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23:1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言文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呱呱小儿,但饮牛湩[dòng] ,至於弱冠,不明犍[jiān] 状。佌佌[cǐ]之豚,日食其羓[bā] 。洎[jì]其成立,未识豜豭[jiān jiā]。每啮毚臑[niè chán nào],然竟不知其夋[qūn]兔。方彼之时,窋[zhú]诧之态,非闠闠[huán huì]之中所得见也。
今北方久熰[ōu],瀵氿甃眢[fèn guǐ zhòu yuān],坌[bèn]坲坲[fó],焘[dào]天幠[hū]日。土地皴[cūn]崩,罅[xià] 可容人。南疆霶霈[pāng pèi],洚水肆虐,当此之滈,茅舍尽走。欲苫(shàn)不能,啼口立啾啾[jiū] 。
凡此异态,非天之咎。
君不见斵[zhuó]楩[pián]焚樟,岵[hù]之为屺[qǐ],睇眄[miàn]之下,万山尽屼[wù],百尺篔[yún]簹,化为竹著。於彼幼蛇,匌[gé]不盈寸,巴蛇王虺[huǐ],尽化柈[pán]馐。玈[lu]气烰烰,上格瑶池,贫地徕贾,以丰其赀[zī]。然千丈方圆,莱菔不生,九天之上,星河不见。
呜呼!漫山设棙,遍地尽罘。此天灾也?人、祸也!河海黟[yī]然,浊水仍倾,此天灾也?人、祸也!斵木[算刂]竹,彍[guō]弮[juàn]待兽,以至鹿不得走,翬不得飞,蚁不得宭[qún],髬髵不见。此天灾也?人、祸也!
翕合沴[lì]气,终日涽涽。天不复蓝,水不复清。未有乌云,天何暝暝?赤乌既出,焜耀无复。看天下,鸟飞不下,鲜见狉狉,当此之时,何处貣青天?
所幸者,人知之也,人更之也。然,上作网法,下偩几何未可知也。
今天下多灾。北国井冞[shēn],阵主复至,当与孔张俱歾[mò]。南域之霖,大禹洊存,只得扼腕而叹息。人不咎己而咎旱魃,不诮[qiào]己而诼共工。未之可也。闤闠所趋,不可恈恈。当思子孙后代,人己知之。然行之效,则体躆庙堂者思之,媕娿[ān ē]之徒,弃不婟[hù]嫪,国之大蠹,捐而必究。
吾所思者,河泮水墺,杨槐蓁蓁,町疃[tuǎn],柳榆其秝[lì]。苾葌柅柅游屮[chè]葳蕤,见柳而人不攦,视草而众不蹸,日驾双軑[dài]之车,斐斐闾巷之间,目不复睺,鼻不再鼽[qiú],鸟不惊人,鲋游沴然。
人者,天地孕育。今其反万物,此獍也。今其不宜瞡瞡,遗祸搙孙,当修长远之道以藾万世。
今吾执笔於此,所思者,舍旁早蟠一株,今当唪唪,攲枝水上,当复驾舴艋,扌玄其落桃,投於苙。坐银杏树下,观儿童嬉於树下,延於砖祴[gāi],搤[è]腕而惜水中未置菱藕几株。燠[yù]热之时,而可摘菱冣[zuì]菂,爇之为饘[zhān],以奉亲房。
文言文满分作文二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作《龟虽寿》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心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
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乎?”言罢,伏地而亡。
篇2
而作文教学也是让广大师生苦不堪言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大部分是空洞无物,无病,底蕴不足,这才会出现一个个下雨天家人送伞的事例。然而,面对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情感真挚的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我们很多师生却是弃之如敝履,不能很好的利用起来。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将文言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联系起来,师生将受益匪浅。下文就如何将文言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联系起来,谈几个方面:
一是直接引用名言佳句。如一考生的《望月》片段: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月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人人共享的天赐之福。“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是我们招之即来,尽可倾诉的知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游子思乡念亲的一杯苦茶。“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月又是我们参透历史,顿悟人生的一剂良药。
二是模仿语言,改造佳句。吕叔湘说:“一个人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从“模仿”到“创造”,写出有新意的作品的例子举不胜举。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模仿北朝庾信的《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句,传颂至今;唐代大诗人李白仿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被著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引用固然能使作文增添不少文采,但毕竟是别人的语言,如果我们能让学生适当去模仿语言形式,巧妙改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那么这样写出的文章语言定可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好。如一考生的《我的学习生活》片断:
真的学生,敢于直面残酷的考试,敢于正视无边的作业……
读完这一句话,一个扎堆于作业堆的现代中学生形象呼之欲出。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感叹作者模仿得恰当到位。
三是一材多用。我们只要对一个或多个名人、一部或多部作品吃透,就可以为我所用。例如《鸿门宴》一文有多种观点:1.要尊重对手、警惕对手。面对刘邦的卑躬屈膝,项羽的骄傲自大,轻易把曹无伤供出,宴席上把刘邦安排在末席,足见其对刘邦的藐视。2.要善于采纳别人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范曾之箴言,项羽不听,刚愎自用,错失良机。3.要善于应变、应对。宴席危机四伏,刘邦及其谋臣武将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终于死里逃生。4.优势和劣势可以互相转化。刘邦一开始实力弱小,于是隐忍不发,养精蓄锐,韬光养晦,最终成就大业。
再如《烛之武退秦师》:1.爱国。烛之武不计前嫌,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圆满完成任务。2.识才。佚之狐慧眼识英才,一语道出“若使烛之武退秦师,师必退”。3.敢于认错。面对烛之武的不满,郑伯敢于认错,不摆君主的架子,可见郑伯的胸襟之广。4.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晋侯、秦伯的分合正说明了这点。
篇3
然而,中学教学的实际是:很少有人把语文教学的大多数模块与作文教学结合在一起。绝大多数老师都认为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其他模块是彼此分离的,甚至几乎是“河水不犯井水”的。现代文的教学都是这样,文言文的教学就更是与作文教学不相干了。
我们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应该总是在字词、句的教学上下工夫,而有意无意地忽略文言文里深厚的人文积淀、警策的人生观照、丰腴的人生况味。本应丰满的文言教学,不应该在应试教育的威逼利诱之下,变成很是“骨感”的瘪三。
下面是我在一次试卷评讲中,对文言文材料的非试卷性探讨,展现的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让文言文的古老枝头,开满作文万紫千红的鲜艳花朵。
《皇甫谧耽学》: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郡人也。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过继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入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事务繁杂),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柳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食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召之,谧皆不应。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皇甫谧耽学》是我们试卷中的文言文试题,一般老师都是把试卷上加点的字词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及异同、文章内容的解读等试题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分析;再题里题外地举一反三地迁移。做到这些,很多人就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了。
我们认为这才刚刚开始,这则文言文的真正价值还没有开始发掘。我们甚至认为,大多数老师做的让自己心满意足的事,只不过是做了这段文言文的皮毛工作。这段文言文真正的价值是:我们从文中的故事品味丰富多彩的人生境况,感受故事对我们人生的巨大影响;从而,为我们的作文储备经典的材料、提供多维的角度、提炼精彩的观点。
启发一——与天才:大凡天才,早年总是神童的,就算不是,怎么也不至于是吧,再退一万步,就算早年是,怎么也不至于到二十岁了还是吧。皇甫谧由“或以为痴”到“所著甚多,并重于世”的人生经历,不正是告诉我们后世学子:天才,开始时未必都是神童;,未来也未必不是天才。中国古时有皇甫谧,外国现代不也有爱因斯坦吗?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从选文中读出这一人生哲理,难道不比做对几个ABCD的选择题更有意义吗?
启发二——父母教育的真谛:后叔母任氏的训子箴言,正是我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父母之爱的绝好材料。现在,家庭教育、父母之爱有几人是获得了真谛呢?特别是今天的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更是一大社会问题。《战国策·赵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的教子箴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又是一个深谙家庭教育真谛的典范吗?
启发三——大器晚成的典范:熟悉《三字经》的人都知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的故事,选文中的皇甫谧比苏洵早了几百年,他们都是大器晚成的典范。师旷回答晋平公关于年老学习迟不迟的对话,更是让人深省。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是啊,只要好学,就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好学,我们就有成大器的一天。
启发四——学而优不仕的人生选择:孔子的高足子夏理解孔子“学也,禄在其中矣”时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人生原则。于是,“学而优则仕”就成了中国古代读书人读书的唯一目的。然而,选文中的皇甫谧却一反“学而优则仕”的读书目的,坚守自己只为读书,不求仕途的人生信仰,这在当时和整个古代社会是怎样的难能可贵哟。皇甫谧为学术而读书的人生信仰,对今天端正学生的人生理想是有裨益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不是我们应该效法的榜样吗?放弃小我,树立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的高远志向不正我们时代的呼唤吗?
启发五——不卑不亢的为人之道:皇甫谧对从姑(从姑:父亲的堂姊妹)之子梁柳布衣时和做了城阳太守时的态度让人钦佩。梁柳布衣时,皇甫谧不弃,以礼相待,大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风采;梁柳贵为城阳太守时,皇甫谧不卑,依然保持着从前的淡定从容,绝不做违背古人接人待物底线的事,也绝不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皇甫谧对人对官的不亢不卑的处事准则,对我们今天引导学生为人处世也是值得借鉴的。
启发六——去官求书的人生追求:中国人对官位的欣羡,是不遗余力的;在对官位的态度上能有“能仕能隐”“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坦然达观已属难能可贵的了。皇甫谧相国召之,不应;“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像他这样矢志不渝的谢绝做官的人已是凤毛麟角了。如果说皇甫谧辞官已属值得人们赞不绝口的高雅之事的话,那么,皇甫谧“自表求帝借书”一事就更让我们高山仰止了。皇甫谧一生为文化、为学术,“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真是“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志士仁人啊!
我总是在想:像《皇甫谧耽学》这样蕴涵丰富、哲理深邃、引人深思、给人启迪的优秀的文章段落,如果在试卷上出现,我们老师仅仅为了讲题而讲题,而对段落中最优秀的、最有启发性的、最有人文性的、对学生最有指导性的内核的文化信息都视而不见,不闻不问,又不“传道受业解惑”,这真是欠下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一大笔债啊!也是错过了我们对学生进行人生导引的文化实践。作为教书育人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是“心有戚戚焉”的。
文言文,是我们民族文化薪火的载体,是古代仁人志士彰显自己人生历练、人生意义、文化思考、宇宙世界的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其中至理,值得我们百般玩味、细细咀嚼。骑着应试之“马”,来观文化之“花”;只做应试的试题讲解,不做文化的深切开发,是一种“只见秋毫,不见薪舆”的文化短视,是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文化浪费。
篇4
关键词 学习兴趣 阅读方法 积累 训练
文言文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能从这些文段中了解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甚至许多思想、方法也能指导我们现今的行动,并且随着文言文阅读题在高考试卷上分值的增加,可见对文言文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语感,尤其对于高一的学生,在刚接触文言文学习时,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还要注重平时教学中对文言的知识及词语多积累、多训练,让学生多读,通过读来感受语言,体会文意,学习文言文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课前预习
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是课前预习。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引导学生通读全文。预习的目的是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内容,为教师的教学做好准备。学生预习主要可以围绕以下几点进行:(1)找出生字,对照注释或查阅工具书,弄清字音、字形、字义。(2)参照课本下的注释,把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实虚词、通假字等找出来并加以标注,体会它的含义和用法,为后面了解文章大意打下基础。(3)把文中不能翻译或较难理解的句子勾画出来,为课堂上听课有的放矢做好准备。通过这三个环节的预习,学生便能够很好地把握文言文的大体内容,了解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从而在课堂上不至于全篇通抓,最后杂而无效。
2 课堂翻译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预习情况检查的手段。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意译,也可以逐字、逐句翻译。对于高一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他们最好要求逐字、逐句翻译,告诉他们文言翻译的方法就是,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替换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字,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认真态度,也可以避免学生在预习时,抄写翻译资料浑水摸鱼的情况。课堂上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利用前后桌互相翻译、单个翻译或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来落实字词句,然后出相应的习题进行检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在这个环节中仍然不能忘了诵读,教师可以采用全班齐读、男女生交替诵读、单个学生先读后译的方法来落实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甚至在读的基础上成诵,也为学生的背诵打下基础。
3 课后训练
课后训练是让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训练内容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对于课内训练,教师可以采取当堂提问的方法进行检测:(1)让学生将预习时勾画出的重难点句子或课堂上讲过仍难以理解的地方当堂提出,然后找学生来解决此问题,利用学生相互答疑的方法可以锻炼他们思考的能力,并且加深记忆,对于不能回答的难点,教师应给予及时的点拨。(2)在学生没有疑问的情况下,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实际,挑选一些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重点、中心语句和文中出现的重点句式,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学生译得不准确的,教师给予必要的订正。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定学生诵读文本中的某些重点段落,根据学生诵读时的流畅程度、断句正确与否,来把握学生对文本的学习程度。对于课外训练,教师要在掌握文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可以以选择题的方式将与文本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文言知识点相近的题型延伸进来加以训练,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把握难易适当,以易为主的原则,因为这样对于本来就反感学习文言文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成就感,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练”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练的主体虽是学生,但教师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成系统,突出重点。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不能用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知识去充塞学生的头脑。
4 整体把握
在文言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忽视这一点。有人认为文言文学习只要会读会背,能疏通文章大意,落实文言知识点就可以了,殊不知教师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文章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赤壁赋》时,笔者对全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分析如下:开篇作者因为与友人泛舟赏景,饮酒诵诗,无拘无束而开心快乐;然而笔锋一转,因为客人悲凉的的箫声和对人世短暂的感慨而心生悲愁,最后却因苏轼变与不变的辩证观点让客人释怀而喜。全文情感经历了由乐到悲再到喜的过程,这样对全文情感变化的整体把握,不仅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本思想、理清文本结构,也有助于学生的背诵,甚至今后作文的布局谋篇,所以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分析对提高学生文言文的学习非常重要。对文章进行分析,一定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论,一定要使学生学有所得。对于文章的分析,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结合板书来呈现,这样可以做到条理清晰。
5 学后反思
篇5
点评人:泉州晓婷
今天,我和妈妈、两位阿姨、几个朋友一起来到了燕尾岛。
刚到燕尾岛,我就惊讶于她的美色——水,是宝蓝的;天,是碧绿的;丘,是棕黄的,真是让人大饱眼福!我快步跑到水边,抚弄着水,亲近着水。毕竟春天刚刚来临,水还是凉的,手在水里多泡一会儿,就冰得有些麻了。如果因为手麻而不亲近这碧蓝的湖水,懒汉才会这么想——我不是懒汉,所以,我一定要亲近美景,亲近自然。 (段中的“大饱眼福”与“毕竟春天刚刚来临,水还是凉的…所以,我一定要亲近美景,亲近自然”有什么联系呢?其次,全段的重点是水,如果把水的“宝蓝”独立成段,写具体来不就很好吗?)
在桥头远眺——天、湖合成一体,衬着黄色丘陵——蓝、黄二色,不掺一丝杂色。登上黄土小丘,迎着微风,张开双臂,且去拥抱自然罢。小丘上四个竹亭——秋、夏二亭一处,春、冬二亭一处。秋为秋艳亭,夏为夏幽亭,春为春晓亭,冬则没有注明名称。如要与春晓亭相对,应是冬暮亭。在秋艳亭中,则闻香气;在夏幽亭中,则望月色清幽;在春晓亭中,则体验晨晓欢乐;在冬暮亭中,则感受日暮苍茫。在此四亭中静坐,皆是融入自然,与自然合一之举。 (形象地写出了“小丘”上景色的诱人。但文言文和白话搀杂一起,是不行的,希望作者在今后的习作中要慎重行文!)
进入竹中酒家小店,只见那房子不像房子,却像一大型游轮。它没有门、窗与墙,只有竹做的栏杆和柱子。倚着栏杆,闻微风的清香,假想自己是否可以跳入碧湖的怀抱。踏进一竹筏,使劲想把它弄入水深处。只可惜它被绳子拴在了木头上。如果没有那绳子,我愿随风远航! (借助“乘筏弄水”的情感,形象地把“竹中酒家小店”的清幽再现在读者面前!但与上文衔接不够贴切,应该有个过渡。)
即兴作词一首:
西江月.燕尾岛
波光水色潋滟,黄土小丘在岸。清楼高挑云天间,涌潮时时滩边。
篇6
1.提醒广大高中生要密切关注社会时事,并形成自己正确的是非观。这则作文材料以发生不久的新闻事件为基础,旨在引导学生对时事的充分关注,体现了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非独作文如此,高考语言表达题诸如拟新闻标题、拟写对联、拟写广告词、解释图表题等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我们的学生大多沉溺于“刷题”的成功感而忽略了语文的现实感,忽略了对时事的关注。笔者在一次语文课堂上偶尔问到现在中央和省市的一些重要官员时,整个课堂上竞无几人知晓,大出人之意料。另外,对社会事件除了关注之外,更要具备正确鲜明的是非观。
2.提醒广大中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注重语文的实用性。在通讯异常发达、人们广泛关注现代通信设备、关注网络的今天,正规的书信体逐渐被人们淡忘,就像传统的书法一样,我们需要铭记传统、传承文化。2013年9月,笔者给高一学生的第一次作文是三篇简短的应用文:请假条、借条和给自己向往的大学写一封自荐信。学生交上来的文章千奇百怪、错误百出,在格式和内容方面能符合要求的文章几乎没有。这些情况让人不禁深思: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这些现象和问题也让我坚定了在教学中注重语文之工具性、教学与实际密切联系的决心。我们的高中生如果连简短规范的请假条都不会写,眼前简单实用的事情都做不好,研究现代文阅读中让人费解的句子、研究文言文、诗歌又有多大意义呢?
所以,应该为今年的高考语文命题点赞。但在作文中出现了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典型现象:
1.某农村考生以“自己身处农村,不知何为‘高速路”’为由,质疑高考作文命题不切合实际。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我们个别媒体竟也因此得出了“建议高考命题主管部门在命题时要考虑城乡差异”的结论。很显然,这一考生作为“弱势群体”得到了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且不说“命题时要考虑城乡差异”的建议在实际操作时的难度有多大,就具体事件而言,作为高三毕业的考生,即使身处偏远的、不通高速的农村,可你居然连高速公路尚未听说,毫无了解,那你的知识面狭窄到了什么程度?如果又有考生说材料中的“手机”是干啥用的,“汽车”我没见过,我们是否也要考虑这些意见呢?再者,更重要的是,材料中的“高速公路”并不是关键词,即使把这几个字在材料中去掉――“父亲在开车时接打电话”,材料依然完全成立,并不影响其通顺和表达效果,考生为什么要抓住次要,拿“高速公路”说事呢?
2.信体的考查让广大考生猝不及防,于是新闻事件中的“小陈”受到广泛关注并被“人肉”,紧接着有几万考生在考后对“小陈”的疑似原型展开猛烈炮轰,说什么难听的都有,广大考生终于找到了怒火发泄的对象。
综合上面的个体和群体表现,最有可能是“迁怒”的表现和心理,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多学生平时不爱写作文,作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就归咎于我们的考试制度和教育制度,高考零分作文大部分都是考生在考场上不满情绪的发泄;考试成绩不理想,首先想到的是家长的原因、同学的影响等;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失败,首先怪罪别人……这些,都是迁怒。我们的考生在遇到这一作文时首先迁怒于命题人,甚至迁怒于材料中的“小陈”,这些都是低素质的表现。即将通过高考步入高等学府的考生们却被一道高考题打得“现出了原形”,或“凶相毕露”,让我们不禁要问:有必要这样吗?我们的基本素质和道德何在?
篇7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导入 激发兴趣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人人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语文信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利用生活这部“百科全书”对学生进行教育,把课堂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在开展“漫游语文世界”活动课时,我以生活激趣,由联想公司推出的一则广告导入: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则广告语巧用双关,达到了宣传联想这一品牌的目的。然后让学生分析这则广告的妙处,学生很快答道:这个广告太经典了啊。一种意思是假如人类失去了联想,另一种是假如人类失去联想电脑,世界将会怎样,说明联想电脑和人类的联想一样重要。这节活动课的导入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皆语文,汉语的博大精深,并且为“精彩广告由我创”这一环节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激发了他们创作广告宣传语的兴趣。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受到启发后,搜集整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鲜活的语言现象(包括广告语),在赏析优秀广告语的基础上能自行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广告宣传语。这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相信语文老师会有同感,在作文课堂上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会愁眉苦脸,声声叹息:“唉!”流露出一贯的表情,仿佛又是来了一次作文的“徒刑”。想到学生苦闷的表情,我也在思考,怎样才能打开他们写作思维的闸门呢?在一次作文课堂上,我一改往常的做法,先不忙布置作文题目,而是从办公室端来了一杯白开水放在了讲台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脸上泛起来了好奇异样的神情,心里嘀咕着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我接着说道:“这是一杯再普通不过的开水了,但就是这一杯平淡无奇的温水,引起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看,那飘起的缕缕白烟,如同母亲夹在发间的根根白发,那一滴滴挂在杯壁上的晶莹的水珠,包含了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也寄托着我们对母亲杯水车薪的感谢之情。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我们写作也并不缺少素材,只是我们要炼就一双慧眼去学会观察,还要学会感受,学会思考,学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会对我们大有裨益。”我很自然地引出了这次作文的训练内容,即在行文中适当进行细节描写,然后让学生观看一个央视公益广告视频,捕捉精彩瞬间,说说哪个瞬间最令人感动。没想到的是全班最爱笑,对学习看似最无所谓的一位男生抢先发言:“最令我感动的瞬间是在公园里一个小男孩,为了怕把椅子踩脏,用一张洁净的纸垫在脚下去取那挂在树上的风筝。这正像广告中濮存昕所说的,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有时候可能是一张纸的厚度。”此刻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对这个男生刮目相看。其他几个学生的当堂口头作文也表现得出奇地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明白了细节描写的含义,细节就是细小而又具体的事物、事情、环节或情节,可以是一个细小的场景,也可以是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接着我再顺理成章布置作文题目――“那一刻,我很______”时,没听到学生叫苦连天,反而看到他们陷入了沉思当中,随后唰唰地写起作文来。
作文交上来后,我发现这次的堂上作文涌现了不少佳作,就连班里文笔一般的一位女生也写出了题为“那一刻,我很感动”的好文章。“春天下着闷雨的晚上,我羸弱的身体不堪小小的病菌的侵袭,病倒在了床上。半夜,我无力的手头,忽然碰到了一样令我感到十分温暖的东西,我支着沉甸甸的眼皮,看见母亲正将一杯温水放在我手中。只见母亲用无比温柔的语调对我说:‘来,快喝了这杯温水,然后用被子捂一捂,出出汗便好了。’那一刻,我很感动,我接过水,像一只懒熊捧着蜜一样,吮吸起来。第二天,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病好了很多,汗水也湿透了我的枕巾,一股暖流顿时涌上心头。感谢母亲的那杯温水,让我熬过了漫长的一夜,让我解脱了病痛的束缚。”这位女生把她对母亲杯水车薪的感激之情通过一杯温水展现了出来。以生活激趣,触动了学生的写作情感,学生的写作潜能得到超常发挥,他们也真正写出了“因情生文”的好文章,而我则倾听学生诉说,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二.“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故意谬误 启迪思维
唐代诗人李端有一首诗歌是专门描写弹筝女子为博取周瑜青睐而故意弹筝出错的情态,这就是著名的《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至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中的“时时误拂弦”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别出心裁的“谬误”。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也可恰当地利用这种“谬误”加深学生的理解。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故意谬误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譬如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里面有两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而我在示范朗诵时“明知故错”,特意读成“泉洌而酒香”,看有没有学生发现我的“口误”。很快便有学生指出我所犯的这一“错误”。于是,我便顺势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两句到底哪句好。如果按照一般的习惯,本来也该写作“泉洌而酒香”。说泉水清洌是可以的,合乎生活逻辑的,也是通顺的;而说酒香就显而易懂,习以为常了。可是作者却不按常规来写,将其变写为“泉香而酒洌”,真的是笔误还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别出心裁的错误”呢?经过讨论分析后,大家都认为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写法:“泉香”会使我们由美酒的醇香联想到泉水也有甘香,而“酒洌”又由泉水的清洌联想到美酒的清洌。另外,说“泉香而酒洌”,又产生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效果,使两者色香兼而有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欧阳修这种“误拂弦”,不仅体验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而且也加深了对互文见义修辞效果的理解。而我也通过“误拂弦”、反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一步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并达到自主纠错,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回味无穷,也使课堂更加精彩。
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诙谐幽默 寓教于乐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幽默的语言,对调节课堂气氛、化解难点将起到积极作用,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在文言文的讲授中,一些基本概念的教学内容,往往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如在课堂上教师能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沉闷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比如讲授七年级下册《口技》这一课,在涉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这些概念时,我特意用班上一个爱打篮球、喜欢开玩笑且脸皮较厚的男生打比方:“小黄是一个充满阳光气息的帅气男孩,拥有高大健硕的身形,线条明晰的轮廓和那股特有的硬朗之气。在浓密的黑发下映衬着他那一张黝黑的脸,黑色滴溜的眼睛虽然近视,但却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在这种犀利的目光引领下,他总能熟练地运球、上篮,做出优美的‘灌篮’姿势,可以说他是班上名副其实的‘小姚明’。请问大家我刚才口述的这段文字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学生在思考后异口同声地说属于正面描写。一学生答道:因为这段文字是从外貌和动作直接描写小黄的,所以是正面描写。接着,我再次以小黄为口头描写的对象,说道:“小黄手里的篮球常常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且应声入网,场下的观众无不喝彩,掌声不绝。只要小黄这个帅气男孩走到哪,人们的目光就会追随到哪,总会对他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他的回头率总是百分之百。请问大家刚才这段文字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在听到这一比喻时,学生都欢笑不已,而且很快便明白了这段文字属于侧面描写。因为这段文字是从旁人的神态、动作等反应侧面烘托小黄投篮之准而且人又长得帅气。至此,文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一教学难点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迎刃而解了。
篇8
但是,与阅读教学一样,作文教学并没有因此扭转效率低的被动局面。如果把阅读与写作比作语文教学的两条腿,尽管阅读这条腿还远非人们期望的那样健壮,而作文这条腿较之“阅读”明显短了一截!其原因值得认真研究。
任何一种教育研究都应该具有三个层面:一是理论研究,即用一定的哲学原理来阐述和规定某一种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目的等;二是教育原则研究,即运用理论研究成果来确定此一处教育的内容,基本要求,指导性原则,检测标准等;三是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用以规范实施上述要求、原则的具体操作方法、操作程序等。这三个层面的研究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反观作文教学研究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作文教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层面,理论研究的队伍小,研究成果也缺乏深厚的理论内涵,有的论文仅是某一时期迎合某一热点话题的即兴之作。因而很难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这必然影响教育原则研究的理论层面。公正地说,这十几年来,作文教育原则的研究是有成绩的,如语文教学大纲、教材的不断修订和完善;作文检测标准的改进等都表明作文教学研究的成绩。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作文教学改革的成绩仍不尽人意,例如,比较符合汉语语言特点的统编作文教材至今没有问世;试图通过对内容、语言、结构三种独立成分的“分项累计”或“分项综合”而试行的作文质量检测标准,效果仍不理想;有一些经过试点并逐步推广,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至今仍属于“民间行为”,教育主管部门显得过分谨慎,因而推广不力,难以大面积丰收。最活跃的当推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研究。广大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落后局面有切身感受,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前进,大胆改革。有的提倡学生多写多练,有的指导学生办手抄报,有的坚持课前五分钟讲话,有的鼓励学生对教师批改写“读后小记”,有的规定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内容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但这些仅仅是少数教师的个体行为,难以形成作文教学改革的“大气候”。
作文教学研究中存在的整体结构上的涣散,成果推广上的不力,经验总结上的不深,是导致作文教学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着一定的教学实践,理论研究中的某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实践中的某种失衡或失误,作文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四重四轻”就是这种失衡或失误的表现。
一、重形式、轻内容。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问题,即内容与形式问题。作文教学现状是,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等都要详细讲,反复讲;学生则认真练,反复练。但效果往往不佳,因为它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了。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问题。”他还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指出:“通过写作关,大概须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中指出:“前人在作文训练中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这种经验,显然是值得重视的。”这里的质料(思想认识),原料(思想情感),写作兴趣,思考能力等等,我们不是没有注意,而是缺乏足够重视,或者说重视的程度不到位。作文是人写的,但我们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往往比较注意作文本身,而忽视写作文的学生,把作文教学引向传授知识、技巧的死胡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
二、重批改,轻指导。批改也是指导。新大纲规定,作文评改可以采用详细评改、浏览检查等多种方式,使教师得以从“精批细改”的重压下喘息片刻。但问题并没有因此解决。教师之所以“业至辛勤”地批改作文,除了责任心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挑剔性的检查。教师积极改进批改方法,本意是想提高作文指导的效率,正因为这样,学生作文本上“朱笔留痕”可能少了,某些病句、错别字可能漏过了,忽略了。这能得到领导和家长的理解和首肯吗?显然,这里的“重批改”对于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涵义,纠正的关键在于上下左右要达成共识。
我说的作文指导,并不等同于所谓“作文教学的三道程序”(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因为作文教学的内容远非这三道程序所能涵盖的。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种“三道程序”说使“诗外”的东西如观察、积累、情感、兴趣等等统统不见了。那么说成“作文课”的三道程序行不行?还是不行,因为无论是命题、批改、批评都是在指导。虽然不同阶段的指导各有其侧重和特点,但谁也否认不了批改、讲评都是指导这个事实。朱绍禹先生在《作文教学过程试探》中把它称作“作文前指导、作文中指导、作文后指导”这样说比较准确、科学。这不是在搞文字游戏而是为了科学地界定作文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重灌输、轻反馈。“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叶圣陶《论写作教学》),在现行的作文指导中,教师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拥有评价的特权。但由于时间、精力乃至情绪、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对学生作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情感、语言、结构技巧等方面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因此有人提出“真正的反馈,一定要避免评价,避免灌输”。教师应该把“自己应该完成的反馈和评价的任务大量地交给学生去做”(美·约翰·梅尔《对学生作文尽量少作评价》)。这就需要变重灌输为重反馈,变单项反馈为多向反馈,努力扩大读者源,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望。这方面工作,其实同行们多有尝试,效果也非常好。如让学生分组讨论修改;或誊写一两篇作文挂在黑板上集中讨论修改;或张贴优秀习作供学生揣摩、借鉴;或让学生办“手抄报”展览评比;或编印《作文选》让作品“发表”等等。问题是其中一部分尚处于自发阶段,未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差生”作文中反馈出来的点滴进步,对其“进步”应及时予以鼓励诱导,爱护其积极性,而不应求全责备。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曾明确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对“差生”更应如此。
四、重课内,轻课外。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现状是“说起来清楚,做起来糊涂”。比如人人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实际上教师又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找米、积米上。他们不管学生有没有东西,只管大讲如何选料、配料、掌握火候,讲究色香味等等。这有什么作用呢?与其这样,不如先设法使其“库存”充实起来。培养一个“巧妇”谈何容易,何况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文学家。“胜义精言,世间本没有许多”(叶圣陶《论作文教学》)。即如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也常有眼高手低之感,又何必苛求于学生呢?
课堂教学,系统的课本知识学习,是学生打基础、长知识、增才干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我们还更应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方法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去接触社会,体验人生;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上学期我校组织两位青年教师(均为宁夏作协会员)分别搞了“小说创作”和“诗歌创作”讲座,学生很感兴趣,把一个可容纳200多人的大会议室挤得水泄不通,连走廊都挤满了人。学校领导、语文教师去迟了也只能站在窗外。学生的这种热情,不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吗?
篇9
烟是有害身体的物品,可我舅舅就是喜欢抽烟。只要一有空,他就要拿根烟津津有味地吸起来。
看!晚饭过后,舅舅的烟瘾又上来了。只见他两手朝上衣口袋一按,咦?烟哪儿去了呢?舅舅也实在健忘,难怪他做什么事都是丢三落四的。啊,想起来了,想起来了,烟不是放在下边口袋里吗?只见他从下边口袋里掏出一包没启封的老版利群,用小拇指轻轻地挑开注册商标,从里面抽出一支烟来。也许是烟丝太松的缘故,他把烟支在桌子上轻轻地掂了几下,放在嘴上,从口袋里摸出打火机,“叭”的一声点燃了香烟。烟点着了,深深地吸了一口,从嘴巴里吐出了一圈圈烟雾。舅舅夹着香烟,端着茶杯,拿了报纸,到客厅去看电视。只见他按了一下遥控器,边看电视,边品茶,边抽烟。嘴里还不停地念着:“这种生活才是神仙过的生活,真不错!”我在一旁听了,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舅舅却仍然悠闲自得地抽着烟。舅妈老是劝舅舅要少抽烟,舅舅却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每当舅舅抽烟的时候,舅妈的脸上总是露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情,真是无能为力。
篇10
2、我们开始放烟花了。姐姐第一个放,她左手拿了根粗粗的“冲天炮”,右手拿着打火机,在“冲天炮”的引线处一点,很快火星冒出,并发出咝咝的响声。突然“轰”的一声,第一炮放出来了。烟花像流星般射了出去,后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姐姐拿着烟花棒朝四面八方发射,烟花一发连着一发,一飞冲天,在黑色的天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瞬间,释放出最后的能量,化作点点火星,最后只剩下缕缕清烟消失在夜幕中。
3、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拿了“彩色喷泉”放在院子中间,在哥哥的帮助下点燃了引线。刚退到安全处,只见烟花中窜出了火花,而且五彩斑斓的火花越来越大,越来越高,越来越亮。烟花像喷泉一样,直射向天空,犹如天女散花,又如顽皮的小精灵在眨眼睛。最后它们很快消失了,我欣赏它的绝美,又感叹它的短暂。
4、哥哥是最厉害的,他搬出了1万响的大鞭炮放在空地上,这“满堂红”可真了不得,一个个鞭炮足有手指那么粗。哥哥把“满堂红”拆开,排成一列放在院子里,足有五米多长。我们纷纷躲到家里关上玻璃门。哥哥点了鞭炮撒腿就跑,只见一个个“小辣椒”跳起来在空中炸开了。院子里烟雾腾腾,地上火光四射。鞭炮大约响了几十秒,我仿佛看到了一条神采奕奕的中国龙,用威武的身手和震耳欲聋的吼声来向这个世界证明自己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