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题范文
时间:2023-04-01 06:2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话水平测试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普通话 计算机智能测试 说话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Speak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Machine Tests of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JIN Xuan
(Lincang Teachers' College, Lincang, Yunnan 677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has bee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now been applied to the National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after test realization machine, talking items, along with the level of increase, test scores getting lower and lower pass rate, you need to arouse sufficient atten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oblems,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olu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after test drive "speak" qu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 Putonghua; computer intelligence test; speaking
在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语言,通过语言,人们才可以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在新时期,要想弘扬民族文化,就需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将规范汉字推行下去。为了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效率,目前我国开始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可以将测试员的人为影响因素给有效地排除掉。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1 机测环境下说话项测试出现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系统中,系统会自动对前三项进行评分,计算机来录音第四项,也就是说话项,然后测试员结合录音来进行打分,人们的普通话成绩就是这些项目的总分。相较于传统测试员人工测试方法,机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是态度不端正:过去采用的是人工测试,虽然被测试人员对于普通话测试有着不同的态度,但是在这样的考场环境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到他的过激言行。目前采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系统,因为没有工作人员在现场,那么应试人员就是直接表露出来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举动,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说脏话和骂人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二是无效语料: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在说话项方面,要求的时间在三分钟四分钟左右,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挥完了实际准备的有效材料,甚至达不到半分钟。在机测环境下,因为有时钟显示于计算机右下角,应试人员会了解到自己只说了较短的时间,那么为了对剩下的时间进行填充,就会随意发挥,对语音进行拖长等等,甚至是对照机器读秒等等,这些情况都是在人工测试环境下不可能出现的。
三是重复话语:在机测环境下,往往是随机出现说话项的题目,但是因为题库是有限的,那么就经常会出现相同的考题,甚至完成了第一组人员的测试之后,这些第一组人员就会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起来,传播测试题和答案,导致抽考说话项有着相同的题目和内容,这样就给测试员的测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四是背稿现象:说话项主要是对人们的即兴讲说能力进行测试,机测中,应试人通常会背诵那些事先准备好的稿子,以此来促使流畅的目的得以达到,这样就无法对人们的现想现说以及边说边调整语境的能力进行测试。
2 应对策略
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就是对普通话的使用进行推广,计算机辅助测试的目的在于提高测试效率,而说话项的存在则是对应试人员在没有文字依据的情况,对其说普通话的水平进行测试。那么针对上文出现的几个问题,就需要强化测试前的培训工作,结合评分标准,来更好地培训命题说话项。
篇2
关键词 普通话 测试 词汇问题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26
Abstract The standard usage of vocabulary in Mandarin Proficiency Test is significant. However, there has been several kinds of problems in vocabulary usage in Mandarin Proficiency Test. This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to specify how to use vocabulary properly in Mandarin Test. The purpose is to guide the candidate to use the Mandarin vocabulary in a correct and standard wa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Putonghua; test; vocabulary problems
为方便民众沟通与交流,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而普通话水平测试就是重要措施之一,其作为测查应试人员普通话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的一项基础性口语考试,在普通话推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词汇及其重要性
词汇是任何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我们的日常对话均是由数个、十数个或数十个词组成的,这是人在没有文字依托情况下自觉运用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
长期以来,存在一种错误的思想,即普通话水平测试侧重的是对应试人员汉语发音的测试,而忽视了词汇在测试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明确指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词汇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首先,在“命题说话”考试环节,词汇的规范运用是考核的重要标准标准,如果测试中应试者不能规范地使用词汇,则直接影响到其测试的结果和成绩。
其次,对于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言,语音是作为直接的表现,但也是表层的表现,词汇和语法则是更深层次的普通话水平的体现。实践中,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是否规范不仅仅在语音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的运用上。
最后,从实践角度来看,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在于通过测试使应试者掌握规范的普通话,进而为人际沟通与交流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而日常的交流更多的是人们之间通过词汇的运用和表达来传递信息与情感。因此词汇掌握的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普通话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由此可见,对词汇的考量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词汇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当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词汇方面出现的问题
普通话水平测试自1995年开始,至今已超过21年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整体发展较为成熟,测试内容和方式也相对合理。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步骤的加快,当前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词汇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将地方方言融入测试词汇。普通话测试的目的就在于促进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使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减少不必要的障碍和误解。但是,一些应试人员在普通话测试中会有意无意地将地方方言融入普通话标准词汇,如:方言中经常出现“得劲”、“稀罕”等特色词语,普通话中的对应规范词汇应为“舒服”和“喜欢”。部分应试者在没有规范掌握普通话词汇的过程中会将地方方言不规范地当作标准词汇使用。
其次,大量使用外来语和网络语言。目前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绝大多数都是在校的大中专学生,这些学生也是受外来语和网络语言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群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地使用这些语言。而在“命题说话”的测试环节也自然会受到此种语言惯性的影响,经常会出现“蛮拼的”、“点赞”、“WIFI”、“板砖”、“顶”、“杯具”、“打酱油”等词汇。
再次,在测试中使用不恰当使用缩略语。各类缩略语以简洁、方便、快捷,满足了当代社会追求快节奏的心理,越来越受到青睐,如:减负(减轻学生负担)、维和(维持和平)、研招办(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中文系学生会宣传部)、编程(编制计算机程序);再如课程名称的简称有:大英(大学英语)、法基(法律基础)、文概(文学概论)、毛概(思想概论);还有一些字母缩略语,如NBA,PM2.5 等等。
最后,词汇与语法相互之间搭配不恰当。词汇和语法是人类沟通与交流的基础和载体。而词汇和语法之间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在当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也经常出现词汇与语法相互之间搭配不恰当的情形。如前后语义搭配不恰当:“妈妈为白了头”,有主谓成分搭配不合适:“社会秩序不太安静”,有重复累赘:“我小的时候特别十分喜欢打乒乓球”。如此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普通话水平的测试成绩,更深层次而言,也会直接影响到了人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 规范引导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词汇运用的建议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相关词汇的不规范运用的问题逐渐显现并日益突出。这一问题的存在和蔓延已经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权威性、科学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以下措施进行规范,引导。
首先,加大词汇在测试中的比重。目前词汇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所占的比例占到10分,这相较于旧版的测试大纲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从整体上而言,其所在比例仍然仅有10%。这就决定了对于许多应试者而言,其不愿过多地将精力付诸词汇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上,而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语音这一“重点”。当前,在普通话一级水平标准中已经明确词汇正确无误,如果测试中屡次出现词汇错误,则应试人员不能获得一级证书。在以后的测试中应适当扩大词汇在测试中的比重,同时也明确词汇在各级别标准中的地位。这样就能从源头上强化应试人员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相关词汇规范使用的重视程度,进而取得显著效果。
其次,坚持词汇规范评判的原则。语言规范是对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的最一般的抽象和概括,是使语言保持自身社会属性、民族属性的一种手段。语言的规范化运用从本质上而言是人类通过自身力量对语言自然发展变化的强行干预,但是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此种干预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普通话的适用和推广一方面有利于人们对语言、文字和语法的规范化运用,进而有利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认同;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为社会交往减少不必要的阻力和障碍。因此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评判过程中,评判者应该坚持规范评判的基本原则,应该坚持规范词汇的正确导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重测试对象的差异性,对于一般的社会民众而言,测试中少量的不规范的词汇运用,只要不存在影响沟通和交流的情形,也应该是被允许的;而对于那些专业从事语言职业的应试人员而言,则应该采取更为严格的标准,以促进其规范意识和规范程度,进而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
再次,坚持词汇动态评判的原则。在坚持规范评判原则的基础上,也要意识到动态评判的重要性,谨慎对待有争议的词语和语法现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言的发展是绝对的,而词汇的规范则是相对的。一定时期的语言规范只能为特定时期的社会大众所接受、认同,一个时期是不规范的词语、语法,另一个时期可能是规范的,规范与发展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因此,对一些新出现的词语和语法现象,应持谨慎态度,测试评判时不可武断以错误论处。尤其是对于一些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出现的新词语,在进行评判时更应该加以注意和区分。这些新词语并不完全都是不符合词汇基本规则的,有些新词语是符合造词原则的,同时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使用度,对于这些词在评判时就应该以宽松的标准加以对待,例如“点赞”。因此对待新出现的词汇要加以区分,坚持动态评判原则。
然后,重视口语能力和日常训练。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出现的词汇不规范使用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如应试者的日常语言使用习惯、心理素质以及外在环境等等。如有的应试者接触和使用普通话的时间较短,在思维深处仍较多地受到方言母语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词汇使用和言语表达方式,当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时,容易将地方方言中的词汇误认为普通话标准词汇,进而出现不规范词汇的使用现象。因此,应该注重日常的口语能力和训练。语言的学习和口语能力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存在捷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语言习惯的养成最为关键的是儿童期,因此应该从中小学就加强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把重“说”落实在教学中,也落实在学生的课外实践中。通过加强“说”的训练,对“说”的成果予以评价,进而建立达标项目。
最后,应做好应试者的心理素质锻炼。相关研究表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不规范词汇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应试者的心理素质存在很大的关系。对于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言,其直接的表现模式就是对话与交流,而这也是对应试者心理素质要求较高的测试模式,一些应试者由于心理素质方面稍弱,会在测试过程中存现紧张心理,进而不自觉地出现词汇的不规范运用。因此,在日常的练习过程中,应试者应该注重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积极创造对话环境,主动与人沟通交流,从而逐步克服胆怯和紧张的心理。
总之,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词汇运用并非是一个全新但却是极为严肃的话题。如何实现普通化水平测试中词汇运用的规范化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相信随着对该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对相关措施的采纳落实,必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中的词汇规范问题。
参考文献
[1]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商务印书馆,2004.
篇3
关键词:农村教师;普通话;提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068-03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普通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成为了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一项重点,日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关注和重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湖北省黄石市于2001年将教师普通话等级证书纳入职评、聘用、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增强了教师的语言规范意识,促进了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整体提升。但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农村学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现状令人担忧,研究、分析影响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的原因,探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有效对策,成为了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现状
以上一组数据来源于湖北省普通话培训中心统计资料库,为客观反映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现状,特选取了2010年、2011年、2012年大冶市、阳新县教师普通话成绩统计数据作样本,客观分析了黄石市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现状。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交流机制的完善,大学毕业生、城区教师到农村基层学校支教,对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起到了促动作用,有个别骨干教师取得了一级乙等的优秀成绩,二级甲等的比例也有所提高。但从整体来看,农村教师普通话达标率仍然偏低,有10%左右的教师尚未达到二级水平,离“语文教师和幼儿园教师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他学科教师要达二级以上水平”的要求相差甚远,甚至有个别教师还不能进级。需要重视的是,以上测试对象中绝大数是参加二甲补考的“困难户”。这意味着,二甲比例更能准确反映达标率。也就是说,近三年大冶、阳新农村教师普通话测试成绩最好的情况也仅仅是达标率为53.79%。据了解,有个别农村语文教师、幼儿教师为了获得二级甲等的合格证书,至少参加了四次培训测试,但仍不能达标,对个人的专业化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也严重挫伤了从教的积极性。
二、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的几个因素
影响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的因素,总体来看,主要是受自身素质及思想认识、语言环境、培训条件等几个因素的制约。
1.缺乏规范的语音训练,学习普通话缺乏基础。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的城乡差距,农村师资队伍中代课教师、民办教师、转岗教师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教师都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没有系统地学习语音基础知识。在学习普通话时不能很好地区分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普通话语法和方言语法。很难准确、规范地进行声母、韵母、调值的训练,更难以把握普通话中的变调、轻声、儿化、音变等语言规律。在普通话测试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村教师的语音面貌存在诸多问题:在平翘舌、边鼻音等难点中出现错误多;声母、韵母发音不到位,缺陷多;方言口音重,偶有方言语汇出现,普通话语感差,表达生硬。距离国家普通话测试中心规定的“普通话语音比较标准,各种音变现象基本规范,表意比较准确,说话比较自然、流畅”的二级甲等等级特征尚有差距。
2.认识程度不高,学习普通话缺乏主动性。一方面,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流动少,大多数教师是本地人,在与同事、学生、家长交流用方言感觉更亲切、更自然。更重要的是,许多教师在思想意识上也有些顾虑和障碍,“在方言土语的大海的包围中,如果有个别人企图放弃祖传土语,尝试说普通话,反而会被周围的人视为叛逆和异己”。受这种保守观念的影响,教师难以从思想上去认识、重视规范用语工作,形成自觉练习、提高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虽然国家、省、市都对教师的语言文字能力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部分农村领导的语言文字意识淡漠,对普及普通话工作不太重视,没有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特别是在教师业务考核、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时,没有将普通话水平纳入考核指标。由于缺乏正确的导向性和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致使许多教师缺乏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影响了学习普通话的效果。
3.农村地区方言影响大,学习普通话缺乏有利环境。众所周知,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黄石市大多数农村地处山区,由于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形成“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方言特点,其语音、词汇语法都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大冶以及阳新大王、太子、白沙等地属于赣方言,主要表现为不分平翘舌,没有后鼻韵,古今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多读为送气清音,如“大”、“坐”字,念成[t‘ai]、[ts’o]。处于方言环境的农村教师,习惯了母语方言独有的发音方法,习惯了方言思维,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造成了学习普通话的最大障碍。
4.缺乏有效的培训指导,学习普通话效率不高。目前,农村教师普通话培训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普通话测前集中培训两种方式。普通话测前集中培训一般由测试部门或县市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组织,选派普通话测试员对他们进行专业辅导,此类培训专业强,能够帮助学员尽快地掌握应试技巧,提高测试成绩,但由于受测试工作经费的制约,一般都采取大班式教学,培训的时间也较短,难以照顾学员的个体差异性,开展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诊断、纠正、辅导训练,对基础薄弱的教师帮助不大。个人自学具有长期性、灵活性、针对性强等优点,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在一定的专业指导下,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规范有序的训练。在黄石市农村学校,鲜有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乙等的教师,遑论有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致使农村教师在自学普通话时,没有专业普通话教师进行互动式示范模仿、教学辅导,难以进行自我矫正,通常会陷入盲目练习的误区,把发音错误巩固成难以矫正的顽疾,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好。
三、提高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的对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加大工作力度:
1.加强评估督导,进一步提高对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认识到推广普通话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抓手,要深入贯彻教育部、省厅关于教师持证上岗的相关规定,从教师职业准入、业务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严格把关。学校要将教师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内容,在各类优质课、公开课等各类教学评比中,以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比中,都要将普通话作为评价标准之一。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教育督导以及语言文字规范校创建等多种形式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特别是通过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工作,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管理,将教师普通话达标工作纳入教师队伍管理内容,促进教师通过培训提高水平。
2.培养骨干师资,为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奠定基础。在农村学校开展普通话测试工作,首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专业的普通话测试员和优秀骨干教师,为各农村学校开展普通话校本培训提供师资保障,为方便农村教师开展自学提供专业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养纳入国培计划项目,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项目,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按照一定的教师比例,至少为每位乡镇免费培养一名普通话测试员,为每所农村学校培养3至5名普通话骨干教师,为多层次开展农村教师普通话测试工作输送合格师资。
3.狠抓全员培训,将普通话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范畴。要将普通话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常规性工作来抓,要将普通话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范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要将普通话作为公共课程,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接受一定的普通话培训课时学习。各学校要积极将普通话培训工作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常抓不懈。要依托专家或骨干教师对教师进行语音训练、教学语言艺术培训,并在新教师培训、校长岗位资格培训、骨干教师研训等各类培训中,渗透普通话口语培训内容,通过多种载体和途径,不断地强化教育干部和教师的规范意识,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4.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农村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在狠抓基础培训的同时,要创新方式,激活载体,为教师搭建多样化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应用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让普通话测试员、骨干教师和教师面对面传授普通话学习经验,分享普通话学习心得,让教师受到点拨和启发。可定期举办教师朗诵沙龙,通过示范朗诵、展示朗诵,营造学习普通话的语言氛围,通过举办教师普通话基本功比赛、教师说课比赛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风采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推高农村教师普通话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要正视困难,优化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促进农村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关彦庆等.建设新农村语言文字工作论析[J].通化师范学院报,2009,(3).
篇4
关键词:语言观;语言测试理论体系;普通话水平测试;建议
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PSC)是国家为推广普通话的使用而进行的一项语言测试,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一种通用的、规范的语言。测试采用口试的方式,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
凡是语言测试,必首先涉及语言观问题,即语言是什么?在此,我们不讨论抽象的语言含义,我们只讨论直接作用于测试的语言观,或称测试语言观,即语言测试,测试的是什么?
下面,我们先来看语言测试的不同体系及其所遵循的语言观。
一、语言测试理论体系及其语言观
语言测试,是对一组言语行为进行测量,这组行为是表征目标能力的全部行为的一个抽样。测试的结果,是为了可以对目标能力作出推论。
语言教学与测试理论分为三大体系:分别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体系。第一代体系没有系统的语言观,在教学上把语言当作知识去教,在测试上体现为科学前语言测试,它仅仅测试语言知识;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为主导的测试体系兴起,第二代体系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一套形式结构系统,教学和测试的内容是操作这套符号系统的技能;到20实际60年代,受交际语言观的影响,第三代体系兴起,语言被视为一种能力,语言测试也是对能力的考查。能力大于知识加技能,是“把知识和技能包容进去的、性质起了变化的综合体”。
第三代体系将语言看作一种能力,更好地揭示了语言的本质特征,符合科学性和先进性的要求,因此是现今语言教学和测试的潮流所趋。第三代体系的核心是交际能力。海姆斯提出,人要用语言进行交流,仅有语言能力是不够的,语言的运用,必须要放到具体交际情景中去,因此就涉及语言之外的其他能力,所以交际能力大于语言能力。李筱菊将交际能力划分为三个范畴:语言能力(语言形式结构系统本身的操作能力),语篇能力(语言形式结构置于语篇中运用的能力),语用能力(语言形式结构置于情景中运用的能力)。
相应地,第三代体系下,语言测试的目标为交际能力,即要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完成实际的交际任务来测量考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PSC的语言观
以上讨论了语言测试理论的三大体系及其语言观,那PSC的语言观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PSC的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来进行分析。
PSC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
要完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需要掌握相关的字形、字音方面的知识,此外还有将这些音节声调读标准的技能。在完成第三部分时,要在前两部分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篇章、语法的知识,这样才能掌握正确的断句、停顿、连读、重音以及语调。
由此可见,前三部分考的都是语音、词汇、语法、篇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评分标准针对的也是使用这些知识技能的正误情况。
第四部分为命题说话,是开放性的试题,也是一个能较好地反映测试者真实语言水平的题型。要完成这道题,需要测试者有综合运用语言系统的能力。PSC中这部分的测试只是给了话题内容,如“我的学习生活,我尊敬的人”等,没有给出语言运用的情景,没有说明说话者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在什么时间、地点下,对什么人说这些话,以及说这些话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而这些内容正是考查语用能力必不可少的成分。
除了测试内容外,我们再看这部分的评分标准。第四部分总分为40分,语音标准程度25分,词汇语法规范程度10分,自然流畅程度5分。由此可见,这部分虽然在内容上涉及了语言能力和语篇能力,但是在评分时,重点还是考察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由此可以看出,PSC重点考查的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语言能力;对于语篇能力,如语篇规则的知识、语篇组织和联结策略等,可以说是在朗读项和说话项进行了考查,但是在PSC中所占的分数比例很小;而语用能力的考查,在目前的PSC的测试内容中根本就没有涉及。
因此,无论是从试题内容还是从评分标准来看,PSC所关注的只是语音、词汇、语法使用的规范程度,而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系统的形式结构内容。所以PSC将所考查的语言水平等同于使用一套语言形式符号的规范程度,而不是一种交际能力。
从PSC所体现的语言观来看,其测试已经落后于第三代体系的要求。语言测试是为了考查一个人的语言水平。随第三代语言教学和测试体系的兴起,人们认识到,语言使用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脱离了交际功能,仅仅考查语言知识和技能,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语言水平。PSC是为了“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那么,仅仅考查语音、词汇、语法的知识和技能,PSC并不能真实的反映测试者的普通话水平,也就无法达到其测试目的。因此,现行的PSC需要加以改进。
二、PSC的改进建议
从交际语言测试的角度来看,就目前PSC的改进,本文提两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考虑删除PSC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
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实际汉语交际中,人们很少以单音节为单位交流信息,而常以双音节为一个音步,进而组成一段话进行交流。此题缺乏现实性,考查不出应试人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对汉语语流音变的把握,效度有限。2、读单音节字词,缺乏语境,难以激活目标语素的识别、加工,破坏了应试者正常交流时的语感,导致目标无关性错误出现频率高:如误认、错认、弃读等,降低了测试的反应效度。
本文中,我们的建议是考虑删除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以第二题替代第一题的测试,解决了上述所提的两个问题。读多音节词语项,词语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符合现实性要求,可以考查被试对语流音变的把握,同时也提供了词语语境,避免了目标无关性错误的产生,提高了测试效度。此外,叶军等对上海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对测试的各项得分与总分以及各单项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二题高度相关,可以用第二题替代第一题的测试,且去掉“读单音节字词”的分数后预测总分,平均误差只有0.4分。因此,去掉“读单音节字词”并不会对考试的信度造成多大的影响,可以考虑删除。
(二)增加第四题“命题说话”的交际因素
第四题“命题说话”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话题单一、固定,缺乏开放性与参与性。目前,说话测试项是从话题库的30个题目中随机抽取两个,让应试人二选一进行表达,但是这些话题长期没有进行更新,部分话题已与时代脱节,与日常生活没有紧密联系,导致应试人在作答时感觉对话题毫无兴趣或无话可说。2、此题在测试时缺乏相应的语境,未提出具体的交际任务要求,忽略了对语用能力的考查,导致背稿、离题等现象严重,难以测查应试人真实的普通话水平。
在此,我们的建议是增加“命题说话”项的交际因素。首先,交际性要求提高被试的参与度,要让应试人在进行口语表达时有话可说,所以,在话题题库中,要多增加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题目,并且定期进行更新,为应试人提供较为广阔的话题空间和发挥余地。其次,按照交际测试的任务性原则,“命题说话”项应提供交际背景,如说话人的身份、时间、地点等,要对交际任务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让应试人明晰交际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以实现“言有所述、言有所为”的交际要求,以便测查应试人真实的语言水平。
对于“命题说话”项的改革,许多学者(如钱华,杨万兵,程江霞等)提到应将单向说话形式改为双向交流模式。本文认为,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既存在双向交流,也存在单向表达,因此,“命题说话”暂保留单向说话形式。双向语言交际能力考查,可以考虑再新增一题对话测试题。在对话测试题的设计上,考虑双向交流模式,在测评员的引导下,被试与测评员之间互动交际。在对话话题的选择上,可考虑与应试人的行业或职业特点相关的题目。加入对话测试题目,既增加了交际能力考查的比重,同时也做到测试任务的特征与目的语使用的情景特征保持一致,利于保证测试的真实性,从而更好地达到交际性测试的目的。此外,还可以补回因删减第一题而减少的分数。
参考文献:
[ ] 程江霞,金洪大. 以口语交际能力为核心改进PSC的思考[J].读与写杂志,2010,7(3):60- 61.
[2] 叶军,赵伟国,王颐嘉,乔丽华. “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模式评价[A].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 钱华. PSC“说话”测试项的现状与改革设想[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7(4):53- 58.
篇5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成绩分析;应试策略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59-03
National Proficiency Test of Mandarin Chinese by Computer and Examination Skills//Fu Zhaoxia
Abstract The article gives the analysis of National Proficiency Test of Mandarin Chinese by Computer, summarizes error-pr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the corresponding test-taking strategies, and relates responsibilities of teacher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requirements.
Key words national proficiency test of mandarin Chinese by computer; score analysis; corresponding test-taking strategies
Author’s address Jining Polytechnic, Jining, Shandong, China 272037
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是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测试,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考性考试。近几年,语音识别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普通话水平测试进入计算机辅助新阶段,即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使测试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普通话智能测试在各个测试机构的实践,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普通话测试手段的现代化。
1 不同系别学生普通话测试成绩分布
笔者对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从2008年开展智能测试以来近6 000名学生首次考试取得的成绩进行尝试性分析,主要从“一乙”“二甲”“二乙”“三甲”4个成绩等级做了比较。
比较分析的约6 000名考生均为在校学生,主要来自山东,少数来自其他省份,但也仍属于北方方言区,占98%,极少有其他方言区学生,只占2%。所有学生都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生活了2年以上。
分析图1得到结论:1)考生的普通话成绩主要分布在“二甲”和“二乙”两个等级中,且“一乙”率和“三甲”率均处于低水平;2)文科专业系别的学生表现最佳,主要体现在“一乙”率和“二甲”率上,另外,“三甲”率在理工专业的比例较大,最高达到8.29%;3)文科系别如文法系、外语系,两者考生成绩差异较小,理工科系别如机电系、汽车系、建筑系,考生的成绩分布也大致相似,但综合文科和理科来看,成绩差异较大,显然,文科系别学生的普通话成绩整体比理工科的高。
2 常见语音错误和缺陷分析
根据平时上课时普通话任教老师对于学生语音表现的总结和考生第一、二、三题的测试成绩,列出表1、表2和表3,分别对应了在校学生产生语音错误和缺陷几率最高的一些声母、韵母和声调。
除表中列出的内容外,轻声、儿化、变调等语流音变也是考生容易产生错误和缺陷的难点,如轻声音节的重读、缺少儿化韵或读成独立的“儿”等。
3 普通话智能测试应试策略
3.1 参加考前培训,熟练考试流程
在上机进行智能测试的过程中,会出现测试失败的情况,主要原因是:1)考生不熟悉电脑或考试系统的操作,造成耳机佩戴错误、话筒关闭、输错准考证号等失误;2)考生在试音或正式考试时音量小,导致试音或评测失败;3)考生读完一题不主动点击“下一题”,造成测试时间过长;4)个别考生在读字词时速度不均匀,有漏行错行现象;5)考生第四题“命题说话”的时间不足3分钟;6)计算机在考试过程中突然故障,造成测试失败。
因此有必要在考前培训中加强对测试流程和测试操作的熟练,安排考生在参加正式考试之前进行模拟测试,模拟的内容包括测试环境、计算机操作、测试系统的操作等。
图2是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的备考流程和考试流程,考前培训可以有针对性地列出注意事项,如:1)耳机佩戴好之后不要用手扶或握住话筒,耳机线上的话筒开关也不要随意关闭;2)试音时应保持较洪亮的声音和正常的语速,并且跟测试过程中的音量保持一致;3)测试过程中不要说与测试内容无关的话,“说话”题要等到系统结束测试才能停止;4)结束离场时要马上安静地离开,不能与同场考生交流或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的正常测试。
3.2 考前充分准备,考时消除紧张
考生在考试之前往往心情很紧张,根本原因一般是考前准备不充分,对考出合格或优异的成绩没有信心。“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要想从根本上调整好心态,还是要考生平时多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全过程对考生来说也是考前的必修课,考生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好相应的准备。
1)多听多练多写。要听标准普通话,比如新闻联播、散文朗诵等,听时把握一些自己平时容易读错的音并作记录,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跟读找语感;写是要写一些规定题目的提纲,逐步锻炼出打腹稿的能力。
2)多交流多请教。考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普通话与周围的人交流,养成用普通话表达的习惯;请教普通话老师,请他们指出自己说话时的不标准之处,并及时纠正。
3)测试之前参加考前培训,认真听培训老师讲解测试过程和注意事项,把陌生环节都记下来加以熟知和理解;参加模拟测试以便更加适应测试过程。
4)进入考场要尽量地放松心情,深呼吸调整紧张情绪;测试开始后专心听系统提示,按步骤进行考试;平常心对待说话题,看准系统页面的时间提示条,防止提前结束说话内容。
3.3 灵活掌握上机测试时的应试技巧
考生应熟悉测试题目的要求和评分细则,下面就以测试内容的顺序分别介绍相应的应试技巧。
1)读单音节的字词。要求考生横向朗读,不错行不漏行不跳读;语速不能过慢也不能过快;读错一个字可以再更正一遍,系统按第二次的读音评分,切勿改读隔字或隔行的字;遇有多音字时考生读正确其中的一个音即可,无需读出所有读音;每一个字都要读完整到位后再读下一个字;声音要洪亮清晰,切勿含糊不清以免影响系统评分。
2)读多音节的词。除了与第一题相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之外,读时还要注意词语的轻重音格,即词语一般是“中重”格,轻声词语为“重轻”格;儿化韵注意发音要到位;不嘣字不嘣词不读破词,对不熟悉的词语也要坚持读出来。
3)朗读。在朗读文章时不仅要有正确的语音,而且应流利顺畅、传情达意:首先应做到不错读漏读,语速正常、语调合理、停顿和重音正确到位;若有读错和漏读的字也不要重读词语或者句子加以改正,应忽略此处继续下文,以免影响整篇文章的流畅程度。
4)说话。“说话”的分数最高,当然扣分比重也较大。在应试“说话”项时,考生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语音正确,语调自然,用平时练习普通话时的正确语音,按照正常口语的语调来“说话”,不能以背诵、演讲或者朗诵的腔调来考试;多用短句,少用或不用长句,让说话方式口语化,减少书面用语或总结式的句子;用标准词汇,不用时髦语、方言词和口头禅,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时髦词汇往往是不规范的,直接“翻译”过来的方言词只能削弱表达,影响语音面貌,过多的“嗯、哈、那么”等口头禅会让说话内容显得匮乏无力,也让语句的流畅大打折扣;说话时应全局构思且思路清晰,切勿在中途转而选择另外一个题目和内容;说话过程中勿停顿过长的时间,否则会累计计入“缺时”项中;注意不要提前结束说话。
具体到山东人的语音状况来说,可以在以下方面努力:1)由于调值较普通话稍微低一些,而普通话是音高成分占优势,所以在读单音节字时应注意阴平声调的高度,应保持在调值为55,平时练习时要注意多练习一些阴平的字节;2)平翘舌不分或不到位,特别是鲁西南地区的方言影响,人们在说普通话时往往平翘舌区分得不好,练习时要注意放松下巴,掌握正确的发音位置,多读一些需要区分平翘舌的词语和绕口令,掌握正确的舌位和发音方式;3)读上声时不到位或声调尾音降下来,上声调值214,练习时可采用点头法或手指在面前画“√”的方法,从形式上造成心理暗示,让读音从2降到1再上升到4结束;4)平时多读一些文章,把握每片文章的感情基调,用正确的语调语速加以朗读练习;5)经常选择一些题目展开话题,将说话时间设定在3.5分钟,注意构思和说话内容的新颖性。
篇6
一、汉语教学测试的现状
通过对四川某院校文科类汉语言文学专业14级专科学生36人的抽样调查,测试目的是检查汉语课程教学的效果,总结成绩和不足。调查学生对字词句、成语、语法、阅读、写作等各项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汉语水平进行全方位评估,从而探索汉语教学方法,为汉语教育的改革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构建普适性的汉语教学测试模式。
本次抽样调查确定考试内容由知识、理解、应用等三部分组成。知识主要测试汉语词汇知识和汉语语法知识必须记忆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理解主要测试运用汉语语言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应用主要测试运用语言知识点和理解能力来表达思想的能力、完成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在这份试卷中,知识类试题只占15%,理解与应用各占40%、45%。这份试卷有6道大题:知识点、词汇语法、词形转换、阅读理解、应用写作。知识点、词汇语法、词形转换为为客观记忆性试题,其他各题为主观应用性试题。为了探索出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弱点和薄弱环节,我们按各类大题和小题统计数据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做法是把36名应试者按分数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分别计算出难易程度,将前18名较高分的考生与后18名较低分考生进行对比分析,列出各小题得分情况,从而确认其学习质量优点和弱点。结果表明较高分的考生“知识”类试题正确率占93.7%,“理解”类试题正确率占76.63%,“应用”类试题正确率占68.2%;较低分考生“知识”类试题正确率占73.7%;“理解”类试题正确率占68.63%;“应用”类试题正确率占55.2%。因此应该加强汉语“理解”与“应用”方面的教学改革,构建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方能提高教育质量。
二、汉语教学测试意义
汉语教学测试是汉语教学重要评价手段,汉语教学测试又影响着语言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无论测试的性质、规模大小,以及其重要程度如何,都会对教师或学生产生深刻影响。通过测试为学生树立一个目标,同时也给学生施加一种压力,使之努力学习。汉语教学测试可以使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发现学习问题,使今后的学习更有的放矢,取长补短;测试对教师的教学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当然过渡测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易产生应试的现象。它会使课程设置的范围变窄、减少课堂教学的课时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一些以多项选择题为主的客观测试批评就更多,如:助长猜题、作弊的风气;为提高考试成绩而忽视真正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教师传授不正确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策略;考试成了指挥棒,教学围着考试转,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等等。利用测试分析的结果指导汉语教育,指导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测试正面作用,最大程度上尽可能避免书面测试的负面影响。
三、汉语教学测试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