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言片语的意思范文

时间:2023-03-25 23:3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只言片语的意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62-01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脑梗死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脑梗死后抑郁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并发症,对脑梗死后抑郁的治疗也越来越受临床重视。我院银杏叶片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100例,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11年8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按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除外既往有精神疾患者,共100例,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67―79岁,平均71.53±11.6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调控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等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叶片(斯泰隆,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

产,批号:100509)19.2 mg口服,每日3次。15天为1疗程,共3疗程。

1.3 疗效评定:

1.3.1 临床疗效: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S)改变进行判断[2]。

①基本座愈:CNS减少90% ―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CNS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CNS 减少 18%―45%;④无效:CNS减少

1.3.2 抑郁症状疗效:按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定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HAMD评分的减分率[3]来进行判断:

①痊愈:减分率>75%;②显著进步:减分率50%―74%;③进步:减分率25%―49%;④无效:减分率

减分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用SPSS11.1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N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

表1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NS评分的比较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5031.44±5.298.12±4.75对照组5030.81±6.2117.22±7.61*P>0.05,P

2.2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表2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对照组504(8.00)10(20.00)13(26.00)23(46.00)治疗组5012(24.00)15(30.00)13(26.00)10(30.00)2.3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

2.4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抑郁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5030.56±6.786.14±3.25对照组5029.72±6.4417.62±5.19*P>0.05,P

表4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抑郁症状疗效的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对照组506(12.00)6(12.00)16(3222.00)22(44.00)治疗组5015(30.00)21(42.00)10(14.00)4(8.00)3 讨论

我国脑梗死发病率较高,每年约为120―180/10万,其中老年患者占大多数。抑郁是脑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活动迟缓、情绪异常、兴趣缺失、精神紧张不安或激越等一系列神经社会心理障碍,影响患者人际交往,延缓其回归社会,提高住院天数[4],并可改变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导致血压升高,继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5],降低治疗效果,延长病程,加重病情甚至引发新的心血管疾患。

老年患者脑梗死后抑郁的西医治疗常采用黛力新等神经调节药物,其中的二盐酸氟哌噻吨和盐酸美利曲辛对神经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受体(D2受体)起作用,能促进多巴胺等神经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增加神经突触间隙内的神经介质含量,从而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起到抗抑郁作用,但其疗效较差,有效率低,副作用明显[6]。

祖国医学认为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属中医“郁证”范畴,辨治用治郁之法。银杏叶片是中药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功效,可以治疗气血逆乱、血溢脑外所致的脑脉痹阻症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二萜类及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中包括银杏内酯、白果内酯、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及其甙类,另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银杏叶片可以抑制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纤溶活性,改善微循环,降低耗氧量,改善学习、认知功能[7]。本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可以治疗脑梗死后抑郁,能明显改善或消除抑郁症状,同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强患者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明显,有效率高,达92%,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79.

[2]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李卫平.脑梗死后的抑郁症状对住院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分析.健康之路,2013,12(8):149-150.

[5] Paolucci S.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08,4(1):145-154.

篇2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有些人认为,宽容是懦夫的行为,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懦夫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而不敢只言片语的人才是懦夫,贪生怕死,为敌卖命的人才是懦夫。懂得宽容的人,是从大局出发,考虑全局利益的人。

清朝宰相张英与叶侍郎比邻而局,因叶家无理霸占张家三迟地方,张家就写信给在外的张英,张英回复到: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迟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按信中的意思退后三迟,叶家也惭愧地退后三迟。足以证明,宽容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恩怨。

如果两家恩怨是小事,那国家安危就是大事了。

篇3

我喜欢与周边的同学说说话,聊聊天.有时我会夸大其词,滴水能被说成海洋.我不图什么,我就是想要一个更愉悦的人际交往环境.但因为一句话,我改变了我原来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我和一个朋友经常一起搭公交车上学,所以理所当然地就要说说话活跃气氛.我虽然算不上八卦的人,但对周边的事了解很多,所以我经常主动发起对话.

“诶,你知不知道最近xxx比赛又是冠军......xxx他家最近又建了一间别墅......我的一个亲戚最近又......了.”

他经常不是很认真地听着,只是偶尔发表几句意见.

“你说,为什么牛的都是你的亲戚或者是朋友呢?”

他忽然冒出一句.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我突然变得安静了.其实我知道他并没有嘲笑我的意思,但我实在没什么特长拿得出手.气氛变得忽然有些尴尬.“对了,你这次考试成绩怎么样?”我故意扯开话题.这件事他很快就忘了,说不定根本没放在心上.但我很在意这件事情,我发现自己确实过于喜欢吹嘘别人,贬低自己了.

第二天,我一反常态地很少说话,别人聊天时,我就在旁边听着.我发现他们说话的中心是“我”而不是“我的xx”.我在几天的调整过后,重新尝试和他们聊天.我才发现以“我”为中心的话题才能聊得更长久,而且有一种说不上的愉悦.

篇4

关键词:感悟 题旨 角度 信息

面对高考材料作文,怎样审好题、立好意呢?首先,我们应坚持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定要整体感悟,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

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

一位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我们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

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等等。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其次,把握材料题旨,明确材料对话题的限制。

题旨包括主题(当然也有意图)。材料本身是松散的、不紧凑的,我们要提炼主题。提炼主题离不开原材料,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就是主题。所以说,主题是内在的,是对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是对材料的内涵及本质的正确开掘。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如下列一则材料:

在一个大花园里住着一个盲人,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照料这个花园,一年四季,花园里总是一片姹紫嫣红。一个过路人非常惊奇地观赏这漂亮的花园,不解地问盲人:“你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你根本就看不见这些美丽的花呀!”盲人笑了,他说:“我可以告诉你四个理由:第一,我喜欢园艺工作;第二,我可以抚摸我的花;第三,我可以闻到它们的香味;至于第四个理由,是因为总有像你一样的人从这里经过,会因为我美丽的花园而心情愉快!”盲人的花园是他精神的领地,苦心经营以后,他有了比花更美丽的理由。

认真阅读材料后,就可以发现命题者的意图只想在最后一句话上。这句话说明了这个“比花更美丽的理由”是他在这里经营者“精神的领地”——施人爱心、手留余香的欣慰,感受生命美好的精神家园。这个材料告诉我们:有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了充满爱心的美丽心灵,有了崇高美德的高尚情操,才会有打动人的“理由”。这才是我们写作要重点表现的内容。可很多同学没能准确揣摩材料设置的意图,尽管有很多事有很多理由陈述,但因没有把“理由”建立在为追求“精神家园”来选材立意而有所偏离。写这类作文,不能把所提供的材料纯粹看作“提示”,不去顾及,而必须扣住所附的材料进行写作。又如这样一则材料: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再次,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

角度即材料表现出来的看问题的出发点。在不同的材料中,角度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我们应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列一则材料:

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相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相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最后,理解材料的主旨时,要注意材料中具体的“形象”的寓意、比喻义,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信息。

篇5

前几日到北京拜访一位老友,正巧赶上人家毕业两周年舍友聚会。觥筹之际,老友举起酒杯不禁感慨唏嘘,咱哥儿几个平日里千里相隔,今日难得聚在一处,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所谓“基友”情深,诚如是也。想来当年都是青涩少年,出语便要“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而今多是四海为家,“为稻粱谋”了。

搬离了宿舍,才觉得它的可爱。那张牺牲掉了我三个茶杯的摇摇晃晃的电脑桌,或许早已被拉到后勤集团重新修整了一番。只有窗外随风飞扬的杨柳枝,可以作为我和舍友们青春岁月的见证者。依稀记得,我开学时见到的第一位舍友是后来被称为“排球王子”的小帅哥,别号“小义”。此君爱好排球事业几乎到了沉迷的地步,颇有点“玩物丧志”的意思。以致毕业后每每联系的时候,我都忍不住要问一番其排球事业可曾有了新的发展。开学伊始,小义第一个到宿舍,我是第二个。小义第一次跟我打招呼有点像梁山首领迎接好汉入伙的感觉,庄重而颇有领导范儿,诸如“某某同学,欢迎你到211宿舍,很高兴见到你啊”云云。后来才发现,小义同学等到“舍长”来宿舍报道的时候,用的也是同一套说辞。“诗人”是最后到宿舍的,话说此君驾到之时未带任何行李,敲开门,自顾自地在宿舍转了一圈,最后将目光聚焦在唯一剩下的床位上,有意味地说了一句:“哎,就这儿吧”,给大家一种莫名之感。后来事实证明,“诗人”总是以比较挑剔的眼光看待问题,他也常调侃自己说这得益于他的老中医父亲教授给他的科学思维。此君常在宿舍给我等号脉,声言“某某舌红苔黄,此乃表热之证也”,硬逼着某某喝了一个多月的小青龙汤,果收奇效。毕业后毅然去了美国,也不知道近况如何。

大概每个大学宿舍都会有一些常规活动,大家会定期聚餐,相约出游等。印象中大一的时候,我们宿舍曾经有一项“超常规”活动——大半夜的集体K歌。有没有弹个吉他拉个二胡什么的就记不得了。特别惊奇的是貌似没有人制止我们的扰民行为,想来实在是罪过。这项活动最积极的组织者就是小义同学,也就是我的上铺。我一直觉得小义有领导的潜质。另一个例证就是号召宿舍同仁开展“读书会”的活动。读书会议论的主题很多,诸如像“金庸先生的作品人物谁的境界最高妙”之类的讨论,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的主题是“《红楼梦》中多劣诗”,《红楼梦》中的诗词,向来被认为是思想性与艺术性俱高的佳作,可是,他却指出:它们是“第三流以下的劣诗”,侃侃而谈,一座皆惊。不知道当时的读书会大家是怎么被“煽动”起来的。有意思的是该活动往往一开始还在一个共同的话语平台上,但是谈着谈着便由一个小事情漫无边际的扯将开去。诸如对某位同学进行声讨:某某早先扬言“学业为重,不谈恋爱”云云,现在好意思牵着人家姑娘的手如何如何,于是大家又附和一番。

等到临毕业那会儿,舍友们每天都显得十分忙碌。到了晚上就寝的时候,大家闲下来躺在床上闲聊,各种“吐槽”。大多时候是一起回顾各自找工作时候的各种奇葩经历。平日里总表现得很严肃的舍长也变得幽默起来,绘声绘色地讲述他遇到的一位难缠的HR。末了学着电影《疯狂的石头》中“道哥”的经典台词来上一句:什么素质啊?“诗人”在毕业季一直在酝酿着一件“大事”,其将大学期间发表的作品自费装帧了几本,留作我们别离的纪念。大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分别做点什么,而我却直到搬离了宿舍,才后知后觉的写下这些文字。

毕业之后,大家只能偶尔聊聊微信,小聚也是十分奢侈的事情。大学宿舍里“只言片语”的记忆,算是一段年少轻狂的见证吧。

篇6

汉字,是历史悠久的。几千年前,伟大的祖先仓颉就创造了汉字。从刻到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到镌刻到青铜器上的金文,再到大、小篆,又经历了隶书、草书、行书的演变,到今天通用的楷书,一直薪火相传,并且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标签,走入世界的每个角落。

汉字,是妙不可言的。很多象形文字的创造妙趣横生。古人用画中的人靠着大树休息的情状来表达“休”这个字的含义;而“焚”的意思则是用火燃烧着木头的画面来阐明。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不仅生动形象,一目了然,而且极具情趣。随着历史的推移,汉字逐渐成为文人墨客表情达意的方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哪一个不是以汉字为载体而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汉字的魅力还在于可以只言片语就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景,创设出或朦胧隐约或清新自然的意境,令人仿佛身临其境,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而如今,汉字也是失落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计算机、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走进了大众生活。于是,键盘的敲击代替了一笔一画的书写,提笔忘字的现象屡见不鲜。书信,是上世纪亲朋好友间联系的方式。一张泛黄的纸。密密麻麻的字,承载的是浓浓的亲情和真挚的关心。而这种联系方式早已成为罕见的遗迹,成为人们口中“古老的通讯”。取而代之的是QQ、微信等高科技通讯手段。虽然简单方便,但屏幕上出现的,虽同样密密麻麻的汉字,却没有了书写汉字的能力。

汉字,是需要传承的。近几年来,央视推出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栏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在我们赞叹选手们表现出众的时候,在我们也被考题难倒的时候,我们也应当反思,举办这类节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在当前汉字受冷落的窘况之下呼吁国人重视吗?不就是为了珍惜汉字这块瑰丽的宝玉吗?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以汉字为精髓而一脉相承,而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它也早已背负着巨大的光环与荣耀,只有继承,才能发扬。

篇7

2010年3月5日

丢丢10:39:38

春天来了,大地复苏了,小草发芽啦~

暴暴蓝10:39:52

丢丢同学很善于观察大自然嘛,奖励小红花一朵。

丢丢10:40:25

臭暴暴,雨后的空气多么清新,难道我就不能抒发一下个人的情怀?

迪迪10:42:23

暴暴蓝,你忘记了丢丢是个诗人。

丢丢10:43:59

啊.希望春天早早来到,那满山遍野的绿啊,在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木木10:44:25

丢丢很有诗控的味道哦!

丢丢10:45:18

诗控?还是时空?不明白呀!

什么控?控什么啊?你们又在整什么新词儿?

迪迪10:45:50

丢丢,你Out啦!

丢丢10:46:24

哦?迷茫ing……

木木10:47:17来,丢丢,我给你扫扫盲哈。简单来说,这个**控呢,就是指极度喜欢某种东西。

用法:在喜欢的事物后面加“控”字,如:游戏控、街舞控……

丢丢10:47:44

读音好绕口,应该不是来源于我国吧?

暴暴蓝10:48:18

恩,很有语感嘛!控,出自日语“(con)”,就是喜欢某类的人群。

丢丢10:49:02

哦,原来是这个意思。哈哈,看来我自己确实是有点诗控!啊,那满山遍野的绿啊,埋藏在大地,也埋藏在我的心里,久久,久久一

迪迪10:49:21

呃,果然诗控。

暴暴蓝10:49:56

岂止诗控,都要失控了。丢丢,没感觉到后背凉凉的?老编刚才在门口瞪着你呢!

丢丢10:50:26

呃……我只有将我这诗控的小宇宙,收到我的心间,深深地,深深地。

暴暴蓝10:50:54

老编10:51:06

丢丢,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我教你如何成为工作控。

丢丢10:51:12

2010年3月8日

鱼小朵13:26:32八爪鱼,你牧场里的松鼠可以收啦,晚了就被别人抢走喽。

八爪鱼13:27:16

我今天没心情。

丢丢13:27:16

我们的八爪鱼不是一个很开朗的小编吗?

八爪鱼13:27:32

再美丽的花朵也有凋谢的那一刻,再开朗的小编也有不如意的瞬间。

丢丢13:28:09

原来,你也是个诗控!

迪迪13:28:48

吼吼,这句话不错,我要转到我的微博里。

八爪鱼13:29:36

好啊,随便你。

啦啦!3:30:07

先等等,微博是虾米?微型博客?听起来貌似Mini得很。

迪迪13:30:11

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型的Blog,它不同于一般Blog,可以理解为“一句话博客”。微博只记录片段碎语,永远只针对一种问题进行回答――你此时此刻在做什么或者在想什么,也可以将身边的新鲜事,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照片,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

暴暴蓝13:30:56

当你走在路上突发奇想,灵光乍现,想到某句话或某个人,都可以迅速通过手机发送到微博。不用花时间精力去经营,只须记录你的只言片语,让你省下不少工夫呢。你还能在微博上获得最新、最酷的咨询……

丢丢13:31:22

我要把八爪鱼今天没心情的事,放到我的微博里。

迪迪13:31:37

有趣,还能看到明星的微博呢!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66-01

“我和你,心连心……”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童叟传唱,深入人心,因为它是关乎爱与平等主题的一部温暖的作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每每唱起这首歌,我就想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课堂上是否也能体现一种“我和你”的关系?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总在思考、摸索,对于语文这么一门有趣味、有意思的学科,课堂中应多一些“我和你”的体验和分享,这样语文课堂才会有你我更多的收获。

1.“老师也会错!”――在角色互换中体验“我”的快乐。

找准教学重难点、抓准学生的关注点、瞅准学生的薄弱点,不妨适当设置错误,与学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在纠错中体验主动学习,享受“我”的课堂。如:教学苏教版三上《航天飞机》时,我与学生比赛,让学生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我故意把“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你要飞行四个多小时,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这句中的“只”漏掉了,尽管我读得有声有色,学生还是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我的错误,进而在讨论到底能不能去掉这个字的过程中,明白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2.“你做我先做!”――在下水示范中感受“你”的困惑。

俗话说:“上山方知山高低,下水才晓水深浅。”语文教师应重视教学中的下水示范,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的指导和激励,同时教师指导也能更加有的放矢。如:苏教版四上练习3中要培养学生读书做记号的良好习惯,我简单跟学生说明一些常用的记号后,让学生阅读苏教版四上《说勤奋》一课,尝试做记号,同时我也跟学生一起边读边做记号。我发现,学生在尝试做记号,但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从何做起。于是,我把我的语文书在投影仪上呈现,重点词句、所得和所疑全部清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介绍读书方法。通过老师认真示范和清晰呈现,学生清楚了在预习课文时该分几步读书,该如何做记号等。

3.“你真了不起!”――在评价激励中享受“你我”同进的快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因素。

评价激发“兴”与“情”。曾听过一位低年级语文老师的课,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发言,会有不同的赞扬和激励。“你读得不仅响亮,而且标准!”“你不仅读得好,还摇头摆脑,像个小诗人!”……我注意到了,每个发言的学生坐下后都是兴奋的。课堂就是在我和你的互相赞美、欣赏中渐入佳境的。

评价指向“学”与“法”。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要注重“我和你”的互赏,更应指向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上面所说,学生在帮助老师纠错,发现“只”字之差后及时给予评价:“语言文字就是如此微妙,一字之差,意思相距甚远,表达效果大相径庭,因此我们说话、写文章也得注意用词的准确。”语文课堂上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言应该很多,看似只言片语,却恰到好处地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语文课堂享受的不仅仅是彼此的赞赏,更是学习方法的交流与分享。

评价升华“教”与“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角色转换,互相激励,互相评价,师亦生,生亦师,在无痕教学中师生融为一体,成为合作者,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升华――教学相长,师生同进。

篇9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内容与方法过于单调

对于高中的语文教材内容,由于教师过于注重考试,因此对于一些科普类及戏曲类及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教师只是只言片语地略带而过。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讲的内容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没有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样无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难以让学生深刻感悟到所学习作品的内涵,从而无法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关键作用。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语文课程阅读教学中常常是主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还没有完全实现自身身份的转换。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缺失,使得他们的主体阅读意识丧失。

(三)因“考试”而阅读

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自觉不自觉地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标准化、唯一化,限制甚至是扼杀学生充溢灵性的解读。他们还根据考点设计出大量习题,反复训练学生,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于“一背景、二段意、三主题、四特点”的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陷入“高原现象”。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扩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思路,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的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

(二)合理地把握和运用教材

教材之所以拿来供给师生应用,主要是因为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且不会重复教学知识,从而避免因重复而导致时间与精力的不必要浪费,而且为教师在教学方面提供引路的方案。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表明教材只是一个引导,是教学课程的一小部分。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一方面教师要遵从教材的程序施教,另一方面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要加上自己的经验方法,通过对文章进行深刻的认知、把握、探究、感悟、总结、思考,从而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因材施教,一切从实际出发,适时改变教学策略,使阅读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关乎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很多阅读兴趣缺乏、语文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面对语文习题或检测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当然不是,不管是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还是比较重要的语文考试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水平。首先要看清楚短文下面出示的题目,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检验阅读水平的依据是是否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因此,文章的主要思想蕴藏在题目中。然后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文章,深刻揣摩作者的内心所想,尽量提炼出文章主旨。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只有在认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来,才是真正的理解。不可只抓住只言片语,主观臆断(凭臆测来断定),停于表面现象。最后在答题时可尽量用文章内的语言回答,也可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整理。

(四)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借助学生的典型错误创设情境

借助学生的典型错误创设情境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比较典型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往往具有针对性,因此在情境创设时借用这些典型的错误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避免问题的再度发生。另外,在教学中,适当地创设一些错误观点,以供学生评述,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3.借助生活体验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引入情境,学生就可以借助自身的生活体验合理构建正确的知识架构,从而加深对于文章内容知识的理解。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阅读教学直接影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水平的提高。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从而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思和意义,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对其他学科也有促进意义,可以加深对其他科目的理解和掌握。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耐心指导,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观念、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创新,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

篇10

1. 自然式结尾。事情记叙完了,结果也出来了,文章也就结束了,这就是自然式结尾。如《游笔架山》的结尾:太阳偏西了,我们也有点累了,便一起乘车,带着在笔架山游玩的快乐,踏入归途……

2. 总结式结尾。事情记叙完了,总结一下收获,常用递进关系的复句来说说自己的收获或感受。比如《记一次有趣的蛋壳实验》的结尾:这次蛋壳实验真是太有趣了!不但锻炼了动手的能力,而且还从中明白了“力的集中与分散”的道理,收获太大了!所以我喜欢这样的实验!

3. 启发式结尾(也称“明理式”)。这种结尾是把经历过某件事之后所得到的启示、明白的道理写出来,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比如《一件小事》的结尾:这件事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我却铭记不忘。事情虽然小,但它给我的启发却很大,因为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难免有做错事的时候。人们面对做错事的人,并不会太苛求他承担后果,而是需要他拿出承认错误的诚恳来。

4. 疑问式结尾(也称“反问式”)。事情结束了,作者为了强调自己明白的道理或启示,故意用问句或反问句收尾,既表白了自己的意愿,又激发读者的思考,起到强化中心的作用。比如《真正的友谊》的结尾:我们终于和好了。我松了一口气,难得遇见一个臭味相投的兄弟。其实朋友间的分手,也是很痛苦的。宽容谅解是友谊的基础。朋友,你说是不是这样啊?尾句也可以这样说:“同学们,难道你不这样认为吗?”

5. 梦幻式结尾:这种结尾属于想象、寄托型。也就是不直接写事情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有可能不是一种情况,就用“做梦”的方式,来表现寄托意愿或结果。这种梦幻式很有意思,引人暇想。比如《找妈妈》一文的结尾:这天晚上,男孩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梦见小女孩找到了妈妈,正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呢!小鸟呀,也飞回自己的小巢,正和鸟妈妈一起快乐地歌唱呢!

6. 引歌引言式结尾:有“引歌引言式”开头,也有“引歌引言式”结尾。根据事情的内容与中心,选择恰当的名言古语或一两句歌词,作为文章的结尾,富有鞭策、指引、激励的作用。如《珍惜时光的分分秒秒》一文的结尾:时间就像机灵的小鱼,从你的手尖穿过,你总觉得快要逮住它了,可总是挽留不住。珍惜时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秒钟可以呼吸,一分钟可以聆听,一小时可以行动,小伙伴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写人记叙文的结尾也很多,这里仅举几例。

1. 总结式结尾。在文章的结尾,对所写人物的表现、品格进行总结。比如,《我的榜样》的结尾:这就是王小平,我学习的榜样。他就是这样勤奋向上,乐于助人。现在,他已经成了同学们心中的偶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