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20 17:1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梦想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梦想的诗歌

篇1

I stood up to look around, when a gentle hand touched my shoulder. I turned around to find wrinkled, little old lady beaming up at me with smile that lit up her entire being. She said, "Hi handsome. My name is Rose. I'm 87 years old. Can I give you a hug?" I laughed and enthusiastically responded, "Of course you may!", and she gave me a giant squeeze. "Why are you in college at such a young, innocent age?" I asked. She jokingly replied, "I'm here to meet a rich husband, get married, have a couple of kids..." "No seriously," I asked. I was curious what may have motivated her to be taking on this challenge at her age.

"I always dreamed of having a college education and now I'm getting one!" she told me. After class we walked to the student union building and shared a chocolate milkshake(奶昔). We became instant friends. Every day for the next three months we would leave class together and talk nonstop. I was always mesmerized1(着迷的) listening to this "time machine" as she shared her wisdom and experience with me.

Over the course of the year, Rose became a campus icon2 and she easily made friends wherever she went. She loved to dress up and she reveled in the attention bestowed3(使用,授予) upon her from the other students. She was living it up.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we invited Rose to speak at our football banquet(宴会,盛宴). I'll never forget what she taught us. She was introduced and stepped up to the podium. As she began to deliver her prepared speech, she dropped her 3 x 5 cards on the floor. Frustrated4 and a little embarrassed, she leaned into the microphone and simply said, "I'm sorry I'm so jittery5. I gave up beer for Lent and this whiskey is killing6 me! I'll never get my speech back in order, so let me just tell you what I know."

As we laughed, she cleared her throat and began, "We do not stop playing because we are old; we grow old because we stop playing. There are only four secrets to staying young, being happy, and achieving success.

You have to laugh and find humor every day. You've got to have a dream. When you lose your dreams, you die. We have so many people walking around who are dead and don't even know it! There is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growing older and growing up.

If you are 19 years old and lie in bed for one full year and don't do one productive thing, you will turn 20 years old. If I am 87 years old and stay in bed for a year and never do anything, I will turn 88." "Anybody can grow OLDER. That doesn't take any talent or ability. The idea is to grow up by always finding the opportunity in change. Have no regrets.

The elderly usually don't have regrets for what we did, but rather for things we did not do. The only people who fear death are those with regrets." She concluded her speech by courageously7 singing "The Rose." She challenged each of us to study the lyrics8 and live them out in our daily lives. At the year's end Rose finished the college degree she had begun all those years ago.

篇2

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现在的一切都是为将来的梦想编织翅膀,让梦想在现实中展翅高飞。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由于自己对诗歌没有太多兴趣,除了“道听途说”一些关于诗人的逸事之外,也就再无更多关注。但是,最近几年有两件事,让我开始重新阅读王小妮的一些文字。

一件事情,是偶然读到了王小妮的散文《安放一一关于我们生存背景的札记》,诗人用素朴的文字和浓烈的情感去关注社会中“边缘人”的生存与灵魂。

另一件事情就是她新近出版的《上课记》,这是她从“诗人”到“教师”身份转变后的一本教学札记。

在这里,有王小妮的“教师梦”以及她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身上发现的“有趣的部分”。有初为人师的新鲜感,也有作为老师在面对时代与学生时的无可奈何,用她自己的话说:“在高校做了6年老师,上了6年的课,我相信做一个好老师并不难,真正的问题远比做一个好老师复杂得多。”

作为“77级”大学生,王小妮当老师后,感触最深的是,在“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潮中,今天的大学生已经远和她当年做学生时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在她们读书的时候,大学生和校园是时代的“先锋”,他们引领着“时代潮流”,是“精神的尖顶锋刃,是真希望所在”,而今天的大学生却“被死死地套进了现今的大学这人生游戏的重要一环”。

王小妮教的是影视文学专业的写作课,在她的学生中,70%以上是“乡村少年”,他们大都家境贫困,多数人没进过影院。个人境况与专业间的“错位:或许会让他们感到自卑,但是,王小妮以诗人的“经验”鼓励他们,“你的全部乡村经验就是你自己的宝库,那里面才有你自己的独到发现,你自己可能创造的全部故事和诗意,只有它是你的,别人编造不出来。”

这些学生似乎理解不了王小妮的“苦口婆心”,或者是他们根本就不赞同王小妮的说法。他们不留恋乡村生活的“诗意”,或许在乡村里,生活的窘困根本让他们无暇去品味其中的“诗意”。他们急切地想告别“乡土”,他们渴望融入到都市生活中的“繁华”与“时尚”。“乡土”和“都市”间的缝隙,既预示着他们可以跨越的“梦想”,也藏匿着他们全部的“焦虑”。

在时代的跃进和价值的流转中,对待同样的事情,今天的学生已然与笔者读书时候迥然不同,可能与王小妮读书时更加不同了吧。今天的学生把“考试”看得无比重要,仅以笔者自己的感受为例,12年前,我与《上课记》中的同学们大体同龄,我们那个时候总体而言,是不太在乎“成绩”,分数高了当然好,低了也无所谓。而今天,“分数”不仅标示着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意味着各种评奖评优的荣誉,更有直接的物质利益奖学金,乃至关涉“前途”的保研。种种利益和前途的关联,让“考试”在今天变得无比重要,面对“考试”,学生高度“重视”,就像王小妮说的那样,在考场上,“上课铃一响,下面奋笔疾书。度过了这学期绝对安静,绝对鸦雀无声的40分钟。铃再响,有人看表,有人擦涂,有人翻来翻去再三核对,都舍不得把那张作业交上来。”

篇4

本来我研究得津津有味,但看到后来,我居然有点脸红。

这倒不是因为我脸皮薄,而是因为我发现:古人在户外约会、恋爱时居然排队。有一个古代艺术作品叫“觅夫”,表现的场景是一位婉约动人的女子,仪态万方地坐在树下,男子们排队向她求爱,表达思慕之情。

这不禁让人感慨,先人们真是讲秩序,连这种事都排队。再想想我们今天的马路,你争我抢,甚至大打出手,又觉得惭愧。

我上中学的时候,曾经以为大学里会排队;我坐公交的时候,以为地铁会排队;我在小城市的时候,以为大城市会排队,结果我都错了。在平时生活中,我因为不会挤、不会抢,几乎到了生存艰难的境地。

比如在医院,有时候很难看上病,因为凡是不叫号的医院,往往总是有一堆人围在医生面前,随时准备抢夺上一个病人留下的板凳。别的病人看鼻子、看嘴巴,他们围在边上看;别人看疱疹、看杨梅疮,他们也围在边上看。

这让我很慌张,不知道自己该不该也围上去。如果去围,我实在不想旁观人家的鼻腔、口腔或疱疹、杨梅疮;不去围的话,我又怕自己可能永远看不上病。所以脆不上医院,哪怕下巴掉了,也在家里运功疗伤了事。

在有些超市买菜,我也很害怕买蔬菜和水果,因为总是过不了秤。那里经常不排队,总是有一窝人围着,四五只手同时把菜往秤上放。有的阿姨或大叔能隔着两三个人把卷心菜抢先拍到秤上,像是乔丹和科比隔着人扣篮。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没有车,随即就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自己永远打不上车,因为后面的人会走到你前面去打,前面的人又会走到更前面去打,大家你走一段,我走一段,估计要从江西走到延安才能打到车。

即便运气凑巧,一辆车正好停在我面前下客,我也经常打不上,因为会有一群人冲上来,扒车身、抓车门、呼朋唤友杀入车中。我没法和他们抢――如果对方是女人,肯定不好意思和她抢;如果是男人,67kg的我多半打不过,不敢和他抢。

所以我只有自己买车,以避免走到延安打车,每年还得交2000块的路桥费――哦对了我在重庆。

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这里:一个曾经连求爱都排队的古老国度,现在连马路都过不去了,走在人行道上,直行、左转不让也就罢了,连右转也不让,总之就是不能让。

我唯一解气的机会,是在下飞机的时候。只要飞机刚停稳,他们就必定一窝蜂挤在过道里,一个个目光呆滞地站着,忽左忽右地别着头,以躲避旁人呼出的口气,站10分钟、20分钟。这时我才可以安然地坐着,猥琐地想:孙贼,挤,让你们挤。

我的主业是读金庸。许多武侠小说都告诉我:世界本来是可以很美好的,都是被抢成这个样子的。

小说《连城诀》里,几十个江湖高手发现了一座大金佛,就一窝蜂去抢,结果全部被毒死了――原来金佛身上被涂了毒药。

他们要是能排个队、成立个金佛分配工作组,讲究点秩序,被毒死的人肯定会少一点,哪怕先被毒药撂倒几个,后来的人总会发现金佛有毒,洗洗更健康。

还有《笑傲江湖》里,一群高手中了岳不群的计,被关在了一个山洞里。要是大家平心静气商量一下,搞好秩序,齐心协力,总有出去的办法。

结果是当他们发现有地道后,立刻变成了一窝蜂,“你推我拥”“挤在地道口边”,继而干脆人人抽刀子乱砍,结果大家都互相剁成了老干妈。

其实,凡事讲点秩序、排个队,既安全又有效率。以我个人的经验,除了摇号、买经济适用房之类的极端情况,只要大家排了队,按秩序来,哪怕队伍看起来长一点,终究会很快轮到你的。

曾经有人问:你想住在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我的回答就是:懂得排队的城市。我不能拿诸如美国、日本等来比较,我深知洋人里也有不守规矩的,也很理解有些读者比较敏感,不爱听外国的月亮圆。但我拿古人来打比方总是可以的。

篇5

1、雪十郎,歌名:谁。

2、歌词:

谁的苦酒敬月光,谁的真心喂豺狼,谁的梦想在流浪,谁的青春不迷茫,谁把热血染残阳,谁把诗集装行囊,谁把汗水熬成汤,谁把脚掌磨成钢,谁是我,我是谁,时光变成了盗贼,惊扰少年英雄梦,掠走天真和无畏,爱过谁,恨过谁,我们错过谁和谁,岁月犹如东流水,鲜衣怒马追不回,谁的苦酒敬月光,谁的真心喂豺狼,谁的梦想在流浪,谁的青春不迷茫,谁把热血染残阳,谁把诗集装行囊。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 师源性心理影响 学生个体成长 身心健康 教育观念

师源性心理影响是指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品质的影响作用。师源性心理影响在方式上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在性质上分为积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师源性心理得益”和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师源性心理伤害”。在影响和伴随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活动中,引发师源性心理影响的因素很多,如: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手段、教育行为方式以及由教师影响下的班集体氛围等,都会对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同性质、不同深度的影响,产生促进或阻碍甚至伤害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发现和反思教育活动中学生个体可能受到的消极师源性心理影响,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念意识与行为方式,自觉减少或避免不当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可能带给学生的消极心理影响,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活动过程更具科学性,对学生个体的身心成长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促进意义。

1 问题的呈现

本文所要借助的反思途径是一个小学二年级女学生小玲的梦。通过释梦这种心理咨询方法,小玲的梦境内容呈现出她所在的现实教育环境对她的身心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体现出小玲的现实心理问题及其在教育环境中的源头。通过这个梦,可以进一步让我们感受到,师源性心理影响在学生个体身心发展中的深刻作用,感受到提升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行为、努力发挥积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1 小玲梦中的情境。小玲在连续的一段时间内,经常会在半夜里压抑地哭醒。她在这段时间里梦到几乎一样的情景,在梦中自己是一个警察,后面有一个人在不停地追赶着她,于是她拼命地奔跑……终于,她好不容易跑到了一个地方,却看到她的犯人坐在那里吃着各种香喷喷的食品,喝着各种饮料,自由地玩,而她却在不停地拖地、扫地,干着各种活……

1.2 小玲梦境发生时的现实学习、生活背景。小玲的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很差,每次考试都会扯班级的后腿,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挖苦。一次考试后,老师在她的卷子上写到“你是咱们年级最差的学生”,并不断指责、抱怨小玲一点也没有上进心,不知羞耻,不自重等。还有一次,因为小玲不会回答问题,老师掐紫了小玲脖子一侧的皮肤……而且,在班级中,老师所偏爱的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经常欺负、捉弄小玲,其他的孩子则会跟着起哄等等。

1.3 对小玲梦境的分析。小玲梦境中的内容虽然是对现实“变形”后的体现,但通过结合小玲在学校中的生活、学习实际,并加以科学的心理分析解释,就不难发现她所受到的师源性心理伤害。

1.3.1 小玲梦见自己被人追着不停地奔跑,所呈现出来的负性情绪状态,是她所受到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集中体现之一。造成小玲这种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的恰恰是来自现实环境中的师源性心理伤害。这些直接的及间接的引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因素,都使小玲极度缺乏安全感,对学校、老师、同学形成了紧张、担心、害怕等情绪体验。

1.3.2 心理伤害的一种反抗。警察是现实社会生活中权威、尊严的代表之一。小玲梦见自己是警察,表明小玲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并向往、渴望实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小玲通过这种方式,充分流露出对老师给予自己的消极评价的不满和反抗。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来自老师的消极评价如“不求上进、不知羞耻”等,让小玲感到万分委屈、难过。小玲只能在屡次的梦境中流露出对老师消极评价的不认同,流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求。

1.3.3 小玲梦见她是警察,她的犯人坐在那里吃着、喝着、玩着,而她却在不停地干活,拖地、扫地等等,这又生动地宣泄出她内心对所受到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委屈与不满。小玲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却无法实现,在委屈、不满之余,只能羡慕、嫉妒甚至怨恨那些老师偏爱的同学。如果这种不良的情绪情感体验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关注、引导,会影响到小玲对老师、同学、班集体、学校的情感、态度和看法,影响到小玲的正常人际交往等。小玲梦见犯人吃、喝、玩,而自己却委屈地干活,在焦急、难受中哭醒,也表明了安全感、归属感以及爱在小玲现实学习、生活中的缺失。从某种程度来讲,小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爱和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是同等重要的。

1.3.4 案例中,当问及小玲是否知道谁在梦中追赶自己的时候,小玲说不知道。这又体现出,小学阶段蕴含着积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的极大可能性。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在情感上对权威人物如老师具有强烈的依赖感,对获得权威人物认可怀有迫切的需要,对获得权威人物的关爱抱有极大的希望。小玲在梦中也不愿直接暴露给自己身心带来伤害的人,这意味着小玲仍然不想承认老师对自己的伤害。小学低年级阶段,师源性心理影响对学生个体的身心成长具有深远作用的同时,也比高年级阶段蕴含着更多的积极转变的机会与可能性。

2 本案带来的反思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选择教育方法、教育行为的前提,是决定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要对学生发挥积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教师提升科学的教育理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玲的梦让我们对以下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反思:

2.1 我们是否做到了把学生当成特殊的人来理解和对待。教师要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来看,而不是把学生当做被动的接收器、填充器,这是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但仅仅把学生看成有血有肉、有需求、有欲望的人是不够的,更要把学生当成特殊的有血有肉、有需求、有欲望的人来理解和对待。这一教育观念能否得以正确的理解和实践,直接制约着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性质、广度和深度。

本案中的小玲,女性,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抑郁质与粘液质混合型气质类型,胆小、腼腆、被动等性格特点,属于班级中所谓的“差生”群体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把小玲作为一个人的同时,更要把她理解为一个具有众多特殊性的人。这样,我们才能针对这些特殊性,给予小玲有针对性的合理对待,才能真正给予小玲积极有效的教育影响。所以,能否真正理解“学生是特殊的人”这一教育观念,并把这一教育观念物化到自己的教育活动方方面面中去,直接决定着教师能否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更大限度地、更大范围地发挥出积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

2.2 教师在给学生提出发展要求时,要看自己是否已经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小玲的老师抱怨小玲没有上进心,希望小玲能有自尊心,能积极进取,这些都属于高层次的需要。在这种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都未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直接去寻求高层次的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说是缺乏根基、无比困难,就如同让一颗没有阳光和水的种子自己发芽、开花一样,而且对于一个心智稚嫩的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我们只有做到既为学生个体提供发展的目标,又为学生个体提供实现发展目标的条件,才能发挥积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个体的现实发展进程。

2.3 教师是否真正做到了无条件地了解、信任学生个体。学生个体能否从教育环境中感受到被了解、被信任的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发展动机及自尊、自信等积极情感、积极行为的发展。小玲的梦,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提醒着众多的教育者:孩子内在的自尊、积极向上的自然发展倾向是不容漠视、忽视的,对这些自然存在的积极发展的倾向应该无条件地予以了解和信任。

作为教师,在面对不同学习水平、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时,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应该相信,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其内在的不可否认的积极发展倾向和可能性,要以无私的心态对孩子的积极发展与进步予以无条件的关注和鼓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耐心的等待、敏锐的发现、充满爱心的激发、科学而细致的陪伴等等,都会催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发展倾向,并实现现实的转变和发展。

总之,通过小玲的梦与其现实学习、生活环境的科学联系与分析,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教育活动中深刻作用于学生个体身心的师源性心理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师源性心理影响对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扎实地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根基,正确地把握师源性心理影响的方式、性质、作用等,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自觉地控制并发挥出师源性心理影响的积极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 (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71)

篇7

7月31日,2012年度“青年艺术100”启动展VIP预展正式拉开帷幕。120位中韩青年艺术家的360件作品分别在798艺术区的悦·美术馆、圣之空间和酒厂艺术区的阿拉里奥画廊展出,798艺术区和酒厂艺术区因青年艺术家而活力四射。其中,悦美术馆展出90件,基本上是每人一件。圣之空间展出60件,主要展出了10位韩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和部分偏卡通类的中国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阿拉里奥画廊集中展出了210件作品,是3个场馆利用最充分的一个,在这里才能看清2012年度“青年艺术100”的全貌。很多观众错过了阿拉里奥这个场馆,仅仅看完798艺术区两个展场的150件作品就对该项目本年度的参展作品提出质疑,有失偏颇。

开幕当天,天公不作美,阴雨连绵,但是依然抵挡不住青年艺术家们粉丝的热情。尽管VIP预展当天限制人流入场,展场内仍然人头攒动,络绎不绝。项目组织者为了方便观众,还特意准备了往返于798艺术区和酒厂艺术区的艺术班车。“青年艺术100”已经成功举办一届,凭借上届积攒的人气,2012年度“青年艺术100”的VIP预展可谓人气火爆。在为期一周的展期里,笔者也参与了该项目组委会组织的各个论坛和讲座,这些论坛和讲座对于普及当代艺术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7天时间里,他们和《芭莎艺术》联合推出艺术品鉴赏会,和雅昌艺术网联合推出五场“雅昌艺术讲堂”,涉及艺术教育、艺术收藏与消费、艺术家对话、中韩艺术交流等等,还和《21世纪经济报道》合作推出艺术赞助人高峰论坛,与《东方壹周》合作推出艺术鉴赏活动,邀请青年艺术家与观众互动,还与君鼎艺术投资研究院合作推出关于青年艺术家收藏的专场讲座。这也是该项目本年度与上年度的不同处之一。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当代艺术,普及了当代艺术教育,对中国当代艺术长远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青年艺术100”今年已经是第2届,这个项目是关于青年艺术家的项目。该项目每年邀请专业人士组成艺术委员会从全国范围内选出100位左右的青年艺术家,然后以全国巡展的形式,推介青年艺术家。2011年度“青年艺术100”就带领100位青年艺术家的300件作品在北京、广州、上海、无锡四站巡展。同时,还和不同的机构联合推出了“不等式”、“碰撞”、“艺术北京·青年艺术100推荐展”等5个专题展,给了青年艺术家尽可能多的展示机会。青年艺术家缺少展览机会,如果参加一个项目,在一年的时间里,能够有9次展览展示的机会,这对于青年艺术家而言,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青年艺术家不缺激情,不缺创意,缺少的是实现梦想的平台。“青年艺术100”以足够多的展览机会和足够开放的姿态,让青年艺术家能够从这个平台走出去,获得更多的展示机会,这也是青年艺术家目前最亟需的。

“青年艺术100”的“100”是一个品牌,并非每年都把艺术家限定在100位。2012年度的参展艺术家就是120位,形成了“100+10+10”的模式,其中第一个“10”是10位中国影像艺术家,第二个“10”是10位韩国当代青年艺术家,这也是该项目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国际化和细分化。全国巡展是“青年艺术100”横空使出的杀手锏,2012年度“青年艺术100”继续延续全国巡展的模式。北京站启动展结束后,香港站也已于国庆期间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圆满结束,鄂尔多斯站正在展出,截止到春节前,成都站和深圳站也将陆续推出。

据了解,“青年艺术100”将是一个集艺术展览、艺术出版、艺术教育、艺术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未来,“青年艺术100”将继续在国际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上迈进。对于青年艺术家而言,“青年艺术100”的入围艺术家不仅有机会参展全国巡展。如果作品足够优秀,还将有机会参加到“青年艺术100”的艺术项目以及为青年艺术家量身定制的个展计划。

篇8

未来你想做什么?

若按照传统意义的价值观来评判,笪兴算得上是一个成功者。从记事时起,他的成长经历就顺风顺水――在家是孝顺的乖乖少年;在学校是品学兼优的得意门生;高考时顺理成章考入复旦大学金融专业。

而就在大一那年,一本关于梦想的书启发了他关于未来的思考,作者在书中真诚地发问:“五年之后你想做什么?”当时的笪兴刚刚进入大学,脱离了朝九晚五的学习环境和老师、家长的约束,获得自由的他还不知道如何自我管理自己的时间,他发现同样的困惑也困扰着其他的同学,大家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成为篮球明星、拍一部电影、创办自己的公司……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借口――父母可能会反对、房价太高、生活不易等,最终很少有人真正付出行动。

毕业后,笪兴的许多同学随大流读了MBA、硕士、博士,还有一部分人按照家人的期望走上工作岗位,笪兴因为在学校的许多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毕业时凭借丰富的经历进入了一家小有名气的咨询管理公司工作,并逐渐拿到了体面的收入,生活日趋稳定。然而。笪兴始终觉得这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走的人生路。“大学时代就曾想过要创业,但迟迟没有付出行动,临近毕业时觉得做咨询也不错……始终没有太多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多半时候都是觉得,大家都这样做,我也该这样做。”笪兴告诉自己,可以先做咨询积累人脉。然后再读MBA,再争取成为企业高管,积累更多的经验,再来创业也不迟。

在公司上班的一年半时间里,笪兴越发感觉到手机和电脑几乎占据了年轻人所有的时间和大脑,人们好像都腾不出时间来思考。茶余饭后,大家把时间都花费在了社交平台上,每天晒晒自己吃了什么好吃的,看到什么好看的,玩了什么好玩的,生活变得实际而又肤浅,关于未来,很少有人再去思考。

创办“十年后”:联接梦想与现实

因为一直对互联网比较感兴趣,笪兴就想到了在互联网上创业。还是大学时候看的那本书埋下的种子,他决定做一个基于梦想的社交网站,他给这个网站起名叫“十年后”(10 years me)。

“十年后”是一个基于未来时间轴的社交网络。“从某种意义说,10 years me 不是一个创业社区,也不是一个纯粹的互联网产品,而更像是一段‘思考剪辑’或者是一个公益项目。而这样的社交内容和思考方式会让人们的行为更加具有未来性,却不是只限于当下和过去。”

在身边的朋友看来,创办这样一个网站的想法却显得有些小清新,并没有太多的商业前景。一些做过互联网产品的朋友连连发问:“中国年轻人有没有这种在网上分享梦想的需求?即使有,又如何确保这些用户的持续性?”

尽管质疑重重,笪兴的想法还是得到了几名复旦校友的认同,几个志同道合者一致认为,这个网站能让人更加明确未来的方向所在。梦想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并非每个人都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可能有很多人可以把当前处理的井井有条,但是却没有对1年、5年、10年后有一个规划。笪兴和几个伙伴希望能够经过这部分人通过网站记录这些事情,同时分享给别人,这样不但可以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规划,更重要的是,让很多并不知道如何“实现一个梦想”的人有更多的参考。

于是,来自战略咨询、软件、法律、电影、以及新闻等不同背景的几名年轻人形成了主创团队。

笪兴自己也承认一个现实――许多大学生和职场新人羞于说出自己的梦想。几经斟酌,他决定尝试将十年后设计成一个私密性的社交网络。对于这个决定,另外几个伙伴却有些担心,梦想制定本来就低频,再加上陌生人社交的属性,传播和社区活跃度如何保证?为此,大家讨论了很长时间。几经挣扎,大家还是坚持了最初的选择。

按照最初的设计想法,设计完成后的网站在有些人看来显得并不是太新潮,用户头像不能上传照片,只能制作文字图片替代。也不能导入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熟人好友。这些细节正是为了保护每一个用户的私密性,让来到这里的年轻人可以放下戒备,静悄悄的打造自己的梦想空间。

“设立这个网站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找到梦想并逐渐实现目标,如果开放熟人社交,这就违背了我们当时的初衷。”笪兴说。

改变让我继续前行

对于创业者来说,缺钱、缺人的困难如影随形,缺少网站程序员,笪兴就通过各种同学关系去求人。没有办公室,大家就在各自的家里办公。没有投资人的支持,笪兴和另外三个伙伴就拿出自己的积蓄,分摊了将近十万的资金来运营网站。

为了弥补用户粘性和活跃度方面的先天不足,笪兴尝试着在群组上下功夫。“从我们种子用户制定的阶段性梦想来看,语言考试、升学考试、成人考试是热门。通过群组把有相同梦想的人聚在一块,相互分享资讯、相互鼓励,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和考研论坛、留学论坛等以资料分享为中心的网络平台不同,十年后的群组以人为中心,鼓励大家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坚持不懈的尝试逐渐获得可喜的回报,“十年后”运行两个月,就已经有两万多用户,梦想大军逐渐扩大。网站虽然还没有盈利,但已经有人表示了投资的意向。许多复旦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到十年后的运营中来,为网站写文章、拍照片、画漫画、做推广。

最让笪兴感到快乐的是一些年轻人的改变。用户“祝无心”在“成为心理学硕士”的梦想道路中发起了自我反思:“两年前你看我学网,想要终止迷茫,然后你定下目标:5年后做个行政主管。一年前你上知乎,双学位班的老师留学经历让你为之一动,你也想留学,然后你又定下目标:5年后要站在欧洲大地。你有没有想过,这两年来,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在这一个月中,笪兴也看到了人们不同的迷茫与挣扎,有咨询顾问想要成为记者,有销售想要当画家,有人希望自己得绝症的孩子能够痊愈,也有乡村教师想让自己所带班级的孩子语文成绩全部及格,网站上写满了各种人的想法和他们的计划,“每每看到也能让我思考良久,我觉得自己跟网站在一同成长。”当这些年轻人开始思考,然后付出行动,笪兴觉得这些坚持都是有意义的。

篇9

如今,湛江抓住广东实现经济转型,大力调整经济结构,重新布局区域经济格局的契机,提出了“深水良港+重化工业+现代物流+海湾城市”的四位一体发展之路,力图发挥其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重塑自己在广东乃至全国的地位。

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

湛江东连珠三角,背靠广西及云、贵、川,矗北部湾之咽,扼大西南之喉,有着港口、交通枢纽、海洋城市和生态环境优势,上世纪初它被喻为“最繁华的广州湾城市”,但截至2003年,湛江GDP总量在整个广东省仅位列第九,是第一位广州的15.5%,人均GDP在广东省位列第16,是排名第一的深圳的16.25%……

人们不禁发问,为何会如此?最大的原因无疑是在当时广东全省的总规划中,珠三角发展工业,湛江搞开放性农业,全民发展水产业、畜牧业和种植业。湛江顾全大局,为广东其他区域的发展提供支撑。

20世纪湛江“开放性农业”的路线,让那个“大港口、大工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港口经济战略“胎死腹中”,让当年的“两点两线”(“两点”是半球、三星,“两线”是糖业和建材)逐渐式微,也让柠檬酸、高岭土、味精厂等重点项目相继流产,工业和外贸严重滑坡……

不过也正是“死抓农、牧业不放”,给今天湛江的水产业、畜牧业和种植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湛江也成为了沿海为数不多的生态资源占绝对优势的海湾之城。其旅游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湛江八景”闻名遐迩,蓝色滨海游、绿色生态游成为这座城市的标签。2008年湛江国庆黄金周旅游超2亿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国对虾之都”、“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荣誉接踵而至,湛江成为了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之一。

如今,湛江充分发挥自身独有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试图谋划新型工业化之路,把昔日古老繁荣的广州湾,打造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标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优美间找寻平衡,实现协调发展。

“双转移”战略开启腾飞契机

2002年广东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开始正视粤北山区、粤东、粤西两翼制约广东整体发展这个现实问题。2005年广东省正式出台《广东省东西两翼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这给湛江的发展带来了希望。2008年,广东经济“腾笼换鸟”,开始着手构建新的区域经济格局,实现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拥有绵长海岸线的粤西沿海被布局为新的“双转移”基地之一。同时,随着北部湾经济圈的培育和发展被纳入国家决策层面,作为广东连接东盟国家海上运输最短距离的城市和港口,湛江市被提升为新经济增长带上的城镇群中心。“十一五”规划中55个项目落脚湛江,总投资达2096亿元。

广东省委书记提出,“湛江是广东的未来”,要求湛江“加强与大西南、北部湾区域合作,通过‘广东、广西、海南三省联动’,形成以湛江远洋门户为龙头的北部湾组合港群,带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广东省长黄华华也对湛江的发展给予了热情的期望,“湛江有望成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在湛江市《发展规划纲要》中,2009~2012年,湛江将有8大方面共81个重大项目同时铺开建设,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包括投入124亿元实施港口6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茂湛高速铁路和保税物流中心等。广东省政府对此给予了大量支持。

随着“双转移”战略的开启,近两年宝钢(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项目)、中科炼化(中国―科威特合资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两个重量级项目相继落户湛江。湛江市委适时提出了“深水良港、重化工业、现代物流、海湾城市”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发展“大港、大物流、大海湾”,着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表示,要把湛江打造南方大港、重化工业、交通枢纽、科教大市、生态环境优秀城市,市委市政府决心把湛江建设成为中国西南中心城市。

大项目掀起大发展

目前,随着投资软、硬环境的不断完善,一批批工业大项目落户湛江。其中东海岛的开发是湛江“起飞”的一个缩影。

东海岛是中国海岸线上的第五大岛,位于湛江市东南约40海里处,面积286平方公里。从2008年3月,东海岛项目一期、涉及8个村12.97平方公里的征地工作开始了。“这是湛江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保障湛江钢铁基地用水,投资近40亿元的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启动,同时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主园区及钢铁基地的交通设施建设、宝钢、韶钢、湛江港集团三方合资组建的湛江龙腾物流球团项目等都已于2009年9月底陆续启动。预计2011年建成投产后的宝钢湛江钢铁,产能将达到2000万吨,年可新增工业产值700亿元,可带动17大类、200多个产业链项目建设,拉动配套产业投资近1000亿元,产值超过2000亿元,税收200多亿;而且,这个钢铁项目可以很完整做循环工业产业链,其废渣、废气可以100%利用。

由于遭金融危机的冲击,宝钢项目曾几经周折,但在各方协调下,出现了利好“迹象”。早在2008年就已确定的广东钢铁业重组计划在宝钢的积极参与下加快了步伐,通过淘汰落后产能1500万吨、只以500万吨环保产能迁建湛江,做精品钢铁的方式,为宝钢“节约”出1000万吨的钢铁产能空间。

与此同时,中科合资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10年5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审批。该项目是目前中石化和科威特合资建设的最大中外合资项目,总投资约600亿元人民币。项目将采用国际和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污染控制技术,并严格按照国际最先进的环保标准进行设计和管理。

大气魄促进大发展,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说,湛江有信心成为广东参与环北部湾地区、大西南地区以及东盟合作发展的门户和桥头堡,成为支撑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城镇群、沿海经济带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这些大项目的拉动之下,2009年上半年,湛江GDP增速达到8.5%,高于广东省7.1%的增速。

立足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经济

为了谋划新一轮大发展,进一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新部署、新举措,湛江正努力走出一条既主动接受珠三角辐射带动、服务珠三角改革发展,又实行差异化发展的战略,走与“珠三角”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具有湛江特色的后发崛起之路。

湛江海岸线绵长,仅内港岸线就长达241公里,为目前世界第一港――荷兰鹿特丹港的3倍;目前,西南地区云、贵、川、渝四省市每年经湛江港进出口物资占全省市进出口货物总额的近50%,成为大西南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湛江的一切精彩故事,都应该从港口开始。”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如此表示。

2009年,湛江港挺进全国亿吨大港行列,2011年规划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5亿吨以上。

在港口优势不断增强的同时,湛江开始着力发展临港工业。早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就批准在赤坎、霞山两区之间的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东海岛扩建新区,批准建立广东湛江临港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湛江新一轮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与珠三角港口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湛江港将重点放在做大宗散货,力图建成大宗散货集散中心。与此同时,湛江临港工业园区也在加快开发,园区将以现代物流业为支柱,有望建设成为一个现代物流中心。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泛北部湾合作的加强,湛江将成为“珠三角”与泛北合作的桥头堡。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 中国与泛北部湾国家的贸易额达2269.6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8.2%。湛江位于“珠三角”往北部湾的交通要道上,因此,湛江港在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地位将日益凸显。

篇10

关键词:《孟子章句》;以意逆志;诗学

周广业《孟子四考》曾称赞说:“媺哉,汉之尊经乎,儒五十三家,莫非贤传也,而孟子首置博士;九流百八十九家,莫非诸子也,而通义得述孟子。”[4](P101)这一观点指出,为《孟子》做注是汉儒对孟子的最大推崇方式之一。而赵岐不仅作《孟子章句》,将孟子推尊至“亚圣”地位;并且盛赞孟子在《诗》学方面的创获,即“尤长于《诗》《书》”;最为重要的是,其《孟子章句》章句设置、训释体例也得益于对孟子“以意逆志”说的承传。

一、赵岐对“以意逆志”的理解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见于《孟子·万章上》的一则记载,孟子弟子咸丘蒙以《大雅·云汉》询问孟子,如果按照《诗》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判定,那么舜为天子,其父应不应该以臣道侍奉舜。面对这一疑问,孟子提出了“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的“以意逆志”说,即对《诗》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对字面的理解,而应当深入推求字面背后的深层含义。对此,赵岐解释为:文,诗之文章所引以兴事也。辞,诗人所歌咏之辞。志,诗人志所欲之事。意,学者之心意也。孟子言说诗者当本之,不可以文害其辞,文不显乃反显也。不可以辞害其志,辞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志在忧旱灾,民无孑然遗脱不遭旱灾者,非无民也。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4](P638)

赵岐对孟子的“以意逆志”说的阐释中,有一处尤应引起重视,赵岐理解“以意逆志”说为“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张伯伟先生指出,赵岐对“以意逆志”的理解基于人性论的角度,其中所“逆”,即是从自身角度开始的“推求”[2]P180,《孟子题辞》中对“以意逆志”说的理解再次证明了这一倾向:“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而赵岐强调阅读者在文本理解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正是抓住了孟子“以意逆志”的精髓。换句话说,阅读者在文本阐释过程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甚至要远远大于作者本人在文本阐释中所起到的作用。孟子提出这一观点,在于确立诗学阐释者在《诗》义理解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而赵岐领会了孟子的这一阐释意图,并把孟子的“以意逆志”说中所传达出的对阅读者的主体作用的强调扩展到了更为深广的文本阐释领域。

在彰明创作主旨的《孟子题辞》中,赵岐就明确表明自己对“以意逆志”的赞同与承袭:

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其言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为得之矣。”斯言殆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于说《诗》也。赵岐指出“以意逆志”在于使后人深入探求其文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这一观点并不仅仅适用于《诗》,而是适用于对长于譬喻的孟子的解读。这是赵岐使用“以意逆志”以注《孟子》的明确宣言。在具体的注释过程中,赵岐也坚持了这一做法。

二、《孟子章句》的章指运用对“以意逆志”的贯彻

在《孟子章句》的章指设置上,赵岐运用了“以意逆志”的智慧。通过章指,概括出了每一章的微言大义。赵岐自述《孟子章句》的篇章设置特点在于“具载本文,章别其指”。所谓“具载本文”,即把经传连文,直接把传置于经后;而“章别其指”,则是在每章末尾撰写章指,总括该章整体意义。虽然类似的做法,在赵岐之前的经籍注释中也有出现,例如《毛诗序》、《楚辞章句》的篇序等,但是明确冠以“章指”之名,并在每张最后分析该章旨意的做法,却始于赵岐。阮元在《孟子注疏校勘记序》中便对赵岐设置章指的功劳给予高度推崇,指出章指中蕴含了推求微言大义的功能:“七篇之微言大义藉是可推,且章别为指,令学者可分章寻求,于汉传注别开一例,功亦勤矣。”[3]附校勘记清人周广业在评价《孟子章句》时也曾指出:“章指者,櫽括一章之大指也。董生言《春秋》文多数万,其指数千,知文必有指。赵氏因举以为例。”[4]P102这两处论断不仅是对赵岐以章指注《孟》的最好概括,而且也透露出赵岐设置章指的深层意图:“章指”一词,最初源于董仲舒对《春秋》的理解,而汉儒重视《春秋》,正是因为汉儒相信孔子于春秋》之中,蕴含着微言大义:“文多数万,其指数千”,这恰恰也是汉人专注于对经典的解读和阐释的原因之一。而阮元与周广业此处把赵岐做《孟子章句》与董仲舒阐释《春秋》相对比,显然已经窥破赵岐注《孟》的奥秘:即赵岐试图在《孟子章句》中阐发出《孟子》中蕴含的深层含义,或者以此为载体传达出自己的个人思想观点。而这一意图,也恰恰与赵岐对孟子“亚圣”的定位若合符节。 转贴于

三、《孟子章句》的篇章设置对“以意逆志”的集中彰显

赵岐把孟子的思想主张归纳为:仁义、礼、孝、性情、心等几个方面,并认为《孟子》的篇章设置正是由此而定。《孟子》介于语录体和传论之间,其中既有旨意明确者,也有连缀搜集者,赵岐对《孟子》七章的章指强作分类,其中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处。南宋林之奇《孟子讲义自序》就指出“大抵求孟子之意者必求其言,至文字多寡,篇名先后,出于一时之偶然,不可泥也。”[1]P102不仅如此,赵岐还从数理的角度指出,《孟子》分为七篇,正是与天上的“七纪”;而孟子的篇章设置,又恰恰与三时的日数相当。而字数的多寡,又恰恰与五常之道相应。从数理的角度阐发《孟子》的创作意图,充斥着的正是汉代学术界所流行的气运终始的五行观,这明显是站在了汉儒的立场对孟子创作主旨的附会和“以意逆志”。

赵注中“以意逆志”的特点虽然前贤并未道破,但是由此引发的流弊却广为学者诟病,例如朱熹便认为赵注“拙而不明”[5],近人胡毓寰指责赵注“于义理方面确多肤泛之弊”[6]P85,今人黄俊杰先生在肯定赵岐注《孟》之功的同时,也认为赵岐由于过于关注对政治意图的阐发而沦为“政治化约论”[6]P258。而这些批判也恰恰证明了赵岐在注《孟》过程中对“以意逆志”做法的坚持。

赵岐在《孟子章句》的章指使用和篇章设置上对“以意逆志”的贯彻,体现了孟子诗学在汉代四家诗中影响的深远,其影响突破了诗学层面,而且广布至经、子典籍的注解与阐释。

参考文献

[1]周广业.孟子四考.(影印复旦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十年省吾庐刻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张伯伟.中国诗学研究[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2,173-183.

[3]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