是1倍数,谁是2倍数。只有让学生在审题中仔细推敲,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理解题意。尽管有些题目文字极其简单,但我们审题时却不能有半点马虎,为了让学生能将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圈圈画画,圈出重点词,提醒自己注意。
二、重视培养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
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数学列式是正确的,但计算时总避免不了错误,有些人以“粗心大意”概括之,这种错误是否与不规范打草稿有关系呢?据一所学校调查发现:
从以上数据发现,由于打草稿习惯不当造成的计算错误达40%左右,把“随便乱打和抄错”的错误率累加占到30%~40%,再加“粗心算错”一栏中打草稿的粗心错误,由于打草稿不规范而造成的错误率竟达五成以上,如此大的数据表明,小学生计算中不规范打草稿埋下了错误的隐患。这一现象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还要形成检查草稿改正错误的习惯。
1.转变观念,让学生深刻体验规范打草稿的好处
有些学生之所以做复杂计算题不打草稿或打草稿不规范,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太麻烦,没有必要。观念上对打草稿的轻视或忽视导致操作上的不规范,所以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转变学生的观念,让他们深刻体会规范打草稿的好处,如选择班内一些优秀草稿本进行展览,并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计算正确率高的原因,让全体学生明确打草稿的重要性。
2.采取一定措施,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要形成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必须采取措施,加强训练,比如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草稿本,要求交作业时一起交上来,打草稿时要注意书写的条理性,最好注明题号和顺序号,这样检查时,不必重新算起,就可以找出自己错在哪里,这样反复督促,就能起到巩固效果。
3.发挥女生的示范作用,奖励做得好的学生
较之男生,女生打草稿要规范得多,教师可发挥女生的示范作用,一方面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激励,提高全体学生规范打草稿的积极性,使全班整体状况得到改变。
4.家校统一,保持效果
许多学生在校有老师的督促,能打草稿,双休日回家做题又老样子,不打草稿,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家、校配合,学生在家作业时,家长要经常督促检查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并自觉把学习习惯纳入到家庭学习指导的范畴中,这样可避免家长只关心学生成绩、不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不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