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相声段子范文

时间:2023-03-31 01:0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典相声段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典相声段子

篇1

空调WIFI西瓜下一句是:夕阳西下,哪凉快哪呆着吧!

这是一句调侃天气热的段子。

“段子”本是相声中的一个艺术术语,指的是相声作品中一节或一段艺术内容,而随着人们对“段子”一词的频繁使用其内涵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人们在不觉中主观地将其融入了一些独特的内涵,该词除了有原来的意思还是声乐类节目或文学作品的俗称,于是像一些什么“黄段子”、“荤段子”(黄色笑话)、“冷段子”(内涵段子)、“黑段子”(恐怖故事)也随着该词涵义的扩大而纷纷登场了,而具有讽刺意味儿的是产生“段子”的摇篮—“艺术”却被包含在了“段子”中了(如“相声段子”、“经典段子”就是指相声或戏剧的某一小节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相声 小品 动漫

听相声、看小品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一些经典的小品相声,大家更是早已熟知。有时,电视中,小品相声演员的声音一出。只要说上几句,观众就马上能够“对号入座”说出这些相声小品的名字,并反映出它们的主要内容。一些经典老相声,从演员的衣着打扮,就能猜出是七、八十年代甚至年代更长远的老相声,对于现在求新求变的观众没等相声演员把“包袱”抖开就会换台。久而久之,如果我们的电视节目总是重复播放名为“精品相声小品赏析”的这类节目,观众会产生疲劳感,不愿再看。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相声小品久看不厌呢?CCTV3的《快乐驿站》为我们找到了一种答案一一用动漫来演绎相声小品。

《快乐驿站》是CCTV3在2004年10月推出的一档娱乐节目。该节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动漫与传统曲艺相结合,用动漫演绎经典小品、相声。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把相声、小品中的背景具象化。并在借鉴版画、水墨、皮影、年画、泥塑等美术形式的基础上,将时尚元素融汇其中,老少皆宜。笔者认为,《快乐驿站》的这些动漫相声小品,在策划和制作方面有以下几点新意:

第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动漫本身对人物外貌特点准确的刻画和夸张,为相声小品增添了喜剧效果。它不仅拓展了观众想象空间,还增加了作品幽默的表现力。如赵本山的“猪腰脸”,巩汉林的小眯眼、干瘦,就单独拿出这些人物漫画都会让人忍不住一笑,经过漫画的表现使得小品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为小品锦上添花。

第二,表现人物内心思想方面。相声小品中,向观众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是不易的,漫画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如《超生游击队》中宋丹丹对不再过漂泊生活,回到村后美好生活的向往,演员要用表情、动作等多种舞台表现手法都不一定能展示,而动漫作者只用了一幅乡村田野农户和谐的画面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再如:真人版《昨天、今天、明天》中,表现崔永元听到宋丹丹、赵本山所饰演的大爷、大妈把“暗送秋波”解释为“偷偷的送秋天的菠菜”时的感觉,如果没有现场配乐的调节,观众很难察觉到崔永元的内心感受,这个“包袱”也不易抖开。而动漫版中,作者只需将漫画背景调暗,就立刻让观众体会到了崔永元的惊诧。

第三,解释方言俚语,便于理解节目内涵。在相声小品的表演过程中,尤其在中早期的相声中,经常会有一些方言俚语。这些俚语往往是节目的亮点,如果观众不理解这些词语,节目的精彩指数就会打折。如:马志明的相声《大保镖》中“念坎、炮闪”这两个词的意思为“拉屎”。如果不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观众是无法理解老镖头让马志明展示一下功夫,而马志明白知是个花架子,于是找借口说要去“炮闪”,这段台词的意思。动漫作者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将“念坎、炮闪=拉屎”这几个字写在整幅画面的左上角,并与画面中央马志明准备溜到厕所的形态结合起来,让观众一目了然,立刻就明白了。

第四,不拘一格,添加音乐,大胆更改背景形式。在动漫版马季相声《金刚腿》中,作者多加入了一个小书生,并套用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四大才子在桥上以模特步亮相这个经典场面做背景,再配上电影有的原声音乐,为相声增添了笑料。马季的另一个相声《劳动号子》则采纳了《超级变变变》的形式,使原作中不为年轻人熟悉的劳动号子,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第五,画面色彩鲜艳,吸引眼球,在保留发扬老相声方面作用巨大。特别是一些传统相声段子,影像资料遗失殆尽,很多老艺术家都没留下形象,有的只有声音,有的甚至连声音都没有。如马三立、林宝瑞、郭启儒的一些经典相声。《快乐驿站》对这些经典相声、小品作品的重新演绎,具有抢救发掘意义。还有,在改造七、八十年代老相声的方面,《快乐驿站》电有一定的贡献。如姜昆、唐杰忠的相声《虎口遐想》录制于八十年代,背景为春节晚会,受当时拍摄技术所限,现在重新播放时,总感觉片子色彩昏暗。动漫版的《虎口遐想》把虚化的背景具象化,设置成动物园,使得观众感受真切,鲜艳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增添了新意,吸引观众在早已熟悉内容的情况下还愿意继续观看,使老的相声得到新生。

当然《快乐驿站》的作品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篇3

母亲猝然昏迷,深深刺激了冯巩,他在母亲的病床前长跪不起,泪流满面。在母亲昏迷的4天4夜里,冯巩衣不解带地守在病床边。从昏迷中醒来的刘益素说话含糊不清,走路摇摇晃晃。

几天后的早上,冯巩去医院给母亲送早餐,母亲用陌生的眼光看着他,怔怔地说:“你是谁,要干什么?”还没等冯巩反应过来,她就将饭盒劈头盖脸地砸在了冯巩的脸上。滚烫的小米粥烫得冯巩龇牙咧嘴,冯巩的心也沉到了谷底:母亲这是怎么了?

医生说:“你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这种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半小时以后,护士来输液,老人一见,害怕得躲到了冯巩的身后。冯巩像哄孩子一样,让母亲躺到病床上。护士刚把针老人的手背,老人竟一拳打在护士脸上,并一把扯掉针头,披头散发就要往外冲……

鉴于住院治疗也没什么明显疗效,冯巩与哥哥姐姐商量后,将母亲送回了大姐家。谁想刘益素不仅将女儿家的电视、手机、茶杯等摔得一片狼藉,而且谁要靠近她,她就打谁。冯巩的哥哥姐姐也都步入老年,实在经不起折腾,跟冯巩商量:“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会被拖垮的,要不咱们把母亲送精神病院吧?”

冯巩心痛如割,他认真地说:“这些年你们已经为母亲尽孝了,现在该轮到我了,我把母亲接到北京去。你们放心,我比你们岁数小,经得起折腾。”

冯巩下定决心:决不能让母亲这样下去,必须要让她恢复思维和意识,提高她晚年的生活质量!他赶赴东直门医院,忧心忡忡地向国际老年性痴呆学会常务理事、著名神经内科专家田金洲教授讲述了母亲的病情。田教授告诉他:“其实老年痴呆症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治愈的例子也不是没有,但要治愈这种病,除了科学的用药,亲情陪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冯巩和妻子艾慧基本停止了工作,全心全意地在家里护理母亲。为了唤回母亲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冯巩特意买回了智力拼图。夫妻俩和母亲一起坐在地板上,每拼成一个动物图形,就耐心地跟母亲讲:“妈,这是大象,你在公园里见过的,还有印象吗?”“妈,这是小白兔,你以前还给你孙子诚诚买过一个小白兔储蓄罐呢……”渐渐地,刘益素自己也能完成一些简单拼图。每完成一个,冯巩就会奖励她一颗樱桃,这时,老人就高兴得像个孩子。

医生曾告诉冯巩,如果找到最能刺激母亲记忆的兴奋点,就能加快老人的康复进程。冯巩和艾慧努力挖掘、分析母亲对什么最感兴趣,最后一致认为,几十年来母亲最关注的就是冯巩的相声,许多经典段子她都能倒背如流。可是,20世纪80年代受条件限制,冯巩说过的许多相声只有声音资料而没有图像资料,如果能再现自己当年说相声的情景,无疑会最大限度地唤回母亲的记忆。

2009年6月,冯巩拿出30万元,找来当年的搭档刘伟,将自己早年的经典相声《八戒贬悟空》、《灭鼠轶事》和《拍卖》等都拍成了音配像相声。

当冯巩夫妇把这些录像带拿给刘益素看时,老人脸上竟然有了笑容,并开始对冯巩的装扮和表演品头论足,不时还会冒出一句经典台词。

2010年10月12日,冯巩夫妇从医院给母亲拿药回来,走到阳台上,竟然看见晾衣竿上挂满了他和艾慧的衣服。这时,就见刘益素乐呵呵地从屋里走出来:“儿子,你们太忙了,我替你们把衣服洗了。”母亲竟然能替自己洗衣服了!冯巩愣愣地看着老人,好一会儿,他突然蹲在了地上,流下了百感交集的泪水。

篇4

贾玲出生在湖北襄樊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在山区长大。小时候,她发现每次姐姐从山上回来,篮子里的果果都比其他伙伴多。她问姐姐,姐姐用衣角擦擦脸上的汗水,告诉她:“我在树上摘的和其他人差不多,下树后,其他伙伴急着回家,而我会把树下草里的每一个果果捡起来,这样才会更多一些。捡起每一个小果果,拾到篮子的才是自己的。”贾玲用清水洗去山果上面的泥土,放进嘴里,真脆,真甜。捡起每一个小果果,拾到篮子的才是自己的。姐姐嘴里出来的这句话从此种到了她幼小的心灵中,慢慢地向上吐芽,向下扎根。

贾玲从小就喜欢表演,经常对着电视机,学着里面演员的动作、表情和语调。2000年,贾玲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谁知阴差阳错,进入了相声表演班。当时从事相声表演的女演员非常少,有些人劝贾玲退学,明年再考戏剧表演专业,贾玲心中却有自己的主意。她想起高中时看到的一个小故事。有两个推销员到非洲去推销鞋,A推销员看到的情景是,那里的人都打着赤脚,于是他马上打通老板的电话,说这里的人都不穿鞋,没有市场;B推销员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他也立即给老板打了电话,说这里的人都没鞋穿,市场好大好大。结果是B推销员大获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消极的人总是抱怨,积极的人却去主动寻找机会。最后,贾玲决定留下来,坚持下去,一步步去靠近成功。在学校里,她努力地学好每一门课,一大早起来吊嗓子、练快板,自己创作相声段子,她觉得这些基本功都是自己成功路上的一个个小果果。她喜欢周星驰的无厘头表演,一部《喜剧之王》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剧中周星驰饰演的“小人物”尹天仇一脸正色、郑重其事地对那些歧视和侮辱他的人大声说:“其实,我是个演员。”她的眼睛会久久湿润,没有人有资格瞧不起心怀梦想的人。

登上春晚这个最大的舞台,是很多相声演员一辈子的梦想。每一天,贾玲都为这个目标默默努力和准备。母亲的过世,别人背后的讥笑,坚强的她没有想过放弃,始终有坚定的信念在内心,梦想不灭,希望无限。

贾玲毕业以后就进入中国广播艺术团工作。刚毕业的时候,她租的是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地下室。有多小,用师兄弟的玩笑话就是“狗进去了只能上下摇尾巴”。为了这个行当,她放弃了最喜欢的戏剧表演,放弃了一次做公务员的机会,放弃了结婚。即使是这么委屈,贾玲还是坚持着,她不能忘记自己的梦想:“我一定向大伙儿证明,女人不但可以说相声,而且还能把相声变得更酷!”她和她的大学同学成立了相声俱乐部《新笑声客栈》,开创了酷口相声这种新兴相声形式,贾玲的口号是:相声有单口、对口、群口,我们的相声叫酷口!《望夫成龙》《大话捧逗》《爱拼才会赢》《怎么了》《短信传情》……一个个优秀的相声段子经贾玲之口,广受好评,广为流传。接着,她被邀请做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经典回眸》栏目的主持人;接着,春晚导演打来了电话,让她带着自己的作品小样来一趟。

篇5

这就是黄西,一个出生在吉林白山的东北人,一路求学直到获得生化博士学位的标准理科男,却又出人意料地奔走在喜剧的道路上。

罗永浩曾为一本上市新书《黄瓜的黄,西瓜的西》写下这样的推荐词―书的作者黄西就是两种美国梦的集合体。如果以30岁作为一个大致分界,黄西人生的前半场是在兢兢业业注释经典美国梦,后半场则扭头一转,朝邪门美国梦狂奔而去。

黄西在中国的成长,是典型的“凤凰男”轨迹。少年时热衷逃课、偶尔打架,成绩全校倒数,高中老师断言他肯定考不上大学,父亲为此早作打算,给他找了份锅炉房的工作。黄西心里嘀咕:“哇,我爸后门真硬。”但高二开始,他的成绩却一路突飞猛进,最终考入吉林大学。当大学毕业大家都考研究生,他跟着考;去中科院读研,周围的人纷纷出国,他也跟着出。在美国莱斯大学读博,然后毕业拿绿卡,买房,做科研。如果故事这么继续下去,那我们很容易就能猜到后面发生的事情,然而一段时期之后,他产生了身份危机,觉得自己总是被人忽略,没有存在感。

还好有幽默在。大学时的他就喜欢写笑话,而他的妻子金研也正是他用一箩筐的笑话“骗”回家的。

2001年黄西偶然跟朋友一起看了一场脱口秀,他没有完全听懂台上的笑话,却莫名地被打动。“我是不是也可以和他们一样上台讲笑话?”2001年底,黄西报名参加了一个业余的脱口秀学习班。当老师告诉他,脱口秀有点像中国的单口相声,不过在美国娱乐圈,从没有从事脱口秀演出的华人时,一直不满于博士平静生活的黄西灵机一动:他为什么不做华人脱口秀第一人呢?对于黄西的想法,妻子非常支持。于是31岁的黄西做出人生第一个“另类”的选择。

2002年美国波士顿的汉纳体育酒吧,不少美国人聚在一起喝酒、打球,谁也没注意到,一个身材瘦小、戴着近视眼镜的中国男子走到角落里的麦克风前,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自我介绍,要给大家表演。5分钟后,既没人笑也没人鼓掌。等他走下台,有个白人小伙子走过来对他说:“你可能很有趣,但是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那天晚上,是这个中国男人的首次登台演出。不用说,失败了,没人记得他的名字。而为了取得这次登台的机会,妻子陪着他大雪天里站在酒吧门口一一拦住过路的人,直到拉到了三位客人,老板才同意他上的台。这是一个黯淡的开始。

从那时起黄西经常主动跑到俱乐部寻找演出机会,辛酸的往事都被记录在了他后来的段子里:“有一次我给一个俱乐部老板打电话,电话接通后,他非常简短地说了句‘一小时后再打过来’就挂断了。一小时后,我再次打给他,他对我吼道:‘是个什么东西,你是一个闹钟吗’?”

2003年,黄西鼓起勇气参加了波士顿一年一度的喜剧节,独特的移民经历让黄西的笑话显得与众不同。比赛结束,位列第八的黄西名气不胫而走。不过2005年喜剧节的被淘汰,2006年的错过却又重新令黄西的笑星之路陷入了低谷。他开始考虑是不是要放弃相声,重新回到科研上去。好在他的人生词典里,对“成功”的定义有一个直白的表达: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不断失败。随着儿子的出生,黄西渐渐醒悟过来,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是懦夫的行为,当了父亲之后,更应该充满勇气。

黄西随身带着笔记本,每天在上面写下五到十个笑话,8年的时间他积累了数千个段子。此时的他就像那只鸭子,表面平静,却在水下不停地滑水。与人们印象中脱口秀艺人的长袖善舞、言谈机变迥然不同,黄西语言平实,多年的表演经历并未将他理科男式的腼腆与严谨褪去。而这种气质恰好促成一种独特的可爱:自信的眼神、僵硬的动作、透着“天然呆”的表情搭配高智商的笑话,成就独有的黄西式脱口秀。

2009年黄西登上了无数艺人梦想中的大卫・莱特曼的晚间秀,接着就有了他被请到2010年美国记者年会上,调侃副总统拜登,逗得他大笑的一段。和《莱特曼秀》一样,黄西是这个舞台上出现的第一个华裔笑星。

2010年,黄西辞去药厂工作。从一名生化博士,到专职演员,黄西这一步走了11年。他清楚,如果没有之前8年几千个段子的积淀,根本不会有他和《莱特曼秀》的交集,也就没有他的今天。

“学术界从来都不缺中国人,但喜剧界还没有来自中国第一代移民的声音。”这句话如今已然成了黄西众多“励志”名言中的一句,它多少解释了黄西另类道路的选择。

篇6

在宿舍的电脑里听了曹云金那么多段子,我一直希望有机会到现场去听曹云金说相声,梦寐以求能够近距离地感受一把相声的魅力。

秒杀门票,金子我来了

2011年2月26日,我在网站上看到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2011年3月6日曹云金在西四一家剧场开箱演出,门票通过“整点秒杀”的形式在该网站售卖,抢票时间分别是3月2日中午12点和晚上19点,每次限量发售200张票。这个震撼的消息顿时打开了我多年的希望之门,如果能抢到票,我就能到现场去看曹云金了。而且您有所不知,开箱演出和传统演出不同。开、封箱的演出,指演员在一年的演出结束后,把道具封箱存起来,表示这一年的表演结束了;新的一年到来时,道具箱重新启封。后来就有了现在的开、封箱演出。目前任何一家相声团体,开、封箱演出都是一年中分量最重的两场。因此演员阵容也会非常强大。相声演员新春过后,第一次看到观众演出也会异常卖力,为新的一年开一个好彩头。我相信这场演出对于刚刚“自立门户”的金子来说非常重要,“金粉们”如果能有机会去的话,那真是非常幸运了。

这次抢票活动是由一个团购网站发起。这家以团购包场票务模式经营的团购网站,是北京各种剧院、剧场经营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这种互联网和文化演出单位的跨界合作,在北京乃至全国范围都是头一遭。“曹云金开箱演出”的团购内容是:48元抢购一张满座的门票,座位顺序按照抢票时间决定,每人购票不超过2张。

得到消息后,我立即转告了同样喜欢曹云金的大学同学,并且共同商议对策,势必要抢到演出门票。网站曾经有过记录,200多张门票在1分半钟被一扫而光,如果慢一点的话,我们可能就和门票失之交臂。所以我们开始动员身边的朋友、同学一起抢票。

2011年3月2日中午,我整个人五脊六兽,心跟着七上八下。因为是在网站买票,所以我早早注册了用户,并且随时保持登录状态,以免到时手忙脚乱。这次抢票要求网上支付,所以上午10点我就开始准备好银行卡,等着12点网页出现的一瞬间,秒杀!我反复确认了好几次银行卡的账号密码,还不停地刷新抢票的网站,并且一直和我的同学保持联络。在12点的时候,我正准备第一时间点击抢票的按钮,但是在我刷新页面后,并没有出现抢票的信息。当时我觉得肯定还没出来,就不停地刷新网页,可是10分钟之后,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出来,我不停地跟同学确认是不是这个网页。帮忙抢票的人等了10分钟发现还没有,都放弃了。我也觉得可能消息有误,或者我们没有找对网页,现在10分钟过去了,就算再找到正确的网页,估计票也被抢完了。当时我心碎成一片散沙。一块抢票的同学说,我去食堂吃饭了,这次演出跟咱们没缘分,以后会有机会的。就在我准备离开座位的时候,同学说有事要等一会儿再去。我心灰意懒地坐在座位上,想到之前那么信誓旦旦要抢票,结果却以两手空空告终,心情真的很不爽,也不想吃饭了。这个时候我同学的QQ头像又跳了起来,我打开一看,简短几字:别走,有了!我没有顾上给她回复,就立即刷新页面,出现了抢票的新页面。我马上点击抢购的按钮,在确认页面中毫不犹豫地选择购买2张门票。可能是我太着急,第一次支付竟然打错了密码,结果页面显示支付失败,真的很难想象在这短短几分钟,会有多少人在我之前抢到门票啊。我第二次敲进密码支付成功,立刻有确认短信发到我手机上,同时在网页上也显示出了购买成功的页面。等我确定自己已抢到门票的时候,才松了一口气。没想到慢了15分钟,票还被我抢到了。这时,我才想起一同抢票的同学,她因为支付出现问题,一直没有成功。于是我告诉她说:“别抢了,我成功了,抢了两张。”她以为我在哄他。等我把确认信息发给她,这才相信我的话。这次抢票让我心情忽涨忽落,不过最后的结果真让人兴奋了一整天。

一波三折在路上

抢票的时候惊心动魄,演出当天,也是一波三折。一般的相声演出都是晚上7点半开始,我特别自信地掐算着时间和路程。下午一点的时候,还在朝阳门附近看电影,电影结束已经5点半了,我在外面吃着汉堡,不停地向周围人表达自己马上要看到曹云金,那心情有多么紧张和激动。说得一时兴起,也忘了时间。可在我兴高采烈的时候,一起听相声的同学,打电话说自己已经到剧场了,还嘱咐我赶快到,别让她等太久。这时我才发现已经6点15分了,如果坐车过去肯定来不及了,只能赶紧吃完饭,改乘地铁到西四。但我所在的地方根本没有地铁站。最近的地铁没有直达车,只能走过去。我对这边环境陌生,边走边问路人,不算太远的距离,我竟然走了30分钟才找到。坐上地铁看时间已经是6点40分了。眼看自己要迟到,我马上把演出票的密码发给同学,让她先兑换座位票。地铁里面不堵车,可我当时特别着急。我从西四站出来,发现这个地方完全不认识,又是在晚上,我朝着相反的方向走了20多米,才发现自己南辕北辙了。就在7点15分我终于走到了剧场。我开始在人群中找我的同学,还不停地有黄牛大哥问我:“妹子,要票吗?”剧场门口有很多年轻人,以年轻女孩为主,我想这些都是曹云金的粉丝吧,他们很多人拿着花篮和礼物。我不禁感喟,相声演员的粉丝也这么专业了。剧场里面有两个厅,大厅应该是今晚看演出的地方,还有一个休息厅是演员候场的地方。看到有人从休息厅出来,我就在休息厅门口觑了一眼,没有发现曹云金,却看到了他的搭档。等找到同学,拿着票进到演出厅,里面黑压压一片,人头攒动。我们的座位在16排,是比较靠后的位置,顿时感觉好遗憾。原本近视的眼睛,在这个位置,应该是看不清人的吧,只能看到舞台上面的开箱演出几个大字。看来我秒杀的速度还是太慢了。

笑一笑,少一少

篇7

都柏林除了盛产文豪,也是世界知名的酒鬼产地。此次爱尔兰之旅,Tony大部分时间泡在酒吧里,不是为喝酒,他英文流利,甚至是太流利,以至于他得拿这件事做点文章。

作为中国脱口秀演员,这是Tony受好朋友爱尔兰脱口秀演员毕瀚生(Desmond Bishop)的邀请,在爱尔兰“首秀”。头两场他还在摸索爱尔兰人的笑点,因为这里没人听过中国人用英语讲笑话。在爱尔兰人眼里,亚洲人呆板,和幽默感无缘,基本是社交生活的盲点。

“所有的喜剧都是在冲击Stereotype(刻板印象)。”Tony对《环球企业家》说,他希望用自己的幽默感打破这个刻板印象。同样有趣的是,好友“老毕”―毕瀚生最近演出的主题也都变成了中国。这个具有17年舞台经验的职业脱口秀演员,在都柏林经营着自己的脱口秀俱乐部,2012年跑到中国拍摄个人纪录片,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中文一年后,颇具语言天赋的他就开始挑战自我:用中文说脱口秀。

“虽然我学中文的时间不长,但可以用舞台经验弥补。重要的是你讲的内容是不是真的好笑。”毕瀚生说。一个爱尔兰人尝试讲中文脱口秀,一个中国人要用英语释放自己的幽默感,这对“互相抢饭碗”的好朋友在两种语言、不同文化体验中激发了创作灵感。

“有太多的老外说中国是什么样子,但没有太多中国人出来讲。同样,我们也想知道中国人怎么看爱尔兰。所以我请Tony和我一起去爱尔兰做《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专场。”毕瀚生告诉《环球企业家》巡演的初 衷。

中国式体验

由于语义和语境的限制,多数段子都不能直接翻译,毕瀚生和Tony都必须重新编排在爱尔兰的节目。停顿、节奏和语序要经过三四次试演才能准确触到观众的笑点。

出生在纽约的毕瀚生知道,在美国、澳大利亚对中国人有个刻板印象是开车不好,他讲中国人开车疯狂的段子,在场观众都会心领神会的大笑。但是,爱尔兰没有庞大的华人移民群体,因此也就缺乏对此的感受。毕瀚生需要在演出中不断调整,以取得最佳效果。

而语言学习经历是宝贵的素材库。和很多老外一样,“老毕”被汉语里的四个声调搅得头昏脑涨。他发现每个老外在学声调时发第三声,都会不由自主地用头比划出“V”型。于是模仿老外学声调成为了他的保留节目,这是少有的几个能把老外和中国观众都逗笑的段子。另外,介绍自己中文姓“毕”的时候,为了准确表达第四声的发音,他还形成了一个经典而又滑稽的舞台动作:手臂果断干脆地向斜下方滑动。

在爱尔兰,毕瀚生与电视台合作曾经拍摄过纪录片,通过喜剧演员的社会体验形成有趣的视角。他觉得这个体验方式可以在中国尝试。于是,爱尔兰电视台开始追随他在中国的一年生活:学中文、到东北餐厅当服务员、在相声俱乐部打杂、结识中国脱口秀的群体。

随着中文不断提高,他也通过观察迥异的社会环境风俗制造新“笑果”。比如,在黑龙江打工的餐厅,有客人会模仿他的老外口音说“欢迎光临”。“老毕”用它引爆了老外观众的笑点,因为这是他们生活中的禁忌,在美国的餐厅如果模仿亚洲服务生口音会被视为种族歧视。

毕瀚生和四世同堂中国家庭住在一起,刚听懂几句中文,寄宿家庭的奶奶开口就问:“你怎么还不结婚?”。毕瀚生今年38岁还是单身,这在爱尔兰非常正常,在中国他第一次被催婚了。于是他索性去公园相亲大会、电视相亲节目实地体验了一把。出乎意料,即使没有刻意设计笑点,爱尔兰观众对中国父母催婚、甚至在公园摆摊相亲的故事十分买账。

毕瀚生最喜欢在演出现场“弄”(Play)他的段子,就是利用临场发挥、机警的反应去磨炼段子、迸发出现场鲜活的笑点。主持串场、唱歌、说饶舌、表演B-box(口技)样样在行,他喜欢在台上抓住各种即兴发挥的机会。“原创、自我”是脱口秀的最大特点,毕瀚生不会去背别人的段子,也不会演出前刻意练习动作表 情。

灵感

其实,“脱口秀”是误译。国外流行在酒吧、俱乐部演出的这种“Stand-up Comedy”直译应该是“单口喜剧”,有人还在网上给出了个更生动的中文翻译“立马逗”。而“脱口秀”则是电视台的嘉宾访谈节目。

但先入为主,“脱口秀”还是叫得最响。尽管很多中国人对这种演出概念还很模糊,但这不影响这种幽默艺术流行起来。毕瀚生开玩笑说:“我们讨论,组建的俱乐部应该叫‘中国人民站起来了’(stand-up)脱口秀俱乐部。”

最初,毕瀚生在《大西洋月刊》上看到关于Tony用英语说脱口秀的故事。来到中国,黄西告诉他,在北京有个“北脱”俱乐部每周都会有“开放麦”(初次登台演出),在那儿他认识了Tony等一群热爱脱口秀表演的年轻人。而Tony走上脱口秀表演这条路,也正是受到了黄西在美国成功说脱口秀的鼓舞。

与“老毕”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来体验生活不同,Tony自身就处在不同文化、身份的交织中:他是中国脱口秀圈子里唯一既做中文表演也做英文表演的;他白天在电视台做严肃的财经记者,晚上演脱口秀更自由地表达自我。

在中英文间游走,既挑战又充满乐趣,文化背景不同的两个观众群笑点不同,而有时差异又会是绝佳的段子。在爱尔兰演出中,Tony自嘲段子说中国人开始学英语的例句都很奇怪,比如“Is this a desk?”(这是桌子吗)。而到了爱尔兰,人们都有打招呼的习惯,于是在电梯碰到爱尔兰邻居,他只好用“Is this a desk”打破沉默。台下爱尔兰听众大笑,而中国人可能没那么强烈的反应,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么学的。

类似的笑话“背英语单词总是以‘abandon’(放弃)开始,最后的单词是‘zero’(零)”,Tony也选在英语观众中讲,中国观众可能只有背过新东方GER单词书的人才会产生共鸣。Tony曾经在新东方当过英语老师,这段经历锻炼了他在众人面前的表达能力,也由此期待在更宽广的舞台上展现自我。

Tony随身带着小本,记着一条条完整或者半成形的段子,从本上原型到成熟的段子,需要一次次现场“试错”磨合。有时候,Tony和“北脱”的一些朋友也头脑风暴,比如以“我的邻居是个热心肠……”等开头做段子接龙。

Tony去年到美国考察脱口秀并参与演出。在华盛顿时正好碰上美国政府“停摆”,有人举着Tea Party(茶党)的牌子集会,Tony来了创作灵感:这不是中国的“茶话会”吗?你们真行,居然知道我不喝咖啡!不了解美国“茶党”背景的观众自然无法理解这个笑话。

做记者让Tony有更多四处观察生活多样性的机会,但最关键还是幽默心态。“我喜欢脱口秀,就是喜欢它可以自由、幽默的表达自我观点。”他说。不过,在中国这个新兴之地,Tony也会遭遇一些新奇的挑战。有一次他讲到飞机上发餐要西式还是中式的段子,有观众互动说:“要咖啡还是要大蒜”。显然这位希望参与到表演中的观众是受到了传统相声形式的影响,相声可以制造夸张虚拟的情景来抖包袱。

尽管和单口相声有相似之处,但脱口秀强调在正常语境中对于真实生活的感受。百无禁忌是脱口秀的一大魅力,性和政治也是常见话题,但这是中国人公共谈论中的红线。Tony回答说:“我不会说什么我不会触碰,我只关心我的幽默感。有些东西在于你如何驾驭。”其实,每个国家观众都会有自己的红线,脱口秀演员能在与观众互动中判断话题是否合乎气氛。

小有名气的Tony曾经在单位开会前被要求上去热场子,他讲的段子是“北京的特产是什么?是雾霾”,结果他才发现在座的是各个部委的政府官员,他们听完一脸紧张。不过,Tony也不排斥机关单位的邀请,不同现场、不同的观众反应都是丰富演出经验最好的机会。

篇8

率先试水的嘻哈包袱铺能够借此为中国相声闯出一条新路吗?

连盒饭都要管的高导

8月的一个晚上,刚录制完一档真人秀节目,相声演员、嘻哈包袱铺创始人高晓攀独自躺在厦门一处高档酒店的私人海滩上。他喝了很多酒,却没有醉意,四下无人,这样惬意的氛围让他从身体到精神都松弛下来。

在过去的45天里,他带着电影《兄弟,别闹》的剧组刚刚完成一轮厮杀:原本被认为至少90天才能搞定的拍摄周期,被他生生地压缩到一半。

这是高晓攀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电影开机会当天,高导拿出一摞厚厚的A4纸,那是分镜头剧本。在普通剧组,导演通常只需要以场为单位用文字脚本设计相应画面,但他将场的单位细化到了每个镜头。

在剧组,他把工作人员都惊到了:身兼导演和男一号的他本身戏份吃重,但连剧组的盒饭他都跟着张罗。

剧组几乎每天都凌晨5点收工,中午12点开工。就在这7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里,他还要挤出时间顺剧本、盯次日的场景、分头找各个工作组开会。

显然高导对拍摄是比较满意的。他会拿出手机向别人展示剧中笑点和痛点的短视频,他也想象着,《兄弟,别闹》能像《夏洛特烦恼》一样,成为票房黑马。

这是晓攀传媒制作的首部电影,也是他目前聚精会神的事业――制作相声IP的重要布局。

他仔细研究过另一喜剧传媒开心麻花的发展轨迹,布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是它的方法论,而电影《夏洛特烦恼》的成功是整盘棋制胜的关键。“一个成功的相声IP,不仅能够成就公司,还能反哺相声行业。”

《兄弟,别闹》最初的小品版本,是高晓攀和相声搭档尤宪超在2015年参加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的一档竞演节目,大获好评。一年后,晓攀传媒推出《兄弟,别闹》话剧,北京首演,9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时下,同名网剧和电影正在紧锣密鼓制作中。

31岁的高晓攀在外人看来有些不一样了。

曾被誉为“相声界80后代言人”的他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张口只谈相声,他的一只脚踏入了资本圈。2015年5月,他所带领的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完成了A 轮融资,公司估值7000万元;另一只脚则踏进了演艺圈――前不久,高晓攀个人签约喜天影视,后者旗下拥有吴秀波、海清等多位知名艺人。

“为什么要签约喜天?”

“要红啊,我红了就能做很多事,能把嘻哈包袱铺带得更好,我会证明相声演员能做很多事,也能为相声做很多事。”

而这一切的终极目的,是“功成名就身退,最终是为了自由”。

相声捍卫者

至少他现在是不自由的。

接受采访的那天下午,高晓攀气色暗沉地出现在喜天影视公司。起初,他的眼睛几乎都不能完全睁开,里面布满了血丝。

前一天晚上,他与晓攀传媒的财务组同事做账做了一个通宵,直到凌晨5点。

“累,真的很累,特别累。”他一口气说了三次“累”,但很快收回抱怨――这是他的选择和追求,赢得多少瞩目和风光,就要付出多少艰辛和努力,非如此则不配有野心。

左手边是一杯冰咖啡,右手边是一个灌满茶水的老式茶杯。他挑着眉,开启发散式的演讲型谈话,每当谈及相声艺术,这张30岁的年轻脸庞就会呈现出一种60岁的严肃。

和郭德纲不同,郭是公认的以自身反哺相声行当的代表,他比高晓攀年长11岁,言语间总给人呈现出一种“活明白了”的姿态。

高晓攀还处于一种拧巴的状态,与外界对抗的拧巴。他像是个相声尊严的捍卫者。

在去年《欢乐喜剧人》第一季的决赛场上,本该抖包袱的开场,笑果不太显著,透过屏幕能看出,高晓攀的面部肌肉呈现出一种紧绷的状态,这使得他看起来不太自然。“心里想表现的东西太沉重了,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也欢脱不起来。”

他自编的作品《梨之园》讲述了敬老院三个传统老艺人面临技艺失传时的落寞与痛惜,整场表演泪点多过笑点,致使毁誉参半:褒扬者称这是一部充满情怀的作品,批评者则认为在一个喜剧舞台走煽情路线,是笑点枯竭、技不如人的表现。

比起宋小宝、岳云鹏等人的耍宝式表演,高晓攀在《欢乐喜剧人》的表现被不少人认为“过于传统”“造不出笑点”,决赛第一轮就被淘汰,这是市场第一次以直接的方式给出与他的追求相左的答案。

高晓攀不在意这结果和批评的声音:“对我而言,这不是比赛,只是一场演出,把我想说的说出来,目的就达到了。”

8月13日下午,嘻哈包袱铺安贞剧场,200多名观众撑起了超过8成的上座率,都是来看高晓攀的。“自从他进了演艺圈儿,在小剧场见他就不容易了。”一位观众说。

压轴的高晓攀和尤宪超带来了全新的包袱,最密集时,每隔10秒钟全场就爆笑一次。台下最长一段时间的安静,就是高晓攀在说一段贯口。

在作品中,常常有他极其迫切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些东西不能丢,哪怕别人不喜欢。”

接受采访时,他也张口秀了一段相声经典篇章《地理图》:“走松江,沙丘江嘉兴,绍兴,宁波,台州,温州……广东广州,佛山,奔雪州半岛……”这段长达1825字的段子是传统相声贯的代表,也是老派相声演员必练的基本功。

“什么时候偷气换气,这其中有韵律的讲究,现在的年轻人谁练?”

他并没有忽视市场的冷落,甚至一早就认识到,时代变了。

在自述《别怂》中,高晓攀这样描述相声行业的没落:“一个晚会后台,相声演员好几个人共用一个化妆间,门口贴张纸:语言类节目;但是一个28线的歌手,就会有一个独立的化妆间,我真不知道他是谁。”

他在书里这样告白:“我是欢乐英雄,我是天生野种,我与相声一见如故一心一意一炮而红一站到底一命呜呼。”

撞向南墙,热泪盈眶

在高晓攀的世界里,有两样东西是他不停在否定,却又始终捍卫的:相声艺术与江湖情义。

后者是他近些年痛苦的源泉。

相声江湖中,演员是爷。只要长了一身本事,东家不干干西家。因此,拥有演员就拥有生意,失去演员犹如失去饭碗。放在今天的企业管理当中,人才就是企业的血液。

厌倦了相声界的论资排辈、山头林立,早期的嘻哈包袱铺里没有师徒与合同,有的只是兄弟间的情义。高晓攀曾经坚信,这样的情感纽带将形成一股凝聚力,成为嘻哈包袱铺的核心竞争力。

但他很快被现实劈头盖脸一顿猛抽――嘻哈包袱铺先后两次因为演员的撤离险些解散。

第一次是在成立后不久,因演出日趋火爆,剧场老板高薪挖走三成演员,将嘻哈包袱铺赶出剧场。

那是在后海北、鼓楼西侧的广茗阁,经历了剧变的高班主花了20元钱买票进场,坐在第一排,观看曾经属于嘻哈包袱铺的演员站在台上,以新团体的名义进行表演。

剧场主事者晃悠着向他走来,得意地指着台上一溜演员对他说:“晓攀啊,这就叫江湖。”

多年之后,他尝试去理解,自我安慰:“很正常,我能给的钱确实不多,换我我也往薪水高的地方走。”

第二次则更具毁灭性。那是在2014年4月,因私人原因,他得罪了一个位高权重者,对方找来各种势力来剧场找茬,挤压嘻哈包袱铺,扬言要让高晓攀无法翻身。就在团队面临危难之际,曾经的搭档王唯带领一半成员出走,另立山头,直接导致嘻哈包袱铺奄奄一息。

这一年,高晓攀29岁,他开始质疑人生。漫长的3个月中,他每晚宿醉,体重一度飙到了180斤。

经历过最低谷的时期后,他开始为公司和自己寻找对策。他在身上文下了第二个文身,一句英语箴言: “世界在我这里,我没有理由逃跑。”

第一个文身是在十年前。19岁时,因得罪几位曲艺界前辈,被整个北京相声界排挤,他在小腿外侧文了一朵莲花,配有《菩提偈》的诗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红色的莲花在一个男人的小腿上显得突兀。谈及这个文身时,高晓攀收了收腿,想遮住的样子。“那时候小,想文就文了,现在觉得特别傻。” 他笑称,“但也不洗了。”

2015年5月24日,对于嘻哈包袱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成立7周年之际,团队成功完成由宋城演艺投出的“很大一笔”A轮融资。这令许多人大跌眼镜,就在不久前,坊间还盛传嘻哈包袱铺将解散。

当有了资本底气的晓攀传媒攻城略地时,有些曾经出走的演员想回到嘻哈包袱铺,他笑着点了点头。

不过,现在的高晓攀更相信商业规则,相信明码标价与市场竞争,比起人情约束的合作关系,商业社会的运作法则要靠谱多了。

他一边感叹着人情冷暖,摆出一副已然看透人性的样子,但又总是热泪盈眶:

话剧《兄弟,别闹》首演的剧末,高晓攀在舞台上念着一封《给兄弟的信》,潸然泪下。

当艺术委身于资本

从高晓攀决定融资,到最终A轮落地,仅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他的身边从不缺大佬,“我和两个圈子里的人特别熟”:经济界大佬与文化界大佬。在这个名利场里,高晓攀是一个谦卑的年轻人,但也时常架不住性子在饭桌上与对方干起嘴仗来,自有人认可他的真性情。

在那个资本市场急剧扩张的年份,投资人确定A轮投资通常只考核创始人这一关。作为一个当家7年的班主兼资深演艺人士,想要从身边的资本大佬处拿钱并非一件难事,但高晓攀还是经历了一番挣扎:成为资本的奴隶太容易了,但也太痛苦了。

委身于资本,常常意味着放弃艺术,向市场与数字妥协,那是高晓攀最不愿看到的。

何况,对于以相声演出为主营业务和主要事业的嘻哈包袱铺来说,企业化或将面临一系列尴尬和风险:外行的管理人才很难处理好对相声演员的管理,弄不好容易出矛盾。更关键的是,如何找到懂喜剧、懂管理,还懂市场的人才?

在现阶段,只能由他独自扛起这面大旗。这方面,他多年的相声搭档兼合伙人尤宪超表示由衷地佩服:“管理者的角色不是谁都能干,他就是能硬啃下许多管理、财务方面的书,静下心来学,这一点我做不到。”

但这样个人中心化的管理并不能长久支撑一个企业化公司的运行。尤宪超也表示,在面临决策出现不同意见时,要说服他不简单,但所有压力放在他一个人身上,总不能面面俱到。

就在8月19日,高晓攀还在朋友圈发招贤贴:宣传总监、剧场管理总监、人事总监、财务总监……

初步看来,融资后的嘻哈包袱铺正走向壮大,凭借资本的助推,团队延揽到北京多位顶尖相声演员。

除演员外,原创也是相声界乃至喜剧界的竞争要素之一。在喜剧界,一个段子一经使用,就意味着报废,且各家团体习惯于互相抄袭段子,避免同质化的同时又要不停寻找新的笑点,是原创难以为继的关键。

很长时间以来,嘻哈包袱铺的原创跟不上急剧的扩张,这也是许多类似团体面临的问题。但随着资本的注入,嘻哈包袱铺已有能力和条件以重金聘请到一些关键人物,比如天津曲艺家协会会员刘春山,刘以喜剧创作见长,他的师父是天津的笑话大王。

内部创作激励机制也正显现成效。高晓攀说:“每个月如果演员有一个原创的新作品,嘻哈包袱铺给你2000块钱,你写100个,我给你20万。”

接受采访过程中,他拿出iPad,向记者展示一份嘻哈包袱铺2016年原创剧本文档,1年150个段子,本年度指标已经完成。

前不久,投资方在对团队的小剧场演出实地考察后,果断决定跟投。晓攀传媒在过去的一个月内完成了A+轮融资,估值翻了4番。

对此,高晓攀不敢掉以轻心:“不能听人忽悠,稳扎稳打是关键。”他的目标是把晓攀传媒做上市,他甚至做好了必然失败的准备,“花无百日红,写入历史,才是真正的价值。”

“疼痛是必须的”

早年间,高晓攀曾经带领嘻哈团队赴日本参观吉本兴业――日本最古老的艺能事务所。该集团是亚洲第一家上市的喜剧公司,依靠日本传统艺术形式“落语”起家。“它最终以财团的实力打通了整个喜剧产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今天依旧活得很好。中国也可以有自己的吉本兴业。”高晓攀说。

相声是他始终的追求,即使现在的高晓攀在努力地扮演着一个商人的角色,但他最怀念的仍是从前――那些在台上说着相声,在台下喝着啤酒吃烤串的岁月。

19岁的高晓攀只身来到北京,梦想成为喜剧之王。

他是贫穷的,除了相声梦之外什么都没有。因为拖欠600元房租,他曾被当时的房东扫地出门。夜幕中,高晓攀流着泪沿着鸦儿胡同走到后海,呆呆地坐在石凳上,看着周围的万家灯火,无处容身的现实让他感到屈辱。

很长一段时间,高晓攀住在没有窗户的地下室内,没能找到愿意接纳他的相声演出团体,最艰难时做过各种工作,导购、油漆工,各种脏活累活,给钱就干。甚至有一天他捡废品卖了七块六,吃了一顿盖浇饭后只剩下一块钱。

现在的高晓攀,成了一场演出之后几十人到后台找他合影签名的名人。

他在努力做行业,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他需要去售卖自己――成为一名经纪公司旗下的艺人需要不停地接通告,凭此赚钱,再来为嘻哈包袱铺做宣传。这个态势和几年前他贷款负债带团队做相声演出,别无二致。

他深知,以自己的性格,涉水娱乐圈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他也无数次设想过在舆论凶猛的当下,自己很可能在某天成为唾沫钉的靶子。可没办法,要混圈子,就要装孙子。

过去十年中,他似乎不停地在感受生活朝他挥舞而来的巴掌。像痞子一样弯下腰忍受的同时,他也像个斗士一样被激发斗志,个性中的原始力量迸发出一番野蛮生长。他无法放弃自己的本色:乐于向危崖攀登,甚至怀揣终将跌落的信仰。虽然,他也害怕疼痛,并且永远无法习惯疼痛。他明白在峭壁上攀爬的危险性,但是无法停下。

篇9

在接受央视独家采访时,郭德纲针对节目不好笑的质疑也坦言还是要顾及大多数观众,“通俗易懂,让大伙能接受,这之后咱们有时间慢慢小剧场、茶馆去探讨。”在他看来。相声还是为相声观众准备的。“从来没有听过相声的,让他一下子接受。肯定不可能。但因为那个舞台有很多特殊情况,第一排有人坐在那儿举着表,我必须赶在那个分那个秒下来。后面两分钟还有节目。排到12点敲钟。人家排了三月了。因为你多说几句拿掉一大腕合适吗?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我觉得不同的舞台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您觉得不过瘾,上剧场买票!”据悉。郭德纲和于谦还将参加央视元宵晚会的录制,而表演的节目正是最先为春晚打造的《追着幸福跑》。

煮熟的鸭子嘴硬

即便没有刘谦的那一句“找力宏”抢风头,郭德纲的央视春晚处女秀无疑也是失败的,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失所望”,对于很多之前对郭德纲不甚了解的观众而言,真可谓是见面不如闻名。

当然,此次央视春晚之旅如此平淡如水,根本原因不在郭德纲身上,但个中苦衷却无法大张旗鼓明说。例如在接受央视独家采访时,郭德纲针对节目不好笑的质疑也坦言还是要顾及大多数观众,“通俗易懂,让大伙能接受,这之后咱们有时间慢慢小剧场、茶馆去探讨。”在他看来,相声还是为相声观众准备的。“从来没有听过相声的,让他一下子接受,肯定不可能。但因为那个舞台有很多特殊情况,第一排有人坐在那儿举着表,我必须赶在那个分那个秒下来,后面两分钟还有节日,排到12点敲钟。人家排了三月了,因为你多说几句拿掉一大腕合适吗?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我觉得不同的舞台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您觉得不过瘾,上剧场买票!”

强调客观,回避主观,这是常见的说法,这对于所有演出而言都适用。但单就此次郭德纲的央视春晚处士秀,客观是既定的且可预见的。“强调客观”用在这里就很难服众。任何演出都是失败的艺术,但面对失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尤其是对郭德纲来说,抛开客观原因,回到主观上来,那他更一定是煮熟的鸭子嘴硬,因为这是他一贯的风格。

抛开嘴硬,我们还是说说“煮熟的鸭子”。平心而论,此次的郭德纲应该算是一只被煮熟的鸭子,反响不佳自在情理之中。例如新闻报道称:其实从郭德纲参加语言类节目终审到春晚的第一次联排,他送审的节目井不是直播中的《败家子》,而是之前媒体曝光的跟开烤串店有关的《追着幸福跑》,只是由于包袱被媒体抖了出来,郭德纲才临时做了调整。此次央视春晓导演哈文对于郭德纲的表演给予了认可,“整体来讲,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好多包袱都换了,重新调整了,应该说非常圆满地完成了在春晚上的表演。”

随着资讯手段的进步,央视春晚除了舞美技术上跟上了时代形势,在艺术美感及节目安排上无疑都落伍了,相对于以往在晚会上放卫星推出新人新作,如今的春晚只会炒冷饭剩饭,首先在神秘性上就已经没了神秘可言,再继续打这张牌就只有输个底儿掉这一条死路。除了神秘性失算之外,新人的二手艺术再现不足以调动以中老年观众为主的主流收视群。从新闻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以上这两点,用在郭德纲的央视春晚处女秀失利上也成立。

最后,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一下:赵本山已经退出小品界,那么郭德纲离退出春晚也就不远了。

邢大军

骨子里有幽默感就好

郭德纲的表演日渐精进,此次和于谦搭档首“秀”春晚,出场比较靠后,基本享受过去赵本山“准压轴”待遇,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相声并不尽如人意,笑点有些弱。会不会是压力所致?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却否定了这个说法。他说,那个舞台有很多特殊的情况,不同的舞台有不同的表现手段……摸爬滚打多年的郭德纲从小学艺,天分好,他有一副好嗓子,台上说话,是用额窦、鼻窦的共鸣在发音,就像一个小音响,其声音效果听起来都洪亮、清晰,基本功相当扎实,其说、学、逗、唱,无一不精,再加上多年苦难的磨砺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人活得真实并且朴实,自然能找到许多别人不注意的笑点。《败家子》里有先娱乐自己再娱乐大众的内容,骨子里有幽默感——虽然表面上是在损自己,敢说别人不敢说的,个人嘻嘻哈哈显得轻松幽默,也包含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让有些社会共有的污垢格外显眼。从而也看出郭德纲相声表演里所包含的一种宁折不弯的性子,一腔对相声执着的爱。他的一段段坎坷迂回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的许多过人之处。遥想15年前,德云社刚开张时,生意冷清,大幕拉开,台下有时只有一两位观众,漂在北京的他太困难了。“纲丝”名号出现时已是2005年了。那时,京城出现一票难求,相声这门传统艺术似乎再次回到人们身边,进园子听相声居然成为时尚。从那开始,他开始了海外商演。如今的老郭,早已身兼电影演员、电视剧演员、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等多重身份。2013年,“草莽英雄”很幸运地踏上了春晚的舞台,可喜可贺。无论中外,喜剧大师往往是社会文化进步的“风向标”。为此,“70%继承30%创新”,郭德纲对原创和经典还是下了不少苦功,在摸索中,完美艰难得,故也没少挨大众的批评。这次首“秀”春晚,并没有百分百的成功,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转型,春晚也在转型,相声小品当然也应该跟上。艺术源于生活。因此,观众希望他继续保持做一十善良而不窝囊的人的人格魅力,骨子里永远有幽默感。

冰野

郭德纲和赵本山有的比

郭德纲春晚首秀后,据说差评一片,又据哈文导演说“相当不错!”,更有郭德纲本人新近发表的充满艺术规律的解释:“节日时间在11点10分多一点,如果多耽误10秒钟,后边的节目就全是问题。现场第一排坐着一个人,他给我举着时间牌子,我必须赶在17分钟内说完所有东西。这是违反艺术规律的,但在这个舞台上,这是合乎规律。”

尽管评价如此地不一致,但笔者还是觉得CDG这回还算是成功的,正如他所说“之前我在大连演过最多十万人的体育场。体育馆等各个场合都试过了,知道怎么演,唯独春晚舞台我没演过,我要试一试。”

还有一句话,郭德纲说得没错:不能拿他和赵本山比,也不能把小品和相声比。虽然说得没错,但也不十分对。因为春晚这30年中,相声和小品一直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一直被观众自觉不自觉地比来比去……都是逗人乐的语言类节目,小品有人数的优势,相声也可群起而说之;小品以三尺舞台折射大千世界,相声也没人拿绳索拦着;小品可以有说学逗唱,相声也可以假戏真做……想当年,相声危机中,出了个赵本山,如今小品下风了,蹦出个郭德纲,也很正常。相声和小品,不是不能比。关键看怎么比、比什么。比如:比比生活的根基,比比形式的创新,比比创作的严谨,甚至可以比比敬业的态度。

说到郭德刚和赵本山,同样可以比一比:同样的苦出身,怎么不能比;同样的打拼路,怎么不能比;同样的应运而生、应时而达,怎么不能比;同样的徒弟众多、是非不少,怎么不能比;同样的身兼多职、横跨数界,怎么不能比……

不过,也真有不能比的,比如:本山老师现在是亿万富翁、传媒大亨,你不过是创造不了太多GDP的CDG;本山老师驰骋央视数十载、纵横江湖若干年,年年提“感恩”,时时不忘本,你这著名的非著名演员又做得如何呢?

郭德纲说自己在相声行业里待了几十年,鼓励和谩骂伴随着成长,如同一日三餐“夸和骂围绕着我每天生活,一丁点影响都没有。”类似的话怎么就没听“压力山大”的赵本山说过呢?即便你“淡定”山大、定力若此,是不是也该分清楚是骂相声还是骂你?是善意批评还是恶意诋毁?

“德”是艺之“本”,做人更是“刚”需,如此才能人品、艺品同样“山”大。

夯石

苦心人,天不负

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怎么就登上了央视眷晚舞台了呢?这会是真的吗?有这种可能吗?他还真上了!这也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根本不在我以往经验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恭喜老郭,贺喜老郭,这真是“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感动是必须的!

先说恭喜老郭、贺喜老郭的理由,郭德纲这些年一路走来,终于走到了央视春晚这个可以说是有如“龙门”、削尖了脑袋想往上站的演员多如过江之“鲤”的舞台上。因为这舞台也太有点石成金的魔力了,哪怕是头驴,一旦站到了这个舞台上,都能顿时身价百倍。应该讲老郭上央视春晚舞台,凭的绝对是他的实力。特别是在近五六年以来,老郭在相声界,简直就是一个混世魔王,很有点“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的意思,之前多少被央视春晚捧红的“笑星”,在他面前,都成了大众的“笑料”。现如今,老郭堂而皇之地站到了这个舞台上,取那些个“笑星”而代之,这叫什么?这叫成鱼翻身,这叫扬眉吐气,所以老郭真值得我对他说声可喜可贺。

再说感动,郭德纲这些年的奋斗史,应该讲,就是对“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别名联最好的诠释。想他初到北京之时,是何等的落魄,据说在想当初,现要出有豪车、入有豪宅的老郭有时连吃饭都成问题,常为省下块八毛儿的公交车费,走十几里地,从演出地走回住地。后来好不容易混出了名,旋又被指为“纵徒打人”、“三俗”,差点遭封杀,可是他呢?就这么磕磕绊绊地一路走来,不光名越出越大,钱也越挣越多,更如此出人意料地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岂不令人感动莫名!

至于有人说老郭这次的表现并不如预期的那样好,我倒觉得已经很好了,别忘了这可不是在可以任由他天马行空的小剧场。

木匠

郭德纲为了家人上春晚

2013年蛇年春晚后,郭德纲再也无法调侃自已是非著名相声演员了,他彻彻底底地变成了著名相声演员,想不当都不成。数亿的观众,喜欢相声的,不喜欢相声的:喜欢郭德纲的,不喜欢郭德纲的,混杂在那激动人心的几个小时内,眼睛盯在一处,很少有人能做到,郭德纲一出场,扭头上卫生间或击下饺子。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天,非著名作家王朔,对着镜子,看着自己吃胖了脸,无不欣慰地对自己说:“你小子算是混出来了”。同样,这几天,老郭要是闲下来,也照照镜子,一定也是这样的感触:你小子总算著名了!

郭德纲多次表示,相声从艺术的角度说,只适合在50人、80人的小剧场演出,而在500人、5000人的场合演出,那是为了家人。言外之意是为了生计和赚钱。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郭德纲比谁都清楚。看过郭德纲的《败家子》,许多观众反映,不逗。郭德纲此时此刻,一定比谁都难受。老郭的风格是雍容大气,自信沉稳,可是后台那给你读着秒呢,你必须语速加快,要不就说不完;你不能使节奏,时间更不容许。字正腔圆本来是强项,可是那么大的场子,还要播出,就变得有点喊了,本来说别人的,这回落在自己身上了。惟妙惟肖几乎不可能,若是上来再定定场,看一眼根本没有的二楼,来一句“楼上楼下的朋友们,都来了”,非得让导演给踹下去。

篇10

摘 要 企业发展,人才先行。德国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中保持先锋地位,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功不可没。作者于2016年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下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resden)访学,在此期间深入了解了德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常用手段和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本文深入探讨德国企业相关成功经验在中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移植,对如何孵化、招募和保留酒店人才,推动酒店长久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德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手段 德国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中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开发手段

(一)研讨并达成协定 Agreement

德企组织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关于未来发展规划的研讨(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的研讨每年需至少开展一次),研讨结果需以文件形式记录。该手段需投入较大的精力和时间设计讨论议题,协调参与人员时间以及组织讨论(通常持续两小时)。有鉴于此,中国酒店可于每年年底或开年之际,一方面由决策层(高层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等)召集酒店质检部、人力资源行政部、财务部、市场销售部、工程部、房务部、餐饮部等各个业务部门的管理层(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层(基层管理岗位员工)和操作层(一线服务人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就酒店新一年度重要发展方向、目标、战略和实施计划展开探讨,并于会后就探讨共识形成纲领性文件。另一方面各业务部门在酒店代表会议结束后召开部门全员会议,就酒店年度发展纲要结合本部门具体实际开展筹议,细化本部门工作目标和执行要求,制定相应年度工作计划,并于计划执行过程中定期常态性召开会议了解实施进度、实施困难和其他相关意见,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扎实高效推进。

(二)工作丰富化和授权 Job Enrichment and Job Enlargement

德企在资深员工寻求工作的一些变化时会考虑给予员工一些新的工作任务或者工作职责(权力),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效。汲取德企经验,中国酒店一方面可合理增加资深员工岗位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可给予优秀员工其相应上一层级职位的某些岗位权限。如酒店总机话务员的工作任务通常为负责酒店电话的接线工作,保证准确、迅速地转接所有来电至相关业务部门,而其岗位工作任务鲜少直接涉及酒店业务处理内容,长期大量重复基本的电话转接工作会令话务员对工作产生倦怠。因此针对对酒店业务运转非常熟悉的话务员可让其在基本的转接线工作任务中增加酒店客源市场拓展以及酒店客房、会议、餐饮、宴会销售等内容,并对其工作成效给予相关工作评价、职位晋升和薪资提升等激励措施。又如针对工作表现优异的餐饮部服务员在考虑将其职位晋升为上一层级的餐饮部主管前就可增加其部分工作权限,如授予编制服务员排班表,监督服务员出勤情况、仪容仪表和工作规范,以及向厨师长提出有关餐饮制作、销售建议等的工作职权。

(三)岗位轮换 Job Rotaiton

德企运用轮流转换员工在企业内部岗位的方式降低员工对工作的厌倦,使之全方位认知企业各部门运作情况,培养企业多面人才。中国酒店在培养酒店人才,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才(决策层和业务部门管理层)时可考虑借鉴吸收此方式。如酒店在计划提拔相关人员为人力资源总监前,可安排其进入各业务部门(质检部、财务部、市场销售部、工程部、房务部和餐饮部等)轮岗工作,使其更清晰了解酒店组织架构,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工作任务、工作规范及技能要求,以及员工的培训需求、薪资和晋升诉求,使其在晋升后能够更准确地制定人员编制、晋升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工资福利制度、奖惩制度,更容易把握处理人事投诉、劳动争议等问题。

(四)导师及同伴指导 Coaching and Mentoring

德企业经常会采用导师及同伴指导等手段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企业邀请经验丰富、高资质、可信赖的外部专家入驻企业协助处理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也会从企业内部发掘高水平员工,委派其与其他员工一起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帮助、指导其他员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中国酒店在餐厅管理改革过程中可积极采用导师指导方式。现阶段中国酒店餐饮存在的共同问题在于餐厅特色和餐厅品牌不突出。众多传统的中国酒店经营者过多注重酒店客房的经营和销售,而对酒店餐饮未能给予足够重视,认为酒店只需为客人提供足够种类的用餐选择和用餐分量即可,并且无需做过多相关宣传,所以导致酒店餐饮不够精细化、特色化、没有广告效应,造成酒店客人更多选择外出酒店就餐,而酒店外客人因缺乏对酒店餐饮的认知亦不会将酒店餐厅作为用餐选择。为解决此问题,酒店可考虑邀请明星厨师入驻酒店餐厅,一方面请明星厨师考察餐厅运作,并在此基础上融合酒店和酒店所在地特色,研发招牌菜品,改造餐厅外观和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请酒店公关销售部门就明星厨师入驻酒店餐厅及时做广泛媒介宣传,打造具知名度和个性化的酒店餐厅。

同伴指导则可作为提升员工英语水平的手段。目前酒店员工总体英语水平偏低,不能自信自如地与外宾交流,影响外宾对于员工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的评价,继而影响酒店声誉和形象。鉴于此,酒店可从内部发掘英语水平较高的员工,委派其与水平薄弱的员工于同岗位工作,亲身示范使用英语进行对客服务,分享英语学习经验,监督同伴英语学习。此种同伴分享激励式的学习方式可较大提高员工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学习效果。

二、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德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的具体路径,可划分为企业项目内晋升(Project Career Pathway ),技术专家(Expertizing)和管理培训生(Management Trainee)发展通道。管理培训生制目前已在中国酒店业广泛应用,以下着重探讨中国酒店如何借鉴采用企业项目内晋升和技术专家发展路径。

(一)企业项目内晋升(Project Career Pathway )

企业项目内晋升是指人才参与企业制造特定产品的临时项目,通过项目助理、项目统筹、管理助理、项目经理的路径进行职业晋升,临时项目实现预期目标结束后,项目人员有可能进入企业正式岗位,此种路径深受应届高校毕业生欢迎。中国酒店业目前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通常采用管理培训生的培养方式,此种方式通常针对某个具体管理岗位,为培养全面型管理人才,酒店可吸收毕业生参与运营项目。如酒店与各大社会团体、企业合作举办各类活动项目,可招收高校毕业生进入项目工作,进行创造性策划,协调部门内部及与其它部门合作。待其工作能力达到职业经理人标准、建立业界良好的关系网络后委任其为项目经理,主持整体策划,监督计划实施,发现潜在和现实的危机向酒店决策层及时提出预防和消除意见。通过项目操作管理的实践,毕业生能够迅速熟悉酒店各部门运作,拥有庞大的行业资源网络,具备统筹掌控能力,能够胜任酒店正式业务管理岗位工作。

(二)技术专家(Expertizing)

德国企业重视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对具有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的人才专门设置专家岗。中国酒店行业正面临激烈的竞争,为使酒店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急需熟悉酒店各方面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指导企业提升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目前中国酒店总体薪资水平较低,难以吸引高水平人才进驻。鉴于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提高薪资水平,可考虑运用德国模式特设指导酒店运营的专家岗位,并给予此岗位受聘人员丰厚薪资,以此可极大地解决酒店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