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20 17:1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梦想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I stood up to look around, when a gentle hand touched my shoulder. I turned around to find wrinkled, little old lady beaming up at me with smile that lit up her entire being. She said, "Hi handsome. My name is Rose. I'm 87 years old. Can I give you a hug?" I laughed and enthusiastically responded, "Of course you may!", and she gave me a giant squeeze. "Why are you in college at such a young, innocent age?" I asked. She jokingly replied, "I'm here to meet a rich husband, get married, have a couple of kids..." "No seriously," I asked. I was curious what may have motivated her to be taking on this challenge at her age.
"I always dreamed of having a college education and now I'm getting one!" she told me. After class we walked to the student union building and shared a chocolate milkshake(奶昔). We became instant friends. Every day for the next three months we would leave class together and talk nonstop. I was always mesmerized1(着迷的) listening to this "time machine" as she shared her wisdom and experience with me.
Over the course of the year, Rose became a campus icon2 and she easily made friends wherever she went. She loved to dress up and she reveled in the attention bestowed3(使用,授予) upon her from the other students. She was living it up.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we invited Rose to speak at our football banquet(宴会,盛宴). I'll never forget what she taught us. She was introduced and stepped up to the podium. As she began to deliver her prepared speech, she dropped her 3 x 5 cards on the floor. Frustrated4 and a little embarrassed, she leaned into the microphone and simply said, "I'm sorry I'm so jittery5. I gave up beer for Lent and this whiskey is killing6 me! I'll never get my speech back in order, so let me just tell you what I know."
As we laughed, she cleared her throat and began, "We do not stop playing because we are old; we grow old because we stop playing. There are only four secrets to staying young, being happy, and achieving success.
You have to laugh and find humor every day. You've got to have a dream. When you lose your dreams, you die. We have so many people walking around who are dead and don't even know it! There is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growing older and growing up.
If you are 19 years old and lie in bed for one full year and don't do one productive thing, you will turn 20 years old. If I am 87 years old and stay in bed for a year and never do anything, I will turn 88." "Anybody can grow OLDER. That doesn't take any talent or ability. The idea is to grow up by always finding the opportunity in change. Have no regrets.
The elderly usually don't have regrets for what we did, but rather for things we did not do. The only people who fear death are those with regrets." She concluded her speech by courageously7 singing "The Rose." She challenged each of us to study the lyrics8 and live them out in our daily lives. At the year's end Rose finished the college degree she had begun all those years ago.
篇2
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现在的一切都是为将来的梦想编织翅膀,让梦想在现实中展翅高飞。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由于自己对诗歌没有太多兴趣,除了“道听途说”一些关于诗人的逸事之外,也就再无更多关注。但是,最近几年有两件事,让我开始重新阅读王小妮的一些文字。
一件事情,是偶然读到了王小妮的散文《安放一一关于我们生存背景的札记》,诗人用素朴的文字和浓烈的情感去关注社会中“边缘人”的生存与灵魂。
另一件事情就是她新近出版的《上课记》,这是她从“诗人”到“教师”身份转变后的一本教学札记。
在这里,有王小妮的“教师梦”以及她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身上发现的“有趣的部分”。有初为人师的新鲜感,也有作为老师在面对时代与学生时的无可奈何,用她自己的话说:“在高校做了6年老师,上了6年的课,我相信做一个好老师并不难,真正的问题远比做一个好老师复杂得多。”
作为“77级”大学生,王小妮当老师后,感触最深的是,在“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潮中,今天的大学生已经远和她当年做学生时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在她们读书的时候,大学生和校园是时代的“先锋”,他们引领着“时代潮流”,是“精神的尖顶锋刃,是真希望所在”,而今天的大学生却“被死死地套进了现今的大学这人生游戏的重要一环”。
王小妮教的是影视文学专业的写作课,在她的学生中,70%以上是“乡村少年”,他们大都家境贫困,多数人没进过影院。个人境况与专业间的“错位:或许会让他们感到自卑,但是,王小妮以诗人的“经验”鼓励他们,“你的全部乡村经验就是你自己的宝库,那里面才有你自己的独到发现,你自己可能创造的全部故事和诗意,只有它是你的,别人编造不出来。”
这些学生似乎理解不了王小妮的“苦口婆心”,或者是他们根本就不赞同王小妮的说法。他们不留恋乡村生活的“诗意”,或许在乡村里,生活的窘困根本让他们无暇去品味其中的“诗意”。他们急切地想告别“乡土”,他们渴望融入到都市生活中的“繁华”与“时尚”。“乡土”和“都市”间的缝隙,既预示着他们可以跨越的“梦想”,也藏匿着他们全部的“焦虑”。
在时代的跃进和价值的流转中,对待同样的事情,今天的学生已然与笔者读书时候迥然不同,可能与王小妮读书时更加不同了吧。今天的学生把“考试”看得无比重要,仅以笔者自己的感受为例,12年前,我与《上课记》中的同学们大体同龄,我们那个时候总体而言,是不太在乎“成绩”,分数高了当然好,低了也无所谓。而今天,“分数”不仅标示着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意味着各种评奖评优的荣誉,更有直接的物质利益奖学金,乃至关涉“前途”的保研。种种利益和前途的关联,让“考试”在今天变得无比重要,面对“考试”,学生高度“重视”,就像王小妮说的那样,在考场上,“上课铃一响,下面奋笔疾书。度过了这学期绝对安静,绝对鸦雀无声的40分钟。铃再响,有人看表,有人擦涂,有人翻来翻去再三核对,都舍不得把那张作业交上来。”
篇4
本来我研究得津津有味,但看到后来,我居然有点脸红。
这倒不是因为我脸皮薄,而是因为我发现:古人在户外约会、恋爱时居然排队。有一个古代艺术作品叫“觅夫”,表现的场景是一位婉约动人的女子,仪态万方地坐在树下,男子们排队向她求爱,表达思慕之情。
这不禁让人感慨,先人们真是讲秩序,连这种事都排队。再想想我们今天的马路,你争我抢,甚至大打出手,又觉得惭愧。
我上中学的时候,曾经以为大学里会排队;我坐公交的时候,以为地铁会排队;我在小城市的时候,以为大城市会排队,结果我都错了。在平时生活中,我因为不会挤、不会抢,几乎到了生存艰难的境地。
比如在医院,有时候很难看上病,因为凡是不叫号的医院,往往总是有一堆人围在医生面前,随时准备抢夺上一个病人留下的板凳。别的病人看鼻子、看嘴巴,他们围在边上看;别人看疱疹、看杨梅疮,他们也围在边上看。
这让我很慌张,不知道自己该不该也围上去。如果去围,我实在不想旁观人家的鼻腔、口腔或疱疹、杨梅疮;不去围的话,我又怕自己可能永远看不上病。所以脆不上医院,哪怕下巴掉了,也在家里运功疗伤了事。
在有些超市买菜,我也很害怕买蔬菜和水果,因为总是过不了秤。那里经常不排队,总是有一窝人围着,四五只手同时把菜往秤上放。有的阿姨或大叔能隔着两三个人把卷心菜抢先拍到秤上,像是乔丹和科比隔着人扣篮。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没有车,随即就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自己永远打不上车,因为后面的人会走到你前面去打,前面的人又会走到更前面去打,大家你走一段,我走一段,估计要从江西走到延安才能打到车。
即便运气凑巧,一辆车正好停在我面前下客,我也经常打不上,因为会有一群人冲上来,扒车身、抓车门、呼朋唤友杀入车中。我没法和他们抢――如果对方是女人,肯定不好意思和她抢;如果是男人,67kg的我多半打不过,不敢和他抢。
所以我只有自己买车,以避免走到延安打车,每年还得交2000块的路桥费――哦对了我在重庆。
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这里:一个曾经连求爱都排队的古老国度,现在连马路都过不去了,走在人行道上,直行、左转不让也就罢了,连右转也不让,总之就是不能让。
我唯一解气的机会,是在下飞机的时候。只要飞机刚停稳,他们就必定一窝蜂挤在过道里,一个个目光呆滞地站着,忽左忽右地别着头,以躲避旁人呼出的口气,站10分钟、20分钟。这时我才可以安然地坐着,猥琐地想:孙贼,挤,让你们挤。
我的主业是读金庸。许多武侠小说都告诉我:世界本来是可以很美好的,都是被抢成这个样子的。
小说《连城诀》里,几十个江湖高手发现了一座大金佛,就一窝蜂去抢,结果全部被毒死了――原来金佛身上被涂了毒药。
他们要是能排个队、成立个金佛分配工作组,讲究点秩序,被毒死的人肯定会少一点,哪怕先被毒药撂倒几个,后来的人总会发现金佛有毒,洗洗更健康。
还有《笑傲江湖》里,一群高手中了岳不群的计,被关在了一个山洞里。要是大家平心静气商量一下,搞好秩序,齐心协力,总有出去的办法。
结果是当他们发现有地道后,立刻变成了一窝蜂,“你推我拥”“挤在地道口边”,继而干脆人人抽刀子乱砍,结果大家都互相剁成了老干妈。
其实,凡事讲点秩序、排个队,既安全又有效率。以我个人的经验,除了摇号、买经济适用房之类的极端情况,只要大家排了队,按秩序来,哪怕队伍看起来长一点,终究会很快轮到你的。
曾经有人问:你想住在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我的回答就是:懂得排队的城市。我不能拿诸如美国、日本等来比较,我深知洋人里也有不守规矩的,也很理解有些读者比较敏感,不爱听外国的月亮圆。但我拿古人来打比方总是可以的。
篇5
1、雪十郎,歌名:谁。
2、歌词:
谁的苦酒敬月光,谁的真心喂豺狼,谁的梦想在流浪,谁的青春不迷茫,谁把热血染残阳,谁把诗集装行囊,谁把汗水熬成汤,谁把脚掌磨成钢,谁是我,我是谁,时光变成了盗贼,惊扰少年英雄梦,掠走天真和无畏,爱过谁,恨过谁,我们错过谁和谁,岁月犹如东流水,鲜衣怒马追不回,谁的苦酒敬月光,谁的真心喂豺狼,谁的梦想在流浪,谁的青春不迷茫,谁把热血染残阳,谁把诗集装行囊。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唉……不但洛琪没有找到,反而夏莲儿……”凌可儿沮丧的说,可是,最后几个字好像卡在嗓子里说不出来,一旦说出来,那么一切就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了……大家也意识到“死”这个字差一点儿出现,慌忙把注意力放到其他事物上。
米雪强打起精神,说:“为了报答她,我们唯一的方式就是闯过第二关。”
罗凯意识到,作为少数的男子汉,必须鼓舞大家,就来了精神,连忙赞同:“米雪说得对啊,我们要赶快到达塔顶!”
洛显勉强的走到第二关的闯关范围,说:“我来测试周围的环境的成分吧!”
“喔……我想……90%树木5%金属化物5%土壤。”洛显一副专注的神情。凌可儿想了想,说:“那么,为什么还不开始通关呢?”
拉爱女王嗅了嗅空气,说:“不对……异味……显儿,你测试环境时候有没有测试空气?”果露翻了几个跟头,抖抖翅膀,双手合十,似乎在干一些什么。
洛显点点头,说:“我想测试了,空中20%正常少数气体(除了空气以外应该有的),60%正常空气,可是……”洛显使劲闻了闻,画了几个符号,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可是……另外20%竟然是木气!”
罗萨脸上一副愤恨的表情:“毒气……真毒啊。”凌可儿忽然觉得脑子发晕,越急促的呼吸,就越感觉昏沉,她摇摇晃晃的,大叫一声坐在地上。
大家也像凌可儿一样晕晕的,晕晕的……倒了……
“¥&%&%*%……&&%&*¥%#*……*”凌可儿胡言乱语的清醒过来,揉揉胳膊。腾地一下站起来,“哇!我怎么又回到人造人啦!”
拉爱女王躲避着凌可儿的目光,说:“那次变成人,是我帮你的,限期到了,自然……”本来夏莲儿的离去就够让凌可儿伤心的,听见自己本来永远属于人造人,凌可儿的精神底线彻底崩溃了,她大声嚷嚷道:
“你知不知道人对我来说是一个影响多大的梦啊!”
她像个几岁的孩子一样坐在地上,伤心的哭了起来。
一个小小的温柔的手放在凌可儿的肩上,这是果露吧。
篇7
那么,个人合资建房的梦想到底能否实现呢?
正方:个人合资建房是楼市的救赎
没有乌托邦,也许就没有现实
发言人:个人合资建房创始人 于凌罡
我之所以发起个人合资建房,主要是出于对房地产开发甚至城市规划领域一切既有制度的怀疑甚至不信任,并且拥有一个“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我相信所有打算置业的朋友都和我一样,渴望做到“我的房子我做主”。尽管很多人批评我的想法是异想天开,可是,没有乌托邦,也许就没有现实!在我的“蓝城计划”中,奉行的是“业主出资、银行贷款、政府规划管理、开发商只管开发”的理想模式,我正在努力使这种模式成为现实。
注:于凌罡的合资建房计划令他声名显赫,和他一起怀疑并反抗现有住宅开发制度的人当中,有硕士100多人,博士20多人。在于凌罡自己建立起的制度中,出资人中途退出将冒着资金无法全部收回的风险,但这些高级知识分子们仍然义无反顾地走在于凌罡身边。其努力已见成效,已经有一批北京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于凌罡的计划,更重要的是,这些专业涉及工程、法律、经济、社会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们,正计划组成一个班子,帮助于凌罡实现他的梦想。这些行动无疑在勾画一个可以提供住宅公共产品的公益机构的雏形。
自建住宅在中国前景看好
发言人:著名房产律师、“204条”购房合同提出者 秦兵
个人合资自建住宅的行为,是消费者自我保护的重大举措,是开发商以欺诈为主要营销方式带来的必然结果,随着消费者权力意识的不断提高,自建住宅必将在中国得到更大发展。
个人集资建房的魅力在于,它能把不动产保值增值的三大基础都做好。首先,价格中去除了开发商利润和广告费用这两块,房价可以下降20%-30%。其次,自建在质量和层高等方面更容易把握。此外,由于是自己建房自己住,建设过程也更加透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业主从始至终地参与社区文化的建设,社区的凝聚力将更强。
政策上有法可依,个人合资建房行得通
发言人:个人合资建房计划拥趸 张恩健
个人合资建房完全是一种非营利性的开发行为,合资者既是买房人,又是开发商。这种方式是否有法可依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1992年由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建设部、国家税务局的《城镇住宅合作社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了居民可以通过成立住宅合作社,集资建设属于自己的住宅。其任务是:筹集资金,建设住宅,并对建设的住宅进行分配、维修和管理。对于一些单位职工或者个人来讲,解决住房需求不只是购买商品房这一条途径,在不能享受福利分房,商品房的价格又令普通工薪阶层望尘莫及的情况下,“个人合资建房”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办法。
反方:个人合资建房是地产的乌托邦
个人合资建房是“堂吉・诃德”式的无奈反抗
发言人:网友 万新军
最近有消息说,西安个人合资建房项目已经搁浅了。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个人合资建房”的政策不明朗,“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除此之外,个人合作建房还面临着诸多障碍,比如参加者对于发起者的信任问题。据说,在整个筹备过程中,所有人都对把钱交到合作建房倡议者手中存在疑虑。
北京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在经过了“招安”风波之后,个人合资建房者们目前已经进入了买地阶段――他们看上了北京市北四环路附近一块9300平方米的建设用地。但高达9000多万元的地价,成了困扰合资者的大难题。尽管他们可以拿出约4000多万元的资金,但缺口依然有5000万元。这个缺口如何弥补,毫无疑问地成了横在合作建房者面前的一道槛。而最新的消息是,这块地已经花落他家,合作建房者们只能继续寻找了。
其实,横在个人合作建房者的槛并不止一道。有地产方面的专家早就给总结出了他们所面临的三大障碍:政策、技术、诚信。此外,还有开发风险、专业开发技术、专业管理等等问题。所以,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现在看来,个人合作建房的设想从提出的那一天起,可能就是一个乌托邦式的东西。一群缺乏资金、技术、经验的理想主义者,试图用自己的热情来实现自己的安居梦想,如果排除外力的帮助,几乎就是水中花。
合作建房者没有办法的事情还有很多,也注定了这条路很难走。但个人合作建房的出现,却并不是偶然的。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之前房价一天天飞涨的情况下,个人合作建房设想的出现实际上体现了消费者对高房价的无奈和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是有点堂吉・诃德式的。
“个人集资造房”不可能成熟实施
发言人:广州房地产资深人士 吴大友
从土地形态上来看,“个人集资买地造房”是目前房地产市场极度扭曲状态下的非正常化行为。它是一种少数人在夹缝中的被迫行为。要让这种方式走向成熟,土地交易必须从目前的“官有化”转变为“民有化”。目前,中国的土地交易是“官有化”,政府说了算。这也就决定了政府最大的财政来源就是土地成本,土地成本高也成了房价超高的最大元凶。当然想要政府完全从土地买卖中退出来,这是不可能的!政府不可能介于市场的买与卖中间,让土地买卖真正成为平常的民间行为。所以,“个人集资造房”说到底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不可能有成熟实施的一天。
六道关口挡住合资建房者前进的步伐
发言人:同济大学建筑系硕士生 薛云
个人合资建房的设想虽然很美好,但基本上也就是一个梦想而已,不太可能实现,因为至少有六道关口需要合资建房者们去横跨:政府准入关,资质关,土地关,资金关,配套关,协调关。
其实,上海早在2003年就出现过合作建房。当年4月,身在美国的留学生kjm1089(真名:翁云)在网上发出帖子召集网友集体买地造房。据称,不到一个月,就有50多名年轻人加入。但因建房税收及地块未获得政府支持问题,此事不了了之。
房地产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他们想得太简单了。
发言人:北京开发商 张宝全
于凌罡等人现在致力的个人集资合作买地建房是一种建立在对房地产市场不信任的不成熟情绪之下的“简单”想法,房地产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个人集资合作买地建房虽然不排除有它本身的优势,但不可能把市场资源优化,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市场资源优化则是节省成本的有效途径。最现实的是,现有的市场环境,房地产开发涉及到规划、设计、配套、施工、质量等系统工程,没有一定的力量,光有“好心”是不能“做成好事”的。事实上,很多初衷想把房子建好的开发商已经尝到了“无奈”――于凌罡们不做不知道,做了就知道,他们把开发想得太简单了。
建设部对个人合资建房基本持否定态度
发言人:北京房管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
首先,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出现这种个人集资合作买地建房现象是一件正常的事,说明社会有需求,但这种需求绝不是市场的主流,而且和瑞典、德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个人集资建房”情况不同的是,北京“集资合作建房”的这个群体不像瑞典、德国“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那个群体,是一个稳定的中低收入群体,北京的这个群体是一个在网络上形成、并能在很多地方都买到房的群体,不具备稳定性。
其次,于凌罡这个模式在很多方面面临质疑:第一就是前面说的群体问题,不具备稳定性;而且像于凌罡所宣扬的那样的话,如果都是一群中等收入的群体,应该到市场中去购买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第二,对于凌罡模式的实现力的质疑:于凌罡不能证明他这种模式没有风险,而考虑到老百姓的财产问题,个人集资合作买地建房已经不只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还是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比较“靠谱”。
发言人:北京中原地产总经理 李文杰
从社会各方面的反应看,于凌罡们所倡导的“个人自己合作买地建房”最大的卖点是低价格。但是让人深思的是,他们设想的操作模式让人对其是否能真正带来“低价”产生怀疑。
于凌罡的模式是社会上的人集资,形成管理机构,请专业人士设计等,而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各个环节都需要把关,没有专业的管理机构显然对成本的控制没有优势;其中,相关的人要涉及利润问题,如何监管也是问题,如果监管不力,把握不好,就有可能走向极端,损害出资人的利益,而这将最终造成社会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对这种现象加大管理力度。如果在房价走高的背景下,这种个人集资合作买地建房的需求越来越多,那么,政府应该考虑牵头加大调控力度,如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管理,让更多应该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老百姓买得到经济适用住房。
篇8
周六那天,在我的授意下,女儿睡了个饱饱的大懒觉,吃过早饭,我们便步行来到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对于采买柴米油盐,女儿有着无限的兴趣。一进超市,便像个小大人一样,穿行于各个货架之间。买洗衣液的时候,她能通过重量和单价迅速算出哪个牌子的性价比更高些;选择纸抽的时候,还能精确到每一张的单价。女儿最喜欢逛的地方是厨具区,一见那些瓷器、不锈钢厨具就爱不释手,嘴里还念念有词道:“等我将来有了自己的家,一定把你们都买回去!”
妻子平时工作很忙,家里的采购事项大多落到我头上。但她不知道的是,那些她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厨具,还有那些她依赖感很强的日用品,其实都是女儿帮我选择的。
女儿曾和我们说过:“我将来不想做舞蹈家,不想做画家,更不想做什么外交家,我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好太太,让我的孩子和我的丈夫都非常喜欢回家。”
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当我为女儿喝彩的时候,妻子在一边发话:“女儿,你能争点气吗?如果是那样,爸爸妈妈现在费尽苦心培养你,还有什么意义?”
我也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我们辛苦,女儿更辛苦,结果却是所有人都不快乐。女儿资质平平,样貌普通,她没有乐感,肢体协调感不强,对书法一丁点兴趣都没有,在班里不算是落后分子,但也绝不是拔尖儿的“好学生”。她被老师记住,是因为她布置的圣诞节晚会现场特别漂亮,还有一副热心肠。
妻子不在家的日子,女儿真正发挥出贴心小棉袄的潜质,每日早起帮我准备早餐,晚上帮我去菜市场挑菜,她不仅能讲出一堆营养搭配的道道儿,还特别会讨价还价。这样的女儿,难道就不优秀吗?
转眼间,妻子出差归来,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女儿的钢琴,查看女儿在她离开期间完成的画作和毛笔字。当她知道这些天来女儿一直活跃在灶台旁、菜市场,并且这一切都是我在背后撑腰的时候,她真的怒了。
她指着女儿说:“你知不知道一个周末要花掉多少补习费?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上班有多辛苦?我们这样做为了什么?还不是希望你将来能出落成一个优雅的事业型女生,永远告别灶台、菜市场?”
女儿被训哭了,她感到很委屈:“妈妈,我并不喜欢跳舞,不喜欢弹钢琴,我也不喜欢做你说的那种优雅的女生,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好太太!”
女儿哭着跑进屋里,妻子便把矛头指向了我。在她发怒之前,我决定给她看一样东西。
那是这些天来,我用DV录制的一些片段。
镜头里的女儿捆着有小兔子图案的围裙,认真地拖地,踮着脚盛菜、洗碗,为我做了一个漂亮的果盘,帮我洗臭袜子,帮我把书房里乱糟糟的书分门别类地摆放好……
这是多么优秀的女儿!她跳舞不好看,毛笔字写得不漂亮,钢琴弹得不美妙,那又怎样呢?也许她做不好那些看起来很华丽的事情,但她能把每一件朴素的事情踏踏实实地做好。我相信,在将来,这样的她,更容易获得幸福。
我对妻子说:“望女成凤没有错,但女儿将来应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里和嘴上。那些事业型女性未必都是幸福的,如果她将来能做好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她也是成功的。”
篇9
如今,湛江抓住广东实现经济转型,大力调整经济结构,重新布局区域经济格局的契机,提出了“深水良港+重化工业+现代物流+海湾城市”的四位一体发展之路,力图发挥其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重塑自己在广东乃至全国的地位。
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
湛江东连珠三角,背靠广西及云、贵、川,矗北部湾之咽,扼大西南之喉,有着港口、交通枢纽、海洋城市和生态环境优势,上世纪初它被喻为“最繁华的广州湾城市”,但截至2003年,湛江GDP总量在整个广东省仅位列第九,是第一位广州的15.5%,人均GDP在广东省位列第16,是排名第一的深圳的16.25%……
人们不禁发问,为何会如此?最大的原因无疑是在当时广东全省的总规划中,珠三角发展工业,湛江搞开放性农业,全民发展水产业、畜牧业和种植业。湛江顾全大局,为广东其他区域的发展提供支撑。
20世纪湛江“开放性农业”的路线,让那个“大港口、大工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港口经济战略“胎死腹中”,让当年的“两点两线”(“两点”是半球、三星,“两线”是糖业和建材)逐渐式微,也让柠檬酸、高岭土、味精厂等重点项目相继流产,工业和外贸严重滑坡……
不过也正是“死抓农、牧业不放”,给今天湛江的水产业、畜牧业和种植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湛江也成为了沿海为数不多的生态资源占绝对优势的海湾之城。其旅游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湛江八景”闻名遐迩,蓝色滨海游、绿色生态游成为这座城市的标签。2008年湛江国庆黄金周旅游超2亿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国对虾之都”、“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荣誉接踵而至,湛江成为了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之一。
如今,湛江充分发挥自身独有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试图谋划新型工业化之路,把昔日古老繁荣的广州湾,打造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标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优美间找寻平衡,实现协调发展。
“双转移”战略开启腾飞契机
2002年广东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开始正视粤北山区、粤东、粤西两翼制约广东整体发展这个现实问题。2005年广东省正式出台《广东省东西两翼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这给湛江的发展带来了希望。2008年,广东经济“腾笼换鸟”,开始着手构建新的区域经济格局,实现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拥有绵长海岸线的粤西沿海被布局为新的“双转移”基地之一。同时,随着北部湾经济圈的培育和发展被纳入国家决策层面,作为广东连接东盟国家海上运输最短距离的城市和港口,湛江市被提升为新经济增长带上的城镇群中心。“十一五”规划中55个项目落脚湛江,总投资达2096亿元。
广东省委书记提出,“湛江是广东的未来”,要求湛江“加强与大西南、北部湾区域合作,通过‘广东、广西、海南三省联动’,形成以湛江远洋门户为龙头的北部湾组合港群,带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广东省长黄华华也对湛江的发展给予了热情的期望,“湛江有望成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在湛江市《发展规划纲要》中,2009~2012年,湛江将有8大方面共81个重大项目同时铺开建设,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包括投入124亿元实施港口6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茂湛高速铁路和保税物流中心等。广东省政府对此给予了大量支持。
随着“双转移”战略的开启,近两年宝钢(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项目)、中科炼化(中国―科威特合资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两个重量级项目相继落户湛江。湛江市委适时提出了“深水良港、重化工业、现代物流、海湾城市”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发展“大港、大物流、大海湾”,着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表示,要把湛江打造南方大港、重化工业、交通枢纽、科教大市、生态环境优秀城市,市委市政府决心把湛江建设成为中国西南中心城市。
大项目掀起大发展
目前,随着投资软、硬环境的不断完善,一批批工业大项目落户湛江。其中东海岛的开发是湛江“起飞”的一个缩影。
东海岛是中国海岸线上的第五大岛,位于湛江市东南约40海里处,面积286平方公里。从2008年3月,东海岛项目一期、涉及8个村12.97平方公里的征地工作开始了。“这是湛江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保障湛江钢铁基地用水,投资近40亿元的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启动,同时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主园区及钢铁基地的交通设施建设、宝钢、韶钢、湛江港集团三方合资组建的湛江龙腾物流球团项目等都已于2009年9月底陆续启动。预计2011年建成投产后的宝钢湛江钢铁,产能将达到2000万吨,年可新增工业产值700亿元,可带动17大类、200多个产业链项目建设,拉动配套产业投资近1000亿元,产值超过2000亿元,税收200多亿;而且,这个钢铁项目可以很完整做循环工业产业链,其废渣、废气可以100%利用。
由于遭金融危机的冲击,宝钢项目曾几经周折,但在各方协调下,出现了利好“迹象”。早在2008年就已确定的广东钢铁业重组计划在宝钢的积极参与下加快了步伐,通过淘汰落后产能1500万吨、只以500万吨环保产能迁建湛江,做精品钢铁的方式,为宝钢“节约”出1000万吨的钢铁产能空间。
与此同时,中科合资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10年5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审批。该项目是目前中石化和科威特合资建设的最大中外合资项目,总投资约600亿元人民币。项目将采用国际和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污染控制技术,并严格按照国际最先进的环保标准进行设计和管理。
大气魄促进大发展,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说,湛江有信心成为广东参与环北部湾地区、大西南地区以及东盟合作发展的门户和桥头堡,成为支撑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城镇群、沿海经济带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这些大项目的拉动之下,2009年上半年,湛江GDP增速达到8.5%,高于广东省7.1%的增速。
立足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经济
为了谋划新一轮大发展,进一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新部署、新举措,湛江正努力走出一条既主动接受珠三角辐射带动、服务珠三角改革发展,又实行差异化发展的战略,走与“珠三角”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具有湛江特色的后发崛起之路。
湛江海岸线绵长,仅内港岸线就长达241公里,为目前世界第一港――荷兰鹿特丹港的3倍;目前,西南地区云、贵、川、渝四省市每年经湛江港进出口物资占全省市进出口货物总额的近50%,成为大西南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湛江的一切精彩故事,都应该从港口开始。”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如此表示。
2009年,湛江港挺进全国亿吨大港行列,2011年规划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5亿吨以上。
在港口优势不断增强的同时,湛江开始着力发展临港工业。早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就批准在赤坎、霞山两区之间的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东海岛扩建新区,批准建立广东湛江临港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湛江新一轮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与珠三角港口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湛江港将重点放在做大宗散货,力图建成大宗散货集散中心。与此同时,湛江临港工业园区也在加快开发,园区将以现代物流业为支柱,有望建设成为一个现代物流中心。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泛北部湾合作的加强,湛江将成为“珠三角”与泛北合作的桥头堡。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 中国与泛北部湾国家的贸易额达2269.6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8.2%。湛江位于“珠三角”往北部湾的交通要道上,因此,湛江港在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地位将日益凸显。
篇10
关键词:《孟子章句》;以意逆志;诗学
周广业《孟子四考》曾称赞说:“媺哉,汉之尊经乎,儒五十三家,莫非贤传也,而孟子首置博士;九流百八十九家,莫非诸子也,而通义得述孟子。”[4](P101)这一观点指出,为《孟子》做注是汉儒对孟子的最大推崇方式之一。而赵岐不仅作《孟子章句》,将孟子推尊至“亚圣”地位;并且盛赞孟子在《诗》学方面的创获,即“尤长于《诗》《书》”;最为重要的是,其《孟子章句》章句设置、训释体例也得益于对孟子“以意逆志”说的承传。
一、赵岐对“以意逆志”的理解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见于《孟子·万章上》的一则记载,孟子弟子咸丘蒙以《大雅·云汉》询问孟子,如果按照《诗》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判定,那么舜为天子,其父应不应该以臣道侍奉舜。面对这一疑问,孟子提出了“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的“以意逆志”说,即对《诗》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对字面的理解,而应当深入推求字面背后的深层含义。对此,赵岐解释为:文,诗之文章所引以兴事也。辞,诗人所歌咏之辞。志,诗人志所欲之事。意,学者之心意也。孟子言说诗者当本之,不可以文害其辞,文不显乃反显也。不可以辞害其志,辞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志在忧旱灾,民无孑然遗脱不遭旱灾者,非无民也。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4](P638)
赵岐对孟子的“以意逆志”说的阐释中,有一处尤应引起重视,赵岐理解“以意逆志”说为“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张伯伟先生指出,赵岐对“以意逆志”的理解基于人性论的角度,其中所“逆”,即是从自身角度开始的“推求”[2]P180,《孟子题辞》中对“以意逆志”说的理解再次证明了这一倾向:“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而赵岐强调阅读者在文本理解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正是抓住了孟子“以意逆志”的精髓。换句话说,阅读者在文本阐释过程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甚至要远远大于作者本人在文本阐释中所起到的作用。孟子提出这一观点,在于确立诗学阐释者在《诗》义理解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而赵岐领会了孟子的这一阐释意图,并把孟子的“以意逆志”说中所传达出的对阅读者的主体作用的强调扩展到了更为深广的文本阐释领域。
在彰明创作主旨的《孟子题辞》中,赵岐就明确表明自己对“以意逆志”的赞同与承袭:
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其言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为得之矣。”斯言殆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于说《诗》也。赵岐指出“以意逆志”在于使后人深入探求其文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这一观点并不仅仅适用于《诗》,而是适用于对长于譬喻的孟子的解读。这是赵岐使用“以意逆志”以注《孟子》的明确宣言。在具体的注释过程中,赵岐也坚持了这一做法。
二、《孟子章句》的章指运用对“以意逆志”的贯彻
在《孟子章句》的章指设置上,赵岐运用了“以意逆志”的智慧。通过章指,概括出了每一章的微言大义。赵岐自述《孟子章句》的篇章设置特点在于“具载本文,章别其指”。所谓“具载本文”,即把经传连文,直接把传置于经后;而“章别其指”,则是在每章末尾撰写章指,总括该章整体意义。虽然类似的做法,在赵岐之前的经籍注释中也有出现,例如《毛诗序》、《楚辞章句》的篇序等,但是明确冠以“章指”之名,并在每张最后分析该章旨意的做法,却始于赵岐。阮元在《孟子注疏校勘记序》中便对赵岐设置章指的功劳给予高度推崇,指出章指中蕴含了推求微言大义的功能:“七篇之微言大义藉是可推,且章别为指,令学者可分章寻求,于汉传注别开一例,功亦勤矣。”[3]附校勘记清人周广业在评价《孟子章句》时也曾指出:“章指者,櫽括一章之大指也。董生言《春秋》文多数万,其指数千,知文必有指。赵氏因举以为例。”[4]P102这两处论断不仅是对赵岐以章指注《孟》的最好概括,而且也透露出赵岐设置章指的深层意图:“章指”一词,最初源于董仲舒对《春秋》的理解,而汉儒重视《春秋》,正是因为汉儒相信孔子于春秋》之中,蕴含着微言大义:“文多数万,其指数千”,这恰恰也是汉人专注于对经典的解读和阐释的原因之一。而阮元与周广业此处把赵岐做《孟子章句》与董仲舒阐释《春秋》相对比,显然已经窥破赵岐注《孟》的奥秘:即赵岐试图在《孟子章句》中阐发出《孟子》中蕴含的深层含义,或者以此为载体传达出自己的个人思想观点。而这一意图,也恰恰与赵岐对孟子“亚圣”的定位若合符节。 转贴于
三、《孟子章句》的篇章设置对“以意逆志”的集中彰显
赵岐把孟子的思想主张归纳为:仁义、礼、孝、性情、心等几个方面,并认为《孟子》的篇章设置正是由此而定。《孟子》介于语录体和传论之间,其中既有旨意明确者,也有连缀搜集者,赵岐对《孟子》七章的章指强作分类,其中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处。南宋林之奇《孟子讲义自序》就指出“大抵求孟子之意者必求其言,至文字多寡,篇名先后,出于一时之偶然,不可泥也。”[1]P102不仅如此,赵岐还从数理的角度指出,《孟子》分为七篇,正是与天上的“七纪”;而孟子的篇章设置,又恰恰与三时的日数相当。而字数的多寡,又恰恰与五常之道相应。从数理的角度阐发《孟子》的创作意图,充斥着的正是汉代学术界所流行的气运终始的五行观,这明显是站在了汉儒的立场对孟子创作主旨的附会和“以意逆志”。
赵注中“以意逆志”的特点虽然前贤并未道破,但是由此引发的流弊却广为学者诟病,例如朱熹便认为赵注“拙而不明”[5],近人胡毓寰指责赵注“于义理方面确多肤泛之弊”[6]P85,今人黄俊杰先生在肯定赵岐注《孟》之功的同时,也认为赵岐由于过于关注对政治意图的阐发而沦为“政治化约论”[6]P258。而这些批判也恰恰证明了赵岐在注《孟》过程中对“以意逆志”做法的坚持。
赵岐在《孟子章句》的章指使用和篇章设置上对“以意逆志”的贯彻,体现了孟子诗学在汉代四家诗中影响的深远,其影响突破了诗学层面,而且广布至经、子典籍的注解与阐释。
参考文献
[1]周广业.孟子四考.(影印复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十年省吾庐刻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张伯伟.中国诗学研究[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2,173-183.
[3]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