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22:3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苏教版小学语文

篇1

关键词:成语教学;教学方式;教学环节

成语是经过广泛的运用和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形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推行成语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在历史文化和思想道德方面的积累。由于成语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推广成语教学可以开阔小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面。文章主要从兴趣教学、教学环节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从教学方式方面进行分析

从小学生学习语文成语的环节来看可以从读、写、用三个大的环节进行说明,因为在用的环节包括阅读、说两个小的学习过程。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应该注意在教学方面的加强对小学生的兴趣培养,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小学语文成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最开始接触成语的时候要先让小学生学会读。在读成语方面尽量达到朗朗上口、有诗韵的效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成语的兴趣,还可以同时锻炼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造句写作方面的学习应用。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小学生用手写成语的能力这个阶段要让其理解、记忆、领悟成语的意义。尤其是许多有着丰富艺术内涵的成语,对于这些成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让小学生观看与此类成语相关的图片或者是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与成语相关的图画,这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在学习成语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在理解、记忆、领悟等过程中的学习效果,甚至还可以提高其艺术欣赏能力。

二、从教学环节方面进行分析

从小学语文教学环节方面来说,要在坚持立足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采用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学。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在平时的课文学习过程中和每个单元的复习过程中都会有一些成语的学习任务。把课文学习过程中成语和单元复习里面的成语做适当的调配。主要是学习进度和学习成语数量上的调配。这样就可以减轻小学生学习成语的难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其学习效率。

篇2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放松心境,准备上课

二、吟诵诗歌,做好衔接

指名背诵有关“送别”的诗篇。

三、回味生活,再现情景。

欣赏音乐《长亭送别》,在《长亭送别》的音乐声中,学生回顾生活中与亲人、朋友离别的情景,适时导入新课。

四、读诗导入,揭题设疑

⒈“人生自古伤离别。”杨柳依依,长江岸边,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珍重,其中夹杂着多少无奈。刚才大家吟诵了不少有关送别的诗歌,下面我们就来看这一首由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自读古诗,试说诗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指名交流。

5.谈话激趣:学贵有疑。让我们打开课文,它文中包诗,对这首诗作了较好的扩展和阐释,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同学们自己就明白了。

6.(媒体出示课题)黄鹤楼送别,读题质疑——谁与谁送别?

什么时候?怎样送别?黄鹤楼在哪儿?……

7.(媒体播放录象)黄鹤楼的简介。过渡:那么在这俯临长江、飞檐临空的黄鹤楼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五、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出示朗读要求。

(1)选择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认真读课文,遇到你喜欢读的或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弄明白课文写了谁与谁在哪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交流板书(李白孟浩然)

4.出示第一小节,范读,(画面显示)。

5.(多媒体突出)“饯行”,齐读,联系生活,说说“饯行”的意思。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钢笔描红。

2.积累送别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词语,读一读: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誉满天下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

二、精读课文,引导探究

1.过渡:在这大好的季节里,景色美如画,可李白却要为好友孟浩然饯行,他们是怎样挥洒满腔的离别情的呢?

让我们进一步研读,到课文中去领略和感受吧!

2.出示阅读要求:

(1)仔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他们此时的心情可以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用“——”线划出;

(2)与同桌一起品读所划的语句,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研读课文,品位语言。

4.交流探讨,适时评价。

师: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

学生交流(板书 :依依惜别之情),出示相应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

⑶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继续谈朗读体会。

⒈出示句子: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⑴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⑶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⑷交流。(指导: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⑸指导朗读。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⒉根据回答出示句子: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⑴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⑵“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⑶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⑷指导朗读。

3.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多媒体出示话别画面)

(1)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

(2)指名表演,引导评价。

三、激情渲染,大胆想象

⒈引读第四小节。出示: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孟浩然(友人)

……(生接读)。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读)。李白

……(生接读)。

⒉出示句子: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⑴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⑵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⑶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会想些什么呢。(小组交流再指名交流。)

四、理解古诗,体会别情

1.(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把满腔的离情别绪浓缩在这首诗里——(出示古诗及要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读一读这脍炙人口的诗,找一找与文中与诗意相符的语句,连起来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2.指名学生口述诗意。

3.(配乐)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诗所蕴涵的依依惜别之情。配乐朗读,品读体会。

五、作业

(多媒体出示):

1、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课文的理解。

篇3

关键词: 苏教版 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 存在问题 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技能的培养,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对小学生个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要从多方面强化对口语交际的教学创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主题方向的偏离

在当前的一些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师主观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紧扣口语教学主题,在口语训练中偏离主题,交际技巧、交际方法、交际策略、交际心理的过程运用偏离教学实际的需要,造成学生主题认识的模糊,不能实实在在地掌握相应的知识结构,对于口语交际学习只是一种盲目、机械化的表达和学习,没有实现综合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

2.教学行为缺乏创新

在当前的小学口语交际中,有些教师受考试成绩的制约,过于追求应试教育的结果,对于口语交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创造性地使用苏教版口语交际教材,不重视交际习惯、交际目标的整体实现。譬如,在教学《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说清好与不好的理由。学生通过交际,能更全面地分析问题。但是农村孩子很少过生日,更谈不上请客吃饭,所以他们往往无话可说,更没有交际的兴趣,从而降低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兴趣,影响整体知识的学习力度。

3.互动性教学存在不足

在小学口语交际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整体参与还存在一定的迷糊认识,指导也不够,尤其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整个口语交际缺乏一定的教学互动性。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即便有一些表面看似双向的交流,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人说一句,那人说一句等,也没有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都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互。没有互动和合作,口语交际就失去了它的本质属性。

4.评价机制的相对模糊

在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中,没有相对鲜明的评价机制,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偶见于课堂上随意的、模糊的、凭整体印象的评价。而现今考试的指挥棒的作用依然很大,因为语文口语交际不考试,不评价,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所以许多老师觉得在此方面再累也白搭,学生则认为自己天天使用母语,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然习得,不必费神去学,再加上考试又不考,自然把精力都投入到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中。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侧重点和注意点

1.交际目标的设定

小学口语交际是一项综合技能的全面运用,离不开整体目标的设定。从当前的教学侧重点来看,口语交际要围绕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与整体表现,在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及口语训练中找到更多的知识亮点,将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背课文、背成语、被句子中解脱出来,采用活动方式的综合应用,将每一项口语交际的目标运用到综合教学的实践之中,尤其是细化每一个口语交际的侧重点,构建素质化的教育模式。因此,强化口语交际的目标教学是一个重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发展目标与交际目标的实现,根据不同年段目标,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形成具体的语言目标和交际目标。

2.自主探究空间的综合运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会针对特定情景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收集基本的信息、数据,运用信息和数据对问题做出简单合理的解释或回答。我们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权利、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究,去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如在教学《小白兔运南瓜》一课时,就“小白兔会用什么办法将南瓜运回家”这个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组内讨论办法,然后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种办法,编一个小故事,看看谁编得最合理,办法最好。学生在想象的空间中,形成情感交流的方式,学生相互之间将优美的句子进行阅读、理解,教师多次引导学生进行有情感的朗读。此时此刻,学生纷纷发言,跃跃欲试,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方面达到最佳状态。

三、加强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的教学模式

1.细化不同梯度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尤其是在综合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细化方面,将不同的目标展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融入苏教版教材的实际内容,在突出主题的前提下,注重不同知识点的融合教育。从整体的梯度教学来看,第一个梯度要关注学生在学会说普通话、复述讨论故事情节、交谈讨论表达态度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语言理解、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进步,采用讲故事、转述故事等方式,形成口语交际的初步运用。第二个梯度是关注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在交谈、倾听、请教等方面的口语运用能力,全面理解他人讲话的整体意思,并进行详细的讲述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第三个梯度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知识融合,突出对小学生在尊重、感恩、理解、即兴发言等多方面的表达,形成自我思索的语言组织能力,能抓住语言要点,形成口语交际的综合管理方式。

2.兴趣引导的整体活动能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的活动开展中,通过教师巧妙组织,从课堂教学开始抓,采用示范引导等方式,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模拟示范,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活动的实施步骤、方法、注意事项等,并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譬如,在开展《童年的游戏》这一实践活动时,组织学生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进行调查,各小组按自己的方案开展活动,确定不同的调查形式和目的。让学生在活动开展中,一方面按已有分工去完成,另一方面,将有相类问题的小组进行合作,互相补充完善调查结果。这样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便感受到力量,增强自信,更好地融入到生动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之中。

3.注重习惯与修养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养成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同时,注重自我修养的提升。因此,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言语与非言语的复合行为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我能力强化的标准下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形成自主、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同时,将口语交际活动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感受到口语交际的运用效果,在生活中学会观察自然、体会自然界的神奇之处,并观察社会、做好生活方面的知识积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的修养,增强学生使用口语交际的个性魅力。譬如,在教学《说话要注意姿势》这一课时,通过情境图展示三种不同的姿势表现,告诉学生,图画中所描绘的都是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经历过、体验过的,有利于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建立起新的联系,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构建全面化的评价机制,充分利用评价激励的功能,进一步开发学生交际的潜能。在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口语交际的信心,在多元评价中推进学生口语交际的发展。在具体的运用中,可以采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仅在于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且包含学生在口语运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更加鲜活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尤其是要突出口语交际的启智效果,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小学生的童趣表现中强化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口语交际学习与使用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与力量,激活心中的学习热潮,增强口语交际的整体效果,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整体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少云.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2).

篇4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53-01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是2001年开始在全国发行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在全国的使用量、影响力上都有占有重要的比重。同时由于江苏教育质量的含金量很大,所以江苏教材说是全国教材改革的风向标一点都不为过。本人从事小学教学多年,对本省的教材一直很关注。从一开始的试水,到现在的基本形成自己独特的教材体例安排。近年来,我省中小学生在汉字听写大赛上的优秀表现,正是苏教版小学教材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上的最好佐证。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1、规范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正确理解掌握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教育阶段基本任务之一,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课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里边有大量的字、词、句的教学,进行教学的前提就是要保证这些课本中的语言规范是否规范使用。如果是教材中都出现有明显的语言文字不规范的问题,那么就是教给学生错误性的知识,这个比学生自己犯的错误还要严重,因为学生自己犯的错误还可以进行改正,这个语文课本中出现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的情况,教给了学生,学生可能还不知道是有错误的,这个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就不利了。所以要重视小学教科书中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性,要运用一些符合小学生成长发展特点的语言文字等。

2、规范的语言文字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语言文字的学习不仅仅是这一种内容的学习,还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息息相关,因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这些能力的基础,只有从小就认真打好了基础,才会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小学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语言文字材料的学习、训练,在认知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所以小学语文课本语言文字规范性的使用非常重要。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主要表现

1、不注重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词语使用的教学

虽然在小学阶段交给学生的知识都是以浅显的、基础性的为主,但在教学中也应对一些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小学中高段年级的教学来说。所以在小学语文课本上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就要对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词语进行适当的补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不同之处。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关联词语教学中,当讲到苏教版的课文时,里边往往会出现一些例如像“无论……都……”与“不论……都……”的关联词组,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往往就一笔带过,或者直接说这两种关联词语是可以直接换用的,既没有探究课文中使用得是否恰当,也没有进一步探究这两者之间的细微区别,给学生带来一种认知上的误区,认为只要是这两种关联词语都是可以对换的,这就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2、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课后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练习题中有明显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

小学语文课本的课后练习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内容,课本后面的练习题的语言文字使用得规范非常重要,但往往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课后练习题中出现一些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课本补充习题》的参考答案中出现有“浑浊咆哮”、“千年”等的搭配,这明显是不够规范的。

3、在低年级阶段的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一些注音问题

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性包括了字词的注音的规范性,注音甚至是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基础,如果在字词的注音都出现问题了,那么就会影响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对“葡萄”一词标注为原调,但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明确注为轻声,小学课本中与《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规定出现冲突,这就说明小学语文课本中存在一些注音的问题,注音使用不够规范,也就是语言文字使用不够规范。

三、改进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规范语言文字问题的主要途径

1、首先教师要明确了解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相关规定

语文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有相关的规定,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首先就要了解相关的规定,掌握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在备课或者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课本有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也能及时知道、指出,寻找正确的教学方式;同时,当有学生问相关的问题或者发现学生有使用不规范的情况时也能及时指出并帮助改正过来。

2、在课本教学中注意不要受到生活或者网络上一些不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的影响

教师在小学阶段语言文字的教学是潜移默化式的,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性非常重要。在课堂课文的教学当中,要注意不要受到生活或者网络上一些不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的影响,例如在课文中说出现“再见”,或者在课堂结束时与学生说“拜拜”时,不能直接跟学生说“88”,或者把“88”写在或打在课件上,这是不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的。

参考文献:

[1] 曹国军.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不规范语言文字问题的商榷[J]. 教学与管理. 2015(02)

篇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学中,应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积累”。把阅读与口语交际联系起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中的“冒”“破裂”“饱胀”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进行自主、个性化的阅读;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掌握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重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荷花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1.谜语激趣

(1)课件出示:“一个小姑娘,身穿白衣裳,坐在水中央。”学生猜谜。(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3)教师播放荷花视频,学生欣赏。(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理清课文线索,潜心品读

(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学生回答)(2)教师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并板书:闻、看、想。(3)师抓住这三条线索,引领学生学习。①“作者闻到了什么?”生回答,教师板书:一阵清香。②“作者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师板书:荷叶、荷花。(4)学习描写荷叶的句子。①课件出示(图文并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玉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碧绿和大圆盘说明什么?”②生回答,师板书:叶――多、绿、大(5)学习描写荷花的句子。①课件出示(图文并茂):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②体会荷花三种不同的姿势。师板书:才开、全开、没开。③理解“冒”“饱胀”“破裂”这几个词。让生上台表演这几个动作。④课件演示荷花冒出来、饱胀、破裂这几个动作。⑤指名读书,其余学生合上书,用心倾听,边听边想象画面。⑥根据板画背诵第2自然段。

3.以演促读,读中想像,学习第4小节

过渡:听着听着,想着想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配乐背诵第四自然段,美吗?想读吗?那就美美地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1)指名个别读。(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2)数人齐读,边听边配以动作。(3)语言训练:蜻蜓蜻蜓,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小鱼小鱼,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还有,其它的小家伙都躲到哪儿去了,你不想跟荷花姐姐说些什么吗?(4)熟读成诵。

4.挖掘文旨,实践中求发展

过渡: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哩。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你知道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吗?

(1)说说画家是谁?(生回答,师板书:画家是大自然)。(2)展示数幅各色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好办法来夸夸荷花,夸夸大自然。(3)学生交流。

5.总结课文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欣赏了一池的荷花,作者喜欢荷花,老师喜欢荷花,你们也喜欢荷花,这说明了我们大家都热爱大自然。

6.拓展练习

站在荷花池边,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假如你是歌唱家,你会唱些什么?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荷花闻 一阵清香

看叶:多、绿、大

花:才开、全开、没开

想 自己是一朵荷花

七、教学反思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课后笔者仔细回顾了这节课的过程,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快走进文本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在这两点上做得比较好: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

笔者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了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篇6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应注重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品味语言文字的深层次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体悟,再现文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文本的主旨。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二)过程方法

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三)情感态度

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平分秋色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天鹅的资料图片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上课前,我们来欣赏一些天鹅图片。(出示)谁能说说天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斯杰潘老人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故事?(斯杰潘老人讲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破冰的故事。)

过渡: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怎么办?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了。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让我们真正走进天鹅的世界去了解天鹅的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的资料交流,引发出对形美、神美、群体美的天鹅的关注,为学习本文作了情感铺垫。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一个“怎么办?”引出震撼人心的故事,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启开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闸门。)

二、精读课文,入情入境

(一)直奔结尾,设置悬念

对面近在咫尺的一大群天鹅,手里端着一把子弹上了膛的猎枪,作为猎人应该毫不犹豫地对准天鹅群开枪,但是他最后有没有这么做?(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

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深深打动了斯杰潘老人的心,使他30年来一直把猎枪挂在墙上,从此再也没有去打猎呢?请同学们细细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可以适当做些批注。

(二)品读“老天鹅破冰”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现在来交流,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斯杰潘老人的心,请你先自己读一读,谁先来读。学生读,出示语段一:“……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1.这是老天鹅破冰的情景,大家都找到了吗?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这是沉重的一击,你能把这沉重的一击读出来吗?(生边读边感悟这一击又一击的沉重,为什么可以把天鹅比作了石头,仅仅是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在扑打冰面吗?课文3、4自然段还从哪些细节可以读出冰层很厚。)

3.是啊,老天鹅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沉重地击打这如此之厚的冰面啊,我把这段话整理了一下。出示整理诗句:老天鹅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让我们一起来读――

(设计意图:由对“沉重的一击”浅层的反复诵读,使学生体会文字描写的情景,感悟冰层的厚,老天鹅的义无返顾,再现故事悲壮画面。)

4.提升感悟

(1)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沉重的一击又一击里包含着老天鹅的什么呢?根据学生感悟,相机板书,并追问:饥饿勇敢 顽强 意志坚强 强烈的求生欲望 生命 希望……

(2)这样饥饿、勇敢、顽强(指板书)的天鹅,能打动老人的心吗?老人对天鹅动了什么之心?(板书:同情怜悯 )

5.提升品读

(1)大家发现故事中的这段话整理成了的是什么?(是一首诗)。老人的心就是这首诗内在的韵味,这份同情与怜悯,这份诗的韵味,该怎么吟出来吗?你来吟

(2)想起曾经打野鸭,打天鹅,打猎的一幕幕,老人又动了什么之心?(板书:后悔,自责,惭愧,内疚)再品读。

(设计意图:反复吟读,近距离接触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老人的内心感受,使学生入情入境,沉浸其间。)

(三)品读“天鹅群破冰”

过渡语:这沉重的一击又一击,深深地打动了老人的心,老人感到后悔,自责,对老天鹅油然而生同情与怜悯,这沉重的一击又一击同时也深深打动了,整群天鹅。(出示语段二:……

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1.想像画面,读出画面

(1)这是整个天鹅群们齐心合一起破冰的情景,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啊?又听到了什么呢?

(2)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你看到的是怎么样的画面吗?并读出所看到的画面。

(3)听劳动号子,说听了劳动号子的感受。

2.感悟齐心、欢快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天鹅们干得是那样齐心?

(2)天鹅们齐的是什么心啊?

(3)同学们,天鹅们像石头似的扑打冰面,是感到钻心的疼痛,刺骨的寒冷的啊,为什么这里却说干得是欢快的呢?

3.提升品读

那让我们也一起来加入到这破冰的队伍中去,和天鹅们一起去破冰,好吗?引读“这位顽强的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

第一组同学一起来读,

第二组天鹅紧接上,

三四组天鹅一起读,

大伙儿一起来破冰,

师生配合读出韵律来。

4.提升感悟

(1)归纳板书:多么激动人心的画面,多么可爱的天鹅,他们(指板书:勇敢、顽强……并补充板书。)

(2)同学们是什么让天鹅们如此的勇敢,如此顽强(再指板书)?引出天鹅对生命的热爱。

(3)那你觉得这里仅仅是一只老天鹅和一群天鹅这样简单的组合吗?

5.小小的冰窟窿在天鹅们沉重的一击又一击变成了什么呢?引读下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读的层次,提升感悟的深度,使学生沉浸在齐心欢快的破冰场景,感受天鹅对生命的热爱。)

三、回读结尾,升华主题

引读结尾过渡:“是啊,多么可爱的鸟儿啊,当时老人离它们才……再也没有动过。”

整整30年过去了,这枝猎枪还是一直挂在墙上,它好像在无声地告诉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回读结尾,自然而形象感悟文本的主旨,使学生印象深刻,使教学简洁有效。)

四、发出倡议,延伸学习

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课后我们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查阅材料,写一封爱护动物的倡议书。

附板书设计:

天鹅的故事

老天鹅 老人

饥饿 同情怜悯

勇敢 后悔自责

篇7

关键词:语文 教材 古代 送别诗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时人们会产生迥异的特殊感慨。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指出:“唐人好诗,多在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因此历代的文人墨客抒发离别之情的诗作很多,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送别诗名篇。在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大约有五首古代的送别诗,本文主要分析这些送别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对相关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送别诗的内容

同为古代送别诗,不同诗人笔下抒写的内容是不同的,从中反映出其特殊的感情体验与人生体悟。下面我将从诗歌选用的景物、抒发的情感以及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三方面对送别诗的内容进行研究。

1.对送别的景物与环境的描写

在离别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境中,诗人往往会借助身边的事物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达到意在言外的效果。同时,由于诗人对事物的感知以及创作特色的不同,他们选用的景物也会有所差别。

有的古代送别诗的景物和环境于水路、水边有关,李白就善于在离别时摄取眼前的流水,移情并寄情于流水。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年级上册)一诗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出蜀不久,便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将要去广陵,他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李白选用了“孤帆”、“长江”、“天际”等景物,此皆诗人远望的景色,写出友人别后的情境,正如后人所说“帆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望之情在言外。”长江向天边流去,诗人对朋友的牵挂也随江水一起流向天际[1]。由此可见,景是情的体现,不同景物的选用表现出诗人离别中复杂特殊的情感。

2.抒发依依不舍与眷恋之情

虽说这些诗人作诗时选取的景物不同,使得作品风格迥异或是自成一派,但也都脱离不了性情中人的队伍。其送别诗中所蕴的朋友情谊从诗词中溢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或直露不掖,或委婉曲折,使人感慨。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年级下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直观看来,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然而诗人意不在景,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此外,我们能够在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八年级上册)中感受到一种诗意的离别;也能够从李白的《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年级下册)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看到他在送别族叔李云时的那份不舍。

3.对友人的由衷赞美与美好祝愿

离别时分,文人多伤感之情,而有时,诗人们心胸又是那样地豁达,他们反客为主,劝慰友人。在《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年级下册)中,“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一句值得我们关注。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汉代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其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提及“小谢”(即谢I)诗清新秀发的风格。而李白在此提及,是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并、称许李云,表达了对族叔李云的由衷赞美。[2]王勃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五年级上册)中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诗人在临别前劝慰友人:不要像一般儿女一样伤感,只要你我心音相通,为真知己,即便身各天涯,不是也像身居相邻一样吗?诗人的豁达、豪迈之情从其对友人的劝慰语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同时也寄予了一份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3]。同样的,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年级下册)中末句“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对荷花极尽赞美之词,看似写景,实则以荷花喻友人,委婉表达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二.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送别诗的艺术

除了古代送别诗中的内容,这些诗的艺术表现也是值得关注的一部分。如诗中现实主义是如何体现的,每首诗的艺术结构又是如何,以及诗人采用的写作手法等问题都是需要探讨的,下面我将来具体谈谈。

1.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与多变的艺术结构

古代诗词的创作,诗人多采取现实主义的写实方法对身边的景与自身的情进行渲染描写。而在古代的送别诗中,更是不缺现实主义的运用。现实主义诗歌指的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这一类型的诗歌作品。一般说来,这类诗歌作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与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在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这些古代的送别诗,大都描写出了与友人送别时的场面,都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中,岑参以对边塞壮丽雪景的描写作为典型的环境,而雪中送别又表现出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包括前文提到诗人往往会借助身边的事物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达到意在言外的效果,景物的选用也是现实主义的一种体现。这些都是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送别诗中大都使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文人的生活方式、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现实生活。

在艺术结构上,我们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与《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年级下册)为例,分析送别诗的三种不同结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的结构是先景后情。诗歌前十句写送别前的雪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中一个“愁”字写出了诗人为友人的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为转入写送别作铺垫。以下八句再转写送别。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年级上册)是情景交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是以景结尾,比较含蓄,启发读者想像品味。此外,同样是李白所作的《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年级下册)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感情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态。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全诗在结构上也有了大跨度的跳跃,其写法与前两首诗差别很大。

2.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的多样使得作品的语言风格不同,不同的作者有着各自擅长的写作手法。

在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古代送别诗中,诗人多是采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来创作。我们可以从诗人对送别的景物与环境的描写中能够看出这一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年级上册)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也运用了虚实结合,前半句送别是实景,后半句想象扬州的美景是虚写。而李白另一首送别诗《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年级下册)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运用了生动奇特的动作描写,多样的写作手法使得送别诗各有各的亮点。此外,有的诗歌还使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

3.多样的修辞艺术

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经常采用想象、夸张、比喻等修辞丰富自己的诗歌内容。在情感强烈的《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年级下册)中就用了奇特的比喻:“抽刀断水水更流”本是生活中的现象,现在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这个比喻富有创造性。由于这一比喻源于眼前之景,合乎心中之情,因此读来也感到是自然天成。

而与李白相比,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则以一“奇”字开创新意。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在这首诗中,诗人还在“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一句中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此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年级下册)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了大胆的夸张。

4.古体近体兼具的诗歌形式

形式,即体式,指诗歌的语言结构的组合方式,它是为内容服务的,有时奇妙的形式能够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意、加深印象。

诗歌有古体诗、近体诗之分,而近体诗又分为律诗与绝句。古体诗的写作相对自由,格律上没有严格限制,能够让诗人尽情发挥,体现出了音乐美,而近体诗格律非常严格,讲究平仄,富含节奏美。在苏教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古代送别诗的诗歌形式包含了这两种形式。古体诗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年级下册),近体诗有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八年级上册)以及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年级上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年级下册)。

三.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送别诗的教学方法

有人这样来评价古诗文教学:“古诗词教学必须确立这样两个基本点:固守语文本体,披文得意,缘意学文;显现古诗词以言造象、立象尽意的本色。”[4]以此结合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古代送别诗特点,我们认为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法开展相关教学。

1.创设情境法

古代诗歌大都是富含意境之美的,而送别诗写的是离愁别绪。其中有送别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复杂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意境氛围就通过诗人的笔触营造了出来。在古代送别诗教学中,我们可以重点放在创设与诗的感情基调一致的情景中来。结合多媒体幻灯片,我们可以通过音乐、图画以及语言的渲染让学生们把握全诗的整体基调,再让学生诵读,体会诗歌发生的情境,并融入到诗歌创设的意境中去。

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情境的创设,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使学生理解诗歌大意。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投影出边塞白雪皑皑景象的图片,结合离别之乐,引入本课的教学。随后让学生自由诵读,诵读是为了促进读者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所以在课堂上采用诵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教学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读中初步理解诗中蕴含的画面与情感[5]。但在此之前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送别的现场。教学中需要预设,但这种预设最好是在对文本整体把握基础上提炼出一个简单而根本性的问题,而教学的生成需要自然而丰富,这中间离不开教师恰切的点拨与高效的归纳。简单而根本的预设应该能清晰地指出目标,同时又能给学生留有挥洒个性的生成空间[6]。

2.联想训练法

中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识得古字,懂得其意,更要借助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韵。一是借助诗中提供的相关物象发挥联想和想象,二是突破诗的有限形式的限制发挥联想和想象。

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年级上册)为例,诗中本就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可以借此拓展,烟花三月的扬州会是如何的吸引人呢?让学生试用优美的词句将想象的画面展现出来。这样做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还训练了语言,促使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得以活化。在学生交流后,辅以课件展示诗中美景,让学生感到真实且不空洞的美丽,为学生入情入境奠定了基础。

3.知识延伸法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项瑰宝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对古诗也是相当的重视。所以可以借古诗教学的机会,通过知识延伸法加强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发现、理解、表达等综合能力,不局限于教材,使学生灵活地掌握课内外知识以得到相应发展。

我们可以加强学生古今知识的延伸拓展,古代送别诗与现代送别题材的诗歌可以放在一起体悟学习。对于古代送别诗,其中包含很多典型的意象,但比较固定。而现代的送别主题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可能呈现出跳跃的趋势。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八年级上册)与席慕蓉的现代诗《渡口》相结合,同样于水边送别,比较两者的差异,对比分析古今送别诗,这样将古代与现代诗歌知识联系起来分析。

总之,送别诗是在古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分支,以上我们通过对它们的内容、艺术结构与相关教学方法的分析,对教材中选用的古代送别诗篇目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感受体悟到古代送别诗的美妙之处,做到真正掌握。并由此提醒学生应当珍惜友谊与人伦亲情,拥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86年

[2]俞平伯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第494页

[3]刘吉美:《送别诗的多样情怀》,《文学教育》(下),2010年,第1期

[4]施茂枝:《古诗词教学的两个基本点》,《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5]夏峥嵘、胡根林:《诵读是诗意的启蒙》,《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6期

篇8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不断转换过程中,教学方式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对人才的培养方面上,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合作精神。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这样即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又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本文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现状分析

面对社会各界对于小学教育科学改革高度关注的社会现状,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教育的科学改革,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受到教育界的普遍欢迎。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环境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彼此合作、沟通交流的方式,实现学生对于语文教材中知识点的掌握,达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提高、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的目的。通过调查显示,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众多便利,但是在实际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在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合作学习的本质。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往往会只注重教学的形式而忽略的课堂的本质。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面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直接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合作学习,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也违背了合作学习的本质和初衷。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教师缺乏对于合作学习深刻认识和指导能力,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只注重讨论结果,从而忽视合作过程的问题,造成苏教版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变成了一种个别优秀学生谈论,其他学生不参与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除此之外,教师未能切实把握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对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点分布掌握不够清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材料丰富多彩,在教学中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乱教师的教学节奏,给合作学习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存在不能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切入点,不能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关于教材知识点的合作探讨、学习,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不能有效调节学生合作讨论时间等问题。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措施

1.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进行小学生的语文授课时,教师要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多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小学生还处于人生中懵懂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十分贪玩,教师就利用学生贪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到语文知识,在讲故事以及做游戏等环节中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使得养成乐于参与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教师教育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哪个组认识的汉字多并给予奖励,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并形成动力不断进行语文学习,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

2.教师要正确把握开展语文合作学习的时机。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有着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课堂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引导,避免忽略本质的情况发生,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对于其段落之间的深意往往不能够领悟出来,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中,自主发掘其深意,起到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的课文时,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题目“第一朵杏花”的含义,这时就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们放飞思维,应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真正理解“第一朵杏花”的含义。

3.学校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优化师生合作环节,保障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学生制定出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合作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苏教版小学语文的教学特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便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便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共同建立有利于语文学习的学习环境,使得师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共同提高,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

四、结束语

篇9

lán{( )天花( ) yāng{中( )插( ) zhuāng{稼( )( )作 bǎi {( )树( ) 年 gài {大( )( )子 xìng{急( )( )名 zhù {( )福( )巢 gǎn{( )动( )来二、我会按要求写词语。(12分)

1.和“节日”有关的词语

国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桂林”有关的词语

对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动物”有关的词语

斑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和“生肖”有关的词语

子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字填空。(12分)

恨 很 狠 跟 根

凶( ) ( )从 ( )好 ( )随 仇( ) ( )本 ( )多 ( )毒 树( ) 心( ) ( )不得 ( )据四、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9分)

( )急跳墙 画( )添足 守株待( ) 闻( )起舞 亡( )补牢 龙腾( )跃 盲人摸( ) 九( )一毛 ( )到成功五、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4分)

1.那个学生成了优秀的党员。 ( )

2.他的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 ( )

3.小鸟好奇地问小鹿。 ( )

4.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

六、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8分)

1. 端午 春节 中秋 清明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爸爸 爷爷 妹妹 叔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国庆节 妇女节 教师节 元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地球 江苏省 中国 南京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照样子,连一连,填一填。(10分)

美丽的 雨滴

透明的 星星

大大的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眨眼的 小鱼

会唱歌的  荷叶

活泼的 蝈蝈

八、照样子,把句子写得更具体。(7分)

例: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

1. 蜗牛背着奖杯,飞不动了。

蜗牛背着( )奖杯,飞不动了。

2. 果园里飘来笑声。

( )果园里飘来( )笑声。

3. 月儿挂在夜空

( )月儿挂在( )夜空

4.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 )太阳从东方( )升起来了。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学了这一册课文,我有很多收获,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知道了凤凰花开的季节,傣族人民欢度________;知道了青海湖里有一个闻名中外的________。我还认识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有替父从军的________,有法国物理学家________,有劈山救母的________,还有的发明大王是________。

2.春天天气______,蚕卵里钻出_______。

3.青海湖 有一个叫“________”的小岛,那就是________的青海湖 。

4.________, 旧曾谙。日出江花________,春来江水 。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节日的花

过节啦!地上开满花,天上开满花。

地上的花静悄悄地怒放。万紫千红,香气袭人。

小妹妹闻够了花香,在莹莹的月光中,依在妈妈的怀里,甜甜地入睡了。

天上的花火爆爆地盛开了。一边向人们展示它的绚丽的色彩,一边大声嚷着:“噼里啪啦!过节啦!噼里啪啦!过节啦!”

小妹妹被吵醒了。她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大的响声,吓哭了。妈妈说:“不怕,不怕,你看,天上在开花呢!”

小妹妹捂着耳朵,偷偷地抬眼一瞧,“噼里啪啦!”又是一丛鲜艳夺目的花!小妹妹不哭了,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问:“这是什么花?”“礼花。”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簇有一簇,一丛又一丛。小妹妹看着,看着,又着急起来了:“妈妈,妈妈,天会炸坏吗?”妈妈笑了:“要是炸坏了,咱请月亮婆婆摘片云补上它。”

小妹妹乐了,拍着小手,和礼花一起唱起来:“噼里啪啦!过节啦!过——节——啦!”

1.填一填,读一读。

( )地怒放 ( )地入睡 ( )地盛开 ( )地抬眼2.“地上开满花,天上开满花。”地上开的是_________,天上开的是________。

3.“一簇有一簇,一丛又一丛。”说明礼花________。“绚丽的色彩,鲜艳夺目”说明礼花________。

4.在节日的夜晚,小妹妹的情绪先后发生了变化,请你根据短文内容,依次写出来。

甜甜入睡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节时,你会开心地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口语交际。(8分)

请你劝劝下面的同学。

1. 小华学习不太用功,你这样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黄宇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的,你这样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李平吃饭爱挑食,你这样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0

zhí wù qīng qì qíng

( ) ( )水 ( )车 心( )

2、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4分)

(1)妈妈答应我,在花园里种( zhǒng zhòng )一棵葡萄。

(2)今天没(méi mò)有下雨,我们可以到公园玩。

(3)我的爱好( hǎo hào )很广泛。

(4)听到这个消息,她兴( xīng xìng)奋极了。

3、我会照样子,把加点字和正确读音连起来。(3分)

liǎn niǎn yín yíng hù fù

笑脸 欢迎 保护

二、 字、词(38分)

1、我会比一比,组成词语。(8分)

晴( ) 季( ) 直( ) 住( )

睛( ) 李( ) 植( ) 往( )

2、照样子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2分)

虫:__蚂___ __蚁___ 犭:_______ _______ 女:______ ______

3、按要求把字写在田字格里。(4分)

晶 做 念 众 庄 似 望 迎

上下结构 : ___________________ 左中右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包围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 品字形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会按查字典要求填空。(4分)

要查的字 部 首 再查几画 音 节 组 词

5、我会照样子,连一连。(4分)

庄严的 花朵 挖 篮球

灿烂的 国歌 打 野菜

鲜艳的 阳光 过 电影

雄壮的 仪式 看 马路

6、我会照样子积累词语。(6分)

例1: 一条鱼 一条条鱼 (1)一本书 __________ (2) ________ _____________

例2: 金黄 金黄金黄的 (1)雪白 ____________ (2) 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3:仔细 仔仔细细 (1)开心 (2)

7、把词语补充完整。(3分)

( )心致志 聚精( )( ) 自强不( )

8、选一选,填一填。(4分)

坐 做 作 座

小明( )在( )位上,认真地( )( )业。

9、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好——( ) 苦——( ) 粗 心——( )

三、句子。(14分)

1、填一填,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1)他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2)我家门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改句子。(2分)

例:小牛吃了地里的菜。 小牛把地里的菜吃了。

(1)一条小河挡住了他的去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送给我一朵小红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按课文填空。(6分)

(1)、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流直下____________, 疑是银河落____________。

(3)、老牛说河水很____________,松鼠说河水很____________。

4、给句子加上标点。(4分)

(1)、你的漂亮很裙子 (2)、好朋友小明跑到哪里去了

(3)、夜深了 老师快休息吧

四、开心阅读(8分,每小题2分。)

鸭子和白鹅请客

春天到了,河里的冰化了,树枝、枯草也长出了嫩芽。

鸭子在一条河里碰见白鹅,他们很高兴,在河里游来游去。白鹅说:“鸭子,我找到好吃的东西了,请你到我家做客吧!”

鸭子来到白鹅家里,看到许多草根和鲜嫩的草芽,鸭子想:白鹅真小气,只准备了草根和草芽,连一点荤菜都没有。他嘟着嘴,很不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鸭子准备了田螺、泥鳅,也请白鹅到自己家里来吃饭。

白鹅来到鸭子家,看了看这些吃的,摇摇头,说:“我只爱吃草根、草芽,这些荤菜你留着自己吃吧!

(1)这篇短文有( )个自然段。

(2)文中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_(季节),故事中的人物有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